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共11篇)
1.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篇一
很多年前的那个下午,6岁的儿子从外面跑回家,瞪忽着小眼睛,脸蛋通红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的小手指割破皮了,要是吃几块肉就能快点长好,是吧?我放下缝补的内裤,说,没事,不吃肉也能长好,我给你包上。说着,我就找小布条。这时,儿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只一会儿,就哭得抽抽搭搭。我慌了,把儿子搂在怀里,说,妈妈给你买肉吃。等儿子不哭了,我问儿子,干啥了,把手割破了?儿子说,小虎看见我编的蛐蛐笼子,就把我领到他家,要我帮他也编一个。小刀削树条时,割破了手指。我问,编好了吗?儿子说,小虎爸爸举着一块烤肉喊小虎,说,真香啊,真香啊,快来吃。小虎去吃肉,吧唧吧唧也说香。他们在当院的凉台吃饭,我在大门洞里编蛐蛐笼子。他们一边吃,一边看着我说,真香、真香,我就不编了,跑回家了。愤怒、酸楚一下子填满了我的肚子。小虎比儿子大一岁,他的爸爸是包工头。我让儿子自己玩,我去买肉。可是,家里穷得连着好几个月了没有一分钱。咋办呢?到谁家借钱呢?先别说借来借不来,张不开口啊。我伫立在院子里,感觉空茫一片。我呆呆地伫立着,好久也想不出弄肉的办法。太阳慢慢下山了,天色昏暗,这时,一只母鸡悠然自得地从我家栅栏门溜达进来。我心中一喜,马上想到逮住这只鸡给儿子炖肉吃。这只母鸡还不知深浅,绕了一圈,竟然找个旮旯趴下了。没费什么力气我就把它抓住了。天色稍黑,鸡、鸭、鹅这三类家禽,最好抓,它们待在原地就像死了一样,任人宰割,不叫也不挣扎,只是把脖子和头尽力往前伸。抓住母鸡,我的手抖个不停,不听使唤。我从没杀生过,我的“良知”还在。我知道这只鸡是邻居家的,不一会儿,传来邻家喊鸡回窝的勾——勾——勾勾声。那只鸡感觉到我的杀心,吓得拉了一泡屎,滴答到我的裤脚上。我撒开母鸡,它跩跩地跑出去。
忽然,我看见儿子定定地看着我,我的腿立马软了,尴尬地说,我不让这只母鸡在咱家下蛋。儿子似乎明白了什么,说,妈妈,我不吃肉了。听了儿子的话,我的心像扎了几把小刀。从此,我落下了病根,一着急上火,心就扎着疼。我强忍着泪,笑着说,要吃肉,明天妈妈上街给你买。第二天一早,小虎叫开我家门,叫儿子接着给他编蛐蛐笼子。我问儿子,去吗?儿子想都没想,对小虎说,我不到你家去。小虎翻了翻眼珠要哭,儿子说,你别哭,把我的蛐蛐笼子给你吧。我叫儿子在家玩,我上街买肉。我走了10里多路,到了我母亲家,想跟母亲借点钱。一进屋我感到气氛不对,妈妈的脸色铁青,一问,妈妈和爸爸又打架了。妈妈脾气暴躁,执拗,她认准的事情几头牛都拉不回来。妈妈爱唠叨,千年谷子万年糠,没完没了,这也没什么,爸爸忍受不了的是,妈妈习惯通着爸爸的面数落奶奶的不是。奶奶去世多年了,妈妈对奶奶的怨恨不消,奶奶曾嫌弃她一连生好几个丫头。爸爸气不过,用笤帚打妈妈,用笤帚苗的那头打。记得爸爸也打过我,那次,他褪了褪棉袄袖子,拍我的后背,一点都不疼,相反,却让我体会到了深深的爱。妈妈不知道爸爸爱她吗?眼前的妈妈伤心得什么似的。我劝解了妈妈一会儿,心里空落落的。妈妈留我吃午饭,我说还有别的事情,走了。一路上,我恍恍惚惚的,阳光那么灿烂,我心冰凉。我努力振作,想了各种各样弄肉的办法,最终因为自尊、胆量、违法,没有去做。我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半晌了,我努力装出一丝笑容。儿子看见我回来,非常高兴,问,妈妈,买肉了?我说,妈妈买了一块熟肉,可是半道碰见一个要饭的小孩饿坏了。儿子,妈妈该咋做啊?儿子一听,吃惊不小,怔愣了一会儿,急急地说,妈妈,你把熟肉给要饭的小孩吧。我说,我给了啊,可是你今天又吃不到肉了。儿子兴奋得脸蛋通红,说,没关系,我长大再吃。晚饭我们吃的是玉米面饼子、咸菜,儿子吃得很香甜。
天不亮,儿子就起来,去山沟叉割树条编蛐蛐笼子。我把事情的经过对老公说了,老公唉声叹气。不一会儿,老公发疯似的对我吼道,老王家的丫头孬种。事先我也猜到老公也没办法,他早出晚归,一身泥一身灰拼命在建筑队干活,可是,一年到头不开支。离开不干吧,血汗钱泡汤,干吧,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老公天生懦弱,愚笨,啥事和他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适得其反。听了老公的话,我气得不行,失去理智,回敬道,老司家的儿子不孬种。老公鼻孔大张,嘴唇哆嗦,大声说,啥事都得老爷们管吗?我一下子冷静下来,心说,对牛弹琴不怨牛,怨人不看对象。多说无益。谁叫我右手残疾呢,谁叫我比老公大五岁呢?再说,老公说的也没错。我唯一后悔的是,听信老公的话,在家哄孩子,做家务,侍弄田地,不出去工作。不工作,就挣不来钱。挣不来钱,就被人轻视。我认清了事实,在心里对老公发狠,我不指着你,你只是孩子的爸爸,其余啥都不是。
我到县城走了一家又一家单位,要求给人干活,当天结算工钱。人家对我说,别说当天结算工钱,当月结算工钱的都没有,一个月压一个的工资就不错了。后来,我对一个看着面善的饭馆老板央求说,我刷十天碗,只要三天的钱。到第十天,就把三天的工钱给我,行吗?老板答应了。十天里,儿子再没问我买肉的事,他安静地在家编蛐蛐笼子,编好几个了。我上县城饭馆刷盘子。县城离我家不远,7里路。我拿到三天的工钱,给儿子买了猪肉。那时候,一天工2元钱,一斤猪肉一元五角钱。
吃猪肉的时候,儿子把他编的蛐蛐笼子串在一起递给我,要我拿到集市上卖。儿子的话,像一块火炭烫在我心上。我没有卖掉蛐蛐笼子,我把它们藏在窑洞里,珍藏起来。但我还是给了儿子1元钱,说蛐蛐笼子可好卖了。儿子把钱还给我,我坚决地把钱塞在他手里,说,你买啥都可以。
之后,我在家开办了幼儿园,既能照顾家,照顾儿子,侍弄田地,还挣到了钱。
我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有房子有地。老公打工每月都开支,拖欠农民工的工钱,国家不让。老公变得知疼知热,比以前更加勤劳,还特别尊敬我。我宽慰了。
平日,我与人为善,但是,遇到财大气粗一再欺侮我的人,我就撒泼,拼命。老公说我是泼妇,我说我何尝不想当淑女。儿子说,妈,我理解你,但是,撒泼、拼命不值得,你有一点闪失,都扯着我的心。
如今儿子长成大小伙子了,高大、健壮,一米八几的个头,威武。和他一起过马路的时候,他把我紧紧夹在腋下,一个劲地说,妈妈,小心。我感到非常好笑,说,我也不是80岁的老婆婆,你这样夹着我,我不自在,也不得劲。再说,就算有危险,那危险我也不愿意让你承担。吃饭的时候,儿子总喜欢给我夹肉,我嗔怪地说,我不爱吃肉,都说100遍了,你咋还给我夹?他说,我就要你锻炼着吃肉,咋地?儿子总夸我年轻,漂亮,其实我知道,他是哄我开心。
小虎的爸爸五十多岁就去世了。那年夏天,他穿着白汗衫到自家菜园摘豆角,说炒肉吃,豆角摘半道,一个跟头栽倒,再也没苏醒。
贫穷是一种病痛,终究会过去的。如果因一时的贫穷丧失了良知、理智或者尊严,那个阴影是一辈子的折磨。
2.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篇二
