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

2024-11-07

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精选11篇)

1.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 篇一

如何对待差生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差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

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差生”成长的。

一“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差生”,而要具体分析。

二另外,“差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再则,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一般来说,差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三“差生”的心理

正因为“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差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本人接触了一些“差生”,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他的一些心理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混。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悔。这部分“差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绝不占少数.灰。自暴自弃。这也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毁。这种心理“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上五种情况。当然,实际表现中,情况则更为复杂,有的是半悔半恨,有的的则是既“灰”又“混”,有的则是由“恨”而“灰”而“毁”,不一而面足,这里不多谈了。

四、我的原则及对策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现结合前面介绍的案例,具体阐述我的做法。

1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2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3、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4、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我一般不学生以处分,而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5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学生而言:“差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

2.如何对待差生作文 篇二

一、眼中含情。对作文差的学生,教师眼中要有美好的情感。不能这里看也不入眼,那里看也看不惯。作文差,好像学生也是差,常以瞪、横、睨的眼光来鄙视学生。学生最怕之一是老师的眼光。老师眼睛含什么情,学生学习也会产生什么情。眯眯的眼,会使学生喜气洋洋,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写作积极性;狠狠的瞪,会使学生信心落地,写作时会垂头丧气,无所适从。我曾经在学生的日记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老师的眼中,好像是个木偶人,从来不来过问我。在作文指导课中,总是看到他在瞪我,没有看到他在眯我,大概是我写作差的缘故吧!老师,什么时候你能眯眯的看我一眼啊!”可见,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是观察得多么仔细啊!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真挚的眼光去看他们,不能以偏向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升学教育,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文章写得差同样是学生,他们更需要温暖的眼光、爱护的眼光、扶植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同时,我们也看到,成绩差的学生一般具有丰富的情感,最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能力往往胜过其他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较强的创造力。他们写不出好文章,尽管有着诸多因素,但教师的感情效应恐怕是最主要的。只要我们老师眼中装着这些学生,真诚地爱着这些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班中不可分割又必须扶植的一部分,这些学生就会化厌倦作文为喜爱作文。教师就要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一颗爱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心换取心,以爱博得爱”吧!

二、言中生情。作文差的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理想的。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美好言语情感传递给学生,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效果会适得其反。我曾经有个这样的教训:一次作文评讲时,我将优生习作与差生习作对比评讲宣读,大加褒贬。正当我自我陶醉在学生的笑声里时,那位被贬的女学生竟掩面而泣。从此,一直不叫我“老师”。初中毕业后,偶尔遇见她,向她道歉此事,虽然她笑了,但我的良心又一次受到了谴责。教师如果把学生差作文当成“反面材料”乃至于“笑料”,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心理伤痕是难以愈合的。本来就厌倦作文的学生又怎么能鼓起信心之帆,驾起希望之舟呢?

“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我就非常注意把自己真挚的爱,通过言语情感来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感召力,推动力,使作文差的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一个学生进入初中后,写了好几篇文章,每篇总是不超过十句,且病句很多。我每次都为他当面修改,多次与他促膝谈心,从多方面鼓励他。后来他作文有了进步,篇幅也增长了,我尽量从他文章中寻找“闪光点”,只要有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我就像沙里淘金一样,把它筛选出来,予以肯定。作文评讲时,我对该生作文中的一段或者几句的文字都进行了鼓励性的宣读启发,后来他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不断上升,到初三时,成为班上几个作文佼佼者之一。现姑且录下他升学考试前的《爱的真谛》中的一段话:

“……每次作文批改,您对我的作文,就像年轻的母亲给自己上学的女儿梳理发辫那样细心,梳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不美的地方,你就这样给我梳呀梳呀。当我学会梳理‘辫子’——写作文的时候,你是那么高兴,作文评讲课上,我的一篇作文、一段文章,那怕是一两句话,都成了你的赞扬,成为我的骄傲。……您在用您一颗火热的爱心在默默奉献呀!……”

三、笔中留情。教师为学生习作写评语也是表达情感的形式。学生习作完卷后,急于知道教师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评价;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教师的评语。中肯的评语会给学生以启迪,热情洋溢的评语会给以永恒的鼓舞。我现在还记得,自己读初中时,教师给我作文批的一句评语:“不断进取吧!美好的明天在向你招手呢!”在老师的笔下,留给我多么美好的情愫阿!而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又多么需要教师美好情感的抚慰!教育家们呼吁我们:“笔下留情”。如果我们在学生作文差的本子上批上“文理不通”、“一塌糊涂”,或者“狗屁不通”、“七窍通了六窍”等话,这和在学生伤口上撒盐有什么两样?对学生自尊心是多么大的打击,很可能造成学生对立的情绪。因此,我们不能小看作文的评语。人们提倡评语褒贬得当,诚然不错。可对作文差学生不能仅是贬得得当。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作文差的学生要求应降低些;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有信心写下去。

