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感 范文(共9篇)
1.课后感 范文 篇一
法学导论课后感
过去的十九年里我对法学一词一直是懵懂的,它就像一个高深莫测的世界,离我有十万八千里,我们不会有任何交集。然后我对法学最初的认识是由“今日说法”开始的,看到撒贝宁自如的主持法制节目,大谈特谈法律案件,那种沉着冷静的态度和睿智机敏的风采深深吸引了我,我对法律的认识之门由此打开了。
但是我还是觉得法律的领域只有那些睿智聪明的人才能涉及,也只有律师法官才有必要学法,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法律的面纱仍旧那么朦胧与不可认知。是啊,我们小老百姓老老实实的过日子,踏踏实实的做人,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又怎么会触到法律的底线呢?我是被调剂到法学的,可以说是阴差阳错,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命运给了我一次认知与学习法学的机会。
法学导论是开启法学大门的钥匙,是我真正认识与学习法学的基石。通过法学导论这门课,我知道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是一个由众多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休系。法学,在中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在西方,“法学”一词源自古代拉丁语的Jurisprudentia。其原意是“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对该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我觉得法学代表了正义、道德、规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国家稳定的保证。法学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法律是从远古走来,历经五千年风沙的吹打和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而历久弥新。中国拥有丰富的法律文化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学研究就很兴盛,并有专门的法学著作问世。其后历代都有丰富的法律思想。中国法律融入了儒家思想,礼与法相交融,铸成了法律的一大特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我国法律更是上升了一大台阶。坚持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全面的、长期的指导作用。
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深刻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万面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理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民主和法制是统一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法制随着经济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和健全。进一步由人治向法治过渡。
此外,我对法学领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我一直以为法学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学科,是高高在上,统领一切的,学过法学导论后我知道我错了。法学是一个大的学科,有很多小的分支组成,例如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我愈加认识到法学的博大精深。法学纵向认识过之后,法学的横向也是极其宽广的。法学与其他学科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法学吸收其他学科的认识成果来说明法的现象,从而使它能够深入到法的本质和价值基础中,并且能够解答法的外在方面和客观倾向,同时也以自己的认识成果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新学科的产生。首先我认识到法学与政治学是有内在统一性的,特别是像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本身就兼有法学和政治学两重性质。所以,有人形象地说,法学和政治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还有法学与社会学,一方面,法学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要通过法律研究社会,把法律作为社会内容的形式。因而,法学和社会学有很广泛的共同论题。再比如法学和历史学,我觉得法律是凝结的历史,或者说是历史过程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转折点,都可以看到法律的旗帜或标志,这是人类历史的里程碑。法律的生命不仅是逻辑,更重要的是经验。经验总是历史的东西。历史学在研究古今之变、盛衰之道的过程中,摸索创造出更为完善健全的法律体制。因此,法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与众多学科相依存。我们不应用孤立的思维来学习和认识法律。在学习法律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使它们的思想精髓融会贯通。
法学导论课将法学神秘的面纱揭下,我看到了法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不是远在天边的,法律的触角蔓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密不可分。法不是存在于本本上的抽象条文,而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发挥实际作用的规则。这意味着,如果脱离法的实际运行过程来抽象地谈论法“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就不可能科学地解答这些问题,而只会得出一些苍白的、空洞的理论和观点。法作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规范体系,其本身就是一定价值观念的体现。法所以要对一些行为予以保护而对另一些行为予以制裁,就是因为法之中隐含着一套价值准则,凡是被这种价值准则所肯定的行为,就得到法的保护;反之,则受到制裁。在大的方面,一个国家要用法律作为维权的武器。美国一直对我国实行反倾销政策,使我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我国低廉的商品进入美国,既促进了我国外贸发展,又给美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其生活品质,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对此,我们应充分利用WTO贸易原则,国际贸易法,制定合理合法的战略,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企业也应该懂法守法。温家宝总理说,企业家的血液里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企业不应该为了利益而做触碰法律底线的事,企业应积极的学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经营策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再往小的方面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合法的好公民,积极维护法律的威严,并且自觉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每个人都懂些法律,就会减少无知法盲,就会降低犯罪数量。农民工就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要回应得的工资,而不用无望的等待,讨要,不必践踏自己的尊严来乞求本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乃至用生命做威胁,那些无助而可怜的人们,太需要法律的维护,太需要手中握着一把法律的利剑!
