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

2024-11-06

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共13篇)

1.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 篇一

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指导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逐步建立我科室科学、严谨、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促进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现医疗管理与社会、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特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一、目标

在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全程、全时监控下,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我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实现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确保科室医疗质量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

二、建立(调整)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根据科室人员组成及人员素质要求调整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质量安全小组职责,确保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一)质量继续教育

1、配合医院职能部门完成科室人员培训、演练,包括法律法规、三基三严、应急培训、演练等内容。

2、科室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科室人员应对意外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3、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科室指定专人书写科室记录以备存档和未参加人员学习,同时科室各成员需认真做笔记以备学习和科室定期检查。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科室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考试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4、质量意识教育:旨在提高科室人员质量意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5、服务意识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服务意识教育,并在日常工作中以事实为例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对患者充满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6、不定期进行前沿性教育:旨在加强科室人员对前沿性医学知识的了解、探讨和应用。

7、开展岗位练兵,在实践中实行引、传、帮、带,帮助年轻医护人员尽快成长。

8、按照科教科进修学习培训计划科室每年选送出几名业务骨干到外医院进修学习,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业务素质。

9、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学术活动,以开拓视野,更新知识。

(二)医疗质量全过程管理

1、配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质量控制组的监督、检查,对质量安全发现问题,科室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或情节严重者,根据医院和科室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2、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实施

按照医院科室质量管理目标,制定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加强科室质量督导,制定质量管理小组工作计划,每月组织活动1~2次,每月召开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一次。

3、专业技术监控:以常规技术质控为基础,以新技术、新项目质控、临床合理用药质控、重点环节(围手术病人管理环节、危重病人管理环节、急危重病人抢救环节、有创诊疗操作管理环节、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环节、院内感染预防的各流程环节)、重点人员(实习生、进修医师、护士及低年资医师、护士)质控、病种质量控制、感染质控等为重点,加强科室质量安全管理、监控。

3、通过加强运行病历的内在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监控力度,提高病历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使病历书写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甲级病案率,无丙级病历。

4、全面督导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对三级医师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等实施全程、全时监控,确保诊断明确,诊疗计划科学,诊疗手段合理。

5、全程优质服务管理:加强对门诊服务质量环节、住院服务质量环节(接诊优质服务、技术优质服务、生活优质服务等)、出院后服务质量环节的管理,以满足病人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同时通过病人座谈会的形式,及时听取病人意见,不断完善服务项目及服务质量。

四、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实施全程、全时监控,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教训,反馈全科人员,减少隐患因素,防止医疗纠纷缺陷,使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进一步指导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五、科室奖惩

质量安全与绩效、奖金挂钩。制定科室质量安全奖罚方案,促进医疗质量安全。对医疗质量存在问题较多的个人,除在科早会上通报批评外,责任医生与绩效工资、奖金挂钩进行处罚。对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技术常规、侵犯患者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的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2.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医疗器械148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74件。所有医疗器械均具有合格证明、注册证书,未过期、淘汰。其中对照组有大型器械8件,植入型器械2 8件,其他3 8件。管理组有大型器械9件,植入型器械26件,其他39件。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常规流程给予对照组医疗器械进行常规器械回收、分类、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发放等。管理组则在常规消毒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具体如下:(1)成立全程监控小组,对医疗器械接收直至发放以及后期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追踪。回收及发放时由器械使用科室人员及消毒中心工作人员协同、核对,以便随时进行查询和跟踪。(2)在消毒小组中实行责任制,有专人对所辅助消毒的器械进行全程负责,若器械发生质量问题则追究到个人。(3)加强消毒中心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性能、材质、功能等方面的了解,并针对其不同的清洗消毒方式加强学习,提高消毒灭菌质量。(4)将追踪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消毒灭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进一步增强消毒灭菌效果。

1.3 评价标准

针对两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进行检测,并调查各科室对器械使用满意度。质量检测:于管理后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科室主任及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对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等质量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各25分,分数与质量正相关。满意度评定:由器械发放后使用的科室人员众多器械使用情况及发生器械感染情况进行满意度评定,计0~10分,0~4分为不满意,5~8分为一般满意,9~1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消毒灭菌质量

