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2024-09-25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11篇)

1.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篇一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山西省高职院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体育设施缺乏、体育文化宣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重视自身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关键词:山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它兼具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体育文化的独特个性。研究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并剖析其存在问题,对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山西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状况,以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以山西省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向部分山西省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及相关专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分别针对专家、教师和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向山西省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和相关专家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5份,回收有效问卷,525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见表1)。2.文献资料法笔者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3.专家访谈法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笔者对部分专家、学者及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习惯高职学生的体育习惯对高职院校的校风和学风具有重要的影响。表2数据显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调查对象占比75%,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对象占比38.5%,多数调查对象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2.体育意识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是高职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反映,是他们对体育运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表3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认为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心情、增强个性和强身健体的分别占比85.6%、96.2%和92.4%,调查对象对运动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调查对象中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对学习和思考问题起到促进作用的占比90.5%,希望拥有体育特长的占比96%,可见调查对象对体育活动普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3.健康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表4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64.1%的男生和84.5%的女生认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多维发展。表5数据显示,66.2%的调查对象不吸烟,60.3%的调查对象不喝酒,67.4%的调查对象按时吃早餐,58.1%的调查对象睡眠良好。可见,大多数调查对象有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比较科学的健康观念。宣传体育文化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宣扬体育精神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表6数据显示,所有调查对象所在的学校都能够如期举办运动会,调查对象所在的学校能利用广播站和校园显示屏等传统途径进行体育知识宣传的占比66.6%,能在校园内直播大型体育比赛的占比81.7%,拥有网络体育教学设施的占比10.3%,设有网络体育文化宣传栏的占比11.6%。可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宣传体育文化,但在宣传时仍采用传统途径,缺乏对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5.体育硬件设施体育硬件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载体,完备的体育硬件设施是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表7数据显示,调查对象(教师)中认为所在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集训活动和训练需求的分别占比54.6%、59.1%和51.7%。从表8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学生)中对学校体育硬件设备表示满意的.占比17.8%,对学校体育硬件设备不满意的占比62.9%,多数调查对象(学生)对所在学校的体育设备条件不满意。6.体育文化制度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行为准则,健全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是确保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表9数据显示,在调查对象所在的高职院校中,具有比较完备的校园体育工作制度的占比67.8%,成立了专门的体育文化机构的占比85.3%,大多数调查对象所在的高职院校都有比较完备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

三、山西省高职院校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山西省高职院校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其次,山西省高职院校对体育设备的投入速度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导致校园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比较缺乏,难以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活动的需求;第三,虽然山西省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健康观念有比较科学的认识,但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第四,山西省的高职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传统单一,宣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山西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

1.加大高职院校对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山西省的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学校转制升格而来,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政府对这类学校的专项投入远远比不上本科院校,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理念不断变化,原有的体育器材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充分挖掘体育资源,完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以保证教学、训练和集训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重视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校园体育制度作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和校园体育规范,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3.加强高职学生体育文化意识和体育文化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综合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及校园网站等多种途径进行体育文化宣传,特别要注重对体育精神的宣传,用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4.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着助力作用,多样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除了每年的运动会外,高职院校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明.湖南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6).

[2]于勇.天津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

[3]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

[4]顾志平.浅析体育运动对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青少年教育[J].2016(10).

2.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篇二

1 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结构单一。

从服装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讲, 首先是企业不单需要设计师, 还需要打板师、工艺师以及按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企业、经营品牌的企划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现今的服装企业往往有急功近利的趋势, 花高价聘请设计师之后, 就把企业的命运交给了设计师, 以为用了设计师, 企业就能赚钱。事实恰恰与企业的期望相反, 其结果是促使了设计师频频跳槽, 也使服装企业走入了误区。另外服装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和产品品牌定位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设计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也随之不同。我国现阶段各服装院校培养人才的专业方向却存在着单一的现象, 尚未按服装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

1.2 师资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 我国服装设计盛行“学院派”设计风格。这是因为, 现有各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师资队伍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学习和继承的是各自老师的知识, 再一代代传下去, 久而久之, 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只是纸上谈兵, 设计作品脱离市场需求;理论知识十足, 却缺乏实践经验。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是, 偏重于美术方面的设计, 而在整体设计和具有服装专业特点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却明显不足。因此, 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在企业一线从事设计、具备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并有一定工作“案例”的专业师资力量, 高等服装职业教育更是需要具备“双师”资格的人才。

