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

2024-08-14

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精选12篇)

1.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 篇一

每个学期的开始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习惯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在读书上又要有新的习惯养成,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读书有选择”中,孩子们通过回忆暑假中看的书籍,了解书籍的类别。然后通过“家长帮你或者你自己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来使孩子们认识到选择合适书籍益处。

而后,利用书上的插图中出现的书籍名称,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选择。对书要不仅要有选择而且读书时要做记号。我和同学们通过交流探究了一些记号的意思。在平时的读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读书时做的记号杂乱无章,问其自己都不知这个记号的含义。于是我结合《新阅读新习作》中《天窗》一文的阅读,让同学们达成了一个记号的共识,这样一来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我想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只在于这节课,而是在于平时。

孩子们常常在写作的时候没话讲,就是没有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如果把这三个学习的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停留在这两节课,而是带到平时的生活中来,那么这节课的意义将及其重大。

2.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 篇二

生物图表在生物教材中是与课本文字密切配合的“图像系统”, 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 是生物知识的载体。在生物教学中, 图表有着文字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它使学生容易辨认、判断和理解, 其丰富的内涵, 又为发现问题、讨论探究、知识生成、解决问题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本人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 以案例反思的形式谈一谈生物图表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灵活运用图表进行教学。浙教版高中教材《分子与细胞》一书中共涉及图表64余张。本文主要以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后半部分内容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等) 进行教学反思和实践。

反思一:学生看图、解图、用图

教师选图、编图、制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看图、解图和用图,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主要抓如下几点:

1.仔细观察图表, 大胆发表意见。在演示图表之前, 教师首先要拟出简要的看图提纲, 告诉学生这幅图要看什么、怎么去看、为什么要这样看。然后学生在看图过程中要认真的思考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 (见上图) , 涉及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的情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单独进行时的曲线, 因此, 教师由浅入深逐步引导, 并对学生作相应提示:A.曲线四点的分析: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B.曲线的变化延伸;C.曲线图与结构图的转换;D.净光合作用 (有机物的积累) =实际光合作用 (总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教材中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结构图进行合理的整合, 用结构图解释坐标图,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 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2.分组讨论问题, 化难为易。对于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图表, 教师不仅要拟看图提纲, 而且还要作详尽的剖析和讲解。如讲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关系时, 教师应首先展示有丝分裂结构过程图, 帮助学生构建感性认识, 之后学生总结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但是, 学生对于如此“伟大”的一项工程难以切实把握, 在此, 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列出有丝分裂各时期是变化情况图, 然后根据图中数据作出坐标曲线, 使得知识系统化。

3.尝试应用图表, 突破重难点。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图示知识, 能否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将文字语言变为图表语言或将图表语言变为文字语言, 笔者采用填图和制图的方法进行检查。填图就是要求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填写到某一图表内, 制图就是训练学生将文字语言变为图表语言的过程。这种检查方法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反思二:学会析图, 以图疑文, 深化课文

有的学生在复习时, 只习惯于死记插图中的内容, 不善于思考挖掘剖析图中蕴涵的基本原理、规律, 不会多角度联系分析与图中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会从图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一旦遇到一些源于教材又稍作变化的读图题就会感到困难。因此, 在复习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对图进行思考, 提出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提的问题越多, 学生思维就越活跃, 析图越深刻, 并通过对所提问题的解答达到深化课文的目的。如在复习细胞呼吸时,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分辨出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各自的曲线, 但不能有机结合两者。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正确指导, 学生分组合作, 讨论探究, 一方面可以培养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归纳训练后, 学生不仅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而且能学会对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力和对知识的拓展能力、变换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反思三:学会绘图, 以图代文, 表述课文

画简图是复习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在复习时往往会被忽略。教师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通过绘出教材中一些重要的插图, 并与课本插图作比较、改正, 或要求学生把文中有关内容用简图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图, 以图代文来表述课文, 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达到复习教材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绘图技能。

反思四:学会忆图, 以图思文, 活化课文

忆图就是指对图像的再忆联想。通过对图像的回忆再现, 进行忆图思文, 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达到活化课文的目的。

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绘图复习训练, 对教材插图记忆深刻, 大脑内储存着一幅幅生物图像, 只要提及某些生物学现象、特征、原理、规律或到考试时, 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像即所谓的心理图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图像后, 关键在于能随机变通、灵活应用。若善于使用, “死图”可变“活图”, “哑图”可能说会道。

