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2024-08-08

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精选7篇)

1.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篇一

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仅靠两节课或一个活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

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的整体。因此,必须遵照“幼儿园每项活动都是课程,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发挥生活过渡环节与其他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环节虽然只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其中一部分,但是,它已成为一日活动中教育幼儿的重要环节,因为

在过渡环节中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项活动的有效进行。如果精心设计、灵活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组织好过渡环节,最终达到优化一日活动,则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但目前

我们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不重视。主要表现:

(一)教师忽视过渡环节的教育意识。

1.教师忽略了幼儿之间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在刚来园时教师缺少对幼儿情绪上的观察;或

在其他的环节中没有及时或缺少与幼儿沟通;还有教师没有给孩子一个自主和谐的空间,要么是强制性的,要么是自由散漫、无序的氛围。

2.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对教育价值的忽视。如教师缺乏对幼儿生活护理能力和习惯方面的培养。在生活过

渡环节中,我们教师很少关注幼儿出现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上的问题,而随机进行教育与培养。而且教

师与幼儿都把过渡环节似为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在这些时间里往往因为忙于其他的事物而淡化了对幼儿的观察、指导,出现了幼儿自由散漫、任其玩耍的现象。

(二)过渡环节的形式单一。

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往往出现单一的活动,如让幼儿看看碟片,或玩一些积木,或让幼儿玩一些自带玩具,那么有玩具的幼儿在一旁玩,而没有玩具的孩子,他们没理由接近带玩具的孩子,除了用羡慕的眼光看别

人玩之外,无所事事或经常会聚集在一起,无序地你追我跑,非凡轻易发生意外。

二、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是优化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前提。

1.丰富幼儿情感,建立亲密融洽的师幼互动关系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师幼间的互动关系,它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尊重幼儿情感独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

要因素。情感影响着幼儿智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兴致勃勃、有愉快的情绪的儿童乐于与同伴交往,而幼儿之间友好、融洽的相处,会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可作为幼儿以后行动的动机。

幼儿年龄的不同,爱的需要也是不同的。教师就应该以不同的爱抚慰每个孩子的心。小班、小小班的孩子

年龄小,他们更多的需要是关爱,教师通过搂搂、抱抱,让宝宝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而中班、大班的孩

子则更多的需要是自主、有序、和谐、交流的氛围,让他们通过说悄悄话、谈心等给孩子们以鼓励和帮助,让孩子体验到亲切的母爱。

2.创设社交环境,建立友好和睦的同伴互动关系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

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只有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才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作为教师

应该在过渡环节时间里,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断丰富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内容,如:一起照顾自然角、玩结构游戏、桌面游戏、民间游戏、一起散步、与成人同伴自由交流、进区角活

动等,让孩子在共同生活、探索、游戏中学会友好、文明交往。

(二)设计适宜的活动是优化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核心。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可以分为长时的和短时的。长时的包括来园活动、午睡前的活动、离园前的活动;短时的包括每个活动后的间隙时间,如盥洗、排队、点心后等。

1.长时过渡环节适宜的活动。

(1)来园时过渡环节以自由游戏为宜。

来园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始,良好的开端能使幼儿愉快的进入集体活动。由于幼儿来园时间不一,情

绪不同,因而来园活动应以分散、自由的游戏为宜。如,让幼儿进入易收拾、整理的区域活动,“走棋子

”、“垒高”、“夹玻璃球”等等;还可以让幼儿一起照顾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了吗?长高了吗?为它

们浇浇水、晒晒太阳,给鱼儿、乌龟、小蝌蚪等换水、喂食,并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引起幼儿对自然角动

植物变化的兴趣和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既得到了知识,又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好相

处。

(2)午餐时、后过渡环节以安静游戏为宜。

幼儿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以静为主,以动静交替的原则开展活动。由于午餐后和午睡前不能做激烈的运动、过于兴奋的活动,又要便于教师能很好的管理幼儿。我们可以先组织用完餐的幼儿进行安静活动,如提供幼儿图书、手工纸、易整理的玩具安静活动。等极大多数幼儿用完餐后,教师再合理、多形式地组

织开展其他活动,如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看一些有意义的碟片,还可以组织幼儿玩“过南山”、“接龙

”、“拍大麦”等民间游戏,这样既避免了剧烈运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又减少了静等的时间,使幼儿始

终愉快的活动。

(3)离园时过渡环节以易组织的游戏为宜。

孩子在幼儿园与老师、同伴生活了一天,老师应该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幼儿。在离园时孩子少,也

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作为带班老师更应该重视组织好那些没离园的孩子。此时,我们可以组织

幼儿玩一些易收拾、整理的玩具,欣赏故事,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不受时间、人数、场地限制的、便于收

拢的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时开”、“我们都是木头人”、或音乐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活动

中等待父母。

2.短时过渡环节适宜的活动。

短时的过渡环节时间比较短,应该把孩子快速地集中,可以组织一些静止游戏为宜。

在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间隙的短时的过渡环节,如盥洗、排队、点心后等,孩子们总有先后,我们应尽

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教师可以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游戏,如手指游戏“金锁、银锁”、“手指变

变变”、“老虎和猎人”、“青布白布”等,边念歌谣边游戏,还有猜谜语、唱歌、词语接龙、我们都是

木头人等,给人的感觉是活而不乱、静而不死。在游戏中,孩子们减少了等待,老师也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作好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和谐过渡。

过渡环节是贯穿于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过渡环节以各种丰富的游戏活动来开展,即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减少了等待,又帮助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常规,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它使幼儿的生活显得更

加丰富多彩,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2.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篇二

《纲要 》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师有序地安排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 不仅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还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如何让幼儿减少隐形的浪费及等待的时间, 让各环节过渡紧凑, 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方式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背景意义

每天的盥洗、餐后、午睡起床等生活过渡环节, 我们时常会发现教室里乱糟糟的。 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安静活动后, 总想着能自由地动一动, 每个幼儿的盥洗、进餐、起床等速度有快有慢, 动作快的孩子和动作慢的孩子活动节奏不统一, 老师常会分身乏术, 难以照顾周全。 在生活过渡环节, 孩子很容易在教室内外引发安全事故。 如何把这些过渡环节自然、有序地串联起来呢?

