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共9篇)
1.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一
中公教师考试网
相关推荐:教师资格QQ群直播课堂--新一代最佳课程体验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思想政治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文化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微信号:zgjsks
中公教师考试网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1.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活动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5.依据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6.根据思想政治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理解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掌握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协调发展。
3.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状况。
4.运用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恰当分析和评价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
三、试卷结构
微信号:zgjsks
中公教师考试网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这说明()。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 D.生产决定消费(2)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特性是()。A.人文性 B.社会科学性 C.思想性 D.实践性 2.简答题
(1)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出效率,政府管宏观,法律管公正。”(2)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
微信号:zgjsks
中公教师考试网
3.材料分析题
下列是某老师一堂公开课的实录片段。
课题:“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轻松优美地结合当前时政的引入(播放两会录像)。
(2)探究第一个问题——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提供图文并茂的6组信息资料,归纳知识点一。
(3)探究第二个问题——人大如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个事例两组对比图片,归纳立法权,根据事例归纳出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并小结得出第二个知识点。
(4)探究第三个问题——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播放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某老师的录像,展示她提交的课程设置改革立法议案和其他有关事例,归纳出人民代表的职责和职权,得出第三个知识点。
(5)联系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我和人大有关系吗?设置活动——“假如我是本市人大代表”。(6)课堂小结。巧妙联系学校旁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导学生要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
课堂评议时,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堂课很精彩。问题:
请结合上述课堂实录片段分析这堂课的精彩之处。4.教学设计题
下列材料是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3.7的内容标准,请阅读该材料并完成教学设计。
问题:
(1)设计出内容标准3.7的教学目标,并阐述其理由。
(2)设计出蕴涵“世界是普遍联系”原理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教学活动方案(不少于300字)。
更多教师考试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
201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笔试备考全攻略:http:///zg/2014xbn_jztk/
微信号:zgjsks
2.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二
一、普瑞克西斯考试对国家教师考试内容上的超越
到1996年,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有23个州采用它来选拔教师候选人, 超过了当时的普瑞克西斯系列I和系列II的运用范围, 但后来还是被普瑞克西斯体系所取代, 其主要原因在于考试内容上的缺失。
(一) 国家教师考试:以书本知识为重点
当初的国家教师测试包括三个测试:一是交流技巧测试, 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三种能力, 即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是通识测试, 包括两个领域的知识, 即一方面是人文社会学科领域, 如人类学、文学、社会学、艺术等西方文化基础知识, 以及大众传媒中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和数学领域, 如生物学、化学、物理、环境科学等问题, 以及数学概念和公式、简单的几何等知识。三是专业知识测试。其基本依据是教师教育计划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中的全部内容, 试题来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 但主要内容还是教学法、课堂管理、课程发展以及师生权益和教师专业责任等方面。 (2)
从内容来看, 国家教师测试以“书本知识”为重点, 包括通识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虽然考试范围比较广泛, 但总体深度不够, 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的师范性, 也忽视了测试候选人的实际课堂教学能力, 因而有学者认为单凭这种考试不能科学评价候选人是否能胜任教师这种职业, 由此导致国家教师考试受到很多学校和专业教育机构的怀疑和否定。
(二) 普瑞克西斯考试:从考书本知识拓展到考课堂教学技能
普瑞克西斯考试由三个系列组成 (Praxis I~III) , 每个系列都对应着新任教师必备的不同知识和能力要求。通常, 候选人要想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 必须先后通过普瑞克西斯三个系列的部分或全部项目的测试。
1. 职前技能测试 (Praxis I)