我对学生作文差的评语总是非常谨慎,指出一个或者二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后,常常写一两句鼓励性的话。如“坚持不懈地努力,文章是会写好的”。“我欣喜地期待着你用自己的笔写出有勃勃生机的文章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吧!希望之路就在你的脚下!”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尽管下一次作文水平不会有大的提高,但决不会破罐子破摔了。总之,只要我们诱导得法,鼓励得体,以心换心,以情激情,以爱取爱,作文差的学生的写作兴趣之弦也能拨响,“弹”得多了,自然会发出和谐的“音响”来。

3.如何对待高中物理差生 篇三

唐河第十九高级中学物理组

刘宗静

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是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它的知识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独立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加之在高中有相当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整理知识,这样导致学生的物理成绩分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但难啃,决非可不啃。近几年来,笔者对部分物理差生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已初步取得了成效。

1、物理差生的主要特征

⑴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该,往往只留于形式,死记硬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对物理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意义不能把握准,常常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例如:应用公式f=μN计算滑动摩擦力时,很多同学从题目中随便找一个μ与一个力F相乘便万事大吉,事实上一定要理解为:哪个接触处的滑动摩擦力就等于这个接触处的μ与这个接触处的N的乘积。

⑵听课时不积极思考,只注重结论,不深究其形成过程。仅仅动耳,不愿动手动脑。

⑶阅读物理教材时,尤如看武打小说,一目十行。不能整理教材所叙述的内容,更谈不上理解专家们几十年来多次修改而成的现有教材的编写意图。

⑷做作业时,解题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容易题不愿做,难题又不能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与物理模型,表现为眼高手低。

2、物理差生形成的原因

造成物理差生的原因很多,有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亦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

2.1、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

⑴学习不主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真正的脑力劳动是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是像初中那样,依赖心理严重,死记硬背现象普遍,完全是被动学习。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中忙于做笔记,课后不巩固。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寻根究底的品质。⑵学习不得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碍才能的发挥。”物理学中的原理、定律、定义都是从有关的概念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而一个概念的掌握往往要通过感知、抽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得到理解而实现的。物理中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无论从学习物理知识或是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不讲究方法,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⑶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问题一知半解,遇到基础概念题就模糊不清,遇到新题就一愁莫展,陷入题海,却物理成绩总是上不来。

⑷轻视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许多学生恰恰忽视这一点。往往出现背实验的情况。从实验器材到实验步骤逐字地死记下来,这样不但新型的实验题无法解决,就连教材上的实验也混淆不清,更不用说去掌握实验中所告诉我们的科学思维方法了。

2.2、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

⑴教学要求上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不备学生,课堂上面对各个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完全是以自己坐在办公室里想象的学生情况进行“一刀切”,这种做法必然会使“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

⑵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教学中教师普遍忽视基础知识、概念、公式的讲解,推导只是一带而过,喜欢讲高难习题,喜欢讲鲜用的技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如在“单摆”一节里,有些老师在新课中就讲解在变速系统里单摆的周期问题,这样无疑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⑶以“讲” 多“练”少。课堂四十五分钟完全都是

教师的私有财产,总觉得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讲到,心

中不踏实,不留时间给学生动脑动手,纯粹的“填鸭式”

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被动,忽视了

知识的形式、思维的暴露过程,同时使学生也满足于一

知半解。致使考试时,老师以这些题目我都讲过而沾沾

自喜,而学生的实际得分则很低,最后还怪罪学生太笨。

著名的拉弗曲线(美国社会学家阿·瑟·拉弗)曾成功解释过许多“过犹不及”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实,教师上课也是如此。⑷考试、作业中习题设计不注意梯度。教师喜欢用难题、偏题来让学生“开眼界”。不循教与学的规律,不喜欢编制、选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习题,使学生屡屡失败,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产生厌倦和苦恼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形成“反皮格马利翁效应。”

3、物理差生转化的对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要求学生要讲究学习方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⑴加强学法指导,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习,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上课专心,敢于提问;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物理学习中,模型建立非常重要,要注重对概念公式的透彻理解,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把知识活学活用。

⑵加强教法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要求上变“平均主义”为“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上变“攀高求难、贪多”为“强化基础,提高能力”,教学方法上变“一讲到底”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习题设置变“难、偏”为“强化基础,体现方法,突出能力”的层次性习题。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备大纲,备考纲、备教法,还要备学法、备学生。课堂上要以中等生为依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承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重复性与层次性,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宜多设置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习题,充分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

