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24-08-23

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精选10篇)

1.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一

青岛市 2020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规划表

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生源类别

培训天数

培训学时

费用标准

(元/ / 人/ / 天)

计划人数

备注“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加工制造类 中职 28 160 500 31“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文化艺术类 中职 28 160 500 30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 信息技术类 中职 28 160 500 27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 财经商贸类 中职 28 160 500 29卓越校长专题研修 骨干校长 中职 7 40 550 31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 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 中高职 2 16 500 90 市内 7 紧缺专业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端研修 中职 7 40 500 3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 五年贯通专业全员教师培训 中职 5 40 250 311 市内

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培训类别 培训天数 培训学时 费用标准

(元/ / 人/ / 天)

计划人数 备注 9 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

五年贯通专业“高等教育理论与方法”网络培训

中职40 40 567 市内教师企业实践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中职 28 160 500 21 市内 11 教师企业实践 “双元制”智能制造 中职 28 160 500 23 市内 12 教师企业实践 工业机器人 中职 28 160 500 19教师企业实践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 高职 28 160 500 30 市内 14 创新项目 人工智能教育培训 中职 7 40 500 30 市内 15 创新项目 中职—德国职业教育示范培训 中职 7 40 500 39创新项目 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培训 中职 7 40 500 36创新项目 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7 40 500

38创新项目

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40创新项目

学生管理及班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培训类别 培训天数 培训学时 费用标准

(元/ / 人/ / 天)

计划人数 备注 20 创新项目

招生就业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创新项目

教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创新项目

语文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创新项目

数学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创新项目

英语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创新项目

思政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中职

500

创新项目

五年内新入职骨干教师培训

中职40 250 100 市内创新项目 五年内新入职教师全员线上培训 中职 2 16 40 600 市内 28 创新项目

高职—德国职业教育示范培训

高职

160 500市内创新项目

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

高职

160 500市内

2.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二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社会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而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团队, 因此, 高素质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仍以一本教材一块黑板重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认可的教师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 不具有会计实践经验, 使得课堂中的理论教学与社会的实践操作相脱节, 因此, 全面的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是会计教育的关键。

一、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总结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水平的特点, 结合国家对会计人才教育的目标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多方面素质:

(一) 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根本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数据,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为全社会的各界的期待。它可以体现会计人员是否客观公正, 诚实守信, 坚守准则成为能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是自己的天职, 同时师者的言行之间传达的德性更深层次的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师德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变化为教师的工作习惯, 通过教学和生活的自然释放, 影响学生的一朝一夕, 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形成一个良性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

(二) 夯实而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是基础

为适应社会, 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核算的基础也将不断完善, 近年相继会计具体和小企业会计, 要求会计人员能不断知识更新, 而教师则作为新理论知识的传授先驱, 掌握丰富的、全新的会计理论知识, 在第一时间讲授给学生是对会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与会计、财务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的修改完善, 如历年一样不断修改完善的经济法、税收法律等也是会计专业教师要扎实掌握和应用的内容。这些法律、法规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会计核算的内容、影响着会计的处理过程。因此, 会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更新原有知识体系, 才能适应社会和会计的发展, 才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给学生以最新鲜的充足的营养。

(三) 高超娴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技巧是目标

会计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目的的应用学科。把握整体, 夯实的理论知识, 了解不同的流程, 行业状况都是为实践操作做准备。掌握实际操作包括, 填写和审核原始凭证, 编制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各种检验登记, 编制会计报表, 及报税, 装订会计凭证,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要求, 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性质, 规模和特点, 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合理的, 实用的应用能力是会计专业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 会计专业教师是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是目标。

(四) 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保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会计实际工作中, 信息化使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发生变化, 是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同样发生巨大转变。因此, 会计专业教师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但是为适应会计工作环境的需要, 也是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需要。掌握网络技术、会计软件、ERP操作系统、各类教学软件的使用、积累自我设计制作适合学科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 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二、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的策略

(一) 修炼“内功”, 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 建立终身的观念

作为一名新鲜进入教师队伍的会计专业教师。如果他是从当学生的学校大门走到当教师的学校大门, 那么他严重缺乏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更短缺会计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如果他是企业行里的专家新进入教学领域, 那么他不足的是如何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怎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全方面分析自我、修炼“内功”, 是实现会计教育的前提保证, 修炼“内功”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个人努力提高学历实践知识深造

