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共15篇)
1.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一
2007~2008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学校各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体成员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通过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一、加强政治学习,促进科组建设
全体成员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科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切实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加强学科组会议和备课组活动,增强科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积极探索开展各项工作的方法措施,为科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组织学科组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课改要求,进一步明确课程任务,确立教学应以使学生具备一定信息能力,养成良好信息素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指导纲要》的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把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科的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中。
2、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认真研究我校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的情况,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变化大、经验少、学生基础差别大等特点,认真探讨,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学组织管理方法、设备合理使用方法,充分发掘我校现有教学设备资源,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认真进行集体备课,使课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科组成员认真备课、上课,同时,针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管理困难的具体情况,认真讨论研究课堂管理方法,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科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从而增强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水平
1、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新课标》的学习,认真探讨切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对现代教学手段的探索及运用工作。
2、本学期,信息技术组完成了“一人一课”的任务。全组的同志积极参与,采取自评与互查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3、加强高二年级学生的“省信息技术会考”的复习准备工作。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培训、维护工作
1、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提高本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我们信息组认真对我校中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也学到不少知识,能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2、积极维护学校校园网络,认真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保证了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信息技术教研组
2008.01.26
2.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集知识性与操作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升入高等学校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传统讲授
传统讲授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传统、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同样适合于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基础性和常识性内容方面的教学, 它不用借助于其他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 如教学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等方面。因为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 在以上这些内容方面可能会有些枯燥, 学生有时会很难听懂, 甚至根本提不起兴致来听课。因此, 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艺术”,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相应的教学法来完成课堂内容。不能一整节课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生硬的,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二、广播演示教学
广播演示教学就是教师利用演示软件在教师主机进行操作, 学生在学生机的显示器上就能看到教师的示范性操作,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我校采用的是Media_class软件, 此软件为信息技术课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使我们教师都受益匪浅。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 如画图、Word、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应用软件的各种编辑操作, 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在于“直观”。对于教师的操作, 学生一目了然, 自己操作起来就很容易了。此外, 它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方便教师对学生机的监控。因为计算机教室一般很大, 学生的操作一般很难控制, 此软件中有屏幕监视功能, 对每台学生机都能做到监控, 这样学生就很难偷偷“玩”了。另外该软件还有“下发文件”以及“学生演示”“学生作业提交”等功能, 很方便教师教学, 是一种很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软件。
三、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给每节课指定出切实可行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操作指南、实际操作、问题总结等几个阶段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任务的思路、方法以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操作指南”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理解新概念, 掌握并应用有关的命令和操作;“任务小结”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于信息技术课这样实践性强的学科。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四、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所处家庭环境以及所在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同, 从而导致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公办小学毕业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掌握的要好一些, 其余的则相对要差一些。有时这种差异会表现得很明显, 要想让这种差异不断缩小, 而且不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始终做到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需求, 给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让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学得容易, 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五、兴趣激励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自尊感, 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够使他们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各种操作。适时举行一些应用软件的竞赛活动,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打字比赛, 电子报刊制作比赛, 网页制作比赛等, 甚至举行一些电脑小游戏过关比赛, 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不定期举行这样的竞赛活动以外, 每一节课还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玩”。当然, “玩”是有前提的, 首先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上机作业,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相对怠慢的同学特别有效。
以上是笔者从事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几年来所总结出的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经验。当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探索和逐步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还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适合本学科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小结;时机;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050-03
