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媒体人员协会章程

2024-06-27

市新媒体人员协会章程(精选5篇)

1.市新媒体人员协会章程 篇一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年活动,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适时前瞻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以来,我们××县紧紧围绕“四个年”活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截止到6月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将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200%。现着重将活动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我县共辖7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上共确定15个试点村和20个重点推进村。今年以来,××严格按照“二十字”方针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方面措施,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做到村村有帮扶

由××县委组织部和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158个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与158个行政村联帮结对。重点筛选 了35个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的机关企业与试点村和推进村结对子。每个单位包村到户,出资出人,热心扶持,找路子,想法子,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解决实质性问题。同时,按照全市“百千万”巾帼帮扶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们非常重视县域内女企业家、女能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县妇联牵头,协调组织,以亚华制盖、盛格特太阳能、文敬村和下太许村为典型,充分发挥妇字号企业和农村致富能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力量,鼓励她们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年”创业立功。通过帮扶,使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力争达到“八新”,即“两委”班子有新思路,推进工作有新措施,农民增收有新项目,主导产业有新亮点,村庄规划有新特色,基础投入有新增加,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和谐有新气象。

(二)严格责任落实

一是制定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责任制。按照标准、任务和完成时限,向全县交账。二是制定了乡镇领导责任制。各乡镇的试点村由党委书记亲自抓,重点推进村由乡镇长具体抓。三是制定了职能部门责任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城建部门要协调搞好全县的村镇规划和设计;林业部门要搞好通道绿化、园区绿化及村镇绿化;电力部门要搞好电力设施及配套;交通公路部门要搞好村镇道路硬化和路政牌设计与安装;农业部门要协调全县的产业规划;水利部门要搞好水利设施配套;开发办要搞好绿色产品开发、农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认证;财政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扶持;宣传部门要搞好舆论宣传,“六个一”建设涉及部门做到各负其责,通力协作。

(三)集中使用资金

今年县财政拿出了5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资金投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在这方面,我们加大整合力度,由财政局和新农办牵头,将53个成员单位帮扶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和各项支农涉农资金全面整合,突出试点村和推进村两个重点,集中用于试点村和重点村发展主导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等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发展现代农业

我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优质小麦建基地、优质果菜建园区,规模养殖建小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通过采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科技促动、典型带动和市场驱动等有效手段,使全县“一村一品”工程呈现出产业特色村多、产业规模大、产业化程序高和产业效益好的四大特点,涌现出北董大蒜、里村红提、杨谈苹果、西常河槽大棚和周庄蛋鸡养殖、文敬万头猪场等一大批种养专业村,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五)培育新型农民

我们突出抓了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思想道德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由宣传和司法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我们努力在全县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

(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们重点抓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的运转。“中心”内设培训部、转移部、信息部、维权部和综合办公室,创新机制、创新办法,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已达到6万人。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我县15个试点村已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主街道路灯亮化的任务。同时,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设施,达到每个村都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学校的目标。

20个重点推进村正在规划的村7个,街巷硬化达标的村15个,安装路灯350盏;改水达标的村16个、4938户。20个推进村全部实现了“六通”即: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客车、通广播电视、通水泥(油)路。今年新建标准化农村文化活动室10个、标准卫生所15个、标准化学校4所、休闲健身场所5个、便民连锁店13个、科技综合服务中心5个。

二、狠抓落实,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保证源。为此,我们在项目落实上始终坚持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原则。特别是参加去年“港洽会”、“沪洽会”、“中博会”以来我们更是高度重视把项目的落实作为全县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确保这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我县成立了签约项目协调领导组,指派了分管县长主抓项目的落实,将签约项目定为××县重点项目,并按项目类型分解到人,每个项目都指派了专人负责,纳入重点项目跟踪范围,从而大大加强了“三会”签约项目落实的工作力度,有力地推进了“三会”项目的实施进度。“三会”总共签约13个项目:沪洽会1个,港洽会9个,中博会3个,项目总投资额3.5917亿美元,拟引进外资21312万美元。截止目前,开工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9.33亿元。13个签约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中宇公司300万吨钢配套项目完成省级核准、环评、土地手续。累计完成投资2020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3407万元。3号450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4号高炉、高速线材很快建成投产。(沪洽会)

中宇公司225mw废煤气发电项目完成省级核准、环评、土地手。累计完成投资572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1420万元,建成一座煤气柜。(港洽会)

中宇公司特种钢生产线项目正在办理环评手续,土地手续办完,今年开工,累计投资3260万元。(港洽会)

立恒50万吨弹簧钢项目项目各项手续完备。累计完成投资1800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30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港洽会)

通才工贸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各种手续完备,土建工程结束,正在进行设备的采购、安装。(港洽会)

盛格特年产30万台太阳能扩建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年产1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4000万元。二期年产20万台生产线正在筹备之中,近期开工。(港洽会)

