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2024-09-23

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共19篇)

1.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一

《小班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亲子游戏》》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亲子游戏》!

活动意图:

亲子游戏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父母通过亲子游戏可以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亲子游戏让孩受益匪浅。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阅读春天,扩展孩子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园交流与合作。

3、亲子游戏中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父母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父母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流程:

游戏一:

大脚小脚

规则:

分爸爸组、妈妈组、爷爷组、奶奶组进行游戏,每组8人。

玩法:

宝宝站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宝宝一起往前走,(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第一个到终点的为胜利者,颁发小奖品。

游戏二:

切西瓜

玩法:

等到儿歌念完后,把西瓜切开来,切开出的两个人石头剪刀布,胜者切西瓜,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11月8号早晨,小朋友们笑眯眯地拉着爸爸妈妈们的手,陆陆续续地赶到了学校。一进教室,孩子们就惊呼不已,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在今天大显身手。9点正,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进行早操展示时,家长们也站在孩子的身边,模仿着自家孩子可爱的动作跳起了早操,孩子们可认真了,跳的早操比平时训练时还要棒很多。然后就是孩子们的儿歌、诗歌等的才艺展示,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在自己家长的面前表现得好极了。后来的亲子游戏活动更是把热闹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在亲子游戏比赛中,更是把孩子和家长们的情绪调节到了最高点,每个孩子和父母,大胆的相互配合,在热情浓郁的气氛中,比赛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孩子因为没拿到第一名而哭鼻子的;有家长为了给孩子拿第一而不小心滑倒的;有比赛完了还不想离开的……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也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

时间转眼即到,在孩子们的依依不舍中,他们告别了老师,牵着家长的手一蹦一跳地回家了。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似乎和我又亲热了不少,他们大胆的向我述说他们那天的感受,并希望还想再玩一次,我感觉孩子们和我们老师、家长的亲密关系更深了一层。

游戏三:

揪尾巴

准备:

毛线辫子

规则:

一家三人必须紧紧拉着,不能松手,被揪到家庭自觉退出比赛。

玩法:

一家三口组成一条牛。爸爸为牛头,妈妈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为牛身,孩子紧贴妈妈身后做牛尾,孩子裤腰上别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围场地內,几個家庭展开揪尾巴比賽。最后看哪个牛頭揪到的尾巴多就获胜。

教学反思:

亲子活动对家园联系起到了推进作用,让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和活动安排,也使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孩子、家长、教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沟通。

小班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亲子游戏》这篇文章共3166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玩具找家》含反思》:小班教案《玩具找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分类摆放玩具,学习按标记为玩具找家,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玩具找家》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教案《大鸭子小鸭子》》:小班教案《大鸭子小鸭子》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按照口令进行走路、跑步的交替动作,能模仿大鸭子(走大步)、小鸭子(走小步)走路的动作,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大鸭子小鸭子》教案吧。

2.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家庭内, 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 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的亲子游戏可以全方位地开发孩子的多种能力, 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然而在目前的亲子游戏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例如, 家长普遍对亲子游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和孩子做游戏就是陪孩子玩, 只认识到了亲子游戏的娱乐性而对教育性缺少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对亲子游戏的参与态度不积极, 甚至逃避和厌烦和孩子做游戏, 即便是经常进行亲子游戏的家庭里, 也存在游戏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2]

幼儿的游戏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将亲子游戏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为操作性游戏、娱乐性游戏、运动性游戏和智力游戏。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延迟满足四部分组成。在亲子游戏中家长可根据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 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 有机地结合以上四方面内容,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操作性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操作性游戏是指利用游戏材料, 训练幼儿小肌肉, 以控制小肌肉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游戏。在操作游戏中, 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源泉。由于幼儿会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 所以在规则简单的情况下, 幼儿的自控坚持性表现得比较突出。以拼图游戏为例, 首先家长要选取难度适中的拼图, 组成拼图的卡片数量刚开始可以相对少一些, 这样能够让孩子比较容易地体验到成功感,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增加对拼图游戏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拼图技巧的掌握逐渐增加卡片的数量。家长可以设定一个专门的“拼图时间”, 告诉幼儿每次到了拼图时间就要自己把拼图取出来进行游戏, 时间到了之后, 还要自己将拼图放回,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自觉性。

2.娱乐性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娱乐性游戏是指突出情绪体验, 有情节、角色、音乐伴奏, 使幼儿在遵守规则过程中学会控制自身情绪情感。音乐、道具、角色是这类游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家长制造的情境越逼真和夸张, 自控培养的效果越好。例如, 扮演机器人的游戏, 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站在幼儿的房门外, 妈妈先说:我是最棒的机器人, 我做什么你们就学什么, 谁学得最像, 就轮到谁做机器人。家长用拖把拖地板, 让幼儿学着拖地板, 家长要特别注意扮演的时候要逼真和夸张, 最好是选一些适合的音乐来伴奏, 这样效果更好。在扮演游戏开始之前, 家长可以订立一些游戏规则, 比如说话一定要一字一顿, 动作也是一样, 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之间一定要有机器人似的停顿, 不能连贯, 如果违反规则的话就要重新来,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延迟满足。

3.运动性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运动性游戏是指以大肌肉活动为主, 对幼儿在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 按照一定的情节及竞赛要求来进行的游戏。以捉尾巴游戏为例, 准备一条手帕或者丝巾。把手帕或丝巾的一部分塞在孩子的裤腰里, 露出三分之二当做“尾巴”。孩子四面跑, 父母在后面追, 当把手帕或者丝巾抽掉时, 父母就算胜利了。还可以让孩子追, 抽父母身后的手帕或者丝巾。还可以玩穿鞋比赛的游戏, 画好起点线和终点线, 出发前先脱掉一只鞋子, 把鞋子放在终点线后, 家长和孩子的鞋子混在一起。比赛可以同时进行, 也可以逐个地进行, 让幼儿学会等待游戏, 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坚持性。

4.智力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智力游戏是指以自编棋类、智力竞赛形式进行的游戏, 以训练幼儿对规则的遵守及抵抗诱惑、抗干扰等能力。以跳棋为例, 跳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 家长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原本的游戏规则来进行, 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制定游戏规则,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觉性。随着游戏规则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 家长还可以逐渐增加难度, 比如规定在30步内必须将自己的所有子移出角, 还可以加入吃子的规则, 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延迟满足。

幼儿自我控制是幼儿社会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在培养儿童的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善于掌握时机, 引导得当, 通过亲子游戏活动, 运用在游戏活动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材料, 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 就能促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为幼儿更好地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玉娇.从社会性发展看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J].特立学刊, 2013 (01) .

3.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三

[关键词]亲子阅读;指导;实践与研究

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园的家教指导功能,引导父母和祖辈的家长进入亲子阅读的角色,使幼儿爱上书,爱上阅读呢?

