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精选10篇)
1.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一
道德修养与大学生成才
我国先贤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洗涤,仍为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不禁要问:为什么?岁月淘汰了更多的糟粕,剩余的大都是精华所在。可见,即使当我们面对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也是我们当今大学生成才的不二箴言。
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很明确的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发展经济,成为我们这个东方大国的中心所在,也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基础。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竞争日趋激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更是把科技,人才等“关键词”,摆在了国家建设者们的面前,摆在了我们这一代人得面前。人才在哪?人才在大学,大学作为一个现代人才的培养基地,怎样实现大学生成才,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因为修身,然后能治国,治国而后天下平。为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早日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道德的本质所在
人作为维持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为了保证社会的安定和昌盛,人们要求对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以适当的调整,对个人的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求。由此告诉我们,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们的道德心态具有历史性,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着不同的道德心态。道德是依靠社会性的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道德通过社会舆论、系统教育、传统习俗、规章制度等方式深入人们的心理,形成人们的观念和情感。从而影响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对社会生活起调节作用。道德又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与他人无关的纯粹的个人行为外,一切与他人发生利害冲突的个人行为,都会产生道德和道德问题。
二 道德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先贤总是在强调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德才兼备”,这是我们自古而今培养人才的目标所在。旁敲侧击,约束知识分子的言行举止。才能的高超,但道德的缺失,往往“其行不远”。虽然,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都不是相同的,但是它们总是和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的沦丧,总会脱离了历史的方向和人类的福祉,最终更多的缺失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才智的抑制。古今中外无数事例,都证明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成大业,大家着,才智之士,更多的再道德上有着很优秀的品质。反映一个人道德程度的,最基本的事报效祖国之心,因为爱国者,必将自爱,自爱者必将博爱。爱国是古今中外无数民族,都具有的优秀品格,只有树立起报效祖国之心,树立为实现四化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才能对才智有永久的,固定的刺激作用。否则,最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因此,对于我们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道德品质制约人才成长方向
人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社会发展的阶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着不同的标准。社会主义时代要求人才要思想道德高,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时代所要求的道德标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是提高人才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
时代要求人才必须提高社会主义道德素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忠诚于马列主义的人才,必须能够从时代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出发。坚定共主产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并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本领,具有高尚情操和志趣、朴实的品格和作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大学生唯有按照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才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大家庭而有所作为,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因此,我们应自觉地服从时代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加强思想道德素养是成才的基础。人们的一切行动都受某种政治观点所支配。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就没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人才就不会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茁壮成长。加强道德素养主要是把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逐步树立起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激发人才成长的潜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少年才气超群,有的中年展露才华,有的大器晚成。为什么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都碌碌无为?这其实就是因为道德的内在动力作用有所不同。
结语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不仅关系到一代大学生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且影响整个一代青年,大学生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群体,一个强势的社会砥柱,他们的道德风貌,为社会青年所普遍关注和效仿,因而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知识就是财富的今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各国经济往来、信息交流、人才输送越来越密切,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知识经济的这些特征,必然会给人们的道德观念注入新的内涵。现在我们的道德品质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导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下,通过自身修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大学生。
