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愿清单观后感500字(共8篇)
1.遗愿清单观后感500字 篇一
《遗愿清单》观后感
民商法学院2012级7班 2012011348 余玮娜
《遗愿清单》其实已经不那么新鲜,毕竟像这种临死前把自己最想做的事写下来并一一完成,最终奇迹诞生的故事看了不少,但这部电影仍然很吸引我。不似其他哲理性的电影那般深沉,这部电影里还带了一些喜剧元素,杰克·尼科尔森演绎的爱德华桀骜不驯、雷厉风行,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卡特学识渊博、个性内敛,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碰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但相同的疾病却使他们渐渐消除隔阂,成为好友,最后一起完成“遗愿清单”上的内容。尽管“遗愿清单”是卡特提出来的,但最终实施起来的却是爱德华,由此可见,两位主角的性格互补是使得故事继续下去的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信仰”不同是导致每个人性格不同的根本原因。在这部影片中,卡特和爱德华在飞机上的谈话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两个人性格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彼此的“信仰”不同。在飞机上,爱德华清楚地表达了他对上帝的不屑,并说他抵制一切信仰。由于没有信仰所以不受束缚,所以他才会在电影开始时的高层会议上旁若无人地跟助理讨论咖啡,会狂妄地斥责会议不过是“形式会议”,如此桀骜不驯的一个人必然受不了束缚,从而导致他多次离婚,导致癌症住院没有一个亲人探望,却仍然说:我认为被探望者烦死的远比病死的多。反观卡特,通过他对爱德华说的话可以看出,他相信上帝,他有自己的信念,他爱他的家、他的妻子,因此,尽管是自己得了癌症,却反过来是他在安慰家人。但也正是这份爱,使得他年轻时放弃了理想,并且即使写了“遗愿清单”也没有将它投入实践,若不是爱德华说服了他,估计在他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只能“烦死”在家人的探望中了。
看了他们俩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高中的同桌。同桌是个男生,个性很强,老师说的话都是选听,一旦自己决定的事情,不论谁劝,他都岿然不动。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高三时,全班同学都来学校上课,只有他向老师提出回家复习。由于这个时候距离学校考前放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老师说现在回家复习有利无害,她不批,除非他休学,以为他会退缩,但结果是他真的休学了。尽管最终高考他发挥得并不好,但我还是佩服他,佩服他的勇气。也许别人会觉得这样的结果不值得他当初那么做,而我认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是他具有做
出选择以及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个选择是他自己主动出击,而不是客观事实下的“不得不”,我羡慕这种人,因此,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立即就填写了自己的志愿。学法学是我高二确定的目标,相对于别的同学的迷茫,我很幸运,尽管同学知道我的选择之后都在劝我:读法将来出来不好找工作。而我认为,年轻就应该拼一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人支持固然值得高兴,没人支持正好可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就像爱德华说的“就我以往的经历来看,95%恰恰都是错的”,跟爱德华一样,我没有信仰,并抵制所有信仰,我相信的人是自己,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会承担“苦果”。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卡特一样,因为种种束缚,放弃自己的理想,只在离世前三个月,才把自己最想做的事做完,虽然最后他仍走得很满足,但毕竟年纪大了,有些事还是没来得及做。我认为,最想做的事应该放在年轻的时候做,那个时候,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弥补过错,而一旦年纪大了,就变得世故圆滑了,没有精力,没有激情,更没有勇气去闯了。也许我的观点尚显幼稚、偏激,但这就是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2.遗愿清单观后感 篇二
