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调查报告(共9篇)
1.毛泽东思想调查报告 篇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调查报告
根据《概论》课程教学计划,第十、十一周的概论课停上,这两周主要给大家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内容要求:
(1)必须符合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要说明调研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研课题的意义、思路、方法等,不可写成课程小论文。
(2)能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得出基本结论或提出对策建议等。
(3)一些相关资料,可采用附录的形式,如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调研中的谈话记录,以及收集到的一切较重要的文字、实物或图像资料等。
(4)报告必须主题突出、资料翔实、阐述科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5)打印稿须有封面,其格式为:
衡阳师范学院2012年上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正文格式做成规范的Word文档,字数在3000字以上。正文要
有标题,可加副标题,正题、副题之间用波折号衍接,所有注释都用尾注。
(6)语言表达通顺;不少于3000字。占本门课程总分的30%。
二、完成时间:
本学期十三周周三之前(2012年5月9日提交打印稿或手写稿),交打印稿还是手写稿必须全班统一。手写稿须用学校的信纸;打印稿用A4白纸单面打印。
三、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对我校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
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四、参考题目
课题一:改革开放30年,你的家乡(指你所在的县、乡镇或街道、村庄任一区域)在经济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一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然也一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请你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家乡今后的建设谈谈你的看法;
课题二: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解决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和前提。请对你的实习单位所处行业或所在区域近年来的就业、员工流动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的思考;
课题三:城市农民工收入与生存状况调查;
课题四:结合本行业的技术革新、新技术的采用等相关问题谈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课题五: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
课题六:结合一地(你的家乡或实习所在地)的环境和资源状况谈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措施和思路。
课题七:大学贫困生情况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大学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的来源,勤工助学情况,助学贷款情况,消费状况,学习状况,就业状况。)
课题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课题九: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课题十:我校近两年毕业生跟踪调查。
说明:除了上述参考选题外,学生还可以围绕本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拟调查报告题目。
2.毛泽东思想调查报告 篇二
一、结果分析
(一) 学习状况。
1. 学习动机水平高, 目的明确、务实。
学习动机理论强调, 较高水平动机能使学习者明确目标。如在“你学习主要的动力”中, 选择“为将来就业找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占28.9%;选择“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的占28.0%。数据显示, 近半学生学习动力强,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目标也较务实。如在“对自己学习成绩要求”中, 有26.1%的选择“良好”;17.7%的选择“保持中等”。
2. 学习途径日趋多样化。
学生不仅学习目标明确, 途径上也呈多样化趋势, 如在“学习上花费时间最多的”中, 54.2%的选择“所学专业”, 19.5%的选择“学外语”, 19.0%的选择“到图书馆看书”。
(二) 生活状况。
1. 在普通生活中学会独立。
大学四年中, 多数都过着普通而平静的生活。如在“对生活感觉如何”中, 61.40%的认为“还可以, 每天过着普通生活”;23.1%的认为“感觉好, 每天都过着快乐的生活”;没感觉混日子的占5.6%;感觉不好, 总觉得碌碌无为的占6.3%。
当然, 普通而平静的生活又让他们学会了独立。如在“周围同学经常议论的中心话题”中, 32%的选择“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选择“和家人联系”的仅占6.5%。
2. 恋爱自主意识增强, 对婚姻认识趋于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 大学生恋爱意识增强, 对婚姻认识趋于多样化。如对“同学周围议论最多的是”, 21%选择“恋爱问题”。再如对“对恋爱的看法”, 传统的婚姻观虽然被部分同学认可, 但仍有51.1%的认为“是一次美好的过程和情感经历”;20.9%的认为“耐不住感情寂寞, 打发无聊时间”;“真心相爱, 将来走向结婚”的仅占9.0%。
3. 传统消费观占主导地位, 现代消费意识增强。
大学生日常消费主要包括生活、学习、娱乐、人际交往, 等等。调查显示, 他们的消费仍以饮食为主, 传统消费观占主导地位。如在“对目前消费最多的项目”中, 有51.6%的选择用于“饮食”, 用于“服饰、社交”的占23.8%。大学生消费除了生活和学习外, 现代消费意识也日趋加强, 网络需求越来越大。如在“你的电脑主要用作什么”中, 31.08%的选“看电影、欣赏音乐”, 24.54%的选“打游戏娱乐”, 11.65%的选“上网聊天”。
(三) 就业状况。
1. 积极转变择业观, 但仍有负面情绪。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数急剧上升,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转变, 基本能接受毕业后从事一般性工作, 并到基层就业等。如在“对毕业后一些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中, 39.2%的认为“可以去, 到基层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积累一些经验, 是一件好事”, 33.7%的认为“没什么看法, 这是一种职业选择很正常”, 仅有8.6%的“反对, 大学生是高级人才, 应该留在城里做更高级的工作”。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部分同学出现负面情绪。如对“大学毕业前, 最令人烦恼的是”, 很多人对高校教育、社会支持等仍表示不满。如36%的认为“学校学的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太大”, 19%的认为“很多选择的机会不均等”, 16.7%的认为“社会、学校对就业工作实实在在的支持、关心太少”, 等等。