1.3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偏课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 我们的服装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这样的局面, 即大部分院校的课程设置有两极化倾向:一类院校侧重设计, 另一类院校侧重工艺制作。形成了搞设计的只忙着出效果图, 不能亲自完成成品工艺, 而打板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设计者的意图, 最后产品与最初设计意图相差甚远。此外, 搞工艺的又不懂现代设计, 完成的成衣缺乏时代感和创造性。现在的服装生产迫切需要设计与生产“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 这种偏科现象也成为学生择业时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2 创新服装专业教学模式

高校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创新服装专业教学模式, 将从职业素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该行业不同工种 (岗位) 的专项技术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包括知识、技能和技术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与其他模块相互联系。教学中按培养目标要求将几组模块有机搭配, 使学生在学习前期获得比较宽的基础知识, 掌握本专业使用最普遍、最经常的基本技能。学习后期则按社会人才需求和实际条件, 从若干个专项技术模块中选择适当的模块进行较为专精的学习和训练, 让学生形成某个工种 (岗位) 的职业能力。

3 改革服装教学的具体对策

3.1 加强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积极性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动手实践。教学中要先实践后讲解, 先动手后分析, 再上升到理论, 然后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在讲解裤子的机构和裤片结构制图时, 要让学生先拆一条裤子。学生经过拆解、观察和分析, 对裤子的结构有了明确的了解, 对裤子的前后片有了形状的认识, 再加上教师的简单讲解, 学生对裤子有了理性认识。依据裤片的形状, 找出与人体相关部位和裤片制图点, 然后画出横线、直线和连线以及个别部位的变化要求。这样, 学生从形象到实践理解快, 掌握快, 热情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 顺利完成裤子前片、后片的制图, 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积极动手、思考、分析下完成的。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进度,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和逆向思维认识事物的方法, 为进行其他品种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打下了基础。

3.2 自己动手, 突破难点。

在女性服装上, “胸省 (专业称SANG) ”的产生和省位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胸省的制图和省位的变化制图不容易理解掌握, 过去教学多采用硬性讲解的方法, 用样板在黑板上制图, 由于平面和立体有转化的过程, 不容易理解, 结果是学生虽然学习了, 但却不能运用或不能灵活运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采用立体裁剪法的部分原理, 在女性模特上用实习布进行摆辅, 并按人体裁剪成衣片, 学生们发现衣片不平服, 和服装效果不同, 把余量折叠起来后, 衣片与人体变得平服、和体。把折叠部分作上标记, 打开衣片发现有锥形省道出现, 省尖指向胸部最高点。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们经过分析, 得出省的产生是因为人体是立体的, 而且有凸点, 有凸点就会产生省的原理。然后提出在模特胸部凸点上能不能变化胸省的位置, 学生们继续操作, 又发现省的位置是可以转化的, 而且是围绕胸凸点的四周任意转变, 省道位置每转变一个位置, 省道的变量就要作相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 教师又提出人体上其他部位有没有凸点, 还有没有省道出现?学生们再找凸点 (臂凸点、背凸点、腹凸点……) , 再操作, 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最后, 学生们得出结论:有凸点就有省, 有省就有凸点, 省尖永远指出凸点, 而且围绕凸点能进行省道的位置转换。这一教学难题学生们在操作中解决了, 同时加深了知识深度。这时教师再点拨:“省道的变化和服装款式有什么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的服装市场。

3.3 专业教学要全面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职业院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篇三

【关键词】高职 体育 改革

一、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用人制度

体育教学是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复杂过程,作为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具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担当素质教育的大任。很多高职由中专升格而来,体育教师由基础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一下子转变为高校教师,但教师在学历、职称、科研和教学等诸方面都很难一下子达到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改善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必须加强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加强对中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和责任心教育,特别是要对新上岗的青年体育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坚持合格者聘、不合格者不聘的原则,以保证青年体育教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严格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进入原则,选留毕业生补充体育师资队伍要做到公开公平、择优聘任,在学历层次上要逐步以补充硕士以上毕业生为主,以改善人才结构,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同时还应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利用逐步发展的人才市场,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所需的优秀体育人才,以充实师资队伍;严格引进手续,做到认真考察、择优补充、宁缺毋滥;确实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坚决引进,并积极为引进的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做到既留住人又留住心,充分发挥其学术带头作用。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高校体育如果不能形成浓厚的体育科研气氛,体育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或者还是仅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一般性工作经验的总结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深化高校体育改革,都将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高校体育工作将永远不能适应当今高校教育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目前的现状,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切实加强对体育科研工作的力度要求,把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以及体育科研成果作为衡量其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权重指标,并使高校体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作用,每年资助一批青年体育教师独立开展体育科研工作,加强科研锻炼,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素养;再次,体育学科不仅要重视体育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还应制定配套的激励措施,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保障,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体育科研,主动营造体育科研氛围,培养一批造诣深、知识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支符合高校体育发展需要的、能发挥模范作用的骨干体育教师队伍,以此来带动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建设体育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深化教学改革

