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与合作

2024-08-21

学会沟通与合作(精选8篇)

1.学会沟通与合作 篇一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的辛苦,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学会解决与父母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难点: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方法:活动参与、合作探究、情境体验 教学过程:

透视亲子矛盾,我们曾经如此相爱。可现在是怎么了?

你与父母的沟通满意吗(举手调查)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疏远?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1、自我心理因素:逆反心理

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子女与父母之间的 代沟也是影响子女与父母沟通的因素。

合作探究:在许多父母眼里,孩子上小学还好好的,一上初中就变了,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出现不服管教、不听话、常与家长对着干的现象。探究:同学们怎样认识这种现象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的危害、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合作探究二:据调查:目前大部分中学生与父母在穿衣打扮、业余爱好、课外读物、交友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感觉与父母总是谈不一块去,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1、这说明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什么现象?

代沟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两代人,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3、有何危害?

影响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

4、怎么办?

换位思考,加深理解,学会与父母沟通,化代沟为代桥„„ 板书:

二、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你一般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回答。

怎样学会与父母沟通?读课本11-12页

(1)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 理解

自己的父母,A、要理解父母的 唠叨,唠叨的背后是关爱。

B、要理解父母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体现了父母的殷切希望。

C、要理解父母也面临许多的压力,也有烦恼,需要子女的体贴。

(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父母自己的父母。

A、要尊重父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B、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做出让步和道歉。

C、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

D、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不能采取 回避、顶撞、疏远 的态度。

(3)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如:主动交流、创造机会、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本课小结 练习题 作业

2.学会沟通与合作 篇二

常会听家长、甚至是老师说:“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一天都在想什么。”这与调查结果是完全吻合的。因为没有沟通,所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么是不是说,沟通就可以让我们知道孩子想什么呢?其实不然。沟通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还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另外,沟通更为重要的是传达情感,让孩子知道和相信我们的爱。

沟通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信息交互和情感表达,沟通也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人际关系管理中可以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那么,什么是沟通?

沟通,通常使用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作为一个过程,沟通显然可以有多种方式、方法,但总括起来无非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聊天或谈话仅仅只是语言沟通的一部分。尽管语言沟通的方式占据了沟通形式的大部分,但效果却远不如占小部分的非语言沟通重要,这是由沟通的要素所决定的。

沟通的组成包括沟通态度、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沟通态度是决定因素。一个人的态度,并不一定完全要用言语来表达。态度在内部表现为情绪,在外部表现为表情、语气、语调、动作等等,也就是说,在你说出具体内容之前,“沟通”已经开始了,并基本决定了你沟通效果的方向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有研究表明,沟通的态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最大,占55%;沟通的方法次之,占38%;影响最小的是沟通内容,仅占7%。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沟通方法的选择,也与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沟通态度,至关重要。

一、沟通态度

有一位同事问我,理性第一还是感性第一。我说,在你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感性第一。这个感性,就包括态度。态度决定了谈话双方在谈话中的所有动作,也决定了对对方一些动作的理解。比如,在没有过任何冲突的两个人之间,微笑是积极的,代表欣赏、赞许、包容、理解等等,即使两个人在辩论,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不同,但在两个有一些芥蒂的人之间,即使一般性的探讨,微笑都可能是消极的,很可能被理解为讥笑、嘲笑、轻蔑等等。

持一种平等包容的态度和他人谈话,你的信息和理念便更容易让对方听进去。但仅限于听进去,而不是理解、接受和改变。态度的改变一般不是一蹴而就的,想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让人有根本性的改变,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从发展心理学上看,人的成长中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并且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相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遗传状况,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千差万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在你没有与某人建立起一种相当密切的关系时,就对某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提出置疑或批判,只能引起对方的反击;而更糟糕的是对方可能不反击,那这等于漠视你的理论,也可以说是对你沟通意图的否定。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或教师以下几种态度对沟通有着全面阻杀的作用:

1.不需要沟通。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领导,他觉得各项工作都有了负责人,平时就不需要他插手太多,放手让下属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充分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初听时觉得挺有道理,比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聪明多了。但之后的事情发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不是下属不尽责,而是下属各行其是。单个评价哪个部门,都是不错的绩效,但整个机构却不那么协调。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很难与其他部门不谋而合。那么,如何让大家把劲往一起使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他各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沟通。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其实是个很深刻的道理:如果你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就算是生你养你的母亲也不会自动了解你的感受,她会按照自己的规律照顾你,而不是按照你的规律照顾你。有时候,在不需要沟通的观念里往往存在一种“应该”的观念。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老师就应该好好上课。而事实却难免事与愿违。没有有效的沟通,诸多问题就不能找到恰当的方式解决。

2.我是为你好。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责骂、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经常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那么,这种教育的成效如何呢?

我跟一些家长和老师聊过这个问题,从当时的情绪状态和事件解决的效果来说,责骂、体罚孩子,对孩子行为问题的解决却不理想。相反,责骂尤其体罚,简直就是在你与孩子之间挖沟,并且会越挖越深。

人为什么会生气?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会有不同的解释。从我的需求理论来讲,生气或是类似的情感反应,应该是人的需求被抑制或侵害时的正常反应。那么家长或老师生气,在“孩子出了问题”这个事件中,也是什么需求被抑制或侵害了吗?问题可以这样看,在什么情况下,同样是“孩子出问题”的事件发生,你却并不生气?或是程度远不如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出问题时那么气愤呢?显然是和自己无关的孩子出问题时。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出问题,就意味着自己的教养失灵,是很没面子的事情,所以会很生气。从需求角度说,就是控制欲受挫而引发的负性情感反应。这种反应的直接解决方式,就是攻击对自己控制欲造成挫败感的对象。“我是为你好”———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应该选择“你”容易接受的方法。不要把“沟通”当成你宣泄自己控制欲受挫而引起的不满、愤怒的方法,把对方当成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当你能把“我是为你好”的说法,换成“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才是合适的”的心态,有效沟通才能开始。