2. 就业目标明确, 对前途充满信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他们就业目标更加明确, 对前途充满信心。如在“就业过程中, 选择职业标准是”中, 选择“工作氛围较好, 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占33.7%, 选择“经济上收入较高”的占23.5%, 选择“工作稍微轻松一些, 利于学习与继续深造”的占18.4%。再如在“对自己未来发展前途的态度”中, 选择“积极努力, 争取做命运的主人”的占49.5%, 选择“非常有信心、很乐观”的占16.8%, 仅有6.5%的选择“非常悲观, 对自己没有信心”。
3. 就业压力大, 但有排压能力。
就业压力几乎成了大学阶段最大的压力, 但却能自己排压。如在“大学四年中, 造成最大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中, 有45.8%的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 一直担心找不到工作”。再如在“面对压力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减压”中, 有40.5%的选择“转移压力, 采取娱乐、游戏、读书、旅行等方式”;19.1%的选择“主动与人交流、沟通”;17.4%的选择“顺其自然”;14.3%的选择“自己发泄, 如哭泣、写日记等”。
面对就业带来的压力, 学校要不断加强就业指导,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 道德状况。
1. 诚信成为规范行为的重要准则。
目前, 诚信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 已成为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准则。如在“你对诚信的看法”中, 过半的同学认为“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18.3%认为“诚信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13.9%认为“诚信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仅有7.2%认为“谁诚信, 谁吃亏”。
2.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有机统一。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一直提倡的道德价值准则。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 受多元化价值观影响, 当代大学生并不排斥维护正常的个人利益, 并认同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兼顾。 (1) 但也不赞成个人利益至上。如调查中, 42%的赞成“保障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合法利益”, 40.9%的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仅有7.8%的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五) 政治价值取向。
1. 政治意识强, 政治态度积极向上。
政治意识是公民在主观意识方面对政治认识的一种态度。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强, 政治热情高, 尤其关心国家重大变化。 (2) 如选择“国家面临突发事件的态度”的占25%, 位居第一;选择“国家重大决策的出台”的占22.4%。
对国家变化的高度关注, 反映当代大学生不仅政治态度积极向上, 政治热情也很高涨。再如“对政治是否感兴趣”中, 近50%同学选择“有些兴趣”, 21%的选择“很感兴趣, 常关注一些政治活动”。然而, 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不感兴趣”, 这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加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
2. 具有民族意识, 拥有民族自豪感。
具有民族意识和拥有民族自豪感是现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政治信念和基本要求。大学生具有基本的政治信念, 对民族问题非常关注。如在“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看法”中, 48.1%的选择“可以解决, 但需要一个过程”, 29.5%的认为“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完全可以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积极、健康、乐观、向上, 对学习、生活、就业充满自信;对当前主流价值观认识呈多样化趋势。但也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生活显得茫然, 对就业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有负面情绪;对个人利益及政治价值的认识不清, 等等。针对此现象, 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品德教育。
大学生是青年中素质较高的群体, 其道德素养及道德水平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 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树立“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教育的同时,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现知行合一;树立“依法治校”的法制观,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使其通过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 强化自主学习, 建立有效学习与快乐生活的良性机制。
大学是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来思考人生、人类问题的场所。这种独特的自主学习方式不仅改变了中学学习方式, 使其敢于面对新世界, 而且使其在大学集体式生活中, 学会立志、学会学习、学会限制、学会感恩、学会人生管理、学会自立、学会爱情。
因此, 高校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教师“教”的改革, 加强学生“学”的改革,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争取在有效学习中快乐生活。
(三) 完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 引导学生成功就业。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就业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因此, 高校要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完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从政策引导、择业转变、技巧培训、信息摄取四个方面, 通过择业咨询、就业教育及就业信息服务等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帮助其成功就业。
(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四年的大学生活将面临着许多问题, 如人际关系、恋爱、就业, 等等。这不仅造成心理上压力, 而且影响到心理健康。因此,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当前大学生遇到的诸多问题, 深入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及心理中,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注释:
(1) 杨雄.关注改革开放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P18-19.