信息技术课堂小结是让教学更完整、更具实效的教学行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相关教学环节中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加深印象,拓展视野,激发思维,引发思考,不断建构知识框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教师在利用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把握时机。下面笔者就结合课题的行动研究,着重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奥苏贝尔提出,学习新知需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现内在规律,用学习迁移的方式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新旧知识学习小结的设计,利用学生的旧知识作为储备,发挥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让其有提取旧知识的意识,并在具体学习活动中产生将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意愿。基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教师要及时小结,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针对新旧知识的学习小结
在信息技术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旧知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可以促进旧知识的保持与新旧知识的同化。在新旧知识的内容衔接上,教师适度介入课堂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解决知识遗忘问题。例如,在闽教版七年级下册《感受电子表格魅力》一课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电子表格的应用,并结合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档格式、加工对象,通过归纳、比较等方式,以小结的形式展开新旧知识的学习衔接。学生从已掌握的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方法中明白文档类型的不同,了解加工对象类型的相似之处,明确两款软件在文件命令、编辑命令、字体、段落、页面设置等排版操作方面的相同之处,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并有意识地通过知识迁移来开展新的学习。
2.帮助构建知识框架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基于旧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将新的知识与经验内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在新旧知识衔接点,创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框架的重构。例如,在闽教版三年级上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一课中,教师通过课堂交流,帮助学生结合自己对计算机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等设备的认识与学习,最终使其实现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知识框架的理解与构建。
3.基于新旧知识衔接的小结规范训练
在新旧知识衔接点开展课堂小结的规范训练,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小结的后续开展作有力支撑。同时,后续新知识的学习,会伴随“暗示”的心理,使学生产生主动意愿参与课堂小结。学生通过规范训练可以了解课堂小结的形态,从而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学习收获与疑惑等内容。信息技术课堂应适时加强课堂小结训练,让学生形成主观意识,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避免类似“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的复习提问,这种问题看似开放但设计过于随意、空泛,且指向不明确,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内容也会受学生的个人爱好、个体对课程学习重点认识不到位以及学习生成力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课堂小结效率不高。教师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借助思维导图等形式,结合具体学习步骤,给学生及时归纳所学知识的有效导向。
把握案例导学的支撑点
1.小结遵循渐进性原则
课堂小结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酌情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用优秀的学习成果作为案例,供学生借鉴,引导其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做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克服畏难情绪,体验学习成就感。教师在以教材中实例或搜集的案例支持学习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学习小结,让学生有应用好案例的意识,并依据学习目标辅助开展学习活动。
2.小结遵循适切性原则
课堂小结的适切性强调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支持学习的开展。在案例导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学生的学习耐性,把握课堂小结的时间,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小结的内容应精简,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小结的呈现形式应简约。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创建逐帧动画》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逐帧动画的原理及应用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借助他校学生校园生活作品进行导学。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发现在案例中人椅模拟贪吃蛇运动在教室里穿墙而过等效果均利用了逐帧动画原理,采用插入关键帧得以实现。教师以小结为载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其明确学习的重点。同时,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意识到学习动画作品创作可以呈现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产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学习时光的想法,也促进了自身的自主发展。
3.小结要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伺机渗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操作演示或导学案例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综合应用知识技能,创作出有自己观点、具有个性创意的作品。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制作电子板报》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欣赏往届学生的优秀案例,很多学生却依葫芦画瓢,导致学习变成了他人学习成果的再现。因此案例导学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参与课堂小结,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提出有创意的版面设计,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把握学习过程的转折点
1.出现学习困难时,介入针对性小结
课堂小结重在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当学生学习出现困惑或停滞不前时,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搜集有代表性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阶段小结,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在教学闽教版三年级下册《制作温馨提示牌》一课中,学生利用绘图软件设计了自己的温馨提示牌。教师在课堂巡视后,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小结,并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结合本课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惑,实现了深度有意义的学习转入。
2.出现学习同化现象时,介入导向性小结
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提供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主体参与式的实践操作。因为学科学习任务的特点,学习生成存在多样性,教师应进行有效的课堂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等情况。当发现学习行为低效、无创新的模仿或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等现象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课堂小结,给学生提供学习导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顺应外部因素的刺激,捕捉其思维的引导起点,并以班级优秀学习成果带动学生活跃思维,保持创新,促进其良好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图像的修补与特效》一课时,在利用仿制图章工具完成修补图像的学习任务中,较多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思维能力疲软等,一直重复简单的相同类型的仿制图章的应用操作,甚至将素材中的人物对象仿制多个,学习效率低下。此时,教师应介入小结,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辅以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将学生带入高效学习的状态。
