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

2024-08-29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共10篇)

1.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 篇一

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

-------題記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就是格守信义、信用和信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國現在追求的就是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和谐社会最最重要的就是诚信问题,有了诚信的保证才能建造经济诚信的可靠的社会。对当今社会诚信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相应解决办法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诚信问题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需要。我组通过编制“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分析当今大学生对诚信的看法以及身边的诚信现象和影响诚信度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当今社会诚信度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建设和谐的社会、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社会调查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看待与看法,首先对班级的个别同学进行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要求写出自己对诚信度问题的真实想法,自己的诚信行为决策和发展期望等。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补充和归纳整理。根据以往经验形成了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问卷”的学生调查问卷。

为了客观地完成这份报告,也为了比较好的了解社会诚信度的现状及影响。本次社会调查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看待与看法,从统计出的数据分析可以基本得出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看待和看法。共发放学生问卷150份,回收有效卷130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其中男生94份,占72.3%,女生36份,占27.7%。

二、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问卷

1,您对诚信的重视程度

A、诚信很重视B、比较重视C、一般D、无所谓

2,您最信任的人是

A、亲人 B、朋友 C、恋人 D、同事 E、同学

3,您认为当前社会的诚信度怎样

A 一般B 很好C很差

4,您对社会诚信度的认识怎样

A 很了解B 一般C 不了

5,您觉得在您成长过程中长辈对您进行过有关诚信教育吗

A 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了B 经常C 基本没有

6,目前社会的诚信状况是否影响您对他人的信任感

A 影响B 不影响C 有一定影响

7,您觉得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社会风气差B 缺乏宣传教育C 自我意识低

D 利益的诱惑E 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的观念

8,您认为诚信会对下列哪些有着重要的影响

A 个人素质发展B 同学间、朋友间的交流、相处

C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D 择业

9,您认为目前哪些行业存在不诚信的现象较为严重

A 医药卫生B 金融C 教育D 服务行业E 商业F 美容G 旅游

H 电信服务I 房地产J 物业管理

10,您觉得电视上、网上做的广告的可信度怎样

A 可信B 不是很可信C 不可信

11,您觉得网上购物卖家的信用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不好

12,您平时在商场购物时经常遇到或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吗

A 经常B 一般C 偶尔D 没有

13,对于自己遭受到的无诚信对待,您会如何

A 以后注意,小心谨慎B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

C 借助媒体舆论谴责D诉诸法律

14,对于自己遭遇到的无诚信情况,您会如何处理?

A.以后骗另外的人,把亏的再赚回来

B.无作为,但以后再也不相信别人了

C.这次就算了,今后注意小心防范

D.借助媒体舆论谴责

E.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

F.诉诸法律

15,您最关心的诚信是

A、个人信用 B、政府信用 C、企业信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从有效文件中随机抽取了99份做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大学生对于诚信的看法。调查显示,81%左右的人最信任亲人,其次是朋友和恋人,没有人信任同学和同事;60%左右的人最关心的是个人信用,其次是政府信用;60%的人对于诚信很重视,36%对待诚信比较重视…….以14题为例做以下详细分析:

(1)75.76%的人选择“这次就算了,今后注意小心防范”。

现在大多数人的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一般我们只是上点小当,吃些小亏,我们就会想吃亏了就吃亏了吧,又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大骗子,自己上当受骗了,当我们这时候还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是被骗了一点财务而已,以后注意就可以了。对此75.76%的人都没有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正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让不诚信的现象越发泛滥。而且这部分人以后都不会再相信别人了,那么这样的人还会对别人讲诚信吗?

(2)36.36%的人选择“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

这个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可以看出来正义还是存在的。比起那些以恶报恶的人来讲,这一部分人可以站出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且数量也比较大,这是我们很愿意看到的一点。

(3)共有9.27%的人选择A选项“以后骗另外的人,把亏的赚回来”和B选项“无作为,但以后再也不相信别人了”。

这些人是道德不健全的表现,这些想法实在可耻,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不体谅他人的感受而只顾着自己的利益。选择后者的人,只因受过一次骗就不再相信别人,不再对这个世界寄予期望,是心理脆弱的典范,也是不可取的。对于这些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教育,让他

们对社会的诚信产生信任感,愿意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从此题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诚信的态度还是很重视的。诚信是为人处事最重要的一项,若人无诚信,如何为人,大家身边的人都是靠诚信来维系的,它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桥梁。如果丧失了诚信我们将相信谁,谁又能相信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时时刻刻小心翼翼的生活,无暇享受身边的人带来的温暖。我们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借助法律的手段来让身边的不诚信的程度降低到最小,所以大家在遇到不诚信的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态度,以免其他人也受到伤害。

四、培养诚信意识

1.宏观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的外在客观因素激发诚信意识

要达到社会的和谐、诚信,要先从学生入手。制定和完善促进诚信意识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整体规划诚信意识教育工作。要对诚信意识培养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等主要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并力求制度化、操作化。随着社会对诚信重视,有利于诚信意识培养的政策表征与制度规定正在逐步系统和完善,诚信度认同感、诚信情感意愿和诚信行为发展的良好宏观政策环境正在逐步健全。

2.加大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

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许多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诚信认知和诚信愿,但对政府的惩恶扬善的力度大多数都持怀疑态度。如果这些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无法得以全面实施,那么这将严重削弱上述宏观政策环境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其结果必然会降低大学生积极的诚信意识。因此有关部门在颁布施行相关制度规定后,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强既定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监控督促执行与落实,必要时应采取一定形式的强制性评估考核。

3.强化诚信意识氛围营造,建设网络领地,优化诚信意识培养的环境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阵地,报纸等大众传媒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发表评论、剖析理论、进行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阐释诚信,宣传报道体现诚信意识的先进典型,展映展播以弘扬诚信意识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开展好培育诚信意识的教育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诚信的作用,形成诚信意识浓厚氛围。及时报道诚信意识教育活动进展情况,努力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浓郁的诚信意识教育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

