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

2024-10-28

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

1.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 篇一

浅谈导入技能设计策略与应用策略

一首歌能否出名要看其前奏,一筐甜瓜是否卖的出要看王婆的忽悠,一堂课是否叫响就要看其导入新课的水平.一、导入技能设计策略

俗语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导入技能设计关系到整节课的先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要依据下面的策略来进行,以确保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1、目的性:

教师要明确导入技能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都应该使设置的问题情境指向教学目标,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通过导入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学?

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能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教学内容。不要让导入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是要使导入成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和有机的组成部分。

2、相关性:

导入的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导入的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相适应,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另一方面是指在导入阶段要善于以旧抓新,温故而知新,提示新旧知识的关系,使导入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趣味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能引起学生好奇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二、导入技能应用策略

教师在新上课或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要恰当地应用导入技能,把握好导入的时间,同时,要在导入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1、导入的时间要适宜。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5分钟为宜。导入时间过长,难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时的语言要力求简明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因此在导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好时间,用简洁的语言,力求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力避漫无边际,喧宾夺主。

2、调动课堂气氛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它往往有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的作用。要实现这样的作用,导入的设计很重要,同样,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导入的设计也很重要。

教师在开始导入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有时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师生之间会有一定的心理距;有时受气候或其它原因有影响,学生精神状态或情绪不佳。这时,教师要用一些技巧从感情上靠近学生体谅学生,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教师导入的时候自己缺乏课堂教学的激情和热情,学生则会失去参与的热情。教师在导入的时候要根据导入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应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气和措词,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2.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 篇二

1. 直接导入

老师上课一开始直接指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等。教师运用直观材料, 联系实际, 通过讲述或提问, 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导入新课。

2.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原有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 在温故的基础上提出稍微复杂的问题, 进而导入新课, 这是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通过旧知识导入,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便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3. 利用直观 (实验) 演示导入

64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

电影、电视、实验等比口头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直观 (实验) 演示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 而且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 颇具好奇心, 喜欢听故事。同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我们老师要善于结合所教内容的性质, 根据教学目标, 把所要讲的课题渗透在故事中, 巧妙地提出学习任务,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5. 设疑、设悬念导入

实际证明,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矛盾、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 以知识冲突的方式设疑, 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 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 有经验的生物教师在教学开始时, 常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 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回忆、联想、预测, 再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讲“减数分裂”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我们已经知道, 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如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是在生殖过程中,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经过分裂和分化, 逐步发育成胎儿, 那么胎儿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要保持体细胞的恒定, 精子和卵子中应各有多少条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是如何变化形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较浓。

6. 事件与情景导入

我们在上课开始时要善于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件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物学史、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等作为导入的材料, 创设学习环境, 使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例如, 利用“多莉克隆羊故事”导入生殖与发育的新课;利用2002年3月29日兰州地区遭遇特大沙尘暴事件导入“生物与环境”的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技能的应用

导入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 进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

2. 引起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是情感的体现, 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导入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明确目的

导入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进入课题

在充分了解并运用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使导入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景。

三、导入设计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设计的。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 还要注意知识结构内部的横向联系, 所以导入一定要强调知识模式的内化, 灵活运用导入技能, 通过知识模式的建立形成教师、学生和知识三者之间的整体系统。

2. 启发性原则

我们设计导入时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 激发学生思考, 活跃他们的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探索, 努力进取。

3. 趣味性原则

新课导入一定要讲究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状态, 结合所学内容, 利用生物学史、名人轶事、问题悬念、高科技新成果等作为沟通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做到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3.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篇三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70-01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形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何运用这种技能,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就是抓住学生学习之始得心理活动特征,让学生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法进入课堂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中好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

下面就谈谈我在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学习的。

一、准确优美的示范,简单易懂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示范是教师给学生展示正确规范动作的运动表象过程,而语言则是对运动表象进行合理的描述和概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两者的结合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动作要领的重要手段。

