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父亲节散文

2024-08-22

父亲-父亲节散文(精选11篇)

1.父亲-父亲节散文 篇一

父亲节来了,我又陷入痛苦的漩涡。父亲离开我已经一多年了,记得,清明那天,我跪在他的坟前。泪水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打湿衣襟。心中千言万语,只能面对冰冷的土丘诉说。也许父亲听到了,天空的雨雪停了,风儿絮絮叨叨穿过林间,像似父亲在我耳边低语,“坚强!一定要好好活着!”我泪眼朦胧中看见,父亲笑呵呵转身走了。

“要坚强!一定要!”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我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去卫生室打针。每次都哭爹喊娘,“不许哭!要坚强!”父亲常这样呵斥。父亲是木匠,一堆杂乱的木料,进过父亲的斧劈刨平,然后打眼种组装,刮灰刷漆。一件精美的衣柜,便展现我的眼前。从小,我十分佩服父亲,他一喊我就鸦雀无声了。打针的阿姨挺纳闷的,父亲却笑笑一言不发。

有一次,父亲在刨木料。我突发奇想,爸你教我吧!父亲把刨子给我,让我试试;我学着他的模样干了起来,不是刨子刨不上东西,就是身子来回摇晃。一会儿整地忙头大汗,父亲在旁边笑了。你看这弓步要扎牢,双手要一起用劲。这样,他比划几下,我略有所悟,再干就好多了,可是一块板子没刨好,手上打起血泡。我退缩了,父亲说要坚强,坚持就是胜利。可我最终没有坚持下来,或许父亲心疼,他再也没教我。

如今,父亲节里,我已没了父亲,夏日的风,轻轻抚摸我的脸,如父亲大手在给我擦泪。“要坚强!一定要!”父亲的话语,如鼓槌重重敲在我心上。我懂父亲的心意,我们这个家要往前走,我们活着的人还要往前走。他知道我一生都需要坚强。然而,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又让我如何能坚强住?悲痛像湍急的河水,漫过我的心房,把我旋在漩涡里,不能自拔;望着别人在父亲面前,说说笑笑,而我在空空的屋子里,只能面对父亲的遗像,倾诉思念。遗像里父亲安详依旧,而我早已哭成了泪人。我知道,对我来说,这注定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我会永远记住父亲的话,坚强的好好的活着!

父亲永远离开了我。在父亲节里,我还是祝愿他在天堂安好!同时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

2.父亲-父亲节散文 篇二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覆天地的百年。这百年的中国历史太丰富了,他的人生历程也太丰富了,我看不尽,听不够,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我的思念中寻找,寻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东西。

少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说: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还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纵观父亲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人所共知,在党成长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在“左”的或“右”的错误发生时,“没整过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艰难的时刻帮了人。在那些蒙冤岁月里,父亲对污蔑不实的所谓“问题”,能揽过来的就坚决揽过来,宁可一个人承担责任,也绝不牵连他人。他说:“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西瓜;别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许多人听了这话落泪。“没整过人”应该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父亲不止一次拿着课本,给我念这一课,拉住我的手,给我讲这一课。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在家,谦让父母,谦让兄弟姐妹;在外,谦让长辈,谦让同学同事;谦让荣誉、谦让利益、谦让值得谦让的一切。谦让,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我感谢父亲,走入社会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让我从小养就的谦让习惯,在面临复杂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不仅使复杂关系、棘手难题的处理容易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同时容易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普遍尊重。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英雄。13岁上初中时,父亲就因参加进步活动,进了国民党陕西省监狱。1962年,他因小说《刘志丹》遭遇康生诬陷,蒙受不白之冤16年,其中“文革”冤狱7年半。“文革”期间,家人包括我们这些孩子无法探望他。当时,社会上传说很多:有说他提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马克思了;有说他一次批斗以后重病而死了;还有说他自杀了,或失踪了,众说纷纭,杳无音信。我们一家人心上阴云笼罩:父亲可能早已走了,早已不在人世了。

直到1972年,我们一家人利用春节千辛万苦聚首北京,打听到罗瑞卿伯伯的孩子们通过给周总理写信的方式与罗伯伯重逢相见,全家人才重又燃起希望,一起商量说:我们也给周总理写信。给总理的信发出时间不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来人了,其中两位还是父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候的老人。来人传达总理的批示说:你们的父亲还健在,不久会安排与家人见面。我们既兴奋又激动,相约见到父亲时,谁都不许哭,不让父亲担心。

1962年,父亲蒙冤时,我才6岁,离开父亲时,我才9岁。在我心里,父亲早已是一个遥远的、可思而不可见的梦。梦里的父亲一头乌发、身材伟岸,既威严又慈祥,可当他一旦走近,我扑过去要抱住他时,他却消失了。7年后,得知他还在人世,我悲喜交集,见父亲的前夜,竟一夜无眠,浮想联翩:父亲的形象一次又一次被我重新描摹,父亲见我的第一句话一次又一次被我反复猜测……

见到父亲时,我震撼了。父亲与我幼小心灵中的父亲形象已截然不同:一头乌发已然不见,瘦了,苍老了,两鬓斑白。他凝视着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谁都没想到,父亲与全家人相互打量着,见到我时,他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近平还是远平?”听到他这样问我,大家都哭了,父亲的泪水也夺眶而出。他一面擦着眼泪一面说:“我高兴!这是我高兴的眼泪!”唐朝诗人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7年生离,我识父而父不识我,真是彻底颠覆了诗人的语境。一家人最大的欣慰是父亲依然健在。与父亲团聚,长相厮守,是此刻全家人唯一的期盼。一家人感到最振奋的是:虽然岁月无情,但父亲依然是一派壮心不已的气概,我们放心了。

只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疑团:这么多年,没人探望,没人说话,远离亲人,与世隔绝,“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听他慢慢谈起往事,我们才知道,对父亲那些沉重岁月的表述,用“熬过来”这个说法是个天大的谬误。

身在冤狱,父亲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他一直准备着为亲爱的人民、敬爱的党继续工作。他说,马克思的晚年,不是背诵拉丁文的诗歌,来保持敏锐的思想和记忆吗?没人说话,我就对自己说话!他开始背诵《矛盾论》、背诵《实践论》、背诵“老三篇”,不但磨砺思想,也磨砺语言。慢慢地背诵如流,昼夜不舍,晨昏无辍,本应度日如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悄流走了。