作为当今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对我们成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意识到大学阶段也是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时期和人生发展的新阶段,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认真而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尽快而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变。尽快实现自己思想道德和本专业知识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2.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 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 其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学生, 坚定政治立场,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 使大学生能正确行使法律权利, 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基础课集政治性、思想性、法律性和时效性于一身, 横跨政治学、哲学、法学、伦理学等多学科, 内容杂、任务重、学时少、学生多, 如果教学不讲究方法, 不体现艺术, 该课就失去了意义。
一、案例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以时下社会或校园发生的典型事件为背景材料, 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设定问题, 或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而发现问题, 再经由讨论, 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或者客观评价社会现象及他人的行为, 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方法不是非得灌输什么、使之接受什么, 而是通过典型事件的分析评价,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抗干扰、抗压的能力。当然最终还是要促使其自觉修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思想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但这“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1], 有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它是“一种与单纯理论讲授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2]这种转变符合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 有助于刚入校的大学生摆脱以前学习生活的窠臼和牢笼的羁束, 发展个性, 拓展思维, 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这是大学新生必须适应的转变, 也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之一。
案例教学最难的是选取案例。适宜的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知荣辱、辩是非、明善恶、识美丑, 并意识到公民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同时, 引发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因此, “运用案例教学法, 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尤其是结合教学的内容、对象、目标要求等系统要素, 力求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 目标与途径的有效整合, 实现案例教学法最大的效用”。[4]
“通过设计恰当的案例以案说法, 能够有效帮助青年大学生准确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学习将相关法律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5]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南京副教授换偶案[6]为例对此作以阐述。该案几乎可以涵盖基础课所有知识。就思想而言, 换偶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就道德而言, 换偶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背, 有违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就法律而言, 换偶即是违法行为又是犯罪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第四条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忠实的原则、违反了《刑法》第三零一条涉嫌构成聚众淫乱罪;就思想而言, 讲政治、顾大局也是我们理解该案判决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 就此可将涉性违法犯罪的情形做一归纳, 包括强奸、通奸、卖淫嫖娼、重婚等, 甚至可扩展至非婚同居、非婚生子女、第三者等问题, 教学艺术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该案例亦可看出, 即使在法律基础部分, 也不能割断思想道德部分, 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不是简单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叠加。道德与法律“包含着相同的价值观。公平、正义、人道、人权是法律的基本准则, 而它们又属于道德价值范畴, 它们构成了法律和道德的纽带。道德之本在于公平, 法律之本也在于公平, 道德之盛在于法治之行, 道德与法律在根本目的上是有共通之处的。”[7]“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8]南京副教授换偶案作为社会热点问题, 考虑到大学副教授这一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主体, 这显然也是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考虑到我们在案例中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这显然也可称之为多媒体教学方法;考虑到问题的开放性及讨论, 这显然也可称之为开放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等, 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因此, 教学中使用的案例绝不能信心拈来而应精挑细选, 绝不能任意设问而应精心布局, 绝不能离题万里而应合乎于道德与法律。同时, 应有利于促使学生自觉践履。
