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爱情诗歌

2024-11-18

关于现代爱情诗歌(共12篇)

1.关于现代爱情诗歌 篇一

消息

青石向晚

晚霞拉长了——

距离,

隔断了消息。

黑夜和白咒交替的城里,

每一刻都有新生命诞生,

每一时都有旧事物死亡。

是谁悄悄地潜行在黑夜?

赎买着夜里孤独的灵魂。

弹去陈年往事的灰尘,

伤害了谁无辜的过去。

大雪垒起一座座丰碑,

白了山河的头颅。

除了生死,

至少我们还有爱情。

月老的红绳——

牵着。

谁的过去,

留在了——

地老天荒中。

金乌驮着大海,

玫瑰花开,

举起红酒杯,

敬往事一杯陈年的老酒。

漂泊的心——

继续流浪。

老家的半面土墙,

阿猫阿狗早已穿过,

时光的行程。

2.关于现代爱情诗歌 篇二

对于现代诗歌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目标, 而对古典诗词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 “积累”“体验”“感悟”“运用”都须从“诵读”开始。所以在诗歌教学中, 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 并通过经典名篇的点评, 引导学生广泛的吟咏、欣赏、品味优秀诗歌, 促进他们对诗歌的音韵美、情感美、绘画美的理解、体验、感悟, 尽可能多地汲取它

诗歌虽美, 可它却是一枝“带刺”的玫瑰, 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就教师而言, 诗歌教学需要很厚实的文学素养和读、悟、赏的能力, 也需要较高的教学艺术。就学生而言, 初中生在小学虽学了一些诗歌, 但一般只是要求背诵下来, 基本谈不上去了解诗歌, 领会摘取这支玫瑰, 教和学两方面均殊非易事。仅就诗歌教学的方法来看, 无疑存在两种严重的偏向:有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 淡化了学生个性化、理性化的感受、领悟;有的教师重视机械化的背诵, 淡化分层次的诵读体验。为了教好诗歌, 我作了多次尝试, 探究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以追求诗歌教学的有趣高效。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完善, 我归纳了一个“四步走”的教学方式。即知诗韵、感诗意、品诗境、写诗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 初学阅读, 把握韵律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儿我们可领悟到读诗的妙处——启迪诗意, 培养诗心。同时, 我们也领悟到诗歌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熟读成诵。而诗歌的诵读应该首先让学生“诵之于口, 悟之于心”, 在教学时, 让学生明白诗是音乐的姊妹——节奏和谐, 音韵优美。为此, 先让学生听老师诵读, 自己划出节奏, 找出韵脚,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读完后, 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为诗配乐, 唱一唱。记得在教何其芳的《秋天》时, 一位同学配的是《西风的话》的乐谱, 用得恰到好处, 这位同学唱完后教室里掌声雷动, 我也激动不已。我明白现在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同学们的舞台, 唤醒了他们各自沉睡的潜能, 我创造了他们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智慧的火把被点燃, 迸射出一束束耀眼光芒。因为大家对乐曲很熟悉, 于是动员大家都唱, 同学兴趣盎然, 一个个跃跃欲试, 不到五分钟大部分同学就能背全诗了,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提升了学习兴趣和感受领悟能力, 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时, 学生已由被牵着走演绎成了课堂的主宰, 课堂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输场”向“生命发展场”的完美转型。

第二步, 细心解读, 感悟诗意

这是在初读的基础再读, 此读要求知诗歌的内容,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读的层次感体现出来了。因为诗歌一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诗歌合为时而作”, 感知诗意, 要了解写作背景。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 我安排学生预习, 先请同学拓展背景——余光中, 1928年生于南京, 1949年去台湾, 当时仅21岁, 在还乡时已64岁, 正如他自己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乡愁》是他激情迸发仅用20分钟就写成的一首抒情诗。介绍完这些, 学生能明白余光中家国之恋的思想, 便于他们深入探索诗人的心灵之路。然后我让学生细心解读诗歌, 在反复的诵读中, 读者与诗人的心贴近了, 同学们明白了诗人的个人之思与深沉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的情感, 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 与诗人同喜共悲。

第三步, 深情品读, 领略意境

要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找意象, 懂得诗的意象实为诗人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事物之象在文字中的交融与呈现, 诗的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经过这一步的学习, 学生就可以找到创作、读解新诗的钥匙, 能自然、顺畅地牵出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我在上比武课教《秋天》时, 要求学生轻声自读并寻找意象, 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露珠、冷雾、白霜、镰刀、渔船、背篓、牧羊女, 通过这些意象, 学生很快就明白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诗人描绘的是三幅动态的图。接下来, 就要求学生描述画面。诗歌的语言, 言简意赅, 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是一个清新灵动的画面。我鼓励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描绘画面。三幅画面同学们都勾画得很精彩, 其中一个女生的描绘很有创新意识, 第二幅霜晨归渔图, 她是这样描写的:“渔民很早就驾着小船, 哼着小曲来到江上, 江面飘着缕缕白雾, 他娴熟地撒下渔网, 收起渔网一看原来是很多乌桕叶, 他百思不得其解, 刚刚明明看见的那些鱼呢?他一拍脑门, 恍然大悟, 原来是秋天, 化作乌桕叶与他在做游戏。”听她的精彩回答, 同学们面带微笑, 听课老师频频点头, 我惊讶不已, 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有大胆的创新意识, 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游戏”一词。通过联想学生打开了通往诗歌领地的第二道门, 学生在头脑中呈现灵动的画面, 这样诗的意境学生很快就捕捉到了, 并在读中产生思维的愉悦感。

