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的教育(精选11篇)
1.3岁宝宝的教育 篇一
在很久远的时候,天是和地面很接近的,大人们的手,可以模到星星,所以有许多小孩子时常架着梯爬到天上去,因为上面很好玩啊!地面是用白云铺成的,宫殿是用金子造成的,花是用五色的玉和珍珠穿成的,但是发出的香味比花还香呢!蝴蝶和鸟儿,都有孩子这么大,活泼得也和孩子们一般,孩子们有时骑在他们的背上,有时听他们唱歌,或是看他们在花上跳舞,在这里什么都有,所以孩子们一到那里,总是玩不够,谁也不想回家,除非母亲喊着他们。
他们之中有几个最顽皮的孩子,时常跑到花里去,将花弄碎了,回来的时候,又偷偷的带着一只蝴蝶,或是一只最美丽的鸟儿,总之这几个孩子顽皮到极点了,所以天神很生气。有一次夜里,天神趁着他们都在家里睡着了,马上将天升高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孩子们都不能上去了。个个哭着喊着,有几个聪明的孩子,立时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教大家不要哭泣,他们很快的将许多梯子接起来,接得很长很长,然后将这接成的长梯直竖起来,果然触着天了,可是这座长梯,在早晨的阳光里,突然变成一条又长又坚固的植物,上面一片叶子都没有,但是他们仍旧可以攀登上去。他们快乐得什么似的,一齐拍着小手唱着一支歌儿:
“节节草,节节高,送宝宝,上云霄。”
他们正在快活的时候,忽然刮风了,乌云从四面聚拢来,雷霆震响了,电光闪闪,如蛇的舌头一般,孩子们都躲到母亲怀里去,小手掩住耳朵,一声也不敢响,不一会打了一个大雷,地也震动了,外面一阵火光,好像火山喷发了,原来他们的梯子,被雷打断,并且着火呢,后来节节草永不会长高了,并且每节上都有了灼焦的痕迹,过了几天,他们很失望的在半段的节节草下唱着歌儿:
“节节草,节节草,上云霄,怕火烧。
2.3岁宝宝的教育 篇二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有不同的敏感期, 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 事后很难弥补。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婴幼儿时期, 尤其是3岁以前, 是人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3岁看老”, 从一定程度上说明0~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0~3岁婴幼儿的教育。
但目前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不容乐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年轻父母缺乏相应的育儿知识和技能; (2) 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 无暇照顾孩子; (3) 部分年轻父母育儿观有偏颇,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4) 部分年轻父母教育意识淡薄, 与孩子游戏的时间少。为此, 幼儿园在0~3亲子活动中采用有效的策略, 加强对家长的育儿指导。
一根据不同活动环节, 给予指导
3岁前, 婴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 为激发孩子的兴趣, 要求家长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引导孩子进行积极模仿,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 在每次活动中, 可以根据各个环节的目标、内容、指导要点对家长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
第一, 点名活动开始时, 老师可这样指导家长:“各位家长, 这个游戏是请宝宝主动、大声唱出自己的名字并向大家问好, 我们要积极地鼓励孩子, 和宝宝一起唱、一起做动作, 要用夸张的语调和表情来激发宝宝的游戏兴趣。”点名活动后老师会这样指导家长:“点名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胆量, 平时可利用家庭聚会, 朋友聚会时有意识地让宝宝介绍自己, 让宝宝更活泼、大胆。”
第二, 在操作活动时, 教师会指导家长掌握活动的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 告知活动发展目标及家庭延伸活动。如25~30个月玩米乐活动, 教师是这样指导家长的:“大家请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喂小猪吃饭的。调羹的柄的红色标记处轻轻地放在中指的侧面上, 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舀一调羹, 一口一口喂进小猪的嘴巴里, 让小猪吃得饱饱的。”活动结束后, 教师会简单总结活动的目的及延伸活动的要求, 仍以玩米乐为例, 教师是这样指导的:刚才的活动让宝宝学习了正确拿调羹的方法和抓握的练习, 宝宝们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 要学会独立吃饭, 从现在开始回家要引导孩子独立使用调羹进餐。
第三, 在音乐活动中, 我们会指导家长适时介入指导,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其完成节奏练习、动作模仿练习等。以音乐活动“捏窝窝”为例, 教师是这样指导家长的:“我们用彩色乐器瓶来给歌曲配乐, 宝宝捏住瓶口的上方, 一下一下地甩动, 如果不会甩动, 妈妈就要握住宝宝的手腕去帮助他。”
第四, 在语言活动中, 我们会教给家长讲小故事的方法, 并引导家长适时提问。如以故事“新衣服”为例, 教师引导家长用生动、激情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 提一些有关故事人物、颜色等简单的问题, 如“宝宝的上衣是什么颜色的?”“谁来追宝宝了?”“宝宝怎样了?”“宝宝吃饭的时候要怎么做呀?”