我此时深深觉得学习法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自身发展而言,法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人们的法律思维方式。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学习法律可以锻造我沉着冷静的态度,让我能机智沉稳的处理问题,能够使我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缜密细致的态度。通过学习法学而培养良好的法律理论素质和理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超越自身的法律偏见、法律经验的局限性,对现行法律制度保持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即使今后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那么能够熟练的用法律维护自己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作为以法律为专业的我,必须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法学。我们不仅要知道有关的法律规范,而且必须知道它们是怎样成为这样的法律规范,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法律规范;不仅要知道解释和运用法律规范的技术,而且必须知道解释和运用法律规范时应当坚持的价值标准。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很迅猛,社会对法律的需要不断增加和变动。与此相适应,新的法律源源不断地制定出来,旧的法律则接连不断地修改和废止,有关法律的知识总量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法律理论素质和法律思维能力,比仅仅习得具体的法律知识更重要。显然,具有较高法律理论素质和法律思维能力的人比起那些仅仅掌握法律的某些细节性知识的人,能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社会的进步、变化。我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为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打好坚实的基础。我知道学习法学需要一番努力,没有投机取巧可言。首先,善于从具体事例出发进行法学思考,提炼或检验法学理论。尽管法学以抽象的概念、命题和理论表现出来,但法学的问题和理论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法学的理论大多是从具体的法律事件、法律案件、法律规定中概括出来的,是法律实践经验的系统化和理性化。因而,我们需要把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理解,善于通过思考社会实践中的法律事件、案件,特别是自己所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法律事件、案件,从中提炼出法学的理论,或检验法学理论。然后,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法学的理论。法学不仅与法学的其他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联系。法学经常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获取理论和方法,以不断丰富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当代法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不少来自于其他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要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和方法,必须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
就我而言,我对经济法比较感兴趣,想要以后在经济法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那么我要理解法律的效率价值和经济分析方法,就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知识。要用哲学的思想看问题,不能把法学孤立化。其次,要了解当代中国法学的研究现状,积极参与法学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法学和法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热烈的探讨,在很多问题上都形成了多种观点并存的格局。我们要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有关的讨论,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把自己真正看做国家的主人,积极关注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关心国家大事,提高主人翁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我很感激能有学习法学导论的机会,让我对法学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由懵懂到清晰,让我对学习法学的目标由模糊到明确。尽管我的初衷不是法学,但是我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路,我就会坚定不移的学习下去,用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它,钻研它。我希望自己能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与品质,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我自身的权益,我更希望可以尽我的微薄之力,用我的法律知识,为更多的人谋求福利,维护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法律之路难走,作为一个女生,我更加知道我将在未来的求职及发展中面临极大的困难,但是我不后悔。我知道我国的法律仍不健全,等待着新一代法律人去完善,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愿意肩挑重任,将我国的法律推向一个更加完善的高峰!
2.培训课后感 篇二
课后感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孙敏
这次的培训课程是关于高校设计艺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践研究。整个培训课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对于如何去建设精品课程这一块的讲解。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使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事业的重视。
以前,对于一门课总是去在意课程的内容,和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点。但是其实一门课程需要的是一个统筹的计划,在如何去传达,怎样传达才更好更有效上,思考得比较少。
这次的课程让我了解到,一个课程的建设包含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机制建设等几个主要要素。在这几个基本要素下去确定教学的目的、知识节点、思维创新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课程建设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学科专业为支撑;有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以学术精英或教学名以学术精英为课程建设带头人;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为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以先进而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一流的教学管理为保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课程。除了对课程建设的方向、内容及成果的探索外,在教学上我还有以下两点自己的其他教学方面的感受。
首先,完善的教学体系不仅仅是赖以对课程的合理建设,还要适当转变教育教学的观点。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性,教学中的语言传达的准确性,都是表现学习的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再是,课程中提到的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解读某些知识时,会有一些老旧呆板的认识。我想如果
