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行业趋势

2024-07-21

中国养老行业趋势(精选8篇)

1.中国养老行业趋势 篇一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运行趋势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给各国公共养老保险支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养老保险支出责任趋向于由政府向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倾斜。

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政府当前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存在过多与不足并存的局面,其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退休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高福利的国家养老制度,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主管单位是人事部门,资金全部来自财政拨款,与个人缴费没有任何关联,财政承担个人需求的全部资金负担,而且养老金的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的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比社会统筹的企业员工的要高出许多。因此,了解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动态,总结国际经验和教训,对于寻求缓解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现状的对策,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运行趋势

(一)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运行趋势

1.削减公共养老保险待遇。在瑞典,20世纪90年代初公共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从90%—100%降到80%左右;德国通过改变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的计算公式使公共养老保险替代率逐年下降,2035年将下降到63%左右;意大利通过降低养老保险待遇,减少公共养老保险的项目种类使政府承担的义务降低了至少1/4;日本在2000年和2004年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削减养老金福利支出,保证总的养老金支出与国民收入的比例比较稳定,2000年的制度改革使社会保障支出下降了20%;英国在近年的改革中,由政府提供的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替代率从25%降至20%[1]。

2.延长退休年龄。为了减少公共养老保险支出,很多国家提高了居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如法国将可以享受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从37.5年提高到了40年;意大利将女性退休年龄从55岁延长到60岁,男性从60岁延长到65岁,并准备从2008年开始将雇员领取全额国家养老金所规定的工作时间提高到40年;德国把男性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到65岁,把女性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英国、希腊和葡萄牙把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都提高到65岁;美国计划在2001—2027年之间把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甚至70岁。澳大利亚目前享受养老金资格的年龄是女性61.5岁,男性65岁,但到2014年女性享受养老金资格年龄将被提高到65岁。意大利在1995年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把退休年龄规定为个人可以自己选择在57到65岁之间退休,养老金的给付将与退休后的平均预期寿命相关,并且增加一个基于精算账户的系数调整。规定个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退休年龄的国家还有比利时、瑞典、奥地利、法国等[2]。

3.调整养老保险给付的计算方式,将养老金给付由依据工资增长调整转向依据物价指数调整。对养老金给付的调整系数,以前各国都是根据工资增长,而不是价格变动实行指数化调整。让养老金受益者分享劳动生产率增长是福利国家的主要成绩。在90年代开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各国都逐渐把根据工资增长对养老金给付进行指数化调整改为根据物价调整。如美国是自动根据生活费的变动指数调整,加拿大自动根据消费价格指数调整,德国根据养老金比上年收入变化的实际价值进行年度调整,英国根据价格变化进行年度调整,挪威根据一般价格和收入水平自动调整登记收入、工资限额和实际养老金。

4.通过提高缴费率和改变缴费基数,提高雇员对养老保险的负担比例。在养老保险支出日趋扩大的前提下,为了保证资金收支平衡,各国的养老保险强制缴费率都面临提高的压力。除了英国和比利时,几乎所有OECD国家都在计划提高强制缴费率。法国在1997年把社会保障缴费从2.4%提高到3.4%;加拿大的缴费率从1996年的5.6%上升到9.9%[3]。

5.为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德国在最近的改革措施中采取对策鼓励职业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养老计划的发展。OECD最近的调查表明,政府为养老保险作出的税收支出在爱尔兰、澳大利亚和英国已达到GDP的1.7%,在瑞士、加拿大、美国、丹麦、冰岛和荷兰达到1%多[1]。

(二)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运行趋势

1.彻底的养老保险市场化——拉美国家的运行实践。拉美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强制正规部门的雇员参加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所有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都设立了两支柱框架,第一支柱确保最低待遇支付,第二支柱实行确定缴费的个人账户制度,但在有些国家个人可以在第二支柱自由选择。所有国家都用工资税融资第二支柱,都给老工人在旧制度下的缴费一些补偿,补偿形式有的是政府签发认知债券,有的是政府许诺将来的待遇支付延续旧制度的规则。从拉美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看,多数国家用一般性政府收入融资第一支柱(有的国家同时使用工资税),而用工资税融资第二支柱[4]。

2.以强制储蓄为特征的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新加坡的运行实践。以强制储蓄为特征的养老保险供给模式,主要指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为代表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单一支柱为主导。新加坡的正式养老保险体系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家强制的、政府管理的储蓄支柱。其次,多重目标。新加坡的CPF不仅是一个养老保险制度,也合入了住房、医疗融资以及教育融资等。为了实现多目标的融资需求,缴费率不断提高,一度达到工资的50%。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投资以及其他机制将劳动力的近2/3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政府决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再次,低替代率和对风险的有限覆盖。尽管缴费率、经济和工资增长率都比较高,但CPF成员的平均余额还是比较低。CPF低余额和低替代率的主要原因是退休前的广泛提款,特别是用于住房的提款,以及成员账户的低回报率[5]。

3.强调家庭和非政府组织在养老保险供给中的作用——部分亚非国家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的运行实践。在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里,家庭承担很大一部分社会功能,老年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子女承担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和责任。由于多数亚非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收入也偏低,依靠政府提供充足的广范围的养老保障非常困难,因此通过家庭和非政府组织的补充养老保险为居民提供老年生活保障非常普遍。比如在印度,有组织的社区、妇女组织、非正式的经济贸易联盟、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组织等都设计和建立了小额保险机制,以应对目标群体的需要。调查显示,小额保险机制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组织非常多样化,33%的小额保险机制由向穷人提供的小额保险服务的组织实施;31%的机制由非政府组织实施;23%的机制由有组织的社区实施;12%的机制由医疗服务提供者实施。多数小额保险机制从外部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6]。

二、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一)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应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政府在养老保险供给中的职责首先是保证全体社会居民有最基本的养老生活保证,同时实现部分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这是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考虑。除了公平方面的考虑,由于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总会对经济的各个要素,比如消费、储蓄、劳动力供给等产生影响,还应该考虑养老保险对效率的影响。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分考虑公平势必影响效率,同样过分考虑效率也会照顾不到公平。福利国家过分慷慨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对公平考虑得过多但却造成了效率的损失,进而影响到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在重新考虑养老保险供给中的政府责任时,必须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世界各国出现的养老保险市场化的趋势也表明了这一点。

(二)政府养老保险的供给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政府养老保险的供给水平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养老保险的提供来自整个社会的国民产出水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养老保险的供给水平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从政府养老保险给付待遇的纵向发展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一国家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待遇呈增加趋势;而从不同国家的政府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看,高收入国家政府承担的养老

保险责任更多。比如高福利国家都是在发达国家实现的,即使在养老保险市场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政府养老保险依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政府对养老保险承担的责任就相对较少。因此,在确定政府养老保险供给水平时必须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同时考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三)政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更宽松优惠的环境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传统现收现付制度和单纯依靠政府力量保障居民退休收入的方法面临困境。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政府直接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政府正日益多地通知居民将来为他们提供的退休收入比他们现在预期的会少得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的发展。

(四)家庭和非政府组织在不发达地区仍承担着养老的重要责任

在亚洲很多国家里,家庭和非政府组织承担很大一部分社会功能,老年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子女承担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在我国,在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年轻人依然承担赡养老年人的责任。因此,继续发挥家庭在养老保险体系中承担的作用是缓解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困境的重要渠道之一。

(五)养老保险市场化的发展程度要受一国资本市场成熟与否的影响

纵观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个主要的共同趋势是将养老保险责任更多地转向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等市场主体,扩大养老保险的市场化供给。而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的最直接后果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形成,养老保险基金形成以后,如何投资管理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资本市场成熟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一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状况,也就制约着养老保险市场化进程的速度和程度。一国养老保险市场化推进的程度,一定要与其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改革进程相一致。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