五、总结

诚信就是讲信誉,而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现有处境和未来发展。对于个人来讲,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守诺言,言行表里如一。邻里之间,有信用方能真诚相待;朋友之间,有信用方能真诚相处;生意场上,有信用方能赢得客户;就是从政为官,也得有信用方能取信于民。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在经济活动中,要守合同,重契约,不出尔反尔,更不能坑蒙拐骗,大搞欺诈行为。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有了信誉才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寻求贷款、推销商品、吸引资金、招徕顾客、开拓市场等,才能卓有成效地参与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份调查报告,是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看待一份真实缩影,中间所反映出的问题同样也值得我们深思。诚信问题关乎到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小到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是否融洽,大到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

2.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 篇二

近年来,因受社会经济环境出现的“假冒伪劣”、“经济诈骗”和“非法集资”等严重的经济犯罪现象的影响,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集中的人群,也出现诚信观念淡漠、诚信知识匮乏等诚信缺失现象。出现许多诸如抄袭他人作业、择业时频繁跳槽或违约、借钱不还、恶意拖欠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的现象。

我院大学生诚信度(诚信水平)调查问卷分析。

1.1 调查动机及目的

大学生诚信水平调查虽然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也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但因研究人员研究的角度不同,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存在差异,结论略有不同,目前90后的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来揭示。本调查问卷主要结合我院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诚信观念的问卷调查,考察总结我校诚信水平和诚信观念的基本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1.2 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在实际发放前由调查者预先设计并制作完成。在调查过程中,由专门的调查员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详细说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采取封闭式、不记名的问卷方式,由被调查者自主填写。

随机抽取我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涉及全校大一至大四的在校本科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7% 。将大学生的诚信度分为学习诚信度、工作诚信度、经济诚信度、生活诚信度、择业诚信度五个方面 ,问卷涉及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伪造履历、学费拖欠、助学贷款拖欠及求职违约等大学生中较常见的失信行为。

1.3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我校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在回答“当今社会诚信重要吗 ?”时,65.886% 认为极为重要,是事业发展之根本 ;25.418% 认为很重要,是修身齐家的原则 ;8.696% 认为一般,是人际交往之准则 ;没有人对诚信持无所谓的态度(见表2)。这表明大学生对诚信普遍持认同态度,认为诚信应该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被广泛遵守,意识到了诚信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2)大学生中较常见的违背诚信的行为

我们选择了七种大学生中较常见的违背诚信的行为,通过对它们的调查来反映我校整体诚信水平。(见表3)

通过调查问卷,主要对违背基本诚信行为的7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在对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恶意拖欠学费、骗取困难补助、证书造假和故意毁约或跳槽等较为常见的违约行为中,较严重的平均约占22%,有但不严重的占约48%,几乎没有的仅占约22%,有违背诚信的行为的比例高达78%,反映出学生在日常中的诚信观念薄弱,借钱不还、恶意拖欠学费、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

从表中数据看出,多半同学认为我校各种违背诚信的行为存在但不严重,其中认为经济上恶意拖欠学费、隐瞒事实骗取困难补助以及择业中的履历造假、毁约等现象有但不严重或几乎没有的同学都占到了将近80%,说明我校学生的经济诚信度和择业诚信度处于良好水平,但仍有30% 左右的同学认为我校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的现象较严重,说明我校学生的学习诚信度不高,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

在调查对“大学生找工作中毁约或频繁跳槽的现象的态度”时,69.2% 选择是“现实所逼,可以理解”;对“你对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的态度”时,76.9% 的学生选择“看个人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见《附件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对基本的诚信道德问题缺乏最根本的认识,随遇而安、缺乏原则性,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存在潜在的诚信缺失的可能,反映出学生诚信观念淡薄。

2 影响诚信水平的因素分析

2.1感情的亲密程度

大学生作为尚未踏入社会的行为人,很多观念上仍处于不成熟状态,与交往对象的感情亲密程度将会干扰到大学生对诚信的遵守程度。如在回答“哪类人最能得到你的信任?”时,82.274% 认为是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13.378% 认为是好朋友,还有2.007% 回答是老师 ;仅有0.669% 和0.334% 的学生回答分别是除父母以外的亲人和一般朋友,还有1.338% 选择除上面几类人以外的其他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待不同对象使用诚信的程度与他和对方的感情亲密程度成正比。(见表4)

2.2 自身利益的相关程度

在对待即将发生的事情时,大学生可能会依据事件对自己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是否诚信地对待,当事件对自身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时,大学生对诚信的坚持度可能会降低。在回答“对待自己看来是更重要的事情时,你是不是变得更容易违背诚信原则?”时,5.351% 明确表示“会”,19.398% 表示“基本会 ”,65.217% 表示“基本不会”,表示“绝对不会”的只有10.033%。(见表5)

2.3 身边人群的诚信度

身边人的诚信度影响了大学生诚信的履行。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倾向于对具有不同诚信度的人采取不同的诚信度,即交往双方的诚信度是成正比的。在问及“在交往中,你是否会诚信地对待不诚信的人?”时,只有10.702% 的学生表示“不会”, 56.856% 表示会视情况而定,18.060% 表示“会”,而14.381% 会选择避免与其交往(见表6)。这说明很多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深受不诚信行为的影响,一旦受骗,内心的诚信意识会受到强烈冲击。

2.4 社会诚信体系

社会诚信体系的薄弱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不讲诚信的风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之配套的信用体系却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很多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以损失诚信为代价,形成了“诚败欺胜”的反向淘汰机制,致使很多大学生背弃诚信。调查中70.234% 学生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诚信体系薄弱”。 (见表7)

3 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观念的宣传

加强教育尤其是在大学期间的诚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有效手段。虽然从调查问卷来看,60.53% 的学生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诚信教育主要来自家庭,但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仅靠来自父母的诚信观教育是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这也可能是大部分学生诚信观念不强的主要原因。只有18.06% 学生认为来自学校,21.40%的学生认为来自社会,看来社会风气对学生的诚信观影响非常大。(见表8)

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各高校必须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学校开展专门的、系统的、实践性强、全程的诚信观教育,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社会也应加强对诚信观念的宣传。