运用实践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 “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的状态,这对学生创新思维会有很好的启发效果。另外,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其创新思维的启发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教师可以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
3.党员培训课后感 篇三
虽然这次党员培训课历时仅一天半,但它给我带来的心灵影响是不小的。年轻党员接受党员培训是有必要的,我们虽然有幸在刚刚成年之际就加入了党组织,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思想已经成熟,我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
第一节课,是有戴德铮老师授教的。主题是“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辅导”。戴老师讲得很精彩,很实际,很真实,很勇敢。很多人平时讲话很谨慎很压抑,生怕在严肃场合讲错话,但戴老师却大胆的向我们阐述了他个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话说得十分质朴,没有多少顾忌。只是说真话讲实话。这是本次培训课我获得的最大的果实——严肃问题,真实对待,大胆吐露出个人意见。(当然是在没有违反组织纪律前提下)
戴老师讲到:党的十八大至少有以下十一点新内容。
1)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首次概括,其内容进行了拓展;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做了新阐述;
4)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6)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番;
7)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精心提炼;
9)国防与军队建设由“开创新局面”到“加快推进现代化”;
10)方针政策做出了新规定新部署;
11)对党的建设主线和面对的问题作了新概述。
这次十八大是一次平稳的交接,它召开使党的理论、道路、方针、政策科学化水平达到极大的高度。
我们在课堂上还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知晓并记在心间的:(国家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方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且从课堂上了解到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还记得前不久就学习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我想:虽然我们的党内还有许许多多此类问题亟待解决,但我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领导是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党的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简朴朴素,求真务实在部分党员身上还是存在的。
第二节课是由李向勇老师讲的,主题是“十八大党章新内容学习”。
李老师对修正后的党章有这样的评价:更加深厚的理论底蕴,更加开阔的视野思路,更加务实的价值取向。党章是我们每个党员的行为准则,它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员的形象和党今后的发展。所以学习党章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学习党章后,我知道做好一个合格的党员是不易的,但正因为不易才说明党组织之严肃严谨,所以我会务必努力遵守党章。
第三节课是杜耀权讲解,主题:党的性质和宗旨专题讲座。他说道,曾有一位老师问一个年轻党员党的宗旨时,他立马回到“以人为本”。听起来好笑,但这讽刺性的说明了:年轻党员很有必要学习党的宗旨和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农联盟的组织,党的首要工作就是紧密联系群众。的确,人民的力量才是党的真正力量。
第四节课是张长文老师的“党的组织原则与纪律”专题讲座。张老师很实际的讲到了政党的性质。有阶级性,目标一致性,组织和纪律性,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由此张老师引出了党的纪律与原则的重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原则是一个组织的灵魂,不仅不能失去它,而且还要坚守它。我们党采取民主集中制,我觉得对于13亿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是最为恰当的组织原则。它能使中国管理机制有效开展与进行。纪律是一个组织的思想,只有强大的纪律约束性才能让一个政党工作有序进行。学习党的组织原则与纪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规范言行。
最后一节课是由王传中老师授课。主题是“加强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王老师首先谈及的是我们武汉大学帮扶学生的理念与举措,十分贴近我们现实生活。我们武汉大学的教育帮扶主线是:教育+管理+服务+沟通+建设+调研。王老师说到: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三高“高标准、高要求、高要求”;三心“忠心、细心、耐心”;六有“心中有爱、肩中有担,腹中有墨、胸中有识、目中有人、手中有艺”。可以说对我们新生党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期盼。作为有活力,有理想的90后,我们自当会努力向着这样的目标看齐。党性是很难才能培养出的,但我会尽力实现,争做模范。
这次培训课是有意义的,也是有要求的。经过一天半的学习,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更明白了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改进。我下了这样一个决心:作为新生党员,我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彰显一名合格党员的优良作风。
吴胜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党支部成员
4.商务礼仪课后感 篇四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孔子言:“不学礼,无以立。”没有学习“礼”,就无法立足与社会。而礼仪作为礼的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大学生来说,复杂的人际交往需要礼仪来为之润色。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所以商务方面的礼仪是学习的重点。
商务礼仪是指商务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仪表举止礼仪,电话礼仪,西餐礼仪等。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外在表面的直接体现,包括妆容与着装等,不同风格的仪容仪表能传达不同的信息,而在我们的商务礼仪中,要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与善意,则需要低调和正式;行为举止代表着一个人的素养,而在商务礼仪中,则代表整个企业的形象,在各种商务活动中都应注意良好的行为举止;电话礼仪是一种语言上的礼仪,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需要简洁传意,自我介绍、记录重要内容等等都是需要训练有素,对我们这些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很有可能需要从事此类工作更需要好好学习这个方面的礼仪;西餐礼仪在如今国际化大发展中越来越普遍,此时,如何在外国客户面前不显得滑稽突兀,正确使用和食用也是一门学问……原先我以为的商务礼仪只是要教授我们如何在商业往来中与客户交流,上完这个课之后才知道原来商务礼仪涵盖这么多方面,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尤为重要。
礼仪体现的是相互尊重,我们学习礼仪,既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学习商务礼仪,有利于内强素质,外强形象。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方便我们的个人交往应酬。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比如夸奖人也要讲究艺术,不然的话即使是夸人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5.《成功需自信》课后感 篇五
《成功需自信》一课进行完毕后,我有以下体会:
首先,上课前,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桌面干净,只允许放与本课有关的学习用具;课本、新课堂、单子;快速阅读学习内容一遍。并把课前准备内容写在黑板上。上课伊始,简单快速处理上节课达标单的大题,简单点评:好的表扬加分,坏的批评扣分。一定要狠抓作业的落实!否则,成绩提不上去!