第四步, 忘我诵读, 谱写新篇

语文教学无外乎就是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 而能写一写是很重要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沉醉其中, 忘我诵读。在学生已全面理解了诗歌后, 我尝试着让学生总结写诗技巧, 这样就把知识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注重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学以致用, 他们总结不全面时, 教师再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在教《秋天》时, 我们就一起讨论写诗的要诀:诗是心情的坦露——激情澎湃, 发于笔端;诗是语言的精华——凝练含蓄, 生动形象;诗是意象的剪接——随神赋形, 婉转灵动;诗是音乐的姊妹——节奏和谐, 音韵优美。当学生拿到了写诗的金钥匙后, 我趁热打铁, 让学生动笔写诗, 这时课堂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涉足了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在这段旅程中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在这一步的教学时, 我更注意了学生的差异。对基础不好的同学只要求敢写, 不管写得怎么样, 都予以鼓励和适当指导。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让他们放开手脚, 大胆地去想去写, 对其佳作欣赏表扬。上完《秋天》, 我试着要学生写一首抒情诗, 某同学写了一首很美的诗《秋》——“秋, 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 像魔法师, 风儿一吹, 吹黄了梨子, 吹红了苹果, 沉甸甸地缀满枝头, 秋天栖息在果园里。一枚枚红邮票漫天飞舞, 送来了西风的祝福, 溪水拨动琴弦, 弹奏出优美的旋律, 带来了大自然的问候, 秋天陶醉在森林里。”从那以后, 她的写作激情被点燃了, 一来灵感便写上几句, 常和他一起评品, 一起探讨。她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去年参加区里的诗歌比赛, 所写的《映山红》获中学生组一等奖, 并刊登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诗书画集《教苑春晖》上。

总之诗歌教学的根本应该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图画美、情感美、结构美。教法千变, 朗读为本。诗歌教学的金钥匙便是诵读, 诵读可以体验作品的情, 领悟诗歌的意, 可以启迪读者的形象思维, 陶冶读者的诗趣情操。

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见解。俗话说“十个先生九本书”, 在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今天, 只要我们把诗歌教学中十个先生、百个先生的经验加以整合, 再融入我们自己的创造性, 诗歌教学的大舞台上定会呈现万紫千红的美景。

上接第243页

知识有探求的渴望,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知的愿望。而且在和老师也可用启发式、生自己去思考, 自案, 以此培养学生的力。

3.对于学生喜欢和流, 这也很容易理解。老师和他们心灵接近, 理解他们, 能够了解他界, 就会更愿意向老师问题, 所以老师也要与一代学生关心的问题, 学生感同身受, 才能得生更愿意与之交流。老己的时代感, 保持心态愿意与自己交流的情

总的来说, 教师是接的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经验最直好坏影响学生学习的效间情感建立的成败。教功的交流就应该了解学的思想和特点, 找到与方法, 使交流效果更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学出版社.2008.

[2]屠荣生, 唐思群.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嫄 (1 9 7 9—) , 女院讲师, 硕士。主要研文化、俄语教学。

摘要:现代诗歌教学的“四步走”:初学阅读, 把握韵律;细心解读, 感悟诗意;深情品读, 领略意境;忘我诵读, 谱写新篇。

3.爱情诗歌现代诗歌朗诵 篇三

1、《你与我之间》

你与我之间,

爱情竟如此淡薄、

冷静而又纯洁,

像透明的空气,

像清澈的流水,

在那天上月和水中月之间奔涌。

2、《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3、《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4、《画廊里的美少女》

有蔬菜的静物画和注视它的你,

那么地静。

那静物画中的种种色彩以其自身存在的强度震颤。

假如没有光它们又能怎样?

陌生人,

我喜欢你如此静静地站立在你携带着的光的强度里。

5、《插曲的尾声》

我们再也不会沉浸在这段酸甜的过去的时光里;

爱情的光圈那时罩在你,

亲爱的,和我中间。

再也找不到当初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

当时看见我们相爱相聚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气,

他们此时会不会想起我们的.来临?

那些夜鸟会不会尖声鸣叫,

发现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连?

虽然我们有过炽热的誓言虽然我们有过忘怀的欢乐,

可狂欢的极限之后苦难在今天判决。

深深的创伤;

没有呻吟:破声而笑;

但又倔强地忍耐;

这条爱情的道路,比顽石还要坚硬。

6、《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7、《独白》

在剥蚀的廊柱之下,

在梦和虚无之间,

你的名字的声音穿插进我不眠的钟点。

你那浅红的长发,

是夏日的闪电,

以甜蜜的强暴的力量起伏于黑夜的脊背。

梦里的黑暗的流水在废墟间涌淌,

从虚无中构成了你:

痛苦的发辫,已经遗忘。

夜色中湿润的岸边,

横陈着拍击着一片梦游里的海洋,

一无所见。

8、《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4.独白现代爱情诗歌 篇四

只因我在人群多看了你一眼

于是

便坠入了红尘

越陷越深

其实我知道

你只不过是我人生的一道风景画

然而情愫与我无关

可我却总在幻想 在期盼

在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也许我过于天真

或许我痴情

只不过

只不过我却偏偏惹上了相思病

明知相思苦

偏偏苦相思

这是悲剧

这是无奈

这是游戏人生

这是……

谁能给我诠释清楚

落红深处一片荒芜

夜的薄凉

更加让我心寒

一枕朔风入骨

刺心的疼

是疼 而不是冷

这种疼痛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我……我……

很想躲进无人的角落

去发泄 去怒吼

5.关于现代爱情诗歌 篇五

关键词:叶芝,爱情,诗歌

一、引言

世界上不乏歌颂女性的诗人, 但是却鲜有诗人能够倾其一生去歌颂同一个女性。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轻轻取下这本书, 还能为其中的诗行所打动;当我老了, 头发白了, 轻轻取下这本书, 还会为其中的诗行所打动。而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首先, 是叶芝对茅德·岗的爱情。当然, 这样的爱情是单向的, 叶芝一生都没有获得茅德·岗对这份感情的积极回应。“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一江水。”其次, 由真挚的感情所激发出来的诗作一定具有恒久的文学魅力, 时至今日, 这首诗歌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激荡着人们的内心, 让现代的读者和学者们不断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它, 注解它。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当你老了