管理后,对照组在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发放等流程的质量评分上均低于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科室满意度

对照组不满意18例,一般满意39例,满意17例,满意率为75.7%(56/74);管理组不满意8例,一般满意31例,满意35例,满意率为89.2%(66/7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6,P<0.05)

3 讨论

医疗器械在经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消毒灭菌后需再次投入使用,且因器械使用范围较广,并接触不同类型的病例,若消毒灭菌不彻底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故需加强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对照组在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发放等流程的质量评分及科室满意度均低于管理组。说明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几率,提高器械使用科室人员的满意度。其原因为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治疗监督追踪有效对消毒灭菌工作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减少消毒不合格的医疗器械等临床使用几率;个人责任制的实施有效促使工作人员建立责任意识,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实际操作的严谨度;针对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及相关清洗、保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直接提高工作质量,并培养出较为专业的消毒灭菌工作团队,利于长期进行高效的消毒灭菌工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可及时对消毒灭菌过程所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促使消毒灭菌质量进一步提高[4,5,6]。多种方式联合作用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有效控制感染源,降低医院感染几率,故各器械使用科室人员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对在消毒供应中心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几率。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中心对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医疗器械148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74件。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常规流程给予对照组医疗器械进行常规消毒灭菌处理,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处理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观察两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试验满意度。结果 管理后,对照组在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发放等流程的质量评分及科室满意度上均低于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中心对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提高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消毒灭菌质量,科室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郝淑芹.PDCA管理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853-1855.

[2]周彬,王亚娟.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核算与管理[J].中国医院,2016,20(01):55-57.

[3]雷君,庞俊,雎林,等.医院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1):1137-1138.

[4]杨鸣春,刘雪莲,陈宇丹,等.质量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6):1426-1428.

[5]曹冬莉,唐丽萍,俞瑛.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07):130-132.

3.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 篇三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带教;临床运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0-01

1 临床护理教学所存在问题

1.1 带教老师因素 由于大多数院校的带教老师的选择还是以传统的资历、从教年限为挑选标准,带教老师均为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出任授课教师,但是资历越老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偏低、新知识储备不足,所授知识仅限自身经验且有知识老化的现象,多数带教老师不擅长教学,学生参与度低,仅为被动接受学习,学生操作度不高,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强,难度大的操作能让学生接触和体验的机会就更少;由于护理人员本身工作量较大,再兼任带教一职,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自然更偏向临床护理,而忽略了带教的意识,这些都会制约带教老师的授课质量。

1.2 学员自身因素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实际操作的经历,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滚瓜烂熟,但若遇到实际操作则手足无措,另外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专科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在进入实习科室后对新式护理手法、医疗设备心生畏惧,与理论完全脱节;学生沟通能力差,由于缺乏与人沟通技巧,在工作中不能主动与病人沟通,有时甚至不知如何开口,与病人沟通障碍;学员轻视基础护理,仅对技术性操作感兴趣,而对翻身、叩背等基础护理的学习则心生懈怠;法律知识的缺乏也会影响护理教学的质量,由于大多数院校的护理专业上并未开设法律课程,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法律身份,所以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护士管理办法》第4章第19条规定“未经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

2 护理带教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2.1 盡量选择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任教,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实行带教考核制,保障学生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护理学知识。

2.2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在带教过程中可以开展个案分析、模拟情景等活动。根据学员的特点,设计学员感兴趣的课题,鼓励学员多看、多问。

2.3 营造生动的学习空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对每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要热情并耐心的解答。主动给学员介绍病区的环境、教学周目标,平时多与学员交流,发现做的不对的地方要耐心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新环境、新角色。带教老师要为人师表,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其中,有研究表明,学员对临床学习的环境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2]。