如形态相似但不同的曲线更应加强引导, 如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曲线、光合作用O2的产生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曲线和根细胞对K+和NO3-等矿质元素吸收量随氧气浓度变化曲线,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加, 纵坐标的变量也增加, 但当横坐标变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纵坐标的变量可达到相对平衡。对此类曲线图的理解关键是要找出其中的限制因素。

如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曲线和O2的产生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曲线的限制因素是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的数量或气孔开闭的情况, 根细胞对K+和NO3-等矿质元素的吸收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的限制因素是细胞膜上运输相关矿质元素的载体的数量。

事实上, 近年来, 高考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 高考逐渐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学生的能力是学生素质的外显。对图示的理解、对图示信息的提取、对图示信息的运用水平, 正是学生能力高低的表现。高考题中的图示既简明、信息容量又大, 减少了大量的文字叙述, 为考生节约了时间, 也能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最后用林华民先生的一句话结束此文———更新教育理念, 改变教学手法, 成为一流的教学能手, 拥有富有成就感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吴相钰, 刘恩山.分子与细胞[M].北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8-108.

[2]蔡方平.中学生物学图示教学的提出[J].生物学教学, 2004, 4:11-13.

[3]洪明.充分发挥生物课本中插图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1:80-86.

[4]翟萍.高中生物教材中图表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2:85-86.

[5]宁志和.用图解表解法提高中学生物教学水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139-141.

[6]袁楠.充分运用彩色插图提高生物教学效果[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2) :17.

[7]施小龙.生物教学中实施自主性学习的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3, 11:65-66.

3.体育教师如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培养

体育教学语言具有教学语言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共性功能。除此之外,它本身还有着语言使用的示范作用。简短深刻的语言,不仅能直接讲明动作的要领和技术要求及学生对动作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而且还影响着学生后期的练习。可是在很多人的眼里,都将这些形容在了语文的课堂上,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不用启发,不用引导,一个哨子,一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更不用谈什么语言修养了。其实,不管什么课程都是师生共同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语文、数学课如此,体育课也同样需要教师要将内在的知识和自身的技术技能,化为语言(包括动作、表情)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启发,从而达到掌握技术、技能,提高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深厚的业务基础,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若只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缺乏艺术表达能力,不知如何将自己的知识生动、简练地表达给学生,激发起他们对运动锻炼的渴求,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兴趣下降。

1.現状

常听到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胸前挂着哨子,嘴里喊着号子,只会蹦蹦跳跳、不会说说道道”形容体育老师。也“经常看到体育老师们这样备课“教师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游戏规则”,长久下来备课书上就写了无数个“教师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却从来没有写明自己是如何讲解示范的、如何讲解游戏规则的。而作为体育老师我深感悲哀,而且大多数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都很注重肢体语言(技术动作的优美示范等),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更有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组织表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动作示范,其实不然。而由于工作性质影响,体育老师本身在词汇量的积累上就非常的匮乏,再加上备课对语言表达的忽视,更加造成了问题严重性。就当前情况看,体育教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语言的组织和口头表达的问题。

2.对策

2.1改善备课,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备课中细化、落实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是区别于其他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它是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着动态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更容易分散。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上好课,不仅要求教师示范动作准确、大方、优美,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作为教师,提高这些能力和技巧首先应该从备课入手。第一,课的开端和过渡:成功的开讲导语,往往会给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过渡性语言,即上下衔接,是上课成功的关键。实践发现大多数的体育老师都对体育课中过渡性语言的提炼不够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生硬、不流畅,更多的是命令学生接下来做这个,再继续做那个,学生盲目地跟随教师练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因此,我认为在体育备课中提炼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课中讲解和提问:在备课中,对于动作或游戏规则的讲解不应简单的“讲解”两个字带过,而应写明思考自己将会如何讲解这段动作技术,需要提些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练习的,并能在课前反复的试说。曾听专家提到:一节非常优秀的体育课,只简单地提了四个问题就串联全课完成练习。第三,课的总结:一堂理想的课,不仅要“善始”,而且要“善终”。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求开始能引人入胜,课中有高潮迭起,而且要求结尾余味无穷。