3.出现学习成果时,介入提炼式小结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可以获得不同层次的经验。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层次由低至高,分别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与抽象的经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收获做的经验;在案例导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他人的经验,属于观察的经验;当相关的经验经过提炼,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呈现时,学生获得的就是于抽象经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感性体验获得抽象经验。因此,当学有所成时,教师应及时介入课堂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经验,这有助于提升经验的高度,实现较高层次的学习。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信息的获取途径》一课时,在借用微课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学习活动中,在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有了一定的观察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及时介入小结,借用黑板板书,活跃思维,引发碰撞,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所学内容,当师生共同提炼出信息的“何来”“为何”“何用”这三个关键词时,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经验已上升到抽象经验的高度,学习效果也会有显著改善。
把握学习展示的提升点
1.关注自主学习的交流契机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文本阅读或搭建相关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知识扩展、操作要领、微视频以及微课等材料,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结束后,除了学习成果的展示外,教师还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重视学生个体自主学习方法的小结,让学生结合学习案例在班级进行交流,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带动其他同学。
2.关注合作学习的交流契机
信息技术课堂常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需求和意识,有明确的合作学习分工以及有合作学习的成果,才能实现能力的培养。在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习方法、行为规范的交流小结,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关注情感认知的交流契机
在作品展示时,教师应以作品所呈现的丰富情感来感染学生,加深认知,促进知行合一。在情感交流契机介入小结时,教师要善于预设、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以生生、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发学生共鸣,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表现到具体行为上。
4.信息技术工作小结 篇四
在思想认识方面,我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担任十三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作了充分的准备,每堂课上之前我都查找各种资料和图片,或者找一些学校老的电脑配件给学生们看,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台阶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地每节课都增加课本外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如像“计算机的发展史”,“网络安全”等。还辅导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学习一些课外操作知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发现学生中还有很多电脑小高手的,如辅导学生用word制作小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这些辅导,使自己的辅导经验增加了,学生也学到了东西,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在考勤方面,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新学期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5.信息技术期中工作的小结 篇五
一、教学工作方面
二、辅导学生方面
半学期来,继续抓好学校电脑兴趣班活动,提前备课,精心准备练习素材,每节课对学生创品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整理。
三、其他方面
在做好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管理好机房、广播室、班班通设备的上报维修等工作,做好一年级新生学籍上报、教育统计、教师信息录入维护等工作。对于生疏的工作,及时请教,努力使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加强学习,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多充电,多请教,多动手。
6.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指引下,以学校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方向,不断尝试和创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教研组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好服务。
2、发挥特长,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学方面:
1、认真抓好教学工作,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个细节严格要求组内教师,以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核心,争取不断创新,共同搞好教学。
2、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入手,要求每一次活动由不同老师轮流主持,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从教学的点滴进行反思、从个人的教学心得进行交流,从管理的方法进行切磋。
3、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学教研、组织参与竞赛、管理技能技巧等多方面为自己确定发展方向或侧重点,提高教研组
整体水平。
4、配合教务处,严格教学管理,同科目教师之间不定期进行听课、评课,通过业务练兵,提高业务能力。
5、加强学校上机课的管理,以切实的措施管理好学生的上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规范上机实践课的课堂秩序。
6、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认真搞好组内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最佳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人员教学水平。
(二)教学辅助管理方面: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认真履行;充分发挥本小组团队协作力量,进一步提高辅助管理工作。
1、开学初完成全校各多媒体教室、处、功能室电脑的检修工作,保证开学教学的正常运转。
2、定期对各机房及办公室进行一次安全及维护情况的全面检查,并作好相应的记载;做好每个专用功能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3、进一步做好课件、素材等资源的收集及整理工作,把素材资源数字化、系统化。
4、配合各处室,做好学校各类信息的及时发布。管理及协
助各处室做好校园网站相应板块资料的更新工作。
5、确保学校网络畅通、随时关注办公室、多功能教室和机房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保障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教科研活动。并做好计算机、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记录。同时,我们将通过培训等形式,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操作能力,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6、积极组织和辅导教师参加学校及县以上的相关活动和比赛,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努力调动组内各教师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7、加强校园网建设,巩固和加强校园网的安全性,不断丰富校园网站的内容,增强校园网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扩大我校网站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8、积极配合其他部门,认真完成学校的临时任务。
四、工作展望:
7.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教研工作 篇七
要善于积累学科教学中的疑点、焦点, 教师专业成长关键点, 以及学生学法指导的新视点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持续不断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在每个学期初, 通过QQ群、E-mail (电子邮件) 等方式, 把网络教研活动的“课题”通知到基层学校, 针对一个课题可以进行几个学期的研究, 调动网络教研活动主体 (广大教师) 的参与热情, 各基层学校把本校教师积累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得失分享到学科教研QQ群, 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站,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的目的。教研员与基层教师进行交流、研讨, 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以确保所上传资源的科学性、时效性、导向性, 发挥网络教研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确保便捷的网络资源成为教师互相沟通、交流、提高的平台, 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为使网络教研集知识、思想、情趣和人文于一体, 师生视野得以开阔, 情操得以陶冶, 人格得以提升, 个性得以张扬, 能力得以拓展, 潜能得以开发, 生命得以发展, 师生的原创文学与艺术作品、师生活动精彩瞬间的图文等优秀资料,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分享, 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把教研群、网站创办成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
