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共8篇)
1.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一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10、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法约尔)
1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法约尔)
12、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1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4.第一位试图建设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15、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6、我国最早抽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9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7、我国最早抽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9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8、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1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20、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21、公共行政环境的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23.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24、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作者是。
25.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
26、融合型号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27、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28、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29、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30、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3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3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
3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
3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时期。
3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3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3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
3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4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4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4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4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体制。
4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的地方政府。
4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的行政区。
4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的行政区。
4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48、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49、由立法机关或其它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
5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5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5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5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5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55、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5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5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英国)
5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5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6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6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彷。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正式施行于(2006年1月1日)
6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6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6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66、行政决箫体制的核心。
6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6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6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7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
71、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7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7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7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
7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7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式二十五份报国务脘备案。
7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8081、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82、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只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8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
84、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8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86、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87、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88、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89、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2.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二
1.细读题干, 全面理解句意, 弄清考点, 灵活运用语法知识:
单项选择题的每一个题都有一定的考查重点, 由于大量的信息隐含在各题的题干中, 因此答题前首先要细读题干, 分析题干, 了解出题者的意图, 弄清考点, 才可避免盲目选择。
例如:He hurt his leg in the accident, he
A. Doesn't;B.isn't;C.didn't;D.wasn't.
该题一看题干就知道它是考查反意疑问句的结构。前面陈述部分是肯定式, 后面问句部分应用否定式。再从题干谓语动词hurt可知, 这是一个一般过去时态的陈述句, 因此选C项为正确答案。
2.领悟关键, 对比选项, 排除干扰:
对于某些题目, 如果单从题干上分析, 不一定能弄清其考点, 所以也就不易解题, 这时可以采用分析对比选项, 结合题干, 排除干扰选项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It very hard when I got there this morning.
A.rained; B. had rained;C.was raining;D.is raining
该题考查的是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单看题干下面的几个选项似乎都对, 但仔细领悟, 就知道题干中when所引导的从句是过去式, 应先排除D, 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一个动作发生的时候, 另一个动作正在进行。再根据题意可知A、B也应排除, 正确答案是C。