一、体会意境, 感知情感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 又有诗一般的意境。古人云:“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散文亦然, 此所谓境界即意境, 何谓意境?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 必须有所寄托, 或借景以抒情, 或托物以言志, 或因事以明理, 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
当代散文家刘亮程先生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提到“一个人内心的生存”, 作家把这种抽象的生存外化为具体的物、具体的场景来表现。因此, 《今生今世的证据》在写作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对场景细腻的描写, 这种描写是浸透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感觉。比如第四节关于“我”的过去生活场景的描写: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 更猛, 朝着相反的方向, 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 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 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 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 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作家把自己的感情外化于自己所创造的意境中,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贫穷、空旷荒凉的意境, 而这个意境又和作家内心的沉重与沧桑形成完美的呼应。文中作家真切的情感和恰当的选景达到了完美统一, 使读者从物我交融的境界中运用再创造思维重新认识到了主体意识的存在。
可见, 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 意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景物, 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 是外物与内情自然融合, 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二、品味语言, 理解情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散文亦如此。作者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直接通过语言的表情达意构成文章独特的抒情色彩。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这样评价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诗藻开着花, 发着光, 它们时而像草叶一样簌簌滴雨, 时而像泉水一样叮咚有声, 时而像鸟一样啼啭, 时而像最初的冰一样发出细碎的声音, 也像星移一般排列缓缓的行列, 落在我们的记忆里。”
散文大家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充满汉语魅力、文字几近奢华的散文。“直接用文字的雨珠, 声色光影, 密密麻麻, 纵横交织而成” (柯灵语) , 需要读者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时参与享受。这样准确传神、生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优美之景, 也抒发了作者的无比热爱之情, 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了情景交融的魅力。其中, “温柔的灰美人来了, 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 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句话, 我们可以观察到作家在表达上的特点。灰美人和钢琴这两个意象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 还有上一句中的“敲击音滑音”, 学生由此可以猜出作家有在西方国家求学生活的经历, 他的语言表达表现出西化的特征。
朱熹先生说过:“读书之能, 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好, 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好。”通过对语言这一外面皮壳的品味, 就领略了文章里骨髓的妙处——文字背后所蕴藏作家独特的情感。
三、研究构思, 把握情感
散文, 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 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 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 构思是关键。一篇散文能不能写好, 最为关键的一点, 是能不能构思好。作品的构思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它包括选材和提炼题材、酝酿和确定主题思想、考虑情节安排和结构处理、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等, 这些方面都是在构思过程中解决的。所谓“散文易写难工”说的就是这一点, 不把构思处理好, 想把散文写好是不可能的。
曹文轩先生的《前方》由离家, 谈到离家的原因, 再谈到路上的表现, 由起初的激动到“早已认识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而产生的惶惑、茫然、不安, 而从“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 谈及“人生的悲剧性实质”, 层层深入, 一步一步上升到哲理思索的层面。如果能从作家的写作思路挖掘, 就更容易探究文章背后蕴藏的感情。
阅读散文, 并不是从上述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切入来领略散文蕴藏的美, 而是应该多角度解读, 这样才会读懂散文中的景色、人、事、物, 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与作品产生共鸣, 才会欣赏和领略到作者真正的情感和隐藏在散文背后的大美, 汲取对人生有意义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途径.中学语文教学, 2011 (1) .
