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2024-06-16

教学改进案例征文(通用8篇)

1.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篇一

“情境——探究”教学—《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改进案例作业

学员培训帐号:xy5542863 学员姓名:陈晓华

所在学校名称:浙江省东阳市横店一中 培训所在班级名称: 东阳社会思品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八年级

4.课题名称:“情境——探究”教学——《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认识继承权的相关概念,遗产继承人的范围,继承权实现的方式等法律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的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教学难点】

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权利义务关系等法律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离较远,学生理解较困难,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耐心引导,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人。

3、教学过程

师: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人生剧场”栏目。今天的主角是享年70高龄的王老汉,他们家又有什么样的矛盾纠纷,需要我们共同来为他出谋划策呢?话不多说,我们马上走进王老汉的家庭。

展示幻灯片“人生剧场”

王老汉与李老太结婚40余年,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王老汉爱好广泛,尤其爱好文学,曾写过几本书,其中《生日》和《我的经历》两本书在他去世时还未出版。

王老汉上有老母,下有二子二女,虽然大儿子王大是领养的,但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两老由大儿子照料;亲生儿子王二因贪污被判3年有期徒刑;大女儿王三因病过世,大女婿继续尽到扶养的义务;小女儿王四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但对二老的生活起居很少过问。

师:这样的家庭,有人尽到了自己该尽的义乌,有人则没有,这是不平等的。那么他们享有的权利是否也平等呢?我们继续来看这一家子。展示幻灯片“世事无常”

王老汉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已是肺癌晚期,且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卧床不起。这时,王老汉的母亲、妻子、儿女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声称自己都有继承权------你说我说:王老汉尚未过世,其财产能继承吗

师:要明确的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几个相关的法律概念。请看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法律小贴士

首先,我们来看看与继承权有关的几个法律概念:继承人、被继承人、继承权、遗产。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成为遗产;

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展示幻灯片“家庭**”

2005年,王老汉去世,留下五间私房、存折20000元、彩电、冰箱,还有一辆摩托车(低价购得的赃车)。此后,2006年,王的遗著《生日》和《我的经历》出版,出版社送来了稿费4000元。其子女对其遗产进行了分割------你说我说:王老汉留下的财产都可以拿来继承吗?(小组代表发言,代表们个抒几见。)

教师最后强调指出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展示幻灯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王老汉病故后,家中为遗产发生了争执:王四说:“王大是领养的,没有血缘关系,他没有继承权。”王三的丈夫(大女婿)说:“我尽了赡养义务,我也有继承权。”王大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没有继承权;王二是罪犯,他无权继承。”李老太说:“我是他的妻子,我也有权继承。”王四说:“继承是儿女的事,长辈无继承权。王老汉的弟弟王二汉也参与到继承的队伍中来了------你说我说:谁可以继承王老汉的财产?(王二汉、王

四、王三的丈夫、王

二、王大、王老汉的妻子、王老汉的母亲)

教师在此指出:法定继承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教师补充继承权的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本案中可以继承王老汉的遗产的有:血缘关系:王老汉的老母亲、王

二、王

四、王二汉;婚姻关系:王老汉的妻子;扶养关系:王三的丈夫、王大。展示幻灯片“**继续”

在一阵争执之后,王家老少在王二汉的主持下协调遗产的分割。王二汉自认为是王老汉的亲弟弟,有着嫡亲的血缘关系,因此,他首先提出了要分得房屋一间。

你说我说:王二汉可以分得一间房吗?为什么。(学生在介绍原因时,理由很牵强。)

教师指出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

2、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由此学生认识到了讨论题的原因所在。展示幻灯片“一波三折”

正当他们准备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开始分割遗产的时候,李老太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一张有效遗嘱,遗嘱中写道:“在我病重之时,长子王大细心照料,平时他最孝顺,我死后将所有遗产都归王大所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遗嘱继承?

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所立遗产的方式。

2、此时该如何继承?如何分割财产?

按王老汉的遗嘱,将所有他个人的合法财产都由王大继承,因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教师补充有效遗嘱的条件:

1、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

2、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

4、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教师强调指出:遗嘱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能损害未成年子女和无劳动能力人的合法利益。任何形式的遗嘱,都要保留法定继承人中未成年子女和无劳动能力人的财产份额。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定,遗嘱的有关部分无效。展示幻灯片“关于遗赠”

教师强调以下三点内容:

1、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2、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财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依据遗嘱人的遗赠取得的遗产。

3、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展示幻灯片“阅读教材P79页故事”

学生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从金家兄弟姐妹通过协商圆满解决财产继承争议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指出: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展示幻灯片“阅读教材P80页故事”

学生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面对此情境,15岁的张倩应该怎么办?请你以一个律师的身份帮帮她。

学生代表归纳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继承权(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继承权)知识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讲了有关遗产继承和遗赠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但是我们不仅仅要讲法律,还要讲道德、注重情义,记住先哲对我们的告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业设计

