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2024-07-05

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通用7篇)

1.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篇一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在发展根本性的转变。

1、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

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作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东西。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分工越来越细,环节愈来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消费者的需求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销售链而不为生产者所知。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而作出的努力。但由于科技手段的限制,这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以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融合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制作的优点,大规模定制使得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藉着信息技术,使生产者把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链的末端交到消费者手中,不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无比贴近顾客需求。正如亨利。福特首倡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并成为其代表一样,戴尔是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的先驱者和典型。

2.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网络经济是信息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后者仅限于生产辅助性服务(如交通设施、银行等)和个人服务(如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而前者共包含4个层面:个人性服务;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通信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服务;信息、教育、卫生、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这些部门的中心任务是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个层面在工业社会也有涉及,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正是第4个层面服务的增加。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转到服务质量上。IBM公司表示,该公司不是在从事电脑制造,而是在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比尔。盖茨认为,今后微软80%的利润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修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本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的经营额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1/5.而从服务贸易内部的构成来看,保险、银行和通信等业务增长尤快,超过了传统占首要地位的旅游和运输,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了46%。

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化经营也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虚拟化这一崭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了的拓展空间。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国际互联网给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仅保留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等,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以服务取胜的竞争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有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拓展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组建企业集团。4.从互相竞争到双赢合作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从竞争到合作,从“零利”到“双赢”,合作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思路。方式多种多样:兼并、收购、上下游整合、合资、技术转让以及各种各样形式的战略联盟;对象也各色各样: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以合作代替竞争作为企业经营的新思路,源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商品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物质商品的特性:首先,信息商品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信息商品的使用并不像物质商品的使用那样会被消耗掉。其次,信息商品具有不完全排他性。所有物质商品都具有排他性,但你拥有一种信息,不排除他人同时拥有此信息。另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实施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通过因特网,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应用EDI等信息系统实现彼此的资料互换、信息共享,联合进行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售后服务。

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的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面对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企业营销渠道出现了新的变革趋势。

1、营销渠道的结构性优势日趋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渠道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而随着现代零售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厂商的营销渠道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生产商由于能为社会提供稀缺的商品而在渠道内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市场格局的变化使营销渠道系统内权力由生产商转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渐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市场供求发展为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买方市场,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由于零售商处于渠道的最前沿,最能够接近和直接影响目标市场顾客,因而成为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其次,零售商通过扩张、兼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急剧扩张规模,零售商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如 ;1996年美国“R”玩具公司销售的产品占美国玩具市场的20%。零售商实力的日益壮大增强了他们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结构性优势,使厂商在整个价值链系统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地区之间销售渠道的差别正日趋减少。超级市场、连锁商店和直复营销等形式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许多巨型零售机构把自己的销售网络扩大到世界各地。零售商业的国际化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带动了生产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但伴随而来的是,生产商的国际化也更加依赖渠道网络的国际化。

2.渠道组成结构向扁平化方向转变。传统的销售渠道结构呈金字塔式,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项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因而,许多企业正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

渠道扁平化作为一种销售模式,简化了销售过程,缩减了销售成本,使企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扁平化并非是简单地减少哪一具体销售环节,而是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剔除供应链中没有增值的环节,使供应链向价值链转变。供应链管理最优化将是未来厂商、分销商、电子商务营运商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要做到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客户服务网、互联网五网合一。借助互联网,把产品销售、物流控制、信息沟通、客户管理及意见反馈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分销模式向电子分销模式转化,利用电子商务来解决传统渠道的低效率运作,以求以最短的供应链、最快的反应链、最低的成本来进行运作。

3、营销渠道终端的个性化。针对消费者的产品定制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没有产品积压,而且个性化的产品价格缺乏弹性,所以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如伊莱克斯冰箱,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换门板,正是凭着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几个月中,市场占有率已进入同类家电行业的前五名。福特汽车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工业化时代大规模、低成本的无差异营销的案例,但是在1999年9月,福特开始发起网上计划,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零部件、车型、可信赖的分销商和保险服务等,瞬间就可以完成个性化的定购。相反,看不见消费者差异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将难以生存。