(2) 杨雄.关注改革开放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P47.
摘要:作者开展了涉及学习、生活、就业、道德认识等五个方面的调查, 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积极、健康、乐观、向上, 对学习、生活、就业充满自信,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 进一步加强品德教育, 建立有效学习与快乐生活的良性机制, 完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 等等, 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发[2004]16号) .
[2]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7:194-208.
3.高职新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高职新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高职新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当前高职新生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快速、社会变革迅捷、价值观多元的大背景下,他们主张独立、追求新潮、标榜个性。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引导高职新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高职新生的思想状况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1 调查对象、方法及过程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不记名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内容涉及理想信念、价值观、政治倾向、爱国主义等方面,基本上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安排问题,涉及面较广基本上能反映出高职学生的真实现状。样本数量500人,全部为送达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了100%。调查结果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的类型主要是变量的频率、均值和百分比统计。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理想信念
高职新生有理想、有追求,能认识到理想信念的指引作用,认为其“很重要”的有42.2%,认为“重要”的有41.4%。然而他们对自身理想的态度却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对于践行自己的理想,新生们或者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方向,真正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的只有29.2%。面对未来,51.4%的同学“充满信心”,15.2%的“不敢想,也不愿想”,9.4%的“没有信心”,24%的只愿意“活在当下,没想过”。由此可见,学生虽然能够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但由于心理、思想的不成熟和社会实践的局限,他们很难找准方向并为之努力。
对于自己以后要走的道路,一半的同学不愿意去设想,更遑论合理的规划。这是他们心智尚不成熟的表现,他们的迷茫需要教育者利用合理的方法为他们“解惑”,这是传道授业之外另一项艰巨的任务。
2.2 价值观
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从整体看,多元价值取向并存;从个体看,部分学生尚未形成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些问题上个体利益取向明显。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时,有12.6%的同学表示“主要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57%的选择“兼顾国际、集体和个人利益”,12%的“主要考虑个人利益”;还有19.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后两种比例虽然不占多数,但是这部分同学在随后的两道题目中会更倾向于做出务实化、或者说功利化的选择。
“您认为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这个题目的答案更加多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题目中选择“主要考虑个人利益”或是“说的清楚”的同学,在该题中选择“A.为国家发展多做贡献”的比例要远低于平均水平;他们更多的会选择“C.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和“D.拥有权力和金钱”。极少数同学对“要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法非常认同,但是选择“有一定道理”和“不认同”的几乎各占一半,分别是44.4%和49.4%。
同学们的价值观可以说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出现大的偏颇,但是一部分同学存在的功利化、务实化、利己化的趋势也是不能忽视的。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和文化正侵蚀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2.3 政治信仰
高职新生政治信仰不坚定,且比较功利化。有14.2%的对“社会主义终究会战胜资本主义”的观点非常认同;45%的比较认同;23.6%的较不认同;17.2%的不认同。后两个选项加起来有40.8%,说明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这种先进的制度缺乏信心。由于缺乏信心,他们自己的政治信仰也很难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上,只有19.6%;更多的同学选择了“实用主义”,或者是“没有信仰”。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看法,27.4%的同学认为“为国家做贡献”;21.2%的认为“是件荣耀的事”;高达40.6%的同学认为“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还有10.8%的“不关心”。
社会制度、自身的信仰和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三道题目的选项基本可以相互印证,从中折射出的功利化思想比较明显。这些反映出新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的宗旨、性质等不了解,不明确。它将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环节。
2.4 爱国思想
问卷从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爱国思想进行了调查:是否关注国家大事和政治性话题、对自己爱国热情影响最大的因素。在第一道题目中,14%的同学“很关注”;61.2%的“当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比较关注”;22.6%的“很少关注”;2.2%的表示“不关注”,这样的比例分布并不理想,说明高职新生的政治素养还有些欠缺。
37.8%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爱国热情影响最大的是“社会舆论导向”;19.0%的认为是“家庭的潜移默化”;36.4%的归因于“课本知识教育”;6.8%的认为来自于“同学或者朋友”。爱国主义本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面;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也是社会舆论的阵地。这说明学校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方面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者要肩负起这一时代责任。
3 小结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对高职新生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今后更加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各项德育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2].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4).