呵呵,也许这不是个年青人该想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不呢?难道这不是个搞笑的话题吗?我想,我绝不会死在病床上,或是任凭疾病把我蹂躏的不成样貌。我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但,我有尊严。也许,死后安葬在雪山上是个不错的选取,就像遗愿清单中的两个老家伙。离开前,我会告诉我的儿女们不要哭泣,因为这没什么好悲哀的,我不喜欢眼泪,从来都不。应对那些把你当作怪物的家伙,谦和地、面带笑容地、轻轻竖起一个中指,然后飘然离开,留下一串大笑——如果人生是一出戏剧,我喜欢这样的闭幕。
每次想到死亡,我都会心存感激。在我眼里,死神从来没有那么可怕,相反,他是一位好朋友,每次你想起他,他都会提醒你好好把握自我的人生。
生活是完美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也许别人不这么想。十分感谢上帝赐给了我乐观、敏锐的心,如果真是他给我的。
前两天我买了台数码相机,单位同事都奇怪我的决定。为什么不去买股票呢?我呵呵笑着没说什么。因为我明白就算我说了他们也不会懂。
以前,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青人找到一位智者,向他询问如何拥有幸福的人生。智者给了这个年青人一勺油,让他托着油围着村子走一圈。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年青人还是照做了。一路上,他留意翼翼,生怕油洒出去。最后,他回到了智者的屋子,并且没有洒出一滴油。智者向年青人问道:这一路上,你都看到什么了?年青人呆住了,他什么都没有看到,因为他一向在认真的盯着油,生怕洒出去一滴。(。)智者又给年青人舀了一勺油,让他再围着村子走一圈。年青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开始留意身边的环境。这时年青人才发现原先这个村子风景是这么美。他看见了挂着雨滴的鲜花,随风摆动的树叶,听到了鸟儿欢快的歌唱,闻到了空气中弥散的花香。天很蓝,挂着彩虹,阳光透过云朵照在他的脸上。甚至,就在他回到智者的屋子前,还注意到一只小猫从隔壁的鱼摊那偷了条小鱼,一路高兴的跑了。这个小家伙!年青人笑着来到智者面前,准备向智者描绘他见到的一切。可没想到,智者这回却问道:年青人,你的油呢?年青人这才发现,一路上他光顾看风景,油都已经洒光了。智者微笑着递给了年青人第三勺油。这回年青人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一边注意手里的油,同时也没有忘记浏览身边的景色。当他再次回到智者面前时,智者望着
那满满的一勺油,笑了,年青人也笑了。他向智者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多谢您,我懂了。”
3.《遗愿清单》观后感 篇三
首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癌症患者。一个是亿万富翁的医疗机构的CEO。一个是知识丰富的汽车修理人。同患癌症,让他们奇妙般地成为了朋友。后来两个人也是,本着一种都已经濒临死亡,也不怕死的态度。去玩了各种极限活动,在世界各地疯狂玩乐。比如跳伞,去看金字塔,攀登珠穆朗玛峰,一起赛车等等。事实上是的,有些极限活动我们很想尝试,但是我们总是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笑到流泪,帮助一个陌生人,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子等。然而,事实上他们做到了。在后面一段中,汽车修理工,很不幸的先离开了。但另外一个人也逐渐明白清醒去实现了剩下的愿望。就是与他的女儿和解。确实,不管我们有多少想要去做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想永远都想要和最爱的人在一起。
故事的结尾也是让我颇有感触的,两个人最后一个愿望也实现了,欣赏到了神迹。
而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最让我感触深的就是,不管你有多么热爱生活,也不管你是多么的富有,死亡总是能剥削我们很多东西,但是死亡也能够让我们看到很多东西。因为知道自己可能马上就要死亡,所以你挥霍钱财从不心疼,所以你不愿意再去工作,因为知道自己可能马上就要死亡,也许梦想变得更加遥远了,但是你也明白了。你需要一点自己的生活。因为看到至爱的朋友死亡,所以你知道,那些尴尬的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4.电影《遗愿清单》观后感 篇四
身患绝病但是并不愿意在接近死亡的时候默默无闻的老去。最后,在爱德华的鼓励之下他们选择了去体验生命之中没有做过的事情。去跳伞、去环游世界、去爬山、泡吧......
