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2024-10-18

读教育类书籍读后感(共9篇)

1.读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一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读教育类的书籍给教师带来哪些思考?下文是教育类书籍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教育类书籍读后感一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二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三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2.读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二

一位日本来的朋友送给我一个游戏软件, 我想看一下说明手册, 再教给小朋友, 可是还没有等我看完, 小朋友把电脑一打开, 早就已经玩起来了。我以为我是学理工的, 面对新的软件, 或者一套新的机械, 我先看手册, 看完使用手册再教他怎么玩, 可是小朋友用吗?他们不用, 他们早就会了。这就是学习方式的不同……事实上, 最重要的原因是小朋友的学习方式与成人的不同。我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套他们的学习方式……

何其相似的场景啊, 从那以后, 我就非常关注探讨信息技术学习中成人和儿童学习方式差异问题的书籍, 希望得到问题的解答。直到不久前, 我读到了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 (3.0版) 》一书。

本书把伴随着数字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称为“N世代”, 就是网络一代。作者唐·泰普斯科特在2004到2006年对世界各地的N世代年轻人开展了一次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调查, 共采访6000人, 得出了40多份研究报告。本书就向大家介绍了调查所得的N世代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和成年人的学习差异。读完本书, 掩卷深思,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谓启示颇多。

首先, 关于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书中指出“N世代不一定会从头开始”。书中认为, 成年人在网络出现前就已经长大, 他们习惯于读说明书, 通常都会用循序渐进、从头看到尾的方式吸收信息。而N世代则不同, 因为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超文本的, 跳跃性较强, 和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特别是面对一个新的套装软件的时候, 儿童或年轻人倾向于先探索, 遇到困难时再求助或看说明书。年长些的成年人会先读使用手册, 两者思考问题的角度真的不一样。

这一段调查所得的结论正好解决了我的困惑, 此后, 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在进行软件操作类教学时, 我总是尽量给学生时间自己去探索, 而后再由教师总结和讲解理论知识部分。

除了针对软件操作类教学的有益启示外, 书中还对N世代与成年人不同的学习方式做出了全面的观察与思考。其中不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有裨益的观点与建议, 以下就是我提炼的书中观点以及我自己的思考。

1.少说教

书中指出:“N世代是天生的询问者, 他们对老式教学不买账。”在当今时代, 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可能超过教师。他们反感说教的教师, 在课堂上, 教师不是课堂上的权威, 而应该是“先行学习者”, 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在此理念下,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 应该尽力构建一个民主的课堂。应该允许学生随时随意提问, 教师要多询问学生, 并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

2.利用“科技”来了解学生

书中指出:“别以为在教室里用上科技就行了。”N世代喜欢个性化的方式, 包括师生交流的方式。我认为, 这提示我们, 在课堂师生交流方式上, 我们不妨尝试利用“科技”来了解学生。例如, 有的教师尝试在课堂上用QQ与学生交流, 我觉得就是很好的方式, 它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保护了学生的对话隐私。用N世代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更能够获得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3.N世代是“视觉专家”

书中指出:“在数字化世界里的成长经历让N世代学会了怎么读图画、图表、图标, 他们可能比父辈更看重视觉。一份针对N世代的研究显示, 他们通过视觉图像学习的效果比通过文字学习的要好。”这正验证了很多学者提出的观点, 即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读图时代”, 而这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可能产生影响。比如, 以往在课堂上, 当学生自行操作的同时, 需要外部帮助指导时, 教师往往提供一份操作说明书, 或计算机自带的文档帮助信息。当我们了解了学生通过视觉图像的学习效果好于文字时, 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 (可利用Snagit等软件) , 提供给学生作为操作帮助, 而尽量回避提供操作说明文档的方式。

通过阅读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 (3.0版) 》一书, 我了解到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生与教师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而这些应该作为我们教师设计教学的依据。正如书中所说的:“N世代在数字化的21世纪里长大, 但教育系统里的一些方面却是为工业时代设计的, 难怪那么多学生都不愿意接受。”有调查表明, 在中学各科课程中, 信息技术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但愿信息技术课能真正从学生出发, 课堂上少些成人化的痕迹;但愿我们的学生会说:“我喜欢信息技术课堂, 因为我的信息技术课我做主。”

图书信息

[美]唐·泰普斯科特著, 云帆译。数字化成长 (3.0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图书简介

《数字化成长 (3.0版) 》的问世是因一个400万美元研究项目而激发的。书中细致地展示了网络一代的魅力。唐·泰普斯科特在研究了6000多个年轻人之后, 看到的不是一群注意力不持久、不会和人交往、被宠坏了的“对屏幕上瘾的年轻人”, 相反, 他发现了一个个用革命性的新方法去思考、社交以及学习的新鲜生命。