2.2注重反思,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反思中揣摩、提炼

作为体育教师,在语言的修养上必须具备示范性、形象性、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课堂中语言表达的要求比平常讲话要高的多。要求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语速要适度,语调要富于变化;其次要求语言要丰富优美,形象生动;再次要求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楚,语法规范,前后连贯,言之有序。

每个学科都是由名词概念构成其知识体系的,因此,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首先应尽量用名词术语,不要随便使用地方方言,特别是对各种概念、技术原理、健康原理、养生之道、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的讲解,要论点精辟、准确,语言要力求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教师可以把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的语言浓缩、以精粹简练的语句或概括成口诀或单字的口诀,再通过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讲解、巧妙的比喻,对动作进行声行并茂的刻划、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教前滚翻时,可以说“团身如球形,低头快滚动”。

总总以上要求,这都需要教师要注意平常教学中对语言的提炼、炼字炼句,善于吸收,善于旁征博引,善于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讲解,措词组织都必须反复练习和推敲。经常学习、模仿对于提高我们语言的表达、语言的贴切有着极好的帮助。教学设计固然重要,但反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与组织更是有待更多教师的关注与研究和从中磨练,

2.3加强学习,良好的语言习惯应从日常中积累、运用

体育课空间范围大,干扰因素多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况且人的注意力指向集中到某一点时间不会太长。针对这种状况如不加以引导和调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合理地运用不同音调和节奏的语言,发挥语言的感染、激励作用加以调控,巧妙、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量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融会贯通。除了在备课和反思中提升外,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积累、运用。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学会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将自己真正的置身于学生之间。

作为体育教师同样要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科学杂志、中外名著,善于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不断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充实自己的头脑,做到善于积累、有备无患。使自己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上有一技之长,在理论内涵上更不逊色。

其次,要向所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听广播,跟播音员学;看电视,跟电视节目主持人学;听观摩课,跟其他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老师学。学语言,还包括向学生学,向自己的教育对象请教。一方面,可以向普通话说得标准,语调语速掌握好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有人曾在两所中学近800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你欣赏哪种教学风格”一问时,选择“照本宣科”的占2.2%,“慷慨激昂”的占5.8%,“娓娓道来”的占4.7%,“细密严谨”的占11%,“循循善诱”的占22.7%,“幽默诙谐的”占39.9%。由此可见,学生最欢迎的是幽默的语言风格,学生的要求便是教师的努力方向。再次,要向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体育教师如能有古文底子那是件完美的事情,“唐诗”、“宋词”、“汉文章”都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灿烂的瑰宝。教师要善于从我国古典诗文中吸取语言的精华,多储存,底蕴足,教学时才会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大放光彩。特别要注意选一些典范的文学作品着重研究,仔细品味,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灵活地借鉴其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之处,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俗语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要想保证课堂能够顺利的进行,必须以良好的语言组织感染激发学生。而新课程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课本、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这么简单,更需要一批会思考、会表达的优秀的老师。注意培养教学语言能力和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将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加强语言能力培养,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应是我们体育教师不断进取的方向。也只有不懈地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体育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活跃氛围的课堂中锻炼身体,享受体育娱乐功能,最大限度的领悟体育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利.课堂教育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2.

[2]宁射贵.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3]张厚学.体育教学中语言组织的重要作用[J]. 体育学刊,2008.10.

4.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反思 篇四

1、报纸真的有魔力吗?

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自己的爷爷因看报而忘记了吃饭,有的学生讲伯伯因看报吸烟而烧了自己的衣服。学生因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认识到了报纸的吸引力。

2、既然报纸有那么大的魔力,是不是什么报纸都能读呢?

学生一致认为:对自己成长有益的报纸才能读。我建议他们推荐一些能读的报纸,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说:“《山西日报》、《太谷报》、《小学生德育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辅导报》……”只有将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5.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 篇五

1、读报有什么用处?