首先,打破原有班级和性别的限制,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体育教育,得到锻炼。要有创新精神,大胆探索,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管理形式更加科学灵活,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课时更加机动灵活,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色。其次,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可以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同时,要加大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休闲项目的内容比重;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充实与扩展有关养生、保健与康复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内容;重视有关身体锻炼原理、方法和身体检测、评价方法等内容的传授;将有健身与养生价值的、简单易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总之,教学内容的广度要拓宽,包括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闲暇教育、运动教育、体育道德教育、体育审美教育、体育社团教育等方面,体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和时代化。最后,改变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的运用,要考虑趣味性的因素;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充分使用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如微机、激光影碟、录像、录音、幻灯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运动及技术要领和动作方法。

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首先,强化学生参与意识,积极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高职体育教育要适应体育的发展趋势,而每周仅两学时的高校体育课无法全面涉及到体育的各个方面,因此,课外体育活动便成为体育教学有力补充,成为课内体育的延伸。教师要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组织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活动,改变传统的竞技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众化、趣味性比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系与系,班与班,校与校之间,校与合作单位的友谊赛、对抗赛。在项目设置上,要结合不同职业和专业特点举办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体育竞赛活动。鼓励组织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等社团组织,吸引学生参加体锻炼,帮助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养成健身习惯。创造条件,积极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把学校的一些小型体育竞赛任务交给这些组织来承担,体育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在经费上适当支持,由学生自己组织比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其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卫东,职业院校体育教材改革的思考,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篇四

在我国,“双语”通常指的是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体育教学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运用汉英两种语言交流的空间,并且在体育教学的宽松条件下,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运用外语交流的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据此,体育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外语(英语)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学。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达到“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2体育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5.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篇五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丛鹏 1032010935008

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需矛盾已显现突出。通过调查研究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对策。为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压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引言近年来高等院校连续的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致使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的局限性,在就业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最早的体育类专业,也是我国与体育院校中规模最大的骨干专业。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的如何,对今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院系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研究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寻求对策,对体育院系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状分析

高校的扩引发的就业危机已经显现。目前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190多个,社会体育专业106个,运动训练专业54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3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4个,在校学生4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10000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生近5000名。1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到大众化教育。教育部门没有过多的考虑到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关系,过多地批准各高校开设体育专业,使原本就应经饱和的体育专业毕业生更加拥挤供求矛

2盾更加突出。致使大量体育毕业生涌向工作稳定,工资不断提高的教师岗位,造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雪上加霜。

2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1社会就业制度的变革

我国在1985年以前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于是,就业制度开始发生变化,国家提出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就业的办法,并最终决定逐步建立和健全全国宏观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条件下的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3毕业生需要转变观念及时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

2.2 毕业生个人因素影响就业

2.2.1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目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只盯着高等院校、大中城市以及富裕地区,不考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得出社会对体育教师资源的需求为,从农村→城镇→城市需求值逐级减小;且从小学→中学→大学需求值也呈同一趋势。需求值分别为0.81、0.51、0.16。从中反映出城市学校以及大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已近饱和,城镇中学也日趋饱和,而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学尚处“空缺”或“待补”状态。4目前的这种状态正是由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没有转变造成的。

2.2.2 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平平失去工作机会。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高低逐渐成为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在不断的提高,他们希望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多样化合综合化。在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可见当代大学生已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没有全面的综合素养,就难以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5.2.3体育院(系)改革力度不够影响毕业生就业

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继承和保留了科学、严谨、系统化等优良传统,然而重技、能轻能力和素质培养,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下降。课程结构单一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状况急需改变。教育实习的时间过短,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被理解成毕业生毕业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没有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对自身工作的宣传明显不够,工作效果也不明显,缺乏专业职业辅导员。缓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高校一方面的事情,它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等诸多因素。体育院校应该积极的研究和分析就业形势,不断地开拓就业渠道。

3.1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对于高校来讲,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统。很多院校只在大四的时候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能把它看作是毕业生教育的一个阶段,应该把它纳入高等教育整体当中,使就业指导课程贯彻高等教育的始终。6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时性的工作。就业教育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代阶段应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第二个阶段要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就业的市场需求、以及就业的形势,选择就业、创业或者继续深造,树立健康的职业观、择业观;第三个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好求职的本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礼仪、自荐和面试、竞争及诚信意识等的培养,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心理教育和就业竞争的指导。7的指导。

