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

2024-09-07

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精选10篇)

1.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 篇一

摘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传统的电力服务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市场发展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强我国电力市场竞争实力,要求当代电力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综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对电力服务营销体系加以完善,继而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空间,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用电环境,规避停电事故等问题的凸显。本文从服务营销内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电力服务营销体系建构路径,旨在推动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服务营销体系;实践

电力服务营销体系的建构关系着电力市场国际化、市场化发展进程,因而在此基础上,要求当代电力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从创新窗口服务等途径入手来营造良好的营销空间,增强自身整体营销力度,同时就此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下就是对建立电力服务营销体系实践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致力于打造全员、全方位的服务营销环境。

一、服务营销内涵

服务营销即要求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消费者需求展开市场调研活动,继而综合市场调研数据,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制定系统化营销活动,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到营销活动中,达到高水平营销状态。服务营销概念起源于本世纪80年代后期,即在社会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各领域市场竞争实力,要求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从服务含量、服务密度等角度出发,来规范自身服务营销活动,最终就此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此外,基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收入水平亦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当前多元化市场发展特点,服务营销概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度。

二、电力营销特点分析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电力营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稳定性,即由于电能供给关系着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促就电力营销客户群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此外,电力企业在电网接入前,要求客户应提交申请信息,并以审批的形式来确定客户消费信誉,最终由此实现对客户用电行为的高效约束,规避营销风险。第二,交易方式独特性,即部分产业在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而电力营销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首先强调对电力营销周期的设定,继而在一定周期内获取电费流量费用。但此种交易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风险问题,为此,电力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第三,市场主体的独特性,即地区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受法律保护,因而其在市场销售活动开展过程中需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获取销售资格后展开营销行为,最终由此保障电力市场电能供给量。

三、电力服务营销体系建构路径

1.完善服务体系。1.1创新窗口服务。在电力服务营销体系建构过程中强调窗口服务环节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电力部门在服务窗口设置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客户需求,从而完善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厅、网络自助服务中心等,由此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项目,满足其服务项目办理需求。例如,某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迎合地区电力市场发展需求,即在160个乡镇中的80%设置了标准化的规范服务体系,并致力于研发营业厅版营销管理系统,最终由此满足跨区域、多银行实时联网、多营业厅营销条件,且就此提升整体客户服务质量。此外,在当前电力企业服务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服务质量,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且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继而就此建构客户快捷服务系统,同时配置业务受理、投诉、查询、GPS卫星定位等功能,最终由此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并在电能传输过程中及时发现故障问题所在的位置,从而提升整体故障维修效率,达到最佳的电力服务营销状态。1.2稳定质量保证。稳定电能质量关系着电力服务营销水平,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良好的营销状态,要求电力企业在电能产品营销过程中应注重从稳定、可靠角度出发对供电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客户标准,继而达到最佳的供电状态。例如,某电力公司在服务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提供给客户高质量服务项目,即对自身电能产品稳定性进行了严格把控,并采取了市中心+市区+城镇的数据统计形式,最终由此测得RS1、RS3用户供电可靠率已经上升至99.9%,同时供电电压合格率亦达到了99.2%,即满足了客户服务标准,但仍然存在着监测点少且面窄的问题,为此,该公司在服务营销活动可持续开展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电力企业服务营销体系建构过程中强调稳定质量的保障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2.创新管理模式。在电力企业服务营销体系建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市场发展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进当代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在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创新自身管理模式,即从监督环境完善层面入手,建构个人责任制、权责制,继而确保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此外,为了达到良好的服务营销管理状态,要求电力企业在电能供给过程中应注重实现用电管理向客户服务的转化,即建构客户服务中心,同时完善客户数据档案库,由此满足多元化客户服务需求,达到最佳的服务营销状态。另外,在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亦应注重健全服务监督体系,即实现对服务营销的实时监控,由此规避不标准服务行为的凸显。3.完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电力服务营销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结合自身现有的资源及条件确定企业服务理念,且注重对企业价值观展开大范围的宣传行为,最终就此引导服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规范自身服务意识,同时参照“定制服务”、“服务PDCA循环”等概念,提升自身整体服务水平。例如,江苏省某地区电力公司在服务营销体系建构过程中为了强化自身服务营销质量,即将“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设定为企业服务理念,并依据企业服务营销现状,相继制定了《员工礼仪手册》、《职业道德规范》等,从而为相关工作人员打造了“有章可循”的服务空间,即引导其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不断创新自身服务营销手段,达到最佳的服务状态。此外,当代电力企业基于企业文化建构的基础上,亦应注重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并强化与客户、政府、媒体间的关系,拓宽自身营销渠道,达到最佳的服务营销状态,且就此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四、结语

综上可知,部分电力企业在服务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营销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影响到其整体营销成效。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进我国电力服务营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当代电力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塑造意识,且从完善企业文化、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窗口服务等途径入手来应对电力服务营销体系建构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服务营销状态。

参考文献:

[1]吴杨,刘俊勇.基于云测度的电力营销状态评估及预警模型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1(01):61-69.[2]孙元凯.浅谈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04):269-270.[3]宋琪.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要点浅析[J].黑龙江科学,2014,13(09):298.[4]赵婧.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19):136.[5]石海霞,刘丽颖,魏琳琳.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45(35):121.

2.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 篇二

(一) 内控的含义

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我国财政部对内部会计控制做了如下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机构的最高层、管理层和基层人员参与到整个机构的活动过程中, 以实现机构组织经营目标。二是为保障财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而需要选择的一系列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确定重点财务控制指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为实现机构组织经营目标服务。三是上述过程要提供适用的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性的合理保证。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办法来支撑支持。

(二) 内控的具体功能

首先, 有效的避免对财产的侵吞和很多违法情况的产生;其次, 为了防止企业的财产不会受到违法行为的侵犯, 进而将每个会计的控制措施与处理程序制定出来。职能范围的涉及面积广泛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大特点之一, 涵盖着会计工作的每个部分, 对这方面的控制会具体的体现出会计的基本职能, 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很多好的受到保障。所以, 企业如果想要把现阶段的企业制度组建起来, 对企业的资产安全给予保障,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 对于企业会计内部的控制的组建及完备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 意识上的淡薄

基础比较薄弱的现象存在于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当中, 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觉得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为了与市场经济的变化相适应, 就要做到灵活, 然而太多的制度存在会阻碍企业的有效发展。因此, 就会造成很多的企业不够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情况会比较严重, 企业在对会计内部进行控制的时候, 大多只是走个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存在于其中。对公司的重大事项, 重要决策和大额资金支付等没有进行重点关注。对内控工作人员的配置不是专业人员或专职人员。