此测试用以测量候选人基本的学业技能, 包括阅读、数学和写作技能。据此初步判定候选人是否具备当教师的最基本素质。通过者可以进入教师教育计划接受教师专业培训。该测试有笔试和机试两种形式。当选择笔试时, 阅读和数学两项测试的题目都是40道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写作测试由38道选择题和1篇小论文两部分组成, 两者完成时间均为30分钟。以下具体介绍机试这种考试形式。
选择机试的候选人可以选择参加单项测试或者综合测试。单项测试一般需要2小时 (包括考前指导和收集考生信息时间) , 但是实际上每项测试时间要少一些 (详见表1) 。综合测试包括阅读、数学和写作三部分组成, 测试时间为4.5小时, 其中也包含考前指导和收集考生信息时间。在综合测试时, 对阅读、数学、选择题写作和短文写作四个部分实行分段计时。在数学和阅读两项测试期间, 考生可以自由选择15分钟休息时间。在答题时, 考生使用一种专用文具, 可以不答题往前看, 也可以返回去, 或者对做过的题目做个标记, 或者返回去再修改。此外, 还有一个用于复查的屏幕:告诉考生哪些题目已做, 哪些没看见或哪些已做标记需要重做。为确保考出好成绩, 考生尤其要注意试题的序号、把握好考试时间。
2. 学科专业测试 (PraxisⅡ)
该测试由学科评价、教学原理测试和教学基本功测试三部分组成。考试合格者能获得初级教师资格证书 (有效期1年) 。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州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协会等都把该系列作为颁发职业证书的标准。各部分题型都是选择题和论述题, 考试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和4小时三个时段。
(1) 学科评价用以对一般和特定学科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知识的测试, 包括农学、艺术、语言学、生物学、化学、商业教育、公民教育和沟通等26个科目。从题型来看, 选择题用来测试某个学科的主要知识;论述题则考查对某个学科领域内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理解。学科评价在美国各州使用频率很高, 当前有40多个州利用该项测试。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 也是教师职业学术性的要求;否则, 教师无法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2) 教与学原理测试用来测量幼儿、幼儿园到6年级、5~9年级和7~12年级四个学段所通用的教育教学知识。试题注重考查候选人对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有关授课的基础知识, 不关注实际课堂教学能力。目前美国很多州也要求候选人通过教与学原理测试, 不过, 各州对不同年级候选人有不同级别的测试要求。如印第安那、俄亥俄、田纳西等州都要求初等教育1~5年级的候选人通过幼儿园到6年级的教与学原理测试, 中等教育4~8年级的候选人通过5~9年级的测试, 等等。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是候选人承担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师职业师范性的要求;否则, 就会出现“满腹经纶”而教不好书的现象。
(3) 教学基本功测试用来测量中小学教师在 (小学) 多学科、英语、语言艺术、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五个领域的教育教学知识功底。这项测试是一种综合考试, 试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 试题难度也偏大, 应试者通过率较低。目前各州很少使用这种测试, 因此它并没有真正发挥选拔合格教师的作用。
3. 课堂行为评价 (Praxis III)
此系列测试是一种由课堂教学评估人员 (简称评估者) 对新任教师 (Beginning Teachers) 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的体系。它要求在教室环境中测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目前,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阿肯色州和卡罗来纳州等州已采用这种教学行为评价系统。 (3)
可见, 普瑞克西斯考试继承了国家教师考试重视考“书本知识”的特点, 即重视考查通识知识、学科知识和师范知识。但也开始转向考查新任教师实际课堂教学技能, 这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普瑞克西斯系列III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
随着美国对教师实际教学技能日渐重视, 系列III加强了对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该体系研发专家认为:教师资格考试中的知识测验得出的成绩并不一定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能有关;判断教师效能最有效、最准确的方式, 就是他们在学生教室中以及在专业社会群体中的真实表现。如此, “以课堂观察为基础 (Observation-based) ”的评价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目前, 美国教育服务中心授权国内16个地区推广使用这种评价体系。以下就系列III的评价标准、评价规则和评价程序等方面, 做简单分析。
(一) 评价标准与方法
系列III设定的19项考核标准 (Criteria) , 包含在4个领域 (Domain) , 具体内容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 所有的标准没有详细规定教师的行为举止或教学模式, 也没有假定某个学校、教室或课程情境, 更无意为教师列出一个“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清单。它实质上只是一个设计框架或行为指南, 为评估者收集相关证据提供向导作用。为准确评价某个指标, 评估者先要参加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且在测试 (Assessor Proficiency Test) 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同时, 评估者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尽可能多地采集有效数据。
为采集充足、有效的数据, 评估者一般使用三种方法, 并辅之相应的调查工具:一是查看新任教师报送的书面材料, 以了解教室环境、班级学生和拟被观察的讲课等具体情况。这些材料主要是新任教师填报的《班级基本情况表》和《教学基本情况表》两种表格。二是在课堂观察之前和之后进行半结构面谈。在课堂观察之前的面谈中, 评估者与新任教师讨论此前提交材料中的教学计划设计缘由及其合理性;在课堂观察之后的面谈中, 要考查新任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 也会就评估者在课堂观察中存疑的或其它问题进一步交流。在两次面谈期间, 评估者要填写《课堂教学观察前访谈表》和《课堂教学观察后面谈表》两种表格。三是观察课堂教学现场。评估者要随时在《课堂观察记录表》中记录在课堂上所发现的一切有价值信息。 (5) 以上三种方法及其辅助工具的合理运用, 基本上能帮助评估者收集大量的有效证据。
(二) 评价规则
