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2024-09-05

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一

大班语言早期阅读活动:《咔嚓》

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萧绮婷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咔嚓》书里的主要内容,感受重复有节奏的语言特点,掌握前阅读能力。

2、学习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能用指读方式手眼协调的进行阅读。

3、喜欢阅读图画书,乐意模仿读本中的句式进行创编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图画书PPT。

2、《咔嚓》图画书人手一本。

3、主要人物图卡一套、大剪刀学具一把、白纸与各种防编图卡四套。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大剪刀,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这是什么?看到大剪刀你会想到什么?剪刀剪东西的声音是怎样的?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

2、幼儿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提问:这本书里有谁?讲了什么事情?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学会逐页翻书,并培养正确的阅读姿势。

3、师幼共同阅读,掌握正确的画面与书面语言信息。分段提问:你最喜欢哪一页?为什么?

指导要点:分段阅读加深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引导幼儿掌握阅读的重要内容,感受重复有节奏的语言特点。

4、集体再次阅读,引导幼儿完整掌握图画书内容。指导要点:学习完整感知图画书中的画面与书面语言信息。

5、幼儿分组,仿编图画书。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地根据图画书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小图书”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大胆仿编,激发幼儿的讲述欲望。

2、在语言区提供图片材料,鼓励幼儿利用各种图片根据一定的句式大胆仿编,自主尝试制作图画书,分享与同伴合作创编图书的乐趣。

活动反思

在本次早期分享阅读活动《咔嚓》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的魅力,以动态夸张的咔嚓太太剪绳子为主线,呈现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各种绳子及主人间发生的碰撞,诱发幼儿猜想各种绳子用途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内容,通过幼儿自主阅读、师生共同阅读,归纳阅读内容等环节,为幼儿营造一个规范完整、自然有意义的阅读学习环境,不仅丰富幼儿口语经验,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特性与其独特的语言节奏风格,而且形成与书对话的经验,养成用口头语言经验与独立思考书面阅读内容的习惯,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本次活动即培养了幼儿与同伴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的合作学习能力。又建立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意识,给予幼儿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幼儿在阅读同一个内容时自由选择喜欢的画面与同伴交流,以自己的经验来解读画面,显现幼儿理解图意的天赋和喜爱图书的天性。

附:故事《咔嚓》

“快看我的大剪刀,今天剪点儿什么好?”“这根绳子真不错,咔嚓剪断刚刚好!”“不要,不要!秋千的绳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别胡闹!”“这根绳子真不错,咔嚓剪断刚刚好!”“不要,不要!我的辫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别胡闹!”“这根绳子真不错,咔嚓剪断刚刚好!”“不要,不要!拴牛的绳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别胡闹!”“这根绳子真不错,咔嚓剪断刚刚好!” “不要,不要!拴狗的绳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别胡闹!”“这根绳子真不错,咔嚓剪断刚刚好!”“不要,不要!拴船的缆绳不能剪,咔嚓太太别胡闹!”“这根绳子真不错,咔嚓剪断刚刚好!”“刚好,刚好!剪断了网绳放我逃!”„„

2.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二

1.认识几种生活标志, 学习阅读导游图上的多种信息。

2.乐于尝试解决问题, 能与同伴合作规划游览线路。

3.尝试自主阅读“淹城野生动物园”的导游图, 感受导游图的方便与实用。

活动准备

动物园导游图大图一张, 小组操作用的中图三张;“淹城野生动物园”导游图18份;进口、出口、售票处、问讯处、医务室、火车站、餐厅、厕所标志各一份;写有1~6数字的小旗子三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今天, 老师带来了一张跟动物有关的图,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动物园导游图大图, 阅读各种信息

1.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读图。

师:看看图上有什么?图上用什么来表示动物的?为什么又画动物图像又写文字呢? (又有图像又有文字能让更多的人读懂) 图上有这么多动物, 这是哪里啊? (动物园)

2.认识几种生活标志。

师:除了动物, 你还看到了什么? (进口、出口、售票处、问讯处、医务室等标志。幼儿看到哪种标志教师就出示该标志在黑板上, 先让幼儿说说这种标志是什么意思, 然后了解标志的名称, 再请幼儿到大导游图上找到该标志。) 这张图告诉我们这么多信息, 这是一张什么图? (地图)

3.幼儿尝试在导游图上找目的地。

师: (1) 动物园的地图有什么用呢? (帮助大家又快又准地找到要去的地方) (2) 动物园这么多动物, 你最想看什么动物?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到一个自己最想看的动物场馆并指出游览线路。 (3) 请幼儿找出三个游览景点, 规划游览线路, 说说先到哪里, 再到哪里, 最后到哪里,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游玩。

教师小结:孩子们, 正像你们说的一样, 动物园的地图中藏着很多既有趣又有用的信息, 它可以让人们又快又准确地找到想去的地方, 不走弯路, 节约时间。这样把游览景点画出来方便大家的地图叫导游图。你们见过导游图吗?在哪里见过?

