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任务

2024-07-29

体育教学任务(11篇)

1.体育教学任务 篇一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与现实有着某种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欲望的交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真实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学习者应该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因此,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出符合真实语言情景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任务型教学的活动尽可能地真实,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3、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每课时的任务时要避免笼统地讲是为了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者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2.体育教学任务 篇二

近些年来, 任务型教学已经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任务设计”成了任务型教学的关键点。英语教师们对各式各样的任务都非常熟知, 对于他们而言, 根据教材和其他教辅材料设计课堂任务, 几乎是家常便饭。但是, 应当提醒注意的是, 只有适合学生、适合教学环境的任务设计, 才是有意义并且有效的任务设计。英语老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那就是任务设计应该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尽管随着任务型教学的推广, 对于任务的研究不断增加, 但是从学生认知能力的视角对任务设计进行研究相对较少。先前的许多研究, 或是论述任务设计在任务型教学中的重要性, 或是罗列各种不同的任务, 都没有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给予足够关注。

笔者主要从认知视角处理任务设计的有关细节, 比如认知层面下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的认知提升, 以及英语学习者的认知因素等。结合文献和自身教学经验, 在此提出一个认知法任务设计模式和一个个案研究, 希望能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并实行任务型教学, 尤其是任务设计, 从而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在执行活动中提高其英语水平。

一、任务和任务型教学法

1. 任务的定义和类别。

努南 (Nunan) 定义“任务”为调动学生理解、运算、创造和互动能力的课堂活动。学生主要注重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威利斯 (Willis) 认为“任务是以交际和语言输出为目的的活动”。不同的人对任务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任务”的定义, 笔者认为, 应当这样理解:以意义为基准;有真实性, 解决实际生活交际问题;任务评估以语言输出效果为主要形式。

不同的定义视角决定任务的分类有所不同。而以学生认知学习策略为视角的任务分类, 也不尽相同。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因素, 布鲁姆 (Bloom) 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估。努南 (Nunan) 将任务分为认知任务、人际关系任务、语言任务、情感任务和创造性任务。最有影响力的是威勒斯 (Willis) 分类标准, 他将任务列为列清单、排序、分类、对比、解决问题、交流个人经验和创造性活动等六项。

2. 任务的认知维度。

“三分法”任务区分模式以被提出, 主要从复杂度、准确度和流畅度三个方面讨论任务。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这三方面的提高。其实, 任务主要区分在形式 (准确度) 和意义 (流畅度) 上。很明显, 不同的任务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有不同的关注点, 单个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的提高。因此, 任务必须分配得合理有序, 以达到学生能力的平衡提高。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有必要详细介绍任务的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是:认知难度、认知复杂度、任务条件。

认知难度, 又称任务难度。评估任务难度对任务设计极其重要, 然而评估工作很难。尽管有时候很容易确认哪些任务简单, 哪些任务复杂。但是, 英语学习毕竟不像背诵乘法口诀表那样, 容易判断对与错, 也不像绕口令那样可以判断速度和准确性。任务难度必须考虑任务对于参与者的能力和注意力要求。研究证明, 人们对于语言的掌握, 内容大于形式, 不同的内容对于能力和注意力的要求不同。具体且即时的信息更容易掌握, 抽象且遥远的信息较难掌握。除此之外, 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和个人经验也是任务难度评估的因素。

认知复杂度又可以分为认知熟悉度和认知处理过程。斯基汉 (Skehan)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任务复杂度分析的两个原则:语言和认知。语言主要关注语言学要求, 包括言语复杂度和变体, 词汇负担和变体, 冗赘和密度。以上也可以被定义为解码复杂度。语言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基于复杂和高密度语法结构的句子就更难。认知主要关注语言内容, 如话题的熟知度和可预见性。也就是说, 了解学生是否之前接触过类似内容与话题很重要。