2.4 加强学员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 带教老师要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在心理上给予支持,训练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3],在平时教学中可模拟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教导学生注意与病人交流时的语气与态度,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问题与要求,避免打断病人话语并妄下结论,学会以微笑与点头示意。引导学员如何在谈话中摸清病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教会学员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带教老师也要注意自身言谈举止通过言传身教让学员感受到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举止。好的护士的形象与言谈举止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5 培养学员的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要具有较高的意识,这样才能清楚明白的给学员讲授护理措施安全条例、技术操作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等医疗法制常识,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分析,时刻提醒工作中切不可出现失误,解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细微的错误可能会使病人的病情加重,甚至会给个人及医院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借此提高学员对护理工作的警惕度与使命感。

3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应用中效果评价

3.1 以上措施使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也相应升高。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既要教好实际操作手法,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谈吐与举止,遵守各项章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护理教学的有效开展[4]。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应用使我院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有显著的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到96%,学员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

3.2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总结性学习,带教老师可以通过对临床教学中的不断总结,使学生于教师清楚已解决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实施有效可行的新计划。使带教老师可以不断的补充实习新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带教教师与课程质量应与时俱进,在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下,才能保障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护理质量工作朝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家荣.如何做好护理临床带教[J].中外医疗,2011(17).

[2] 王静波.谈护理临床实习带教[J].全科护理,2009(23).

[3] 刘艳.持续质量改进在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1).

4.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篇四

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严格执行十三项核心制度,科室设兼职质控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中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3.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素。5.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手术实行分级管理,按手术权限实施手术。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并做记录。

6.凡大、中型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应对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危险、意外及防范措施、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充分进行讨论、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讨论记录,同时附病历存档。

7.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各医师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我科室须每月选择一到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8. 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9.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5.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 篇五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江苏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组成

各科室应成立由科主任任组长,科副主任、护士长任副组长,各医疗诊疗组组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活动本的记录等工作。所有小组均应向医务科备案。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一)建立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和落实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三)做好本科室人员、技术、设备的权限与资格管理,确保依法执业。如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证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输血及抗菌药物处方权、手术分级管理、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等。

(四)加强基础、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要应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五)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等进行自查、分析、评估、整改,同时依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督查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六)加强对运行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的自查与管理。

(七)加强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八)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九)分析、评估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现缺陷并进行改进。

(十)对本科室人员开展的技术权限(包括:手术、介入、麻醉、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进行初审,并报医务科予以授权,对科内人员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监管。

(十一)学习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评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十二)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主管职能部门汇报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

(十三)执行行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新要求。

三、工作要求

1.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应主动领导本组成员开展工作,在每年2月前完成当年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

2.管理小组每月至少1次对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制度的落实指标进行自查、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3.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后,科主任应及时记录并签名确认。4.各科室应在每月3日前将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整理完成。

四、考核

医务科每月对科室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情况及记录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见医院《考核与奖惩》有关规定。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由科主任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5、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工作记录,会议讨论,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并组织科内定期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

3、负责制定科室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4、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具体落实措施,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制定科室奖惩、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

6.公司持续改进措施 篇六

公司为了更好地实现预期结果,并增强顾客满意。对管理体系实施改进。包括: a.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b.纠正、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

c.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和管理体系绩效的改进。

以上改进通过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等方式体现。2不符合和纠正预防措施

公司编制了《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由质量科、工程部、安技科具体组织实施。

10.2.1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信息的主要来源: a.公司各部室在检查中发现; b.各部门、单位在日常检查中发现;

c.上级主管部门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检查中发现; d.内部及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中发现; e.各职能部门在绩效测量和监视中发现;

f.顾客、相关方的合理抱怨、投诉及职工在施工生产中发现; g.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更所引起的不符合; h.事故、事件调查分析时发现的不符合。

2.2当发生以上不合格时,相关的部门应采取措施控制或纠正所有不合格,处置产生的后果。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还包括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对不合格处置整改后应填写相关记录。

2.3为了避免不合格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应评审和分析不合格,确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评价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对于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由负责人批准确认。保留纠正措施的资料。

2.4为了验证实施的纠正措施活动是否按照计划和要求完成,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已消除了不合格原因,应评审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7.持续改进:从平庸到优秀 篇七

一种两全其美的景象总被企业追求: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好,但成本更低。这也是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根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在成本上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更有实力抵抗市场消费的下滑,甚至拥有并购竞争对手、迅速壮大自己规模的战略机会。相对而言,那些在成本上优势不明显甚至处于完全劣势的企业,在市场需求下滑时更会倍感成本压力。因为,节省下来的成本即是利润。

