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2024-11-03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精选12篇)

1.《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一

阳光师训

——《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阳光师训”活动。听了《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讲座我感触颇多。教育专家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答疑解惑,使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得心应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

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参加这次“阳光师训”后,我把所学、所感都化作对教育教学的新鲜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学。从备课、上课到讲评、反思,都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位。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李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二

一、树立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关于合作的认识是人们在不断的工作以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在人们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就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 质疑教师的培养任务。就传统教学方式而言, 人们大多忽视教学认识的社会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合作学习机会, 甚至有些教师会排斥学生之间的合作, 这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首先, 要把合作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其次, 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合作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设计一些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最后, 教会学生一些沟通以及交流的技巧, 让学生能够自如地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

二、合理地分配小组

小学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基础性的学科, 要想在小学语文中正确应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 这不仅影响学生整个交流合作的展开, 也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呢?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首先, 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语文的爱好程度以及能力水平等有基本的了解, 在进行综合对比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 这有利于保证每个小组实力的均衡;其次, 在分配的不同小组中, 教师可以从成员中选出一名组长, 组长主要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以及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当然也可以让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小组的负责人, 这有利于小组凝聚力的形成;最后, 在进行小组分配时, 教师必须确保组内较强学生与后进生的均衡, 这样分配主要是希望强生带动后进生, 最终组成一个合作能力较强的集体。

三、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

众所周知,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以及发展, 在教学中, 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 就会质疑自己的知识水平, 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 教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首先,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已有知识水平等设计问题, 当然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问题大多难易适中;其次,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偏离书本的内容, 相反的, 分组学习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相联系, 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 教师在教学生认识“桶”这个字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的拼读, 然后让表现优异的学生带读, 最后对字形字义进行分析, 在不断的讨论中, 学生就会记住“桶”的写法, 并知道“水桶”的“桶”就是这个字, 并学会用“桶”字造句。

四、开展互助学习

新形势下, 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推广遇到很多问题, 由此可见, 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相反的, 要想推广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 就必须将教学方式不断往课外延伸, 这有利于学生时时刻刻树立合作意识, 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 为此, 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以及课后复习方面下功夫。比如, 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 让学生能够聚在一起完成作业, 在作业完成之后, 还可以对彼此的作业进行检查, 当然, 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应及时指出来让对方进行纠正。开展互助学习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认识, 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 也有利于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及时对错误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工程”, 想在短期内精通语文知识是不可能的, 新时期, 如何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学习中开展对知识的探究成为学校以及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学习的策略。首先, 树立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次, 合理分配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共赢;再次, 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 确保问题难易程度适中;最后, 积极开展互助学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 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就小学语文有效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韦碧准.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导学, 2014 (01) :41.

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  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8-02

小学语文是各科知识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对于帮助小学生生长有着关键的作用。虽然合作学习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并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因此,全面的分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策略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引发合作的全球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秉持一种合作的态度,才能更加容易的取得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具备这种合作精神,通过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较好的作用。同时,教师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组,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目的,有效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升小学语文学习效果。

2.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没有掌控好合作学习的使用度

合作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的理解到合作学习的使用情境及使用要点,出现了较为极端的教学情况,例如:部分教师为了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采用合作学习,全部采用合作学习,对于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也采用,不仅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浪费了宝贵的小学语文教学时间。

2.2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引导

教师主观以为合作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忽视了小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监督。实际上,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游离于学生合作学习之外,容易导致学习秩序混乱,或者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以个人意见代替小组意见,以至于学生难以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找准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充足的学习素材,例如在阅读语文材料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很多具体的情景,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充足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找准合作学习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地实施中教师应当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合理的情景导入。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开发的阶段,难免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理解困难,缺乏对阅读内容中人物、事件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这必然直接的影响到语用能力与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小学生对阅读内容中表达习惯、各类人物的理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人物对话设计的意图及最终的文章本意,从而使学生可以选择出与情景语言更加符合的表达方式,在实际语用方面能够更加的灵活多变,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让学生首先通读全文,而应当让学生阅读鸭妈妈与小蝌蚪之间的对话,从而让学生掌握小蝌蚪的表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小蝌蚪与乌龟、螃蟹、金鱼的语气,问问学生当小蝌蚪碰到金鱼妈妈时会说些什么?小金鱼会说些什么?金鱼妈妈又会对小蝌蚪们说些什么?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会有着较大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

