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2024-08-12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及答案(通用11篇)

1.《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一

《鱼我所欲也》练习2

一、生字

箪()蹴()羹()死亦我所恶()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

4、箪:

5、蹴:

6、得:

7、乡:

8、何加:

9、恶:

10、辩:

11、义:

12、勿丧: 13万钟:

14、贤者:

15、苟得:

16.呼尔: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

》,作者,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

》(附“四书”:《

》《

》《

》《

》)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3、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请写出原句: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2)人的本心是什么?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5、拓展延伸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

诗句:(1)

(2)

6、应用。

(1)本文孟子用“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生字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16.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

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向善之心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如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

2.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二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3.《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篇三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答案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

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

1、①偷②这①减少

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四

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蹴(▲)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1)这,这样(2)祸患、灾难(3)用脚踢(4)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1】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2分,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1】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见利忘义)。(2分,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5.《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五

【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5).林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8).欣然规往()

(9).未果,寻病终()(10).后遂无问津者()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同解释: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同解释:

3.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妻子:

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

②.绝境:()

A.险峻的地方B.与世隔绝的地方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A.运输往来B.交错相通C.相互连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6.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7.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D.故时有物外之趣

【综合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内。

()()()

4.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

简短文字回答。

答:

【拓展练习】

一.阅读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走)之,足若踬(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③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④命童子取土平之。⑤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上急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⑦噫!习之中人,甚矣哉!⑧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乃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平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⑨故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1.将这段文章分为两层,准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二.作文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6.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练习 篇六

3.14×22=0.9+99×0.9=(+)×4=2-=

81÷=15×=1.25×0.16×8=-+=

二、用心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统计某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可以选用统计图。

4、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三、仔细分析再作解释。

1、下图是某超市各种商品存放率的统计图。有人认为食品类的商品最多。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2、上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分析判断:

⑴六(1)班同学最喜爱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⑵六(1)班同学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3、甲、乙两个车间2—5月份产量如下图:

⑴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感觉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快?

7.《木兰诗》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七

《木兰诗》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鞍鞯( )( ) 辔头(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傍地走( ) 胡骑( ) 燕山( )

2、《木兰诗》选自 ,是 时期北方的民歌。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市: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机:万里赴戎机 不闻机杼声

选出4-5题对诗句理解正确的项: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A、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B、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A、形容北方苦寒,形象地说明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每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性格。

6、没有作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从原文中摘出句子填写8-11题:

8、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

9、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10、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11、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12、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身经百战原来也是普通的士兵,他们死的死,回的回。

D、将军身经百战,像壮士一样死里逃生,终于成就了功业。

13、品析“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不妥的一项是( )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14、对诗歌最后一节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的赞美。

B、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善意的嘲讽。

C、以巧妙的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一事进行正确的解释。

D、以巧妙的比喻,说明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原因是总在行军、从未停顿。

15、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

第二部分: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18.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1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8.《包拯》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八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史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鬻之( ) 遗权贵( ) 涿州( ) 敛手( ) 惮之( )

嫉恶( ) 阎罗( ) 大茔( ) 恕(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第归,杀而鬻之(第: 鬻: )

⑵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遗: )

⑶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 )

⑷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 )

⑸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 )

⑹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 )

4.把下面的话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意思:

理解:

5.译句:

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⑶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⑷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知道他的哪些事?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

第二部分:

(一)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词语:

⑴拯立朝刚毅(立朝: )

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敛手: )

⑶平居无私书(私书: )

⑷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布衣: )

8.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

9.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的表现和事情,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10.第二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

11.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

(二)

哀溺文

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河东集》)

12、柳宗元,字 , 代散文家,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家 并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永之氓咸善游(咸: )

⑵中济,船破,皆游(济: )

⑶曰:“何不去之?”(去: )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⑵汝愚之甚。

15、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 、 的描写方法。

16、请你谈谈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从中你受到何种启示。

《包拯》答案

9.课文雪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九

作业导航

1、理解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关键语句,品味文章内涵;