(一)强调政府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注重社会公平的实现

基本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最贫困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保证社会所有老年成员有一个最低的生活水平,不至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使在养老保险市场化很极端的地区,如拉美国家,政府也为贫困老年人口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并且承担个人账户养老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担保责任。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看,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低覆盖、不公平的政府养老保险制度不但不会对缓和收入分配带来的社会矛盾起到缓解作用,相反会加大这种矛盾。因此,有必要把政府养老保险促进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放在首位,让政府基本养老保险成为城市低收入者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来源,为减轻老年贫困、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局势承担起重要的责任。

(二)保证目前政府养老保险的“广覆盖、低水平”

一国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应该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即使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很多国家的政府养老金的替代率也比中国现行的替代率低而且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考虑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人口众多,加之人口老龄化压力巨大,本着为低收入者提供低水平保障的原则,降低现行的养老保险替代率是完全有必要的,特别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高保障水平更有必要降下来。降低了替代率就能缓解政府当前面临的养老保险资金困境,从而对高缴费率的压力有所缓解。降低了缴费率也能对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缴费形成激励机制,进而起到扩大养老保险参加率、拓展覆盖面的作用。

(三)政府养老保险应区别两个层次

从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趋势看,政府养老保险一般都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是均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为全体居民提供最低养老保险待遇,待遇水平仅限于老年人消费水平维持在社会贫穷指数之上;第二个层次是在最低养老保险之上实行的与个人缴费相关联的养老保险制度。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最低养老保险待遇可以保证低收入者有最低的养老金,与缴费相关联的养老保险待遇能够对个人缴费形成激励机制,减少当前养老保险缴费的逃费和漏缴现象,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增收。

(四)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提供更多的政策激励

在企业年金和个人自愿性养老保险发展迅速的国家,政府一般都有优惠的政策措施,其中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最大。企业为员工进行的养老保险缴费允许税前扣除,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数额。企业用本用于缴税的成本为员工兴办福利,自然会增加积极性。此外,加快资本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建设也有利于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

2.中国养老行业趋势 篇二

一、我国养老环境现状

在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报告中指出, 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 未来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中国已经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以重庆地区为例, 截至2013年底, 重庆市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24.52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18.61%, 平均每5个重庆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其中:城镇老年人口318.15万, 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0.94%, 农村老年人口306.37万, 占49.06%。

以上数据表明, 在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的今天,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农村城市化, 人口城镇比重已经超过了50%, 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纽带。现今的年轻人为了在城市生存, 投入更多的奋斗在工作与事业中, 对老人的关注相对地越来越少, 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我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 对社会养老设施进行了建设和提升, 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也不再满足于物质需求, 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公立的诸如养老院, 社区卫生所之类的基本的社保设施, 已经不能满足现今老人的多方面需求。因此, 政府极力倡导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业、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并予以扶持补助, 2014年8月, 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24亿元, 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

二、养老环境的问题

1. 公立养老机构的问题

现目前, 我国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立养老机构, 主要是以地区性养老院、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 该类机构运行已多年, 设施陈旧, 再加上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素质参差不齐。面对的服务人群多数为生活无法自理, 需要特、一级护理的老人, 无法对在家养老的老人服务。而且还存在很大一部分能身体健康, 能自由活动, 不想去养老院敬老院, 渴望社交、学习、充实生活内容的老人。所以公立养老机构, 只能是基本社会保障、基本服务设施, 有位置固定性、服务定点性、受众片面性、服务质量不到位的缺陷。

2. 民办养老机构的问题

由于公立养老机构的不足, 再加上政策的支持, 民办养老机构也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民办机构和公立机构的区别主要在于资金的来源和设立目的。公立机构是国有资金, 属于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民办机构用的是自有资金投资, 金额有限且寻求回报。民办机构作为企业, 商业性和盈利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和公立机构相比, 民办机构的软硬件设施会有极大幅度的提升, 服务质量也不可同日而语。盈利点, 也是服务平衡点, 是所有现存民办机构永远不会停止探索的目标。利润高了, 对民众的利益就会减少, 民众就会不满;而因为社会的发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人工成本也不断增加, 对民众的服务提高了, 也会相对的提高企业的成本, 利润就会减少甚至造成财务赤字, 这也是现目前诸多民办养老机构放弃坚持或长年亏损的原因, 政府的补贴也是杯水车薪, 无法弥补亏损的大洞。

另外, 国家对民办养老机构和企业的疏于监管, 老年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如有个别企业为老人提供的饮食, 为了降低成本, 采购低劣食材甚至过期变质食品;个别企业为了得到国家培训补贴, 临时请人冒充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等等事情层出不穷。

3. 社会护理服务人员的问题

在众多的民办养老机构中, 最大的问题就是护理服务人员的管理问题。由于近年来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多, 而家政服务人员短缺, 行业工资水平也水涨船高, 因而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 而同时造成的后果是护理人员越来越难请, 也越来越难管理, 职业流动性巨大。很多企业出现了花高价请不到护理工, 护理工服务质量差也无法进行考核, 而一旦考核就会出现护理工辞职甚至集体辞职的情况, 这种状况愈演愈烈, 导致了整个养老护理行业的混乱。

三、养老环境的改善

1. 国家改善对策

由于养老院、敬老院的覆盖面小, 减少国有养老院、敬老院的设立, 可减少转移性财政支出,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相对的, 全面放开养老环境, 使养老环境社会化, 企业化。对新设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补贴、减税或免税的政策支持, 加大对服务质量的监管, 施行饮食监控、医疗监控;同时加大对社会护理服务人员的监管, 施行实名认证, 培训上岗, 才能对整个养老环境进行改善。

2. 企业改善对策

在服务设施上, 企业可以减少社区型养老院等地产投资, 集中设立综合服务中心, 并不光着眼于场内服务, 更多的应该向终端服务发散, 达到养老入户、护理入户。2007年10月,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政府、区民政局提出虚拟养老院计划, 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 虚拟养老院服务已覆盖到八千余户老人家庭, 上万老人享受到这一服务, 可见虚拟养老院的构想是切实可行的。

在服务水平上, 企业可以自行对服务人才进行统一化管理, 标准化、专业化培训, 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在引入人才方面, 薪金只是一方面,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却是重要的一步。对于有规模的大型养老服务企业, 可以利用其行业的权威性, 为人才提供服务时长记录, 对有优秀评价的人才提供评分、评星系统, 使其成为星级服务人员并对其颁发具有行业权威性的荣誉服务证书。使用以上方法, 必定能使众多的服务人才蜂涌而至, 留住人才更不是难题。同时, 在考核的管理上, 可引入移动互联大数据信息, 让客户可以直接用手机APP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评分, 以此为参考进行考核, 使服务质量的反馈更加有效、及时和真实, 能极大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激励和考核, 二者结合使用, 能极高效的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在医疗方面, 定期对老人进行体检, 并设置急救人员, 保障老年人在意外情况下能迅速得到救助;日常生活方面, 增加日常陪护, 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陪伴、理疗护理、保健按摩、家政代理、健康饮食服务, 另设出行陪护、购物陪护、就医陪护, 安排车辆满足老人的出行需求, 也可对老人的购物需求进行代购送货服务;定期举办兴趣爱好活动, 让老年人找到有共同爱好的组织, 另外设置老年学习课程及兴趣团体, 覆盖音乐、棋牌、书法、绘画、咖啡、茶艺、摄影、花草、收藏、舞蹈、保健、科普、法律、心理等等, 丰富老年人生活;架设网站, 建立老人数据库, 实时为老人更新健康生活状态并推送到家人手机APP上查询;引入智能手环, 实时监控老人年脉搏、体温、血压、血氧、睡眠质量等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形成老人健康记录以便对老人健康进行监控以及方便家人查阅, 并在长时间异常的情况下向服务中心报警, 服务中心及时联系老人或安排检查或救助;通过智能手环GPS定位, 服务中心或家人能随时查询老人所处位置, 可让走失老人的情况不再发生, 并搭载呼救通讯功能, 呼救后老人可立即接入服务中心进行语音通话, 让服务中心能更快了解情况并迅速安排车辆护送或安排急救人员到老人所在位置进行救助。以上功能已经在清华大学的“生命方舟”创业团队和深圳一家技术公司旗下名为阿巴町的产品上得到了部分实现, 而阿巴町也充分将其应用到了儿童看护领域, 剩下的就是在功能整合和改进提升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养老推广普及。在未来, 甚至可以引用西铁城的光伏手表设计, 达到无需充电, 让老人的健康和安全可以得到24小时关注。