在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的过程中,创新作为一种突出的手段被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极其重视。然而,创新的门槛并不低,大量人力物力长期的投入会使大多企业步履艰难。实际上,创新并不是唯一的路径,许多企业的成功有创新的功劳,但更多的是持续改进。因为真正的、彻底的创新并不多,诸多所谓的创新,也是持续改进和“合成”的结果。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持续改进可以实现从平庸到优秀甚至卓越的飞跃,不过这需要企业贯彻实施并持之以恒。

由内而外

就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而言,成本的持续改进意味着企业必须客观地把握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和改善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通过成本价格优势占领行业的主导地位,提高竞争实力。

持续改进最先用于生产环节,以改善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狭窄,注重生产环节变动性成本控制以及现有产品生产成本的改善和降低,这是成本持续改进的一个方面。比如丰田开始实施世界范围内的成本控制时,就向往“过去需要由10个工人完成的工作,现在我们必须想办法让1个工人完成”,但这并不等于要加强劳动强度,而是希望能在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所改进和超越。丰田在全力超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那段时间里,成本削减确实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但之后丰田设定了新的“基准成本”并努力地改进,成本削减的速度却大不如从前。显然,在生产环节,成本的改善和降低是有一定极限范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改善和降低的投入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会不断减少。

因为产品成本的消耗既取决于各环节成本的控制水平,同时也决定于各环节的有机联系,如原材料的及时供给、部门间半成品的结转等。在此情况下,持续改进扩散到企业价值链上的其它环节,以从整体上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比如,把它用于改进销售和服务流程也同样有效。对于一个复杂的销售项目,从最初的接触到最后的成功签单往往要经历很多过程与环节。过程化的营销管理是将一个复杂的销售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标志性的阶段,每个阶段以里程碑式的工作成果进行界定,同时为每个阶段制定预期的成功率,这样销售人员及其业务主管就可以快速掌握每个项目的进展状况、停滞情况以及对项目进行汇总分析。

持续改善观也扩散到供应链管理上。比如,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同其他汽车制造商不同,没有依靠对供应商的压榨——压低零部件的购货价格来实现成本消减,而是与供应商一起积极地思考降低成本的办法。厂家会派遣专业人员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去进行指导,推进改善,绝不吝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与付出。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客户变化的需求逼迫着企业及时将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否则,落后的产品会滞销,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和资金浪费,这是一种巨大浪费。于是,在持续改进在企业内部扩散至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时候,以技术创新和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改进也浮出水面。市场竞争上升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阶段,企业的产品开发,需要先根据顾客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出产品实体,然后根据顾客的消费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定生产成本,再把这个成本分解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各生产环节以此为目标再来降低自己的成本。

三大关键

实际上,改进并不是优秀企业的专利,而是企业普遍而常见的行为。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平庸的台阶上呢?关键是持续改进,它是一种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行为。

一般说来,持续改进有如下几个环节: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改进——检查反馈。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企业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前进。在实施持续改进过程中,有三个关键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全员参与,企业各部门紧密协作。松下幸之助曾说过:“没有全员的参加,就没有全面的管理。”持续改进亦如此,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改进不仅难使企业发生飞跃,而且难以持久。以前,丰田的持续改进以善于发挥普通员工的积极性著称,这也就是所谓的改善(kaizen)。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丰田还有另一个术语“自主研修”(jishuken)。按照丰田的解释,“自主研修”是“一种管理层驱动的改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层查找出需要持续改进的领域,并在整个组织中传播相关信息以促进改进活动”。“自主研修”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选择需要改进的领域;第二,成立由各部门成员组成的小组;第三,向小组成员分派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其任务范围提出问题;第四,组长对问题进行跟踪,查找原因所在,确定解决措施以及负责改进的责任人和改进时间表;第五,组长与责任人讨论他们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已采取的改进措施;第六,公布改进结果,跟踪改进变化情况。由此可见,丰田的持续改进已成为一种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相互交织的全员参与的管理行为。