三、情景描述

场景一:活动结束后, 老师请小朋友去盥洗。 动作快的孩子早已做完事情开始在一旁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在教室里玩起追逐游戏, 有的开始游荡。 而动作慢的孩子却还在一旁慢慢地喝水、聊天。 老师一边提醒着在教室里追逐的孩子, 一边不停地在催促着动作慢的孩子。 这时在玩追逐游戏的孩子突然摔倒了, 老师忙着管摔倒的孩子, 完全顾不上别的孩子。

幼儿的盥洗速度有快慢, 自控能力较弱。 对于动作快的孩子来说, 结束完盥洗, 总想着到处跑跑, 到处玩玩。 这时即使教师再怎么提醒, 幼儿也总是会按捺不住又玩起来, 事故容易发生。 对于盥洗动作慢的幼儿来说, 有时候越催促反而越强化幼儿这一行为, 导致的结果是越来越慢。 教师毕竟精力有限, 不能左右逢源, 一有突发状况, 更加手忙脚乱, 什么都顾不上。

场景二:吃饭的时候, 孩子一边进餐, 一边不停地聊天。 老师提醒:“别说话了, 快点吃完就可以先去选玩具玩了。 ”过了一会儿, 孩子又开始聊起天来, 不知道说着什么好玩的, 有几个笑得饭都呛到了。 老师只有不停地提醒, 虽然孩子会暂时停止, 但没一会儿还是会聊起来。

进餐时, 很多孩子都会讲话, 他们的话题总是很多, 有时候是出去玩的事, 有时候是上课的事, 甚至对吃饭时发生的一点小事情都有兴趣。 可是这样势必影响进餐, 尽管老师不断地提醒, 但孩子总是能想着找点机会说点什么, 他们觉得边吃边聊是一种乐趣。 有时候老师在引导中只能用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来信服, 其实孩子都是被迫接受“安静、服从”。

场景三:下午起床, 老师把灯打开, 醒得早的孩子马上就起床了, 拼命地叫着边上还熟睡的孩子。 可熟睡的孩子似乎一下子没缓过来, 转了身又睡着了。 小朋友继续叫, 觉得叫得不过瘾就动手去弄睡着的孩子。 显然, 这样的方式睡着的孩子很不喜欢, 心情很不好。 老师见时间差不多了, 就把还赖在床上的小朋友叫起来穿衣服, 但是孩子还没睡醒, 开始闹情绪。

起床时, 由于幼儿睡眠时间的差异, 就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早醒的孩子边穿衣服边说话, 甚至大声叫醒还在睡的孩子。 没睡醒的孩子被强行叫醒后由于情绪不佳, 就会影响他们下午的活动状态。 这时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 就会发生冲突。 因此, 起床时放一些轻音乐, 可以更自然地唤醒孩子, 一方面可以引导早醒的幼儿保持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 另一方面能让晚起的幼儿慢慢适应, 在情绪上能有所缓和。

四、案例反思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幼儿喜欢音乐, 在唱唱、跳跳感受音乐的美, 产生愉悦的心情。 音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可以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那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运用这些神奇的音符呢?

(一) 让音乐贯穿一日生活。

音乐的世界丰富多彩, 人类任何情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似的感受。 《田园交响曲》的明快清新, 《命运交响曲》的惊心动魄, 《动物狂欢节》的幽默奔放等, 都可以发展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各活动之间的衔接,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 暗示和诱导幼儿出现合适的行为。 通过这样每日出现的音乐, 可以让幼儿从多角度欣赏音乐, 在不断倾听、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 他们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 运用音乐, 以多种方式组织一日生活。

在两个环节间的过渡环节, 可以先选择歌唱的形式, 接着选择肢体展现的形式, 然后选择音乐游戏的形式。 这样轮番式的滚动, 不仅可以让幼儿随时保持新鲜感, 而且易于让幼儿迅速地参与到活动中。 在这样的氛围下, 可以有效控制幼儿的行为, 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而对一些个别行为自由的幼儿, 教师则可以采用邀请舞等音乐形式, 把幼儿请回到集体中。

(三) 合理选择不同的音乐。

1.盥洗

幼儿盥洗速度有快慢, 如何把握好这一时差很重要。 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方法外, 也可以先请快的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吸引速度慢的幼儿加入到游戏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弹奏音乐节奏的变换提醒幼儿。 如:弹奏同一首乐曲, 一开始可以慢一点, 提醒幼儿还有时间, 但一旦乐曲快起来的时候, 就是提醒幼儿时间快到了。 这样的方式对于动作快的幼儿来说, 他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进行节奏练习, 另一方面自然催促了动作慢的幼儿。

2.进餐

有医学研究表明, 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 充分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 在选择音乐时, 要注意选择一些没有歌词的轻音乐或者世界名曲, 节奏相对缓慢些。 乐曲每隔一段时间可以进行更换。 教师可以在餐前对这些乐曲进行介绍, 这样幼儿不仅能丰富音乐知识, 而且能细心聆听, 安静用餐, 增强专注力。

3.午睡起床

由于幼儿从熟睡状态中醒来,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因此在选择时音乐, 最好由轻到重过渡, 让孩子通过音乐的呼唤, 在睡梦中慢慢醒来。 这样孩子不仅不会有情绪反应, 反而起床速度也会比较快, 从而减少同伴冲突。 起床后, 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幼儿熟悉的歌曲, 让幼儿自由跟唱, 尽快从午睡状态中清醒过来。

3.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篇三

[关键词]口语 幼儿教育 活动环境 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93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要在幼儿园抓好语言训练并不容易,因为仅仅靠课堂上那点时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丰富和发展幼儿的口语。

每当晨间锻炼玩球时,我就教幼儿说“圆圆的大皮球”,当太阳刚刚升出来时,我就引导幼兒观察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带幼儿进行户外散步时,我说:“今天出去比一比谁看见的东西最多”。我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指着一棵树说:“我看到大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时幼儿都抢着告诉老师:“我看见几只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我看见蜜蜂在忙着采蜜”“我看见天空中有风筝在飞”……他们的眼睛到处搜寻“目标”,连地上的蚂蚁也被发现了,“老师,快来呀,我看见这里有许多小蚂蚁在爬,有的背上还背着东西呢!”“老师、老师,快来看,这里有几条蚯蚓,我爷爷说蚯蚓是好虫,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户外活动时,我就带着幼儿到附近的鱼池旁观察金鱼,他们一个个高兴得拍手跳起来,我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喜欢看金鱼呀?”他们说:“金鱼红红的,在水里游来游去,真美”。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他们学到了一些课堂中难以学到的知识。

