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历史期中试题

2024-08-30

高三复习历史期中试题(通用7篇)

1.高三复习历史期中试题 篇一

湛江一中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 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1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蟾、橼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14.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

15.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B.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D.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16.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17.罗马法是古代世界系统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A.罗马自然法是法律观念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C.万民法否定了贵族与平民的不平等条例

D.罗马法中蕴涵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8.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

1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拟出治理方案,夹在奏章中送皇帝批阅。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明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清

20.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

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ks5uD.美洲的发现表明资本主义新时代到来

21.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不断加强政

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是 ①皇帝②元朝行中书省③明朝内阁④军机处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

2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3.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

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思想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等的精神

C.儒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D.儒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武器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6大题,共160分。

38.(26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8分)

(4)除材料中的观点之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和发展缓慢的原因。ks5u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 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人权宣言》

材料3: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4:‚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

(1)依据材料1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2)依据材料2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4分)

(3)依据材料3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6分)

(4)将材料4与前三则材料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思想体系不同的社会条件、根本目的、思想内容及所起的作用。(12分)

湛江一中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级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第Ⅰ卷(每小题4分,共140分)

第Ⅱ卷(共160分)

38、答案:(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4分)(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6分)(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

再生产。(4分)

(4)发展表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扩大,行业增多,工场规模扩大。(3分)

缓慢原因:封建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阻碍,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腐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5分)

39、答案:(1)主张三权分立,反对个人专权。作用: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4分)(2)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他们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4分)(3)建立契约国家的国家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ks5u

(4)社会条件:启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根本目的:启蒙: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和封建统治(4分)

思想内容:启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国:反对专制王权,但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还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4分)作用:启蒙: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中国:未能直接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4分)

2.高三复习历史期中试题 篇二

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定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发行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金银纪念币一套。该金银纪念币

1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本质是商品3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4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A.12 B.13

C.23 D.34

2.2014年甲企业1小时生产10件M商品,每件商品价值100元。2015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200元。若其他条件不变,该行业2015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提高25% B.降低35%

C.提高30% D.降低20%

3.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自2015年5月11日24时,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55元和24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19元和0.21元,这也是国内成品油价格 “三连涨”。从理论上看,油价上涨会

1减少对汽油的需求2引起汽车销售量下降3引起电动自行车销量下降4引起汽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A.12 B.23

C.13 D.24

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购成为一种时尚,“今天你网购了吗?”成为年轻人之间流行的问候语。这表明

A.消费推动科技的发展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5.目前,我国智能手机在关键元器件方面, 包括CPU、传感器、大容量存储芯片,甚至高分辨率的显示屏等,仍然主要依赖进口。这给我们相关企业经营的启示是

1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变经营战略2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竞争能力3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4树立良好形象,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A.12 B.13

C.23 D.24

6.国务院颁布的《存款保险条例》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给老百姓的存款多了一道安全保障。老百姓储蓄存款的风险来自于

1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2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损失利息3国家利率调整4银行业务范围扩大

A.12 B.23

C.14 D.24

7.2015年3月10日,羊年首期凭证式国债的面市并未引发哄抢,罕见遇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国债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降低2股票市场的冲击3金融债券逐渐成为“金边债券”4国债期限较长,流动性相对不强

A.12 B.14

C.23 D.24

8.下图(漫画)不合理之处的依据在于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2公平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4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

A.12 B.23

C.34 D.24

9.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10 000元, 则他采用的税率和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分别为

注: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500元。

A.超额累进税率300元

B.超额累进税率745元

C.比例税率450元

D.比例税率2000元

10.天津市实施“营改增”以来,企业整体减税61.2亿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

1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完善税收制度2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3促进生产的专业化4减少税收种类,促进公平竞争

A.12 B.13

C.23 D.24

1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这体现了国家

1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2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3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4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A.12 B.24

C.13 D.34

12.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也会带来衣食住行相关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这表明发展城镇化,有利于

1拉动投资增长2保证国家粮食安全3扩大消费需求4发展外向型经济

A.12 B.13

C.24 D.34

13.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我国生产都是面向世界市场3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需要4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A.12 B.24

C.13 D.34

14.2015年3月26日,由国土资源部起草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的“部门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以及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邮寄方式将意见发送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等相关部门。这表明

1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2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4公民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A.12 B.13

C.23 D.34

15.2015年4月7日,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江苏省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受贿案,认定被告人季建业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这表明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我国法律体现公民的意志和利益3我国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4我国政府工作人员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宗旨

A.12 B.13

C.23 D.24

16.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搞好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

C.农民工代表充分行使村里决定权

D.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17.简政放权,是新一届政府推动改革的领跑项目。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

1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3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4弱化政府职能的需要

A.12 B.13

C.23 D.24

18.2015年5月15日,杭州市市长张鸿铭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下列行为中,属于杭州市政府依法行政的有

1杭州市某城管暴力执法2杭州市某环保局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3杭州市某区政府强制征用农民土地4杭州市某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A.12 B.13

C.23 D.24

19.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下列能从外部并具有法律效力给政府权力以“界限”的是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法制部门的监督3司法机关的监督4人民政协的监督

A.14 B.13

C.23 D.24

20.为让简政放权于法有据,国务院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26部法律修正案,涉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价格改革等事项。 这体现了

