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灵魂的供养散文

2024-09-13

爱是灵魂的供养散文(精选6篇)

1.爱是灵魂的供养散文 篇一

爱是教育的灵魂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树一代良师典范,誓为人民教育事业甘洒热血,奋斗终生。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2.爱是灵魂的供养散文 篇二

在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平时总是关心他们比较多,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刚开学时,我班的刘××同学在课上总是愣神,课下很少与人交流,郁郁寡欢。有一次语文课,我讲到妈妈的爱,他突然眼里噙满泪水,瘦弱的肩膀轻轻颤抖。我觉得一定是有什么事。课下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告诉我说: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妈妈离家出走,已经两个月没回来了。他可怜巴巴地望着我,问道:“老师,你说妈妈会去哪里?为什么不回来?她不要我了吗?”我的心紧张了一下。我通过电话了解到他的父母在假期里已经离婚了。妈妈走了以后没有再回来。爸爸在早市批发水果,每天起早贪黑,没时间管他,把他放在小饭桌寄宿。这个孩子,从被爸爸妈妈疼爱的宝贝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小草。孩子的内心得有多痛苦啊!我要给他更多的爱,因为爱是抚慰心灵创伤的良药。我要把他失去的欢笑找回来。于是我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在他学习有困难时,多辅导他。在课下,让同学们和他一起做游戏,主动和他做朋友。周末时常常带着他和我的孩子一起去公园玩,儿子说他又多了一个小兄弟。在他生日那天,我把他从小饭桌接到家里,做了他最爱吃的几道菜。当我们全家为他唱起生日歌时,他的泪水流了下来,他说:“老师,今天我没有等到爸爸妈妈的生日祝福,我得到的只有老师您的祝福,老师谢谢您!”我一把将孩子揽入怀中。

就这样,渐渐地在他的脸上出现了往日的笑容,学习上也转变了态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是爱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是爱让孩子有了心灵的港湾。看到这些变化,我非常欣慰。

我们班的夏××同学是一个老实巴交,性格内向的男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人很朴实,同学们都喜欢他。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一直和奶奶生活。奶奶很爱她,一开学就拜托我好好照顾她。有一次上大课间的时候,我们正在跑步,我看见他突然停了下来,我问他:“你怎么不跑了?累了吗?”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你怎么了?”他还是没有回答我。“是谁欺负你了?跟老师说说。”我去拉他的手,却发现手很凉并且很硬。怎么了?我心里一惊,就在这时,发现他的嘴角外流有口水!我赶紧大声地喊来体育老师。体育老师一看就急忙让他坐下,跟我说:“这孩子是癫痫!”我马上就拨打了120,把他送到了医院。由于送得及时,他的病情没有大碍。过后,他奶奶找到我。原来,在他小时候发了一次高烧,引起了癫痫。从那以后,每当感冒发烧肯定会犯病。在这以后,我对他又多了一份关注。让同学们多和他交流,找两个最细心的孩子陪着他,发现他不舒服马上向我汇报。告诉同学们多关心他,多包容他,谦让他。在我和同学们的细心呵护下,他在学校没有再犯过病,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如鲜花般绽放!双手扶持千木茂,花怀灌注万花稠。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班主任工作繁杂而琐碎,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看着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想着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将一如既往地从点滴做起,给学生更多的关怀。爱是教育的灵魂,通过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摘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十七个春秋已悄然逝去,我也彻底蜕掉了当年的青涩,唯一不变的是那颗爱学生的初心。蓦然回首,这些年作为班主任,每一天都累并快乐着。十七年来我始终怀着一腔热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引领我的学生一同成长,并肩前行,学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快乐,我因为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键词:爱在教育,感受生活,热爱教育,勤奋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安琪.爱的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情感基石[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3).

[2]王炳国.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浅议热爱学生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4).