作者简介
张茜(1982-),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
4.毛泽东思想调查报告 篇四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5~50岁当地村民 调查方法:小型座谈,个别访谈
(一)调查背景
一、历史背景:
教育是国之根本,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其民众受教育的情况有直接关系。教育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过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就像天平一样灵敏,正因为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高,公众对教育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改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改革;从专业角度,可分为管理体制改革、投入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改革离 不开经济基础,教育改革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价值观的变革,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对青少年的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特别重视,在各个贫困地区建立希望小学,还有很多大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去支教,给他们带去知识和欢乐。
但是,我国教育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基础教育依然薄弱,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任务十分艰巨,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高中教育发展迟缓。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政府单一办学机制与格局没有根本改观,过于干预、独揽、垄断现象仍然存在,未能很好履行应尽职能,投入严重不足。
二、调查地背景:
我所调查的是我的家乡——XX市XX县,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尤其是XX镇的村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里缺少老师,很多在校任教的老师都是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边当老师边做农活。这里的教育器材更是少的可怜,黑板是水泥墙面上刷的黑油漆,粉笔是最廉价的石膏型,其他教学设备一概没有。这里的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可见一斑。
(二)调查过程
一、首先,调查了解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二、其次,调查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其严重的破坏作用,我国的农村教育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教育体制进行了根本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1986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制度。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球九个人口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从师资力量上来看,城市和乡村的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相差很大,城市的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要远远超过农村。在初中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初中教师的学历平均合格率低于城市的初中教师学历平均合格率。城市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是农村的两倍。学生只能聘请一些民办教师,这些教师常常身兼数职,同时教授多门课程,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政府部门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也无法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中国,有9亿的农村人口,农村义务教育本应成为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但是随着义务教育方向的调整,目前教育经费不断向高等教育投入,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也不断向城市倾斜,如此一来就造成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问题。
3、农村学生家长不太支持孩子上学
在笔者调查的地区,中小学生辍学率仍然很高,基本上都是由于父母不支持上学,带着孩子去打工,使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早早的步入社会却无一技之长,男生只能去建筑工地,女生只能去餐馆做最脏最累的活。他们认为读书无用,没上过学的人一样能过的很好。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是有些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三、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分析
以上状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引起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体制和投入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大问题。
1、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比较大。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是以牺牲农村经济为代价的。由于城市的经济发达,稍有能力的农民都去城市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虽然打工者可以赚钱回农村来补贴生活,但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促进。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
2、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
国务院曾就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作出规定:“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曾经使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只承担城市的义务教育经费,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费用一般由县级政府来承担。于是,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就成了决定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两次税费改革后,县政府已无法承担起沉重的财政责任。这样的话,农村教师由于工资收入缺少来源,就只能纷纷外出打工,从而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基础薄弱,难度很大,只依靠县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关心和支持。
(三)调查感言
5.思想调查报告 篇五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了解他们的心里状况和他们未来更好的发展,我食品1205班于9月11号晚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思想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同学们对国际及国内时事关注度较低,学习和生活上成了我们的焦点。学习上,我班整体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同学十分好学,已经确立了考研的目标(主要考研人员:李晨(学习成绩有滑坡),陆旭丽(学习优),张琪轩(学习良),邓欢欢(学习良).);生活上,本班同学无重大的经济问题,有的已经学着做兼职,一方面来赚取生活费,另一方面来学习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为自己就业做了一定的铺垫,同时还有部分同学已经在暑假期间考得驾照;感情上,我们班级十分团结,无其他什么感情生活混乱的情况;