为了保持一个好身体,父亲坚持了长年锻炼,把枯燥的身体锻炼做成了一天最愉快的事情:每天,他先是做一日两次的斗室转圈,先迈步正着转圈,从1数到10000,然后退步倒着转圈,从10000倒数到1;接着,他用肩膀撞墙,用后背撞墙,用拳、用掌击打全身;最后,仰面躺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仰面躺着,是当时监管方要求的睡觉姿势。监管方固执地认为,侧身睡不易观察到自杀行为,坚持要求被监管人仰面睡。为了这个“奇葩”规定,父亲仰睡了多年,上千个日夜,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我想,父亲的身体锻炼中奇特地增加了“仰卧起坐”的情节,肯定是为了对这个“奇葩”规定“以毒攻毒”。

还是为了有可以持续作战的身体,父亲对自己多年抽烟的习惯也实行了“严格管制”。他原来每天要抽两包烟,逐步减少到每天只抽一支烟。早饭后,点燃烟,只抽上一口就掐灭;吃完午饭,点燃再抽,这次,抽到一支烟的一半,又掐灭,放在一边;晚饭结束,才是他真正享受抽烟愉悦的时间:这次点燃烟后,可以抽完余下的半支烟,直抽到手指掐捏不住烟卷的时候。

沉冤得雪的父亲回到战友们身边时,大家都十分吃惊。小平和叶帅当时就愣住了,叶帅说:仲勋同志,你16年备受磨难,身体竟然还这么好?!毫无疑问,父亲在逆境中长年砥砺的敏捷思维和健康体魄,对他后来主政广东,大胆施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及至年齿渐长,阅世日深,我对父亲蒙冤人生中锲而不舍的身心砥砺有了更深的理解。16年蒙冤,父亲为什么能够天天如一地无畏面对,是因为在他心里,人民至上,党至上,为党和人民而战斗、奋斗,是他心里的无上快乐。“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16个字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顺境如此,逆境亦如此。在这样无私的精神世界里,个人荣辱得失毫无位置。无私方能无畏,父亲蒙冤生涯中的无畏,正是源自他的无私。

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众所周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广东经济特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红军抗日的出发地;而经济特区的创建“杀出一条血路”,对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到了“先行一步”的引领作用。参与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父亲都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没有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这两大使命的完成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广东经济特区的建立,我亲历其时其事,有一点集体记忆中的个人补充。改革开放至今35年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老经济特区日新月异,带动浦东、前海、横琴、南沙、上海自贸区等一批新的经济特区成批崛起。父亲要是还在,看到他在中央支持下亲身参与决策、参与实施的特区建设事业发展得这么快,他该多么欣慰啊!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父亲甫一复出,临危受命,主政广东,《光明日报》第一天发表解放思想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东媒体第二天就全文转载,并在全省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久,又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放权,要广东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他的政治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我总是从不犹疑地回答说:“无私无畏!”

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政治禁区比比皆是,冲破禁区的政治勇气首先来自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要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实实在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没有无视安危、不怕犯错、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无私无畏精神,就不敢大胆颠覆禁锢思想的政治教条,也无法提出任何新观念、新政策、新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如我父亲者,当时有一大批老同志,由于无私无畏,变得有识有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复出履新后的历史贡献。

1978年,我已考入洛阳外国语学院。因为是部队院校,管理甚严,暑假只有7天假期,我匆匆去广东探望父亲。没想到一见面,父亲就给我出了题目,要我陪妈妈到深圳去,一路多看看,了解第一手资料,要大胆谈看法——一个年轻大学生的看法。沿途,我看到地里干活儿的几乎都是妇女,当家男人多数跑了,逃港了。我看到被抓的浑身湿漉漉的偷渡者,被铐着,武警牵狗押送着,因为当时偷渡是“敌我矛盾”。我看到深港两地的白昼:深圳这边,沉寂渔村,香港那边,繁华闹市;而两边的夜景,深圳这边,渔火昏暗,香港那边,灯光辉煌。强烈的反差,让我有了强烈的诉说冲动,父亲鼓励年轻大学生说看法,我是“匹夫有责”。

我回到父亲身边时,带去了所见所闻。我说,明摆着,这边贫穷,那边富裕,谁不向往美好生活呢?这边姓“社”,那边姓“资”,老一辈革命一生,要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还不如500多万人的香港呢!这类议论,也是当时社会上的私下话题。父亲听着,记着,沉思着。

后来我慢慢知道,父亲为了了解第一手资料,不仅跑遍了广东的23个市、县,还与秘书经常悄悄上街买菜,碰见谁,不管认识与否,就家长里短地与人聊天,多方面了解了广东当时的穷困:5500万人,1000万人吃不饱,“鱼米之乡”的老百姓几乎既没鱼吃也没米吃;粤北的主食是红薯,而吃的主菜是空心菜。这可不是今天我们吃的又细又嫩的空心菜,那时的空心菜,又粗又长,产量很高,却难以下咽,号称“无缝钢管”。同时,他也了解了“逃港潮”的一时泛滥,不只是沿海人觉悟出了问题,更是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父亲希望从不同方面得到最真实情况的印证,以形成自己的政治思考、政治决策。我探望父亲的假期之行,恰好被他抓了一个“飞差”。

今天,特区已经发展变化得认不出来原来的模样了。谁能想到,今天深圳第一家上市酒店深圳新都大酒店,当年只是贵州生猪出口基地;而处于更中心位置的深圳五星级阳光大酒店,当年则是湖南生猪出口基地。今天,“那边”,香港人络绎不绝迁居深圳,在深圳安家落户;而“这边”,美丽富足的深圳令民众乐居,“逃港潮”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当时,许多优秀企业家参与了改革,一批国有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现在都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企业航母。父亲的百年诞辰,他们纷纷表达哀思之情,共同的心声是:广东的先行改革开放,使他们和他们领导的企业提前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而改革开放的红利也给南粤大地带来巨变,无数年轻人享受了伴随巨变而至的稳定工作和舒适生活。我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面含微笑,注视着这一切。父亲当年实施广东先行开放的壮举,遭受过多少无形的政治压力,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政治选择,父亲没有说过,我们亦无从猜测。但有一条是肯定的:父亲内心的使命感来自人民,人民的追求就是对父亲的命令,父亲只是又一次听从了人民的召唤而已。