如我在教学生课本中武术套路时,首先请学生看一遍我完整的示范动作,在我做示范时我力求每个动作都准确到位,全套动作一气呵成。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对武术知之甚少,只有在电视剧中才看到一些武打片中的武打动作,所以学生看见老师的示范后就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产生了强烈的模仿心理。此时我用俗语简要地提出了习武练功的要求:“,外练筋皮骨,内练一口气,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然后再开始教他们武术套路,学生学习的很快,课的导入就取得了积极地效果。

二、实验启思,设疑求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欲望

学生学习之始得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看、喜欢观察,要求解惑的心情迫切。在学习某些教材的开始,教师可以演示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行为上和感官上去体验运动的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问题,巧布疑阵,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生“跨越式跳高”时,我没有向学生做任何讲解示范,只是为学生架好跳高架,放好海绵垫。学生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好强的心理,都争先恐后地去跳,结果是一片混乱,没有任何技巧和方法。两轮以后我引导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不是去跳,而是用整个身体将横杆冲落;(2)为什么感到起跳时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3)为什么身体不是向上而是向前呢?(4)整个跨越式跳高由哪几部分组成呢?问题提出来以后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然后我又从旁侧指导他们去解决问题。问题懂了,目的明确了,导入的效果就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联系已学过的旧知识,引发学生去探求新知识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新旧知识是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的方法,能使学生较快地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如我在教《原地侧向推铅球》时,联系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原地抛实心球,并要求几名同学出来做演示,然后针对这几名同学的动作姿势,加以总结引导,师生一起参加分析他们的发力部位,用力顺序及出手的角度,在此基础上再向同学们介绍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动作。首先向学生们出示整个动作过程的图片,多个瞬间动作组成的一副图片,让学生对此动作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与领悟,然后再向学生们提出要做好动作该注意一些什么情况。问题提出后引发了学生积极地分析和讨论,这样就很快找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也理解了教材,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精心组织游戏,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轻松接受新知识

游戏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是渲染课堂气氛的一种方法。运用游戏这种特殊功能,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课堂游戏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出与新课内容有关、形式新颖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我在教篮球时,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我设计了一个《传球比多》的游戏。首先我向学生介绍游戏的方法及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队,每对5-7人,每次两个队在篮球场上比赛,先由两队队长在中圈跳球,得球一方进行传球,每传一次记1分,对方则设法断球,抢球后也是每传一次记1分,3分钟后吹哨停止,得分少的队下场,换一队再做。要求在传球中可以运球,但运球不计分,不能带球走,带球走一次扣一分,两人靠近传球不算分。这样游戏进行的欢快而激烈,充分发扬了队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和个人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导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教案设计知识技能 篇四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 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小组合作

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视频4:出示验证结论(1/2= 2/4 =3/6)(设计意图: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实际操作环节,并通过媒体进一步演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比较中,感性地认识到这里的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5.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 篇五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一堂课良好的开头是多么的重要!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 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导入语,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课堂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 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合理而新颖地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从目前农村学校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新课导入语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语的设计,但也只是一带而过,流于形式。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因 此,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语,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为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认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着初级到高级的阶段。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节课的开端。

2、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为提高教 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

3、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在教学中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激发骑行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将数学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灵活设计并巧妙运用导入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新课引入方式,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②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③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促进导入语的完善。

④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4、研究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①阅读书籍、深挖教材、分析课型。

②、深入分析学生,合理分组,在每种课型中选取一课设计有效的导入方法。③课堂实施教学,课后小结和反思。撰写课题论文。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2、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一方面,从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上看。掌握知识、技能,并获得高学习效率,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而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技能,获得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了原有的智能水平。另一方面,从个性发展的过程上看。智能与其他个性心理一样,也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经常处在快乐——兴趣情绪下,不断发挥自己智能操作的潜力,使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优化,也会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水平的逐级提高。另外,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和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积极性,为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4、提高了学生的美感小学教学是一种美,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的 效果的,要真正展现小学内在的美。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小学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在这次的研究中运用到了很多导入方法:

1、讲故事导入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学数学有一部分内容,利用讲历史,讲故事导入容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典故。例如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做的贡献,从3.1415926精确到3.1415927之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在讲“素数、合数”时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