⑶加强课外辅导,及时排除疑难问题

高中物理中难点很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都要弄懂是不太现实的,对于基础薄弱、智力稍弱的同学要开小灶,及时给他们查漏补缺,切忌“落雨背稻草”。采取多次反复,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⑷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许多聪明的、有天赋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一学科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首先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每个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其次是根据一些物理习题自编一些小实验,变学生的纯抽象思维为直观情境,最后是提高实验效果,根据实验设置一些问题„

4.对待差生需要有爱心(演讲稿) 篇四

桦甸六中杨树彬

“学习难,学习难,一提学习心就烦。”这是学习上后进生的一句口头禅。如何对待这一不良现象,改变他们的看法呢?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心态。

教师要消除后进生的不良反馈心理,就要有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要认识到后进生是动态的,可变的,不要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是智力上的差异;有的是知识上的差异;有的是非智力上的差异等等。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在课堂上。他们反馈信息的积极高不高,就应从教师自身上去找原因。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顾,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成功之喜悦,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得到提高。这样,他们的“惧怕”和“对抗”心理才会逐渐消失,学习的自信心才会不断提高。

二、改变后进生的自我认识.改变后进生的自我认识,首先要改变教师对后进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乏有些教师喜欢优秀学生,视为神童、天才。而对后进生则是挖苦、讽刺、歧视他们。为什么呢?就因为好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对同一知识,有的学生讲一遍就接受了,并会举一反三,灵活运

用。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讲几遍,这些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同学和老师就认为这些学生“智力落后”,看见这些学生就摇头,不抱希望,甚至放弃他们。使这 些学生在集体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发言轮不到、板演挨不上、表扬不沾边,因而使他们产生自悲、自弃等消极态度,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惧怕的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不如别人聪明,没法提高成绩,简直不可救药。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上述情况,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同时还得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认清自我。要抓住他们内心仍有学好知识的心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做具体分析。让他们明确不是因为自己脑子笨,而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功夫不到家,归根结底是非智力因素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样一来,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向差生献爱心

班主任没有不喜欢优生的,对待差生,有的班主任却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差生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班主任就训斥乃至体罚学生,甚至请差生回家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使差生对班主任又恨又怕,以致厌学;加重自卑感。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冷落使他们破罐破摔。事实上,差生比优生更需要爱心。他们要的是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嘲笑。

有时批评会对他们失去作用,而一点点的关怀却能使他们激动不已。要知道形成差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班主任应深入调查,找出症结所在,分别对待。这样老师就能准确把握其心理动态,因势利导,因

人施教,使育人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我班的邓同学,读初中的时候常与一些社会青年交往,无心向学,经常违纪。开学不久,我就多次找他谈话,让他不要跟那些社会上的青年来往,鼓励他多参加班内的活动,多与班上的同学交往,同时,充分肯定他在专业方面的成绩,鼓励他做一个上进的人。现在,他不再与那些社会青年交往了,改掉了很多坏习惯。他父母也说他确实乖了很多,他们也不用那么操心了。

四、.耐心帮助学生

学生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反复性强,经常会犯同一种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有十分的耐心,切不可感情用事,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我班的梁同学,自律性很差,经常违纪,如上课睡觉,晚修讲话,经常不搞内务等。我不厌其烦地教育他,跟他讲道理,跟他分析利弊。当他有了一点进步,我及时地表扬他。现在,他比以前有了一点转变。

五、.对差生要充满信心

一般来说,差生由于成绩落后倍爱冷落和嘲笑。长此以往,他们的自卑感很强,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这时应对差生充满信心,并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优点。如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写会画,有的体育成绩突出等。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正确引导,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如我知道李同学喜欢文体活动,我就鼓励她发扬自己的长处多为班级做好事。如我知道彭同学体育不错,我就鼓励他参加校运会,为班争光。

对于后进生的点滴体会,班主任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班主任看得起他们,他们便会就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经验告诉我,一旦差生能“出人头地”,便 能取代无数次的教育,他们感激老师,看到其他同学比自己好,也会产生内疚心理。而这种心理会起催化剂作用,促使差生向优生转化。如果他们长期保持这种充满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厌学的问题 篇五

孩子厌学,可谓是令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了,那么,面对孩子厌学,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春雷特训学校教育专家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认识到有厌学逃学行为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淡化了,所以,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激发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不断强化,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不过,只要家长用心,找到解决之道,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下面举一个例子,看爱迪生的母亲是如何让他爱上学习的:爱迪生上小学没有几周就因不习惯于学校呆板的程序和沉闷的气氛,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他的母亲南菲发现后没有责备他,而是经常带他到小河边,一面欣赏美丽的景色,一面读书作题;他们还一同登上了望塔,一面乘凉,一面讲述罗马帝国兴衰的历史知识。这种学与玩相结合的方式,很快使爱迪生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

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如综合运用听、说、读、写,避免学习时间过长使孩子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配合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原则是可以指导,但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

三、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懂得劳逸结全,合理利用时间和大脑,不搞疲劳战术,要坚信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法会让学习事半功倍。