系列III中的教学行为等级评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评语 (Summary) ;另一种是评分 (Scoring) 。评估者首先要依据每一项评价标准的证据写出相应的评语, 然后依据所写的评语在一套计分规则中选定一个最适合评语的评价等级。系列III中的每一个标准都有六个评分等级 (1.0~3.5分) , 并且其中三个等级 (1分、2分和3分) 都有比较清晰的界定。如, 1分表示“明显地不合格的教学行为”;2分表示“合格的教学行为”;3分表示“很胜任的教学行为”;3.5分表示“示范性教学行为”。此外, 还有两个中间分1.5分和2.5分, 表示不太确定的行为水平。前者表示位于1~2分之间的“不太合格的教学行为”;后者表示位于2~3分之间的“比较胜任的教学行为”。 (6) 当然, 在具体涉及到每项标准的评分规则时, 都有更细致的等级界定, 供评估者选择。
(三) 评价的一般程序
整个课堂行为评价是由系列III区域协调员组织完成的。对于进入“新任教师计划” (Entry Year Teacher Program) 的教师, 区域协调员能为他们提供考试指南和指导教师, 指派评估者, 检查每次评价的证据记录以及发送信件告知其课堂评价结果等多种服务。具体来说,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程序有如下环节:第一, 新任教师呈报书面材料。具体要求是:认真、完整地填写《班级基本情况表》和《教学基本情况表》;第二, 举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前面谈。面谈中, 评估者将对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与新任教师展开讨论。第三, 进行课堂教学现场观察。在课堂上, 评估者将对新任教师的语言、神态、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反应等情况做详细记录。第四, 举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后面谈。讲课结束后, 评估者与新任教师将就刚刚结束的课程举行第二次面谈, 主要讨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适切、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利用、教师间合作以及与学生家庭沟通等情况。此外, 面谈结束后, 双方要共同填写《评价确认表》, 以确认本次课堂评价行为是按照系列III确定的程序进行的。第五, 评估者逐项填写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报告。填好后, 评估者要在规定时间内连同其它相关材料, 报送当地的区域协调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教育服务中心 (1993年) 规定:最终裁定一个新任教师是否通过系列III的测试至少要有两个评价周期 (Assessment Cycles) , 即至少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评估者对新任教师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才算是有效的。不言而喻, 那些课堂教学基本功好、进步快的新任教师, 一般有两次合格的教学评价即可顺利过关, 实习一年后就能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反之, 对于那些基础差、进步慢的新任教师来说, 可能需要两次以上课堂评价或更长时间才有望通过考试。
另需指出的是, 目前系列III体系还不够成熟, 执行难度较大, 使用范围也有待扩展, 处于进一步完善之中。因而, 有人对它提出非议:认为它的测试标准偏难, 评估者的素质要求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也难以裁定, 特别是它无法对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教学”进行合理地界定, 很难对教师的创造力、与学生互动能力和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行有效评价。 (7) 但是, 总体来看, 对系列III的认可和支持者比较多, 因为它试图打破笔试的局限性, 尝试通过考查可感知的“教学行为”, 把学校所教授的各种教学理论知识同教师具体教育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此外, 教育服务中心也就该体系所设立标准的适切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等方面做过大量调查, 其大部分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8)
三、普瑞克西斯考试对我国教师资格考试的几点启示
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之所以在当前美国多种教师资格考试方案的激烈竞争中成为一枝独秀, 其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化的考试体系, 丰富的考试内容、重视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以及拥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些对于诞生近10年的中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来说, 有这样的几点启示:一是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 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尽快建立国家级标准化教师资格考试体系。二是要进一步拓宽笔试内容。当前笔试中仅考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科目的基础知识, 今后笔试中要增加对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教育政策法规等更多内容。三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面试和说课两种形式来评价候选人的课堂教学技能, 因缺乏标准化的测评工具、没有训练有术的评估者, 导致一些测评结论主观随意性大, 合理性、准确性偏低。对此, 今后可以尝试这些做法予以改善:一是要求候选人在试讲前必须在指定的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习1年以上, 并由所在实习学校负责人出具教育实习鉴定;二是测试时随机抽取预备的课堂教学录像资料, 让候选人现场分析, 填写分析材料, 然后由评估专家评分;三是让候选人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讲授一节完整的课, 由评估专家现场评分;四是对评估专家进行测评技术、方法与程序的培训, 以提升其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摘要: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历经180多年, 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之一。以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为代表的教师资格考试方案, 在汲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实现了从重视考书本知识到重视考课堂教学技能的历史性转变, 彪炳国际教师资格考试的新趋势。这为年轻的中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了某些启示。
注释
1朱欣欣, 陈凡.美国新任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考试体系的分析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6) .