2、实物直观导入

这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诱发其直观思维,进入新课。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元,角,分的认识”,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首先教师先拿出几张人民币和几枚硬币给学生看,再开始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的初步认识,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扇形,长方体,正方体,等都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创设情境导入

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利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情境创设不仅在课堂问题设置,授课过程有价值,在导入新课时不可缺少。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具体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表演节目吗?然后把课前准备好的“相遇节目”课件给学生看。同时,叫两名同学站教室两端相对而行,此时让学生观察他们所走的方向,相遇后问“现在出现什么情况?他们走的路程是多少?”通过看表演,自然对同时,相向,相遇几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后进入新课。

4、实践操作导入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几种不同三角形的每条边,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5、巧设游戏导入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课前可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6、实际表演导入

《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7、借助媒体导入

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教学中一些导入具有趣味性和发散性,学生兴趣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的感觉,学生见识比较多,又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会在课前交流比较激烈,耽误新课的学习时间。,有些学生会说着说着偏离了本节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要随时引导学生,让他们的交流内容符合本节课的内容。参考文献:

《教学基本功---课堂导入和演示技巧》 作者:张君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法》 作者:张晓霞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 作者:郭芬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导入技能》/王宝大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性的研究报告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理论基础及依据 3.核心概念界定

4.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5.研究目标及内容 6.研究对象及范围 7.研究方法及运用 8.研究成果

9.研究影响与效果 10.问题与讨论 11.结论与建议

尾注、参考文献(按规范罗列)

附录(主要指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调查图表、实验方 案、分析报告等)摘要:

从课堂导入及其设计的概念界定出发,对课堂导入及其设计从目的分析、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操作举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中,在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操作举例等部分,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想法,并总结了教学实践中一些富有新意的做法,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有效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引入 常言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几分钟导入设计的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针对数学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研究小组对本校中高段三个年级共1125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75.8%的学生反映数学教师上课时有课堂导入环节,但是也有 52.8%的学生认为课堂导入对于自己学习所起作用不大,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导入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在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思考“应采用什么方法导入课堂教学”,但是对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思考不够,还只是限于复习旧知识,提新问题,营造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导课环节的其他重要功能,有的甚至更没有将导课环节与其它课堂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设计导入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为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研究分析、讨论、举例的方法,以数学课堂导入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设计为例,总结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具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具体尝试,是引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导入:应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 3-5 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通称。课堂导入设计:就是针对课堂导人阶段如何组织导入材料、怎样安排师生教学活动等一系列问提出切实可行的设想和计划。虽然课堂导入部分在时间上只占整堂课的12%左右,但它同样具有系统的特性,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和模式,教师不能把课程模式化了,同样也不能将导入模式化了,我们只是探索其一般的规律。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②通过多样性的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加强导入教学的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转化。2.研究内容

对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探讨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②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分析。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④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课题的经验论文及报告。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现阶段课堂导入环节的现状 自课题立项以来,研究小级无论是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出去学习培训中还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都努力收集或运用一些较好的形式导入新课,并借助一些理论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1.以省市区级数学优质课,数学观摩课为主要参考对象,近距离聆听大师的教诲,了解新课改的最新动向,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等。2.自我时间走进课堂,调查研究导入的现状?

①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我们教师层面对导入的环节的认识:[问题]导入环节在上课之前都去设计过吗?90%的教师回答在新授课之前都会去想一想导入环节的设计,想一想导入和新科之间的教学的关联和作用,说明我们的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导入环节引入,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练习课、综合实践课,数学广角等课只有15%的教师考虑去设计。[问题]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导入环节的?5%的教师回答,每节课都是自己想的,设计的,75%的教师选择通过下载网络课件的导入环节;20%的教师通过其他的方式,例如练习题,教案中的导入设计。说明我们的教师虽然重视了导入环节,但是对如何在新课程下有效导入的思考不够,都是搬抄的形式。②问卷设计调查我们的学生。

