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

2024-07-03

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通用7篇)

1.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 篇一

xx乡多措并举建立 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一、围绕防范思想道德风险,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

围绕防范思想道德风险,我乡将紧密结合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廉洁状况,着眼防范,把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形式,加强对全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从政教育,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建设防线。

一是开展正面宣传教育。乡党委及时通过会议等形式组织全乡干部学xxx自治区、州党委以及县委有关廉政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并组织全乡干部开展理念信念、党风党纪、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同时通过上党课以及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干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念信念和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二要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入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剖析违法违规典型案件,使全乡干部增强廉政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腐败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自觉地远离腐败行为。

三是开展廉政谈话活动。结合干部轮岗和竞争上岗,对履新干部开展廉政谈话,重大节日以及外出检查、学习、考察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廉政打招呼,做到廉政教育时时有、处处有,警钟长鸣,防范在先。四是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把文化建设当作一项管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引导大家提高健身强体的意识。在安排上舍得花时间,在措施上充分发挥党、团、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的作用,在经费上创造物资条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进乡和谐,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同时,要经常开展谈心活动,班子成员、领导与其他干部之间经常沟通,召开民主生活会及时了解干部的想法和需要,在全乡营造相互关心和相互爱护的良好氛围。

二、围绕防范制度机制风险,着力推进整章建制

围绕防范制度机制风险,我乡将对现有的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严格权力行使标准,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形成“以制度规定流程、以管理完善制度”的风险防控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

一是修订完善制度。要对现有的制度查漏补缺,对规章制度中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条款及时加以修订完善。对于检查中的吃住行问题、收拿土特产问题和检查期间“放水”的问题等,将进一步制定出相应的办法,避免问题的发生,严防执法风险,确保干部和资金安全。

二是领导班子和处级班子带头严格执行制度。严格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并着手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 制约和行政问责制度,对制度和办法的制定与实施进行跟踪和考核。

三是加强业务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对日常审核审批事项的审核记录、报批程序进行梳理,形成统一的规范文本。完善各项日常监管操作流程和办法,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规范监管工作行为。继续推行检查日志和审核日志制度。将检查、核查过程记录在案,使发现的问题和排除的问题有案可查,有据可循。加强业务复核工作。明确复核职权、复核程序,视工作量可采取抽调廉政监督员交叉审核的办法,强化检查基础工作,确保依法行政,提高专项检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分级审核制度。实行初审、复核、乡领导三级审核,遇有重大事项提交党委会议讨论决定。

四是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强信息公开建设,及时公开、更新政务信息,监管工作事项要公布,方便工作,接受社会监督。继续推行财务公开。办公室、乡服务中心每季度向乡党委会议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五是坚持民主决策。凡涉及重要文件制定、人事任免、检查处理、重要财务支出等事项,一律提交党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继续推行班子成员周碰头制度和月汇报制度,推进工作落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听取群众呼声。

三、围绕防范岗位职责风险,着力健全内控体系 围绕防范岗位职责风险,要进一步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制约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一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乡党政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重大问题要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党委班子成员,既要对主管的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认真履行既抓工作质量,又抓工作落实的责任,分管领导是各个部门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必须使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开展,相互促进。外出检查期间,检查组组长是检查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人,要主动承担起廉政建设的责任,确保“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二是明晰岗位职责。按照“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将每项监管事项落实到具体人头,确保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责任人,做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职责清晰,责任明确,便于追究落实。同时,定期轮岗,日常工作确立AB岗,有效加强平行制约和相互监督,使权力运行更趋公开化和透明化。

三是强化行政规范运行。继续发挥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大督查督乡工作力度,杜绝权力寻租和滥用的行为发生。

四是继续开展廉政回访制度。各项检查前,将廉政工作检查通知书一并下达,让被查单位监督检查人员检查期间的廉政情况;检 查中,乡党委将派人不定期的到检查现场进行检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检查结束后,通过廉政回访、抽查等方式,对工作期间廉政情况进行核实,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为依法行政、更好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提供保证。

