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2024-09-06

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共8篇)

1.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篇一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学习

心得

当前世界,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能够带动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所以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而创新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人口蕴藏的智慧是无限的,是最为宝贵的。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合理的运用人才关系一个国家的未来,想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发现人才,凝聚人才,还必须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战胜一切挑战,把“四个全面”落实到实处,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实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继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关键都在人才,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盛世,当局的执政者都重视人才,网络人才、善用人才。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一直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政务大小,以人为重”,“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这些无不在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有千里马,也得有伯乐,所以我们不光要凝聚人才,我们更要善用人才,我们要不拘一格的用好人才,把党内和党外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为我国的建设队伍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篇二

认真学习和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讲话,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并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和洞悉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新思想和新要求。

一、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通常,我们把教师道德简称为师德,主要指教师职业道德。但就教师所承担的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能而言,师德范畴已远远超出了教师职业和一般道德的范围。[1]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习近平同志在给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高师德水平。师德建设何以能够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师德是教育之基,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根本问题是教师精神,是教师之道。教师之道尤其需要锻炼。[2]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期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俗话说,“无德无以为师”,“教人必先正己”。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为人师表最基本的资质和资格,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是教师之灵魂。[1]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没有高尚灵魂和高尚德性的教师纵然学富五车,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师德是学生学习之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师德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体现,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向师性是指学生尊重、崇敬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和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接受教师热情而认真负责地教育自己的特点。[4]模仿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的思想和方法容易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师德的影响力是无形的,更是无穷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素质发展。一定程度上,师德还会成为整个社会重要的道德风向标。

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需要认真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谈到学习的重要性,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可见,学习是一个人不断涵养自我的重要方式。而一个教师更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在知识的海洋中积淀自己、升华自我。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省察克治、反求诸己和慎独等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升自我道德水平。

二、培养教师生命关怀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而教师育人意识提高的前提在于培养教师的生命关怀理念。

教师要坚持把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根本教育追求。《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强调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这都表明了教学和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当代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看作搞好教书育人的根本。[4]“经师”是指知识的传授者;“人师”是指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生命和生活之师,旨在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和道德人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即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一个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呢?

第一,教师要具有爱心。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鲁迅先生也认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永远不变的真正内涵。教师对学生有爱心,才会擦亮双眼,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千里马”。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交流。因此,只有那些具备爱心的教师,才会用心去审视学生生活的全部,关注学生生命的本质,用生命去体察学生言行中所凸显出来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

第二,教师要懂得欣赏。欣赏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美德。一个懂得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的教师,一定能够发现学生展现出来的美。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会让学生品尝到成长道路上的喜悦,使学生在被赏识的体验中奋发、崛起。也许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赞美的话语,就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教师如果能从内心深处欣赏学生,不仅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能激发学生生命深处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解决学生心灵的困惑,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第三,教师要学会尊重。尊重是教师的一种生命修养,一种品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尊重学生,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的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学生生命内在的巨大潜能。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师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谆谆告诫我们,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践踏学生的人格,不要摧残人才。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在教师的尊重下,学生的潜能才有机会和空间释放出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培养起来,学生的闪光点才能真正亮起来。

第四,教师要教为人之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对一个教师来说,“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4]可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是教育的中心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告诉学生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培育学生诚信、仁爱、善良等品质,告诫学生涵养感恩之心的重要性。教师要在学生精神家园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及生命的终极关怀上进行正确的指引,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做到尊师重教、尊重人才,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众所周知,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来源在于获得应有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尊师重教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有人说:“赢得教师,才能赢得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培养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在政治上给予教师以充分理解、尊重与信任;在经济上积极为教师谋福利。只有让每位教师既有用武之地,又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7]这样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做强。这一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教师素质,这是教师人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为教师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力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提供了必要前提。

以人为本,除了营造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外,建立健全教师安心教书、全心育人的保障机制也至关重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如江西省颁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五大工程”和“五大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设立农村教师津贴,提高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教师的工资待遇。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定会促使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更好地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扎根讲台。

总而言之,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重师就要以尊重和关爱教师生命为重要举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师就要以铸造师魂为先,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3]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

[2][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47.