第五, 在亲子游戏中, 我们会教给家长亲子游戏的方法、恰当的情感表现和对孩子的情感激励。以亲子游戏“包饺子”为例, 首先让家长掌握其玩法:轻轻地、按节奏、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 并用双手从宝宝的腹部两侧依次往腿部抚摸……游戏过程中, 引导家长注意和孩子的眼神交流, 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快乐、温馨, 进一步促进亲子间的情感。
第六, 在大运动中, 我们会引导家长注重孩子勇敢、合作、尝试等精神的培养。如游戏“运粮”, 我们设计了独自推小车、与父母合作抬粮食等情节, 在游戏的过程中注重了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在活动中取得了一点进步, 我们会引导家长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 家长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 从而对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 我们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如有个孩子在玩积木时, 反复把积木放到小摇车的座位上, 然后推下来, 面对这种现象, 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捣乱。其实, 孩子是对推这个动作和结果感兴趣, 在反复放置、推下这个动作中发现、感受一些变化, 当我们把其中的道理分析给家长听, 家长理解了孩子的行为, 就能适时对孩子进行下一步引导。
二根据不同教育类型的家长, 开展指导
不同的孩子在亲子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不同教育类型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亲子园教师要在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 鼓励家长学习基本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提高自身素质, 改进自己的行为。
第一,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 我们让家长在活动中做“传话筒”。如弹弹和她的奶奶, 对于这个小孙女, 奶奶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摔了, 在操作活动种小树中, 弹弹只种了几根就让奶奶种。在奶奶即将代劳的时候, 老师马上介入:“弹弹, 这根小树苗应该种在哪里呀?”“对了, 真棒!真棒!”“奶奶,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 您只能用语言加以引导, 不可包办代替, 孩子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小手会更能干”。对于这种类型的家长, 在亲子互动时只要求家长做示范动作, 不包办代替,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 我们引导家长表示理解、容忍及宽容, 采取“冷处理”的方法, 并及时根据家长的表现, 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 对于忽视型的家长, 我们要求其认真对待, 积极参加活动。萌萌的妈妈只来过一次亲子园, 平时和孩子的爸爸在单位, 所有的养育任务全都交给了孩子的外婆。相比同龄孩子, 萌萌除身体锻炼外, 其他的能力都落后于同龄的宝宝, 特别是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老师向其打招呼:“萌萌好!”, 孩子也会说:“萌萌好!”。对于此类家长, 我们要求她尽量多带孩子来参加活动, 让她在活动中感受自己孩子跟同龄孩子的差距, 学习育儿的基本方法, 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宝宝一起成长。
第三, 对于高要求的家长, 我们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引导、教育孩子。如婷婷, 在前面几节亲子活动课上, 没过多久就会听见她响亮的哭声, 妈妈在一旁不断地训斥。究其原因, 是因为婷婷的操作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 妈妈就骂婷婷“真笨”, 使得婷婷眼泪汪汪, 不知所措。对于这类家长, 我们采取事先提醒、及时制止并事后总结, 适时与家长沟通, 提出家长能接受的意见, 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的行为。
第四, 对于民主型的家长, 我们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任务, 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根据不同家庭角色, 实施指导
在亲子活动中, 家庭成员角色的不同, 婴幼儿所获得的收获也不一样。
第一, 母亲对婴幼儿更多的是抚育、照料、鼓励和言语教导、行为示范等。其中, 母亲对婴幼儿丰富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 对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有重要影响。“80后”的母亲, 年轻又有学历, 吸收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强, 可借助网络平台和沙龙活动, 让母亲较快地获得相关知识和可操作的经验, 提升母亲的教育能力。
第二, 父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特殊的作用, 这不是母亲可以替代的。父亲与子女的交往内容偏重于游戏、游玩和学习指导活动, 如体育运动、旅游和科学探讨等, 这些活动具有更多的认知性和活动性, 活动量大、刺激性强。父亲往往成为子女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行动的榜样。国外研究表明, 在超常儿童中, 受父亲直接教育和影响的孩子最多。德国哲学家费罗姆认为:“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 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 那就是思想的世界, 科学技术的世界, 法律和秩序的世界, 风纪的世界, 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 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因此, 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亲就有必要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养工作中去。可以开展“会讲故事的爸爸”、“会玩的爸爸”等活动, 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父亲宽容的胸怀、勇敢的精神。
第三, 祖辈对婴幼儿更多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多数祖辈对婴幼儿的保护过度, 放手不足, 容易造成其交往上的依赖性, 会影响未来一代独立性的发展。老人带孩子当然有老年人的经验和优点, 但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如老人对科学教养孩子的方法所知较少, 往往过分疼爱而娇惯孩子, 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的不良性格;也可能因为老年人无法掌握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 错过对孩子进行最佳开发的时机。所以, 在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基础上,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与之多沟通、多交流。可以开办“老年育孙基地”, “入户指导”, 定时定点进行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
四利用家长育儿资源, 进行指导
亲子教育中, 让每位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者,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因为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 大家都关心自己孩子所在的幼儿园, 都愿意为自己孩子的发展成长出一份力。只要利用得当, 每位家长都有巨大的教育潜能。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第一, 育儿妙招大家说。家长的生活背景和阅历不同, 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和方法也不同, 然而, 他们的愿望都是相同的。每次来亲子班参加活动, 他们会观察别人的优点, 思考自己的问题。在亲子班教育活动中, 可用孩子吃点心的时间, 让家长讨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或经验, 如有的宝宝比较胆怯;有的宝宝很挑食;有的宝宝很任性等, 大家围绕不同的主题各抒己见, 一起讨论解决的策略, 都感到受益匪浅。
第二, 现场观摩更有效。家长之间的观摩具有直观形象性, 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有一次, 弹弹和妈妈玩做糖葫芦的游戏, 妈妈在引导宝宝的过程中, 将游戏的玩法进行了变化, 如认识颜色数量、数数、比较多少, 使宝宝的兴趣持续了很长时间。这种一物多玩的引导方法体现了家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现场的观摩让更多的家长体会到教育的智慧。
第三, 无墙课堂真正好。为了便于家长在家中开展类似的活动, 亲子园活动可以选择家中经常能看到的日常用品作为活动的材料, 这样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又能使家长和孩子都易于接受, 从而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它是随时可见的, 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 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心。如玩扑克牌, 不仅能很好地让孩子认识颜色, 还能渗透数字的教育;玩米游戏, 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玩米的快乐, 还能学习掌握不同的玩具;夹夹乐游戏, 可以做成毛毛虫的脚, 可以夹在妈妈的背上, 做成一只大刺猬, 还可以进行夹衣服跑跑乐游戏。这些活动简单易行, 既能促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也让孩子亲身体验了自制玩具的乐趣。
3.2~3岁宝宝的创意游戏 篇三
好奇心,是孩子成长和求知的动力。跟随孩子的好奇心,一起探索,一起玩耍,你也会有许多新鲜有趣的感受!
2岁以后的宝宝,生活、活动范围扩大了,感兴趣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他不仅想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怎么玩,还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动、会响,甚至开始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产生了好奇之心。模特宝宝/刘昱彤
宝宝心里话:
我现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有时候,妈妈刚买来的玩具,我也要拆开来,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想知道东西掉在地上会怎么样?盘子扔到地上,听着丁零哐当的声音,我觉得可好玩了!可是妈妈不喜欢我这样做,说我淘气,有时还打我的小屁屁。其实,我只是为了尝试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到底能做成什么事情。有时候,我玩得
的确有点过火了,不知道会有什么危险的事情发生。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态度坚决地告诉我,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我也会很听话的,呵呵。
1.自己坐上椅子试试
这个时期,宝宝喜欢挑战一些看似危险的事情。如果成功了,他会非常兴奋。给他准备一个专用的椅子,让他自己坐上去。妈妈在旁边看着,即使有点不放心,也尽量不要去帮他。
2.我的声音怎么从这里出来了?
把宝宝平时说话、唱歌或者哭、笑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给他听。宝宝会感觉很有趣:这不是我的声音吗?怎么从这里出来了呢?
3.影子会变?
将房间的灯光调暗,你拿手电筒照着宝宝,使墙上出现他的影子。或者站在太阳光下,让宝宝站立、蹲下,教他观察影子形状的变化。通过影子,宝宝发现了自己身体动作的变化。
4.泡泡变大了,啪,又破了!