四、未来养老环境的设想

在未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 一些概念化的产品也在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穿戴的发展, 必定推动养老服务的完善。利用3D打印机, 已经可以用各种材料如塑料、金属甚至生物元素打印各种物品、工具、建筑甚至人体器官, 随着打印材料成本的降低, 企业完全可以将3D打印技术引入养老行业, 为老人定制各种日常需求产品、医疗器械、甚至药品。未来的养老行业, 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是一片蓝海, 企业的生存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拼价格、拼硬件、拼管理, 更多的是拼科技、拼服务、拼文化、拼社会价值。综上所述, 未来的养老环境, 必定向着商业化、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摘要:养老, 作为一个民生热点问题, 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也是大众的目光焦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今养老行业的环境和现状, 并对养老服务企业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也对未来的养老服务进行了大胆设想。研究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科技和智能化对养老和人文生活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并已经在某特定领域得到了发挥。

关键词:养老,老龄化,移动互联,智能化

参考文献

3.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篇三

口味创新是第一要素。如果一款产品口味不好,难以满足消费需求,企业再怎么推广宣传都难见效果。只有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适时开发新的产品口味,才能使企业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休闲食品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口味多样化、系列化。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对食品的口味尤为挑剔,单一化口味的休闲食品将

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休闲食品企业在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后,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细分,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大胆进行产品创新,拓展现

有产品线,推出多样化的口味和个性化的包装。如休闲食品的一个代表品类——薯片,就已经成功开发出烧烤味、番茄味、芝士味、原味等多个口味。

二是区域性口味改良。区域“特色口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了迎合不同地域消费者的不同口感偏好,休闲食品

企业可将风靡一地区的具有特色口味的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良,然后推向全国市场,适应大众人群的口味特性。如“重庆特色休闲食品”、“休闲豆干”等

产品的风行,都是对区域性口味进行改良的结果。

三是复合性口味增加。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越来越倾向于复合化,越来越倾向于“一次性品尝不同口味”,对口味的选择也倾向于复合化,更多的休闲食品厂家将各种口味进行多重融合,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口味的复合化,这一创新也大受消费者欢迎。

产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同场合的消费需要,各个休闲食品厂家应该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差异化细分,并以此设计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如针对个人消费的小包装,可供多人分享的大包装,赠送他人的礼品装等。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独立小包装的出现,它既迎合了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健康方便的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包装散卖的营销契机,使原本热衷于散装销售的走量产品,通过小包装进行提升,既提升了企业利润,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如手撕牛肉就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牛皮纸袋和布袋包装,外观新颖、实用性强,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而且环保、精美,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品牌战略

1、明星代言策略,树立品牌形象。休闲食品厂家大多注重明星代言推广,期望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来提升

消费者是关注度,吸聚行业目光,在“明星”影响力的带动下快速提升产品知名度,强化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形象力,成功引领休闲食品消费的风潮。如“可比克”

启用周杰伦代言,引发其歌迷大肆追捧。而“盼昐法式小面包”则请出蒋雯丽代言,将“法式小面包,还是盼盼好”进行了成功演绎。

2、文化代言策略,成功启动市场。目前中国休闲食品表现最突出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是旺旺,一个是徐福记,两者都是采用中国传统节日及祝福文化进行品牌营销,抓住春节这个黄金销售季做推广。以旺旺为例,旺旺所有的广告都围绕中国人“图旺”的心理,在新年期间进行推广,将老百姓送礼图好兆头的心理牢牢抓住,成功撬动了春节礼品市场,也开启了休闲食品文化营销的先河。

二、渠道模式创新

为了抵抗产品同质化,休闲食品可以通过品牌个性的差异化、产品核心诉求的差异化、分销渠道的差异化等方式与其他竞品实现有效区隔。

当前,休闲食品的流通渠道依然还比较单一。休闲食品销售的主要场所依然是超市及连锁性休闲食品专卖店,其次是食品店、便利店等。目前来看,搭建强势的营销平台、增强营销平台的品牌创建,成为休闲食品产业发展新的需求。

笔者认为,休闲食品企业可以根据产品‘休闲’这一特点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如烘焙类食品可以开发休闲餐厅、茶楼、咖啡厅等餐饮终端销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电子商务的平台开展产品销售活动,或者是深入高档社区,提高目标客户的关注度。

如杭州一家蜂蜜企业,通过对“社区”这一渠道的深耕细作来实现销量突破。他们的做法是:给每个销售员分配3个生活区,每天早晨和傍晚每个周末全天候地在生活摆台做社区销售,由于产品新鲜、质量好;价格比商店的便宜;服务态度好、时间久了人头熟等优势,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

三、多方整合推广策略

现在的休闲食品传播是“全方位”的,线上线下的整合传播越来越多,多方面协同已成市场运作趋势。以电视产品广告宣传为主的平面媒体推广,结合广播媒介、终端POP设计张贴,更结合短信互动、网络游戏植入互动等操作,整合式推广呼之欲出,优秀厂家大多擅长多方面整合推广,以求得市场快速突破。如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间,盼盼食品联合腾讯QQ游戏,共同推出有奖斗地主专区,以“休闲游戏竞技俱乐部”聚集人气,并与线下产品活动相结合,创造了“经典休闲食品整合推广案例”。

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能采取大规模广告+明星代言的模式,那么可以寻求新颖的推广方式来促销产品。除了终端促销的手段,通过与媒体或网站合作,以现场活动方式直接与目标消费者接触也是一种较好的推广方式。

在品牌推广中,休闲食品企业应着重培养起自身独特的品牌个性,这是抢占特定目标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不二捷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开发个性化产品、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以满足消费者对“能表达自己个性的品牌”的需求。个性化品牌要采用多种手段塑造,可以用公关表现企业责任。

竞争策略的发展趋势

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多摄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以及运动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特别是儿童肥胖症问题,在城市家庭中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休闲食品与肥胖症的关系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开发健康和功能性食品将是休闲食品市场未来的主流趋势。

由于休闲食品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企业在推广时,所采用的竞争策略往往是跟随策略,产品上跟随竞争对手,在广告上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借助竞争对手培养成熟的市场,成功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比如说,蜡笔小新模仿、跟随喜之郎,成功打造自己的市场。而艾比利则利用黄晓明代言,诉求“快乐我定义,薯片就是艾比利”,很好地跟进了乐事和可比克,混淆了市场认知。

nlc202309011854

可以说,模仿已经遍布整个行业,有效地模仿为很多企业缩减了市场推广成本和时间,同时帮助企业成功打入了市场。但这种跟随和模仿短期内奏效,长期来看将失去竞争优势。

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

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合、市场细分即将完成。因此,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差异化战略,走出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休闲食品行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消费群体的细分延展、开发产品的推陈出新、营销模式的与时俱进。

从竞争结构来说,中国休闲食品的竞争,随着进口食品及终端的日益增多,未来将面临进口与本土之争;而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地域版块之间的隔阂与斗争,也是在所难免的。

从人群上来看,未来休闲食品的人群将越来越细分,比如说低龄化、白领化、人群特殊化等将越来越突出,针对儿童、白领、中老年人、孕妇等开发的产品会日益增多,消费人群的跨度也将越来越大。

从渠道结构来看,过去传统的经销模式,将逐渐转向现代销售模式。以往依托传统渠道为主的渠道结构,将逐渐变成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并重的结构。企业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利用现代流通做好品牌及利润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传统渠道做好销售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工作。

从营销模式上来说,未来将诞生更多的OEM型模式,企业将利用自身的品牌及市场优势,通过寻找代加工企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丰富自身现有的产品线,将越来越受到休闲食品企业的重视。

