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2024-08-06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精选8篇)

1.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篇一

小学科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强化自主探究的问题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扮演“激励者”的角色,在科学课堂中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质疑问难,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教学《浮力》一课,教师用一个“小魔术”导入新课的学习,先是展示两个装有液体的透明水杯,分别为1号杯和2号杯,再展示一个新鲜的鸡蛋,同时让学生预测:鸡蛋如果投入1号水杯中沉浮与否?接着教师把那个鸡蛋投入1号的水杯中,学生清楚地看到鸡蛋沉到了杯底,然后教师把鸡蛋从1号水杯取出擦干,让学生再预测:鸡蛋如果投入2号水杯中沉浮与否?接着教师把那个鸡蛋投到2号水杯中,此时学生惊讶地看到鸡蛋浮在2号水杯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测:1号杯中的液体是清水,鸡蛋在清水中会沉在水里;2号杯中的液体是盐水,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此时,教师就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一致认为是盐水使鸡蛋浮起来,那究竟在一杯水中要加入多少盐鸡蛋才会浮起来呢?又如教学《照镜子》一课,教师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一面大平面镜,首先开展一个“激光打靶”的科技小游戏,让学生想办法用镜子把窗外的阳光射中教室墙上的靶标,这一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当学生们通过合作,顺利地将阳光射中教室墙上的靶标,同学们开心极了。接着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窗外的阳光会被你射中教室墙上的靶标”、“对于镜子,你还想知道它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是镜子的反射作用”、“我想知道镜子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镜子中的物品和生活中的物品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为下面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寓问题于情境中,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实验方案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实验方案是学生自主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小学科学课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探究性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设计可能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实验方案。前面提及的《浮力》一课,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发现:“往水里加盐可以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设计小组实验方案“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由此学生的讨论以“往水杯中加多少勺的盐,鸡蛋才能浮起来?”的探究性问题为导向而展开,活跃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引导制定自主探究的实验方案。又如在教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密闭纸盒,在纸盒的底面上有A、B、C、D四个点,点上分别旋着一个螺丝钉。接着教师告诉学生,纸盒里用一个灯泡、一节电池和一些导线,组装成几条不同的电路,电路的外连接点分别是A、B、C、D四个点。然后提问:“不打开纸盒,如果你想要知道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要怎样检测?”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猜测:可以另外用一个灯泡、一节电池和三根导线组成电路检测器检测,每次夹住纸盒面上的两个点,观察灯泡的亮度,来判断两点间的电路。当电路中连的是一节电池,电路检测器的灯泡会变得更亮;当电路中连的是一个小灯泡,电路检测器的灯泡的亮光会变暗一点;当电路中只连一根导线,电路检测器的灯泡的亮光不变;当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不亮时,可能是断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每组实验用的暗盒里的电路情况不相同,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适合本组暗盒探究的实验方案。”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认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暗盒里的电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