(二) 较低的企业人员素质和较差的专业胜任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 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上不断的增多、变大, 会计的队伍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起来。但是良莠不齐的现象还是经常地出现在会计人员的素质当中, 很多的会计人员缺少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在权利和利益的影响之下, 造假的情况会经常的发生, 会计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因此就会经常的出现。因为没有对出现的问题给予重视, 对于一些新的管理和知识很多的会计人员都没有很好的进行学习。此外, 缺少直观的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情况是一些会计人员存在的更大问题, 不能充分的发挥出会计的监督职能。所以,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没有有效的发挥出监督作用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造成的。

(三) 监督体制不健全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在我国的企业当中都建立了起来, 但是总体上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在里面。这种制度作为企业平时工作中进行企业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及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在机制, 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对这方面进行重视。但是很多企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为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利益, 轻管理、轻经营、重视管理的情况会经常地出现, 没有将企业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当中进行重视。因此, 流于形式的情况就会经常地出现在事前审核、事中复核、事后监督当中, 难以有效的将会计机构的监督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

(四) 没有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检查

首先, 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内部的审计, 企业应该将一个比较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起来。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当中并没有将该部门建立起来, 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监督。其次, 未能充分的发挥出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的作用。现阶段, 我国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等外部监督的系统, 因为为了创收或平衡财务的预算等一些原因, 对于觉察到的问题也不去理会。因此, 就会造成严重弱化的情况存在于企业外部的监督当中。

三、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建立与完善的有关规定

企业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应该中注意以下的几点规定。

(一) 控制企业运行的具体规划

企业在对自身的结构不断的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 不能将职务之间进行分离, 是需要遵循的一项重要的内控原则。多项的工作在由一个人或是一个部门来独自进行承担的时候, 在这时候弄虚作假的行为与错误的决定是非常容易出现的, 也可能出现掩盖自身所做的错误行为的情况。因此,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对经济方面的活动, 企业应该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给予一定的职务进行担当, 使一个人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职务的情况要坚决的进行防止, 对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进行互相的牵制与控制。

(二) 控制实物的资产

限制接近控制与定期清查控制是实物资产进行控制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的控制方面。对实物资产及相关的文件进行掌控就是所谓的限制接近控制;第二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清查有关的实物资产, 进而促使它同财务账目的记录相符合, 一旦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就应该给予一定的查明及相关的处理。

(三) 控制授权的具体批量

企业规定内部的一些工作人员及一些部门对某项经济活动进行处理的时候, 进行有关的批准及授权是必须要履行的一项义务, 使授权批量控制的效果不断得到满足, 对一些没有进行授权与批准的工作者及部门, 不允许他们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对这方面的审批需要满足三个具体的规定:首先, 以有关的标准作为依托, 区分出一般授权与特别授权的责任及具体的范围;其次, 成立出一种与本身的授权标准互相一致的流程;再次;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 将合理的审查制度建立起来。

(四) 控制内部的审计

所谓的审计控制指的就是对公司会计的控制与监督, 及其对有关的财务资料实施过程和有关内部审计的工作。会计的内部控制当中也包括审计控制在内。这种审计方式的运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可以进行系统科学的评判, 这是断定有关政策的出台是否符合单位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的重要标志。会有十分广泛的内容包含在审计的控制当中, 其中包含着两种主要的内容:内部的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的审计。

(五) 控制企业中的有关预算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内部的管理、销售以及生产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的成本进行一定的预算, 而且还要将企业的每个经济运行的活动的具体预算方案制定出来。对预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要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目标进行细致的明确, 虽然是通过核审批准的, 同样还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一定的修改与调整, 并对有关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的反馈到上级那里, 进而达到对预算的相应控制。

(六) 控制生产的成本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对成本的控制主要分为粗放型成本的控制和集约型成本的控制形式。第一种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在这方面也不多进行描述。第二种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对产品的工艺改革以及创新和技术进行依赖, 这种控制的方式不但可以利用改进与完善企业的技术与生产来对成本进行降低, 并且还可以利用对生产工艺的创新与优化来进行, 使生产的成本不断得到降低。

四、对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及完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

(一) 需要将紧迫感时刻的灌输到对会计内部控制的体系当中

应变性与灵活性是企业单位自主经营与管理中所具备的两大特点, 而会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的状况是利用价值量进行反映出来的, 会计在一个较高灵活性及应变性的环境中生存, 过度随意的现象会经常难免的出现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 再加之一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设计制度的时候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对制度操作过程中没有较强的力度, 就会导致非常混乱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的工作情况发生。此外, 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 难以进行有效的保证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一但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拥有较大的权利, 或者说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的一些所有者出现缺席或是虚化的现象, 会计的工作人员一但有自私的想法存在, 就会严重的造成很多约束力差的人做出一些对企业利益带来危害的事情。经济的转型是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时期, 不够完善的制度依然的存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当中。因此,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已经是非常的紧迫。使会计的行为得到规范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 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同时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的被提高。

(二) 对该体系的控制应该有一定的奋斗目标

对这方面的建立需要做到以下的三点:要确保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直处于正常的形式, 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的大前提之下, 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在会计进行数据记录的前提之下, 应及时的进行查缺与不漏, 对存在的各种隐患要积极的给予消除, 避免一些虚假的情况与错误的情况发生, 发现问题之后就应该马上的给予纠正, 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再次, 记录好每个经济业务的发生及经营的情况, 还要确保会计科学合理的分析所记录的数据。

(三) 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完善时还要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建立内部控制的时候应以合法和合适两大原则为主。第一种原则指的是国家的相关法律与法规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所应遵循一大原则。因此, 有关的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制定的时候, 首先就要研究国家的有关法律与法规, 而且, 随着国家的法律法规出现变化的时候应随时进行一定的变动;第二种原则指的是这种体系要始终的坚持以企业作为基本的核心, 与企业未来的发展要保持一致, 并且还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执行力。会计监督与会计的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时所进行依据的对象, 要将企业的各种工作的活动范围同企业的物、财、人、信息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将各个部门之间, 各个员工之间的关系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上进行系统的权衡与考虑, 这样才能够将科学合理, 而且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内部控制系统制定出来。

(四) 进行建立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 企业进行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时需要做的事情。要想工作开展的时候能够得到保障就要建立一定的制度, 由于会遇到很多的内容在会计的内部控制中, 所以急需有相适应的制度来进行引导与支持, 存在了有关制度的配合之后, 才能够确保该体系很好的发展与完备。