休闲食品行业的机会与挑战

一、产业机会

1.休闲食品市场仍将持续扩大,产品品种将进一步丰富,逐渐朝健康化方向发展。全球的休闲食品生产厂商正在宣传休闲食品可以成为健康平衡膳食的一部分——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休闲食品。在西方国家,低油马铃薯食品和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休闲食品受到青睐,销售势头越来越好,天然健康休闲食品市场持续扩大。

2.中高端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分析认为,相对外资品牌而言,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多集中在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的开发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3.健康类休闲食品发展潜能巨大。调查数据显示,58.4%的人对新品牌和新产品兴趣浓厚,会经常尝试。尤其在食品的营养和健康方面,他们更关注食品的绿色、天然和健康,此外对富含维生素及具有其他功能特性的食品也非常感兴趣。

4.休闲食品一直以来是以口味为主要卖点的,如果休闲食品企业能在口味创新的同时,兼具到营养和健康两个因素,这一市场空间释放出的销售势能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现有挑战

休闲食品企业不仅具有潜在的发展契机,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

1.目前休闲食品企业数量庞大,价格战此起彼伏,促销手段五花八门,这对休闲食品企业的产品创新、营销策略创新、品牌推广创新、品牌形象塑造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休闲食品行业入门门槛较低,这对很多企业都是一个机会,但对于传统的品牌企业,很容易陷入激烈的竞争,对其构成巨大威胁。

3.目前多数本地休闲食品企业在资金、规模、人才、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在营销、管理方面都有欠缺,品牌意识差、竞争意识淡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显得底气不足。

4.外资企业加大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开拓力度,将对国内休闲食品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压力。

三、未来发展思路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认为,本土休闲食品企业应该利用自身优势,立足本土特色,联手开拓市场,抱团作战,审时度势,才能在行业变化中占得先机。

1.实施差异化策略

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会跳出产品同质化的圈子,实施差异化战略,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用产品的内在优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新产品、建设品牌和拓展市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产品开发坚持本土化策略

在对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口味、营养、健康等潜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口味、开发新包装,争取在口味、包装以及营养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3.市场定位策略

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适时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除了稳站低端市场外,可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以期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

4.加强对外交流

本土休闲食品企业应该向外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创新能力等,才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地。

4.中国酒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四

近年来,我国酒店行业发展迅猛,不仅在酒店数量、从业人数、酒店档次还是酒店的集团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今后几年,我国的酒店行业还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继续发展。而且在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酒店行业未来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在中安顾问《2012-2016年我国酒店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酒店行业未来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1、酒店行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酒店行业,集团化成为中外酒店经营管理不可避免的潮流与趋势。未来,中国需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旅游酒店企业集团,否则,将严重阻碍我们成为旅游强国的进程。未来的五年将是我国本土酒店管理集团迅速发展、迎头赶上的黄金时期。

2、酒店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IT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也开始就行信息化建设,酒店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酒店行业新的发展的趋势。

3、高档次酒店将是未来酒店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我国星级酒店数量尚不及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中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总数约为200万间,预计5至7年内能够增长到500万间。中国的酒店市场有望在5至10年内超过美国。未来十年高端酒店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15.0%以上,因此,未来高端酒店的增长速度来源于新建高端酒店的增长速度。

4、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随着旅游的持续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将逐渐进入民众的生活,度假型酒店适应了目前中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据中安顾问统计,我国的度假酒店还没有世界顶级产品。在旺盛的酒店需求推动下,众多世界顶级的酒店管理集团正在中国迅速布阵,未来几年很可能将催生出世界一流的奢华旅游产品。

5、会议会展和奖励旅游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我国会议会展和奖励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城市酒店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行业分析师预计在未来的3-5年中,我国的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市场将还会以每年8%左右的幅度增长,有望在2015年跻身世界前五名。

6、互联网营销将成为酒店的主要营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发展有三个新动向,一是从应用领域看,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二是从服务模式看,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三是从传播手段看,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根据酒店行业的市场营销情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将成为酒店营销的主要渠道。

7、酒店服务将进入定制化阶段

所谓定制化服务意识模式,就是酒店为迎合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以针对性、差异性及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意识来赢得市场的服务意识模式。切实贯彻定制化服务模式,就要求酒店企业应深入细分客源,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选准客源市场中的一部分作为主攻对象;通过建立科学的客史档案,灵活提供各种“恰到好处”的服务;强化客源管理;并以独特的主题形象深入人心,在充分理解顾客需求、顾客心态的基础上,追求用心极致的服务,和顾客建立一种稳定的、亲近的关系。

8、酒店管理将向“人性化”方向发展

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工资水平全球化进程,人才竞争势必成为酒店业生存竞争焦点的焦点。因此,酒店企业将会更多地采用以人为本管理的方式来密切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未来的酒店企业将会更加注重提高员工的知识含量,在人员培训上,将会以一种“投资”观念舍得较大投入。在酒店企业内部,将会建立一套按能授职、论功行赏的人事体制,通过员工的合理流动,发挥员工的才能;通过目标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做到自主自发;通过酒店企业文化,利用文化的渗透力和诉求力,培养忠诚员工,确保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

9、“绿色”概念将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5.2014年中国仓储行业发展趋势 篇五

2014年中国仓储行业发展趋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在全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仓库笼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加大对仓库笼的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仓储业得一步步发展,货架可以说是最常见得,但仓储笼也是不可或缺的,仓储笼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仓储行业和物流的结合,使得我国的仓储物流业在世界的物流环境和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利用仓库笼周转技术,发展现代仓储业,要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生产厂家采用标准化的仓储设施和设备,实现仓储设施、设备的标准化。

在全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仓库笼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加大对仓库笼的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仓储笼将带来信息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更是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大力发展仓库笼行业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传感网结合的不断深入,大规模发展仓库笼的时机日趋成熟。

仓储笼行业会随着仓储行业的发展,所产生的不同需求,而使得仓库笼行业渐渐发展起来。

6.中国视频网站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六

重叠的内容必定导致重叠的客户群。长此以往,资源损耗、双方互博的局面难以避免。这就好像一对夫妻的结合,优势互补是最佳选择。强势的老公找个温柔的老婆,是维持良好家庭关系的秘诀。

可惜的是,整整一个月已经过去,两家公司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毫无改观,这难免让人对于其未来产生了担忧。

另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是,两家联姻能否改变视频网站连年亏损的尴尬局面。目前来看,网络视频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买内容、卖广告,广告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商业模式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大的改变,付费视频目前在国内发展缓慢,大力推广并不现实。

近期,有信息披露,百度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中披露了旗下视频网站奇艺的运营状况。文件显示,百度目前持有奇艺53.05%的股权,计入百度的累计亏损额达1.1985亿元人民币。

可见,整个视频行业尚未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优酷和土豆依然面临搜狐、腾讯等强大的竞争对手,烧钱买流量的局面相当时期不会改变。

优酷和土豆是两家具有长期亏损经验的上市公司。其中优酷2011财年营业利润亏损超过1.8亿美元,土豆在亏损方面表现得更出色,在2011财年营业利润亏损接近2亿美元。

当然,互联网行业中不乏先赔后赚的成功案例,其中还不乏一些伟大的公司,但两家公司窟窿却是越来越大。

优酷2011年的营业额接近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131%,但同年它的成本也增长了98%,如果优酷的成本组成中除了电影电视片源的采购制作份额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资产采购,那么基本上可以说优酷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边际收益几乎不变也就是说不论公司做到多大,它的规模效应几乎显现不出来,对市场也没有定价权利,且很难看到赚钱的希望。

值得庆幸的是,双方的联姻对于解决日益高涨的版权成本无疑是一件好事。至少,双方之间激烈的版权战将告终结。最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称,3月31日收到了优酷网对于土豆的撤诉申请。优酷表示要“撤回对土豆网的全部起诉”。

另一则值得关注的消息是,刚刚结束的春季电视节目推介会上,许多影视制品没有实现成交,反而遭到了视频网站的冷遇。首都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甚至认为,今年影视剧的网络版权价格已呈现快速下跌之势。“这和优酷土豆合并的消息也许不无关系。”业内人士认为。