每到夏日炎炎的时候,孩子们的脾气都有一点浮躁,我就带着他们围个圆圈坐下来,与他们聊天。我说:“老师想到小朋友家做客,可又不知道你们家住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你们爸妈的名字和手机号码,谁能告诉我呢?”话音刚落,他们就争着说出各自父母的名字、手机号码和家庭住址。我接着说:“我到你们家做客,你们拿什么招待我呢?”有的说拿苹果给老师吃,有的说拿香蕉给老师吃,有的说那巧克力给老师吃、有的说拿饼干给老师吃,就连胆子小很少说话的一帆小朋友也说要拿雪糕给老师吃。我笑着说:“哎呀,你们都好热情呀,我怎么吃得下这么多呢?”他们听了也哈哈笑起来。这样,既轻松愉快地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进了师幼之间的感情,真是一举两得。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注重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自然课认识夏季时,我就把学习新词“炎热”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幼儿在理解意义的同时会说这个词。之后随便老师什么时候问,班上多数幼儿都会说:“夏天到了,天气很炎热”。此外,我还利用游戏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各种句式的训练。如:“这是什么?”“这是一朵花”。“那是什么?”“那是一个玩具”。“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书”等等。有时利用饭前准备我让幼儿自己表演,朗诵儿歌、讲故事,并用手机把它拍下来,再放给幼儿看,幼儿对这种集体或个人的不拘形式的表演很喜欢,这对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再则,我还注意对幼儿进行随意训练。现在许多幼儿穿的衣服上有各种各样新颖别致的图案和动物。于是,我就利用这些图案来丰富幼儿的口语。如:有的幼儿衣服上有小白兔,我就教幼儿说:“小白兔的耳朵是长长的、眼睛是红红的、尾巴是短短的、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有的幼儿衣服上有花,我就教幼儿说:“春天来了,五颜六色的花开了”。这样反复练习,幼儿的印象颇为深刻,因为衣服上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百看不厌,所以幼儿学起来兴趣也特别浓,注意力也很集中,其效果比看图片说话要好得多,我想这也是丰富幼儿口语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我平时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对幼儿进行口语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五)自然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玩了什么游戏啊?小动物和包子的游戏好不好玩,下次我们再和更多的音乐来玩游戏!活动反思:

1.提供机会,主体凸显。《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做包子环节,教师提问“包子是怎样做出来的?”“和面”、“包馅”……幼儿纷纷调动已有经验,有的积极用动作来表现,也有一些幼儿不敢独自表现,于是教师采用让幼儿围圆而坐的方式,向需要模仿的幼儿提供榜样,让每个幼儿都敢于展现;在理解B段音乐的故事情境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倾听,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大胆想象,“是大灰狼出来了”“包子的香味引来了大象”……这样向需要借鉴的幼儿提供思路,教师要做的则是追随幼儿,充分为幼儿提供机会,发挥幼儿主体性,让每个幼儿都来当游戏的主人。

2.情境创设,更富乐趣。情境创设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故事情境,则能使幼儿萌发“动”的兴趣,觉得韵律活动是一件很有趣、很开心的事。A段音乐教师创设做包子情境,引导幼儿随乐而动,每次做包子结束后,教师都会魔术般地变出一个包子宝宝,幼儿闻一闻、尝一尝,享受随乐做包子的成果;自己做包子固然有趣,与同伴身体接触做包子更是其乐无穷,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开火车接龙式的一个接一个在朋友背上、头上、肩膀上做包子,孩子享受到了与同伴互动的乐趣;孩子总是喜欢惊喜连连的,教师要不断为孩子创造新鲜和好奇,于是B段音乐,教师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创设了小动物闻到包子的香味,藏起一个包子再寻找被藏包子的情境,着实将幼儿的参与热情点燃到至高点,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

3.循序渐进,层层推进。首先,在音乐的提供上体现了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做包子的步骤图谱逐个出示后,教师先根据图谱内容哼唱旋律,引导幼儿随乐做动作。教师注意做到调整音乐的速度去跟随幼儿的动作,待幼儿逐步学会动作跟随音乐后,选用了中等速度的A段音乐,继而引导幼儿倾听性质不同的B段音乐;其次,在互动设计上体现了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由幼儿在各自身体部位揉面做包子到与同伴合作在同伴的不同身体部位揉面做包子,由教师扮演不同动物角色在乐句结束处藏起包子到幼儿扮演动物角色藏包子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在互动中发展、积累经验,在这些过程中,幼儿的音乐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价值得以体现。

4.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篇四

入园好时光——入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入园环节表现出的情绪和状态各不相同,教师对他们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丰富有趣的入园环境,不断吸引幼儿投入活动,让其从心理、身体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使入园环节真正成为幼儿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

一、入园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

◆喜欢教师和同伴,愿意上幼儿园。

◆感受幼儿园环境的整洁、美观,体会到教师的辛苦,懂得感恩。

◆能够带齐所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懂得不带危险物品来园。

◆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并且能开心地和家人说再见。

◆愿意和教师、同伴做游戏,有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情愉快,有安全感。

◆学习表达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愿意接受晨检,并懂得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告诉保健大夫或教师。

◆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能够自主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自信和能干。

◆学做值日生工作,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喜欢晨练活动,懂得安全自护,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和感受,能独立完成任务,并逐步提高任务意识。

二、入园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下面将从不同的年龄阶段人手,分别阐述教师在入园环节的指导要点。

1、托、小班幼儿

◆教师提前10分钟进人活动室,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理工作,为幼儿营造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

◆将已消毒的口杯、毛巾摆放在固定位置,供幼儿入园后使用。

◆营造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对班级的亲切感与熟悉感。

◆及时调整和更新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主动问好并以鼓励的口吻评价幼儿的细微变化,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及对自己的喜爱。

◆采用多种方式安抚并疏导个别幼儿的不良情绪。

◆协助保健医生做好幼儿的晨检工作,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了解原因并妥善处理。

◆向家长了解生病或体弱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及时记录家长的嘱托和要求并随时关注幼儿的具体表现。

◆以游戏的口吻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如有,在下午离园时与家长做好沟通。

◆认真填写晨检记录并与配班教师做好交接。

◆ 指导家长为幼儿准备好生活、学习用品,鼓励幼儿心情愉快地来园。

◆ 接送卡的使用。

2、中、大班幼儿

◆提前做好活动室开窗通风、卫生清理以及消毒等工作。

◆指导值日生将已消毒的口杯、毛巾摆放在固定位置,供幼儿入园后使用。

◆鼓励幼儿愉快来园,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与家人道别。

◆引导幼儿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鼓励他们尝试排解不良情绪,懂得并关注同伴的情绪。

◆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晨检,让他们懂得当发现自己或同伴有不舒服的感觉时告诉保健医生或教师。对幼儿的异常表现要敏感,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协助保健医生做好药品的交接工作。对于幼儿自带的药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确认服药方法和剂量,帮助幼儿准确服药。

◆引导幼儿自我检查,将不安全的物品放在指定位置,并妥善保管。

◆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自主参与建构、阅读、美工等区域活动。

◆指导值日生做好区域材料整理、气象日志记录、环境清理及照顾动植物等工作。

◆做好晨间活动计划并创造性地组织新闻播报、晨练、分享等晨间活动。

◆ 指导家长做好自身及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稳定幼儿情绪,让幼儿愉快人园。

◆ 接送卡的使用。

趣味来盥洗—盥洗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要实现幼儿园盥洗环节的趣味性,让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幼儿园盥洗环节的内容有哪些、各个环节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在盥洗活动中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在园的盥洗活动主要包括洗手、漱口、洗脸、梳头四个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盥洗环节所占的时间各不相同。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一项活动,如幼儿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活动前后等都需要将手清洗干净;漱口活动在幼儿每餐点后进行,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左右;洗脸和梳头活动一般在幼儿每天午睡起床后进行。每一项盥洗活动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