1你上课那段时间注意力最集中:起始的10分钟45%,中间的25分钟40%,最后5分钟15%。但是通过调查学生说起始的10钟里,前1分钟一般都没有听,也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后面的2—6分钟听得最认真和仔细。

2老师前几分钟一般都是怎么上课的?直接上新课25%,出示练习54%,操作游戏5%,口头讲授10%,其他7%。

3你觉得导入重要吗?28%认为重要,65%认为无所谓,17%认为不重要

(二)和同伴仔细研讨课题导入的原则和作用

教师设计导入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把导入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学的系统性: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束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

体,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各个教学程序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要把导入与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考虑,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的高潮。内容的科学性: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具体学科的特点,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要以理解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特点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设计导入的内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认知层面,还包括内在于知识符号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价值观。

(三)归纳总结导入的策略,探索不同形式的模式导入

知识所承载的文化以及现代的教学手段的发展使课堂的导入表现出更多的类型。不同的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同一课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精挑细选导入的方式。1.依据“教学时间观”进行设计——直接导入——第二课时

即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将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或上课伊始就将即将学习内容做一个概述引起学生注意,迅速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典型语言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什么。前后一定是有相关联的。2.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设计——习题导入——起始课 ①旧知导入

广大教师采用最多的导入方式是旧知导入。旧知导入就是通过复习旧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而引入新知识。即以旧引新,主要的形式就是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性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视野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来拨动学生理解与求知的心弦,引导学生不断地去研究。导语有针对性

对导入要精心设计,做到短小精悍,要考虑到语言简明、操作简便,切忌繁琐复杂、冗长拖沓。导入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课的基点在“导”,因此在情境设置上不要故意绕圈子、走弯路,语言上不要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②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数学对象的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

案例“比的基本性质”。

比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比时,引导学生将比与分数的性质进行类比,则关于比的教学将更加自然顺利。

③整体导入 数学章节教学最初从何入手?其实学生学习专题知识,首要是对其有一个全面的、高层次的、完整的总体看法。故我们可以在一个专题教学之前,将所教内容适当范围的总体背景,知识发生时的关联或演绎框架作一些概要说明,让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在大范围内的地位和相互联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明了这部分内容的前因后果。

3.依据“活动的数学观”进行设计——操作导入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形成感知动作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能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

①直观导入 在学习新课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或电影录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演示操作,感知数学知识,从而导入新课。案例 “轴对称”。“轴对称”概念的导入可以进行如下设计:(1)观察实物图片,鞋、景物等的对称。(2)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对称。进而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进行归纳概括。

②实验导入

教师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由此导入课题。4.根据“建构学习观“进行设计——新知识点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如与一定情境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不仅使得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便于保持获取知识,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①问题导入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②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学生单凭现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③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很多数学故事还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观念,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名言警句导入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新知,让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具诗情画意。从实用的目的出发,从教学活动方式的角度,我们主要结合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典型的课堂导人实例,对课堂导人从理论分析到实例探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其一,课堂导人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其中,创造性的成分、艺术性的成分都很多,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很关键的问题。只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动”,才能很好地设计教师的“导”;其二,进行课堂导人设计时,应把握好前面所述的课堂导入设计原理及原则,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协调,保证教师以较快的速度进入角色,保证学生以较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研究的成效

1.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良好情绪,这种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因此,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而言,教师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决定着小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

2.其次,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老师教的好不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提高,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很好的契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好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于所学的内容,这样一来,这种契合就会形成,进而使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良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想一年后,有 90%的教师选会去设计一下课堂的导入环节;25%的教师能花一定时间去研究,而不是一味的抄袭和下载导入。3.最后,有利于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关键所在。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记忆力和其他各种学习能力非常好的阶段。因此,教师通过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认识深刻,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

六、存在的问题

对照我们导入的教学现实,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们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但是只有25%的教师会去全面思考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主要的问题和症结在于认识上的“误区”及以下几个方面。误区分析:(1)一味强调引入,课堂本末倒置。这是课堂改革中课堂引入的另一个极端,教师一味强调课堂引入,课堂中花大量时间来引入,致使淡化了探究新知的课堂主体,学生不能很快从“引入”进入本课的重心。作为课堂引入,虽然很让学生感兴趣,可是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致使课堂时间不够而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节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及应用,有理数的分类”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草草了事。