新闻背景

优酷与土豆宣布合并

优酷网(NYSE:YOKU)和土豆网(Nasdaq:TUDO)共同宣布双方于3月11日签订最终协议,优酷和土豆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新公司名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土豆网将退市。

根据协议条款,自合并生效日起,土豆所有已发行和流通中的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将退市,每股兑换成7.177股优酷A类普通股;土豆的美国存托凭证(Tudou ADS)将退市并兑换成1.595股优酷美国存托凭证(Youku ADS)。每股Tudou ADS相当于4股土豆B类普通股,每股Youku ADS相当于18股优酷A类普通股。

土豆网完成加薪

土豆网在三月底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员工加薪。在优酷土豆合并的第二天,古永锵和王微就联合发出内部邮件,强调合并前后都不裁员,并按原计划完成加薪。由此看来,双方正不断释放“确定性”,以用明确的“答案”回应外界的猜测。

此前行业相关竞争对手利用优酷和土豆合并敏感期,不断释放裁员、挖角、削减业务等消息试图干扰双方合并进程,扰乱外界预期,而土豆和优酷不断强调的是,坚持两个综合平台、两个领先品牌、两套独立团队。

优酷撤回针对土豆诉讼

从昔日的“冤家”到如今的“亲家”,优酷网与土豆网合并后向法院提出了针对土豆网的撤诉申请。法院已作出准许撤诉裁定。这意味着,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视界大战”将告结束。

去年12月20日,优酷网以土豆网播放的视频侵犯其著作权为由,一口气在浦东法院提起了4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浦东法院已进行过多次调解,双方互不相让。今年3月12日,优酷网与土豆网宣布合并,这让它们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逆转。

截至3月31日,浦东法院已收到优酷网寄来的4份撤诉申请书,表示要“撤回对土豆网的全部起诉”。浦东法院根据法律规定,依法作出了准许撤诉的裁定。

(以上内容系综合报道)

业内观点

正方

版权价格在版权大战中逐渐超出理性,经过2011年的疯涨之后,已经超出行业承受能力而出现了天价。

版权成本逐渐成为视频网站的阿喀琉斯之踵,视频行业亟须版权价格回归理性。

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视频业格局更加向理性方向发展,有助于整个行业的版权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优酷总编辑 朱向阳

优酷和土豆的合并,总体来看肯定是利好消息。

首先能缓双方的版权成本压力,目前优酷和土豆的同质化内容较多,也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但是,优酷和土豆的资源整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整合失败,其中某一个品牌的原有价值可能就会丧失。

易观国际分析师 张颿

两者合并之后更明显变化在于,市场份额将成为绝对第一位。

根据易观201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的份额,优酷排第一位占21.8%,土豆第二占13.7%,两者合并,双方占有市场接近35%的份额。

i美股分析师 李妍

反方

在战术和短期内,合并是个聪明之举,减少竞争成本,扩大垂直领域优势。

但在战略和长期内,合并没有解决电视终端变为网络终端后服务平台化的挑战,也没有解决与门户类视频服务的竞争能力问题。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 谢文

优酷和土豆合并很难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优酷土豆合并主要是因为目前以长视频为核心的模式难以长期维持、土豆现金紧张所致。

长期来看,谁能找到真正能够盈利的模式才是视频网站突破的关键。

中国视频网站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布:2009-12-18 14:23 | 作者:璧典細鏂 | 来源:本站 | 查看:87次 | 字号: 小 中 大

视频网站,即以视频发布、管理和分享为主要内容的网站。视频网站基于流媒体的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四种方式的结合,实现在线传播,这种连续的影音传播的方式要比以前任何的单一形式的传播更直观更吸引人,传播优势更加明显。

视频网站行业发展现状 2006年,youtube被google天价收购后,很多人看准了视频网站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纷纷仿效,一时间国内视频网站呈爆炸式发展。网络视频行业虽然诞生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发展却非常迅速。除去专业的网络视频网站(56网、优酷、土豆)、一些门户网站、影视资源(搜狐、新浪、央视国际等)也开始进入该领域。目前,中国的网络视频已经覆盖了超过80%的互联网用户,和资讯、邮箱、im等一样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领先的专业网络视频网站流量已经逼近各大门户网站。艾瑞统计数据显示,08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2亿,市场规模达到13.2亿元,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网站逐步明确自己的内容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网站模式。如56网以打造国内最大的娱乐视频分享平台为目标,而优酷逐渐成为像搜狐一样的视频资讯平台,土豆网把自己打造成为网上影院的模式。此外,与电视台、影视机构和唱片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获取优质内容的有效渠道。56网还与包括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凤凰卫视、华娱卫视、nba、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保利博纳、环球音乐、华纳音乐、华谊兄弟、英皇娱乐等100多家电视台、影视机构、唱片公司等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上述方式的资源整合不仅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而且还部分解决了视频网站的侵权问题。在内容方面的探索,为准确把握用户需求,进而形成此用户的持续粘性和忠诚度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视频网站开始从培养用户为主向注重商业模式转化。从网络视频诞生的 2004 年到2007年,网络视频行业还普遍处于一个“圈地”的情形,各家企业注重的是流量、影响力和用户数,因此近乎无限制地添加服务器和带宽,以增加视频数量和访问速度,以提升用户体验。而对于盈利模式的探索和营收,则放在了完全次要的位置。一些领先的网络视频厂商,甚至于在2007年底都没有成立销售团队。支持他们这么做的动力,则是身后的投资机构,大家都希望先在占有率上击败竞争对手,然后在相对垄断的市场格局下开始考虑盈利。众多视频企业从2008年起,开始逐渐将盈利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购买版权来吸引广告主、减带宽降低成本、大肆招募销售人员,成为众多视频企业2008年以来的主要市场举动。

任何事物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番风顺的,视频网站面临着融资、牌照、模式同质化、商业模式和带宽等问题的困扰,以及版权等问题的争论和探讨。这些问题的探讨争论和解决中,视频网站将逐步走向成熟,并以更加健康和稳健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发展。

视频网站行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

视频网站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业界极其关心的话题,虽然目前广告已经成为网络视频最主流的盈利模式,但是厂商们一直在探索其他的模式。特别是当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网络视频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的时候,任何新的模式在未来都有可能出现。

1、深挖视频广告潜力

目前视频网站上的广告还是以硬广告为主,与其他1.0网站(如新浪)的竞争比较同质化。随着视频广告不断为广告主所接受,可以和广告主开展一些更深层次的合作,如与企业开展活动式互动营销、用视频为企业开展口碑营销等等。

2、优质内容的付费观看

随着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的需求必然由于差异性而产生分化。而在内容方面由于市场的成熟,版权问题基本已经得到解决,不会出现内容被恶意盗播来争夺客户的情况。因此,网站对于一部分对视频质量、及时性有很高要求的vip客户,可以提供付费观看服务,vip 客户可以享受到最新的高清片源、并且有专门带宽保证vip客户的观看体验。56网近期推出的56看看,便是这方面的尝试。

3、挖掘社区互动潜力

网络视频、尤其是视频分享网站具备明显的社区特性,在精准营销、口碑营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抓住社区互动的特点展开互动类营销则是网络视频区别与其它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同时,社区互动还存在着道具增值、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如我乐网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涉足(发行56币,用户使用56 币可以参与视频美女交友和欣赏56看看的精彩视频)。

4、结合 3g 手机服务的付费视频下载及无线视频营销

根据 cnnic历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持续增加。随着3g发放牌照,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热点。当移动上网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通过手机观看视频将满足众多手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于是,6 亿手机用户成为视频分享的潜在用户,相对于2.9亿网民而言,无疑将大大扩展了视频分享网站的用户发展空间。

5、网络视频厂商向上游内容链条渗透

目前,网络视频厂商已经开始联合一些制作机构,自主制作一些影视内容,向产

业链的上游渗透,希望可以加强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随着网络视频厂商对于内容环

节的渗透,一些优质的内容的版权转让、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可以成为新的赢利点。