[2]郑桂华.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语文学习, 2008 (5) .
3.母亲的东莞(散文诗) 篇三
母亲一辈子未出过远门。万江镇的一个塑料厂,使一些跟母亲年龄相仿的妇女们认识了东莞,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母亲的活就是把从外面拉回来的旧薄膜,用肉眼給它们分出等级来,不含技术成份,也与认识多少字无关,就是时间长点,但活不累。
二
母亲,每天与塑料薄膜促膝谈心,有时还能从废品堆里掏出一叠报纸,二根螺丝钉,或者几片铝块,几两废铜屑,满意地兑成自己的小费,第二天的早餐就能换回两根油条,和一碗清水稀饭。
母亲说要是能进隔壁的公司就好了,那里三菜一汤,早餐还管一碗东莞米粉……电话那头的声音越来越远,叹息声很近。
三
母亲的东莞,只有塑料厂那么大,每天出出进进,从四面八方运回来的废品里,自然而然夹杂着塑料厂以外一些新闻和旧闻,被她们反复咀嚼,在她们的嘴里返青,就像在农村,每天打听天气预报一样。母亲也时刻关注着,东莞蓬勃的长势。
四
母亲把塑料厂,躬耕成葱郁的稻田,汗如雨下,浇灌生活的落差,总想把穷乡僻壤里朴素的方言,连同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收进秋天的粮仓。只是白天和黑夜的指令,在流动的指缝间相互切换,默默地执行命运的菜单。
五
五十多岁的母亲,仍然高低不平地摸索着东莞的夜,收割了丰盛的汗水,也收割了儿女们内心的苍凉,汹涌澎湃的血,但自己心灵的伤口上,再次兵荒马乱。
4.母亲的手情感散文 篇四
有一年春天的时候,妈妈要到田地里去挖野菜,我也非嚷着要去,母亲用温暖的大手摸着我的头说:“你在家和妹妹一块玩吧,我一会就回来了。”我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妈妈只好带着我一块去挖野菜。
春天的田野,我拿着母亲特意为我准备的小铲子,牵着妈妈的手,走在田间小道。美丽的春天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开始尽情地疯跑,妈妈拉着我的手也一路跑起来,和我们擦肩而过的蝴蝶,惊奇的看着我们母子二人。
“妈妈,你看,那边的小草发芽了,这边的柳树长出叶子了,妈妈放开我的手,我要去摘那朵花。”快乐的声音在田间响起,妈妈一直在我的后边跟随着跑。
春日的阳光驱散了黎明料峭的寒意,母亲温暖的大手带着我探寻春天的美丽。我不记得那次我和母亲挖了多少野菜,只记得母亲年轻美丽的手,拉着我的手在田间小道上尽情的奔跑。
后来,我和母亲说起这件事情,母亲总是温柔的责怪我太调皮,爱动,不老实。
我逐渐的长大,这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挣脱母亲的手,妈妈那看上去永远也洗不净得手成了我耻辱的记忆。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母亲赶了几十里山路,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送钱。我望着母亲似乎永远也洗不干净的手和被汗水濡湿的钱币,最要命的是旁边还站着自己心仪的女生。我急中生智的说:“姨,谢谢你帮我家人送钱”,然后慌忙接过东西,在母亲还没有反应过来,我就扭头迅速走进了教室,再也没有出来。
母亲看着身边聚拢的同学,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好意思的搓搓手往校园门口走。看着母亲离去时的背影,我的心狠狠地被自己的虚荣刺了一下。
大学毕业后,我离母亲的手更远了,我偷偷到浙江乐清去打工,甚至连招呼都没有打一声,那时候我总有些怨恨母亲,我的父亲在我毕业的前一年去世了,我总有些迁怒于母亲。
在浙江打工的日子过的很艰苦,没有多少朋友,工资也不高。有一次母亲打电话劝我回去,我一口回绝了。
挂掉电话,我一个人在乐清的大街上,漫无目的走着,美丽的夜,缤纷的灯光,热闹的人群,更显了我的寂寞。河水静静地流淌着生活的不如意。
正在这时,我看到温和的灯光下,一位年轻的母亲和一个小男孩在散步,妈妈突然摔倒了,小男孩赶快要把母亲扶起来,慌忙拿出药水要给母亲受伤的腿上涂抹。小孩子还说:“妈妈不哭,妈妈乖,宝宝的手也会像妈妈一样神奇,一按,你的伤口就好了。”
母亲高兴地摸着孩子的头说:“你的手,比妈妈的还管用,真的不疼了。”
我不禁潸然泪下,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明天就回去。久违的儿童时代的温暖记忆,再次涌上我的心头,第二天就辞了这份工作,踏上回家的列车。母亲惊喜的声音透过电磁波传入我冰冷的心,开始融化。
母亲也够不容易,一个人支撑起这个家,在我父亲去世后,他甚至没有来得及悲伤,就要为我的学费东奔西跑,而我只是一直的逃避责任,到处流浪,不能安放自己漂泊的灵魂。
2011年的时候,我从外地回到了家乡,老远就看到母亲在村口张望。是啊,在他心里,我是永远的牵挂,不论长多大,那双温暖的手总想靠近我。
那天晚上,母亲为我做了葱花香油面条,我吃的很舒心,还是童年的味道,很久没有吃过这麽好吃的面条了。
我在家乡找了一份工作,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还有一个机灵调皮、活泼可爱的孩子,母亲过来帮助我们照看孩子。母亲那双手依然不扔停歇,为我们做饭,为小孩洗衣服、洗尿布,总是说用不惯洗衣机。
2013年的时候母亲的手操劳过度患上了隐疾,稍微一动,大拇指就钻心的疼。我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骨质增生,需要做一个小手术。手术后,恢复得很不错。
我和妻子的工作比较忙,照看儿子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我儿子也经常爱和母亲做游戏。他总是调皮的爬到家里沙发的最高处,拍着手说道:“你看,你看,我坐真高!”