实验活动是自主探究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根据已设计的实验方案,认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前面提及的《浮力》一课,学生设计了“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的小组实验方案,就可以动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非常认真地一勺、一勺地数着往水杯中加盐,当他们看到盐加到预计的数量,再经过搅拌,原来沉在水里的鸡蛋终于浮起来时,小伙伴们都高兴地拍起手来!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探究环境,小学中年级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活动要注意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小学高年级科学课的探究实验教学要体现想中学、做中学。例如前面提及的《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发现: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当暗盒的电路中连的是一节电池时,正向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电路检测器的灯泡会变得更亮;反向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灯泡不会亮。当暗盒的电路中连的是一根导线时,电路检测器的灯泡的亮光不变;交换两个连接点,灯泡亮度还是不变。当暗盒的电路中连的是一个小灯泡时,电路检测器的灯泡的亮光会变暗;交换两个连接点,灯泡亮度也一样变暗。所以判断A、B、C、D每两点间的线路都要正反测试两次。通过实验,学生对简单电路有了进一步了解。笔者认为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给与适当的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寻找最佳方法。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甚至可以手把手地帮助他,让他顺利完成实验。这样的做法,并不违背自主性原则。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积极互动、能力提升、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活动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把动手做和动脑想的过程中的所有感想和感受都说出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汇报与交流、质疑与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得出结论,从而实现实验探究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前面提及的《照镜子》一课,学生通过玩镜子的探究活动,体验到“当两面镜子的夹角不断变小,镜子里像的个数就会不断变多。”但是在全班汇报交流时,笔者发现有的小组说:“夹角呈90度时,是3个像;60度时,是5个像。”有的小组说:“夹角呈90度时,是4个像;60度时,是6个像。”数据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交流,学生马上发现:坐在夹角正前方观察到的图像个数比坐在夹角左右两边观察到的少一个。说结论前应该说清观察的方位,正确结论可以说:“坐在两面镜子夹角的正前方观察,夹角呈90度时,是3个像;60度时,是5个像。夹角越小,像的个数越多。”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了进一步理解,他们很快就体会到,像的个数变多是由于两面镜子相互映射的结果。

四、总结

在整个汇报交流中,学生不仅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而且要学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错误的结论。因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头脑会形成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也许会为别人的发言感到惊讶或赞赏,学生彼此的思想不断碰撞会激起更多的浪花。总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篇二

一、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教师如何准确把握角色的转变?教师如果能积极、真实地参与, 对于小组合作可起到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1.教师明确角色

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定位明确, 重要是“解惑也!”“作为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不但提前备好导学案, 还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 从设置目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互学共学到汇报展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检测等全程把握。

二、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除了要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 还要加强了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训。城厢镇中心校每个学期集体培训一次, 学校每个月都开展一次的教师培训班, 数学教研组每周一次的“快乐课堂”活动体验课。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培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设计, 决定按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副组长负责合作过程的协调。

2.快乐课堂的教学设计及课堂的组织形式

教师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镇中心校每月都进行一次同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 做到同年级同一步调, 有统一的导学案。但每个班的实际情况都不同, 要认真修改才可以使用, 上课后出现问题共同反思, 共同促进, 努力做到修改完善导学案, 共享教学资源。

快乐课堂的组织形式大体是: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 汇报展示, 质疑补充, 快乐收获。

3.快乐课堂的课堂实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刚刚起步, 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还是有限的, 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仍会有一定难度,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培养。

4.快乐课堂的课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改进教学。数学教研组分配教师专项负责,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组长组员谈话、收集分析数学反思表、听课月反馈等方式收集信息, 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反思不足之处的教训, 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 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并改进, 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5.快乐课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不同形式的合作活动。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的活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教师真正成为组织、引导和合作者的角色。

6.教师认真观察和倾听, 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

当学生和小组学习面临困难时, 能进行辨别、分析, 并对学生进行帮助, 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

三、放手学生, 解放教师

当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有“形”而无“实”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一些问题不善于合作, 不知道怎样合作, 还有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造成的。自主学习后, 学困生不能完成导学案;同学汇报展示时, 不认真倾听;不会加以思考或质疑补充。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 因此,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信息与资料

一般来说, 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 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 通过什么途径, 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讨论问题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 也是个人交际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表达数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发现问题后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 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 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 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提倡“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理念。动员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竞争、互相学习、提高兴趣;要求课堂上人人有事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有做学习主人的机会。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 组长和副组长精诚合作, 分工不分家, 认真检查学习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 及时督促订正!组员要听组长的安排, 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诚相待、荣辱与共, 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5.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班级是一个小团体, 小组成员之间可能会因为学习、评分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冲突, 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目标是一致的。大家不要过于重视小组得分, 争议时对事不对人, 始终保持团结。

实践证明, 快乐课堂的实施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敢站起来发言的人明显增多了, 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 解疑能力增强了, 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 后进生变开朗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 也学会了团队合作, 学会了自我表现, 他们自信心和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快乐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生活的精彩!