同步探究。例举类似的案情分析,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三、结合培训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设计和案例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离教材讲授的法律知识相差较大,一堂课的内容又较多,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鼓噪乏味,知识点生涩难懂。经过此次培训以及根据新课标的思想指导,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导入我就创设了“人生剧场”这个法律节目的情境,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是法律知识。紧接着多媒体播放备课准备的材料“王老汉一家的财产纠纷”这个主要的情境,并以此为课堂主线贯穿这节课堂。通过“世事无常”、“家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续”、“一波三折”等几个情境,利用王老汉家的财产继承纠纷将情境发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步步分析,从而将本课的继承权知识点点落实——遗产的条件、继承权的实现方式、继承权的维权方法及注意的内容等等。

“情境——探究”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情境必须合情合理,符合时代发展的变化,并且尽量贴近日常生活,容易学生理解。该教学方法使用应该符号下列原则: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实性原则:设置的情境必须符号实际生活,切记浮夸乱编;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特点,深入浅出,层层推进。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教师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备课详实,同时加强与学生的课前沟通交流,做好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等工作,对教师与学生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2.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篇二

实验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创设条件努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近两年我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对课本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006年4月第二版) 上册124页图7-4“燃烧的条件”和图7-5“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为例。前者存在问题如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产生大量白烟, 对环境造成污染, 甚至有时由于白磷的燃烧, 一些火星引发红磷燃烧, 造成实验失败, 不易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结论。后者存在的问题是:硬纸圈在水中易软, 且白磷在热水中易熔化, 在氧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小碎渣悬浮在热水中;实验时需不断“追寻”白磷, 白磷很难燃烧起来, 实验效果较差;实验后还要对剩下的白磷碎渣进行处理以免引起火灾, 不利于教学。我认为该实验需要进行改进和不断完善。设计改进实验装置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究过程, 在此一并提出以供参考。这些改进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逐步成长过程。

二、案例情境 (以“燃烧的条件”第一课时为例)

首先, 我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整个课堂, 提升了课堂容量, 同时丰富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视觉冲击。其次, 设置充足的时间 (约15分钟) 让学生进行“燃烧的条件”的活动和探究。其中涉及的实验用品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 如煤块、木炭、小石子、一次性木筷、蜡烛等, 由学生从家里带来。实验前, 注重引导学生思路:猜想、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等, 提醒学生设计实验时注意设置对照。在明确实验方案的前提下,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实验。我在来回巡视中发现很多奇思妙想。有同学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燃烧, 发现不能燃烧;而火柴可以燃烧, 明确了玻璃是不可燃物。还有同学将燃着的蜡烛浸入水中, 蜡烛熄灭了。虽然是简单的实验, 却使同学们明白了燃烧的条件。更有同学发现将火柴杆横放在酒精灯火焰上, 接触火焰的部分很快变黑甚至燃烧, 而远离火焰的部分没有燃烧, 明白了燃烧需达到一定温度。整个实验中同学们团结合作, 群策群力, 实验进展顺利。偶尔有同学不遵守实验规则, 有责任心的同学会及时对他提出批评并督促改正。过程中同学们感到既新奇又有趣, 整个课堂活而不乱, 气氛很好。再次, 对课本中124页图7-4“燃烧的条件”和图7-5“白磷在水下燃烧”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 (1) :解决白磷燃烧引起的污染问题。第一步:为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 我用一个内壁用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燃烧白磷的上方, 虽大部分白烟被烧杯内壁的水吸收了, 但由于燃烧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快速进行, 难免有部分白烟外泄。第二步: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 我采纳了同行的一些意见及查阅部分资料, 决定改用封闭装置。具体做法是将红磷、白磷放入空试管中, 再用一端系有小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 完全封闭后再将两试管同时浸入热水中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装有白磷的试管中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烟, 小气球明显鼓起。这样白烟外泄的问题得到了完满解决。改进 (2) :解决“水下白磷燃烧”困难的问题。第一步:如何在水中固定住白磷, 看来要设置一个较小的空间才行。于是我尝试将热水中的白磷用倒置的普通漏斗罩住, 结果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漏斗口不平, 熔化的白磷很难被完全罩住, 白磷易从漏斗口与烧杯底部的接触处“溜”出去。二是在氧气流的作用下白磷易悬浮在水中且到处游走, 与氧气的接触十分有限, 只是偶尔地闪出一点火花。第二步:为解决上述问题, 我将倒置的长颈漏斗代替普通漏斗, 将通入氧气的导气管和长颈漏斗的颈部下端用橡皮软管连接, 结果被罩住的白磷能很容易燃烧起来, 只是由于长颈漏斗部分空间太小, 使得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掩盖住了火焰。第三步: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缺陷, 采取了下面的方法:先在热水中放入一个倒置的带有凹槽的玻璃瓶塞, 将一小块白磷放置在凹槽中。为避免通入氧气时的气流将白磷吹起来, 再用一些钢丝球丝压住白磷。这样, 氧气很容易与白磷接触, 而且由于钢丝球的阻碍, 白磷也不容易被吹翻。经改进实验进展顺利, 现象非常明显。最后, 通过学生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我随即用多媒体展示新疆克拉玛依大火的现场画面, 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有关灭火的原理。学生由于深刻理解了燃烧的条件, 也就很容易得出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后面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分析与反思