3.2 更新毕业生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培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要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正面分析就业形势,转变计划经济下毕业生就业的陈旧观念,加强对毕业生的正确宣传和教育,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树立“行行出状元”和大胆自主创业、多元就业的意识。8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

3.3 加强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育质量

3.3.1加强体育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需求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保持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下大功夫改造传统专业,强化特色专业,巩固年轻专业,要有计划的缩减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充体育康复保健专业、体育社会专业,开创和培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传媒等专业,以技能培养为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形成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同时,在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要逐渐转变“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竞技项目轻非竞技项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程深度轻广度,重必修课轻选修课,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的传统观念。

3.3.2 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的时候,都提出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实践能力。然而本科生在校期间,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增加工作经验。现阶段大多数的教育实习都安排在大四学期6-8周的实习时间。过短的实习时间很难满足现实的需要。很显然这种实习时间安排不甚合理。需要在现行的师范教育体制下,增加实习时间。就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同实践锻炼交替进行,互相促进。学校应尽量加大对学生实习阶段的监督力度,延长实习时间,改革实习方式,可采用校内校外互相结合,见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也可分阶段几次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观摩与教育实践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9

3.3.3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实施创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方面。10然而目前体育院校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体育院校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的创业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可增设体育创业指导课程,把创业综合性知识和所需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增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程。同时,对教学内容也要做相应调整,减少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强的内容,实施案例教学。

3.4加大就业信息收集力度,创新就业服务手段

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体育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也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和工作岗位,体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产业、体育服务行业等新的体育应用领域。再者,由于人们越来越关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除了传统的体育岗位和相对集中的竞技体育工作之外,在全民健身领域,体育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

11前景。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网上就业服务体系,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和用人岗位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广泛收集毕业生资源和绣球信息,完善毕业生供需网建设,尽快建立就业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信息,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渠道。

4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严峻,要解决

就业难的问题比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体育院系应加强专业建设,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整合和利用各种有效社会资源,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走向基层就业,促使毕业生就业途径多元化。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信心、打破就业局限,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将会得到缓解.1影响体育教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与对策研究

2金融危机下江苏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3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

4苏明理,李靖等.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35-37.5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 2006调查报告[DB/OL].(2006-04-23)[2009-03-25].6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7广州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

8山东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渠道的对策研究

9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课程改革思考

10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策研究

6.职业院校篮球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六

1.篮球运动在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1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通过跑、跳、投、掷等一些列手段来完成综合性的非周期性集体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能够提升学生各器官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增强学生身体素质[2]。

1.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篮球运动具有的竞技性特点,能够使学生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同时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的心理耐受力得到提高。

1.3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到篮球运动活动中,使学生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锻炼自身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2.职业院校篮球教学中的问题

2.1篮球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其直接影响篮球教学质量。这主要是由于职业院校对于体育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的,职业院校篮球师资匮乏是降低篮球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3]。由于我国较多职业院校的发展较晚,且大多是由其他学校合并而来的,有的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且大多为年轻教师,其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篮球师资力量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职业院校出现篮球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直接影响篮球教学的整体质量,最终导致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2.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传统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让学生自主进行篮球动作的训练,没有组织篮球运动活动与篮球比赛,使得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4]。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看重教学任务,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篮球技能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且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有的学生难以消化篮球学习内容,最终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与篮球技能的提升。教学在篮球教学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教师示范,二是学生模仿,其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仅仅只是提升了篮球技能,无法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带来不良影响。

2.3教学模式单一化

职业院校篮球教学一直采用运动训练理论来代替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篮球相关知识的`讲解与动作的示范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篮球专项技能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的篮球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学生的对篮球运动项目的兴趣逐渐降低。学生处于氛围不够活跃的环境中,导致学生感到压抑。另外,学生只是一味模仿教师示范的篮球动作,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同时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

2.4教师课时少,任务重

职业院校篮球教学的特殊性,导致体育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教育。因此,职业院校教育对于篮球课的安排不多,但课堂教学内容任务较大,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只有将教学任务进行删减,或者展开形式化的教学,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另外,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以此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3.职业院校篮球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3.1加大篮球教育的投入力度

职业院校应认识到篮球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加大对篮球教育的投入力度,应当将一些专业的篮球教师聘用到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展开篮球教师的专业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为保证篮球教师质量奠定良好基础[5]。另外,还应当加强院校的篮球教学设施建设,增加充足的篮球运动相关的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展开篮球运动,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