2、读报时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在书上圈画批注,很快进行交流,学生能重点抓住课文第3、6等自然段说出读报的好处。在学生交流完后,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转入第二个问题的交流,而是让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再读第一节,并联系读报的用处,也能较好地说出这是作者写作中的一个方法,即用生活中的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调动读者的兴趣。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自读思考,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相应的内容,如读报要讲究文明,注意卫生等等。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就是其中的一种。好的报刊有很多,孩子在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报刊是最便捷的资料,让孩子了解包罗万象的社会,何乐而不为呢好习惯受益终身。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

学完课文后,我想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只有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学习。课后,可分阶段性地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撰写读报心得、开展读报交流会、自制阅读小报等。我们也可以每天轮流安排一位学生负责“一句话”新闻播报,天长日久,习惯自会养成。

6.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 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养成好习惯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观看视频,看看有哪些好习惯。

二、让幼儿自由的讨论

1.师:“刚刚我们看到小视频里都有哪些好习惯呀?”

2.师:“原来多洗手,排队喝水,饭前便后洗手这些都是好习惯。”

三、告诉幼儿学习。

1.师“那小朋友觉得我们要不要学一学他们的好习惯呢?”

2.师:“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做一个好孩子是不是?”

四、请幼儿自己讲讲自己知道哪些好习惯。

1.师:“除了刚才视频里看到的好习惯,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是好习惯呢?快思教案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2.师:“小朋友们是好的习惯我们都要学会,还要把不好的习惯改成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让幼儿观看视频,自己发现有哪些是好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来讲,孩子们看视频的时候都很认真,但是可能是小班孩子的天性,他们一边看一边说,发现什么就立刻讲出来,这里的设计还有所欠缺。孩子们发现了视频里的好习惯,我便按着顺序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向着视频里的小朋友学习,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让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另外请孩子来讲其他好习惯,可能他们对好习惯还没有什么概念,这里对他们来说稍微有店难度。

7.教育反思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七

前几天检查学生们的手指甲,轮到彬彬时,他一边双手握拳,试图把手指藏起来,一边说:“爸爸不在家,没有指甲剪。”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把双手展开:又是十只藏满污垢的长指甲。当时我没说什么,而是递给他指甲剪,让他自己剪指甲。

其后几天,我留心观察彬彬的双手,情况尚可。

另外, 彬彬的坐、站、行姿都极其不雅,坐时经常不自觉地双脚竖起在椅子上,站时双手塞进衣服里(从衣服底部),行走时双肩乱摇,为此好几次试图纠正他这种极其不雅的行为习惯。但都不见明显改善。而且他做操时的动作也“怪模怪样”。我原以为是他不认真做操所至,仔细观察后发现也许不是这样,于是我找教体育的黄老师咨询,黄老师说小贾的肌体协调能力很差。所以是否应该这么说: 彬彬的坐、站、行姿是习惯养成的问题,但他做操时动作的“怪模怪样”却是本身的身体条件所造成的。

这段时间继续延续前期的教育方法。平时多留意其言行,多提醒。但经提醒后只维持一分几秒,当我转身的时候,他又再“我行我素”。

8.一个好教师必须养成的习惯 篇八

1、养成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的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的多彩世界。对侍学生我们不能事事单一,处处划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作为教师要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2、养成努力做一名阳光型的教师的习惯。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做为阳光教师就应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于拼搏、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和复制与粘贴。要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3、养成请记住每一个学生名字的习惯。

记住学生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学生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该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特别是在刚接手一个新班时。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

4、养成面对学生,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的习惯。

凡事皆有因,因此,耐心是成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耐心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记住: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欲速则不达。耐心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耐心指导,给学生搭梯建桥。

5、教师要养成善于换位思考的习惯。

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能成为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自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工作。

6、养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习惯,千万别把你的不良情绪带进教室。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因为情绪的变化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想发火之前,先数十下,或者深呼吸,你也许就会放松下来。总之,教师应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而不是让恐惧、焦虑、急躁、恼怒、消极、颓废等不良情绪影响自己,打败自己。

7、养成经常和学生谈心的习惯。

谈心就是教师要躬下身来,态度亲切、随和、自然地和学生互相交谈。经常与学生谈心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成教育目标和任务。一个善于谈心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

8、养成毫不吝啬的赞美学生的习惯。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今天的教师要舍得赞美学生,因为赞美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情感投入,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教师要把赞美当成教书育人的一剂良药,只要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效,科学地用好它,就能在教育这片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就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所以教师要毫不吝啬的赞美学生。真诚是前提,尊重是直谛,慷慨是灵魂。