———袁可嘉译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这首诗中娓娓道来的是诗人浓烈并且恒久的爱恋, 倾诉的对象是爱尔兰革命家茅德·岗 ( Maud Gonne) 。

1889 年1 月30 日, 23 岁的叶芝与22 岁的茅德·岗初次相识, 他们相识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初次的相识在诗人的心中擦出了最绚丽的爱情的火花, 而且这份爱情, 被点燃之后, 燃烧了一生。1891 年, 茅德写了一封信给叶芝, 说她梦见他们前生是阿拉伯沙漠边境的一对兄妹, 叶芝错误理解了茅德·岗写给他的信中的含义, 认为是对他的爱的表示之后, 第一次向茅德岗求婚, 但是遭到了茅德·岗的拒绝。1891 年到1901年之间, 叶芝四次向茅德·岗求婚, 但是都被拒绝了。

1892 - 1895 年岗和法国右翼政客、记者吕西安 · 密尔瓦 ( Lucien Millevoye) 同居, 生育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 随后他们生育了第二个孩子, 即女儿伊索尔德 ( Iseult) 。1903 年岗嫁给了同为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而斗争的约翰·麦克布莱德少校 ( Major John Mac Bride) , 第二年儿子肖恩·麦克布赖德﹝ Seán Mac Bride ﹞, 随后不久, 岗和麦克布莱德的婚姻出现变故。即便如此, 叶芝也没能走进岗的婚姻生活。

在同样的一份感情中, 叶芝的感性衬托了一个坚定的爱尔兰民族主义斗士和理智的爱情旁观者, 而岗的理性甚至是冷漠则成就了一个不朽的伟大诗人和忠贞不渝的爱人。

爱情的花总是美丽的、让人艳羡的, 然而爱情的花结出的果却不一定都是甜美的, 有时候也会是苦涩的。

二、理想与现实

“他是一个像女人一样的男子, 我拒绝了他, 将他还给了世界”。

———茅德·岗

他将一生的苦恋献给了她, 而她却将一生都献给了整个民族。

曾经在叶芝向岗求婚“I’m unhappy without you” ( 没有你, 我不幸福) 的时候, 岗给叶芝的回复是: “Oh yes, you are, because you make beautiful poetry out of what you call your unhappiness and are happy in that. Marriage would be such a dull affair. Poets should never marry. The world should thank me for not marrying you. ”[5] ( 你在悲伤中, 创造出美丽的诗篇, 对此, 你感到快乐。而婚姻是如此乏味, 诗人永远不应该结婚。有朝一日, 世界会感谢我, 因为我没有嫁给你。)

无论有意无意, 茅德·冈都是以近乎残忍的冷漠一直在拒绝着叶芝, 而这也激发了叶芝的创作灵感, 《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等都是叶芝为茅德·冈写下的名篇。

叶芝和岗的爱情无法从理想走向现实, 究其原因, 是由时代、家庭和性格的多重原因造成的。

首先, 当时的时代背景, 正值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同样身为爱尔兰民族后裔的叶芝和岗都投身到了这样的运动当中。但是, 身为女性的岗选择了是革命和起义的暴力方式, 而受其影响参加民族运动的叶芝则更倾向于选择文化和文学的和平方式去参与这场民族解放斗争。政治抱负虽然相同, 但是实现的路线却截然不同。

其次, 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岗的家庭中多是行伍出身, 从她的父亲, 到她的丈夫, 均是出自军中, 这也正印证了她所受到的熏陶和影响就是暴力革命。她的父亲是英军驻爱尔兰的第17 枪骑兵团骑兵上尉, 她在目睹了爱尔兰佃农受英裔地主欺压的悲惨状况后, 毅然决然地投身到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中来。她的丈夫麦克布莱德曾参加南非的布尔战争, 帮助荷兰后裔抗击英国人, 被爱尔兰人视为英雄。茅德眼中的婚恋对象应该是这样具备男子气概和英雄气质的人, 是能够和她在政治抱负上完全达成一致的人。岗自己也参加了1916 年的复活节起义 ( Eastern Rising) , 失败后, 丈夫被枪决, 而她自己也入狱半年。而叶芝的家族则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家族, 叶芝的父亲是肖像画家, 母亲经常给孩子们讲家乡斯莱果郡 ( County Sligo) 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不同的家庭环境所孕育出来的是两个人在对待爱尔兰民区独立运动上不同的态度: 一个强硬, 另一个温和。

再次, 性格上的迥然差异。茅德·岗理性、自信而果敢, 而叶芝则相对感性和含蓄。茅德·岗对叶芝求婚的一再拒绝, 最终让叶芝将所有的爱恋、无奈、酸楚和痛苦都写进了诗行, 留给了世人。