3.分析筛选, 反复验证:
有时, 四个选项都似是而非, 让人难以入手, 这时不妨将每个选项代入题干检验, 根据所学知识, 反复推敲, 进行筛选:
例如:Be quick, We'll be late for school.
A. and;B. if;C. or;D.until.
将A、B、C、D四项分别代入题干, 根据题意, 不存在条件句所以先排除B、D, 再对比剩下的选项A、C, 从前后的句意看是带有转折关系的, 故选C。
4.注意习惯用语, 免受中文影响:
例如:The sun rises the east.
A. on; B. in; C. from ; D. to
此题意思是“太阳从东方升起”若根据中文意思, 就会选 C, 所以绝对不能单从中文去理解, 应选B。
总之, 单项选择题所给出的选项干扰较大, 有一定的难度, 要选择正确答案必须同时符合三个原则, 即:
(1) 与题干表达的意义要一致:
(2) 与题干相关部分的语言形式要相呼应;
3.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三
摘要: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分析其职权行为的重要前提。公共行政人员既非自利的“经济人”,又非缺乏价值内涵的“公共人”,而是有着多重利益取向的“利益人”,因而他们的行为面临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进而陷入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公共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彰显。应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的规范制度,以及公共行政人格的塑造,促使公共行政人员选择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中图分类号:D035;D6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3—0118—05
一、“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是伦理规范的前提。在传统公共行政研究中,主流的人性假设范式是性恶论。公共选择学派更将“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和公共行政领域,认为“政治中的个人参加者并不是从事发现的事业,他的地位非常接近市场中商人的作用。他通过可以得到的工具表达自己的利益,他接受从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政治是‘利益或价值的市场’,很像一般的交换过程”。公共选择学派关于公共行政人员人性假设立论的前提完全忽略了政治和行政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差异。新近在我国学界流行的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公共人”,然而“公共人”思想正是源于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布坎南所谓的“公共人”(public mall,也译为“公务人”)只是一种承担公共事务的工作人员的称谓,与商人、作家等其他职业从业者并无二致。“公务人”(公共人)就是以统治者名义行事的代理人,当选的立法人员、法官、官僚,以及在限制和规定公民自由的供选择的条件中进行选择的人。我国学界对“公共人”的阐发多从“公共”出发,增添其公共性的内涵:“‘公共人’源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意即公共行政人员行使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承担的是公共利益,所为与所不为受公众的监督”。对“公共人”的这种期待已完全偏离了布坎南提出该称谓的初衷。我国学界在界定“公共人”时,有意将从事公共行政管理的人员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区分开,对他们有更多的伦理要求和规范,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共行政人员人性“应然”的期待。但“应然”与“实然”毕竟是有差距的,只有对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作出最切合实际的而不是理想或期待的判定,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行政行为选择。
对人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不能离开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所构成的所有社会关系。公共行政人员活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两种相异的角色。在私人生活领域,他扮演的是功利性的角色,以追求个人效应和实际利益为目标;在公共行政领域,他扮演的是表现性的角色,旨在维护社会制度与秩序,彰显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差异如此悬殊的两种角色扮演非性善论或“经济人”假设所能解释。公共行政人员从事公共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而人以利益追求为行为的动力,因此,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人应该是“利益人”,管理的伦理内涵就在于“利益人”的假设。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对利益的追逐是人们行为的动因所在,这是不应带有价值评价的客观事实。行政伦理之所以考察利益,缘于为了什么人的利益和如何实现利益关涉人们利益追求的正当性考量。利益的主体和实现利益的方式包含着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二是如何保证组织、社会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是一项具有公共性的活动,公共行政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没有自己的特殊意志但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公共行政人员之所以没有特殊意志,是因为他们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和旨归。但自由意志的存在,使得公共行政人员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特殊利益要求。他们的个人利益要求会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他们的公共行政活动中,他们会将公共行政所要实现的各种价值按其理解进行重要性排序,这就使得他们在履行其职责时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易言之,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利益人”,其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谋求特定的利益。不过利益有两个向度:一是为公,即谋求公共利益;一是为私,即为部门利益、自我利益而奋斗。“利益人”假设摒弃了“经济人”与我国学界的“公共人”假设对公共行政人员价值取向的简单界定,其所涵涉的两种利益追求与公共行政人员的现实境况相吻合。不同的利益目标必然涉及到不同的行政行为的选择,由此,也就产生了公共行政人员公共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
二、多元责任取向: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
作为“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承担着多重责任。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行政的所有词汇里,责任一词是最重要的。行政责任有三个主要的向度:对公共利益负责和对组织利益负责;对职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忠于个人利益和忠于公共利益。由此带来了公共行政人员行政行为选择的三重伦理困境。
(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
对于公共行政来讲,“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人员必须致力于实现共享的公共利益。在社会分工之后,之所以保留了公共行政这个领域,就预示着它有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的功能就是公共行政人员要摆脱公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实现共同的公共利益。但是,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公共组织的成员,承担着组织的任务,他势必要忠于职守,严守纪律,服从命令等,这些既是其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其基本的职业道德。在一般意义上讲,对公共利益负责和对公共组织利益负责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公共利益较特定的公共组织利益更多样,二者就可能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是公共利益的某一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冲突。当公共行政人员所在的公共组织做出的决策不合时宜时,公共行政人员就面临着这样的两难选择:执行政策,将损害公共利益;不执行政策,就意味着对组织的不忠诚。
(二)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
本位职责是与公共行政人员在科层制中所处的位置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而社会职责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通常公共行政人员的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指向是相一致的,因为本位职责是社会职责分配到各个角色中的具体职责,只有每个人都践履本位职责,才能最终保证社会职责的履行。但是由于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致使公共行政人员在认知能力和意志力出现偏差时使二者产生抵牾。加之在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本位职责的表现通常直接与个人的绩效评估结果挂钩,更增加了人们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以本位职责取代社会职责的可能性,导致二者之间矛盾加剧。