3.2模仿练写合作学习

开展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语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语言应用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通过模仿练习是非常高效的一个方法。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燕子的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勾勒小燕子外貌特征的长句,充分地发掘其中所含的内容,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给学生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仿佛将小燕子跃然纸上,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揣摩文章作者的心境,并进行模仿阅读,逐步地融入到文章当中,品味作者的写作手法,最终达到学为己用的效果。如《花钟》第一自然段,老师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特点,写一写别的花的开放。这“写”,就有着明确的学习“写”的意图在里面:第一,写开花要用不同的说法,如:欣然怒放、含笑一现、从梦中醒来等;第二,写开花要使用拟人的手法,如:吹起了小喇叭、绽开笑脸、睁开惺忪的睡眼等。再如《老人与海鸥》的结课部分,让学生想象写话:看到老人的遗像,这些海鸥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写”,意在深化海鸥与老人的那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感关系,进而触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内涵,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3.3讲究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时应注意语用教学,学生也应当注意语用学习语文,所以,这就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学会看病地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自身应处于教学的引导地位,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多采用举一反三,并对每节课所学的语文文章进行深入地总结,不断归纳出更好的学习方法,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效果。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组的情况,在进行分组时,应保证学生之间的组合可以提升学习的质量而并非限制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提升,使各个合作小组中的学生均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

3.4合作学习中应体现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我认为它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的课程,它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性,同时,它还适当地向外拓展延伸,不仅要把语文学活,而且还要活学语文,赋予语文以人类的思想,同时掌握并理解它的精髓。此外,这整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个人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用分层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语文知识得到逐步地积累,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不断地进步。

4.结束语

综上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方法的选择,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润琴.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66.

[2]龚莉.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新思考[J]. 才智,2014,02:37+40.

[3]庄玉婷.抓准三个“落点” 捕捉合作时机——例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有效捕捉[J]. 华夏教师,2015,S1:70.

[4]吴红耘,皮连生,林红. 基于ADDIE模型的“教师学习”范式——以苏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2013,09:69-76.

4.《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四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科学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由于合作学习创意独特、理论科学,在弥补班级教学和个别学习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借助成功申报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的契机,我们切实改进实践中的课堂教学,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并以此来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如何有效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教师及学生的发展。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组建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进行小组分组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小组的规模。在确定好小组的规模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来保证组内异质。不过,最好不要让学生自愿分组。在分组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给小组取名字,制订口号、组歌、组徽,开展丰富的相互认识活动等来组建小组,并通过讨论、观摩、分享等方法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当然,在不同学科间、某段时限后,小组也应该进行改组,并可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达成学习任务。二是完成小组工作。因此,合作学习的小组角色也可以相??地进行分配。在合作学习的规划过程中,除有效地进行小组组建、合理分配小组角色外,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堂管理的准备。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重新进行教室空间的安排,将座位分布成田字形或是便于学生交流的其他形状;而在呈现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可以将教室空间安排成半圆式或者是单列单行式。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划分成不同功能区,以便于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对教室空间进行安排后,教师可以借助特殊的手势、光线、声音等形式来引领合作学习的有序和有效开展。同时,有关的小组活动材料和学习材料也是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应该准备妥当的。

二、程序的科学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成效的依据。对于合作学习而言,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大家熟知的学业目标,也包括大家还比较陌生的社会技能目标。

虽然我们强调学业目标和社会技能目标都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学习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对于学习的成功标准,合作学习要求不仅个体要达到自己的学业目标和社会技能目标,小组整体还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算取得成功,以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选定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选择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方法,并对怎样实施合作学习进行安排。至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对合作的熟悉程度以及客观的外部条件来进行选择。在确定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后,教师需要对怎样进行合作学习进行安排。一般包括合作任务、合作学习时间、小组组织决策、互赖方式和个人责任等的设计。

对合作学习进行监控和反思,是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是对合作学习效果进行反思的前提。一般而言监控过程既可以由教师来负责,或者由小组中的观察员来实施,也可以采取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监控。反思通常是在课程的结尾进行。反思活动既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

“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估,是指在课程实施之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