[4][5][6]李桂芝.新时期师德修养[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29,24,18.

3.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论述 篇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行,教育不应单单关注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然而普通学校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效率低,课堂教学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呈现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的研究意识淡薄,不善于提出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不能通过研究很好的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实际活动。如何加强对学生数学“研究意识的学习”,使学生通过问题不断解决、探究,达到改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是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概述

1、核心概念的界定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研究离不开对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有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定义。通过概念界定,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并为后续的调查提供初步理论基础。

2、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由来

苏州大学的袁维新教授认为: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如同重新研究发现科学知识一样去获取知识和实际知识的学习方式。“重新研究发现科学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下重新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和技能”,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在合作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如何用文字表述研究成果等等。

民族需要的是具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具备创造力的人。创新精神要让学生从小开始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中等生的能力也不能忽视,只要充分幵发他们的潜能,都具有创造性。从教育现状看,我们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活动在其实很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让学生在适应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同时,学会一种新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3、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抽象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通过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并通过分析、抽象出问题的数学模型,以此来解决数学问题。

2)开放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地点、学习方式以及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等方面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3)探究性 数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优良载体,决定了数学研究性学习有着较深刻的探究性。探究性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有联系的,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定义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对于研究本课题有很大的帮助。目标主要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努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处理过程。起始阶段,信息的收集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开放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一个大量处理信息的过程。

(2)努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文中指出,生活的本质之一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研究性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过程中显得由为重要。

(3)发展学生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的精神是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在活动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结论,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愿意自己积极体验,掌握知识并重新认识自我。

(4)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从哲学角度讲,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由为重要。而我们很多孩子缺乏这种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生与生,师与生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与共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成为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5)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诚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之一,在数学研究活动中也是一样。在整个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脚踏实地的态度进行,从实际出发得出结论,并尊重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6)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在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中,让学生了解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数统计中,让学生知道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努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和責任感。

(7)打通各种知识的间隔,形成知识网络化。

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生搬硬套的东西太多,使学生的知识互相分割和备用状态,长期以往只能遗忘,知识就只能成为考试的知识,而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数学研究性活动中,学生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了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学会关注环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整个的过程中,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逐步让学生将知识网络化。

(8)培养学生对创造价值的追求。

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能感受到自身创造价值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动力进行下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最后,培养出一个积极态度的人。这对于一个初中生是很重要的。

三、初中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1、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超前的教育观念

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具备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调控能力。为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们应积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们主动地探究学习,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好指导的分寸和指导的时机,积累指导的经验,逐步形成新的教育智慧。

2、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高的工作热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更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如果教师工作热情高,就更加愿意付出劳动,让自己的工作更符合发展的潮流,更加自觉的去学习、研究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自学的自主性不高,对学习、研究和实践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效果心存疑虑,研究性学习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3、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教师除了立足本专业外,也应加强对其他学科的涉猎,从而达到由专才向一专多能转变,这是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应多了解邻近学科或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教师要有广泛的课余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四、结 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有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民主、平等的课堂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实际探索中,会经历失败,在失败中能培养毅力和自信心,才能使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昊,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03)

4.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篇四

-----重要论述摘编》

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玉龙县转型跨越发展之年,我们肩负着建设云南向东向西发展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建设推进云南 “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这个历史使命,必须负重赶超,转型跨越。近期,我利用了一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选编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相关内容,感触颇多。该书摘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主要任务、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它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为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针对性很强,简明实用。它包括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

习。时间是挤出来的,是牺牲休息时间腾出来的。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更应该安排好时间埋头学习、做好笔记,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此次机关党总支开展的理论学习,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形势,从行动和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事。学习是基础,时间是保证,实践是目的。你有再多的知识而不去实践,就会变成书呆子。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检验为民服务思想的标准,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一个人的知识再多,但他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在做群众工作中去发挥作用也是空谈。所以,实践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基础。

5.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篇五

一、判断题(10 道)

1.党在做群众工作时,民主和依法执政非常重要。正确 错误

2.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正确 错误

3.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中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正确 错误