三、分组操作:规划游览线路, 自主阅读导游图

1.幼儿自主阅读“淹城野生动物园”导游图。每人一份导游图, 自主阅读, 看看导游图上有哪些信息, 跟黑板上的大图是否一样, 有哪些不一样的东西, 去过动物园的小朋友可以找一找上次玩了哪几个地方, 边看图可以边跟旁边的好朋友讨论讨论。

2.请一名幼儿上来讲讲自己是怎样阅读的, 发现了哪些跟大图上不一样的东西, 跟大家交流分享。

3.幼儿分成三组合作规划游览线路。要求:首先, 每人在动物园导游图上找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然后大家商量:第一站去哪里?第二站去哪里?第三四五六站去哪里?最后把写有1、2、3、4、5、6的小旗子按先后顺序贴在相应的景点, 检查一下线路是不是合理。

4.评价小组操作情况。从三组中选一张小组规划的线路图贴到黑板上, 请一名代表上来介绍是怎样规划的, 为什么这样规划, 老师简单点评。

四、迁移经验, 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导游图

3.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三

故事《好长好长的名字》构思特别,借助小狐狸的形象反映了幼儿阶段一个很典型的心理特点:常常羡慕他人拥有的东西,并且求多求全。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欣赏自己,接纳独特。

在大班阶段,阅读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幼儿对图画符号的理解能力。《好长好长的名字》绘本中几乎每一幅图片都有一些值得解读的符号,而要完全读懂,不仅需要仔细观察画面,还要积极调动联想能力,甚至需要结合书中的文字,这些对提高大班幼儿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有帮助。我在设计绘本阅读活动“好长好长的名字”时,尝试借助“图示支架”来帮助幼儿接受并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书中出现的各种特殊符号,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能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完整地表述画面内容。

2.了解小狐狸特殊名字的由来,知道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学会欣赏、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多媒体课件,人手一本《好长好长的名字》,演示图片(云朵、波波蛙、红叶鼠等),小组操作教具(名字图卡、云朵图),个体操作教具(小图卡、插入式学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名字,引题激趣——确定支点

1.幼儿说说自己的名字。

2.导入图书《好长好长的名字》。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书里也发生了关于名字的有趣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环节解析:组织关于名字的谈话,可以让幼儿建立起“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这一经验支架,为下一环节支架点的确立奠定基础)

二、师幼共读,问题引领——搭建支架

1.教师导读故事的前半部分(1页~4页)。

预设提问:

(1)你看到书里的小动物有什么特别的名字?

(2)为什么它叫波波蛙(红叶鼠)?——揭示名字与动物生活环境的关系。

(3)蓝狐狸听到波波蛙(红叶鼠)的名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4)波波蛙(红叶鼠)为什么愿意把名字送给蓝狐狸?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云朵符号图示卡,按照故事顺序排列。

预设提问:

(1)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2)蓝狐狸得到名字后,心里可能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来的?

3.情节猜想(5页)。

预设提问:蓝狐狸遇到了绿草蛇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环节解析:教师采用导思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让幼儿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大胆表达,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出示云朵图示卡意在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的提示性线索,猜想、推测故事的发展,接受并理解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完成整个图示支架的搭建)

三、自主阅读,小组建构——再现支架

1.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中间部分(6页~8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阅读姿势正确,有序地翻阅。

预设提问:蓝狐狸又遇到了哪些动物?蓝狐狸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回忆情节,小组合作用图卡排序,将蓝狐狸好长好长的名字排出来。

预设提问:

(1)蓝狐狸的名字最后变得怎么样了?(好长好长)

(2)蓝狐狸得到这么长的名字,他的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呢?

(3)小动物们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名字是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符号,没有符号会分不清。

(环节解析:让幼儿从自主阅读中实现“发现式学习”,不仅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还要积极调动联想能力从书中获得相关信息。运用小组建构策略,幼儿阅读后的思维成果在小组中碰撞,支架在共同的排序操作中再现,并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最终完成了对好长好长名字的建构)

四、完整阅读,经验梳理——撤离支架

1.幼儿阅读图书的后半部分(9页~13页),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提问:

(1)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或觉得特别好玩的地方?

(2)最后蓝狐狸的名字又变得怎么样了?

(3)为什么会变短?(辅助提问:最后蓝狐狸为什么决定把名字还给大家呢)

2.图片配对:为小动物找到对应的图片进行名字配对。

预设提问:你还记得这些动物的名字吗?请你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名字。

3.完整阅读。

预设提问:小动物们的名字都是特定的符号,都有独特的意义,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环节解析:设置质疑环节,同时采用倒叙推理的提问,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达到真正有效的阅读。通过图片配对,培养了幼儿独立理解、记忆的能力,让幼儿从依赖图式支架到最终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

活动反思

1.注重支架的支持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一种“后面扶持,前面引导”的搭建方式来支持、扩展幼儿的学习,既实现幼儿与环境、材料(图书、图片等)的互动作用,又实现幼儿与他人(同伴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