2Fox.David J.NTE.National Teacher Examinations.8thEdition.[M].New York:Arco Publishing.Inc, 1984:6~8.
3Charlotte D.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ramework for Teaching[EB/OL].http://www.umatilla.k12.or.us/NCLB/Char_Danielson.htm.2008-03-15
4Dwyer C.A.Psychometrics of Praxis III:Classroom Perfor-mance Assessments.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998, 12 (2) :163~187
5PraxisIIIforms[EB/OL].http://www.ode.state.oh.us/GD/Templates/Pages/ODE/ODEDetail.aspxpage=3&TopicRelationID=1263&ContentID=4868&Content=44785)
6Rosenfeld E.Misfire.Teacher Magazine, 2000, 11 (4) :5
7Rosenfeld, E.Misfire.Teacher Magazine, 2000, 11 (4) :16
3.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三
2016下半年四川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
试内容
2016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
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资料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 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 状,把握化学学科发展动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 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 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 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 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 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初步的教学评价能力。
考试大纲可以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上下载到。
中学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备考资料之材料分析题备考策略
【分值比例】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综合素质一科对考试的成败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素质试卷的题型分值中,比重最大的就是作文,所占分值为50分。其次就是材料
四川教师考试网
分析题,材料分析题考两题,共28分。今天就带来材料分析题的备考策略,以此来帮助大家拿稳材料分析的28分。
【材料考点】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在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两部分内容中,每部分各出一道题。做材料分析题,就要求对这两大部分的知识点牢牢掌握。职业理念会从三观来出题,材料的问题会要求从某一观或者职业理念的角度来分析材料中老师的行为。关于职业道德的材料分析题也会要求去分析、评述老师的行为,只是两个材料分析题所用到的理论不一样。相比而言,职业道德的材料题比较简单,只需分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了三爱两人一终身中的哪些即可。而职业理念的材料分析题,就相对复杂一点。如果要求从教育观的角度分析:除了教学观的转变以外还需要考虑材料中是否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内涵;如果从学生观的角度出题,除了学生观,教育公正和全面发展两点也需要考虑。从教师观出题,回答就相对容易些。除此之外,若要求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述,需把三观都考虑。
【解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有几问,回答什么问题,考查哪个理论知识。在明确题目之后,再回归到材料,即第二步。这一步要做的是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时间为何时,人物有哪些,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等,根据这些关键信息的描述来判断是哪个理论知识点。第三步,评述+分条列点,作答全题。在这一步中,首先评述老师的行为是否正确,然后说明理论依据,即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理念或者职业道德规范。再次,列出材料中,每个事件所体现的职业理念或者职业道德中的某一条。并在该点后面说明,材料中的哪个部分可以体现该条理论。最后,在每个分原理列出之后,进行总结,即呼吁作为老师,以后该怎么做。
【答题技巧】在做材料分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个理论,却写上了;材料中体现了这个理论却没有找到。这就是无中生有和视而不见不见的体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遵循以下解题技巧。第一,逐字逐句的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每句话体现的理论,找出每个理论在材料中对应的语句;第二,分析材料过程中,将原理写在旁边(顺口溜),与材料逐一匹配。这样可避免重复,思路也更加清晰。第三,找对应理论的时候,可能会找出很多点,最多不要超过四个。若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发现某个行为既体现了教育观又体现了学生观,可做如下处理:一般会每个观都涉及一个,可三观平均分配,但是也要结合具体情况。第四,若对于材料所对应的理论,有拿不准的,就将最有把握的内容写在最前面。
本文来自四川教师考试网
4.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四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二)教学设计 1.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2.确定物理教学目标(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4.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2.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2)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 1.物理学习评价
(1)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状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2.物理教学评价
(1)能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 模块
比例
题型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40%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教学设计
27%
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
20%
案例分析题
教学评价
13%
合计
100%
单项选择题:约27% 非选择题:约7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的平面内,有一长为L的直导线ab,导线绕a点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转轴与B平行,则ab上的动生电动势为
(2)某科学家宣布他的实验结果获得了重要发现。以下哪一项能作为科学家的发现是否有效的最好证据? A.该科学家是这一领域的权威 B.研究报告描述该实验结果的详细程度 C.其他专家的意见 D.他人能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2.简答题
(1)学校运动会男子100m赛,同学们测量了前三名运动员到达距起点20m、80m和100m处的时间,数据见下表。
①计算夺冠运动员100m赛的平均速度。
②运用初中物理知识,简述这三名运动员你追我赶的比赛过程。
(2)李老师“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评课教师认为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例如,李老师提出问题后,通常学生即齐声回答“对”、“不对”、“懂了”、“是”„„,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阿基米德原理”内容为例,写出1个能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问题的课堂提问。
②结合这个教学问题,简述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3.案例分析题
某学校初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希望进一步探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大小关系”。实验中,用导线a、b、c、d、e、f、g和h按题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发现有实验小组出现如下情况:
情况一:电压表的示数为2 V,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情况二: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小灯泡亮。情况三: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以上三种情况电路中出现问题的地方。
(2)针对情况三的问题,同学们不知道为什么,你认为应该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提出一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思路。4.教学设计题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
实验一:用叉鱼游戏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将一块画有小鱼的塑料泡沫放入盛有水的玻璃鱼缸,小鱼浸没在水中。老师用铁钎瞄准小鱼,用力掷铁钎叉鱼,向同学展示叉鱼的结果并让同学做相同实验。实验二: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用红色激光束以一定角度射向半圆柱形玻璃砖长方形截面上的圆心处,玻璃砖后的背板为白色,让同学观察光束射入玻璃砖后沿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实验三: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在激光演示仪的背板上贴上一个可度量角度的刻度盘。用红色激光束以一定角度射向半圆柱形玻璃砖长方形截面上的圆心处,光束射入玻璃砖后沿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读出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变入射角,重复上述实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这三个演示实验的特点,并阐述其教学功能。
5.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五
2014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吴门四家是明代中期出现于()的画派。A.浙江 B.金陵 C.苏州 D.扬州