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评估内容也不一样。合作学习的课程评估一定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至于具体的评估形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评估的方式,可以采取和其他教师交流的方式,也可采取请其他教师到班上来听课和评课等方式。

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点是从课堂案例入手,教师要占有大量的课堂实例,然后对案例进行分类汇总,研究哪些目标可以放在小组合作中,哪些不适宜放在合作中,然后将可以放在小组合作中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多角度的问题,共同完成的一个难题,讨论达成的问题等。接着需要对每一类制定一个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要明确,具体,可反复在课堂上试用,然后调整,修正。

在课堂教学及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笔者根据科学设计合作学习要求,逐步总结出“学――研――展――教――练”的讲授新课的教学方法。

三、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

为了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减少时间上的空耗,教师必须为学生分配好学习伙伴,相对固定好小组成员,并注意到小组成员在人数、层次分配上的合理性。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一般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异质分组: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

同质分组:将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异质分组,以便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将更多的关注给予学习后进生,同时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意愿分别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习。

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孔子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合作、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乐于合作便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具体表现在: 用语言激趣。在教学时,我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如果谁先猜对了,谁就是聪明的一休。”紧接着,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调子唱出了谜语:“身穿绿衣裳,水陆都是家,游泳呱呱叫……”还未等我把话说完,学生就很快猜出了谜底,进入了学习状态。游戏引入课堂。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在教学中,我常常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如送信游戏、猜字游戏、捕鱼游戏等等,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用多媒体激趣。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合作学习的意识。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五、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信地进行互动合作,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并非一朝一夕能培养,而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主体角色,取而代之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组织者。

因此,教师能否担当好学生在学习中的组织角色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具有内在学习潜能,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合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心理,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交际环境,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其注意力。这样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

5.《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五

太龙小学 熊德武

【内容提要】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阅读教学焕发生命活力。通过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和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构建 阅读教学 有效课堂 体会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在不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耗时耗力多,效果却不甚理想。因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就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课程改革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阅读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享受阅读的快乐的同时,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兴趣或疑问期待阅读的展开或深入,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

阅读需要营造沉浸的氛围,在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独特氛围中,让学生入情入理,才能正确解读语言文字,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形成情理方面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入文章所依托或创设的情境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营造出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情境。这情境或部分展示课文的思想内涵,或让学生换位进入作者的生活空间,或向学生提供阅读体验的帮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营造情境,可以通过播放相关音乐,也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讲述,等等。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体现了教学设计者的教学意图。当前,我们有的语文课堂,有的提问太多,解决问题不够深入,有的提问仅仅是为了引出既定答案,有的提问看似热闹,其实很难产生阅读效果。真正有效的提问,应该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提问不需要太多,一堂课提供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足够了。关键是所提问题要能够真正激活学生思维、能够引起学生深入讨论的提问。比如,教学人教版第七册《乌塔》一课时,当学生自学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以后,就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乌塔独自一人到处旅游,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要求学生用文中相关的句子回答。这样的提问就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课堂也就会随之而活跃起来。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课文中的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或思想。只有经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在阅读中,我们不是把别人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现实生活,而是要借助体验把语言文字生活化,感受、理解、交流、提高,从而产生主动吸收、自觉获取的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的体验来源于课堂上教师、学生、文本的三方对话,这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更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引导,反复训练,才能收到实效。

(一)授之以“渔”,让学生有“法”可依。阅读教学具有极强的生成特征,学生的有效生成是学生参加阅读的重要收获,能否“生成”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帮助学生生成收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比如,教学生懂得抓住重要词语、句式特点,在语境中赏析或解读文章语言;运用比较法揣摩表达的好坏和文章的艺术特点等。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学习,学到怎样去解读课文的方法,懂得怎样去体验、感受文章及作者表达的情感。不过,我们在授予学生阅读方法,反复训练的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运用所学之法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二)读、悟结合。阅读感悟首先是读,读是学生体验感悟之本,是学生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反复地对文章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才能深入了解文章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取自己的独特感受。当然,如果只读不悟,那无异于读望天书,必然是徒劳无益。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读出感情,悟出真谛。

(三)搭建交流平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交流是学生有效的思维碰撞,是学生个性张扬、情感交流、智慧互补的精彩瞬间,也是方法运用的反馈、探究过程的结晶、锻练才能的舞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敢于将自己的体验、感受讲出来,哪怕是一点点,哪怕与别人的不一样;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与老师、同学很好地交流。