(三)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公共行政人员之所以会面临个人正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原因并不能归结为公共行政人员在利益取向上的个人中心主义,而是与现代社会的结构息息相关。一方面,现代社会使个体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使其能够真实地感受并追求自己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各种因素高度相关和相互依赖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的个体都会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常常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当个体进入公共行政领域时,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由于公共行政人员手中握有公共权力,因此他们比普通社会成员面临着更多的权利自我扩展的诱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公共行政人员有权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维护自己正当的基本权益,在现代社会即使不能说是充分善的,至少也是合法正当的。但是,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他们首要的职责应该是为公众谋福利。这样,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普通社会成员和公职人员的利益就会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追求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公共利益。
三、“内外兼施”: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公共行政人员在面临伦理困境时究竟会作出何种选择,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制度的规定与控制,公共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二者也关涉公共行政人员如何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我们从不否认制度的规定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但任何一种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更关键的是,任何制度效能的发挥都要依赖于公共行政人员自主性的发挥,正义的制度只有对拥有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才可能是有意义的。因此,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实现有赖于良善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人员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德性的彰显,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一)良善制度的保障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因此,制度的设计对人类的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行政伦理学中所谓的制度主要指成文的制度安排,作为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外部约束机制,良善的制度表现为设计精良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设置了底线标准。任何一种立法活动都是一种集体道德裁决、一种政治性社团建立的道德最低标准。制度和法律的实施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必须保证制度和法律都是良善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指明了方向。“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是对处理权责关系的原则性要求。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制约,根据职能需要对权力进行分配并保证权力和责任对等是行政职权及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责任追究制度,避免部门利用权力谋取部门利益,避免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推诿扯皮。“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是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原则性要求。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决策的腐败是最严重的腐败。因此,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决策的信息收集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听证公示制度以及集体决策制度,以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执行顺畅,是降低监督成本的基础,是保证决策落实的重要条件。顺畅的执行建基于公正执行,为此,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公正地选择适用的法律依据,公正地对待每个行政相对人,并保证行政相对人申述渠道的畅通。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的必要措施,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应通过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建立财产登记和申报制度等确保有力的内外监督。
制度的不道德才是个人不道德的根源。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保证法律制度的合伦理性就是要对其进行伦理化,制度的伦理化就是要突出制度的伦理内涵,即制度的设计、评价以及制度的目标都应符合公平、公正、诚信等伦理价值目标。也就是说,人们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伦理价值和伦理规范,或者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伦理评判。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既要保证立法的实体正义,也要确保立法的程序正义。立法正义的核心是分配正义,就是公平地分配权利和义务。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他的“用于制度的两个正义原则”。两个正义原则可概括为更为一般的正义观的一个专门方面,其表述是: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对法律制度所提出的这种符合伦理的正义要求既考虑了公共利益的需求,也强调对个人权利的照顾,毕竟公共利益是建立在真实的个人利益之上的。罔顾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就似海市蜃楼。因此,制度的合伦理性就是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所执行的制度是以公共利益为中心、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的;同时,在程序上,公共行政人员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保障公众申述渠道的畅通。尤其是在行政管制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要保障行政相对人基本的人道的生存条件。
(二)个体德性的彰显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凭借其权威性和控制的多层面性在社会治理中居主导地位,以其独特的规范形式、严密的体系和合理的程序使公共行政人员令行禁止。然而任何法律制度都不是完善的,因为“规章只会引起更多的规章”,“语言的歧义性使其无法作为一个充足工具,来完全控制官僚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规章越多,对官僚行为的控制力就越小”;由于激励缺乏或者不相容,对规章的执行总是伴随着偷换目标、敷衍了事等弊病。于是,个体德性就凸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这里的德性是指个体保持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所必备的道德品质。现代公共行政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其所隐藏着的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以及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所带来的价值冲突。在人类理性达到至高点之前,自由裁量行为都会存在。自由裁量权并不必然带来权力滥用和腐败,关键在于公共行政人员道德的自觉。在前述伦理困境中,单独考察每一种价值取向,它都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如何超越这些价值冲突,也取决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个体德性的培养以完善的行政人格为前提,行政人格是公共行政人员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品质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也是公共行政主体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行政人格对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定位。行政人格具有指导行政主体区分“可为”和“不可为”并指引其做“可为”之事的功能。在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人员(行政主体)是公权的行使者。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行政主体在处理行政事务时才能坚持连贾胜和一致性,体现出对公共利益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第二,利益整合。行政主体所扮演的角色集带来了多元的利益需求,具有利己和利他双重取向。由于公共行政追求公共利益,使得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坚持利他的动机和行为。然而,利己是人之本性,利己行为必然会在公共行政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对于有着完善行政人格的公共行政人员来讲,由于他们坚持高尚的道德行为动机和自觉的道德规范,就会从理想的价值观出发,妥善处理利己和利他的矛盾,通过整合两种行为动机,突破利己的价值观束缚,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价值。