民政福利年产6万吨离心球墨铸管项目项目备案、土地手续已经办理。正在做环评,近期开工建设。(中博会)

康家源公司年产300万公斤红枣速溶超细粉加工生产线和年产600吨山药保建项目项目前期工程已经完成,备案、土地手续完备,正在进行征用土地的青苗补偿工作,预计近期开工。(中博会)、(港洽会)

太子湖3000吨大豆方便面建设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一号车间一条生产线已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港洽会)

三泰公司年产100万吨超细矿渣粉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年产2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投资,完成投资3000万元。正在积极落实外方资金,预计二期近期开工。(港洽会)

中条山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项目手续完备。累计完成投资26586万元,其中,1-4月完成7440万元。该项目已剪彩投产。(中博会)

亚华超薄一体化马口铁制罐项目项目手续齐全。正在进行土地青苗补偿。近期开工,到位资金2500万元。(港洽会)

三、积极稳妥,城市建设扎实开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年”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现“城建名县”的目标,今年我县共确定了十五项城建重点工程。目前,大部分工程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县城总体规划工程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县城总体规划的修订。年初,我县城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之后,使得我县2002年编制完成的县城总体规划的内容有了重大变化和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定,即将上报市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此外,县域总体规划、县城绿地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进入评审阶段;县城客运公共交通规划已经专家评审通过,由市政府批复后即可实施。

北大街北进二期工程该工程是连结县城与太子滩农业观光区和高显冶金工业园区的纽带,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二期工程已于四月份竣工,实现了该道路的全面畅通。

供水系统改造工程在去年完成的五眼水井凿井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水源地至县城十二公里的输水管网配套工程,涉及三个乡镇、十四个村。目前,正在进行水源地供电专线架设工程和水井管理房建设工程,城东配水厂正在筹建当中。

太和苑建设工程该工程是县城中心广场的姊妹工程,已完成了拆迁工作,分别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宁设计院、大冶市中鲁古建园林工程设计公司进行了方案设计,目前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之中。

城市供气工程该工程以三星焦化厂煤气为气源,目前,焦化厂煤气工程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实现供气范围为花苑小区和府东街、府西街,下一步供气范围将拓展到晋都北路晋都南路。

晋都北路道路建设工程工程于2007年6月2日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两侧侧道下煤气上水、弱电工程施工,整个工程可望于国庆节完工并交付使用。

东城区道路框架建设工程按照要求,今年要完成两纵两横四条主街道的道路框架建设。目前府东街东扩工程已经全线启动,贡院街东扩正在前期准备阶段。其中,府东街东扩工程长1500米,宽60米,总投资2000万元,4月15日动工,目前已完成道路基层的铺筑压实工程,排水管网工程已完成40%。完成的工程总量占整个工程的35%,国庆节前可望高标准完成整个配套工程并交付使用;贡院街东扩1500米,宽60米,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目前,正在对涉及拆迁的房屋进行评估,可望7月中旬完成拆迁任务,8月初动工建设。

另外,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职中、新乐昌中学、新县医院等工程都在新规划的东城区范围,随着东城区道路工程的完工,这些工程将陆续开工建设。

四、综合治理,环境建设显出成效

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的要求,重点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要求,我们重点对省政府公布的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的县境内18户冶炼焦化企业分三批进行淘汰关闭。3月25日,已对临汾海泰实业有限公司3.2捣固型焦炉实施了关闭,并对其装煤车、推焦车、洗焦车、变压器以及焦炉炉门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部拆除,对7家冶炼企业和一家洗煤厂分别下达了设施淘汰关闭决定通知。目前,这8家企业已全部停产,停电停水,拆除烟囱、风机及相关设施。对剩下的9户企业,我们也已做好了准备工作,10月底前将对其全部淘汰关闭。另外又对6家小化铁炉、5家小选渣厂、23家煤场进行了彻底取缔。对冶炼、焦化、建材等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目前已有10家企业通过市环保局监测验收,核发了排污许可证,绝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完成治理,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纠纷事故隐患。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治理技改项目建设步代大大加快。目前,通过工贸的余热橡胶制品加工项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立恒铁业的冶炼渣制砖项目全线投产,闽光焦化的焦炉煤气再利用已和天泉淀粉制糖项目联营,各冶炼企业的物料输送环节除尘封闭设备也已全部投入使用。

(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加快实施县城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县城西大街煤气已入户使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实现了日清日洁;对城区段23户经营性门店炉灶更换了液化气和煤气等清洁燃料;对各施工单位实行了封闭作业,有效防止了二次扬尘污染;县城绿化面积新增10.8万平方米,总覆盖面积达到了35万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提升。

(三)造林绿化深入开展

通过大力推进通道绿化、环城绿化、村镇绿化、荒山绿化,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新植道路17条、补植道路32条,栽植各种苗木33.5万株,完成了18个园林村的补植补栽和完善提高,完成了环城绿化800亩,绿色××建设初见成效。在推进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着力打造和谐人文环境,在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市新家庭创建活动考察报告 篇二