所谓“学无止境”, 无论对任何学科和任何级别。会计知识更需要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 而这种能力出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支撑以外, 更需要系统的全面的会计知识做后盾, 因此, 以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次为途径, 全面掌握会计知识理论及其渊源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在繁劳的工作之余, 学会利用时间进行学历深造。

2. 依靠“院校培养”取长补短, 全面成长

高职院校不乏有会计行业的专家来从事教育的, 也有多年从教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更有多年担当某个创学科教学, 对该学科甚是精通, 高职院校应定期给教师们就某一专业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院校培训, 相互间取长补短, 达到教学团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 鼓励“考试”, 充实“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全面且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 又要具备熟练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于是“双师型”教师近些年成为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 “双师型”教师的比列也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1. 为会计专业教师创造条件完成“双师”塑身

对于会计专业教师而言, “双师”意味着即是教师行业中的讲师以上职称, 勇士会计行业中会计师以上的技术职称, 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会计实践能力。为此, 打造“双师型”教师要求高职院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鼓励具备参考会计师条件的教师报考会计师条件的教师报考会计师的考试。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外, 储备从事实践业务的能力, 注册会计师高职院校方面应制定倾斜性鼓励政策, 支持一线教师不断深造。

(2) 鼓励下企业实践, 对于符合学历水平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最缺乏的是企业的实践操作经验, 也可采用轮修制, 形成半年上课半年下企业的进修学习制度, 并在奖励机制下给予倾斜, 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3) 从企事业单位调入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 进行教师职业教育并支持其积极参与科研课题。

2. 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 保证教师的良性发展

在教育部门确定合理的“双师型”师资的合理比例结构, 加强会计专业教师与财务部门的联系, 建立能发掘“双师型”教师潜力的作用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熊永忠.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 (01) :198-199.

3.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三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主要由选拔、培训、资助共三大类9个计划构成。其中选拔计划以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创新团队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为内容,通过明确标准,严格学校推荐和专家评审程序,将职业院校中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专业团队和有良好企业合作成果的学校遴选出来,通过财政支持和政府有计划干预的形式,鼓励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鼓励专业创新团队以团队整体能力提高为核心加强建设,实现专业团队的全方位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联合建设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开展专业教师的系统培训,促进相关同类院校教师能力的共同提高。

资助计划主要是针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缺失而采取的鼓励政策。对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和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任兼职教师给予资助,同时,对学校在职教师通过社会化机构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实行相应的鼓励政策。

培训计划是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重点内容,针对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教师,培训计划由国内培训、国外培训和企业实践等组成,以国内培训为主。

这些计划既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每个计划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分别从不同侧面,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9个计划的共同实施,实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预期目标。

一、“工程”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效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自2007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共同推动下,市教委相关部门、北京教科院和各职业院校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1.选拔工作顺利开展,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创新团队和教师培训基地获资助并得到切实发展

2007年以来,北京市共评审确立了机电类、信息类、财贸类、建筑类和农业类5个教师培训基地,同时,59个专业创新团队和8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财政支持,正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成效。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和专业创新团队的选拔,形成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工作体系,为大规模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资助计划有效推进,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从行业企业充实到职业院校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2007年以来,北京市对近20所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的38位优秀人才、近70所职业院校聘请的1304位兼职教师进行了资助,同时,近80所职业院校的1634名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新的或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得资助,总资助经费954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鼓励了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深化了产学合作的渠道。

3.教师培训工作稳步实施,国内培训、国外培训和企业实践形成体系并取得实效

5个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分别承担了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建筑类、财贸类、农业类共18个专业的教师培训工作;同时,15个专业创新团队所在学校承担了12个专业的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了以职业院校为依托的教师培训体系。“工程”实施两年来,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3万余人次,培训专业达到30个。在国内培训的基础上,部分核心骨干教师赴德国巴符州、柏林等地参加为期28天的培训,目前已有汽修、数控等9个专业的152名教师参加了国外培训。两年来,在教师培训规范的整体框架下,教师企业实践也得到了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围绕所承担的培训专业,组织参训教师,通过现场观摩、小组讨论、主管访谈、实践专家座谈会、毕业生问卷调查和采访等形式,进入到300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实在在的调研活动。与此同时,“工程”还开展了教师入企业的集中培训,由企业技术专家或专门培训师对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或专业模块培训,受到了专业教师的普遍欢迎。各职业院校采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入企业挂职、顶岗,参与企业项目,加强教师企业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4.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开展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活动