电影开始的镜头展现了两个老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条件,但是爱德华却没有家人来照顾自己,一直出现的也只有自己的助手,而卡特虽然贫穷,但是生活的却很快乐。两位不同阶层的老人在夜晚病情来袭的过程中平等,在他们在病房中的一切。两位老人因为重病在病房中相遇,互相倾诉着自己的生活和对于余生的安排,而最终他们都在生活中最后的几个月生活的非常有意义。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留存遗憾。
在最后的冲突爆发的时候富豪对卡特大吼,卡特沉默。从后面的剧情中可以知道卡特回到家中认真的写了一封信,在自己病重的时候交给了爱德华。两个人依然对于彼此保有着深厚的思念,挚友的位置始终在彼此的心里。在生命的最后的几个月里彼此对于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真正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电影中着重描写了两位老人的家庭,在卡特追寻自由的时候他的妻子成为了最大的阻力,卡特勤勤恳恳的工作了45年为了自己的家庭,却从没有机会去追寻自己的生活,而爱德华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脱离渣男只手也是做出了令女儿不能原谅的事情,但是最终两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并且和自己的家人达成了一个很好的和解。
5.《遗愿清单》影片观后感 篇五
这不是一个悲情电影,剧中不少轻松幽默的情节。比如他们讨论是土葬还是火化的问题。爱德华说:我有狭小空间恐惧症,土葬的话我会很难受的。不知道棺材里放个铃铛是不是有帮助。卡特说,那就火葬呗。爱德华说,不行,我受不了高温的煎熬。
这也不是一部喜剧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个老先生的对话涉及了各自的人生经历、信仰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卡特嘴里说出的故事。他说根据古希腊传说,当你的灵魂到达天堂门口的时候,神会问你两个问题,然后决定是否让你进去。第一个问题:Have you found joy in your life?你有没有在你的生命中找到喜乐?第二个问题:Has your life brought joy to others?你的生命有没有给别人带来喜乐?电影没有说是不是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Yes才能进天堂。但是我相信,两个回答都是yes的人生是美满的,也是我愿意追求的。
6.遗愿清单影片高中学生观后感 篇六
这部电影,述说的是两个得癌症的老人,在得知在人世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后,便决定用这余下的时光去做曾经和现在想做的事儿。其中一人是特有钱,另一个是一个平凡的但有智慧的老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一段短暂却精彩的旅程,同时更是一种两人的相互之间的救赎。更是在死亡前的刹那时光缔造了一段超越友谊的感情,更准确的来描述那就是一种爱了。
我是幸运的,同时也是无知的。幸运的是我还有大把的年华可以让我去追寻我的爱好和梦想,更是幸运的我能在这个年纪意识到这一点;而无知则在于没有认识到现在的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被眼前的东西所蒙蔽了心的窗口。现在我或许是暂时的清明罢了,然后在接下来中我会继续的沉沦在烦琐的生活中。这是我所不愿的。
电影中的老人面对死亡的那种恐惧,如若我说,我是感同身受,那便是自欺欺人了。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死亡离我很远,而又似乎很近,身边的老人一个一个的离开了。当影中两个老人得知自己将要死去的时候,我不禁想他们的离开会让他们失去什么?对于富豪的他来说,失去的是钱财和权利带来的快感,而后者失去的无法拥有亲人的陪伴与温暖。而这让我想起死去的代价,这又是让我恐惧的思考了。
影片的基调是温暖的,虽然是围绕着死亡主题。但当看到两个人去实现自己遗愿清中,那布满皱纹的脸绽放出最天真的笑容时,我总忍不住会心一笑。或许撒旦就在旁边看着,但那又如何。那虽短暂的快乐,却是拋开了死亡的一种解脱,一种最后的幸福。我是年少的,有充裕的时间来做许多想做之事。但一想起未来所要面对的房子,车子,婚姻那就让我有些沮丧了。追逐自己的清单或许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儿,只是不敢迈出那一步。
在两位将死之人的相互的支持与鼓励下,一个找回了对妻子当年的爱恋,一个得到了女儿的原谅,两个我相信都是被上帝所宽恕了的灵魂。最终没有带着遗憾的离开了这繁华的人世。一起葬在了雪山之颠,聆听群山声响。
7.观《遗愿清单》有感 篇七