3.2丰富教学内容

从当前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篮球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该问题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关注的重要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每一位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为达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6]。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练习、小组竞争的形式,具体实施操作为:首先将学生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篮球游戏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到篮球游戏活动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篮球教学中,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大胆的尝试,领会篮球运动的精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3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如何实现篮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成为职业院校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课堂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集音频、视频于一体优势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篮球运动的技巧,更好的掌握篮球运动的技巧。因此,教师可以在室内展开多媒体篮球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4考核要求灵活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考核学生篮球水平的时候具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灵活化的考核体系。比如,在投篮学习中,对于篮球基础水平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应当对其投篮动作严格按要求实施;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本的技术动作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但不强求改正,而对于有很大进步的学生,应当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篮球学习,使篮球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5合理规划篮球运动训练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篮球运动训练内容的合理规划,不能只注重学生单一的技能训练,还应当指导学生运球、扣球、传球等篮球相关技巧。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向学生讲解篮球比赛中的规则与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投篮动作、进攻球员与持球人员的技术等[7]。比如,篮球运动员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投中球,那么该球是有效的;另外,对于投篮时间来说,延长投篮时间也是对投篮动作的新规定,使得进攻方在这一规定下可以充分考虑三分球的技战术;对于三分球战术来说,需要让球员有良好的平衡能力与弹跳能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以上所述的篮球方面的需求展开合理的篮球训练,以此更好的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

3.6提高篮球教学活力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不断优化篮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现代教学工具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趣味,提高学生的竞技意识与奥运精神。另外,教师还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展开“篮球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竞赛当中,通过比赛,使学生的篮球运动规则与篮球技能熟练掌握,将学生的运动天赋发扬出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活跃思维,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于篮球比赛获胜的一方,教师应对学生颁发相应的奖品与证书,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篮球教学注入活力。

3.7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篮球学习环境,注重合作化教学

为了提升篮球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篮球学习环境,职业院校应当注重合作化教学,创建一个融洽、舒适、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展开篮球学习。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应当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同时,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篮球教师应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足之处,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时,应以平和、生动的语气回答学生问题,更好的解决学生的疑问,以此提升学生篮球学习的效果。

3.8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面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表象储备与广阔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其想象力与认知力得到提升。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其想象力也就更加丰富,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8]。比如,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篮球游戏设计,并对篮球游戏设置规则,之后其他学生一同参与到游戏当中,通过游戏的参与,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篮球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而且还能丰富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促进篮球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9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规则的正确认识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规则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篮球运动的意义,告知学生:篮球规则不仅是应用到比赛中的法则,其也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精神,且在篮球比赛中应当抛开利益,否则篮球运动就失去了体育精神。随着篮球比赛的大力宣传,篮球规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以此让学生更好的展开篮球学习,为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奠定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职业院校篮球教育的发展,应当深入分析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篮球教学中。另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篮球技能、身体素质的提升,形成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观念,以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超.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技,,7(16):75-76.

[2]徐红梅.当前高等院校篮球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下旬刊),(01):114-115.

[3]孙燕.高职院校篮球课进行学生主体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纳税,2017(36):177.

[4]刘晶.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14(05):202-203.

[5]周翔.辅助器材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高学刊,2015(15):25-27.

[6]周传华.慕课(MOOC)视野下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J].企业导报,(09):136.

[7]李鑫.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篮球课师资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6(10):231.

7.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篇七

关键词: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学校, 要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一技之长, 从而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院校发展速度剧增, 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可见职业院校承担着重要任务。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学校应该重视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生知识面得增加, 技能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学生的业余活动时间越来越多。

1. 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研究发现, 目前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兴趣不大,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分析其原因有多种。首先, 学校方面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没有形成制度, 同时学校在这一方面缺少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没有主动创造条件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其次,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程度较低, 许多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泡在网吧、抽烟喝酒现象比较严重, 对健康的认识程度较低;再次, 受经济社会的影响, 许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周边商场、公司打工, 没有时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最后, 课外体育活动无考核制度, 学生是否参加无人知晓。

1.2 学校缺乏组织管理

调查发现, 许多职业院校体育主管部门不能够认识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许多体育主管部门知识一味的强调上好体育课, 搞好代表队训练, 积极参加体育比赛, 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 这就是体育主管部门的任务和职责。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放在了一边, 认为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与学校体育部门无关。学校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无组织、无制度。

1.3 硬件设施不到位

通过考察, 发现许多学校的体育器材、体育场馆的管理存在很多误区, 例如课外活动期间, 学生不能借器材活动, 学校器材只管学生上体育课使用, 其他时间一律不借, 还有学校的一些体育场馆, 学生需要买票才能进入, 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些学校路径健身器材相对缺少, 个别学校就没有, 路径健身器材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 许多身体素质的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体育器材, 例如力量练习、柔韧练习等, 路径健身器材还能增加学校体育氛围, 吸引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 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对策研究