一、唤醒孩子读书的阅读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研究中指出:“有42%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前开始阅读的。”这个时期的儿童还未走进学校接受系统的阅读训练,他们的阅读主要是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试想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完全与书“绝缘”,一心工作,或者只顾玩乐,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会受到影响自己爱上读书呢?因此,想让孩子喜欢阅读,首先要求父母要对阅读有兴趣,努力营造书香家庭,让家中每个成员都沐浴在读书氛围中。

为了唤起家长自身的阅读意识,幼儿园邀请家长入园。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会前精心布置会场,营造读书氛围。以“与孩子一起读书吧”为主题背景,选取高尔基等人的至理名言采用对联的形式粘贴于会场内,围绕有关阅读调查报告、中外名人成功案例以及读书的重要性、亲子阅读的好处、如何为孩子选择图书、使宝宝爱上阅读的小技巧等展开讲述。

二、指导幼儿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被激发了,但教师还要注重对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幼儿园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每周开展一次亲子阅读指导课堂,把好的阅读方法推荐给家长,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进行亲子阅读。

1.创设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在家中应给孩子一个舒适自由的、富有童趣的阅读空间,比如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而安静、光线充足的书房。

2.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材料。幼教专家刘燕芳老师曾对如何进行亲子阅读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孩子,以孩子为本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来选书。比如选择图书时尽量选择印刷清晰优美的,图画色彩显眼、明丽的,人物和动物图像稍大的,且生动形象最好。图画尽量单一单幅,故事不要太长。故事内容要贴近孩子生活,以童话为主,语言口语化且易懂,便于孩子讲述。

其次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进行多种阅读,除了陪同孩子一起看图文艳丽的幼儿读物,也可引导孩子观看一些影像、多媒体等有声读物。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标记与符号、商店名称、路牌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早期阅读中的阅读材料。

3.确立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每天放学后、晚饭前或临睡时,书桌旁、沙发上,和孩子相拥,一同分享嘟嘟熊的可爱、白雪公主的善良、小裁缝的勇敢。同时,每天坚持亲子阅读,养成习惯。

4.运用多样的亲子阅读方法。亲子阅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要通过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调动孩子主动参与,让孩子在听、读、讲、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既享受到亲子阅读带来的无限欢乐,又逐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促进孩子认知的不断提升。如指导孩子有序翻看图书,指导孩子看图联想、学会听读等。

三、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

每个家长都是一个资源,在亲子阅读中,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阅读故事,亲子阅读经验交流会便能集思广益,达到经验共享。幼儿园通过调查表了解家长在阅读中的经验与困惑,然后上网查资料或请全园的老师出谋划策,解决家长们遇到的难题。

四、困惑与思考

亲子阅读指导课堂自开办以来,得到了许多家长的热烈响应。从最初的少数人参与到后来的大多数人的加入,从家长对亲子阅读指导的茫然到有经验可谈,每一步都记录着成功的点滴。通过交流发现,参加亲子阅读的孩子,其想象能力、认知水平、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研究中教师也发现,许多家长为孩子创设的阅读氛围还存在不少问题,书籍单一,没有适合该年龄段孩子感兴趣的读物;有的指导阅读时忽略了引导孩子看图想象;不少家长喜欢追问孩子刚刚讲了什么,一连串空洞的问号增加了孩子的恐惧心理,丧失了阅读的快乐体验,这将成为教师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4.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亲子游戏 篇四

经过游戏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与交流。

游戏准备

自制的小老鼠若干。

智慧星若干。

鼓、鼓棒。

游戏玩法

1、参加游戏活动要以家庭为单位。

2、教师以鼓为令,鼓响游戏开始,鼓停游戏结束。

3、游戏开始之前,每个家庭派出孩子到老师这领取10颗智慧星。

4、游戏开始每个家庭拉好小老鼠,家庭成员要相互配合的拉着一只老鼠跑。

5、游戏中每个家庭成员要踩到其他家庭的老鼠,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跑。

6、每个家庭在踩其他家庭的老鼠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老鼠不被踩到。

7、老鼠被踩到的家庭要送一颗智慧星给对方的家庭。

5.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体验和爸爸妈妈、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情感,并学会分享。

2、在音乐游戏中模仿开汽车的动作,愿意与小伙伴交往、游戏。

3、在父母的配合下,完成小跑、蹲、钻等动作及粘贴等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室内布置汽车、马路等相关场景。

2、打出乐器:如摇铃、铃鼓等;各种颜色的地垫;装饰过的汽车方向盘模型;贴纸:汽车卡片模型。

3、宝宝们自带的小玩具及美味食品。

活动过程:

1、《坐好歌》 老师一边摇铃鼓一边唱《坐好歌》,体位与宝宝保持平等,身体随音乐节拍自然摆动;听到教师的歌声,家长帮宝宝一起收拾玩具,然后带领宝宝坐在宝宝喜欢的颜色地垫上,和老师一起唱歌。

2、说名字

①教师手拿方向盘:“你们看漂亮吗?”请宝宝欣赏。

②老师“开汽车”逐一来到宝宝们面前问:“我喜欢谁?”宝宝大胆说出自己的名字,其他爸爸妈妈和宝宝们一起鼓励“XXXX你真棒!”

③指导要点:

家长要鼓励宝宝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对于胆小的宝宝家长不要着急,第一步先鼓励宝宝能站起来,和他一起说出自己的名字,慢慢的再自己说。

3、音乐游戏《开汽车》

①老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

②家长和宝宝们一起拿好方向盘,举在胸前,一边“驾驶”一边唱儿歌“我是汽车小司机,嘀、嘀、嘀—”随着儿歌,家长帮助宝宝转动方向盘,反复说几遍。游戏以 “红灯了,停车”来结束活动。

③指导要点:

活动中要注意多用游戏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如:“小司机开的汽车可真棒!” 鼓励家长之间、幼儿之间相互交换孩子或几个家庭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

游戏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山洞”、“小河”等,发展幼儿跑、蹲、钻等动作的发展。

4、亲子操: ①亲子抚触操:

小汽车,嘀嘀嘀,(妈妈双手由下向上按摩宝宝双臂)

爸爸妈妈坐上来,(妈妈双手由上向下按摩宝宝双臂)

高高兴兴上班去。(宝宝坐起两次)

安全带,系一系,(妈妈握宝宝手臂左右抱)

交通规则要牢记。(妈妈双手分别打开)

转一转,转一转,(妈妈双手握宝宝双腿做前后蹬的动作)

停一停,停一停,(宝宝双腿弯曲不动)

绿灯亮了往前行。(妈妈双手握宝宝双腿做快速前后蹬的动作)

②宝宝操:宝宝做操一二一,我们一起跳一跳;宝宝做操一二一,我们一起蹲一蹲;宝宝做操一二一,我们一起钻一钻(宝宝从爸爸妈妈的手臂下钻过);宝宝做操一二一,我们大家真神气!抱抱!