1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2我国人大与政府是互相监督的关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4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A.12 B.13

C.23 D.34

21.2015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出席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工作培训班开班式并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导报告。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1强化党内监督2从严治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与每个公民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A.12 B.23

C.14 D.34

22.2015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表示,民族工作在坚持过去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体现了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我国实行了少数民族地方自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12 B.13

C.23 D.24

23.联合国平台,中国不负众望,始终捍卫 《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做维护和平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体系的参与者。这表明

1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2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3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4我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A.12 B.13

C.23 D.24

24.2015年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俄金融合作暂时处于初级水平,未来合作的空间完全畅通。这是基于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国际关系就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3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A.12 B.13

C.23 D.24

25.2015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2015年,我们将保持进取势头, 拓展全方位外交,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 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这表明

1世界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2我国外交将谱写和平与发展新篇章3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4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12 B.13

C.23 D.2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0分)

26.2015年4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4%, 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2.0%。2015年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2%。

有人认为,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

27.根据权威数据,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另外,还有中专、技校和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等约束进一步增强,一些落后产能面临淘汰,一些过剩产能需要化解,部分劳动者需要面对转岗再就业的问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称将采取五项措施保障就业:第一,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第二,积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积极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第三,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强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破解创业资金的难题;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第五,继续关注就业局势变化, 及时研究和储备一些就业政策。

(1)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就业。(5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有关知识,从国家、劳动者角度,分别就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8分)

28.2015年4月7日是第66届世界卫生日,主题是“食品安全”,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滕佳材副局长通过视频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现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天消费的食品就达20亿公斤。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中华民族未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食品安全也同样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中国政府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行业组织、媒体、 消费者多方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产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民主监督”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维护食品安全。(8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投资、消费、出口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2013、2014年我国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注:发达国家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材料二2015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尽职尽责、勤政有为。会议强调,一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措施;二要加快培育“双引擎”,把简政放权、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改革推向纵深,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三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一抓到底。加强督查、考核和问责,确保兑现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同时,会议认为,保持外贸稳定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营造便利高效、公正透明的通关环境。

(1)简要说明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9分)

(2)结合材料,根据政府的相关知识,阐述政府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有的行为。(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金银纪念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可见13正确、2错误;纸币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4错误,故选B。

2.A 2015年M商品的价值量为:1200/ 10×(1+50%)=80(元),假设该行业2015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为X%,则100/(1+ X%)=80,解得:X%=25%,故选A。

3.A油价上涨,会减少对汽油的需求,也会引起它的互补品汽车需求量减少,销售量下降,1 2正确;汽车与电动自行车是互为替代品,油价上涨,会减少对汽车的需求量,使汽车企业生产规模缩小,也会使它的替代品电动自行车销量增加,34错误,故选A。

4.B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B。

5.C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我国智能手机在关键元器件方面仍然主要依赖进口,缺乏自己研发的产品技术,这启示我国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竞争能力,23符合题意;14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C。

6.A 12是储蓄存款的风险,符合题意; 国家利率调整有可能调高,3错误;银行业务范围扩大与储蓄存款风险没有直接关系,4排除, 故选A。

7.D 2 4是国债罕见遇冷的原因,符合题意;国债的安全性没有变化,1错误;国债是 “金边债券”,3错误,故选D。

8.B国企自定薪酬,会导致收入差距过大,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要注重公平的重要性, 23符合题意;14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9.B工资的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某工程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部分为: 10 000-3500=6500(元),根据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某工程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1500×3% +3000×10% +2000×20% = 745(元),故选B。

10.C 23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意义, 符合题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一定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1错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并非取消营业税,所以没有减少税收种类,4错误,故选C。

11.A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属于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不是财政政策,12符合题意、3排除;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而不是国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4排除,故选A。

12.B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表明发展城镇化有利于拉动投资增长,1正确;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衣食住行相关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表明发展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3正确;24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13.C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是基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需要,1 3符合题意;2说法不符合实际,错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我国发展的根本 基点,4错误,故选C。

14.C “公众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的‘部门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以及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邮寄方式将意见发送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等相关部门”,表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表明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3符合题意;人民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1错误;题目的主旨是民主决策,不是民主监督,4排除,故选C。

15.B由“宣判江苏省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受贿案,认定被告人季建业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可知,13正确;我国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公民”,2错误;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是“对人民负责”,4错误,故选B。

16.B B符合要求;A不符合题目要求, 排除;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应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C错误; D没有涉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排除,故选B。

17.C 23是政府简政放权的原因,符合题意;题目要求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问题,1排除;4中的“弱化政府职能”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故选C。

18.D 2 4符合杭州市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题意;由“暴力执法”可知,1错误;由 “强制征用农民土地”可知,3错误,故选D。

19.B题干要求回答对政府权力的外部监督并具有法律效力,13符合题意;2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与题意不符;4不具有法律效力,与题意不符,故选B。

20.D国务院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26部法律修正案,表明政府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也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34符合题意; 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1错误;我国人大与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错误,故选D。

21.A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工作培训,表明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1正确; 王岐山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导报告,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2正确;3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4中“每个公民的利益都一致”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22.A更加强调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表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表明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2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3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4错误,故选A。