4.法理型认同,是指通过法定程序的制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群众不得不支持的一种认同。正确 错误

5.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中强调要反对“本本主义”。正确 错误

6.胡锦涛同志指出:紧紧依靠和切实关心广大劳动群众,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最根本的体现。正确 错误

7.党的社会政策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正确

错误

8.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正确 错误

9.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确 错误

10.新型的沟通机制应该是互为主体、上下互动的方式。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 道)

1.毛泽东同志在()一文中提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A.《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C.《论持久战》

D.《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

2.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这就是照顾多数的观点”。

A.《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B.《〈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C.《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D.《切实执行十大政策》

3.胡锦涛同志在()中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

A.《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B.《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C.《切实执行十大政策》

D.《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4.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5.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

A.《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B.《〈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C.《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D.《切实执行十大政策》

6.邓小平同志在()中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

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 C.《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

A.人才引进 B.社会发展 C.经济发展 D.人心向背

8.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A.《关于重庆谈判》 B.《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D.《组织起来》

9.胡锦涛同志在()中提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A.《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B.《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C.《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D.《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10.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A.《关于重庆谈判》 B.《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D.《组织起来》

11.“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此语由江泽民同志在()一文中提出。

A.《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B.《高中级干部要意识到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C.《关于改进党的作风》

D.《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2.胡锦涛同志在《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中强调:“要牢固树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A.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 B.群众观点和群众意识 C.执政者观点和公仆意识 D.群众观点

13.毛泽东同志在()一文中提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A.《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 B.《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 C.《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D.《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4.()6月21日,江泽民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提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2002年

15.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A.《论联合政府》

B.《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D.《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三、多选题(10 道)

1.群众工作的宗旨是()。

A.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B.为人民服务 C.立党为公 D.执政为民

2.胡锦涛同志在《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

A.积极性 B.主动性 C.创造性 D.民主性

3.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A.经济在人民 B.根基在人民

C.血脉在人民 D.力量在人民

4.中国社会的管理体制是()。

A.执政党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群众参与

5.胡锦涛同志提出:“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社会

6.政党的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由民众选择党,而不是由党来选择民众,这是最基本的规律,因此需要转变执政理念,其中包括()。

A.“大群工”观 B.服务观

C.民主、依法执政观 D.民众权利本位观

7.江泽民同志在《以人民群众为本》中提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

A.联系群众 B.宣传群众 C.组织群众 D.团结群众

8.党的队伍的新特点包括()。

A.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 B.干部队伍的社会评价变化 C.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 D.基层组织发展较平衡

9.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需要()。

A.领导党内的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不同 B.以说服为主 C.与群众结交朋友

D.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10.在《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认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

6.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篇六

——学习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论述札记之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中,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论述,广泛涉及基层党建的基础地位、功能作用、总体思路、根本要求、重点任务、基本保障、科学方法、主体责任、检验标准等各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系统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强调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地位和功能作用。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总书记还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功能上的一个要求,但总的是战斗堡垒,不能变成纯服务组织,它的政治功能要充分发挥。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地位和功能作用,指出了抓基层打基础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调党的力量支撑和矛盾问题都在基层,是因为基层党组织是党整个体系的组织支撑,党落实任务的工作支撑,党联系群众

-1-的纽带支撑,党应对风险考验的战斗力支撑,基层强,党就强;基层弱,党就弱,因此,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强调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是因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面临四大考验、四种风险,基层党组织处在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最前沿,只有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根基打牢,整个党才能坚如磐石;只有持之以恒、固本培元,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永续执政。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因为政党作为一种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必然有其特定的政治属性、政治特征、政治任务和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必须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以落实党的任务为职责,着眼于履行党的政治责任、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发挥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

强调贯彻从严管党治党的根本要求。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总书记还强调,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贯彻到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中去,贯彻到党员队伍建设中去,贯彻到党的组织生活中去。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规律。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其生存和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如果基层组织出了问题,党的肌体就会受到极大伤害。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思想教育要严