3.首因效应。

我们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通常容易受第一印象的影响,不论这个印象是好的还是坏的,也不太在意这个印象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如果不注意对第一印象的管理,便要经过很长时间来改变对一个人的认识。这种心理是偏见形成的基础,而一旦形成偏见,沟通就更加困难。

作为第一印象,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印象,可能对沟通的影响还不大,因为它会以一个相对好的态度去沟通;如果是不好的印象,那么很可能促使你以一种主观的、偏颇的、甚至是否定的态度来进行沟通,这时一定会把沟通搞砸。

“狗改不了吃屎”“三岁看到老……”这些都是对首因效应最恰当的诠释。先入为主,一成不变地看问题,等于在你和沟通者之间树起一道墙,让对方觉得与你沟通没有意义。

4.逆反心理是正常的。

就“逆反”心理现象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并非青少年所独有,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逆反这一心理现象。

如果持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观点,确信沟通中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正常性,便忽视了教养者的自身问题,不再去探究沟通上的改善,把沟通不良的责任完全推给了“逆反”这种心理现象,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其实对为什么出现逆反现象的探究,本身不仅是改变沟通模式的开始,也很可能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逆反心理的同时,孩子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5.“自我”与“自大”。

要保证以一个良好的态度去进行沟通,还要解决两个“自”的问题,一个是自我,一个是自大。

有效的沟通是双方或多方的互动过程,参与者必须具备信息源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在进行沟通中过于自我,可能造成信息的单向输出,只想到自己有表达情绪、情感的需求,而忽略了沟通的另一方也有表达的意愿。如果老师和家长以这种态度去进行沟通,自然沟通就变成了数落和说教。

学会倾听,才能学会有效沟通。对于主动沟通的一方,给沟通对象充足的表达时间,表达他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思考那些想法的逻辑性 (是不是真实的),显然比滔滔不绝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更重要。只有听对方的真实想法,你提出的信息才会有实际意义,你的沟通也才会有效。任何猜测对方的想法,都是你的个人想法,是基于你的知识、经历和情感的想法,而并非是对方的。基于此想法的沟通,只适合你的想法,因此通常是无效的。另外单项输出式的沟通,容易造成误读和错解,不仅使沟通无意义,还可能形成新的更深的问题。

此外,在孩子面前,成人往往存在一种“自大”的心理。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中,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对于孩子的事情,包括他们的认知和情感,成人的经验绝对是间接经验,尽管我们也从孩提时代走过,但那是怎样的时代背景,与现代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的想法和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只适合我们成人或我们的孩提时代。年龄和经验并不总是优势,对于情感的体验,更是各不相同,承认孩子行为的合理性,远比否定他更有利于与之沟通。

作为沟通主体,以上五种态度,决定着沟通的有效性。但处理好这些还不够,还要格外注意对沟通前情绪的管理。沟通前的情绪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主动方 (不妨称为“主体”) 的情绪,一部分是被动方 (不妨称为“客体”) 的情绪。

对于主体的情绪,虽然受态度这种内部因素的影响,但也受情境这种外部因素影响。比如,他人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可能说一些有伤感情的话,或做一些伤害我们的事情。这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对方情绪失控角度去理解对方,往往会被激惹,固有的以态度为基础的相对平稳的情绪会失去平衡,此时出现愤怒、沮丧等负性情绪是非常合理的,无论你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都是正常的,关键是事后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在情绪失控下的所说和所做。如果为了维护所谓的“尊严”,不能为自己所说所做去做出真诚的道歉,而试图强词夺理,做出一种“正确”的解释,那么你和孩子间的情感距离就会加大。如果每次冲突都以此种方式解决,那么即使孩子表面上对你很尊重,但实际上,从情感上已经开除了你的家长或教师身份,而这种情感上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其后的人生态度。

主体在关注自身情绪的同时,也要关注客体的情绪状态。如果以兴奋和抑制来描述人的情绪状态,则应避免在客体情绪过度兴奋和过度抑制状态下,进行实质的沟通,应首先解决客体的情绪问题,使其接近于平衡状态后,再进行实质的沟通。因此,对于突发、偶发事件或意外事件,首先要处理的不是对错和责任,而是情绪问题 (通常是冷处理),待客体情绪平衡后再进行沟通,此时的沟通才会更有效。

有了一个合适的沟通态度和情绪把握,你将进行的沟通已经成功了55%,再加上一套合适的沟通方法,那么你的沟通就会有93%的成功希望。

二、沟通方式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余世维说过一段话:沟通不是本能,而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沟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我们本来具备沟通的潜在能力,但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这种潜在能力被压抑住了。

先看看通常我们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吧!

1.“站起来!”“出去!”“闭嘴!”

带有辱骂、贬损性质,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词汇,一定不要出现在与孩子的谈话中。而现实生活中,“站起来!”“出去!”“闭嘴!”这些往往是我们老师进行沟通时通常使用的开场白,而且会附加严肃的、严厉的、刻不容缓的表情。这样说话通常有两个结果,并且无论哪个结果,都不是令人满意的。

结果一:学生非常害怕,乖乖地听从了老师的指令,并由此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而且会对所有老师都有一种恐惧感。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当他妈妈向他介绍我,要他叫我“老师”的时候,孩子反复高声地问他妈妈,“为什么叫他老师?”开始我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在后来的谈话中,才知道这个孩子与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张,他很怕老师。

结果二:学生自感尊严受到挑战,变得愤怒。“我就不出去!”与老师对峙。这种对峙,又会如火上浇油,引发教师更大的怒气。

2.“打电话,把家长找来!”