9、养成换个思路激励学生的习惯。

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一些常规的激励法,如名人名言激励,物质激励、为了赞美而赞美的激励等等,也不分对象,不分时机、不分场所,那么最终取得的效果将地越来越薄弱,越来越没有影响力和说服力。换个思路激励学生,或许会取得意相不到的效果。

10、养成给“特殊学生”特别的爱的习惯。

爱优秀学生容易,爱特殊学生难。惟其难才显得更加珍贵。关爱特殊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欣赏、谅解,才能为特殊学生赶走心灵的乌云,带来阳光。学会欣赏,才能为特殊学生消除自卑,给他们带来希望。用爱,关注、欣赏、抚慰心灵。用爱,挖掘潜质,激励信心。

11、期盼是更深层次的爱。

“三分教育,七分等待”,教师的期盼,等待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积极的、更深层的爱。每一个学生从心底里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赞扬、鼓励,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品德的提高。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赏识、期盼性的行为和语言能感染激励学生,使学生有想获得成功的冲动与行为。

12、养成公正对待对学生的习惯。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公正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渊博的知识,还来自于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

13、养成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的习惯。

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上,在对等待问题与事物时允许学生持反对意见,更允许学生申辩自己的理由,教师要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诉,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与你交流,你才能打开学生心结,使其摒弃心病,健康成长。学生喜欢老师,才能“爱屋及乌”,进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正是成功的前提。

14、养成宽容对待学生的习惯。

宽容应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良方,学生需要宽容,教育需要宽容。因为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绝不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袒护与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心从自卑中摆脱出来,消除顾虑,解除学生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与理解。

15、养成严格教育学生的习惯。

爱生之心,是教育力量之所在,但是光有爱远远不够的,只有加上严格的管理、严格教育才能达到真爱的境地,即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感受到教师的真态关爱。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鞭策一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6、养成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的习惯。

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是人性的公正和善良。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学生相互欣赏不仅弥补了教师对学生优点了解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使得对学生的表扬变得全方位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学习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有利于全班同学一起进步,共同提高。

17、养成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习惯。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实现这样的理念,就得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都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就要懂得如何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身体。

18、养成主动问候学生的习惯。

面对来自学生的尊重,如果没有一个尊重的回应,我们便失去了那份尊重。当你主动把一份尊重送给学生时,学生一定会回报你加倍的尊重。所以教师要养成主动问候学生的习惯,因为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缕清风,拂去学生心中的烦忧,使其神清气爽;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泓清泉,涤荡心底的污垢,使其心田清润;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捧月光,放牧其自由心灵,顿生自信、自强的勇气。教师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常怀此心,常行此道,而且从点滴做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

19、养成主动与与家长沟通的习惯。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作为教师要清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家长意识到家长也是教育者,如果教师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信你的教育教学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养成主动与家长沟通的习惯。20、养成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习惯。

反思是一在盏明灯,会引导教师避免陷入教育教学的教条和僵化。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学行为和没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次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的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看出反思的作用之大。想要成为名师,就得养成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习惯。

21、养成创新思维,努力教出个性的习惯。

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有鲜明的教学个性。如魏书生的民主,于永正的幽默,窦桂梅的激情。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上大胆尝试和创新,取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努力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22、养成坚持认真备课的习惯。

一个精彩的课堂,其功夫在课外。备课永远是教师永远不能马虎对待的事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得认真备课,备好人生之课,备好学科教学之课。坚持做到备自己,备学生,备课标,备学科系统,备教材,备教法。

23、养成认真作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除了认真备好课外,还应作好其他相关的准备。如投影片、课件,教具、学具等;还有教师自身的关于学科知识方面的素养,有关学科的方法等的准备;还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课前准备,如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物品的准备等。作好了这此相关的准备,那么课堂上就会少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效率也就高很多。

24、养成“问课”的习惯。“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一种回顾,只有“问”,才能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才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每一个教师都有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课。问课应成为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做到课前问和课中问及课后问。多问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多问自己教学中的失败之处,多问自己可问之人(如学生,听课者),努力把问课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25、养成重视目标性教学的习惯。

一堂好课,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和重视目标性教学,看目标是否达成。作为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根据系统目标制定的长远目标、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等于来制定每节课的课时目标。