1、洗手环节

◆学习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洗手时不湿衣袖、不玩水、节约用水。

◆知道洗手的好处,饭前、便后、手脏时能及时洗手。

◆养成认真有序洗手的良好习惯。

2、漱口环节

◆知道漱口能清洁口腔,喜欢漱口。

◆会用鼓漱的方法漱口。

◆餐后能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漱口。

3、洗脸环节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脸。

◆洗脸时不湿衣袖、衣襟,不玩水。

◆知道起床后、脸脏时要及时洗脸。

4、枕头环节

◆学习梳头发的基本方法。

◆梳头结束后,学习清洁梳子和地面。

◆知道梳理头发前后要洗净双手。

◆知道起床后、头发凌乱时要及时梳头。

托、小班幼儿极易受到外部事物对自己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性占优势,精细动作及协调性相对较差;中、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明显增强。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差别,教师对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要点也随之调整。

如:洗手环节

托、小班幼儿

◆准备色彩不同、大小适宜、形状各异的肥皂,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洗手活动。

◆ 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指导其有序地洗手。

温馨进餐点—进餐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在进餐环节表现出的进餐状态、进餐需求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适时加以帮助、指导,以实现进餐环节的温馨、有序,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包括进餐前心理准备、餐前盥洗;进餐中幼儿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养成;进餐后的整理、盥洗等。一日三餐中,多数幼儿在园要吃两餐、两点,即早餐、午餐和上午点心、下午点心。因此,幼儿的营养摄入、进餐技能的提高、习惯的养成等与幼儿园的关系密切。所以,进餐中对幼儿有明确的常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懂得进餐时情绪愉快对身体健康有益,能安静愉快地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

◆正确使用餐具,学习掌握吃多种食物的技能,逐步做到独立进餐。

◆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吃饱吃好。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较大声音,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以及漱口。

幼儿的进餐质量与进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中的指导、进餐后的整理、盥洗有密切的关系。进餐前的良好氛围、进餐环境的洁净优雅,会为幼儿进餐创造好的心情,是愉悦进餐的前提;进餐中,教师亲切、具体、适时的指导,在帮助幼儿习得进餐技能的同时,让幼儿吃上饭、吃好饭、吃得舒服;餐后的整理、盥洗又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进餐习惯。因此,教师要针对进餐环节具体时段的不同,有效帮助和指导幼儿的进餐活动。

托、小班幼儿进餐活动受周围环境、情绪的影响较大,他们的小肌肉发展相对较差,手眼协调能力需要加强练习;中、大班幼儿的情绪相对稳定,他们的进餐技能明显提高,自主性发展到了关键期。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对幼儿进餐活动的指导要点也各不相同。

1、进餐前

托、小班幼儿

◆教师洗干净双手。

◆营造宽松温馨的进餐氛围,安抚幼儿情绪,为愉快进餐做好心理准备。

◆餐前15分钟做好桌面消毒工作。

◆帮助幼儿有序做好餐前如厕、洗手活动。

◆指导幼儿参与摆放餐具的活动。

◆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食物温度适中。取来的饭菜放在餐桌安全处,避免发生烫伤。

中、大班幼儿

◆教师洗干净双手。

◆引导幼儿学会餐前要保持愉悦心情。

◆餐前15分钟做好桌面清洁、消毒工作。

◆指导幼儿自主有序地做好餐前入厕和洗手。

◆指导值日生分发餐具,摆放整齐,轻拿轻放。

◆鼓励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进食的食物温度适中。取来的饭菜要放在餐桌安全处,让幼儿懂得不靠近,避免发生烫伤。

2、进餐中

托、小班幼儿

◆盛饭菜时动作要轻,能根据幼儿的进食量为幼儿盛饭,少盛勤添。

◆帮助幼儿尝试自己取饭,提醒幼儿端平、慢走,轻拿轻放。

◆鼓励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在教师帮助下能吃完属于自己的那份饭菜。

◆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小勺进餐,提醒幼儿喝汤时两手端平饭碗,避免洒汤。

◆引导幼儿知道面食和菜、干点与稀饭要搭配着吃。

轻松入厕去—入厕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正如每个环节都有其自身价值一样,入厕环节也有其目的和要求。入厕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可有效帮助教师指导幼儿入厕,并为教师如何组织入厕活动提供依据。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入厕环节中的表现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教育重点需随之调整。

◆懂得在园入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紧张,不拒绝。

◆懂得及时排便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有便意时知道自己入厕或告知成人,能及时排便。

◆能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大小便人池,便后自理。

◆定时排便,便后冲水,便前便后洗干净手。

◆知道在厕所逗留、玩耍有危险,能安静、有序入厕。

◆了解大小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初步具有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不同,教师的指导要点也不尽相同。

1、托、小班幼儿

◆用接纳、平和的态度对待幼儿的入厕行为,营造宽松、安全、和谐的入厕氛围,及时满足幼儿的入厕需要。

◆做好入厕物质准备,保持厕所地面干燥,空气清新,保持便池洁净、无异味,提供数量充足、大小适宜的手纸。

◆带领幼儿认识男女厕所环境、器具,了解器具的使用方法。

◆组织幼儿分别进入男、女厕所有序入厕,帮助或指导幼儿便前洗干净手。幼儿园可以安排男女幼儿错时如厕,适时对幼儿进行性别认知和性别认同的引导。

◆全程关注幼儿入厕过程。帮助或指导幼儿学习脱裤子、提裤子、便后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托班幼儿便后擦屁股要以教师帮助为主,从小班开始逐步过渡到边帮边教,直至幼儿能够自理。指导幼儿学习擦屁股宜从穿衣服少的春夏季节开始。

◆掌握全班幼儿大小便规律,培养幼儿按时、及时排便的习惯。对憋便、尿床、尿频的幼儿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对拉裤子、尿裤子的幼儿,态度和蔼安抚其情绪,消除幼儿的紧张和不安,同时用轻柔的动作帮助幼儿擦洗身体,更换衣服,快速清理有便迹的衣物;秋冬季节,对因衣着增加而穿脱有困难的幼儿,仔细观察并及时指导帮助,避免其拉裤子、尿裤子。

◆随时将便池内的尿液冲刷干净,观察便池台阶上是否有尿液、地面是否有水迹,及时清理厕所卫生,保持厕所清洁与安全,避免幼儿滑倒或摔伤。

◆提醒幼儿不在厕所逗留、玩耍,帮助或指导幼儿便后使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带领幼儿熟悉园内的公共厕所位置、使用方法,使幼儿明白有便意时就近入厕,培养幼儿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根据幼儿实际需要及厕所设施条件,在厕所地面、墙面、栏杆扶手、便池等位置张贴图片或标记,如提裤子的方法步骤、擦屁股的流程图等,引导幼儿正确、有序入厕。