二、渗透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你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 但多看几次以后, 就会不知不觉地吸收进去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9]诺贝尔奖得主、杰出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将其称之为“渗透性的学习方法”。“什么叫渗透性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 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 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 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 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懂了。”[10]渗透式的学习方法是杨振宁对美国学生学习方法的概括, 区别于我国学生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杨振宁认为二者各有优劣, 取长补短方能取得最佳效果。与学习方法相适应, “美国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 中国教育则比较重视灌输式”。[11]有人认为, 渗透教学就是“通过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生活经验、社会实践、时事新闻等多种教育因素的渗透, 来说明、表现、印证思想政治概念、观念、原理等, 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12]考虑到渗透性学习方法基于美国式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基础上, 任由个人随其兴趣爱好发展, 故我们更应将渗透教学方法理解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 多动手多实践, 开发创造思维, 有个性, 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且, 必须意识到渗透教学方法仅是为了弥补按部就班、灌输式教学方法之不足而不是取而代之。基础课内容很杂, 学生可能一时不能接受或听不懂, 但听久了自然就会获益。正如杨振宁谈到在西南联大听王竹溪先生的演讲时所说:“他作了一系列关于相变的演讲。……我也去听了……没有听懂。是不是白听了呢?不然, 因为从那以后我就不时地对这个问题注意。……我后来写的第一篇关于相变的文章……是10年以后。这10年期间断断续续地对这类问题的注意, 最后终于开花结果了。”[13]也许基础课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
无论是道德, 还是法律, 都重在实践。有道德之人是重视实践践履之人。一个人明知何是善、何为恶, 何为美、何为丑,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 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如果不按照真善美的指引去做, 那么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一个人熟读法律、精通法律, 如果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那么也不能称之为守法之人。而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之外的。何以促使学生课外自觉践履?这就需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渗透, 发挥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教育环境不是基础课任课教师所能控制的范围, 如果教育环境是非不分、善恶不辩、美丑不明、真假不分, 那么基础课就很难取得实效, 教师的一切努力可能只是带来学生内心的冲突和对现实的不满。这是很可怕的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渗透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基础课在思想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履,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 教育环境很难发挥积极的渗透作用。
在思想教育部分 (基础课第一章到第三章) , 阐述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以世界观为依托, 因为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必然反映。解释世界观就必须说两个问题:一是世界的本原;二是世界有无规律。无论哪一个问题, 都必须有一定的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等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如果单纯地指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世界是有规律可循的, 那么这种说法学生从小就知道, 很难对后面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生影响。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 为何如此?显然,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知道答案。但进而问:每个人都是由生到死, 这是自然规律还是神的意旨?在这从生到死之间的短短瞬间, 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无论学生的答案是什么, 接着的问题是:也许大家说得都对,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 又为什么会离开世界?我们到底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当然, 我们不是为了探究人人信服的答案。我们的目的是经过如此循序渐进式的引导和启发, 最终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当然, 要将学生引入马克思主义的正轨而不是让学生开始对神顶礼膜拜。如果学生真的理解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 反过来必须再验证第一章理想信念、第二章爱国的内容, 无论是理想信念, 还是爱国, 都离不开对生命的真谛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否则, 理想成为空想, 信念成为拜神, 爱国更是无从谈起。这明显需要教师的渗透能力。而这种能力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教学艺术。以如何防止被骗为例, 我在教学中讲三句话。第一句:“天上不会掉馅饼”。第二句:“即使天上掉馅饼, 也不会砸到我头上”。第三句:“如果你认为天上掉下的馅饼真的砸在了你的头上, 那么你千万不要‘买单’”。无需解释, 学生都能明白什么意思。基础课就“应与生活世界相链接, 让其走向生命形态、具备生气活力, 让生活成为一本活的、立体的教科书”。为此, “应从四个方面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体系, 即: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导航、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与社区生活接轨”[14]。这也正是基础课的魅力所在。