-2-起来,工作标准要严起来,工作措施要严起来,各项制度要严起来,整风肃纪要严起来。

提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关乎全局。总书记指出,要按照树立科学理念、积极改革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成效的思路,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这一思路是对整个党的建设讲的,同样适应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的基本遵循。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牢牢把握这一思路的精髓和实质,科学理念是前提,没有科学理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措施,没有正确的方法;改革创新是动力,不改革创新,就难以破解工作中的难题,难以突破不适时宜的条条框框,就会在原地打转转;遵循规律是基础,不遵循规律,就会脱离实际,就会盲目蛮干,就会吃亏失误;注重实效是根本,不注重实效,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偏离大局、偏离中心、偏离群众意愿,基层党建工作就会失去生命。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分析研判,认真研究基层党组织自身发展规律,认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发展规律,努力使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相适应,与自身建设发展相适应。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党组织活动与党

-3-员需求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调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抓基层,就不是一般的抓、常规的抓,而是要用更大的精力、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时间抓;鲜明导向,就是用指挥棒引导各级党委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凝心聚力抓基层打基础。落脚点是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就不是单项的、个别的;进步,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提高提升;过硬,就是经得起检验考验。这就要求每个领域每个支部每个党员都要有进步过得硬;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组织制度每项建设都要有进步过得硬;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每项工作都要有进步过得硬。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把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作为推进重点,加大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新媒体领域、农民工群体和外资企业等党建工作推动力度。要坚持把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作为关键举措,拓宽选人视野,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管理监督,注重关心关爱。要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作为核心要求,坚持政治标准,调控数量结构,严格日常管理,加强学习教育,疏通党员出口。要坚持把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作为重要法宝,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严肃性。

强调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总书记指出,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指导帮助,加大投入

-4-力度,赋予相应权力,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适当倾斜,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工作力量向基层倾斜,贤人能人上一线,精兵强将下基层。统筹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科技、教育、信息等下基层。各系统各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提供相应资金和资源,并以基层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落实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所需。落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继续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注重为基层减负减压,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和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活动,让基层组织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干好本职、服务群众。

强调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方法。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要及时发现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贴身紧逼、步步为营。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出成效。要加强过程跟踪、进度督查,用督查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要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又要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强调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责任就是使命,就是

-5-压力。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总书记还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党委要管,党委书记要管。各级党委书记要在其位、谋其政。要坚持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选拔任用干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看抓党建工作怎么样。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落实党委的管党责任,切实把党建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定期研究部署,定期督促检查。要落实党委书记的管党责任,重要问题亲自研究亲自抓,发挥带动示范作用。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合力。

7.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篇七

一、发现式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发现问题后, 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再次发现的过程可以被称为发现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注重让学生亲实践, 并学会在实践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获得新结果, 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

比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三角形是所有形状中最具有稳定性的? 找出现实生活中或者教室内出现的一些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并进行说明。 然后再延伸此问题, 对学生提出“除了三角形具有这样的稳定性, 其他类型的图像是否也具有稳定性, 原因是什么? ”之类的问题, 让学生亲手把准备好的课前材料拿来实际操作一番, 然后就能在实践中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此,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采用这种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寻找问题答案的发现式学习方法, 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让学生对数学充满求知探索的欲望, 开拓学生思维模式,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不仅如此, 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清晰, 掌握的知识更全面准确,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合作交流式学习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不断改革, 课堂从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为主体到如今越来越推崇以学生为主体。 这要求学生互相帮助, 理解合作共赢的精神, 加强彼此之间对问题的想法的交流分享, 锻炼各自的沟通能力, 懂得如何与同伴进行分工合作。