4.大班阅读活动:小猫生病了 篇四

一、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活动准备:1、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2、挂图若干。活动过程:(一)、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有一只小猫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他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兔子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猫发愁了,怎么办呢?(二)、出示图一 1、我们来看看小猫想了个什么办法? 2、出示信封:你在信封上看到了什么?它告诉了邮递员什么呢? 3、请你猜猜小猫在信里会对小兔说什么呢?(三)、出示图二 1、小猫真聪明,它用画画的方式写了一封信,让我们看看信里究竟说了些什么? 2、你看懂了哪幅图?画上说了一件什么事? 图1:小猫在什么地方?它怎么了?谁为它治病? 图2:小猫在什么地方?你从哪里发现的?它为什么要哭?你生病时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图3:小猫在想些什么呢?你生病时会有些什么想法呢? 3、读信 我们看懂了这三张画,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地读一读这封信,在读信时要用我的口气读,还要把开头和结尾都读出来。 4、你们猜一猜小猫收到信后会怎么做呢?(四)、出示图三 1、小兔收到信后,把小猫生病的消息告诉了所有的朋友,看,小动物们都来了。 2、好朋友为小猫做了什么事?他们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3、谁愿意把这幅画完整地讲一遍。(五)、出示图四 小猫真的恢复健康了,看他们又一起快乐地玩了!小猫会对朋友们说什么呢? 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六)、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七)、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活动反思: 生病是每个孩子都会遭遇的事,在如今家庭中孩子一生病自然会受到全方位的照顾。他们却很少有机会去主动关心生病的同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病展开想像和讲述。生病是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的,有过切身感受的,因此他们能根据这中感受想像出画面以外的内容,通过讲述表达作为病人的烦恼和内心想法。这个活动是以小猫生病——小猫写信——朋友探望——恢复健康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出现都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如小猫想联系小兔由此而出现了图一,帮小兔读信产生了图二,小兔收到信后有会怎么做呢?由此出现了图三。活动中共有四副画,第一副和第四副是为了幼儿能完整讲述整个故事而准备的,使整个活动也显得完整有序。第二副画其实是一封信的内容,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幼儿可以用第一人称“我”的口气来读信,这样更能将自己的想法与生病的感受真实地表露出来。主要通过“小猫为什么哭”及“小猫是怎样想的”两个问题,让幼儿进行合理想像。第三副图是让幼儿猜想朋友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的意义是让幼儿感受到朋友间的关心,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关心缺席的同伴,让情感教育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完成了从感受到行动的转折。 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对信的格式不太熟悉,比较陌生,尽管我在课前已经与他们做了简单的介绍,在想像讲述中幼儿答案很合理,但想像不够大胆,所以想像讲述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5.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五

活动目标:1、2、3、引导幼儿通过文字、图像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尝试根据文字符号讲述故事和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幅故事图片6张

2、字卡人手一套:(小白鸽、刺猬、乌龟、黑熊、蛇、信、冬眠、森林)

3、录音磁带一盒

4、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用字卡做游戏

教师放音乐,同时出示一些动作字卡,比如:跳舞、握手、敬礼、踏步、拍手、点头、转圈等等,让幼儿根据老师出示的字卡,并合着音乐的节拍做相应的动作。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集体看图讲述

请幼儿依次观察这6幅图片(顺序随意)。教师语言引导:“图片中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请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幼儿提到的字卡内容出示出来。比如,幼儿讲述:“小白鸽在森林中间飞来飞去帮助大树公公送信。”教师就可以出示字卡:小白鸽——森林——信。有的孩子讲述:“小白鸽没有找到刺猬、乌龟、黑熊、蛇是因为它们都冬眠了。”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字卡:刺猬——乌龟——黑熊——蛇——冬眠。让孩子自然的完成由图画符号向文字符号的过渡。

3、创编故事

教师将图片重新调整顺序,教师按此顺序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然后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排列的顺序创编故事,幼儿用自己手中的一套字卡按自己的想法排序并创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鼓励幼儿把已经排好的字卡编成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怎么排,能讲出更精彩的故事。”让幼儿大胆想象,编出符合图意的故事情节。

4、表演故事

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讲述创编的故事内容,另选几名幼儿戴头饰按创编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可以分组进行,幼儿自由结合成组)。

5、识字游戏

(1)、组织幼儿玩识字游戏《找朋友》:教师将字卡——白鸽、刺猬、乌龟、黑熊、冬眠、森林分成单字,小朋友各拿一张字卡,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小朋友之间找到朋友,两个人拿的字刚好可以合成一个词语。(2)、玩字卡接龙的游戏

教师当龙头,比如:黑熊——熊猫——猫咪——咪咪笑——笑话… …

6.大班情景阅读活动:向0敬个礼 篇六

这些数字组成都是有这里的数字组成。这里一共有几个数字?

一共有十个数字,这十个数字呀平时生活在数字王国里,每天开着车,忙忙碌碌的穿梭在数字王国的大街小巷。看谁开着车来了?数字几?

又来了一辆车,这辆车里坐着谁呢?

(好了,数字王国里的数字们就是这样开着车忙碌着。可是你们看,在数字王国里还有一个圆圆的胖胖的数字,那就是数字零。在数字王国里朋友们,见到他往往会躲开。为什么呢,因为大家觉得零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是。所以数字朋友都纷纷躲开了零。有的时候零先生,也是很难过的,但可是她总想出去开个车兜个风,心情就会好些了。于是他就开着车出去兜风了。正好经过一先生的家门口,只见1先生对着珠子不停地数着1111,1先生很恼火,他觉得自己数来数去只会数一。0先生对他说你不用恼火,跟我出去兜个风吧,你的心情,或许就会好一些了。于是1先生就坐上了0先生开的车,往这个王国热闹地方开去了。在路上,他们遇到了数字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数字朋友,看到林先生,都会纷纷躲开的,可是数字三却脱了帽子,向0先生驾驶的车深深的鞠了个躬,敬了个礼。奇怪的事继续发生着,在路上遇到的许多数字朋友们都没有躲开,反而都脱了帽子向0先生驾驶的车鞠了躬,敬了个礼。)

孩子们你们猜数字朋友们看到车里遇见的谁呢?是数字几呢?

(数字朋友们看到的是数字十,所以都芬芬脱了帽子,鞠躬了个躬敬了个礼。1发现,自己只要站在零身边,就会比原来变得更大。0发现,只要自己愿意站在树子朋友,身边就会变得很富有。数字王国的数字朋友们纷纷来找0先生来做朋友,你看在0先生家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

谁先来了呢?有四个数字先来的,孩子们看看哪四个数字。如果让你给0先生找朋友,你最想让谁站在0先生身边? 举手的小朋友都已经想好了,心里都知道找谁?是吗?