三、魅力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任何课程教学都要有魅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由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尤其要有魅力。所谓魅力是一种美好而动人心魄的力量。教学魅力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美好而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15]“‘基础课’课堂教学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课程教学的成败。‘基础课’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 让教学过程具有震撼学生心灵的魅力。”[16]“充分锤炼人格魅力, 提升学识实力和科研实力, 灵活运用教学艺术, 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 重视实践活动”[17]等都可以提高基础课的教学魅力。简而言之, 教学魅力体现为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等。教学魅力本身就包含教学艺术, 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教学魅力在第一堂就必须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因为第一堂课要做的事只有一件: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至于本门课程的要求、考试及成绩评定、参考阅读书目等, 当然需要说明, 但不应成为第一堂课的主角, 充其量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不可否认, 有的课本身就有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即使如此如果教学没有魅力, 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听课的兴趣。基础课似乎并没有天然的魅力, 学生反而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甚至断言“这不就是思想品德课吗?就是政治课!”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如果任其泛滥, 后果可想而知。其实, 不论任何教师, 都可以施展知识魅力。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信息差。这正是师所以为师、生所以为生的原因。
实质上, 魅力教学离不开典型案例。基础课绪论第一堂课选下列案例比较理想:许霆案、[18]清洁女工捡黄金案、[19]南京副教授换偶案、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等, 最近发生且极具教育意义;而马加爵案、硫酸泼熊案等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案件也比较合适, 但因发生的时间有些久远似乎不提也罢, 毕竟有损大学生的形象。许霆案针对的是用自己的银行卡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而构成犯罪, 清洁女工捡黄金案针对的是“捡”东西而构成犯罪。虽然两个案件同样都构成犯罪, 似乎与基础课内容并不相符, 但此时我们是举重以言轻, 因为两个案例都涉及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问题。用自己的卡取钱本身并无问题, 但在明知自动取款机存在故障的情况下, 还反复取钱的行为, 虽然同样涉及到犯罪, 但同时也涉及到即使我们不知道该种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但我们应不应该那样做。这涉及到道德问题。道德和法律正是基础课的两大主线, 学生明白了这学期我要讲什么。而该门课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两个案例的讲解也是显而易见的。实质上, 这主要体现出了知识魅力。再如基础课的第三章, 我们在教学中放映了2010年春我国西南五省旱情的的图片、文字和视频, 这显然是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铺垫, 而不是仅仅是为了关注旱情而设。当学生看了图片、视频而发出“哎哟”的惊叹之时, 我们适时提出问题, “旱灾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能战胜干旱吗?”实际上是要引出“人类能战胜自然吗” (世界观) 但我们并没有直接问。接着的问题是“我们从哪儿来, 要到哪儿去”, “从来到去这一短暂的瞬间, 我们要做点什么” (人生观、价值观) 。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辩证的思维等都调动起来, 而使该章的课堂变得有趣了, 教学效果很好。
当然,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 综合运用方可相得益彰, 方显教学艺术之美。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极强, 但目前却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如何促使学生自觉践履, 在实践中体现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是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就要讲究教学方法, 体现教学艺术。本文以案例教学、渗透教学和魅力教学为例进行教学实证研究。
3.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三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法律知识 教学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是教育人。”当前,国内各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开设法律基础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从2006年开始,全国各个高校统一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将《法律基础》并入原先的《思想道德修养》之中,合并成为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因此,如何在新课程中取得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最好效果,是我们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一、法律知识在课程中的地位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安排来看,法律基础知识至少占了1/3的课程量,由此可见,它是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授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培养法制观念等重要作用。法律基础知识之所以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1)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更需要培养法律修养和普及法治文化。(2)社会生活的调整和规范需要法律。有序的社会生活仅仅依靠个人德行的力量是难以调整和规范,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作用。(3)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需要法律。一是我国公民整体法律意识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己权利和义务意识在不断增强;二是法律贴近社会生活,通过课堂中的案例教学,使学生们能够真切感触到来自现实社会的气息。基于以上原因,法律基础知识部分在我们的高校绝不是有时间讲就讲,没时间就不讲,懂法律的多讲,不懂法律的就少讲的课程,我们应该基于社会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积极组织法律教学活动。