3.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三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以往是父母、教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可是,他们之后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教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厌恶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着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一样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我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我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我特有的天赋,所以,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教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4.教育类书籍读后感《我的理想》 篇四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蔡家坡第一小学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尤其使我感触很深,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而且使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朱教授把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他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定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5.读廉洁书籍读后感 篇五

——《廉洁修身》

近期读了《廉洁修身》,我不禁感触良多:为什么这么多人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为什么他们在青年时代是那样地抵制贪污腐败的现象,但当他们成为主角时,却是那样义无反顾地深陷下去?为什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我国宋代司马迁写过‚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英国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众所周知,南宋时贪脏受贿、卖官鬻爵的贾似道,明朝时阿谀奉承、卑鄙虚伪的严嵩,清代巧取豪夺聚敛巨财的和珅,这些贪官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笔。可见腐败并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才突出的,也不是在我国才突出的。

廉洁修身教育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廉洁是为人的根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最近,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我校针对学生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经过认真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廉洁修身是必要,又是可行的。而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 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孩子,掌握好手中的权利,坚决杜绝用学生成绩作为筹码,获取非法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要走向工作岗位,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如何让他们能够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拒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临终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这些优良的廉洁作风,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用教书的行动诠释廉洁的含义,用学生的成才续写廉洁的故事。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作为一名教师,身体力行,弘扬廉洁的正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应如何抵制各种诱惑,树立高尚师德,做到廉洁从教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真正做到廉洁修身。

第一,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孩子与世人作出表率。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作为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如果 率先垂范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行,不仅对孩子进行言传,而且还以身示范,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孩子认识腐败之丑恶和危害性,另一方面教育孩子做一个清廉纯洁之士,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还以教师的廉洁形象来教育、影响、感化社会中的成员,使腐败不廉分子可耻,反腐倡廉有榜样,这样有助于社会不正风气的匡正。

第二,加强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因孩子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孩子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由于受到了权力腐败、职务腐败、学术腐败等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当前社会上的物质主义、实利主义的冲击,社会上的道德底线正在日益降低,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也正在日益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所以只有在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升华中形成‚廉洁‛这种价值取向,价值追求,才能保持永远在心中指导着自己的行为。从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误入歧途,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第三,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既然我选择了做一名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廉洁从教,真诚育人的教育观。应该有一颗静下心来,认真执教踏实工作的平常之心。这平常之心具体体现在少一些生活的比较,多一些对工作的思考;少一些对现实的不满,多一些对未来的展望;少一些无谓的妄想,多一些对教学的充实。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慧要靠智慧来培植,良心要用良心来熏陶。我只有用自己的所学、所思以及自己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才有可能培育具备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代廉洁人。

‚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教师,‚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廉洁奉献‛的红烛精神教书育人,努力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关心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真心爱生如子,献身教育,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廉洁从教的好老师,用博爱为孩子撑起广阔的蓝天。

6.管理类经典书籍读后感 篇六

——10本管理类经典书籍读后感

摘要: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说,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而对于个人来说,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就要不断的追求卓越,这样,成功便会在不经意间向你走来

关键词:追求卓越成功管理经典书籍

西点军校的主要要求之一是无条件服从,它强调的是一种纪律,即员工应该严格遵守纪律,无条件听从指挥。我认为坚决服从、不找借口是自信与勇敢的表现,是勇敢负责与果断执行的表现,这表明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一个服从命令、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高度负责和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对他来说,工作就是不打折扣的去执行。

忠诚是一种义务。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缺乏的恐怕就是忠诚了,忠诚强调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正如爱人有了忠诚,爱情才会牢固;朋友有了忠诚,友情才会长久;员工有了忠诚,事业才会成功!忠诚是一种职场操守,初入职场的我们都需要用忠诚来打造我们的职场名片。

做到尽职尽责。尽职尽责就是对于岗位的坚守、职责的完成。得州大学校长詹姆斯.克拉克说过:“责任重于生命,我们的一生也许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任务,履行我们的责任。尽管有些任务不可能完成,但只要尽责,那也是一种荣誉。”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勇敢的承担责任。

树立职业使命。我们要敬业,要热爱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工作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唯有视其为使命,对它充满尊敬之意,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能胜任。聪明的员工懂得追求卓越要从尊重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开始。另外,管理就是责任,是使命,是完成企业目标的一种实践,不是独裁,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者的权利是企业所有者授权的,是企业对管理者的信任,所以权利也就意味着一份责任,管理者管理员工不仅仅是对员工分配任务,业绩考核,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制订跟组织目标一致的目标,或是将员工目标引向组织目标,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下员工克服困难,让他不断成长起来,以完成企业的目标。(这里帮助并不是代替)总之,管理是管理者被授权完成组织的目标,而权力又来自于责任,所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有责任完成企业组织目标的实践。