父亲是农民的儿子,人民是父亲的根。50周年国庆大典,父亲在天安门上观看焰火,焰火十分壮观。当璀璨的光彩一次次照亮父亲面庞时,陪同的领导同志说:“江山是你们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父亲感慨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父亲一生,始终对得起毛主席给他的评价: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父亲对人民的那个亲,人民对父亲的那个好,我有特别的记忆一

1975年,父亲虽然“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在洛阳耐火材料厂“休息”。组织上安排了一套三室的房子给我家,在工人宿舍区。当时,家里热闹,不断人,“谈笑有乡邻,往来皆百姓”。工人们常来串门,谁家来客,我家里准多一份好吃的;我家里有了伙食改善,也短不了端给左邻右舍。至于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了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晨9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只要我在他身边,就招呼我一起泡。一块儿泡着的,还有下夜班的几十个工人。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的事、家庭的事,还有国家的事。现在,改属中钢集团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旧址还在,印象中,大澡堂子还热气腾腾地开着呢!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

我能感觉到:父亲鼓励、敦促乃至命令他的孩子们走近人民、与人民不离不弃、与人民同甘共苦,似乎是他内心本能的呼唤。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底层人民贴近了,他就特别高兴。记得父亲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时,我19岁,在北京服务机械厂当工人,先当翻砂工,后来改变工种当车工。当车工时,起先干16车床,后来“进步”了,干18车床、20车床,直至干30车床。30车床加工大部件,走刀时间稍长,走刀间隙,师徒俩够时间互相点颗烟。记得我节假日回到洛阳看父亲,很得意于自己的“进步”,告诉父亲说,终于干上30车床啦,我可以不那么累啦!父亲沉默半晌,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去干翻砂工更好,在最脏最累的岗位上,才能与工人的心贴得更紧,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父亲的话,对我影响至深:当工人4年,一天没敢懈怠。师傅见我干活踏实,可每天只吃一盒白饭、一勺猪油、一撮盐加白菜,就常常把卷着大葱猪头肉的烙饼塞在我饭盒里。那4年,我几乎每年都评上先进生产者、师徒模范,至今,妈妈还珍藏着已发黄的当年的奖状。

为了让我这个小儿子离人民近些、再近些,父亲还对我提出很严苛的要求:1975年秋天,我和哥哥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待了没几天,父亲就撵我,说:“远平啊,让你哥带着,去他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你当了工人,工资虽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陕北农村才是最苦的!顺路,去你大姑那儿看看,别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大姑是父亲的亲妹。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我和哥哥先到了富平县城关镇大姑家,我至今不能忘记,见到父亲的亲妹妹大姑时心里的震撼:大姑一辈子在老家当农民,虽然才50多岁,但头发已经灰白,苍老得让人心酸。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富平地处八百里秦川,曾是汉高祖的粮仓,是陕西的富庶平安之地,当时也处于困厄之中。我们当时过得苦,可老家的农民更苦。这时,我也才理解了为什么父亲临行前,亲自张罗那么沉的礼物带给老家,好几瓶河南当时的名酒,都是父亲一点一点攒下的:鹿邑大曲啦,宝丰大曲啦,张弓大曲啦,林河大曲啦。他在对大姑表达救回哥哥生命的感激。同时,也是在尽自己当时能尽的最大努力,力图犒劳一下在我们一家艰难时伸出援手的老家乡亲们。父亲的礼物分给大姑和乡亲们的时候,真的激起了一片欢腾。可吃饭时,酒可不是一人一杯那么奢侈,而是倒在一个小盅里,一人一小口,转着圈喝。

接下来的行程让我体会了父亲催我陕西之行的深意:他老人家是要让他未到过黄土地的小儿子,认识陕北农民,认识陕北农民的生活。那时,从富平到铜川,坐两小时火车;从铜川到延安,坐一天长途汽车;从延安到延川,坐大半天汽车;从延安到文安驿公社再到梁家河大队,几十公里,徒步。这样的行程让我累得精疲力竭,早早睡下了。可一样行程的哥哥,到达梁家河的当晚,就召开大队党支部会议,直到深夜。陕北农时晚,7月麦收,正是农忙,也正是陕北农村支部书记们最忙的季节。

第二天,哥哥投入紧张的农活,我也上了“火线”。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村里最远的地远在10里路外。这时,我才发觉,与陕北农民相比、与哥哥相比,我差得太远啦!他们力气可真大啊,近百斤重的一捆麦子上了肩膀,10里山路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不能落地休息,一落地,麦子就散了。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的山路上来来回回,扛着一捆捆麦子,像是小跑,一扛就是一天,直到天黑,衣服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

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我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我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我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啦!”

在梁家河乡亲们眼里,我是远道来的稀客,又是陕北“老革命”的亲子、本大队支部书记的亲弟,由此,我获得了最高礼遇:一家一家派着吃饭。乡亲们用白面馍款待我,而这是他们成年累月也吃不上一次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即便是全村孩子最多、最穷的那一家,也用酱油膏煮了汤,下了十几个荷包蛋,做了白面饸饹来管我的饭。只有一件事,家家都是共同的:不上桌的老人妇女后生,吃的全是黑黑的糠馍。我心里流着泪,享受着陕北农民的崇高礼节和深厚情义。

父亲吩咐我的这次陕西之行,既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终身受益。此后,我不止一次回到陕西农村。我慢慢认识了陕西农民和他们的生活,再没有什么苦和难,能在我的眼里称得上是苦和难;也再没有任何障碍,能分离我与陕西老家乡亲们的血肉之情。父亲的葬礼上,我记得一个让我永难忘怀的特别画面:他静卧在鲜花丛中,遗体正前方安放着陕甘的小米、家乡的黄土,送他最后一程。

父亲晚年,守望深圳,守望广东,守望这块他付出心血汗水的南粤大地,默默注视、关心着它的变化。他不说什么,也不做什么,只是每年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一篇“祝辞”,表达他对这块热土的期待和对这里人民的挚爱。新世纪的2001年国庆,父亲对深圳市的“祝辞”这样写道——