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新家庭创建活动”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主要作法

**市74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0%,2004年**市人口计生委牵头开展农村“人口与小康建设家庭计划行动”,与全市108万农户签订计划书,持有计划书的家庭可享受生殖健康优惠服务及经济帮扶政策。在促进家庭生育计划/生殖健康的基础上,统筹解决计生家庭经济困难、扩大计生家庭民主权利、落实计生家庭优惠政策,推进“新家庭创建”。通过“六个到户”:一是生育计划落实到户,二是奖励制度落实到户,三是生殖健康服务落实到户,四是婚育文明落实到户,五是民主权利落实到户,六是帮扶计划落实到户,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置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创业的大背景下,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效结合,其作法定位准确、措施具体、特色鲜明:

(一)新家庭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市人口计生委将“人口与小康建设家庭计划”内容进行分解,制订计划书,人口计生干部牵头,发动人大领导、政协委员、协会会员支持,计生家庭参与,利用网络健全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协调贷款、研究项目、落实政策等,开展“联谊桥”、“一加一”、“手拉手”、“对对碰”等活动,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帮脱贫。全市共为计生家庭提供帮扶资金2.25亿元,优惠减免各类费用225万元,帮扶5.6万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2007年上半年全市共为计生家庭提供致富信息1.9万条,协调贷款3751.1万元;成立大批农村瓜菜、养殖、种植合作组织,将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空前高涨,“新家庭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市人口计生委从“计生就是民生、民生就是责任”的高度,规范“新家庭创建活动”,将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汇、渗透、结合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各乡镇、街道紧紧抓住少生这个根本、致富这个宗旨、文明这个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可行的新家庭创建标准,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落实到每个村组和每个家庭,形成各具特色的三种模式。一是德惠市大青咀镇朝阳沟村的贴息贷款模式。利用省里52万元贴息贷款和村筹集的40万元重点扶持46个规模较大、成片成链的养鸡户,建立肉鸡饲养基地,过去因好逸恶劳、赌博成风而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少生快富、勤劳致富的文明村,户年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

二是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的优先承包模式。利用村自有资金,盖起60栋蔬菜大棚,优先承包给计生家庭和女孩家庭。通过村里扶持共发展蔬菜瓜果种植户70个,养猪户65个,养牛户21个,养鸡户13个,户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

三是双阳区齐家镇卧龙村的技术支持模式。人口计生部门和涉农部门优先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帮助农户确定当年的发展项目和方向,并在项目引进方面予以支持。全村发展优质绿色水稻120公顷,新建木耳菌段加工厂1个,目前有120户农民家庭正在进行示范栽培,另有390户养殖梅花鹿、山黑猪的农户得到技术支持,全村经济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二)新家庭创建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相结合

新家庭把少生优生作为重要标准,“新家庭创建活动”则是以计划生育任务的完成作为基本要求。**市人口计生委从落实生育计划入手,把计划生育政策送进农家,把生殖健康服务落实到户,免费实行计划生育“四术”和“三查一治”。拨付1800多万元资金,免费为120多万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检查;投入200多万元,依托服务机构和灵活方便的计划生育服务车,免费为120多万名农村已婚适龄男性提供生殖健康检查,生殖健康的阳光第一次照到广大农村适龄男性身上;投入90万元,免费为4.7万名已婚待孕妇女进行优生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促使农民自觉按照现行生育政策,实现少生、优生的家庭计划。

(三)新家庭创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市人口计生委对农村家庭中出现的大办婚事、早婚早育、多生孩子、封建迷信、参与赌博、子女辍学、不赡养父母等现象,以及存在的不劳而获、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出要实现经济和精神“双脱贫”,在经济脱贫的基础上,开展精神脱贫,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实际制定并大力推行“十个反对,十个树立,十个提倡”,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千方百计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和教

育,转变他们的观念,使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婚育文化街、文化墙、文化楼、文化院,甚至婚育文化广场,展示“关爱你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做一个聪明的女人,做一个负责的男人”等温馨、暖人的图片、文字,定期免费发放《婚育导读》到村;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节目,举办群众喜闻

乐见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等宣传活动,建设生动活泼的生育文化,使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生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乡村计生办成了老百姓的娘家,大事小情都喜欢坐一坐,闲话家常、交流体会、传播知识,新观念悄然形成。

(四)实行“五级考评”

“新家庭创建活动”实行“五级考评”的办法,即户申报、村认可、乡检查、县验收、市抽检。整个考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每年年末,农户对照“少生、优生、健康、宽裕、和谐、民主、文明”七个方面的标准,向村里申报一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发展经济、落实“十个反对十个树立十个提倡”等情况,之后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组成核查小组予以确认。村认可后,连同户申报的情况一并提交到乡里,乡党委、政府责成人口计生办逐户检查。县(市、区)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乡的检查结果,深入村里验收。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代表市委、市政府组织抽查,将抽查结果通报全市。