网络教研为提高师培、教研工作效率提供了机遇, 确定好网络教研活动主题, 重在解决教育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体现网络教研的实效性;每个学科团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教研活动, 体现网络教研的较高参与率;重在实现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层领导与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教研活动, 要实名注册教研群、网站的会员, 按时完成网络教研任务。
8.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八
●研训一体,增强教研活动的参与性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老师们喜欢听课,认为听课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学习途径,在教研活动中,听到好的课,好的点子,回去后就可以自己去尝试。一般的听评课活动中,评课往往是由一二位专家或名特教师担任,多数参与活动的教师以听为主,相当于是一个旁观者。江干区采用研训一体、区片联动协作方式,将教师分组,每次活动由不同组来担当,让教师参与整个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成为教研方案的策划者和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而且不同区片轮流组织,区片之间相当于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竞赛,教师们会认真设计每次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尽量使活动内容设计都源于自己的真实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研方式,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专题研究,让教学业务与专业技术相长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APP手机编程、3D打印、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能及时跟进技术的发展,掌握新技术新概念,是摆在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江干区采用成立专题工作室的方式,根据教师的特长,发挥他们的智慧,而且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某方面的专长,就能成立相应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放手让工作室负责人组织。专题研究工作室活动,不仅是专业上的学习,而且都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每次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学生学技术,还要现场教技术,甚至用技术。学做结合、学用结合,快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学校的拓展课程开发、社团活动组织中。通过专题工作室研究,一人所长变为众人所学,而通过在不同工作室的学习,每位教师从一技之长,变成一专多能,与当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相吻合。
●线上线下相结合,变“要我教研”为“我要教研”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的工作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小学、初中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少,而且学校里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一般都要信息技术教师兼顾,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很难出校门,参加教研活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一般都不低,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就成了一个有益的补充。江干区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早在两年前就申请了“江干信息微教研”微信公众号,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由承担摄像、摄影、文字、编辑等工作的教师及时精心制作新闻稿,在微信公众号与网站上发布,同时通过“江干区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将活动资料有序存放,方便教师们继续在网上开展讨论交流,拓展区域研训的时空界限。
9.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九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从新课程改革和校本培训入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并切实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现将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教学科研
1、本学期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工作重点是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探讨;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围绕教学论题进行集体讨论,认真学习和研究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的教学理论;组织本组计算机教师开展观摩课,本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尽快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按规定完成教学设计,组织组内新课改的学习,并书写自学笔记,现成自学报告。
2、组织开展学生操作技能竞赛。在中高年级进行了一次电脑绘画制作比赛,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竞赛,让学生开阔了视野,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展和提高。
二、校园网站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校园网站内容板块,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为全校师生提供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协助各学科教研组制作自己的学科网站,并能够及时更新,加强了信息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设备和安全管理
10.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
一、教学常规检查情况
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由于九年级英语口语考试以及八年级的地生会考等因素,教学进度没有能够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实施,特别是八年级的信息技术。从教案的撰写和集体备课角度看,数量不足预定课时数,但从备课质量和教案的书写规范上分析,全组教师均能钻研教材,根据所授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有明显的二次备课痕迹,并且书写格式相对统一,能够严格按照教研组规定的教学三案一体化设计进行书写,并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实时灵活的变动原有教学设计,能做到随机应变,视教情、学情灵活掌控课堂,并且均有相应的教学反思。
虽然从形式上、内容上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教学反思虽然数量均有,但是内容上和思考的深度均还有所不足,还有停留在形式化层面的痕迹,缺乏横向比较和纵向深入的深层次的思考。另外,由于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建构式理解不足,导致学案的设计不是非常合理实用,没有充分体现通过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自主学习领会,掌握技能的建构思想,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的学习和体会。还有对于教学中的实用学件和学习素材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内容简单,仍需进一步的充实和制作。
在听课方面,由于本学期本组经常开展各类听课交流活动和分年级教学展示活动课,课前研讨、课后交流反馈,本组的教师基本上均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听课的数量,并且绝大部分教师的书写认真规范,栏目记录齐全,教学实录记载详实,均有同步的评价和课后的交流总结评价。但是还是形式大过内容,为了听课而听课的现象比较明显,还需要从本质上改变听课的动机和目的性,抱着学习提高的心态,积极听课,主动反思,联系自己教学,取长补短。另外在听课前没有做准备工作,盲目听课效果不佳。
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讨
11.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十一
课标对地区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以江苏为例,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颁发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第一次将高中信息技术纳入高考范畴,成为学测项目,通过考查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普通高中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课标和教学要求成为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
自2003年以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直处于学科指导地位,完成了重要的历史使命。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迅速的今天,2003版课标滞后性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信息技术学科迫切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新课标。
学科的期盼