其实,找来家长又能怎样?无非是把学生的表现是如何“令我气愤”的苦水倒给家长,然后把管教的责任推给家长。学生在校教育并非不需要家长的配合,而是如何配合,像这样的“请家长”,只会把愤怒转移给家长,学生的不合适行为基本不会消除,隔段时间还会再次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通常不是以需要家长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出发,与家长从学生心理、行为以及品行特点上分析理解学生,而多是以“工作繁忙,需要管理的学生很多”为由转移出自己职责内的教育事务。

尽管我们不愿把这种做法看作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方面的疏忽,但如果家长更懂得教育,那孩子便不会出这些问题,现在,把有了问题的孩子交给问题的最初制造者,问题又怎么能根本解决呢?

3.“你应该……”“你必须……”

前面已经讲到,你对问题的认识,基于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只能是在你的时代里是“应该的、必须的”,其实用处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即使学生很听你的,但也还是你的东西,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

谁学走路时没摔过跟头?让孩子摔个跟头的好处远比害处大。如果一个孩子要你一辈子的搀扶,那这个孩子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什么是应该和必须的,老师的合适角色是一个“陪伴者”,允许学生在尝试和摸索中摔跟头,可能比一直支撑着、保护着他更好些。

“应该”和“必须”的观念,等于抹杀了个体的差异性,这是不符合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规律的一种观念。对于个体来说,没有“应该”怎样和“必须”怎样的行为,“应该”和“必须”只是一个平均水平,是个参考指标,而不是必然水平。比如,我们可以说,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的沟通技能,那么你不具备时,影响你的家长和老师身份吗?

尊重个体差异,把“应该”和“必须”变成你帮助孩子实现的“任务”,而不是要求孩子怎样的“尺子”,更不是你评价孩子的“标准”。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速度和规律成长,接受一切的“不应该”。这种观念下选择的方法才是合适的。

4.“我知道你……”

老师通常会把自己对学生的猜测直接说给学生,以示透澈学生心灵的本事,以示对学生某种行为的不屑。其实这样做,无论你猜中没有,都不会有理想的结果。你猜中时,学生会有一种被人揭露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带来直接的不良情绪体验就是窘迫和恼怒,有着这样的情感经历,学生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躲避你,不再相信你;而如果你猜错了,学生也会因为你的误解和诬赖而愤怒,进而与你产生敌对,并且会以你自作聪明的错误猜测,作为取笑你的话题传播取乐。

5.反讽。

以反讽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行为,要么学生不知所云,要么使学生感到自尊受辱,对你产生敌意,也不会再尊重你,从心理上把你从老师的位子上开除了。另外,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结果,就是孩子理解了反讽的意味,却无动于衷,那么这种失去了羞耻感的心态,可能把孩子引向更为黑暗的未来。我们必须明确和理解孩子一样需要尊严。

6.“我怎么发现好事没你,坏事总离不开你呢?”。

这种贴标签的语言和经常性的负面评价,伤害学生是很深的,以致学生会放弃完善自己的努力,认为自己就是个坏人,怎样做都是坏的,“破罐破摔”的情绪便由此产生。即便学生在你面前“有所转好”,但他的心灵之门已经不再向你敞开,也不会由衷地尊重你。而且,这种伪装的行为会形成孩子内心的冲突,如果没有合适的排解渠道,这种冲突将成为形成孩子深层心理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成为一些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起源。

7.空泛表扬和鼓励。

空话和套话听上去挺美,但没有实际作用。不具体的表扬,学生不会为此有所改变。泛泛鼓励,学生并不能从鼓励中受益,因为他不知道从哪做起。

以上七个方面,都是不合适的沟通方式。那么合适的方式有哪些呢?

1.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首先对于家长,要澄清一种认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你的附属物。当婴儿离开母体,就意味着一个与父母平等的生命体诞生了,我们不可以忽略这个生命体所独有的思想感情、内心体验。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请相信,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给了他生命,便必然与你呈现一种理想的亲密关系。无论是天赋的亲子关系,还是后天的师生关系,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去用心经营和维系。

(1) 尊重。尊重的前提是接受。往往我们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你说,人家别人的孩子总能……,我家孩子怎么就不行呢?”其实,这些家长并非不清楚生物的个体差异,但就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能与别人的孩子一样。当然,这里面有文化的因素,我们的文化更倾向于求同,对于与其他人不同的恐惧甚至根植于我们的遗传细胞。另外还有一种接受———无奈的选择,“不接受又能怎样?总不能……”。主动和被动的差别就是主动接受时,接受者的情绪是平衡而持久的,而被动接受时,其情绪状态难以保证,更不易持久。

(2) 理解 (认同)。成人与孩子的区别不仅仅是年龄和躯体上的,知、情、意、行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家长和老师应避免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比如,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明星等,再没有基本价值观、人生观冲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和尺度进行负面评价。成人应该尊重、接受、适应文化观念的变迁,否则不仅仅是与孩子沟通困难,个人的人际交往也会出现问题。沟通不是说服,不要期望立竿见影,给对方领悟的时间,也是给自己思考对方知、情、意、行的时间。认真思考过对方的知、情、意、行,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理解。

2.注意场合与方式的选择。

3.学会与自己沟通 篇三

有一次闲谈,她告诉我说,这和迷信一点边都沾不上,而是因为父亲从小对她最了解,在她心里,父亲就是另一个自己,她每年给父亲写信,其实就是找个时间和自己说说话,每一次写信的时候,她其实是在自言自语。每一次和自己对话后,她总是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客观地看清左右,并更明晰未来。