3.2 搞好大学生诚信实践活动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诚信实践,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为此,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设置诚信实践的模拟情境,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如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的华东师范大学2l世纪人才学院的学员,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并向社会做出承诺“我们的求职履历绝不造假,我们将用自己的诚实履历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以自己的行为重塑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3.3 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从上面两表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90% 以上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诚信度持认同态度,而有32% 的大学生对整体的诚信度持否定态度,认为大学生的总体诚信情况较差。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情况,我们不否认它受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一些大学生总以此为借口为自己辩护,完全归咎于客观原因,而根本没有认识到它与自身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高校要积极倡导“自律”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面对诚信“缺失”不能过多地强调社会原因,推卸自身责任,而是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认识,努力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一些因不诚信而受到处罚的学生,要铭记教训,振作精神,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

3.4 建立诚信档案

目前,我国的个人诚信档案已开始建立,有贷款不能按时还贷、使用信用卡存在还款拖欠等行为者,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供日后的经济活动如工作、贷款等活动作参考。这无疑会对违约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

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应具备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项。要把“信用记录”作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主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学杂费缴纳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尽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以帮助大学生信守自己的诺言,履行自己的职责 ;建立网上公示制度和校内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 ;建立任课教师参与的监督办法 ;建立大学生诚信认证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结果的应用。

3.5 加强约束和激励机制

为加强诚信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诚信度的认知程度,在校期间的诚信考评结果应直接与综合评优、就业生推荐、保送研究生、推优入党或上党校、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等挂钩,强化诚信的重要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更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进行评价,采取何对策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调查问卷,对我校大学生的个人诚信度、综合诚信水平和诚信观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诚信水平以及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我校大学生诚信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3.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 篇三

一、学生道德诚信现状

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是否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回答“是”的占94%,同时承认“校园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占51%,并且认为他人的诚信度一般的占67%,与人交往看重对方的诚信程度占77%。可见,大学生希望别人对自己能够诚信,而自己不想因为诚信而失去任何利益及荣誉。

学习方面道德失信的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运行实践不诚实;备课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不诚实;旷课,公开课作假、学术抄袭。某高校调查所知,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10次以上旷课经历的占42.3%,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占48.65%,有抄袭别人论文5次经历以上的占21.67%;并且在考试时挖空心思作弊,考场夹带,偷看他人试题答案,找人替考,找老师开后门要分数,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2]。

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欺骗与利用。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诚信教育正面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认为是家庭的占47%、社会26%、学校24%、先进个人事迹0.8%,有时因为对先进个人事迹宣传夸张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诚信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73.4%、学校教育的反差占20%、家庭环境占13%。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一个人诚信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上各种虚假广告、推销等各种不诚信现象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助学贷款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目前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对贷款不还的调查结果是91%的同学认为“我会如约还贷”,0.5%的同学可能不还,9.5%的同学到时再看看;调查显示41%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事实上,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也是道德失信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状况使国家资助贷款政策实施相当艰难。

二、影响大学生道德诚信的致因

1.内在因素

首先,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失调,加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诱惑,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失,从而只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捏造假证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比别人高得多的利益,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竞争,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代价过高[3],这样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某高校对1000余名学生的一份关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问卷中显示,分别有四分之一和四成以上的学生,并不认为偿还贷款和无故拖欠学费现象关乎道德和个人信用[4]。就该校某个学院调查结果表明,41%同学没有缴费,21%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缴费,20%的大学生无故拖欠学费,花销过大而超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费能拖就拖,老实人吃亏。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讲诚信的主要原因:虚荣心占34%,希望能在父母、朋友面前有个好印象,过分追求荣誉、渴望成功而抱着侥幸心理[5];从众随大流占36%;逆反心理,老师不认可越要违反占10%;恐惧心理,害怕诚信会得不到所希望占20%。

2.外在因素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道德诚信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的赞同率是73%,社会与学校没有健全必要的诚信监督、惩罚机制,少数同学利用欺骗手段获取高待遇、高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体现。这样给诚实守信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使更多的“老实人”去效仿。而对于失信的惩罚,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对诚信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忽视实际,63.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与道德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应从早从小培养道德诚信,提高个人素养。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诚信的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为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并且建立一套完备的诚信体系: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一系列诚信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司法原则,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以教育为目的在高校中进行诚信教育。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不仅进行诚信教育与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荣誉守则制度、判例法)予以保障,有关资料显示,98.3%的美国大学制定了校内诚信政策。

在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一直贯穿在学生的自我修养或道德舆论中,而没有在学校课程中得到凸现,这种不容乐观的道德诚信光靠大学生的修养是很难得到很大的改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一切有利的契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度。综合本次调查中开放问卷的建设性意见,参照英、美、法、德、日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道德诚信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校有公开透明的行政制度;教师能言传身教,以德服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良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其道德诚信的自觉性得到培养。

其次,高校诚信立法。调查结果表明77.8%的大学生主张诚信立法,11.2%的学生不主张立法,还有0.3%的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同时有11.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诚信立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校规中引入了“诚信誓言”,每一个学生一进校就必须签订诚信誓言,作出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化为己有等等保证,并承诺若不能信守诺言,甘愿承受一系列相关惩罚[6],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7],并伴随终生。大学生考试舞弊取消其助学贷款的资格及评奖评优的资格,建立一系列道德诚信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建立和完善教育、记录、评价、反馈与再教育为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5],对道德诚信进行立法;建立评价机制并且记录档案,反馈到各个部门。目前道德诚信的反馈不是很畅通,监控力度不严,道德失信的学生应该得到相应的谴责与惩罚,形成严格的校纪校规,明确道德诚信准则,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当然我国高校进行诚信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却是迫不及待的,高校辅导员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单位政审等等的标准。

最后,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利用班会以及团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与交流,使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感情交流;采取榜样、践行、及时批评与表扬,尤其是课堂上的作业与论文的诚信进行表扬,注意学生道德诚信的培养;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使诚信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尤其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融合道德诚信的美德;加强诚信研究、讲座、活动及监督,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苟朝莉.“信用”≠“诚信”———信用与诚信辨析刍议[J].经济师,2005(12).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万清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4]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2).

[5]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

[6]王诺译.美国大学引入“诚信誓言”.世界博览,第六期.