信息技术学科对新课标的期盼由来已久。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教学。从早期的程序论思想,先后经历了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信息素养论等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受到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教育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从相对单纯的计算机教学扩展到海纳百川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科知识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学科的角度思考,我们认为国家对技术课程的政策定位,首先要有新意,不能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下的时代是信息主导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今人类发展阶段的技术元素,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同和重视。在中小学学科教育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落实。
2003版课标建立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式成为一门排上课表的课程。而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还属于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课时。学科期盼高中课标,更期盼新增义务阶段课标,也深切期盼新课标2.0版的内容更充实,更能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期望课程性更强、技术性更突出、更具时代感和社会性。相对于21世纪初期,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所处的“信息扫盲阶段”,当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伴随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和课程研究的深入,更应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课程内在价值的具体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价值何在?新课标的研制和预产,满怀着学科的期盼,希望新课标从学科角度出发,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期盼新课标给学科教师以明确的方向指引。新课标2.0版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根基需要进一步夯实,教学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多样化和有效化,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也需要进一步追寻。
教研的期盼
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对21世纪的“文盲”作了新的定义其中一类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交流的人。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普及和专业双重考量。从教研角度思考,一方面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是社会和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专业性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更专业化、技术化,更能体现学科价值和特点。
人们期待着学校教育能培养学生基本信息技术能力,2003版课标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也是定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遗憾的是虽然提倡信息素养,但现实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和操作技能的教育上。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本身弱小,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教研从课程、学科教师、课程实施到课程价值的显现、课程的影响力等,仍然道路坎坷、前程堪忧。信息技术课什么教师都能讲,专业性谈不上,没有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学科特性。就教研而言,我们应该注重内涵及教学品质的建设,而不是让学生去赶时髦,玩信息产品。信息技术教研的核心在于培养的学生不能仅是单纯的数字产品消费者,更要转变为兼有数字产品制造者的双重身份与意识。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定位还是过于狭隘,没有跳出技术使用者的窠臼。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内在价值模糊化、内容简单化、方法形式化的不足。
在信息时代,信息与技术已深深植入学科教育中。各个学科在研制本学科课程标准时,都加强了培养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方面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体现独立的专业引领和课程特征?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哪些学科能力?物联网、机器人、云技术、大数据、创客……这些是不是信息技术学科新内容?最新教育理念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冲击必须要深度思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必须解答核心素养为何,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历史的审视以及现实状况的考虑,从而在全国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师生的期待
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应该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价值最终是通过学校的日常教学得以实现的。课改实施以来,教学中如何“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没有解决技术思想方法还是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存在“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的学习假象。“搜索、管理、交往、合作、计算”等学科思想没有落实到教学中。
按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级课程层次理论,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从课标设计的信息技术理想课程蓝图到教师实施的课程再到学生领悟的课程之间,关键因素是师生的领会和践行。教学一线教师是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的践行者,遗憾的是实际的课程实施,相较于课标推崇的理想课程,还存在很多差异和鸿沟。
从课标到教学,教师起到决定性桥梁的作用。以2003版课标为特征的第一轮课改,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这在客观上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较稳固的师资保障。新课标2.0的研制,要求课标研制者必须认清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状况,认清信息技术教师所理解和认识的课程。2003年高中信息技术课标颁布以后,许多地方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范畴。有人认为,是课标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提升了信息技术学科地位。果真如此吗?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与重要性,不能以其在考试体系中的位置来决定。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纳入高考,只是评价方式的体现,是从人才选拔的角度证明一门学科的重要性,而课程本身的内隐价值与核心思想,却无法在考试中体现。真正有价值体现、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科,无论是否在考试体系之内,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发展的空间。如何在教学中,彰显、转化与升华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的自我理解与学生的内心感悟,将蕴藏的价值、思想落实和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们理想的好课标是课程目标必然阐释得丰富准确,课程内容必然编排得厚实先进,富有学科特征。
12.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二
进一步认真贯彻学校“文化理校,自强育人”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抓规范,促文化,强基础”的工作思路,配合本学期县教研室及学校教科室的一些工作,加强课题研究,做到“教、科、研”合一,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研工作目标:
1.教研活动要体现“文化理校、自强育人”的教育理念;体现整合功能;体现课题思想;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
2.建立新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调查研究,指导街道及校教研组教师工作。
3.抓实抓好各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辅导,把“任务驱动教学落实到课堂中去。”
4.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言语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5.继续实施并做好校级子课题工作。
6.根据县教研室的精神,力求在新的学期中达到更高的目标。
三、教研工作重点:
1.规范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强化双基,内练实功,外树形象。
3.研究及探讨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发展需求,激发各年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让学生有信心学好信息技术。
四、教研工作措施:
1.本学期教研工作不少于八次。
2.结合县、校教科研要求,鼓励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多阅读教学书刊,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及理念,鼓励教研组成员特别是年轻教师多撰写出精品案例和精品论文,并进行评优。