这节课就是一个框题,今天竟然没有处理完。有的班,探究二的材料题都没有处理,只好和达标单一块儿作为作业布置下去。环节没有进行完的原因是,对于前面基础知识部分,我展开的过于详细,又领着学生分析了一遍课本,顺便借着课本上的事例又感悟了一番,拖延了时间。总之,不应该这样教学!要高效!明天上课,我要加油!心中有时间,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分秒必争!
其次,思品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授课时,也要遵循这个思路,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框题内容,一个框题下讲了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面又讲了哪些内容,每一段的关键句。
基础知识虽然快速点出,但要保证学生理解,不然难以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对于课本上的内容,不要在理论上给学生过多地解释,而要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更要调动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去感悟和体会。
最后,将课堂的教学环节认真梳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①复习巩固环节,以问答题形式设计两道小题,提问5、6号学生,温故而知新。→预习检测,设计一道小题。
②呈现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③探究一,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看书时间,再明确或展讲答案。→反馈一,统计全对生,适当加分。→探究二,材料题,先独立思考两分钟,再讨论一分钟,然后代表展讲,教师抓住适当时机升华情感,进行德育。→达标测试
④盘点提升,画知识树,学生点评、谈收获,思想提升。
6.《爱与感恩》课后感 篇六
—— 三(6)班 肖可儿家长
当班主任王老师邀请我为孩子们讲一节《爱与感恩》主题班会课时,我其实很忐忑不安,教了这么多年的大学生,还真不知道怎样驾驭小龄学生的课堂。我心里有很多顾虑:万一讲解深了,孩子们茫然无知、课堂毫无生气怎么办?上课过程中无人愿意互动怎么办?更何况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他们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的生活的忙碌与劳累。更不用说去感受到别人的爱并且回报别人的爱了。
但是,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在上课过程中,孩子们情绪非常高涨,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纪律尤其好,完全没有出现我担心的问题。
让我更加欣喜的是,无论是谈到父母的点滴之爱,老师的教育关怀,还是大地母亲的无私宽容,孩子们居然都能详细地表诉出他们所感受到的一切,并且还说要用刻苦努力、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这让我非常感动!
我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也给自己上了一课,收获颇丰。我不仅对孩子们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 他们其实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无知和依赖,而且也反省和调整了自己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明白基础教育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诚然,智力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孩子良好的人格塑造更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德育教育更是重于泰山,不仅给予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健康坚强宽容,让他们能够用一颗充满爱,包容与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与他人。这次班会活动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次良好的德育教育。
这次班会的主题是“爱与感恩“,“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字眼,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无限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知恩。学生忙忙碌碌的学习,老师家长忙忙碌碌的工作,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把身边的一切当作自然;物质上的富足正使我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忘了在得到恩惠时拔动那根原本会颤动的心炫。这次班会让孩子们在忙碌中暂做小憩,用心去回忆,体会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大胆地说一声:谢谢你!有你真好!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父母,因为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予他们血肉身躯,给予他们无私的爱。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老师,是老师用心去灌浇,呵护祖国的花朵,一步一步的用心去教育他们,看着他们成长。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朋友,是朋友丰富了生活,驱逐了寂寞孤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命中的拥有,感恩身边的人,感恩所有的所有!
孩子就像一张最纯净的白纸,而教育就像那支充满魔力的马良的画笔,怎样的画作就取决于教育这支笔挥毫泼墨的瞬间!