诗中的理想与诗外的现实, 就像是一个落入了尘埃之中的玉石, 摔得粉碎, 却撞击出了艺术的回响。正是这样的爱情悲歌, 成就了世人对诗人和这首诗歌的景仰。

三、现在与未来

《当你老了》这首诗立足的时间点是现在, 书写的却是未来。创作之时, 正值最美的青春年华的28 岁的叶芝, 致意27 岁的茅德·岗, 与其共同畅想多年以后的老年时光, 时光中有“你”, 时光中有“我”, 时光中还有我的“诗”以及我的“坚持”。

诗歌开篇第一句话“When you are old” ( 当你老了) 宛如搭建起一座时空隧道, 将读者带入了未来的时空中。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炉火”, “打盹”以其诗歌语言的简朴和诗歌的意境勾画出了一个非常惟妙惟肖的老年画面, 带着读者走进了一幅年老时的图景。前两行诗中的“炉火”顿时使得整个画面跳跃、温暖和亮堂起来, 一个年老的妇人坐在炉火旁打盹, 这该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场景。而这个炉火旁打盹的老妇人, 也成为了一个用文字雕琢而成的雕塑, 永远地伫立在了文字之外的时光里。“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 取下这本书, 慢慢地读) , 在拉了一个时间的长焦距之后又放慢了镜头, 放在了老妇人身上, 她缓慢地取下书, 细细地读着这首诗。“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回想起你昔日的眼神柔和和他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透过记忆又回到了当年的青春时光, 浓重的双眼和花白的头发形成了时光的交错, 在这样的交错中, 诗人完成了不离不弃的追寻。在诗人假定的未来又去重现昨日的倩影是为了在时间的来与回中体味珍惜的可贵。在第三节最终完成了对爱情命题的阐释: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

老妇人垂下头来, 在火光跳跃的炉子旁, 凄然地呢喃着爱情的消逝是多么地悄无声息, 不着痕迹。爱情在头顶的山峦之间踱步, 又在群星之间掩埋了面庞。诗人借助时光的机器和自己心中炽热的爱情订立了一次浪漫的约会, 诗中的浪漫其实是现实中无法企及的爱情。而这诗中所有的浪漫和畅想瞬间又都变成了无奈和叹息, 其实这个叹息与其说是老妇人的, 不如说是诗人自己的。

而他的无奈和他对爱情的坚守则在第二节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多少人曾仰慕你年轻时貌美的容颜, 无论是出于假意还是真心, 但是只有一人仰慕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深深的皱纹。”在时间的旅行中, 也许你的身旁有无数的爱慕者, 但是始终有一人能够敢于去跟着时光赛跑, 去追随, 去陪伴, 去等待, 去忍耐。第二节不同于第一节和第三节, 不再是描述, 而是倾诉。这样的倾诉, 终究未能让诗人最钟爱的女子动容, 却打动了整个世界。

四、结论

无论叶芝经历了多少爱情的尝试与挫败, 希望与绝望, 最终, 她的美丽定格在了诗歌的艺术里, 他的坚守定格在了无情无尽的追寻里。理想与现实的对话, 现在与未来的携手, 都是因为诗歌搭建起的桥梁。

诗歌的艺术是不受时间、也不受国界的限制的, 对于这首诗的注解也被不同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不断地赋予新的含义。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 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2]王钰.中国叶芝译介与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 2012 (4) .

[3]W.B.叶芝著, 袁可嘉译.叶芝诗集[M].长沙: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6.

[4]李小均.感伤与超越——析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的张力美[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2) .

6.关于现代爱情诗歌 篇六

现代生活给了人们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 也给了人们更多的虚荣与浮华的物质基础。安逸的日子让人们 (尤其是单身已经达到适婚年龄的人) 在大多数时间里是相对充实、舒适的日子里度过。然而人们也有不满、落寞、孤单的时刻, 就又不时地想起去追逐爱情。由于一个人知识、物质、社会地位的不断积累, 个人的相对价值也日益提升, 这时候, 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爱情和爱人的期待值也随之上涨起来。同龄人、好朋友间的攀比加上心中对于完美爱情的定义, 一次又一次地说服自己放弃了身边最最宝贵的东西。在等待中憧憬爱情, 让许许多多的白领女性和成功男士成了“单身贵族”。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相对的, 当事业、金钱不能再带给他们满足和幸福感的时候, 他们心中的遗憾就会日渐浓重, 积压久了就会郁闷寡欢, 再也找不到了原来那份自在和快乐。

让我们看一下一个普通、平凡的牧羊人, 是如何勇敢地追求自己爱情的。主人公是英国十六世纪“大学才子派”克里斯托弗.马洛笔下的人物。在《热恋中的牧羊人致所爱》中, 诗人抛弃了夸张手法, 通过简单的词语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他打动人心的不是那些精雕细琢的昂贵之物, 而是那些平常的普通物件。诗人笔下的牧羊人, 大声地对爱人发出邀请和呼唤:请与我同栖, 不论生于深谷之中、高峰之上, 不论来自山涯水湄, 林间效野, 让我们俩闲坐大石之上, 静观放牧的人们喂食群羊。悦耳的鸟鸣回荡浅水的溪湄, 和着水声如牧歌般悠扬, 让我为你铺好玫瑰的花床, 配上千枝花束倾吐馨香;让我献上花饰的小帽一顶, 加上绣满桃金娘叶的短裳。俊俏的牧羊人, 为了心中的爱人, 不惜奔波于崇山峻岭, 溪水幽谷之间, 更为难得的是他愿意编织一件极品的羊毛长裙, 为此舍得自己可爱的小羊, 还为爱人打造一双便鞋, 衬里厚实足以过冬, 鞋扣由纯金打造绝不虚诳。一个普通的牧羊人, 为了爱情, 勇于承担, 愿意付出, 倾其所有, 用最最纯正的羊毛和黄金给爱人制作礼物。他用关心和细致的行动去打动对方, 对于未来的生活有着无限美好的编制与憧憬:稻草与长春藤嫩芽编成的腰带, 有珊瑚环扣与玛瑙钉饰增彩, 如果这些喜乐能让你心动, 请与我同栖, 为我最爱。一次次, 牧羊人大胆地袒露心声, 请求心爱的人与自己共度美好生活。