4.新型营销渠道的拓展与延伸。网络经济推动了渠道的变革,因特网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由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主机和光纤、电话线连接起来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进行测览商品、订货、付款、交货、广告、市场调查等一系列的商务活动。这种新型渠道的突出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透明度。供求双方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供求信息能够及时获得沟通,对双方都具有较大吸引力。

5.注重渠道成员的客户关系管理。由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所以建立同顾客之间的联系,并管理这些事关顾客和公司利益的关系就显的尤为重要。关系营销的中心就是顾客品牌的忠诚。据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顾客的忠诚度提高5%,企业的利润就增加25%。经济全球化时代,网络的运用更加普遍,通过开发数据库软件,可以建立起目标客户群的档案。针对具体目标客户的特点进行“一对一”营销。如亚马逊的网上书店,就是以低成本建立了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利用顾客以前购物的信息,巧妙的提醒顾客去浏览可能会引发兴趣的其他书籍等。今天的营销方法不再是强加信息给顾客,而是试图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获得他们的许可,然后同他们开展产品的对话: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通过实行一种“许可营销”来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全球一体化、需求多样化、消费个性化的市场了。因此,对中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进行适当的改进,必将更加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

1、政府的信息网络建设。政府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改进贸易实务的运作方式,使电子商务进入贸易的各个流通环节。首先,可以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改进通关流程,进

出口企业与海关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数据的传输进行申报、审核、复核、下达指令等,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其次,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改进物流系统,使运输、仓储信息、交通联合起来,实现运输革命。最后,使电子方式进入国际贸易的支付环节,从而单证的审核、付款、交付都可以通过网络银行得以实现,使跨国经营企业的营销渠填更加快捷、流畅。

2.企业的供应链再造。供应链再造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会出现一种由不同层次的供应商组成的供应等级结构,供应范围不仅涉及原料,而且涉及零部件甚至整个生产系统。一方面企业要精心挑选供应商,通过收购、战略联盟、合资等方式与供应商形成紧密的关系,使供应链变得合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只控制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能力的业务虚拟化,外包给专门的供应商,即对其业务流程和服务进行区域和全球的整合。21世纪,已经进入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阶段,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与合伙者形成物流、信息流的无缝连接,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整合他们的能力,以达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快速反应。如戴尔公司通过互联网与几百个供应商相连,每隔两个小时经因特网向仓库发出部件需要通知,从定单的下达到电脑部件的个性化组装,再到消费者收到电脑往往在一周之内。因此国内企业可以适当的参照他们的运作方式,与供应商建立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一些标准化的大件出口商品,可以实行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定制化的生产方式。

3、建立扁平化的渠道结构。渠道扁平化作为潮流,是市场规则使然,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同时给渠道合作伙伴盈利空间,是当代企业渠道建设和发展的方向。IBM公司面对经销商的直销计划和电子化支持的渠道策略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使得IBM渠道更加扁平化。分销渠道扁平化,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这应是今后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建设的共同追求。

4.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业竞争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只有与当地的合作企业建立起长期可依赖的关系,采取“双赢”战略,才能借助合作伙伴的渠道赢得市场地位。日本的三菱集团与德国奔驰公司在汽车、宇航、集成电路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得以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之前就进入欧洲。作为回报,三菱集团帮助奔驰公司在日本建立起了销售网,双方各有所取。与当地企业合作,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市场占有,更要为对方提供广阔的赢利空间。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建立的合资企业只提供可乐原液,除此一不投资,二不出人,三不分利,但却对当地可乐企业的建设、生产和销售、宣传广告和职工福利等提供一切的支援和扶持,从而使可口可乐公司的利益深深根植于当地企业的利益之中。

5.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GRM),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工作部门。目标在于通过提供快速、周到、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它关系到企业在未来怎样与客户和与潜在客户进行交流和互动。它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以客户为主的外部商业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赢利能力。