作家贾平凹几年前患有严重的肝病,但很多年过去了,他活得越来越健朗,居然把肝病治好了。据说秘方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养肝护肝的良方,还有一个秘方,就是他每天闲下来的时候,都要和自己的肝说上一会儿话。肝难受的时候,他会对肝说:“你病了,却还要为我工作,你要忍着点啊”;肝好点的时候,他会说:“谢谢你啊,你这么听话,我今天舒服多了”。他还跟肝闲聊,对肝说,因为它怎么怎么了,他想吃点什么药,或者说他又抽烟喝酒了,还怎么都戒不掉,要肝多担待点儿……他每天和自己的肝说这说那,就像是在提醒另一个自己,安慰另一个自己。贾平凹说,我们身上每一个器官都不容易,都需要它的主人去关怀,当他关怀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关怀自己。多年以后,他的肝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

如果说和自己说话能治疗生理病还只能算是特例的话,那么用和自己说话来治疗心病,应该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在《鲁豫有约》一期关于抑郁症的节目里,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孙明明给患过抑郁症的林心如和苏有朋支招,说每天和自己说上三五分钟话,可以有效地治疗失眠症和抑郁症。比如,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临睡前对自己的一天进行一个良性总结,说:你今天不错哦,很好地处理了什么,又巧妙地回避了什么;或者说:这件事情结果虽然不好,但你已经尽力了,该睡个安稳觉了等等。很多人因为学会了“和自己说话”,失眠和抑郁状态都有所改善。当一个人郁结了不良情绪时,找人倾诉是一种释放形式,关起门来大哭一场也是一种发泄渠道,而和自己说说话,则是最有风度最少毒副作用的排遣办法。就像经常吹口哨经常哼歌的人总是比一般人活得更轻松更快乐一样,经常和自己说话的人,一般也不会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我们习惯于向父母诉苦衷,和爱人说情话,给上级表决心,对朋友讲义气,甚至在网上和陌生人聊通宵,总之,我们把所有安慰的话送给了别人,无助的时候也四处去寻找可以信任的人……总之,我们总是忘了还有一个自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即使不是从来没有想到,也是很少想到要和自己说说话。

和自己说话,我们可以不让自己成为旁人眼中的“话痨”,成为让人怜讨人厌的祥林嫂;和自己说话,我们可以不用担心祸从口出,不用担心话语如刀误伤了眼前人;和自己说话,我们不必考虑场面会不会突然变得尴尬,不必忧心气氛会不会突然变得紧张;和自己说话,我们可以大声,也可以细语。

和自己说话,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心中的烦恼自己消化;和自己说话,选一个宁静的时刻,放逐快乐的浪花。和自己说话,是困境中的自我救赎;和自己说话,是得意时的自我奖励;和自己说话,是对更多麻烦的拒绝和屏蔽;和自己说话,是对人格和人性的自我完善。

一句话,和自己说话,是成本最低的情绪“排污”和心灵“环保”。

编辑刘丽娜

E-mail:lina1104@126.com

4.《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 篇四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

【课程标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一.教与学目标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3.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点:搭建起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教与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讨论交流法、情境材料分析法

五、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下面的情境材料:

一个妈妈的话: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看了上面妈妈的心痛,请你思考:(1)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你知道为什么不再父母亲密无间了吗?(3)你有什么想做的吗?

教师进行简要小结: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

(二)整体感知 信息搜索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尽量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活动一:情景感悟

教师出示下面的几幅生活场景:

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锁

第二幅: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的回答说,“什么也没发生”

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

第四幅: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扔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 学生思考问题:

(1)漫画中的场景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子女与父母在交往中发生了冲突。

(2)结合上述漫画反映的问题,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学生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内发言。教师进行简要小结: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的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在心理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活动二:我来扮演

“唉,这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没法管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发出的感叹之言。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也没有,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孩子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跟父母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

请学生分别扮演材料中的父母与孩子进行展示。

要求:(1)设计合理的语言与动作,要能通过表演展示出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2)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任务二: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活动一:献计献策 教师展示下面的生活场景:

情景一:“妈妈,明天我和同学去打球,好吗?”刚刚回到家里就问,明天是周末,刚刚很想放松一下。可是没想到妈妈阴沉着脸说“你怎么不想想你离中考还有几天啊!整天就是知道玩!”刚刚也生气的说“我就是下午去玩,又不是整天。再说了,打球又不耽误我中考的”。

情景二:第二天下午,妈妈买菜回家,看到刚刚房间里空空的,人早走了。妈妈气愤的说“回来了我一定狠狠的教训你,说好不去打球的”。学生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设计出2~3条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小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归纳:(1)理解父母。(2)尊重父母。

(3)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活动二:情感会客厅:

女儿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了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有一次她不在家,我偷偷打开她的书包看了她写的日记,回来后被她知道了,她发了疯一样的和我吵架,我的心都快凉透了,孩子,我看你的日记也没有恶意,你这样一个年龄的孩子我们对你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如何看待小芳妈妈的做法,能理解小芳妈妈的心情吗?

活动三:亲情体验: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情故事。师生共同探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如父母进行沟通呢? 全班汇总“沟通金点子”

(1)经常与父母聊天,讲讲学校发生的事。

(2)抓住晚饭后或其他空闲时间邀请父母一同散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3)给父母写亲情信。

(4)在父母心情不愉快时,勤做家务或向父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活动四:情景体验

当你处于下列情境中时,你会怎样做?

情境一:上学前,父母又不厌其烦地交待:路上注意安全,上课一定好好听讲。

(唠叨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我们应理解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这份深情厚爱。很多时候,行动是对父母“唠叨”最好的回答)情境二:星期天自己想出去找同学玩,但父母却要求自己在家学习。(严格要求是父母的责任,可能偶尔方式有失妥当,但体现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虚心听取父母建议,并主动告诉父母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情境三:放学回家见到父母心烦意乱、情绪不佳。

(父母面临家庭、工作双重压力,也有烦恼;我们要主动和父母沟通,缓解他们沉重的精神压力,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相关链接: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主动交流

创造机会

认真倾听

主动道歉

善于体谅

控制情绪

的成长也是不放心啊,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妈妈呢?