5、贴汽车:宝宝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将准备好的汽车卡片贴在“马路”上,并驾驶一辆长汽车共同游戏。(幼儿依次拉住前面小宝宝衣服)

6、节奏感受: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宝宝们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或用乐器打节奏或自由随音乐起舞。

7、我与大家来分享(准备轻柔的音乐)

① 玩具分享:宝宝们将自己的玩具相互分享。

② 食物分享:分享爸爸妈妈们带来的好吃食品。

教学反思:

游戏应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他们遵守社会规则,激起他们对家想的酷爱。

6.游戏3则小班亲子教案 篇六

1、肢体肌肉的训练。

2、通过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及配合能力。

活动准备:

1、吸盘球六个

2、宽阔的草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玩法:

1、幼儿负责站在抛球方。

2、家长负责站在接球方。

3、设定两方之间的距离。

4、在两方的间距抛接吸盘球。

二、游戏规则:

1、一共抛六个球,家长接的越多为胜。

2、可以组队以比赛的方式玩。

游戏二:捕鱼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游戏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教幼儿模仿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2、教师扮演捕鱼人,幼儿扮演小鱼,玩捕鱼游戏。

游戏三:画泡泡

活动目的:

1、学习涂胶水。

2、提高幼儿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画有小鱼的纸。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给小鱼添泡泡。

2、幼儿操作,在画有小雨的纸上添泡泡。

7.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角色游戏 篇七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 通过模仿、想象, 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范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二、角色游戏的影响因素

1.环境布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影响

吉欧教育认为, 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游戏环境不仅包括空间、场地布置, 还包括各种游戏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大多是无意注意, 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他们随意性较强, 同时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甚至是匮乏的。 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 他们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 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 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 对他们来说, 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看到好玩的游戏材料和同伴游戏或者老师的示范, 都会激起他们玩游戏的欲望, 这些都能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 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 使得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 老师在帮助学生开展游戏时, 要注意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并且保证充足的数量, 以免因引起争抢, 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 在小班, 为了避免幼儿争抢玩具, 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 物体的数量应多一点。 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 多布置一些幼儿感兴趣的, 并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环境, 使幼儿置身于相对真实的社会情境之中, 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在角色游戏中制作爸爸、妈妈、医生的头饰, 区分角色, 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影响

游戏中, 由于小班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 表现能力不强, 且小班幼儿喜欢平行游戏。 因此, 他们较难玩好角色游戏。 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游戏中的引导者,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明确角色分工和游戏规则;教师应该是幼儿游戏的玩伴, 和幼儿一起游戏;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 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自由想象、玩耍、交往。 教师应该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 在出现纠纷的时候, 适时介入游戏, 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小班幼儿刚开始不太会玩游戏, 他们在娃娃家中只会把娃娃抱来抱去, 小客人们不知道去哪里, 老板们在店里也无所事事。 这时老师可去“娃娃家”当客人, “笃笃”敲门, 引导幼儿招待客人, 让娃娃家的姐姐买吃的, 妈妈做饭等。 在菜场, 做客人排队买菜、问老板什么菜好吃? 多少钱一斤? 提醒幼儿能在各个区域游戏进行游戏, 不要乱跑, 避免摔倒。

三、指导方法

⒈参与式介入法:参与式介入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 介入幼儿的游戏中, 一般可以采用平行式介入发和交叉时介入法。 比如:老师以小客人的身份一同参与游戏, 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如何招待小客人。

2.平行式介入法:教师在幼儿附近, 和幼儿参与相同的游戏, 利用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玩游戏, 目的在于吸引幼儿的注意, 引起幼儿的模仿欲望, 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3.交叉式介入法: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 以游戏情节需要的动作、语言指导幼儿游戏的发展。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 教师则扮演配角, 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反应。

四、如何有效指导

教师需要先观察幼儿的游戏, 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 才能给予适时正确的指导。

首先, 先把握好介入游戏的时机, 根据观察需要而定, 我们必须先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是否要介入游戏, 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并且拓展游戏。 反之, 我们不仔细观察游戏, 匆忙打断游戏, 就会破坏孩子们的游戏, 导致游戏的破裂。

其次,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 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时, 不要过于急躁地介入游戏的游戏, 必须选择适当的指导方式参与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 无论是采用平行介入游戏还是交叉介入游戏或者是垂直的干预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都应该仔细观察, 根据实际游戏情境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

最后, 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材料指引和言语引导等策略指导幼儿的游戏。 同时要把握游戏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症下药, 不可以影响游戏的过程。

五、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游戏后的评价, 对于指导幼儿玩好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发现好的榜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今天曹俊杰小朋友的煎饼店生意特别红火,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叫卖声音特别响亮, 而且招呼客人很热情, 引导幼儿思考, 共同解决问题, 避免出现意外。

8.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八

一、亲子游戏与亲子关系的内涵

(一)亲子的概念

“子”是指孩子,“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二)亲子游戏的内涵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和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进行的,是亲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及主要元素,也是实施亲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的发生先于其他游戏,即孩子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和看护人有了直接接触,从而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

二、当前亲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将选取我园50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让成人充分认识到婴幼儿时期亲子游戏活动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寻找到更多好的亲子游戏活动或有效的对策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2、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

(二)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开放式及半封闭式问题为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条件创设及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初测问卷编制完成后,在随机选取的对象中进行试测,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每个问题打分,问卷回收之后,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然后请专家进一步矫正,最后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1、家长与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1)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中,幼儿常常喜欢与父母亲一起玩,而且幼儿常常要求父母陪他们一起玩,这表明多数幼儿都有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意愿,他们的游戏态度是积极的。

(2)家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99.3%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玩,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密切家庭关系”;在问到“在空闲的时候,是否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时,6.1%的家长选择“总是”,45.4%的家长选择“经常”,46.7%的家长选择“有时”,1.8%的家长选择“偶尔”;当孩子要求和家长一起玩时,68.9%的家长“先答应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与孩子玩耍”,29.6%的家长“欣然接受,立刻与孩子玩耍”,1.5%的家长“不想与孩子玩耍,会找各种理由加以拒绝”。

2、亲子游戏活动条件的创设

(1)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75.8%的家长选择家庭和户外作为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场地,15.4%的家长选择在家庭中与孩子游戏,8.8%的家长选择在户外与孩子游戏。

(2)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

家长与孩子常玩的游戏类型依次为体育游戏(占总人数的74.4%)、智力游戏(占总人数的73.3%)、结构游戏(占总人数的68.9%)、角色游戏(占总人数的44.7%)、音乐游戏(占总人数的42.5%)、表演游戏(占总人数的41%)。

(四)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亲子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还比较短,亲子教育的理论还不很完善,许多儿童家长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对其社会的意义等问题还不十分明确;很多教育机构对亲子游戏活动如何开展还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理论上,对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亲子游戏活动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文化现象没有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的描述;亲子游戏活动的主体,家长还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对亲子游戏活动认识不足以及不清楚如何开展积极、有意义的亲子教育等问题。常常有如下表现:

第一,家庭中房屋的面积很大,儿童的活动空间很大,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提供给儿童的图书、玩具也很多。

第二,家长往往因为没有时间或对亲子游戏活动不屑一顾的缘故,忽视甚至拒绝亲子游戏活动,而满足于孩子的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

第三,活动内容简单、重复、单调,教育意义不充分,智力开发作用不明显。

三、关于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对策

(一)主观层面上

1、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并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理解环境中新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主动地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实现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使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变得更为精确,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先前经验意义的理解。

2、正确认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价值。

首先,成人参与游戏,无形中给幼儿以支持,这种支持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无言的沟通;其次,参与幼儿的游戏是与幼儿建立融洽关系的最好方法;再次,成人参与幼儿游戏,可以减低幼儿游戏时的不专心,延长游戏的时间。但是,成人的参与必须是正确的、适当的,过多地干预或纠正幼儿的玩法,可能会妨碍幼儿的创造或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产生反效果。