“今年以来,深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握大局,大胆开拓,科学决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新的起点,在把深圳建成高科技城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在2005年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在2010年左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方面开了好头。我在深圳近十年,对广东,尤其是深圳有很深的感情。对深圳前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我打心眼里感到十分欣喜。”这是他老人家对南粤人民最后的祝福。234天之后,2002年5月24日,父亲安然离去。

2000年时,父亲在深圳兰园种了一棵榕树。如今,父亲走了,榕树还在,它在兰园长大了,根深叶茂,它在父亲的第二故乡,吮吸着故乡人民给予的雨露甘霖,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我一见到这棵榕树,就想起了父亲,在我心目中,这已成为他老人家扎根在南粤大地人民中的一个象征,他没有离开广东,没有离开深圳,他还和南粤大地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在一起。

父亲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诸多方面不止一次请求他写回忆录。父亲说:“我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生,个人是渺小的,个人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由历史、由后人去评说吧,我什么也不写!”当然,他确实不必写什么,他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诚,几乎是“存乎于心,发乎于情”的一种天然,不必刻意记载。他不希望被人记住。

父亲百年诞辰,家里陆续收到一些各方面送来的纪念文稿,情浓意挚。文章叙说父亲一生中参与完成党建立陕甘边根据地和建立广东经济特区两大历史使命的光荣,寄托着对百年父亲的哀思,也告慰父亲:人民想着您呢,您在人民中是受到尊敬的。我想,父亲如果天堂有知,党和人民继续着改革开放的事业,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老人家一定会含笑欣慰的。

3.父亲的浪漫主义(散文) 篇三

在我记事之初,家里有一个庭院,父亲在屋子前面种了一片甘蔗,春天绿绿的叶抽出来,修长而舒展,微风拂过,亭亭摇曳,好像汉唐时代的少女,身穿绿萝衣,翩然起舞。夜晚,春雨沙沙的清曼声音,伴我们入睡,如同天籁。到了深秋,甘蔗成熟,甜甜的滋味,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最甜美的味道了。直到如今,还经常想起那一片曼妙的绿和那甘甜来。

在院子里,父亲还种下了一些白兰花,让我们的院子飘忽着一种洁白的芳香。有一株白兰树长得很高大,它的枝丫可以坐下我和姐姐两个人。我们常常坐在花树上,看安徒生的童话,清风徐来,世界飘浮得很高很远。

有一年,父亲到海南出差。年轻的他经常不顾海里有鲨鱼而禁止游泳的警告,背着领导去大海游泳。他说只有在大海里中流击水,让自由的躯体徜徉于无边无际的水域之中,才真正会有飞翔的快意。

在一天的紧张工作之后,他会端一个小板凳,走十几里的沙滩去看一场电影。父亲在岛上和渔民相处得很好,他吹笛子给他们听,和他们一起出海去打渔。在遥远的海面看岸上依稀的灯塔散发出暗淡的光芒,看湛蓝的海面升起的明亮的圆月,泪流满面。

从海南回来的时候,父亲带回满满一公文包的珊瑚和一个渔民朋友送的海螺。我们看着那些形状细致的珊瑚,听着海螺在耳边的呼啸,总感觉他亲历的天涯海角,与我们如此亲近。

其实父亲从小就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磨难,只是痛苦对于他似乎风清云淡。小时候他父亲早逝,兄弟三人要捡柴做农活,从早忙到晚才能吃上腐烂的菜叶和掺着糠的米饭,即使这样也从来吃不饱。可是阳春三月,他们总不忘自己做风筝,在田埂上奔跑着,让风筝飞得很高很高,掠过一大片一大片开放着的油菜花。“很快活啊。”他乐呵呵地说。

父亲做过很多工作,按他的话来说,工农兵学商,除了兵之外,他都有涉足。他最喜欢的是经营我们的果园。在很多年以后,当果园已经变成座座高楼的时候,提起父亲,很多人还记得他的果园。他们说,种得真是好。在被誉为“柑橘之乡”的家乡,父亲的果园是首屈一指的,他最先引进新品种,又种得最好。我还记得满树金黄色的柑橘点缀在碧绿的叶子间,他以玫瑰作为果园的围墙,四月开满玫瑰花,绮丽幽香。在很久以后,我读到伯内特的《秘密花园》,心里不免有一种柔软的温暖。

那一年,城市开发的推土机拆了我们家赖以生存的果园,昂扬生长的树木和花朵零落成泥。父亲当时有多种选择,比如回到以前的单位,到朋友的企业做事,或者做生意。父亲却买了两箱蜜蜂,高高兴兴做了放蜂人。随着花期,从四川到陕西到甘肃到陕北最后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远离尘嚣,追随一路的芬芳。

风餐露宿的流浪日子也许很苦,但父亲对于这段经历始终视若珍宝。

他说,太白山的森林茂密极了,遍山的野槐花,洁白馥郁。瀑布直下,珠玉四溅,烟雾飞散。在这里他们呆了三个月,在浓密的草地上搭起帐篷,步行至几十里之外的集市买米,有时候他们逮来野兔和附近的村民换粮食。清朗的夜里,四周一片寂静,野花的香味弥漫四野。他躺在草地上,看见很亲近的繁星,想点什么,或什么也不想。

在陕北,有满坡的羊,满坡的信天游,满坡的杜鹃花和满坡的云。他站在黄土高坡,扯着喉咙和那些裹着羊白肚毛巾的陕北老汉一起唱山歌,无拘无束,酣畅淋漓。

整整两年的时间,他吃夹着黄沙的米饭,他在雨水里淋浴,他的皮肤被漠北的风吹得干裂,他被蜜蜂蜇伤,他的衣服灰尘满布,他的手臂被荆棘划得伤痕累累……他自己削成的绿笛已经被吹成褐色,我猜想他的笛声一定是从青翠的秦岭蜿蜒至苍凉的敦煌,飞到漠漠的塞外,再被风吹到水草丰美的草原。他在那些人迹罕见的美丽地方找到了来自心灵深处最初的感动。他接纳并享受所有的一切,路途的险阻、肌肤的疼痛和内心难以言表的喜悦。

在父亲58岁的时候,他和母亲一人骑一辆有着十多年历史的自行车从四川出发,走过重庆,走过湖北,走过甘肃,走过陕西,经过三十多个城市,神采奕奕地畅游五千多公里,历时六十一天,把一身皮肤晒成古铜。

4.恰逢父亲节散文 篇四

昨天是周末,恰逢父亲节也要到了,我和女儿回父母家,等女儿学完英语,到家就快一点了,爸爸边喝酒边等我们,在路上就打了好几遍电话,我们不回去他就一直等着,我的车还没停稳,爸爸就笑呵呵的站在大院门口了...