◆了解幼儿在家大小便习惯,请家长给幼儿准备1~2套舒适的衣服带到幼儿园,以备幼儿拉裤子、尿裤子时及时更换。

◆及时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入厕情况,指导家长重视家庭中的入厕教育。

科学喝水——喝水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幼儿在园是否具有喝水的意识,是否能够喝足量的水,不仅意味着幼儿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更从深层次反映出班级的心理氛围及师幼关系的质量。因此,幼儿在喝水环节中呈现出的状态成为衡量班级工作质量的显性指标之一。结合幼儿园喝水活动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提出喝水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要点。

◆懂得喝水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喜欢喝白开水,逐步做到主动喝水。

◆在取放杯子、接水、喝水的过程中能正确使用口杯。

◆能独立喝适量的水。

◆养成安静、有序喝水的良好习惯。

◆在成人指导下,学习根据身体需要适量喝水。

◆知道按时喝水,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喝水。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个体差异,或细致周到地帮助、吸引幼儿,或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主动性,指导幼儿实现喝水环节中的自主管理,逐步提升幼儿主动喝水的意识与能力。

1、托、小班幼儿

◆为幼儿准备温度适宜(30℃左右)的白开水,为托班幼儿接好半杯水(约1 oo毫升)。在托班幼儿人园前为每个幼儿的口杯制作不同的标记,比如小花、太阳、草莓、樱桃等。在摆放幼儿口杯时,注意要露出标记,且口杯把手朝外,方便幼儿拿取。

◆幼儿手脏时,帮助幼儿洗干净手。

◆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喝水的愿望。组织幼儿轮流喝水,每4—5名幼儿一组。

◆提醒幼儿端取自己的口杯喝水,指导小班幼儿有序、独立接水,提醒幼儿接水时眼睛看着口杯,接半杯或三分之二杯水。

◆指导幼儿握好杯把,端稳口杯,轻轻走到座位上,一口一口慢慢喝,提醒幼儿不把水洒到衣服或地面上。

◆随时提醒幼儿安静喝水,并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喝水行为,对说笑、打闹的幼儿给予指导和纠正。关注幼儿嘴巴或衣服的前胸部位是否有水迹,及时用毛巾帮幼儿擦干或更换晾晒。

◆鼓励幼儿喝完杯中的水,注重发挥教师自身或幼儿同伴的榜样作用,带动喝水困难的幼儿共同喝上足量的水。将口杯放到固定位置。

◆准确把握幼儿的喝水量。通常情况下,每位幼儿每天在园大约喝水600ml。特殊情况时,比如身体不适、运动后出汗过多、天气炎热等,要给予个别照料,适当增加喝水量。

◆注意把握喝水时机。在上午早操后,lO点左右、户外活动后、午睡起床后、下午15:O—16:OO,及时组织幼儿喝水。

◆幼儿不小心洒水时,及时擦拭地面,避免幼儿滑倒、摔伤。

◆在盥洗室用不同标记或图案划分出等待区、接水区、喝水区,培养幼儿有序喝水的常规。

◆主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喝水情况及喝水量,提出指导建议。同时,倡议家长在清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提醒幼儿适量喝水。

2、中、大班幼儿

◆为幼儿准备温度适宜的白开水(30℃左右)。

◆提前擦拭、整理盥洗室,保持室内干燥和整洁。

◆组织幼儿喝水前洗干净手。

◆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端取口杯,接适量的水。

◆关注幼儿喝水情况,对聊天、打闹、拿着杯子乱跑的幼儿及时提醒和引导,及时表扬幼儿有序等待以及在固定的区域安静喝水等良好喝水行为。

◆帮助幼儿了解喝水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学习根据身体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喝水量。比如,感冒发烧、小便发黄、天气炎热、吃了较干硬食物后要增加喝水量;饭前半小时之内不要喝水;运动后休息一会儿再喝水等。

活动懂自护——自由活动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最稚嫩、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同时又是习惯养成的最佳可塑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在自由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自护教育时,必须改变“以护代教”的观念,改“你要”为“我要”,让“我能、我会”的自护意识沉淀到幼儿的内心深处,使其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伴随幼儿安全健康的成长。

◆知道活动前要做好自身、材料及场地的充分准备,初步具有关注周围环境安全的意识。

◆喜欢参加各种自由活动,并能积极投入。

◆注意倾听老师的提醒和要求,能按要求行动。

◆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知道大小型器械的正确玩法,爱护器械,不争抢。

◆遵守活动规则,逐步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

◆了解关于运动健康的基本常识,活动过程中学习根据身体的感受,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和情绪。

◆活动中能运用协商、合作、求助等方式,学习化解矛盾和冲突,愉快游戏。

◆发现自己或同伴有特殊情况及时告诉成人,学习掌握简单的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初步具有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知道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身体放松和器械整理。

◆感受活动带来的收获,愿意与同伴分享。

要想提高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的自护能力,教师首先要克服目前在组织上存在的高控制和放任式两种极端方式,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加强对幼儿进行自护教育,这样才能使自由活动真正成为积极、向上、健康、安全的有意义的活动。自由活动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具体包括:

1、活动前

◆引导幼儿懂得自由活动能够锻炼身体,喜欢参加散步、玩球、爬坡、骑小车、玩沙、拣树叶、打雪仗以及滑滑梯等活动。引导中、大班幼儿讨论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尝试制定活动规则并愿意遵守。

◆结合季节、时令及本班幼儿的实际预设活动,对活动过程中的的安全隐患、活动范围、活动流程充分预想,掌握动作要领、幼儿运动保护要领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组织幼儿如厕,帮助他们穿戴好便于运动、适合气温的衣服、鞋子,取下头部、服装上的饰物。提醒中、大班的幼儿进行自检或互检,能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并逐步养成习惯。

◆检查活动器械、工具有无损坏、数量是否充足;检查场地周边、散步路线、观察地点等的安全情况,清理或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活动环境的安全。

◆教师衣着要轻便舒适,便于运动。带领幼儿活动时分工明确,主班、配班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要保持一致。组织大型器械活动时,对容易发生危险的滑梯口、秋千旁等位置给予重点帮助和指导。

◆严寒酷暑时,注意选择适宜的活动时间及场地,雾天减少户外活动。

◆在班级幼儿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可以分组进行活动,减少等待时间。

◆带领幼儿有序地进入活动场地,提醒幼儿上下楼、穿越窄道时注意脚下,防止绊倒或者撞到同伴、墙壁等。告诉幼儿鞋子掉了,离开队伍穿好后要马上跟上队伍。

◆根据活动需要,带领幼儿做好身体重点部位的准备活动。

2、活动中

◆教师生动有趣地讲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需要示范时,要面向全体幼儿,动作示范时速度稍慢,切忌示范危险动作,避免负面强化。进行熟悉的活动时,强调关键经验,提出具体要求。