其次,强调内部学习和交流,倡导知识共享。提高持续改进能力不完全依靠科学的进步,而主要是依靠每位员工都具有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知识交流。有学者将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可以在不丢失大量内容的情况下方便地整理和转移;另一种是隐性知识,这类知识比较复杂,很难去整理和转移,它需要长期去探索。由于显性知识比较容易收集和存储,也容易被模仿,所以尽管隐性知识难以学习和应用,但它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丰田从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开发收集、传播和应用隐性知识,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些方法:1、通过供应商技术展示会,邀请供应商带来新产品或新技术和丰田的工程师当面交流;2、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并分析;3、关注解决问题的学习;4、进行反省活动,参与者共享他们在开发项目中的经验、教训和缺陷;5、建立知识数据库;6、一年一度的项目经理研讨会,讨论工作中的教训,传递新的经验;7、开展革新项目时,成立跨部门的业务革新小组;8、在职训练;9、经常分派工程师去不同的子公司,并互换职位。丰田这些所着重的隐性知识,正是一些企业学习丰田却难以成功的地方。

最后,管理层要切实重视,并建立追求卓越、锐意进取的企业文化。贯彻持续改进的经营思想是丰田成功的关键。比如,持续改进活动中有这么几项原则:“1、丢掉对工艺原有的僵化的看法;2、考虑怎样可以做事情,而不是找出不做的理由;3、不找借口,对现有方法质疑;4、不要追求完美,马上付诸实施,尽管只达到约定目标的5%;5、立即纠正错误;6、排除障碍,寻找解决方法;7、集合大家的意见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主意;8、持续改进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原则的切实贯彻显然需要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提高一点”,这句话反映了丰田对于改善的承诺,更体现了持续改进能让丰田成功的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

8.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 篇八

二、大题

1、(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医疗文书书写

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并组织专家督查(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度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术后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并向病房主管医师进行交接。

(4)缩短术前等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术后病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9.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篇九

(一)病历书写的意义 反映患者病情及诊治情况,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是医疗质量 的文字表达,也是新一轮医院评价的要求

(二)病历书写的作用 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 是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诊治疾病的基础资料,为科研提供极 其宝贵的原始素材,为临床教学提供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 工作信息。是医保付费的凭据,是医疗纠纷不可替代的原始证据。

1、病历书写面对的挑战: 目前法律法规要求更趋严格、规范,患方强烈的维权意 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基础医疗质量,病历书写质量的下滑影 响医疗质量。

2、病案质控工作要有新的认识高度: 高质量的病历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书写 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临床医师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 重要途径。医院要把病历书写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检验标 准之一。

(三)病历书写质控的现状

1、目前过分强调:(1)付费的凭证(2)自我保护的工具(3)法庭上的证据

2、造成后果:(1)重视形式,忽视内涵(2)重视签字,忽视沟通(3)重视计 费,忽视记录(4)重视终末,忽视运行 从而造成核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

3、病历质量有不同的认识:(1)病人眼中的病历质量(2)医生眼中的病历质量(3)医保眼中的病历质量(4)律师眼中的病历质量(5)质量管理者眼中的病历质量

4、目前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2)医院、科室领导重视不够(3)病历质控人员不足、素质不

一、水平不齐,对病历书写规范理解 有偏差(4)培训教育方法单一(5)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要求掌握不够(6)病历监控流 程不规范(7)配套政策不落实,造成检查效果不理想

(四)病历质控目标的转变: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1、保证医疗质量,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保障医疗流程顺畅,体现医患双方权益

2、保证医疗行为可追溯性—医疗、教学、科研、预防

3、提供医疗评价数据--质量评价、服务评价

(五)病历书写质控理念的转变

1、终末质控向环节质控转变

10.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 篇十

【关键词】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量控制PDCA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6-01

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文字记载,是医疗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原始记录,是病人住院期间诊疗及护理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护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体现,折射出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护理文书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文书将成为医疗机构举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持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就尤显重要。为了应对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带来的挑战,减少由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引起的纠纷,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院于2013年1~12月针对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运用PDCA(P: 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纠正))循环的方法管理, 使全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实施对策前的2012年12月与实施对策后的2013年12月住院病历各110份,进行对比。其中外科病历86份,内科病历90份,其他科病历44份。住院时间为5~28 d,平均12 d。