凡是通过考评并获得新家庭称号的家庭,由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授牌,悬挂家门,优先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同时,考评结果与先进村、乡、县的评比相结合,并作为人口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融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依据,评价人口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市的“新家庭创建活动”关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并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了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实施“新家庭创建活动”后,群众把主要精力转向创建新家庭,经济收入持续增长,3.7万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摆脱贫困,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平均增加320元。全市涌现出少生快富典型1万多户,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免除了后顾之忧,这就从根本上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加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7.44‰、2.76‰下降到2006年的5.53‰、1.74‰;出生缺陷发生率从13.6‰下降为6.03‰;出生人口性别比从的111.07下降到109.8。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使人口计生工作走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新家庭创建活动”促使人口计生干部不断转变观念,走出“就数量抓人口”、“就计生抓计生”的封闭思维,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紧密结合,使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部门的作用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

市、县、乡各级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新家庭创建活动”的规划、部署、监督、考核各环节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其他部门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大人口观,营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良好氛围。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使计生干部素质提高、战斗力增强、干群关系和谐

随着“新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深入,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自觉行为,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大为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育龄群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对计生干部的态度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从拒之千里变成近接远迎。2007年最新调查显示,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8.13%。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基本经验

“新家庭创建活动”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鸣点,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新家庭创建活动”,使各级党委、政府“亲自抓负总责”具体化,将“新家庭创建活动”与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基层工作结合起来,与建立完善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各项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建立综合治理机制,4年来市人口计生委和各主要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25个文件,相关部门配合默契、有求必应;加大投入,近几年市本级的计划生育经费每年递增200万。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市健全完善了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多层次、多元化利益导向体系,推进计划生育由处罚制约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转变。2006年共发放336万元,使所有符合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个人全部获得奖励。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离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得到落实。对于独生子女考入重点高中、大学的,分别给予奖励。部分县(市、区)开展了独生子女人身安全保险、独生子女医疗保险、母婴安康保险等试点。

**人口计生委制订《新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农口各部门和乡镇涉农站、所的技术人员包村,帮助计生家庭掌握一种以上的农业或多种经营技术;劳动部门在组织就业培训时,优先考虑独生子女;金融财政部门优先为计生家庭提供小额贷款;林业部门优先为计生家庭提供木材和苗木;工商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办理营业执照;土地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审批临时用地和废弃地;畜牧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提供畜禽防疫服务;农机农电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提供致富项目燃料和用电服务等,为“创建新家庭”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公共管理服务网络作用

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自治组织和群众团体“四位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覆盖参与“新家庭创建活动”的每家每户,具有深入农村、服务家庭、触角灵敏、运转高效的特点,使服务实现网络化,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具有传递政令、政策协调、人口管理、组织动员,信息采集、传播和反馈的优势,技术服务体系在宣传群众、技术服务、健康促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任何其他部门所无法比拟的。

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各级党政领导、人口计生、涉农等政府部门,对农户逐一调查、登记,了解其愿望和心声,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帮扶计划,运用一对一包保的方式,深入到农户家中,帮助农民创建新家庭;群团组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台市计生协会员张春丽成立“新星养猪协会”,养猪协会会员全部成为计生协会员,为31户贫困计生家庭担保贷款38万元,发展养猪业,31个家庭全部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猪基地;社区自治组织将新家庭创建的标准、目标等纳入自治内容,建立“议事日、评议日、公开日、宣传日、服务日”等“五个日”制度,“新家庭创建活动”情况汇总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接受村民监督,维护了农民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新家庭创建活动”重要启示

(一)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将实现从人口数量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从初步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变,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上,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家庭、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创建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人口计生委开展的“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确立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人口发展战略,运用新理念和新办法,从广大农民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出发,将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增加农村家庭享有的公共服务,为缩小城乡差距作出重要贡献。

(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从现实情况看,广大农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农村公共治理的突出矛盾。“十一五”期间,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转型的主要任务。30年来建立起的集管理、服务于一身,联系农户、扎根基层的人口计生网络,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最主要的平台。

**市人口计生委开展“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网络的平台,从多方面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从单一的计生工作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从控制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统一、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使人口计生服务网络成为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队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根本性作用。

(三)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有机统一

“家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运行机制的微观主体,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中占有主体地位,其参与程度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宏观调控的成败。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宏观调控通过社区,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有效组织最基本细胞的亿万家庭,使之真正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

**市人口计生委开展“新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为载体,大力扩展社区组织,培育群众团体,改变上下级之间的行政性权力、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使家庭与社区、社会组织在法律框架下构建责权利对称的相互关系。