妈妈操持了半天,弄得很丰盛,一家人边吃边唠,真好,妈妈说,看见你们的孩子都那么大了,也会想起你们小的时候,那时候家里穷,五口人也就是炒一个菜,都不舍得吃菜,姊妹三个隔三岁,谁也不让谁,吵架,闹...现在看见我的女儿和妹妹家的儿子吵,妈妈觉得很满足了,自己带大三个儿女,再带大三个外孙,妈妈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爸爸却老是在慢慢品他的好酒,每次都给孩子换好零用的钱,一人一份...等孩子们吃饱了,妈妈带孩子们出去玩了,我们才和爸爸聊聊家常,说说今年的收成,说说今年的物价上涨的那么快,说说原来一块钱能买两个煎饼,今年得一块二了,说说今年六十岁的老人都能领到55元的补贴了,说说今年的汽油涨价了,说说妈妈还是那么的过日子,连空调都不舍得开,花钱还是细水长流,一辈子也不会大手大脚,数落数落我的脾气不好,随他,得改!说说我家大院里他种的青菜,都是用土肥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就是一个有机的菜园,临走时我们都会带回来很多的青菜,那就是爸爸的花园子呀!爸爸老了,脾气也变了,有时也会像个孩子一样,把他的手伸出来让我们摸摸,手心里的.疙瘩,告诉我们那是当年当兵打坑道时落下的老病,我和妹妹就会摸摸爸爸的手,心里就酸酸的,就是此时,我的泪仍然会留下来,世上谁家的父母不是如此呀!一辈子为儿女操碎了心,图个啥呀!儿女绕膝,尽享天伦的时候父母就到了暮年,老人家不图吃喝,就想着在周末能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话,让儿女能听听老人的唠叨罢了!

5.父亲节文章散文 篇五

可今年的父亲节,我的感觉却有所不同。父亲节是个洋节,自我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后,女儿每年都要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祝贺。今年父亲节前,妻疗养去了外地,父亲节这天,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早晨起床后,去外面吃了些早点,就去了单位。一直到上午9点钟,也没有接到女儿的祝福电话,心里不免有些酸酸的感觉。

9点钟刚过,妻的电话打了过来。说句实话,我这个人线条较粗,妻走后,我还一次没有给她打过电话,因为此,妻颇有些怨言。闲聊了一下两个人的近况后,妻说,今天是父亲节,问我女儿是否来过电话。我说还没有,妻就说那她先代女儿向我祝贺,祝我父亲节快乐。

我笑了,对妻说,这种事哪有代为祝贺的?话虽这么说,妻的祝贺还是让我的心里感觉到暖暖的。只是心里也略微有些遗憾:今天女儿是怎么了?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祝贺节日?是工作太忙还是忘记了?按说今天是星期日,不应该呀!

上午,中午,一直到下午4点钟回家,也没有接到女儿的电话和短信。路上,我在想,今年也许接不到女儿的祝贺电话了。就在我感到极度失望的时候,手机中传来收到短信的提示声。打开一看,短信是女儿发来的。我一边在路上走着,一边急忙看了起来:

“您是雄鹰,我是小鸟;您是大树,我是小草;您是我老爸,我是您捣蛋的儿娇。特别的日子里给您发个特别的短信,老爸,祝父亲节快乐!”

看到女儿的短信,我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微笑。我突然意识到,我心里如此需要妻和女儿的关怀,妻和女儿不也同样需要我的关怀吗?过去对女儿的关怀还不错,对妻的关怀却显得远远不够。看来有时间真得主动给妻打电话问候一下了。

回到家里,没有忙于做饭,又打开了短信来看。看着女儿的短信内容,联想到这些年来为女儿的付出和女儿对自己的关怀,突然有了给女儿回一个短信调侃一下的想法。按着女儿短信的思路,稍做构思,一个戏谑的短信就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女儿,你应该这样说:老爸,你是我寒冷时的冬衣,酷热时的雪糕;馋嘴时的鸡腿,饥饿时的面包。这一辈子啃你没商量,我的感觉真好!呵呵呵呵,也祝女儿快乐!老爸。”

短信发过去没过两分钟,女儿的短信就又回了过来。内容不多,只有一句话,当然也是戏谑老爸的:“老爸还落了一句:您是我银行的存折和总也掏不完的钱包,嘻嘻。”

看过女儿回复的短信,我又给女儿回复了一个:“嘿嘿,老爸这辈子是让你给黑上了,用你妈妈的话说,俺们是碰到讹子了!”讹子——妻创造发明的用语,意思是指那些专门讹诈别人钱财的人。

也许是在忙着准备晚饭或是在忙什么别的事情,这个短信女儿没有再回复。实际短信中我不过是要调侃一下女儿,女儿还没有堕落到整日“啃爹”的份儿上。要说“啃爹”,也不过是在女儿上学或工作之初的事情。

工作后,女儿一直是很孝顺的:经常给我和妻买些衣物或日常用品,知道我身体有病,还花了一千多元给我买了药物、电子血压仪和颈椎治疗仪。就在前两天还给我打来电话,叮嘱我妻不在家,不要忘记按时吃药。

电话里,女儿还嘱咐我要经常给自己做些好吃的东西改善一下。知道我这个人性格有些“特”,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轻易不肯吃别人的请,还开玩笑地对我说,让我不仿脸皮厚些,哪位同事家中有好吃的,不仿隔三差五去“蹭”一顿。

这个父亲节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可我感觉到很快乐。实际生活中的快乐随处可见,你真心付出的时候快乐,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快乐,享受亲情温暖的时候快乐,甚至阴雨过后见到一个少有的晴天也会快乐。有时快乐很简单,它不过是一个动人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戏谑的调侃,一句真情的问候。

6.父亲节父爱如山散文 篇六

父爱是什么?会像蜂蜜那么甜?还是像花生一样香?或者像柠檬那么酸?都不是,在我看来,父爱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却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父亲就为我们忙东忙西,忙上忙下。我们长这么大了,父亲应该受了不少苦,该歇歇了。