儿子还经常和母亲玩捉迷藏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母亲装着四处找,还不停问,你在哪,你在哪啊?这时候儿子忍不住笑起来了,说奶奶找不到,我在这呢。祖孙二人的笑声不断传来。
我父亲去世后,母亲心里也一直悒悒不乐,小壮壮的到来,倒是给母亲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乐的色彩。
妻和母亲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她们时常一块做家务,一块逛街,邻居们都羡慕地说:“你们不是婆媳,是母女吧!”她们二人笑而不答。
前一段时间的时候,从新闻上看到有一个地方的电梯出事,三岁孩童的母亲,用手使劲一推,使孩子幸免于难,而母亲却被卷入电梯。还有一则新闻说,某地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车祸,所有的人都牺牲了,只有一个孩子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逃过此劫。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在洛阳的妹妹邀请我们全家去看牡丹。我开车带着母亲、妻子和儿子满载幸福欢快的笑声上路。
5.我的父亲母亲的情感散文 篇五
婚后的父母是幸福的。像那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她)们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积极工作,努力生活,日子像拔了节的竹子一样节节高,几年后,家中相继添了我们姐弟几个,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呵护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美满,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生的风浪袭击了这温馨的一家。我八岁那年,母亲得了重病,原本欢声笑语的一家忽然间没了生气,乌云笼罩了这个家庭,医生说母亲的病很重,恐怕生命有虞。但父亲不相信,他一面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给母亲开小灶,按摩,安慰母亲,给母亲信心,一面又带着母亲走遍了能去的大大小小的医院,看了无数的医生。几年下来,母亲的病是有了起色,但母亲再也不能出去工作了,一家子大大小小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父亲的肩上。
父亲渐渐变得沉默了,但他并没有被生活压倒。为了养活我们一家大大小小七口人,他白天在单位努力工作,闲暇的时间便带我们一帮小喽啰砍柴、种菜、捞鱼摸虾,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其乐无穷。在家的母亲也没有闲着,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那时的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总有自制的烟卷来抽,当然,这都是母亲的杰作。因为家中困难,父亲抽不起买的烟卷,只好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卷烟机,自己做烟卷来抽。从卷烟机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承包了这一工作,闲暇时我们常常看到母亲在默默地卷烟,宁静而专注,仿佛她卷的不是烟,而是很珍贵的东西;而父亲抽烟时的满足、惬意和幸福,也让我们终生难忘。
在清苦而不乏快乐的生活中,我们渐渐长大,先是大姐工作了,接着是我,家中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父亲和母亲渐渐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然而,命运的狂风巨浪并没有怜惜我们。就在我工作的第一年,一向身强力壮的父亲却得了重症,一道道病危通知书雪片一样的飞来,让母亲和家中人惊慌失措,当时我和大姐都在外地,亲近的亲戚也都在千里之外,怎么办?没想到,在这危急时刻,柔弱的母亲却挺身而出,协助医生做出了果断而正确的治疗方案,父亲得救了,而母亲却因日夜的操劳,整日的痛哭,憔悴的不成样子。那年,当我和姐姐回到家中时,父亲已度过了危险期,正在慢慢的恢复,我们劝母亲不要去医院了,一切有我们代劳,但母亲哪里肯,执意拖着生病的身体来回奔波,不管我们怎样劝,就是不肯离开父亲一步,直到医生乐呵呵的告诉我们,父亲没事了,母亲才遽然倒下,并从此留下了高血压的病根。
随着时光的流失,父亲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老了的父亲和母亲却更恩爱了。清晨,他(她)们肩并肩的徜徉在大院里,时而悄悄私语,时而互相扶持,恩爱和睦的情景,羡煞了我们年轻人;上午,他(她)们一起去买菜,回来的路上,两人互相体谅,相互心疼,恩恩爱爱的情景让路人侧目;晚上,坐在大院的石凳上,两人总也唠不够,让年轻的我们频频猜疑,爸爸妈妈到底在说什么呢?
6.母亲的戏曲情结的情感散文 篇六
“妈,我回来了!”几乎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后,我只要骑着电动车进了小院儿,边按着喇叭边这样朝屋里的母亲喊着。
但是得到的答应声却是聊聊无几,起初时,我得不到应答,还认为母亲身体不舒服躺下了呢,就赶紧进屋看看,一看,母亲端端正正地坐着,戴着眼镜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呢。再看看电视,中央台的戏曲频道,正在播放着一个传统剧目。
看见我进来,她似乎从梦中被惊醒一样:“回来了,这么早啊?”