五是回避执法风险。在开展工作业务时,相关检查人员避免安排到有亲属工作的单位;检查人员避免长时间在同一小组开展审核和检查。

2.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 篇二

1 公布《科室临床风险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

2012年2月15日在全院公布了《科室临床风险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具体如下:(1)每月第5个工作日之前,各临床科室从医务处公共邮箱下载打印《临床科室风险月度自查报表》,将填好信息的自查报表送交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2)由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将各科上报的科室风险类型、风险来源及风险防范意见等内容进行汇总,并根据风险防范意见分类,向各相关职能科室发放《科室风险反馈通知》;(3)职能科室接到通知后1周之内将《科室风险自查反馈回执》交回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并与相关临床科室协调沟通,落实防范措施;(4)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整合回执信息后,迅速反馈相关临床科室,并汇总落实情况,定期在院刊《医事快讯》进行公示。

(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00192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4号

2 职能科室《临床风险反馈意见》在自查中作用突出

接到《临床科室风险反馈通知书》的职能科室,应立即与报告风险的临床科室协调沟通,限期在1周内回复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发出“职能科室临床风险自查意见反馈”回执(见表1)。职能科室落实的速度和力度,直接影响预防和减少临床风险的效率和效果。

3 在院刊进行“科室临床风险自查落实情况”公示

为将临床风险管理制度透明化,更好地监督相关职能科室对提出临床风险苗头的落实情况,避免临床科室不必要风险因素的发生。2012年3月1日起,我院开始在院刊《医事快讯》每月进行“科室临床风险自查落实情况”公示(见表2)。

4 进行“临床风险自查时段”的调整

经过2011年9月—2012年4月底近8个月的临床风险自查,发现1个月的周期不符合临床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客观规律,为此我们及时对临床风险自查的时段进行调整。

2012年5月1日由原先的粗放型管理转换成精细化管理,我们将原来每月“科室月度风险管理自查”内容,采取临床科室日报、周报的形式,发送到“风险管理日报箱”。改善后的临床科室风险三时段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临床科室“临床风险监督员”每日下午五点之前,将临床风险管理自查情况上报到“风险管理日报箱”,确保临床风险第一时间上报;

(2)主管院领导及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每日监察和抽查“风险管理日报箱”的临床风险发布信息;

(3)相关职能科室看到风险信息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办法,并及时将落实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

(4)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设专人每日监控临床科室发布的信息,如遇重大临床风险信息,临床科室第一时间反馈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迅速反馈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职能科室接到临床科室上报的临床风险,即刻查找原因,限其1周内予以答复,如暂时不能解决也应注明原因;

(5)临床科室每周五定为“安全日”,周五下午5点将1周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发到“风险管理日报箱”,建立“临床风险三时段自查报告”长效机制,为日后“临床风险月报”收集数据;

(6)“临床风险月报”以月作为时间节点进行归纳总结,定期在院刊《医事快讯》进行公示;

(7)为防止重大医疗纠纷隐患的拒报、瞒报,凡在我院信息随访中心反馈意见中有重大医疗纠纷隐患的科室,经确认没有及时在院内“临床风险三时段自查”制度中报告的,医务处将在绩效考核中根据科室责任程度扣除一定分值。

至此,我院将建立一道“日报、周报、月报”日日防范,周周汇总,月月公示,层层递进,处处防范的临床风险管理“防护墙”。实现我院临床风险监督管理效果最大化,有效遏制医疗风险的持续发生,为临床医疗安全和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驾护航。

5 举办“临床风险监督员”岗位培训

2012年12月5日,我院首次对“临床风险监督员”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培训的目的:(1)把临床风险管理工作前移到临床,与临床医务人员共同管理,扩充管理队伍;(2)迅速监测、掌握临床风险信息,与“临床风险监督员”形成良性互动;(3)创新临床风险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临床风险的发展,达到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培训涉及“临床风险监督员”的工作职责、临床风险的概念、容易发生临床风险的情景、临床风险引发的后果、临床风险促发因素、临床风险事项报告等内容。