6.数据库营销。数据库营销指企业通过搜集和积累供应商、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分析供应商、消费者的行为,给产品以精确定位,制订有效的营销计划。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整个营销渠道的整合都可以使用因特网,从而建立起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密切联系。企业除了可以利用它加强同当地供应商的直接交流,建立快速反应供应链外,还可以建立网站,通过电子邮件加强消费者、经销商的直接交流和产品信息反馈,通过数据库建立目标客户的档案资料,灵活运用不同的直复营销手段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7.实施品牌关系管理,提升和管理顾客资产。通过互动的、个性化的、长期的、以增加价值为目的的接触、交流与沟通,建立、维持以及增加品牌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品牌关系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或一种活动与努力,更是一种全新的品牌管理方法,它交叉了产品生命周期与顾客生命周期,将传统的纯粹收益管理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收益管理,强调品牌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与关系。品牌关系管理是一种互动式的营销管理。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培养顾客的品牌体验与品牌感觉,进而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增强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顾客关系)。品牌关系管理帮助企业进行个性化的销售活动,让顾客融入销售流程,这不仅可以增加顾客的参与感,满足其个性化接触的需求,而且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2.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篇二

一、对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但是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 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虽然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但是多数的理论知识都是学生接触过的知识,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由于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 其对硬件设施的要求是很高的, 但是受过去教学思想的影响, 理论课较多, 实践课较少, 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内容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而且学生在课上进行计算机操作的时间也受限制, 这是导致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的直接原因。

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 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不仅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侧重理论知识, 严重忽视实践操作, 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对高职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教研模式的变革实践

(一) 变革教师的教学思想

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 在教学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并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是计算机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所以在对高职计算机教研模式进行变革的时候, 首先就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 缩短课堂理论知识的授课时间, 增加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 并将实践课程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 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依靠实验教研员的现象, 并且要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 自己设计实践课程的内容, 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上机学习, 随时随地观察学生在上机课中的表现, 及时指导不足,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而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二) 变革课堂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 教师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变革以往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与现代信息科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投影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改变以往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重应用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 如:创设问题情境、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 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1]另外,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教研模式变革中的应用,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其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将教学重点由理论转为实践, 能够通过“学生主体, 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提高高职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变革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网络信息时代, 高职计算机教学变革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 应该对上机课重视起来, 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实操机会, 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开拓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有很多知识是抽象、难以理解的, 所以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也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可以采取小组教学法、计算机实操竞赛法等形式, 锻炼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2], 同时也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中,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学校要不断完善以往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 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竞赛成果等都放入到最终的考评体系中去, 以此来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提高高职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 高职计算机教育模式的变革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科学分析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然后对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在改善以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提高高职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就业需要, 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推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技术已被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 计算机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弊端明显, 已经阻碍了高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教研模式的创新成为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希望给读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环境,高职计算机,教研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剑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23) :106-107+109.

3.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篇三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邮编257336)王兴军

电子邮箱:sdgrwxj@163.com 电话:*** 寄送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人民政府宣传办 邮编257336 王兴军 电话:*** 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应用和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尤其是随着我市教育装备条件的改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逐步走进课堂,它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课堂教学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现已成为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整合点