比如,同学发言前,先对同学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朗读、默读或感悟思考,而后再倾听同学的发言,比较自己的理解与同学理解的异同,也许就有可能产生交流甚至是辩论的良好愿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就会体验到交流的意义与乐趣。

(四)、面向生活,实现课内外结合

学生阅读体验的深浅,往往取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离开了生活,学生在阅读中即使有什么感悟,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印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拓宽阅读渠道,注重发散,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努力实现学“活语文”。

6.《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六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无论学生活动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应轻易地否定学生,而应该小心翼翼地像保护幼芽一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一页纸,一张画,„„不吝啬自己的赞美,那对孩子今后的自主学习可谓是大有裨益。

二、将口语交际、习作融于活动中 , 开展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合到活动中。例如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内容:(1)了解家乡的历史 请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士或咨询周围人,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优特产。(2)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了解他们儿时的生活经历。以日记的形式写一篇“我和爷爷奶奶比童年”的小练笔。(3)利用口语交际以“浓浓的乡情”为交流内容,把自己收集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其他同学交流。在牡丹江的旅游文化节期间,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客人做导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提倡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我爱阅读”为专题的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英雄成长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科普读物等,让学生和好书交朋友。一段时间按学生的读书进程安排一个小专题内容,在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2)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3)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4)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5)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全班同学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利用交流平台交流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重点以探究“读书方法”为线索,以“课外自由阅读喜爱的书”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指导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找到喜欢的书目和读书方法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谈古论今中,激发读书兴趣。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内课外综合性活动的进行,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结合,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四、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新《课标》中对中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由此可见,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学习中应高度重视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向娇生惯养,“惟我独尊”,更需要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从分组活动开始,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习合作。谁做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谁上网查资料,谁记录,谁画画,谁排版出小报„„这都需要合作。活动开展得怎样,更与学生的合作好坏密切相关。教师除了亲临指导,适当地采取奖励措施也很有必要。如对开展活动中合作良好的小组成员要给予及时、大力地表扬,并定期对各活动小组进行评比,并在班级的红花栏印小红花,发小贺信。对于各活动小组的组长,教师更应“调教”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带动和监督作用。一旦“教师—组长—组员”的反馈机制建立,教师的“遥控”能力增强,对于各组学生的合作情况会有更清楚地认识,从而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五、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性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和生活紧密相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生活的空间是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演课本剧等活动。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在“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让学生写倡议书,设计公益广告词等一系列活动,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7.《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七

一、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

(一)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问题而无法解决时,教师应当及时进行相关的指导与讲解,在小组团队之间出现矛盾或者人际关系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进行调节,努力维护好团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在学习小组中任务的分配、相关活动的进行教师也应当密切关注并且给出适当的建议,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合作学习不能只注重结果

值得关注度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的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应当是更为重要的,学习的本身目的不在于知识的获取,对于小学中的教学而言,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团体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对自身能力的培养等也很重要,不能以最终的学习效果判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科学合理分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科学的分组与明确的分工

所谓科学分组,是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各组内的需求将学生安排进相应的分组。科学、合理的分好学习小组是让小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科学的分组不仅依照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更是要根据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性别等方面来决定,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其长处的同时弥补其短处,让分组学习起到真正的作用。再进行学习小组分组之后,组内成员每个人该做什么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习小组内部没有明确的分工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每个人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秩序的维持、信息的收集、人员的管理等都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学习小组之中的明确分工至关重要。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的学习工程中,学习能力也应得到不断的增强。学习能力一般是指资料的收集、信息的提取、信息的分析等,但是总的来说,就是指你学习的技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都是必不可缺的。学习能力的增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甚至生活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明确小组合作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一)目的的明确以及团体优势的发挥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对象是小学语文的学生,应当注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共同天性,自身对于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了解不深,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或者说让学习起到更好的效果,分组只是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仅仅是一种辅助方式。分组合作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哪里?没错,就是合作。何谓合作,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的,彼此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在遇到问题之后,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那么向组内的其他成员求助是最为便捷的一种方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以上就是分组合作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势。

(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团队、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个人与团队内其他成员关系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让每个人意识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终究不如团队,处理好人际关系,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之间的存在性,增加小组之间的凝聚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每个小组之间的关系也应当去维护,不能因为学习小组的建立而使得小组之间的成员产生隔阂感。人机关系的处理不仅仅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在于团队与团队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教育改革下的一个新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人机关系的处理、对共同合作重要性的认知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的探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对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改善存在的问题、探索先进的学习方式,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渐普遍。将传统被动学习的方法转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主动完成学习。本文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发展,结合笔者自身的了解以及经验进行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权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J].科教导刊(下旬),2015(6).