吹泡泡的游戏可以大大勾起宝宝的好奇心,因为那些一点点变大的泡泡对他来说是那么的神奇:泡泡变大、变大,啪!破啦——太有趣了!妈妈吹,宝宝追着将泡泡打破吧。
5.不要抢走我的妈妈!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会嫉妒了。不信?妈妈可以暂时无视一下宝宝的存在,或者假装喜爱布娃娃、毛绒玩具什么的。本来是专属于自己的妈妈,现在怎么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另一个宝宝呢?这种新的感情会让宝宝感到困惑。然后,妈妈抓准时机爱抚宝宝,宝宝的喜悦会成倍地增加。
6.拿放大镜来!
给宝宝一个放大镜,让他拿着去探索一下,看看平常的东西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啊,妈妈变得好大好大!咦,自己的小手指比妈妈的还大呢!太神奇了!
7.我爱我的布娃娃
宝宝很喜欢模仿大人做事情。如果给他一个布娃娃或者毛绒玩具,宝宝会照顾它,跟它说话。妈妈对自己做的事情,宝宝都给照搬到布娃娃的身上了。
8.吸上来了!
准备一块磁铁,让宝宝去吸一吸。咦,怎么有的东西可以吸上来,有的却吸不上来呢?真奇怪!多试验几次,宝宝也许自己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了。
4.3岁宝宝故事3个 篇四
于是它们想出办法,一只咬住另一只的尾巴,吊下去喝;第一只喝饱了,上来,再吊第
二下去喝……并且发誓,谁也不准存半点私心。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在下面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今天总算我幸运,可以喝一个饱。”
第二只老鼠在中间想:“下面的油是有限的,假如让它喝完了,我还喝什么呢?”还
是放了它,自己跳下去喝吧!”
第三只老鼠在上面缸边想:“油很少,等它俩喝饱,还有我的份吗?不如早点放了它们,自己跳下去喝吧!”
5.适合3岁宝宝的儿童故事 篇五
国王不知道什么是满足,他依然要积累自己的黄金和珠宝,不断的从人们手里收刮钱财,由于国王的荒诞,国家的小偷和强盗也越来越多了,小偷和强盗经常光顾这个可怜的城市,抢走一切可以抢的东西。
而这个国家的国王和士兵们却置之不理,依然只知道吃喝玩乐,就连天也不眷顾这个可怜的国家,一场干旱让大地寸草不生,人们穿着破烂的衣衫,用少的可怜的米汤来填饱肚子。
贪婪的国王依然不放过人们,继续向人们索要钱财,拿不到钱财的士兵更是向人们使用暴力。
人们无奈只得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家,去别的城市生活,渐渐这里成了一座空城,国王没有了居民们的赡养,再也拿不到任何的钱财,吃光了食物,花光了钱,士兵和大臣们也都一一离去,贪婪的国王成为了一个最普通最可怜的人。
6.3岁宝宝的教育 篇六
一天,云姑娘穿上了一身漂亮的白衣裳,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飘荡,她想让别人看看她的新衣裳。
她飞过一座山又一座山,来到了一片小树林。她看见小鸟说:“小鸟妹妹,你看我的衣裳漂亮吗?”小鸟有气无力的说:“漂亮,我口渴的快不行了。”
她又对树婆婆说:“树婆婆,你看我的衣裳漂亮吗?树婆婆用力挺了挺腰说:“漂亮”。说完就又不由自主的弯下了腰。
她又看见花儿说:“花儿妹妹,你看我的衣裳漂亮吗?花儿妹妹慢慢的仰起头说:“漂亮”。说完就又耷拉了头。
云姑娘明白了,大地万物需要水了。
她用那漂亮的衣裳,用力摔啊摔啊......接着哗哗哗下起了大雨。
过了一会,树婆婆挺起了腰,花儿仰起了头,小鸟喝足了水,唧唧喳喳飞上了蓝天,高声喊道:“谢谢你!云姑娘!是你救了我们!大家谢谢你!
7.3~12岁儿童家庭性教育之我见 篇七
事实上, 对青春期之前的3~12岁儿童进行性教育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更加有效。它不仅有助于儿童性别概念的形成和性角色的建立;有助于消除儿童性发展过程中的异常, 防止“性抑制”;并且能够使儿童与教育者以一种相对平静、自然的心态对待“性问题”。另外, 家庭是该阶段儿童接触和识别性别差异的重要场所, 更是儿童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来源。
笔者对289个幼儿家庭和206个小学生家庭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 儿童性教育正面、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被大多数家庭认同。但是仍然有30.4%的幼儿家长和33.9%的小学生家长对开展3~12岁儿童家庭性教育持消极态度, 担心儿童家庭性教育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性教育实践领域里几种错误的性教育观:“无师自通论”、“诱发错误论”和“问题发生论”在3~12岁儿童家庭中还是很有市场。
调查结果还表明, 多数3~12岁儿童家庭不再将性教育理解为单纯的性知识学习, 对性教育内涵的理解趋于全面, 幼儿家庭较重视性别角色教育, 小学生家庭较注重对孩子进行青春期知识的学习。
在调查中, 我们还发现84.7%的幼儿家庭和88.3%的小学生家庭需要在性知识的学习方面获得帮助;87.5%的幼儿家庭和80.5%的小学生家庭希望获得性教育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性知识不足与性教育技能的缺失是目前3~12岁儿童家庭开展性教育普遍面临的困难。
儿童性别以及性别角色的最初认识是从家庭开始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对子女进行性知识、性道德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3~12岁儿童实施科学、合理的性教育, 有助于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孩子坦然面对青春期的“性困惑”, 摆脱由于性萌动带来的干扰。本文结合调查结果, 对开展3~12岁儿童家庭性教育谈一谈个人看法, 以期对广大的儿童家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建立正面、自然、积极的性态度
性没有任何神秘可言, 性是人的本能, 性伴随着人的一生。性, 虽是人类的本能, 但它并不像呼吸和饮食那样可以不学自会。古人早就说过, 性不学则损天命, 丧伦理。而且在现实中, 儿童确实存在性好奇和性疑问, 迫切需要性教育的引导。另一方面, 人类的性行为, 不仅有其自然属性, 更重要的是其社会属性, 使男女的行为规范适应社会需要和道德要求, 这就需要循循善诱和悉心培养, 而不可能“无师自通”。
父母与子女谈“性”的时候, 应该摒弃对性羞于启齿的态度, 采取自然、亲切、坦诚的态度面对孩子, 视“性”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抛开“孩子过早了解性会导致过早学坏”这类想法, 成人本身对待“性”是一种自然的态度, 那么孩子也会习惯, 会不以为怪。在孩子谈到与“性”相关的问题时, 成人或躲躲闪闪、或严加制止, 反而使孩子对性问题产生一个心理上的兴奋点, 增强对性的神秘感、好奇心。对于孩子们探索“性”的行为, 父母不应视其为羞耻或下流行为, 更不要责备和惩罚他们, 因为我们不正确的态度和反应, 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罪恶感和叛逆性, 一旦真实面对现实问题时变得不知所措, 无计可施, 反会以更为过激的行为、偏激的方式对抗父母。
性认知和性意识的形成从幼儿期就开始了, 如果父母缺乏正确引导和教育, 极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性心理扭曲和障碍。伴随学龄儿童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的出现, 父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使他们坦然接受事实, 以喜悦的心情面对成长。同时, 父母还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天清洗孩子的生殖器, 教育孩子内衣裤不要穿得过紧, 定时睡觉, 不赖床等, 做好性卫生保健工作。
2. 提高家庭性教育水平
儿童期的性教育主要在于家庭和父母, 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性别角色和性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父母一方面要善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 将潜在的教育优势转化成实际的教育成效。