教师素质测评和能力评价是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教师的素质结构、能力水平进行全面、客观、公正评价,才能提高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资助工作的针对性。而教师能力评价涉及到教师能力标准制定、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工具开发等多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工程”启动以来,市教委与奔驰公司、费斯脱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对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进行了综合能力评价试点,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诊断。通过这些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师能力标准和能力评价方案,为在其他专业进行教师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企业参与教师能力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企合作和教师入企业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了对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绩效评价

作为一项投资规模较大的专项工程,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工程”专门邀请专家介绍国际先进的评价工具,并对授权评价法等自我评价工具进行了本土化和典型试验。项目院校按照评价工具的要求,制定指标、客观评分并分析最终结果,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推动了项目运行和工作改进。以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为例,在大规模培训开始之初,市教委印发了《专业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组织实施培训,组织开展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活动,有效地保证了教师培训项目的效果。经过一年的试行,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也得到了承担培训项目学校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6.加强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借鉴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工程”先后与德国巴符州教育部、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德国柏林市政厅等签订了合作意向框架,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多家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跟踪国际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把握教师培训工作的最新理念,推动工程高水平有效实施。通过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程”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旨在通过积极措施,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以适应职业教育现实和未来需要。从2006年年初提出开始,“工程”经历了调研与设计、选拔与培训体系建设、大规模培训等阶段,目前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些突出特点,也积累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一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综合设计“工程”各项目是“工程”整体推进的重要前提。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长期的目标和任务。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从来源、结构,乃至培训的方式、途径、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特色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考虑了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及队伍自身的特点,在工程各个环节上突出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队伍建设的特色性,力图通过企业人才引进、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资助等具体计划,强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特色,努力构建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与此同时,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系统思维进行规划,从职业院校教师的选拔、培训、补充、资助等多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所包含的9个计划几乎涵盖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所有关键环节,综合考虑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在层次和类型上,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打破了体制和层次界限,中职高职统筹考虑,中专技校一并实施,整体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了中高职相互贯通、彼此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有利于不同层次和体制职业院校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高职学院对中职学校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体现了首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特点。

二是突出教师培训为重点,国内培训、国外培训良好衔接并形成体系是“工程”取得实效的关键。教师培训是实现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工程”启动以来,牢牢把握培训这个重点,精心筹划教师国内、国外培训的衔接和体系建设,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国内培训重点放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并与教师企业实践互为补充。教师国外培训以国内培训为基础,不仅是内容上的衔接,而且是目标上的一致,在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中,强调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和实施,分专业提出培训要求,不照搬国外已有的培训模式,保证了教师国外培训的效果。同时,为了扩大国外培训成果,发挥国外培训的辐射作用,许多教师通过国外培训成为了新一轮国内培训的培训师,在后来的国内培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工程”吸纳了组织学习的全新理念,把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通过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经验分享、小组合作等方式,达到教师素质提升和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组织目标。随着培训计划的深入进行,职业院校开始尝试系统解决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尝试新方案,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新知识并将所获得的知识有效推广到整个组织中。

三是科研工作全程伴随,保证了“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素质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提高“工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工程”各项工作都是研究先行,先调查研究再规划设计,先小范围试点再大范围实施,并对财政投入较大的项目进行追踪调查和过程指导。在推动“工程”实施的同时,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成长规律研究、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研究等都在积极开展,整个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成为一个边研究边推动,研究和推动相互结合、彼此促进的过程。

三、继续推进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几点要求

当前,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已经进入“十一五”中期,未来两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要按计划完成既定任务,又要做好下一个五年教师素质提高工作的规划。为进一步推动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对首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两年来的实施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与首都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迫切愿望相比,工作的任务依然很重,希望各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的同志们,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促进首都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扎实的工作,积极投身到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各项计划的实施,确保任务的全面落实。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化,必定会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也会遇到理念和方法进一步优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计划的实施,更好地适应首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要把“工程”任务的全面完成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认真加以落实。