(2)引入方式传统,伤害学生自信。知识是有连贯性的,这是不错的,可是课堂引入还常用“复习”提问等传统的方式。是不妥的。教师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还是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知道答案,如果教师一上课便点他们回答问题,他们答不出来,即使老师不会责备他们,而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没有面子,无形地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这节课也就没有信心学好了。这样的引入方式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我们常说,我们不关心你的过去,只关心你的现在和将来,教学也是这样,教师不宜在课堂引入时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就是为了有意识地避免检查学生的过去。削弱学生的自信和对新知识的渴求心理。

(3)引入过于花哨,缺乏数学味

数学就是数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维持,主要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数学问题的难度对他们是恰到好处的。这些问题应有明显的数学学科特点,围绕这些问题他们能够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并有所收获。学生并不在乎热闹和花架子。有时候我们过分的追求使用图片等,这样使引入所引用的问题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远。问题方面:

1.教师在设计导入时,从自己的理解和预想出发,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出现的反映。教师将导入构想付诸课堂教学实际时,对学生的问题考虑不周而无言以对,由此可能导致课堂的混乱,有的教师将课堂教学一厢情愿地继续下去,但学生的思路却随着自己的问题发散开了。

2.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打响第一炮。当然,导人方式很多,如猜谜语、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短的一个新课导入也犹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一样,处处体现着现代教学理念的精华之所在:生活与实际的介入、科学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引导迁移变通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另外,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还折射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再某些教学观摩课中,授课教师过多地考虑听课者的好奇,不去理会学生的感受。教师在选择其他融入形式时,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所设计的导入结合考虑,不能脱离教学而故弄玄虚。

总之,课堂引入要坚持简洁性、趣味性、形象性、导向性的原则。导入形式的多样化的目在于引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不能费时过多,在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应该立即投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整个教学就是一场戏。这场戏的优劣好坏不能由其中一个来决定,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整场戏,以求大家共同所期望的结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程中学数学应该重视课堂引入。

6.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 篇六

生活时报-09-06李海清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放手”的想法和做法必须要改变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将不承担监护职责。从9月1日起,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开始施行。即使是在校期间,家长依然要为自己未成年孩子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都十分担心自己缺乏自护知识和技能,无法帮助孩子躲避意外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日由北京市团市委的星光机构主编的我国首部青少年家庭自助自护训练教材开始发行,同时还配有一套卡通宣传画。现在,家长可以每天在家里对着书本辅导孩子进行自护训练了。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部新教材,北京市团市委和星光机构等单位将联合向一些学校和社区赠送这部可以自助学习的自护教材。

记者从星光机构自护教育专家赵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呼吁自护教育的家庭化和日常化。赵老师举例说,当孩子们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否大声地喊“救命”,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据调查,不少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相当一部分人面对危机的第一反应是要不要“面子”;还有一部分人是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所以,家长应该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自护意识,帮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7.注重文化导入 培养文化技能 篇七

英语专家祝大鸣先生提出“学外语的人应该是具有跨文化领悟能力的聪明人, 而学外语的过程则是接受另一种文化的熏陶, 接受一种特殊的智慧磨炼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 长期以来文化教学所占比重甚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的形式上, 误认为掌握了语言形式, 便可在交际中畅通无阻。然而, 在长期的外语学习与教学实践中, 人们发现, 学习一门外语, 如果只掌握其基本语音、语法和一定数量的词汇, 说出的句子虽然很流畅, 但外国人听了感到很别扭, 有时甚至难堪。例如, 在中国, 人们见面时通常问:“你吃了吗?”面对这样的问题, 英美人会误以为你在邀请他用餐。又如That’s a nice coat you are wearing.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it? (你的衣服很漂亮。多少钱买的?) Are you married? (结婚了吗?) 这些句子听起来合乎语法要求, 但却令英语母语者茫然扫兴。因为对中国人来说, 互相询问名字、年龄、婚姻、家庭生活是对别人的关怀, 而英美人却认为触犯了他们的隐私。类似交际中的失误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 还应把与所教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明确纳入教学中, 使英语教学深入到语言系统外的现实生活中, 让学生完善地掌握所学语言, 按照语用原则进行交际。