分担责任

讨论问题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四)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2011·益阳】王超是个喜欢绘画的男孩,曾获省级少儿绘画二等奖。进入初三后妈妈把王超的绘画工具都锁起来,并要求他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王超压力很大,几次数学考试都没考好,他很苦闷。一次王超去看画展被妈妈发现后,连双休日妈妈也不让他出去了。王超在家不愿和父母说话,放学也不按时回家,妈妈多次四处寻找。一次王超晚归,看到妈妈在流泪,他决定找妈妈谈谈。

你觉得王超会和妈妈谈什么呢?(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理解母亲的苦心,平心静气地阐述自己的理由,让母亲了解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向母亲道歉,请求母亲的谅解;表示以后听取母亲的教诲,不再让她伤心、担心。等等。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最近,小琳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相互之间经常通电话。这引起了小琳妈妈的注意,常常教诲她要认真学习,不要煲“电话粥”。为此,小琳与妈妈大吵了一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妈妈管教太严了 B.小琳与妈妈应相互沟通 C.有利于小琳与妈妈的沟通

D.小琳交朋友、通电话是对的,妈妈不应管教 观察漫画,回答2、3题。2.漫画中父母的行为()

①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②是造成当前代沟存在,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③说明了孩子总是有事隐瞒父母

④是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全面发展的表现

⑤是侵犯孩子隐私权,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表现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⑤ 3.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和父母据理力争,要求父母改变这种错误做法

②首先要理解父母的用意,理解父母

③什么事情都要主动告诉父母,争取父母的理解

④对父母进行有关隐私权的法律知识的宣讲

⑤向法院起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⑤

一位很想成为好妈妈的母亲,却悲观到要放弃自己的亲生女儿。女儿在和母亲的对抗中不断离家出走,好不容易回家后,母亲却对女儿产生了“防贼”的心理。女儿平时和家人很难有什么交流,有一次和妈妈顶撞,妈妈打了她一耳光,她扔下书包就跑了,从此之后,女儿就离家出走成习惯了。看完材料回答4~6题。

4.你觉得造成女儿离家出走的原因有()

①对母亲管教方法反感导致的逆反心理

②学习压力过重

③妈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④母女之间缺少交流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5.改变目前这种现象,你觉得妈妈应该()

①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②形成全社会关心青春期学生的良好氛围

③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

④鼓励孩子走出去,见识丰富的世界

⑤做到倾听孩子、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6.改变目前这种现象,你觉得女儿应该()

①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妈妈进行沟通

②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与母亲商量

③无条件接受妈妈的教导

④多到同学中寻找精神依靠

⑤搞好学习回报父母

A.③④⑤

B.①②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7.【2011·襄樊】学会交往.让关爱永驻心间(7分)程欣出生在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家庭,他和吴可在同一所中学学习。在家里,程欣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摔碎了花盆,父母总是笼着说:“没关系,今后注意点就是了。”程欣心里暖暖的。在学校,吴可知道程欣家里比较困难,经常把一元钱、两元钱悄悄放在程欣座位的抽屉里面。同学们和程欣相遇时,都是面带微笑,说话和风细雨,从不说假话。程欣心里又暖暖的。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吴可和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你们的爱,我水远铭记在心,祝你们快乐!(1)真情感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程欣的心里为什么总是暖暖的?(2分)(2)真情永恒:作为子女、晚辈,要增进与父母和长辈的感情,你认为应该怎样做?(2分)参考答案:1.B 2.D 3.C 4.D 5.C 6.B 7.(1)因为父母的宽容(谅解),同学们的与人为善(帮助),以礼相待(礼貌),诚信待人(诚实),感动了程欣,所以心里暖暖的。(说明:第(1)问,正确回答四种交往品德得2分,少答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学生不能把材料重复一遍作为答案,要用学科语言进行概括。)

(2)①赞赏父母和长辈;②认真聆听父母和长辈的教导;③帮助父母和长辈做事情;④与父母、长辈不必太计较;⑤出门或回家主动和父母、长辈打招呼;⑥了解父母、长辈的想法;⑦尊重理解父母和长辈;⑧注意与父母、长辈换位思考;⑨与父母、长辈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心平气和地沟通;⑩精神上安慰、体贴父母和长辈;等。(说明:第(2)问,答案多元,符合题意即可,正确回答两层意思得2分,少答一层扣1分,扣完为止。)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5.学会与父母沟通班会主持稿 篇五

主持人A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 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B: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我们班的主题班会。合: 702班 “用心架起爱的桥梁——学会与父母沟通” 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A:小时候我们认为妈妈是最漂亮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大英雄。我们会 趴在爸爸的背上与爸爸嬉戏,拉着妈妈的手开心的奔跑。曾经我们与父母是如此的亲密,父母是我们的偶像,小时候的我们与父母无话不谈。

主持人B: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第一个问题李科宇,2是高姚琼

主持人A: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案例)

丽丽这几天很不开心,因为前几天她和妈妈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晚上七点多钟,丽丽在家里看新闻联播。这时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了。看到丽丽正在看电视,桌上的碗筷也没有收拾,顿时火上心头,大发雷霆。骂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玩,不知道把碗筷收拾一下。其实丽丽是想留着饭菜等妈妈回来吃的。但她没有把意图告诉母亲。想象自己的好意没有被妈妈的理解,心理觉得很委屈,就和母亲吵起来了,直到现在还不舒服。

主持人B: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班的同学身上也遇到过吧!你觉得小A与母亲的关系处理的好吗?如果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学生:小丽与母亲的关系处理的不好,小丽的脾气不好。

学生:我认为问题出在沟通上,如果小丽能心平气和的和母亲解释,母亲就不会大发雷霆了。

主持人A:看来问题出在沟通上。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说说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的情绪波动大,只要我妈妈一说我我就会很不耐烦,控制不住情绪,就会和妈妈吵起来,就像上次月考我数学没考好,我妈妈就一直说我,我心情本来就很低落,我也不想和妈妈吵架的,妈妈一直说,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学生:蔡文君认为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是我们的情绪波动太大了。哪位还有不同的意见?