过去, 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基本是照本宣科。由于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自己实验准备不充分, 基本上是靠嘴巴讲。虽然内容不难, 但学生没有表现出很大兴趣, 成绩一般。后来在学校举行质量月活动时, 我开始尝试以实验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终有些许收获。由此也激发了我想要将更多实验的理念带入课堂的欲望。有了实验做催化剂,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我在教学上探索教学方式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了, 正所谓教学相长。当然, 也有些问题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重视的。比如在学生实验中, 学生由于好奇, 擅自将很多种药品加在一起, 想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尽管老师强调按要求做, 仍有极少数同学会自行其是。还有同学乱烧东西, 比如纸张, 塑料等, 有些可能还带有危险性。这时, 我们做老师的要能够理解学生的行为并及时制止, 善于加以正确引导。

此外, 我还尝试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与梳理, 形成网络化, 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分散的。以往同样的知识点之间没有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框架, 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它们, 学生学过和没学过一样, 课堂教学效率很低, 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犹如盲人摸象一样, 学到的知识都是局部的、片面的、割裂的知识表象, 也难怪学生产生了喜欢化学却不喜欢化学课的现象, 这其中固然有教材、大纲编写的问题,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教师对教材的整合能力、钻研能力及教育理念的问题。而今我通过反复思考实践,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改进, 运用实验作为教学载体, 适时进行各部分知识点的整合,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上学期我上了一节探究性的活动课“燃烧和灭火”, 觉得非常成功。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小组互动讨论, 尝试了不同种方法的练习, 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这种愉悦的心理感受, 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事实上, 这节课结束后, 许多同学都是带着愉快而兴奋的表情离开教室的, 和谐、融洽、活跃的气氛非常感染人, 包括我自己。

摘要:本文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燃烧的条件”和“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操作进行改进。事实证明改进后的实验易操作、无环境污染、结论明显, 有利课堂教学。

关键词:“燃烧的条件”,白磷,课堂实验

参考文献

3.“研究纸”教学案例及改进B 篇三

关键词:科学探究;研究纸;改进

一、“研究纸”教学案例简述

1.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4.“研究纸”实际教学操作过程

(1)纸的常见用途和一般性质

在教学之前,首先提出两个问题:1.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2.出示各种纸制品,提问:为什么要用纸来做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类型的纸来做这种物品?主要是运用了这种类型的纸的什么特性?

在提问之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纸的用途,说明它具有的性质。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交流结果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介绍。

(2)了解纸的相关历史

在教学之前,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吗?之后介绍书写材料的发展史,突出蔡伦造纸术的重要作用。回答时可由学生自主回答,也可进行指名回答。

(3)研究纸

在本环节中,先出示研究的三种纸:牛皮纸、餐巾纸、报纸,之后进行实验,A.结实程度实验。纸条对折后相互勾住,两个人拉一拉,有什么发现?B.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C.吸水性实验。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红色墨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最后汇报交流三种纸的结实程度、毛边情况、吸水性。

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分组观察、研究,自己做记录。

(4)拓展延伸

提问:1.生活中,你认为这些场所用什么纸比较合适?为什么?2.开学时,新华书店把课本运到学校时,把新书打包起来用什么纸?3.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到桌子上,用什么纸迅速擦干墨水?4.中国画一般用什么纸?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并结合研究结果说明原因。

二、对教学过程的改進

1.教学设计方面的改进

(1)教学环节上,将了解纸的发展史放在第一板块。以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以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吗?”让学生投入,接着课件呈现纸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蔡伦造纸术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研究纸板块增加探究报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实验时,让学生意识到同一种纸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也不同。

(3)多媒体的使用。精心设计课件,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用课件展示出来,使整堂课井然有序地进行。譬如说各类纸质物品的呈现,用课件展示省时、高效。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印象,节省了时间和空间,让后面的探究实验的时间更充分,学生自主活动也更多。

(4)实验探究过程中加强学生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等能力。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协调合作、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分享、互助等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2.实验方面的改进

(1)实验材料准备充分。课前将牛皮纸、餐巾纸、报纸剪成长度相同,宽度相同的纸条,同时准备好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的报纸条,这样实验所用纸条的规格统一,使实验简洁、高效。

(2)实验探究的层次性。教材上安排的四个实验不成因果链接关系,而成并列关系,但这四个实验,有的运用感官研究,有的需要借助工具研究,根据研究时运用感官和工具分两个层次。先让学生充分运用感官研究出纸的一些性质,交流后学生发现还有一些性质需要借助工具研究,使探究活动得到深入。

(3)实验探究的条理性。每个小组的材料只有一份,运用感官研究纸,可以做到不破坏实验材料,但是到借助工具研究时就会破坏了,怎样的研究顺序合理呢?当把这个问题摆出时,学生很快找到研究的顺序,先做结实度实验,再用放大镜观察毛边情况,最后做吸水性实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在课堂点滴中渗透,让学生养成科学的习惯。

(4)实验探究的科学性。研究三种纸的吸水性实验时,提问:滴水时注意什么?调动学生的思维,找出在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渗透差异法实验的基本要求。

3.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1)放大镜、滴管虽然用过,但是还有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或者有遗忘,在实验前注意复习指导,可以让学生演示。