◆集中精力,全程关注幼儿活动情况,不聊天,不因各种原因远离幼儿,任幼儿自由玩耍。带领全体幼儿积极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动作难易程度、活动量、活动进程、幼儿情绪等进行适宜调控。同时,引导幼儿学习根据身体的感受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和情绪。

◆要注意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满足需要,促进发展;对好动的幼儿格外关注,提醒他们遵守规则,及时干预其具有潜在危险的举动;鼓励胆小、动作发展迟缓的幼儿,大胆尝试有挑战性的动作。

◆配班教师重点关注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好跑、好动的幼儿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远离集体;给予体弱、生病的幼儿特别关照;及时处理流鼻血、磕碰受伤等突发事件。

◆玩大型玩具的人数以10~15人一组为宜,随时提醒幼儿手抓紧、脚踩稳、坐稳扶好等。提供的小型器械数量要充足,保证幼儿人手一份,避免争抢。

◆散步途中指导幼儿注意观察路面和周围环境,让其绕开小水坑行走、弯腰低头穿过低矮的障碍物、抬高腿迈过小沟等,不奔跑,不掉队。

◆提醒幼儿观察时停下脚步,找一个自己合适、也不影响别人的地方,避免碰撞和拥挤。引导幼儿躲开带刺的枝叶、蚊虫等,不捡玻璃片、小钉子、小树枝等危险物品。

◆鼓励幼儿有便意、流鼻涕、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及时告诉教师,寻求帮助;发现同伴有危险动作或者远离集体时,及时提醒或者告诉老师。

◆引导幼儿学习掌握简单的活动自护方法。比如,摔倒时用手扶地;人多时要排队,耐心等待;遇到危险时,知道用向左右跑开、抱头、抱肩、蹲下等方法进行躲避。

◆引导幼儿发现户外运动器械、设备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如玩圈时和别人保持一臂距离、不随意藏人无人知道的地方、不将跳绳套住脖子、不拿器械当玩具等,防止器械伤到自己或同伴。

◆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协作,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活动。提醒他们与伙伴友好相处,能用协商、合作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愉快游戏。

◆器械活动结束后,指导幼儿将玩具、器械、材料收放整齐。

◆每次活动结束后,带领幼儿做身体放松活动。

甜蜜午睡时—午睡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午睡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实现甜蜜午睡呢?教师首先要明确午睡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抓住睡前、睡中、睡后潜在的教育价值,采用温馨有趣的指导策略,充分发挥午睡环节在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一、午睡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

◆喜欢在幼儿园午睡,能独立入睡。

◆懂得午睡对身体有益,养成按时午睡的习惯。

◆做好情绪、入厕、物品等方面的睡前准备。

◆知道脱衣入睡舒服,能正确穿脱衣服、鞋袜。

◆入睡时盖好被子,避免着凉,保持安静,尽快入睡。

◆知道正确的睡姿有益健康,入睡时能保持睡姿正确。

◆睡醒后不打扰同伴。

◆有便意、身体不适或发现同伴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诉教师。

◆按时起床,不拖拉,不等待,学习整理床铺。甜蜜午睡时——午睡环节的教师知道要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睡前、睡中、睡后的状态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其特点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

1、睡前环节

托、小班

◆拉好窗帘,准备好床铺,根据需要开关窗户,调节好室温、光线,营造温馨的午睡环境。

◆午餐后带领幼儿进行散步、自主阅读、讲故事等安静活动,帮助个别需服药幼儿服好药。

◆上床前,将幼儿随身携带的小物件(纽扣、皮筋、发卡、线头等)集中放在一起,避免睡中玩耍,发生意外。

◆帮助或指导幼儿睡前入厕。

◆播放优美的轻音乐,组织幼儿轻轻进入寝室、找到自己的小床。

◆指导幼儿脱换鞋子,并将脱下的鞋子整齐摆放在鞋架上,放置在户外晾晒。

◆帮助幼儿脱掉外衣,并以亲切、温柔的语调让幼儿懂得脱衣入睡舒服,使幼儿愿意配合。

◆帮助或指导幼儿学习脱上衣、裤子的正确方法,并叠放整齐,放在固定位置。提醒幼儿先脱鞋子,再脱裤子,最后脱上衣,动作要紧凑,避免着凉。

◆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放平枕头,钻进被窝,把手放在被子里面。教师再用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讲述绘本故事,平静幼儿的心情,帮助其尽快入睡。

◆用轻柔的语言提示幼儿安静、独立入睡,右侧卧或仰卧入睡。

◆对哭闹厉害、入睡困难或者有恋物习惯的幼儿,教师可用轻轻抚摸、拍一拍、抱一抱或送句悄悄话等方式,安抚情绪,使幼儿平静地入睡。

◆逐步培养幼儿喜欢在幼儿园午睡的习惯。

中、大班

◆做好午睡环境准备,组织幼儿进行散步、阅读、区域自选、午睡小讨论等安静活动,使幼儿懂得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提示幼儿主动将小物件集中放在一起,避免睡中玩耍发生意外。

◆帮助个别需服药服好药。

◆指导幼儿独立脱叠衣服、鞋袜,并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重点指导幼儿学习脱袜子、衣袖的正确方法。

◆指导幼儿盖好被子,保持正确睡姿,安静、尽快入睡。

◆播放柔美的音乐,用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朗读绘本故事,使幼儿在温馨的情境中入睡。

◆对于入睡困难的幼儿,可采用适当陪伴、延缓上床时间、与其有个美好的约定(比如,“你今天的睡觉时间比昨天提前了5分钟,下午的自主区域活动老师会第一个请到你,可以吗?”或者“今天睡得早,就会有个神秘礼物飞到你的枕头下面。”等他睡着后,教师将小礼物放进他的枕头下面。)等方式,逐步改善不良午睡习惯。

2、睡中环节

◆全面关注幼儿的午睡隋况,随时巡视,为蹬被子的幼儿盖好被子。

◆用轻柔的语言提示、温柔的动作调整,帮助幼儿保持正确睡姿。

◆适当开窗,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吹在幼儿身上。

◆轻声提醒并照顾常尿床的幼儿起床入厕,发现幼儿尿床要及时换洗、晾晒寝具。

◆鼓励幼儿在感觉身体不舒服或发现同伴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诉老师。

◆幼儿出现高烧、惊厥、腹痛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通知保健医生,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必要时带幼儿去医院就诊。