学生:有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太叛逆了,我妈叫我往东,我就往西。我平时很喜欢吃辣条,妈妈说吃多了辣条不好,每一次看我吃都说,我觉得很烦,她不让我吃,我就偏要吃。(逆反心理)

裴佳琪:其实赖东明说的就是现在很多同学都有的逆反心理。还有哪位同学想要补充的?

学生:我觉得原因是与父母的差异,我们和父母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从小接触的文化和思想也不一样,比如说平时买我喜欢的衣服,我妈妈不喜欢,我妈妈喜欢的我觉得很土气,我和妈妈有代沟。主持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是我们的情绪波动大、和父母有代沟以及逆反心理。同学们,你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会怎么做呢?是和父母冷战到底?还是积极和父母沟通,握手言和?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小品《矛盾》。

看看主人公小刚是怎样化解与妈妈的矛盾的?(欣赏小品)

主持人B:看完小品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请同学讨论发言。学生: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都应该向小刚学习,小刚知错能改,敢于向妈妈承认错误,如果以后我和父母发生矛盾,我也要主动和父母道歉。随机叫:

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小军那件事,小刚可能永远都不会向他妈妈道歉,他们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深,对小刚的影响就会越大。和父母沟通很重要。

学生:小刚的妈妈很唠叨,我的妈妈也很唠叨,有时会觉得很厌烦可是仔细想想其实妈妈唠叨是为了我好,是关心我,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主持人A:就像徐琳同学说的,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妈妈唠叨,甚至会觉得厌烦,但唠叨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我们应理解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这份深情厚爱。假如有一天,同学们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现在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弹指间 心无间》

林露霞:在机场送别时,妈妈会跟即将去留学的儿子说些什么呢?儿子的反应是怎样的?

裴佳琪: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后有什么感想?

主持人B: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父母唠叨是关心我们,其实父母的唠叨并不可怕,关键是沟通。好的沟通是“有理又有礼”,既不伤害彼此的感情,又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下面几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对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帮助呢?哪种会影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

情景一:放学回家,你进门见到妈妈就一声不吭,走向自己的房间,嘭的一声就关上了房门。

情景二:放学回家,小明进门看到妈妈就叫一声“妈妈,我回来了。” 情景三:放学回家,你吹着口哨直接进了自己房间,不理睬独自在厨房忙碌的妈妈。

情景四:放学回来,你目中无人似的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啪”一声打开电视看起来。或是切断父母正在看的电视节目,换到自己想看的节目。

(学生讨论发言)

你认为哪一种对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帮助呢? 学生:情景二,因为 学生:

哪种会影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

学生:第三种情景会影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我们回家看到独自忙碌的妈妈不仅没有去帮妈妈,连招呼都不打,妈妈肯定会伤心,会对我们越来越失望,久而久之就会发生矛盾。

陈鹏飞:我觉得第四种情景会影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不应该目中无人似的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更不应该切断父母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这样做很不尊敬父母。父母如果看到我们这样的行为,心都寒透了。父母为了撑起我们的家,每天早出晚归,卖力的工作,我们要学会孝敬父母。主持人B:其实沟通是要讲究方法,讲技巧的,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沟通的要诀,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要诀一:倾听——用你的身体告诉对方:我在听

要诀二:接纳——用对方的眼睛去看,用对方的头脑去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要诀三:表达——用准确、具体的语言表达你内心的意思。

主持人A:这几个要诀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法则,如果违反,就会造成沟通障碍,我们与父母的矛盾也会随之而来。和父母发生冲突后,要怎样化解呢?(同学讨论发言)

学生:想想发生冲突的原因,父母为什么会生气,是不是我们哪里做的不好。

学生:主动与父母谈心,某某:

学生: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首先我们要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父母批评我们时,我们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

主持人A:从今天的学习中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爱需要沟通,沟通的方式、渠道很多,关键是让我们做有心人,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下面我们来合唱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曲《父亲》。

合:现在有请中队辅导员为我们这次“学会与父母沟通”的主题队会作总结,掌声有请。

总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与父母发生误会和矛盾。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对这些矛盾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有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对父母的尊重,同学们肯定会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与父母共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从这一个星期开始,我会不定期的打电话给你们的家长,了解同学们是怎样跟父母沟通的。

6.怎样学会与人沟通说话 篇六

要知道每个人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自己有怯场的心理,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要抓紧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既能够做得到也能够说得出,每一次的锻炼都会给自己的下一次以莫大的勇气,再加上自己不断的总结和积累。长此以往,必然能够在以后的一切场合中自己脱颖而出,说出自己,证明自己。

其次,要跟会说话的人多学习。

多去倾听别人的说话方式。西方有句谚语说: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多听,才是最有收获的,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在知识,不断的去学习别人的长处,用一颗自信与谦和的心来面对自己的每一次社交与工作中的场合,即使自己做的不够好,但只要努力,只要真诚,再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成为一位说话和沟通的高手。