3.市新媒体人员协会章程 篇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邵阳市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1。粮食生产继续增加。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邵阳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部署,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发展粮食生产从依靠增加播种面积转移到良种、良法的推广使用上,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连续两年增产增收。200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40.89万亩,比上年增加10.22万亩,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到319.12万吨,比上年增加7.79万吨,增长2.5。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17.36万亩,增1.79万亩,增0.3,总产260.1万吨,增3.79万吨,增1.5。水稻生产中,优质稻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中高档优质稻播种面积达到298.2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48.3,总产达到120.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57万吨,增长8.6。

3。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市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变化明显。2005年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84.48亿元,占总产值的47.0,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林业产值8.02亿元,占4.5,下降0.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77.56亿元,占43.1,下降0.4个百分点;渔业产值6.08亿元,占3.4,上升0.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5

亿元,占2.0,与上年持平。农产品产量中,中高档优质农产品的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全市优质稻总产量达到120.22万吨,占稻谷总产量的46.2,与上年比较上升3个百分点。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下降,但仍然是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农民外出务工纯收入人均

50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4元,下降9.7

。全市外出务工的总人数达到107.2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人数的26.78,实现劳务纯收入30.8亿元

三、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邵阳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十年九旱,大部分水利设施都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都带病运行,“跑、冒、滴、漏”现象仍十分严重,农业生产的基础非常薄弱。这种状况短期内疾重难返,难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2.困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尚需解决。国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种粮补贴政策的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投入增加,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出现了多年停止不前的合理回归,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回归的增收效果。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生产效益仍然偏低,农民仍然处于收入的最低阶层。2005年,邵阳市的农业投入虽然增加较多,但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快速增加,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3。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未消除。主要表现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增收难以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据调查,有60的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打工,不仅工作条件艰苦,所获得的劳务收入和福利也比较低。2005年,全市107.28万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获得的劳务收入人均仅2871元。而且绝大多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仍保留着农民身份,职业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增收。

6。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就业空间不充分。2005年末,邵阳市拥有农村劳动力400.66万人,其中:69.6

从事农业生产,人均仅耕种1.6亩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的仅占30.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产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档次低、辐射能力不强,农民就业空间不充分,影响了农民的增收空间。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邵阳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把握时机和找准着力点。

1.加大对农业的科研投入,改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水利资源和农村耕地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所占国民经济的份额越是减小,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意义就越是重要,越需要从农业科技研究、水土资源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2.把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工作重点抓。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教育、医疗收费等问题,农民的文化素质仍然不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加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完全建立,农村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逐年减少,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至2005年,邵阳市农村人口人均水田、旱地面积已不足0.69亩,劳动力人口已达到400.66万人,其中

83.6都是高中以下文化。农村在基础教育上大大落后于城镇,导致城乡劳动力的素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出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改善农村最基础的人文发展状况,可以收到创造农村经济增长新源泉的良好效果。

3.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重新塑造财政和金融体制。为金融资源从非农产业和城市向农业和农村的流动构造机制,疏通渠道。目前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必要的发展所需资金和政府投入仍然不足,因此,适合于农业产业特点和农村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组织亟待形成。

4。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人口越少,农业越发达,即农民要富裕就要减少农业人口,减少农民,劳务输出就显得尤为重要,输出去的是劳动力,带回来的就是生产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农民增收的出路在于劳动力的最大化转移。因此,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调动各个方面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努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5。培植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邵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牛奶、粮食、桔橙、蔬菜、竹松、生猪、药材等大宗农产品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对这些大宗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扩大农村就业,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值增效。培植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既发展大规模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加工业,又发展各种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的传统产业,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提质、提速、落实优惠政策,使之做强做大,创出品牌,打造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航空母舰。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业,要通过引导、宣传和项目推介,引进大企业、大公司投资开发。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未来几年内有一个大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为农民创造新的生活。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4.新媒体协会章程(试行)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由学生自发组建的,接受共青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团委管理,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公益性质的学生社团。第二条 协会宗旨

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促进新媒体平台进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推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平台为理念,以加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工及其团体和学校各组织机构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媒介素养和凝聚力,增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宗旨。

第三条 协会主要任务

(一)定期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设点,为同学们开通和使用新媒体平台提供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问题,例如手机客户端的安装、使用技巧等的咨询;

(二)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其它学生团体组织的讲座、会议、晚会中,通过与学生团体和新媒体平台运营商沟通,在会场中使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现场参与者发送含有关键字的状态,实现会场情况的大众性实时直播以及会场内外的及时沟通;

(三)作为联系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工及其团体和校内各组织机构与新媒体平台运营商的沟通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教工及其团体和校内各组织机构义务代理相关认证,增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工及其团体和校内各组织机构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凝聚力,增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四)发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学生新媒体用户组团参加新媒体平台运营商发起的线上、线下活动,在新媒体运营商发起的比赛中承担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赛区的组织工作;

(五)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起或帮助其它社团或者组织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线下活动;