26、养成提前三分钟进教室候课的习惯。

据专家的经验:教师提前三分钟进教室最为合适。因为这时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分组教学的良机;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检查预习的情况,复习的情况,作笔记的情况,以及上课物品准备的情况等;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引导其矫正;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缩短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可进行教学设备检查;有利于情绪的稳定;有利于调整教学心态。提前三分钟进教室,也许会给你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27、养成把随堂课上成优质示范课堂的习惯。

如果一个教师把每一堂课,也就是平时的随堂课都当成一种公开课、教研课、优质课、示范课来上,相信你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出精彩的课。因为前面所说的课,大多注意教学开端的细节,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注意课后信息反馈的细节。把每一堂平凡的随堂课上好就是不平凡的课,就可能是优质课了。

28、养成面带微笑进教室的习惯。

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当你面对学生微笑时,学生也就会喜欢上你。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到:带着微笑走进学校,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让微笑走进新课题,把微笑留在课堂上,让微笑沟通孩子与老师的心灵,构建欢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赢得你教学上的成功。

29、养成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的习惯。

走下讲台不仅仅是观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走下讲台,你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这样做会解决了许多以前未曾注意到和没有找到原因的问题。如:课上学生违纪的现象减少了,部分学生变成学困生的原因找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一直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肯定不会是优秀的教师。

30、养成带着激情上课的习惯。

9.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九

中学生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不仅身体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而且处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因此,中学生饮食习惯十分重要。但我们的同学们在饮食上常常出现问题,既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的生理发育,又影响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同学们在饮食上常存在以下误区:

①早上随便吃一点,甚至不吃饭,其实早上一餐十分重要,因为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了,早上起来急需要补充一些身体必需的营养与热量,早上不仅要吃饭,而且还要吃好;

②用公用餐具就餐,有些同学为了省事,中午或晚上不在食堂就餐,而是在小饭店里随便吃一点,其实,姑且不谈小饭店的卫生条件如何,就是使用公用餐具就存在很大问题,公用餐具不可能认真清洗,更不可能消毒,可以肯定地说,公用餐具上携带了大量病毒与细菌,特别是乙肝病毒、大肠杆菌、感冒病毒等,虽然暂时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但久而久之就会在身体内留下病害,随时都会发病;

③有少数同学喜欢在周末约同学喝几杯,虽然不是酗酒,殊不知对身体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严重影响记忆力,无论什么酒对中学生来说都是不能沾的。

由此看来,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既是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需要,还是现实或将来身体健康的需要。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同学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既要保证营养所需,还要考虑到发热量;

2、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不使用公用餐具,不随便在饮食摊点上就餐;

3、不喝酒,不暴食暴饮,不吃冷食;

4、不吃零食,特别是小吃,不吃变质过期食品;

5、早上要吃好,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引起大脑缺血,上午上课患困;

6、不要养成下了晚自习后还吃饭的不良毛病,否则难以消化,引起胃病;

7、多吃谷类,供给身体充足的能量;

8、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9、参加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10、青春期学业繁重,应注意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的营养和饮食安排;

10.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十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每个会员通过全力合作,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使少年儿童在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环境中更加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某个人的私事,他关系到我们整个校园环境卫生。而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如乱扔乱丢,乱涂乱画,随地吐痰等不卫生行为,即影响了学校文明整洁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了解卫生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保证和促进我们身心的正常发育,保护和增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随便使用别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衣服、拖鞋、餐具等。遵守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

二、均衡饮食。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定时、定量用餐,早晨起床后坚持早锻炼。要懂得照顾自己,真正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才能更认真地学习,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生活,才能真正幸福生活一辈子。

三、要自我减轻心理压力。在紧张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做到紧张而活泼,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困难和不愉快的事,学会自我调节,特别是碰到同学之间矛盾、家庭父母发生纠纷,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不愉快的事情时千万不能闷闷不乐。要科学、合理,尽快解脱出来。

四、教室、宿舍、寝室保持空气流通。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教室、宿舍保持通风状态,空气流畅,有利健康。

五、用眼卫生。

同学们,良好的卫生一双眼睛一对宝,从小就要保护好。读写坚持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沿一拳。走路、躺着、乘车、过强过亮灯光下不看书。常做眼保健操。

同学们,习惯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养成的,美好的生存环境是靠大家共同创造的。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的社会栋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健康的生存环境。让健康伴随我们愉快的一生吧!