二.同学们生活作风良好,有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而且我们班级的男生经常在一起在寝室里聚聚会什么的,我们班女生也经常相邀一起去逛街、购物,总之,同学们都挺好的,没有什么思想不积极不健康的。
6.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2009年对于应届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压力随之骤增。有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近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的裁员更是使得原本就业就充满了挑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变得更加艰难了,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了原来的工作,这三股就业人员叠加,使我国今年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对于目前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与以往的毕业生不同,他们中大多数人思想开始有转变。
一、金融危机下学生思想状态扫描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学生改变了以往的就业观念,曾经的大学生抱有“精英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是黄金一代、象牙塔尖,该做“白领”,对普通就业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总想一岗定终身。而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思想开始转变,面对金融危机,他们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招聘信息,不再排挤小城市、小企业,甚至曾经轻视的销售行业、跑保险现在也成为了他们选择的目标。目的为了先充实自己的头脑,用经验武装自己,踏踏实实的学些东西。
二.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有所增加
以前的学生读了大学就为了找份理想的工作,他们总是说读了再多的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工作,先就业,如果以后知识水平满足不了
工作的需要,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应该学习的更快,更能够达到学位所用的目的。而2009年的毕业生,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面对工作机会的越来越少,他们后退了,选择了继续深造。有的学生选择专转本,有的学生专接本,有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踏踏实实找个安静的地方准备自考,拿到文凭再去选择就业。毕业生选择了“用知识武装自己,选择更适合的岗位”
三、很多毕业生敢于走独木桥
说到“独木桥”,很多人过去的几年里,很少有大专生选择走独木桥的想法。但是,面对金融危机,只要是机会都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选择试走独木桥——考公务员。虽然成功的几率近乎为零,但是他们认为不去尝试永远没有机会,让自己多一次生活中的经验也没什么不好的,坦然面对结果。
四、学生更加关注时事政治,特别是国家对就业采取的政策
在目前的环境下,学生们普遍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件。特别是政府出台的关于就业的一系列措施,毕业生们都知道。对于中央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都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大学毕业生认为此举肯定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很好的抵制金融危机。为帮助大学生就业,中央财政直接投入近55个亿,地方财政(投入)数十亿,中央财政投入可以直接帮助40万毕业生就业,相关部门、地方财政出台的一些政策和资金,可以帮助上百万大学生就业。毕业生都拍手叫好,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五、学生对于学校的发展更加关心
面对如此残忍金融危机,学生对学校的关心也越来越多,曾经一味自己读了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发展从不在乎,而如今毕业生却回过头来分析自己的学校。他们在思想深处认为学校应该适当改革,加强学校里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多的提供学生动手的能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理论必须结合实践才是发展的硬道理,而且对于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到社会上参加实践,他们非常赞许。
六、毕业生相对缺少自信
过去,大学毕业生会很自信的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认为肯定能够有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很多的自信。但是,面对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价值无从评价,找不到自己的真正位置,处处碰壁让他们更多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不够,导致自己没有了自信,生活低迷,思想混乱。
总之,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让毕业生感到更多的颓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家针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得到了缓解。金融危机有弊也有利,对于毕业生是挑战也是机遇。学生在找不到适合自己工作的时候,就选择了创业。虽然很艰难,但是对于当代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大学生更多的是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在国家对于创业给予一系列的措施,给予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当然,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自我提升。首先,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机再继续恶化,我们也会足够乐观的,难道不是吗?机会总是钟情于又准备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因此,应该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优势,克服困难,激励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寻找自己人生的舞台。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7.毛泽东思想调查报告 篇七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一) 在校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对基本政治问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通过调查发现, 86.1%的大学生对“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学习, 对于“过去一年党和政府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 大学生对新一届政府给予较高的期待, 对新政府出台的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有迫切希望。在被问及对“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党的作风八项规定’在未来实施的看法”问题时, 72.1%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完全不相信”和“有怀疑”的比例共占22.7%;有80.3%的学生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超过70.2%的学生赞同“科学发展观是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学生比例达到80.9%;对“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的认可度也在75.8%以上。