五、具体工作安排:
第二周落实本教研组本学期工作安排
第四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准备工作和辅导安排
第六周学生电脑作品及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评比
第八周关于如何撰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案例的研讨
第十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
第十二周少儿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工作的交流探索
第十四周学校优秀网站评比的设计讨论
13.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十三
回顾这个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来说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各位信息技术教师成员能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地位,上好课,开好课,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及课题的深入探索。
信息技术备课组教师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改进教育措施和教学措施,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水平
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加强对本组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廉洁从教,进一步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利用教研活动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教学”理论,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各位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
二、狠抓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通过二次全面教学检查,能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督促各位教师在教学上做到 “六认真”,对个别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当的途径交换意见、帮助其尽快改进;根据学校集体备课的有关制度,备课组每周二按照计划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学习,钻研,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中新的内容以及旧内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全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积极参加各种区校一级的教学活动,认真听课,在对开课老师的点评中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三、加强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抓好教学“六认真”的基础上,后半学期着重加强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全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组长开设一节教学示范课,其它教师也分别上了二节公开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教学”理论,并进行认真讨论,并努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克服“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弊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团队精神
积极开展好组内的教研工作。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对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全组老师能在一起进行集体讨论,发表自已的见解,最终达成共识,以更好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能落到实处。培养青年教师也是作好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通过给任务、压担子、结对子的办法,帮助薛凯杰尽快成熟,成为合格的初职校专业教师。
五、其它工作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很强,要求至少70%的课堂教学在机房完成,所以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
①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
② 小组探究。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 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 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演示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 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3、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直接参与制定并确定对自己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学完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电子作品,确立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电子报刊,主题选择方向可以是建党九十周年、禁毒小报等。老师给出作品要求,给学生两节课时间,可以上网搜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给打分,全面给出评价,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4、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鼓励。
5、加强课堂管理,做好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由于信息技术课90%以上是在微机教室里完成的,学生面临大量的娱乐诱惑,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受以前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纪律性差,不服从教师管理,甚至有玩游戏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在养成教育上多用心,努力规范学生的上课学习行为。
六、存在不足
本学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教研活动注重形式多、实质内容少;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仍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工作主动性不够;教育教学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兴趣小组成效不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力争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4.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四
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总结、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引导教师进一步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系列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进一步引导全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继续加强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湖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继续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读《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进一步把握好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衔接、高中各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不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等等。
4、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校的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动态生成资源及其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学案教学的研究,正确认识学案与教案、练习的关系,提高各类学校使用学案的效益。
5、继续组织全校学科青年教师参加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计划,参加国家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培训计划,参加淘师湾同步课程学习,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完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我校技术课程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深度推进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抓好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提高技术课程实施的水平。
1、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引导学科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采取“研究课”与“常态课”、“评优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2、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