对比现代时尚男女, “爱情”, 在大多数人眼中, 不再神圣, 也不再令人无限憧憬, 更不要说去体会刻骨铭心的生死相许。太多人不再相信会有“天长地久、地老天荒的爱情。”现代人的爱情大多两种模式:一种是明码标价;一种是不需要任何契约与束缚。对于明码标价的主要适合于成功人士, 他们 (她们) 看到年轻、俊美、温顺的人, 只要对方肯报价, 就会拿金钱去博取所谓爱情。还有相对就有智慧型的高智商的人群, 对于伴侣和爱人也给与了更高的学历和财力的标价, 不满足条件则宁缺毋滥。后一种模式即“走婚”, 也就是“试婚”, 彼此有好感, 相互不讨厌, 就同居试婚, 但是不需要他人的见证或是法律的保护, 彼此也没有任何约束, 一旦有了更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出现, 则又换了一个新“老公”或是“老婆”。当然现代生活中也不乏人们看似幸福长久的忠贞爱情, 但是在美满和平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场场冷战甚至是拳脚相向。

现代的爱情观应以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 自愿互爱, 忠贞专一, 相容互补, 强烈持久。在日常情感过程中应该理智中多一点点真情, 自我保护、善意谎言中多一点点主动奉献。对于自由的向往、对于物质的渴望, 对受伤的恐惧、对事业的投入及自我堡垒的日益坚固, 让现代人对爱情充满了矛盾。既希望收获一生的幸福, 又害怕随处可见的背叛和迷失。对于那些将事业的成功看作人生唯一目标的人, 他们忙于其中, 顾不上谈及爱情, 但是不要忘记, 当事业走上顶峰, 而青春、热情不再的时候, 缺失爱情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时金钱和成就都无法平衡的。对于势力而又现实的人们, 她们在残酷、虚荣的生活里苦苦挣扎, 经济的发展, 贫富的差距让人们躁动不安。不要忘记了一点, 平凡人更容易获得生活的满足和快乐, 他们的幸福感也相对更强烈。因为比较少了, 不平衡少了, 欣赏和自在就会随之而来。

对照质朴善良的牧羊人, 品味其真挚、热烈情感的同时, 也有几点对于热恋中的追求者的善意思考:爱一个人, 不要幻想对方的完美和无暇, 许多人对于自己的爱情和爱人的期待总是过于美好和神话, 其实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纯而又洁的圣女或是圣人, 只有能够接受对方的习惯和缺点, 而不是执意要对方改变的时候, 才是真正去包容和爱护一个人。爱情的经营, 特别是物化到生活的每一天的时候, 不论是处于爱情的哪一阶段, 都不必要, 也不应该把自己最珍爱和维持生计的物件奉献给对方。因为那个或是那些物件, 也是自己最珍爱一生的东西, 可能对方并懂得欣赏, 也不知道对于你的价值有多重大, 因此不会像自己一样珍惜和善待那物件, 而且自己失去了最珍爱或是赖以生计的物件, 也会后悔当初的举动, 然后开始同情自己、责怪对方。这也失去了物件本身的含义。最好的留给自己, 对方最喜欢的帮助其实现, 共同追求彼此都喜欢的, 这就足够了。

爱情观的变迁用它历史和现实的经历告诉我们, 如今我们拼命赚钱、尝试获取事业的成功, 但是事实上是金钱和成功在赚取和利用我们。它们赚得了穷人的一生, 也带走了富人的一世。当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 爱情的主动、真诚和永恒精神就显得如此珍惜和可贵。爱情应用心体会、用行动造就, 用生活延续, 漫长等待后应是一生一世的厮守。

摘要:现代人似乎对于爱情不太在意, 但从他们追求爱情的方式上便会看出, 他们对爱情比持传统爱情观的人更不自信, 甚至不敢奢望会拥有一生一世的爱。为了谋求事业的成功或是赚取更多的金钱, 人们无暇经营爱情, 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欺骗, 人们远离爱情。现代社会太多人不愿表达、更不敢去追求爱情。笔者结合英国田园诗人笔下的牧羊人的爱情宣言, 反思现代人的爱情观。

关键词:田园诗人,牧羊人,现代爱情观

参考文献

[1]Gary Chapman.The Five Love Languages:How to Express Heartful Commitment to Your Mate Nothfield Publishing2004.