[2]李金燕.新课程背景下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

8.《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

一、切实明确合作的价值

顺应时代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可以看出,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形成教师讲授为“辅”、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正确地面把握教学的精髓,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好合作的要领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开始实施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在与其他人合作的时候,常常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而有的学生在合作的时候会选择坐享其成,一句话都不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首先,要重视学生基础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个体要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其次,要注重分组的均衡。教师不能盲目地对学生进行分组,相反的,在分组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活跃的程度等因素。

三、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地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还能加深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不断收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让每个小组都学会反思。当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杨凤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9.《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九

0月14日——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支玉恒、孙双金、陈金龙、汪智星、王文丽名师的课堂和讲座,收获颇多。

名师引领,让我靠近有效课堂。

一、实实在在地阅读,扎扎实实地训练。

语文是以读为本的课堂,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产生兴趣读,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只有一个地球》在支玉恒老师多种形式教读中学生自然把握了课文内容。语文训练要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支老师在开课师生问好时语文训练就开始了。回归朴素、平淡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文本探究中把握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才能深得进,浅得出。文本写话中,让学生“出板”(写在黑板上)展示,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写一句抒情的话中充分体验到写话的尊严与价值。有效的课堂是老师服务于学生学的课堂,是学生课堂中尽情展现自己,是学生课堂听说读写自然进行的课堂,是学生生命的跳跃,心灵的呼吸。

附录支老师讲课情景: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

1.“地球”——谁见过地球?(支老师的这一问题看似问法显拙,却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明白地球在我们的脚下,和我们息息相关。)

2.“只有一个”——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作者为什么单说“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天体常识。)

二)、读出情趣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形式多样地轮读课文。支老师首先请喜欢读1、2自然段的学生站起来读,却“不客气”地劝举手犹豫、迟缓,有从众心理的学生坐下——“机会是争取来的,举手迟的同学请坐下,你们没有争取到这次读书的机会。”支老师这招反其道而行之,却很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老师们全盘说“是”的今天,支老师敢于说“不”,善于说“不”,反而激起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和把握机遇的竞争意识。而紧接着第3自然段的朗读则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谁敢说自己是全班读得最好的?”后来的几段朗读中,他让学生纷纷挑战;挑战自我,挑战刚读完的同学,挑战心目中读课文最好的同学、挑战全班同学,甚至挑战老师。学生的自信心就这样被一步步培植起来。)

3.激趣默读课文。(支老师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钻研、解决这个问题。随后他说:“在我提问之前,你们猜我会提一个什么问题。”并和学生“打赌”,“谁能猜出我这个问题,我就退场。”学生从语言文字、课文内容、天体常识等方面纷纷猜测,最后支老师揭开了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神秘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我想这一环节的价值在于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时的方法、技巧,并且引导学生读书时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

4.读出你心中的滋味:如读出你看到地球遭到严重破坏时的“酸味”,读出宇航员看到宇宙中美丽地球的“甜味”,读出人类破坏了地球别无他寻的“苦味”……(支老师的朗读指导如同指挥交响乐,他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着读出酸甜苦辣等不同滋味,一方面用他那指挥家般的手势将学生带到一浪接一浪的如痴如醉的朗读中。

5.引读全文。(学生入情入境,真情涌动,读得有滋有味,场面令人感动。)

第二课时

三)、写出情趣

1.梳理课文内容,将全文大致划分为五部分。(支老师的课处理这一环节时几乎都是“浮光掠影”的,用时近似吝啬。我想一者是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课文层次的把握已成竹在胸;一者是支老师从不为分段而分段,避免了繁琐的分析。)