我县“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和教师人手一机的实现,为我们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市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三项子课题研究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课题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学校以点带面,通过举办课件评选、整合优质课比赛等教研活动,加强进行课题研究,并以此带动各科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促进了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运用网络课件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颖、趣味的新课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统计”时,教师把课堂改在计算机教室里,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几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每部动画片的一小部分,然后跟学生一块统计哪一部动画片最受欢迎。创设这样的情境,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同时也体会到问题和思考意义,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创设动态情境,以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化静为动,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每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时,先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操作,操作后,让学生观察是怎样拼的,通过拼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就是梯形的高,再通过表格的填写、讨论,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由于多媒体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会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3、运用网络技术,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使用适合自己的练习题。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可以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协助实现。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为不同的孩子准备不同的适合他的练习题是很困难的。但是运用网络技术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一点。如教学《数的世界》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教师通过网络准备了大量的练习题,学生在总结完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后,让学生自己在网络资源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学生不但兴趣高,而且练习题因材施教,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4、运用多媒体延伸学科文化,提高学科综合能力。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如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教学,更加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渗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大量的数学素材进行对比、论证、欣赏,然后进行选择,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这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要的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种学习方式更是现代信息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落脚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学生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我们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探索出了“激励——自主、情境——探究、展示——交流”为主要环节的教学模式,努力体现学习过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在专题学习网页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素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学生发现了规律,如有的学生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老师根据学生发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它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规律,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规律。最后通过查阅资料、课件演示、图形编辑等信息技术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归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归纳出的规律进行加工整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更好地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了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了协作范围,提高了协作的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篇四

【内容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前,教育局已经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上了一套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在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而且正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领域。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便于师生沟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实践表明,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会使语文教学更为精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精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以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适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种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走向信息化。近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作了些尝试,实践表明,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会使语文教学更为精彩!下面就以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为例,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介绍海洋与人类生活的一篇说明文。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苏北的农村孩子来说对海洋的认识寥寥无几,信息量少,学生感觉海洋还是离自己很遥远,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产生了这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网络课堂教学。,借助网络再现课文内容,充实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加深对海洋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文章重难点。

一、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

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关于科普的一篇说明文,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对海洋的认识又是少之又少。因此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我带领学生走进电脑房,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搜集关于海洋的信息资源,在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以往要求学生读书,学生可能兴趣不浓,而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利用共享资源去寻找、下载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往往会深深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潜意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也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达到课内和课外“双赢”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应注重它的吸引力。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情境的创设仅仅靠教师的口头介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导入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网络中现存的资料——大海的录像,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海洋像一匹看不见尽头的蔚蓝色的绸缎,她博大而深邃,遥远而亲近、多情而温柔;她多么像一位温情的母亲,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产。瞧!各种各样的鱼儿在她的怀抱中畅游嬉戏,各种海星、水母、贝类、珊瑚点缀其间„„如果你来到外太空你会发现地球更像一个蓝色的水球,海水澎湃、波澜壮阔,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交相辉映。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她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在21世纪的今天,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又将是怎样的呢? ”接着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原本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

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手段无法媲美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所说:“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引住。”

三、突破教学难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取材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有。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像《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样的科普说明文,语言高度凝炼,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理解就更加困难。教学中尽管老师费尽口舌进行解释,但仍收效甚微,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就是理解不透彻。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消除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障碍,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表象,将趴在纸上的文字活起来,生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形象再现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 “今天,人们也要敬畏海洋”一处时,必须要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由于人们不敬畏海洋,所导致的可怕的海洋灾难。这时我就补充了“赤潮”,让学生看一看“赤潮”图片,他们便会触目惊心地感受到,原来,大海并不是如想象中得那么湛蓝美好,原来,大海也有如此可怖的一面。再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了解“赤潮”的频繁发生,与人们任意地破坏海洋环境、不注意海洋环保有关,当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破坏海洋环境的故事在学生心里震荡时,学生发粗的那一声“只有保护海洋,珍惜海洋,海洋才乐于做出它的奉献”的呼喊,才会那么真切,那么有力。

另外,文中还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如:“聚宝盆”、“潮汐”、“矿藏”、“能源危机”等,如何引导学生来理解这些专业术语,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呢?信息技术与内容相结合,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软件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直观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从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四、拓展学习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如教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海洋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关于“海洋”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应当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引入,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讲究实际效果,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同时搞好调控,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把握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找准整合点,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黄绍凯《小学教学参考》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例谈》 邵荣萍《小学教学参考》 3、田慧生,《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远方出版社,2003年5月。