3.爱是教育的灵魂 篇三

关键词:爱在教育;感受生活;热爱教育;勤奋学习

爱自己的孩子是常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育的崇高境界。

在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平时总是关心他们比较多,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刚开学时,我班的刘××同学在课上总是愣神,课下很少与人交流,郁郁寡欢。有一次语文课,我讲到妈妈的爱,他突然眼里噙满泪水,瘦弱的肩膀轻轻颤抖。我觉得一定是有什么事。课下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告诉我说: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妈妈离家出走,已经两个月没回来了。他可怜巴巴地望着我,问道:“老师,你说妈妈会去哪里?为什么不回来?她不要我了吗?”我的心紧张了一下。我通过电话了解到他的父母在假期里已经离婚了。妈妈走了以后没有再回来。爸爸在早市批发水果,每天起早贪黑,没时间管他,把他放在小饭桌寄宿。这个孩子,从被爸爸妈妈疼爱的宝贝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小草。孩子的内心得有多痛苦啊!我要给他更多的爱,因为爱是抚慰心灵创伤的良药。我要把他失去的欢笑找回来。于是我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在他学习有困难时,多辅导他。在课下,让同学们和他一起做游戏,主动和他做朋友。周末时常常带着他和我的孩子一起去公园玩,儿子说他又多了一个小兄弟。在他生日那天,我把他从小饭桌接到家里,做了他最爱吃的几道菜。当我们全家为他唱起生日歌时,他的泪水流了下来,他说:“老师,今天我没有等到爸爸妈妈的生日祝福,我得到的只有老师您的祝福,老师谢谢您!”我一把将孩子揽入怀中。

就这样,渐渐地在他的脸上出现了往日的笑容,学习上也转变了态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是爱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是爱让孩子有了心灵的港湾。看到这些变化,我非常欣慰。

我们班的夏××同学是一个老实巴交,性格内向的男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人很朴实,同学们都喜欢他。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一直和奶奶生活。奶奶很爱她,一开学就拜托我好好照顾她。有一次上大课间的时候,我们正在跑步,我看见他突然停了下来,我问他:“你怎么不跑了?累了吗?”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你怎么了?”他还是没有回答我。“是谁欺负你了?跟老师说说。”我去拉他的手,却发现手很凉并且很硬。怎么了?我心里一惊,就在这时,发现他的嘴角外流有口水!我赶紧大声地喊来体育老师。体育老师一看就急忙让他坐下,跟我说:“这孩子是癫痫!”我马上就拨打了120,把他送到了医院。由于送得及时,他的病情没有大碍。过后,他奶奶找到我。原来,在他小时候发了一次高烧,引起了癫痫。从那以后,每当感冒发烧肯定会犯病。在这以后,我对他又多了一份关注。让同学们多和他交流,找两个最细心的孩子陪着他,发现他不舒服马上向我汇报。告诉同学们多关心他,多包容他,谦让他。在我和同学们的细心呵护下,他在学校没有再犯过病,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如鲜花般绽放!双手扶持千木茂,花怀灌注万花稠。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班主任工作繁杂而琐碎,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看着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想着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将一如既往地从点滴做起,给学生更多的关怀。爱是教育的灵魂,通过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李安琪.爱的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情感基石[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3).

[2]王炳国.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浅议热爱学生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4).

[3]张善宇.对学生施以爱的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3).

4.《爱是教育的灵魂》的演讲稿 篇四

我是来自城关初中的xx。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一起分享为人师的幸福和快乐,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爱是教育的灵魂》。

关于教育和教师名言佳句,在自古而今的世人传诵中,多的不胜枚举。而我,却独爱父亲的一句话:“爱,就是教育的灵魂!”

我的母亲是一名妇科大夫,特殊而忙碌的职业使她无暇照顾子女和家庭。我的童年,基本上都是跟着当教师的父亲在校园里度过的。父亲上课的时候,我坐在教室后面玩耍。看着父亲站在讲台上写写画画,激昂诵读,娓娓诉说,那么高大从容。父亲批阅作业的时候,我趴在他的背上淘气,父亲挥动着鲜红的钢笔在歪歪斜斜的文字上勾勒,那么威严苛刻。父亲跟学生谈话的时候,我就小心翼翼地立在旁边。父亲时而言辞激烈,时而情深意浓,时而笑如花朵。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恭敬的鞠躬离去,父亲那么尊严高尚。

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早早播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大学毕业,我梦想花开,如愿当上了教师。

上岗前一天的晚饭后,母亲约父亲出去散步,父亲没有去。他坐在沙发上,似乎对我有话要说。我为父亲捧上一杯茶水,静静坐在他的身边。父亲开口了:“烨子,你选择做教师我和你母亲都很高兴。当教师是个清苦、费劲的差事,是要一辈子拿良心做的一件工作。我不知道你准备好了吗?”我使劲向父亲点点头,并问父亲“爸爸,当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父亲没有立即回答我,他慢慢地呷了一口茶,点燃一支香烟,腾云吐雾之间朗声如钟。“教育没有终南捷径,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是一件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的工作。要问什么最重要呢?我也说不好,但我觉得,渊博的知识固然很重要,满腔热情固然也很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你要永葆一颗爱心。爱这项事业,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更爱你的学生。其实说白了,爱,就是教育的灵魂!”