7.积极心理学课后感 篇七
——积极心理 阳光心态
学校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并特邀北京教育学院林雅芳老师为我们全体教师做了题为《予人玫瑰----发现优势与提高学习投入》的积极心理专题讲座,使我们以阳光向上的心态和积极地精神面貌来面对新学期工作。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正如专家所言,它与其说是门科学,毋宁说是一场运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积极而又富于建设性的态度。就像中国人常说的,凡事要往好里想。当然,作为一门科学来说,它又是严谨的,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就教育方式而言,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所产生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与积极思想所相背的模式,是一种以悲观和否定的态度去进行的教育的方式。就像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习惯性的否定及惩罚教育,无形中就影响到儿童积极健全人格的形成,挫伤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儿童的发展就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无法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成长。而通过给予学生关注,来使学生获得习得性乐观。同时帮助学生调整关注点,对于问题做出选择,成为主动的进取者。培养乐观、培养能力、强化内心。
通过学习倾听林桂芳老师讲座,使我获益颇深。让我认识到关注学生学习,不但要看的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更要根据其表现去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更加明确的理解如何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用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学生
积极情绪具有弥散性,能够给人美好愉悦的体验,它能够产生接近行为倾向的传递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递正能量”。所以快乐的老师教学效果更好,积极的情绪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学习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克服功能固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增加积极情绪呢?真诚很重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每当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烦恼事,我们回顾一下最初始的愿想,就不会迷失。用自己的积极去感染身边的。
二、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尊重个体差异,强化学生的认知投入。只有行为投入、知识投入以及情感投入的结合才能形成好的学习效果。提高积极情绪是保证情绪投入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智慧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对小学生对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行为投入的关键。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从心理学上,我们老师是他最重要的人,新课改要求重视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想,关注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承认差异的存在。所以要求我们老师不但要备课还有“备学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成促进者,了解心里特长,个性化的解放,了解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待学生既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又要做到不能给学生贴标签、分等级。
三、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额夸奖。我们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要拿出爱心,就要学会赞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赞美可以让人身心愉悦,思维活跃,更加积极;赞美可以使沉重的学习变得轻松,使苦学变为乐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度的赞美和表扬,能让孩子保持非常好的心境和状态。人人都需要赞美。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赞美,不要忘记鼓励。孔子有云:“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让人们快乐的学习。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让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赞美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拍拍肩膀等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总之是一个小小的鼓励,足以变成孩子的动力,可以扬起孩子前进的风帆。“人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做到恰当的夸奖与赞美。
四、用积极的心理去理解学生
8.青马工程课后感-党性修养 篇八
步入大学,激情四射、展望未来,学习、工作、生活,时间慢慢流逝,也在期间慢慢成长壮大。此次有幸参与了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培训,感谢学校及领导给予我此次更好、更高、更完美的思想道德教育机会。此次,第一次来到这样一个群英汇集的大集体里一同学习与交流、一同成长与进步。抱着无限的激情与追寻,认真的听着老师为我们准备的精神粮食,党性修养、为人处世。
21世纪的到来,21世纪的发展„„,时刻提醒着21世纪的我们应当明确在时代、先进的旗帜下——加强修养,刻苦学习,勇担重任,自觉成长。加强青年团干和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引导我们自觉、深刻地认识自身发展,这样的我们才能真正得以成长,步入成功与辉煌,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开始,老师就提到了他在毕业三十年的聚会上所做的诗,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肆求四知是然何?”他对其中的“四知”做出了这样的解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当然。”并提出“知其所当然”是“四知”的核心,即人要从客观规律出发,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从而认知自己的发展。细细品味、深入思考,便可知其中暗含的深远意义与强大力量。对于一切的事及物,我们都应当深入的去挖掘它、了解它,深入解析以明白其所当然。这是一种成长、是一种追求、是自我发展。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首当其冲,方可谈治国平天下。我们要明确自我生存的意义,确切说是我们应当明白如何真正的做人,如何得以修身!我们要升华自身的存在,让我们的存在拥有价值,成为他人存在的需要。学会问自己自我价值为何,何为自我价值。老师强调,增强党性修养,是党在新时期的迫切需要和党员的自觉意识,是大学生党员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的结构决定的,同时也是党组织发展和青年党员自觉成才及其未来发展的需要。一切都在于学习,在于追寻,想发展、想成长,学习与教育是不可分割、不可缺失的环节,是永远的环节。古人有云“自觉觉人,自度度人”,这意味着只有完善自身的条件下才能去完善他人,一切源于自我认知与抉择,这就是育人引才的重大意义所在,明确自我责任与义务。老师给我们总结了青年团干和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引导我们自觉、深刻地认识自身发展的“四修养;六努力”,思修养:
一、政治上,做好政治修养;
二、理论上,增强理论修养;
三、作风上,自觉作风修养;
四、实践上,勇于实践、自觉成长。六努力:
一、努力加强政治修养,坚定和保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二、努力刻苦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水平。
三、努力严于律己,自觉学习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思想侵蚀。
四、努力率先垂范实践,认真履行学生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五、努力加强作风修养,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六、努力注重实践成长,挑担子、争先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成长。