父母一方面要抓住时机, 适度适量地给予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如在幼儿期就要进行性角色教育, 将小学五、六年级作为青春期教育的开端;给孩子洗澡时, 教他认识身体的部位等。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孩子辨析来自外界的各种影响, 使孩子逐步接受性道德和性行为准则。
作为家长, 第一要面对现实, 不回避孩子的性疑惑, 面对儿童的性问题, 既不能掩饰应付, 更不可以斥责, 应该简洁、诚实地解答, 如针对“女孩子为什么要蹲着尿尿”的疑问,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女孩子站着尿尿会弄湿衣服和身体, 不卫生。”第二, 父母的性教育应注重引导和沟通, 不应只是简单的约束和灌输, 而要培养儿童“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第三, 父母应该及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将正确的性观念、性知识传授给孩子, 为孩子们步入变化莫测、危机四伏的青春期“接种疫苗”, 提前做好准备。第四, 父母要先接受性教育, 学习科学的性知识, 掌握必要的性教育沟通技巧, 不做“性盲”。知识是生长理性的土壤, 一个对性缺乏了解和认识的父母, 很难正确看待性教育, 也很难采取正确的性教育方式。
3. 帮助儿童形成规范的“性别角色”
人在幼年时期, 尤其在3至6岁的孩子将要度过生长发育中的“恋父 (母) 情结”期。这个时期的孩童, 除了照样喜欢父母双亲之外, 男孩特别喜欢与母亲接近, 而女孩特别喜欢向父亲撒娇, 想获得父亲的偏爱。这种情结是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 没有什么问题。通常随着儿童年岁的增加, 一般在6岁进入小学以后, 孩子转而与同性父母特别接近, 即男孩改与父亲接近并认同, 而女孩模仿母亲, 学母亲的样子做女人。
为了防止“恋父 (母) 情结”的深化, 父母要适当限制异性子女对自己的过分依恋行为, 如父亲应减少与女儿肌肤的接触, 逐步以成人异性之间 (非恋爱关系) 表达爱的方式传递父女之爱, 减少亲密行为。母亲要及时阻断男孩的“恋母情结”, 淡化孩子这种心理状态, 鼓励孩子亲近父亲, 多和同性别的孩子玩。
父母是儿童性别角色的第一个模特, 儿童通过观察父母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男人和女人。父母应该从小让儿童知道自己是男是女, 引导、支持儿童正确的性别角色模仿, 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父母切不可因为孩子的性别与自己的期望相反, 而对孩子实行反性别抚养和反性别角色教育, 如给男孩子取女孩的名字, 穿女孩的衣服, 玩女孩类的玩具, 学女孩子说话的语气、声调, 这样将容易导致孩子性倒错和性变态, 使之成年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4.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参与
性问题本身具有高度的私密性, 因此, 性教育对人际关系的要求比较高, 一般人在性问题上极难进行交流。家庭是子女性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庭在儿童良好的性心理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每个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一个孩子, 在亲子交往的时间和亲子观察的细致、深度上, 家长都远胜过老师, 而且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更亲近、随意, 不像教师与学生之间那么正式, 所以对于有些不便向教师提及的涉及自身的问题, 如自身的生理变化、恋爱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等, 孩子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家长谈论、讨教, 而家长也可以基于对孩子的深刻了解, 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具体指导。
然而, 由于目前家庭对儿童性教育存在先天认识不足, 家长缺乏与儿童在性问题上的必要知识准备和沟通技巧, 所以, 家庭和父母在儿童性教育中的潜在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在某种程度上, 家庭甚至成为儿童性教育的障碍。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也应该是儿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首先, 学校具有先天良好的师资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教师只要接受必要的性教育培训, 完全有能力担负儿童性教育工作。其次, 在学校开展儿童性教育, 能够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因为学校既是一个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社会机构, 同时, 起着引领家庭教育的任务, 学校对儿童性教育的重视, 必将推进家庭性教育的发展。再次, 通常在一个有同龄伙伴参与的、轻松的、友好的交往环境中, 儿童是比较容易交流信息与分享知识的。因此, 在学校中集体学习有关性知识, 使儿童可以大方地讨论、提问, 对他们的性疑问大有帮助。
但是, 学校性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首先, 性属于个人隐私, 并非所有的性问题都可以公开进行教育。性时常与自尊、独立性联系在一起, 处理不当将会对儿童心理造成阴影;而且许多性问题儿童自己无法察觉, 尤其是性心理的变化, 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需要细致、长期的观察, 这一点在学校是不易做到的。当儿童性心理变化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时, 可能学校已经失去教育的最佳时机。其次, 性角色的形成、性道德观的培养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不是在课堂上灌输就能实现的, 父母榜样示范与和谐家庭氛围比课堂说教容易被儿童接受。最后, 学校性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 由于长期的“性禁锢”和“性神秘”思想影响, 我们对性教育还缺乏研究, 学校性教育重点在青春期, 主要讲述性卫生知识, 教育方法也比较单一、老套, 没有注重儿童的“自我教育”。
社会, 无论在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 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学校、家庭对“性”遮遮掩掩的时候, 社会上可谓是“性息横流”, 漫天飞舞的小广告、男欢女爱的电视剧、衣着讲求“短、少”的流行时尚, 以及各种纤体瘦身讯息、淫秽书刊网站, 无时无刻地在向我们兜售“性息”, 儿童由于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以及性好奇, 错误的信息一旦“捷足先登”, 事后的补救往往十分困难, 而且恶果一经酿成, 对儿童和家庭的伤害可能是不可修复的。因此, 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 消除不健康的性信息, 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8.0-3岁宝宝补钙方略 篇八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99%存在于骨头及牙齿之中。婴幼儿正是身体长得最快的时候,骨骼和肌肉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因而对钙的需求量非常大。宝宝身体一旦摄取的钙质不足,就会影响牙齿的发育,不仅使宝宝出牙迟,牙列不齐,并且会增加日后患蛀牙的可能性;缺钙还会使宝宝骨骼的生长速度减慢,而且易碎。从小缺钙的宝宝成年后还易患骨质疏松症等。
钙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既然起着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给宝宝补充充足的钙,特别是在冬季,宝宝由于日晒不足、户外活动减少等原因,多少会有些缺钙的状况存在。看看下面的宝宝补钙方略,是不是很有用呢?