两鬓雪白的父亲如入无我之境,像在演说,似在诵读,如在感慨。神情庄重而恬静,语调质朴而真诚。磁性的男声一字一句在偌大的客厅里回荡萦绕,犹如涓涓溪流渗进了我心田。因为我多年上学而聚少离多显得有点陌生的父亲,此刻,那么高大挺拔,让我须仰视才能看见。父亲一直对我们说,他一辈子清贫,没有太多的财富要给我们。然而,拥有这些金玉良言,我难道还贫穷吗?

第二天,我以父亲同事的身份,像小鸟一样,跟着父亲奔奔跳跳走进入了城关初中这所温馨和谐的教育乐园。

这一年,父亲因浑身病痛和年龄偏大被安排到后勤做服务保障工作,离开了他30年如一日耕耘播种的课堂和讲台。但是,关于他的教育故事却在像父亲一样的同事中间口口相传,盈满我的双耳。

父亲爱学生。一年冬天,他以政教主任身份巡考时候,一位女学生单薄的穿着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女学生正在考试作文,他静静看着女孩子把作文写完。从这篇作文里,他知道了眼前这个瘦弱的小女孩家住贫困山村,母亲已经去世,家境贫寒。父亲不禁一阵心酸,当天中午就领着小女孩买回了暖鞋和棉衣。此后每个月,父亲都会雷打不动地给这位学生送去生活费和学习用品。而且一坚持就是五年,直到这个女孩子上完高中,最终走进了心仪的大学。这样的故事在父亲的从教生涯中有很多很多。拒统计,父亲从教三十年来,无私资助的学生超过50多人。他用爱心编织自己的教育花篮,用真诚演绎博大无私的师爱,赢得了太多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一名学生在给他的信中写到:“张老师,您像父亲,威严;你像母亲,慈爱。你的人格和做人的魅力,让您的学生永远贮满生活的信念!”

耳中的父亲让我敬重,眼中的父亲催我奋进。

父亲在单位不苟言笑,做人低调。但在工作岗位上却像一只永不疲倦的陀螺,时刻践行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承诺。

他爱学校。一年四季的风雨阳光里,父亲要么在花圃里除草浇水,要么在工地现场监管指挥,要么在校园的犄角旮旯里整理修葺。校园里每幢房屋的修建、每块草地的规划修整、每条道路的监督建设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多少次,民工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亲自动手。多少次,他的双手磨起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血泡;多少次,他累得腰板都直不起来;多少个节假日周末,他都在学校里值班坚守。

我家离学校只有一墙之隔。2010年8月的一天深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父亲被隆隆的雷雨从睡梦中惊醒。熟知校园情况的他,不顾母亲的阻拦和右膝的伤痛,摸黑来到学校。眼前已成一片汪洋。原来由于雨量太大太猛,导致排洪口被杂草淤泥阻塞,校园处在危险之中。父亲挖淤泥,抠柴草,在大雨中持续工作了三个多小时。险情排除了,学校安全了,他拖着一身泥水和疲惫跌跌撞撞进了家门。我为父亲擦净泥水,换上干衣。那时那刻,我的衣襟却湿透了。然而,浸湿我衣襟的,不是雨水,而是我为父亲感动的泪水。

在城关初中,像我父亲这样普普通通,默默无闻,在清贫的工作岗位上播爱的老师太多太多。曾几何时,多少个年轻的女班主任日夜驻守学校,让自己幼小的孩子在家里孤苦伶仃;曾几何时,多少个中年教师将家务搁置一旁,却在三只讲台上一丝不苟;曾几何时,多少个老年教师伤病缠身,却仍然在书山科海中为学生掌灯。

身处其中,我被感动着、被熏陶着、被感染者。我真真切切懂得了父亲以及那么多像我父亲一样的师者们对教育事业那份沉甸甸的执着和痴爱。年轻的我,把这种爱贪婪地装满胸膛,勤奋地洒满工作的足迹:学生感冒了,我轻抚他们的额头,泡一包感冒药送到嘴边;学生迷茫的时候,我牵住他们的双手,用爱的暖流指引他们朝向光明;学生犯错了,我正视着他们的眼睛,用友善和蔼的目光对接激励他们崇美向善;学生成功的时候,我给予他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最温馨的笑容。我就这样走着,走在我热爱的教育大道上。从容、富足、淡定,不知疲倦,不知苦累,丝毫没有感到生活的清苦和岗位的寒酸。因为,我从父亲们这些红烛的师者身上继承无穷的力量和真谛!