2.给每一部分写一个抒情的句子——“把你心中的酸甜苦辣写出来;写得好,老师要奖励。”(支老师以此来替代传统教学中的写段意,效果又远远大于分段,这一招令人叫绝!加之他“鼓惑”的语言,学生跃跃欲试。)

3.展示、“出版”、赏析句子。(支老师让学生以抒情的语气在全班展示自己所写的句子,选取写得好的“出版”在黑板上,并郑重其事地让学生在“名句”后署名,然后朗诵给全班听。此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4.赏析“抒情散文”。(这是点石成金的设计,支老师将黑板上的五组句子稍做添改后连起来,耍戏法般变成了一篇“抒情散文”。学生又惊又喜,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课堂又掀高潮。支老师又让其他学生把自己的五个句子也改作一篇散文,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二、朴朴实实地激励,快快乐乐地交流。

文本的整合,才更好的引导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全方位思考,思考得深入,把握得全面。课堂中教师激励性评价尤为重要,孙老师的课堂激励性评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思考。故事中,感情朗读中,激励交流中学生快乐积极走进李白,对话了李白,感悟到李白是仙,是诗仙,是酒仙;李白是人,是普通的人,是丰富情感的人。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用到激励性评价,学生是鼓励出来的。学生多多被激励,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积极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就会更亲近于老师了,因为老师是尊重他们的。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协调好了师生的关系,教学才会在快乐中师生激励前进。

三、轻轻松松地学习,自自然然地了悟。

特别有感于陈金龙老师执教的《月之故乡》,这是一首小诗,也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作者是彭邦桢,著名的湖北籍台湾旅美诗人。全诗内容如下: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小诗,语言质朴、真挚而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陈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扣主题,围绕“看月亮思故乡”一句展开教学。而后又进行了相关的拓展、延伸。

上课伊始,陈老师真诚的从自己的名字谈起,自然进行语文训练,说到自己的乳名,想起故乡,亲切自然风趣娓娓道来,仿佛不是在课堂,是和孩子们在快乐语文游戏中学习,那0是什么?说读月亮的诗,师生配合写《月之故乡》诗句,二行诗的放入,改写诗句,以作者生长线品读诗句,自然流淌中,轻松诙谐中进入诗心诗情,入情入味。

师:这是原文中的诗句: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老师把它们稍作修改,你们读读看。显示——他乡一个月亮,故乡一个月亮。

生:放声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师:谁能模仿我来改改以下的诗句——“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生1:故乡一个月亮,他乡一个月亮。(与老师上述诗句颠倒而已!)

师:颠倒老师的话也是一种智慧!

生2:他乡的月亮在水里,故乡的月亮在天上。

生3:一个在故乡,一个在他乡。

师:智慧的孩子总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事来。

生4:他乡的月亮在天上,故乡的月亮在心里。(台上台下,掌声雷动!)

师:多好的诗句啊!大家改的是你们自己心中的故乡,作者彭邦桢心中的故乡又是什么样的呢?

师介绍作者简历:湖北省人,十五岁时开始写诗,少年时代便在家乡黄陂县颇有诗名。1938年流亡恩施。1944年二十五岁时随青年军赴印度远征。1946年随军开赴台湾。1973年,移居美国。(通过地图显示,了解诗人的流亡路线。)

…………

师:从恩施到印度,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流亡的日子,引读“看月亮,思故乡。”

师:所有的心情都包含于这六个字中,再读“看月亮,思故乡。”生放声朗读。

师:从印度到台湾,一程山、一程水,多少的艰辛在其中!再读:“看月亮,思故乡。”

生再次放声朗读。

师: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诗人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假如他在一个月圆之夜,遇见了一位家乡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

师:把他这些都融入在这六个字里,再读“看月亮,思故乡。”

…………

师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师:再看这六个字,你会怎么读?

生:……

师:乡愁一直记于诗人的心中。再来看看诗人的游子生活:

1938年——恩施;1944年——印度;1946年——台湾;1973年——美国。

师:一起来读读最后一句。

生:……

…………

师:欣赏这首带着乡愁和乡思写下的诗,一首悲伤的诗,一首揪起人心的诗。播放歌曲《月之故乡》,教师动情歌唱。

师:当我们再次看故乡的那轮月亮时,你还把它仅仅当作一轮月亮呢?老师也即将赶回我的故乡了,在你们这能不能找到故乡的感觉呢?