(2)探究过程中还应关注每个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完成实验的进度及实验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比较直白,注意引导用科学的语言描述。

(4)实验用的工具要按照实验进度逐步发放,用实验完毕的工具交换下一个实验所用的工具,有序地推进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篇四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教学目标的讲解详细,条理清晰;

2、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

3、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且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4、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各个维度要求进行了描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目标分析,值得我学习。

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在案例中,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分析了学生的起点水平、能力基础(分析的第1条),同时,还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分析的第2条),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我认为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兴趣,获得成就感,采用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建议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教师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析过程中,并没有说明对于起点水平、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安排,似乎有些欠妥。因此,我认为应该增加第四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对于竖式的感知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称赞》(教学目标分析)

《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1、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围绕了小学地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抓住认字,写字,编谜语发展儿童的语言,提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抓住课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首先得学会真诚的称赞别人,培养生发现别人优点,真诚赞赏别人的良好品德,提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建议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1、知识目标:应加入掌握识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应加入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称赞与被称赞的感受。在读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与改进 篇五

案例背景: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动听,歌词一开始就呈现主题,这个主题很精练,几个小节就把儿童热爱春天,向往春天的感情生动的表现出来,成为贯穿全曲发展的基础,三段歌词用同头换尾重复的方法,描绘寻春的心情,和新春的画面。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音乐第六册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学唱歌曲《嘀哩嘀哩》,表现春天到来时欢快、喜悦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唱法、听唱法、模唱法、教师范唱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能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春天到来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且能够创编表演,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演唱歌曲第五、六乐句的衬词“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及前十六节奏型。

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录音机、电子琴、课本、教案

教学片断:

一、组织教学:

1.情景导入:

师:新学期的开始,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季节,那就是春天。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首歌曲猜猜看这首歌是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播放歌曲《小燕子》)师: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哪一个季节的歌曲? 生:是春天!

师:对很棒,是描写春天的歌曲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

案例分析与改进:此部分导虽然通过一手春天的歌曲来创设情境但对于学生的兴趣调动还不足够,可以再探讨一下春天来了身边发生的变化、景物等来调动课堂的气氛通过自主观察发现来引入主题。

二、学唱歌曲《嘀哩嘀哩》

1.下面我们一 起来聆听《嘀哩嘀哩》。(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2.师:听完这首歌曲,你们能从歌词中找出春天派来的使者是谁么?

生:小黄鹂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瞧!它就是用歌声来告诉我们春天来啦!(教师范唱,学生模唱)

案例分析与改进:此部分直接开始让学生模唱不太恰当,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的快慢等通过老师引领讨论出歌曲的演出状态情绪,加入欢快的情绪去学唱更加妥当。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几乎每个乐句里都出现了一个音乐记号,那是什么?

生:是圆圈!

师:对是圆圈,但是呢这个圆圈在我们音乐当中叫四分休止符 引入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的知识点: 把一个圆比作一个四分音符,时值为一拍。那么给四分休止符一条凳子让他坐下他就矮了一半变成了八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就是半拍。

师:那么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空拍,这样才能把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把握地更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大家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个地方我们唱的不够好的呢?

生:“嘀哩哩嘀哩”乐句。

师:没关系,大家看老师把节奏划到黑板上一起更着老师慢慢的打一遍拍子。(师生慢速打一遍拍子)

师:很好,很不错大家打的都非常好,我们在来一遍这一遍我们就要提速了,一起快速的打一遍拍子。(师生快速打一遍拍子)

师:非常棒!大家学习的很快很好。那么这一遍我们一起吧歌词填进去再来一遍。(师生共同填词打拍子)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处的节奏)

三、编创活动:

师:“春天在哪里”这一问句,还有很多其他的答案,下面老师会把大家一起分三个小组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讨论看看你们的春天都在哪里?

创编歌词:分成三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讨论出结果分组汇报演唱。

案例分析与改进:此部分创编活动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但是教师引导不够明确,师可以先做一个范例然后把范例范唱一遍给学生一个适当的引领,在通过学生的讨论去创编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6.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篇六

案例撰写人: 顾振荔

学年:2012

一 上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改进目标和措施概述: 1.认真研读数学全套教材,较好地把握整套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授学生时,整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每节课的过渡语言或者小结语言,在备课时要反复锤炼,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做到精练、有效并富有趣味,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平台,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及时把自己的实践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文,把有创意的内容撰写成论文,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一篇。

4.认真参与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学生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改进收获概述: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努力和反思,在以下这几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收获。1.通过认真研读教材,能较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并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能较好地设计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通过一学年的努力,自己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利于课余时间阅读了一些教育书籍,并系统地学习了《说课评课》这门学科,从中收获颇多,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

二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和不足分析

主要优势:

1.从教5年,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踏实,任劳任怨。2.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件。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有较强的上进心,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的教育教学书刊,通过学习优化

自己的教学方法。

主要不足: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局限所教年级,不能整体把握全册教材,对教材的理念和意图理解不透。

2.课堂语言不善于精挑细琢,比较随意,特别在关键问题的提问,教学环节的衔接上做得不够细致。

3.反思不够及时,不能把自己实践的东西提炼,形成文。4.理论学习不够,教研能力较弱,论文的撰写能力较差。

三 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改进目标: 1.能较好地把握整套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课堂语言变得有效而富有趣味,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3.把自己教学的内容及时进行反思。