摘要:2012年9月武鸣县城厢镇中心校在全镇中小学校进行了以“阳光校园·快乐课堂”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改革, 校园和课堂都呈现出新的活力与生机。镇中心校努力推行“快乐课堂”模式:创设情境-快乐起航、明确目标-快乐出发、快乐探究-合作交流、快乐展示-分享智慧、快乐收获-体验成功!

关键词: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3.提高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效率 篇三

关键词:自主探究;探究过程;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30-0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生成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发现课堂效率不高。笔者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就提高自主探究的课堂效率,有了一些收获,愿与大家共勉。

一、自主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科学探究方面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切合教材,同时,又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学生操作,让学生在探究科学的快乐中获取知识。切记设计标准过高,远离了儿童的年龄特点,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科学探究就会变得低效而无质量。

如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水》这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看、闻、尝、摸等方法将水与其它液体进行比较,认识到“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进而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事物。

一切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学生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是浅层次的,从未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过,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我在实验演示台上出示7种液体:有牛奶、果粒橙、白酒、白醋、盐水、糖水、水,让学生从中找出水。学生说,我一眼就能“看”出白色的是牛奶,橙色的是果粒橙。老师板书“看”并肯定的说,这是我们常用的观察事物的方法。老师接着提问,下面剩下的几种液体都是一个色,再用“看”的方法肯定是不行,那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说用“闻”的方法,老师一边肯定这种方法,一边板书“闻”,让学生闻一闻,学生不难发现白醋和白酒。接下来还有三种液体,再问同学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鉴别,学生说可以用“尝”的方法,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加以肯定。学生通过“尝”的方法,不难将盐水、糖水和水一一辨别出来。因为盐水是咸的,糖水是甜的,水是没有味道的。老师进行小结:看、闻、尝是我们常用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看、尝、闻的方法来继续观察水。这时分小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水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嗅觉、味觉去感受水的特点,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水的特点,他们会认为,我们小学生也能搞科学研究,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二、对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科学这一学科的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教者首先要深入的钻研教材,仔细的斟酌一下,哪些内容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接下来就要设计探究什么问题,怎样去探究,这样就避免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我就抓住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入手。首先分小组探究第一个问题“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各小组很快就会得出答案,加热时会融化变成液体,冷却后液体又会变成固体。这时,教师强调,刚才这个实验,只是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加热时,固体变成了液体,冷却后,液体又变成了固体。下面再做一个实验,点燃蜡烛,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分组实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提醒学生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火焰不能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动烧杯,使之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爆裂。最好用抹布包住烧杯,以免被烫伤。)实验时,学生不难发现,杯里起雾了,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教师强调,这水就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新物质。第二个实验,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涮一圈倒掉时,这时烧杯就附着一层石灰水了。把这个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通过实验不难发现,烧杯壁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时教师强调,为什么烧杯壁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呢?这是因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究竟长生了什么新物质呢?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这是因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综上所见,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融化;另一类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了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接下来就要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判断①生鸡蛋变成熟鸡蛋②面粉做成馒头③树叶颜色变红④铁水变钢锭⑤火柴燃烧⑥水的三态变化⑦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是什么变化?学生根据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就很容易做出判断了。

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圆满完成课堂上自主探究学习的任务,提高课堂上科学探究效率的的前提

我们外出学习时,听观摩课或者赛课、优秀课等,都觉得人家的课却是上得不错,之所以很成功,与教者的课前充分的准备分不开。例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这一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想一些物品发霉的事例及环境条件,推测出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为了判定霉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课堂上师生共同找出了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①温暖和潮湿 ②温暖和干燥 ③寒冷和干燥 ④寒冷和潮湿。究竟哪种环境条件下容易生长霉,我在课前两周前就按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了实验:选四个透明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里面分别放上馒头,并在两个容器里加入适当的水,以满足潮湿的条件。然后取加水和没加水的两个实验样品放在阳台上,让阳光照射;再取加水和没加水的两个实验样品放入冰箱。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在学生确定了哪个容器里的馒头容易长霉后,教师拿出事前做好的实验样品让学生看,这样学生就很快就得出结论: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长霉。