23.C我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1错误;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但并非“主导力量”,4错误,采用排除法,故选C。

24.B由“中俄金融合作”可知,13符合题意;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2错误;题目强调“合作”,并非“竞争”,4排除, 故选B。

25.C由“我们将保持进取势头,拓展全方位外交”可知,23正确;1与题意主旨不符, 排除;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1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分析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2分)2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会导致人们购买力的普遍下降,居民消费水平降低。(2分)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生产发展的前提下,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物价涨幅,居民消费水平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不断提高;反之,如果收入水平不变,或者居民收入的增长低于物价涨幅,居民消费水平则会下降。(4分)

27.(1)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重视就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1分)2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1分)3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国家: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这是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1分)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3分)

劳动者: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2分)2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1分)3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1分)

28.(1)1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注重企业信誉与形象,缺乏诚信意识。(2分)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2分)3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健全,也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2分)4国家宏观调控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部门管理不力、执法不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分)(只要写出3点,即给6分)

(2)1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可以对有关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中的渎职失职行为进行监督,要敢于同危害食品安全行为进行斗争。(2分)2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公民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举报有关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企业。(2分)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公民可以将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2分)4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公民可以向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有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情况。(2分)

29.(1)经济信息:与2013年相比,2014年我国投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所下降, 但是出口有所提高;(1分)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结构不合理;(1分) 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1分)投资、消费、出口的结构亟待优化,应该大力促进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1分)

措施:1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分)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分)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商品国际竞争力。(2分)

3.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篇三

A.炎黄时期 B.夏商时期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希腊发现了古埃及纸草,中国出土了拜占庭琉璃器,朝鲜出土了唐三彩。从中可解读的概念是()

A.殖民主义 B.文化传播

C.军事征服D.宗教扩张

3.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A.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B.寻找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

C.探讨早期的价值观念D.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地域 C.血缘 D. 信仰

5.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

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 D.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

6.秦汉时期负责社会基层征税和调解纠纷的是()

A.县令B.三老 C.啬夫D.里长

7.北魏孝文帝曾被称为“民族融合的推手”,主要是因为他()

A.支持胡汉通婚 B.具备儒学修养

C.实施全面汉化政策 D.迁都中原洛阳

8.张说(667—730)有诗云:“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文中的“戎王”指的是()

A.吐蕃赞普 B.匈奴单于

C.鲜卑可汗 D.大食苏丹

9.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

A.辽——耶律阿保机B.西夏——元昊

C.金——完颜阿骨打D.元——铁木真

10.南宋时,临安人谢国明往来中日等国经商,后定居博多(今日本福冈市),并成为当地航运界首领。最便于他商旅活动的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明州D.月港

11.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摄也。”此言()

A.言不由衷 B.谦虚矜持

C.符合实际 D.擅权邀功

12.古代史学家认为记录的真相不受权贵威迫而秉笔直书,是史学家崇高的情操。后世史家称之为()

A.史才B.史学 C.史识D.史德

13.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样得到承认,并规定了“谁的地盘,谁的宗教”的原则。该约签订得益于()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英国革命

14.对右图中历史现象发展起推进作用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资本的全球扩张

15.完全由清政府经营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开平矿务局

16.19世纪末,日本学者称李鸿章为世界五大伟人,中国却称他为“当世秦桧”。对此认识最恰当的是()

A.这是日本的阴谋,离间清廷B.李鸿章出卖主权,被日推崇

C.评价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不同D.因时代不同对人物看法不一

17.拿破仑统治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强化了君主集权的意识

B.扩大了工业革命成果

C.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

D.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18.《工厂游记》一书针对童工的劳役和剥削问题,提出国家应出钱买断私人企业,创造“国家车间”和“国家工厂”。赞同此说的是()

A.卢梭 B.彼得一世

C.马克思 D.罗斯福

19.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学者渡边华山认为:西方各国“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文中“唐山”是指()

A.美国B.日本C.中国D.荷兰

20.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电话)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是()

A.英国政府 B.总理衙门

C.上海知县D.工部局

21.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2.下图是不同时期日军军帽形制与材质。据此推测,较为合理的是日军()

A.军官日益腐败,克扣军饷B.制帽技术进步,纸质轻盈

C.经济困乏,战争难以为继D.遭盟军反攻,畜牧业毁灭

23.有人认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疆域”覆盖全球。这里的“疆域”是指()

A.军事霸权 B.政治盟友

C.货币体系 D.价值观念

24.威尔逊总统参加巴黎和会;罗斯福总统出席雅尔塔会议;里根总统与戈尔巴乔夫签署条约。以上事实体现美国总统的身份是()

A.国家首脑 B.政党领袖

C.军事统帅 D.首席法官

25.下图照片中的情景,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开始流行于20世纪()

A.50年代初B.50年代末

C.60年代中D.70年代末

26.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国家统一B.推进改革开放

C.调整外交政策D.筹建经济特区

27.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①②

28.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下列不属于亚非文明古国为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甲骨文B.象形文字C.楔形文字D.希腊字母

29.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能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A.郡国并行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皇帝制

30.“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这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史学著作的赞叹。这部史书在叙述历史时采用()

A.以人物为中心展开B.以事件之始末记述

C.以时序为主线写作D.以地域之联系综述

31.下面图示中所反映的内外形势与格局得以最终解决是由于()