其次, 根据该项体系建立, 需要依据内部工作人员的情况, 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会计人员是会计内部核算的执行人员, 所以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会计的工作是否能够做好专业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所在, 陪养员工的职业道德, 可以使会计工作者正确的认识会计的工作, 进而保证会计的有关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企业对会计这两点的培养, 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五) 使监督的体系在内部控制体系当中有效的发展

第一,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当中, 应该将监督作用不断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出来, 不能只是徒有虚名, 对内部的监督机制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使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特别是专业的知识, 使一支优秀的审计队伍不断地被建立起来, 对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相关的检查;第二、国家的有关财政部门要对各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的给予监督, 在会计内部控制的时候一直在被监督的情况下展开工作, 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一直以正常的模式下向前发展, 使企业的内部工作逐渐的得到完善。

总之, 企业内部控制是每个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风险行为防范能力,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不理想, 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寻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 建立与企业发展协调一致的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大力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加快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 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锐.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J].理论界, 2009 (5) .

[2]轩诗成.浅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现代商业, 2009 (4) .

[3]傅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若干思考[J].财经界, 2012 (18) .

3.建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探析 篇三

一、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项目成本的运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很多企业为核算项目效益和工作业绩,将项目产值与成本挂钩,将全额成本纳入项目考核,但对项目而言,很多大额成本是不可控成本,与产值的增减无线性关系,导致不可控成本占的比例越大,放在项目的考核中就会使精度越差,最终考核偏离预期太远,无法实施真正兑现。

二、建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通过梳理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并在关键点设置相应的目标、运行和考核。各成本结合工作量和应配置资源,将成本预算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一点,以全面预算为主线,强化分析考核兑现,提高项目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改变成本控制的主体。以“严考核、硬兑现”为引导,提高项目对成本的关注度,成本控制点下沉,形成全员降本的局面,改变只有管理层关注降本的局面。

2.改变成本考核的方式。一是对可控成本有精准把握,更好反映项目运作的绩效;二是实时动态的考核机制。

3.改变传统意义的成本管理,使其更具战略性。通过成本控制、考核,持续降低成本同时,形成标准化的成本体系,为项目成本分析,提高经济效益,取得竞争优势提供可靠依据。

三、建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项目成本控制体系要从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绩效考核五个方面进行建立。

1.预算

筛选可控成本项目,根据成本消耗规律、工作量和应配置资源,最终形成各项目的预算标准。

2.成本控制

2.1不发生无预期利益成本,降低有预期利益的成本。

2.2项目执行各项成本的组织实施、监控、审核,并编制好成本报表。

2.3项目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深入分析当前预算执行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2.4项目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3.成本核算

上级部门负责对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组织实施。狠抓成本结算进度,及时对各项目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及结算情况进行通报,提高预算符合率和费用结算率。

4.成本分析

上级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成本活动分析例会,由领导进行点评,通过纵横向对比剖析节超原因,找准管理薄弱环节,研究管理挖潜的方向,增强各层级的压力、动力,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5.绩效考核

5.1考核原则

5.1.1预考预兑、滚动累计、全年累进的原则

5.1.2成本单项考核,成本绩效整体累加的原则

5.1.3实施不同比例兑现的原则(所处理成本数额越大,成本经济可行性越高)

5.1.4无预期利益成本双向考核(纳入整体考核和单项考核,单项考核实施100%兑现);有预期利益的,已耗用(费用)单倍考核。

5.1.5实施动态考核的原则(年初只出预算标准,不下达成本指标)

5.2上级部门负责绩效指标考核的组织实施。定期组织对各项目部、各成本项目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考评,形成考核意见。

5.3成本绩效考核模拟兑现表(见附表)

四、建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1.建立完善的内部经营考核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有助于监督项目的经营管理活动,使其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3.提高全员挖潜增效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4.浅谈电力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 篇四

【摘 要】:文章简单介绍了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项目管理的要求,分析了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构成和特点,提出了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主要措施。

【关键词】: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措施

引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也是电力行业结构转型的关键五年,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就电源建设提出: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等。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末期,我国投入运行的装机容量需要达到12.6亿千瓦,电源装机容量将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电力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完成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国家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大力投入。只有配以合理完善的投资成本管理体制,才能保障资金的利用效率,这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整体的健康发展。

1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构成和特点

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亦称电力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电力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电力工程有计划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最低量流动基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它主要由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

程建设其它费用组成。

电力工程特别是对于大型火力发电站,水电站,核电厂,大型变电站及高电压等级、长距离输送的送电线路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工艺复杂、设计难度大的特点。电力建筑安装产品作为商品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外,它确实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如具有建设周期长、程序多、资源消耗量大、影响因素多、计价复杂等,反映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上则表现为电力工程的多主体性、阶段性、动态性、系统性等特征。

2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主要措施

2.1决策阶段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措施

决策阶段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按照决策的内容使电力工程造价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额,为建设项目正确投资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何改进决策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选择合理的工程造价计价方法是提高电力工程造价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已建类似项目的电力工程造价资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以及对已建类似项目的工程特点、工艺特点、技术水平的程度进行描述。其次,对拟建项目和已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是建筑工程的结构、地址地形条件、工艺选择及工艺水平以及设备选型等。再次,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如:当拟建项目和已建项目生产能力相差不大、建筑结构形式。生产工艺相近时可考虑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计算。最后,计算方法确定后应重点对计算中所取得参数进行比较细致的测算。这些参数的确定对工程造价的精度有较大的影响。

(2)做好投资估算工作

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的。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通过多方案的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比较,向投资方推荐出最佳的方案。其研究结论,应使投资方明确,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使主管部门明确,从国家角度看该项目是否值得支持和批准:使银行和其他资金提供者明确,从贷款者角度看该项目是否能够按期或提前偿还所投资金。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此项目是否有效益,重点则是技术经济评价。

(3)严格执行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

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价。必要性取决于社会或市场的需求状况,可行性是指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的技术难易程度,经济性是指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项目的经济性是项目决策的核心问题。而项目的投资(工程造价)是影响项目经济效益最为敏感的因数之一。因此,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动态的,它以满足项目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流程应如下图所示。

2.2设计阶段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措施

2.2.1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各专业在保证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确保总投资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在设计中工程量的控制就是造价控制的核心。设计人员和技经人员要密切配合,使设计做到先算经济账后画图,把各专业设计都控制在投资限额之内。