11.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篇十一

良好睡眠三要素

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入眠。

中国养身学提倡“先睡心,后睡眼”,就是要求睡前必须保持心平气和、心情愉快,然后宁静入眠;切记不要在心情恼怒之余、忧烦之际入睡。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心定则五脏安,这是十分有效的自我宽慰法。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辅助法,让睡眠更安稳。

(1)听一段好听的轻音乐,如小夜曲;因为悠扬的音乐旋律能改善大脑微循环。

(2)读一段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歌或散文。

(3)临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可安神。

(4)用热水泡脚10分钟,然后按摩脚底涌泉穴(位于脚底1/3中点处)和照海穴(位于脚内踝尖下缘凹陷处),按摩这两个穴位,一般在10分钟内会产生睡欲。

2.安静清洁的环境。

不需豪宅美屋,只要室内清洁卫生,无噪音干扰,维持舒适室温和清新的空气。有向阳的窗,充足的阳光;入睡前保持月亮般的亮度,卧室朝向以东南或南为宜。

同时要选软硬适度的床垫及适当高度的枕头,约6-8公分最宜,睡在此高度的枕头上,脑电波会开始出现平稳的休息波;而当枕高超过9公分时,休息波将失去平衡,会导致睡眠不适。

3.睡前洁身。

养成睡前梳头、刷牙、洗脚、洗下身,不仅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也是最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是促进良好睡眠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养生曾提倡“发宜常梳”,因为睡前梳头有按摩头皮、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梳头可用梳子或是用两手的手指,以分开如爪、手心向内的手势,从前额抓到后颈部,要抓得头皮沙沙作响,每次梳头或抓头10分钟,坚持一到二年,可使白发转黑,脱发可生新发。

12.高校教师如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论文 篇十二

(咸安区何功伟中学 李靖)

【内容摘要】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尤其是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就语文学科而言,其兼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身,更应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关 键 词】语文教学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及气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成功的阶梯,不良的行为习惯则是人生前进的栅栏。因而,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人生至关重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其在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上应着重促进学生养成“五会”的行为习惯。

一、会说话

说话即口语表达,一口流利的口语表达是现代人成功的必备素质。语文课堂应教会学生说话,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与人交际。何谓会说话?会说话是指说话者能够分清对象与场合(即时间、地点)进行得体、自然地口语表达。会说话的人不仅使听话者赏心悦耳,更会使其有如沐春风之感;不会说话的人则会使听者心生厌恶,有时甚至会避而远之。

在课堂上或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不搭调、不和谐的声音,如:严肃的课堂上“英雄的牺牲”被学生说成“死了”、“挂了”。日常的生活中学生这样一句无心的话语“我觉得你长得像我小姑,可她已经死了”会让你郁闷至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说话者没有分清场合,表达不得体。身为人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得体的话语与人交谈。

二、会听话

在人际交往中,说与听是同时出现的。作为说话者,要说得得体;作为听话者,要听得明白。听话者要学会倾听、聆听,善于用耳朵捕捉说话者的关键信息,倘若如此,就可以使谈话愉快地进行。如果不会听话的话,将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

语文课上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无所知,甚至是茫然、不知所措,让老师有对牛弹琴之感。并不是所提问题的难度系数大,而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听,没有抓住提问中的关键信息。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果听话者不认真听的话,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短路。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为了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应教会他们学会听话。

三、会书写

俗话说“字是门楼书是屋”、“字如其人”,这说明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体现了一个人的自身素质,一个人书写的好坏关系到其自身的形象问题。现代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E-mail取代了书信,键盘取代了纸笔,出现了“拇指一族”。人们渐渐习惯了键盘机械似的打字,慢慢淡化了最原始的书写。这些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当今的中学生。看到学生潦草、歪扭的字迹,甚为堪忧。因此,教会学生进行规范、工整的书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从语文课抓起。

四、会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读书、读好书,可以提升素养,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快餐时代,人们的精神食粮正在逐渐减少,真正读书的人也微乎其微。现代中学生追求非主流,喜欢时尚,传统的东西被抛在脑后,如何让中学生热爱读书也是当务之急。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作家、作品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心灵得以洗礼,让思想产生撞击。腹有诗书自气华,与名家为伍,与名著为伍,一旦养成习惯,受益终生。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旨就在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