5.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篇五

石嘴山职业教育中心

张艳

摘要: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结合各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从教学应用和技术的层面进行了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新思路、课件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各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并对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步骤、评价标准和基本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案例。本人在教学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见习、教学训练、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及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特别需要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和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 作学习”。这种协作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模块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模块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随着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丰富、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及各个地方“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类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基于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设计思路。(1)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形成信息化教案初稿。(2)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信息化教案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并对其中的优秀教案进行学习、对比和研究,再结合第一步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对优秀教案和自己的教案进行重新整合和修正设计,形成教案改稿。(3)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教学参考资料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4)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课件库”、“素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学科教学工具,以及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5)进行试、说课,看从第3步、第4步获得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否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是,则直接跳到第6步,如果否,则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依据教案修改稿设计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或网络课程),形成制作脚本,然后借助多媒体素材创作工具软件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创作新的素材,借助教学软件编著工具软件把所有的多媒体素材重新编辑组合,形成适合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软件。(6)运用教学软件或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以及其它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7)利用资源库、资源网站“网络考场”或教学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测评模块进 2 行随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8)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9)反思、总结、交流与提高。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各类教师提高了很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为六种子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各类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四、互教互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模式特点: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基本的教学过程:互教互学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学习模式和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讨论提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实现克服网络教学把学生分开后,学生之间交流也随之减少的问题,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教师角色: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教学前教师设计教学所需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在互教互学方式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互教互学,在大多数学生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使得这种方式得以正确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中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从学习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同时教师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活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的过程 4 中不仅仅是管理员,还是教练员和裁判员。

学生角色: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教互学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在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网络角色:在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级进行很方便的讨论,网络起到了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对各小组进行监察。处理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使用网络来进行。利用网络,互教互学的伙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隔膜问题。

课例分析:如在讲授《Mastercam》中,产品的二维铣削这一内容时,先用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教学绘图、制定毛坯、刀具路径设置等内容时,各利用两节课时间。第一节课我首先提出任务,如图形的绘制及毛坯的选择,并将图形用附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并在收取回复的同时,学会附件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座位,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由学生自行分工,把任务再分成子任务,有负责绘图环境的设置、负责图形的绘制、有负责刀具路径的设置等等。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了任务。第二节课时,当各小组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达自己小组的做法、见解,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

6.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篇六

1.1 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

1.1.1 重知识、轻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运动技能形成为中心, 以运动技能学习指导为内容研究体育教学局部内容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 重视教法单向传递, 是传习式的教学,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以传授知识为主, 只强调学生学会。在方法上, 只强调简单重复模拟。

1.1.2 重技术、轻素质。

事实上身体素质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极为重要,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好技术动作的前提和基础, 但在传统的教学中, 只注重技术动作的掌握, 却忽视了和技术动作有关的身体素质练习。

1.1.3 重应试、轻应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 其授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通过某种等级的考试和分数的测试, 对于技术如何应川及应用的价值考虑得甚少。我们对田径、体操、武术三个教研室共3 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每个教研室各1 0名教师) , 其结果有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在术科课教学中主要注重技术, 注重学生的考试等级和考试成绩, 不太注重技术应用, 仅在部分课程中偶尔提及, 不作为课程内容。

1.1.4 重继承、轻创新。

创新学习的体育教学, 应以素质教育为理念, 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 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 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现学生的自主体育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它的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融一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只有师生双方积极相互配合, 才能取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运用创新学习的体育教学, 可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只是由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教、学生做的传统的被动式体育教学模式。多少年来, 体育教学无论在教学结构模式上和内容上都继承着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 体育教学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在各部分内容上的变化也不明显。如在开始部分, 首先慢跑, 然后做操等, 无论什么内窖, 套路基本是一样的。没有新意, 更没有创新点。

1.2 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1.2.1 体育教学的格式化,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我们的传统体育教学太格式化、太僵化, 教学方法太单一化了。

大学的牌子, 中学的形式, 小学的内容, 一直是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没有突破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和特色的理论体系。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 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 其教学就是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