(二)行为层面上

1、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玩具

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使,它是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正确选择玩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

2、推广亲子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亲子教育的理念凸显。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前者是指“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后者是指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

3、灵活运用游戏指导策略。

9.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三个 篇九

【搭花房子】 游戏准备:大插花、小推车 游戏玩法: 1、分7队进行比赛。 2、宝宝在起点将小车里装砖瓦(大插花),幼儿拉着小车快速跑到对面家长那里,卸下砖瓦再接着运,爸爸用砖瓦搭房子,看谁在规定的时间搭的最高。 【抛接沙包】 游戏道具:呼啦圈7个、小筐7个、沙包28个、提前在地上画好大圆形。 游戏玩法: 7人一组,在圆形中间,7个呼啦圈摆在沙包的外围,幼儿站在小呼啦圈里,家长拿筐踩在大圈的线上面对幼儿站好。幼儿拿沙包抛向家长,家长用筐接住,只允许一只脚动。沙包抛完后,幼儿快速跑到家长旁边一次拿一个沙包递给家长,家长将沙包扔进呼啦圈内,规定时间内圈里的沙包多者为胜。

【推小车】 游戏准备:地毯 游戏玩法: 分7队,两组比赛,家庭2人参加。两人一组,孩子扮“小车”,家长扮“推车”人。游戏开始,幼儿爬于地,家长两手握住双脚脚踝,提起。此时,孩子用双手,家长用双脚,两人协调前行。

10.亲子游戏包玩转家庭亲子游戏 篇十

关键词: 亲子游戏包 家庭亲子游戏 特点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生长、在游戏中发展自我生命的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游戏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显示,99.3%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玩,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密切家庭关系”,家长的观念发生可喜的转变,如何在家庭中开展科学有效的亲子游戏,很多家长带有困惑,游戏包的出现则从游戏课程玩法、游戏玩具、游戏评价等全方位着手,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同时增进亲子感情。

一、什么是亲子游戏包

亲子游戏包指集幼儿期发展的五大领域游戏课程、亲子游戏玩具包、游戏评价于一体,促进幼儿八大智能全面发展的早期教育家庭亲子游戏教玩具。

二、亲子游戏包的特点

1.指导性

美国亲子教育倡导者ThomasGordon曾指出: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机会和条件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提高家庭亲子游戏的频率及质量。因此,我园亲子游戏包为家长提供可参考的游戏课程,指导家长在家庭中更好地开展亲子游戏,游戏结束后还会有相应的游戏评价量表,通过量表对比可以发现孩子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如亲子游戏“磁铁的秘密”,在给家长的指导玩法中就提供磁铁小车、磁铁大冒险、磁铁走迷宫等多种游戏的玩法及指导建议、难度等级等,让家长在与幼儿开展游戏前对整个游戏都有所了解。众多玩法可供家长与幼儿自由选择,明确的目标、详细的玩法和贴心的指导建议都让家长在游戏中不再盲目,可以更从容地与幼儿开展互动游戏,增强游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整合性

我们根据幼儿期五大领域目标与内容开发游戏包课程与游戏玩具,如益智类设计自制毛毛虫、七巧板、走迷宫、找影子等游戏;科学类有动物脚印、沉浮小实验、磁铁的秘密等游戏;美工类提供纸、画笔、彩绳橡皮泥、图形纸板等各类材料;语言类提供各类布书、绘本、纸偶等引导幼儿爱上阅读,学会表达。其他领域设计相关的游戏课程与玩具,这些游戏都把它规整在一个游戏包内,只要打开游戏包便能自主选择,尽享游戏的快乐。

3.系统性

为了弥补市场上各类玩具缺乏系统性的不足,我们在开发亲子游戏包时,特意对游戏包课程内容做了优选,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亲子游戏。如数学类游戏“图形宝宝”,两三岁的幼儿玩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图形宝宝的游戏;三四岁的幼儿玩图形匹配的游戏;五六岁的幼儿玩图形分类的游戏,难度是层层递进的,系统而有规律。

4.开放性

亲子游戏包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即我们提供的课程玩法多样,提供的亲子玩具丰富多彩,如生活类游戏“穿衣服”就提供大纽扣、小纽扣、拉链、搭扣、按钮、刺毛皮等不同穿脱难度的小衣服供幼儿自由选择。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纽扣的形状和材质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游戏。又如益智类游戏中投放彩色几何图形。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有的用它拼图,有的用它排序,有的用它串项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了更多游戏的自主性,游戏兴趣更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精细动作、规律排序、几何图形的认知、图形空间建构等能力都得到很好地发展,充分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度。此外还有钓鱼、小动物捉迷藏等游戏。开放性的游戏材料为孩子“会玩、乐玩”游戏能力培养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5.便捷性

亲子游戏包设计巧妙,利用蜘蛛网的原理将各个领域的游戏教玩具整合在一个游戏包内,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储存方便。

亲子游戏包在家庭亲子游戏中使用后,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例如:小苹果小朋友是个喜欢蹦蹦跳跳的孩子,平时常跟着奶奶去跳广场舞,但是家长发现她方位知觉感较弱,不能正确区分左右,因此希望通过“亲子跳舞毯”,以孩子喜欢的跳舞方式,在运动中发展她的方位知觉,巩固上下左右概念。互动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家长有了欣喜的发现,在给老师的反馈单中,她这样写:小苹果非常喜欢跳舞毯,每次晚饭后都拉着我和她一起“跳一跳”,一开始她舞步凌乱,在我的帮助下,没过几天,她很快就掌握了我们一起设计的固定舞步,也能正确区分上、下、左、右了。于是我增加了难度,加上了音乐节奏(选择的音乐节奏比较慢,给予了她思考并做出动作反应的时间),让她自由设计舞步,我发现小苹果不仅很快跟上了节奏,而且加上了手部动作,看她“翩翩起舞”时那得意的小模样,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11.小班亲子活动:朋友越多越快乐 篇十一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小班, 孩子们开始了独立适应环境和社会的第一步。 交往能力的培养,同伴意识的建立可让幼儿更好、 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减少入园焦虑。 而且,以亲子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能减少新入园幼儿家长的分离焦虑和建立良好的家园信任与沟通, 促进家园合力的形成。 因此,我设计了“朋友越多越快乐”亲子主题活动。

幼儿活动目标

1.在成人的示范和引导下 ,喜欢和同伴交往 ,有和同伴一起游戏的愿望。

2.增进对班级同伴的了解 ,能用语言 、动作和同伴交流,乐于分享。

3.在互动游戏中发展语言表达 、 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家长活动目标

1. 了解同伴交往对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能积极示范 ,引导孩子学习交往行为 ,培养交往能力。

3.能积极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每个孩子的大头贴若干,音乐《拍手舞》,A4大小彩色卡纸人手一张,A4大小硬纸板人手一张,乳白胶, 棉签,1~3厘米不等的彩色吸管若干,各色玩具,中号篮子2个,大号篮子4个,活动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环节一:问候时光

1.家长和孩子围坐成圆圈 ,教师和幼儿 、家长亲切问候。

2.音乐游戏 “找朋友 ”,引导幼儿和同伴互动 ,增进交往。

游戏玩法: 家长和幼儿手拉手, 围成内外两个圆圈,在歌声中逆时针旋转。 当唱到最后一句“你是我的好朋友”时,鼓励幼儿向家人介绍同伴,如不认识同伴, 家长引导孩子互相介绍。

环节二:快乐时光

家长和幼儿围坐成圆圈,玩游戏“拍拍手”,鼓励幼儿大胆独立和同伴互动交往。

游戏玩法: 幼儿四散站立, 带上一张自己的大头贴,听音乐拍手四散走动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听到“找到我的好朋友”时主动去拉拉朋友的手,再互相拥抱, 交换大头贴。 如果幼儿不能独立和同伴互动,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参与,再逐步退出。

幼儿指导语:你的朋友在哪里呢? 你怎么让他知道你想和他玩呢?