四、肯定孩子的学习进步。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当发现孩子在学习有进步时,要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肯定,发现不足时更是要鼓励孩子,要充分表明自己对孩子的信任,相信他一定能做到,让孩子在学习上有充足的动力与信心。

6.如何对待问题员工 篇六

那如何对待问题员工呢? 从我的经验来看,可以考虑这两个思路:

迅速炒掉-Fire fast

一般问题员工有两类。第一类是犯了原则性错误,比如泄露公司机密,这类的错误,一经发现,应当立马开除,以儆效尤,否则类似的事件会层出不穷。原则性的事情要有原则性的去办。第二类是持续性的表现不好。对待这类员工,应该通过经常性的一对一会面中早早的给予提醒,警告和帮助。我的经验来看,一个达不到期望(expectation)的员工必须在一到两个礼拜之中达到甚至超越新的工作期望,否则应该进入2-4周的PIP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 - 即“留校察看”)。当然,工作期望必须合情合理但有挑战性(challenging but still reasonable)。在这种“留校察看”期间,如果没有明显的改进,对不起,走你。这种做法,对于被走的人,不会是晴天霹雳,因为他们至少有一个多月时间去对付挑战。而经理们,应该尽其所能真诚的去配合和帮助他们学习,提高; 但不能帮他们做具体的事。

隔离-Isolate

曾经看到几位个人战斗力黄金圣斗士级别的工程师,但无法在团队中相处。开除这些人于情于理都很难下手,怎么办? 隔离。一种隔离是把他们放到独立性非常强的项目中,和其他团队的沟通相对比较少的环境下。这种通常是研究性质的工作或者开创性的工具或框架。

另外一类员工是在公司里待了很久的老黄牛。拼劲已经过去了,过一日算一日。这种人会给新人一种错觉,“原来混日子是OK的”。我的建议还是Fire fast。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当年一起打天下的人,尤其在中国,fire起来情感上随时让人受不了,而且很容易让其他人产生误会。这种人特别不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一种做法是可以将其隔离到维护性比较强的领域去。此外,在1对1会面和工作评定的时候,通过不加薪,不升职给予足够的hint(暗示)——“老骥,你要加把劲了”。

注意

不管是炒掉,还是隔离,对于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给予非常坦诚的回馈,越早越好。最好不要在公司里,一杯咖啡,看着员工的眼睛,给出最直截了当的看法。收集例子,收集其他人的看法,然后告诉他,the problem is real,but we are here to help you。但毫不忌讳坦诚的告诉员工如果没有改进会怎么办。

此外,听听另外一些人是如何思考这类想法的:

理解5-1规则: 对于每一个坏的行为, 都需要至少五个好的行为去弥补。团队里的一个烂苹果会让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减少30%~40%。对于烂苹果, 应当剔除, 少数可以通过coaching提高。所谓烂苹果, 即将自己的私利放置于同事, 公司, 或者顾客之上,甚至是在面试的时候发现对方是烂苹果, 应该马上fire掉。

剔除差的员工和雇佣最好的人同等重要。一个好的团队需要在聪明的人和有经验的人之间进行搭配。一个A-player需要才华, 经验和激情。

作者:王淮

天使投资人,前Facebook支付后台技术经理,著有《打造Facebook》一书,书中对于人事管理有更多的涉及,本文摘自他的个人主页http://t.cn/zjXFmVB。

7.如何对待问题员工 篇七

在公司企业里面,很多企业往往都会有几位这种类型的员工。例如,像前一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里的人物李云龙,屡次违反军纪,但是战功卓着,从一个农民成长为新中国的将军,其所带领的部队也成为解放军作战部队中的王牌军。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杨修,在曹营号称才子,但在不该涣散军心时,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曹操所杀。

通常,我们把这种特长突出,但个性鲜明,不服常规管理的孙悟空式员工,称之为“问题员工”.事实上,各类人才中,德才兼备、虑事周全、谦虚谨慎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如果简单划分的话,大多数人才要么是孙悟空式的(能力较强,但不好控制),要么是猪八戒式的(能力较弱,但易于管理)。

一般而言,企业对以上两类人员都需要。而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是高速发展期时,对于能够为公司创造突出业绩的员工,则需求会显得更为迫切。因此,在用人观方面,处于初创期或高速发展期的企业,不得不偏重于“唯才是举”或“才德并重”,而不是一味拘泥于企业处于平稳发展期时所信奉的“唯德是举”.这一点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体现尤为明显。因此,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问题员工”仍然是众多企业争夺的目标。