宝宝需要加强补钙的几个时期
下面是宝宝容易缺钙严重的几个时期,妈妈们一定要多多留意哦!
特殊婴幼儿
早产儿、双胞胎、生长过快或冬季出生的小儿比一般的宝宝容易缺钙,应更加注意钙的补充。
长牙、换牙期
婴幼儿出牙晚与缺钙有关系,有的小宝宝出生后10个月还没出牙,到了3岁20颗乳牙还没有长齐,有的宝宝虽然长出了牙齿,但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也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缺钙而造成牙齿的发育不良。为此,宝宝长牙阶段要特别注意补钙。
患病期间
婴幼儿在患病期间,如湿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腹泻等,容易影响钙的吸收,造成缺钙症状出现。因此宝宝在患这些疾病期间,家长应在治疗的同时考虑钙的补充。
生长高峰期
补钙能使宝宝长高又长壮,因此对于宝宝生长速度过快的第1年或处于生长高峰期的宝宝进行合理的补钙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缺钙?
很多时候,宝宝的一些反常表现足以让爸爸妈妈们了解到宝宝的身体是否摄取到了足够的钙。
◎不易入睡,更不易进入熟睡状态。
◎入睡后多汗、啼哭、容易惊醒。
◎白天常常烦躁,坐卧不安。
◎出牙迟,或者牙齿排列参差不齐。
◎学步迟。
◎阵发性腹痛,但又查不出肠道寄生虫,也无消化不良、肠炎等肠道疾患存在。
◎偏食或厌食。
◎手指关节明显增大,指节瘦小无力。
◎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症状。
◎指甲灰白或有白痕。
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钙?
◎O~6个月,每天400毫克。
◎6~12个月,每天600毫克。
◎1~5岁,每天800毫克。
宝宝都要补钙?
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要补充鱼肝油和钙剂。纯母乳喂养宝宝从出生后第三周开始补充鱼肝油,但不需要补钙。但哺乳妈妈需要补充鱼肝油和钙剂: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每日奶量能达到750毫升以上,就无需再额外补充鱼肝油和钙剂了。随着宝宝月龄增大,当奶量减少至400~500毫升的时候,可以考虑隔天补钙和鱼肝油。补钙要根据孩子的奶量以及食物中的钙含量来确定,并非随意补充。
如何给宝宝补钙?
每100克母乳含钙30毫克、牛奶含104毫克,根据补钙的需要,婴儿每天补充500毫克左右钙,应该不会有钙的缺乏了。如果仍然有缺钙现象,就不是单纯的补钙不足,而是另有原因,如有维生素D的缺乏、甲状膀腺功能不足或钙的吸收障碍等。此时,补充大量的钙是无济于事的,反而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果1岁的宝宝每天能喝600毫升的奶,再适当补充含钙食物或是钙剂,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缺钙。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维生素D的缺乏比钙的缺乏更为普遍,而且是造成钙吸收和代谢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补钙的同时,每天应为宝宝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厌奶宝宝补钙有招
宝宝不喜欢喝牛奶,妈妈是不是很烦恼々其实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惯常的思路,宝宝也可以从别的食品中得到充足的钙质。以下是10种提高宝宝饮食中钙含量的有效且健康的方法。
1调味牛奶
如果宝宝不愿意喝白色的纯牛奶,你可以给他喝添加了其它味道的牛奶,虽然这些牛奶比一般牛奶多了一些卡路里,但是它们钙的含量是相同的。
2酸奶
有很多味道和种类可供选择,有盛在杯子里的酸奶,也有包装在软管里可以吸吮的酸奶,这里面总有一种是你的宝宝喜欢的。
3奶酪
所有种类的奶酪都富含钙质,选择那些含2%脂肪或低脂肪的种类以减少全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4松软干酪
可以单独吃也可以混在宝宝最喜欢的水果中一起吃。
5含钙橙汁
半斤橙汁所含的钙相当于一杯牛奶中钙的含量。
6深绿色有叶蔬菜
试一下不同的绿叶菜,如椰菜、甘蓝叶以及芥菜等,并且添加不同的沙拉来调味。
7豆奶
不论你所选择的是纯豆奶,还是香草味、巧克力味、或是草莓味的豆奶,要先确认是不是加钙的产品。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豆奶一般都加钙,其钙的含量同普通牛奶的钙含量相同。
8豆类食品
不仅仅是青豆,所有的豆类食品都很有营养,如菜豆、花豆、云豆以及鹰嘴豆,它们大多数都含有数量可观的钙质。
9糊状食品
宝宝们喜欢帮你把东西放进搅拌机里,先将牛奶和酸奶放进去,然后让宝宝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水果加进去。
当你用牛奶煮麦片的时候,它们会比清水煮的更加浓稠好味而且营养更丰富。
给宝宝补钙时,妈咪们总会有着太多的疑问,现在就让我们来告诉你答案。
Q宝宝头上有枕秃圈,是不是就是缺钙?
A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枕秃?主要是因为宝宝出汗比较多,特别是宝宝的头部容易出汗,汗液刺激宝宝的皮肤,宝宝感到骚痒,就会在枕头上蹭来蹭去,这样就很容易把头发磨掉,形成枕秃。不过,宝宝缺钙的话,出汗就会相应的多一些。所以说,有枕秃圈的宝宝有可能缺钙,但不是绝对的。
Q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吃鱼肝油比较好?母乳喂养的宝宝也需要补充鱼肝油和钙吗?