◆个别幼儿做恶梦哭喊时,教师要迅速赶到他身边,用轻柔的语言、亲切的抚慰或者帮他调整睡姿,使其恢复平静继续入睡。

◆ 提醒早醒的幼儿保持安静,不影响同伴。

◆夏天酷热时可使用空调,室温在23℃一28℃,空气湿度在30%一60%,准备柔软毛巾随时为幼儿轻轻擦去汗水。冬季严寒时保持室温在l 8℃一25℃,控制室内空气湿度在30%一80%。

◆看睡时注意集中,动作轻柔,轻声说话,不离岗、不做私活、不会客、不吃零食、不睡觉等。

◆建立午睡巡视制度,将幼儿午睡时的具体情况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本中。如情绪状况、是否咳嗽、流鼻血、睡眠异常等,便于离园时及时反馈幼儿午睡隋况,提醒家长注意。

离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来园时间又长短不一,在“离园”这个环节的表现和需求就不尽相同。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抓住环节活动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实施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满足幼儿各方面的需要,使幼儿的离园状态既兴奋愉悦又稳定放松,使幼儿的离园活动既充实有趣也轻松自然。

一、离园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

◆保持一种稳定、愉悦的情绪等待家长来接。

◆乐于自己整理仪表,喜欢干净和整洁。

◆学习管理自己的物品,并能有顺序地整理和摆放。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离园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尝试解决自主交往中的问题和冲突,与同伴友好相处。

◆离园时,会将玩具、材料、椅子等收放整齐、归位,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道别,约好明天愉快地来园。

◆跟随家人离园,不独自离开,不跟陌生人走。

二、离园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

结合离园环节幼儿的常规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表现,有重点地实施教育和引导。

1、托、小班幼儿

◆离园前,与幼儿进行亲切的互动,帮助他们回想一天中快乐的事情,稳定幼儿情绪,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很能干。

◆通过游戏口吻与幼儿约定明天再见,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回家。

◆帮助幼儿穿好外衣、提好裤子、检查鞋子。冬春季节要注意随时帮助幼儿整理裤子,避免小肚脐着凉。

◆引导幼儿学习整理仪表的方法,重点指导幼儿整理衣袖和提裤子。

◆将幼儿早上带来的玩具或布娃娃等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幼儿带走。

◆引导幼儿分清自己和别人的物品,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

◆检查幼儿有无尿湿裤子、弄湿袖子等情况,随时帮助幼儿更换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家长。

◆组织幼儿进行重复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建构等活动,使幼儿能够情绪稳定,耐心等待家长来接。

◆接待家长时要兼顾未离园幼儿的个别活动和交往,及时介入,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小冲突和小问题。

◆运用情景、故事等引导幼儿理解区域活动的规则,使他们能够愉快结束游戏和活动,跟随家人离园。

◆鼓励幼儿离园时,有礼貌地和教师、小朋友说再见。

◆引导幼儿离园前将玩过的玩具和材料放到固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具体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家园配合一致对幼儿进行教育。

◆ 建立离园接送制度,家长要持接送卡来园,如因特殊情况未带接送卡的,要详细填写未持卡接送表,并提醒家长明天一定要记得带卡。确保接送安全,避免错接、漏接现象发生。

2、中大班幼儿

◆离园前,收拾好玩具,整理好场地,将脱下的衣帽带回家;

◆指导幼儿穿好外衣、整理好裤子、检查鞋子。冬春季节要注意随时帮助幼儿整理裤子,避免小肚脐着凉。

◆ 幼儿离园时,主动和教师、小朋友说再见。

◆ 具体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家园配合一致对幼儿进行教育。

◆建立离园接送制度,家长要持接送卡来园,如因特殊情况未带接送卡的,要详细填写未持卡接送表,并提醒家长明天一定要记得带卡。确保接送安全,避免错接、漏接现象发生。

张芬

5.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篇五

工作单位:金苹果奥林匹克花园幼稚园

作 者:刘再蓉 舒品芬

【摘要】:“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笔者将从六个方面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阐述:

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

二、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开放、宽松;

三、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

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

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

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关键词】幼儿园 过渡环节 有效组织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环节、学习活动环节、户外活动环节、游戏活动环节等,而在这些环节之间用于转换的环节称之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

我们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幼儿的过渡环节,让它成为师幼之间良好互动的空间和机会,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这一直是我们追寻和思考的问题。评价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看她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性,而且还要看她能否抓住一日生活中寻常时刻的教育契机,及时给予幼儿诱导和启发。但是,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过渡环节的组织,常常存在这些现象,如:

1、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走廊、班级环境的作用,为幼儿营造与环境互动的氛围不够,导致过渡环节无趣;

2、有的教师不给予幼儿选择玩具和玩伴的机会,常常让幼儿集体休息,导致消极等待;

3、部分教师认为过渡环节就是放松期,应由着孩子们自由发挥,过渡放任自流,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此环节无教育价值;

4、有的教师则怕孩子乱,在过渡环节中总是高控制、不敢放手,如吃饭之前把全体幼儿组织在一起,或是讲故事,或是唱歌等,教师很辛苦,孩子也没有自由,天性被压抑。

基于以上现象,我园在优化一日活动中,重点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

有研究表明,0—5岁是幼儿感官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也就是说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必须通过看、听、摸、闻、想来获取经验和智慧。《纲要》又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过渡环节就是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的最佳时机。如,在婴、小班教室的四周墙面(幼儿视线基本平行的高度)、走廊上、材料架上布置一些听觉类、触摸类、动手操作类材料(喂食、拼拼乐、打击乐、粘粘乐等),使幼儿在过渡环节中能自由、自主、自发的进行探究和摆弄,这不仅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丰富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而且能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愉快度过,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

二、充分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加开放和宽松。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如果教师能将其与过渡环节有机结合,就更能体现半日活动的开放性和宽松性。在过渡环节开放区角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如在晨间餐后环节,婴小班先吃完饭的幼儿有的可以进入娃娃家继续喂宝宝吃饭,有的进入图书区随意地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又如中大班幼儿可以进入益智区下跳棋、走迷宫,在短时间内进行智力大比拼;又如在喝水环节,先喝完或在等待中的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在种植角观察一下自己饲养的动物及种植的植物,了解动物的外表形态及植物的生长情况。在生活区进行系鞋带、打蝴蝶结、编辫子、扣扣子等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操作活动。孩子们在这种既宽敞又开放的区交游戏中,津津有味地玩耍,一方面身心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自主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三、注重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是产生在手指尖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设动手的机会,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每个过渡环节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促进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的发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在过渡环节中安置一个过渡材料架,里面投放一些编织类、串珠类、魔方类、迷宫类、扑克牌等易于幼儿操作和收放的材料,孩子们可以自愿选择材料,也可以自由结伴玩耍,通过这些材料与幼儿相互作用,使孩子们每天都能创造出许多新的玩法。从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他们还能保持浓厚的探索欲望。