参加培训的“临床风险监督员”针对目前临床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工作中的困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主要焦点集中在:(1)医疗指标对临床医务人员造成很大工作压力,医务人员为完成医疗指标铤而走险,违反操作规范,导致工作与制度冲突,产生临床风险;(2)住院患者增加,引发床位供需矛盾,科室不得不超标加床,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临床风险;(3)医患沟通出现障碍,患者家属不理解及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埋下临床风险和纠纷隐患;(4)各种小型移动式医疗器械配备不合理,耽误患者治疗和抢救时间。培训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学员收获颇多,为今后临床风险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临床科室风险三时段自查报告制度”成效分析

6.1 从理论的角度厘清了临床医疗风险预警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

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医疗风险是环环相扣的,提高医疗质量是手段,规避医疗风险是桥梁,追求医疗安全是目标。监测是预测和预警的基础,预警不仅包含着预测,同时更注重对预警信息的处理,是更高层次的预测。

6.2 明确临床医疗风险预警基本特征、基本功能以及构建临床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原则

本研究中的临床医疗风险报告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临床科室自查、临床科室报告、职能科室意见反馈以及临床风险落实情况公示。该系统主要对临床医疗风险发生频度和临床医疗风险危害后果两大维度进行预警,不同维度的预警等级以及其所代表的预警程度也不同。

6.3 为确保临床医疗风险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制定了“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

3.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 篇三

一、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践

(一)制订“一个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明确内容和责任

宁蒗支行根据分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求,成立了宁蒗支行防控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宁蒗支行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支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确保全行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对象和工作环节,为下一步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订“一本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公开防控内容,深化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宁蒗支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指南》的要求,结合支行内设机构和岗位职责,按照“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全风险管理理念,坚持“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立足岗位梳理职权职责,查找履职依据,规范权力事项;依据各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以“三重一大”事项和涉及“人、财、物”以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岗位为重点,严格排查风险点和潜在风险,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逐条进行分析、辨识和评估,并紧贴岗位实际,认真制定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围绕“职权梳理、流程编制、风险点查找、风险等级评估、防控措施制定”五个环节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共编辑整理了7个部门的38个廉政防控岗位,查找风险点和风险等级360条,潜在风险点154条,制定防控措施243条,责任追究88条,梳理51项县支行职权目录,制定49个县支行部门主要职权运行流程图,形成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措施依据保障。

(三)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支行针对可能发生岗位风险的重要领域、重要岗位以及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注重日常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及时发布预警警告,引导全行干部防患于未然,开展动态预警,通过廉政谈话、组织谈话、党内监督等手段,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岗位风险发生。

(四)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考核评估机制

支行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的重要内容,将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对实施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不仅要取消评先资格,而且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扎实推进。

(五)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检查机制

支行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成果融入到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进行检验,在检验中采取多项措施对其进行评价和运用,对评价和成果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同级监督机制建设实施细则》和《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领导班子成员及股室负责人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办法》两个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单位负责人、分管行领导、部门负责人三级检查机制,落实了岗位廉政风险控制和管理职责及责任,确保内控风险管理和岗位廉政风险工作常态化、可持续。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初步成效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行干部员工的岗位廉政风险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廉洁型支行建设,有力的提升了县支行综合履职成效。

(一)提高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支行通过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全行党员干部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风险、风险防控等情况一目了然,对违权行为后果和可能受到的处理等情况有了明确的预期,支行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各股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得到有效转化,履行“一岗双责”的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增强了干部员工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人人查找岗位廉政风险,个个制定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开始重新审视手中的权力,注重自我警醒、自我防范、自我约束,使“行权有风险,用权须谨慎”的观念明显增强。

(三)规范了岗位权力办事程序

支行通过梳理权力事项,绘制工作流程图,确定岗位风险点等方式,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把涉及风险的权力内容、办事流程、权力依据、办事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全行员工岗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范了支行各业务职权权力出轨空间。

(四)促进了同级监督方式的转变

支行各部门坚持把岗位权力管理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构筑“岗位权力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实现由粗放式监督向精细化管理、由事后查处向同步监督、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的转变。

