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

2024-06-25

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通用10篇)

1.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 篇一

社 区 环 境 调 查 报 告

调查地点:某城市某小区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2日到10月4日 调查人:XXX 调查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天天可以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有的同学可能生活在一个比较洁净的环境之中,但也有同学会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不少问题。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是人为造成的各种污染,对不可再生或无法取代的资源的乱采滥用,以及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的乱仍、乱排,噪声、地面沉降、植被的破坏、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

我们天天生活在社区里,但对它的环境和遭到的破坏有多少了解呢,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居住的社区的环境,通过调查分析对社区的生态环境作出正确的评价,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此次调查范围是所在社区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调查方法是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目标:让人们关注自己社区及周围的生存环境,从点点滴滴入手,以实际行动为创造美好的社区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祖国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

社区主要是指一个人口聚居的地域,在这里,人们共同居住、生活、学习和工作,组成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群落。在城镇可以是居民小区、街道及其周边地区,在非城镇地区,则可理解为村及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本文的社区调查对象是城镇居民小区。

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主要有空气、水、阳光、土壤、动植物等等,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些自然因素之中,和它们息息相关。本主题主要研究社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包括住宅及住宅周围的空气、水面、植物、风景名胜、城镇、乡村及配套的商业、服务、交通、医疗、学校等设施。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环境也就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即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及人为造成的诸如对空气、水、植被等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便道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指定外位置,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食物腐蚀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而且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不少居民对绿化建设持有满意态度,但也有极个别居民对所居住区域不满,居委会管理不当,只顾形式不顾质量的情况大有人在。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的心理的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他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100户社区居民中对环境保护认为很满意的占3.03%;满意的占35.35%;一般的占41.41%;不满意的占19.19%;很不满意的占1.1%。不满意理由,认为污水处理不彻底的占37.14%;垃圾没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14.29%:公共场所放养宠物的占48.57%。

社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居委会、居民、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不足等主观方面,其中,74.9%的人认为居委会不重视环保,81.4%的人认为人们的环境意识差,75.4%的人认为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而环保执法、违法者处罚、环保宣教、环保法规、民间环保组织等规制性方面不足被认为是次要原因,其中,72.4%的人认为目前环保执法不严,70.2%的人认为对环境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不够,69.9%的人认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66.8%的人认为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增长速度、消费增长速度等客观方面则为再次要原因,其中,43.3%的人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过快,47%的人认为人口增长过快,48.4%的人认为消费快速增长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

那如何解决呢?具体方法有:设置有盖垃圾桶,居民将垃圾扔入桶中,并随手关好盖子,防止怪味散发,垃圾由清洁工人定时清理,保证不让垃圾过多而造成无处可放的现象出现;建一些室内娱乐场所也可作为一个好方法,但它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保洁队伍的管理,签订片区责任状,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日常保洁,每月定期对辖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清扫,清除乱写、乱张贴,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面貌,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搞好社区环境卫生,保持环境卫生自查制度,制定奖惩制度,每月自查2-3次,定期督查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发挥社区内卫生监督员的作用,督查小区的清扫保洁工作,奖勤罚懒,保证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齐干净;继续开展好物业小区的整治工作,引导居民建立业主委员会或管委会,实现居民自治;开展周末劳动卫生活动,发动居民和志愿者对辖区的环境进行卫生大扫除,开展好社区绿化环保、植树护绿活动,做好花圃养护、补植树苗等。

此外,要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应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认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惠民工程来抓;着重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举措,在辖区内开展多次推进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专题会,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让人们了解到自己环境的重要,从而自觉保护环境,当人们的意识健全时,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生活是个人的,而环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这次调查给我们的感触很深。环保看似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其实“环保”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从不折一花到加入环保志愿大军的洪流,也算是我们每一个人为创造山更清,水更蓝的美丽世界做一份自己的贡献。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首先在思想觉悟上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的“环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做到“五位一体”,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通过制定长效机制,使社区优美、整洁、文明、干净、亮丽的生活环境卫生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治理,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用我们的热情和真诚,塑造崭新的美好新社区形象,社区居民个个为环境卫生治理出力的良好格局,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我们的社区美丽盎然、我们的国家和谐文明。