2. 文化导入的若干方法

文化背景知识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将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 有意识地突出文化教学的地位, 拓展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度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2.1 立足教材, 导入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虽然所阅读的文章在语言上并不难, 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是不全面、不透彻。分析其中原因, 我们发现学生对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因此, 增加和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学英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第二册第七课There’s Only Luck一文描述了作者和她的朋友, 在一个冬夜外出, 遭到持枪歹徒袭击, 但最终幸免于难的一次经历。如果教师不介绍street crime in the U.S. (美国街头的犯罪现象) 、crime prevention (防止犯罪的措施) 和the possession of guns by American individuals (私人可以拥有枪支) 这些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 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No matter how many hours of my life I may spend reliving it, I know there is no way to prepare for the next time—no intelligent response to a gun;There’s only luck;It can happen anywhere, anytime, to anyone.和There is no safety in locks or in guns.这几个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句子, 也不能全面而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在美国, 安全感只是个幻想”这一主题。充分发掘现有教材中文化知识闪光点, 适当加以扩充和延伸, 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较深入了解, 可为他们今后进行交际扫清文化知识欠缺引起的障碍。

2.2 课外查阅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在课外, 教师给学生指定一些常见的参考书, 如《英汉百科知识辞典》、英汉对照的《英美概况》和《欧洲文化入门》等。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 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课文背景的问题, 让学生查阅参考书, 为课堂讨论作准备。在课堂上, 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讨论这些问题。在学生课堂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加以总结和归纳。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为理解课文奠定较好的基础。

2.3 举办相关文化知识讲座。

为了保证学生能系统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教师可以开办一些与英语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专题讲座, 诸如“英语国家概况”、“西方社交礼仪”、“英美文化”、“希腊神话”和“奥斯卡电影赏析”等, 给学生一个西方文化的整体面貌。这类知识讲座可根据对象的不同, 选择汉语或英语讲授。

2.4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目前, 英文原本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网络远程教育教材等视听说教学载体, 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 既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又可以形象直观地导入相关文化内容, 让学生注意观察、研究不同场景中西方人说话的语音、语调、姿态、表情和动作行为方式。

3. 文化导入的意义

3.1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不能很好掌握语言却要很好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们是不可能的。反过来也是一样, 不了解说这个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生活方式, 而想说好这门语言也是行不通的。有的学生说:“老师, 我觉得自己英语学得挺好的, 可怎么见了老外就是没话说呢!”其实他们指的“挺好”只不过是对英语语法规则比较熟识, 真正的交际不是纸上谈兵。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第一册中有Sailing Round the World这样一课, 课文中有一句“Queen Elizabeth II knighted him with the very sword that Queen Elizabeth I had used almost 400 years earlier to knight Sir Francis Drake after he had sailed around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如果学生不知道句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 不了解骑士的故事, 这个句子就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此处能简要地介绍一些英国的历史知识 (从亨利八世到伊丽莎白一世, 从德雷克环球航行到骑士的受封仪式) 就一定会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不仅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而且有利于教与学的配合。

3.3 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性格。

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包括哲学、历史、文学、政治及风俗习惯,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秀和独特之处。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还应该注重并学习其优秀品质。在《大学英语》第一册S ailing Round the World中, 主人公Francis年近花甲, 不畏艰险, 拖着已患绝症的身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独自环球航行以达成夙愿。他给我们一种“作为人, 活着的人就要拼搏”精神启示。在第二册Daydream a Little中, 提倡人要确立目标, 要有自信心。告诉我们赞扬比批评更是一剂良药, 它可以激励人, 鼓舞人, 使人摆脱自卑、精神低迷, 走向自信和精神饱满。学会赞扬人也就学会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

总之,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外语教学要不断改革创新, 把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充实结合起来, 让二者相互促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外语人才。

摘要: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可能因文化因素受到阻碍, 因此文化导入应始终贯穿我们的外语教学。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课外活动、课堂提问、讲座等多种形式将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性格。

关键词:文化导入,方法,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霁, 陈琳华.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文化问题[J].外语界.1991, (2) .