家长指导语: 爸爸妈妈们要鼓励孩子独立参与游戏哦,提醒孩子主动走到朋友面前,大胆地伸出手去牵朋友的手。

环节三:温馨时光

家长和幼儿分组围坐在排成半圆的小桌子前,开展亲子制作活动“漂亮的相框”。

1.教师出示一个用吸管和彩色卡纸制作 , 并贴有很多朋友照片的相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指导语:老师的相框是用什么做的? 相框里有谁呀? 我们也来做一个漂亮的相框,把朋友的照片贴进去吧!

2.教师一一介绍活动的材料 , 让幼儿和家长了解材料的用法和制作的注意事项, 并示范相框的制作过程。

幼儿指导语: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相框吧, 吸管可以长长短短、各种颜色轮流贴哟,这样相框会更漂亮,最后别忘了将好朋友的照片贴进去。

家长指导语: 爸爸妈妈们要引导孩子感知操作材料,帮助孩子在彩色卡纸周围刷上乳白胶,鼓励孩子一个挨着一个粘贴,注意长短、颜色的变化,鼓励孩子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3.展示分享亲子制作的相框。

幼儿指导语:去给叔叔阿姨、小朋友介绍一下相框里的朋友吧!

家长指导语: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和同伴分享制作成果吧,要鼓励孩子大胆向同伴介绍相框里的朋友。

环节四:友谊时光

1.幼儿和家人围成一个圆圈 , 跟着教师做肢体律动,做好体能活动的准备。

2.教师介绍体能活动的玩法,调动幼儿的兴趣 。

游戏玩法:家长带孩子在场地一端排成四队,场地另一端摆放有各种玩具。 孩子们两两抬着篮子跑过去, 根据家长的颜色提示卡装上相应的玩具返回起点,将篮子交给下一组孩子。

家长指导语:爸爸妈妈们要鼓励孩子和同伴合作, 能根据提示卡装玩具,依次游戏。

3.播放欢快的运动背景音乐 , 成人引导孩子反复依次游戏。

幼儿指导语: 孩子们, 赶快去找一个朋友排好队吧。 和朋友一起抬篮子时别让玩具掉出来哟!

4.在轻柔的音乐中结束游戏,整理活动器材。 幼儿围成圆圈,两两结伴互相捶背、捏肩,做放松运动。

环节五:道别时光

12.幼儿园运动会小班亲子游戏 篇十二

小七班亲子比赛项目

一、“抢阵地”

目标: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玩法:每家一名幼儿和一名家长参加。家长和幼儿手拉手,在大圆上准备,听到鼓声,沿着大圆走,鼓声停止,家长抱起幼儿找到塑料圈站在中间。未抢到者淘汰,抢到阵地者继续游戏。参加人数和塑料圈个数随游戏递减,坚持到最后者胜利。

规则:抢圈站立时家长的双脚必须在圈内。

二、“安全地带”

目标:发展幼儿跳跃能力和自控能力,以及与父母协作的能力。

玩法:每家一名幼儿和一名家长参加。家长将两个圈放在地上,幼儿从一个圈跳到另一个圈,家长迅速从幼儿后面将圈拿到前面,依次类推,直到终点,先到者为胜。

规则:幼儿需用双脚跳圈,不得使用单脚跨跳。

三、“我们一起来套圈”

目标:训练幼儿迅速跑的能力和反应能力,以及与父母协作的能力。

玩法:每家一名幼儿和一名家长参加。幼儿与家长站在起点准备。游戏开始,幼儿跑到终点拿圈,每次拿一个,迅速跑回套在家长身上,在规定时间内家长身上圈多者为胜。

四、“揪尾巴”

目标: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体验亲子共同游戏的乐趣。

玩法:每家一名幼儿和一名家长参加。家长背着自己的孩子,将尾巴塞在孩子后面的裤子里,孩子搂紧自己家长的脖子,听到信号后家长去揪别人的尾巴,同时也要防止自己的尾巴被别人揪走。最后看谁的尾巴没有被揪走,而且揪到别人的尾巴最多,最多者为胜。

13.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十三

2--3岁的宝宝所能理解的数字非常少,所以在此之前应先让他了解数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让他知道什么是多,少,大,小,全部和部分,认真地教导宝宝这种概念,打好这种基础,宝宝往往对数字的理解会改观,亲子园将为年轻的父母亲推出两个培养孩子数字能力的游戏。

游戏一:打电话电话是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用它来玩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告诉宝宝每只动物的电话号码,叫他打电话过去,妈妈可以假扮各种动物,跟宝宝在电话上聊天。刚开始先给他一位数或两位数的电话号码。

游戏二:举一反三

对孩子而言,要告诉他们“同样的数目”这个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三岁的孩子虽然已有数的概念,但是还是别勉强他们学习。

14.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十四

一、手指游戏的情商功能:稳定小班幼儿入园情绪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 离开了自己最依赖的人, 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情绪极度不稳定, 表现出大哭大闹、害怕等。这时, 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 去安抚幼儿的情绪, 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笔者的亲身经历就可以很好的证明。

一年前我刚刚开始带小班的时候, 如何与娇小的小宝贝们进行沟通是我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我很快就发现, 只要我一做手指游戏, 孩子们就稍稍平静下来。于是, 我选用了简单、好玩、互动性强的《手指歌》来与孩子们共同玩耍。

小虫虫, 爬上来, 爬上来,

爬到这里转一圈, 转两圈, 转三圈,

伸伸头, 点点头,

咯吱一声让你笑个够。

孩子们伸出了两个食指当“小虫虫”在自己的腋窝下爬呀、转呀, 很开心。这个游戏的可操作性强, 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 并能从中得到快乐, 情绪也平静下来。通过与老师共同游戏, 教师和幼儿之间开始了“好奇——理解——信赖”的过程。这种安抚幼儿情绪的方法, 远比将孩子搂在怀中, 顾此失彼好得多。

二、手指游戏的表达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在趋向国际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当今世界, 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 交往增多了, 语言智能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功显得更加重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 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有的手指游戏蕴涵丰富的语言刺激。如《乐器房里有声音》:

小朋友, 听一听, 乐器房里有声音。

小扬琴, 叮叮叮, 敲一敲, 哆来米。

小唢呐, 像喇叭, 吹一吹, 来发啦。

小沙锤, 沙沙沙, 抖一抖, 发索啦。

……

哆来米发索啦希哆, 哆希啦索发米来哆。

这些既训练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 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 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丰富, 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 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促使了孩子语言感受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手指游戏的机体功能:发展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幼儿期身体各器官或组织尚未发育成熟, 各生理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手指肌肉骨骼还没充分发育, 正是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小朋友通过有趣的手部弯曲、伸展、摆动表现出不同的物体, 促进小肌肉的发展。正所谓“心灵手巧”, 同样, “手巧”的孩子才“心灵”。对孩子来说, 双手越灵活, 大脑得到刺激和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让孩子“动手”就相当于帮助大脑做“体操”, 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一种方法。

四、手指游戏的智育功能:提升小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 他们对数的认识、理解、记忆都很模糊, 所以, 我们借助手指游戏创设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鞋子左右穿错, 勺子 (笔) 不知道拿哪只手等等。手指游戏描绘展示了一种情景, 使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手指游戏成为我们学习数学活动的有效方式, 它提升了孩子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智能。

五、手指游戏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 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像个小太阳, 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 交往能力较弱。而我们开展的手指游戏就是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 自己在游戏中去协商、配合、互助, 去友好相处, 去学习合作。

比如手指游戏《炒黄豆》、《推磨》等, 需要两个同伴之间进行协商, 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 游戏才能顺利进行。而《编花篮》、《堆馒头》、《捉蜻蜓》、《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则需要更多伙伴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 他们相互协调、模仿, 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 并且乐意帮助伙伴。

综上所述, 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小班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 它对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 同时对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 将手指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发挥其教育功能, 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快更好更开心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2001, 9.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15.小班手指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篇十五

【关键词】手指游戏;手脑健康;发展

所谓手指游戏,就是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也就是用手指头玩的游戏。它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景而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吟唱,其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事实证明,让幼儿经常做手指游戏,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对健脑十分有益。“幼儿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经典之语高度概括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内涵。动手即动脑,手脑并用能促进幼儿心智发育。

因此,手指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十分重要。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手指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意义进行阐述:

1消除幼儿入园焦虑,使之情绪稳定

新入园的幼儿,离开了亲人的怀抱,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会哭闹不止,他们往往以哭闹来表现自己对环境的”恐惧感“,这时,老师就要想出办法,安抚幼儿,取得幼儿的信任,从而让幼儿喜欢老师,此时,如果你做手指游戏,你就会发现,苦闹的孩子会慢慢停止了哭闹,看着你或和你一起做游戏,但这个手指游戏即要符合幼儿心境,好玩,互动性强,还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好动,好模仿。如《大木桶》这个游戏生动,有趣,易学。幼儿从中得到了快乐。一句让我看看是什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转移了注意力。拉近了老师和孩子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和孩子的亲近感,信任感。

2借助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种交际工具。

以语言学习活动为例,根据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的特点,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如《秋叶飘》此手指游戏根据中班树叶飘的语言活动改编,游戏的介入使原本很长的故事变得通俗易懂,借助手指造型拓展了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感受性,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节奏感,加深了对秋天季节的认识,训练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行为习惯, 内化常规培养

首先,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生活活动中,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服》《系鞋带》等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手指睡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如通过手指游戏《大哥在哪里?》,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运用拇指说出游戏当中的语句,让“谢谢”“你好吗”等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幼儿心中。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16.小班亲子游戏1 篇十六

玩法:

好,现在开始!先由爸爸(或妈妈)发号施令,并示范动作。例如:“我的耳朵碰肩膀”、“我的手肘碰鼻子”、“我的大腿碰碰头”……等孩子熟悉了这些动作之后,可以请孩子发号施令,爸爸妈妈跟着孩子一起做。如果能配上一段很有节奏感的音乐,效果会更好哦!

这项活动不但能让孩子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还可达到健身、暖身、全家锻炼的目的。变化:

1、动作速度可由慢而快,或轮流重复一个动作,发展成简单的舞蹈。

2、可采取接力的方式,例如爸爸说:“我的膝盖碰手肘。”那妈妈就必须接:“我的手肘碰脚趾。”孩子继续接下去:“我的脚趾碰手指。”

3、可以由自己身体各部位的相碰发展到碰碰别人的身体,增加活动的趣味。

自制玩具:会跳的小青蛙

材料与工具:

两块长方形薄木板(扑克牌大小)、橡皮筋、彩笔、小刀。

制作方法:

1、在两块木板的上下三分之一处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小缺口。

2、将两块木板重叠,在缺口处套入橡皮筋。

3、用彩笔在木板两面画出青蛙图案。

玩法:

17.小班户外亲子小游戏教案 篇十七

游戏玩法:幼儿在间隔黑板适合的位置,戴上眼罩,由教师或家长引领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的娃娃头中填画上娃娃的五官。画得好的嘉奖小粘贴或在其手臂上盖一个小印章

2、我是小小领路人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与成人的合作能力。

游戏准备:雪碧瓶或鲜橙多瓶10个,给瓶子罐好水,间隔着摆成两条,红绸带两条。

游戏玩法:爸爸或妈妈和小朋友站在起点处,游戏开始,爸爸或妈妈用绸带蒙好眼睛,小朋友牵着爸爸或妈妈的手绕着瓶子走S路线。走到终点后瓶子不倒下为胜。

3、袋鼠跳跳跳

游戏规则:脚不能碰倒瓶子,途中碰倒均为无效。

游戏玩法:幼儿当小袋鼠套进老师准备的袋子了,袋鼠爸爸或袋鼠妈妈站在“小袋鼠”后面捏住袋子两角与孩子一起从起点跳到终点,五队为一组进行比赛,前三名得五角星。

4、宝宝争夺赛

游戏规则:宝宝必须在圈内,出圈者犯规。

游戏玩法:每组选4--5名家长,站入绳圈内。孩子站在家长对有一定距离处。听令后,家长去争夺自己的宝宝,先夺到的家长为胜。

5、全家乐翻天

游戏规则:一次活动后如没有家庭出局的,则对折一次报纸,再继续游戏,直到有家庭出局为止。

游戏玩法:参赛的家庭进场后,找到一张报纸在旁边站好,游戏开始后听音乐踏步,音乐停止时马上站到报纸上待老师来检查,如果脚在报纸外的家庭则被出局。

6、搬家乐

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两人执一张平铺报纸,上面放若干海洋球,用报纸运海洋球至箩筐处,在规定的1分钟内搬得最多的为胜。

游戏注意:

1、搬运途中报纸破损则淘汰。

2、报纸必须平展。

7、夹球跳

游戏玩法:孩子将刺球夹在膝盖处往前跳,跳至家长处,将球交给家长,家长将球夹在膝盖处往回跳,完成任务且球不掉下的家庭优胜。

8、大地福娃拼图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材料:5幅100cm*120cm印有福娃的KT版,自由分割成10-12块拼图

游戏规则(玩法):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将打乱的福娃图片拼好,以正确率高和速度快为胜。