比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老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然后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一圆柱体地面周长为24厘米, 高AB为4厘米, BC是直径, 一直蚂蚁从A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大约为多少? ”老师再把图画出来, 给出6厘米、12厘米、13厘米、16厘米四个选择答案, 然后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题目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讨论, 让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自己给出的答案, 如果成员认为对方答案错误或正确, 都要给出自己的原因。 在讨论过程中,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一些答题思路与运用数学公式得出这个答案的原因。 最后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后, 老师再收集每组学员探究出来的成果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 并对问题进行完整的讲解, 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又有合作交流的过程, 学生得出最终结果。 因此, 合作交流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究式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也是比较实用的。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摸索出问题答案的整个学习过程, 也就是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设出一个适于探究的情境, 引导学生探索出问题, 并通过问题研究分析出答案, 从而亲身体验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或者失败。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 学生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 这对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主动发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从侧面激发学生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 在初中数学中, 老师提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是使用“三线合一”验证其真实性, 学生此时就可以自己主动验证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否符合“三线合一”的条件, 老师在一旁进行适当引导与帮助, 最终取得探索的结果, 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发现问题、观察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 避免学生盲目杂乱地学习, 从而让学生科学学习数学知识。

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多样化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各大学校融于其中, 以此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婉贞.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性探究[J].考试 (教研版) , 2012 (05) .

8.学习部工作职责论述 篇八

【关键词】形象思维  现代教学设备  课外活动  交流合作  图画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29

一、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培养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五六年级,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发展,但是并不明显,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开展语文教学。在作文课堂上,如果需要进行写景作文,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校园中的景物为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告诉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对某一特定的景物进行抽象地想象,他们还不能清晰地进行概念界定,不能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对外界事物有很好的体验,因此,老师需要把生活中真正可以感觉的东西展示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详细讲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学生理解,也就更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待学习总是感到枯燥无味、不理解,那教学自然就无从开展。

小学语文很难攻克的就是古诗的学习,对待古诗的学习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而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那么如何更好地利于学生的理解呢?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和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因此,老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个思维特点和古诗的意象特征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对诗歌意义的理解,便于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老师应该积极响应并利用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现代小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将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于课堂之中,丰富课堂内容,例如播放具有知识性、启发性的视频 ,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调动课堂氛围。

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光,形成现代思维模式,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小学生。另外也有助于学生对科技正确认知的形成,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玩游戏、看动画片,也可以运用其进行学习。

三、积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就是单纯的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吗?实则不然,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有少数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长时间的处于教学中会感到无聊,丧失兴趣,对窗外或者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认为,老师可以适当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通过对大自然的体验与感知、观察与交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上作文课,完全可以用一节课让学生们在校园里观察风景,可以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让学生先用语言讲给大家听,然后再进行书面的语言组织。又例如,可以在课外开展听写课,学生在一个自由和开阔的环境中心情更加愉悦,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有兴趣。让学生发现,原来上语文课不只是坐在教室背书,而是充满着自由和乐趣、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学科。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还顺从了学生热爱自由的天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四、注重交流合作,同时加入竞争意识

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对于孤僻性格的学生也有重大的意义。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性,不能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实际上,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据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作为引导者来辅助教学。

在课堂上要多开展小组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交流是一个不断丰富与拓展的过程,大家扬长避短,互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加深互相的理解,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而学生也喜欢互相交流的过程的,可能有些问题学生对其没有好的见解,通过学生的交流,互相激发彼此的灵感,从而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学生小学生是有攀比心理的,但是老师不仅要意识到学生这样的心理而且要充分正确利用学生的这个性格特点,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入竞争意识,但竞争并不是攀比,而是适当的激发上进的积极性。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同时为每个小组计分,同时要多方面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做到全面详细、公平公正。另外对较落后的同学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鼓励,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和爱发言的同学,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把控。

五、作业加入图画因素,减少作业的枯燥感

做作业往往是容易令学生反感的一件事,尤其小学生不能理解作业对于学习巩固的重要性,学生对于事物或者事件的评价只是对于自己是否对这件事感兴趣,或者这件事好不好玩,虽然写作业在学生意识上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但是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约束力,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我认为,老师可以将图画因素加入作业的评价中,这样一来作业的质量不仅仅是学生的字体认真度,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图画是否美观。学生对于绘画是有兴趣的,在绘画方面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因此对于花朵、动物等具体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告诉学生可以在作业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用彩笔装饰自己的作业,这时小学生会对作业更加用心,当然这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绘画是作业附带的,更好的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学生对画图的兴趣也带动了对于作业的兴趣,毕竟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写作业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军训发个说说下一篇:应城汤池温泉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