4.利用课余时间研读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

改进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平台,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每节课的过渡语言或者小结语言,在备课时要反复锤炼,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做到精练和有效。

3.认真研读数学全套教材,把有关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在教授学生时,整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4.认真参与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学生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5.及时把自己的实践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并把有创意的内容撰写成论文,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一篇。

四 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

详细

姓名

顾振荔

案例名称 几分之一

上传时间 2012-5-30 15:33:01

详细 详细 详细 顾振荔 顾振荔 顾振荔

周长 毫升与升 正推

2012-6-26 14:40:23 2012-11-5 16:03:33 2012-11-8 11:39:01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选填)

年份 姓名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或交流场合

2012 顾振荔 参加优质课大赛...2012XXXX 五 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和学校评价

学期小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望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所以,我在教学中主动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通过自己的正确推理,判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的欲望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结合教学内容,我尝试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具体落

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在加强学生灵活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方面,自己还需作不断努力探索。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不断加强新课标内容的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业务知识,转变教学观念,虚心向本教研组老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把本职工作搞得更好。

学校或教研组长评价: XXXX

学年:2013 一 上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改进目标和措施概述: 改进目标: 1.能较好地把握整套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课堂语言变得有效而富有趣味,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3.把自己教学的内容及时进行反思。

4.利用课余时间研读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改进措施:1.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平台,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每节课的过渡语言或者小结语言,在备课时要反复锤炼,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做到精练和有效。

3.认真研读数学全套教材,把有关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在教授学生时,整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4.认真参与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学生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5.及时把自己的实践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并把有创意的内容撰写成论文,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一篇。

课堂改进收获概述: 通过上学年的努力和学习,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收获:

1.在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2.教学时有过渡语和小结,课堂节奏较好,不拖沓。

3.教学设计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4.在撰写论文方面有一点点地提升,但还需要继续努力。

二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和不足分析

主要优势: 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有6个年头了,在这6年中从一个教育新手转变为一个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成熟型教师。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优势:1.通过研读教材,能把握教学内容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熟知全套教材。

2.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较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3.热爱工作和学生,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教育活动,并及时做好反思。

4.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教育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不足:

当今的科技每天都在革新,因此光靠自身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已满足不了今天的教育。因此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改进:

1.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能力不强。

2.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强,如flash、白板等,不能很好地运用于教学中。3.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创新意识还不够,容易按部就班。

三 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改进目标: 1.每学期撰写一篇有质量的小论文。

2.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每学期有3-4个教学内容有1-2点的创新东西。

3.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改进措施:

1.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做一个有心人,积累教学经验,每周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2.多参与浦东新区和学校的培训,尤其是教学创新方面的。备课时多思考,尽可能想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并有大胆尝试的勇气。

3.利用课余时间多请教信息老师,尝试做一些flash,尝试运用一些白板技术。

四 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

详细 详细 姓名

顾振荔 顾振荔

案例名称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小数的性质

上传时间

2013-6-25 14:46:34 2013-6-25 15:00:14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选填)

年份 姓名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或交流场合

2013 顾振荔 参加优质课大赛...2012XXXX 五 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和学校评价

学期小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刚开始时,对于毫无教学幼儿经验的我,有相当大的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向她们学习,不断钻研新课标,还通过上网,接受学校培训等渠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半年的教学,我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

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优美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助差生。在练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通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游戏有很大帮助。尽量把知识点教学活动,转化成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7.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篇七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其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以企业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财务关系处理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就课程结构而言, 它通常包括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基本知识模块, 涵盖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环节。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作者认为财务管理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 财务管理课程源于企业理财活动的需要, 其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在对企业理财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并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 并进而反作用于企业的理财活动, 同时企业的理财活动也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学文化环境等要素的直接制约, 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更要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理财能力、满足企业的理财实践需要为目标;其次, 财务管理课程以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 同时其课程架构也通常按照模块化进行安排, 并在其中涉及多个财务管理环节,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财务管理目标、原则及基本价值理念为基础,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各知识模块和环节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认识;第三, 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 以及基于此所建立起来的与后续各知识模块间的内在联系, 而由于基础理论部分较为抽象、生涩,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相关理论部分的细致讲解, 同时还要善于借助案例讨论、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使学生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这些内容并在解决财物管理问题时能潜意识地加以运用。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 也需要借助相应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切身体会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环境、身临其境地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 由此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并有助于其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系统化掌握, 而这也正是案例教学的优势所在。因此, 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十分必要。

二、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现实障碍

尽管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着显著的必要性, 但其实践成效却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 一方面和部分任课教师出于减轻自身工作负担的考虑而在主观上有所抵触进而应付了事有关;另一方面, 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也影响颇大, 不容回避。作者认为, 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现实障碍:首先, 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着案例资源少、选择面窄的困境, 案例资源的稀缺必然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案例产生制约, 影响教学效果也就在所难免;其次, 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计划学时通常被安排为48或56学时, 相对教学内容而言本身已较为紧张, 此时如果要适量安排案例教学, 就必须精简理论部分的课堂讲解, 而这往往又会引起部分习惯于跟着老师的课堂讲解进行学习的学生的不满;再次, 合班制上课已成为当前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 而这往往会使计划开展案例教学的老师面临两难选择, 增加其组织难度;最后, 多数任课教师都是在取得相应学位后直接开始从教工作, 既没有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 也未接受过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 因而缺乏相应的案例教学能力。