9、骑马揪尾巴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四散追、捉、跑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游戏材料:竹竿10根当马(竹竿顶部装饰上马头),布条10条当尾巴。

游戏规则:每次游戏10人一组。游戏开始前,每人身后系上“尾巴”,骑上“马”,听到“开始”口令,在规定范围和时间内骑马走动去揪他人的“尾巴”,同时又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游戏结束时揪的“尾巴”最多的幼儿获胜。

注意事项:必须骑在“马”上去揪别人的尾巴。

10、我为奥运赢奖牌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游戏材料:黑板一块,上贴有奥运五环,每个五环中间有一枚金牌(银牌或铜牌);蒙眼布(或面具)若干。

18.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十八

一以愉快的情绪、情感带动幼儿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情感紧密联系着,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诱发下生成的, 愉快的情感能使学习活动始终坚持下去, 成为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我感到无论什么时候都应作为幼儿游戏中的大伙伴, 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成为一个平凡参与者, 与他们共同游戏, 并尝试着通过愉快的情绪情感去感染幼儿, 如目光柔和亲切, 饱含信任与期待, 脸容端庄中有微笑, 严肃中有温和, 口气委婉, 留有余地, 语言生动形象, 注重情感投入, 并加上一些亲子游戏的感觉, 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反应, 让幼儿在积极的心境状态下, 认同教育的要求并转化为自己的愿意或行为。如在民间游戏《捉老鼠》活动中, 老师当猫妈妈, 幼儿当小猫:“今天天气真正好, 我和宝宝捉老鼠, 来, 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学捉老鼠本领, 看谁的本领大, 妈妈有奖。”幼儿模仿着“妈妈”的动作, 很自然地在阳光下跑着、追着, 争当“妈妈”的好宝宝。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气氛很好。由此可见, 把握住小班幼儿情绪化的年龄特征, 以老师的情绪感染幼儿的情绪, 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 多一份童心、多一份对幼儿内在需求的理解, 就能开展他们喜欢的民间游戏活动, 使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每个幼儿均会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二以创新的内容吸引幼儿

创设出新鲜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 开展小班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活动就需要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以及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来吸引幼儿, 并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兴趣为儿童提供一种动力, 促使他们的活动顺利、高效地展开。

1. 根据幼儿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

小班幼儿的感知是非常稚嫩脆弱的, 一成不变、单调枯燥无味的内容会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直至麻木, 因此, 老师在民间游戏教学中要自觉地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例如他们对童话故事总是情有独钟, 比较感兴趣, 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是创编游戏的最好素材。如在民间游戏《扔沙包》中, 我把枯燥无味、单调的“扔沙包”过程改编为“孙悟空打妖怪”的情境, 并把材料多样化, 由单一的沙包发展为纸球、瓶子、纸筒、松果等, 第一次用纸球打“白骨精”, 第二次用瓶子打“红毛妖怪”, 第三次用沙包打“独角大王”, 随着丰富的情节, 教师以丰富的感情率先进入情境和角色, 以增强情境的感染力, 加上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 真挚感人, 富有趣味化, 较能稳定幼儿的情绪, 如临其境, 而恰到好处的面部表情代替体态动作, 它能让游戏更为生动活泼, 能有效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 只有让小班幼儿感觉到“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幼儿的注意力才能被激活。这样的游戏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兴趣, 从而沉浸在一种真正的快乐之中, 有助于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2. 根据儿童兴趣点的转移创新内容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我认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我相信, 兴趣显示着最初的能力, 因此, 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 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小班幼儿的兴趣复杂多变, 容易转移。当儿童进入幼儿园, 老师要判断儿童的兴趣走向, 淘汰不好的兴趣, 培养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兴趣, 这是因为儿童的兴趣不是表现在他们的脸上, 而是在活动中显露出来。同时, 老师也要注意到儿童兴趣点的转移, 以便根据这种转移提供环境和材料。如在《山上有个木头人》游戏中, 幼儿念完儿歌做“不动”的动作, 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动”, 玩了几遍, 我发现孩子们对这游戏玩法就不大感兴趣了, 于是我把这个游戏稍微改变一下:部分幼儿边走边念儿歌, 念完儿歌每个小朋友都做一个漂亮的造型 (动作) , 然后请另一部分小朋友一起来猜动作, 给猜出来的幼儿发奖品。通过改动, 孩子们对此游戏兴趣倍增, 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而非无所事事。

三以渗透的方式促进幼儿

教学知识较抽象, 而小班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 因此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不太感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 因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 幼儿的兴趣就更浓, 印象更深刻。于是我根据《纲要》的精神, 在民间游戏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教育。如在刚才前面提到民间游戏“扔沙包”中, 投的材料有沙包、纸筒、塑料瓶、纸球等, 我把沙包设计成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准备的塑料瓶有大小之分, 纸球也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孩子们在选择材料打妖怪之前, 我进行提问:“你是拿大的瓶子还是小的瓶子?”“你是用什么颜色的沙包打妖怪?”“你拿了几个纸球打妖怪”等, 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情绪的发展多变, 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玩游戏, 从而帮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形成关于物体的大小、数量、颜色特征等数的概念, 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了一些数的知识。又如在踢毽子游戏中, 幼儿在踢的过程中, 我引导幼儿边踢边数, 在两人合作、轮流踢中, 引导幼儿边踢边说:“我踢一下, 你踢一下”, 或“我踢两下, 你踢两下”等等, 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又让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有机整合, 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19.浅谈幼儿园小班建构游戏的指导 篇十九

当然,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最后建成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并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弄、堆砌建构材料到有目的地搭建简单的建构物这一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创造阶段,而老师在每一个阶段指导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一、基础阶段的指导

幼儿刚入园,对集体生活处于适应阶段,加上对建构材料不熟悉,所以对建构游戏不感兴趣,往往都是一种无目的玩弄和堆砌材料。他们有的将不同的积木一个个排列、堆叠在一起,然后推倒重建;有的一次次地将积木扔到地上、桌子上,再捡起来;还有的霸占许多材料而不操作;只有极少部分幼儿搭建一两个简单的作品,但没有合作和分享。建构中幼儿坚持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弱,所以一次建构的时间很短,争抢积木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1.科学设计,合理安排。

幼儿能否专心地进行建构游戏有赖于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建构区,老师可根据小班的实际情况设立大小积木区:一是大积木区,供幼儿玩大积木时使用,一般设在室外,不用时可以将积木倚墙叠高,堆叠高度以幼儿能自行拿取为准;二是小积木区,在活动室的一边整齐地摆放活动桌,供幼儿玩小型玩具时使用,可在靠墙处设置矮柜摆放小型积木,并且按照积木的形状和大小做些标志,贴在篮子上,便于幼儿收取和整理。在玩积木游戏时,幼儿按照积木的类别把篮子从矮柜里搬出,放在活动桌上,然后分组搭建。每天的晨间活动和下午的室内活动时间开放积木区,并确保区域周围安静,使幼儿能够畅快地投入活动,集中精力去构建。

2.根据年龄,恰当选材。

对年龄小的幼儿,太多不同种类及形状的积木会令他们难以取舍,不能专心建构。小班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根据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一些形象、色彩鲜艳、富有趣味性、形状简单、易操作、安全、环保轻巧的建构材料;还可提供给孩子感兴趣、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材料,如各种小汽车、人物、花朵、树等模型作为辅助材料,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使建构游戏更为有趣。