2.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属于()。A.松江派 B.华亭派 C.云间派 D.吴派
3.金农属于()。A.扬州画派 B.娄东派 C.清六家 D.海上画派
4.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凡•高和(A.马蒂斯 B.莫罗 C.修拉 D.高更
5.艺术中的“模仿说”最先是由()提出的。A.法国美学家 B.古希腊哲学家 C.俄国文学家)。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D.意大利艺术家
6.英国诗人雪莱和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关于艺术理论的学说是()。A.劳动说 B.游戏说 C.表现说 D.巫术说
7.下列不属于美术接受内在过程初级阶段的是()。A.完形与弥散 B.错觉 C.差异原理 D.误解
8.以下属于帛画的有()。A.《松岩楼阁图》 B.《步辇图》 C.《人物御龙图》 D.《消夏图》
9.《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是()画家。A.南唐 B.西蜀 C.北宋 D.唐代
10.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A.太原 B.芮城 C.稷山 D.永济
参考答案及解析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C【中公教育解析】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苏州史称“吴门”,因此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和他的学生文徵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2.B【中公教育解析】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3.A【中公教育解析】“扬州画派”是清代中国画派之一,又称“扬州八怪”,它并不 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 养。其中较有名的有: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等。金农,人称“八怪”之首,博学多才,50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 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古拙朴素,布局讲究,构思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4.D【中公教育解析】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 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主要指以塞尚、凡•高和高更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他们最初都是学习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 •高虽然设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也一直以印象主义者自居。后来这三人。都在艺术探索之路上取得了较离成就,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艺术成熟期 各自树立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起源。
5.B【中公教育解析】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 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模仿既”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古希腊 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模仿。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 产物。继希腊哲学家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模仿说”。这种理论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 极大的影响。
6.C【中公教育解析】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 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学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在他们看来,原始人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的是和感性、情感等联系在一起。
7.D【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包括:(1)准备阶段:在主体的综合修 养、审美经验及美术世界影响的基础上形成接受定向与期待及审美态度。(2)初级阶段:知觉的完形和弥散、错觉、差异和陌生化。(3)高级阶段:理解(前理 解、理解的循环、还原和误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解)、体验(直觉与理性的统一,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与作品及创作者的共鸣)和回味(检验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试金石,也是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8.C【中公教育解析】略。
9.A【中公教育解析】顾闳中,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10.B【中公教育解析】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境内。永乐宫 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特别是宫殿 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
江苏教师资格笔试辅导课程:(http://kc.offcn.com/general/153/11591/?wt.mc_id=kr11405)
6.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教育的作用
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4.()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个体身心变化 D.个体心理变化
5.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6.()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7.课程的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8.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 B.采取罚款的方式解决班级卫生问题 C.中学生德育可更多采用说理教育法
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将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
9.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0.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11.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A.学习领域、课表、模块 B.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C.学习领域、科目、课表 D.课表、科目、模块 1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能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3.儿童在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写下去,直到成功。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认同
14.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②简单的任务
③极难的任务
④模糊不清的任务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雪地中难辨兔”是由()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新奇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6.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的因素。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B.稳定、外在、可控 C.不稳定、内在、可控 D.稳定、外在、不可控
17.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18.有的学生学习时必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A.努力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元认知管理策略
19.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阶段的表现。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20.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21.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A.训练单元小 B.反馈快速准确
C.有老教师规范指导 D.对教学过程录像并分析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4.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3.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4.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2.一位专家到一所中学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属于广义的教育现象。2.C【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3.A【解析】略。
4.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5.B【解析】略。
6.B【解析】“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7.C【解析】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8.C【解析】略。
9.D【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题干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来讲授《春》的内容,运用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10.A【解析】略。11.B【解析】略。
12.B【解析】智力也即智能,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13.D【解析】认同是指无意识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
14.B【解析】成绩目标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防御性策略,选择极易成功或很难成功的任务。15.C【解析】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分辨出来是因为两者的颜色相同,刺激的对比不强烈。