任务条件, 指任务执行的环境即学生的相关条件。它主要指任务执行的交际环境下学生的压力, 如时间压力, 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和参与形式。

二、任务型教学的认知发展过程

从1978年到1982年, 英语逐渐恢复进入中国教育课程要求。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被给予关注。国家于1978年颁布英语教学大纲并于1986年由教育部修订该大纲。前者注重学生英语的基本发音、词汇和语法。而后者, 强调英语的工具性、交际性和教育性。因此, 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还要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 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个性。

3.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目标的设计 篇三

一、任务目标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必须明确,任务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缺乏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例如,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心中不明,无所适从,其结果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没有层次,没有梯度,要么偏易,要么偏难,没有做到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要做到:1、任务目标明确,其中包括每个活动阶段的具体目标;2、目标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成阶梯状,形成由初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任务链”;3、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会学什么和该学什么,任务也不应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任务目标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均衡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要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学生座位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分组活动时常常按学生的座位分布自然分组,很少考虑各个组员之间的组织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其结果常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要角色,其他学生难以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教师则怕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或者怕延误时间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在这样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也完成了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可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全班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要确定好每个组员的分工,要让小组成员都能尝试每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包括差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任务目标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身体验;有的目标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结果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出具有真实意义的实际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任务目标完成的充分性

许多教师在布置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活动结果后,教师就匆忙地结束任务,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许多差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任务型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对小组之间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时间是多少、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等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任务型学习的良好循环。

五、任务设计的延伸性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任务的课外延伸。实际情况是,有很多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无法全部解决的。那么,为了更好地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地把这些课外延伸的任务当作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4.体育教学任务 篇四

在进行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任务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任务式活动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要真正实现任务型教学,必须达到动而不乱、活而不杂、学而有序的理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实属不易,关键在于把握好“任务式”活动的几种组织形式。

1、方式多变,精心设计环境情景,尽量扩大交际空间。

课堂活动常见的`组织形式有:个体活动(individual activity);结队活动(pair work);分排、分组练习(row or team practice); 四人小组活动(group work); 全班活动(class activity)等。这些形式各有所长,其中对子活动和四人小组活动更有利于扩大参与面,扩大交际空间。因此活动时应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替搭配,使课堂活动节奏明快、张弛有度。最简单的就是让学生四人一组,前面一排学生向后转即可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更方便于活动的开展。

2、差异搭配,合作学习

课堂任务式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合作小组以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为宜,因为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在组内进行一对一的活动。每组将优生和差生适当搭配,以利于活动的开展,同时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辅导帮助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3、团结协作,参与竞争

在一个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处于竞争机制之中。“优等”成绩是与“劣等”成绩相比之下而存在的。很明显,这种竞争机制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使用合作小组活动的方式学习英语,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因素。因为在合作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而且一个小组能得到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所以,组织任务式小组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也容易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体育教学任务 篇五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继交际教学思想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途径,近几年来逐渐成为国际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Nunan(199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因此,任务型教学不但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任务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即“Learning by doing”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感知学习,实践体验,从而达到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活动的设计:

一、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越能激发参与任务学习的欲望,学生就越乐于参与到任务学习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敬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幻灯、挂图、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寓教学任务活动于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教学上,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所设计的任务活动,要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英语游戏、唱英语歌曲和进行角色表演等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创设能唤起他们内心情感渴求的真实情景,从而增强语言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 1.Lesson 1,它的内容涉及如何庆祝教师节与制作教师节的英语卡片。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喜欢做手工制作的心理特点来设计任务,让每个学生设计制作一张教师节的英语卡片,将自己想对教师说的话通过形状与图案用英语写在卡片上。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都是乐在其中,这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而且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关系,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设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活动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为避免班额大、不同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参差不齐,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得不到充分发挥等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即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任务型教学中非常好的实施方式。因为它在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大面积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学会合作和理解、宽容、尊重他人,塑造健全的人格。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的形式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提倡平等、合作、友好、互助,各组之间实行平等竞争机制。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4 Shopping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并组织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的:活动的中心话题是购物。我们把教室设计为一个超市,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为一个专卖店(如文具店、服装店、水果店、食品店等);每组派出五人去其他小组购物,每人必须买到三样物品,其余组员为该专卖店的售货员。由于这个任务活动很贴近生活实际,因此,同学们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自己购物的欲望,还练习了英语购物用语:“Can I help you ? Do you have…? I want to buy ….How much is …?”等,并且在实际体验和感受成就感的同时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设计拓展学生视野的任务活动