三是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和项目管理,保证财政投入的效益。“工程”进行到中期,部分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要高度重视对项目的考核和评价,充分体现项目实施的效果和财政投入的效益,认真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更好地为“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各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好地推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四是要加强对后续项目的研究和论证,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长效机制。要根据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要求,认真研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对策和长效机制,更好地推动首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4.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促进我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泰山学者、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队伍建设为先导,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大力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初步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初步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一)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的主体地位,重点建设20个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和100个左右县级教师教育基地。完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完善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和校长继续教育制度,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校长全员培训。依托行业企业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师资队伍区域、学段、年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专任教师的80%、40%。

(三)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全省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5%以上,全省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1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到5%以上。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70%。

(四)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普遍提高,基本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名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教育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教育质量优势。

(五)高层次人才效能进一步提升。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学术骨干队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发展环境,高校人才活力和人才效能极大激发和提升,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面向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完善的齐鲁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制度,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校长,以此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培养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优秀者命名为齐鲁名师、名校长。

1.普通中小学“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从全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中遴选一批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实施省、市、县三级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采取集中研修、培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著书立说等多种形式对培养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培养,使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明显提高,逐步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和学校管理者。

2.中等职业学校“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遴选部分骨干教师和校长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培养培训、专题研修、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等方式,努力造就一批职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实施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按照“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的原则,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开展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采用远程研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培训,5年内每人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选拔部分骨干校长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进行高级研修。

2.开展普通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农村(乡镇及以下)学校学科骨干教师为重点,组织脱产研修。通过项目实施,为中小学校建立一支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利用山东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使全省中小学教师共享优质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为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平台和资源服务。

4.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以省属师范院校为龙头,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培养和继续教育并举,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各市、县要制定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规划和考核奖惩办法,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小学教师达不到专科学历者、初中教师达不到本科学历者,须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教师通过进修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其学费由单位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资助。

5.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海外研修。为开拓国际视野,汲取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校长和教师的管理、教学水平,选派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海外研修。省教育厅负责制定条件与标准,遴选确定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海外研修人选。

(三)实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以强化技能和专业素质为核心,完善“双师型”教师达标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加大专任教师、校长以及职教管理干部培养培训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能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1.开展职业学校教师全员培训。依托行业企业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行业、企业和学校招标委托开展技能型操作训练和培养培训。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健全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技能训练、竞赛和专业培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保证专业教师每2年不少于3个月的实践时间。鼓励职业学校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以市为主统筹编制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省级每年培训1000名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并从中选派部分专业带头人赴海外研修。

2.开展职业学校校长全员培训。各市负责对辖区内职业学校校长每年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并支持职业学校校长参与企业管理、生产实践和产业调研。对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和

县(市、区)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并从中遴选部分人员赴海外研修。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建设一支熟悉产业企业活动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开阔眼界、战略思维、改革创新意识,决策水平高、执行能力强的职业教育管理团队。

3.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取得高级工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缓解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在全省聘任省级特聘兼职专业教师,重点支持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四)实施高校人才凝聚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端人才,推动重点和新兴学科发展;采取“大师+团队”的人才聚集模式,建立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优秀团队。1.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精尖”人才。结合国家和省重点人才工程,聘任“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0名,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00名。建立科学、合理、严谨的管理和考评机制,对在岗期间工作特别突出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所带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梯次结构合理、整体优势明显、科研互补性强、富有创新活力的“大师+团队”的人才集聚模式,促进我省高校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

2、加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实施“重点学科带头人计划”和“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制度”,选拔培养高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科学家1000名,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创新型的高校中青年学术中坚力量。

3.实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进一步发挥我省高等学校创新平台效益,凝聚、稳定并支持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群体。在全省建设20个“山东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十二五”末,省教育厅将对创新团队进行考核。对创新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团队继续给予下一轮支持,并优先推荐其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

4.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广大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一支能够代表我省高等教育水平,具备良好专业素质,适应高等教育不同层次发展需求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两个项目。按照按需培训、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十二五”期间,选派150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和1000名左右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人选。

5.建设高水平教学一线教师队伍。做好优秀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吸引、选拔和培养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成就显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学骨干。分批遴选建设500个教学团队,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打造“德高、学高、技高”的教学团队。每年从全省高校中遴选100名教学名师,进行重点培养。每年从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教学名师、大学外语骨干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学和学术骨干中组织200人,进行为期不低于半年的出国培训,参与科学研究、课程开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项目的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财政部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高校根据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项目的总体要求,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本学校培训项目的学员遴选、组织管理、评估考核和信息反馈等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调配最好的资源为教师培养、培训服务。