五、会欣赏 学会欣赏,为他人喝彩是一个好习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我们不能孤立于群体而存在,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一个不善于欣赏他人的人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赞赏。现在的中学生很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毫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在语文课堂上,勇于走上讲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勇于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举动都应得到大家的肯定与鼓励。但很多时候学生并非如此,往往给人喝倒彩,让人有些失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欣赏他人,为自己加油,学会欣赏,鼓励他人刻不容缓。

除此之外,还应强调学生端正坐姿与站姿。优雅端庄的身姿会给他人留下深刻、舒服的印象。在课堂之上,学生除了坐就是站,但很多时候学生的站姿与坐姿是千姿百态,让人爱恨交织。坐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全身趴下;站得不是左右摇晃,就是低头哈腰,有点不堪入目,完全看不出中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因此,矫正学生的坐立姿态势在必行。

现代社会是知识时代,提倡“活到老,学到老”,要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学生亦是如此,一定要学会学习。学习不仅仅需要认真的态度,还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语文课堂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五勤”的学习习惯。

一、勤于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计划。学习语文需要提前预习,提前预习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如果学生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事先将最基本的知识落实,抓住重点,发现问题,带着疑问上课,不仅能促进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现在学生几乎将预习之事搁在了一边,把所有问题都拿到课堂上解决,导致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学习效果也不佳。因此学生应养成早预习的习惯。

二、勤于复习论语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勤于复习,通过复习这个环节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此外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又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如果学习了新知识,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容易遗忘。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印象,必须勤于复习。如果想要进一步地获取知识,仍然少不了复习。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则认为复习是多此一举,宁愿花时间去玩耍,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复习。复习的过程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三、勤于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如此写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句都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是需要积累,只有平时厚积,才能急时薄发。学生懒于复习,更别说让其积累了。但勤于积累的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发扬光大。多积累一方面能够夯实基础,一方面能拓展视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是功在日积月累。

四、勤记笔记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中勤记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但记下的知识会永远留在书本上,以备遗忘之时拿出来翻看阅读,重新识记。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会板书主要内容,还会再三强调重点,学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要点认真作好笔记。

五、勤于练笔

语文学习少不了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作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每每提起作文总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之所以如此一是平时对生活关注、观察太少,一是懒于动手,练笔不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勤于练笔。多鼓励学生一旦有灵感显现的时候,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一旦养成了勤于练笔的习惯,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收获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据调查,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重复21次即可。一旦养成,就成了自然。如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养成以上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用温馨的话语提示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生,一句话的力量不可小视,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话语,说不定我们的一句及时提醒的话就可以促成学生习惯的养成。为了矫正学生的坐姿,我时不时会如此说:“挺直腰板,打起精神,目光平视,准备上课”,用这样温馨的话语提示学生及时调整坐姿,以抖擞的精神,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

此外,为了改变学生的书写,让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的字眼“希望你的字写得和你人一样美(帅)”,用这样的语言暗示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加以改正。相信反复提示,终会有所成效。

二、用合适的方式训练

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方式促进其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好习惯,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方式促进其养成。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在班上倡议开展读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挑选好文章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原以为支持者不多,没想到学生一致通过。每个同学都精心准备,认真对待,班级读书风气日益形成。与此同时,这也训练了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还促使学生端正站姿,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为了规范学生的书写,我就想出坚持让学生在格子本上写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书写大有改观。

三、用切身的体验说服 学生是“亲其师,信其道”的,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勤于练笔的习惯,我就把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我读书的时候只要读到美文佳句,就会习惯性地摘抄记录下来。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我就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倾诉,平时的练笔也让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另外学好语文还是要多读书,多记笔记,尤其是老师重点讲析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定要铭记于心。将自己真实的体验告诉学生应该会对他们有所触动,说服他们纷纷行动。

四、用自身的行动激励

中学生最爱模仿,家长与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他们。尤其是老师,在学校师生可谓是朝夕相处,老师还是不少学生崇拜的偶像。如果想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老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激励学生。“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让学生书写规范、工整,老师板书必须规范、工整,备课必须认真书写;想让学生写好文章,老师必须尝试写“下水文”;想让学生爱读书,老师必须爱读书,博古通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老师做到了这些,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向心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长此以往,一定会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好习惯。

上一篇:食品卫生管理监督管理下一篇:运动会加油稿5到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