(六)关注并收集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工及其团体和校内各组织机构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的精彩言论,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更新;

(七)联络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社团及各组织机构,在其所组织的活动中,发动活动参与者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记录活动过程。

第二章 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第四条 协会组织形式为会员大会监督下的会长负责制。

第五条 协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一人,两位会长受会员大会监督,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六条 协会设秘书部、外联部、联络部、技术部、电视台五大部门,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若干;各部门根据需要设组长;

办公室:

(一)新媒体研究、团队文化建设

(二)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及时向学校汇报新媒体中心工作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

(三)联系校党委、校团委,增强新媒体中心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四)代表新媒体中心向校团委汇报工作,并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

(五)负责新媒体中心的全面工作,以每周例行工作会议的形式,指导、帮助、协调下设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六)带好新媒体中心团队,做好新媒体中心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监督工作,增强新媒体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新媒体中心干部的归属感;

(七)制定新媒体中心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新媒体中心活动的开展,并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作监督考评;

(八)增进与校内外其他高校学生会、校学生会、校内各学院学生分会、学生组织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协作和友谊。

秘书部:

(一)负责管理会员信息,组织会员交流;

(二)发放协会通知,召集会员会议,做会议记录;

(三)统筹协会各部事务;

(四)负责保管协会财物,审核报销经费,公开财务细节;

(五)以及各活动设备外借登记;

联络部:

(一)联系和吸纳新会员,组织协会活动;

(二)负责协会校内外的外事活动;

(三)负责与校内外其他社团或学生会的联系,加强沟通,保证信息的通畅;

(四)负责协会所需教室、多媒体的借用,与团委等老师的交流沟通;

外联部:

(一)主要负责保证学生会举办活动所需经费的正常来源;

(二)通过积极地与校内外商家的沟通,与商家达成一定协议,获得赞助,保证协会举办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新媒体中心项目平台营销推广

(四)负责协会形象包装与对外整体宣传;

(五)子活动的策划、打包宣传与推广,建立协会组织特色活动;

(六)寻求企业合作,为新媒体中心提供经济支持;

(七)通过与外界的沟通,参与相关活动;

(八)寻求联盟长期合作伙伴。

技术部:

(一)负责以协会名义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

(二)策划、宣传海报的制作,活动形式不限,但要求参与活动者通过新媒体平台发送与活动有关的状态。

(三)协助会长运营协会在新媒体中心的官方平台。

(四)摄像、摄影、视频、照片等的采集与制作;

(五)场地接线,舞台灯光,设备管理维护;

(六)美工设计、产品设计开发。

电视台:

(一)新闻组:

1、负责收集并及时发布学生、教工及其团体和校内各组织机构对校内外的各种感兴趣的、关心的信息;

2、新闻采写、专题采编,为新媒体平台及外宣供稿

(二)播音、记者组:

1、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2、采集校内官方消息,校园新闻;负责校园活动的新闻采写和拍摄。

3、深挖校园内典型实例,定期组织专题采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4、做好通讯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工作。

5、及时认真地完成校团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视频组:

1、节目策划,制定与编辑

2、微视频节目采集,制作

(四)总编室:

1、抓好风格、版面定位和栏目设置等策划。

2、策划制订重大新闻报道实施方案。

3、审查好稿件后转交给技术部。

4、处理好照片后转交给技术部。

各成员有责任通过多样化的文体活动或其他方式营造协会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凡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籍学生,能遵守协会章程,即可申请成为协会会员。

第八条 入会、退会程序:

(一)申请人提出正式申请,经秘书部审查通过,即可入会,会员资料由秘书部保管;

(二)自愿退会:应由会员本人提出书面报告,向秘书部备案并通报全体会员;

(三)中止会员资格:严重违反协会章程者,由内务部讨论决定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宣布,取消会员资格,但仍保留参加下一次会员大会的权利,以及在会员大会上的选举权、表决权。第九条 会员义务:

(一)参加会员大会;

(二)对协会工作进行批评建议和监督;

(三)执行协会决议;

(四)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第十条

会员权利:

(一)参加会员大会;

(二)在会员大会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获得协会活动通知的主动推送;

(四)获得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五)对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六)拥有自由退会权。

第十一条

会员退会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协会内务部。会员连续两年不参加会员大会者,视为自动退会。

第四章 会员大会、会长

第十二条

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如会长召集、各部部长联名或者有半数以上的会员提议这三种情形之一,可提前召开特别会员大会。会员大会由主席团主持。主席团由协会会长、副会长、各部部长组成。会员大会的议程须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于开会前两星期发布。无论是否协会会员,均可旁听会员大会。第十三条

会员大会的投票均应为匿名投票。第十四条

会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1)修改协会章程;

(2)监督协会章程的落实;

(3)对协会大事进行商讨和表决;

(4)选举会长;