“早?你看看几点了?”我笑着指了指墙上的时钟。
“噢,是啊,下班了。”母亲有些不好意思了,看了一下时钟的眼睛里闪出了一丝歉意。
“这出戏太精彩了,以前只是听你姥爷讲过这里的故事,现在看到真的很亲切。”我惊讶于母亲对戏曲的痴迷程度,竟然没有了时间概念。
“饭在锅里,我做好了,你吃吧。”母亲边说眼睛又转向了电视。
“一个人吃饭多没意思啊,咱俩一起吃吧。”我边揭开锅边对母亲说。
“哎呀,你先吃吧,我看完了再吃。”母亲似乎有些不耐烦,依然目不转睛,方向锁定电视。我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午餐或晚餐了。
所以,后来等我再下班喊她的时候,她不答应,我就知道又是什么精彩的剧目吸引着她了……直到我逐渐失去了喊她的兴趣。
母亲是戏迷,这确定无疑。我们很小的时候,偶尔闲暇,会听见母亲边做饭边哼着当时盛行的现代京剧里的唱段。像《红灯记》里面铁梅和李奶奶的唱段等,有时候还听过那段不熟悉的`唱段,后来才知道那是《苏三起解》。
母亲说,她喜欢戏曲,像我的外祖父。从她那里得知我的外祖父就是戏迷,时尚一点说叫票友。喜欢唱且字正腔圆的,十里八村的都有他铁杆的“粉丝”。外祖父还喜欢把戏剧里的故事讲给母亲听,然后母亲在我们刚懂事儿的时候,再讲给我们听;那些故事里大多蕴含着一些善意的忠告、做人为事儿的原则、为国为家尽忠尽孝等朴素的道理,这些故事以及寓意在我们童年的心灵中就深深地扎根,当然也为我们后来的成长中为人处事奠定了基础。
那天晚上,弟弟回来了,看见母亲专心致志地看着戏曲频道中的一个栏目“梨园闯关我挂帅”,弟弟也就跟着看了起来。当主持人向参赛者出示戏曲方面的问题时,母亲在电视前首先给出了答案;弟弟笑着说,老太太答错了。母亲有些急了:“不可能,这个故事你姥爷跟我讲过,我记得清清楚楚的!”
答案出来了,母亲答对了。于是她很得意地对我们哥俩说道:“怎么样,别认为我老了,我的记性好啊!”
弟弟不好意思地给母亲点着一支烟,侧过脸对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就是想唬妈一下,结果没唬住。”
我没说话,连连点头赞许。再看母亲时,她又集中精力关注着电视里的节目,边看边笑,与节目里亦庄亦谐的情绪连接到了一块儿。
有时候,母亲还就电视里的戏曲,饶有兴趣地给我们哥俩详细介绍戏曲的行当——什么小生、武生、花旦、老旦、青衣、花脸等等。说心里话,我和弟弟对戏曲里的生旦净末丑行当的具体指向,真的不清楚。经过母亲的一番介绍,真的长学问了。第一次知道母亲还有这方面的专业的知识,由此,我和弟弟对母亲既刮目相看又深深敬佩。
母亲在戏曲中找到了本该属于她自己的快乐和开心,我和弟弟欣慰了许多。想想,在父亲卧床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母亲经历了父亲不时地喝水、吃饭、吃水果、大小便等要求的磨难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饱饭,就更谈不上欣赏自己喜爱的戏曲了,那段时间里,她对戏曲的喜爱权,被深深的疲惫和极度的劳碌给剥夺了。
记得国庆长假期间,外甥女牵头组织了一场家庭聚会,在我和弟弟的“怂恿”下,母亲无可奈何地跟着我们进了一家练歌房,为了吸引母亲的兴趣,做过歌手的弟弟,一口气给母亲演唱了五首现代京剧唱段,听得母亲笑逐颜开,连声叫好,之后又兴奋地喝了好几杯啤酒。
一个大周末,弟弟带着他两个在电视台做新闻主播的徒弟回来看望母亲。酒过三巡之后,兴奋的母亲愣是让弟弟的女徒弟唱一段京剧,那个女徒弟不会唱京剧,但是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弟弟的男徒弟主动请缨,给母亲唱了那首跟京剧很沾边的《唱脸谱》,母亲在微微的醉意中,兴致盎然地用双手打着节拍。
前几天的一个傍晚我下班后,母亲从里屋走出来兴致勃勃地跟我说,下午在电视里看到一群老年人学唱京剧,唱得如何如何有味道,唱得如何如何开心……我跟了一句,那你也跟电视里的老师学着唱呗,反正也不用花学费,顶多花点电费,再说了你基础不错啊,会唱几段也不跑调啊。
母亲听我这么说,脸上交错的皱纹间绽满了笑意:“说的也是啊,我感觉我唱得比电视里那些学唱的老太太要好一些。”话语里透着自信和从容。
7.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篇七
一、通读全书,提炼每篇文章的关键词
翻开目录,六十一篇散文(不含序和后记)赫然映入眼帘,每篇的题目和题目之间,我们几乎没有办法看出其中的联系,总之毫无头绪。这时候,我们只能静下心来,从序、目录开始一篇一篇地去读,读的同时圈画出每篇文章的关键词。那什么是关键词呢?这里的关键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它应该是每篇文中最重要的词语,可以代表作者这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或情感。概括关键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关注文章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往往藏在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中,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反复呈现的形式往往是多样的。例如书中的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首先题目“精神明亮”就是一个关键词。然后在文中第一部分作家援引了“福楼拜看日出”的故事。对于“日出”“黎明”,作家用了“诞生、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纯澈、鲜泽”等纯真美好、充满生命力的词语来形容。而对于福楼拜的行为,作家更是不吝赞美,用了“生命健康、积极性情、热爱生活、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等词汇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家甚至说从中看到“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第二部分第一句“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两部分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发现作家真正想表达的是人对待生命、对待自然的态度。三、四两部分则是从反面表达了对漠视自然又素无美学心理的人的批判。第五部分,作家再引用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关于“最好看的霜”的故事。对此,作家有一句由衷的感叹:“这霜存在,连同那投奔它的生命行为,无不包藏着巨大的美!一种人类童年的美、灵魂的美、艺术的美。”到这里,我们已经发现了这篇文章的关键词“生命健康、精神明亮、自然、童年、美”等。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提炼出其他各篇的关键词。
2.细细咀嚼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精神明亮的人》是一本思想性很强的散文集,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必然要重点品读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例如《影子的道路》一文,读第一遍可能完全读不懂,这时需要画出那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细细品读。品读这些句子,我们会发现文中的“影子”指的是那些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而可以拆下自己的肋骨点灯,哪怕最后默默无闻地死去也无怨无悔的英雄们,而“我们”则是一群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人。作家的态度也是很明显,赞颂影子,批判“我们”。所以,作家在这篇文章中赞颂的是一群为了人类前赴后继、甘愿牺牲的崇高的生命。关键词可以提炼为“崇高、生命”。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发现作家的主要观点。