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 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大学生一般在18~22岁之间, 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 已不满足被动的教学形式, 更热衷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 而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条条框框, 无形中影响了教师创造性, 教学形式单调,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 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

1.2.2 教师自身习惯的教学方式, 限制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都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 使体育教师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陷入条条框框之中, 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多年来, 许多学校的体育课采用的方法先慢跑, 然后做操活动四肢的准备活动形式, 不论课程内容如何, 情况大致如此。

这种固定的、机械的活动模式时间一长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无法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上的不思创新、不求进取。

1.2.3 过分强调课堂结构, 限制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都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这种结构模式对于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 缺乏灵活性。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基本部分的作用, 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 一味追求时间在各部分的合理分配, 以达到整节课的结构上的平衡,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1.2.4 不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限制了体育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解决。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 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中重要一点, 便是如何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 以达到让学生理解、学握动作的目的。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 动作的重点、难点主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讲解要领, 一堂体育课中重复多次。遇到复杂、瞬时即逝的动作, 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分析每一个动作细节。比如, 在田径课中的跳高技术动作、在体操课中的平衡木翻身下等动作, 在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情况下, 学生很难学握关键性动作。

2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教育技术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不仅优化了体育教学环境, 而且使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为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为教学方法手段与改革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其特点与优势表现如下:

2.1 教育信息资源极为丰富, 师生获取知识十分方便

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载体相比, 电子媒介有着惊人的高密度。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完全可以装入一张光盘。信息技术在信息储存、传递和呈现方面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使学生可以通过卫星传输及交互式电视听课, 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即时的双向沟通, 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

2.2 现代体育远程教育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通过网络互动教学, 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国内外教学情况, 把各种体育声像及图文资料及时展示到学生面前。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更新内容需要数字化交互式的动态演示教学, 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 决定了网络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和有力补充。然而, 体育运动必须通过人来实现, 基于身体活动的传统体育教育不可能被网络的现代体育远程教育所完全取代。

2.3 现代教育的特殊技术, 使体育教学中复杂的技术简单化

体育教学中, 有许多动作瞬时即逝, 给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媒体技术的出现, 把这些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了, 它可以定格、放慢、重放。比如, 体操课中的跳马腾空动作, 教师不可能边讲解边示范, 一般情况下, 是先讲解后示范。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特殊技术, 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如运用定格技术, 把动作腾空时定格, 同时配上解说, 学生边看边听, 效果很好。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 许多理论学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软件的支持下, 在多媒体教室就可以完成。而体育教学则不同, 它有着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特点, 存在着如何有效运用媒体的难点。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田径教研室根据教学内容, 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研究分析, 其目的是探究出一套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可在其它术科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3 现代信息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3.1 多媒体教学课件支持不足。

3.2 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

3.3 教师工作量过重, 制作课件的时间不足。

3.4 教师操作设备能力有待提高。

3.5 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3.6 应用现代媒体尚未形成规模。

摘要:当前,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尚缺乏明显的突破。这些改革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 忽视了为内容服务的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的理论、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已经产生了全面影响, 它的影响不仅包含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成果, 更重要的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念的冲击。信息技术能否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 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 这是体育工作者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革与创新, 传统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新丽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 2011, 8.

[2]刘潜等.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学校多元“教与学”方式实践研究, 2011, 8.

7.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篇七

青浦区第一中学

章庆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及Internet迅速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交流和发布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正确的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更显重要,这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思维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我区网络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的广泛和应用,学生和教师已离不开网络这一重要的学习媒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把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始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另外也只有不断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实现“学技术、用技术、和技术一起学”这一网络学习的路径与模式,否则游离于网络环境而大谈信息技术教育,则显得避重就轻,枉如空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就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实施,网络平台的搭建,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利用,网络教学模式与应用展开以实践为主的研究与阐释,以期笔者的实践总结有益于现实的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关键词】 网络平台