2.2.2价值分析控制工程造价

价值工程就是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以最低的总成本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于同一个工程,不同的设计方案就会出现不同的造价,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价值工程对各方案进行比较优选。通过技术与经济,功能与成本的结合实现生产者与使用者的有机结合。通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来评价设计,进而改进设计,就可以使工程设计达到最优,造价最低。

2.3招投标阶段的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措施

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投标文件编制的依据,也是签订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的要求和条件做出实质上的响应。任何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的偏离或保留都将视为废标。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对于顺利完成招标过程,控制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招投标中的造价管理工作,加大合同管理力度,实行必要的跟踪监督。

2.4施工阶段的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措施

改进措施电力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实体形成的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施工周期长,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项目法人要从全方位加强这个阶段的工程管理和监督,以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程造价。

2.4.1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加强对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管理

项目法人应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选择适当的工程开工时机,以利于建设资金的合理安排和工程的顺利进行。首先,加强对征地、动迁等工作的管理。电力建设工程一般占地较多,工程征地、施工用地费用较高,项目法人在征地工作中应严格把关,按批准文件确定的用地规模,不能擅自突破。要由熟悉政策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来承担这些工作,各类赔偿项目必须合理,费用计算符合规定,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地控制建设用地费用的支出。其次,加强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实行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招投标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设备材料供货商提高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质量和设备材料供应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电力建设工程造价。

2.4.2认真履行电力建设工程合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

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工程项目造价影响的变动因素进行详细而周到的约定,在合同中事先考虑造价变动因素和变动量,对设计变更和索赔的结算处理有明确的说明,避免合同执行中出现纠纷,结算时出现麻烦。项目法人要合理安排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施工总平面管理。尊重科学,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合理土方调配,避免施工设施反复搬迁、土方往返运输、地下设施反复开挖等浪费现象。同时也要认真地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施工措施的编制和审核,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基础上,优先采用成本较低的施工方案,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2.4.3综合协调造价管理与质量、进度管理的关系

在项目整体管理中,科学地进行造价控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明确企业的目的不单是要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投产后的经济效益,造价管理必须以确保质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为前提。以岭澳核电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为例:岭澳核电站位于深圳市东部,毗邻大亚湾核电站。该核电站主体工程1997年5月15日开工,2002年5月28日1号机组提前48天投入商业运行,2003年1月8同2号机组投产,提前68天全面竣工。工程质量优良,创造了l号机组、2号机组首次燃料循环不间断运行的优良记录。按照1995年制定的预算汇率,工程投资比国家批准的概算节省约10%。岭澳核电工程业绩获得了国内外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广东省将“岭澳核电工程建设与创新’’评为2002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已实施市场竞争机制,这就意味着企业面向市场,自行承担盈亏风险。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成本控制直接关系企业的利润,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深入研究摸索,落实成本管理,保证企业利润的实现。总而言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涉及工程的各个方面,需要管理者掌握各方面知识和信息,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成本,并按相关规定制度进

行管理。本文也列举了一些笔者总结的成本管理的漏洞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电力行业同行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陈衬兰.电网建筑工程前期工作与控制工程造价探讨【J】.云南电业.2007(1):39—40.

【2】夏雪松.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纵谈【J】.陕西电力.2006(2):80—81.

5.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 篇五

本公司是一个通过量化和配售原集体企业净资产而组建的全体职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投资持有各子公司绝大部分股份(**合资公司除外),其中占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锻压厂的80%,油箱厂和电镀厂的100%的股权。各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股份公司(以下称集团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进行分权管理,由子公司总经理全权组织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构成独立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管理和监控主要通过董事会下达考核利润目标和对经营结果进行财务审查的考核激励机制进行,各子公司在经营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这种靠经理人自律的管理模式,在改制之初对冲破集体企业的各种不良意识形态束缚,快速开拓市场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因为在局部范围内的高度集权,可以迅速反应和快速决策,把握市场机会,有利于分兵突围,规避和分散集团公司经营风险,多方位开拓市场,寻找市场突破口,锻炼队伍,从而使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得到了普遍提升,并在各自的目标市场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严酷,各子公司的发展在取得一定业绩后,逐渐步入停止不前或缓慢发展的局面,要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集各子公司之长发挥整体优势,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化治理结构,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方针进行谋略并保证实施,而集团公司又未设立适应的机构(暂叫总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各种原有的和新生却得不到迅速有效的解决,具体表现为:

1、各子公司均属摩配和汽配行业,目标销售市场和原辅材料供应市场类似,加工制做工艺和质量保证体系接近,但由于各子公司自成体系,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只接受集团公司的盈亏业绩考评。在管理机制上缺乏直接全面统一的指挥协调力量,公司的战略计划、方针难以切实贯彻,公司资源得不到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的整体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有待对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优化,以便整合企业资源,提高利用率、增加综合竞争力。

2、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取向不同,所有者(股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者可能更为关心自己的薪金、声誉、地位等所导致的利益冲突,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对经营者的行为给予恰当约束,就可能形成内幕交易,虚假盈亏,转移财富,举债无度等弊端,从而使所有者谋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3、所有者(股东)虽然是控制权和收益权最终拥有者,但却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只是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而经营者直接经营企业,掌握了企业的全部信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如果代表所有者权益的企业集团董事会不对各子公司的经营过程进行监控就容易滋生虚假信息(如有限公司外协外购库截止2000年末潜亏390余万元,电镀厂2000年至2001年质量扣款和材料调拨不进成本潜亏50余万元等),就会误导董事会的经营决策,从而使所有者的收益权得不到保障,为了保证所有者的收益权就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以下着重就内控体系展开)

二、目的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监控体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和经营活动结果,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确保集团公司战略计划、方针的贯彻执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使所有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三、意义

1、通过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协调系统的建立,整合企业资源,挖掘市场潜力,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

2、2、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统一统计口径、会计核算模式和财务监控制度,客观公正的对各物流经营管理过程和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判、考核和奖惩,为各级经营管理者的相互信任提供保证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

在各子公司独立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即集团公司利用股份公司独立法人的营运资格实行部门和职能式的“指挥—控制”型组织,也可叫多部门结构,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体(或叫成本中心),其显著特征是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分离,按职能设立半自主性的经营事业部,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公司不同层次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从而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够从日常的繁锁的管理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长期战略计划的制定,对各事业部的工作进行指导评价、监控和协调。其特点是:分散化经营、集中化服务和人事管理、整体预算和分项控制。通过内部束缚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保证有效的实施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管理模式。