但是,像这种神通广大、能力超群的员工,企业一旦招聘进来,又会发现他们往往个性鲜明,桀骜不驯,惯于我行我素,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工作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们这种特立独行的工作风格,令管理者们爱恨交加,却又束手无策。这类员工如果使用得当,可能成为组织里的中坚力量,产生突出的业绩;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能成为企业的祸害,使得其他员工怨声载道,不满情绪加重,明显降低组织的效率。因此,如何使“问题员工”发挥出应有的甚至是更大的作用,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目前,在激励“问题员工”方面,很多企业常常陷入误区。

管理者的误区之一:依赖“紧箍咒”

一些“问题员工”的主管喜欢把自己当唐僧,希望手中也能有个“紧箍咒”,时不时念一念,让那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俯首贴耳。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这么简单。由于“问题员工”本身能力高于常人,因此在他们眼里,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能够挡风遮雨的“屋檐”,而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在这种前提下,强行念“紧箍咒”的结果往往就是“两败俱伤”:核心人才流失,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频频跳槽,使得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受阻。

笔者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企业,其负责外贸的李经理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员工”,能力与个性一样突出。公司的刘总就是看中他的突出能力,才力邀其加入企业。刘总在工作中采取了很多“紧箍咒”式的做法,例如,在李经理的身边安插一个直接向刘总汇报的下属。但由于该下属的一些比较片面的报告,使得双方积累了较深的矛盾。同时,为了能够控制局面,刘总在李经理应有的管理权限上设置种种限制,结果使得李经理感觉到开展工作困难重重,渐渐地也就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业绩自然难以达到目标要求。最后被逼无奈,李经理跳槽到另一家竞争对手企业。

管理者的误区之二:放任自流

还有一些主管的做法与上一做法恰恰相反,他们对“问题员工”基本上放任自流,坚持结果控制的原则。美其名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而很多时候等结果出来时,企业的损失已经造成,企业只好挥泪斩马谡,但是损失却难以弥补。

以某公司为例,为了激励那些业绩比较突出的业务人员再创佳绩,公司给销售人员的考核激励就是销售额提成(也称为销售大包),至于该员工如何开拓市场,如何管理客户等问题,公司从不过问。在初期,由于销售政策的激励作用大,极大地促进了公司业务的扩大。但是几年后,弊端逐步显现。公司前端的销售信息以及客户,基本由几位核心销售人员掌握,他们挟客户与公司谈判,并且私自开公司,公然违反公司整体营销政策。最后不得已,公司不得不忍痛割爱,解雇了几个虽然业绩好但屡次违反公司规定的核心销售人员,白白流失了很多老客户,使得公司的业绩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诸多教训使得企业在面对“问题员工”时头痛不已。事实上,只要抓住有效激励“问题员工”的关键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问题员工”不再成为问题,是可能的。这里为您支三招。

招数一:摸清底数,对症下药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有疑惑,我们各种激励方式都试过了,但就是收不到效果。事实上,对“问题员工”需求判断的错位是激励难以奏效的首要原因。据美国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问题员工”激励要素排序中,管理者的判断与“问题员工”的实际需求差异较大。管理者通常把薪酬福利待遇、工作安全感、提升和发展等要素视为关键激励要素,而“问题员工”自己关注的关键激励要素则是工作参与感、客观评价工作表现、灵活的纪律约束等。

因此,摸清“问题员工”个性化的需求是有效激励的第一步。“问题员工”的行为主要受自尊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驱使。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励着个人为取得成就尽最大的努力,因此,是否能展示个体的创造性和发掘自身潜能,常常成为他们最关注的因素。

以工作成就感为例,只有满足了其最主要需求,员工才会产生成就感。然而,一般而言,“问题员工”对工作成就感的需求往往多于其他员工,而且主要需求往往因人而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生变化。刚进入公司时的需求与工作一段时间的需求会有较大差别,工作职位变动、员工家庭变化、年龄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因此,摸清某一时期员工最主要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管理者经常与“问题员工”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可以是工作会谈、私下交流、共同娱乐等多种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了解“问题员工”近期的需求。

同时,将“问题员工”一定时期的需求进行固化也是激励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些聪明的企业管理者喜欢帮助“问题员工”设定奋斗目标。实际上奋斗目标的设定就是与员工达成一种共识,让员工知道怎样才能称得上有成就。换句话说,就是将员工成就感的标准短期内给固定下来了。这样,在一定时期内,管理者在把握“问题员工”的需求方面会更具有控制力,变被动为主动。

招数二:制定规则,积极引导

激励的精髓确实就是这样一条最简单不过,但却往往被人遗忘的道理:想要什么,就该奖励什么。奖励什么,惩罚什么,无疑就是向员工昭示企业的价值标准。作为一位管理者,建立符合企业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的、明确的价值标准,并通过明确无误的激励手段表现出来,是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但现实是,管理者往往犯这样的错误:希望得到A,却不经意地奖励B,而且还在困惑为什么会得到B.因此,制定合理的规则,减少以上行为发生是保证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然而“问题员工”往往喜欢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因此违反公司规定的事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引导“问题员工”遵守规则呢?“问题员工”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动地执行规则,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发挥对规则的影响力。使其参与规则的讨论或制定就是最好的办法。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实践说明,通过利益相关者充分讨论的规则往往是最有执行力的。