好,现在小朋友心理都有了给0先生的朋友,即使你不说出来,我也能猜出那个朋友是谁,你们信不信?

这游戏怎么玩呢?你先把你心里的那个数字指出来能不能用嘴巴?能不能让我看见?

现在你们都知道他的心思,但是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对,不能告诉我告诉我这个游戏就不好玩了,所以现在请你们把你们的嘴巴都这样。记住哦不能说出来哦,即使你们都不说我也能知道她的心事。

等会儿我问你问题,你不需要用嘴巴告诉我,你只需要点头和摇头就可以了。你们也可以跟着他一起点头和摇头,因为你们都知道他的秘密,但是能不能用嘴巴说。在问别人之前要加两个字,别人才愿意回答。请问,你为0先生找的朋友黄色的第一排有吗?

你们知道潘老师是怎么猜出你们的心事的吗,你们知道吗? 你们想猜猜潘老师的心事吗?(头转回去)要猜别人心事要先问问题?问别人问题要记得说2个字,别人才会愿意回答,哪2个字。

只要听记住朋友告诉你的点头,或是摇头,还有仔细的的从黄色里面找,一定能找出朋友的心事。

3658走了以后又来六个数字那六个数字大声的念出?

这六个数字中,哪些数字刚才已经来过了?数字变多了,找别人的心事就会更难,谁愿意来试试? 在刚刚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数字朋朋友们纷纷站到了,林先生的朋友们来看看,现在这些数字应该怎么念呢?

他们都站在0先生的身边变大了吗?是的,都变大了所以他们都愿意找0先生做朋友

7.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七

儿童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 老师和家长必须教会孩子学会阅读,这对孩子终生发展是有益的。大班幼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即将升入小学学习, 在阅读上表现为从以图为主的读物向以书面语言为主的读物发展。阅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绘本是孩子喜欢阅读的最好媒介。那么怎样借助绘本阅读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呢我们做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

绘本阅读是涉及幼儿知识经验、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大多是根据绘本中的图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讲述的那么,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幼儿看懂画,“读”出大意,为幼儿选择适合的绘本的原则是:儿童性———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传达性———让人身临其境、鲜明展现故事; 教育性———立意高、蕴涵哲理;艺术性———有视觉美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 :简洁 、规范 、优美 、有韵律

如绘本《彩色的鸭子》。

如果,我有一堆彩色的蛋,就可以孵出一群彩色的鸭子,

我就可以带着这群彩色的鸭子去旅行。

只要,我天天吃漂亮的花草果实,

只要,我天天可以喝花汁做的饮料,

只要,我天天看美丽的朝霞和晚霞……

我就会生出一堆彩色的蛋,

我就会孵出一群彩色的鸭子。

我就可以天天带着他们到处旅行。

再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妈妈我要去旅行等绘本,它们都有生动、鲜活、优美的语言。

2.内容:能与幼儿生活经验连接,引发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描述了鳄鱼锋利的牙齿蛀了,到医院治牙,鳄鱼与牙医之间相互惧怕、互相斗智的有趣故事这本书隐喻了生活中有些幼儿不爱刷牙的现象, 让幼儿在笑声中懂得了刷牙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再如《三只小猪上幼儿园》、《国王生病了》、《小豆豆的假期》等,它们都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

3.图画 :色调明亮 、线条流畅 、 形象鲜明 、 构图巧妙 、 色彩富于变幻

如绘本《变色鸟》展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变幻,《母鸡萝丝去散步》构图巧妙、形象生动、色彩鲜亮,让人爱不释手。

二、教师应用有效的指导策略,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

1.鼓励幼儿自主发现 ———找准关注点

绘本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可以让幼儿更深刻感知绘本中的事物与角色的特点, 了解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综合、推理情节的发展。这样既能使教师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关注点, 掌握后续活动的提问线索, 又能使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学习主动观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教师要预留给幼儿充分阅读的时间,鼓励幼儿自主、细致地阅读绘本,并大胆展开想象、进行表达。例如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以一个男孩的视角 ,大胆地把家庭成员想象成狮子、浣熊和狐狸等角色。绘本画面中隐藏着角色个性的特征细节刻画,若没有自主、细致地观察画面,则无法真正理解绘本中的比喻。在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自主地对各个画面进行认真观察,感受人物形象的特征,再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测和想象,理解角色比拟成某种动物的理由和原因。正因为有了自主阅读和自由交流的空间, 幼儿对人物的诠释有了自己关注的重点与理解的方向。把爸爸形容成狮子,他们就有许多不同的发现,有的说把爸爸形容成狮子是因为爸爸不爱干净、头发很乱;有的说是因为爸爸看上去表情很凶,肯定爱骂人;有的说是因为脾气不好,总要别人听他的;还有的说是因为爸爸爱吃肉,长得壮,才把他比作狮子。幼儿自主阅读、交流互动环节的前期加入,使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呈现出多角度的、细致深刻化的特点,同时赋予作品更加生动、饱满的猜想。这也为教师推进后续绘本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支持幼儿主动构建 ———聚焦关键点