A 按国际惯例,宝宝生下来半个月的时候就应该吃维生素D,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其他喂养。配方奶里面可能加了一些维生素D,但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在生下来半个月以后加维生素D。母乳虽然是宝宝最有营养的食物,但里面却基本上不含维生素D,即使有量也很小,远远不够宝宝营养的需要,所以宝宝要在半个月后开始添加维生素D。
Q宝宝走路老是有腿软的现象,平地走着走着就摔倒了,请问是因为缺钙吗?
A宝宝走路总是有腿软的现象,就证明宝宝身体里还是缺钙的,这个时候应该补充钙和维生素D。补钙是要长期补下去的,除非宝宝的身体发育特别好,不用补,否则不能停。
Q每个宝宝都需要补充钙剂吗?该怎样选择安全的钙剂?
A从营养角度来看,宝宝补钙首先强调食补为主,如果食补跟不上,就要进行钙剂补充。给宝宝选择补钙产品一定要注重质量。家长们在选择产品时,不能认为卖得越贵,含钙量就越高,颗粒越小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其实,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另外,直接从骨骼、牡蛎等含钙丰富的物质中提取的钙制剂,可能会有铅、砷等有毒物质的污染,一定要选购有国家检验认可的药准字号制剂的安全产品。
Q添加维生素D的钙是不是比单纯的钙吸收要好一些?
A维生素D对促进钙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人体血液里面有钙结合蛋白,钙和蛋白结合与钙结合一起以后才能吸收,所以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没有维生素D,很难谈到钙的很好吸收。补钙一定要补维生素D,但是维生素D在补钙的当时不起作用,要在身体里面起了很多的变化以后才能起作用。所以即使钙里面不添加维生素D,平时吃一些鱼肝油,也可起到样的作用。
Q孩子补钙,一定要再补维生素D吗?
A除非宝宝晒太阳很是充足,否则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真正的来源不是吃进去的,晒太阳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95%以上。用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就需要宝宝每天晒1、2个小时以上,而且身体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要比较大,最好是宝宝的全身。另外,空气不要受污染,如果是阴天,有云层,就会阻挡紫外线,这样的天气给宝宝晒太阳是没有用处的。冬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光中的紫外线已经很少了,所以这时一定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Q什么时候补钙更容易吸收?
A饭后补钙比较好一些。因为我们吃的饭菜里面,吸收消化以后有很多酸性的产物,如氨基酸,这些酸性产物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另外,给宝宝补钙时,不要一次补太多,最好分次补钙,因为钙越多的时候,吸收率反而降低。相同分量的钙剂分多次吃,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Q宝宝补钙到什么时候就可以了呢?
A如果是药补(如钙片),补到宝宝2岁左右就可以了。这是因为:1宝宝到了这个年龄段,户外活动增多,皮肤受阳光照射后合成的维生素D增多;2宝宝已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钙和维生素D的来源得以扩展;3生长速度较以前减慢,佝偻病的发病率大大减低,故不必再使用钙片、钙粉等药物钙剂了。但食补,即多安排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绿叶蔬菜等,则要继续下去,持续终生。
Q有人说钙补多了会使骨骼停止发育,影响宝宝长个子,这个说法对吗?
A人体骨头的增长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宝宝要长高,骨头长的时候会从两端软骨处增长,软骨逐渐钙化,使骨头越来越长。身体里钙多钙少对软骨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软骨本身跟生长激素有关系,宝宝有生长激素就可以长高。因此,补钙多少一般不会影响宝宝个子的生长。
Q为什么宝宝天天补钙还会缺钙?
A宝宝天天补钙但还是缺钙,问题很可能出在补钙方法不当上。有的家长将钙片捣碎与牛奶混在一起吃,或在喂奶前后给宝宝吃,致使奶中的蛋白与钙结合形成奶块,造成钙质无法被机体所吸收;还有的只给宝宝服钙片,不同时服用维生素D或晒太阳,影响了钙剂的吸收与利用;另外,菜肴过咸,钠盐摄入太多而将钙元素大量“排挤”出体外,同样补钙效果会大打折扣。
宝宝补钙营养餐
给宝宝补充钙剂时,妈咪们总是会担心:会不会补充过量?会不会有副作用?其实,有很多的食物富含钙质,如果妈咪们能够经常给宝宝们添加,用食补来代替药补,这样是不是更安全呢?
鱼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儿糕),鱼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盐少许。
制法:
1将米粉酌加清水浸软,搅为糊,入锅,旺火烧沸约8分钟;
2将青菜、鱼肉洗净后,分别剁泥共入锅中,续煮至鱼肉熟透,调味后即成。
营养提示:鱼肉中富含钙,不仅能够促进宝宝长个子,为骨骼发育添砖加瓦,还可促进脑发育,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不妨经常给4个月以上的宝宝做一些吃。
蛋花豆腐羹
原料:鸡蛋、南豆腐、骨汤150克、小葱末等。
制法:
1鸡蛋打散,豆腐捣碎,骨汤煮开;
2下入豆腐小火煮,适当进行调味,并撒入蛋花,最后点缀小葱末。
营养提示:鸡蛋、豆腐不仅含有丰富的钙,吃起来也又软又嫩,特别适合给还不太会咀嚼的6个月左右的小宝宝吃。
虾皮碎菜包
原料:虾皮5克、小白菜50克、鸡蛋1个、自发面粉、些许调味品等。
制法:
1用温水把虾皮洗净泡软后,切得极碎,加入打散炒熟的鸡蛋;
2小白菜洗净略烫一下,也切得极碎,与鸡蛋调成馅料;
3自发面粉和好,略醒一醒,包成提褶小包子,上笼蒸熟即成。
营养提示:虾皮含有丰富的钙、磷,小白菜经氽烫后可去除部分草酸和植酸,更有利于钙在肠道吸收。鸡蛋的好处自不必说,10个月以上的宝宝一定会非常喜欢这种鲜香的小包子。
香香骨汤面
原料:猪或牛胫骨或脊骨200克、龙须面5克、青菜50克、精盐少许、米醋数滴。
制法:
1将骨砸碎,放入冷水中用中火熬煮,煮沸后酌加米醋,继续煮30分钟;
2将骨弃之,取清汤,将龙须面下入骨汤中,将洗净、切碎的青菜加入汤中煮至面熟,加盐搅匀即成。
营养提示:骨汤富含钙,同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磷和多种维生素,可为正在快速增长的1岁以上宝宝补充钙质和铁,预防软骨症和贫血。
五彩虾仁
原料:虾仁250克,豌豆、胡萝卜、蛋糕丁、水发香菇丁各25克、鸡蛋半个、香油6克、精盐3克、料酒5克、淀粉15克、葱、姜末各少许,植物油300克(实耗30克)。
制法:
1将虾仁洗净,用洁布搌干水分,放入锅中,加入精盐拌匀,再加入蛋清、干淀粉拌匀备用;
2将胡萝卜丁、香菇丁放开水锅中汆熟;
3炒锅置火上烧热,放油烧至四成热,下入虾仁滑散,捞出沥油;
4原锅留油少许,下入葱、姜末炝锅,加入少许鸡汤(或水),放入豌豆、胡萝卜丁、香菇丁烧一会儿;
5再放入蛋糕丁,加入精盐、料酒,用湿淀粉勾芡,倒入虾仁淋入香油,盛入盘内即成。
9.2-3岁宝宝故事 篇九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只小老鼠在洞口探头探脑的四处张望着,发现没有什么动静就迅速地跑出来,准备出去找点吃的。它小心地走着,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于是它顺着香味走去,
哇!原来是一大片的西瓜地啊,地上躺着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小老鼠高兴极了,马上跑到地里开始挑西瓜了,它闻一闻,敲一敲终于选到了一个大大的西瓜.