2.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 篇二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而生活在城市中, 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的居民的社区环境满意度尤其值得社会关注。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个全球性课题, 而“城市社区的重塑”被确定为世博会的副主题, 这也体现出了社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的首都北京始终在社区建设方面做着巨大努力。然而, 当下的社区环境建设处于怎样的状态, 社区环境建设面临着怎样的瓶颈, 这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此次调查编制了社区环境满意度问卷, 走访、调研了北京的各个城区的典型社区, 收获颇多。调查问卷从4个方面考察居民的满意度, 分别为硬件供给、周边服务、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环境。硬件供给涵盖停车条件、建筑密集度、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卫生清洁 (夏/冬) ;周边服务包括文体设施、日常购物、文教条件 (便捷度/质量) 、医疗条件 (便捷度/质量) 、餐饮条件 (便捷度/质量) ;人文气息涵盖治安、邻里关系、社区归属感、文化宣传、社区活动 (丰富度/参与度) ;自然环境包括空气 (夏/冬) 、噪音 (夏/冬) 、自然景观 (夏/冬) 。不同的城区、不同的社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北京市民的社区环境满意度水平如何, 不同的人群对社区的态度有何差异, 当下社区发展有何突出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关心的问题。

2 提高社区“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 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如约瑟夫·奈所言, “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 但是在信息时代, 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1]。在2009年的中国城市软实力榜单上, 北京拔得头筹。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北京社区建设的瓶颈恰恰就在于软实力。下表反映了北京居民社区环境满意度状况。

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居民的满意度水平处于略略高于中等水平的状态 (3为平均值) , 而4个方面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周边服务、硬件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社区关注度的提升, 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商业的繁荣, 与日常生活相关各个行业的兴盛也给居民带来了便捷的服务, 因此在周边服务和硬件条件方面, 居民的满意度都较高。但与此同时,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却相形见绌。

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分别是社区的“环境资本”和“文化资本”, 是社区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城市软实力是一个城市通过直接诉诸情感、理智与信仰的方式, 发展、动员和发挥心智能力的作用来达到城市社会和经济目标的能力[2]。自然环境关系到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放松方式、与自然的互动程度;人文气息更是一个社区发展的内部动力, 是社区建设的活力源泉。与周边服务和硬件条件相比它们更加紧密的与居民的情绪情感、信仰心智有关, 因此代表着社区“软实力”。

2.1 自然环境方面

2.1.1 噪音状况

发达的交通给公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但车水马龙的状况也让居民饱受噪音的困扰。同时装修带来的噪音侵扰时有发生, 但也只能忍受。此外, 由于夏季开窗时间较多, 因而夏季会饱受噪音之苦。

2.1.2 自然景观

(1) 自然景观经常进入缩水的尴尬境地。新盖起的建筑物会影响旧楼住户的采光, 加大了建筑密集度。

(2) 小区用于自然景观建设的植被往往品种单一, 景观形式保守, 满足不了居民的放松需要和审美需求。

(3) 小区的植被常常是“夏圣秋枯”的, 缺少四季常青的植物。

2.2 人文气息方面

2.2.1 在社区归属感方面

不同居住性质、居住状态的居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产权房居民的归属感强于暂住居民 (或者说有稳定工作的居民强于工作不稳定者) , 常年居住于北京的老住户的归属感强于暂时居住在北京的老人。在调查中发现外来老年人的“客居”心理特别明显, 对自己的社区人身份认同感很低。这些外来老人大都原本大半辈子生活在农村, 晚年以后由于儿女定居于北京, 第3代需要人抚养, 从而来到北京生活。因此, 这些老人的社区主人公意识不强。因此社会和这些老人的子女应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注, 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 体会老人的心理需要, 为这些外来老人的幸福晚年做出更多努力。