A.设置河西四郡、形成郡国并行制

B.三次北击匈奴、形成内外朝体制

C.设置河西四郡、颁布推恩令

D.三次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

32.秦隋都是短命王朝,但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其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创建了中央官制

C.修建了巨大工程D.完善了法律制度

3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有密切关联的国策是()

A.创设科举制度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

34.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35.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他们设计的以下一些场景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庄园的耕地一般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

B.许多农奴在为庄园领主无偿修盖城堡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和教堂

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腊肉

36.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越了文艺复兴运动。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A.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B.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C.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D.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37.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38.“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这一评论最符合()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B.德国帝国制的形成过程

C.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形成过程D.法国共和制的形成过程

39.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40.一位同学在进行有关李鸿章的课题研究时,用了以下事例介绍其生平。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兴办洋务,创建江南制造总局

C.参与外交,签订《辛丑条约》D.倡导维新,积极参与戊戌变法

41.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洋纱价格低廉除了其自身的生产因素外,还因为外国在中国()

A.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B.享有协定关税特权

C.得到开埠通商便利D.享有领事裁判特权

42.梁启超先生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这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强调()

A.史学功能,弘扬传统B.历史进化,反对因循复古

C.历史学问,博大精深D.治史宗旨,以国民为主体

43.1830年以后,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渐趋频繁,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误解,并发生过几次战争。不过德国与中国一直要到义和团事件才首次发生武装冲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德意志,仍处于积弱与分裂状态,无力向外扩张

B.德意志许多哲人如伏尔泰对中国一向敬佩,所以其政府也对中国友善

C.德意志人民一向爱好和平,对其他国家没有野心,所以不曾向外掠夺

D.德意志工业发展,希望中国能购买其工业产品,所以采取友好的态度

44.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仅仅十年后,上海就取代广州成为中国进出口第一大港。上海取得如此重大的外贸成就主要得益于上海()

A.外贸历史悠久B.水陆交通便利

C.设有外国租界D.地方政府支持

45.“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黄遵宪1896年因何而发写的这首诗()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46.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选择上海作为举行中共一大的地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列因素中,能够为他们作出决定提供参考的有()

①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便捷②有英法租界,相对安全③五四运动主阵地,思想激进④城市生活现代化,食宿方便

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

4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佩戴下图所示的臂章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8.下图所示是1958年刊载于《人民日报》的漫画,最合适它的标题是()

A.步调一致B.急起直追

C.脚踏实地D.光说不练

49.回顾欧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知:1970年,欧洲一体化组织被称作European Communities;1995年,则被称作European Union。从European Communities到European Union称呼的变化,显示出该组织()

A.实现了区域性货币联盟

B.地域已囊括并冲出欧洲走向世界

C.完成了地区政治一体化

D.合作的规模、领域日趋广泛深入

50.历史的发展离不开重大事件的影响。以下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

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51.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52.1971年,中国向世界公布了一份公告,其中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适当时间”定格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79年

53.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54.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的一则广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5.【内外朝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皇帝为了加强集权专制统治,往往提拔心腹近臣,在自己身边建立一套秘书班子……内朝官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来就逐渐取代了外朝官。当内朝官成为正式的国家机构以后,皇帝又重用近臣,在内朝建立另一个参谋班子,他们入侍帷幄,内参机密,在朝廷正式机关之外,又建立了一个凌驾于其上的内朝组织。

(1)概述西汉至清代内外朝演变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外朝更迭这一规律的看法。

56.【货币中的历史】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条件主要是什么?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1944年所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指的是什么?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原因。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57.【近代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经历了“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的过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叙述这一过程。

参考答案

1.A2.B3.A4.C5.B6.C7.C8.A9.D10.C11.C12.D

13.B14.C15.A16.C17.D18.C19.C20.D21.C22.C23.C

24.A25.B26.A27.C28.D29.C30.A31.D32.A33.C34.D

35.D36.C37.B38.A39.D40.D41.B42.D43.A44.B45.C

46.A47.C48.D49.D50.D51.B52.B53.A54.C

55.(1)西汉建立后,统治者继承秦朝的中央官制,丞相制度沿袭了下来。汉武帝为了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其在后期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内廷决策机制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机构定为常设的军机处。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2)内朝的形成以及内、外朝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体现。中国古代史上内外朝体制更迭,体现了皇帝集权的加强,有利于防止大臣擅权,稳定政局;也有利于平定边疆分裂叛乱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但另一方面,相权削弱乃至最终丞相被废除,到明清时皇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56.(1)国际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社会条件: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海外贸易大量出口。

(2)影响: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1944年确立的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30年代贬值原因: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贬值原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进行了挑战,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4)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或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57.被动接受: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部分廷臣疆吏直观感受到西方军事的先进,出于维护清政府统治的需要,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进行机器生产,开展洋务运动。

主动效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零星地学习外国科技是不够的,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动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制度方面的改革。

4.高三复习历史期中试题 篇四

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哥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一项)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夫君者,民众父母也”(《新唐书·礼三本》)、“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家国同构”的观念影响至今,民间亦有清明节祭祀的活动。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3.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是汉代察举制度的一中延续和发展。一下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正”是在中央设置的负责评定等第的中正官