散文不同于小说,它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更加需要思考和表述。读完一篇文章,可以试着用一段话或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中找出作家的主要观点、思想。例如《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这篇文章要直接发现它的关键词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先进行概括:作家以一个女同事在北京买房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对人在现代大都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生活的牢骚和不满,对从前自然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这样,我们就提炼出“生命、生活、自然”等关键词。
二、梳理各篇关键词,解读作家的内心旨趣和主要思想
一本散文集能够结集出版,那么这些文章一定有内在的联系。打通所有的文章,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才能够发现藏在文字背后作家的情与思。
1.梳理各篇关键词,发现内在联系。
梳理这本散文集每篇文章的关键词,我发现这本书虽然分为“灵魂的萤火”“大地的忧郁”“精神路标”“深夜翻书”四个部分,但主要表现了作家王开岭先生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同情。他同情一切的生命,从英雄到普通人,甚至犯罪嫌疑人,甚至纳粹战俘。在作家眼里,任何人,当他失去了对人类、对社会的攻击力后,他就首先是一个人,应当享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他赞美那些精神明亮的生命,这里精神明亮的生命包含以下几类生命:(1)雪、瓢虫等代表自然、诗意和美好的生命。(2)像福楼拜那样,精神和灵魂崇高、纯真、美好的生命代表。(3)那些努力捍卫个体生命的尊严、利益和自由意志的生命,例如朱丽娅·希尔、左拉、梁漱溟、顾准、罗莎·帕克斯等。而与此相反的生命则是作家极力反对和批判的:(1)作家痛心于古典的、诗意的、自然的逝去,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如《森林被杀害,童话被杀害》等文章。(2)作家表达了对“成熟”“稳重”“老道”的成年人的讽刺,例如《向儿童学习》等文章。(3)作家表达了对不尊重生命的愤怒和谴责,例如《独裁者的性命之忧》等文章。所以这本书读到最后,我找到的关键词就是“生命”。以此为切入点,我再读这本书,就发现各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之前读不懂的篇章,譬如《影子的道路》,后来就能够读懂了。
当然,“生命”并不是唯一的关键词,不同的读者可能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发现作家生命密码的不同侧面。事实上,反复阅读以后,我又提炼了“童真”“自然”等关键词。所以,读懂一本书的前提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反复读,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2.围绕关键词提炼警句,加深认识。
散文的阅读还要关注它的表达形式,学习作家言说的风格,造境的眼光,言语的情感、方式等。这不仅对学习写作有帮助,也能够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针对这本散文集思想性强的特点,我做的事情是围绕“生命”这个关键词找出书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进行提炼,成为警句。例如《大地的伦理》一文中有一段话:“这些都是真正的人,真正有尊严和爱自由的人,他们在保卫生命,在表达信仰和理想,在抗议同类对家园的剥削。”提炼后我得到了这样的警句:“真正的人应该把保卫生命当成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当然写警句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不同的散文集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每本散文集的独特性。一般来说,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
8.思念母亲情感散文 篇八
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重视过母亲节。我也有四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了。每当看见有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路上,就会想起我的母亲,禁不住鼻子发酸,要流下泪来。也是前几天的晚上,接到女儿发来的短信,要我注意身体预防“非典”。由是感慨着亲情力量的无比之大。
我的母亲丁淑文出生在沈阳市小北关西下洼子。外祖父是挑担卖凉粉的小生意人,外祖母祖籍辽阳是旗人的后代。所以我的身体里流着的血,有1/4是满人的。外祖父家境很穷,母亲上过几天贫儿学校,但大部份文化知识,还是读舅舅的课本自学来的。我上小学的时候,见过母亲写的字,是隶书,很秀丽。那是父亲上工人夜校时,妈妈给爸爸包书皮写在书皮上的。现在想起来,妈妈说过的好好读书的话,还犹然在耳。妈妈是很喜欢读书,很喜欢读书人的。
经常有人说我口才好。我断定这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因为妈妈的口才就很好,言谈举止儒气十足。我五、六岁时,妈妈曾做过街道的一些工作,有过当众演讲的经历,而且因此受过街道领导的表扬。我想,如果不是政治环境的影响,妈妈一定会成为活跃的社会工作者。然而,今生今世她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命运对她该是多么不公平。
我见过妈妈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衣着很朴素,但是人很漂亮。可惜文革时毁掉了。这珍贵的照片,再也没有了!永远也看不到了!
有一件事我记得最深刻。17岁时,我上山下乡在宝鸡县插队。爸妈惦记我,想我,就到队里来看我。那一次,妈妈走了一生中最远的一次路,而且有十几里是崎岖难行的山路。看过我以后,妈妈回到家就病倒了,十个脚趾甲都青紫了,后来脱落了。因为累的太厉害!
当年我真的不懂事!从来没有好好地问候过妈妈,尽管心中是很亲近的。事后几十年,每当我想起此事,都深感母亲是多么地疼爱我!我的眼圈都会发红,泪水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转!是啊!我们回报给母亲的太少啦!今年我已经53岁了,母亲已经81岁了。在这有生之年我该怎样报答母亲呢?
母亲、父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该让这生命虚度一世。如果在我们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可以为自己所做出的业绩而自豪。那母亲和父亲的在天之灵一会喜笑颜开的!