除了学习掌握课本的知识内容外,我们还可以设计延伸课本知识的任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事物,从而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 5 Shall we go to the zoo.除了设计课堂上学生汇报喜爱与不喜爱的动物及原因的任务外,我们还可以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杂志、报纸、上网等多种渠道了解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情况。同时布置下一节课的课堂任务是学生四人一组与伙伴交流自己喜爱的动物情况,结合自己找到的材料谈谈体会,并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的任务活动的设计不仅延伸了课本知识,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课与课之间的有机衔接。学生在查找资料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视野,增加了对动物的了解,更加增强了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这就是通过课前的任务、课堂的任务和课后的任务完成一个大任务。可以说,本节课的课后任务便是下一节课的课前任务,为下一节课的课堂任务做好了准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课与课之间有机衔接、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任务链”。

6.体育教学任务 篇六

摘要:以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例,阐明了开展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任务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汽车专业;职业任务驱动;任务设计原则;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4-0086-02

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相关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合格的汽车维修人才短缺。尽管我国各个教育层次的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专、技校和职业中学等纷纷开设与汽车相关专业,每年有很多汽车专业毕业生,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原因是汽车专业教学不能很好地与就业市场衔接和匹配,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技能需求脱节,未能很好地与企业各岗位的职业任务相结合,没有跟上技术更新步伐,导致产品与客户需求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之前许多职业院校大力推行的一体化模块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与实践岗位不适应的问题,如课程体系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忽视了企业之间规模、条件、工作过程、工作情境的差异,淡化了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人才培养难以实现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为此,近两年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改革――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

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简介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职业任务驱动”是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将任务与职业岗位工作挂钩,更强调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这一教育目标,更强调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并考虑到企业差异性而专注于职业核心任务。在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合理确定十分关键。

任务设计的原则

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任务要有连贯性任务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范围,学生以现有的知识结构应能顺利完成任务。任务的提出最好有连贯性、综合性,能承前启后,应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的知识综合进去,使学生既学到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综合运用新旧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检修为例,可以设计子任务“桑塔纳AJR型发动机节温器的拆装与检修”。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冷却系大小循环、节温器的结构功用等知识,把新旧知识通过这个任务串接起来,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知识链。而不是让学生看完教师的示范操作后机械地拆装与检修,以致检修完还搞不清节温器到底有何作用。

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和已有基础的不同,设计任务时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尽量让所有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布置任务时最好能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任务层次。基础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这类任务规定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教师给出样例或示范演示,学生照着自主完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去完成提高任务,这类任务具有延伸扩展性,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这样可以在不分班教学的前提下实现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有效解决分班分层次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传统点火系”的教学,关于检测可以设计“点火线圈的检测”、“火花塞的检测”、“分电器的拆检”等基础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在教师示范后都能独立完成。另外设计提高任务“传统点火系接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教师只提供指导,不做示范操作。