B.“九品”指中正官据人物的才能按九等进行评定 C.“中正”所评定的品级即被评人所授官职的品级 D.选官方式的封闭,便利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4.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

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5.北师大教授唐任伍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A.丞相

B.三省六部

C.(元)中书省

D.军机处

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领袖智慧边缘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7.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以后200年长盛不衰。帝国分裂、灭亡后,对于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这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的是 A.“畏法者长在,自律者自由”的观念

B.能有效维护统治

C.法庭审判中注重证据,疑罪不罚的原则

D.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8.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指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9.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人口较少州的代表)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10.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1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认为“该国人久沾广东贸易(正常中英贸易)之利,若被„„阻坏,该国国主岂肯姑容。”并向英国国王致信,要求其管束属民“必定使之不敢再犯”。这表明林则徐 A.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国国王身上

B.已经具备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C.对英国政治有较准确的认识

D.注重寻求和平途径实现禁烟

12.冯友兰教授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灭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灭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这一观点

A.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对农民阶级存在一定的歧视与误解

B.违背历史事实,充满谬误

C.放弃了机械的革命史观,具有近代化史观意识 D.高举鲜明反宗教旗帜,在某些方面过于偏激

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B.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C.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13.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

14.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它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某种意义上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其中“它”主要指什么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百团大战

15.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6.民国成立初期,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有实权,才能更好地振兴国家,因而坚持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后来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孙中山后来又同意把责任内阁写入《临时约法》。从近代宪政精神角度看,这些做法 A.导致整体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B.缺乏妥协精神,不利于争取保守势力 C.使宪法工具化,反映了浓厚的人治色彩

D.致使政府部门职责混乱,酿成府院之争

17.20世纪初,中国某地方政府曾发布一则告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这反映了该地方政府 A.认为汉满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B.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C.并不积极支持革命

D.理性、宽容的态度

18.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19.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A.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B.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20.巴黎公社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教训。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22.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尽快打击入侵我西沙群岛的越南军队,大陆政府决定派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当时的蒋介石政府不但没有阻拦,还打开探照灯指明前进航向。这说明台湾国民政府

A.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达成了“一国两制”共识

2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24.24.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25.“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6.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诗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答记者问,该回答主要是针对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中日关系问题

27.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28.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该《宪章》

A.标志着欧洲最终实现了政治一体化

B.欧盟实现第一次东扩,波兰、土耳其等国加入 C.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是其颁布背景 D.1993年正式生效,欧盟自此成立

29.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 30.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进彼退、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第一次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签订《华沙条约》

31.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俄示威的意图。这表明美国

A.担当起国际反恐重任

B.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C.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仍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其外交指导思想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非选择题(共4小题,33题14分,34题13分,35题10分,36、37题各15分)33.(14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一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一《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

32.2012年6月,美韩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将朝鲜国旗作为模拟打击目标,媒体评论其有向中

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一《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l)(4分)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1分)据材料概括其特点。(3分)(2)(5分)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4分)

(3)(5分)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3分)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2分)

34.(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的挑战。事实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实现真正人权、自由和民主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必要而且具有很现实的针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和1965年出现建交热潮的原因。(9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2,结合当前局势,分析五项原则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离奇的各类“抗日神剧”,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

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36、37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9分)

(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6分)3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又称“十月战争”。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8分)

33.(1)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spublica,意思是“公共事务”。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2)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获得政权,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政治局面:1.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2.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撑腰,孙中山被迫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未结束,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反袁世凯复辟和帝国主义呼声日益高涨,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强大,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没有联合广大农民群众,列强和北洋军阀勾结,加压。思想上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3)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5.美国政府正面宣传的原因:树立中国坚决抗战的正面形象,以期政府援华方案获得民众认可;中国方 面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积极游说与争取;中国军民抗战事迹已获得了美国主流社会的 认可。(答出两点 4 分,答出 3 点 5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5 分)伯尔曼模糊化处理的原因: 国共两党竞相干预,引起伯尔曼的不满;不希望破坏国共两党合作气氛; 借此表达中国抗战是不分党派的全民族抗战的特点。(答出两点 4 分,答出 3 点 5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5 分)历史意义:宣扬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有利于加强二战期间中美两国的合作。(2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7.(1)定义:中东战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3分)特点: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结果互有胜负,伤亡、损失惨重;埋下动荡隐患。(4分,答出4点即可。)

5.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篇五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崛起(jué)憎恨(zēng)显露无余(lù)

B.绷直(bēng)威慑(shè)以偏赅全(gāi)

C.匮乏(kuì)婀娜(nuó)炙手可热(zhì)

D.蹙眉(cù)摒弃(píng)上乘佳作(ché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圭臬 博采众长 噩梦 完壁归赵 B.取缔 雕虫小技 疏浚 精神座标

C.诟骂 销声匿迹 荒诞 琳琅满目 D.苍海 惟古是尚 戮力 时过景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 ;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②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体现。

③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A.一鸣惊人 未尝 荒凉 B.一蹴而就 何尝 荒僻

C.一鸣惊人 何尝 荒僻 D.一蹴而就 未尝 荒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毒奶粉事件说明,在社会转型期中,缺乏诚信和唯利是图的奸商们的胡作非为,损害了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步伐。