(二) 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 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当前国内形势严峻, 须加关注”的学生占68.2%, 认为“政局动荡, 丧失信心”和“不清楚”的学生共占10.3%;针对2013年召开的两会, 有超过一半的学生 (69.7%) “完整看过”或“看过一部分”。在问卷列举的十项国内领域社会问题中, 学生关注程度最高的三项依次是:就业形势 (35.1%) 、物价水平 (29.2%) 、社会保障 (28.3%) 。在对“国内外事件了解最多”的调查中, 排名前三的是:“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黄岩岛、钓鱼岛事件”和“奥巴马在美国大选中获胜”。在被问及“如何看待‘钓鱼岛事件中, 民众抵制日货, 打砸抢烧行为’”时, 有70.1%的学生认为“爱国精神可嘉, 方法不合理”, 持“完全支持”和“完全错误”的学生共占23.7%, “不关注”的学生仅占6.2%。这说明, 在校大学生基本政治立场和判断较为成熟, 有较强的政治素养, 少数学生对政治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网络生活已成为在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但对于现代媒体的使用缺乏正确的指引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渠道”中, 排名前三位的是网络、电视广播、纸质媒体, 其比例分别为42.7%、26.4%和19.4%。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大学校园里有超过55%的学生的手机类型为智能型。在问及“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时, 用于“上网”的学生人数最多, 其比例为65.3%;选择“从众心理”和“炫富心理”因素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0.2%和19.7%;只有6.8%的学生选择“通讯功能”。在调查问卷中列举的六项“选择智能手机的功能”中, 选择“娱乐聊天”功能的所占比例最多, 为47.1%, 而选择“查资料学习”功能的仅占11.2%。可见, 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因素, 但对于网络功能的认识还比较片面, 还不能做到正确使用现代媒体。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石家庄市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所反映的现状与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来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 拓展传媒渠道, 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 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满足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的需求, 高校应在继续保障传统的纸质媒体服务的同时, 不断完善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时事传播功能, 并不断创新渠道, 如定期举办“重点时事点评”“一周时事播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通过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校园媒体”来丰富高校的时事传播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 提高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加强十八大精神的学习, 使大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心
高校应综合运用党校、社团、班会、课堂等多种途径, 采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局域网等多种手段, 着力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的三进活动。高校还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指引, 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大学生自立和心理承受能力
高校应以营造更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 以加大力度整治校风与校园纪律为突破口, 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手段,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让大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自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为未来步入社会, 净化社会风气, 更有效地迎接社会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加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建设, 引导大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
网络时代使每一位社会人在客观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而大学时代正是每个个体形成系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为网络时代的公民, 国家应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手段,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 打击不良网站, 减少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与此同时, 高校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 进一步加强校园内部网络建设, 完善校园网络体系。此外, 高校应当适当增设大学生网络教育课程, 教育大学生健康上网, 倡导绿色校园网络氛围, 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警惕意识和自我抵制能力。
摘要:2012年11月8日, 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以我党重要的后备力量——青年学生为对象,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展开调查研究, 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8.毛泽东思想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广大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活动引入课堂,目的是更好地坚持新课改“以人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活动开展了,但组织课堂活动不当行为却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本文是对现在九年级四个班进行一次课堂活动基本现状的调查,希望能够发现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不当行为及其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是现九年级四个班学生,共112人,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其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以及对课堂活动的认识等。
结果如下:
1.对课堂活动的兴趣程度:不感兴趣0%;一般1.8%;感兴趣40.2%;很感兴趣58%。
2.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的次数:3次或3次以上60.7%;2次37.5%;1次1.8%。
3.每次课堂活动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吗?从来没有0.9%;偶尔91%;经常5.4%;从来都是2.7%。
4.课堂活动内容与你的生活联系:次数较多32.2%;一般60.7%;较少7.1%;没有0%。
5.课堂活动的内容难度:简单33.7%;一般2.7%;较难11.6%;难34%。
6.通过课堂活动,你的学习方式是否有些改变?没有7%;一些51%;改变28%;彻底改变14%。
7.与讲授法相比,你认为活动教学法更有利于你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吗?有利于16.1%;一般10.7%;没察觉66.1%;不能7.1%。