三、优化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既有显著的必要性同时也受到多方现实障碍的制约, 而且部分制约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也难以有实质性改观。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 作者认为只有面对现实、多方努力才能有效突破当前的困局, 而重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又最为关键。

1. 建立并不断完善案例库。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础, 而案例选择的合适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空间的大小, 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 任课教师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案例库。总体而言, 案例库的建立可借助以下两种途径:其一, 直接引入公开渠道可获取的现成案例, 如公开出版的案例教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以及开放性的案例库等;其二, 教师通过调查、整理和加工, 编写案例。相对而言, 后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在案例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阶段。作者认为, 根据案例编写目标和计划的不同, 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收集基础资料:浏览企业的网站、查阅其发布的公告和年报, 并关注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征得企业同意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利用和企业的横向科研机会, 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需要强调的是, 鉴于实践中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对有限以及出于保密和谨慎的考虑往往对实地调研持保留态度, 因此将前两种渠道结合使用更有利于案例基础资料的收集。在任课教师建立和不断完善案例库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扩大案例选择的空间, 还可鼓励逐步建立校内共享和校际共享的教学案例库。

2. 合理组合安排案例。

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 但实践中教师又往往受到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制约。基于此作者认为, 任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并合理组合安排案例:首先, 部分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案例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 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进而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依据主次适当压缩课堂理论讲授, 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分配;其次, 面对相对有限的计划课时, 任课教师还应合理组合安排案例, 建议在阶段性理论讲授结束后, 安排对应的专题性案例 (如在投资管理理论讲授结束后, 安排企业投资管理的相关案例) , 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体会相应方法和工具的运用, 待课程全部理论讲授结束后再安排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案例, 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有利于其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 这种案例安排思路不仅适应了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现实制约, 也符合本科生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普遍缺乏的特征, 使其能通过循序渐进地案例学习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一般包括案例资料发放、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集中讨论、教师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环节, 其中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集中讨论两个环节直接关系案例教学的组织效率。在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常态的现实条件下, 简单遵从上述流程开展案例教学往往会使任课教师面临两难选择:或者因小组内学生人数过多而增加其内部沟通与组织难度, 影响小组合作成效;或者因分组数量过多而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难度, 导致耗时过长。上述两种状况都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成效, 但相对而言第一种状况的影响更为基础且任课教师也难以控制与补救, 因此作者认为以提升案例教学成效为目标、在坚持合理控制小组内学生人数的前提下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是破解合班制上课困局的必然路径, 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 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更为多元化的观点碰撞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还可以将局部共识的取得环节前置, 从而大幅减少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占用。每个预讨论小组群包含的小组数量可根据所划分的小组总量确定, 以2~3个小组为宜, 小组群的组合可以由各小组自由选择, 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在此基础上, 任课教师还应该加强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控制力度, 不仅应要求尽量以小组群为单位进行陈述, 还应在鼓励不同观点和补充性发言的同时严格控制后续小组群的重复性发言, 而小组群的陈述顺序即可以参照既往的课堂讨论表现确定, 也可以随机抽签。

4. 多渠道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师的设计与组织, 因而其组织秩序及最终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案例教学能力, 即是否系统掌握了案例教学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经验。鉴于自身案例教学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刻意回避或尽量减少案例教学安排的重要原因, 因此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及教师本人都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影响, 进而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作者认为, 当前可考虑综合利用以下几种渠道:出台相关制度或措施支持任课教师到国内外案例教学开展较好的院校观摩学习, 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或与同行间的深入交流深化理解并系统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鼓励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兼职或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到企业挂职, 通过直接从事或接触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 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升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校和企业间较为稳定的科研试验基地, 为教师创造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业务交流、咨询服务与调研的机会与平台, 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客观而言, 上述几种渠道都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 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摘要:对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已成为多数任课教师的普遍共识, 但教学实践中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状况及效果却往往不甚理想。论文通过对财务管理课程特点的归纳总结, 进一步明确了其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进而全面分析了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障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案例库

参考文献

[1]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 2009, (8) :34-36.

[2]王玉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 :90-94.

[3]杨淑娥, 张强.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10, (2) :103-104.

[4]黄玉梅.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4) :122-124.

[5]任爱莲.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 (下旬刊) , 2010, (4) :106-107.