1.2 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于2013年1月~12月对我院住院病历进行质控,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水平。

2 现状调查

2.1 法律意识淡薄,未充分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如护理记录不及时签名,或其他护理人员代签;护理记录与医嘱、医生记录不相符;皮试结果误写、错写;护理记录单有黏刮、涂改、错别字等现象。

2.2护理记录内容不规范、不认真、不完整,如症状、体征描写不全面,书写顺序混乱,针对相应症状护理措施不到位;术后护理措施千篇一律,术后进食时间不具体;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客观性,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转归。

2.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患者的评估、护理、健康教育等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医护工作的隶属关系以及受功能制护理思想的束缚,增加了护士的依赖性,使一些护士缺乏全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1]。

3 对策实施

3.1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合临床实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准确、及时、客观地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减少医患纠纷。每月组织差错事故分析会和差错事故隐患研讨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合法性,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3.2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管理

3.2.1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力度。 护理部进一步加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对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授课,并要求科室每月强化学习,使全院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量标准。督促临床科室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利用科内讲课、病历讨论、业务查房等形式学习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内容的知识,并适当安排相关边缘学科的讲课,从而提高护士各专科知识水平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3.2.2 加强床头交接班评价工作。利用床头交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讨论有关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巩固学习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3 各科制订专科疾病护理记录路径表:包括新入院、手术前、手术后、住院患者、出院记录等的观察及护理记录要点。护士在工作时可根据其内容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评估,然后客观、真实、准确地按路径的内容记录患者的病情,并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观察技巧和书写能力。

3.2.4加强低年资、新调入护士的培训力度。

(1)各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并指定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书写护理记录时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记录在病历中,本着观察到什么、做什么、写什么的原则,不能凭空想象。

(2)对于新招聘的护士、新调入我院的护士、产假返岗的护士、休假超过2个月后返岗的护士等,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专科特点,分别抽取死亡病历或疑难病历、输血病历、手术病历、顺产病历、跌倒∕压疮的高危人群病历和一级护理病历各一份,通过对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和护士在实际书写中易犯的书写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剖析。使她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减少书写错误。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服务于伤病员。

(3)对低年资(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新调入护士进行规范化护士培训,3年内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基本理论必须人人过关,以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3.2.5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书写护理文件的能力。

3.3加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管理

3.3.1 成立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成员制订护理书写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护理记录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

3.3.2 设计并应用“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我院于2013年1月设计并应用了“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内容有日期、床号、姓名、存在缺陷、责任人、检查人、纠正情况,检查人员由各临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来担任,质控成员按要求每班必须检查并填写,即使未发现病历缺陷也要写上“质控无问题”并签名。同时由质控小组将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上的内容每月及时整理,综合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一周内在全科护士会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3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护理质量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与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部每月对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对个别科室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向科室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效果评价

实施对策前后对全院住院病历各110份作统计分析,检查标准按《安徽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存在缺陷的护理病历分别为37份、14份,存在缺陷项数分别为53项、15项。2012年1~12月的出院病历反馈率由2012年1~12月的15~28%降至5~15%。

5 讨论 护理文件书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通过开展护理文件书写的持续改进活动,我院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对规范护理文件记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没有终点[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仍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虽然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但落实中发现,个别护士只重视护理记录书写,而忽视对患者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记录的内容落实到实处,做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参考文献:

[1] 肖又姑 我院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5): 51

11.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篇十一

各科室:

为了规范医院病案管理,提高病案书写质量,进一步完善病案管理委员会专项工作,现我院成立病案管理委员会。

一、委员会人员组成 主 任:罗建国

副主任:万秋平罗 勇 董 渝 姜运生 吴元峥 委 员:刘海民 何 建 黄 慧 何情元 方陈英 雷 静

陈 维 黄建兰 刘星星 孙李娇 翁云霞 熊文轩 徐 成 余 芳 陈江涛 李兵红

二、委员会职责

1、审核制订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包括病案编号系统,病案排列方式与方法的确定,疾病分类方法的选定等。