应结合生产实践设计任务时应尽量结合汽修企业的生产实践,能反映企业技术进步,避免设计出不切实际的、概念化的任务。例如,在讲《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课中的“硅整流发电机”时,关于发电机的检修,通常的教法是先将发电机实物分解,然后分成转子、定子、整流管、电刷组件四部分分别检测,但实际维修过程中多是采用就车检测。开展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在设计任务时,就可设计“发电机的就车检测”这一任务,而不要设计成总任务“发电机的检测”,子任务1“转子的检测”,子任务2“定子的检测”,子任务3“整流管的检测”和子任务4“电刷组件的检测”。这样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要涵盖本专业工种的鉴定标准职业教育受技能考核鉴定标准的约束,学生必须考取相应工种的等级证书,故只能在鉴定标准与实际能力需求两者间找结合点,在涵盖鉴定标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如汽车维修中级工实操考核项目之一是传统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但传统点火系目前几乎被淘汰了,现代汽车都采用电子点火。鉴于这种情况,设计任务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这一知识点,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分析及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任务:“……缸不工作故障诊断”,通过这个任务,学生首先要分析故障是出在低压电路还是高压电路,若分析出问题在高压电路后,接着进一步找出是高压电路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之前学过的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结构作用等知识来判断故障和排除故障,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加强专业课程整合,增强教学效果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课程整合。以《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中的点火正时的调整为例,可以联系《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课中的分电器――真空式和离心式点火提前机构,把点火提前角的调节与发动机点火正时的调整进行整合。这样的好处是能使学生体会到汽车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

应注意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职生全国平均就业率达到95.8%。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的“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甚至供不应求。然而,相关研究资料也显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中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差,“跳槽”频繁,不讲诚信,盲目随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职生职业素质缺乏。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其中职业技能是显性的,通过学习和培训容易获得,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范畴,是隐性的,学生难以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而恰恰是这部分素质支配和调控了人的全部的职业行为,直接决定了员工自身发展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因此,职业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应当是学生隐性素质的培养。然而,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来完成这项任务显然是不够的,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纸上谈兵,抱之以轻视、不以为然的态度,教育效果不明显。如果能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汽车专业课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中,设计任务时可考虑隐性素质教育的渗入。可模拟职业岗位工作情境,设定职业岗位任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让学生完成岗位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

近几年,笔者在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深入应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任务的设计也日渐成熟,辅以科学的任务实施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2006级汽修班、2007级汽修班、2008级汽驾班的《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结果来看,合格率分别为72%、80%、90%,优秀率(85分以上)分别为11%、18%、2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满意度分别为70%、80%、93%。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完善“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显强.任务驱动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08,(22).[2]盘亮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气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09,(5).[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4]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5]田妹华.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谈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0,(2).[6]刘琨,李爱菊,杜丽娟.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罗勇.职业院校数据库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8]刘远.职业素养中的人文精神[J].商场现代化,2008,(15).[9]金加龙.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建设的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作者简介:

丁娅(1976―),女,硕士,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与汽车服务营销。

7.体育教学任务 篇七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工作, 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既让领导满意、又让同事和下属满意、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目前, 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怕体力劳动上的吃苦, 但害怕脑力劳动上的吃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改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方式, 实行开放式教学。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1 教学任务从何处来

所谓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 包括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和反馈等整个行动 (工作) 过程, 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典型工作任务同时也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 每个职业 (专业) 通常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注意的是, 在调研、统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时, 并不是岗位上出现频率最多的工作就是典型工作任务。如物流专业, 最好的物流应该是没有仓库, 实现零库存, 其关键是使物流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正常运转起来, 因此, 其典型工作任务应该围绕物流正常运转来调研、统计、分析, 而不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开设大量的仓库保管和运输工具使用的课程, 更不是建设一个大型的物流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去学会如何调度运输工具, 完成货物的调配等。

2 教学任务的类型

2.1 封闭式教学任务

目前, 大部分教师一说到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 就会想到设计如电路图的识读、电路图的绘制、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水泥的细度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等任务, 这些任务都属于封闭式教学任务, 因为他们的结果有唯一性, 有正确的方法、步骤和答案可供参考和判断, 仍然属于知识和技能部分。这种任务的作用在于利用这些载体, 帮助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动手问题。当然这些任务的设计也是必须的, 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用动手来校核与检测。但这些任务也是不全面的, 不是开放式的, 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去思考、去创新。