现在就去执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制定了很好的行动计划,但是就是不去落实。现在就去执行强调的是行动,是一种执行力。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你唯一需要的就是执行,一个行动胜过一切计划。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只有行动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在企业中行动力更显得尤为重要,老板需要埋头做事积极认真的实干家,而不是那些侃侃而谈的理想家。马上行动,让我们离成功更近。

保证完成任务。这是目标导向的体现。企业只有拥有出色的业绩,才能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与品牌效应,才能获得更广大的市场与资源;一名员工只有做出杰出的业绩,才能获得老板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赏,从而离成功越来越近。

方法也是能力。这强调的是思考,如何更高效的去更好的完成任务。世界上

唯一可能的事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找到方法,从

而实现事业的突飞猛进。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就更容

易取得成功。方法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合理地使用方法和技术,他们就会成为动力的加速器而非创造者。实现跨越的公司从来不在转变初期开拓

新技术,原因很简单——只有当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时,你才能更好地

应用技术。技术很重要,但技术本身永远不是公司卓越或是衰落的主要原因。

要善于创新。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

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各种

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之前,我都是认

为企业的生存的目的就是利润,哪个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经济利润。不然无法生

存,更不要说是发展。经济理论上的基本假设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目标都是

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在明白了利润、经济效益是顾客给带来的,因为只有当顾客

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能才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才能

让资本升值,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所以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

创新是企业的第二个功能,当今世界中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只靠效仿或是吃

老本都不会长久的,也许投机取巧一时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是不会长久的,无

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为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如果你不创新和发展,你就会被生产力所淘汰。创

新可表现在各方面,可能表现在更新更好的产品上,或提供新的方便性、创造新

需求上;有时为旧产品找到新用途也是创新。创新可出现在设计上的创新,或产

品、营销技术上的创新;可能是价格或顾客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组织或管理方式

上的创新也可能是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新保险方案。开发新的顾客需求,开发

新的市场也是创新,也就会脱离红海的激烈竞争,开创出企业自己的蓝海战略。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细节处要用心。不管是多么琐碎的事情都要以同样认

真的态度去处理。一颗不合格的螺丝可能导致一列火车出轨,一瓶多余的药水肯

能会夺去病人的生命。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把握了细节就是把握

了关键,重视细节的人,在成功路上也一定会走得更顺畅。

集体荣誉至上。每个人都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荣誉可以增强团队的向心力,每个人都应该把企业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平台,珍惜它的荣誉,重视它的成败,从

心底对企业的文化产生认同感,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形象。

重视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很重要。在生活中,一加一等于二;在职场中,一

加一却可能等于三,等于四,甚至等于一百,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在当

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团队合作更是愈来愈重要了。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

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

才是。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

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寻找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

车”,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

人品才是关键。我们必须讲究职场品德。做人不是一个定下几条要求的问题,而是要从自己的根本开始,把自己变成一个以德为本的人,否则你就绝不会赢得

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拥有成功的人生,反而会让人生塌方。树立有德之人的品

牌,才能成大事。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从优秀到卓越》一

书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

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

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

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

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

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这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

尊重每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理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人们都有一种“身份”意

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只有当你尊重别人的时候,你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在相互尊重、融洽的环境里我们能去的更大的进步。

为自己而奋斗。人必须努力工作,努力奋斗。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傲立

于世,才能力超群雄。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锦上添花者居多,而雪中送炭者少。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一个人如果顽强拼搏,那他必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更多的帮助;反之,别

人只会冷眼旁观。

不断提升自己。这个强调的是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不进

则退的年代,么个人只有不断学习、终生拼搏,才能保持永远胜利。

以上司为榜样。我们要学会向老板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善

于发现上司身上的优点,并学习,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

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

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

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

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当我们处在领导的位置上的时

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积极主动一些。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和重要,不要总是机械地去服从、接受

安排,而要自己主动出击,积极接受挑战。叶圣陶先生说:“许多真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学来的,并不是坐在课堂里学来的。”一个优秀的员

工也必定是个能够主动工作、自我学习的人,而非事事等着别人催。

充满战斗激情。对待工作要热情、激情。美林&埃德加投资公司总裁埃德加.爱伦.坡说过:热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融化一切;热忱源自内心,它不是虚伪的表象。热忱使人充满魅力和感染力。在一个积极有力的人面前,纵然是坚冰也

不再冷漠。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原本乏味的工作也会变

得如此有趣,成功也会离我们更近。

大胆迎接挑战,面对困难,要勇敢的承担。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怀疑和畏惧失败,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勇气,这世上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遇到