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

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和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和团结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民间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内容丰富而有趣;游戏随机性强,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我们将过渡环节组织内容与民间游戏相互渗透,隐形地为孩子们搭建了合作机会,孩子们可以三三两两自发组织,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组织,如拍大麦、金锁银锁、点兵点将、抓子、拍烟盒、东西南北中、翻线等。这些小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过渡环节活而不乱,而且还能通过游戏让每个幼儿都互动起来,同时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谦让、协商、轮流,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

优美的音乐能为幼儿带来美的享受,陶冶幼儿的情操。我们发现利用音乐这一载体渗透在过渡环节中,替代教师的指令和要求,既能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游戏和学习,又能使幼儿在音乐中愉快的结束活动。因此在一个环节开始或结束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钢琴曲《雨的痕迹》、《蓝色的爱》、《春天的梦想》、《秋日私语》等世界钢琴名曲。音乐的播放使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如各班在每天的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提示幼儿迅速收玩具),孩子们在轻松、舒缓的音乐声中愉快自主的收拾玩具。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没有指令、没有等待,一切都是那么的默契、自然有序,教师的隐形教育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在过渡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时和适度,既不能“放羊”,又不能干预过多,才能让此环节有张有弛。一方面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又能观察孩子的表现,适时提供帮助与引导。如给部分顽皮的幼儿以手势、眼神的暗示;及时处理幼儿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帮助幼儿玩出新的花样等。同时抓住教育契机,营造温馨、轻松的交流氛围,让环节过渡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桥梁,充分发挥主导和主题的交互作用。

6.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 篇六

过去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中,为环节过渡,我园的教师们一直费心不少,但还是发现了很多弊端:

(一)早饭的过渡环节。

“一组小朋友去喝水,二组小朋友去尿尿,三组四组小朋友趴下来等„„”我们常常会这样组织孩子。而且这样的效果也很明显,孩子们的确井然有序,教室里会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是,当我们温柔地向孩子发出这样的指令时,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违背了纲要的精神,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除了消极等待,什么也做不了。

(二)外出活动时去厕所的过渡环节

“豆豆,快点啊!”“洋洋,你进去多长时间了,还不出来!”“天泽,不能在厕所里玩!”“我数到三,再出不来的小朋友不要玩玩具了!”听吧,过渡环节中,老师完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有时不得不歇斯底里地吼一嗓子。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从容。而孩子呢?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处于被动状态。不用说,这样的教育一样是不成功的。

(三)进区活动时。

7.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篇七

“江村”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进行社会调查为我们江苏吴江庙港开弦弓村所取的一个学术名字,自费教授的《江村经济》出版后,江村已经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开弦弓村了,而是作为世界认识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被赋予民族标志,是中国农村对外的一个形象表征。

“江村民俗文化”是指太湖流域苏南庙港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指人的精神风貌、观念意识、心理态势和人格风范等。它是本园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具有江村特色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民间游戏等地方资源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开发与利用,而形成的课程活动资源。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游戏是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

我们发现农村民间游戏已成为孩子们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幼儿园准备以江村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研究入手,由近及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乡土资源,我们通过收集、筛选和设计,尝试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的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更加乡土化、民族化、生活化。传统的民间游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1)民间游戏种类比较繁多,玩法各式各样。如能让幼儿手脚灵活运用的“抓子”“跳房子”“滚铁环”等;有锻炼跳跃、奔跑的“跳绳”“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有训练平衡的“踩影”等……

(2)民间游戏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的活动发展了幼儿各器官的功能,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民间游戏的创设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律,每一步骤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如“抓子”游戏中全套游戏就有八九种抓法,每一种抓法编配的歌谣不同,随着抓法难度的增加歌谣也由短到长,谁先抓完最后一种抓法,谁为胜。又如“跳房子”游戏,我们在楼道走廊的地上先画出一种由格子组成的图形。第一步:先用脚踢着沙包跳,然后用头顶着沙包跳,再分别把沙包放在额头、肩、膝盖、背等部位上跳。步步深入而又严格地训练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

(3)许多民间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内容生动具体,形式轻松活泼且伴有节奏,有的还配有儿歌口令,儿童边游戏边吟唱,兴趣盎然,始终沉于欢乐之中,如“丢手娟” “老鹰抓小鸡”“套圈”等。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不同的游戏心情,从而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因此,民间游戏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运用

(一)过渡环节是平时在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各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如午餐、午点后那段较长的时间,每个教学活动后的过渡环节,它虽然是零碎的、短暂的,却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每个活动的中转站,也是孩子们身心休息调整的契机。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其特点,营造一种宽松、自主、利于交往、有序的氛围呢!

《纲要》中道:“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想到,利用过渡环节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和学习,不仅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让过渡环节变得自然有序。如民间游戏。其目的是通过游戏,决定胜负,以利角色分派等其他游戏活动的起始。“包剪锤不受场地的限制,花样又很多,当时很受大家的喜欢。”小时候玩时常会选择以台阶、地上画的格子为比赛场地,双方选手一起站在台阶旁,一方每赢一格就往前进一步,而对方同时向后退一步,谁先走完台阶谁就是胜利者。 如今在幼儿园里小时候的游戏活动依然在玩。

一天跟往常一样,组织完集体活动后,孩子们入厕,然后整队,这时候王云天和吴悦龙在那里你推我,我推你挤来挤去,王云天还生气地说:“是我先来的,我是排在前面的!”吴悦龙也不甘示弱:“是我先来的我应该当排头!”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其他的孩子也过来围观。我灵机一动,对他们两个说:“不如你们来包袱剪子锤吧!谁赢了谁当排头,怎么样?”他们两个抬头看看我,点点头说“好!”“包袱剪子锤!”第一局未分胜负。“包袱剪子锤!”“哦!我赢了我当排头!”小小的争吵落下了帷幕……没想到小小的游戏能化解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和矛盾。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帮孩子们解决纠纷的情况,我们不妨试着用孩子们喜欢又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达到了目的又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还让孩子们明白了解决矛盾时只用粗暴的方法是不行的。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把民间游戏放入过渡环节要灵活掌握!首先它源于民间,从实践中来,内容广泛而丰富,普遍受幼儿欢迎;其次,游戏形式活泼、易懂、易学、易传,幼儿能轻松掌握;再次,游戏随机性强,不受空间、人数的限制,不受场地的影响,只要想玩,随时随地都可以玩;最后,游戏材料很简洁,源于身边,易收易放。由于于诸多条件,民间游戏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

1.幼儿来园活动是幼儿愉快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为丰富活动内容,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发展幼儿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挑棍”“弹蚕豆”等。

2.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各环节过渡时,这时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找“东南西北”“包剪锤”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灵活地贯彻在一日活动中,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

3.户外小型分散活动一般以玩运动器具、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这期间,一般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一份祝福寄语远方-美文欣赏下一篇:RSA信息安全技术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