事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很难让学生信服。探究性研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我又布置学生按照我的实验方法,回家去做实验,两周后上交实验报告。

四、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

时间是保证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又一条件。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刚开始就喊停。学生刚进入探究氛围,教师就急于要整理材料。探究只是一个形式,匆匆就走过场。这样的探究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怎么会有效率呢?在课堂中,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沉浸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

五、做好探究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探究的过程。要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更要关注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等。

4.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篇四

庙滩镇小学 周红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经历对身边科学事物和科学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启发、引导下,尽可能地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钻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根据科学探究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优化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

教:设疑激趣、启发思考、组织研讨、联系实际 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讨问题、实践运用

2、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用问题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并正面鼓励。

2、设置认知矛盾。有三种方式: A、暴露学生间的认知矛盾;

B、设置认知对象与已有认知间的矛盾; C、呈现事实对象间的矛盾。

3、明确认知矛盾,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4、整理和选择探究问题。

(二)启发思考、探究问题。

1、确定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

2、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问题,并顺应学生的认知引导制订合适的研究方案,提出观察实验等相关要求。

3、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并观察、倾听、参与、及时了解探究活动的进程与效果。

4、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引导收集整理事实证据。

(三)组织交流、研究问题。

1、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事实,组织学生交流。

2、抓住矛盾,激起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

3、展开思维,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进行辩论。

4、引导学生整理对问题的解释,作出合适的结论。

(四)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2、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事实,作出判断。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

4、设置新认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5、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二、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科学课要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全体参与。

每一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

2、主动高效。

每一节科学课,学习内容要适量,学习过程要有高效率,学习活动要有好效果。

3、全面提升。

每一节科学课,每位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能得到全面立体式的提升。

(二)科学课要落实三个阶段的教学。

1、自学质疑。

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一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前的自学活动,有目的地搜集积累新学习活动必要的知识经验;二是教学开始有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交流,暴露认知矛盾,进行质疑提问。三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处理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2、探究展示。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围绕主要学习问题自主开展探究研讨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一是明确探究问题(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合理推测。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小组合作讨论制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教师根据学生探究需要提供观察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四是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组间交流,围绕问题开展研讨,形成结论。

3、反馈测评。

反馈测评是评价、矫正、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反馈评价一般穿插在探究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通过自评、互评落实;达标测评一般在探究学习结束阶段进行,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新知解决具体问题” “书面测评,检查学习效果”等。单元教学结束和学期教学结束,应安排专门的反馈测评课。

(三)科学课学习活动的六个基本环节。

自学展示——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互动研讨——拓展提升——达标测评

科学课导学过程应依据探究活动过程来设计,学生探究学习的流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自学展示。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活动目的和要求,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前观察、考察、查询、搜集等自学活动,教学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交流学习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

2、质疑思考。

一是思考处理问题。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看学生对哪些问题能有理据地作出解释,哪些问题只能作出猜测。二是筛选聚焦问题。观察学生对哪些问题有探究兴趣,明确要探究的问题。

3、合作探究。

一是在对问题预测假设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想办法开展观察实验等活动研究问题。二是教师提出观察实验活动、操作分工等方面的要求,提供观察实验器材,深入小组观察、倾听、参与学生探究活动,及时了解学习进程与效果。

4、互动研讨。一是小组整理收集记录的事实,并展示交流。二是教师组织学生互动研讨,分析事实,对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归纳形成科学认识。

5、拓展运用

一是联系生活生产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二是运用知识分析事实,作出判断;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四是结合事实,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

6、达标测评

围绕教学培养目标设计测试题对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测试,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四)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1、教学时间分配要求:

一是教师讲述不超过10分钟,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少于30分。

二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分配:自学质疑10分,探究展示25分钟,反馈测评5分钟。

2、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要求: 独学: 对学: 群学:

3、多主体多层次即时性评价要求:

5.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篇五

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网络教育正逐步成为二十一世纪先进的教育基础设施。那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新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智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等各方面就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从教依此,我便在日常英语课堂中进行了网络化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我发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利用网络有利于英语环境的创设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通过人手一台或几个人一台多媒体电脑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方法、步骤及学习题是有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这一过程。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习题,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条件,使学生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比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学《we love animals》这一课时,通过运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动物世界,让每个学生进入这个创设的英语环境中遨游,自主学习动物类单词:a dog, a sheep, a lamb, a horse, a pig, a cat etc.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点击生词,在图文并茂身形具备的多媒体电脑的帮助下进行学习,语音知识好的学生可以少听少读几次,而掌握语音不够的学生可以多听多读。在里面还有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交际句子和英语歌曲等,学生不但学到课内的动物知识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网络化学习不但能打破面,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空间。

2、利用网络教学能体现老师劳动的创造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书本知识为重要目标之一。备课是围绕如何向学生讲明教材的内容为中心,上课多是利用黑板、粉笔向学生“讲知识”,这些都阻碍了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而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提高教师素质就有两大好处:一是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信息知识的多元化,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对原有知识资源进行不断加工、整合,从而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二是网络教学能体现教师在备课中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融入教师的个性、思想、情感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备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准备过程的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上《We love animals》新课前,我首先翻阅了大量有关动物的英文名称、特征、声音、歌曲、各国的代表动物,以及人们保护动物的行动,并从网上下载和甄选适合学生的资料、歌曲和图片供学生观看。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把课内外的知识进行亊例整合。最后,通过网络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输入。通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获得的是知识的扩充、思维的飞跃、素质的提高。

3、利用网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声情并茂。这改变了以往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文化变得丰富而生动。如在教《What colour is it?》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唱这首:“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英语歌,一来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复习学过的水果单词apple,由此引出所学的pear.watermelon.grapes等。然后点击鼠标,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它们的图片,很自然就引出了a red apple,a yellow pear,a green watermelon,purple grapes等,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学这几个颜色就很容易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不但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了。

我还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热情,在平时就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一些有名的网站,教会他们如何上网,如何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有目的的获取健康、有用的信息。在课堂上学生列举的许多资料,比老师的更详细更新颖,这充分证明学生借助网络能直接获取教师不曾掌握的知识。他们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的同时,不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训练出了良好的信息素质,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一点,网络增加了一条师生沟通的途径,使两者之间更易于建立同学或共学的关系,使老师树立向学生学习的现代教育新观念。

4、利用网络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网络化教学为学习者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问,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合作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曾发现,当几位同学同时使用一台电脑时,个别小组就出现一人独揽所有操作任务,不让其他同学插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努力创造合作的氛围,让他们分工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同负担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学会谦让,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常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乐于助人的尖子生在一个小组,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群体参与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知道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要保持融洽的关系和相互协作的态度,组员都获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以此激发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互相帮助,谁也不能袖手旁观,而且,我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自由选择,让尖子生体验攻克难关的喜悦,让学困生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5、利用网络更能丰富英语教学资源,使学习方式多样化 网络教育能使教学空间无限扩展,虚拟技术能有效模拟现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包括语言交际在内的信息素材。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教材以外的知识,我借助网络呈现大量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评价。如做in、on、behind、near、over等方位词的练习时,让学生上教育都乐网《森林教室》站点中,就可从中选择到诸如:在不同的方位上有树、有鸟、有动物、有人物的组合方位等内容丰富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情景,然后在小组内使用看图问答、听音回答、自设对话等方式进行练习。这样,既增加了英语听说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又加速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英语游戏。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体现;歌曲—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而爱唱歌又是孩子们的天性,老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教材相配合的歌曲,让学生愉快唱歌的同时学习了语言知识;童谣—朗朗上口的童谣是孩子们易学易记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们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习方式多姿多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样能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无限的网络空间正为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提供最大的平台。如我在教《We love animals》这一课时,我在网上下载了几个与动物有关的英语游戏,并设计了过关的形式,同学们不但在这些游戏中得到了乐趣,还记住了有关动物的单词和句子,同时学习的热情也增加了。在平时我也经常上网寻找一些有关儿童英语学习的资源,并把这些资源应用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寻找学习资源的方法和给他们提供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获得的广度。