困难和挑战,不要退缩,勇敢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超越自己,充分发

挥自我潜能。

勇敢面对失败,告诉我们要坚强。狭路相逢勇者胜,当我们遭受失败时,只

有鼓起勇气走上去,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迎接成功的到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

里爬起来,要相信,成功是失败之母,阳光总在风雨后。

绝不轻言放弃。强调的是一种决心。一个人想干成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和毅

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人做一点事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

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英国思想家塞.约翰生说过: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

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

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永远追求第一,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全力以赴,100%投入,也只有这样才能自大限度的激发你的潜能,让你不断超越自我,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强化必胜信念,要相信自己。生命中或许会有失望,但一定不能有绝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多数人之所以成不了大人物,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成为大人物的想法。100%的成功源于100%的梦想!决心就是力量,自信就是成功,拥有必胜信念的人永远比别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制度才是根本。说的是原则与纪律的坚持。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的,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健康稳定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作为后盾。作为企业的一员,必须要学会尊重企业制度、遵守企业纪律,这样才能让企业办得更好,从而在成就企业的同时成就自己。

我们应该培养奉献精神,担负社会责任。员工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赚钱上,而应该着眼于整个企业,甚至是社会和国家。正如亚洲工商界第一名嘴张锦贵先生所说的:“一个只知道赚钱,不懂的回馈的人,自然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因为他只是有钱的贫穷人。”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积极主动地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这一点再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培育企业先进的文化。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他们聘用严于自律无需管理的人,公司只需管理系统,而不需管理这些人。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大多数组织缺乏纪律,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凭借什么把潜力变成现实。他们缺乏严格的训练有素的文化规范自己。

看完了这些书,我明白要成为职场中的精英,应该在品质、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提升自己,只有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走向成功。而现在的我离那个目标还很遥远,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好好努力,加油!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感受: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向你走来!

阅读书目:

1、《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杨立军编译,2006年01月,学林出版社

2、《组织行为学》(美)罗宾斯著,李原译,200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管理的实践》(美)德鲁克著,徐世祥译,2009年9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德鲁克著,徐世祥译,2009年9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5、《从优秀到卓越》(美)柯林斯著,俞利军译,2009年11月,中信出版社

6、《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美)圣吉著,张成林译,2009年10月,中信出版社

7、《公司的力量》公司的力量节目组著,2010年8月,山西教育出版社

8、《大败局1》吴晓波著,2011年5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9、《大败局2》吴晓波著,2011年5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10、《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著,2010年12月,群言出

7.心理健康类书籍读后感 篇七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俗话说得好:健康是1,而财富、名望、地位、家庭等等都是跟在“1”后面的若干个0,有1在前面,后面跟的0越多证明你拥有得越多;但如果1没有了,即使再多的0聚在一起也还是0,还是空的、白的,还是一无所有。健康是拥有一切的前提,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健康对于我们而言有多重要,可是我们往往会让它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留下一堆无所依附的“0”空悲泣。

读了《做自己的健康天使》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从理论上剖析了健康的重要性,更从实践指导我们如何在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穿戴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不断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我们只有切实做好这些,才能成为自己和家庭健康的守护神。

首先,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是前提。健康是女性的美丽之源。拥有健康,女性才能充满活力、精神抖擞、端庄稳重、处事乐观,才能充分参与丰富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拥有健康才能有能力去实现美好的梦想,才能尽情享受梦想实现的幸福。试想一个失去健康,整天一副病态,没有生命活力,死气沉沉的人,即使她天生丽质,又有何美丽而言?

8.经典教育类书籍 篇八

上榜理由:

21世纪的教学与育儿理论以神经心理学为基础,一门称作“教育神经系统学”的学科已经确立,探索“与人脑契合的教与学”在全球蔚然成风。美国是该领域研究领先的国家,而该书选录了美国该领域8位声名显赫的学者各自专著中的精彩章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如何将神经系统学研究成果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帮助教师通过反思新的科研成果来改进教学实践、课程和评价手段。

该书对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大脑的变革者,指明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提供了便于操作的方法。凡欲了解和运用“与人脑契合的教学”的教师,读了此书一定会获益匪浅,受到多方面的启迪。

上榜感言:

MP3播放器、手机、手提电脑、电视,在多媒体触手可及的环境中,学生已经很难安分地静坐45分钟听教师上课。诚然,教学正在改变,教师也在尝试使用高科技,但是教学变革还不够快,不够深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慎地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对大脑的新知来恰到好处地改变学校、改变课堂,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成长潜能。

9.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九

(一)《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二)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三)“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

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

上一篇:护士节的祝福词下一篇:浅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