不知不觉,我在三只讲台上已经耕耘六个春夏秋冬。六年以来,我收获了太多的幸福和快乐。一张张精美的贺卡,一条条深情的短信,一次次甜甜的电话,太多亲昵的偎依和深深的鞠躬,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荣光。我也得到了很多荣誉,但是和父亲压满箱子的那一摞摞红灿灿荣誉相比,我还是缺了很多很多。“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的大道没有止境,爱的阳光就需要永恒延伸。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我自信我会奋马扬鞭,用我勤奋的双手,托起镇原教育明天的太阳!

这是一名学生写在贺卡上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当时光划过我的身边/我没有看见什么/当青春流过我的指缝/我没有抓住什么/可是,当老师您走入我们中间/我觉得生活平添了无穷的灵气/或许多年之后/我依然清贫如洗/但是我单薄的身上/却会独存您爱我的甜甜气息。

5.爱的供养散文 篇五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一旦享受了爱,就得保养别人授予自己的爱。否则,爱就会失去保鲜,爱就会跌落低谷。别人给的爱,如果自己能得到,就要给爱施肥、浇水,给爱一定的滋养。提供了一定的养分,爱就会长时间地保存,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当然了,爱有爱的方式!你不会保养被爱,爱就会脱节;一旦爱滋长了,就要给予一定的供养。只有爱的供养,爱才能保持下来,才能如日中天!爱情中,有的人享受了爱,供养不上养分,爱就长时间腐蚀,被风化,甚至横烈成俩半,导致爱情鸡飞蛋打,一场空!

究竟怎样才是爱的供养?

得到了爱,就得享受爱。在爱的同时,给对方一定的语言馈赠,给对方一定的帮助和恩惠。时间长了,要有思想沟通,与对方适时保持联系。即便中途有了隔阂,也得谅解和解释,否则,爱就会走向下坡,就会失去爱的光鲜。

爱是俩个人的事,一方主动,另一方也得相应。当俩人不相容的时候,应立即终止。一旦相爱,就要保鲜,就要经常交流、相约,长时间的给对方提供爱的供养。你供给对方热情,对方就觉得甜蜜蜜;你供给对方温度,对方就觉得热乎乎;你供给对方暖心,对方就与你心连心。

爱,有时不鲜了,就是爱的提供不够。有了隔阂 ,不疏通;有了矛盾,不解决;有了外遇,也视而不见。长此下去,爱就会失去光泽,爱就容易走向滑坡!若要保鲜,若要长久,就得相处融洽,就得疏通关系,就得维系好俩人爱的.结晶。

6.爱是灵魂的供养散文 篇六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本书荣获过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后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这本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医院、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父亲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实践,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养料。最近,我也经常看《修炼当下的力量》、《输在坏习惯》、《文化苦旅》、《教师日记》、《追寻近代教育大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

感受之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 通过书信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班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远在浙江温州打工,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习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安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我一场,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这样„„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闯世界,赚钱养奶奶。”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孩子凭什么本事去闯世界呢?为了减轻他那稚嫩的双肩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让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为了让他继续完成学业。到校后,我向班主任作了汇报,发动班上的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捐款,解决了他的学习用品费用和部分吃穿生活费用,并帮他申请到了住宿生生活补助,解决了他上学的后顾之忧。几天后,我又带领几个同学到他家清扫环境卫生,干了整整大半天。深深的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坚定地说:“老师、同学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完成学业,掌握本领,回报老师、学校和社会。” 感受之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感受之四:教育是门艺术。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李镇西老师辩证思想诠释了有些教师对“爱心”的误解,他们认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而李老师则认为,教育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李老师在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有他独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写班主任计划或总结时,都会提到“抓两头,促中间”,都是大而空,没有多少可资借鉴之处。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学习。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一篇:中级口译期末整理下一篇:服务工作中的各种注意事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