(二)加大教师教育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师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师教育投入。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各级财政部门也要根据本区域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示范作用。要确保将中小学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将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办学资质年审检查内容。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支持教师队伍建设。

(三)强化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提升我省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以高水平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依托,整合校地教师教育资源,以高校独立设置的教师教育学院建设为抓手,建设20个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整合优化县(市、区)教师培训资源,建设100个左右县级教师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采取省(市)与高校(县区)共建、以高校(县区)为主的方式,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加强对高等师范教育工作的指导。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师范专业是教师培养的主渠道,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省教育厅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师范院系的工作指导,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建立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定期交流研讨制度,增强师范生培养的针对性。建立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师联系中小学制度,定期组织院系负责人和师范专业教师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中小学课程实施和教学情况,开展教育教学试验。各市、县(市区)和中小学校要积极承接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习任务。

(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完善中小学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的激励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省级财政支持为主的特岗计划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省属师范类高等学校进行面向农村短缺学科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根据农村学校短缺学科师资的实际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施教师资格五年一周期定期审核、登记制度。

(六)开展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市、县(市、区)教育行政干部300名。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围绕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管理和领导艺术、国内外前沿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等方面作专题报告。通过集体授课、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完善履行职责必备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与工作指导力,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保障。

5.教师个人素质提高计划 篇五

桦南小学 孙凤臣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培育新一代的园丁。教师要用自己的品格育人,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塑造学生。作为合格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还必须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业务水平方面

1经常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学习最新的小学教育基本理论、小学科研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加强个人的再学习,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及课改方向,用最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

2深入学习《课堂教学十项技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在教学中有创新,活动中注重少年创新意识和动手兴趣的培养。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3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其实施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提高执教水平。每月看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学期写一篇读书笔记。

4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开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

5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工作和发展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6、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网络知识,学会收发邮件,学会电子表格的制作,练习打字、排版、打印等内容。

二、思想素质方面。1、思想素质: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2、政治素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依法办事,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工作漂浮现象,增强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3、职业道德:

(1)对待教育事业:要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进一步巩固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德。

(3)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4)对待自己:要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6.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六

XXX学院 XXX

有幸参加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培训,此次培训为20天(7月9—29号),在这次培训活动中,通过郑州牧专的精心安排,让我得以与众多畜牧兽医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得以与多所职业院校的教师认真讨论,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进一步认识到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重要性和课程改革的紧迫性,更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能力,更进一步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尤其是高等职业教学中的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收获,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谈谈体会:

一、专家引领,深入了解高职教育

本次培训,通过刘健铭、杨宝进和边传周等多位高职教育专家,给我们学员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高职教育理论和他们对高职教育改革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看法,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讨。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使我深入了解高职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内涵。作为一名普通专业骨干教师,我们平时思考地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的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考虑的并不多,甚至于忽视这一方面。通过各位专家的讲座,我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认真地思考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改进和提高。

在此次培训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杨宝进教授的讲述,他说“专业课程的设置将指引人才培养方向,要依据专业增减课程门数,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是专业的精髓,其他课程为之服务,根据岗位要求重组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术,压缩理论知识,职业教育就是注重动手操作,不搞过多的科学研究”。是的,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对应,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职业岗位相适应基本知识、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否则,职业教育就不能被社会认可、行业企业不欢迎的失败的教育模式,终究被社会所淘汰。

二、专家讲解,深入了解高职教师。

高职教师具有特殊性和双重性,特殊性是指高职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双重性是指高职教师既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老师,又是传授专业技术实践操作技能技巧的指导教师。因此,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拥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术。拥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是通过长期不断学习和深造而获得,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术也需要老师长期不断的准备、演练、积累和探索中获得。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才能胜任高职教育教学这项工作。

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此次培训,在养猪与猪病、养禽与禽病、养牛与牛病方面的发展趋势与进展情况得到全面而最新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兽药的研制和开发趋势、饲料生产与开发趋势方面得到全面而最新的认识,更深层次地了解兽药和饲料行业信息;在家禽繁殖技术、家畜繁殖技术、兽医临床检疫技术和兽药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实践训练,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更好地练习和掌握。同时,还对生物安全、规模化养殖、畜牧业法律法规以及宠物方面进行全面而最新的认识,扩充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实践生产处理能力。