4.行政管理实务单项选择题 篇四
1.(量化管理)是行政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现代化的第一步。2.测量水平中最单、最基础的是(类别尺度)。
3.(智力结构)是指行政人员的一般能力和知识结构,是先天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人努力诸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4.(标准强度和频率)指测评标准的内容,也就是各种规范化行为和相对次数。5.人们把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的管理方法称之为(整分和方法)。
6.(对比式标准)指将各个要素的最好的一端与最差的一端作为两极,中间分为若干等级。7.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桥梁的管理方法称之为(反馈方法)。8.下列哪项不属于综合定额法(模式计算法)。
9.量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中(质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标准。
10.建设(优秀的行政组织文化)是行政工作中运用量化工具的前提和必须,可以减轻“量化”的“刚性”,提高量化管理的揉性和准确性。
11.目标导向错误。主要体现在(政绩)上,反映行政人员的行政效能。
12.在工作量的衡量中,(定性)就是考察工作人员所承担的目标系统中的各项指标的完成与否,岗位责任制中的条款履行与否等。
13.(定量描述)是测量的结果,也是评定的基础。
14.行政机构是上传下达、联系群众、协调各方的神经中枢,工作繁多而又复杂,要求行政人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15.以下哪方面不是行政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独断专行能力)
16.(能力结构)是行政人员的特殊能力和专业结构,是完成社会活动的本领和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
17.(绩效结构)是指通过行政人员行为表现出来的成果。通常指工作成果、工作效率、工作负荷等。
18.在对考察的对象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的方法是(典型调查)。
19.在行政调研中一种以表格形式了解调研对象状况,有效搜集行政信息的工具是(问卷调查法)。20.数值型数据在整理时通常要进行(数据分组)
21.在分组的基础上,以各组(或部分)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的相对指标是(结构相对数)
22.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离散系数)。23.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是(第一手资料)。24.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指标是(总量指标)。
25.要研究某种饮料的平均合格率,一般采用(抽样调查)。
2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27.在实际行政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是(抽样调查)。
28.通过调查宝钢、首钢等数十个大型钢铁公司,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产业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29.行政人员了解行政对象,获得行政对象的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行政调研)。30.(行政调研)是提高行政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
31.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这种方法是(抽样调查)。
32.(重点调查)是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择其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已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33.(文献调查法)是间接收集思想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第二手材料的方法。
34.(观察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35.(访问调查法)在行政调研工作中运用范围最广,运用时间最长,是行政工作者所熟悉的一种方法。
36.行政工艺与实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软、硬)两个层次的内容。
37.行政工艺与实务的综合运用效果往往反映出行政组织和人员的(行政水平和工作能力)。38.(行政工艺)就是行政活动中技术手段的总和。
39.(行政工艺与实务)是指在行政原理指导下,在行政工作中所形成的一套技能、程序和方法。40.从学科基础的角度来看,行政工艺与实务包括(个性工艺与实务和共性工艺与实务)。41.在中国古籍(《易经》)中就认为吏是一种需要特定技能的职业。42.科学的行政工艺与实务是实现(整体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43.现代行政管理的工艺与实务要吸收引进现代化(国家)管理方法。
44.行政工艺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研究提高行政效能的手段和条件)。
45.行政工艺是给行政管理的成功提供最佳技术条件和工艺条件,亦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科学体系。
46.行政工艺与实务的种类繁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和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行政目标)。47.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考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的量的规定性是现在行政管理工艺与实务的(量化性)。
48.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三个层次中,(思想及行为层)居于核心地位,它是行政管理现代的内核,是灵魂。
49.以下哪一项不是学习行政工艺与实务的意义(是发展市场经济,加强企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50.现代行政管理产生于(欧美国家)。51.(公开性)是现代行政程序的首要表征。
52.(行政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现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实现的总和。
53.效率必须是(目的和手段)的高度统一。
54.(行政程序的效率)是指特定的行政效果与产生该效果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大,效率越高。
55.行政程序的效益是指通过行政程序做出的实际政府行为(突然)与理想政府行为(应然)的重合度。重合度越高,说明该行行政程序的效益(越高)。56.行政管理的核心是(行政效率)。
57.行政工作的绝对效率具有(短期见效)的特点。58.执行效率即指(基层)单位的行政效率。
59.(依程序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它对于保障正确实施体法、制约行政权力、保护相对人权利即合理配置资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0.现代行政程序的切入点是(控制行政权力),以达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
61.因为有了(行政参与),才使行政管理对象能够在行政程序过程中获得平等的地位,使政府的行政行为在法律范围内有所约束。
62.(公正)已成为现代行政程序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
6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民主的本质是(人民主权)。
64.民主政治是“人民主权”的政治,是“多数人得统治”,而其核心莫过于(广大公民有效参与国家的制度。
65.(公开性)是现代行政程序的首要表征。66.在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在时间序列上的错位或倒置而导致行政程序的不公正和有偏私现象时有发生,这表现了目前我国行政程序缺乏(合理性)。
67.行政许可行为,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海关、工商、公安和环保等各个领域,但每一种许可使用不同的程序,这表现了目前我国行政程序缺乏(统一性)。