父爱如山,面对着父亲像山一样的爱,做儿女的应该怎么做呢?父亲节,正是女儿向父亲表示感谢的最好的日子。

7.父亲的一生 篇七

70年代出生的我, 和很多在农村长大的小孩一样, 没有太大的不同, 也可能会和同龄人一样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 扎根在农村。但却因为我的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归根结底, 那是父亲的指引才使我改变了命运。

80年代, 在农村, 我家的日子是很让人羡慕的:父亲勤劳肯干, 在村里担任队长;母亲吃苦耐劳, 节俭贤惠, 日子过得很红火。

那时还是刚分田到户, 父亲和母亲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分出了四分之一, 俩人起早贪黑地挖了池塘养鱼, 泥土就平铺在池塘周围种菜, 菜园里不用挑水, 直接用长瓢在旁边的池塘浇就可以了, 节省了很多的劳力, 村里人都说父母亲会过日子。

可没过多久, 母亲病了, 愁云笼罩在全家, 家里开始到处弥漫着中草药味。半年后, 母亲就去世了, 家里一下子就倒了半边天。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 还不到10岁的我根本就不懂那意味着什么, 只知道妈妈不在了。但父亲一直在那更多地爱护着我和弟弟, 只记得以后父亲在家的时间少了, 回家晚了。

每日过度的劳作和母亲的离去使他看上去越来越憔悴了, 家里的日子也逐渐艰难起来, 就是这样的境况, 他仍然让我和弟弟好好读书,

记得那年在学校有个块头很大的男同学嘲笑我是没妈的孩子时, 我可不管打不打得赢他, 冲上去就和他干了一仗。当我掉了一颗牙, 鼻青脸肿地回家时, 父亲问清楚了原因后没有责骂我, 只是摸着我的头说了一句话:你没有比别人少什么, 以后一定要比有妈的孩子强。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我记住了这句话。

小学毕业那年, 我还是只知贪玩的小姑娘, 但有一天傍晚, 我回家时发现, 父亲和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即小学老师 (我的干爸) 在堂屋里喝酒, 很慎重地商量着什么重要的事。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躲在门墩 (农村房屋大门前的石凳) 后偷听, 只听见干爸说:桃子小学毕业了, 你这样的状况还能不能送她上中学呀?父亲说:不知道她考得怎么样 (那时的小学升初中还要经过考试上线后才能入学, 否则还不能去上初中) 。

当时我听到这, 心呯呯直跳, 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怎样, 忐忑不安。干爸说:唉, 我家么女和桃一般大, 没考上, 你家桃过了分数线, 考上了, 可你一个人撑起这个家苦哇, 这样的状况不让女伢子上初中也没啥。干爸没说完就叹了口气。

躲在一旁的我的心一下子冰凉了, 我从不知道家里的状况这样的糟糕, 读书的机会是那样的难得和珍贵, 但此刻, 在我的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在祈祷:让我上吧, 让我上吧, 我一定好好学习。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 说:只要她考上了, 就让她读, 不管她上到什么时候, 我都供, 只要她有出息。哪怕砸锅卖铁我都要供。我悬着的心落地了, 我知道了父亲给我读书是多么的困难, 我要好好地把握好这个读书的机会。

就这样, 我上了初中, 父亲除了一个人种家里责任田, 又承包了三四亩地种蔬菜。一天忙到晚, 他的脸瘦削了, 腰更弯了, 话也更少了, 但精神却很好, 不断地忙着, 从未听他抱怨什么。

我听村里的婶娘们说, 父亲诚实可靠又勤劳, 有人主动来说媒, 给父亲续弦, 但父亲拒绝了, 家里的条件本就不太好, 再婚怕我们姐弟受委屈, 他一心只想着给俩孩子读书。他说:人活着总要有个盼头, 桃和文 (我弟弟) 就是我的盼头。

父亲为了我们舍弃了自己的幸福, 我心中沉甸甸的, 有了更多的动力和责任, 还有对父亲说不清的愧疚。

上初中那会儿的读书条件很艰苦, 但我不觉得苦, 我知道我的读书跟其他人不一样:我的读书机会是父亲在田地里, 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累积起来的。但我知道我并不特别聪颖, 只有靠刻苦和勤奋来弥补。

别的同学课间玩闹时, 我就做习题;为节省时间, 我将数学公式及英语单词抄在手上或小纸条上, 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记, 那时候真的因为读书撞过电线杆, 因为没看前面的路。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步, 一步一个台阶地上。

每一次拿成绩单和奖状, 我都会很紧张地交到父亲手上。父亲每次很郑重地看了又看, 也没多说话, 只说一句:嗯, 比上回有进步, 还有不懂的要加油。每一次这句话对我都是一种鞭策, 促使我更加的努力向前。

初中的三年, 我一直是课代表, 科目不偏, 每门的成绩均在前列。毕业中考过线后要填志愿, 上高中还是上中专?我没有犹豫, 父亲能让我上初中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必须早点工作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还有弟弟要上学, 父亲的背也驼了, 腰也弯了, 再也不能让他更劳累了。

因为母亲病故的原因, 我报了护校。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 父亲特别紧张, 每天到村头去看邮递员来了没, 但从不在我面前说什么, 我也很紧张, 只是在不停地帮忙做家务活让自己不要想太多。

录取通知书是傍晚时分由姑父亲自送来的, 是同济卫校的通知书。父亲拿着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 嘴里不停地说:我家桃出息了, 跳出农门了。他很高兴, 开了藏了很久都舍不得喝的药酒, 和姑父一起请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喝。

那时我看见父亲那满脸皱纹的脸舒展开了, 溢开了幸福的笑, 那么的满足, 那么的自豪, 就像收割果实的那种喜悦。那一刻, 我的心也像喝了蜜一样甜。

上中专的学费还是父亲东挪西借的, 但他决定亲自送我去武汉上学。为我背着行李和被褥, 来到学校。

他以一个农民的憨厚和老实带着我逛了繁华热闹的省城武汉。父亲对我说:桃呀, 在这样的城市, 这样的学校读书, 要努力呀, 不要和别人比吃穿, 好好做。他又说:生活费你莫担心, 爸会想办法的, 你只管好好读书, 有出息, 给爸脸上添光。