3、体会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磬口(qìng) 脂粉奁(lián)

B、模样(mó) 胭脂(yīn)

C、朔方(shuò) 旷野(kuàng)

D、凛冽(lǐn) 眷念(ju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晴天又来消逝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B、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C、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至极了。

D、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C、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D、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

⑴、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

⑵、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6、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8、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______觉得细腻,______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_____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______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______无论在什么地方,______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9、给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属于_________描写,描写了_______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对下列几个句子中,描写幽静的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④、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A、①和②相似,③和④相似

B、①和③相似,②和④相似

C、①和④相似,②和③相似

D、①、②、③、④都相似

12、北国的秋有何特点?试找出突出这些特点的句子。

试一试

13、根据文意,填入恰当的比喻句,并使之完整。

是呀!黄山的暮色时分的确是一天中最生辉灿烂的,它将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霞,灿烂的阳光全收进自己的怀里,这正如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因而它才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mú

yān)

2、A(释)

3、略

4、C

5、

滋润美艳。

独立不羁,昂扬向上。

6、从上下文看似乎不需转折,却使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

7、“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江南的雨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

8、对比;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未经磨炼,不能保持长久;而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的境遇下奋力抗争,这正是作者的精神的体现。

9、既

并且

因为

所以

10、景物

槐树的落蕊

蝉声

11、C(①、④是以动衬静,②、③是写静)

12、清静、悲凉。第二问略。

13、晚年

收藏了童年、少年、青年的美好时光

庄重

深沉

含蓄

10.信息化社会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十

1.下述仪器或装置中没有使用传感器的是( )

A.自动报警器 B.弹簧秤

C.电视遥控器 D.红外线探测仪

答案 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B.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C.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

D.热敏电阻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答案 A

3.现代城市道路两旁的路灯是采用自动控制的`,当自然光的亮度低于某个值时路灯能自动点亮,当自然光的亮度高于某个值时,路灯能自动熄灭,是因为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采用了下列哪种传感器( )

A.温度传感器 B.压力传感器

C.光传感器 D.声音传感器

答案 C

4.火灾报警器使用的是( )

A.光传感器 B.温度传感器

C.红外线传感器 D.超声波传感器

答案 B

5.如图1所示,R1是一个热敏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当R1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B.当R1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减小

C.当R1处温度降低时,电压表示数没有明显变化

D.当R1处温度降低时,电压表示数减小

答案 AD

解析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传感器用的是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热敏电阻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题组二 信息的传递、处理和记录

6.下列关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说法正确的是( )

A.模拟信号是机器模仿人的声音的信号

B.数字信号是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信号

C.可以在同一条通信线路上综合传输声音、图像等多种模拟信号

D.电报的信号是一种数字信号

答案 D

7.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可见,因特网有许多用途,下列有哪些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的( )

A.远程教学

B.为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召开电视会议

C.远程医疗

D.可以虚拟一个人完全取代你,为你工作和赚钱

答案 ABC

8.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信息的拾取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处理

9.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越________,光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________,所以光缆传递的信息量________.

答案 大 高 更大

10.古代人们用峰火台传递信息,看到火光或狼烟就表示敌人入侵.这实质相当于一种________(选填“数字”或“模拟”)信号.

答案 数字

11.《化石吟》同步练习及答案 篇十一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5.略 6.略 7.C

8.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不心疼吗?

9.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11.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12.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13.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14.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15.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6.⑴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岩石受到外力的破坏作用,形象生动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被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而遭到破坏。

17.风吹日晒雨淋、空气和水、地面和地下的生物、人

18.不能换,前者比喻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后者比喻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符合事物的特点。

19.而 并且 也 不但 而且 根据

20.介绍天上的星和云,并说明如何来破译它们。

21.因为水手们认识天上的星座,知道北极星的方位;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砧状云里面的风刮得很有力,能把飞机毁掉。说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能给人带来帮助。

22.指夏季时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是雷雨的预兆。

23.⑴⑵⑶⑷/⑸⑹⑺

上一篇:2023考点总结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