淡淡的清香诱得它直流口水,它终于忍不住添了一口,咦!怎么没有味道呢?可能是皮太厚了吧,它用嘴巴去咬,可是太硬了,怎么办呢?它正摸着脑袋,突然看到旁边的石头,它眼珠子一转,拿起一块大石头用吃奶的力往西瓜上砸去,只听见“啪”的一声,西瓜炸开了花!吓得小老鼠吱吱地叫,捂着嘴巴逃回家了……
10.0到3岁宝宝读书的计划 篇十
读书,别以为这只是大人才干的事。对于幼小的婴儿来说,他/她也可以有来自美丽图画、妈妈动听讲述的阅读享受。特别是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来说,帮助他/她形成一种态度或观念,比教给他们某种具体技能(比如识字、数数)要重要得多。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书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书的有益的态度,养成一生的欣赏趣味。做一对时尚的父母,即使再忙,也要在一天的某个时刻和孩子共同进入阅读时光。
step1: 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是引导宝宝思维的最佳方式
如果你能坚持每天给孩子讲一段故事,你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别小看这每天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它能让你的孩子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获得巨大的乐趣,你嘴里的“小狗生气啦”、“小猫找不到家啦”全是生动的画外音,而画面中的小草、小花、小动物的表情、色彩和动作,也因为妈妈富有表情的讲解而成了鲜活的画面。
0-3岁的宝宝,她/他能记住什么呢?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坚持吗?
心理学家说,婴儿时期是需要环境刺激的,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刺激她的听力、视觉,很大的五颜六色的卡片,和妈妈对宝宝的注视、抚爱、甜美的声音对宝宝都是一种刺激,这样的刺激千万不能理解成要获得某个很成型的结果。早期教育就像春风拂过大地那样自然,不可看成是一种教学。它是我们生活的形式,是我们和孩子间绝美的生命状态。
这个时期是孩子语言和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宝宝从咿呀学语,到重复说字“车车”、“帽帽”等,一直到他能说简单的句子,表达完全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宝宝的巨大进步。妈妈给宝宝讲故事是很好的益智训练,我们要懂得反复给孩子讲故事的重大意义。
当妈妈们充满戏剧色彩、热情洋溢地一遍又一遍地给宝宝朗读故事时,倘若它引起一个诗的思想,暗示一个美的感情,触动人的心时,我们的.宝宝一如我们一样,他们也能感觉到美的存在。正是这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将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和由于你的参加而带来的无法比拟的魔力糅为一体,使得故事成为影响孩子思维的最好方式。
step2: 轻松温馨的气氛中,开始与宝宝做阅读游戏吧
每天,我们与宝宝在轻松而温馨的环境中开始我们的阅读游戏。即使他/她滔滔不绝地说出一串莫名其妙的话,我们也要用鼓励的眼睛望着他/她:哇,和妈妈讲得一样好呀。让他/她模仿你的面部表情,手势和音调变化,你会发现,他/她真的很聪明。当你和他/她讲到新词时,你要向他/她打手势去强调它们,并像做游戏一样,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些新词,宝宝非常喜欢妈妈陪着他/她看书,讲图书中的故事,对宝宝来说,书是一种能打开合上的、能学说话的玩具。
在他/她看得到的范围里,摆好他/她的小画书,最好有个可爱的小书架,让宝宝感受到那些色彩鲜艳、图片耀眼的被妈妈叫做书的东西里面,有很好听、很好玩的故事和游戏。
step3: 0-3岁,宝宝在阅读中成长
0-6个月 妈妈用声音和表情带给宝宝世界
0-6个月的婴儿喜爱的阅读游戏是一些朗朗上口、韵律优美、短小精悍的儿歌以及色彩鲜艳、内容简单的图画书。书的质量一定要好,色彩对比要大,最好是圆角书,以免刮伤孩子。这样的阅读不仅让宝宝认识周围简单的事物:水果、蔬菜、花、草、玩具等,还可以培养婴儿对韵律的基本认识和对色彩的初步印象,陶冶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实际上,除了简单的认识,孩子还可以从与母亲共同的阅读游戏中得到更多。妈妈的声音、表情,妈妈阅读时怡然自得的神态,能使宝宝感受到母亲对阅读的热爱,这种热爱会融进孩子幼小的生命。
6-12个月 妈妈的情景阅读,让宝宝读懂故事里的世界
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妈妈可以选择三类故事。一、简单的启蒙读物;二、符合其理解能力的简单故事和图画书;三、超越其年龄的、父母觉得更丰富、更有趣的读物,让他从讲故事人的语调、体态、表情中体会到故事给人带来的美。当然,妈妈要尽量避免读过于恐怖、悲伤、结局凄惨的故事。
第三种故事与孩子一起阅读时需要父母费点心思。一位母亲每晚都给她的不到1岁的孩子讲述《小红帽》的故事。孩子并不真的懂得这个故事的意义(他从未见过真实的大灰狼或是图画中的大灰狼),他只是爱听讲故事人的声音,喜欢她的抚摩。这位妈妈的阅读方法是:讲小姑娘戴着红帽子时,摸摸宝宝的脑袋,小姑娘采花时摸摸宝宝的手,小姑娘挎篮子时摸摸宝宝的胳膊,小红帽被大灰狼吃掉时,把宝宝抱得紧点,猎人剪大灰狼肚子时摸摸宝宝的肚子。这位母亲总是把猎人的名字改成孩子的名字,结尾也忘不掉编一首歌颂小猎人的歌。于是,孩子从“阅读”中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是:爱。他的理解也许是:遇到困难—小手解决—妈妈夸奖。孩子通过妈妈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实现阅读的意义。
1-2岁
宝宝在阅读中理解生活、体验情感。宝宝1岁以后,开始学习理解简单的寓言、笑话、诗歌、小说。文学作品的一切体裁,只要其涵盖的内容不超过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就能够听懂。给孩子选书,更要考虑知识含量以外的因素,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增加他/她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
这个时候,父母更要每天与孩子分享阅读。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喜欢怪诞的故事。一位母亲说她的孩子听完笑得最多的作品是《一个怪老太的故事》:怪老太下楼不走楼梯,拿着砖头当菜,一摔跟头就掉屁股,而且,掉了自己就找不着。这样的故事父母完全可以自己编。这一阶段孩子自己已经可以从阅读中享受到美好的情感。父母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开拓一下,念点儿孩子虽然不太懂,但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
亲子阅读6要素:
■ 保持孩子安宁愉悦的心情
■ 选择孩子不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时间
■ 选择孩子兴趣范围内的故事
■ 充满戏剧色彩、热情洋溢地朗读故事
■ 深情地和孩子对视,并鼓励他/她的一切反应
11.技术宝宝从3岁抓起 篇十一
中国式父母的抱怨
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动手能力差,逻辑思维更是跟不上趟。实际上,孩子展现的所有能力全部来自于父母。
陈家华的儿子明明今年5岁,他所在的幼儿园举行了一次夹球比赛。活动中,许多小朋友都很熟练地用筷子夹球,明明也很努力,可他怎么夹也夹不住。陈家华在一旁着急地喊着:“小明快点呀,手不要抖动。”听到妈妈的喊叫,他有点恼怒地对妈妈说:“谁叫你平时不让我用筷子吃饭!”