四、同行交流,教学相长

本次培训,汇聚了多名知名专家和骨干教师,很多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相互之间的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专业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与其他学员认真交流,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各学院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到各位老师在授课方面的技能技巧。在交流过程中,吸取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将其与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因为我们学校在畜牧兽医培训中,只来我一个老师,想到学校领导嘱咐,突然感到有一种压力的存在,不想无所收获,没有任何提高。在这里,要想提高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合格的教师,就要坚持不懈学习、压力变动力,哪怕天气再热、条件再苦,始终不旷一次课,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环节,充分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令我欣慰的是,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和交流,使我对高职教育理论、高职教师有更深的认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丰富和提高,吸取他人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后我始终坚持与老师和其他学员保持密切联系,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长期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7.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七

一、高职院校师生现状

1. 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主要是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 还有初中升不上高中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基础比较差, 自制力比较弱, 抗挫折能力差,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笔者做过调查:很多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 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 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没有树立正确人生观, 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也很多。他们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他们在思想上还存在大学群体中“低人一等”的想法, 自卑感比其他大学生强。他们还对就业产生怀疑, 直接导致自信心不足, 自卑感强, 学习动力不足。

2. 教师方面

(1) 教师组成情况。根据对职业学校了解的情况:教师学历普遍偏低, 教师主体是原中等职业学校留校生、八十年代大学本科毕业生、扩招后的一批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些教师中一少部分来自师范院校, 多数来自普通高等院校, 教学方式、教育心理、人文知识欠缺。近来随着高职院校评估体系中硕士生比例的要求, 部分教师盲目攻读工程硕士, 为达到指标和受功利性影响, 专业不对口, 达不到学以致用。目前有的高校办工程硕士班没有把好关, 培养出的工程硕士学历提高, 水平没变。

不论哪部分教师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普通高等教育, 大多没有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学习, 欠缺高职教育理念与从事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较少, 有的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 但只是通过考试拿到工程师类、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根本没有到实践中锻炼, 没有实践经验, 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主体教师专业技能素质欠缺, 从行业、企业引进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人数很少, 且有些缺乏教学经验等原因造成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上难于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能力上与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执教能力、科研能力有较大差距。

(2) 教师人文素质欠缺、道德教育缺位、自觉学习劲头不足。建国以来, 我国的师范院校的教育一直处于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面向、过重的功利主义和过强的共性制约的状态, 与现实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教师, 自身的文化素质就欠缺, 依靠他们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 不能不说是杯水车薪, 更何况还有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呢。

部分教师认为教好自己的基础课、专业课就完成了本职工作, 认为道德教育是“两课”的内容, 在教学中没有渗透道德教育, 有的教师自己道德修养欠缺。

有的教师安贫乐道, 不关心国家大事, 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知之甚少。据了解部分教师没有看书看报的习惯, 没有阅读本专业前沿文献的意识。部分老教师不会上网, 现在网上学习也是重要的, 国内外的信息、专业知识都可以从网上学到, 不注意日常知识的积累。没有形成一个新老教师互动的良好学习气氛。

二、结合现状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化解内部发展不足问题

目前, 发达国家有些成熟的职教经验值得借鉴, 但发达国家职教已发展多年适合国情, 我国职教起步晚, 社会认识不足, 部分家长有偏见, 导致生源紧张, 还有就业的压力。要发展就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 先化解内部发展不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才能学好理论、技能, 先进的职教方法才能得以应用, 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基于此面对目前高职学生心理状态、厌学情况, 教师的质量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首先要思想端正, 心理健康,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以情感化学生。高职学生在初、高中时应该得到教师的关爱的机会都被好学生占有了, 所谓问题学生是得不到爱的, 教师要把真诚的爱献给每一个学生, 当学生看到不值得爱的时候, 恰恰是其最需要爱的时候。其次, 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营造学习气氛, 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1.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滋润于学生之中。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 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不断更新知识, 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净化, 人格得到完善, 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 帮助学生怡情养性, 塑造人格。

在教学中应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正确引导学生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 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介绍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 引导学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操作程序时, 可以通过对专业技术发展的追溯及前景的展望来关注历史、社会、文化和人类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反思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社会及人类带来的危害,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 介绍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 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 同时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介绍学科中与当前国计民生密切关联的知识, 以激发学生献身于造福人类与社会的热情。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学生活。