9.吉大临床医学导论课后感 篇九
《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对临床医学有全面的了解,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
作为一名医学生,了解医学起源、发展以及医学模式是首要任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原始社会的原始医学、古代奴隶社会的西方医学、古代奴隶社会的西方医学在医学起源中所起重大作用。还有中世纪以防治疫病为主的欧洲医学„„这些让我感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我为人类祖先在过去的岁月中与疾病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智慧而自豪。而医学模式作为医学科学和卫生发展的历史总结,并随着人们对医学与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认识的深化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知道本专业所有的内容及进展是必要前提。在课堂中,高老师介绍了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对于临床医学的各学科,高老师从内科学到外科学,从妇产科学到儿科学,从传染病学到预防医学等一一作了精辟的阐述,使得我对本专业的学科有了大概的了解,让我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模糊的概念。
作为一名即将走进临床阶段学习的医学生,清楚医生的使命,必有的素质,培养过程以及医生的标准是根本要求。国家教育司颁布的“医学生誓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 助健康之完美, 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 不辞艰辛, 执著追求, 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很好的概括了医生的使命。医生的职业是特殊的职业,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涵了不可缺少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职业水平是成为医生的标准。
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具有优秀的诊断技术和疾病治疗方法是根本目的。高老师在课堂上以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讲述对发热、咳嗽、腹痛、水肿、昏迷等症状进行了介绍,让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体格检查则是讲授了基于病人的基本检查法和一般检查。疾病的治疗是医生工作的重要一部分,课程详细介绍了新开展的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学习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医学的发展历史,医学模式的转换,临床医学的进展,病人的心里,医生的使命、素质及其标准,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医院的设置和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及我国卫生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了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以后的重大作用。
医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学科,我们医学生就要做这方面的“科学家”、“艺术家”和“道德家”
。(2)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多的人求医,似乎生病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人对医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只是知道在自己感觉到有不舒服的额时候去求医.对于选择了学医的我,对真正的医学知识了解也是很少的.进入医学学府的我,在大一第一学期的课程里接触了<<临床医学导论>>,通过高老师精彩的讲解,让我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对临床有了全面的了解,初步进入医生的角色,提高对学习医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程奠定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医学被曾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看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认为医生的艺术包括三件事:疾病,病人和医生,医生是艺术的仆人.然而医学的模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它由原始的神灵医学模式演变成了自然哲学模式,再随社会的发展,演变成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而如今则演变为顺应当今社会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通过临床医学导论课,我知道了医学和其他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一是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无论是单个的人或者是具体的人群都是社会化的人,都具有个性特点和社会性.医学不但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人,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医学的艺术性所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谋求生存的过程中,免不了有疾病的侵袭,然而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病人呢?通过临床医学导论课,我知道了并不是自己原本认为的那些自己感觉不舒服或他人认为不舒服的人,而是由医学社会学家讲述的病人是有疾病行为并寻求医疗或正处于帮助的人,换言之,有自觉症状,并产生求医行为,而且被医生诊断患有疾病者,才能称之为病人.医生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病人在治疗疾病中则处于主体和中心地位,着就需要医生了解和认识病人,掌握人患病时的心理状态及其需要,就会有如同在战场上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才能当一位名副其实的医生.二是医学的目的是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疾病,维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医学本身包含着一种固有的道德原则,即一个医生有义务促进人们的健康,这是其体科学所不具备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医学生誓词”:......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好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然而一名医生的道德素质不仅仅只含有普通公民所应有的道德素质,而且还要含有职业所含的职业道德:竭尽职责,精益求精,平等待人,医风端正,慎言守密,团结协作.三是,医学的方法是综合的,它常常需要利用其他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论的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通过临床医学导论,我还知道了临床医学分类,它所包含的是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及中医学等.在临床医学导论课上,高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州医院,让我们了解了一般医院的布局,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后带我们参观了实验楼,让我们早期的观看了人体的器官及分布,让我们对人体解剖有了一定的了解,早期的适应解剖的环境.通过一学期临床医学导论课,让我认识到来上课前自己对医学的一无所知,临床医学导论课真的让我收益匪浅.(3)《临床医学导论》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 门课程,我才真正了解到什么是医学,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明白学习基础医 学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名医学生,对于这门课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我们要培养 高尚的医德,掌握精湛的医术,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作为大一学生的我,虽然选择了行医这一行,但仍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迷惘。也许这一 切仍将继续,但是现在都已经过去了。