68.行政机关要将其行政行为的实施中应当让公民了解的事项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外通知告示的制度叫做(告示制度)。
69.(听证制度)被公认为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70.推广六西格玛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创建一个专家队伍)。71.六西格玛认为最优先的事是(以顾客为中心).72.推行六西格玛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执行领导)。73.行政管理控制属于(内部控制)。
74.对:计划的控制过程“是(预算编制过程)。75.目前质量管理的阶段属于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76.规划工作中解决单一目标问题有效而简便的一种优化技术是(线性规划法)。77.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关键工作是(制度的设计)。
78.(行政管理控制)是指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相调节的预测、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
79.(行政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领导、组织、协调、监督组织内的各项管理活动,以促成管理目标的实现。8 80.(判断型)的绩效评估经常用来作为控制职工行为的过程。81.(定性预测)主要是研究探讨预测对象的未来的性质。82.(定量预测)是对预测对象未来的数量特征加以确定。83.(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比较客观,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
84.(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与保护财产安全及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关的组织、计划、程序、方法等。
85.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是(经营预算)。
86.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过程的某一事物的现场控制方式是(事中控制)。87.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其着眼点就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88.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抓好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
89.六西格玛认为以(顾客)为中心是最优先的事。
90.(组织文化)是组织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组织“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融会在组织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决定着组织的兴衰成败。91.在以人本的管理中,员工的(安全管理)是最基础的管理内容。
92.下列哪个会议室的布局适合规格较高,与会者身份都重要的国际讨论会议(口)。93.对重要会议出席者或好友团体访问,应组织人员在本单位(大门口)欢迎或欢送 94.会场装饰的背景色调应以(突出会议的主题)为主。95.主席台座次的排列,应以职务高者(居中)。96.选择会场的大小主要依据是(会议的规模)。
97.拟订会议日程包括确定会议方式,明确会议的日程、议程和(程序)。98.会多成灾、(空谈成习)、吃喝玩乐等是增加会议成本的表现。99.下面哪项不是办公物件的管理原则(非标准化原则)。
100.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人)的因素第一位的,是我们从事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101.对人的管理是组织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要使每一个人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其核心是要(以人为本)。
102.(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培育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来促进组织的生存和发展。103.实行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的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要求,组织应该建立切实可靠的(民主管理方式)。
5.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五
答案是从书上找的,和老师给的答案核对过。如有发现错漏的,请在公关班群PK。
200410 11.用来表示组织与社会各界具有关联性和共同性的公共关系广告是()A.形象广告
A.哈佛大学
C.斯坦福大学 A.康非尔德 C.马斯洛
B.公益广告
C.观念广告
B.纽约大学 D.波士顿大学 B.亨特瑞克斯 D.霍夫兰
D.响应广告
17.作为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首次在大学内被讲授是在()21.对公众进行较为具体分类的开创者是美国的()28.类似记者采访,不使用问卷而按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重点,与调查对象深入交谈以求获得 大量真实的背景资料的调查方法是()A.电话调查 B.深度调查
C.面访调查
D.通讯调查
200501 1.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A.树立形象
B.协调关系 C.传播沟通
D.科学管理
2.()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广东省劳动厅举行了我国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上岗考试,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关系已经正式步入职业化的阶段。A.1998年12月
B.1999年5月 C.1999年12月
D.2000年5月 4.各种党派团体属于()。A.服务性组织
B.公益性组织 C.营利性组织
D.互益性组织 7.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A.主观选择性 P99
B.客观选择性 C.主动选择性
D.被动选择性
9.接待一国政府的首脑时,其乘坐的交通工具上悬挂该国国旗,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客方国旗应挂在()。A.前方
B.后方 C.左方
D.右方
10.运用广泛,几乎涵盖了视觉组织系统中各种应用设计要素的要素是()。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D.企业广告及宣传版面编排模式
200510 9.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特指()A.积极受众
C.消极受众
B.被动受众 D.公共受众
注:书上未找到。13.在公关传播中运用“名流公关”的作法,主要是想发挥舆论的()A.制约作用 C.鼓动作用 200601 1.下列选项中,认为公共关系主要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社会关系的是()A.咨询说
C.平衡论(注:旧书上内容)
B.关系论 D.形象论
B.监督作用 D.指导作用 P116 3.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指的是()A.公共关系 C.人群关系
B.人际关系 P48 D.公众关系
4.被称作公共关系学科化“旗手”的人是()A.詹姆斯·格鲁尼格 C.爱德华·伯尼斯
P55
B.艾维·李 D.雷克斯·哈罗
8.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提出“新一代公关从业人员的新方法、新工具”主题的时间是()A.1986年 C.1998年
B.1995年(书上未找到答案)D.2000年
12.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属于()A.互益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B.营利性组织(书上未找到答案)D.公益性组织
24.直接影响民意测验成功与否的环节是()A.确定调查目标 C.实施调查
B.设计问卷
D.抽样(在书上未找到答案)
28.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中,公共关系隶属于()A.促销策略(书上未找到答案)C.形象策略
200610 8.组织的公关部介于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对内它主要代表()A.组织 C.部门
B.领导
D.社会公众(书上未找到答案)B.营销策略 D.价格策略
11.下列选项中,被视作“准自家人”的是()A.内部公众 C.顾客公众
B.社区公众(书上未找到答案)D.媒介公众
15.属于公共关系管理主体因素系列的是()A.产品的定位(书上未找到答案)C.传播制品
B.舆论状态 D.网络媒介
18.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公关调查——公关实施——公关策划——公关检测 B.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检测(书上未找到答案)C.公关策划——公关调查——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D.公关策划——公关检测——公关调查——公关实施 20.组织报刊面对的公众主要是()A.大众 C.特殊公众
B.社会公众
D.组织公众(书上未找到答案)
21.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A.资料分析法 C.群体讨论法
26.企业广告诉求的基点是()A.消费者 C.产品定位
B.潜在消费者 D.产品价格 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
D.民意测验法(书上未找到答案)