6.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篇六

新课程改革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从以往的“满堂灌”变成了要尽可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在课堂里习得学习语言的经验,并通过反复实践、积累,形成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去认识世界、感悟生活。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此我们在不断地探究总结改进中形成了培养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1、课前预习,培养自主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预习。针对这些特点,我依照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为他们制订出一了系列的预习方案,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我在进行基础差的学生英语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听录音,查字典。通过自主预习后掌握了新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课堂学习就会得心应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每节新课开始前1天听录音,查字典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等,学生已基本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为他们轻松快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课堂教学,体现自主

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首先,着重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努力减轻学生说英语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毫无顾及的说英语。其次,设计的教学活动设计要做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他们想去参加,想去探索的欲望。如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实验的看图连线游戏、听音涂色游戏、情景表演等等,无一不使孩子感到妙趣横生。通过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明显增强,课堂上学生思维开放,小手如林,情绪激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课外作业,形成自主

在课外拓展作业方面,我要求作业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如采用“剪剪画画”、“说说唱唱”、“做爸爸妈妈的小老师”等方式,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句子说给父母听,把所学的歌曲唱给父母听,跟父母共同分享英语学习的乐趣;对于不同学生,则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老师给与热情鼓励,并在课外加以辅导。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越来越自信,在英语的写作、阅读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鼓励学生课外多用英语交流,并阅读适合自己的英语课外读物。经过实验,这种课外自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搜集信息的能力 , 也扩大了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努力探索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是以课堂上师生合作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全员互动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根本目标,是一种高效、愉快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中我们注意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潜能等,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合作有任务

实验班的教师们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内容,内容紧扣教材,围绕重难点,为探索新知或巩固新知而服务。如在学习对话之后布置学生合作表演;在学习功能句型后布置学生合作讨论造句等等。

2、合作有分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轮流发言,或由接受知识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等等,引导学生形成一个“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结协作的学习模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进取精神。

3、合作有评价

在合作的任务完成后,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这也是对合作任务结果的评价。如让各小组上台展示他们自编的情景对话,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各小组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尽力创设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我们利用这个特点,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如低年级教学中,张羽老师在教ears一词时,指着一只耳朵说:ear。再指着两只耳朵说:ears,学生立即就明白了意思,然后教师指着一只眼睛说:eye,再指着两只眼睛问同学们应该怎么说,学生就会立即说出eyes.然后教师再问,还有哪些东西是复数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就说出了如legs,hands,books,pencils等等名词的复数形式。

7.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篇七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自主的行为, 更应当是探究与合作的行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探究。多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手段, 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加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动手实践,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的外在行为可以驱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将动手与动脑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型的教学过程与手段, 不要为了进行创新而创新,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创新。实践活动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方法的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的对象或者案例,组织学生从中提炼数学概念或者理论,促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与思考。动手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出现, 会让示范性的教材变为学生的探究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拼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图形的拼组”作为主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剪刀剪出自己知道的图形,再动手拼组,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答案。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是其了解图形拼组方法的过程,更是其探究图形拼组结果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合作分享图形拼组的结果,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也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有更多的数学学习体验与经历, 促进小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活动的意义。数学探究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知知识开发更多的未知知识, 将已知知识作为平台从而获得进步。小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自己的经验,是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中的主体,有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成就感的增强,促进学生于实验中获得科学的数学理论。在组织小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时,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难度合理性,更要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自主性,让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解《认识厘米和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厘米与米的概念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分析课本中给出的例子在头脑中想象厘米与米的差别, 促进学生自然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会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三、利用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合作交流活动,是现代化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学生间合作交流,都会促进课堂氛围的开放产生更多的探究行为。将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得到合作交流活动的支持。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也有不同的缺陷。让具有差异的小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互通有无,实现共同进步。合作交流活动的内容一般为数学学习思想与方法,数学学习经验与态度等,因此,加强合作交流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纠正错误,加强体验,更有利于小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