董事会

集团公司组织机构框架(各事业部可根据本部管理进行分类)

总经理

集团公司总部

物资供给事业部

销售开发事业部

制造及品质事业部

消声器

雅玛哈

修配件

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要求)如下:

1、重大的战略决策权、投资权、主要人事管理权等收归集团公司,而将其他各项

经营管理权、实施权逐级分解下放,从而形成以集团公司为绝对独立的利润中心,各事业部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体(即成本中心)的目标管理决策体系。集团公司事业部之间建立“准市场交易”或“内部转移定价”交易。

2、决策要让最具有信息的人或部门去做。集团公司掌握各事业部的长期发展信息和过程控制信息。保证其长期的全面的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层管理者对经营管理层的具体经营业务在授权范围内不予干涉,以便调动各级各层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束缚机制,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协调,保证局部决策的正确性。

3、对信息管理系统和财会控制系统和主要人事管理系统并入集团公司总部,实行直线职能式管理,以保证各事业部的经营决策在集团公司的总体框架和制度约束范围内进行。

这样,对外既可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优势,对内将大部分事务交给业务经理处置,实行向前、向后一体化、将交易内部化、并明确各环节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给予适时束缚确保所有者权益的实现。

集团公司“指挥—控制”型组织结构图。(略)

五、实施计划

视其所有者权益保障需要和各子公司发展情况进行分步实施(略)

六、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1、总体要求:要切实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方针政策的履行和各类信息的真实可靠,有必要在集团公司建立公司总部,对各基层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决策进行总盘监控。集团公司总部由总会计师直管,服务于总经理和各副总级管理需要,服从于的董事会,并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负责集团公司各项计划、方针、政策、制度、要求的及时下达、督办和检查,同时负责各基层单位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的反应和监控,并定期报告和汇报。

2、工作目标

集团公司总部的工作目标是确保企业的各项资源受控。

集团公司总部机构图

3、集团公司总部的机构设置及分工:

综合经济管理中心

行政人事管理中心中心

结算中心

财会管理中心

各管理中心的工作范围如下:

1、行政人事管理中心的工作范围

①中干以上行管干部的管理和人才资源的储备培养;

②岗位工资的定编和薪酬水平控制;

③人事用工制度策划和制度贯彻情况检查;

④企业档案和员工档案的建立和保管;

⑤职工福利和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策划、贯彻、实施和职工与企业关系协调;

⑥各下属单位工资总额审核和发放结果审查;

⑦行政管理事务;

2、综合管理中心工作范围

①企业战略规划和公司及各基层单位目标指令下达;

②内部核算体系的策划及考核指标体系的拟定和执行情况的考核;

③明确基层部位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和职能权限;;

④价格管理、价格策划及目标成本制定;

⑤督察和部门间工作协调;

⑥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和各基层单位非授权范围内的费用开支和设备投资项目审批和协调;

⑦经济管理事务;

3、财会管理中心工作范围

①企业统一的财会制度编制、修改和完善;

②各基层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③会计核算模式的制定和统一;

④基层单位财会人员定编和工作业绩考核;

⑤内部核算体系的贯彻、实施和经营成本的反应和审查;

⑥统计和仓储物资管理;

⑦对外报表和社会关系的维护;

⑧审计和经济活动分析;

4、结算中心的工作范围(略)初期暂不实施。

6.如何建立制造业企业内部报表体系 篇六

答:建立内部报表体系必须遵守一个核心原则,那就是“决策有用”,内部报表体系的构建应当符合管

理层和治理层的要求,而具体实施责任应落实到财务部门,应该是财务部门会同各个部门共同编制及报送,但以财务部门为主导。

1)、在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保持一贯性;各种会计内部报表会计期间、会计讲师,计算方法等的一致性。

B.注意相关性和可靠性;同外部报表相比,内部报表要求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等。

C.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提供管理都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节约人工成本,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避免

重复。

D.充分利用财务软件进行内部报表体系的设计、运行、维护。

2)、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报表体系应包括:

A.综合型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金运用表等。

B.控制性报表;包括销售报表、生产报表、库存报表、现金报表、预算执行报表等。

C.预测性报表;包括盈亏预测表、销售预测表、成本预测表、资金预测表等。

D.分析性报表;包括销售分析、成本分析、经营情况分析等。

E.明细性报表;包括销售明细、存货明细、应收账款等明细类报表。

7.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 篇七

一、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临时筹建的项目部人员整体管理素质不够高。

铁路系统的电力工程施工承包虽然引入了一定的竞争机制, 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行业垄断倾向, 各工程局、段之间的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 参与到项目组的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理念淡薄、施工合同意识缺乏, 甚至缺少造价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 从而造成合同管理水平较低, 频繁引发质量事故。

2. 部门间多次交接, 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

在整个质量管理流程中, 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是关键, 它起龙头的作用, 并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达到总体控制的目的。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内部, 与用户电力工程有关的部门有业务部、工程管理部和财务部。其中, 财务部负责向用户收取技术咨询费、工程款, 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和向供应商拨付材料款和设备款, 作用是十分明确的。其余的两个部门则在电力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担当各自的职责, 这就出现部门间的多次交接, 交接多了就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 使得质量控制的难度增加。

3. 由于体制的原因, 现有的项目业务承揽的市场竞争程度不高, 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倾向。

在业务承揽以后的组织模式中, 以任务为导向的倾向比较严重, 尚未达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要求。

4. 在整个质量管理中, 管理理念和模式仍比较落后。

质量是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才最后形成的, 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 预控和过程控制对质量管理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中, 预控受到忽视, 多是停留在事后检验上。

二、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设计

1. 确定质量目标。

电力工程要实现的质量目标一般在合同中有约定, 承包商以此作为工程质量目标。但一个优秀的承包商又不会仅仅满足于合同约定, 他会以此为基础, 综合考虑企业的战略及项目自身的利益, 然后确定工程的质量目标。这个目标是综合考虑了承包商、业主、用户的利益之后的结果, 能够为各方带来更多的价值与利益。由于质量的综合性, 质量目标也具有系统的层次性, 可以利用展开的方式得到质量展开图, 形成各级直至个人的分解目标, 只有到这一步, 目标才能明确, 并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可以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推行目标管理 (MBO) , 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质量目标结合起来, 把小目标和大目标结合起来, 以达到激励、培养员工的目的, 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2. 对影响工程质量要素的研究。