16.A【解析】身心状况是内在的、不稳定的,同时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所以也是不可控的。
17.A【解析】信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18.B【解析】略。
19.C【解析】题干所述是操作熟练阶段动作的特点。
20.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21.A【解析】略。
二、辨析题
1.(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它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2.(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3.(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会受到双重抑制。
4.(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拥有的外延也就越丰富。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2.(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树立教师权威;(4)做好课堂监控;(5)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小组辅导。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②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都有什么强项?”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这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1)材料中专家问学生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但是,当教师换了一种提问方式,问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时,同学们却能齐声回答出正确答案。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是机械学习而非意义学习。学生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而没有以符号为代表将新观念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当学生在面对专家提出的问题时,不能正确回答出。
(2)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7.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七
2018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于3月17日进行,现将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整理如下:
1、……2016年春节前后,国家网信办持续重拳出击…… 正确答案:D.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得传播违法信息
2、……下列选项中,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的是 正确答案:D.居民和身份证
3、……在一场举世关注的人机对弈围棋比赛中…… 正确答案:C.深度学习
4、……图1是计算机五大逻辑部件组成示意图,其中……
中公教育
正确答案:B.存储器
5、……有人利用伪基站冒充“10086”(中国移动客服)发送…… 正确答案:C.拨打中国移动的客户电话进行咨询
6、……某word文档的打印设置如图2所示……
中公教育
正确答案:B.4
8.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八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它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机械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性本能决定论,主张把现实社会的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强调研究人类的现实经验、价值和意义,关心人的本性、创造性潜能、人的自由与选择。他们的研究倾向和对人性的看法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思想动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康布斯。
1.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充分发掘人的潜能、追求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等观点,迎合了“二战”后美国当时的时代精神发展的需求。其次,美国社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异化现象,特别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解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正是代表了一种对“科技中心主义”的反省,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界对时代精神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再次,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1)人性论、人道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人性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
(2)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者都受到了现象学的影响。马斯洛指出,现象学方法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由于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因此现象学方法应成为心理学所适用的方法。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也是以现象学为基础的。
(3)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本体论上显著地影响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而且也出现了以罗洛•梅为代表的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支。
(二)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不过,教师的辅导有当与不当之别。辅导得当,学生会因学习而成长;辅导不当,学生反倒因辅导而萎缩。
2.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康布斯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觉而定的。认知心理学家所指的知觉是理性的,是学习的基础,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知觉解释为个人对其所知觉到的对象产生的一种感受,是感性的。这一点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突出之处。
对于知觉与行为的关系,康布斯等人认为,不同的人既然对同一事实产生不同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自然也就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去加以矫正,而必须设法改变他们的知觉或信念。
9.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1.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A.卢梭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答案】C 【解析】夸美纽斯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还集中体现在他的“泛智”的思想中,泛智就是将一 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主张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他在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为 6 岁以下的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2.()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 方式。A.调查法 B.观察法 C.行动研究法 D.个案研究法 【答案】C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就是实践者为了改进工作质量,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 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3.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答案】A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4.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于 1806 年发表了第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这部教
育名著是()。A.《大教学论》 B.《科学的心理学》 C.《实验教育学》 D.《普通教育学》 【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于 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
学著作。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 育科学之父”。5.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句话强调的是()。A.内发论 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社会决定论 【答案】A 【解析】霍尔这句话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属于内发论。
6.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选择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 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7.()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等。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 的评价。题目中老师在课堂上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9.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思想指导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 都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 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 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根据描述,答案选择 C。10.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时数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11.《学记》中对学习和记忆的论述中指出:“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这体现了记 忆需要()。