9.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篇九
经过一季的花开,明媚的阳光又照五月。五月里,暖雨润心扉;温馨中,不忘母亲节。
生命途中,我们会和很多人擦肩而遇,留下一些短暂的身影。但是,有一个人却要陪伴我们走过一段很长的路,从蹒跚学步到展翅高飞,那就是母亲。
往事如烟,丝丝缕缕。母爱若雪,最纯最真。记忆中,母亲从没有大声训斥过我,一路温暖,一路相随。关于母亲,不用什么刻意的笔调去描绘,她留给我的记忆,在经年的眸光里,一直写意着我的人生,温润着我似水流年的曾经。
长路寂寂,母亲总是将嘱咐制成旅途的干粮,将希望缝进跋涉的衣襟,让我在人生路上不会孤寂。她总是在出门时告诉我:已经得到的,要珍惜;想要得到的,须努力。那一年,韶华锦途,溢彩流韵。我参加地区的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加上一直名列前茅的成绩,所以颇受好评。在那样的年纪,很难将欣喜和些许骄傲藏匿。母亲却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一个人,要用虔诚的目光对待浮光掠影,要学会仰望理想的圣洁。
我的母亲,总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对错,传递无私的爱,表达深沉的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想,春日光辉即使只照三春,盎然的春意也已丰盈了大地。
沧桑岁月中,光阴的荒凉无法躲避,母亲终是在渐渐老去。这一点,从她鬓角的白发,从爱唠叨的程度,就可以看出步履蹒跚的母亲,已近荼靡。从她一次一次的诉说着父亲的过去,从她在夕阳下呆呆的看着天空,就能感觉到秋水长天的伤逝,以及她悲凉的心情。
听妹妹说,母亲中午睡觉起来,常常会搞不清是下午还是第二天早晨。昨天回去看母亲,见她哆嗦着手吃饭,我便站在她身后,捏捏她瘦削的肩膀。我想,该为她做些什么呢?觉得,那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给与,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抚慰。
人生漫漫路,最难是懂得。我的确不知道,该怎么抚平母亲孤独而苍凉的心。陪着她看电视上的武打片,她会说,你爸爸就喜欢看这个,我无语……母亲就像一部老的放映机,随时播放她和父亲一起走过的岁月。
上周去看母亲,抽空在侄女的电脑前码字。母亲悄悄进来,发现我衬衣的扣子松了,就去拿来针线准备为我缝起。她重复着把线头伸进嘴里湿润,然后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的又尖又细,抬起手臂,对着灯光,让眼睛和针孔的距离最近,可她的丝线就是穿不进去。
我的眼睛潮湿了。母亲曾经飞针走线的青春身影,早已被岁月吞噬得无踪无影。“妈,我来吧!”离开电脑,只一刹那,我把线穿进了针里。看见母亲会心的笑容,看着母亲用心地缝着扣子,突然就想起了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光阴的脚步,我们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绘。轻轻地翻开日历上那些长长短短的日子,回看我们走过的痕迹,我依然能记得母亲的微笑,还有她的美丽。这一路上,我也许的确走得太匆匆了,真的应该停下来,等等母亲。
纷扰尘世,人生并不都是色彩斑斓的,生命里若没有遗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刻骨铭心。
生命之不能承受之轻,便是沉甸甸的亲情。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上网,可以看书,可以聊天,可以找朋友聚聚。可是我的母亲,她不会这些,她该怎样打发她的孤寂。我不知道,这样的纠结,该找何种办法去释然,去证明我们真的爱母亲。
10.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篇十
一、微课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和内涵
情感化设计(Affective Design/Emotional Design)理念最初源自产品设计领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哲学。[2]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中阐述了情感在商业产品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倡导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使产品能够促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促使购买行为的产生。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与产品要素的对应关系。[3]
微课情感化设计隶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等环节中以情感为切入点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积极情感的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微课的应用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微课是一种教育产品。微课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微课设计理念的兴起,侧重于对学习者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的激发和保持。微课面向的学习者具有丰富情感并且渴望收获情感,如果在微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感,设计学习者在学习微课过程中的情感历程,那么,微课便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运用情感化设计来指导微课设计必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诗歌散文类微课的特点
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多是从不同角度提出,但在微课的特点上达成了一定共识,主要包括: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结构相对独立。而以诗歌散文类为主题的微课在贯通微课具有的特点之上,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1.意境化强意境化强,情感体验丰富
诗歌散文多是以作者欲表达的情感为中心,应让学习者置身其中,体验文章所营造出来的意境。
2.画面优美画面优美,多维感官审美
诗歌散文本身具有特有的音律和文体美感,因此,画面应该达到声音、图片的身临其境,达到多维感官的审美。
3.文字领悟文字领悟,内容思想开放
诗歌文字凝练,散文文体形散而神不散,读者皆可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角度去鉴赏体会其中的思想。
4.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文化底蕴深厚
诗歌和散文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的抱负,因此,欣赏诗歌和散文也重在领悟当时的文化气息。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散文类微课在设计时应遵循微课原有的特点,尤其要融合诗歌散文固有的特点。因此,此类微课需注重情感化设计,这样学习者方能在学习微课时融入真实的情感,达到此类微课学习的真正用意。
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的情感化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此书的编写意在适应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注重从鉴赏角度引导学习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4]
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学习效果。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设计存在三个层面:本能水平(visceral level)、行为水平(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水 平(reflective level)。[4]有学者也根据人脑处理信息存在的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面的加工水平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和反思层设计[5](如图1)。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的情感化设计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的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本能层的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行为层的设计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反思层的设计。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