三、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个别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风险,不需要查找,不愿深入查找,思想认识上有抵触心理;个别部门负责人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重视不够,在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上力度不够,导致少数部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存在走过场、应付的现象。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要求各部门对其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及各个环节认真加以梳理和分解,建立具体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或办法。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尚未达到要求,尤其是具体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三)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法上创新不够,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廉政风险新增加的工作内容不多,尤其是特色、亮点工作少。不少部门排查风险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风险点的查找不准确,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等,这些都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

进一步强化员工对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教育,提高对岗位廉政风险危害的认识,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以案说案;通过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不断丰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抓好廉政规定的贯彻落实。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带好团队,认真遵守廉洁从政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反腐倡廉有关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行约束力

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廉政内控制度建设体系,强化和规范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规则。

(三)加强机制创新,增强推动力

完善考核机制,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核中加以体现,增加持续完善的动力。

(四)加强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融入业务工作中,解决履查履犯、履犯不改等问题,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对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程序的员工给予表彰肯定,对擅自简化操作程序、违反制度的人与事,要给予通报批评,使支行形成一个良好有序、作风扎实的良好氛围。

课题组长:夏永春

成 员:李新光 杨笔锋

4.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 篇四

及制度上的真空和管理上的漏洞也运而生,从而为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机会。我国当前严峻腐败形势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所以,建立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对保护、监督领导干部,促进廉洁政府及和谐环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就是对重点领域中易发生腐败的部门、环节、岗位(简称“风险点”)进行分析、划级,进而制定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从而达到化解风险,预防腐败发生的目的,努力营造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腐败、不想腐败、不敢腐败的良好氛围。

因此,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引入重点领域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筑牢“不能腐败”的外部环境

每个领域或部门都可能产生腐败,但是重点领域的一些部门、岗位、环节及其工作人员(简称“风险点”)更易滋生腐败,更易发生大要案,群众反映更加强烈,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因此,分析诱因,找准“风险点”,划定等级和明确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成立专业的“风险点”评估组织(或部门)。人员可从审计、纪检、检察、建设、房地产等各有关联的单位或部门选调,成立评估“风险点”的临时机构,由纪检委书记或组织部长兼任组长,这样的组成人员既专业又有权威,使重点领域的工作人员时时崩紧廉洁公正,保证“官帽”这根弦。

二是制定完善的评估机制。评估组对全县重点领域进行全面分析,准确定位、并结合以往的反腐倡廉经验和各工作的特性,准确找出“风险点”,并确定其风险等级,把“风险点”可能滋生腐败的环节或程序预先公示,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监督机制,做到关口前移。

三是规范腐败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再好的法律法规,如果执行者不依法办事,等于一纸空文,对“风险点”划分评估等级后,都应规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坚决不可人为的降低或提高处罚标准,同时对奖惩情况进行公示,提高此项工作的刚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廉洁公正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不想腐败”的思想氛围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发生腐败行为,尤其是那些重点领域掌握公权力的人更易产生腐败。由量变到质变,好干部变成腐败分子,实际上就是“温水青蛙”效应。即人的思想慢慢被腐朽,心灵被扭曲。因此,以人为本,加强日常的思想教育和公正廉洁教育十分重要,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一是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塑造良好的心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大量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和重点岗位工作,为诱发腐败埋下了伏笔,他们中大多没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前的艰苦创业的苦日子,对今天的幸福日子不够珍惜,很难经受金钱、美色等腐朽东西的诱惑,铤而走险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宏扬延安精神和井岗山精神及艰苦奋斗精神高尚情节教育迫在眉切。

二是强化清正廉洁意识,树立良好的形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公正执法,在生活中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也是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汁”。所以,应时常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洁公正教育,培养良好的“官德”,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是加大执法理念教育,提升政府公信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重点领域的工作人员的行为都是代表国家或政府,他们的言行对政府形象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加大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法理念教育,开展恪守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规章办事,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机关效能,对打造诚信政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十分重要。

三、完善奖廉惩腐制度,形成“不敢腐败”的高压态势

思想信念教育是基础,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法治建设是保障,是宏扬正义惩治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蔓延,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大作用。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较为完善的廉政风险管理体系。成立评估机构,确定“风险点”、划分风险等级、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让重点领域的工作人员真正体验到责任与权力对等,风险与利益同存。迫使他们始终牢记廉洁公正,依法行政这个准则。