2.2.2 社区活动

倡导力度不足使得部分公民很少关注社区活动, 参与的积极性较低。社区活动与社区归属感紧密相连。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认为, 个体态度的改变离不开群体的规范和价值, 个体态度的转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让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体活动中来更能更好的促进目标的达成。因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 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活动, 让每个居民真正进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来, 无疑能够促进“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的形成, 推动社区建设向着深入、开放、团结、友好的方向发展。

3 中年人的社区环境满意度

在调查中发现40~50岁的公民满意度最低。并且统计分析的事后检验表明, 40~50岁公民的满意度显著低于40岁之前的阶段。

从均值上看, 满意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20岁以下、20~40岁 、50岁以上、40一50岁, 即满意度先随居民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后随年龄增长略有提升。40岁到50岁的居民社区环境满意度最低。

2.2 不同年龄段满意度水平方差分析

显著性值为0.000, 即p<0.001, 这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满意度的均值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王琴在《灰色心理引发中年危机》一文中指出, 人到中年, 生理上的衰减导致机体免疫力削弱, 给了种种治病因素可乘之机;另一方面, 事业与家庭的重负, 使中年人在心理方面出现多重危机, 导致孤独、敌意、沮丧、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滋生[3]。到了中年 (40~55岁) 人开始清醒认识到死亡的存在与不可回避性, 死亡意识把一切生活与追求变得无意义, 并激发了一种强烈的内在焦虑与恐慌。中年人的自我感、生命的信任、价值信念会产生一系列瓦解, 为了逃离这种无意义感, 人们会以完全不同的价值方式去生活[4]。

笔者认为处于中年的居民承受着许多压力, 易受“中年危机”的困扰。在这个人生阶段, 个体内心的负面情绪较多, 这会影响其对事物的评价。因此40~50岁居民的社区环境满意度最低是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 中年人承受着更多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的体现之一。

4 宠物引发的社区问题

社区花园里, 宠物成为了一些居民的贴心伴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宠物的确有助于降低人的孤独感, 提高舒适感。人对宠物犬的情感依恋可以发挥社会支持的主效应作用, 依恋宠物犬促进主人的心理健康[3]。但越来越多的宠物狗的确造成了一些社区问题, 小区几乎每天都要碰到宠物引发的烦恼与纠纷, 宠物扰民已成为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共同问题。

庞大的宠物群体如果失控失管, 缺乏有效管理, 势必会造成危害。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完善市民豢养宠物的规章制度, 宠物主人要更加注重文明饲养。此外我们还建议社区居民遛狗的单独活动区, 或设置宠物不可入内的儿童、幼儿游玩区。

5 结语

社区是一个城市、国家的细胞, 它像一张网联系起了千家万户。关注社区生活, 参与社区建设, 也是每个公民内心的呼声。相信人类不懈的努力会源源不断地带来更好的社区, 更好的城市, 更好的生活!

摘要:编制了社区环境满意度问卷, 调查了北京各城区的典型社区, 论述了北京市社区软实力的发展状况, 探讨了中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对社区环境评价产生的影响, 分析了宠物引发的社区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区环境满意度,软实力,中年危机,宠物

参考文献

[1]王琴.灰色心理引发中年危机[J].医药与保健, 2009 (9) :22.

[2]李子勋.中年危机[J].恋爱、婚姻、家庭, 2010 (1) :17.