6、与其他网络服务形式的结合

网络视频的表现力强于普通的图文,因此和其他网络服务(如网络招聘、电子商务)形式的结合,存在着发展潜力。如56网近期与淘宝网的合作,成为视频网站涉足电子商务的经典案例。

7.中国养老行业趋势 篇七

在过去三十年中, 化工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主要出于三个原因:中东的原料成本优势、亚洲的运营成本优势以及有限的“技术市场空间”——即借助新的化工平台提高利润率的潜力, 因此欧美等高成本地区倍感压力。

这些地区的化工行业采取了三种应对措施:

地域扩张——聚焦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

技术进步——关注“解决方案和材料”, 并在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寻找新的平台;

运营优化——尤其是在供应链、制造、商业和研发等职能。

目前, 中国化工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创新压力, 力争满足市场对新化工品的需求;工资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则加大了成本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的化工企业可以从西方企业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采取新的创新方式、拓展邻近的市场以及优化运营流程将能帮助中国的化工行业应对这些挑战。

化工行业的主要趋势

化工行业的主要趋势和挑战 (尤其在西方) 主要包含社会经济、人口、客户和资源等四个方面。

在社会经济方面, 金融危机导致民族主义复苏, 各国倾向于采取短期的保护主义政策, 在危机及萧条期间支持本国的行业。然而, 这将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作用。化工行业的增长十分缓慢, 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全球增长机遇减少的影响。

在人口方面, 新兴经济体的地位正在迅速提高。中国和印度无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且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近年来, 很多西方化工企业都特别制定了“亚洲战略”, 希望在此把握住机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市场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图1)

第二个重要的人口趋势是老龄化, 这可能导致产品和化工消费模式发生转变。

资源的制约以及拥有廉价原料的中东及北非地区的生产商加剧了业内的竞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 领先的企业正在努力寻找替代原料。例如, 泰国国家石油 (PTT) 公司已将生物制造纳入其核心战略。另一些公司则通过生产更高价值的产品来规避风险。尽管中东地区仍然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但其过去两年的成本已经明显上升, 并可能因今年的政局动荡而进一步上涨。其它地区正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大幅降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 从2008至2010年, 北美在乙烯的成本竞争力方面一举超越东南亚和东北亚, 西欧地区则在迅速追赶。

行业结构的演变

大型西方企业一般采用垂直整合的运营模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 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转向水平整合战略, 以此实现特定产品和技术的生产规模和效益, 而这也导致市场变得更为复杂和分散。如今, 领先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中东及亚洲的新兴企业的挑战。 (图2)

中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高速增长且日益多元化, 满足内需是当前的重点。同时, 企业还努力获得更先进的技术, 逐步延伸产业链并生产利润率更高的产品。领先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向海外拓展, 如向邻国出口产品或收购海外资产。中国化工集团最近收购了马克西姆阿甘公司 (MAI) 和罗地亚集团 (Rhodia) , 标志了这个新趋势的开端。

印度信实集团 (Reliance) 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 (HPCL) 正在兴建由中东供应原油的大型炼油和石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很强的成本竞争力, 不仅能满足印度的国内需求, 还将出口至亚洲其他国家。在东南亚地区, 泰国国家石油公司正在转型成为全球性的特种化工品公司, 最近它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有望加强与中国公司的合作。 (图3)

目前, 印度尼西亚化工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高, 但其资源基础和人口数量都很庞大, 因此拥有巨大的潜力。在未来十年, 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及出口商印尼国家石油公司 (Pertamina) 有望引领印尼石化行业的高速发展。

在中东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SABIC) 一直都是业内不可忽视的主力军。公司已从区域性的大宗化工品生产商转型成为全球性的特种化工品公司。近年来它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实现了快速扩张和多元化, 这一策略在未来仍将延续。

在未来十年, 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化工企业将在以下四种发展路径中进行选择:

“大型综合性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等企业将依赖原料成本的优势, 但同时也会向下游拓展产业链, 开发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

“组合管理者”——这些企业注重多元化, 它们收购多个化工品生产商, 对其进行整合并发挥协同效应, 同时进行巧妙的收购并剥离不良资产, 以此来实现盈利。

“大型特种化工品生产商”——拜耳 (Bayer) 和阿斯利康 (Astra Zeneca) 等领先企业专注于高利润率的产品, 并剥离了利润空间较低的上游业务;创新和营销能力是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利基生产商”——些企业可能出于地域或特殊技术的原因而专注于价值较高的利基市场。

技术发展

高分子生产平台主要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 特种化工品平台则成熟于70和80年代。技术发展在最近数十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只有较小规模的创新。在90年代, 生物科学成为热门的研发趋势, 同时人们开始关注高速增长的亚洲市场。到90年代末, 中国市场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特种化工品的增产也备受关注。

最近的焦点则是“解决方案和材料”, 这有望拉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解决方案”是指将产品供应与应用咨询等服务相结合, 以此创造新的价值。“材料”则是指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高价值产品, 例如巴斯夫公司的绝缘防火产品聚氨酯, 它能隔绝油类火焰, 可用于墙面及轮船地板等 (尤其是大型油轮) , 从而确保安全。

但近年来, 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基础研究。新的技术平台有望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创新价值可能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包括生物降解材料、生物技术、基因修饰与纳米技术等, 例如通过酶反应生产化工产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最近预测, 到2030年, 世界上35%的化工品和工业品可以通过生物途径进行生产。 (图4)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化工企业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商业及创新能力, 它们很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技术发展。

提升内部效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西方企业对管理实践和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 技术创新尚在其次。主要的变革出现在商业模式、供应链、研发和制造等领域。中国企业可从这些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一门复杂的学科, 企业对采购和库存流程进行改进并削减成本, 这进一步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

大多数西方化工企业都设立了供应链部门, 利用ERP系统管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并施行一整套明确的供应链流程。

供应链部门可能隶属于市场开发部门;或作为独立部门与市场开发和生产部门处于同一级别。不管在哪种模式下, 供应链管理者都需要对利润负责, 并优化市场开发和生产部门的各个业务环节。

通过改进供应链管理, 通常可使分销成本下降10%~15%、库存水平降低25%, 服务满意度提升10%~20%。 (图5)

中国化工企业若能借鉴这些成功经验, 便有望显著提升中国化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技术研发

技术研发是实现差异化的重要途径, 并能有效对抗打价格战的生产商。产品和应用研发能让生产商密切追踪客户的需求, 并加强技术和商业联系。

西方企业不再侧重于长期创新, 而更关注产品研发、应用开发和流程技术, 从而迅速应对市场变化, 并把握短期机遇。

长期研发的核心领域主要通过与外部伙伴的合作完成, 这样生产商便可专注于其核心技能——了解客户需求并推出相应的新产品。事实上, 大部分大型特种化工品企业已经停止或大幅减少其中心研发活动, 转而采取分散化的研发方式, 并与客户紧密合作。

研发支出最高的并不一定表现最佳, 不过最小阈值的确存在。为了取得成功, 应确保创新战略与公司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建立精简的研发流程以鼓励创新并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同时开展有效的组合管理, 让不盈利的产品及早退市。

中国的研发成本依然较低, 因此创新和研发在此具有很大的潜力, 重点在于长期研发和工艺技术。

3.制造

在制造领域, 西方的化工企业持续提高生产力, 以此来应对成本上升和利润率下降。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精益”管理能够减少浪费, 并突出“客户吸引力”以及“持续流动”等概念。专业的“去瓶颈”方案则优化了资产, 成本下降幅度达到25%。

通过委托生产以及外包非核心业务可进一步提升效率。不少欧美企业拥有自己的工厂网络, 并与委托生产商签订合约, 由此可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并降低成本。

中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大多表现出色。不过, 随着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学习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企业尤为重要。 (图6)

4.商业

在商业领域, 新的客户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从而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开展基于需求的全面分析, 可以对客户群进行细分。优化针对各客户类型的服务不仅能降低成本, 还能提高盈利能力。这类定制化的客户服务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还能提升供应链效率, 并加强技术和商业机构之间的联系。