一般认为, 影响工程质量的要素概括为“4M1E” (人力、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对于人、材、机这些硬件要素, 大家都注意到了, 而且提出了不少控制办法。而对于方法和环境要素虽有涉及, 但重视程度不够。据对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 有很多质量事故是因为没有选对施工方法造成的。因此, 加强对质量形成机理和方法的研究, 有利于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 质量控制点的选择。

(1) 加强材料设备采购的质量控制。对于电力工程施工而言, 材料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质量。由于各类电器材料很难从外观上进行直接判断, 采购时就要加强对供货商和产品品牌的评估, 以确保产品质量有可靠的保证。一般的, 名牌产品具有比较可靠的质量保证, 但价格也会相对较高。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 不一定全部采购名牌产品, 对于一些非关键部位的非关键设备, 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质量有把握的替代品。

(2) 重点做好布线工程质量的监控。电力工程的施工重点在于工程布线, 布线的总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当然, 也会影响到工程造价。在布线工程中, 线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把路径最短、费用最低和使用安全这三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 形成一个折中的布线方案, 基本达到整体的优化。

(3) 加强设备的安装质量监控。电力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很多电力设备的安装, 其安装质量直接构成了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就安装质量而言, 基础的质量、安装方法和设备, 以及安装调试对整个安装质量影响较大, 应该重点控制。

(4) 加强运营前期的质量回访监控。有人认为工程一交工就万事大吉了。其实, 在设备投入运营的前期, 往往是事故的高发期, 工程质量在此受到实际运转的检验。加强这一阶段的回访和介入, 是完善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4. 质量控制组织机构的建立。

公司的质量战略要通过项目组去实施, 项目组要根据优质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TQC小组, 或类似的组织机构, 以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目标, 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氛围。目前, 很多项目经理机构中, 只是满足于设立一位质量工程师或技术员负责质量检查, 这远远达不到优质管理的要求。

三、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 把好人员关。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 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

(2) 做好动态的施工交底工作。质量工程师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技术方案) 并严格审查, 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措施, 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然后,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

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 主体施工阶段要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 将不合格材料拒于工程之外。 (2) 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 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 (3)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每处都要仔细检查, 特别是结构转换层, 由于柱子主筋调整, 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 电气工程师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 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 必须认真检查, 确保工程质量。

(2) 安装及调试阶段要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 做到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 然后再全面展开, 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 结果返工困难, 也影响工程进度。 (2) 接地线的连接, 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护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 搞好工序衔接, 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3) 调试工作要严格按程序进行, 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 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 (4) 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 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 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 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

3. 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要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 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应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四、实施质量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1. 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 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

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的机会,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在职培训、业务竞赛和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 促进项目整体组织素质的提高。

2. 健全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加强标准化建设, 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 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强化管理意识, 规范管理行为, 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

3. 严格控制材料和设备采购, 打好工程质量的坚实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 要把住“四关”, 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

4. 以科技进步推动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8.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 篇八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成本控制

0.工程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46.0m,死水位44.0m,防洪高水位49.0m;防洪库容6.0×108m3,调节库容2.14×108m3,水库总库容11.87×108m3;电站安装9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60MW,年发电量11.42亿kwh;单线单级船闸按Ⅲ级航道通航 1000T级船舶设计;灌溉面积32.95万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重力坝、泄水闸、电站厂房、船闸、鱼道、左右岸灌溉进水口等组成。计划2013年 07月底首台机组投产,2015年8月底工程全面完工。

1.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

由于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个特大项目,组织方与施工方都很重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竞争的激烈迫使公司不得不将注意力更多的转向内部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内部挖潜,向项目要效益。但鉴于多年积淀下来的一些习惯做法,导致项目成本控制工作起色不大,主要表现在:项目组织形式的管理链条过长,管理层次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工作效率较低;项目经理部权力过大,公司在资金管理、分包单位选定、物资采购、工程项目预结算上没有实际控制权;项目成本控制不严,公司与项目、项目与作业层的责、权、利关系不明晰,项目经理责任制流于形式,不易有效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项目效益流失严重;重视项目承揽,轻视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具体表现如下:

1.1人工工资超支严重

建筑施工行业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人工工资所占比例一般在10%左右,通过对一些项目多年来项目成本数据统计,项目人工工资支出总额都超过了15%,有些项目甚至达到了25%。

1.2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材料成本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占相当重的比例,行业经验值为55%-65%。通过对特大多年来项目成本数据统计,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都在65%以上。

1.3机械使用费成本偏高

机械使用费一般占工程项目总成本的10%左右。通过对水电工程项目多年来项目成本数据统计,机械使用费所占的比重都在15%左右。

1.4其它费用控制不力

其它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占工程项目总成本50%以下。通过对一些公司多年来项目成本数据统计,其它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都在5%以上。其次还有因质量、安全、及工期等方面管理不当而增加额外工程费用。

2.基于全过程的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2.1加强成本责任管理制度

在本工程中有效控制成本,将把控制成本计划分解到具体责任人,签定降低成本责任合同。对降低成本成绩显著的人员给予重奖,对能提出降低成本合理化建议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造成费用浪费或超标的现象,对主要人员将进行适当的处罚,并通报批评直至停职待用。

2.2做好材料、人力与设备成本控制

充分做好各工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工程的材料供应、人力投入、机具配置均应及时调配,做到均衡、连续施工。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精心组织,加强调度,做到情况明、调度灵、行动快,减少不必要的停工现象。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对队实施分段承包,单基核算,各项指标(进度、质量、安全)承包到队,责任落实到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工程材料采购、供应管理,部分材料经验收合格后可直接运至施工现场,降低材料运输、周转费用;水泥、砂、石等在确保质量基础上,应就近采购,以节约运输费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期分批投入施工力量,尽量使用机械,提高施工效率;合理使用民工,节约劳力,降低施工人工费用。制定各道工序合理的施工工期;编制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预控、预防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搞好工程质量,提高一次成优率,努力降低质量成本。架线施工中,采用先进的牵张设备,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及架线施工技术含量;优选牵张场位置,少损耕地, 降低施工成本;采用耐张塔高空平衡挂线减少地面作业,减少青苗赔偿。做好涉外工作,搞好与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取得支持和协助,减少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停工或窝工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按经济规律办事,合理开支,严格定额管理,控制投入产出比,提高管理水平。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效、减少费用。