4.大学生考试诚信状况调查 篇四

所谓诚信是指“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即诚实守信,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讲实话、言行一致。诚信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讲究以诚信立德修身。诚实守信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人无信而不立”,然而,目前在全国许多高校里,诚信缺失在一定范围内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作为影响未来社会及经济的人才,其素质应以诚信为本。大学生中诚信缺失问题直接关系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考试的诚信,即是人的诚信,亦即人才的诚信。推崇、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合格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格。这道德品格中,首先就是做人诚实与守信。高校作为建设诚信社会的“示范村”,首先要通过高校本身所具有的惯性自洁作用,并辅以适度的道德控制和制度控制,恢复或重新建立考试诚信,进而完善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但如今大学生的考试诚信道德一再滑坡,考试作弊现象在各大高校屡见不鲜,考试诚信的缺失已逐渐使得大学校园这片净土不再那么神圣了。因此加强大学生考试诚信道德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考试舞弊情况调查及分析

在学生成绩的考评体系中,考试是重要基础和主要方式。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学生在考试中的诚信表现却可谓堪忧。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司空见惯,期末考试作弊、毕业考试作弊、各种资格考试作弊,无考不作弊。另外,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在调查中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伪造北大博士简历的自考生刘世航因犯诈骗罪被判刑3年6个月,这是我国第一个因为伪造个人简历而坐牢的人,值得我们警醒。

另外,从对某高校152名同学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看,有67名同学曾经有过各种舞弊经历,占被调查总数的44.1%;其中被发现处理者为34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2.4%,占有舞弊经历人数的50.57%以上。数据的取得虽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高校考试过程的实际,但起码二者的关系是正相关。也就是说按照数据所反映的情况,目前的学生学习成绩考评体系是不够完善和健全的,学生在考试诚信上存在着很大问题。加入WTO后,我国要在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努力建设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诚信应该是根本。而作为未来市场经济主导力量的大学生在成才阶段就不能生活在一个诚实守信的考评环境里,奢谈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明礼、诚信,通过正当诚实的投入取得回报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控制加以规范,并以合理的、适度的道德控制加以引导。

二.关于加强大学生考试诚信道德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诚信氛围———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二)强化诚信践履———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5.本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笔记 篇五

黎超群 2011034010016

一、调研工作的目的:

a、多方面了解大学生诚信状况;

b、分析调查报告中所凸显出的具体问题;

c、根据具体问题解析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各方面原因;

d、针对分析结果试着探寻可能的缓解或解决的方式

二、调研工作的内容(见调查报告)

三、调研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78℅的受调查者受到过他人对自己的不诚信行为,65℅的受调查者对他人有过不诚信行为。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各高校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诚信意识薄弱,不诚信行为涉及学习、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诚信缺失形势令人堪忧。

四、调研结果分析

Ⅰ、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1)、学习、学术方面的诚信缺失

1、无视学校纪律。在与受调查者的交流中我们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更有甚者编造谎言来向老师请假。

2、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为严格考风都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仍然有人心存侥幸心理,顶风做浪。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手段也层出新招,出现了专门应考的作弊队伍,使作弊“职业化”。每到大型考试之际,街头“卖答案”、“保证通过”的小广告屡见不鲜,这是为何?有市场才有供给。

3、抄袭作业、论文,蒙混过关。论文是进行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在我们的调查中约83℅的受调查者也认为虚假论文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但是在校园内,许多学生平时的作业论文都直接从网上抄袭、下载;毕业论文则“变相”的抄袭。

(2)、经济生活中诚信缺失

1、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在大学里,奖学金是为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设立的,而奖学金的评选则往往考察到一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了这个荣誉,一些人则不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而是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

2、恶意欠缴学费。在各校“不让一名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政策下。一些学生则故意以贫困的理由来欠缴学校学费。从调查中发现,在欠缴学费的学生里,恶意欠缴的学生约占到20℅。

3、助学贷款骗贷逃贷。助学贷款是国家向贫困学生提供的一项重要援助措施,它为贫困学生提供在校的学费和住宿费同等金额的贷款,采用在校期间政府贴息的政策。在此优惠政策下,部分学生在有能力交付学费的情况下实施骗贷,甚至有家长支持这一行为。他们毕业后却不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银行与学校陷入尴尬境地。

(3)、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1、借取他人财物,不按时归还。25℅的学生曾有过借用他人财物而未按约定的时间归还。

2、钱财“取之无道”。在各校的调查中,寝室被盗,丢失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的案件屡见不鲜,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绝大部分竟是学生。

3、就业求职,制造假简历。草率签约,随意违约。大学生草率签约、任意毁约的趋势愈演愈烈,给用人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成为用人单位一大头疼问题。

Ⅱ、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此次调查中,53.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环境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

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校园是接收先进先进知识和新鲜学科的先锋,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西方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超前消费的思想也随之渗透进人们的思想,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却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大学生不能坚决抵制这些思想。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极大的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同时,利益也成为了人们行为的重要导向,“利益至上”严重的误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利益诱惑之下,出现了许多违背良心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此种情况让我们很无奈,大学生也难逃此负面影响。

3、信息的侵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但其负面影响也极为严重。尤其是对网络缺乏监管,不负责的言论、网络诈骗、制造病毒、散步谣言等等丑陋行为在网上肆虐流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深受其影响。

﹙2﹚、大学生自身诚信观不够

在调查中3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自身问题是造成诚信缺失的第二大因素。

1、诚信意识薄弱,对诚信与不诚信缺乏明确的认定、自律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社会认识缺乏理性,在不良行为、信息、风气的诱导之下,不知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往往容易把社会上不良风气误以为是社会的本质,降低对自己的约束要求,久而久之则造成诚信缺失。

2、缺乏道德信仰。思想是行动的重要指南,大学生未形成坚定的道德信仰,没有明确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急功近利,求利心切。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也同样向往安富尊荣的生活。但没有对自己明确的定位,缺乏务实的的精神,心情浮躁,耐不住寂寞,不想辛苦付出却幻想得到回报。在此心态之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诱惑,形成侥幸的心里。

﹙3﹚、家庭与学校德育滞后

1、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缺乏对子女品德的培养。现在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只重视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起居,忽视或者根本不对子女进行道德品质的引导,错过了一个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时期。