2.1 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2.1.1 加强学生对健康的认识

目前许多学生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够, 对锻炼身体的认识程度不高。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 学生在家长的照顾下基本上都是百依百顺, 久而久之, 懒惰现象在学生中越来越多, 许多学生早上迟到, 基本上都是在睡觉, 晚上熬夜上网, 玩游戏。这些现象现在比较普遍。学校需要加强对这种现象的教育, 经常开展一些讲座, 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 让学生了解并且认识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 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1.2 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学校需要加强校园体育氛围建设, 增强校园体育活动气氛, 鼓励学生、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首先, 经常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如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 通过这些比赛, 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锻炼氛围;其次, 经常邀请一些兄弟院校代表队或者高水平的代表队来学校表演。

2.2 积极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每天安排合理的课外活动时间, 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序的组织。根据学校班级的人数以及校园锻炼场地和器材的数量, 合理安排各个班级的体育活动, 实行场地、项目、器材相互之间的轮换。使课外体育活动达到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 由体育教师安排, 辅导员、班级体育委员协助。

2.3 建立课外活动指导制度

体育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者, 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 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给予一定的指导, 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机能和水平,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运动技能和技能提高是的快乐心情;同时, 对一些锻炼目的的不同的学生, 在锻炼方法、运动量、运动强度等方面给出运动处方, 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

2.4 成立课外活动考核制度

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纳入体育课成绩。对每次课外体育活动, 有学生会进行考核, 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本班级体育教师, 由体育教师最终给出成绩, 这种制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监督, 有许多学生逃避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这种制度的执行, 这种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有利于吩咐学生的业余生活, 把学生从不良的生活习惯中转变过来。

3. 结束语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练习, 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有着下降的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将来面临的是一线工人的工作岗位为, 没有扎实的身体素质是不行的, 职业院校需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然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永明, 翁家银.广东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J].体育学刊.2001 (05)

[2]吴秋林.江西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 (06)

8.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篇八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英语口语 教学评价 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后备军,其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日后幼儿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适度的双语教学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数量上的需求,而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英语语言的一般规律则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质量上的需求,只有具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幼儿英语教师,才可能形成适合于幼儿英语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外部学习条件,从而才有可能保证幼儿英语教育的顺利实施。面对幼儿英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改善、培养合格幼儿英语教师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尤其是注重高职院校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以满足幼儿教师职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生源方面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校前在语音词汇、语法的等方面没有打好基础,英语口语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口语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是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是把英语当做一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英语考试,因此只会纸上谈兵,通常遇到实际情境,就变得哑口无语,没有对口语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英语语音是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英语口语是语言教与学的出发点。因此,英语语音和口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首要关口。英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自始至终搞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说英语用英语,帮助他们打开英语交际之门,为今后从事幼儿双语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幼儿英语教育缺乏了解,无法胜任适合幼儿英语口语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只是用考试成绩的好坏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忽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和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各教学环节增强趣味性,在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方面

目前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基础教学不得不采用“大班制”的授课方式,如此规模的英语课堂,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秩序和效果,教师无可奈何地只能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重视和指导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班级容量大,教师要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难度增加,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实践的机会更是很难满足。丰富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和其他设备及真实的语言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重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学技能,为今后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现状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采用的学业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它的目的是对整个教学教程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因而它是一种评定分数划分等级的评价。其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这一学期、这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整体判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考试评价制度下,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好坏的主要评判。一个经常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能够给老师教育教学成绩和家长社会位置带来荣耀的学生,而一个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就是一个不怎么有出息的、一个不能给教师教育教学成绩和家长社会地位带来荣耀的学生。于是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被”变得越来越没自信,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学习的失败者。以考试做判断、下结论的只看结果的评价无法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和改进的功能。如果继续用相同的评价方式评价他们的英语学习,只会使他们越发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而且,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只是他们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课。英语学习的评价只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这种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涉及对他们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检测。这种评价方式无疑忽视口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听不懂也说不出,更别说从事幼儿园英语口语教学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发展对策

1.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分等级、看结果、做鉴定,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重视的是学生最后的英语笔试成绩。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潜能,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能促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体的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切不可落入传统评价模式的怪圈,更要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掌握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发展方向和取得的进步,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潜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合理使用形成性评价,既要避免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造成评价流于形成,而且同种评价方法不宜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应当在学前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2.注重评价手段的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单一,主要是以任课老师的评定为主,采取期末考核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而形成性评价则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工具。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和需求,任课老师可以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运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而评价工具则可以使用评价量表、课堂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学习周记、学习档案等工具。通过这些多样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及英语口语水平的发展情况。

3.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之后,口语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要给学生的口语水平下个结论,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和进一步的建议,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积极的评价应密切配合幼儿学前英语课堂的需要,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过程与形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心理特点等情况确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充分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评价来反馈各种教学信息,如评价是否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心,是否促进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是否反映教学的成败,是否反映学生的学习问题等。根据这些反馈,教师就可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或改进评价方法等。

综上所述,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改善学前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以更自信的心态投入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因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更好地运用于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注重评价教学活动的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评价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白景永.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与实践[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96-100.