教师的言行举止, 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教师守时、认真、勇于更正自我的错误, 在教学中对民主、平等的推崇, 对于学生品德、习惯、性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带领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解决问题、不断克服苦难的能力, 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不应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 而应不断研究如何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尽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处于一定学习环境中的学习主体,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势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指导学生树立人人可成人才, 行行出人才, 无论是上本科还是上专科, 无论是搞科研开发还是搞应用操作, 无论是当科学家还是当工人农民, 只要有一技之长, 能为社会作贡献, 就都是人才的观念, 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自信心, 为他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供内在动力。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必将给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则会从中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进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即使个别学生学习动力缺乏, 也会在其他人的影响下逐步改善和提高。

3. 教师以情感化学生。

只有生命才能唤醒生命, 只有人格才能感动心灵。注重情感沟通, 建起师生心灵互动的桥梁。俗话说, 天底下最难还清的是人情债, 作为学生群体也一样。只要老师真心爱他们, 全身心地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即使再不听话的学生也会有“为情所动”的时候, 班主任、辅导员、任科教师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 多与他们谈心、沟通、多为其创造展现自我、认识他人、接纳他人的机会、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并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 不断感化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讲到:“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情感、意志、精神、人格的感染和影响, 是精神的机遇、相知。必须在平常的教育生活中细心地观察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 包括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方面, 并在鲜活的具体生活情景中理解学生道德的形成并促进这一过程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4. 实行导师制。

本人根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过程的感悟, 内化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也应实行导师制, 但有别于研究生导师。应当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实行导师制, 学院聘专业理论、技术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教师为导师, 对这类教师给予激励机制。使学生从跨入校门那刻起就得到导师在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能力、学习纪律、心理素质、专业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全面引导和教育。因此, 专业的性质与专业对社会和个人的效用, 专业的发展态势与学生的毕业定向、专业思维的培养与学习方法指导, 专业教师比一般辅导员、班主任显得更为适合。使学生得到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的三重教育,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熏陶, 导师人格的魅力、学术的风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使学生产生一种敬佩、尊重之感, 使之感化更深。

5. 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建立学校职业训练中心,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第一资源, 名师出高徒, 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育, 将一批事业心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送到高等学府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培训或直接引进高学历人员或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 带动学校科研的发展;科研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服务社会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也是衡量这所学校综合学术水平的标志。同时建立职业训练中心, 有助于不同领域的教师互相学习, 协同攻关, 提高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 要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直接深入企业, 进行职业技术实践, 体验操作的过程和生产的情景, 以积累生产经验, 而不要局限在理论领域创新。学校还可以从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职业技术人员进入高校, 鼓励教师之间组成以解决实际职业问题为核心的跨学科的团队,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师的优势, 带动学校科研、实践、技术培训的发展, 给其他教师以促动, 营造学习型校园的气氛, 使每一名教师都有不学习就落后, 不甘落后的思想, 互相鞭策, 共同发展。

建立起一支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既能“动口”也能“动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有新思路, 要有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投入, 如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建设一批学科特区、促成学科和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要大力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政策, 着力完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和保障制度, 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积极采取措施, 培养人才, 引进人才, 留住人才, 用好人才, 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摘要:目前, 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高职院校师生现状不容乐观, 大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整体质量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 基于此笔者提出化解当前高职院校内部发展不足问题,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以情感人, 全面提高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生现状,人文素质,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韩玉芬费斯威: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03)

[2]鲍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06)

[3]刘济良:生命体验:道德教育的意蕴所在[J].教育研究, 2006, (01)

[4]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03)

[5]冯琳等: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师角色转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2)

[6]徐敏李明:试论教师队伍的人本化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0)

[7]只海平张喜顺:论加强职业院校弱势群体的教育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2)

8.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八

一、热爱中职教育

这是中等职业教师良好素质的首要前提,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能献身教育,无怨无悔。中等职业教育是具有崇高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事业,热爱中职教育取决于教师的默默奉献精神,我们要不断提高服务中等职业教育的自觉性,通过提高认识,修身、静心、升华境界逐步达到对中等到职业教育的热爱与忠诚。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本的人际关系,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教师应该用包容的心境和谅解的胸怀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用真心播下爱的种子,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中职学生比基础教育学生更需要用心去爱护关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努力追求一种健康、完整、和谐的人格,用学术上的影响力和人格上的感召力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品格情操。