8.教学改进案例征文 篇八

关键词: 学习性评估;心理课堂;改进教学;案例

一、 问题提出

高中心理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心理课教什么”,虽然有《纲要》作为依据,但纲要的要求十分宽泛,在给心理教师极高灵活度的同时,也让教师为难,教什么内容最合适。

困惑之一“心理课热热闹闹,但活动之后学生真的学到了什么”,学者提出学生 “参与课堂”不等于“参与学习”,如果学生只把心理课当做一场游戏的参与,而不是一种学习的参与,这种参与形式不能持续,也是没有意义的。

困惑之二“改进教学的方向在哪里”,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心理教师拥有了可供教学的成熟教学资料,但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让人倦怠,如何改进已有教学设计,如何将一整套心理课程不断完善,也成为追求职业发展的心理教师们的一大困惑。

近来,一种评估理念的出现似乎为解决上述困惑点亮了一盏明灯。随着整个教育大气候对评估在促进学生学习和反馈教师教学之间发挥作用的呼声渐高。美国率先提出了“学习性评估”的新概念,认为评估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反馈学生学业成就,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正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 “评估和教学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当学生参与评估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评估结果中得到改进教学的新发现”。

简单说,学习性评估是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反馈教师教学两大作用;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时间点的评估新理念。举例而言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课前的评估结果,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据此确定教学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高度唤醒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根据课后评估结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实现评估反馈教学、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笔者借鉴学习性评估理念,应用于心理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 如何确定心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2. 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心理课堂,并真正“参与学习”

3. 如何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进一步完善心理课程

二、 课前评估

“教师不应直接决定教授学生什么,而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课前评估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帮助教师知道教什么及如何教。笔者认为课前评估是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提,也是邀请学生参与教学的间接手段,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本案例研究对象是高二年级某班,以真实心理课堂实践为例,阐述教师是如何从课前评估中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

(一) 了解学生学习难点

高中生普遍存在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不仅让任课教师、班主任头疼,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自身学习效果,降低学业成绩。并且,这种拖延现象在假期中更加明显,当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时间,可以自行进行安排时,拖延现象泛滥严重。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2012修订)》要求中学心理课堂“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纲要内容,将“克服拖延、高效完成作业”作为一节心理课的教学任务。

根据教师经验,假设学生拖延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态度问题,即厌恶家庭作业,另一方面是方法问题,即不知道怎么将大量的家庭作业按一定优先级顺序完成。因此,教师将教学目标初步定位在

1) 明确作业重要性,改变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

2) 掌握方法,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为验证此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笔者对高二某班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课前评估信息。

1. 问卷实测

使用《写作故障检测表》,该量表采用四点计分法,内容包括两部分 “写作态度”例如“讨厌写书面作业”、“在做了很多作业之后觉得厌烦和疲惫”等项目;“写作方法”例如“你会预先考虑写什么,然后再动笔”、“在完成书面作业时,你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按正确顺序写下来”等项目。

在心理课前,进行集体施测,发放问卷43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结果如图1、2所示:对作业持消极态度,厌恶完成作业的学生约38%,而掌握有效应对方法的学生仅有15%。

高二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消极态度高,而应对方法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学生厌恶家庭作业?是厌恶作业本身,还是厌恶无法应对作业的挫败感?换句话说,阻碍学生完成作业的障碍,可能并非作业本身,而是对自身缺乏应对复杂作业能力的消极评价。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改变学生作业的态度上,有自上而下的灌输之嫌,而且并未触及问题根源。

2. 访谈个别学生

课前对话

师:“APEC假期的作业什么时候完成的?”

生1:“最后一天夜里”

生2:“上学第一天早上”

师:“为什么不提前做完呢?”

生1:“我也想假期先完成作业再踏踏实实的玩….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写”

师:“作业很难吗?不会写所以才一直拖着?”

生2:“不是不会做,就是懒呗”

通过和个别学生的谈话,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完成书面作业,并非缺乏动机,即“想完成作业”,也并非缺乏完成作业的必要知识,学生产生拖延的原因在于消极的自我评价“懒”,以及在面对一次性完成不了的作业时,第一反应就是逃避,缺乏将复杂任务分解的“步骤智慧”。

(二) 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问卷和访谈的课前评估结果,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困惑和需求,从新调整教学目标:

1)意识到拖延完成作业不是懒,而是缺乏应对复杂任务分解的“步骤智慧”

2)掌握处理复杂任务的有效方法。

据此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以主题活动一为例,阅读“沙伦的故事”,第一段描述沙伦的办公室“一团糟”,所有材料都被“埋”起来;第二段描述沙伦花大量时间去写没人看的评估,却不能花时间完成重要的论文,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视而不见;第三段描述沙伦从来不按截止日期提交报告;第四段举例原定20分钟的访谈,沙伦1小时才结束,难以正确估计时间;第五段在面对重大任务时沙伦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第六段,沙伦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寻宝活动,例如找钥匙、找眼镜。

表1 主题活动一“读故事找问题”教学设计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主题活动一

“读故事找问题” 指导语“阅读故事后,小组讨论沙伦存在哪些问题?请尽可能多的找出问题并写在纸上。” 阅读故事

小组讨论

概括问题

上台展示 通过“尽可能多的找出问题”学生可以将“懒”分解为

1. 沙伦缺乏管理材料的能力(总在丢东西找东西)

2. 缺乏管理优先级的能力(先做不重要的事儿)

3. 缺乏时间意识(超时不遵守截止日期)

4. 缺乏步骤智慧(面对复杂任务不知从哪开始)