3.社区环境调查报告 篇三

1、调查目的

通过小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调查范围

城市各街道小区,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3、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4、调查情况

通过对各街道小区的调查,我发现以前的随处所见的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边角上依稀可见有少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的。道路两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洁工没有及时清理,而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还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气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炎热夏天会发出一阵阵的恶臭味严重影响社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也能招来许多苍蝇、蚊子,从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虫媒介传染病的散发和流行。

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经过而没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从而会造成伤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建筑垃圾散落无人及时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单位引起的粉尘污染严重,造成社区空气中粉尘浓度增高,从而造成人们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但提高,汽车以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还有汽车的喇叭声在社区对还在休息的人们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特别是在中午休息期间会使一些人烦躁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5、结果分析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小区规划不力,管理不严格不科学,任意倒垃圾造成严重污染,处理不及时致使臭气熏天,有些部门对房地产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尘污染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未能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境工作的难度。

6、解决措施及建议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多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垃圾焚烧。

环境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7、结论

4.社区环境问题的调查问卷 篇四

1.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A.会B.不会C.有时会有时不会

2.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A.不会B.会C.与自己无关

3.你将废弃的电池怎样处理?

A.随手扔掉B.扔进专门C.无所谓

4.你实行垃圾分类吗?

A.实行B.不实行

5.你赞成用塑料袋吗?

A.赞成B.不赞成C.无所谓

6.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A.知道B.不知道

7.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或扔烟头的习惯?

A.有的B.没有C.有其中一项

5.居民社区休闲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篇五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金龙社区休闲生活状况调查, 需要您的帮助,感谢您在百忙

中抽出5分钟填写问卷,所有资料只会用作研究用途而不会公开您的个人信息,请放心。

1、受访者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40岁C.40-60岁D.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B.初中C.高中、中专、技校D.大学E.研究生

4、您的就业情况是:

A.在职在岗B.离退休C.病伤休D.待业E.自由职业F.务农

G.创业H.就学I.操持家务J.其他(请注明:)

5、你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什么?(请选主要五项)

选择(填号即可):1.2.3.4.5.A.看电视B.听广播C.上网D.玩电子游戏E.健身F.看电影G.听歌H.看书I.读报

刊J.学习专业知识K.到家附近休闲场所L.棋牌娱乐M.其他(请注明:)

6、在闲暇时间,您最希望在家外哪些场所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请选主要五项)。

选项(填号即可):1.2.3.4.5.A.影剧院B.体育场(馆)C.街道或小区庭院、绿地D.公共娱乐、饮食场所E.网吧F.图书馆G.风景区、公园、广场H.宗教活动场所I.在朋友、同学、同事家J.在亲戚家K.在学校或辅

导站(包括自己学习或陪送子女学习)L.在其他场所(请注明:)

7、.妨碍您在闲暇时间参加娱乐活动、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选主要五项)。

选项(填号即可):1.2.3.4.5.A.工作忙,没时间B.家务负担重C.经济条件有限D.社区无人组织E.没有合适的人做伴

E.社区周边缺乏适宜的娱乐场所F.本人不感兴趣J.其他(请注明:)

8、您对所居住社区的休闲、娱乐、文化、服务等氛围是否满意?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无所谓

9、您是否希望社区有专人来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娱乐活动、维权服务等?

A.非常希望B.不希望C.无所谓

10、如果社区组织教育培训、娱乐活动、维权服务等,您是否愿意参加或支持自己的家人、孩子参加?

B.愿意B.不愿意C.说不好

11、社区组织下列哪些教育培训您及家人、孩子最愿意参加?(请选主要五项)

选择1.2.3.4.5.A.生活技能B.外语教学C.声乐歌舞D.理财投资E.就业创业F.安全防范

G.书法绘画H.文明礼仪I.健康养生J.其他(请注明:)

12、下列哪些社区团队开展的哪些活动您最愿意参加或您最支持家人、孩子参加?(请选主要三项)。

选择1.2.3.A.社区艺术团,节目表演B.社区治安志愿服务队,维护执勤C.社区文教育小组,授课培训

D.社区技能培训小组,培训比赛E.社区惠民帮扶服务队,小家电维修等F.其他(请注明:)

13、您认为社区还应做好下列哪些方面的建设?(可多选)

A.进城务工青年利益诉求服务站点B.社区免费图书阅览室D.心理咨询服务站

6.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 篇六

“二抽”数据显示, 中国现有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 296万,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虽然享受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他们自身的障碍导致他们普遍缺乏政治、经济和社会机会, 在改革中也受到了较之健全人群更大的冲击, 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付出了更多的改革成本。