或者是有一天突如其来的绝症挡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开始不知所措,才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停下自己,也放下挣扎,开始去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轨迹,或享受或追悔,也才会去反复地深刻地去思考自己的一生走过的路。活着为什么,为什么活着?正如《遗愿清单》影片开头所说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
有人说要看他留下了什么,有人认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说要用爱来评判,还有人说人生根本就毫无意义……
或许可以从以你为镜的人身上看到你人生的意义。影片中爱德华?科尔是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CEO,可是他却发现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病人,并入住到他自己经营的医院里。也许不知道何谓“风水轮流转”,毕生都积极推行“一个房间两张病床,谁也不能搞特殊”的经营理念的爱德华,也只无奈地做好和别人共同分享一间病房的打算。爱德华在医院的室友卡特?钱伯斯,是一个来自于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世界的机修工人。这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个人却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有了交集。
可以想像,这对60多岁的老人最初的时候是多么地合不来,因为身份地位相差的太过悬殊,卡特更是处处表现出了一种卑微的谦逊随和,存在于他们之间的惟一共同点,似乎就只有生命残存的那几个月的时间了。
为了在最后的生命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他们决定享用共同的遗愿清单?——从高空中的飞机一跃而出;驾驶着福特野马赛车你追我赶;参观金字塔;参加狩猎远征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刺一个纹身;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笑到流眼泪……他们在完成一个个遗愿的同时,又往里面添加一个个遗愿……由于卡特中途去世,爱德华带着卡特的信念,继续完成他们的遗愿,最后由他们的助手帮他们完成了最后一个遗愿,帮他们骨灰装进罐头里藏在雪山顶上,去欣赏最壮丽的风光。
人生也许就是由一个遗憾又一个遗憾累加组合而成的,当你最终即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尝试的事情,却被你无情地忽略了。当爱德华无意间捡起了卡特扔在地上的遗愿清单,他突然有了想法,为什么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去完成自己的一些遗愿呢?单身而又富有的他,没有什么包袱,唯一的一个女儿也与他决裂了,他一直都在做满足自己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他决定将他自己的遗愿也加入到这纸清单里。
可是当爱德华劝说卡特一起去完成他们的遗愿时,满腔遗憾的卡特却犹豫了。因为卡特与爱德华不同,他一直在为别人而活。为了自己的家庭,卡特放弃自己当历史老师的梦想,在引擎盖下干了45年,为的就是让他的家人衣食无忧,因为他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还是一个祖父,是一个修理工。
可是当爱德华一番看似无关痛痒的话却又是真真切切地打动了卡特:“我回去上班,然后傻坐着,听别人说着融资次贷的事情,假装自己还很关心那些该死的钱,你呢,回家沐浴焚香穿好寿衣,任由身边的人围着你,看着你咽气,而你还要安慰他们,那就是你想要的?在同情和悲情的气氛中慢慢窒息?”卡特终于领悟了,他不能带着遗憾离开,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也是唯一的机会,他要为自己活一次,于是,他决定要离开一段时间,和爱德华一起去完成生命中的一个个遗憾。
在这愿望之旅中,两位孤独的老人开始相识相知。爱德华从卡特的嘴里得知,卡特与他的妻子看着很相爱,但如今的卡特却一点也没有当年牵着她妻子的手过街的感觉了,按卡特自己的话说就是妻子还是以前那样没有变,变的是周围的世界。古灵精怪的爱德华巧妙的安排了一个与她妻子一样同是黑人的女子与卡特搭讪,企图与卡特过夜时,卡特拒绝了,但他却重新找回了对妻子的爱。按他妻子的话说就是,卡特离开她的时候像一个陌生人,回来时却成了他丈夫。
而其间爱德华也向卡特说出自己的秘密:他结过三次婚,每次都不长,因他喜欢婚姻生活,却也喜欢单身生活。他有个女儿,却不再联系,因为他认为女儿恨他。当女儿把男友带回家时,这个从十六岁就出来挣钱的父亲很反对,认为这个男孩不可靠。
当然,女儿很像父亲,很执着,依然与男孩结了婚。婚后,当男人第一次打了女儿,女儿来找父亲,依然说自己爱他,也许他只是一时喝多了;当男人第二次打她时,她没再来找父亲。而爱德华从前妻口中得知后,摆平了这件事,那打人的男人不再出现。