27.使用非广告的传播形式提示消费者进行广告回忆,以提高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质量。这种整合营销传播法被称为()A.提示法 C.主题线法
B.隐喻法 D.迂回法
28.政府公关首先要面对的客体是()
A.机关内工作人员(书上未找到答案)B.国家权力机关 C.各社会阶层和团体
200701 2.作为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结果的要素是()A.公共关系语言 C.公共关系状态
B.公共关系观念 D.公共关系舆论 D.广泛的国际公众
7.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职责首先在于()A.扩大影响 C.控制公众
B.引导舆论 D.告知公众
13.竞选中的各种助选团体、工商业中的集团消费者、订购者属于()A.个体公众 C.内部公众
B.组织公众 D.外部公众
21.传播学界认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间,关于大众传播威力研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A.魔弹论 C.适度效果论
B.有限效果论 D.最低效果法则
27.谈判各方简要亮出自己的基本想法、意图和目的,以求为对方了解,这属于谈判的()A.导入阶段
C.概说阶段(书上未找到答案)
B.明示阶段 D.亮相阶段
28.企业内刊是企业自行编辑、出版、发行的一种()A.大众媒介
C.准大众媒介(书上未找到答案)
B.非大众媒介 D.超大众媒介
200710 2.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的学者是()A.蔡尔兹 C.雷克斯·哈罗
4.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A.协调沟通 C.辅助决策
B.提供服务 D.传播推广 B.詹姆斯·格鲁尼格 D.弗兰克·杰夫金斯
5.关于公共关系发展新特点错误的说法是()..A.公关理论整合化 C.公关教育通才化
B.公关实务专业化 D.公关地位战略化
6.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A.1955年 C.1987年
B.1986年 D.1988年
9.公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工作机构等属于()A.互益性组织 C.营利性组织
B.服务性组织 D.公益性组织
14.组织公关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A.制定公关计划 C.制定公关预算
17.“把关人”这一概念源出于()A.《原则宣言》
C.《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B.《修辞学》
D.《群体生活的渠道》 B.找出差距,发现问题 P195 D.确立经营方针
26.在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A.标志 C.标准字
200801
B.象征图案 D.企业广告
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产生于()A.19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6.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成立于()A.1984年 C.1986年
7.公共关系的首要功能是()A.协调关系网络 C.优化社会环境
B.提高个人素质 D.树立组织形象 B.1985年 D.1987年
9.《<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A.1988年 C.1990年
B.1989年 D.1991年 10.主张“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的学者是()A.康非尔德 C.马斯洛
B.穆勒 D.霍夫兰
11.在公关中,应当作组织的财富并悉心维护和“保养”的公众是()A.随意公众 C.边缘公众
B.逆意公众 D.顺意公众
12.在与公众相关的概念中,与人民相比内涵大、外延小的是()A.居民 C.人群
B.群众 D.受众
13.“赌金持有人”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指()A.行动公众 C.个体公众
B.积极公众 D.公共受众
18.美国化工协会曾经搞过的“责任关怀”公关活动,就公关模式而言,它是典型的()A.双向平衡模式 C.公共信息模式
23.响应广告的常见形式是()A.意见广告 C.祝贺性广告
B.公共事务广告 D.赞助广告 B.双向不平衡模式 D.新闻代理模式
27.在所有营销传播中,创意要素的一贯性被称为()A.地理连续性 C.物理连续性
B.心理连续性 D.创意连续性
29.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A.组织职能 C.塑造职能
200801
B.控制职能 D.社会职能
6.公共关系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时间是()A.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9.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公关意识中,其核心意识是()A.塑造形象意识 B.服务公众意识 C.沟通交流意识
D.创新审美意识
12.从对外公共关系实务工作层次来看,往往被置于最显著位置,甚至被称为对外传播首要公众的是()A.内部公众 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 D.媒介公众
18.当某组织发现自身利益与公众目标要求相冲突时,应该重点()A.强化正面形象 B.进行形象转换 C.进行形象修补 D.减弱正面形象
200901 11.下列组织属于互益性组织的是()A.工商企业 B.社会福利工作机构 C.职业团体 D.政府部门
14.某组织通过公关调查确认自身利益与目标公众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差别时,它应该重点()A.强化正面形象 B.进行形象修补 C.弱化正面形象 D.进行形象转换 15.包装、品牌商标属于()A.组织的产品形象 B.组织的管理形象 C.组织的人员形象 D.组织的环境形象
20.组织的公关形象策划要对公众进行研究,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 B.研究目标公众的类型 C.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 D.鉴别目标公众的权利要求 26.CI最早源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 27.“比附定位策略”属于()A.市场领导者定位策略 B.市场模仿者定位策略 C.市场跟进者定位策略 D.市场挑战者定位策略
28.把不同的营销传播方案编制出来,作为服务于营销目标的直接功能,这种做法被称为()A.效能整合 B.功能整合 C.协调整合 D.综合整合
200910 3.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与状况指的是()A.社会舆论状态 C.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活动 D.社会关系状态
4.美国报界掀起“便士报”运动的时间是()A.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20年代
5.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提出了()A.经济营销 C.文化营销
B.政治营销(书上未找到答案)D.社会营销
14.当某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与目标公众的要求严重不符时,它应该重点进行()A.正面形象的强化工作 C.产品形象的转换
B.形象的修补 D.环境形象的转换
15.组织处于公关危机时期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A.进攻型公关 C.矫正型公关
B.防御型公关 D.维系型公关
25.“比较性广告”所运用的定位策略是()A.市场领导者定位策略 C.市场模仿者定位策略
26.企业广告运用最广泛的题材是()A.效能 C.时尚
29.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是()
B.快乐 D.健康
B.市场跟进者定位策略
D.市场挑战者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策略 A.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书上未找到答案)
C.提高政治透明度 D.树立政府形象
201001 5.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正式宣告成立的地点是()A.伦敦(书上未找到答案)B.纽约 C.日内瓦 D.巴黎 6.梅耶教授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理论是()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人群关系理论(书上未找到答案)D.权变理论 16.人口膨胀、青少年犯罪属于()A.社会事件 B.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社会运动
17.公共关系正式被纳入组织管理职能的根本标志是()A.正式公关编制确定 B.正式公关目标确定 C.正式公关调查的开始 D.正式公关预算编制确定(书上未找到答案)19.下列属于公共关系管理环境因素的是()A.组织的目标 B.机构与人员设置 C.网络媒介 D.社会的媒介体制(书上未找到答案)
24.将人口总体顺序编号,用等距法,每隔一定间隔抽出一人为样本的抽样方法是()A.分层随机抽样 B.间隔随机抽样(书上未找到答案)C.分区多级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201010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成立的时间是()A.1978年 B.1955年 C.1948年(书上未找到答案)D.1947年
3.从公共关系实际操作的发展历史看,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A.耳目 B.修正者 C.发言人 D.反馈者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A.协调意识 B.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A.分析人员 B.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计划人员