残疾人社区康复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使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康复机构得到康复的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1]。由于社区康复具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等特点, 成为残疾人康复一种新型、经济、有效的康复服务形式。在中国, 社区康复又称为基层康复, 内涵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 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教育人员、民政人员、社团、残疾人及其家属亲友等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 在社区进行残疾的普查、预防和康复的工作, 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者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2]。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界定调查范围是北京市海淀区的部分街道, 随机选取五个社区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各个社区的残疾人, 最终共完成问卷50份, 其中有效问卷43份。

2.实施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对问卷题目的编制, 建立在前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社区残疾人的基本信息、残疾状况、社区提供康复服务现状三个方面。

3.分析工具。本研究主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查看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以及问题, 并且运用多元统计回归, 来考察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

二、统计分析

1.残疾人基本情况。 (1) 性别:本次调查获取有效样本43份, 在这43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27人, 占样本总数62.8%;女性16人, 占样本总数的37.2%, 男女比例约为6∶4。“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男性为4 277万, 占51.55%;女性为4 019万, 占48.45%。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为106.42。 (2) 年龄: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 绝大多数残疾人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主要分布在30~60岁的区间内, 43个调查对象中, 30岁以下的10人, 占23.3%;30~59岁之间的有26人, 占60.5%;60岁及以上的7人, 占16.3%。“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 占4.66%;15~59岁的人口为3 493万, 占42.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 416万, 占53.24%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 755万, 占45.26%) 。 (3) 文化程度:从文化程度来看, 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残疾人5人, 小学文化程度4人, 初中文化程度的9人, 高中文化程度的20人, 大学或大专学历的5人。受教育程度略呈左偏分布, 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占一半以上, 可见调查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良好。“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具有大学程度 (指大专及以上) 的残疾人为94万, 高中程度 (含中专) 的残疾人为406万, 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 248万, 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2 642万。 (4) 婚姻状况:从婚姻状况来看, 已婚残疾人占51.2%, 未婚残疾人比例为37.2%, 离婚残疾人比例4.7%, 丧偶的残疾人约占7%, 可见超过一半的残疾人处于已婚状况。“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 未婚人口982万, 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 811万, 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 116万, 占26.76%。 (5) 就业:在43份问卷中, 有33个调查对象有工作, 占76.7%;10个人没有工作, 占23.3%。这说明了被调查的残疾人中能够就业的人占绝大多数, 残疾人的整体就业情况良好, 绝大多数都能够获得工作。“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 在业的残疾人为297万, 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万。 (6) 收入:43份问卷中, 收入情况这一选项有32个有效数据, 其中, 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有5人, 占11.6%;月收入在600元~1 000元之间的有15人, 占34.9%;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有12人, 占27.9%。“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 城镇为4864元, 农村为2 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 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944元之间。

2.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影响分析。在调查中, 我们设计了“您认为康复服务对您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何?”这一问题, 43位调查对象中, 选择影响积极的有14人, 占32.6%;选择没什么影响的有26人, 占60.4%;选择影响消极的有3人, 占7%。这表明大多数残疾人不认为社区康复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由于考虑到问卷中出现了大量的分类型数据, 简单的回归变量无法满足分析要求, 故把所有的分类型数据通过虚拟变量进行转换, 得到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到, 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不大, 平均数为2, 在问卷中表现为没有什么影响。但是,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 关于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的方差达到0.937, 是非常大的。说明关于这个问题, 大家的答案差距很大, 个人的看法有很多不同。再对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作相关分析, 对上述指标 (社会团体、医院、企业、个人 (包括亲属) 、专业医师、家属协助、社区设施、其他、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 进行分析后得到相关分析的结果, 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 可以看到与残疾人生活影响相关性最大的是服务提供形式中的“其他”选项和服务提供主体的“企业”这两个因素。但是结合以上的频数分析, 可以看出, 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这两个选项选择的人较少, 选择的差异量少, 在总体分析中, 得出的同质量则高。但是, 可以想到, 这样的问题出现大概是因为所选择的样本量太小, 如果扩大样本容量, 应该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另外, 可以看到医院这个变量的影响是负的。