信息科技

主题学习

任务驱动

【实施背景】

社会环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需要会学习的人才,需要能创新的人才,教育肩负重任。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专家预言,网络教学将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以“学”为主,是21世纪教学的主旋律,自学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划向未来的双桨”。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运用网络教学,倡导以“学”为主,其意义不言而喻。

学科背景: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不敢让学生自主探索,怕耽搁时间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结果教师忙于教书,学生忙于练习,教师不知道为什么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为操作而操作,只重知识不重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学生背景:根据实验调查表明,我校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城乡差异大,既有大量的网络“原著民”,亦有大量的“土著民”,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普遍热情高涨,这些对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着相当的优势。

硬件设施:具备三台服务器并能以100M的带宽高速访问互联网,有两个网络机房,可以实现一人一台机,并且已经连入校园网络。可直接直接将计算机作为我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必需工具,也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来学习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将计算机作为认知对象到认知工具的转化。【实施过程】 1.构建教学资源平台

信息科技教学资源平台分为如下几个工功能区:

教学资源区:教学资源区集中管理和发布与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有关的资源,主要以主体化资源形式展开。

主题活动区:学生需要大量操作实践的资源发布区,以专题、“任务驱动”的方式建构资源。

(此为青浦一中高中信息科技网络教学平台首页)

(详见网址:http://10.147.49.253/jiuban/webquest/xxkjjxpt/index.htm)

问题讨论区:学生就某一主题内容深入交流讨论的园地。

教学问题讨论区:教学问题的研讨区,是为本校高中信息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教材教法讨论的区域。2.构建资源上传与保存平台

考虑到学校服务器的空间与学生的临时素材与半成品上传下载频繁,把各教师所教班级与相应机房帮定,在各个机房的教师机(也用来做机房服务器)用Serv-UFTP Server组建ftp服务器,为各班设一ftp空间,通过上传与下载,让学生的中间作品与素材能更安全。第二步:教学过程的实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网络平台,通过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生动学习,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量,唤醒生命感、价值感。目前ftp存储空间主要借用青浦教师进修学院空间,详细地址(ftp://10.144.0.19)

3.教研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形成整体思路,即以“主题式”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实践,探究“任务驱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形成实践报告和实践反思两大教研成果。

4.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和高中信息科技教材,我们开展了以“主题化”的教学实践。【实践总结】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创新的、开放的学习模式,因为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够共享广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查找信息、重组信息或者创造新信息。可以说网络使教与学变得更有灵活性、动态性、渗透性和更具有智慧挑战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网络的天空中也为教师增添了与受教育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一)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网络教室里,把全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按层次的高、中、低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比如制作电子报刊和演示文稿,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分工,有的要负责统筹,有的要文本输入,有的要负责图片处理等等。然后将各个小组制作的内容进行评比,优秀的作品发布到校园网上,使学生能够快速及时看到自己制作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三)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创作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完成一定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制作一个主题网站、完成一项操作技能等都可以视为一次任务。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网络环境的适时性、交互性使教师实施任务教学,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方便、快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任务之中。此任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包含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层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并能够通过网络在其他人的协助下完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网页制作一章,我设计了以下任务:制作主题网页“从走滇缅公路”、“地外文明”等,结合学生对三国人物故事感兴趣之一特点,设置了“三国之旅”活动,将信息技术的任务蕴含其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上交了很多优秀作品,表现了极高的创造力与设计技巧。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的作用。在进行photoshop教学时,可以设计诸如节日贺卡、环保宣传画、海报,为诗词表达的意境配图等形式的任务,在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可以设计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环保主页等形式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互辅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网络环境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再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在设计任务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不能用自己熟悉的某一种方法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之僵化。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的迁移。

最后,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必须给予客观评价。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总的说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性,将完成任务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其目标立足于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开发其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

(二)主题化网络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高中里面课程尤其是操作类课程,可以按照主体化模式来开展。

主题化网络教学的课堂模式有四大步骤:设置情景——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1.设置情境:青浦实验的重要经验原理之一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只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需下学习,学习会更有效。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设置情境成为激发学生动机的最好办法,情境创设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在互联网教学“我最喜欢的——三国风云人物”,探索“地外文明”等历史与想象相结合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情境。