8.你认为课堂活动是否有利于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你的思维?是的5.4%;没察觉62.5%;一般31.3%;不能0.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我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不当行为及其原因:
1.当前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不当行为
(1)活动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现在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组织活动,看到活跃的课堂气氛似乎就对教学效果满意了,结果与教学目标一对照,相差甚远。此外,还有的老师以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各种活动形式轮番上阵。这种课堂教学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三维”目标并没有落实,课堂活动终究流于形式。
(2)教师成了课堂活动的主角
课堂活动应服务于全体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体验和锻炼。但我发现有的课堂活动很多,形式丰富,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教师把大部分的任务给揽了下来,这种掠夺学生发展空间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3)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他们只有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有些活动由于情境的创设缺乏真实性,学生的体验脱离了实际生活,在活动与思考的过程中往往凭空想象,其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标。
(4)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覆盖面不广
众所周知,学生的全员参与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的安排如果是少数学生在“表演”,大多数学生做“看客”,那么活动的实效性就大大削弱。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只关注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而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关爱,这样会造成每次课堂活动时,这一部分学生总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5)活动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
课堂活动的内容若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便能找到答案,容易滋生自负,从而对活动失去兴趣;若过于复杂,学生自己解决不了,便会垂头丧气,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以后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但有些课堂活动的内容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衡量课堂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只要我们的课堂活动存在着以上一种或几种缺憾,就无法达到思想品德课所要求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2.教师组织课堂活动不当行为的原因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
思想品德课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并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而不是活动。但是我们对此理解得却不透彻,片面地认为只要由活动主宰课堂、气氛活跃就是新理念,在实践中有形式化、表面化、绝对化的倾向,其实是错误的。
(2)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欠缺
教师对活动过程考虑不完善,教学机智、应变调控能力欠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活动的开展收放不自如,使学生盲目地活动,往往只停留于玩,而不是从玩中学,从学中玩。
(3)学生的心理品质尚未成熟
“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来说,享受活动中的乐趣是第一位的,至于在活动中能学到什么并不重要,因此,学生往往会活动得热热闹闹,却不知道在活动中体验、反思,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这就使得课堂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课堂活动最终要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优化。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对课标、教材等方面的认真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出活动教学和讲授教学的最佳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青工思想调查报告 篇九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当前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加强共青团工作,更好的发挥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010年11月,****团总支组织开展了青工思想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在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中展开,调查范围涉及到机关生产班组、辅助班组、机关科室等单位,内容包括青工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生活、学习、青工思想和价值观、对公司发展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共青团工作等。本次调查得到了****团员青年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9份,回收率达98%。
为获取最真实有效的信息,我们根据青工男女比例开展调查,受调查的男青工有32名,女青工17名,女青工占调查人数的35%。其中,20至25岁的青工22名,26至30岁的青工19名,30至35岁的青工8名。其中有团员28名,党员15名,群众6名。在调查的49名青工中,有近60%的青年未婚,且绝大部分在公司工作的时间不足3年。在文化程度中,中专及以下占4%,大专占8%,本科占86%,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2%。从青工从事的工作看,有33%的青工从事技术类的工作,26%的青工从事管理类的工作,从事操作类、维修类、辅助类、党群类的青工占比较小的比率。
二、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1、青工的思想与价值观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媒体、通讯手段的多样化和大众化,来自于社会内外部的思潮、价值观等的影响。企业青工这一群体,一方面作为青年人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人,国有企业改革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身为其中一员,较其他群体的青年对社会思潮动向的嗅觉更为灵敏,对改革带来变化的感受更加直接。
通过统计发现,青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奉献意识不高、责任意识较差、缺乏理想信念、过分强调自我的倾向,但总体而言,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与时俱进的。青工有理想,有信仰,近35%的青年信仰共产主义,8%的青工信仰宗教,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甚至有高达22%的青工没有明确的信仰。当问及“您认为对青年负面影响最大的思想”时,选择急功近利;追逐权利、逃避责任;精神空虚、没有信仰各占到30.5%,官本位占到14%,拜金主义、缺乏诚信占到12%。从青工择偶的选择看,绝大多数人最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还有很多人感情把感情放在第一位,有的相信缘份,值得关注的是没人选择经济实力,这与一些媒体的宣传不相吻合,说明一些人对当代青年存在着一些偏见。在对富士康青年员工频繁跳楼事件的看法上,30.6%的人认为社会压力大,当代青年员工的处境值得关注,26.5%的青工认为有一些企业过分住球经历利益,忽视了员工的利益保障,24.5%青工认为企