7.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都属于()A.互益性组织(书上未找到答案)B.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公益性组织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A.印刷媒介 B.组织的机构设置 C.公众对象 D.工作方法选择 18.下列选项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A.执行职能 B.协调沟通职能 C.决策指挥职能 D.监督职能
201101 3.某公关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市场形象调查与设计服务,它属于()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13.下列属于交际型公关的是()A.演讲(属宣传性)C.售后服务(服务型)
B.电子邮件 P154
D.设立热线电话(征询型)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D.独立业务服务公司
16.下列对“公共信息模式”的描述错误的是()..A.公关是信息的公布
C.利用大众媒介传播相对真实信息 17.下列不是“把关人”作用的是()..A.对信息进行整理
C.将信息划分重点和优先顺序
18.传播学者麦库姆斯提出了()A.“3S”论 C.两级传播论
20.整合营销的最高阶段是()A.协调整合
C.关系管理整合P178
B.形象整合 D.功能整合 B.把关人理论 D.议题设置论 P125
6.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六
A.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B.被告提供的证据必须来自于行政程序
C.被告可以委托代理人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D.经法院批准,被告可以搜集以前自己未收集的证据
【考点】对被告方收集证据的限制,《行政诉讼法》第33条
47、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在一审中未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而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其具体行政行为,被告不服上诉二审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的,二审法院应该()。
A.二审法院可以采纳被告提供的证据,并据其作出判决
B.二审法院不能采纳被告提供的证据,但可以自己收集证据
C.二审法院不能采纳被告提供的证据,应维持一审判决
D.二审法院可以采纳被告提供的证据,撤销一审判决
【考点】被告的举证,《行政诉讼法》第32条、《行诉法解释》第26条
48、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不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人民法院可以()。
A.主动收集证据,并依据证据作出判决
B.视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无证据和依据而予撤销
C.人民法院裁定中止诉讼
D.人民法院应强制被告提供证据和依据
【考点】被告的举证,《行政诉讼法》第32条、《行诉法解释》第26条
49、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被告必须提供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法规性文件。下列关于被告提供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不能作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依据
B.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C.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D.人民法院可以在行政诉讼中提取证据,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考点】被告的举证,《行政诉讼法》第32条、《行诉法解释》第26、31条
50、某小区近来接连发生自行车被盗案,某公安局接居民刘某报案称看到赵某偷车,经调查修车人杨某也说赵某曾向其兜售自行车。该公安分局传唤赵某讯问,赵某矢口否认,遭到办案人员殴打,赵遂承认偷车。公安分局对赵某作出拘留15日,罚款500元的处罚。后又在赵某家中抄出尚未出售的自行车一辆,经失主周某辨认,正是自己被盗的自行车。赵某对公安分局的处罚不服,对该行为经复议后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下哪些可作为证据证明公安分局对赵某处罚合法?()
A.刘某、杨某的证言B.赵某的口供C.查抄的自行车D.失主周某的证言
7.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 篇七
下面就单项选择题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构思方法及技巧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单项选择题编制设计的基本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的单项选择题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出发, 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进行设计, 充分发挥单项选择题在检测认知学习水平上的优势, 兼顾能力考核, 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
具体设计时要清楚的表述每道题目和评价任务, 尽可能避免与试题测量无关的因素对考查的影响。题干在表述上应准确、清楚, 是学生一目了然, 要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和语法,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目和任务的要求。
2 单项选择题的设计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单项选择题的设计同样必须遵循全面性、主体性、科学性、公平性以及创新性五大设计原则, 同时要根据单项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保证单项选择题的试题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 单项选择题设计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 单个的选择题必须明确是某一知识点或能力的测试, 如果是一份测试试卷的单项选择题, 就必须综合考虑试题的整体表现性, 覆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要全面反映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广度和深度, 这是第一个必须遵循的全面性原则。
第二, 单项选择试题设计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以基础知识的考核为主, 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选择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 而不是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同时有选择的把信息技术学科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试题转化到单项选择题中,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 在一份试卷的多个单项选择题中要注重题目的层次, 这样才能在评分上拉开差距, 提高分数的置信度。如果是一个单元的训练用的单项选择试题, 要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目标, 同样也要有层次以及难度台阶。
第四, 单项选择试题设计要注重发挥试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作用和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这个原则在设计单元练习试题时尤其应该注重, 这时候单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测试应该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加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同时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从而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调整。
3 单项选择题的构思方法
在单项选择题的构思方法方面, 单项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编制中显形的一种, 尤其是要考核认识能力的单项选择题, 更需要讲究设计方法, 因此构思方法十分重要, 它是编制单项选择题的关键。下面介绍构思方法。
(1) 直接法: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进行构思, 与教学中所在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相一致。
案例1.要考查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可设计为:现代社会中, 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是 (B) 。
(A) 物质、能量、知识
(B) 信息、物质、能量
(C) 财富、能量、知识
(D) 精神、物质、知识
(2) 变形法:若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 不同的角度来叙述某一事物观念或事物概念、事物规律的, 可把某些正确答案选项变形成迷惑选项, 只保留一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案例2.关于考查搜索引擎网址的试题, 下列不属于搜索引擎网址的是:
A.http://www.jsyx.gov
B.http://www.syzedu.net
C.http://www.baidu.com
D.http://www.wxbz.com
(答案:A、B、D)
若将上题中“下列不属于搜索引擎网址的是”改为“下列属于搜索引擎网址的是”就成了我们所要设计的题目, 答案只有C了。