2.提出知识主题:提出学生研究主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或者研究。提出主题后应当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

3.完成主题:完成主题是主题化网络教学的重要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计算机,利用已经提出的方法与手段获得相关的信息。当使用的方法不能达到需要信息的目的时,需要教师引导完成。

第二步是根据信息课的特点,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认识。例如,“三国风云任务”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站搜索引擎找到众多的关于三国人物、故事、战争轶事的信息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分头查寻、共同学习,保留有用的信息,去除无用的信息,得到大致结果。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初步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并且以电子文稿、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将这种初步成果体现出来。例如在“网络搜索——地外文明”主题教学中,学生们看到不同的网页,得到不同的知识点,形成不同的观点,并在不断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完善、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完成这个初步的研究成果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现代信息技术课中最重要的内容。

第四步是对形成的初步成果进行研讨。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对成果的研讨,或者群组交流、或者班级内交流、或者利用远程交流等方法、手段对初步形成的成果进行合作的研究与讨论。

最后,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再根据收集到的新信息,完善自己的成果,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

4.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完成的阶段性的作品并不是主题化教学的结束。学生还得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作品,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对完成的主题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 E-mail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可以将其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还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中与同班同学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展示和交流,使学生有了充分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此网站即是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构建的主题资源网)

主题化网络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主题化网络教学实质上是建构主义在信息课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化。

主题化网络教学不是凭空出现的,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组织、引导、协调,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强调获取信息、过滤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和各种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为重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践反思】

1.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研究我意识到了,只有通过网络这一重要的学习媒介,把网络当作资源、当作学生伙伴才能发挥出其正真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是不够的,网络应该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展示形式,更灵活的对话和交流方式,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生成性信息,形成系列的学习资源和成果资源。所以在新一轮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将把如何推进网上数字化学习放在网站设计制作的中心位置,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强化“空中课堂”的作用,通过“空中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式的网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研究,共享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网络的使用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合为一体,形成了浓厚的网上学习氛围。

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实践的正真目的。

随着青浦一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以看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协作、探究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实践表明,网络环境以其资源丰富、便利,互动方便,交往平等等特征,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它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同一被动变为主动多样,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创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创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下几方面学生都有改观:个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就自己的特殊问题向老师请教,展开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某些方面更为深入学习和探索,以求得个性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个别化的教学在此得以实现,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主动: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具有明显的“非中心化”的特点,教学由“中心化”向“非中心化”的转变是网络课堂的核心特征。非中心化的“在线学习”模式,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但由于非中心化,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相对弱化,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依赖于教师的分配和传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反馈,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主动性。互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使得课堂形成了一个“一对一”、“一对多”、“多对我”、“多对多”的“网络”学习模式,互动活动的增加是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的外显特征,交互式、合作式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

3.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青浦实验经验“情意原理”)对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网络环境对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网络聊天、游戏、虚拟社会的吸引力是现实课堂学生最大的兴趣点)从而教师更应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的引导,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其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例如:在我给同学们上flash课前,先问他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再提问:假如你是一个导演,让他们自己来做的话,打算做什么动画片?让他们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创意,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构思,再根据目前已掌握的知识,看看要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不能克服的困难,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又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然后我再针对他们的需要,分组讲解Flash使用中的一些技巧,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在听课,所以知识接受的也特别的快,这种学习既不是简单的激趣,也不是简单的好奇,他们正是一个个的“导演”,在编织着自己的梦,在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4.在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活动实施有赖于“学习过程的活动化”。

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创造想象等探讨性活动中体验探讨的乐趣,品尝创新的快乐。

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交流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学生、教师、学习小组、教材、学习资源之间组建一个信息传递交流的立体网络,使教学信息在多维的信息传递网络中不断发展和扩大。【结语】

上一篇:人的记事作文下一篇:发展党员工作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