我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努 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而这一切,归功于《临床医学导论》 课。这门课程不但帮助我确立了目标,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如何才能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 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完成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呢? 有一句话叫“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我想这两句话概括了做 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的四个字——德才兼备。这里,我想提到国际著名外科专家,我国 素有“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的四句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无疑,裘法祖院士是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他一生的写照.见习几次了,目睹了种种情形,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多少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医学生,考虑好这个问题 是十分必要的。在我看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却并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因为,如何成为 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让病人来看;其次,才是一些客观的评价。因为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必须认识到,病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是有感情的,有主观看法的,没有谁是愿意生 病从而认识到疾病的原因是客观事实。经过学习,我想病人是需要这样的医生的: 技术高超, 医德高尚,责任心强,心智正常,人格健全的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谋取私利,对病 人的生命尽职尽责的医生; 能彻底把我的病治好的医生——要对我的病负责的医生; 刻苦钻 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救死扶伤,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 誉的医生。我想,其实归纳起来莫过于两点:一是要有医德,二是有医术。这两点,也恰恰
是老师和有良知的医生们时时刻刻警醒着,学习着和实践着的。所以,作为一名医学生,向 合格医生的转化就需要培养高尚的医德和掌握精湛的医术。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化,首先就要培养高尚的医德。“德”者,为医之根本也,古代 就有“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之论述。孔子曾经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良,吾之忧也。”他把“德行”列为最重要的修养内容[1],说明德之重要。吴阶平副委员长在一次谈话中,引用了但丁的一句话“知识上的缺陷往往可以从道德上得到补 偿,而道德上的不足永远不能为知识所补偿”,这也说明德之重要。医德也反映了一个人的 人生观、世界观,作为一个医学生,未来的医生,在学习工作中应自觉进行自我修养,既然 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要具有奉献精神,做到无怨无悔,努力为人们解除其疾病之痛苦。所以,作为一名医学生,应该培养高尚的医德,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严 谨求实;廉洁奉公,不图名利;尊重患者,一视同仁;语言谨慎,保守秘密;举止端庄,文 明礼貌;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富有爱心与同情心。其次,要掌握精湛的医术。具有高尚的医德而没有精湛的医术,为人民服务也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要掌握精湛的医术,就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这过硬的基本功包括过 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读书而不临症,不可以为医; 临症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就说明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掌握精湛的医术。因此,作为一名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 化,应该掌握精湛的医术,做到: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基础课,掌握 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重视实习,加
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还可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等。总之,医学生向合格医生的转化,就应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学习了《临床医学导论》后,我才真正懂得:医务工作的责任是神圣而伟大的,作为一 名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应为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具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完成医学生向 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4)《临床医学导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第1版、第2版分别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临床医学导论》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医学篇,介绍了医学的发展史、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卫生组织机构以及医学教育的标准与改革;第二篇为医生与病人篇,介绍了医生角色、病人角色、医疗中的人际关系等内容;第三篇为临床篇,介绍了疾病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等知识。
《临床医学导论》在内容的编写上尽量做到使基础医学知识与l临床课程整合,同时增加了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医学发展史,加强学生对疾病过程的理解,使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实际,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精神,逐渐适应向医生角色的转变。
《临床医学导论》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基础、预防、口腔、影像、护理、检验等医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医务人员参考。
(5)临床医学导论学习心得
经过八周的学习,我对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这门课是学医这条路上理论基础与专业入门的桥梁,虽然正如老师们所感慨的,由于对专业课的不了解,我们对老师所讲案例不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这一课程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入医学殿堂大门的懵懂学生,有着不可或缺的启示与召唤,使我们对于医学这项事业和自己的从医之路有了新的看法和领悟。
从小到大,一直觉得医院是神圣的所在,无论什么病痛,只要到了那里,见到了穿白衣的医生,就可以痊愈。然而当我真正怀揣着成为拯救人类健康工程师的愿望来到湘雅,我发现医生神圣使命的背后是艰辛,是博爱,是责任,是对生命的尊重。
评判一个医生能力的标准并不是能否治好所有患者,因为医学是研究人体自身结构功能及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科学。一个医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科室。而即使穷尽毕生的心力,一个人,也难以精通某个科室范围内全部的疾病。但是我们学医不能知难而退,我们选择的职业是为了捍卫人类健康的而存在的,我们必须肩负起对需要我们关爱的伤者的责任。正如医学生誓词所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了这个誓言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一辈子兢兢业业,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奋斗终生。