二、当前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组成队伍复杂,教学方法僵化,授课效率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大多数法律教师都不是法学专业毕业的,未受过良好的专业法律教育,改革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面临课时短,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只能扩大教师队伍对来应付教学任务,让未受过良好法律专业教育的教师来授课,在有限的课时和教学任务的压迫下,任课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往往在课堂上对法律知识进行通读,在教学模式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思路,这种做法通常是以牺牲课堂授课质量来替代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基本无从谈起。
2.学生对枯燥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映对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说法律基础课上起来枯燥无味,陷入“老师在课堂中怎么讲,我在下面就怎么听”,“老师讲得不好,我就不听,做自己想做的事。”进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课堂授课效果不好,学生在结束了法律基础课学习后,并没有将法律上升到自身日常行为准则的高度来要求自己。
三、加强高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规定,是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法律基础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教师队伍配置的要求,配齐专、兼职教师,要大力加强该课程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其学术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二)改进法律基础课内容的教学
1.转变新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教学环节适当分工。在教学中,对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采取事先布置课堂任务方式要求学生自学,对于一些重要的和具有典型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性探讨,在课堂中解决,力争把代表性的重要问题讲深讲透,讲清难点、热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抓好课堂讲授主导环节。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避免单纯的法理说教,多组织学生开展法律课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或演讲等活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再次,加强法律案例教学,要选择对学生具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正反典型法律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辨清法理,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2.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法律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文字、声音、视频融为一体,单纯和枯燥的课堂讲授学生不太愿意接受,通过让学生观看诉讼法的教学录像、法治专栏和一些法制访谈类的节目,让学生对法制基础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亲身感受到中国法治发展的进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大家学习法律的兴趣。
(三)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现实感受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教育中的作用。第一,在校内开辟第二课堂,开拓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视野。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活动、参观法制展览、访问监狱等,还可以请司法部门的同志给学生作报告,将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社会热点、典型案例介绍给他们,提高他们对社会法制现状的关注;第二,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法学讲座,介绍社会法律热点问题,举行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四)由重视知识考核到重视素质考核
在学习中,平时作业应以案例分析为主,辅以法制热点分析、社会现象思考、法学伦理阐述等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法理的分析能力。期末考试以开卷为主,题型以少记忆多分析、轻客观重主观的题型为主,最终成绩要综合平时和期末成绩,分不同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全面考核学生的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思政课程,是切實解决大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的主渠道。要高质量实施新课程,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一定要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4.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四
大学生的手机消费状况调查和分析
学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论文作者:***
学号:2014********
完成时间:2015/1/10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的普及,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作为当下代表性的科技产品,手机已经从只提供简单通讯功能发展到了集通讯,上网冲浪,游戏,摄像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现在的智能手机遍布校园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手机消费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这个群体也成为手机厂商的关注对象,不断推出功能更加人性化,更贴合大学生活需求的机型。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络手段,一种高端科技产品,一种时尚的象征他身份的标志,手面在校园里的普及率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消费 调查
引言