学生掌声想起……

陈老师的课是洒脱的,是自然的,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和富有诗意的。最终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指导的魅力和智慧点评的魅力是这堂课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好好去锤炼的地方吧!

后来陈金龙老师激情演讲到,要让课堂有效性,作为课堂首席的教师必须做到:

1、尊重文本。尊重文本从尊重作者开始,进入作者的情感里才能读出文本,读出心里,教出心里。课堂上学生就会在教师首席的带领下进入作者的心里,进入文本文字的温度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着文字的温度,用心灵与作者心灵碰撞,课堂中学生心灵滋润了,丰盈了,成长了,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有效的。

2、尊重课堂。真实才是好的课堂,课堂有几份真实才有几份效果。是的,只有真实,才会去了解学生,才会以学生为出发点,才会关注学生的生成,才会把握学生的生长点,才会真正做到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只有真实,课堂上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跃动,生命的拔节。

3、尊重自己。作为课堂上的老师,你的自信传达着自信,你的积极传达着积极,你的尊严传达着尊严。老师要活出自我,活出自尊,活出自己的风采。没有玫瑰的娇艳,也要有南瓜花的从容实在。

10.《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十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这也是古代对合作学习的提倡。当前的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因材施,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

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独立思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法宝,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独立思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进行小组学习这样更有效.。

二、有效组合,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可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2、同质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三、师生合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在讨论时难免出错,这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参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全过程,但可以有选择地分批、分层次地参与到一些小组讨论中,及时了解这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鼓励个别后进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抓住闪光点,把课推向高潮。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旁观,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师在参与中应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积极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以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明确布置学习任务,让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

五、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

1、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

3、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六、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11.《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十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笔记;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充分改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

一、充分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學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意识、行为、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向学生全面讲述合作学习对与个人发展与全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创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班级内开展团队辩论竞赛、利用专门的课堂实践开展小型剧排演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敦促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与课后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例如,重点词汇、语句的使用方法,成语的运用等,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笔记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学习效率,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四、实现学生的扩展式发展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之内,也可以充分扩展到课堂之外。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语文课外实践,并且对各个小组的课外实践合作效果进行考察。主要可以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课外观察写作、助人为乐实践等,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可以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讨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并且不断完善,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张华,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117-124.

1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李涌 篇十二

我们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科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转变了传统在课堂上比较枯燥、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单打独斗”局面,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师和语文课程的魅力以及对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进程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也就说,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效地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现实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在此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关系

1. 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做的是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告诉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在课桌上需要进行哪些活动并及时做好笔记,同时也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积极地发言,去主动地来表现自己,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做一位上进、善于积极动脑筋思考的学生,去主动倾听老师、同学的意见,学会去尊重老师和同学等。

2. 大量而可靠的实验和调查证明,人在比较高兴的时候,去接受感到陌生的事物是很容易的。在相互交流中也是一样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比较幽默言语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迅速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非常顺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让一切教学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顺理成章地达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率,这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多组织各种小组合作实践的活动,学习语文有关方面的知识,培养小组合作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地创造有利的条件,多组织和开展各种小组合作活动,来锻炼小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让小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并深入到社会中来,以此增强小组合作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强化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提出有关梦想的话题进行各组阐述:

分好小组,让各小组去仔细地商讨,计划让每一组各出一个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小组个人中心思想。在此问各小组应该具体做什么样准备?提出这个话题之后,让各个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去更好地阐述小组的梦想,此时学生谈论会变得热烈起来,这时小组内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会看到学生都在热烈地讨论着问题(这就营造出了一种比较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能够积极地调动很多学生来学习),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听取各个分小组的意见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良好交流,亲自体验到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最终商讨出各小组认为比较好的意见,来表达话题的思想,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地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入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目的地、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到现实教学中来,从而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慢慢地养成自主性的学习、平等间交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有效、系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形成自主能力,积极教学促成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积极地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慢慢地成为新课标改革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模式不但突破了以往在课堂上比较枯燥、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独角戏”,而且也对展示教师和语文课程的魅力以及对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新课标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下,教师要有意识、有系统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积极地运用到现实课堂教学中来,积极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兴趣,平等关系,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兆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J].教师,2013(10).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那些诗词,温暖了整个冬天下一篇:浓浓的父爱是座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