B.《红楼梦》塑造的林黛玉等一群至真至美的诗意女子形象,是中国文学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奇观,也是世界文学的奇观。

C.由于时代久远,《诗经》和《楚辞》中文言字词对我们感到非常陌生,它像坚硬的外壳,包裹住了鲜活的生命。

D.省交通厅最近下达文件强调,各地车站要合理安排运力,挖掘运输潜能,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4小题)。(4分)

(1)大阉之乱,四海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竭诚则,傲物则。(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路曼曼其修远兮,。(屈原《离骚》》),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荣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舒婷的诗》)

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出结论式的句子。(3分)(不超过30个字)

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最新(2006年)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22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印度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135亩,2006年为2亩。

二.(共2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ks5u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谢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为王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几以不纳死

B.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C.①欲诛有功之人 ②亏无为之大道哉?

D.①而听细说 ②毕礼而归之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选2句,每句2分,共4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10.试比较《鸿门宴》中樊哙对项羽说的话和刘邦对项伯说的话,在内容和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6分)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苏 台 览 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释】①苏台:苏州姑苏台,吴王阖闾创建,吴王夫差加以增筑,为吴王游乐场所。②菱歌:采菱时所唱的歌。

11.填空。(2分)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 主题。(15个字左右)

12.两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简要赏析。(4分)(40个字左右)

三.(21分)

(一)近代西方的“童年革命”摧毁了成人优越论,把早期教育从“以成人为中心”转化为“以孩子为中心”。中国自古有“不打不成才”式的强制读书,过去以“读经”为基础的“童子功”,发展到如今“小升初”的疯狂竞争。中西在教育哲学上有着深刻的分歧。中国早期教育的主流,仍然坚持着“以成人为中心”的知识传授的原则。西方则更强调“以孩子为中心”的自发、自动型教育。这一分歧的根本,在于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童年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发生。

“童年革命”乃是伴随着19世纪欧美工业革命的一场文化和社会革命。这一革命的土壤,首先是母亲地位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前夜,欧洲发达地区的城市工商阶层日益富裕。家庭主妇们得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精心养育孩子成为母亲的天然使命,早期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被卢梭(1712-1778)等哲学家所大力鼓吹,成为深入人心的主流意识。卢梭在他的《爱弥尔》中哀叹我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根本不考虑孩子的特点。他把童年和成年明确地区分开来,并确立了“童年本位”的教育学说。不过,卢梭只是个哲学家,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则真正开始在教育实践中应用他的原则。他致力于培育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冲动,彻底废止了老师无休止的满堂灌式授课,代之以“实物授课”。在教育史上,幼儿园是一大创造。“幼儿园”最早由福禄倍尔创立,他第一次把学龄前儿童组织成课堂,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让他们自发、自由地活动。他把裴斯泰洛齐实体教育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福禄倍尔是早期教育的教父的话,之后的蒙台梭利就是教母,她彻底地颠覆了“成人优越论”。蒙台梭利指出,一个孩子在生命头三年的学习成就,要成人奋斗60年才能达到。孩子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期,也恰恰是他们还不能和成人进行有效地语言交流、成人无法对之施加直接影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该当尽量为他们提供自然生长的环境。在大致差不多的时间,以哲学家杜威等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进一步转化了美国的教育。杜威要求学校从书本中心转化到创造中心,充分利用传统乡村生活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生活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自此以后渐渐确立为主流。

遗憾的是,西方的“童年革命”却从来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当今的教育还像停留在18世纪的欧洲!看看现在市面上的图书就知道,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都以教材为中心,在孩子的心灵中强制灌输成人的理念。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几乎完全错过了“童年革命”,从来没有通过改造童年来创造“新民”。一个没有“孩子们的自由共和国”(福禄倍尔语)的社会,还算是一个现代社会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问的。

(选自作者:《南方周末》,有删节)

13.阅读第一段,解释“成人优越论”。(不超过15个字)。(2分)

14.结合全文给“童年革命”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3分)

童年革命是

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旨。(30字内)(3分)

(二)红房子

[德]黑塞

①从你身旁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的流浪的乐趣就震颤地想起它的对称极,我又一次奏起往昔经常弹奏的旋律:有一个家,绿色花园里的一幢小屋,周围一片寂静,远离村落;在小房间里,朝东放着我的床,我自己的床;在小房间里,朝南摆着我的桌子,那里我也会挂上一幅小小的古老的圣母像,那是我在早年的一次旅途中,在布雷西亚买到的。

②正如白昼是在清晨和夜晚之间,我的人生也是在旅行的欲望和安家的愿望之间渐渐消逝的。也许有朝一日我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旅途和远方在心灵中属我所有,我心灵中有它们的图像,不必再把它们变成为现实。也许有朝一日我还会到达这样的境地,我心灵中有家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予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

③如果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力从这个中心出发向两端摆动。那时,生活会是多么不同啊!