[2]Roger T.Crenshaw, M.D.Expressing Your Feelings_The Key to Intimate Relations New York:Irvington Publishers1982

[3]程雪猛.祝捷.张琨.李杜《英语爱情诗歌精粹》.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1-1

[4] (美) 哈维著严冬冬译.《像女人一样行动, 像男人一样思考》.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7-1

7.爱情现代诗歌 篇七

到春天,那一棵棵榅桲②

受到河水滋润

才在处女③圣洁的园林中

滋生,葡萄的新枝

才在遮阴的老枝柯④下

发芽。而我的爱心

无时无季不活跃,

直象是夹带着雷电的

色雷斯北风,从塞浦路斯岛⑤

刮过来,深沉,凶猛,狂烈,

强有力地布满

我的心底。

【注释】

①这首诗是阿特纳奥斯在他的《欢宴的智者》一书中引用的。

②榅桲是落叶灌木,其果实为浆果,形似梨或苹果。

③“处女”原文是大写,复数,指雅典娜和阿尔忒弥斯两位女神。

④“老枝柯”是指葡萄所依傍的其他树木的枝柯。

8.国外现代爱情诗歌 篇八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认真地爱他。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国外爱情诗歌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感悟呢?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作者: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雅典的少女

作者:拜伦(英国)

雅典的少女呵 在我们临别以前 把我的心 把我的心交还

或者 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 那就 那就留着它吧 把其余的也拿去

请听一句我临别前的誓言 你是我的生命 我爱你

我要依偎着那松开的鬈发 每一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

我要依偎着那长睫毛的眼睛 睫毛直吻着你脸颊上的桃红

我要依偎着那野鹿似的眼睛发誓 你是我的生命 我爱你

还有 我久欲一尝的红唇 还有 那轻盈紧束的腰身

我要依偎着那些定情的鲜花 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

依偎着爱情的一串悲喜 我要说 你是我的生命 我爱你

雅典的少女呀 我们分手了 想着我吧 当你孤独的时候

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尔飞奔 雅典却抓住了我的心和灵魂

我能够不爱你吗 不会的 你是我的生命 我爱你

当你年老时

作者: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9.高中现代诗歌教学漫谈 篇九

本人认为, 校园中, 诗无人问津, 原因有二:一是受“快餐式消费”的影响。因为诗是耐读品, 不像搞笑读本, 愉悦立竿见影, 也不像豆芽菜洒水就长, 长得快。可是, 诸如“豆芽菜”的读物毕竟不能给读者尤其是学生以精神营养。二是多数学生看不懂, 所以, 他对诗视而不见或退避三舍。

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 现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感悟诗歌的内涵, 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 就是联想和想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 如“请同学们团上眼睛,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 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 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 有所说, 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 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有些同学一读到《化石吟》时, 就不禁想象到恐龙这个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 如何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生动画面。有些学生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带着孩子夜游天街”的情景简直就是另一个神话世界, 此人遐想。

鉴赏诗, 终极目的就要缘诗取义。赏诗难也就难在怎样把握诗的含义。诗人作诗以诗思构筑, 而诗思的直捷手段就是“远取譬”, 也就是隐喻化。

现代诗的隐喻与古诗以及散文的隐喻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诗采用隐喻带有约定俗成或延续性。譬如,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 这些传颂千古的诗行里, 杨柳便与人间的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咏柳诗中有借柳抒写离愁别恨的。李商隐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诗人咏柳而抒别情, 笔下柳条亦多情依依, 并由折柳相送而生出折柳“迎归”的联想。前后两个“柳”是同质架构的。散文隐喻虽说没有古诗那种写法, 但它只是表现手法, 而不是构思方法或思维方式。

然而, 现代诗则不然, 它撷取的隐喻十分讲究“陌生化”, 决不跟前人相同, 也不与他人或自己雷同, 必须是本文的“阿堵”, 并且跟整体意义相关联。如, 食指的《相信未来》 (苏教版必修一) 中, 别的不说, 单说前三层用三个隐喻写下“相信未来”:

1.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2.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3.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翅膀, 畅所欲言。最后教师自己也可发表解诗的技巧, 即, 1.知人论世法, 它是指要了解诗人的兴趣爱好、写作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2.文本互文法, 是指文本以外的其他文本表现的内容及形式;3.等价替代或平行对照法, 有诗句与诗句平行对照的, 也有诗句与其他文本对照的, 或者说字词, 形、音、义相互替代的。第一句, 承接着前句“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他仍然希望“灰烬”复燃, 但当时黑暗势力猖獗, 时势仍处冬天, 然而诗人以“远取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诗人自明雪是要化掉的, 写下的“相信未来”可能成泡影, 但他又连续写下两个。孩子的笔体是稚嫩的, 显得力量不够, 但写在大地上, 厚实的大地总能承载“希望”。诗人用腾挪笔法, 隐喻兼长。这连续写下三个“相信未来”, 颠覆恶势力虽显底气不足, 但已完全表明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只要同全诗联接起来, 尤其最后四句:

朋友, 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稚嫩的声音立马变得铿锵有力, 成了战斗的号角。

现当代诗歌大都用词巧妙、文笔细腻、语言华丽, 是研究现当代汉语词汇的重要参照, 具体到苏教版的现当代诗歌教学, 就要培养学生的诗文朗读能力。

现代诗歌语言优美, 文笔清新, 具有天然之韵律美, 非常适合高中生朗读与背诵。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就是培养高中生的诗歌朗读习惯与能力。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逐渐领悟诗歌之内涵、诗歌之情感。同时, 诵读几遍下来还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理解词句的深意, 提升现代诗歌素养。一首《错误》, 轻声细读, 寂寞之情, 哀怨之意, 弥漫纸间, 惆怅了一个时代。散文的美, 在于松弛散淡美, 而不在于爆发张力, 要是有, 也没有像诗那样具有爆炸力;小说的美, 全在追求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下人的个性形象的内在美, 要是小说有张力也就于此。诗的张力具有诗的“核聚变力”或者说拥有极大的吸附力。