2.3严格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就是成本,质量的好好坏决定成本的多少,为此要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落实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开展各项质量竞赛活动,增强职工质量意识,使职工具备“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工作态度,把工程质量隐患和缺陷消灭在形成之前,为项目法人提供满意工程。坚持三级(公司级、项目部级、班组级)技术交底制度,对工程的质量目标、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工艺等进行详细交底,使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基础不优不立塔、杆塔不优不放线、压接管不优不升空”的观念,坚持质量“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即施工队自检,项目经理部复检,公司验收;未经“三级检查验收”,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特殊工序施工人员需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确保特殊工序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设备、工具、精密仪器的管理,在工程开工前,对用于工程的所有计量设备和仪器,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和《机械、设备管理控制程序》进行全面的校验,确保其精度符合规范要求,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加强对自购材料的质量管理,按施工图的要求购置,且有合格证或质保书。坚持砂、石、水泥、水采样送检制,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定期向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通报质量情况,提供质量检查结果和记录;上道工序完成且经三级验收合格,报请项目法人、监理进行中间验收,同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检测手段,中间验收合格后,转序准备工作经监理审批认可,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按质量评级标准,做好质量评级工作;隐蔽工程、关键工序接受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结语

总之,在基于全过程的某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中,其制定了强有力的成本控制组织,强化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完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从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最终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科]

【参考文献】

[1]张明慧.如何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J].大众科技,2006(3):64-66.

[2]陈先庆.关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6,32(13):31-32.

9.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 篇九

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们,如何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内部培训体系,如何保证培训效果,准确传递经营管理信息,如何让培训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采取何种方式培训,请什么样的培训师以及培训那些内容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趋于多样化,企业的用人亦是多渠道,再则企业必须适应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必须了解竞争对手,必须清楚新技术与新产品,必须遵守市场新规则。校园招聘的人要通过培训把学生转变为员工,招聘的人要通过培训把“他们”转变为“我们”。

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强化公司自我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发展思路,统一步调,统一认识,统一形式。内部培训才能建立起学习型企业,培训才能化解管理中的问题,培训才能启动员工的自驱力,让员工自动自发的跑起来。培训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础,培训是企业革故鼎新的有效方式,培训是企业积攒人才的途径。

二、内部培训是学习式的管理

在现代的很多管理着作论述中都很强调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讲固然很重要,但是管理是多象性的,是渗透在企业各个活动中的,是每时每刻都会涉及而非随时都会强调的。培训是管理决策中的一部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拟定制度,确立组织架构,寻求发展平衡的必备参考。

在我们实际的经营管理中,恐怕认识上的差异是所有问题中最大的难题。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如果意见不统一,就很难顺心如愿的达成。同时,分歧也是人才流失的罪魁祸首。内部培训解决的是决策前有很多声音、很多意见,执行时只有一个声音、一个目标。培训可以以温柔的方式变分歧为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转化为学习改变认识,认识改变决定。

三、内部培训是企业良性经营的保证

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对变化市场环境的适应与应对。内部培训是对未来的判断与投入,是赚取未来的钱。如果我们不对未来投入,钮伟彤——实战派公文写作专家。1.专业背景: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2.工作背景:10年以上行政公文写作及高等文秘教学经历。曾在北京高等秘书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担任高级讲师。并连续多年获得两家学院优秀讲师称号。广受企业及学员欢迎。3.主讲课程:

1、《公文写作与处理》;

2、《行政文秘精英训练》;

3、《机关公文写作》;

4、《档案管理实务》;

5、《演讲与口才》。4.培训特点:生动、易懂、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公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并互动,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写作规律。5.标杆客户:伊利集团。由于我的《实战公文写作》《行政文秘精英训练》课程深受内蒙伊利集团学员欢迎,2009年8月我被内蒙古伊利集团评为优秀讲师。6.恪守的格言:努力、进取、负责的地对待每一件事。目前职务: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行政文秘学院副院长。那么就很难保证未来稳定的回报,或者将加大未来的投入成本。企业要发展,必须先生存,要生存就必须使自己强大,要强大就必须不断的加强企业自

身的锻炼与企业员工学习能力培养的投入。

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培训肯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其实投入也可大可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长远规划,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推进,一点一点的投入积累。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有意识,有规划,有实施,有修正。

四、内部培训也是企业责任的体现

说到责任,肯定是大企业,国有企业承担的比例要大一些。中小企业也应有自己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要成功就得先把自己成功的样子画出来。承担发展的责任就是检验成功企业的一个标准。从国际来看,就业问题和人才的培养问题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事情。中小企业发展的好,发展的稳定,肯定会缓解就业压力。中小企业要成长为大企业,要参与国际经济环境的竞争,肯定会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人才。中小企业不要只看着自身的利益,而忽略进步和进步对人才培育的需求。

五、建立立体式内部培训系统

从纵面培训来看,我们可以设计入职培训(包括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管理制度、薪酬福利等。),岗位培训(包括岗位技能、具体工作、与各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流程等),晋升培训。从横面培训来看,我们可以设计知识、技能、态度培训,轮岗培训,团队协作培训,通用能力培训。

培训形式上要灵活不拘形式,普通员工以趣味性、互动性、动作性为主,管理层以时间性、纲领性、实操性为主,高层领导要传递给员工积极的信息,多参与商务交流和大型展览活动。

10.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 篇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博大的胸怀抚育着中华儿女,为民造福。但过度开发和索取,也给黄河带来创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床淤积抬高、违章建筑侵占黄河河道、生产堤缩窄行洪宽度、过量引水导致黄河断流等,这些都将对黄河防洪产生不利影响,加大黄河防汛难度。2003年非典、2007年南方雪灾、2008年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突发、多发、并发的趋势。大灾造成通信、交通、电力中断,代价惨重;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为改善黄河防汛现状,确保发生洪水时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缩小灾害范围,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尽快恢复灾后生产、重建家园,建立防汛应急防御体系非常重要。2 严峻的防汛形势

2.1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增加

从历史上看,1933年四川茂汶叠溪发生7.4级地震,使黄河结束了1922-1933年持续了10多年的枯水期,这次从枯水期向丰水期的转变,一直延续了10多年的时间;1958年2月,同样在茂汶发生6.2级地震,当年夏天黄河出现大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m3/s,是近50年黄河出现过的最大流量。对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认为,2008年1月9日发生在西藏的6.9级地震负有主导责任。此后3月21日昆仑山地区发生7.3级地震、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3次地震均发生在北纬31-35度之间。今年4月,汤懋苍在全国汛期预报会商会上指出,在北纬35度的黄河中游可能会出现较强的降雨。黄河、渭河流域和河套地区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据国家气象局预报,2008年汛期黄河流域主要多雨区分布在三门峡以下区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5成,这一地区恰好覆盖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暴雨区,容易形成下大型洪水。截至目前,黄河下游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按照水文统计规律,没有发生大洪水的连续时间越长,发生大洪水的几率越大。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强降雨,小浪底水库只能控制这一区间流域面积的14%,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尚有2.7万km的无水库控制区,该区域本身产生的百年一遇洪水花园口站将达12900m/s,即使控制小浪底水库不下泄,由于这一区域紧靠下32