以下分析康复对残疾人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我们采用强制进入的方法。从对模型的总结可以看出, R平方达到0.286, 并不是很高, 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好。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数据。从对方程的检验结果来看, 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并不高。最后的总体方程为:Y (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 =1.75+0.142X1 (专业医师) +0.145X2 (家属) +0.596X3 (社区设施) +2.25X4 (其他) +0.357X5 (社会团体) -0.384X6 (医院) +2.108X7 (企业) -0.346X8 (个人) 。这个方程表明, 服务主体为“政府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的情况下, 对残疾人康复的影响为1.75。说明这两项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很大, 仅这两项都达到了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影响的平均水平。我们还可以发现, “医院”的参与和“个人”及亲戚在残疾人康复中的参与可以提高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正面的影响。此外,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社区服务中, “社会团体”这个服务主体和“社区设施”这项服务活动的影响相对较高, 在今后社区康复服务中应大力发展这两个方面。最后, 我们从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的残差累计概率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数据离标准线的分布还有一定的规律性, 说明残差不是完全的离散的, 线性回归的拟合方式不是最合适的。

结论和讨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当前的社区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还十分有限, 残疾人普遍觉得社区康复服务对其生活没有什么明显的帮助。第二, 在社区服务中, 政府主体和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对残疾人帮助较大。应更加注重政府责任和更多的开发服务形式, 寻找更适合残疾人的服务方式。第三, 社会团体这一主体的参与和社区提供康复设施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应大力发展这些服务形式。第四, 医院提供的专业性服务和家人亲属的帮助可以明显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反映出此次调查研究的一些局限的地方:一方面, 问卷逻辑性不够强, 很多实际问题在调查开始前没有考虑到, 致使很多数据没有从问卷中表达出来。另一方面, 问卷样本量较小, 这使得很多结果有较大的偏差。

参考文献

[1]江立华.论中国城市社区福利产生及其运作机制[J].江汉论坛, 2003, (10) .

7.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 篇七

金融0901班 李进

一、调查过程设计

1.调查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健康文化建设,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农村文化建设。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余文化生活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特意组织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开展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意图了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了解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活动的满意程度以及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希望能对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样本选择与调查方式

为了方便调查,我采用就近原则,在我居住的地方——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张湾镇云湾村 发放并收回了有效问卷234份,然后再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各个年龄层,男女大致各一半,并且在整个村的十一个大队里都有所分布,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居民业余生活的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天在业余活动上所花时间为1到2小时的约占21.6%,2到4小时的占33.4%,4到6小时的占38.7%,6小时以上的占16.3%。可见大多数人用在业余活动的时间在4小时左右,这应该是正常的时间。相对的花6小时以上的人大多是16到25岁之间的青少年,占91.4%,这些人一般都过早辍学待业在家,可以说是整天无所事事吧,而且他们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上网。从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在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而且活动方式单一不够健康。

另一方面,就居民业余活动时间主要跟谁一起度过的问题,约23.7%的人业余时间主要跟家人在一起,35.5%的人主要跟朋友一起度过,剩下约40.8%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人度过的。相比之下独自休闲的人所占比例要更大,而跟家人一起的时间却少了点。这反映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过自己的自由世界,而与外界的接触显得单薄了些。我认为这跟电脑的发展有关,如今人们通过上网就能够了解几乎外面发生的所有事情,而且还能享受很多娱乐比如电影电视,听音乐,聊天,打游戏等等,总之人们似乎没有必要出门,待在家里就能搞定一切;另外,我想与家庭模式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抚养一个小孩,而独生子女往往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也就更容易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