业应为青年员工增加利益诉求和心理疏导渠道,16.3%人把目标转向青年本身,认为青年应该冷静面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珍惜生命。
由此可见大多数青工具有积极的思想理念和人生观,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和现实生活的压力下,青年们往往会面对现实做出功利性的抉择,对精神领域的追求渐渐淡化。
2、青工对公司发展的认识。
公司自2004年改制上市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青工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有信心,认为公司会有很好的发展,但有55%的青工认为公司现在存在一些问题,经过改革会有好的前景,14%的人认为公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前景暗淡,有8%的青工不能对公司的发展做出很好的判断,不清楚公司的发展前景。49%的人认为公司的发展对其帮助不明显,42%的人觉得公司发展对其个人的帮助明显,也有不到10%的青工认为公司发展对其个人没有作用或持毫不关心的态度,说明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努力营造一种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和氛围。当问及“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已在异地建厂,为了公司的发展需要,你是否愿意到新厂工作”时,66%的人愿意,16%的人非常愿意,也有8%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在那工作都一样,有4%的习惯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不愿意到新厂工作,6%的人非常反对到新厂工作,而选择不愿意和非常反对到新厂工作的青工大多是年龄比较偏大且文化水平较低的,在操作岗位工作的员工。
在对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目标的了解上,绝大多数青工比
较清晰,只有不到4%的青工不清楚。同时对公司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如:有的青工提出应该提高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的建议企业在十二五规划中,不应一味追求做大,而应以作强为目标。有的认为要努力建立一种清正廉洁,公平竞争的环境,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青工的工作热情。有的建议公司在发展的进程中,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使发展成果与企业员工共享。但提议最多的是员工的收入,很多青工认为:国家的CPI指数不断升高,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不增加职工收入,员工的生活质量将下降,所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不断实现,增加员工收入的愿望非常强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发展,使得作为企业主体的部分青工主观意识上,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的联系逐渐淡化,比较强调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和自身利益,而忽视了自身只有在企业发展中才能实现自我的辩证关系。这反映出处于企业变革时期的青工群体更加“务实”,对“单位”的依赖性减弱;另一方面也再次提示我们“实用主义”在青工思想中的流行。
3、青年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
本次调查中,51%的青年自身能力在现有岗位上能得到发挥,只有49%的青工青工认为自身能力在现有岗位发挥一般或没怎么发挥,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发挥潜能的机会,同时受管理体制和机制制约,而有的是因为专业和岗位不想匹配。不管自身能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大部分青工对自身的发展都有比较长远的规划,30.6%的青工感
觉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14%的青工希望近期能够调整岗位,认为企业间形成良性的人才流动,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51%的青工留在公司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稳定,但仍有28.6%的青工不安定,他们留在企业工作,只是没有别的更好的工作机会。
学习上,30.6%的青工每天学习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22.4%的人平均每天学习在两个小时以上,40.8的人想起来就学,想不起来就不学习,很少有人根本就不学习。
生活上,青工最大的压力与烦恼是没住房、收入低。业余时间,青工业余生活丰富且多项选择,业余时间,51%的青年看电影,40.8%的青年电脑,上网冲浪,26.5的人从事体育活动,20.5的人听音乐、看电视、与朋友交往,也有的人打牌、下棋或找机会挣钱。总体而言,青工的幸福指数偏低,59%的青工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感觉比较一般,26.5%的人觉得比较幸福,感觉很幸福和不幸福的人分别占到7%。
4、公司共青团工作情况
在公司团委开展的品牌活动中,22.4%对“青年歌手大赛”等文体活动最感兴趣,20.4%的青工对“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服务类活动最感兴趣,19%的青工对“青工职业培训”等素质提升活动感兴趣,14.3%的青工对“职业生涯导航”等成长成才活动感兴趣,其余的人对共青团的其他一些活动感兴趣。在共青团开展的政治教育活动中,参观访问和观看录像,电影是青年最为接受的方式。并且由于公司的性质决定,公司男女比例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所以有近70%的青工认为团组织有必要组织一些联谊活动,提供婚恋方面的帮助。在共
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方面,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性不足。另外,青年还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团组织加强对青年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培训,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适时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和联谊活动,多关心青年员工的工作、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去除一些比较形式的东西,加强工作的实效性,扩大团工作的涉及面等。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青工思想状况总体表现为:心理日趋成熟,心态基本平衡,对自身发展有正确地把握,对企业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呈多样化的趋势,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同时也存在少数不容忽视的思想倾向,其原因既有社会负面因素对青年思想的侵蚀,又有企业机制不完善给青工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有青年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引发了这些非主流思想状况的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企业共青团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要不断地创新和加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把握青工思想脉搏,提升青工队伍素质,努力构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团员青年特点的青工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青年。
****团总支
【毛泽东思想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毛泽东思想课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09-16
走进毛泽东10-03
毛泽东中共党史08-01
毛泽东的讲话08-20
我心中的毛泽东07-09
学习毛泽东总结稿07-12
对毛泽东的认识07-25
毛泽东概论重点 上10-04
毛泽东诗词修辞艺术分析07-15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