《易水送别》教学设计(共8篇)
1.《易水送别》教学设计 篇一
寒风萧瑟,刺的是肌骨,冷得更是人心。这一天里,易水凄寒,北雁声断,残阳如血,这一切似乎都在应和着你――荆卿。因你的一去不复返,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远看去,那是一片的白色,孤绝迷蒙,冷寂凄寒。在那似梦般迷离的白色中现出一个身影,高贵尊荣,可眼神里却透着无尽的悲伤,混含着一丝灼热的期待,那是太子丹,只见他端过一碗酒,敬与荆卿后一饮而尽,又将碗掷地出声,碗的碎裂声似诉说着他内心痛苦的煎熬。荆轲,是他的朋友,是令他敬仰的壮士,如今他的朋友正要踏上一条不归路,为了报他的知遇之恩,为了坚守他们之间的这份“义”,为了帮他守护住他的国家,他的臣民,太子丹怎能不为之扼腕动容?这份情化作一碗烈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水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直击一刺便决定着燕国的存亡。
这时响起高渐离的击筑之声,音调悲凉凄苦,在这悲痛的背景音乐中,往事快速地一一掠过高渐离和荆轲的脑海。当年,他们就这么每日喝酒尽兴,忘情之时便歌于市中,旁若无人。如今,荆轲却要驶向秦国,一去便再不能回了,无论成功亦或是失败。渐离迈着缓缓的步子上前,道了声“珍重”便再不能抬头凝视荆轲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感动时。荆轲亦以歌和之。如此柔情,如此动容,竟也惹得身后众臣诸士垂泪涕泣。
在这些人中,也有一人名鞠武,他身为太子傅,当初竭力反对太子丹“因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遂荐了田光先生,本想通过田光先生化解燕国的危机,哪想田光又荐了荆轲,到最后终于还是走到了刺杀秦王这一步。不知鞠武是否因这出阴错阳差而懊恼后悔过,只是现在,恐怕都无力再深思追究了,只是不由得尊敬起荆轲来,并希望他的牺牲能换来燕国的平安吧。
只是,荆轲的眼光为何不停游离着?噢,估计他是在遥望燕王吧,希望能在这临行前的最后一刻有幸见到燕王一面,也算是了了自己许久的心愿。只是为何燕王迟迟都不现身,他是这般的冷漠无情吗?亦或是他要保全自己的国家。我成功了固然好,若是败了他也可推得一干二净?算了,无谓了,来或不来都无法改变什么了,我注定是要去完成我的使命的。于是伴着一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和着一声骏马的长鸣,他离开了,如此的慷慨激昂,却又透着一丝难掩的悲壮凄凉。
他,真的,离开了,头也不回地走了。既然做出了决定,就不必再留恋身后的温柔富贵乡,亦无畏前方的荆棘丛生,不过,是血的代价罢了。
2.易水绝唱高中作文 篇二
——浅谈“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人生莫过于一首歌。前奏,渐入,至高潮,最后以平淡告终。那是大多数人的歌,也有那么一些人,选择把高潮部分安排在歌曲的尾声,让他的一生在终结时得到升华,彻底的绽放、爆炸,然后久久回荡在世间……
荆轲,便是这么一首歌,一曲千古绝唱。
歌,有它的深邃,有它自己的灵魂。它为演唱者效力的同时,它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音符。荆轲作为太子丹之客,主人报仇心切却又命其“愿足下更虑之”。一道本是休止符的命令,荆轲却把它唱了下去——私说樊於期献首,终得将军烈士头。他洞悉主人的心思,“欲报见陵之耻又不忍伤长者之意”。他有太子丹没有的大局思想,有太子丹没有的当机立断。表面抗旨而实际忠于主上,帮主人干了一件他不忍干的事。如果当时太子丹有何过分的责备,那他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曲,有它的势如破竹,有它的一去不返。一首曲,从拨动琴弦的那一刻起,它就不会停下——直至曲终人散。它从不犹豫,不作停顿,像一匹冲锋的战马,四蹄无悔地背着身后的家园。我想今天再没有可能听到当时荆轲的歌声了。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场景?不知当时日在何方,不知是阴晴雨雪,也不知天地相接的尽头是否有异光,海的深处是否有蛟龙翻身……只知道,易水边上,一曲绝唱正在绞转,升腾,死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荆轲在唱,他在通向死神的路上歌唱!唱一场时代的风云变幻,唱一身无所畏惧的勇气!一个人可以在黄泉浪边回荡一路的歌声,他可以说是“出离勇敢”了。我顿时觉得手中的笔是如此的软弱无力,脑海里又是如此乏于言辞,我竟无法在温柔的灯光下榨出一个贴切的词语去描述这么一个从容赴死的身影!