笔者在给一家医药企业做咨询时,曾为其业务人员制定日常管理规定。依据新规定,业务人员不仅仅要销售产品,还需要收集市场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公司依据上述要求制定了奖惩措施。在该规定实施之初,很多员工并不理解,抵触情绪很大。后来经过与利益相关者--员工进行共同探讨,并对该规定进行了调整后,很快就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实际上,在企业制定标准或规定的时候,探讨、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能够让员工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合理引导员工的过程。因为这样可以使得员工了解标准或规定制定的背景、意义,有利于员工正确理解标准或规定,并进而对其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

招数三:个性化激励,增加归属感

同一种激励方式,对于不同的员工,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效果。因此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和环境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和手段,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其一,通过个性化措施,体现组织的关心。企业应非常重视“问题员工”的情感需求。因此,为了增加“问题员工”的归属感,企业应让其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如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问题员工”,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子女入学补助、家属工作补贴、休假奖励等福利,都可以转化为个性化的激励措施。

其二,激励需要与“问题员工”的职业生涯相联系。由于“问题员工”更注重自我学习、个体成长与发展,因此为“问题员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空间,满足其理想诉求,帮助其进行自我实现,也是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8.如何去对待教学反思问题 篇八

教学反思的写作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何对待教学反思问题。“课后反思——研究性反思——专题性反思报告”,这三个类型是教师写作教学反思的发展过程。

1、课后反思

写课后教学反思,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主观性强,但也要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学小结、教学日记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发性反思、前反思水平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如果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后思,思后教。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写不足之处

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最有效的形式。只有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写教学机智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迸出“智慧的火花”,教学反思《如何对待教学反思问题》。这些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灵光,急需课后捕捉,以反思的形式去提炼。否则,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俯首长叹不已。教学机智是师生共同体验、感悟后创造出的“奇思妙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更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丰富今后教学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什么教学规律;教法上有无创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重新整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研究性反思

这种教学反思属于理性式反思、准反思水平的反思。教师可围绕着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教学的症结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试图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澄清个人的理解。这类教学反思比较客观,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积淀的时间要长,非“厚积薄发”不可。

3、专题性反思报告

9.教师该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篇九

一、分析学生的调皮现象

学生中产生调皮现象是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教师不能简单地看待问题,应该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如下:

1. 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凭兴趣做事情,在无意中漠视而违背教师的教学意图。

2. 学生对上课的教师有逆反心理,不喜欢这位教师的课。

3. 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显示自己,通过调皮捣乱来让同学发笑,让其他学生觉得自己很“厉害”。

4. 极少数的学生自暴自弃,无视课堂纪律,无视老师。

二、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的生活条件都是不同的,形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为此,老师必须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具有转化、治疗的效果。有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来自智力方面,有的来自家庭方面,还有的是来自各方面教育。老师在帮助孩子改正时,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大多数问题学生都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干,比如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多劳动。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四、老师要有爱心,用真爱感化学生

爱是教育学生的能源、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是取得良好教育效应的力量。爱,具体体现在尊重、信任、真诚、宽容、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等方面,虽然每个人体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把热爱学生作为对待问题学生的出发点应该是一致的。用严爱去严格要求学生,必要时恩威并举,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想家长也是,不要盲目地去批评孩子,把他当成你的一个好朋友,用一个朋友的心态去和他聊天,告诉他们道理,你会发现,这要比你用武力好许多。从当了班主任之后,我变得很严厉。开始我还担心会不会吓到他们,但是一和他们谈心,他们就一下子觉得我是善良的人,我是爱他们的,会发自内心的喜欢我。觉得我不会伤害他,继而在我严厉管教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我是对他们好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很听我的话。

五、培养师生情感,做好转化工作

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师生间融洽、和谐的情感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良好的教育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问题学生自身有较多的缺点错误,在班级群体中往往被歧视、被冷落,在家庭里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内心很痛苦,心态矛盾重重,表面上傲慢自得,对缺点、错误满不在乎,但心里常常悔恨自责,强烈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问题学生以亲子之情、平等的友人之情,学生应该能感知出来,这样就会在情感上产生沟通,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亲近、理解和仰慕的心理,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当问题学生亲近、信赖老师时,教师的要求就会很容易转化为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到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总之,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我们要针对问题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和各种形成诱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促进问题学生由量到质的飞跃,让他们尽早成为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0.校长如何对待管理中的“问题” 篇十