2、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高校德育教育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应试教育下,升学率成为判断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决定因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轻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评优评模机制考虑因素单一。在学校里,有各种对学生的荣誉以及奖励,但其评选的决定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其他因素几乎忽略不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努力学习,但也导致学生不全面发展。

Ⅲ、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自身的诚信认识。此次调查中,64℅的受调查者认为提高大学生诚信观最好的途径是大学生自身加强修养。大学期间是塑造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时期,所以学校必须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诚信这一品德的重要性,要让大学生对“诚信”与“不诚信”划清界限,将诚信道德升华至一种高尚的“信仰”的高度,以此来严格约束自己。另外,大学生在交友时也要慎重,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3]。即使身边的人有不诚信的行为,自己也不能随波逐流,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净化社会风气,培养社会诚信的道德文化。一个社会的社会风气良好与否,对此社会中的每个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的调查中,约24℅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大力推广诚信是加强大学生诚信观的重要举措。如果社会成员普遍不讲诚信时,那么对大学生如何教育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社会媒体应该加强向诚信的报道,大力宣传和褒扬诚信行为,在诚信方面评优评模,用舆论甚至制度、法律来约束不诚信行为。建立起全民共同意识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使诚信成为一种道德文化,提高全民素质,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如此最终受益者便是社会中的每个成员。

(3)、完善教育制度,建立诚信档案。近15℅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在加强诚信建设方面必须加强监督管制。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 [4]。这是左传中人生处世的“三立”。也就是说为人处世,首先要树立自己的道德风范。所以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与智育同等的地位,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诚信观。甚至应该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要明白“先成人,方可成才”的道理。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后,学校还应该加强管理,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学生考勤方面、日常行为方面、考风考纪方面有一系列的制度,但关键是这些制度是否落实。学校还应该建立每个学生的诚信电子档案数据库,记录从入学到毕业,学生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在评优评模时,将诚信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在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也可进数据库查询。这样一来也加强了大学生对诚信的重视度。

6.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一、结果分析

(一) 学习状况。

1. 学习动机水平高, 目的明确、务实。

学习动机理论强调, 较高水平动机能使学习者明确目标。如在“你学习主要的动力”中, 选择“为将来就业找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占28.9%;选择“实现自我价值与目标”的占28.0%。数据显示, 近半学生学习动力强,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目标也较务实。如在“对自己学习成绩要求”中, 有26.1%的选择“良好”;17.7%的选择“保持中等”。

2. 学习途径日趋多样化。

学生不仅学习目标明确, 途径上也呈多样化趋势, 如在“学习上花费时间最多的”中, 54.2%的选择“所学专业”, 19.5%的选择“学外语”, 19.0%的选择“到图书馆看书”。

(二) 生活状况。

1. 在普通生活中学会独立。

大学四年中, 多数都过着普通而平静的生活。如在“对生活感觉如何”中, 61.40%的认为“还可以, 每天过着普通生活”;23.1%的认为“感觉好, 每天都过着快乐的生活”;没感觉混日子的占5.6%;感觉不好, 总觉得碌碌无为的占6.3%。

当然, 普通而平静的生活又让他们学会了独立。如在“周围同学经常议论的中心话题”中, 32%的选择“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选择“和家人联系”的仅占6.5%。

2. 恋爱自主意识增强, 对婚姻认识趋于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 大学生恋爱意识增强, 对婚姻认识趋于多样化。如对“同学周围议论最多的是”, 21%选择“恋爱问题”。再如对“对恋爱的看法”, 传统的婚姻观虽然被部分同学认可, 但仍有51.1%的认为“是一次美好的过程和情感经历”;20.9%的认为“耐不住感情寂寞, 打发无聊时间”;“真心相爱, 将来走向结婚”的仅占9.0%。

3. 传统消费观占主导地位, 现代消费意识增强。

大学生日常消费主要包括生活、学习、娱乐、人际交往, 等等。调查显示, 他们的消费仍以饮食为主, 传统消费观占主导地位。如在“对目前消费最多的项目”中, 有51.6%的选择用于“饮食”, 用于“服饰、社交”的占23.8%。大学生消费除了生活和学习外, 现代消费意识也日趋加强, 网络需求越来越大。如在“你的电脑主要用作什么”中, 31.08%的选“看电影、欣赏音乐”, 24.54%的选“打游戏娱乐”, 11.65%的选“上网聊天”。

(三) 就业状况。

1. 积极转变择业观, 但仍有负面情绪。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数急剧上升,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转变, 基本能接受毕业后从事一般性工作, 并到基层就业等。如在“对毕业后一些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中, 39.2%的认为“可以去, 到基层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积累一些经验, 是一件好事”, 33.7%的认为“没什么看法, 这是一种职业选择很正常”, 仅有8.6%的“反对, 大学生是高级人才, 应该留在城里做更高级的工作”。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部分同学出现负面情绪。如对“大学毕业前, 最令人烦恼的是”, 很多人对高校教育、社会支持等仍表示不满。如36%的认为“学校学的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太大”, 19%的认为“很多选择的机会不均等”, 16.7%的认为“社会、学校对就业工作实实在在的支持、关心太少”, 等等。

2. 就业目标明确, 对前途充满信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他们就业目标更加明确, 对前途充满信心。如在“就业过程中, 选择职业标准是”中, 选择“工作氛围较好, 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占33.7%, 选择“经济上收入较高”的占23.5%, 选择“工作稍微轻松一些, 利于学习与继续深造”的占18.4%。再如在“对自己未来发展前途的态度”中, 选择“积极努力, 争取做命运的主人”的占49.5%, 选择“非常有信心、很乐观”的占16.8%, 仅有6.5%的选择“非常悲观, 对自己没有信心”。

3. 就业压力大, 但有排压能力。

就业压力几乎成了大学阶段最大的压力, 但却能自己排压。如在“大学四年中, 造成最大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中, 有45.8%的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 一直担心找不到工作”。再如在“面对压力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减压”中, 有40.5%的选择“转移压力, 采取娱乐、游戏、读书、旅行等方式”;19.1%的选择“主动与人交流、沟通”;17.4%的选择“顺其自然”;14.3%的选择“自己发泄, 如哭泣、写日记等”。