3、在本学期开展信息技术学科“课内比教学”说课、讲课观摩活动,以点带面,引导教师进一步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课、观课和议课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研究特色;引导教师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开展教学创意、教学设计和命题竞赛,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评价指标体系。
应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检测软件平台的使用率,促进学校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和教学的质量管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适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定期随机抽测。
5、加强学科中心组的建设。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为抓手,提升中心组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并带动其他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6、协助其它学科进行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试验。
三、加强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
1、落实学科教学建议,要求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学科教学建议为依据进行备课和上课,经常交流教育教学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老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根据信息技术变化发展快的特点,要求信息技术教研组要结合本校学科教师的情况继续组织业务进修活动,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四、做好信息学竞赛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
1、组织我校学生参加的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工作
2、根据湖北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规定,继续推荐我校教师参加中小学信息学奥赛等级教练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五、具体工作日程安排1、2014年2月,组织信息技术老师参加淘师湾网训活动。;
2、2014年3月,完成全校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师“高效课堂”安排并开始进行活动。
3、2014年4月,组织教师检查机房,做好维护工作,为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创设好硬软件环境。
4、2014年4月,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毕业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自查、互查,做好毕业生档案收尾工作。
5、2014年5月,组织教师学习培训,迎接下月到来的高考、中考。
15.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五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教研组工作计划
满族中学邱柏林
本期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教研组工作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课指导意见》为中心,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致力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为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开展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规划,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指导,特拟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指引下,以学校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方向,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全组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大胆进行任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教研组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务实求真,勇于创新,认真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开拓、发展、务实”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价值观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有效使用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精致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增强师生的质量意识。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崇尚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增强科研意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4、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支持平台的研究性、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加快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关系。本学期教研组将重点着手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再单纯为学信息技术而学习,而是通过完成某一目标任务后自然而然的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从而转变以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内容为目标的教学,使教育重心转移到知识学习支持平台方面。
5、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的创新教育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充分开展信息技术特长教育,使我校每个年级都有使用计算机的高手,在今后的各种信息技术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6、努力创造学习氛围,继续通过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将课题研究落实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工作中,提高业务素质。
三、工作要点:
1、紧抓课堂质量、做好新老帮教
我们教研组共有4位教师,2位专业教师,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教导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组织组内人员进行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本组教师任教的基本技能。要求本组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后要及时进行研讨,根据知识点分析本节课的地位、目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进行简要的知识点分析、课后总结和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指出缺点和不足,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继续搞好课题研究工作
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掘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推广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
3、加强学科培训,促进学科间的整合本学期教研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充分搞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以教研组为龙头,带动全校教师,进一步提高各教师使用现代信
息技术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的整合。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本学期学校教学(研)工作计划。
2、学习本期教研组活动要求。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读。
4、组建各年级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5、月度考核、材料汇总。
十月份:
1、组内高效课堂达标课申报。
2、安排期中考试工作。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读。
4、月度考核、材料汇总。
十一月份:
1、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2、组内教师高效课堂达标课听评课活动。
3、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4、月度考核、材料汇总。
十二月份:
1、组内教师高效课堂达标课听评课活动总结。
2、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月度考核。
元月份:
1、期末考试。
2、教学、教研总结。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小结】推荐阅读:
2018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08-08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10-11下07-03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10-04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研08-23
信息安全技术 第4章小结07-15
2023.9小学信息技术教研计划07-12
小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上的运用07-15
信息技术工作反思10-29
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汇报10-1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