调,有它的始终如一,有它的一气呵成,首尾相接。荆轲是大义凛然的踏上刺秦之路的,当然,他也是一样大义凛然的死在刺秦的殿上的。他死前的姿势很难看,满身血染,连直立的力气也没有,倚着冰凉的柱子,两脚张开,坐在同样冰冷的地上而死。我想如果可以选择“死的.姿势”,绝对没有人会愿意这样死去。可荆轲,他,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或者说他超脱了人的一切怯懦,超脱了生的灵魂对死亡的恐惧、。此刻的他已化为一首歌,以对敌人的怒骂作为最后一段歌词。荆轲的死时是惊心动魄的,而他死后更是摄人魂魄的。悲壮的音符激荡于咸阳宫,那种复仇的声波几乎能穿透每一片瓦砾,以至“千古一帝”也为之“目眩良久”。后世会永远记住秦始皇,也会永远地,在提及秦始皇的同时,忆起那么一位曾冒滔天之险奋死刺秦的人——荆轲,“惊歌”,一曲惊世的歌。
3.《易水怀古 马戴》阅读及答案 篇三
22.这首描写落日、古城、黄沙、白草、秋风等意象(2分),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3分)的易水秋景图。
23.借景抒情。(2分)诗人通过描写破败的古城上昏黄的落日和茫茫沙地上纤细的白草被秋风扫过的画面(2分),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来展现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悲凉之情。(无力为国效力的慨叹。)
马戴的边塞诗中,除了以上这些边塞与军旅生活现实题?材之作外,那些咏怀边塞古迹的诗作叶写得壮怀激烈.如《易?水懔古》:?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这首诗是诗人佐边塞军幕期间所作,当年荆轲在易水边?文化艺术?上辞别故国,冒死前往秦国行刺秦王,以去未返.一千多年?之后,诗人经过易水,不禁感慨万千,虽然荆轲已经死去之?久,但他英勇的壮举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就像不分昼夜东流?不止的易水一样,千百年来被传唱不绝,留给后人无限悲凉?雄壮的感慨,而这种精神也是千百年来无数慷慨赴边将士所?共有的精神,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在怀古中流露出诗人赴?边从军时慷慨雄壮的情怀.
4.再论易氏源流和易水 篇四
前几年,我在“易氏源流考辨”(台湾[古今艺文]季刊25卷1期)文中己讨论过,史籍和易氏家谱关于易氏起源,多是牵附为春秋战国时,齐国大夫雍巫易牙,或姜太公之后人,或战国时魏国易恺,因受封食采久居于易水,其后人系以易为姓.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是荒谬的.试翻开历史地图看,齐国在今山东省,魏国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而易水在今河北易县境,在秦统一以前属燕国,据《史记.燕昭公世家》,只有燕易王(公元前332-3)和燕王哙(前320-312年)时,,燕国受齐侵拢。公元前313年,齐大胜,占领过一些燕地,至昭王廿八年(前284),燕打败齐国,收复失地.仅短短30多年,易水可能曾为齐国占领,动荡未稳.齐人及其后裔不可能在易水食采或久居.而在此前300多年的齐桓公当政(前685-643年)时,燕国更不可能让齐国的易牙,在其易水食采了。推测是因齐大夫雍巫,善知味,以“易牙”(改易牙齿)赞其烹调技艺,类似今人称加餐为“打牙祭”,后竟成为其字号易牙,引起后人将燕属易姓,牵附成齐易牙后裔的荒谬说法。而魏国和燕国之间,隔着韩国和赵国,魏人更不可能在燕属易水食采久居的。很显然是受一些姓氏受封说的影响,而牵强附会的。但是它们都承认久居于易水的某氏族,始以易为姓。因此我提出,易氏的起源,是春秋以前,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很可能是有易氏或有狄氏)始以易为姓,是自然演变,不一定因受封食采,故无确切的始祖,这才合乎常理和逻辑。现就新发现的史料再补充讨论。
我们知道,许多史籍甚至正史的资料来源,有一些是采自家谱,汉代以前的皇族家谱―属籍,诸王世谱,和功臣家谱,以及随后官修官管的家谱,后来发展到士庶也私修家谱,编撰者固然不乏学识渊博之士,由进士翰林为官的退休者,如欧阳修苏洵等,而越到后来,修家谱扩展到平民各姓氏后,执笔者则多是秀才举人,在学识和历史知识上的参差,图书资料的`不足,因而牵附成各种荒谬的说法,是不难理解的。再者自魏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魏书》崔亮传),吏部选官,也主要根据家谱。由于家谱成为选举官员的依据,于是士族赖以保持和维护其地位,庶族则群起伪造或攀附望族,以提高地位。东汉以来形成的士族或世族官僚集团,至魏由九品制,从法律上按门第分配官位,相互排挤,以上欺下.“一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宋书》王弘传).士庶的等级不同,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也不同,士族不服徭役,于是便出现入士族家当私户,或伪称士族.且婚姻也依门第,各层次的士庶族,自成婚姻集团,重门当户对,《通志.氏族略》称六朝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在这种政治历史条件影响下,有意无意攀附名人世族,乃势所必然。