面对就业带来的压力, 学校要不断加强就业指导,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 道德状况。

1. 诚信成为规范行为的重要准则。

目前, 诚信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 已成为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准则。如在“你对诚信的看法”中, 过半的同学认为“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18.3%认为“诚信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13.9%认为“诚信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仅有7.2%认为“谁诚信, 谁吃亏”。

2.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有机统一。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一直提倡的道德价值准则。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 受多元化价值观影响, 当代大学生并不排斥维护正常的个人利益, 并认同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兼顾。 (1) 但也不赞成个人利益至上。如调查中, 42%的赞成“保障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合法利益”, 40.9%的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仅有7.8%的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五) 政治价值取向。

1. 政治意识强, 政治态度积极向上。

政治意识是公民在主观意识方面对政治认识的一种态度。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强, 政治热情高, 尤其关心国家重大变化。 (2) 如选择“国家面临突发事件的态度”的占25%, 位居第一;选择“国家重大决策的出台”的占22.4%。

对国家变化的高度关注, 反映当代大学生不仅政治态度积极向上, 政治热情也很高涨。再如“对政治是否感兴趣”中, 近50%同学选择“有些兴趣”, 21%的选择“很感兴趣, 常关注一些政治活动”。然而, 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不感兴趣”, 这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加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

2. 具有民族意识, 拥有民族自豪感。

具有民族意识和拥有民族自豪感是现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政治信念和基本要求。大学生具有基本的政治信念, 对民族问题非常关注。如在“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看法”中, 48.1%的选择“可以解决, 但需要一个过程”, 29.5%的认为“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完全可以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积极、健康、乐观、向上, 对学习、生活、就业充满自信;对当前主流价值观认识呈多样化趋势。但也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生活显得茫然, 对就业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有负面情绪;对个人利益及政治价值的认识不清, 等等。针对此现象, 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品德教育。

大学生是青年中素质较高的群体, 其道德素养及道德水平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 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树立“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教育的同时,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现知行合一;树立“依法治校”的法制观,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使其通过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 强化自主学习, 建立有效学习与快乐生活的良性机制。

大学是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来思考人生、人类问题的场所。这种独特的自主学习方式不仅改变了中学学习方式, 使其敢于面对新世界, 而且使其在大学集体式生活中, 学会立志、学会学习、学会限制、学会感恩、学会人生管理、学会自立、学会爱情。

因此, 高校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教师“教”的改革, 加强学生“学”的改革,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争取在有效学习中快乐生活。

(三) 完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 引导学生成功就业。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就业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因此, 高校要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完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从政策引导、择业转变、技巧培训、信息摄取四个方面, 通过择业咨询、就业教育及就业信息服务等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帮助其成功就业。

(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四年的大学生活将面临着许多问题, 如人际关系、恋爱、就业, 等等。这不仅造成心理上压力, 而且影响到心理健康。因此,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当前大学生遇到的诸多问题, 深入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及心理中,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注释:

(1) 杨雄.关注改革开放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P18-19.

(2) 杨雄.关注改革开放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P47.

摘要:作者开展了涉及学习、生活、就业、道德认识等五个方面的调查, 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积极、健康、乐观、向上, 对学习、生活、就业充满自信,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 进一步加强品德教育, 建立有效学习与快乐生活的良性机制, 完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 等等, 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发[2004]16号) .

[2]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7:194-208.

7.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 篇七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由调查者指导被调查者填写后回收。另外根据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比例随机抽取30多位同学进行了座谈和访谈。

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南华工商学院9个系各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8份,有效回收率90%左右。

一、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在问卷中我们采用26道题目,分别从诚信的地位、重要性、认同程度、学习、生活、择业、择友等有关问题来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对诚信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大部分学生对诚信持认同态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诚信很重要、一般重要的人分别占92.7%和6.7%,而认为诚信无足轻重的只有0.6%。毕竟是受过多年学校教育的学生,他们很清楚地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作为一种美德是值得提倡的,欺骗、不守信的行为是可耻的。

2.对自己和他人诚信的认同程度。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不少学生承认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是不相符合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具体的行为中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诚信的而对别人的诚信度却持怀疑态度。

为什么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和具体行为上,对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会出现矛盾呢?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上的真实诚信状况反差较大,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他们能通过自身体验来重新认识社会现象,或者他们曾经遭遇的欺诈行为改变了他们对其他群体的信任感;另一方面,也可能一部分人在做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3.考试作弊。对考试作弊人数的看法: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人数是比较多的,只有6.4%的人认为作弊学生人数极少,这表明现代大学校园学生考试作弊之风确实严重;作弊时的感受:被调查者承认,当他们在考试过程中作弊时,绝大多数会有内心的不舒适感。仅有5%的人感到坦然自若。

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学生不止在作弊时有矛盾心理,对作弊得来的成绩,也会在内心引起一定的自责,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但如果看见周围的人作弊而自己没有,会后悔,觉得吃了亏,一旦作弊成功,一部分学生也会处之泰然,下次再来。

4.学生写论文的做法。调查表明:只有9.3%的学生会自己写,有87.5%的学生承认:写论文时会引用别人的资料拼凑成文,3.2%的学生会直接抄写一篇。这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并未确立严肃的学术观,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认同“剪刀加浆糊”的做学问方式。实际上不少的高校教师也有相同感受:学生的论文就是拼凑出来的,多改几篇论文就能看见“许多熟悉的语段”。甚至有的文章是一字不差,原样照搬。

5.助学贷款。调查表明,有16.4%的学生对助学贷款的还贷态度不是很积极,有“到时候再说”“能拖就拖”的思想。表示按时还贷的有84.6%。

只有34.5%的大学生认为加强信贷诚信要从“提高民众素质”开始。通过提高贷款人本身的诚信意识、诚信道德水平,促使按时还贷。大部分学生认为光靠贷款人自动按时还贷较难,最好是通过“健全监督”“提高保障金”等外部约束监督机制来迫使贷款人按时还贷,这再次检验了前述学生对自身群体诚信道德水平认同度低的调查结果。