2.2 开放式教学任务

所谓开放式教学任务是指能在该任务的实施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 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变“学知”为“知学”。

任务一:万用电表的安装与调试。该任务的优点在于既能应用所学过的元器件检测等知识, 又能在安装与调试过程中, 针对不同类型的万用电表、针对安装与调试时出现的不同问题, 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

任务二:学校准备给每位教师采购一台笔记本电脑, 这个工作交给你来做, 你该咋工作?这个任务看拟简单, 实则不然。配置定高了, 价格贵, 领导不高兴, 但同事们高兴;配置低, 价格低, 领导高兴, 但同事们不高兴, 如果在使用中再有问题的话, 同事的怨言会更多。所以要做好这个工作, 先要调研教师们的需求, 是进行图形处理, 还是一般的办公处理;根据教师们的需求, 进行市场调研, 选1至2个品牌和合适的参数, 形成你的意见;最后把选择权交由领导来定夺。

任务三:要求学生组建与管理一个家庭网络、企业办公型网络、基于服务器的园区网络。由于这些网络的组建, 网络节点数量、位置是变化的, 因此,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其网络设计和施工过程也是不同。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 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任务有一些共同点, 那就是:

(1) 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 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 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 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

(3) 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4) 课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 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 相互间的可重叠、可参考、可借鉴的内容不多,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 学生自己处理在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7) 具有一定难度, 不仅是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应用, 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 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8) 学习结束时, 师生共同评价任务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3 开放式教学任务设计实例

张先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 妻子是中学教师家有16岁、10岁两个小孩, 八年前买了一栋别墅, 并在窗口处安装了手动操作的百叶窗。现在张先生准备重新装修别墅, 要求如下:

(1) 原有的手动百叶窗全部换成电动百叶窗, 并可在各个房间自行控制;

(2) 能在别墅的某个地方集中控制百叶窗升降;

(3) 太阳光强烈时能自动控制百叶窗下降;太阳光不强时, 在下午某时开始, 百叶窗自动下降;

(4) 每天早上百叶窗能自动上升;

(5) 可在卧室熨烫衣服, 但半小时后熨斗能自动断电;

(6) 乐于接受一切增加舒适性的建议。

任务:拟订实现该控制的完整文件;详细陈述建议方案, 并说明理由。

4 结束语

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其教学任务既要与典型工作任务对应, 又要让学生在学习和实施过程中有可借鉴和使用已有知识及技能, 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开放性思维, 具有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应在实施过程中掌握和应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的精髓, 更好的应用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

摘要:在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 任务引领式教学法是较好实现工学结合的一种方法, 绝大部分教师都想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在如何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类型有哪些、教学任务从何处来等问题, 不少教师心中无底。

关键词:设计,任务,引领,教学,浅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 (赵志群副主编)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黄晓华.任务引领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1 (21) .

8.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探索 篇八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会尽量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应用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以切实提高学生们使用英语的能力。

3、阶梯型任务原则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有机会自主地选择、决定学习的最有利时机、内容及学习方式。

4、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

二、任务的类型

1、日常生活型任务

日常生活型学习任务是学生耳熟能见的任务,学生对完成任务方式熟悉,操作起来非常容易把握,操练起自然会得心应手,学习劲头自然会高涨。例如:在学习有关食物的内容时,学习内容为water,milk,iuice,Coke,coffee和tea六个单词,以及名句型Can I have some iuice?Ok.Here you are.Thank you.等。教师除了认真准备好各种饮料外,还要创设一个任务,去操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的机会。我在教学中课堂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一个学生扮演成一个外国朋友到我家做客,我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喝各种各样的饮料。并布置了一个要求每个小组学生都表演一个内几个外国朋友到家做客,去热情款待的客人的场面。在热情的表演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既开心有趣,又真实用,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学习,营造了一个综合运用英语的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到群体合作所带来的乐趣,更让学生充分明白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文明有礼的礼仪之邦。