(3) 改选法:常规的填空题, 计算题、操作题、作图题、程序设计题等都可改选成选择题。其方法是把原题中的正确答案改造成几个迷惑支。
案例3.把十进制191转化成二进制数为 (C) 。就可以设如下几个答案:
A.11111101 B.1111110
C.10111111 D.1011111
(4) 罗织法: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 学生因不同的原因而造成错误, 如审题不细, 思路不清, 根据不足, 以及运算不对等, 搜集这些典型错误并进行罗织就可编成选择题, 这有利于比较辨析、纠正学生的错误。
案例4.下列可以分配给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是 (D)
A.201.83.56.258
B.127.215.8.36
C.10.29.300.1
D.192.168.2.1
(5) 过程化方法:所谓过程化, 是指学生在解题时, 必须基于已有的经验, 在大脑中虚拟地“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去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环节。当用单项选择题考核迁移应用水平的内容时,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
案例5.在使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时, 要描述班级男女同学的比例关系, 最合适的图表类型是 () 。
A.柱形图B.条形图
C.折线图D.饼图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 学生只有关于图表类型的静态知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结合相应实际使用的经验, 并且加以分析, 在头脑中虚拟的设计一些步骤才可以找到最合适的答案D。
(6) 合成法:选择一个用以迷惑的选项“以上答案都不对”, 而合成的选择题也具有一定的巧妙性。
案例6.在IE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202.196.200.23, 可以浏览到某网站, 但是当输入该网站的域名地址W W W.B A I D U.C O M时却发现无法访问, 可能的原因是 (B)
A.本机的IP地址设置有问题
B.该网络未能提供域名服务管理
C.本网段交换机的设置有问题
D.以上都不是, 可能是其它网络问题
另外, 还可以利用多项选择题改变为单项选择题。改变的办法有多种, 如: (1) 分解为多题。 (2) 把正确答案归并入一项。 (3) 采用“以上都是”等作为备选答案。 (4) 将多项选择题的各项全放到题干中, 把各项的几种组合作为备选答案。
总之, 单项选择题的设计总体要依据新课程标准,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 遵循四大设计原则, 在题干的设置上, 选择项的安排上, 问题的提法等方面合理运用方法和技巧设计试题考核不同的知识点。当然, 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单项选择题, 还需要我们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与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研究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新课程研究系列[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8.浅析大学数学单项选择题 篇八
关键词:数学单项选择题;解题基础;解题技巧
在大学数学的练习考试中单项选择题是学生常遇到的问题,笔者在此浅谈选择题考查目的、一般解决方法、特殊技巧。
一.选择题考查目的
1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掌握能力。
2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既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断的能力。
3考查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既学生根据数学的概念、公式、原理、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通过已知条件分析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能力。
4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既学生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的能力。
5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选择题的基础条件
以上所讲的能力都是建立在很好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如果基本概念没有明确,基本方法没有掌握,基本原理没有理解,那么解题时思维上肯定出现疑惑和混乱,从而导致产生各种谬论。所以学生必须在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学运算等能力。
三.解决单项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一般有各自的解决方法,所以要基本题用基本方法得到结论。
例1:设 , 其中 可导,且, 则 =()。A -2 B - C 0 D 2
解析:本题考查函数记号及复合函数求导,所以我们用求复合函数的基本方法来求解。因为 ,所以
正确选项为B。
2解题技巧
由于单项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形式,有些题型如果按照一般正常解题思路去解题的话,不仅解题思路很难快速想到,而且即便是想到了,也要花费很长解题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阶梯技巧。
2.1排除法。所谓“排除法”是指在综合考虑题意、所设题干和所给选项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或条件不符的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如果能将错误的排除,剩下的自然就是正确选项。即使只排除一两个错误选项,对找到正确选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排除法是解决选择题的一个有效方法。例2:矩阵
,若A的特征值和B的特征值对应相等,则其中()。A x=1,y=1 B x=0,y=1 C x=-1,y=0
D x=0,y=-1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矩阵的特征值和简单矩阵的特征值的求法和性质。根据矩阵特征值的和等于其对角元素和的性质,以及A,B两矩阵的特征值相等,可得2+0+x=2+y-1,即x=y-1,从而可得(B),(C)满足此条件,于是排除了选项(A),(D)。如果选(C),则矩阵B有0特征值,故矩阵A也有0特征值,由此得A的行列式等于0,但实际计算得A的行列式等于-2,所以排除(C),正确选项为(B)。
例3:若 ,则必定有() A
B 在x=1处无定义 C在x=1的某邻域( 中,
D在x=1的某邻域( 中,
解析:本题考查函数极限的保号性质,采用特殊值代入法和排除法求解。取 排除选项(A),取 除选项(B),(D),正确选项为(C)。
2.2特殊值代入法。题目中给出的大多是一些满足一定条件的变量或函数,对这些量成立的结论对满足这些条件的特殊数或特殊函数自然也成立。通过选取合适的特殊值,将正确选项找出是解决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4:设 在 上单调连续, 且对任意 总有 , 是 的反函数, ()
A 3
解析:本题考查曲线凹凸的定义、函数与反函数关系及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按一般解法费时间,我们可用特殊值代入法来求解。取 +1,则 ,所以 ,正确选项为(D)。
2.3选项代入法。在选择题中,题目中的选项也包含许多可以利用的信息,比如将题中给出的选项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就是处理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5:设
A= ,则A对应于特征值2的一个特征向量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特征向量的求法,若利用选项代入法可迅速得到正确选项。方法如下, 由特殊值的性质知只需用 的第一行去乘选项(A),(B),(C)中的向量,发现均不为零,由排除法,正确选项为(D)。
2.4数形结合法。很多情形数与形是密切结合的,借助图形可以直观地理解数或函数所反映的内容,因此,可以将题目与题目中所涉及的函数所对应的图形结合起来,寻找解体的捷径。
例6:如图,P 是第一象限内的矩形ABCD(含边界)中的一动点,A,B,C,D的坐标如图所示,则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依次是()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直线斜率的概念与计算,考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由图可知,连接O,C两点的直线斜率 ,连接O,P两点的直线斜率 ,连接O,A两点的直线斜率 , ,所以当P点与A点重合时 取得最大值,P点与C点重合时 取得最小值,正确选项为(A)。
合理地运用上面介绍的解答单项选择题技巧,可提高做题的效率,但必须在牢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经常有意识的联系,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文灯.2013年考研数学单项选择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 马文杰,罗增儒.高中生解答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和猜测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4.
【公共行政单项选择题】推荐阅读:
公共行政管理试题07-25
公共行政领导绩效考评09-22
公共行政管理论文10-19
政府行政的公共性07-10
公共管理学案例选择题07-30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选择题10-31
对行政管理的就业和发展,还有院校的选择?09-30
公共利益分析公共管理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