绘本活动的初始“关注点”并不一定可以吸引孩子深入“挖掘”,当对画面进行短暂的自主观察与发现之后 ,许多孩子会产生“饱和”心理,从而难以深入推进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对此,支持幼儿构建绘本活动的关键点便显得十分重要,有助于促使他们转换关注的焦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耐力。例如绘本《河马村长》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可笑的河马村长形象。他不了解动物的特性,胡乱为动物们安排工作,结果闹出不少笑话。教师在活动中抓住问题的核心点,为幼儿提供动物与表示各种工作的小卡片连线图, 让幼儿自主尝试当村长,为动物们安排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小羊适合拔草、公鸡才会打鸣、牛会耕田,这一切恰恰与绘本当中河马村长的安排“母鸡孵鸭蛋,猪耕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冲突。这时教师及时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提出问题:你们的安排与河马村长的安排有什么不同?谁的安排更合理呢? 这两个关键问题的设置,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从而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河马村长只当了一天的村长———是因为它没有针对动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工作。活动中幼儿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冲突中主动思考、解决冲突,自发构建对绘本的理解。

3.尊重幼儿的独特感悟 ———接纳不同点

每个人对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如此。由于幼儿已有经验与发展水平的特点,他们在解读绘本时可能存在与成人不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承认不同、尊重不同、接纳不同,支持他们独特的表达和理解,才是真正尊重幼儿自主学习的根本。例如绘本《会跳芭蕾舞的奶牛》中有一只很可爱、很坚持的奶牛,当所有人都嘲笑它时,它依然坚持初衷,终于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成为一只会跳芭蕾舞的奶牛。在活动中,教师原先计划引导幼儿理解———只要你选定目标,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有幼儿提出质疑:“奶牛长得那么胖,就是会跳芭蕾也一定跳得很难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学点别的呢? ”孩子们的想法有独特的角度,教师及时调整活动目标,主动接纳孩子们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并给予肯定与表扬。教师的宽容与理解,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幼儿更加乐于表达与交流。尊重幼儿就是最大限度地接纳幼儿,接纳他们的观点,接纳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三、创设有利的阅读条件,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有效地开展绘本阅读,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空间、时间资源等,创造这些条件需要教师努力。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面的措施:

1.创设温馨的阅读角。温馨舒适的阅读区能让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吸引孩子进入区角。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光线充足、空间适量、相对安静的阅读区,书架上摆着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书,泡沫垫地毯,地毯上靠着几个可爱的靠枕,这就是我班的阅读区,它像家一样温馨、舒适,吸引着孩子们。在这样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放松心情,自由安静阅读。

2.提供充足的时间 ,让幼儿自由地阅读绘本。时间的保证也是幼儿自主阅读的条件之一。在实践过程中,我将幼儿每天吃午饭之前的十分钟定为绘本阅读时间, 轮流让幼儿上台讲述喜欢的绘本或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学习绘本。

3.提供“问号书签”和“笑脸书签 ”。为了便于幼儿带着一定的目的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我在阅读区准备了“问号书签”和“笑脸书签”,让幼儿在看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夹上问号书签,在生动有趣、喜欢的页面夹上笑脸书签。一段时间后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为幼儿提供阅读记录表格, 便于评价时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也方便老师了解幼儿阅读的情况,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4.开展班级绘本书漂流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 我在班级开展了绘本书漂流活动。通过收集的形式,鼓励幼儿带来喜欢的绘本,每周五进行绘本书漂流活动。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书,才能真正激发自主阅读兴趣。

5.家园互动 ,提升幼儿自主学习的水平。将绘本阅读延伸到家庭中,让幼儿、家长、教师三者之间,产生互动的关系,能较好地提升幼儿自主学习水平。幼儿在家为家长讲述绘本故事,家长再将阅读的经验传授给幼儿,然后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进行互动, 引导家长提高指导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家长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阅读绘本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孩子们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必定会感受其魅力,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让美轮美奂的绘本开启孩子的阅读之梦。

摘要:绘本阅读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多年来,作者以“追求自主学习,让绘本阅读更有效”为研讨目的,大胆尝试设计了以幼儿主动参与为主、幼儿与同伴形成“学习共同体”的绘本阅读教学过程,活动主要由选择合适绘本、有效指导策略、创设阅读条件三个环节组成,充分展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8.大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篇八

一、创设舒适阅读环境,帮助幼儿“想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学生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试想一下,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光线充足,地板上铺着柔软的坐垫,房间周围的墙壁上叠靠着软软的包垫,还有许多舒适、美观的靠垫。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以自己喜欢的姿势惬意地享受阅读活动带来的乐趣,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因此,我们要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位老师,营造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吸引幼儿。如何针对大班幼儿营造良好的区域阅读环境?我们觉得需要“软”、“硬”兼施。

软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阅读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给幼儿充足的阅读、观察图书的时间,认真地倾听和鼓励,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硬环境:活动是幼儿成长的平台,我们要以丰富的阅读活动为载体,不断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如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日活动、故事表演活动等,让幼儿的阅读经验不断得到拓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二、投放多元阅读材料,帮助幼儿“乐读”

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一切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投放幼儿喜欢的绘本图书,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图书至关重要。图书里可爱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夸张的表情,还有那贯穿始终的情感……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图书难道不会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吗?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是幼儿“乐读”的重要条件。图书多样化,一是指题材多样化,从幼儿的生活到天文地理,从身边的亲情到环保教育等等,适合幼儿的阅读内容都可以让幼儿阅读。二是指文体多样化,包括绘本、故事、散文、谜语或科幻童话等。三是来源多样化,图书既可以幼儿园购买、班级订阅,也可以幼儿自带,还可以师幼共同制作。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充分体验阅读材料的多元化。

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目的性。比如培养大班幼儿爱的情感,虽然爱是孩子自然的情感,但通过绘本可以更好地激发。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只知道被关心,被爱护,被谦让,那如何学习尊重和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关心、爱护他人呢?为此我们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关于情感类的绘本图书,例如绘本《搬过来,搬过去》。