5.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 篇五

湖北省罗田县国土资源局党总支书记、局长 朱贤林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土资源领域市场配臵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制约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致使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通过对一些典型腐败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必须从长远着眼,从关键环节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举措,全方位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为推进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健全风险排查机制

针对国土资源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实际,牢固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理念,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要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紧紧围绕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专项资金使用、土地整治、征地补偿、执法监察、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采取自己

找、群众提、互相查、集中评、领导点、组织审等方式,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管理环节、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查找潜在的廉政风险点,为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二要科学界定风险等级。根据廉政风险大小、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对查找出来的个人和单位廉政风险点进行分析、甄别和筛选,将廉政风险分为不同等级,通过综合评估,确定相应的廉政风险岗位。

三要健全完善防控措施。重点加强对决策权、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权、工程项目和大宗物品采购权以及业务监管等方面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逐项确认权力行使的依据和责任,理清职责权限,形成具体工作制度,以此为基础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四要严格实行过错问责。对启动廉政风险预警的对象,应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分别采取廉政谈话、书面检查、公开道歉、通报批评等形式,严格实行过错问责。同时,建立问责备案制和被问责申辩制,确保问责客观公正。

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

1、优化权力配置。按照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要求,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领域行政审批、资金项目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体会审、民主决策、政务公开、接办分离、项目督查、网上审批和项目实施评估等制度,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堵塞制度上的漏洞,逐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国土资源管理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2、加快职能转变。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批监督,确保行政审批依法依规进行。大力加强行政服务窗口建设,严格实行首办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超时督办、结果公示和网上远程报批制度。按照统一信息服务、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监管措施的要求,切实抓好土地、矿业权交易市场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招拍挂制度,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程序科学、公开透明的土地及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合理确定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单位,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制度,逐步推行网上招投标模式,臵权力于阳光之下。

3、规范操作流程。对国土资源领域相关部门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分类制定规范、统一、明确的操作规程,分环节明确自由裁量参照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自由裁量行为。涉及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具体程序,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

会公开。对照权力运行流程图,认真分析流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强化上下环节之间的监督制衡,推动流程再造。

三、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第一,强化综合监管。依托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监管功能,建立互通互联、信息综合、实时监控、在线预警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全程动态网上监管。大力推行土地、矿业权网上交易,及时发布交易信息,严格交易资格审查,强化交易程序监管,逐步形成透明、便利、高效的土地、矿业权网上交易市场。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制定财务电子监管系统建设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逐步实现对行政审批、大额资金划拨使用的在线实时监控。

第二,强化政务公开。由国土资源部牵头,抓紧编制国土资源领域政务公开指南,及时全面将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受理条件、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期限、咨询投诉方式等信息公开。整合政务公开系统、土地登记公开查询系统、基准地价系统、地质资料管理与检索目录等资源,明确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通过适当的公开平台加快信息发布与更新,及时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第三,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内部监督,全面实行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集中会审制度,完善并落实案件调查权、审核权、决定权分离制度,切实防范执法监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廉政风险。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离退休干部中聘请国土资源执法监督员,不断创新监督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定期开展对执法监察工作的检查,通过检查执法依据、查询执法过程、剖析典型案件,加强对执法监察工作的全方位监督。

第四,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对中介机构从事土地评估、土地招拍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等业务的管理和审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资质管理,建立中介机构优胜劣汰良性竞争机制,大力推行中介机构廉洁从业承诺制度,试行中介机构廉洁从业保证金制度,建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和诚信档案,定期对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诚信考评;按照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管理办法,严肃处理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四、建立健全预警处置机制

一是抓好腐败迹象的分析界定。由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牵头,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认真研究国土资源领

域党员干部腐败迹象的表现形式,建立明细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便于从中发现问题,为制定预警处臵机制提供一手资料。

二是抓好腐败迹象的信息收集。明确国土资源相关部门负责收集腐败迹象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包括服务对象在内的信息监测、收集队伍,形成信息监测收集网络,及时汇总整理从执法监察、工程建设项目稽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媒体监督等渠道收集的腐败迹象信息,建立本部门腐败迹象信息台账和数据库。