大学生是一个较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反映了社会各个时期的变化和特征,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既有一般社会成员消费特点,又有自身群体消费特征。而当前,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通讯工具已经成为喜爱时尚、高新科技产品的大学生的必备生活工具之一,大学生手机消费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理念。而这种新的消费心理和理念是优是劣?这种结果对当代大学生身心成长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此,我们以手机为消费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特征,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透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从而可以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做出较好的参考或指导。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调查小组选取体育场,学校餐厅,学校超市门口三个地 点进行随机寻访)、网络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出题对网友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部分大一至大四学生;网民
调查内容:手机选购以及使用情况、手机话费花销情况、手机消费心理 调查时间: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日
一、手机市场调查及大学生手机选购情况
央视公在2014年8月公布了《年中产业观察:手机篇》。按照央视的说法,第二季度国产品牌群体逆袭,曾经叱咤风云的苹果第二季度在国内只能排第六名。具体来说,二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从前到后依次是三星(15.4%)、小米(13.5%)、联想(10.8%)、酷派(10.7%)、华为(8.3%)、苹果(6.9%)以及OPPO(4.4%)。总体方面三星依然占据着国内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但仅对比国产手机厂商的话,小米则排在第一位。国有品牌智能手机发展迅猛,小米、魅族、OPPO、vivo等新型手机品牌势头强劲,国产老牌中华酷联(中兴、华为、联想、联想)也一直保持稳定。而曾经风靡一时的诺基亚、索爱、摩托罗拉等国际老牌却逐渐淡出,仅剩下三星、苹果稳住阵脚。而根据我们在网络发起的大学生手机选购调查中,苹果,受欢迎程度24.6%,小米,仅次于苹果,受欢迎程度21.1%,第三名:三星,受欢迎度15.8%,华为,受欢迎程度7%,vivo,受欢迎程度5.6%,联想,受欢迎程度5.4%,HTC,受欢迎程度5.3%,诺基亚,受欢迎程度5.1%,魅族,受欢迎程度3.%,中兴,受欢迎程度1.8%。可见,大学生的购机选择大体与社会一致,但也有该群体的特点。三星并不是最受欢迎的,苹果人气最高,其次为国产手机小米。vivo等个性化手机受到大学生欢迎。诺基亚,HTC也上榜,成为大学生选购热门机型。
根据网络调查,42.14%的大学生选择购买1000-2000元的手机,其次为1000元以下占19.29%,2000-3000元的占13.57%,4000元以上占15,3000-4000元最少为10%。在实际校园内,对于所使用手机价格,主要分成两个区间,一是700-1500元,另一区间则是2500-5000元。1500-2500元之间的分布较少。
二、手机使用及花费情况
(一)、本次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1、对于运营商选择决定因素的调查中,省钱,流量,上网速度为三大主要因素。接近一半(46.43%)的大学生每月话费在50-80元间,其次为50元以下(31.43%),21.14%的大学生话费在80元以上。
2、对于套餐选择,上网占12.14%,通话占16.43%,短信占6.43%,手机流量占59.29%。基本不会使用流量叠加包的占37.14%有时会的占49.29%,经常使用的占13.57%
3、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方便与家人联系占77.14%,工作需要占8.57%,表示受周围人影响占6.43%,娱乐、追赶时尚占7.86%
(二)、学校实际走访调查结果如下: 绝大多数学生使用中国移动业务(与开学时学校统一发放移动手机卡有关),对于手机话费的使用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上网聊天,、刷微博等最频繁,打电话次之,而发短信的使用较少(消息发布大部分使用移动飞信),甚至只是收取服务短信,不发短信。月均话费一般稳定在30-60元之间,少部分会大于60元。
三、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选购情况分析
1、紧跟时尚潮流的大品牌。
2、高配置发烧级的国产精品。
3、满足兴趣需求的个性机。
4、最后是实用廉价热销机。
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这四类手机,同时也代表了不同价位。潮流大品牌如苹果,三星、HTC旗舰机等,是如今手机中的机皇,是众多手机爱好者追捧的产品,价位在一般4000元以上。发烧机国产精品如小米、魅族、OPPO旗舰机等,以媲美国际品牌的超高配置,2500左右的实惠价格吸引着发烧友。个性机如vivo的极致影音,HTC的独特外观,诺基亚的WP系统以2000元左右的价格俘获着部分粉丝,最后是廉价的热销机,价格在100元左右,包括红米、华为荣耀部分机型、中兴以及酷派、联想等国内老牌厂商,实用不失面子、青春美观是其主要特色。
(二)、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分析
1、通话等基本功能占有较大比重,短信使用量下降。对比往年数据,结合生活实际不难发现,由于聊天软件的多样、微信、飞信的使用,基于移动网络的网络消息已经将短信这种传统交流方式逐渐淘汰。通话虽比重大,但与以往相比也在逐年减少。网络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手机通讯方式。
2、对手机上网花费较大,网络依赖性强。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在套餐选择时,对流量最为关心。4G网络的到来,更加刺激了人们对移动网络的推崇。各种软件几乎全部与网络挂钩。电脑虽然性能强大,但却没有手机的便携性,因此手机网络具有更好的优势。大学生上课期间聊天、浏览网页、游戏等现象已成家常便饭。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对他的依赖令人担忧。
3、大学生购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与家人联系方便。但受周围人影响的也占有一定比例。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追求新潮、时尚的心理。手机的使用不能仅仅是因为攀比、娱乐,联系应放在根本。
四、怎样合理手机消费
(一)、形成健康手机消费的原则
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即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有抵御一些手机诱惑的能力。在每月、每学期的开销之前,要对自己的“收入”有个比较准确的估算,对日后的消费有个合理的安排。任何时候都不可―花光你的所有,应以勤俭朴素为原则。
(二)、形成健康消费的对策
大学生要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并在掌握一定消费知识基础上,提高识辨力。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手机资费套餐合理选取,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的模式。
(三)、增强自身的独立能力
这里包括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安排自己消费的能力及自身经济独立的能力。大学生应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自主、自强、自立精神。这样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广泛接触社会,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消费提供资金保障,切忌过度消费。