学习者在学习微课时通过感官接收信息,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主要关注给予学习者丰富的、多维的感官体验,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共鸣,身临其境。
对古诗《登岳阳楼》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中,首先要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做简单的了解。本诗抒写了诗人在飘泊途中登上岳阳楼,对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水发出礼赞,进而联想自身漂泊、国家动荡而感慨万千的情感。根据诗人的情感轨迹,制作微课视频时应多采集古诗中的意象,如失意漂泊的杜甫、烟波浩渺的岳阳楼畔,等等;采集声势浩荡的背景音乐和忧愁凄凉背景音乐加入微课的设计之中,使得微课情感的张力娓娓道来;在微课视频的总体风格设计中宜采用浓墨淡彩的风格,渲染出诗人悲苦沉郁的情感。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
学习者行为的改变多是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应激性变化,体现在主体行为的调整和改变。学习是大脑支配的一种行为,学习行为的发生也伴随着情感体验的产生。行为层的满足感来自顺利完成任务或某事做得很好时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因此,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应该注重能够使学习者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对劝酒诗《将进酒》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中,对诗歌内容学习的设计采用突出情感主线的方式,例如:先在奔放豪迈的音乐背景下让学习者朗诵“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使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为“慷慨激昂”。然后引入题目“对诗句的理解”使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转为“冷静”、“兴趣”,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者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对诗歌感情的领悟。
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
本能层是情感加工的起点,在本能层基础上产生行为层行为的出现和调整,本能层又受行为层的加强或抑制。学习者在本能层和行为层上是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而反思层是人脑信息加工的最高水平。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意在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迁移,促使新的思考活动。因此,反思层注重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
对赋《阿房宫赋》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中,在线测试、练习、辅助资源等各种辅助资源均可以启发学习者智慧,使得学习者建立知识关联网络,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深化。设置题目“《阿房宫赋》意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学习者读此题目后便会对赋再做细致的赏析,了解到诗人写秦朝覆灭,以六国衰亡为铺垫,而六国衰亡是因其不爱民,而秦不吸取教训而步六国后尘,这样起到提醒时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意味深长。学习者答题完毕后给予及时鼓励,使得学习变得积极。
四、结束语
诗歌散文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创设了选修课学习的新型环境,深化了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基于情感化设计的诗歌散文类微课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流露积极情感,身临其境学习微课,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学习让学习者领悟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突出了文言文的重要性。
摘要:关于微课的具体化设计是未来微课开发的重点领域,也是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清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诗歌散文类微课应有的特点,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对高中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进行情感化设计探析。
关键词:微课,具体化设计,情感化设计,诗歌散文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9):79.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102.
[3]李婷.网络课程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
[4]袁行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村边的小河散文 篇十一
老家村北有条小河,是“根治海河”时人工挖掘的。小河紧挨着村边的路,南岸种着一行柳树,北侧是农田。与其说它是条河,倒不如叫做沟。因为除了很浅之外,若非雨季,里面基本上没有水。虽然它是那样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河,却盛满了我儿时的欢乐。
开春季节,万物复苏,冰雪融化。村边的小河,在午后的暖阳里,氤氲着淡淡流岚。大人们赶着牛下地干活了,孩子们也欢实起来,跑到沟底,挖里面的胶泥。这玩意儿大多起于随机,因而不会刻意准备工具,就用手抠。返过浆的胶泥倒也松软,很容易便能挖出一坨。经过一冬雪水的浸润,还没来得及蒸发,胶泥吃满了水分,揉摔几下便和熟了,而且软硬适度。几个小伙伴玩起“破不破”。把拳头大小的泥,捏成一个小碗状,“碗口”朝下用力摔到地上,一声清脆地“啪”,“碗底”爆开一个洞,谁摔出的洞洞大,谁算赢。玩过的泥也舍不得丢。带回家刻模子、脱泥钱、捏泥人,晒干后拿到街上,学着商贾的样子吆喝:“拾柴火,换模子。拾不了来,换不了去,家里小孩要淘气。”
玩腻了,便开始做柳笛。小伙伴们纷纷爬上柳树,折根刚刚萌芽的柳枝。用手一拧,让皮和梗分离开。然后用小刀裁成段,顺着细端撸下来,把一头捏扁,去掉外层的绿皮,便大功告成。于是,或清脆、或雄浑、或嘶哑的“嘟嘟”、“呜呜”、“滴滴”声此起彼伏,腮帮子吹酸了,也不肯停歇。直至村子里冒出袅袅炊烟,才各自散去。
入夏,一场大雨过后,小河里灌满了水,不屑几天功夫,便长出小鱼。青蛙“嗯哇”、“呱呱”叫着,像是在召呼小朋友们,“快来玩吧”。循着蛙鸣,小伙伴们光屁股跑到河边,用小网抄去扣青蛙,捞各种浮游。青蛙很难逮住,小鱼、小虾、泥鳅、蚌壳、蝌蚪之类倒常有收获。放进罐头瓶里,在家养起来。看着小蝌蚪的尾巴渐渐脱落,先长出前面的两只腿,再长出后面的。这时,大人们就会催促着,让把它们放回河里。
蝉声渐起,小伙伴们把废弃的自行车内胎熔化,粘在长长的`向日葵杆的顶端,在河边树底下粘知了。拣知了皮,带回家攒着卖钱。天傍黑儿,沿河边摸知了猴(蝉蛹),每天都多多少少会有收获。洗去知了猴身上的土,用盐淹渍起来,第二天,让大人给用油焙至焦黄,就着窝头吃。那种记忆,是由舌尖而至脑海深处的。到了秋季,拣几把干柴,在小河沟里挖个坑,烤红薯、烤玉米、烤毛豆,或生或糊,满嘴黢黑。寒冬腊月,便在干涸的小河里烤火玩。在四季变换中,不知不觉地长大,也渐渐地远离了那条乐趣横生的小河。
【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推荐阅读:
小河优美散文11-02
童年和小河-叙事散文07-17
我们的母亲们情感随笔07-10
宜都的小河作文07-04
秋天的小河作文08-10
小河的春天作文08-20
小河的旋律作文09-30
母亲的生日的散文08-18
写母亲的经典散文08-26
我的拾荒母亲散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