八周的课程其实很短暂,但却都是醍醐灌顶的精华。几位从事临床多年的老教授,在看门诊做手术的忙碌工作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上课,把自己几十年的感悟交给我们,告诉我们作为医生,如何治学,如何为病人服务,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明白医生是一个需要高度道德责任感的职业,我们必须时刻充满爱心对待病人,在从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努力做到宽容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努力化解医患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就诊环境。
这门课给我的心得来自于诸多方面。
首先是业务的要求,几位老师告诉我们,尽管随着我们的年级越来越高,教科书越来越厚,很多学科我们看似都有学过,然而都只是粗浅的认识,到真正实习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我们会的只是皮毛。而且病人的各种症状并非是如教科书上一样典型,容易诊断。更让人感到危
机的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当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情况已经有了新的处理方法。我们必须时刻虚心接受新知识的洗礼,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能做一个自满的庸医,不能治好病人,败坏医生的形象。
第二是来自于社会对于我们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与形形色色伤者患者打交道的群体,社会对于我们的道德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应该在生理上解决病人的痛苦,更应该在精神上体现出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使我们的病人不受情绪的困扰。也为化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做不仅可以重新树立白衣天使的形象,还可以保护医生自身的利益,为我们行医,患者治病带来方便。众所周知,现在医患关系逐步恶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的关心不够,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所以病人会抱怨会投诉。而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就是由病人来体现的,病人的不满意就是对医生的否定。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精湛的医术之外,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抱着服务病人服务社会的心态工作。在服务业,顾客就是上帝,而在医院,病人就上帝。所以我们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自身的医德,为做一个德才兼备、受人尊敬的医生做准备。
第三,《医学导论》这门课对我的医学生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敲门砖的作用,使我了解了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了解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阶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我为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感到骄傲,虽然我也了解了我们所面临的一些棘手的问题,但是我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更激发了我学医的热情,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6)临床医学导论感想
我想事情来的太过突然,一眨眼我已经由一名工科生变为了一名医学生,首先不习惯是难免的,紧接着是突然多出的多门功课,还有艰涩难懂的各种词汇,英语单词,以及要补上来的许多功课,只想说一句学医不容易。都说医学生很好,其实它又何尝不需要无数的汗水才能有着成长的那一天。医学生道路漫漫,我想,首先应该学的便是如何成为一名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历史,仰望历史的高度,学习了临床医学导论,我才知道,前人已经走了很远,他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医学之路博大精深,前路漫漫,难以探索,我知道前路坎坷,实非不易,但是却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我向往医生,从古至今,医生都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医生是神圣的,“白衣天使”这个词从小就一直印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退却,今生,我便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依旧谨记医学生神圣使命:竭尽全力除却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我喜欢医生,也喜欢这神圣使命。
临床医学导论中这样说道,“能力是用知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领。”具体的说是一个人运用知识来完成一定的活动的本领和技巧。那么不断的增加知识便能够有更多运用能力的潜能,那么医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去胜任将来的工作呢?首先,是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我想这个能力大多数人都有,只不过却也存在强弱之分。我想医学生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病史,实验,检查结果等等许多复杂的工程,都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耐心,去分析解决问题。再者,则是动手的能力,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实验室动手,将来的手术台上的动手术各种操作,无一不是跟动手能力相关的,我想这个能力应当是医学生之魂。没有动手能力,那么是难以成为一名临床医师的,所以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培养自己这方面能力,再者,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想,医学生是必须要具备这个能力的,医学知识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领域实在广泛,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习能力,便没有终生学习的保障,而且学习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以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许多东西都要自己去学习,增强自己的。然后便是创新能力,继承前人的东西,踩着前人的步伐不断的前行,加以自己的创新得到新的东西,这便是医学生的创新,不能一味的守旧,疾病也是多总多样的,还有太多人类没有攻克的难关,这都需要我们的不断创新,再则交流能力,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味的埋头搞自己的研究是不行的,我们需要交流,与不同的人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再则,信息管理能力,进入计算机时代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则必须 要掌握现在的技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再则,组织和管理能力,这是人际关系的活动能力,我对这个理解倒不是特别的深刻,医学导论书上这样说道,医学家本身应当成为社会活动家,成为他们所服务对象的良师益友,要获得他们的信赖,获得他们的支持,影响他们的行为,不但帮助他们医治生理疾患,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这些词语对我而言过于新颖,我自我感觉是有点理想化地,很有难度,是很有挑战性的,我想或许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实现。医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完的。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想我需要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再读临床医学导论,突然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书籍,不认真去读,是无法体悟其内涵的,只有不断的认真学习,才能挖掘到更深层的内涵。
【课后感 范文】推荐阅读:
观开学第一课后感范文06-27
大学课后感07-25
驻足思考课后感08-26
《槐乡的孩子》课后感11-11
法经济学课后感11-15
课后看护协议09-02
课后会议总结09-06
课后练习一09-17
听课课后心得启发06-17
《盼》课后教学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