2、列举型任务

这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说出与题目有关的事项并列成清单。列进型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归纳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增强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在学习新课时设计一个列举型的任务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以前所学的有关内容,扩大词汇量。比如,在学习运动名称时可以结合学习运动会的情况列举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

3、比较型任务

通过让学生对不同的输入材料进行对比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归纳能力和批评性思维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学习节日后,让学生比较Mid-autumn Day和Thanks givingDay的异同。在学习了有关天气的内容后,让学生比较the weather in China/the US.A/England/Australia.同时让学生比较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your hometown.这类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性方面作用尤其突出。像中外在称呼和寒暄用语、节日风俗、饮食习惯、就餐礼仪等方方面面的不同都可以设计成这一类的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得到有关文化差异的知识,比单纯从课本或教师哪里获取有关知识更容易转换成实际应用的能力。

4、分享个人经历型任务

这类任务模仿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互相交流信息、观点和意见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互相沟通分享各种信息,包括有关各自家庭、学习、爱好、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情况。比如来到一个新的班级,请同学们互相做个介绍:开学第一节课,让同学们互通假期见闻等。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使用,能够体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5、项目型任务

9.教学任务安排 篇九

紧张的招新工作已经结束,各位同学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工作了。接下来军训结束后就将投身到教学工作当中,大家再接再厉!教学任务安排会包括到教学频率,时间,地点,内容,时长等方面。

教学频率:一般为每周一课,有必要或者社员有需求可适当增加为两课。(最高不超过一周两课)

教学时间:安排在周二下午,周五晚上,周六周日。各负责人根据各班情况自己安排,时间上不做统一要求。

教学地点:吉他---包印三楼各教室

架子鼓---乐队排练房

钢琴---律动琴行或乌托邦音乐中心

萨克斯---音乐学院

尤克里里---包印三楼

歌曲演唱---包印三楼

非洲鼓---乐队排练房(各负责人安排好时间,由组织部的同学协助完成占教室,课前签到等任务。)

教学内容:可参考社团教学大纲(有意见欢迎提出,可以制作新的教学大纲)无教学大纲的项目可自行安排(安排过后可自行编写教学大纲,方便以后的教学任务)

时长及要求:时长为一至两小时(时间不宜过长,课后可安排一起弹琴唱歌)要求每位负责人必须按时到场 有不能到的情况提前说明 并完成好相关签到教学等活动

教学课后活动及期望:课后可安排一起出去玩 草坪唱歌或者卖唱活动都可进行(以提高每位社员积极性及表演能力)课后活动可两班或者两个以上班级一起组织进行 多加强各项目之间联谊交流 其余活动可自行组织

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课时暂定为第八周至第十五周(十五周后将准备考试 各位同学也不要落下学习)

10.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十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一册均强调了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为配合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从初一开始,希望赋予英语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并带来生机和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而起作用。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的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识策略,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二、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应考虑的原则 活动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三、任务型教学的过程和初步结果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并给合JEFC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体系,逐步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Leading-in/Warning-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了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笔者现以

(三)、任务型教学实例

任务:采访一位名人;

目标:通过采访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掌握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材料:介绍某名人的文章或个人资料;

话题:Friends

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活动

操作过程:

a: 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b: 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c: 教师提供收集材料的样本

d: 学生分小组确定个人职责(采访对象、记者、记录员、听众、汇报员)并自制采访表;

e: 学生小组采用问答形式进行采访,记录员填写采访表;

f: 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报告采访结果,教师和学生对采访做出评价;

g: 根据采访获取的信息,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200词左右的介绍某名人的短文;

h: 文章贴在班级黑板或墙上供交流。

(四)课外作业项目化

初一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期中,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最讨厌抄抄写写的重复性作业。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我们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做项目”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也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意识的培养,使课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四、结论: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我认为,取得如此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第三,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第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任务中笔者也发现了还可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战友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左同等消耗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三,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习惯小组讨论,相对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消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