10.现代爱情诗歌 篇十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9、郑予愁《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10、 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11.现代爱情唯美诗歌 篇十一

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

《爱情小丑》

透过时光的镜头

静思你我之间的点点滴滴

心在纷扰外

可始终无法摆脱尘世给的无奈

是缘是劫又有谁能说清

碎落的角落

潜伏着不可磨灭的记忆

前世今生

谁的手触碰到不该相逢的流年

那些破碎的时光

搁浅了殇情的容颜

萦绕在胸口的执着

是爱情眷恋上添上的伤悲

磨灭不了心头的回忆

那温柔的眼神透露着的深情

足以倾国倾城

红尘相恋爱不相忘

留下的是满身悲伤

风华绝代的红颜易老

红尘的过往也终将成为回忆

爱情的遐想太过于天真还是迷恋

总想把幸福抓在手中

记忆中的美丽

注定一去不复返

说好幸福的幸福永远都只是昙花一现

没有永远只有瞬间

梦随风而去

几度深情触动心灵

眼神里透露出浅浅的忧伤

风吹皱了谁的思念

那点滴的温暖

早已驻入灵魂

道出无尽的哀伤

莫非爱情是谎言

太过投入

被痴情遮住了双眼

莫非爱情是圈套

深深陷入

却浑然不知的迷恋

莫非爱情是假如

太过幻想

最后发觉渐行渐远

莫非爱情是离去

难分难舍

始终无法改变命运

喧闹的城市

欢喜和悲伤已经过去多年

街头的落叶被风扫过

粘一缕柔情于指尖飞舞

没有你的世界

再美的风景都是空寂

刻在锁骨的誓言

落落忧伤

我始终以小丑的姿势

微笑流泪

用指间的温度

温暖一世苍凉

《天与地的爱情》

天堂的你

是我的新郎

地上的我

是你的新娘

天与地之间

呼吸着我们爱情的空气

不管我是在南方

你是在北方

万川是我们缠绵悱恻的言语

千林是我们孤独静谧的温床

信鸽送去爱情的红笺

天堂的你哀嚎哭泣

化成柔柔细雨滴落在我的心坎

和风送来婚礼的见证

地上的我欣悦而泣

以白云为戒指晚霞为嫁衣

天堂的你投进我的怀抱里

地上的我依偎在你的臂弯里

天与地举办了一场爱情的盛宴

我以为

天堂的你离我很远

是天堂与大地的距离

当孤独生出一朵花

我发现

地上的.我离你很近

是吸气与呼气的距离

蓝蓝天作锦衿

青青山为枕头

你与我共眠

天堂的你地上的我

这天与地的爱情

《期待爱情》

我愿在树下静静地

等候那幻化的爱情

如蝶般飞舞

听树叶飘落的声音

听花瓣凋零的声音

……

逝去的爱情已渐渐走远

沉默无言的委屈

也不能让爱情回转

那三寸天堂的歌声

是我的幻想

我愿用来世的相知相守

换取今生五百次的回眸

只为

只为心中那份爱的坚守

《我们的爱情》

一场童话般神奇的雨

淋湿了我们的梦

在这样一场烟雨蒙蒙中

我们相遇,并且相识了

一句水晶般透明的话

记载了我们的爱情

在这样一个亮晶晶的许诺下

我们相知,并且相爱了

于是,开始了一段浪漫的演绎:

送给我小小的照片

背后有大大的题词——

“我把我送给了你

即使隔着千山万水

12.关于现代爱情诗歌 篇十二

要搞懂口语诗歌的现代性就要搞懂人的现代意识。上个世纪80年代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写的《人的现代化》一书翻译到中国, 英格尔斯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现代意识, 我推荐口语诗人们可以去读一读。

在中文诗歌里, 以第二代现代派口语诗人沈浩波的诗歌为范例, 我们可以去探讨当下口语诗歌的现代意识。社会架构的现代化全方位的影响着现代人日常存在的基本情感的变化, 现代人对应现代生活与古代人对应古代生活在同一个情感题材上也呈现出完全的不同。比如“离别”之情, 古代诗歌中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抒写得非常感人、新鲜和浓重, 现代人的离别之情相比就“轻”。不能说现代人不重情感, 而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离别不是古人相见而空间遥远而不得的程度。只要相见, 非见不可, 可以有极为便利的交通方式帮忙解决。在古代就是西风瘦马的方式了。因而, 现代诗歌呈现的情感必然是一种与生活存在对应的“现代”。诗人的现代意识决定了诗歌的现代性。