固然皇帝赐姓封地,因地为姓氏,历史上事例不少,但也有牵附的,我在考辨文中谈过,易氏家谱将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前后的将军兼雍州剌史易恺,牵附成战国魏人,受封于易水而为姓的始祖,甚至更追远魏之先祖毕万为始,可算有代表性。百家姓中有卢,高,丁,年等姓,都说是姜太公之后裔,受封于某地,因而得姓,我未研究这些姓源,是否合乎事实,只质疑姜太公后裔,为何不随国君兼能人的祖先姜太公,姓姜或姓吕为荣,而要以封地另立小姓。在一种姓源说形成后,封建保守思想下的士子秀才,人云亦云,不加深究,以讹传讹地延传下来,甚至直到现在,出版的不少姓氏辞典之类书中,各姓氏起源等资料,多只是照录旧书,未加考究其矛盾和客观可能性,也有偶尔疏忽误传的,例如[辞海]这样经多少专家学者审校,多次出版的书,也难免疏忽;在其“雍”字辞条中,分明是雍巫字易牙,却又在“易”字,姓氏辞条中,写着齐有易牙,把名字当成易姓,经我提出意见后,最近新版缩印本才删去齐有易牙,改为唐有易重,所谓错话假话重复多次,也能使人信而不疑,可见传统说法影响之深。由此推想,则清朝以前,学问不高的举人秀才以下的撰谱者,盲目照辑旧谱,姓源于受封,以讹传讹,更越传越? 肫妫?筒蛔阄?媪恕?BR>史籍和易氏家谱关于易氏起源说,也像其它一些姓氏,总是往受封上扯。较早在唐朝林宝著[元和姓纂]中,只说是齐大夫易牙之后,可能觉得以名字作为姓说不过去,后来的书增改为雍巫受封于易水称易牙,竟不顾常理,一个齐国大夫易牙,怎么可能在燕属易水受封。最近,发现江西萍乡东部易氏家谱,在一篇谱序中提到,易氏在“殷商时为易氏部落”,这可说佐证了我前面提出的说法:易氏在春秋以前,由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始以易为姓。但该谱却不舍受封说,仍牵附姜太公之太子名灶
5.《于易水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五
《于易水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古诗简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所写的五言绝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绝》。易水是地名,本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翻译/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边。燕丹:指燕太子丹。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赏析/鉴赏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即荆轲。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写易水送别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于易水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2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昔时:往日;从前。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鉴赏二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创作背景
6.《水经注易水》阅读理解答案 篇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易水又东与濡水合,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泉水合,水发北溪,东南流注濡水。濡水又东南,径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目怡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北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并悉高数丈,秀峙相对,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广字,周旋被浦,栋堵咸沦,柱础尚存,是其基构,可得而寻。访诸耆旧,咸言昭王札宾,广延方士。至于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