A.注重复习方法 B.经常复习C.多种编码方式
D.多种感官参与复习【答案】D 【解析】“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 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因此,这句话强调的是在学习和记忆中要做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1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3.小明在课间欺负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让其放学后到办公室。小明来到办公室后,教师 先给他一颗糖,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小明听后羞愧万分,主 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也不欺负别的同学。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了出色的()。A.教学技能 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 D.教研能力 【答案】C 【解析】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 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 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14.历史课上,小张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答案】B 【解析】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 表什么。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15.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讲解 B.示范 C.强化 D.练习【答案】D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 径。
16.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时,最好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A.运气不好 B.能力不足 C.考试太难 D.努力不够 【答案】D 【解析】把成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17.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后则可以进行抽象的讲解,这体现了这个学生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 发展任务。教学中要遵循每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18.小涛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根据柯尔伯 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涛处于道德发展的()。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答案】C 【解析】认为“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属于普遍伦理阶段,归属于后习俗水平。
19.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答案】D 【解析】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 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
20.胡老师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情况下,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 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 【解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是疏导原则的体现。21.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成长阶段。教师关注学生成绩提高是处于关注情境阶段。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22.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 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新 课改是削弱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进而更加强调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2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学记》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 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种教学 思想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级别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自己对自己的 认可。
【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 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不只是如题干描述的自己对自己 的认可,故题干说法错误。
25.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因而奖励越多越好。
【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 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每当学生出现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行为出现的概率。但 是奖励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适度并且要具有针对性。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26.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答案】(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27.简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地位: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 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28.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案】(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方法有: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 有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注重学生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生成;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 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 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29.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方法有哪些?
【答案】个体自我调适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个体自我调适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和 态度改变等。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30.材料:
一位初中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 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 最终退学。问题:
请用德育原则对该材料进行分析。(18 分)
【答案】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尊重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 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 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 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 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在德育的过程中,只有把尊重信任学生 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1.材料:
田甜同学虽然聪明,但因贪玩使得平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水平,中考前的一段时 间,她的学习状态比较好。一路进步到班级第三名的好成绩。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赵老师 在班会上对她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课下又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了 批评,赵老师说她并没有觉得田甜考得有多好,因为这次的成绩才贴近她真实的水平,凭她 的能力,应该是年级前三名。一直以来就是因为贪玩才造成成绩不好。赵老师还恶狠狠地威 胁田甜,如果不继续努力达到她的要求,她一定会对其进行制裁。后来田甜同学确实克服了 贪玩的毛病,也达到了赵老师的要求。问题:
(1)运用动机理论进行分析,田甜同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赵老师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批 评。(9 分)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9 分)【答案】(1)根据动机强化理论,赵老师对田甜进行表扬和鼓励是利用了强化理论,当出现 好的行为后通过鼓励、表扬增加行为的发生概率;其次之前田甜成绩不好是因为贪玩造成,所以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成绩不好是因为努力不足,所以要引导 田甜克服贪玩的毛病,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高级中学)08-31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问题总结08-22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7.1)08-18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过程07-04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答案10-12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08-24
2009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08-31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大纲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