[2]陈美华,徐小燕.大学英语口语能力形成性评价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8(3):119-123.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5.

[4]李静纯.英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35.

[5]刘慧.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

[6]刘伟丽.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9.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论文 篇九

【关键词】西医教学;教学方法

在我国,中医学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所寄予中医学的希望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医学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

与此同时西医学经历了百年的磨合及发展后,逐渐与现代科技有了完美的结合,所以中医学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中医、西医院校中,其在教学目标方面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授的内容、形式便有所不同,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如何对西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便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如下探讨。

1 西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在对西医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存在着以下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方面,对于西医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解与认识方面便存在着一些难点,因为目前教学多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目的方面便存在误区,所以学习热情较低;而在教师方面,则存折教学的内容及课时相对较少,教学方式、手段相对较为落后的缺点。

具体表现为:

1.1 教材落后 在教学教材方面,其编写较为落后,尤其是在西医的进展、疾病的治疗进展及产生机制等方面相对落后,同时因为中医院校中的教学教材多是根据西医教材进行编写的,所以教学内容便无创新点、无突出特点,过于陈旧,难以和临床治疗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至学业结束,仍无法完全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及特点等。

1.2 课时少 在中医院校中的西医教学,课时相对较少。

一般情况下若对西医内科进行系统的讲解教学,那么两个学期加起来至少需要550课时,但是在中医院校中此学科却只排了90课时,这便导致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挑选一下较为重要的疾病进行重点讲解。

但是由于西医的实践性较强,课时较少的化便难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便导致学生在实践方面与临床现状严重脱节,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能力较低。

同时由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无实践课程配合,课程则较为难以,在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更加缺乏趣味性,使得课堂效率较差,使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1.3 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 两者的产生有所差异,促进现代医学产生的是近代资本主义,促进中医学产生的是古代文学、哲学及天文学等,所以两者在根本上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理论体系方面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存在。

10.职业院校篮球教学方法与对策论文 篇十

1篮球教学的作用

1.1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篮球教学是在室外,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篮球运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活动,能够展示自己的篮球技能水平,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2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通过篮球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感受到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逐渐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变得越来越开朗、乐观。另外,篮球教学中,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3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果断品质

11.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的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发展 老年教育

课 题: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依托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对策研究”(JG14ZXY09)的研究成果。

世界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国际性问题。开展老年教育是世界各国应对老龄化趋势的主要策略之一。我国老龄化增速极快,老龄化问题极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剧增到2.21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至16%,我国将面临第一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据了解,当前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是世界之首,2055年左右峰值将达到4.72亿。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把握机遇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任重而道远。在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老年教育的独特形式。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创办好老年教育,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研究的重点。

一、老年教育的现状

1.国外老年教育的现状

国外的老年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73年,法国在图卢兹大学创办了“第三年龄大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国外老年教育模式较多,如法国、瑞典、西班牙、德国等国家,主要由国家政府投资开办老年教育,即政府投资型;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老年教育则是由老龄群体自发组织成立,部分老人还可以任教于老年大学,即自治自主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则是依靠社区将多所老年大学形成网络,实行自我管理,这种模式称为社区型。

2.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

1983年,“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的创办标志着老年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舞台上正式拉开序幕。2009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了一项积极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战略研究。

(1)城市老年教育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的老干部退休制度是我国城市开展老年教育的根源所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很多城市相继创办了老年大学、老龄委、老年电大、网上老年大学、老年社区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教育形式。我国城市老年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北京、上海、广东、西安等城市在我国城市发展老年教育方面起到典范的作用。这些城市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应对种种问题,真正满足老年学员的现实需求。

(2)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我国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农村聚集了我国70%以上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大大超过城市。然而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甚至有些偏远地方对于老年教育一词闻所未闻,农村老年教育重视程度严重落后于城市。农村办学情况不容乐观,城级与村级老年学校所占比例相差悬殊,有些乡镇老年学校数目为零。具体表现在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老年教育不够重视,老年教育培训活动组织不到位;农村经济收入偏低,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配套资源与硬件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最后表现为师资不尽如人意,师资力量薄弱,队伍建设漏洞多。