2.居民业余生活的方式

我将业余活动方式划分为9个部分,包括电影电视音乐,聊天串门,打扑克麻将,运动,游戏,看书(报刊杂志等),逛街购物,文体活动(绘画,创作,舞蹈等),其他。数据显示,选择看电视电

影听音乐的人约占41.4%,聊天串门的约占52.7%,打扑克麻将的约占65.2%,运动的约占18.6%,打游戏的约占55.4%,看书的约占22.7%,逛街购物的约占31.4%,从事文体活动的约占10.2%。当前来看业余时间花在看电影电视,聊天串门,打扑克麻将和游戏的人所占比例较大,而运动,看书和文体活动等相比之下更健康的活动方式参与的人就少多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农村居民的业余活动方式不是很良好。

具体来看,选择看影视剧听音乐的人主要是16~25岁之间的女生,占68.4%,的确如此,现在的女生大多都喜欢看影视剧,听流行歌曲(嘻嘻,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可谓是中国娱乐领域的“中流砥柱”,对于这点无可厚非。选择聊天串门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16到25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主要是通过网络聊天,如今网络聊天基本上已经成为中国人上网必做的事;另一类是中老年人,他们比较喜欢串门聊天,这点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很庆幸我们村现在还保留着这个纯朴民风。选择打扑克麻将的人主要是26到45岁之间的中年人,而且男女比例相当,差不多各占一半。其实在我家附近就有很多家茶馆,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能听到里面嘈杂的麻将碰撞的声音,人们吆喝扯皮的声音,还能看到各色各样表情不一的人,可见我们村赌博之风盛行啊。就我所知,大人们平时聊天往往是围绕麻将展开的,麻将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我想麻将是我们村串门聊天这一传统得以保留的一个重要因素吧,就像一把双刃剑啊,这该如何看待如何取舍呢?选择打游戏的人主要是16到25岁之间的青少年,竟高达87.3%,这让我想到了我们那里还真有不少网吧,有些还“地处偏僻”,估计也不会管什么成年不成年的。唉,对于游戏尤其是网游,不知道有多少人沉迷于其中,耽误了多少人啊。再者,我们村那么多孩子都早早地走出了学校,使得本地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相信与网络游戏有莫大的关系吧。

从以上对居民业余活动内容的分析来看,我村居民的文化活动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尽管报纸、图书、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居民对媒体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但是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在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看电视仍然是农村居民业余时间最常从事的文化活动。另外,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业余活动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利弊值得人们深思。

3.居民对业余生活的看法

根据调查显示,有21.7%的被调查者认为上级领导干部重视业余文化活动的建设,经常到下面了解居民的业余生活情况以及指导工作;34.1%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业余文化活动有一定的政策保障;58.8%的居民对上级领导对业余文化活动的建设不满意;72.6%的人认为本村应该加强业余文化活动的建设。显而易见领导干部对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够重视。

关于居民对业余文化活动的满意程度,35.2%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文化活动能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满意的人数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2.5%;持不肯定态度的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22.3%。由此数据可知差不多一半的人对目前的业余文化生活感到不满意,而基本上满意的人仅占1/3左右。

三、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成因分析及建议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大多数居民的业余活动方式比较单一且不健康,对自己的业余活动普遍不满意,领导干部不重视居民文化建设等等。这种不良现状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盛行,新时期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陷等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政府领导在这方面的不佳表现 也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相关平台的搭建力度不足,相关人才的缺乏,对文化建设的监督力量薄弱,对居民业余生活缺少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居民参与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分析了现状和原因之后,我想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这种状况。其实说到底要想达到我们的期望,主要还是要依靠上级领导,他们的态度才是关键之处。如果领导能够对居民文化生活有足够的重视,那么一切就好办多了。

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应该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重要的是,应该充分调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政府可以着力培养一批艺术骨干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从而发展一批健康的民间活