易水又东径孔山北,山下有钟乳穴,穴出佳乳,采者篝火寻沙,入穴里许,渡一水,潜流通注,其深可涉。于中众穴奇分,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每于疑路,必有历记。返者乃寻孔以自达矣。上又有大孔,豁达洞开,故以孔山为名也。其水又东,径西故安城南,即阎乡城也。历送荆陉北,耆旧云,燕丹饯荆轲于此。因而名焉,世代已远,非所详也。遗名旧传,不容不诠,庶广后人传闻之听。
易水又东,径易县故城南,昔燕文公徙易,即此城也。阚駰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余按遗传旧迹,多在武阳,似不饯此也。
又东过安次县南,易水径县南,鄚县故城北,东至文安县与滹沱合。《史记》苏秦曰,燕长城以北,易水以南,正谓此水也。是以班固、阚駰之徒,咸以斯水谓之南易。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易水》,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尊轲上卿,馆之于此 馆:设馆安置
B.自远而届者多矣 届:至,到达
C.与宾客知谋者祖道 祖:小法,沿袭
D.荆轲起为寿 寿:敬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返者乃寻孔以自达矣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于中众穴奇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於期馆和荆轲馆都在濡水岸边,设馆之处,河曲泉清,山高林茂,烟雾弥漫,景色怡人。
B.孔山下的溶洞中有美妙的钟乳石,洞中又有许多岔河,进入者如不看前人做下的标记,往往找不到归路。
C.作者察看旧时遗迹后认为,燕太子丹为荆轲刺秦王的壮行之地,并不一定在易水旧城之南。
D.选文很好地表明了《水经注》这部古代地理名著既重视自然地理也重视人文地理的特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访诸耆旧,咸言昭王札宾,广延方士。
(2)遗名旧传,不容不诠,庶广后人传闻之听。
(3)是以班固、阚駰之徒,咸以斯水谓之南易。
参考答案:
4.C(祖:祭祀的一种,出行时祭祀路神)
5.A(其:代词,他/副词,表祈使语气。B以:连词,表目的。C于:介词,在。D所: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7.(1)访问老人,都说燕昭王礼待宾客,广泛聘请有能之人。(3分)
(2)(对)先前留下的地名和传闻也不得不作解释,希望(以此)扩大后人的见闻。(4分)
7.流云易水:网站时间越长越有潜力 篇七
我就用我的这个网站(www.hanwangtx.com)电脑技术站作为说明。建站的时间是的11月份,到现在已经是近两年的历史了。但其实网站的发展一直我都没有怎么做过,很多都是网站自身慢慢形成的流量。虽然很少的流量,到目前也就是千来个IP,所以说很少,而且网站也是作为我试手用的,呵呵。
1、因为网站建站至今,推广几乎没有。就做了下外链,后来因为换工作的原因,网站连更新都是没有了,偶尔上网的时候更新下。
2、到今年三月份之后开始重新更新,不过外链也是没有做,没时间,也没什么想法。
3、到了5月份的时候,重新换了工作,这回可以天天在电脑前坐着,网站开始更新,但是还是没有做外链,因为工作对着电脑就很累了,再去做神马外链,推广,人受不住啊,
而且我这个也是业余做的,不是我的第一职业。
发展到今天其实就是经过这么三个阶段。到六月份的时候,忽然想到做一个昆明之家论坛(www.kmzj.net)。后来论坛在七月份正式成立上线。为了新论坛,就开始做下外链,不想新站因为以前做过,所以考虑的东西比较多。也做得很成功,第一上线就收录,经过个多月的时间,现在论坛是发布的帖子就可以马上收录。pr也上升了。这个期间应该是有我的老站做上链接有一定的影响。老站怎么着权重也还是可以的,废话不说了。
8.易水:博客(blog)推广技巧 篇八
一、博客适合什么推广:
1、适合没有网站的企业推广;
2、本身有限制的网站,比如企业网站(更新枯燥等);
3、辅助SEO(提升权重,增加外链,);
4、提升品牌;
二、博客推广方法
1.博客群建;(比如建100-200个博客)
A.多建博客;(搜狐,网易,百度,凤凰,新浪)
B.天天更新;(像网站一样更新)
C.相互连接;
D.的内容需要精品内容(要有可读性);
E.原创内容;
F.博客定位(围绕产品,关键词,比如建一个胆结石的博客,就发胆结石应该注意什么,相关的资料等等)
G.坚持养博;(不要太急)
2、博客推广方法
A.品牌博客;
B.博客定位;(主页领域内的)
C.内容定位;
D.在别人的博客留评论;
E.第三方平台申请;
F.最好独立域名建品牌博客;
3、建博客的平台
A.Z-blog
B.WordPress
推荐一个博客写作助手:write.techweb.com.cn/login.php
小贴士,流云易水,汉网天下(www.hanwangtx.com)创始人,昆明商铺网(www.ditwoshop.com)创始人,推一把版主,担任过爱心驿站总编,慧泽教育编辑,
易水:博客(blog)推广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