④但是,我的生活没有这样的一个中心,而是震颤地在许多组正极和负极之间摇摆。这边是眷念在家安居,那边是思念永远在旅途中。这边是渴望孤独和修道院,那边是思慕爱和团体!我收集过书籍和图画,但又把它们送掉。我曾摆过阔,染上过恶习,也曾转而去禁欲与苦行。我曾经虔诚地把生命当作根本来崇敬,后来却又只能把生命看作是功能并加以爱护。

⑤但是,把我变成另一个模样,这不是我的事情。这是神奇的事情。谁要寻找神奇,谁要把它引来,谁要帮助它,它就逃避谁。我的事情是,飘浮在许多紧张对立的矛盾之间,并且作好了精神准备,如果奇迹突然降临到我头上的话。我的事情是,不满并忍受着动荡不安。

⑥绿色花园中的红房子!我对你已经有过体验,我可不想再次体验了。我曾经有过家乡,建造过一幢房屋,丈量过墙壁和屋顶,筑过花园里的小径,也曾把自己的画挂在自己的墙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我也想按照这种欲望来生活!我的许多愿望已经在生活中实现了。我想成为诗人,也真成了诗人。我想有一所房屋,也真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我想有妻室和孩子,后来也都有了。我要同人们谈话并影响他们,我也做了。可是每当一个愿望实现以后,很快就变成了不满足。但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于是怀疑起写诗来了。我觉得房屋变狭窄了。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

⑦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将实现许多愿望,但到头来仍将使我失望。总有一天一切都将显示它的意义。

⑧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

16.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2分)

17.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应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4分)

18.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3分)(不超过40字)ks5u

19.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条举例赏析。(任选两个方面即可)(4分)

【附加题名著阅读】(6分)

20.请简要分析曹禺《雷雨》中的某个人物形象,要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00

四.(4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6.高三历史复习课“五步法” 篇六

“五步复习法”是指在历史复习课中的“读、写、练、扩、拨”五个主要环节。

一读:读基础

针对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教材不熟, 主干知识的记忆欠缺功夫, 有些题目的答案就在教材里, 却回答不出, 或出现遗漏等情况, 我在课堂开始的五分钟,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课本, 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 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记忆。朗读的内容是当堂复习的基础知识, 也可是与本课有关联的其他章节内容。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效率, 课前教师可结合考纲要求, 有针对性地列出本节课涉及的考点内容, 指导学生朗读。另外, 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 教师亦可做适当的整理和扩展后印发给学生朗读, 如“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小农经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代议制”“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罗马法”“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两极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冷战”等。实践证明, 朗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坚持, 日积月累,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写:书写基本功

书写水平不高, 语言表达不通畅, 甚至出现错别字, 缺乏逻辑思维和学科特色, 不懂得运用历史专业术语来准确地阐述历史概念, 这些是高考历史答卷中常见的问题。写, 就是在不依赖课本、笔记和资料书的情况下, 让学生把当堂复习的主干内容默写下来, 这样既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记忆, 又能训练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默写后, 由学生相互检查、交流, 检查的内容有: (1) 默写的内容概括性如何 (知识点是否全面、有无系统性、是否抓住重点等) ; (2) 书写表达如何 (是否清晰、有无条理、有无错别字等) , 然后再由教师点评、补充。

三练:习题训练

就高考而言, 知识的落实和转化效果如何, 体现在是否会做题和做对题上。在复习课中, 教师每节课都应要预留些时间让学生训练, 通过做题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查漏补缺,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做到“当堂清”。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可通过一些典型题目训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并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 自我总结, 自我反思, 不断积累, 不断提高。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 习题训练可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 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

主要针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训练。通过一些基本题型训练, 如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 使学生能透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并能准确地表述和解释。

2. 新情境材料题目的训练

近年来, 提倡历史学与现实生活联系, “反对符号化、概念化、公式化的历史教学, 倡导生动、形象、感性的历史教学”成为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的热点。史学研究的一些重大课题、历史教学改革方向往往与高考命题密切相联。当前,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 试题都大量采用了体现史学研究、教改方向的新情境材料, 因而复习课中进行一些新情景材料题目的训练很有必要, 这既有助于学生对高考考向的适应, 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教材, 开拓他们的思维。情境题目的设置, 可从传媒信息、图片、人物言论、文学作品、图表数据、典故、影视资料、研究设计等方面选择材料。

3. 多元史观题目的训练

以某个主题作为切入点, 从不同层面认识和分析历史 (多元史观) 成为当前高考历史主观题命题的主要方向, 如 (2013·广东·38) 三个问题都体现了全球观, (2013·广东·39) 则综合体现了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考试中,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弄清“视角”“落脚点”, 造成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得分率低。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对此方面题目的训练。当前, 中学历史教学涉及的史观主要有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等。

四扩:扩面

1. 构建历史学科结构

历史学科结构的构建, 是系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形成高层次能力的关键。高三历史复习, 应让学生自主构建历史学科结构, 并在此过程中将知识内化, 提升学科能力。历史学科结构是由若干具体的历史知识要素 (如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性质、影响等) , 知识点 (如鸦片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新经济政策等) , 知识链 (如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等) 和知识面 (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等) 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反映历史概念的相互关系、历史运动进程、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

2. 厘清历史概念的相互联系

由于现行教材的局限, 三个必修本均是按专题编写, 整体的历史被撕裂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 造成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停留在阶段性、地区性、专题化、片段化, 缺乏整体认知感。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宽广, “贯通古今, 关联中外”, 学生必须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历史。而要做到这一点, 复习时不但要厘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更要厘清历史概念之间的各种联系, 如纵横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内外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如复习古希腊、古罗马政制时, 可从历史的“深”和“远”两方面作纵横比较, 从“深” (纵向) 看, 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 古希腊、古罗马政制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影响, 而且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远” (横向) 看, 古希腊、古罗马政制对世界各地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复习中, 进一步将古希腊、古罗马政制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作比较, 并将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以及西方政制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等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厘清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将诸历史要素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进程中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使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历史, 更有信心面对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