回到家乡, 父亲又加种了几亩地的葱, 他说, 这样我家桃就有生活费了。大家都说, 再过三年他就能享福了, 父亲听了舒心地笑着点头。

中专的生活和初中是天壤之别, 一切都是新鲜的, 我忙着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 很少回家, 一方面是学习很紧, 另一方面是节省路费。

在临近实习的第三年, 家里捎来口信, 要我回家, 也没说是什么事, 我预感不太好。

果然, 一到村里就感到了奇怪, 以前见面很热情的乡亲们神情都很沉重。到家后, 看到父亲躺在木板上, 一动也不动, 那消瘦的脸苍白如纸, 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 离开了我。

当时的我大脑一片空白, 平常健朗的人怎么会突然这样了, 奶奶说父亲是去给地里挑肥时突然倒地, 不醒人事的, 送到镇医院已经没有呼吸了, 可能是猝死。

我知道父亲是为我们劳累过度才这样的, 我的心一阵抽搐, 父亲还来不及让我孝敬他老人家, 就这样走了, 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一年, 我17岁, 弟弟才15岁。

之后, 我们在亲戚的帮助下完成学业。

父亲的一生没有什么伟大的功绩, 用寥寥数语也概括不了他的一生, 但他的勤劳和朴实让我们一生受用, 他话语不多, 但说的每一句都历历在目。他的生命中把我们姐弟放在第一位, 而忽略了他自己的位置, 从未想过他自己。

8.送给父亲的“父亲节”理财礼物 篇八

说干就干。过完年后,我们就开始看房。我们住的地方是成熟社区,如果要在附近买房给父亲住,就得买二手房了。于是在我们跑了好几处房产中介后,最终敲定了所在的小区的一套二房一厅,总价为24万的房子。这处房子离我的单元楼只隔着二栋楼的距离,那距离,从我家端一碗汤过去,汤也不会凉。因此,我和爱人将这套房子称为“一碗汤”房。付了首付后,我们就开始装修,打算等父亲节来临的时候,将钥匙交到父亲手里,给他一个惊喜。

有了“一碗汤”房,父亲在城里就算有了家,接下来的事,就是给父亲一个保障,让父亲有住有保障,安享晚年。房子装修告一段落后,我和爱人就开始出入保险公司,了解适合老年人的险种。经过认真筛选,我们决定,给父亲投几份保障性的保险。想到父亲曾经有两次摔倒骨折的经历,我们首先选择了保险期限为一年,赔付金额为12000多元的一种意外伤害保险,这是个专门针对老年人意外骨折所设立的险种,承保老年人高风险骨折所引起的医疗费用。其中包括左手肩关节脱位保险金4000元,右脚踝关节骨折保险金6000元,意外医疗保险金2300元,意外住院当贴440元。我想,给父亲投了这个险种,以后父亲如果发生意外,有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就有了保障,也不会像前两次骨折一样,因为怕花钱,还没有痊愈,就出院回家,最终落下后遗症的事情发生。

有了意外伤害险,我们接着又给父亲投了重大疾病险、住院补贴险。之所以要选择这两个保险产品,是考虑到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老,身体状况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糟糕。虽然父亲刚过60,身体状况相对来说还可以,但未雨绸缪总是不错的。而重大疾病险所涵盖的疾病多达30多种,具有缴费期短,缴10年可保20年、保障期内未发生理赔,满期返还110%保险费,既提供保障又能积累财富,还可附加身故保障,保障期内身故,支付身故保险金等优点,特别适合父亲这种年龄段的人,物超所值。而住院补贴险的优点,就更不用说了,更是适合像父亲这样没有医疗保险,住院费无处报销,消费观念比较老,节俭节到对自己苛刻的地步的老年人。有了住院补贴,没医疗保险、住院费无处报销也可以高枕无忧。

办完了保险手续,我又想到了父亲有喜欢攒钱、将攒下来的钱存银行的习惯。我总觉得父亲将钱存银行太亏,不如引导父亲做点投资,这样既为他积累了些财富,又帮他找到投资的乐趣。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帮父亲选择了一款定投理财产品,每月投入500元,让他试着玩玩“小钱攒大钱”的游戏,相信父亲一定喜欢。

父亲节很快来临了。那天,我和爱人手捧一束扶郎花出现在父亲面前。将手中的花递给父亲后,我向他宣布:“爸爸,感谢你养育了我,也感谢你这么多年对我无私的爱。在这个属于天下所有父亲的节日,我要送你3件礼物,现在,先请你闭上眼睛。”

看着我调皮的样子,父亲边嗔边听话地闭上了眼睛。于是,我将“一碗汤”房的钥匙和保险单、以及定投的手续一并交到了父亲的手里,并一一向父亲解释。

9.父亲节散文随笔 篇九

远离家乡,才第一次对“月是故乡的明,水是故乡的甜”有了深刻的理解。远离父亲,才第一次对父亲的浓情、至爱、无私有了一种深深的感动。

每当独处时,我喜喜欢眺望远方,那里有我梦见的家乡,有我牵挂的亲人,有我熟悉的身影。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叠印出数不清的浅色画面,雨地里,阳光下,风吹雪飘的冬夜。父亲的面容从遥远的地方仿佛一下子出现到了眼前。

忆往昔,忘不了,7年小学生活与父亲形影相随,父亲的博学多闻,宽以待人,正直无私。给予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忘不了早夜与父亲徒步十几公里拉几百斤“黑蔗”外卖辛苦的情景;

忘不了与父亲“煮酒论历史”欢心一刻,

更加忘不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这世上也只有父母之爱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没有优美的诗句,只有笨拙的手笔;没有动听的歌声,只有发自内心的呼告。我试着从自然去感知父爱,于是,我看到了一棵苍劲的`梧桐。冬天它光着树杆独自傲视霜雪,蓄积起它的全部力量,仲夏它撑开一地浓荫,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里。宽大的叶片,粗壮的树干,为每一个需要它的人提供荫凉。雨天里或烈日下,它更像一个威严挺立的男人,天性的寡言使它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丛林中,没有谁为一株梧桐而驻足长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心灵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出于对绿的渴望才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梧桐仍然绿意葱茏独立在风中。

父爱就如这株梧桐,当自小嬉戏在身旁的孩子离开,他也曾有过令人心痛的依恋与无奈!在没有星光和月光的寒夜,他默默地忍受着孤独与恐惧。

那么我们在接受了浓荫的慰藉之后,也应想想该为他做点什么。比如替他分担一下生命的重压,停下来静听他的倾诉,尽我们的力量去让他过得温暖、幸福。

父爱如盐,它的深情蕴含在我们每一个平平凡凡的日子里,不要忽略它,应该用心去体味它,并深深地感恩它。

父爱是坚强、光明、伟岸、温暖的同义语,给我坚定前进的动力!