[2]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8.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 篇八

关键词:巧用导入技能创设教学氛围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技能。在我们贵州,初中生物目前还没有列入中考科目,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相对不足,上课时一些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导入就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一个生动有趣、恰当的导入,可以有效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预定的学习轨道上来,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么,要如何成功地利用好导入的技能,并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使其自觉地学习呢?下面就教学导入方式和技能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同仁相互探讨。

首先,要了解导入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导入新课、要先设计好导语,我认为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与要求。

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导语

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例如初中生物课就不能拿高中或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2、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性来设计导语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与教学内容差之千里。只有围绕着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导入才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把教学内容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所以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部分,是与教学内容一起构成的一个整体。

3、 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导语

导语的设计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因为导语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所运用的某种恰当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方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有的导语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所以导语的设计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4、 要根据课型的需要来设计导语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又如:新授课就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而讲授课则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总之:开头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其次,要选择好导入的方法。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就是同一学科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典故、谚语、谜语、歌谣、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知识导入新课,还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等作为教具来导入。在选择时要根据授课时教学的相关内容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

1、直观教具导课法:

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在上七年级第一堂生物课<至同学们>时 ,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这堂课是同学们进入初中的第一节生物课,也是初中生物学科的开篇,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对于整个初中阶段这门学科的学习都很重要,所以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克隆羊多莉和它生下的小羊>、<转基因鲤鱼>和<腹中的胎儿>的教学挂图,还准备了转基因大西红柿和本地种植的小西红柿的实物,还没有开始上课,同学们就带着好奇心问:老师这节课你要上什么内容?一开始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你喜爱生物吗?随后我向同学们一一展示教学挂图,同时向同学们讲述克隆羊的故事,人是怎么来的,介绍了先进的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如转基因鲤鱼、转基因西红柿等高科技农产品,这些都离不开生物科学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生物知识。在同学们的潜意识里都认为生物是负科,没有数理化重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都了解了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甚至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科学。这节课我利用了很直观的挂图和实物为导入的教具,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强调了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如果这一堂课只有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机械的听课,我想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很快就会觉得疲劳,也许课堂纪律也难以维持,那么对以后的教学就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很受同学们欢迎,也很符合初中生的心里及年龄特征。开始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先播放了一段<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录像短片,然后问同学们:除了短片中的动物以外,你还知道有那些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回答,使同学们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导入并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3、联系实际,巧设悬念导课法:教师联系实际,巧设悬念,利用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牵着学生的思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动物的运动>教学时我问:见过大吊车怎样吊东西吗?“见过”,同学们纷纷回答,那给我描述一下,同学们又争先恐后的说。我又问上物理课时学过杠杆运动的原理吗?同学们回答:“刚学过”,一个同学高高的举起手迫不及待的说:杠杆运动必须有杠杆、支点和动力三要素,我赞扬了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由此引入了<动物运动的原理>教学,整堂课同学们都保持了高度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这样既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还让同学们知道了生物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是相互联系和交叉的,在初中阶段每门功课都要打好基础,及时对同学们进行了不要偏科的思想教育。

4.温故知新导课法:在讲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并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我在教学中常以提问、练习、学生板演、小测验等形式进行。例如:我在开展《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之前,我在黑板上列举了动物的一些行为,让同学们区别:其中那些是先天性行为?那些是学习行为?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同学们回忆和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这样就顺理成章的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任务,也使同学们体验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快乐。

以上是我对导入方法和技巧的一些体会,其实新课的导入方式有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的创新,如可以利用讲故事、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直接板书、甚至是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都可以作为导入的技巧,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篇:分院履行社会责任及先进事迹报告下一篇:仿佛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