三是抓好腐败迹象的预警处置。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要综合运用谈心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方式,对腐败迹象及时进行预警处臵。按时督促受到处臵的党员干部向组织讲清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整改计划,限期进行整改,从而达到化解廉政风险的目的。

五、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

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腐败问题上并不具有超人的免疫力,经常处在腐败和反腐败的风口浪尖上。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开展拒腐防变专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经常化、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

1、要保持反腐倡廉教育的经常性。每年年初,制定反腐倡廉教育计划,对全年的教育活动作出总体安排。利用年初集训会、每周学习日、作风整顿月、半年和考核等有利时机,集中组织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对党员干部的集中教育效果。要采取以会代训、廉政调研、廉政谈话、推介典型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反腐倡廉的日常教育,把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

2、要注重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国土资源部门干部职工不同的岗位、职务、年龄和文化基础,区分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安排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不搞“一刀切”。对于国土资源部门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征地补偿安臵、土地收购储备、土地开发整理等重点领域,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警示教育,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3、要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始终突出重点对象、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通过正面教育、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规范工作圈、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邀请所在市、县检察院的负责

同志讲授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法制课;组织观看《暖秋》、《堕落的灵魂》、《失衡的秤》等警示教育片;“七一”前后请专家教授专门给干部职工讲廉政党课等,这些做法都很实在,效果非常好,值得大力提倡。

六、建立健全责任共担机制

一是地方党委要加强领导。各级地方党委在国土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把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相关部门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本部门业务工作之中,认真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领导体系,努力形成地方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国土部门要主动作为。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提供情况、反映问题,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要带头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标准,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尤其是国土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

德,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自觉争当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情况通报会、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国土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合力。

三是考核评价要严格标准。要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内容,作为主要负责人和纪检干部绩效考评和年终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提拔、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结合基层国土部门的实际,科学制定考评办法和考评方案,明确考评标准。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上,要紧扣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围绕履行职责、自身廉洁、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重点进行,实行百分制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实行组织考核、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相结合,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那些不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要从严追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综上所述,要从根本上治理国土领域的腐败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针对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以及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实行

6.建立廉政风险长效机制 篇六

一、构建廉政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不断加剧,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党员思想出现了多样性的局面。因此, 加强廉政教育, 建立健全廉政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增强党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 能够治国兴邦, 为民造福, 用之不慎, 也可以身败名裂, 祸国殃民。在反腐败问题上,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不惩治腐败, 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 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很多领导干部感觉到“角色冲突”带来的冲击与压力:既是“公家人”, 又是社会人;既代表公共利益, 也有个人利益。“官德”的失范体现出道德自律在“经济人”本性面前的力不从心。这些权力异化、权力寻租的突出问题, 如得不到有效解决, 势必影响党的执政成效, 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有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保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党的宗旨, 勤政为民, 廉洁奉公, 发挥模范作用, 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第二, 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建科学化是我们党一切事业的根基。当前世界正处于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时代, 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千变万化的新情况、错综复杂的新局面层出不穷,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特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能力低弱、作用退化甚至腐败变质等严重问题。公权寻租的泛滥, 固然与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和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但归根到底是腐败者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错位, 这样的腐败价值观在起着根本性的诱导作用。因此, 必需要顺应潮流探索创新, 建立健全一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廉政教育体制机制, 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思想道德进一步净化和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第三, 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依托弘扬廉政文化,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建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核心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实践证明, 党性问题是由社会环境、制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更不能企求毕其功于一役, 而是既要靠思想教育, 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 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 又要靠常抓不懈。因此,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建立健全使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用“教育引导人、制度约束人、法律规范人、利益驱动人、环境改造人、管理监督人”, 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教育。

第四, 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腐败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毒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培养共同的理想信念, 建设“良好的道德规范”, 清除侵入党健康肌体的毒瘤, 保持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 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 也是构筑和谐社会防腐倡廉的堡垒。