游滩区,洪水预见期短,仅12900m/s洪水下泄也将给黄河下游滩区和黄河两岸堤防造成极大影响。

2.2河道主槽淤积萎缩

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河道主槽萎缩,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滩低、槽高、堤根洼的形态尚未彻底改变。河床断面横比降大于纵比降,中常洪水发生横河、斜河、滚河和顺堤行洪的可能性较大,洪水表现为水位高、演进异常,防洪工程出险频繁,严重威胁堤防安全。

2.3滩区群众迁安救护

黄河下游滩区仍有群众居住,从事农业生产。每年编写防洪预案时,将滩区群众迁安救护方案当作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修订、完善,从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任务、组织、责任、不同流量级灾情预估等方面预筹了保障措施。但当黄河下游发生4000-8000m3/s的高含沙量洪水时,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任务将十分繁重,防洪工程的防守压力也将增大。

2.4防汛责任制落实

由于黄河水量小、险情少、多年未发生大洪水,部分地区干部群众和一些多年从事防汛工作的同志产生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流域防汛得不到地方政府及防汛责任单位应有的重视。地方政府防汛抗旱会议多是部署地方防汛抗旱问题,对黄河防汛没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汛责任制需要进一步落实。3 应急防御体系

3.1人员调动

黄河防汛是全民应尽的义务,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面人才,需要防汛责任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黄河防汛部门要吸收专业人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自成一体,同时要与当地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配合。黄河防汛部门在加大自身专业人员交流力度的同时,适当选派人员去当地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挂职,参与当地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与防汛相关的工作,培养多面手。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防汛队伍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大防汛责任单位人员和工作交流力度,增强防汛意识,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促进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建立防汛抢险基金

3国家每年有一定的防汛资金投入,对黄河防汛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但这些投入与黄河防汛要求相比差距较大,远不能满足现代防汛抢险的需要。黄河防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是如此。建立防汛抢险基金,按照“平时投入、战时急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措资金,采取国家承担小部分、非沿黄受益地区缴纳大部分的方式,改变由国家单一投入的局面,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注重日常投入。制定相关政策,确定资金储备比例。利用小部分防汛抢险基金,适当解决专业机动抢险队员兼职报酬,支付群防队员上堤防守费用,慰问解放军、武警官兵,增强防汛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绝大部分用于安置灾民和灾后重建。防汛抢险基金由国家防总或相关部门代管,严格支付手续,专款专用。

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络,实施洪水保险,减轻洪灾居民和企业损失,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生产秩序,减轻国家负担,降低灾害损失程度,迅速进行灾后重建。洪水保险是一项主要的非防洪工程措施。

3.3料物储备大联合国家各部门都有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防御措施和料物储备,能够满足本部门预防突发灾害的需要,但受资金限制,料物储备的品种、数量相对较少。实行料物储备大联合,将一个地区各部门、各部门的上级部门、国家料物储备进行联网,形成料物储备保障体系,一旦该地区出现突发事件,统一调度,缩短料物运输时间。灾害过后,按照动用料物的种类、数量及时补充。将分割管理、互不相通的各种应对紧急事态的储备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3.4抢险机械的大调动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黄河防汛抢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步伐明显加快,抢险速度大大提升,缩短了防汛抢险时间,为战胜洪水争得主动,大中型抢险机械在防汛抢险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由地方政府或防指出面,相关部门配合,将一个地区所有大中型机械统一备案,各自保管,并与临近地区联网,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地方政府或防指发布命令,紧急调动该地区所属大中型机械到抢险现场,保证抢险需要。

3.5防汛技术大联网

黄河防办作为同级防指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制订黄河防汛的各项技术措施,指导防汛抢险工作,当好同级防指的参谋。黄河防汛部门有一套先进的网络传输系

统,能够进行水、工情传递,决策、指挥防汛抢险工作。城市及内河防汛也有一套雨水情测报、防汛信息网络系统,两者归属同级防指管辖、指挥。实行同一地区、上级部门及国家防总防汛技术大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能够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节约投资的目的,对黄河防汛、城市及内河防汛无疑是件好事。

3.6防汛道路

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与开发力度,加高、改建、加固了许多防洪工程,防洪强度进一步增加。随着黄河治理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标准化堤防的实施,堤顶全部得到硬化;北金堤山东段经过各方努力,结合村村通工程,堤顶硬化全线贯通。堤顶作为防汛和沿黄群众生产的交通道路,为黄河防汛抢险和沿黄群众提供了便利,保证了防汛料物、人员的及时运输,为防汛抢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个别堤段辅道尚未硬化,与村村通公路无法有效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路面损坏。一旦遇到阴雨天气,防汛车辆上堤困难,道路受阻,无法应对突发灾害。保持已硬化道路路况良好,将未硬化的上堤辅道分批进行硬化,与村村通公路相通,不断提高新修道路级别,保证道路质量,有计划地进行维修保养,确保防汛道路安全畅通。

3.7安全转移滩区群众

黄河下游滩区涉及人口多,滩区安全建设标准低、设施不完善,一旦发生洪水,人员转移安置任务十分繁重。河务部门要密切注视河势工情变化,做好滩区群众迁安救护预案,积极与地方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配合,搞好洪水、天气的预测预报,坚持以人为本,一旦发生漫滩,及时、安全、有效地撤离群众,安排好滩区群众生活,尽最大可能避免或减少滩区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结语

吸取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造成通信、电力、交通中断,抢险救灾困难的经验教训,从最不利情况出发,配备发电机组,重要报汛单位和指挥调度部门配备卫星电话或短波电台等通信设备,做好特殊情况下防汛交通和生产生活保障预案,做好无现代化技术设备支撑条件下的防洪方案计算、洪水预测预报等传统技术手段准备。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预案,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和非常对策。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从组织、预案、工程、队伍、物料等各个环节做好准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防洪工程、预案完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预测预报、制度健全等方面入手,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防汛准备工作进行再部

上一篇:梨子小提琴的故事下一篇:高中主题班会德育实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