2、审查和修改适合本院病案管理的一切规章制度。

3、督促检查病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4、拟定审核医疗业务系统各种表格的内容和形式。

5、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病案质量检查,评议病案书写质量和病案管理质量,并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清江医院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方案

一、病历书写质控工作的重要性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病历是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客观记录,它反映医疗行为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一)病历书写的作用

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诊治疾病的基础资料,是医疗纠纷不可替代的原始证据。高质量的病历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书写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医院把病历书写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检验标准之一。

(二)目前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科室领导重视不够

(2)病历质控人员质控不到位,流于形式。(3)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要求掌握不够(4)惩罚力度不够

二、病历书写质控的流程管理

(一)医院建立三级病历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级:各科室成立病历质量管理组,科主任任组长并任命成员。

第二级:病案室负责各科室病历的及时性。第三级:成立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由主任指定相关专业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病历质控。

(二)明确各级质控组织的职能

各科室病历质量管理组长负责所有出科病历的质量审查签字。病案室负责各科室病历的及时性。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病历书写质控负责人对各科5%的运行病历进行跟踪考核,对全部死亡病历及出院病历的20%进行系统、完整的考核,对所有出院病历的外在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填入住院病历考核项目确认表,并对考核结果做出汇总。

(三)明确病历质控内容及标准

检查标准的法律依据

1、《江西省住院病历内涵质量评估标准》

2、《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质控内容

(1)检查重点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如三级查房、会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制度(2)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疗活动规范情况

(3)各种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的文字记录

(四)明确评价标准及奖惩措施

1、病历分级标准:《江西省住院病历内涵质量评估标准》

2、病历奖惩标准:第一次查到不合格病历或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病历,对本人提出警告;第二次全院通报并处罚款50元/份;第三次待岗一个月,待岗期间发基本工资,到病案室培训。

3、病历评比结果公示

医务科不定期组织各科科主任交叉查病历,奖优罚劣(1)建立反馈表,内容包括检查数、科室排名、平均分、每份病历缺陷内容,奖惩金额数等。(2)每次有报告及整改措施。

12.职能科室持续改进措施 篇十二

2015年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一、病历书写总体质控目标

严格执行病历质控标准,应归档病历的甲级率达90%以上,乙级率控制在10%以内,丙级病历控制在零,对9种单项否决为丙级的病历控制为零。

二、病历书写质控与持续改进

(一)目前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形式,忽视内涵,从而造成核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

2、医院管理不严,未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

3、科室质控小组未认真负责,质控力度不够。

4、医务人员知识缺乏,主要缺乏中医知识。

5、病历质量监控流程不规范。

(二)上病历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诊断错误,与病情不符。

2、入院记录:书写医师资质不够。

3、长期医嘱带教漏签字。

4、病程记录超时限。

5、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过简,内容千篇一律,无疗效分析、无具体治疗措施,对治疗无指导意义。

6、个别医生的病历字迹潦草,页面不整洁。

7、中医辩证分型千篇一律。

8、中医病历鉴别诊断欠妥,辩证过于简单,内容不够全面。

(三)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医师缺乏认识,主要缺乏中医方面的知识。

2、部分医生工作责任心不强,马虎大意。

3、院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科室领导把关不严。

4、质控人员未认真负责,质控力度不够。

(四)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及实施方案

1、加强业务学习,医务科应加大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

2、院领导及科室领导要提高认识程度,严格管理,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

3、加大培训力度,制订相应可行的培训计划,改进培训方式。

3、完善院科三级病历质控管理体系。

4、检查标准化:病历表格形式统一规范,减少系统误差,培训检查人员,使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量化,具有可比性。

5、检查制度化:考核方式方法形成规范的制度,包括结果反馈、奖惩措施、持续改进措施等。

6、将病历书写质量作为评价科室、个人医疗工作质量的指标,制定有力可行的奖惩机制。

13.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持续改进的体会 篇十三

【关键词】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2-02

高危药物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我国一直以来高危药品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及要求,然而每家医院的高危药品从数量、标识、高危药品的划分到管理方法五花八门,各不相同[1]。通过一年多以来,我科高危药品管理办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以及对周边医院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改进前的管理方法及存在问题