二、当前廉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加强廉政教育和党性教育, 建立健全廉政教育成效机制等方面, 取得了一定成绩, 积累不少的弥足珍贵经验, 但依然存在着教育对象的扩大化、教育内容的泛泛化、教育过程的形式化、教育方式的简单化等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 对廉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偏差。不少党员干部, 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存在错误的认识。片面认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对象和教育重点是领导干部, 搞廉政文化是“干部生病, 群众吃药”;廉政文化是软指标, 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量太大, 涉及面广, 影响和分散查处腐败分子工作和精力。

第二, 廉政教育工作与文化教育相互融合不足。一些地方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的性质、理论等与文化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是生搬硬套, 就廉政抓廉政, 就文化抓文化, 导致了廉政工作、文化“两张皮”, 使廉政教育变成了空洞无物的口号, 感染力不强, 缺乏教育亲和力。

第三, 廉政教育工作缺乏合力。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部门的大力协助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但有些地方只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单打独斗, 唱独角戏”;有的地方仅强调党政部门的作用, 仅着眼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而没有真正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缺少社会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

第四, 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尚不完善。有的地方某些虽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收到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 形式上缺少进一步创新, 活动不能持久深入, 结果使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只红火一阵子, 不能持久坚持, 文化节目缺少持续供给的作品, 其他活动出现断层;有的缺少责任机制, 没有检查监督, 没有奖励惩罚措施, 使廉政文化建设只停留在“文件”和任务部署上。

第五, 廉政教育形式主义严重。有些地方的廉政文化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 各种展出、演出、宣传一哄而上, 热闹一阵子;有的是热衷于标新立异, 追赶时髦, 搞概念炒作, 求一时的轰动效应, 领导出席, 媒体宣传, 只有声势, 缺少实在的效果;有的“轰轰烈烈搞形势、认认真真走过场”, 只为应付上级检查, 活动“作秀”。

三、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转变观念, 创新机制, 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科学性, 体现党性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 使廉政教育更有说服力, 预防腐败更有推动力, 反腐倡廉更有号召力, 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一) 明确廉政教育工作目标, 切实增强廉政文化的思想性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 以艰苦奋斗、勤政廉政为主题, 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个讲廉洁、崇诚信、守法纪的良好环境,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 增强党员干部的从政修养, 自觉养成守法、诚信、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 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 找准廉政教育推进新平台, 切实

增强廉政文化的实效性

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 我们把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 注重以下三个结合, 突出廉政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首先, 坚持与执政理念教育相结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理念, 也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注重利用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 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其次, 坚持与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通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规范机关行政行为, 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再次, 坚持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影响和辐射作用, 借助机关文化生动、灵活的特性, 结合机关工作特点, 将廉政思想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 使广大机关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勤政廉洁的教育和熏陶。

(三) 找准廉政教育推进着力点, 切实增强廉政文化软实力

围绕“廉”字, 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社会, 充分发挥文化功能, 切实增强廉政文化“软实力”。

1、读书思廉, 增强廉政文化的互动力。

清廉以自守, 激浊以扬清。净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 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 是廉政教育的根本。根据部门情况、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积极开展“读廉政书、听廉政课、写廉政文”等系列主题活动,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反腐败导刊》、《中国监察》、《纪检监察报》、《廉政准则》等廉政书刊, 督促党员干部熟读精思, 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开展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上廉政讲台、讲廉政党课”评选和“党风廉政知识”测试活动;举办“读廉文、思廉政、树形象”专题讲座, 让党员干部决定理想信念, 恪守宗旨意识, 树立“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等“三本账”的观念, 增强腐败风险意识。

2、教育倡廉, 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

注重分类施教,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出现的不同问题、不同的阶段, 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入脑。因人施教, 突出重点, 区别对待, 对领导干部着重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享乐关和亲朋关等“五关”教育;因事施教, 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开展教育, 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 抓好任前教育、任中教育和离任教育;针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 强化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尤其是突出管人管财管事管项目的政府“强力部门”这个重点, 抓住在这些“强力部门”有“话语权”的公职人员这个关键;针对节假日、婚丧嫁娶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问题, 加强廉洁自律教育。