女儿也因此恨父亲。而今天想起来,爱德华却说如果时间倒转,他还会那样做。因为他是一个父亲。说完这些,卡特很明白,爱德华很想念家人;卡特的家人来探望卡特时,卡特能觉察到爱德华内心的愿望。当他们游玩极地冰原,印度,开罗,北京,香港,最后从西藏回到家时,卡特带爱德华到了他多年不联系的女儿家门口,爱德华生气了,他说自己不是泛泛之辈,他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有人陪着死去才不觉得孤单,他不要对女儿说自己只剩个几个月的生命,所以请原谅我吧。爱德华扔下卡特扬长而去。
但最后,卡特去世后留给爱德华一封信,希望他继续完成他们的遗愿清单,于是爱德华拿着卡特写给他的信,找到了女儿,亲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他的外孙女。两位老人在完成一个个遗愿的同时,找回了最初的自己。
影片中有一幕特别的深刻,就是当爱德华与卡特在埃及金字塔看神山时,卡特说:“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种美好的信念,当他们的灵魂到达天堂门口,神会问他们两个问题:‘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过快乐,那你的一生有没有给别人带去快乐?’”卡特叫爱德华也回答那两个问题。爱德华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很肯定。
而他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却支支吾吾,最后拿女儿用自己的钱做善事间接的说明自己做了善事。
这两个问题似乎就是这两位老人集合,卡特一生都在为别人活,当然给别人带去过快乐,他所不能回答是在他生命中是否有过快乐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在爱德华的帮助下,他鼓起勇气远离一切的喧嚣,抛弃所有的烦扰,去完成自己的遗愿,真正为自己活了一次,他觉得他真正快乐过了。
而爱德华因为他一直都在为自己而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他的生命中当然有快乐。而他同时又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怪人,对别人永远都只有责怪和命令,但是最后,卡特去世前留给爱德华一封信,为了完成卡特的遗愿,爱德华继续去完成他们的遗愿清单,在卡特的葬礼上,爱德华救济了穷人,给别人带去了快乐。
相信两位老人最终都可以进入天堂之门。
8.电影《遗愿清单》观后感 篇八
20岁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我觉得人生应该是美好的,所有的家人朋友能永远幸福得生活在一起。后来我上了大学,知道了疾病,看到了病人,才知道总有些人会无奈痛苦的离去,可我还是很侥幸地觉得死亡至少离现在的我还很远。可就在今年年初我的亲人相继生病去世,我的父亲也生病手术,我才真真正正得感受到死亡,才知道恐惧,才知道悲伤,才知道无能无力。所以年初的这几个月,其实我的内心挺消极的,但看完这部影片我真的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给我满满的正能量。
影片讲述的是两个老头,爱德华是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CEO,卡特是一个机修工人,疾病把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拉扯进了同一间病房。他们的阶级、地位相差悬殊,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而这两个将要死去的老人却不愿意呆在医院等死,果断列出清单,把想要做的事情统统的做了一遍,最后他们两人被葬在高山之巅,完成了最后一个遗愿:欣赏壮丽的风景。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面对死亡,人人平等,人总是要死的,而且有时候会很突然,就发生在你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生活,去做那些想了无数遍的事情,勇于追求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愿望,多些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面对死亡的时候能不留遗憾。影片的最后,两位老人都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面对死亡,他们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对于自己生命中的遗憾,他们可以尽力去完成。一样是走向死亡,但他们选择面对着自己的一生倒着走过去,这样他们才会审视他们的一生,弥补他们这一生的缺憾。他们可能最终还不明白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已经有了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