青县曹寺中学

11.体育教学任务 篇十一

任务型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所教单元的主题,然后学习一些有助于完成任务的单词和短语。任务中阶段,学习者一对一或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然后准备向全班报告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结论是什么,最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在任务后阶段,重点在语言,强调任务中的一些特殊形式并进行练习,并就学习者在任务中阶段的表现给予回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面临任务型语言教学无法顺利实施的困境,如课堂难管理;学生因语言水平低而过多地依赖母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时,缺乏语言的充分运用等。

笔者认为,任务前的教学活动是任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阶段,通过各种与任务相关的语言输入(显性的或隐形的),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其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帮助学生重建语言系统与思维模式;二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减轻在下一阶段完成任务时的压力。任务前的活动可以有两个重点,一是对任务总体认知的需求,二是注重语言方面的因素。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水平低、能力差,无法完成任务。但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任务前”阶段设计的活动不足以支撑后面的主要任务。这一阶段是决定任务教学课堂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对任务前准备阶段的活动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一、 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可译为“头脑风暴法”或“智力激励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它体现了高度自由的思维与想象这一原则。采用Brainstorming法,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合作学习,相互促进;也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尽快反射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克服畏难情绪。

比如,在学习7A Unit 4 food时,教师给出关键词food, 然后问全班同学会想到什么食物。这时,学生都会踊跃地说出一些他们能想到的词,包括一些课后词汇表中没列出的词,教师总结这些词汇,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保证学习的信心。

二、 激发背景知识

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如饮食习惯,传统节日,体育活动等,学生并不十分了解,一些诸如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话题,学生也可能极为陌生。教师需要围绕话题做足热身活动,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如,在学习7A Unit 2 My Day时,教师可以呈现学生一天各种活动的图片,并在询问学生何时做各种活动时,配以相应的词汇,使学生熟悉这些单词和短语。

三、 引入新语言材料

任务型语言教学不应在学生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呈现语言材料,而应注重在输入语言材料的同时,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把该语言的使用环境及与话题有观的思维脉络、思维方向同时提供给学生。例如,在7B Unit 5 Abilities的阅读课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火的看法:火对人类用处很大、很多,但也可能十分危险。然后让学生讨论发生火灾时应怎么做。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呈现生词,随后进入关于张华火中救人的课文的阅读。

四、 任务示范和演练

在任务开始前,提供一个示范,让学生观察任务是怎样完成的。这个阶段也是语言的呈现阶段。如在7a Unit 5 Going shopping教“购物”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先请一个水平较高的学生和自己共同做一个购物对话的示范。把对话用幻灯打出,引导学生观察售货员怎样提供帮助,顾客怎样回答。这种示范活动提供了对话发生的情境、人物关系及语言与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减轻学生认知上的负担。在任务示范之后,学生可以尝试模仿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教学目标集中在一两个语法架构上或新的表达方法上,这一阶段的活动决定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能否完成主要的任务。

五、 任务规划

学生不能完成任务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任务前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完成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要求;帮学生理清思路,提供可选择的思路;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如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一篇故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出这样的步骤: ① Read the text twice. ② Find vocabulary. ③ Look for meaning. ④ Think about how to use your own words. ⑤ Paraphrase! (write, speak) 并給以相应的准备时间。学生按步骤执行,任务完成得会更轻松顺利一些。

总之,任务前的教学活动是任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任务前阶段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激发和调动学生已有的或尚未掌握好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习了新语言知识,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使其更深刻地了解任务。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并规划好任务前活动。任务前阶段的准备充分了,任务的实施自然就会成功。

上一篇:职称评定评述下一篇:王毅谈南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