3.正确引导,适当鼓励。

对于一些害怕尝试新活动或不能马上进入操作情境的幼儿,老师可以首先通过上课、参观、散步、观摩图片等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积木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摸索建构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并示范一些基本玩法给他们看。另外,可以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想想该造些什么,也可请玩积木已经很熟练的幼儿作示范,同时让刚刚学习玩积木的幼儿多作尝试。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鼓励幼儿大胆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老师点评作品时要以表扬为主,要鼓励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二、提高阶段的指导

本阶段幼儿对建构游戏已产生了兴趣,并且基本掌握了各种材料的基本特征和多种具体的玩法,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也能用简单的平面建构法表现出其主要特征:如平面的人物、动植物;用架空的方法搭桌子、房子等;用分部建构再连接组合的方法表现滑滑梯的台阶、梯身及下滑部分等。但是幼儿的建构造型很单一,对于细节部分还不会装饰,反映物体不够逼真,如他们搭的汽车都是四个轮子的,房屋的顶部大都是三角形的;搭建的物体是分散、凌乱的,不能形成一个主题。

1.巧妙提问,发展想象。

本阶段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幼儿进行建构的过程中经常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搭的东西可以做什么呢?”“它还可以怎么搭?”“加上点什么会更好玩呢?”通过这些问题来拓宽幼儿的思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当帮助。也可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使用自言自语或自我评价,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沉浸在游戏中;或给幼儿一些描述性的评语,以进一步肯定幼儿的活动:以此来显示老师对幼儿活动的重视,增加幼儿的兴趣;或征求幼儿的意见:“你看我们就叫它儿童乐园怎么样?”使幼儿感觉老师很尊重他。同时,老师在提问时应该避免加进自己的意思,如“这是某某吗?”之类的问题,因为这仿佛在向幼儿暗示,必须将积木堆得像某一样东西,其实这约束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影响幼儿的建构游戏活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创设情境,导入游戏。

建构游戏中,因为小班幼儿受结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其逻辑思维不完善,空间感较差,这时老师如果生搬硬套地讲解示范建构方法,会打消幼儿对游戏的积极能动性。我们应为游戏创设相关的情境介入、提供相关的建构材料及使用一定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如,在建构小主题“公园”时,老师先建构一些难度较大的公园设施摆在活动室四周,说:“这里有一个大公园,小朋友看看还缺什么?”这时,孩子们便会很积极地说还缺凉亭、人物、花草树木、拱桥……老师说:“我们用各种积木建造,帮它们补上。”这种情境式导入方式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动机,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nlc202309021530

3.模拟构造,提高技能。

模仿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也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建构游戏除了幼儿的自发活动外,很重要的是模仿学习。在组织幼儿模拟构造时的构造物有几方面来源:一是幼儿自由构造中较好的作品;二是高年级幼儿为小班幼儿做建构表演;三是实物、玩具、模型等形象;四是图片,由最初的平面结构模拟图到立体结构模拟图再到事物图。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分析范例,重点演示新技能和结构难点。这时老师主要引导幼儿由平面建筑向立体建筑转化,初步让幼儿注意到在建构中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装饰技能,如,四边装饰、中心装饰等。鼓励幼儿了解和发现各种材料的用途和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不同长短的积木可以建构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等。

在常规方面,让幼儿学习由上而下收拾整理材料,并将积木按标记放到篮子里,摆到架子上,尽量不发出声音。多让幼儿参与讲评,逐渐引导他们说出建构物是用什么材料搭的,比较建构物的异同。老师讲评时要有侧重点,时间不要太久。

三、创造阶段的指导

本阶段幼儿已经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建构技能表现所要搭建物体的主要特征,并且游戏的坚持性和目的性也增强了。但这时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高原期”,即幼儿除了会搭一成不变的东西外,不会搭其他的建构物,有时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

1.串联游戏,拓宽思路。

当幼儿的建构欲望逐渐减弱时,需要教师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可以引导幼儿将各游戏区串联起来,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情节性。例如,搭建加工厂的幼儿可以为搭建公园的幼儿送来做好的花、树,玩积木的幼儿可以为娃娃家做家具等。老师要拓宽幼儿的思路,除了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外,如“你还见过哪些东西,能把它搭出来吗?”还可以引导幼儿合作搭建群组、组合群组,如各种动态的人物群、动物群、建筑群等,也可将群组打乱重新组合成主题群,同时学习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还鼓励幼儿讲评时,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主动向大家介绍建构物的名称、用途及选用的材料。合作搭建的幼儿能商量好谁先讲、不争抢。倾听时不把别人的构造物碰倒。

2.循序渐进,激发需要。

老师对幼儿的引导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为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合理恰当的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新要求,使幼儿产生新需要,造就新需要和已有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解决矛盾,推动幼儿不断发展。因为小班幼儿的兴趣不易持久,如何使幼儿始终对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不断充实、增加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新的建构思路,从而使建构游戏顺利地开展。如,幼儿已经掌握了“小狗”的建构方法,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幼儿在建构“小狗”的基础上建构“老虎、大象”等。幼儿懂得建构这些单一的动物,我们可以创设动物园,鼓励幼儿建构不同的动物。

3.因人而异,互帮互助。

结构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性地、自由地再现物质形象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如何提高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玩”的积极性是教师引导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于爱动脑、思维敏捷的孩子,可鼓励和启发他选择别人未用过的材料进行建构,并能用多种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对能力一般的幼儿则鼓励他去参观别人造好的作品,从而受到启发,允许他有尝试错误的经验,在讨论时重点让他发表意见,并再次结合讨论后的认识进行操作,最后形成正确的经验与概念。一个成功的建构游戏,还需要幼儿有较强的目的性,并勇于克服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善于和同伴相互配合、协作,老师应提供自由、互助的建构环境。在建构的过程中,建构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品的速度快,而创造力较差的幼儿总要琢磨老半天。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帮扶,特别是主题建构,需要幼儿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同时,教师也应以同伴的身份、平行地介入游戏,幼儿在轻松、自由、互帮互助的活动中完成作品。

4.鼓励动脑,解决困难。

幼儿在游戏中碰到困难时,老师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要及时掌握这一问题的困境,使幼儿根据游戏意图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如幼儿用积木搭拱桥,搭好一段后碰到了困难,怎样搭拐弯处呢?老师没有提供制作材料,也不介绍制作方法,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创造发明。于是,幼儿将造房子的经验迁移过来,先将一块电话形状的积木放在拐弯处,再进行搭建。在游戏缺少新意停滞不前时,老师可提出问题为幼儿设置一定难度。如幼儿搭好了一座房子就无事可干了,老师可以启发他“你看没看到过与它不一样的房子?能搭出来吗?”

幼儿园小班建构游戏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以上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无绝对的界限,并且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个别差异。虽然小班幼儿的结构技能还有待发展,但建构游戏依然在小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要教师能精心正确地指导建构游戏,不仅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同时思维、想象、合作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上一篇:文学概论综合练习下一篇:“安康杯”竞赛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