和陈家华的烦恼不同,林晓宇担心自己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我家小孩在学蒙式数学,有一道走迷宫的题目,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走。她来回走了很多次,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她的逻辑思维方面太差了?”
他们的焦虑在中国许多家庭都存在。遇到这些问题,说白了,主要是父母的问题。
乱贴标签。当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时,擅长焦虑的父母开始自问“难道是多动症?”“智力方面不会有问题吧?”“这孩子太贪玩跟谁学的?”乱贴标签、乱下结论,只会让自己心理压力过大,并传染到孩子身上。
凡事包办。如果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对待,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作去做,由父母包办,那么孩子在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之后,只能是一個万事依赖、毫无主见的明珠。
成人化约束。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的小天地,有些父母教导孩子进屋要安静,不许碰这动那,玩具也不能自由拿取,活动空间受到束缚会让孩子产生拘束感,抑制孩子的能动性。
父母一方面期待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另一方面又自我矛盾地不让孩子触碰新鲜事物,怕麻烦地全部包办,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依赖父母、不愿尝试、没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外国父母动手能力强
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辅相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日渐缜密,相应的,逻辑思维成长也能让操作过程更有条理。
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这在中国父母看来似乎不可想象,6岁的孩子,不是帮倒忙吗?恰恰相反,孩子可塑性之强是教对了的爸妈才能体会的。
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独创的教育方式,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附近的街道等,在画画的过程中,幼儿一遍遍理清思路,形象思维凝聚,并逐步演变为逻辑思维,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德国的严谨风格从小就得到培养。
在美国,一般年满3岁的幼儿,如果能够大小便完全自理,能够自己吃饭就可以顺利入园,否则会被劝退。6月底幼儿园的学年已经结束,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一份3岁幼儿夏令营的内容安排,包括戏水、烧烤、模拟食品大排档做生意、制作柠檬汁打折广告牌等。这些既考验动手能力,又考验思维能力的暑假作业,比中国式作业本有趣多了。
大部分中国父母显然说的比做的多,催促孩子动手做时,自己却怕麻烦。一位中国妈妈送5岁的女儿上美国的学前班时,看到课程表上很少有阅读、数学等学习课程,就向老师咨询要不要在课余给孩子增加一些课程。老师惊讶地说:“孩子在学校一天已经很辛苦了,不要再增加负担了。”
动手能力尽早开始
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2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此时,聪明的德国人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参与家庭的各种家务活,无论是摆放盘子,还是拖地扫地,都让孩子参与。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要清除轻视动手的观念,让孩子把动手能力当成必修课。改变“学生是专门读书的”老派想法,把孩子的双手解放出来。
进行模仿性操作实践。让孩子学着大人那样做事。除做一般家务外,还要学习打鸡蛋、炒菜、做饭、洗衣、熨衣、摄影、使用各种家电设备、种树、浇花施肥等。
进行“修旧利废”的操作实践。这是带有一点创造性的活动,如修理家具、玩具,巧妙利用废牙膏管、废圆珠笔芯、空罐头盒、纸盒、塑料瓶等材料来做新玩意儿,变废为宝。
指导孩子自制玩具,如用纸折叠玩具,用蜡和肥皂雕塑玩具,用鸭蛋壳做不倒翁,用塑料薄膜做灯笼,用蜡光纸做风车等。父母要做有心人,帮助孩子搜集材料,找来有关工具,参与制作。
指导孩子进行综合性的、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实践活动,如办小阅览室、小图书馆、小玩具馆、小储蓄所、小商店等,为同班同学或同院内的孩子服务,学着成人那样分工、值班、管理、进货、记账。
指导孩子做科学小实验。可以建立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做空气实验,水的三态实验,地球四季成因实验,水中沉浮的规律实验以及各种趣味实验等。每个小实验都蕴含着自然科学的奥秘,极利于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探索思考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中国“手工帝”爸爸PK外国“数控”男友
如果某天你看到一个小朋友开着跑车疾驰而过,请不要惊讶,更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从模型设计到配件加工制作,全部由手工帝爸爸一人完成,羡煞众网友。
另一位数控哥,则凭借自己设计制作的精密首饰盒,让全世界男人黯然失色。网友评道:“可别让别的女人看见,你这门槛抬得太高。真酷!”
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自然跟得上
研究表明,幼儿园孩子进入小学后,有难以适应学校学习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思维的逻辑性在学前期就萌发了,因此,要抓住关键期启发宝宝的逻辑能力!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这个阶段,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同时,学习分类法,了解顺序的概念。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
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认数教学中,让孩子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逐步提高难度。
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阅读更多的书籍,丰富孩子的知识,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
利用想象打开思路。家长要善于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随时随地启发。比如,看见汽车的轮子,可以引申各种圆形及橡胶制品等。
还需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怎样去想、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