(5)根据会长的提名,决定中心主任的人选;

(6)批准协会中心的建立、合并或者撤销。第十五条

会长行使以下职权:

(一)向会员大会汇报在职期间的工作总结;

(二)根据会员大会的决定,公布协会章程,任免副会长、各中心主任和副主任,授予协会的勋章和荣誉称号;根据主席团大会决议,公布协会具体运行规范,任免部长和副部长;

(三)指挥协会的具体工作;

(四)对外代表整个协会,本人或授权外联中心代表与其它组织签订协议。

第十四条

会长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第十五条

会长出现严重失职时,应主动发出辞职公告,并召集会员大会,选举新会长。亦可由所有中心主任联名或者半数以上会员提议,召集会员大会,匿名投票决定罢免会长;若会长罢免案得以通过,则会员大会根据中心主任的提名选举新会长。被罢免的会长不得进入新会长的提名名单。第十六条

中心主任行使以下职权:

(一)根据协会章程和会员大会决议,配合会长,指挥本中心的具体工作;

(二)辅佐会长工作,对会长的工作进行批评、建议和监督;

(三)副主任协助主任行使职权。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十七条

财务收入

(一)协会每年向主管部门提交财务预算,从主管部门获取经费支持;

(二)协会接受一切机构的合法赞助;

(三)协会不从商业活动中获取收入。第十八条

财务支出

(一)协会的财务支出凭发票或者校内有效凭证向内务部报销,单笔支出200元以上须事先经过人力资源中心主任或者会长批准;

(二)协会的财务支出应奉行节俭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国产商品或服务;

(三)会员大会召开时,会长应提交任期内协会的财务清单,待会长选举完成后,新会长应向会员大会提交一年任期内的活动计划和财务预算。

(四)协会财务支出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任务范围,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十九条

协会在各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帐号,作为协会的重要的无形资产,由会长本人或者授权信息中心指定人员管理,官方帐号管理员不得删除其它帐号在协会官方帐号中的评论,若管理员认为评论内容违法理应删除,应将该评论举报至新媒体平台相应运营商,提请相应运营商删除。协会鼓励会员通过协会官方微博,对协会的工作进行批评、建议和监督。

第六章 协会章程的修改

第二十条 协会章程的修改由会员大会主席团提出修改草案,由会员大会投票表决。会员大会到会人数超过会员人数的五分之四,且到会会员半数以上同意,修改草案方能通过。通过后的决议报指导教师、挂靠单位同意,最后报校团委审批备案即可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二十一条

协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需要注销时,一般由中心主任以上成员会议提出终止协议,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报指导教师和挂靠单位同意,报校团委批准执行。协会在校团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协会注销时所有遗留财产全部上缴校团委。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自协会正式成立后执行。第二十三条

协会章程的解释权归会员大会。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新媒体协会筹委会

5.市新媒体人员协会章程 篇五

2011年,XX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基本原则,围绕“两城四地”战略目标,按照“转型提质保供给,大兴水利强基础,富民美村建家园,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农业转型与升级,农村规划建设与保护,农民增收与素质提升,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和资源配臵,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年初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全体出席,市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各镇(街道)党委(工)书记、镇长(主任)、副书记,各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广大一线干部近800人参与了大会。通过大会,我市进一步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镇(街道)党(工)委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发展上,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

(二)政策更趋完善。一方面,财政支持政策更加明朗。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今年财政预算

内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近40%。另一方面,各项工作的指导意见纷纷出台。在往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制定了《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4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10号)、《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1‟13号)、《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1‟14号)等政策意见,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三)工作重点突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但由于领导指挥得当、财政支持到位、各部门广泛配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抓住重点、由点及面、稳步推开。

一是以“两区”建设为龙头,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我市坚持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用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用开放思维拓展农业。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进排水渠、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打造高质量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年新增垦造耕地面积0.3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0.72万亩,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完成0.8万亩,完成林区道路建设里程44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广温室、钢结构大棚、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及设施化养殖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着力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块。在完成2010年启动创建的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又启动创建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同时,我市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稳步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二是以“农房两改”为基础,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改建,加快自然村落整合和居住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使用水平。重点支持列入中心村的农村住房拆迁改建项目,对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拆迁、中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拆迁、山区移民搬迁、自然村迁并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扶持范围。农房改造全年计划4000户,目前已全部完成。中心村工作稳步开展,我市确定的32个中心村,已有11个村完成了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会审批准;有11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初稿;10个村已列入了编制计划。重点培育的XX、XX、XX三村由于组织领导有力、方案措施得当、资金筹集充分,目前建设成效明显。在积极推开农村住房两改和中心村工作的同时,我市继续实施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持续提升环境面貌,今年又有西坞街道四维村等8个村开展集中整治建设,等待最后验收。去年省里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以来,我市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了广泛调研,提出近期的工作目标是着重打造“一港二区四带”,即:环XX港重点区域、XX湖和XX库区、XX交接处至XX“生态迎宾带”、XX环境整治品牌提升带和城区至XX生态公路、城区至XX快速通道、城区经XX村至XX沿线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此外,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一批四个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第一批已全面展开。今年,我办牵头、各相关