动团体组织,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要想稳定农村文化的建设,还应当适当表彰和激励农村文化建设中成绩突出、有较大贡献的人员,充分肯定他们的辛勤劳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再者,不仅要提高精神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居民搭建一定的活动平台,而且还应该教育引导居民确立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遏制和杜绝消极落后的业余文化消费。另外,健康的文化市场经营活动能够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为人们从事健康的业余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相关部门应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积极支持、倡导和发展健康文化,坚决抵制各种腐朽和不健康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8.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篇八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同时,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学术理论,着实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反应与满意度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的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为其带来的巨大压力,这说明,我国正在向着实现社会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大步前进。但是在最近几年国民幸福指数调查中发现,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经济发展速度没有成正比,正在急剧的下降。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思。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决定了我国的发展程度。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居民生活日益舒适,然而,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却有所下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经济上的`发展使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了解人们对此的反应如何,是否满意或适应当前的生活方式变化,故在假期做了这份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国家进一步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

西安市、大同市、固原市、内江市、商洛市、怀化市、葫芦岛市等

地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方案的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几个市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和回收,共发放了600份,回收了500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9.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 篇九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

《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3) 深入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健康状况。护理人员是老年护理的设计者、指挥者和提供者,要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依赖于老年护理知识的普及。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可通过举办专题专场讲座、随机性教育或示范性教育等形式,让老年人学会一些简单正确的自我保健知识。

综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加,需要必要的养老机构及大量的护理人才。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因此,加强养老卫生机构的设置,加大老年护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老年及中医护理课程,将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要举措。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与老年中医护理现状, 为护理人才的培养及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走访相关单位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安顺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迫切。而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 (包括老年护理、中医康复护理的机构及人才) 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及打造长寿之都的需求。结论 边远地区的老年中医护理工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启示加快老年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模式。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老年中医护理,调查,分析,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彭炜.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材[M].广州:广东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02.

[2]杨玉水.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对策[J].贵州文史从刊, 2004 (4) :86.

10.我的社区生活环境调查 篇十

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新津县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县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社区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了解社会不同群体对于空巢现象的观念和态度,探讨让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 。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3000元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4000元左右,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金。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元;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

(二)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们生活开支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觉得有什么经济压力。但部分空巢老人们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三)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受传统养老模范影响,入住机构养老的观念没有改变,怕别人说,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经济上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同子女相处方面,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造成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4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二是综合各方面原因,37.9%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6.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9.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四)在社区服务设施与其休闲娱乐方面

1、在社区服务设施上。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硬件设施方面,社区针对老人们的休闲娱乐设施很少,老人们提到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之类的,但离老人们生活的社区有一定的距离,身体好且喜欢运动的老人们会去走走,绝大部分的老人们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另外,城市社区都没有安装类似求救门铃、求助遥控器之类的针对空巢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帮助的系统;而在软件设施方面,是依靠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大学生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愿服务较多,但大部分老人对大学生的服务感到不习惯。问到其原因,空巢老人们表示,因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需要大学生提供服务,且大学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打扫清洁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些老人希望过安静的生活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2、在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上。73.2%的空巢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串门,有60.7%的会在闲暇时间看看电视和报纸书籍,同时,50%的会选择打太极,散步之类的放松方式,还有33.9%的空巢老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极少数的约为1.8%的空巢老人会选择出远门旅游。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整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达到66%,处于中等水平。有约42.4%的老人估计今后的生活无法预料或变坏,34.5%的老人有时感到孤独,7.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59.4%的老人感到生活无目的,老人们的总的幸福满意度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空巢老人的整体生活状况处于能基本上满足需要的水平,因生活困难而产生的悲观、焦虑、无望等心理问题较少,但这种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还是存在于一部分空巢老人身上。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生活状况,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与我们的交谈中表现得很积极、乐观、豁达。谈到子女不在身边,都表示很理解;在谈到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上,都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了;而谈到未来生活的变化时,都持较乐观的态度;最大的愿望是一直淡然、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但这部分的空巢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二)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

上一篇:秋分诗词下一篇:小学消防安全演练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