一些企业与客户进行直接合作, 以期创造更大的价值。侧重客户关系对组织架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特种化工品领域, 发展重点已从基于产品的业务转向面向市场平台的业务。

博斯公司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 与客户直接互动的企业的营收增幅比不直接互动的企业高出三倍。 (图7)

给中国带来的启示与机遇

本文描述了西方化工行业及企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以及它们带给中国企业的挑战和重要机遇。中国企业应当在迅速变化的行业格局中关注并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的技术发展, 同时优化供应链、研发、制造、销售和营销等内部运营流程, 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图8)

行业结构

中国生产商在大宗化工品领域的发展势头良好, 而精细及特种化工品市场目前仍被国外企业主导。不过, 医药、农用化学品和光伏等领域正在迅速发展。中国生产商通过延伸价值链来取代国外进口并提高利润率。技术并购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 从海外采购比自主研发更容易, 而且很多国外企业都愿意在萧条期间出让技术资源。中国化工集团不仅开展技术收购, 还找机会收购实力下滑的西方企业, 如法国特种化工品生产商罗地亚。今后, 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海外合作与收购来获得原料供应;例如, 在2007年, 中国石化 (Sinopec) 在福建省建造新的炼油与裂解工厂时曾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作, 条件是获得沙特的原油供应。

实力强大的区域性企业正在崛起, 它们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合作机遇。例如, 泰国国家石油公司渴望进入中国市场, 可能愿意提供泰国的合资项目作为回报;印尼国家石油公司试图引领印尼新兴化工行业的发展, 它们将欢迎来自中国的技术转让和资本投资;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则在寻找技术与投资伙伴, 在印度实现全面的发展。这类合作能帮助中国在该地区建立大型的化工品出口市场。

技术发展

中国的研发成本仍然较低, 目前主要关注于工艺技术或长期研究。中国可以从西方企业的创新经验中获得启示, 从而提高创新价值链各环节的能力。另外, 中国还能从“解决方案和材料”商业模式中获得极大的收益, 并通过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来改进产品开发流程。考虑到中国的资源限制, 节俭的工艺流程研发可能更具优势。

通过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有望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 中国企业已在煤化工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但由于电煤需求过高, 该领域的增长机会仍然有限。今后, 可替代能源、尤其是页岩气的发展可能留出更多的煤炭资源用于化工领域。另外, 化学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制造也是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

内部效率

中国生产商向来在成本管理和生产力方面表现出色。但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不断上涨, 它们正在面临威胁。从1990至2010年, 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翻了一倍多, 在过去五年的上涨尤为迅速。因此, 中国公司应从国外企业的成功案例中吸取经验, 以此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发展的初期, 通过大幅削减成本可显著提高中国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8.科技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与趋势 篇八

假如从1986年工行首次引进大型计算机开始,至今30年中,银行运营模式经历了四次重大的转型变化,成功营造了中国现代商业银行运行的基本模式。

第一个里程碑标志:银行与IT联姻结伴。这是个颠覆式的艰难历程,工行历经15年。

这是一场由作业工具引发的脱胎换骨的大革命,标志是计算机替代了算盘。从1985年启动,直到20世纪末完成。几百年传统手工模式宣告终结,从作坊式跨入现代系统的银行,提升了管理素质。从此,银行有了一种最活跃多变又不断进步的技术因素。

转型难点:一是计算机无情淘汰了数十万靠算盘、手工记账作业的中老年员工。

二是对外培训客户,社会压力很大。

三是机器贵重,电信、纸张等运行费用大增,期间经历数次设备更新、系统换代和机构调整。如一台ATM机30多万元,存取款机45万元,台式机上万元。

1.社会极大地感受到银行技术进步。银行服务电算化了,通存通兑了,机构联网了。一个城市系统集中一个总账,柜员变成了节点。银行焕然一新,第一次有了“网点”、电子产品、机具、电子记账等新概念,从此设立了科技部门。

2.注重提升员工技能与效率。有了计算机、清分机、大型点钞机、ATM机等多种装备,提高了员工技能素质,提出队伍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后来精简都设定年龄,也形成“年轻==效率”、“形象==服务”的偏见。

3.形成以城市行为核算的新模式。电算化启动了集约化经营,90年代中后期,银行开始改革组织和作业方式,精简网点机构职能,“小而全”模式消退,扁平化架构出现。人员向营销转移,增强了竞争力。

第二个里程碑标志:实施数据集中管理。难在技术应用的突破,四大银行走了15年。

这是一场管理方式彻底的大转型。始于1999年工行“9991”工程,前3年物理集中,后3年逻辑集中,建成中国银行业运行基本模式;随后2005—2012年间,各大银行也陆续完成。其意义,开启了“一个银行”模式,有了真正统一的银行,标志着管理信息化基础形成,告别经验式管理体系。

1.集中管理形成整体经营力、竞争力。一家银行通过核算系统集中,将国内外机构、业务、产品、员工纳入统一管理,实现了大联网,真正打通了地域隔阂,强化了整体市场功能。例如,银行卡实现在全国通用,集团客户现金管理出现,消除联行风险漏洞等,提高了资源配置与财务效率。

2.顶层设计制度,实现强力有序的统一管理。数据集中就是经营集权,管理权力与职责收归总行、落到源头,产品开发、业务管理、资金财务、资源配置、内控制度等统一由总行决策掌控,结束了原先政出多层、分散管理的经营乱象,提升了控制力。

3.从经验型管理走向信息化管理。数据信息、统计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变化,改变了银行管理决策体系和领导方式,进入一个科学决策新阶段,实现了管理方式的质变。大数据起步并与国际接轨,步入信息化、精细化、现代化。

第三个里程碑标志:形成电子银行体系。难在受早期内外环境约束,银行走了15年。

这是一场服务方式突破性的大变革,银行作业平台真正完全向社会开放。前10年开放PC平台,随智能手机出现银行跨上移动平台,向开放式、自助式、电子化服务转移,形成了多种渠道模式,全面进入自主式、自动化、信息化。电子银行开辟了新的市场前景和集约化经营的新内涵,自助模式多渠道分流、多样化拓展,丰富了功能,缓解了服务压力。银行最先向网络迈进,步子很大,与技术同行,让社会受益。

1.作业系统从此向社会开放。过去系统是全封闭的,在机构内服务。网银的全天候全方位开放,使客户可自由自主地从全球进入系统。银行开放了自己,客户更亲近忠诚。

2.成功向多渠道经营转型。从分流业务、柜员减负起步,到一种新运营模式脱颖而出。网银与电话银行、机具、移动支付集合构成多渠道的体系,一个虚拟银行异军突起,电子交易反客为主变成了主渠道,分流达到90%,使柜台内涵逐步被置换,管理体制改革随之跟进。

3.网银生成新的竞争力、服务力。中国的网络银行不仅个人产品丰富,且在对公业务上不断突破,形成了系列化的网络创新成果,成为中外银行的一个根本差异,是领先出彩处。

第四个里程碑标志:推出e-ICBC模式。难在创立整体框架体系,工行探索了15年。

这是一场营造未来经营方式的大创新,基本勾画出后10年银行模式与路径。它是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战略架构,重要意义是揭示了未来银行模式与架构,體现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内核。这是在市场成长和技术演进中才瓜熟蒂落。

1.银行紧紧抓住了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e-ICBC模式以“三流合一”为基础,展露一种经营新动向、管理新思维。银行有了一条获客新渠道,增强了客户粘性与活跃度。通过链接支付与融资,实现商品交易与金融功能的无缝结合,并积累信息数据,形成独到的竞争优势。工行2015年9月发布e-ICBC新版本,表明互联网金融战略已成熟。代表信息化、互联网化下的“三平台、一中心”(融e联、融e购、融e行、网络融资中心)网络架构。

2.完善了“020”银行机构模式。虚拟与实体两类机构的职能逐步分离,使线上线下互动协同、交叉互联的服务模式定型,结成聚合效应。营造“任意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生态环境。银行通过联结社会的各种平台,推动“互联网+”升级发展。