●不要被“问题”缠身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善于总揽全局;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善于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有的校长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每天暴露出来的大量具体问题之上,即发现什么问题就去研究什么问题,反映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题。没有问题反映时,校长则万事大吉,悠闲自在。   ●不要只盯着“问题”以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为主,不但是教育教学、也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有的校长不仅不注重总结成绩,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而且很难发现教职工的长处、进步和闪光点,目光总是盯在他们大大小小的缺点和问题之上。这类校长的口头禅是:“成绩不讲不会跑,问题不说不得了。”大小的会议上,总是要将“有的人”、“有的班”、“有的时候”之类问题点个够,说个透。   ●不要怕“问题”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事情,防患于未然更是必须。但不出问题只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出成绩,出人才。但有些校长却常常以压倒之势防止学校工作闹出问题,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怕没成绩,就怕出问题。”

★ 学校校长述职报告范本

★ 学校校长述职报告

★ 学校校长励志演讲稿

★ 年终学校校长述职报告

★ 学校教代会校长讲话

★ 学校会议校长讲话稿

★ 学校开学校长寄语

★ 发言稿舞蹈学校校长

★ 学校校长就职讲话稿

11.大学生村官如何正确对待出路问题 篇十一

大学生村官如何正确对待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对待出路问题应有“三心”

随着2007届大学生村官任职即将期满,出路问题俨然成为时下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也成为摆在大学生村官面前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否正确看待自身出路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村官是否能够掌握流通渠道的主动权,而且也关系到大学生村官能否顺利实现转岗。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理应怀有“三心”,客观地看待出路问题。

一是以感恩之心,对待培养之情。在大学生村官任期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地组织部门始终把他们“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关爱”,倾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努力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三载护航培养路,一朝浇开成才花。面对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中组部等12个部门专门出台纲领性政策为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指明5条出路,各级各地组织部门也纷纷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期满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流得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遭其殃”,机遇就在眼前,如何把握关键在于自己。

二是以平常之心,对待流动之事。“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期满大学生村官究竟能否有理想的出路关键取决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综合素质,无论最终出路在何方,对大学生村官来说都是一种双向的选择,是村官个人与用人单位的博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村官应该量力而行,理性地对待出路口径,不能厚此薄彼,一门心思钻营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岗位,更不能希望组织部门搞平均主义,推行一刀切,确保每名期满大学生村官都有心仪的岗位。

三是以自信之心,对待未来之路。回首3年村官路,期满大学生村官的人生已经有了质变,外表上更加沉稳、心智上更加成熟,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初具形成,人生行囊基本备齐,整装待发。“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期满大学生村官能够从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出发,不趋之若鹜、人云亦云,找准人生发展方向,选对人生前进道路,定会在走向事业发展坐标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村官要正确对待出路问题

西方有一句闻名世界的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谚语的起源就来自古罗马大道的修建。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中央已有明确的规定,“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五条出路,涵盖了方方面面,不可谓不畅通。出路是畅通的,方向是明确的,但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正确对待,慎重选择。

要正确理解五条出路。中央的五条出路,实质上就是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五

个培养方向。留任村干部,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考录公务员,是为党政机关培养来自基层一线的后备人才;自主创业,是对大学生村官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也是大学生村官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另行择业,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为大学生村官寻求更好的、更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提供了政策依据;继续学习,是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殷切期望,希望通过继续学习,进一步提高素质,增长本领,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大学生既然选择了到村任职,就要正确对待这份职业,正确对待将来的出路。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属合同制管理,从制度的产生初期就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的传统观念,体现出“赛场选马”、“竞争择优”的新规则。大学生村官要把出路放在勤奋工作,一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放在接受锻炼,努力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上;放在培养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上。只要思想摆正了、作风扎实了、方法得当了、业绩突出了,就会找准人生的坐标,五条出路就会条条畅通。反之,整天心浮气躁,老想着让组织一包到底,那样就可能会迷失方向,失去找到出路的机会。

要勇于开拓新的道路。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为大学生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实现人生理想提供的广阔天地。各级组织都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很多锻炼、培训、实践的机会和舞台,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用只争朝夕的勇气和魄力,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奉献理想、奉献知识、奉献青春,在奉献中提高能力、增长本领、积累经验,积极为自己谋划更美好的人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多的发展机遇,大学生要把到村任职,作为调查农村市场的历史机遇,结合自身的特长和农村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要把到村任职,作为联系农村和城市的重要纽带,积极发现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要把到村任职,作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广阔舞台,积累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宝贵财富。

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应做到“四宜”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是困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瓶颈,也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迫在眉睫。

我认为,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应坚持做到“四宜”:一是宜农则农。对农业政策和知识掌握透彻,热爱农村,具有一定实用农业科技知识,有自己的“双强”致富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则适宜留农。二是宜工则工。对文字功底较好、具备公务员考试条件的积极鼓励参加,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村官”,可利用特长去发挥作用。三是宜商则商。对头脑灵活、市场经济知识精通的“大学生村官”,可出台优惠政策,正确引导,大力帮助从事商业。四是宜学宜学。对