6.最信任的人。78%的大学生认为“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另外有13.6%的人认为是“好朋友”,只有2.5%的人认为“老师”值得信任。算上“普通朋友”的4.5%,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最多也只有20.6%,这说明大学校园是一个信任度较为缺失的地方。

7.对建立诚信档案的认同度。诚信档案是新生事物,很多同学对其认识不够,不知其利弊,对于建诚信档案意见认为“很有必要”的有44.4%,“没必要”的有16.3%,“无所谓”的有39.3%。

(二)性别差异情况分析

为了解现代男、女大学生诚信情况的差异,我们用方差检验比较男女学生对诚信问题的不同看法,发现在以下几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1.对诚信重要性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女大学生对诚信地位的认同度比男生高。至少有94.6%的女大学生认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男生只有90.8%。

2.考试作弊的心理。男女生在考试作弊时感到矛盾和对不住自己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女生作弊时有心虚感觉的比男生多16.3%,此外,当女生看到作弊成绩时感到愧疚的人比男生多10%,这可以从女性面子观更强得到解释。作弊后感到后悔的人女生比男生少4.9%,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女生的想法,她们认为有些科目即使认真也难以学好,而男生则更多认为自己如果认真是完全可以学好的,这反映出男生在学习方面比女生更自信。

3.偿还助学贷款的态度。女大学生中88.7%表示“一定会按时还款”,“到时再看”的只有9.6%,“能拖就拖”只有1.7%,但男生表示“一定会按时还款”的只有80.6%,“到时再看”的有15.3%,“能拖就拖”有3.9%,明显看出女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比男生高,诚信行为较好。

4.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行为。日常生活中,女大学生的诚信度比男大学生要高,表现在捡到饭卡,会“物归原主”的女学生有93.3%,男学生只有87.3%,会“用光扔掉”的女同学有3.3%,而男同学有9.1%。另外对“借书不还”的行为,有86. 3%的女同学觉得“不能容忍”,男同学只有8012%。612%的女同学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接受”,但男同学却有9.1%。

(三)年级差异情况分析

用方差检验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在以下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最信任的人。大一、大二的学生对父母的信任人数都超过80%,但大三的学生对父母信任的人数下降到73.4%,而对同学或好朋友的信任却明显增加,说明大三的学生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对父母的依赖与信任度逐渐降低,与大一、大二学生有明显不同。

2.写论文的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写作业和论文的方法有所不同,大一的学生“自己写和少量引用资料”的人有73.3%,这是因为大一的学生刚入学没多久,知识积累不多,因此自己写的人最少。大二学生“自己写和少量引用资料”的人最多,达到77.5%,大三学生下降到

64.9%,而“大量引用资料或直接抄一篇的”最多,达到35.1%,主要原因可能是大三学生已经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各种职业资格证考试、实习、找工作中,所以他们对论文写作采取应付态度,能“大量引用或抄写一篇直接上交就行。

3.对考试作弊学生人数的看法。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考试作弊人数的增多持肯定态度的人也越多,大三学生认为考试作弊的学生“较多和很大一部分”达到61.2%,认为“极少人”作弊只有3.9%。从历年监考老师的反映,大一新生考场纪律较好,年级越高作弊情况越严重。从我院历年考试作弊的学生人数看,也是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多,反映出高校的作弊之风年级越高越严重。

二、建议与对策

(一)从小加强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

我们的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在增多,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作弊、拖欠学费、欠贷不还等。深圳观澜中学在去年进行的全国15个省市中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达77.5%的学生曾经作过弊。这个数字说明我们的中学校园也不是一块净土。因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应从小抓起。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诚信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小学开设公民教育课,教育的重点是诚信守法意识的养成。对中学生则侧重引导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与分析,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可以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并将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要强化“重承诺守信用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基本规则”的理念。

(二)从严建立诚信监督约束机制

教育在诚信道德建设中是必要的,但它的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内隐性。针对高校诚信缺失的现实,必须积极拓展诚信监督与约束机制。我们的调查表明:学生从思想上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是很清楚的,只是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不诚信行为,并且他们非常赞成对欠贷行为实行“健全监督”。因此宜加大学生失信失范行为的机会成本,加强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和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具体做法:一是在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增加诚信度评价内容,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诚信评价(包括作业、考试、论文等);生活诚信评价(包括学费缴纳、还贷情况、借款信用及困难补助等):工作诚信评价(包括实习、就业推荐、合同违约等)等建立具体的测评指标及权重系数,并且借助相关的教学管理软件及时将各环节的数据或资料录入,将诚信度测评结果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先评优、学生干部选拔、毕业生推荐、入党、享受国家助学货贷等的依据。二是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并且保证其及时性和有效性,让不诚信行为与其后果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可以抑制潜在的跟风者。

(三)从心理疏导入手调适学生心态

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受各种不良心理的诱导。因此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干预,有助于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调控能力,从而克服从众、怀疑、侥幸、不平衡和吃亏等不良心理,形成健全人格,有效防止失信行为发生。要着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诚信行为的需要和动机,进而帮助和促使学生体会、固化践履诚信行为产生的心理愉悦感,使学生从心理上最终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从而践行诚信行为。

(四)从校社联动培育社会诚信文化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各种失信失范行为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功效。因此应该从社会全方位,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和单位,建立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诚信教育体系。同时尽快建立个人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评价体系,并通过社会保障、税收、金融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逐步过渡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从客观上约束个人及企业的失信失范行为,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诚信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充满诚信文化的环境氛围中学习、生活,从而养成诚信行为。

项目基金:南华工商学院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200609)

8.当代大学生读书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篇八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学生,我们要研究关于当代大学生读书生活,所

以设计了本调查问卷,请您协助我们完成这次调查, 你的回答对我们此次调查信息的完整性

非常重要,为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读书生活状况提供了实际的依据。

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回答也无对错之分,务请照您的实际情况回答,请在符

合您的情况项目旁的空白处填上选项的答案,谢谢。

基本资料:

1.性别:()A.男B.女

2.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调查内容:

1、您认为读书是一件:()

A.很享受的事B.无趣的事情C.负担很重的事情D.消磨时间而已

2、您认为读书对您的帮助:()