二、教师应有全面教学能力的素质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教学手段和方式发生和巨大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手段代替,尤其是以多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的中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手段不段更新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与时俱进,使自己尽快能够驾驭新的技术手段。

教师的教学能力分别体现在四个过程,那就是课前备课的过程,课堂讲课的过程,课后反思、练习的过程以及检测考试的过程。在课前备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并确定教学的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思维敏捷、情感充沛、语言简洁、体态大方,在讲课中要体现重点、难点,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通过创设情境以及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效果做深刻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检测阶段,要在深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下决定试题的难度、层次以及取得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递,授业,解惑,启迪,这就要求自身专业知识必须更加完整、更加系统、更加扎实。一方面应当掌握自身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职能,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应当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一般情况,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完善职教教师管理制度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重点专业培训及相关专业理论、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教学方法的学习,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只有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做到一专多能。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适应性,另外,我们要随时跟踪并及时调整和更新所教知识,注意开发新课程,在教学中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熟练地把系统的学科知识进行提炼,转化为实用性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关注专业科研动向,提高科研能力。中等职业教育是一项日新月异的事业,对科学研究的要求更为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因此,要求教师始终保持对职业变化的敏感,善于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科研的方式加以对待,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掌握教育研究和专业研究的基本方式,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总之,中职教师要勤于研究,勇于实践,以科研为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在工作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教师真心地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真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他们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才会自觉地去转变自己。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亲切自然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做到体谅、宽容学生,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民主、宽容的手段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敬佩教师。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由于自制力差,会出现一些反复性的错误,使教师感到头疼。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教师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学生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实现“内心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创新的能力,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9.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九

职业学校的教师素质提高-育人・先育己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提高职业教师自身的.素质已显得十分迫切.它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兴衰.

作 者:姚杰 作者单位:锦州市太和区职业教育中心,辽宁,锦州,121016刊 名:科技致富向导英文刊名:KEJI ZHIFU XIANGDAO年,卷(期):“”(6)分类号:G71关键词:

10.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篇十

一、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传承文明、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根本和最基础的建设是师德建设,师德建设在高校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所在。

近年来,我院教职工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广大教职工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为学院的发展在教学第一线做出了贡献。但也要看到我院的师德现状与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部分教师存在思想政治观念淡薄、言行不谨、工作责任心下降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在贯彻实施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水平,采取切实措施,把师德建设作为实现我院“十一五”发展目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立足我院校情,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开展师德建设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弘扬敬业奉献精神,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掌握现代的教育方法,灵活运用教育手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建设一支品格高尚、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鲁迅美术学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不得传播、散布损害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有损学校形象与发展的言论,不得传播宗教,不得传播低级庸俗文化,不得传播非法出版物,不得出现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举止。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要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以其他形式损害学生人格尊严。

3、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以言传道、以行垂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自身修养上,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要严谨治学,恪守诚信,增强学术道德,增强自律意识,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在工作上,教师要忠于职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讲授,不得随意删改教学内容或降低要求;在考试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关照”,严禁发生泄露试题、随意提分、扣分等违纪行为;在招生、考试、论文答辩、项目评审、评估考核、成果鉴定等工作中,不得有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发生。

4、具备专业化的育人能力

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苦练教育教学的基本功,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研究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踊跃参与各种科研教学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教材改革;要进一步探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辅导员尤其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知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师德宣传力度

要善于发现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的思想和事迹;要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特别要注意挖掘先进教师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做法,充分利用学院校园网络、公开栏、院报等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要经常举行师德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并在教师节组织有影响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规范、弘扬高尚师德。

(二)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学院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学院全局的重要工作,纳入学院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学院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工会、人事处、研究生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各部门领导组成,各系相应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全体师生员工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各系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党政班子的重要工作,明确各阶段建设重点,深入研究、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全体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坚持严格的教师准入制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从源头抓起。要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的认定,坚持用严格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和业务标准选拔新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在教师的引进、招聘中,要坚持严格的政治、道德和业务标准。

(四)强化师德教育与培训

学院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依托各类教师培训基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要严格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五)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激励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估考核机制,制订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重点考察教书育人的实绩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在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育人的要求,把师德建设作为对学院党政领导进行考核和各级组织评先选优的重要指标,把师德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案设计下一篇:标语的口号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