比如在讲 解《角的特 点》的时候 ,教师就可 以利用合 作交流活动的开展,有效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在研究角的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角的图例或者文字进行分析,自主思考角有哪些特点之后,让学生与同桌或者学习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学生的观察切入点不同, 会有不同的结论,当学生纷纷就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时,就已经开始了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学生会产生异议,要解决交流中的问题,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促进数学学习难度的加深,有效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效率。因此,合作交流活动是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模式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需要得到重视。

结语

8.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篇八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象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达到认知的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测结果——拟定计划——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他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使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行为。自主的获取科学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好动、好奇,只要找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引起共鸣,就有探究的兴趣,只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就能激起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欲望。如教磁铁有关知识时,向学生讲秦始皇用磁铁建阿房宫的故事,刺客到阿方宫刺杀秦始皇时兵器被吸住了。通过故事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自主探究的兴趣,有主动参与的激情。

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关键是教师。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认识过程,要实现这一点,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民主和谐的核心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学形成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和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双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民主和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教师自以为是权威,搞一言堂,学生就不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不敢实事求是。因此民主的教学分为不仅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培养儿童从小象科学家一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就得从提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就是学生探究的目标。只有思想活跃,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蛛丝马迹,提出问题,展开研究。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和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猜想。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大胆去思考,学生猜测后,再进行假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是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之间受到启发,明白提出的问题假设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学生认识了各种材料后,提出: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让灯泡亮起来?哪些材料不能让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会积极发言,有的说铁钉、铜片、铝丝、铅笔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说纸片、塑料、玻璃、木棒不能让灯亮起来,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解决。

三、鼓励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容易拓宽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最后的结果也经常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契机。

在观察探究。观察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的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观察也是一种能力,它和思维能力有机的结合在意,观察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观察要做到:善于扑捉时机; 必须认真 ;要系统、全面。.如:种子的萌发。

1、在实验中探究。实验能让学生真正去亲自经历一个科学发现的典型事例,必须让学生“动手做”科学,亲自经历科学,让他们亲自去种、亲自去养,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作总结报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等。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学会科学的方法。如:做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2、在思考中探究。学生参与探究的关键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参与,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探究参与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关注探究活动中的各种活动,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形式对获得感性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加工,得出结论上升为理性知识,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描述思维活动和探究过程,始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路。如;运用分析综合方法认识声音传输途径的探究。

3、在合作中探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生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交流所产生的效应远远大于教师的单项传授,合作能增加学生的情感和语言交流,合作能增添课堂教学气氛,合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合作能培养尊重他人意见和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精神。

四、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外。不要以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约束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打破书本的界限,打破课堂四十分钟的界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如:学生赴扼腕生物这一单元,可让学生你去种种花草,蔬菜,有条件有机会的养养蚕宝宝,小动物,让科学探究有课堂走向更广阔的课外空间,有教师扩展到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相结合。让学生的科学探究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使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小主人,让学生在斑斓的世界中掌握科学知识,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应给学生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参与条件。教师要精心准备好探究的实验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准备活动,这样一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给与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是必须充分考虑到的。

六、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科学探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因为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等方面有限,因此教师要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随地地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并决定应采取的指导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的过早过多,就会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教师指导的过晚过弱,就会让学生过久的处于无助的状态。所以,在探究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上做到适时和适度。

上一篇:八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汇总下一篇:爱,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