自己知识感到不够用,因人而异急需“充电”的“大学生村官”,则鼓舞其到相关高校或者实践基地进行深造。

正确对待出路做好“三有”准备

中央为大学生村官指明了“五条”出路,这是站在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宏观角度来考虑的,大学生村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和自身条件,找准目标定位,端正心态,刻苦学习,使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首先要看到出路的多样性,“五条”出路指明了五个不同的方向,大学生村官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出路,不要盲目“扎堆”去挤独木桥。其次要看到竞争的残酷性,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就是“赛马场”,有顺利晋级就会有淘汰出局,不管选择哪条出路,都需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大浪淘沙,最后留下的才是真正的精英。

二要有踏实的人生态度。农村的生活枯燥乏味,农村的工作既苦也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成长,需要的是勤勉肯干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轻佻浮躁只能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中的绊脚石。大学生村官要沉下心来,把农村当成磨练自己心性和意志的大舞台,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以踏实的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基础。

三要有过硬的能力储备。基层农村是大学生村官的“练兵场”,明天是否能成为出色的将军,关键在于今天的锤炼。李嘉诚能由一个普通的推销员走向中国首富,沈浩书记能取得小岗村全体村民的信任和爱戴凭的都是真本事、硬功夫。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大学生村官应着眼长远,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把能力培养成专长,以充分的准备,从容应对将来的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对待出路应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村官奔赴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担负着党的期望和农民的盼望,如何正确对待自身出路问题,对于自身作用发挥和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至关重要。大学生村官应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努力奉献青春才干,积极建功立业。

一是要坚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理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应倍加珍惜到村任职的宝贵历练与机遇,坚定人生正确的选择,热爱村官这一无上光荣的岗位,绝不把之当做“跳板”,真正把农村当做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同时,要全身心融入农村,立足本职,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踏踏实实、满腔热忱地当好助手,在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和真心

推动强村富民中增长阅历,积累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要坚定“干得好就能流得动”信念。当前组织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为我们成长成才积极创造各种有利与长效的机制措施,大学生村官应牢记组织要求和嘱托,满怀理想与热情,积极主动地配合和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贡献全部力量;同时,要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关心关怀,只要“干得好”就一定能够“流得动”,干出了成绩就总会有好的出路,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前途,实现人生的价值。

对待出路问题要始终保持自然心态

大学生当村官,既是党的殷切期望,更是老百姓的热切盼望。应以怎样的姿态度过这一特殊而重要的成长阶段,任期结束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对大学生村官而言,是一件值得慎重对待的事。

作为大学生村官,往往容易产生三种心态:一是由于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发展的空间又比较小,感觉“低人一等”,忙于准备考试进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二是虽然有献身农村的满腔热忱,但由于情况不熟、风俗不懂、经验不足、语言不通等因素,在处理问题时达不到预期效果,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茫然无助的感觉。三是不能适应农村生活和工作,耐不住寂寞,整天心浮气躁,工作不深入、不主动、不扎实,得过且过,老想着让组织一包到底。这三种心态都是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进步和成长的,需要有一种自然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工作、对待出路。

惟其自然,心情才能自如轻松,心态轻松自如,其行为才能自然。自然,才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拈轻怕重,不好高骛远。惟其自然,做人、做事才会不假、不空、不漂浮。惟其自然,才能自觉摆正位臵,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不急于求成,不自以为是,做到上不欺天、中不欺人、内不欺心。惟其自然,才不至于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工作才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放不开手脚。惟其自然,才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和群众的盼望。惟其自然,在广袤农村天地才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才能有所成绩,有所成绩才能有出路。

扎根基层出路自然宽

中央提出的“五条”出路,为解决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但“留任村干部,生活基础能否保障?公务员招录名额有多大?自主创业原始资本怎样解决?另行择业能否发挥村官任职经验?考研后如何面对新的就业压力?”这些疑问仍然困扰着村官们。笔者认为,必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对待今后的出路,走出误区和困惑,在扎根农村中寻求更大的发展。

俗语说“干一行,爱一行”,农村是大学生熟悉社会、磨练意志的好课堂,是追求人生前途的大舞台。大学生既然选择了到村任职,就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志存高远,把村官当做一份事业和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任职期间要扎根农村,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带动农村、帮助农民,增长才干。“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农村生活虽苦,但苦能锻炼人,农村工作虽难,但难能考验人。村官在有限的任期内,只要把农村发展好了,让农民群众富裕了,就能找准发展坐标,赢得发展空间,实现人生价值,出路自然将会越来越广阔。

上一篇:学弹琵琶作文下一篇:党支部制度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