帮助学生意识到原来沙伦不是懒,而是在以上四方面存在问题,只要逐个解决,就能彻底帮助沙伦克服拖延完成书面任务的困难。

三、 课堂评估

心理课堂活动丰富,常有学生“参与课堂”的热闹场面,但学生是否真的学到知识,即“参与学习”则难以确认。课堂评估不仅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参与学习”的考察。因此,能否实现上述主题活动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也要对学生学习证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一) 收集学生学习证据

根据教学设计,各组找出的问题多种多样,表达形式也各有不同,课堂发言踊跃。小组展示原稿如下:

图3 学生小组问题概括原稿

如图3所示,通过学生学习证据的展示可以看出,学生对活动一的参与热情高,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闹,可以判断学生参与课堂程度高。

(二) 掌握教学状况

除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程度,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参与学习程度,因此有必要对课堂师生互动进行分析。

师生对话

师:这里是六个小组汇总的问题,大部分的问题都提到了什么?

生1:缺乏时间观念、分不清主次、不会整理东西

师:还有吗?

生2:不能拆成小步骤

师:非常好,通过大家罗列的沙伦的问题,我们做一点概括的功夫就可以得到这四点“管理时间”“管理优先级”“管理材料”和“分解步骤”。这会儿你就知道了,沙伦的拖延,不是因为“懒”,而是缺乏解决这四方面问题的好方法。只要我们找到方法,逐个击破四方面问题,就能有效克服拖延。

针对上述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客观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如表2所示:

表2 课堂教学策略优缺点分析

课堂观察 优点 不足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看 活动一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提问的问题简短,所以学生用短句非常踊跃的回答,参与课堂明显 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初步的概括分析,缺乏对拖延现象的深入思考,缺少个性化想法的碰撞,参与学习效果一般。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看 教师把各组学生的题目展示出来,然后将关键字汇总,并联系心理学名词加以解释,课堂进程顺畅 学生概括和教师预设的结果不同,生硬的用心理学名词加以解释,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发生脱节,略显牵强。

分析可知,虽然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并有一定的学习证据展示,但事实上,对于学生深入思考,创新能力的激发有限,因此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体会到的内容并未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仍需改进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

四、 课后评估

我们分析教学的优劣必须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笔者认为虽然心理课没有所谓的考试,但在教学之后的及时评估,例如简单的访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看到教学的某些问题,从而改进教学。以本节心理课为例,使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采用访谈的方法

课后访谈

问:这堂心理课你们学了什么

生1:时间管理、不要像沙伦一样丢三落四

生2:学到了面对复杂任务,先拆分步骤、管理优先级、管理材料

问:从哪学到的?

生1:读沙伦的故事

生2:老师概括在黑板上的。

通过访问分析得到:生1的回答反映出,学生没有在主题活动与拖延完成书面作业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很可能在本节课后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应对拖延。生2的回答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是记忆和模仿的结果,并未把本节课内容内化。综合课堂评估和课后评估结果,有必要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改进。

(二) 改进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从以下三面进行改进

表3 改进教学设计前后对比

改进方面 课堂一(改进前) 课堂二(改进后)

1.呈现顺序 1) 学生先概括问题

2)教师后呈现抽象的心理名词,将学生的概括加以解释 1) 教师先呈现抽象的心理名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以上名词进行个性化解释

2.活动指导语 通过阅读,在文中请尽可能多的找出沙伦存在的问题 通过阅读,在文中找出对应的现象帮助你理解这四个词的含义。

完成一幅“四格漫画”以帮助你理解,在完成复杂任务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3.学习成果展示形式 用文字形式展现

锻炼概括能力 用漫画形式展示

锻炼创造力

五、 整体评估

有效的评估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结果,并反馈教师教学,经过反复实践验证教学反思结果,真正实现利用评估促进教学的目的。

(一) 课堂学习证据前后测对比

经过调整教学顺序,精修活动指导语,改变学习证据的呈现形式,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改进前后课堂一、课堂二学生学习证据的对比,改进后学生对如何处理复杂任务,如何减少拖延作业进行了思考,并产生了高度个性化的解决方法,实现参与学习的目的。

课堂一(改进前)学生使用文字形式展现、锻炼概括能力 课堂二(改进后)学生使用漫画形式展示、锻炼创造力

表5 改进教学前后学生学习证据对比

如表5所示,比较学生学习证据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学策略后,学生对如何克服拖延有了清晰具体和高度个性化的理解。在面对复杂任务时,不再习惯性的选择逃避,而是有一定应对方法,比如先将大任务分解步骤,按一定优先级排序,制定可行的时间计划,并准备好所有材料。掌握这一应对复杂任务的思路,在面对大量家庭作业时,不再逃避拖延,而是降解复杂任务难度,提升了应对大量任务的信心。最终,学生意识到拖延完成作业不是懒,而是缺乏应对复杂任务的心智能力,通过一节心理课的学习,产生个性化的处理复杂任务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六、 总结

通过课前评估,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需要,设计出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评估,收集学生学习证据,帮助教师掌握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后评估,验证教学实践,发现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最终实现利用学习性评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09)

[2]赖明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课堂评估研究——基于香港语文课堂实践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汉字的联想》的教学反思下一篇: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