3、谈话促廉, 增强廉政文化的预警力。

坚持完善谈话制度, 把谈话教育作为关心干部、帮助干部、爱护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实施, 全面开展任前谈话、诫勉谈话、廉政谈话等为主要形式的预警促廉机制。对新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 告诫他们廉政从政;开展信访诫勉谈话, 实施信访“四书告诫”, 达到保护干部、教育干部的目的。

4、典型导廉, 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充分挖掘、积极提炼身边勤政廉政方面的先进典型, 组织观看《任长霞》等勤政廉政正面典型专题片, 举行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 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活动, 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社会风尚;以案说纪, 把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的事例, 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效果。

5、媒体传廉, 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

媒体具有影响面广、信息传播及时、快捷, 受众多等特点, 是进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用好网络、用好电视广播、用好报纸、手机通讯等四大媒体平台, 拓宽廉政文化的传播渠道, 大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 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 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文章简要阐述了构建廉政教育成效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并剖析了当前我国在廉政教育中所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强化廉政教育的科学性, 提升廉政文化的“软实力”对策建议。

关键词:廉政文化,教育,长效机制,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侯琦.反腐倡廉加强官德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 2001 (3) .

[2]、刘宗洪.党性教育科学化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10.

[3]、王邦佐.执政党与社会整合[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姚桓.关于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 (1) .

7.建立解决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篇七

化解过剩产能面临多重困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当前,我国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环境有失公平,政府干预过多。二是产业集中度低,退出渠道不畅通。三是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科技支撑体系不足。

为此,建议:

1、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长效机制。

2、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建立落后产能企业顺畅退出的长效机制。

3、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

4、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健全支持“走出去”的长效机制。一是推动产品“走出去”。

5、以人为本,完善相关人员安置保障的长效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并答复:

调整优化存量 建立长效机制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对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做了总体部署,主要任务总结起来就是“管住控制总量、调整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指导意见》对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做好富余人员安置等方面的要求,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

一、关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长效机制

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二是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的通知》,已取消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同时为防止产能盲目扩张,明确要求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项目。三是充分发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关口”作用,对高消耗、高排放项目,实行能耗、排污总量等量或减量置换;通过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高于国家的标准,倒逼高耗能产能退出。四是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会同相关行业协会,正在建立钢铁、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信息库和产能过剩信息监测系统,将通过定期发布产能过剩监测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和重点。

二、关于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建立落后产能企业顺畅退出的长效机制

为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一是在融资方面,人民银行多种举措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用以参与兼并重组;指导交易商协会进一步发展并购票据,优先支持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银监会印发了《关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2014年不良贷款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文件,指导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差别化信贷支持安排;修订完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南》,将并购贷款期延长至7年,将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提高到60%。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完善了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二是在简化审批程序方面,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并联审批工作方案》,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核准、经营者集中审查等不再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审查的前置条件,改为并联审批;实施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批,实行了快速审核;下一步,还将结合注册制改革,继续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三是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国家发改委会同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起草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主要任务、配套措施和工作要求等,明确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关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举措。同时,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自1993年起持续开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至今共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98家,带动地方建立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近万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还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创新平台,构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的纽带,支持企业培育创新发展能力;提升产品生产和使用标准,培育高端市场,扩大高性能钢材、高性能建材在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通过需求侧调节引导产品结构调整;推广普及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等产品生产新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四、关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健全支持“走出去”的长效机制

拓宽国际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途径。国家发改委主动开展与哈萨克斯坦、印尼、埃塞俄比亚、埃及、南非、秘鲁、智利等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对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做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将有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国家发改委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牵头落实部门,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抓紧制定出台国际产能合作规划,积极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加快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科技部、工商总局在技术研发、宣传推介、商标国际注册等方面,对企业“走出去”给予了积极支持。商务部通过制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外承包工程管理办法》等,引导、规范企业境外合规经营,并会同有关部门为境外投资项目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人民银行积极健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发挥人民币国际化作用、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作用等,支持“走出去”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五、关于以人为本,完善相关人员安置保障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美国高中教案下一篇:普外科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