3.有了客户体验的思想。银行重视了银企、银客、银行内部的即时信息沟通,努力构建信息丰富、及时交互、安全可靠的社交型金融服务平台。

4.网络信贷模式取得突破。一是创新设立网络信贷机构;二是确定信贷内容模型。信贷是银行的核心功能,是互联网金融核心标志和难点,信贷上网才是真的成功突破。

nlc202309080849

二、对中国银行业科技的评价

上述四次技术转型形成的四种经营模式,成为银行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标志。每走一步都以前期技术为基础,交替推进、步步提升,每一次都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革新了旧模式,推动了向现代银行的演进,勾画出创新进步的轨迹。可作这样评价:

1.中国银行业的科技应用与全球银行业是同步的,在最先进之列。

跟上了全球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新技术的潮流,许多技术处在领先地位。比较之下,中国银行业网络产品最多、客户最多、交易量最大,已经形成完整的网络银行体系。

2.问题:缺乏社会互联网普及的行业应用基础。

互联网+才提出2—3年,银企未能顺利衔接。跟西方的模式不同,他们是社会衔接度强,需求决定银行;我们是银行跑快了,缺少社会金融认识与行业呼应的基础,银行成了先导和传播者,做得很累。

三、科技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1.高科技带给银行高风险。

科技使银行风险变得更大、更多、更宽、更危,风控更难,风险成本更高。总以为科技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其实是一种悖论与误导。科技的作用是提高了效率,适应了社会技术发展的进程,使得银行不落后,能够提供信息化时代相应的服务。应当说手工时代的银行风险最小,技术是发展动力,也是新风险之源,使经营愈加复杂危险,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所有高科技都难以改变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社会运行的规律,谁都受其支配,若从经营根源查有三方面原因:

(1)市场信息不对称与银行经营有关。与银行市场定位不清、战略不明及管理不到位有关,与银行员工素质能力、工作不尽职及专业失范相关,任何时期都存在。

(2)由客户道德风险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做虚假内容的贸易融资、承兑汇票作假,双方联手在交易内容上共同欺诈欺骗银行;采用高技术工具手段诈骗,造成巨大的风险,这方面造成银行的风险损失最大。为什么电信诈骗在中国特别疯狂?不是科技落后,而是高科技作案成为最难防控的事件,银行、电信和有关部门都有责任。

(3)来自市场自身与行政管理的风险。市场风云突变、政策反复多变,来自市场与行政干预的风险等,带给银行的损失损伤巨大。对这些高科技无能为力,过度金融创新助纣为虐加大风险,美国金融危机结构性产品都有以科技支撑因素。

其他,数据运行和互联网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以及人们对技术风险不了解、难识别和承担能力不足,都提高了风险度,银行防不胜防。

2.高科技带来银行高成本。

庞大的计算机及设备投入、通信费用、人才成本很高。成本收入比即人力成本在30%—60%,而科技运行成本在10%—15%,成为银行两大成本开支。有两件事记忆犹新:

(1)科技成本很高。工行早期1992年从手工作业进入计算机核算后,费用大增,主要成本事项是设备、通信费、纸张及折旧等,给经营带来极大的压力。如今开支更高,大量碎片化交易和网络处理成本不低,大约每笔0.1元,工行每天2亿多笔,耗费不小。

南非标准银行首席CTO对我说,银行业务与技术已高度融合,他要保障运行安全,更关注成本,一是管控IT成本;二是选择好立项,因为技术开支很大,不可不管。

(2)我在考察许多国际银行中形成两点认识。一是他们科技人员比重高,一般占10%—15%。瑞士银行占18%,总行1万人;二是科技投入高,成本支出占10%—15%。我对工行也做过统计,工行科技1.3万人,每年投资及IT成本支出早就超过百亿元,远高于一般企业。

以为科技进入低成本时代是悖论与误导,廉价不是高科技,是伪科技。问题出在核算方法上,是出自宣传目的。例如支付平台不赚钱,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找不到盈利模式。

这对中小银行的压力很大,他们很难自成体系,又不得不自立,因为科技公司服务跟不上。西方许多小银行业务并不复杂,没有多少创新,主机挂靠在大银行,很值得我国在设计管理体系上仿效。我曾建议大银行的科技成立科技公司,也服务于中小银行,不能完全交给社会,或者被西方科技公司掌握,监管应当开放。

银行文化的内核是审慎保守,这是本源。作为小银行的科技,不要被万花筒式的过度创新迷惑,不要被胡里花哨的东西迷失方向。一位产品创新部老总问我,面对那么多创新,方向在哪里?我说很简单,你只要做个财务评价,什么能盈利做什么,别追随媒体,没有经营意义的都将消亡。

3.互联网技术已经成熟,科技含量不高。

美国是互联网技术的源头霸主,中国还要追赶10—15年,主要差距在社会性、行业性应用,是个经济基础的问题。如今互联网早已普及,几个人就能够做P2P支付平台、众酬项目,称不上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在市场模式,不在技术,盲目跟随定会出事。

真正的金融高科技在银行,具有系统工程优势,有技术、有人才。中国的银行科技已是全球一流,要自信走自己的路。未来金融科技仍将由银行高举大旗,银行优势在真正解决了信用风险控制问题。银行是资本、人才、产品、技术与制度的整合体,五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资本约束规模,人才决定经营,产品服务市场,技术构建系统,制度确立审慎)。仅从某个要素去取代银行是金融无知。

金融驾驭科技,不能本末倒置。技术已不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比技术更重要的工作很多,不能偏离方向。不要过度追崇,技术源自西方,中国的银行不要争当实验品,不做技术的游乐场,因为新技术风险很大,容易受算计,银行要对经营安全与资本盈利负责。银行家要成为驾驭科技的内行,不要被科技拖死。

四、未来银行科技的发展

1.未来银行系统将有几次更新换代。

20多年来系统更新是受集约化经营驱动,以操作层面为重点,三个出发点:一是提高柜员的服务效率;二是加强对操作风险管控;三是推进管理信息化。未来银行受两方面市场的强大压力:

(1)全面小康社会驱动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理财市场兴起使资管与理财业务活跃,金融衍生品兴起,新业务呼唤着银行新系统。

(2)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必然促使系统更新。经营规模继续扩张,业务更丰富与复杂化之后,旧银行架构将难以承载新银行躯体。

上述因素将推进新技术应用,新技術会诱发引导业务新模式。因此,未来十年仍将持续进行流程再造与系统整合,从中成长成熟。

2.大量添置银行装备是大趋势。

我国金融机具装备的总体水平较低,表明金融基础薄弱。例如2013年末 ATM机每百万人均保有量 382台,西欧为 786台,美国为1376 台,欧美数倍于中国;且使用功能单一,以现金为主,而西方大量应用于交易型业务。因此,未来装备取向是智能升级、功能扩展与效率提升,各种离行式、自助设备数量会大增,这个基础差距只能靠银行自己去完成。

3.银行领导者要有网络思维

(1)银行与客户互联对接,银行应用开发与业务合为一体,是两大趋势。具体是:

三结合:紧紧与市场与客户需求结合,与银行支付、融资、投资理财业务结合,与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结合。

两围绕:重点围绕着对公业务、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开发生产品、消费品、投资品类金融产品;围绕金融市场、资金业务与中间业务,开发证券期货、贵金属、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

(2)以网络思维整合管理、优化流程。银行领先应用的新技术很多,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早已从储存、分析与终端三个层面深刻影响经营方式。行长应以网络思维构造未来组织与业务架构,推进电子化、信息化、自助化,这是根本。

(3)技术的漏洞需要制度管理去弥补。技术不万全,不万能,不能迷信。许多问题技术无法解决,许多系统模型先天有缺陷,许多系统版本质量差,这是基本事实。任何先进技术都有软肋,坏人能利用它,这是科技风险的根源。因此,要通过新技术支持制度创新,通过完善管理去弥补技术弱点,这是永远的管理箴言。

上一篇:新娘结婚仪式致辞下一篇:一场激动人心的篮球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