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操作性。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热爱阅读、懂得书面语言的意义,还必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认读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例如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排序并大胆讲述。再如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说的故事进行口述,从废旧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或绘画,再请家长老师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装订成一本图书,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了。

三、构建适当阅读规则,帮助幼儿“会读”

如果说兴趣是引起幼儿行为的内部动机,规则则是约束幼儿行为的外在要求。正确规范的阅读引导对大班幼儿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如果仅仅采用说教式的阅读规则,当孩子们进入阅读区时,便出现了拥挤;选择图书的时候争抢;看书的过程中吵吵嚷嚷;活动结束后更是一片狼藉。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要怎么办,而是生成对应的常规活动,分解式地解决阅读区的规则问题。从“这里的人太多” “受伤的书” “吵闹的图书区” “送书回家”,教师给予一定的线索,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构建阅读规则。孩子们通过观察、商讨、参与、设计、制作,最后构建出了阅读规则。如:

1.限制阅读区看书的人数。每次不得超6人,以保证安静阅读。

2.看书时要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争抢图书。

3.看书时不能大声讲话,避免影响他人。

4.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坐姿要端正。

由于阅读活动规则是幼儿亲自参与制定的,因而,幼儿都能较好接受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遵守。

四、放慢阅读指导,帮助幼儿“阅读”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太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因此,老师应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指导。

尊重幼儿的阅读方式。大班有的幼儿已有识字基础,甚至能做到是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读;有的边看边自言自语;有的是浏览过后再次阅读;有的是从前往后仔仔细细读;有的则被图书画面所吸引,阅读书中人物的形态、动作;有的则急于和同伴分享……在这样的自主阅读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对图书内容进行观察、理解和讲述。其实,我认为只要幼儿的声音不是很大,不影响到其他孩子的阅读活动就完全没有问题,这样尊重式的指导多好啊!

调整活动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幼儿阅读的目的是发展幼儿能力,有序、细致地观察图书画面,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通过观察到的画面信息猜测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减少活动环节,保证阅读理解的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幼儿能够充分观察,甚至反复阅读。他们能关注到图书中更多的内容,发现画面中更多的趣味。此外,由于时间宽松,教师能够以更加放松的心态去倾听幼儿在阅读后的理解,并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指导,放慢指导。在幼儿选择阅读材料后,三三两两、自由分散到阅读区进行阅读时,教师便可以开始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盲目指导,扰乱孩子的思索。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幼儿围坐在一起边翻边看,边看边说,当有惊喜的发现时会忍不住拿给旁边的同伴看,并告诉同伴自己的发现。同时,幼儿阅读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用双眼余光悄悄地关注幼儿,审视幼儿的阅读状态,若孩子都很投入地在阅读,那么老师此时没必要参与介入指导。此时,老师应和孩子一样,一起轻轻地翻书、静静地阅读,给幼儿一种隐性的示范,营造出温馨的阅读氛围。当幼儿出现常规问题或困难时,教师用微笑、眼神、轻柔的语言、动作及时进行个别引导,不影响其他的幼儿。

融合分享阅读过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留给幼儿充足时间阅读后,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观察讨论书中的图意、细节和内容,即便幼儿判断错误,也不立即阻止,而是帮助幼儿不断分析推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图意、细节和内容。在图画的阅读和讲述过程中,图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幼儿不容易掌握的,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体会角色想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画。

五、幼儿阅读的立体化延伸

要让大班幼儿乐于阅读,就应该让阅读的氛围如影随形,采用集体阅读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并可利用好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如餐点后、离园前等时间,让幼儿可以随时接触图书,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获得认同、接纳、借鉴等丰富的阅读经验。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幼儿的启发、引导,培养幼儿多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也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了幼儿对阅读的渴望。

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积极营造亲子阅读平台,让家长多维度了解阅读对幼儿的重要性,进而家园协作共同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例如:我园在家园联系栏和班级网站上分享,幼儿园把孩子每天的阅读活动和要求进行文字记录,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同时鼓励孩子和家长踊跃报名,把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亲子图书制作”活动,鼓励、吸引家长也一起参与进来,让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干,以不同方式与孩子一起讨论、设计、制作。

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幼儿终生受益。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策略地进行帮助和指导,与孩子们进行交互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和理解活动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成长。

9.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九

活动目标:

1、安静翻阅图书,感知读本的画面美。

2、观察画面,在寻找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形象变化中,了解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3、能安静倾听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逃家小兔》PPT、梳理图卡片、《逃家小兔》绘本书人手一本。活动过程:

1、欣赏封面,介绍图书《逃家小兔》。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看!书的封面有什么? 提问:在哪里?什么时候?两只兔子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这本书名叫《逃家小兔》,小朋友们,逃家是什么意思?

小结:小兔子为什么要逃走呢?如果宝宝逃走了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幼儿幼儿自主看书,教师个别观察指导。

引导语:请小朋友轻轻翻开图书读一读,看一看。教师观察幼儿阅读情况,个别引导:

(1)阅读常规的个别指导:轻轻地一页一页的翻书看,看一看画面上有什么? 引导个别幼儿观察画面内容: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逃到哪里去了?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样?

(2)请小朋友将书收回椅子底下,提问:你在书里看到了什么?(3)小结:小朋友看到了这么多好看的画面,真有意思。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画面,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

(1)讨论:如果你对自己妈妈说,你要离开家跑走了,你的妈妈会怎么做?