A.非常大B.一般C.不大D.没有E.不好说

3、您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

A.基本不看B.1小时以内C.1至2小时D.2至4小时E.4小时以上

4、您每学期大概读几本课外书?()

A.0本B.1~4本C.5~7本D.更多

5、您会选择哪种方式得到想要读的书()

A.自己购买B.在网上看C.去图书馆借阅D.找同学借阅

6、您最喜欢读哪类书(可多选)?()

A.历史传记B.自然科学C.哲学宗教D.文学名著E.通俗小说F.经济管理

7、您选择某类书时主要考虑的是:()

A.完善自我知识结构B.仅从兴趣出发C.比较盲目D.十分盲目,完全是随机选择

8、您选择某本书的主要原因是:()

A.朋友推荐B.内容可读性强C.价格比较合适E.封面设计或书名比较吸引我F.这本书的作者比较知名G.这本书在同类书中比较

知名H.其它

9、您读书时主要采取下列那种方式:()

A.以最快速度读完,然后放一边(泛读)B.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或批注(精读)C.仔细的读,但不做笔记或批注D.其它

10、您认为大学校园的读书氛围如何?()

A.特别好,大家都喜欢读书B.一般,读书的功利性太强C.很差,没有什么人看

书D.不清楚

11、您怎么看待大学生读书问题?()

A.应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B.精通专业基础上,读部分经典图书C.只读有实用

价值的图书D.读不读影响不大

12、您觉得课外阅读有什么价值?()

A.能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B.提升自我文化涵养与综合素质C.课外时间的放松与

消遣D.感觉没什么价值

13、您认为当今社会大学生最应该读什么

9.当代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篇九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达到所需的物质,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满足子女们的要求;有些家长整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只能在经济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难免对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们产生刺激和误导作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批“出手大方”、满身名牌、追求享受攀比的小款爷、小公主。在热闹非凡的大超市里,孩子们大肆购物,家长在旁边忙不迭地付钱;在香气扑鼻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孩子们大啃鸡腿汉堡,家长们坐在一旁喝着矿泉水;在新潮的名牌运动休闲鞋帽商场里,孩子驻足不前,家长紧皱双眉;在富丽堂皇的饭店酒楼里,孩子过生日喝五吆六,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情景发人深省,又令人担忧……近期我们在扬州市区范围内,以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消费状况、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调查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调查对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数。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平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

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此外,花费在为孩子买衣服、外出吃饭和娱乐的支出分别占34%、8.5%和12.7%。调查中,72%以上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到西餐厅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带孩子吃西餐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在双休日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电影或外出游玩。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习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10.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 篇十

为此, 笔者团队于2014年至2015年间, 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工具为自编问卷《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问卷》。其中发放问卷共计850份, 回收796份, 回收有效率达93.65%。调查对象涵盖四个年级, 其中大四占2.39%, 大三占38.94%, 大二占35.3%, 大一占23.37%。

一、对生命认识的理解

生命意识的核心是生命认识。一个人对某一生命客体的意识, 总是将其纳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感知、观察, 从而认识到这一生命客体的意义。因此, 在本次调查中, 首先分析当今大学生对生命客体的概念认识。在问卷中“你所理解的生命是什么?”一题上, 近九成的同学态度积极, 其中16.33%的同学认为因为会死亡, 所以会珍惜每一天, 72.99%的同学相信广阔的人生体验会使生命更丰富。

二、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对生命意识的认识也体现在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生命价值”, 简而言之, 即主体认为生活是有意义的。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曾做过调查, 当问及大学生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时, 78%的学生回答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寻找人生的目的和意义。[2]笔者从大学生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可控性以及相关性出发, 发现92.83%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主导自己的生命”, 93.22%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与“重要他人”息息相关的。题目采用5点计分法, 5分代表“完全同意”, 1分代表“完全不同意”, 将上述两题的选项量化后并进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 当置信度 (双侧) 为0.01时, 生命的主导性与生命的相关性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三、面对挫折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背景, 接受着良好教育的熏陶, 尽管现今中国仍没有建立较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 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弘扬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生命观还是渗透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领域中, 因此大学生能够拥有较正确的生命意识观。但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模拟设置的场景中, 部分大学生做出的选择与其所形成的理论认知出现了偏差。

从表3中可知, 面对挫折时学生选择逃避或绝对悲观的占26.88%;而面对挫折时尽管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向身边人求救,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独自承担。当这部分个体不能直面挫折, 无法通过外界舒缓压力时, 就容易导致了轻生现象的发生。

四、对生命教育的看法

大学生轻生现象频发是其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 而生命意识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理论认知与现实体会存在偏差。作为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内容, 生命教育应该能够有针对性地缩小这一偏差。

通过“您认为生命教育以下列哪种途径开展更有效?”一题调查得知, 将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户外拓展活动开展生命教育更有效;而14.95%的学生则倾向于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教育课;9.42%的同学选择了开展主题班会或座谈会。

为此, 高校应加强生命教育, 创新生命教育形式, 除了传统的教学课程之外, 户外拓展活动、主题班会或座谈会、模拟情景等新颖的形式都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五、总结与对策建议

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努力, 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思想品德教学为主渠道的德育, 构建生命认识化的体验式课堂, 开发课堂潜能, 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3]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大学教育计划之中, 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 培养生命情感。家庭和社会是大学生接触较多的重要场所。家庭是每个学生成长的摇篮, 因而家长应当密切关注子女的生命意识状况, 建立融洽的家庭氛围。而社会大众以及媒体对其影响也颇为关键, 应注重传播具有良好社会风气的文化, 对诸如连环自杀、自杀直播等严重消极事件, 不应过多报道或放大宣传, 控制好轻生事件的“传染途径”, 杜绝自杀事件的“骨牌效应”现象出现。[4]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 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生命意识缺失矛盾的现象亟需解决。我们必须从自身的教育机制中反思, 不断改进,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防止校园暴力, 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情, 王礼桂.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T].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4, 21 (4) :277-279.

[2]刘湘平.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43.

[3]连淑芳, 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M]思想理论教育2007 (02) :61-65.

上一篇:企业年会主持词开场白分享下一篇:现代管理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