五拨:拨能力

1. 知识迁移能力

所谓知识迁移, 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高三历史复习, 学生不但要“学会”, 还要“能用”。高考历史命题的跨度大, 要真正做到“能用”, 关键是如何实现知识有效迁移。这要求学生在熟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通过教师的点拨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与策略、审题和答题的方法和规律。在知识迁移过程中, 学生常存在史实错乱、历史时空定位不准等现象,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强化主干知识记忆的同时, 结合课本后面的中外大事年表、历史地图册进行立体记忆, 特别关注那些与主干知识相关、与区域热点相关的内容。

2. 综合能力

第一, 学科内综合知识的选择与强化。注意大小专题的综合, 大专题如近代列强侵华史、中国人的抗争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小专题如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活动、中国近代现代农村生产土地政策的变化等。同时, 也要注意进行综合对比或类比, 比较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异同点, 如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等。

第二, 跨学科综合知识的选择与强化。即要培养学生“跳出历史看历史”的思维, 跨学科、多角度来思考和认识历史。跨学科知识的选择要服务于教材、考纲的需要, 不能搞普遍联系, 同时要处理好考点内容与时政热点问题的关系。

3. 历史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历史地思考”问题, 让学生学会运用有关史学理论, 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这是高三历史复习课堂中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4. 自学历史的能力

自学历史的能力尤为重要, 是复习成败的关键。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紧、内容多, 要提高复习效率, 达到目标, 最终还要依靠学生自己, 所以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特别是提高他们在感知历史现象、处理历史材料、表达历史观点、辨析历史事物、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不是简单的几次轮回, 每一遍复习都要有所突破, 有所收获,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做到读、写、练、思、拨结合, 复习内容由厚变薄, 再由薄到厚, 将历史知识有条不紊、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 要用时, “挥之即来”,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 高考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黄牧航.论历史情境命题[J].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2 (7)

7.如何搞好高三历史复习 篇七

一、默写听写法

默写和听写,对学生全面掌握某个重要知识点很有帮助,但是很多人混淆了“听写”与“默写”,认为听写就是默写,默写就是听写,实际上这两种方法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默写的方法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把相关知识“默”出来,比如提问:“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各是什么?三省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作用?”而“听写”更符合高三历史复习迎考的要求,我们以上面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来设计问题,可提问:“唐太宗时期,如果计划在长安城内修建一条宽阔的马路,以改变因人口众多造成狭窄街道不堪重负的状况,你认为当时一般的行政流程是怎样的?如果该流程运行不顺利,你认为最可能是在什么環节上出了问题?请用箭头示意图写出该流程及出了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这样的提问,运用新情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明显比“默写”更有优势,参考如下:

皇帝→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工部(负责执行)

“听写”与“默写”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基础,而“听写”妙就妙在要求学生在“记”知识的基础上,还会“用”知识,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这就是高考复习中历史教师经常强调的“活用知识”、“理解掌握知识”。相比较而言,“听写”比“默写”具有更高的要求,更能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二、互纠式提问法

“互纠式提问法”,即把“提问”主要放在课外如自习课,学生一般两人一组(最好是基础接近),围绕某一核心概念进行提问。具体的方法可如下:对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再询问另一位同学是否已掌握回答的要点;若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够准确,让第二位同学纠正;若两人都回答不准确,再由教师指出该问题的掌握要点,力求“准确”。按照这一方法,对第一位同学提问几个问题后,交换两位同学的位置,先回答问题的同学纠正另一位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在设问时有必要的话还需横向、纵向地联系相关知识点,以知识体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问答与相互纠正的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提问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明白其要点所在,同时“文科强调的是一种最基本的循环记忆学习方法,因此历史复习时需要反复,复习到后面还要时不时温习前面的知识”。

三、边读边写法

学生在朗读复习时,必定会遇到一些难记、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时学生就可准备好笔和草稿纸,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还不懂或还没记住的概念写下来,而且要多写几次,没有理解清楚的还要求教于同学和老师。比如学生在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专题时,普遍觉得世界市场的发展史比较难记,不少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只能暂时记住该知识点,过两三天再回忆时,发现还是掌握得很模糊。可以这样尝试:读到“新航路开辟”时,把这五个字写下来,并加上早期殖民扩张,这是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逐渐扩展阶段;读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也写下这几个字,到它完成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就要知道它完成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四、百家讲坛法

在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历史学者大放光彩,深受观众欢迎,如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等方法来“正说”历史,讲课方式有自己的特色,许多深奥难懂的概念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语言来解释,就容易让观众理解,再加上幽默诙谐的风格,使本来显得凝重、陌生的历史,在观众心里变得栩栩如生,从而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满足了观众对历史知识渴求本真的需求。如果在讲课过程中摆脱了传统历史观点的束缚,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特别是能让人信服的观点,无疑就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上一篇: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下一篇:家电下乡宣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