(2)教师翻开书的第一页,引导语: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兔妈妈说: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3)翻开第二页幼儿观察调皮的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河里的小鱼游走。(4)提问:小兔子要变成什么?妈妈怎么回答的?

两两讨论:兔妈妈用什么钓小兔?为什么妈妈不用鱼钩钓小兔?

过渡语:你还能从哪页看出来兔妈妈爱小兔?请小朋友继续阅读图书,把你看到的和身边的伙伴说一说。

3、幼儿翻阅图书,教师 观察、引导幼儿正确翻阅图书。(1)幼儿自主翻阅图书。(2)教师观察个别幼儿阅读情况。

(3)教师提问:小兔子想了哪些办法逃走?妈妈怎么回答小兔?

教师结合幼儿回答出示图书彩页内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妈妈对小兔的爱: A小兔变成小鸟时,兔妈妈变成什么?妈妈为什么变成一颗树?兔妈妈变得树是什么样子的?(张开手臂的)妈妈为什么要伸开手臂?

B小兔变成花园里的小花了,妈妈变成什么?你从哪里开出来是花匠?为什么妈妈不变成采花的人?

过渡语:妈妈这么爱小兔子,小兔还愿意逃跑吗,我们一起阅读大书《逃家小兔》。

4、教师翻阅大书,幼儿倾听,感知画面中小兔和兔妈妈的形象变化,知道兔妈妈对小兔的爱。

(1)教师边翻阅图书边讲述,幼儿安静倾听。(2)提问:小兔逃走了吗?为什么?

你最喜欢书中小兔和妈妈变的什么?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用胡萝卜钓小兔,为什么变花匠而不是采花的人,感受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小结:不论小兔变成什么,妈妈都能用最温柔的方法把小兔追回来。

结束语:这本书充满了妈妈的爱,小朋友你爱自己的妈妈吗?我们可以怎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让我们回家之后就告诉妈妈好吗?

(3)请小朋友两两讨论:如果你是小兔子还可以怎么逃走?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4)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将自己想到的画下来,并用“如果小兔变成„„妈妈就变成„„”的句式告诉老师和小伙伴。

引导语:小兔子还会逃到哪里去,妈妈会用什么方法找到小兔子,请小朋友再次翻书看一看,读一读。

(2)幼儿自主看书,教师个别观察指导。

(3)引导语:你看到小兔子逃到哪里去了?妈妈怎么找到它?

5、完整阅读,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

(1)引导语:小兔和妈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边听边看。(2)教师一边翻书一边指图讲述,帮助幼儿将对话和图画结合。

(3)引导语:你最喜欢书中小兔和妈妈变得什么?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用胡萝卜钓小兔,为什么变花匠而不是采花的人,感受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4)引导语:如果你是小兔子还可以怎么逃走?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5)引导语:小兔又到哪里去了?妈妈想了什么办法?

(6)引导语:小兔子这一次藏在哪里?兔妈妈可以怎么找到它?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花匠是做什么的?

小结:兔妈妈很爱兔宝宝,变成花匠保护和照顾小兔。

(7)引导语:小兔又要变成什么?妈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妈妈的风有哪些本领? 会把小兔的船吹翻吗?为什么?

小结:妈妈变成风,可以把小兔子吹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8)引导语:小兔变成小鸟,兔妈妈怎么找到小兔?为什么兔妈妈要变树? 小结:兔妈妈担心小兔飞的累了,可以回到树上休息一会儿。(9)引导语:小兔逃到了哪里?兔妈妈怎么找到它?

(10)引导语:小兔子变成了谁?兔妈妈要变成什么才好?为什么?(11)引导语: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还想逃跑吗?为什么?

小结:兔妈妈很爱自己的兔宝宝,无论小兔子逃到那里去,兔妈妈都能找到它,保护它。翻开书的最后一页,学小兔子的口吻说:那不是和现在做妈妈的孩子一样吗?我孩子做妈妈的乖孩子吧!

4、完整阅读图书,安静倾听图画书的故事内容,进一步理解画面。

引导语:现在,我们让我们完整的说一说《逃家小兔》的故事,会说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

帮内容完整欣赏从开头至小男孩变成小男孩,幼儿安静倾听,再次感受绘本画面的美。(1)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

(2)提问:小兔子逃走了吗?为什么?小兔子对妈妈说了什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4、再次倾听故事,尝试运用句式“如果„„就„„”表述,理解故事中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

引导语:请小朋友再次倾听一遍故事,听一听小兔子想了什么办法逃走,它们是怎么说的。

(1)再一次演示PPT,讲述故事,幼儿倾听。(2)提问:小兔子要逃走了,妈妈是怎么说的?

(3)提问:小兔子要变成什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一起完整说一次(教师出示简图提示幼儿运用“如果„„就„„”完整表述对话。)

(4)教师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句式中的内容,感受故事中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如提问:为什么兔妈妈用胡萝卜钓小兔子而不是用鱼钩?什么是园丁?为什么兔妈妈变成园丁而不是采花的人?

(5)小结:这是一个用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记录下来的故事,小兔子逃走了吗?如果你是小兔子,还可以变成什么?

5、教师引导幼儿用“如果„„就„„”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1)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一人当小兔子一人当兔妈妈,用故事中“如果„„就„„”的句子进行对话。

(2)请个别小组将对话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将幼儿对话画在简图下方。

6、欣赏图画书最后一页,再一次感受母爱的温暖。

(1)教师:小兔子逃家成功了吗?最后怎么样了呢?一起看一看(教师边出示故事最后一张PPT边讲述。)

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还愿意逃走吗?为什么?兔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2)知道妈妈对自己的爱。

引导语: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4)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引导语:你爱你的妈妈吗?怎么让妈妈知道你爱她呢?