镇(街道)抓落实,“一港二区四带”相关村庄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并以农房两改和环境提升为主要抓手有条不紊地实施“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四项行动,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局。

三是以全国会议为契机,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步伐。今年3月,由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我市隆重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还交流了各地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的相关工作,我市作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上台领奖。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大大提升了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名度,为完善“东部象山港渔家风情休闲带、西部山地生态体验休闲带、中部庄园风光观光休闲带和古村落文化探访休闲带”等4条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带建设、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步伐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1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累计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4个、YY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示范点)10个,认定农家乐星级经营点(户)21个,创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林业)示范园区8个,省级农家乐精品项目2个。

四是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切入点,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村级组织处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组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今年我市按照先村党组织,后村民委员会,再进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的顺序,安排6个月时间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全市356个行政村

除5个村因撤村建居暂缓换届、3个村已在2009年提前完成党组织换届外,有348个行政村集中进行村党组织换届,351个行政村集中进行村委会、村监委和经合社换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能人进入村班子。截至到目前,村党组织集中换届全部完成,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除莼湖镇栖凤村外,其他350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呈现村民参选热情高、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总体上较为和谐等特点,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巩固深化“先锋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工程”,通过业务培训、外出参观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

五是以创业增收为目的,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按照 “突出培训重点,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培训管理,进一步强化培训服务,打造培训品牌,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培训机制,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培训合力,做好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全面推进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年来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2110人(次),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200人,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3612人,实现转岗就业3178人,转移率88%;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160人次;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500人次;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250人。

六是稳步推进其他面上工作。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计划

生育、科技创新、社会保障、基层治理机制和民主法治建设等事关三农的各个重要方面,积极有为地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今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市客观看待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离全面融合尚有较大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事业建设还较为薄弱,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农民转移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较低,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很重。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少路子和办法。四是农村社会管理面临新的压力。涉及农村的征地、环保、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各类纠纷时有发生,保持农村和谐稳定任务依然艰巨。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本领还不高,新型农民队伍建设需不断加强。

三、明年计划

2012年,我市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安排,有条不紊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各方面进步。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六个新突破”: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上有新突破

大力开展两区建设,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夯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努力建设高质量的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安全。重点实施以水蜜桃、雷笋、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的创建工作,继续实施亩产超万元工程;同时加

快推进竹产业园开发,力争竹产业核心区建设出成效。发展扶持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结合“海上XX”建设,不断优化升级捕捞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海洋养殖业,加快渔产品投售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渔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现代科技服务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强化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产品安全和有效供给。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农村宜居乐居上有新突破

明年,我市计划以中心村为主战场、以全面小康村为契机、以特色文化村和风情小村为示范引领、以精品线打造为抓手、以“一区二片四带”为重点推进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力争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

具体来说,继续推进全面小康村创建,明年完成创建4个以上YY市级全面小康村任务;加快中心村建设,新启动重点培育建设3个中心村;注重特色村保护,首批计划安排3—5个村开展培育;启动风情小村创建,在原创建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中开展以“宜居、宜业、宜文、宜游”为主要内容的“风情小村”创建;开展西坞至莼湖沿线的金峨村、税务场村、蒋家池头村、余家坝村这一区块的精品线建设;以上述各项引领“一区二片四带”进而带动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整合领导力量,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资金保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上有新突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县江三期、莼湖降渚溪、萧王庙泉溪小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东江、剡江河道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全面构筑高标准防洪屏障。加快推进大堰县溪、裘村大通溪小流域治理工程的进度。做好横江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继续做好清水河道建设,实施城乡饮用水质量提升工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推进农村道路公交、电站电网、通讯信息、供销流通等各类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使用。

(四)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在推进农民持续增收上有新突破

挖掘资源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做好村级留用地和启动资金等方面支持,通过不断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创业增收潜力、物业增收潜力等方式,引导农民扩宽创业就业门路,提高家庭收入。

着力提升农村民生品质。顺应农民群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趋势,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公共文化、卫生服务、养老保险、“五保”救助等制度,打造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五)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在推进城乡全面融合上有新突破

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顺应农村人口、产业集聚的趋势,加快中心镇建设和城镇化推进步伐,推动镇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要素集约。加快XX卫星城市建设,统筹莼湖老镇区与滨海新区发展,进一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加大对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整理复垦和流转臵换力度,复垦臵换后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农房“两改”、村庄基础设施及村集体经营性项目建设,保障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为新农村及各项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空间。

积极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和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拓展融资平台。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集中轮训,提高新任村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管理。完善村干部社区干部报酬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干劲,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

上一篇:艺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