一、口语诗歌的现代性表现在提供新的经验、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表达方式上, 口语诗歌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系统, 获得了语言表达与现代人情感思维的最为贴近生活的对应。这种有别于以往的新的语言形式, 使现代口语诗歌获得了语言上的极大自由, 在第二代口语诗人沈浩波身上表现的比较彻底。这位“下半身”的主将和第一代口语诗人伊沙一样“在诗歌上作恶多端” (伊沙语自语) , 目的就是使现代诗歌获得表达的最大自由。在这种自由之下, 新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最好的在诗歌中呈现出来。我们来看沈浩波的一首诗歌《玛丽的爱情》, 也是《新世纪诗典》震天动地的第一炮。这一首诗歌一推荐, 网络议论就炸锅了。诗歌名字听起来是首爱情诗, 可是这首“以爱情的名义”写出来的爱情诗是如此的让人“难以下咽”。同时又是生活中真实的, 赤裸裸的存在着, 是爱还是欺骗?是美丽还是丑陋?大家议论纷纷。为什么议论纷纷, 因为诗人的诗歌直逼人心了。大部分讨论实在乏味, 甚至大部分争论脱离诗歌艺术本身。《玛丽的爱情》一诗中, 语言的魅惑就在于他极大的自由度。顺口是表象, 语音的自然流动是表象化的内旋律。诗人以男性角度切入, 表象上从未关注女性角度, 实际上是被诗人埋伏在诗歌意识的内部了, 如果抛开致命的女性角度, 这首诗歌就是败笔。但又做得贴切自然, 是因为“身藏大恶”的沈浩波其实是善念为本的。我把本诗歌在我的课堂上给学生讲, 也是议论纷纷, 争得面红耳赤。其中有极少的几个学生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抛开道德读本诗, 你就发现一种新的生活意识和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正在冲击着现代生活, 朋友的虚伪庸俗和玛丽的美丽憨傻一对比, 打开的是一个新经验新空间, 甚至还有音乐之间的“新人类”女性的特质。有同学认为诗人是以男性的“中心”意识来审视“玛丽”的。站在男权意识角度看, 玛丽是被欺骗被利用甚至是被玩弄的对象。真是如此吗?有女同学反问你以为玛丽真傻到家了吗?所有的一切玛丽心中清清楚楚, “我的朋友”认为他玩弄了玛丽, 其实在玛丽的视觉里, 她不但玩弄了生活还玩弄了老板。生活如此残酷, 男人女人, 情感, 谁玩弄谁啊?我赶快止住, 再往下是对“传统道德”颠覆式的解读, 这不是主流意识和价值已经达成一致可以倡导的。诗中的“我”, 其实是躲在暗处颇为疑惑地看着这新时代的男男女女。沈浩波的诗歌敏锐的捕捉到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的方式和存在, 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经验、观念和方式。

二、口语诗歌在现代性元素上还要再加强

诗人的具备现代意识才能写出有现代性的诗歌。所谓现代意识还包括乐于接受社会的革新和变化, 注重现代和未来, 思路开阔, 头脑开发。“思想开放”正被电线杆上招聘酒店小姐的广告搞得越来越臭的时候, 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爬满了蚜虫。我在众多口语诗人的作品中寻找着那些有现代意识的诗歌, 在沈浩波的作品里还是找到了。来看他的这一首《中国家庭》。真实中国家庭的写照, 被逼无奈的母亲不知道何为现代意识, 她不但到五金店收税, 还收回来一些家用五金。但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必须要会弹钢琴, 钢琴在诗歌中可以解读为“现代意识”。毫无现代意识的中国普通家庭就这样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 在丑陋不堪的“特色”中逼迫下一代走向于己不同的生活, 这种能量不是自发的, 是被时代逼迫的。逼迫得好, 没有这种逼迫, 人的现代化就令人堪忧了。沈浩波在诗歌中很好的抓住这常人很难发现的“诗意”, 正是其视野所见。穿白衣的少女, 坐在窗边弹钢琴, 窗内是老旧漆黑的家, 窗外就是新世界, 走出去是必然。时代有这个逼迫了, 人呢?诗人如果也是被逼的, 那就可笑了。“崇洋媚外”让中国人有了向外看的能力, 我又嗅到一丝“天朝上国”的恐怖。在诗歌内部, 我们的文化氛围所致, 强调经典意识容易走回头路, 强调现代意识使口语诗歌双腿协调。我看到的沈浩波真是一个乐于接受社会的革新和变化, 注重现代和未来, 思路开阔, 头脑开放的诗人, 其诗歌也在给我们提供着新鲜的元素。

三、瞬间的碎片化的生活是口语诗歌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现代意识经常和“流”扯在一起, 意识流。现代意识的解释里面还包括颓废沮丧或迷乱怅惘, 灵魂空虚, 或精神分裂, 意识错乱或偏执怪癖, 心理反常, 等等。说的好像都是负面的, 高兴狂喜, 冲动愉悦、悠然自得所有一切人的内部世界都该合理对待。西方意识流小说走出去很远了。在口语诗歌里面, 碎片化的生活, 意识错乱, 心理反常的境况得到正视并越来越多地出现优秀的诗歌。第一代口语诗人伊沙, 第二代口语诗人沈浩波早些年的诗歌里这些元素非常充足, 不要只看到他们“先锋”里的“怪”和“暴力”。我们来读沈浩波2000年时候的一首《墙根之雪》。诗歌的第一节就不合逻辑, 但表现得相当细微, 画面感勾勒出来的时候, 生活瞬间的碎片就被截下来了, 冷气逼人。第二节说墙根之雪是雪的癌症, 简直毫无道理又妙不可言。第三节有面红耳烫之感, 第四节呕吐撒尿的画面。整体感觉好像写了很多东西, 又好像什么都没写, 好像要表达一个很深的意味, 又好像什么意味都没有。就是一个生活碎片, 被错乱、空虚、惆怅、颓废裹挟着、形成一个酒鬼的冷静和浑浊, 热烈和麻钝, 交织在一起。这类诗歌和我们的“传统”太不同了, 我们的传统诗歌中最牛逼的是时空意识, 混沌空虚, 人生苦短这一类。碎片化的近于现代心理问题的东西在未来的诗歌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对人和社会能力的信心, 对传统智慧的挑战, 将使口语诗歌获得新的增长点。同时, 回头才会发现, 口语诗歌的语言自由意识早就为我们的形式问题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我期待诗人沈浩波的诗歌创作, 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启示和新的开拓性先锋性作品。

参考文献

[1]徐江.杂事与花火[M].原乡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下一篇:词语强健的那些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