父爱是深沉、美好、强大的相伴者,给我独自面对生活的信心!

10.父亲节快乐抒情散文 篇十

父亲节快乐,致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那个男人!

一个女孩如果不爱你,不陪你,不给你生孩子……你还会娶她做老婆吗?

一个女孩如果不温柔,不体贴,不那么善解人意……你还会选她做红颜吗?

一个女孩如果不漂亮,不优雅,不那么风情万种……你还会要她做情人吗?

一个女孩如果不善良,不可爱,不懂得结交礼仪……你还会和她交朋友吗?

那些看似无怨无悔的付出,其实都是需要你去回报的!没有人是天生的慈善家!除了一个男人……他就是你的`爸爸!

你可以不爱他,可他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会一直爱护你……即使你再怎么坏,再怎么丑,再怎么任性,再怎么一无是处……他都回义无反顾地爱你!即使所有人都嫌弃你,抛弃你,唯有他会对你,不理不弃……

11.父亲节的信写给我的父亲 篇十一

他是天资聪颖有志向的男子。念得高中成绩优秀,然而祖父有七个孩子,祖母的姐姐死去的时候又托付给他们两个孩子,一家十一口,身为长子的他必须牺牲,辍学而成为最强壮的养家助手。做一切农活并学习一门木匠的手艺,他显然并不想一直埋没在村庄里,于是拖家带口去了县城。

后来到了县城,他却因为生意要辗转各个地方,总是很少在家里。但他是爱我的。小时候他喜欢把我举得高高,我惊吓得呀呀叫,一回到地面又讲还要,他满足我的小要求。他喜欢我,觉得我一点即通,然后他开始把我当儿子在养,给予厚望期待我的人生。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要努力有上进的心,这属于一个男子的价值体系和格局。

其实还在很小的时候,在乡下的时候,他陪伴我的时间,就会教我看雨听风,辨识植物。春天的时候,他会叫我去乡间远足,长途走到农村乡场上,去喝一杯茶,吃碗放了豌豆尖的酸辣粉,再走回来;夏天下雨的时候,他会带着我,在小雨中去看荷,在大雨中也去看不同的情景,看荷叶在雨中翻卷,荷花在雨中挺立或者倾倒。

他持续做的一件事情,是让我赤脚踩在泥土上。山野田间长大的孩子,她的脚下是广袤肥沃的土壤,她赤脚立在土地之上,感觉到了力量。

他教会我要做诚实的人,不能为了逃避责任而说谎,也不能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像你从事写作,就应该不走任何捷径的一日一攻,像树一样吸收阳光雨露,根系深深扎进土壤。他自己本身呢,也是勤奋而诚实,肝胆相照的性格,对他后来做生意有很多好处,是父亲让我们逐渐在县城扎下根来。

他写一手漂亮的字,遒劲而有力的行楷。他喜欢旅行、工作,嗜烟酒,从不娱乐,别无爱好。本质上他是个格局远大的人,有别于身边普通人。他的心态一直很年轻。即将六十岁,到现在这个年龄,生活的激情仍然饱满。

他教给我许多人生智慧。他讲人生之初一定要耕耘出一片后方,然后要有胆有识有底气开拓前方。前方输得一败涂地也不要紧,因为你还有后方。后方能支撑你东山再起。他讲人生要有大格局,小打小闹没意思。他讲自己千句好,不及旁人一句话。所以要真善,经受得锤炼的善。他讲女人也要撑起半边天,婚姻中一定要占得份量,婚姻才能长治久安。他讲女孩子家要自重。可以有异性朋友,但要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他讲一个人生下来就应光耀门楣。这是使命之类。在我的少年时期,他用他的思想在我的脑海埋下了种子。他把智慧传给我,然后我践行。人生而不同,成长过程中也会养成各自的习惯与癖好,而如果将这些种种照单全收将错就错的话,人就能具备大树那般动人的力量。

逆境的时候,他对我说,你不会在别的地方找到良善,你必须在你自己的内心找。如果你自己是好的,那么无论你去哪里,都会是好的,不管别人批评或赞扬,你仍然会是好的。

他赞同我的生活态度,要做就做最喜欢的事情,然后竭尽全力把它做好。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就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被雇佣去干销售、文员、清洁工之类的事情,仅仅为了谋生,他们做得不得章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应该听到内心的呼唤,造出内心的格局,并锲而不舍去实现它。

他经常告诫我,作为一个写字的人,要把儿女情长的小小情怀变成更大的格局,化成对人类的悲悯。谦卑而敏锐地生活,在心中发酵,写出力度的情怀与文字,这是一个写作者的使命。

父亲讲了许多许多,我都记在了心里。

如今父亲见老了,皱纹飞上了他的两颊,深深浅浅。他变得像孩子一样,喜欢交谈,有好的消息会打电话给我,有不好的消息也会电话我。也可能只是因为想我,就想跟我分享。仿佛我就在他身边。我与父亲无话不谈。只是如今愈来愈多愿意分享好消息给父亲,而不好的情绪自我消化。不想徒劳增添他的忧虑。

每次我回故乡,父亲一定烧了一桌拿手好菜,看着我们吃,他就涌出幸福的笑容。他喜欢和晚辈喝茶聊天。他思想开阔,却一直有一颗不愿老去憧憬有作为的人生的心。只要他琢磨着要进入一个领域,他以十二分的努力要达到最好。天边有薄薄云层。空气里有食物的香气围绕。你知道吗,就在刚才想起父亲月底抵京,一个礼拜的时间。他还没有到来,我就已经想到他离开京城回故乡时恋恋不舍。无端地,为这分别而哭泣,止不住地抽泣。我们相伴的时间是这样的,越来越少。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无能为力。我们相伴的时间总在一分一秒地减少。

上一篇:温州大学属于几本下一篇:八年级家长会教师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