再次,说话要有内容,才能够在社交场合及一些工作场合中吸引别人的倾听。

你总要使别人在听你说话的过程中有一些收益或是产生共鸣,那么这样的讲话才是成功的,而别人也才会乐意听你说话,与你交流。同理而言,一位好的说话者一定是一位特别擅长沟通的人,在自己说话的时候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话。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因此,在说话时更要学会看他人听你说话时的表情,以便适时的改变自己说话的内容、语气等等,说话时千万不要自说自话,这是最不成功的讲话方式。

最后,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节奏感

7.学会沟通与合作 篇七

关键词:有效合作,选题策划,推广发行

由于各出版机构情况的不同,有的编辑出版流程把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等,本文中所说的编辑是图书的责任编辑,既参与图书的策划组稿,又对书稿的文字工作把关和适当加工,并对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全程进行监控和协调。

图书编辑与作者是合作者,两者只有有效沟通,图书出版活动方能顺利开展[1]。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是图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前提,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图书推广发行的桥梁。下面就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以教材或专著出版为例,从图书出版流程中的3个重要阶段分别论述如何建立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

1选题策划阶段与作者的沟通及合作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保障出版生产秩序, 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2]。因此,把握和设计好此阶段,能对图书出版的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选题策划阶段与作者的沟通及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在信息的互通上达成共识

信息采集是选题策划的开端,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2]。编辑与作者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对图书出版所掌握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也是不同的[3]。作者作为本专业人员掌握大量的专业信息;编辑每天接触大量的书稿,掌握书稿的审理程序、编辑过程、 成书周期等。因此,编辑在图书的策划阶段就要通过走访各院校的不同作者,了解较多的专业内容及用书信息。 即与作者在信息的互通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图书选题论证及顺利出版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做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教材的前期, 我们通过走访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老师,得知原来的食品工程、食品科学、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 烟草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粮油储藏、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水产品储藏与加工、冷冻冷藏工程、 蜂学(部分)等13个专业方向,现在都统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名称之下,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高校共有200多所,分布在综合、工科、农业、工商、医学、师范、民族等院校中,校院所在省、市达到31个。有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便进一步确定了选题方向、明确了出书规模。因此,在信息采集阶段大量走访及与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选题策划的基础。

1.2在策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强合作

策划是一种程序,是依据有关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进而形成正确决策和实施方案,并努力保障目标实现的过程[4]。在图书的选题策划阶段,通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与相关作者进一步合作,就可以落实选题设想,执行选题要求,并对选题细节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升选题质量。

仍以食品类图书的策划为例。在以上信息互通的基础上,策划的方案便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制订。编辑就可以成立由相关专家教授参加的图书编审委员会, 并负责图书的大纲审定和书稿审定工作。筛选出能够担当主编的作者,主编要经过层层把关和推荐,一般是先由个人申报,结合学校举荐,多数由教学一线,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教授担当。接下来就要与主编就图书的选题介绍、图书形态、图书内容、参编人员、分工情况、进度控制等进行协商,并适时与主编加强沟通和合作,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为图书的后续进行做充分准备。

1.3在约稿阶段的及时互动,和谐沟通

编辑与作者的及时沟通与联络,是编辑参与作者创作活动、体现选题设想的有效方式。编辑及时将选题的具体要求、与约稿相关的学科前沿信息、读者调研结果反馈给作者,并了解作者的撰稿感受和撰稿进度,把握作者的写作方向,及时调整作者的创作思路,使其实现撰写要求,这对保证稿件质量至关重要[5]。在作者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编辑要定期沟通,并结合自己的策划思路提醒作者控制书稿内容,把握写作进度。对由多人共编的书稿要及时提醒主编做好相应的把关工作,防止前后重复,互不照应等。约稿阶段的及时互动,还可以监督书稿的齐清定。以笔者不久策划的一套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的校本教材为例:本套教材计划出4本,分别为: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喷漆。在与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一个主编沟通编写进度时,发现教材几近完稿,但整体结构安排太随意,部分内容引用有些陈旧,举例的维修车辆大多已过时。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便又及时和其他几本教材的编写老师联系,提出编写教材要跟上时代,尽量加一些新东西。同时结构体例要前后一致,不能想到哪, 写到哪。通过及时沟通,避免了后续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及不和谐。

2书稿编辑阶段与作者的沟通及合作

经过选题策划阶段的努力,书稿基本达齐清定,此时就要进入三审三校。

2.1三审后书稿的整体内容和质量的及时反馈

书稿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后,里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已大致清楚,此时作为书稿的责任编辑应对书稿存在的各类问题分类列举。先从大的方面即整体内容和质量上对稿件给以评判,特别是认为存在问题的部分,一定要及时地反馈给作者。反馈的方式可以电话沟通,通过QQ聊天工具沟通,通过电子信箱沟通等。下面是笔者在编辑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水产食品加工学》一书时与作者的邮件沟通及回复:

本书是一本阐述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的教材,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清晰流畅,未发现知识性的差错,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技术理论教材或教材参考书,很有必要出版。但有几点意见请斟酌。

鉴于本书稿篇幅较长,内容显得有些杂乱的情况, 建议将全书分为(上)(下)两大部分,读者学习和阅读时可按需取用。具体:(上)为水产品加工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水产品原料的种类和特性,水产品原料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水产品加工的基础性理论。(下) 为水产品加工的技术方法。此部分主要论述各种水产品的加工技术要领和方法步骤。当然,分为两大部分进行阐述后,现有的内容需适当整合。

回复:首先感谢编辑及复终审专家的辛苦工作,对本教材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于教材的体系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个人对教材体系理解的不同。按照专家所讲, 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重复整合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可能会延迟教材的出版时间;经过教材编写组的商量,认为现有的教材体系也是可以的。从章节的名称上也应该很明显可以将教材分为3个部分:一是水产食品加工的理论基础;二是水产食品加工技术;三是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通过这样反反复复的不断交流和沟通,最终使书稿达到了真正适合教师教学、学生使用得当的本科类规划教材。通过这几年的使用,这本书一直反响较好,销售量也年年攀升。