1.1.1将高危药品分类后固定基数,班班交接。我院药剂科统一制订高危药品目录,我科高危药品有:肾上腺素、多巴胺、地西泮、氨茶碱、东莨菪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专柜放置,固定基数各10支,班班交接。

1.1.2 存在问题 基数难以固定,我科是儿科,其中氨茶碱及10%氯化钾注射液因患儿用量小,如统一配药时很容易多出基数。交接班费时,由于品种多,交接次数多,每日三班交接,至少需花费5分钟/次。存在潜在风险,护理人员为了保持固定基数、减少交接班清点数量而将多余的药品另外放置以供日常使用。据非正式了解多家医院多个部门日常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私下均采用此方式,从而达不到高危药品管理目的。

1.2 改进后管理方法

1.2.1 规范种类 结合上级医院检查指示,药剂科重新归类高危药品目录,我科涉及常用的高危药品只有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种类精简后易于管理。

1.2.2 专柜存放 将高危药品分类后专柜放置,内外均给与醒目标识,设置红底黒字“高危药品”提示牌,不固定基数,所有高危药品均放于专柜内,因儿科用药特殊,剂量小,集中配药时10%氯化钾注射液很容易多出基数。

1.2.3 专人检查 每日由总务班专人领药后将高危药品按效期先后排列存放于专柜内检查并签字,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1.2.4 强化高危药品管理意识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知识,要求人人熟悉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掌握药物作用机制、用途、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配伍禁忌等,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人人知晓高危药品管理目的及重要性,均养成随时专柜存放的意识。

1.2.5 名称及外形相似药品的管理 对于名称及包装相似的药品加强管理,全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互相提醒,并分柜放置,给予醒目标识。

2 结果 通过半年的追踪检查及暗访发现,改进后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易于被护理人员接受,护士均能随时将高危药品放于专柜内,标识随时保持醒目状态,无用药差错发生。减少了交接程序,不仅能真正达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2]目的,而且能真正达到高危药品管理目的。

3 体会

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临床工作中护士是药物使用的最后执行者,如果稍有疏忽,给患儿使用出错,将会直接造成对患儿的伤害,有时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危害。

3.1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提高了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规范了高危药品种类后我科高危药品只有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10%氯化钾注射液,两种药品外包装盒颜色鲜明,专柜放置后,易于辨认。按效期排列后,避免了护士因工作繁忙,为取药、用药快捷往往不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易造成药品过期的现象。[3] 尤其对于名称及外形相似药品的管理加强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由于药品批次不一、生产厂家不一,药品的包装形态各异,我科对于同种药品包装改变后以及形态相似的药品,初次领药的护理人员负责告知全科每一位护士。例如批号为1112241的氢化可的松和批号为1210301的小儿氨基酸安瓿极度相似,且安瓿上均有“氨基酸”字样,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我科要求分柜放置,且均给予醒目标识,人人知晓,配药时养成习惯与身旁的人二人核对,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未发生配药差错。

3.2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加强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性,减少了护理差错发生 高危药品集中专柜放置后不固定基数,让护士不再有无法固定基数的担忧而将高危药品私下“藏”着用。我科属基层综合医院儿科,无中心配药,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配液量大,且每组液体大多为30-50ml,配液护士配液时需注重速度,不然无法保证责任护士续瓶,如药品混放很容易在繁忙时出现差错。病房药品管理中暴露的問题,不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它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4]。进行了专柜集中放置、效期排列有序后确保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性,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提升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水平。

3.3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实际管理过程中可操作性强,护士易于接受。每日由总务班专人领药后检查、排列并签字,护士长每周五大检查一次,不再需三班交接,节省了时间,达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云坤,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3.2

[2] 许薏萍,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做法与设想[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3): 58-59

[3] 陈丽芳,彭幕莲,杨建群.病区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3940.

上一篇: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下一篇:工地安全横幅标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