二、老年教育的意义

1.促进老人成功老化

老年人要成功老化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稳定的经济收入、美满和谐的家庭、良好的社交关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很强的适应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老人最完美的人生境界。积极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老人成功老化。

2.利于老人终身教育

现代社会是科技高度发达、信息畅通无阻、知识掌控的时代。老人必须有学习的意愿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才能积极应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终身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老年教育恰恰给老人搭建了进行终身学习的平台,不仅实现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老年人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意愿。

3.重返社会的桥梁

老年教育为老年群体创建了终身学习的介质与重返社会的桥梁。老年教育不仅充实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高了自身素质,拓展了知识面,挖掘老年群体其他方面的潜能与特质,还增长了这一群体重返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有利于老年人继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

4.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年龄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新年龄段的划分,将积极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增强抗争衰老的意志。老年教育的设置与发展则为这些、身心健康老年人,创造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条件。

5.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群体,成为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因素。进行老年教育能够提高老年群体的素质、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起到家庭示范效应和社会带动效应,增强老年群体的稳定性。

三、高职院校发展老年教育的对策

1.建设与转化一支专业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

专业的老年教育工作者是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第一,在队伍方面,成立专业的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专门负责老年教育事业,还可以吸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老年教育事业。第二,对从事老年教育事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具有老年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包括老年教育方法、教育技术、老年人突发疾病处理方法等技能培训,满足老年教育实际需求。第三,将现有的对老年教育研究有兴趣的在职教师进行转化,培训一支针对老年教育的专职教师担任的老年教学授课任务。

2.加强教育资源优势建设

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硬件条件,如教学设备、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师生管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高职院校将这些优势发挥在老年教育中的同时,还要根据老年教育特点进行整合与创新,使老年人真正感受终身教育的独特魅力;在软件条件上整合学校理论研究资源,如图书资料、校园网络、网络教学资源,组建并不断完善理论研究队伍,不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功能。高职院校应积极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变化充分挖掘各方面潜力,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新的老年教育项目,为老年教育提供服务。

3.建立多元的课程体系

第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开设普及班、兴趣班和提升班等不同级别的课程;第二,针对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可以开设心理教育、健康教育、老年生活方式教育、老年创业方面的教育等不同类型的课程,例如老年教育学、保健学、养生学、营养学、临终关怀学等课程;第三,尝试建立一种“老年教育超市”的课程选择体系,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教育产品”,如书法绘画课、音乐欣赏课、体育养生课、商务英语课、计算机课等。

4.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利用高职院校实验室、实训中心设备与环境优势,将部分仪器设备提供给老专家们使用,还能以此来带动在校学生的学习;利用高职院校的校园广播站、校刊校报、校园网络等宣传机构,建立针对老年教育的校园广播、校刊校报专栏,宣传老年学员的文章以及科研成果,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做到资源共享;利用学院的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互联网等技术设施手段对老年人进行空中和网上教育服务,为他们创造先进、便利、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加快与全国各地老年教育的网络信息交流。 为老年学员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与空间,也为高职院校树立良好声誉创造了有利条件。

5.创建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估体系。首先,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办学硬件条件、参与人数、活动内容、活动频率、活动成果等多维度的评估指标。其次,健全评估方法和制度,实行实地考察、工作指导、学员访谈、网上测评等多种手段,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6.重视老年人身心变化研究

一是,进入老年阶段后人的身心会产生巨大变化。生理上表现为各种器官和各种机能的逐渐老化;心理上,容易产生颓废感、孤寂感、绝望感、自卑感。二是,老年人从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奉献者转变为社会旁观者、倚赖者。这种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转变极易导致老年人产生社会角色不适,心理失调等问题。三是,老年人面对健康问题、财产问题、社会变迁等一系列的问题也会产生身心变化,因此要加强老年人身心变化研究,促进老人“成功老化”。

7.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外的老年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因而,对于老龄化程度尤其严重、老人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的我国来说,客观上其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积极参与国际化战略,广泛开展国际间的与老年教育相关的经验进行交流与协作,为自身的良性稳步发展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外界条件。

四、小结

高职院校承载着对知识与文化的创新与传播、进行人才培养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和职责。在高等教育实施开放式办学的今天,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把握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的时机,扩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使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融入社会,满足与日俱增的老龄群体终身教育的需求,真正扩展和延伸高职院校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院校要把握住机遇,使高职院校成为当代教育体系中老年教育的引领者,领引老年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发展老年教育的引领和前瞻作用,逐步扩大教育范围,辐射至整个老龄群体。

参考文献:

[1]张颖.老年大学电子琴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岳瑛.外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J].成人教育, 2007(9).

[3]杨利军.我国城市老年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金华市市区为案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水利系统先进集体下一篇:生活点滴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