2.2编辑加工时图表及细节内容的进一步确定和核算

编辑加工阶段,一般书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录入排版错误;知识性错误;别字、漏字、错字等;量和单位的使用不规范、个别引用不当及错误等;图表安排不规范、格式不统一,图题、表题与正文不对应等。这些共性的问题如果拿得准,责任编辑直接改正即可。但对于自己稿不清楚的问题不能凭想当然地去改,这时就要和作者及时反馈了。下面是笔者在编辑《同位素海洋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发邮件的形式和作者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作者的积极配合和肯定。

表中标红处ppmv是浓度单位吗?国标中没查到。

回答:ppmv是原文献中的单位,不要改,并列的 “(μg·m-3)”是国际单位,书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也有许多是这种情况。

这本书因为编辑加工较好,得到了作者及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于当年获得了省级优秀图书一等奖。

2.3印前清样的最后一次把关

书稿到清样时已是成书前的最后一次修改了。此时, 对责任编辑来说,重点注意的已不是内容问题了,而是要核对封面、前辅文(作者名单、目录、页码)、参考文献等是否完整或存在错误。核过后就要通知作者最后确认了。此阶段是作者的最后一次把关,一定要通知到作者,必要时还要作者在书稿上签字确认,以免成书后发现问题时相互埋怨和指责。

笔者在编辑一本资助出版的图书《核技术创新与实践》时,给作者提出了一些必须要改动之处,可作者总以工作忙为由不愿修改。笔者便自己查资料,做了相应改正,并在印前清样阶段请作者到出版社,对修改过的问题重新确认,并让作者在清样上签字:对书稿中编辑提出的问题及修改认可。成书后作者对笔者所做改动很是赞扬:你们做编辑的真是认真,书在你们这里出版, 放心。

3成书推广阶段与作者的沟通

无论编辑出版的是教材、专著,还是市场畅销书或者资助类图书,在成书推广阶段,除了利用本社的发行宣传、书讯外,还要充分与作者交流和沟通,进而取得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毕竟作者是这方面的权威和专家, 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脉。这一方面把握得好,那么, 图书的发行推广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在做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系列时,为征得各主编及参编作者在教材推广方面的大力支持,特给各主编及参编老师发去了一封邮件,部分内容如下:

由郑州大学出版社策划的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 “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系列已出版40余种,参编院校也扩展为50多所, 2009年以来,各个院校认真参与编写,积极推广使用, 出版社在此深表感谢。

为此,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希望原各位主编及参编积极推荐本院校及其他院校的老师参与进来,为扩大我们的编写队伍、提高教材的知名度、增强教材的影响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这样的宣传和交流,这套图书的使用量和参编院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重印率和再版次数也跟着得到了提高。

因此,一本书甚至一套书的成功出版和发行,是编辑和作者共同努力、合作奋斗的结果。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建立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是一本书及至一套书成功出版和发行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施东毅.图书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研究.编辑学刊,2015(6):85-87.

[2]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岳静玲.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策略[J].编辑之友,2007(3):48-49.

[4]谭天,王甫.电视策划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5]张凤新.科技期刊编辑在约稿环节的稿件质量控制与沟通技巧[J].科技与出版,2012(5):47-48.

[6]王力帆,张冬霞.当前加工编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与出版,2010(8).

8.学会沟通与合作 篇八

2011年1月,澳洲广西总商会广西代表处正式挂牌。同年10月,澳洲广西总商会广西接待点在澳大利亚特弗朗西餐酒廊揭牌。澳大利亚广西总商会广西代表处也于同期正式挂牌。2013年7月,澳大利亚广西总商会在澳大利亚正式注册,并邀请澳洲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肖凯莫索曼担任顾问。

澳洲广西总商会成立至今,会员发展对象主要是在澳大利亚的广西工商界人士,以及澳洲归国投资广西的企业家和在广西投资的澳籍企业与个人。商会成立以来,我们围绕会员需求,重点开展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发挥宣传平台作用,搭建澳洲与广西之间的交流平台

澳洲广西总商会成立之后,我们充分利用宣传平台的优势,先后通过在南宁和悉尼等地举办澳大利亚广西总商会联谊座谈会、中澳摄影交流会等主题活动,在广西宣传澳洲的风土人情和经贸发展,又把广西的讯息带回澳洲,与本地华人商界、社团分享广西的发展新貌,积极促进两地经贸文化发展。

总商会成立以来,出席过的重大会议包括第八届东盟博览会、全球桂商北京发展论坛、崇左投资项目推荐会等。此外,总商会还积极担当起澳洲和广西代表团接待重任,在澳洲接待过广西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冯成善部长一行、广西柳州市商会、广西建院代表团等,在广西接待的澳洲领导包括澳洲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肖凯莫索曼、澳洲驻中国副总领事唐杰夫等。

另外,在澳洲广西总商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澳大利亚广西同乡会也于今年上半年成立。

二、推进区域合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澳洲总商会非常注重中澳两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并一直与澳大利亚商务部,澳洲贸易委员会保持着密切往来,曾先后赴深圳出席由澳洲驻广州总领馆主办的澳洲肉类及食品研讨会和澳洲乳品推广暨研讨会等,并举办了一系列澳洲红酒品鉴会,积极推动澳洲的红酒、乳品和肉类的贸易进出口。

2012年8月,澳洲总商会邀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考察,就广西高校与澳洲新西兰两地的职业高校共同开展教育及合作办学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新西兰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上一篇:ck报警主机操作说明下一篇:儿歌三字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