10.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

1、理解老鼠吃饼干后发生的一系列情节,感受作品联想推进、循环往复的风格。

2、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大胆地表达。

二、活动准备:

课件、圆形面板、指针已根、与故事相关的物品图片(老鼠、饼干、牛奶、吸管、餐巾、镜子等)、背景音乐等。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直接引入:

(二)感受理解故事。

1、以师幼互动的方式分段联想,了解故事情节。

(1)第一段教师提问:“如果你请老鼠吃饼干,它还会向你要什么?”,教师一边在圆形面板上出示牛奶、吸管等小图片,一边和幼儿一起联想推进故事情节。

(2)第二段教师提问:“小老鼠照镜子,为什么发出了惊叫声?”教师一边在圆形面板上出示剪刀、扫把等图片,一边和幼儿一起联想推进故事情节。

(3)第三段教师提问:“小老鼠睡不着,它一定会向你要什么?”教师一边在圆形面板上出示图书、纸笔等图片,一边和幼儿一起联想推进故事情节。

2、完整欣赏故事:

(1)结合幻灯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以接龙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循环往复的风格及表述特点。

(三)游戏《转一转,说一说》

1、在圆板上加入指针,介绍转盘游戏的玩法。

11.大班阅读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一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有译作“佩特·哈金丝”) 创作的一部经典图画书, 其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 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书。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

阅读目标:

1.在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中, 获得乐趣, 能开心地笑, 能大胆地想。

2.掌握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3.感受画面的美。

阅读重点:

能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充分享受想象与阅读的乐趣。

阅读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用准动词“走、绕、越、穿、钻”等。

阅读准备:幼儿人手一本书、多媒体课件。

阅读过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 重点想象与讲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 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观察扉页, 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 这是一个农场, 哇, 好大好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课件)

“有房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房、手推车……”

“有母鸡, 有山羊。”

“这只母鸡还有一个名字呢, 叫萝丝。我们就叫它母鸡萝丝。”

【反思】巧设情景, 导入活动,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是比较困难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 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靠简单的挂图和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 显然是很不够的。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动。教师轻点鼠标, 大屏幕呈现给幼儿农场的全貌,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点击画面的同时, 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着农场里的一切。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等颜色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偏黄的夕阳光的暖色调中, 画面色彩更加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 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倾听故事, 享受乐趣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想知道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一看。”

播放课件, 把幼儿带进既紧张又搞笑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天,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它没发现, 一只狐狸在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走过院子, 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 钉耙一个反弹, 狠很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扑了个空, 栽倒在池塘里。

萝丝越过干草堆,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一头扎进了干草堆。

萝丝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 狐狸扑了上来, 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浇在狐狸的身上。

萝丝穿过篱笆, 狐狸扑了上来, 可跌倒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钻过蜜蜂房, 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 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 吃晚饭。”

幼儿听得不时发出笑声。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一想, 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它是怎么去的?”

幼儿回答。每说出一个地方, 课件就出示这个地方,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体态语言展示一下去的方式及动作。

【反思】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天性好动, 对动画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轻点鼠标, 画面出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 幼儿笑得前仰后合, 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幼儿年龄特点等决定了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就轻点鼠标, 带领幼儿回到情节中, 幼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 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理解动词, 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 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 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阅读, 沉醉有趣

“这本书, 真有趣, 请你们自己一页一页地轻轻翻, 细细看。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

教师请幼儿拿起事先放在每组桌上的绘本。幼儿各自翻页阅读。教师到幼儿身边倾听、引导幼儿阅读。

“哇!”“哦!”“哈哈!”“好险呀!”幼儿的喜悦与陶醉一阵漫过一阵, 漫出书页, 涌进教室。

“有趣、开心的画面在哪儿, 谁来说说。”

指名个别幼儿讲述他们心中有趣的、开心的画面, 讲到哪里, 教师把课件画面展示到哪里, 并且校正幼儿的语言, 特别注意个别动词表述的准确性。

(幼儿回答略)

“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真有趣。下面再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两人一组说一说, 你说给我听, 我说给你听。”

幼儿互相讲述、交流。

【反思】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轻轻翻, 细细看, 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 所以我倡导“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播放课件, 让幼儿一起欣赏有趣的画面, 充分理解故事, 展开想象。个别讲述及指导是为各自讲述作示范, 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述、倾听是为落实一个理念:阅读是个人的行为, 人人都要有“被动的能动性”。

●再读扉页, 培养情趣

“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地图。对照地图, 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狐狸在哪里踩到了钉耙, 在哪里栽进了池塘……你能来找找看吗?”

(幼儿回答略)

“这本书太有趣了。不仅故事有趣, 而且画面的色彩是偏黄的暖色调的, 很亮很温馨。我们再从头至尾欣赏一遍。”

慢慢地播放课件, 幼儿边看边听边欣赏。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课件出示作者的头像及名字) , 她还创作了《蒂奇》、《金老爷买钟》等作品, 我们还可以去阅读她的其他绘本。”

【反思】互动活动,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通过与多媒体互动, 再次展示的农场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所, 让幼儿找出狐狸受挫的地点, 实际上就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为此, 在教学的结尾部分播放课件并进行整体欣赏。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作品, 拓展了幼儿阅读的空间。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 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 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

上一篇:关税保函(格式)下一篇:陆川法院五项措施切实做好安全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