五、总结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已经有100%的普及率。大学生在智能手机消费方面有其独有的特点,除了手机基本功能的使用外,其他功能如玩微信、听音乐、网页 6 浏览、娱乐等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在价格、品牌、渠道等多方面也有一定的共性。智能手机给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和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智能手机在学习方面的帮助作用并不明显。学生具有明显的流行消费心理,电子产品不断升级,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且带有明显的流行因素,对于追求新鲜、时髦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为自己增加流行元素,从而获得满足感,这也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支出。
作为大学生,在智能手机的消费方面应有一定的理性,娱乐休闲要适度,不要在课堂上玩手机,对手机流量的消费要有所控制,不要盲目攀比消费,不要掉进不良商家的圈套……总之,应让智能手机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而不是让智能手机将其主人碎片化、傻瓜化。
参考文献
《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霍康)《“90后”大学生智能手机消费行为研究》(谭志合)
5.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五
(单项选择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 )。
A.知识产权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的法律部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的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以宪法为核心,由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按照这一定义,选项中只有民法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D项正确。
A、B、C项错误,知识产权法、商法和公司法都是是民法商法的组成部分。
故正确答案为D.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1次,正确率为0.00%,易错项为 [B]
【本题来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12题
6.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六
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民族自治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包括最高,地方各级和专门三部分。
精彩推荐:
研究生入学考试临考冲刺备考指南
7.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七
一、“基础”课运用情感激发点的依据
(一)情感在大学生的态度结构因素中的重要地位往往被大学的授课方式所忽略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关键看受教育者的态度,而受教育者的态度取决于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结构因素。其中认知因素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了解和判断,表现为思想倾向;情感因素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表现为情感倾向;意向因素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预备反应,表现为行为倾向。三个因素中,认知因素是核心。然而,必须清楚,特定的认知并非一定导致相应的情感和意向,反之,情感及意向的改变,可能引起认知倾向的改变,并且,情感一经产生,能加快人们的认知过程,还能巩固同这种情感有关的认知。因此,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有效的情感激发密切联系。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尚有不尽理想之处。究其原因,部分教师固守单纯地讲授知识或照本宣科地阐释理论的合理性,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种授课方式基于学生的理性人身份,忽略了大学生仍然希望教师授课能够声情并茂,能够达到理与趣、情与智的和谐一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注重认知因素,忽略情感因素,困惑意向因素”。
(二)“基础”课教学内容重“行为”的预期决定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基础”课却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体现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最终需要落实在受教育者的“行为”上。“理想需要追求,信念需要坚定,传统需要继承,精神需要弘扬,价值需要创造,道德需要实践,理念需要树立,权威需要维护,规范需要遵守,品格需要锤炼”。“追求、坚定、继承、弘扬、创造、实践、树立、维护、遵守、锤炼”无不是教学内容的行为预期。“行为预期”需要“教”与“学”的有机衔接,更需要顺利地内化为课程目标所预想的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从认知转化为意向性行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作为桥梁显然不行。
二、“基础”课创设情感激发点的基本经验
在“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情感激发对学生的认知和以后的行为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从2012年起,我们集中教研室所有教师的智慧,认真研讨,精心创设情感激发点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经过四轮的教学尝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体说,情感激发点的创设遵循课前设计、课堂察颜、课后观效三个步骤。
(一)课前设计———科学筛选布设情感激发点是前提
情感激发点的创设,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它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情感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为目的。因此,我们在情感激发点的筛选上贯彻如下原则:集体感受、体验,共同研究、筛选、确定存在于受教育者身上的强烈的情感“触发点”;对教育资源进行优选,保证选取的典型性教学材料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形成较强烈的冲击;紧扣“基础”课教育主题,保证其政治性和新颖性;认真研究讲授内容,精密布设所选情感激发点,抓住重点,将情感激发点融入相关内容,构建流畅的、富有情感色彩的、主题突出的教学内容。
我校“基础”课共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2015年修订版的“基础”课由绪论和八章组成,重点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我们将容易触发学生强烈情感的“点”确定为“亲情点”、“友情点”、“爱情点”、“民情点”、“国情点”、“生命点”、“事业点”和“生态点”八个。八个情感点的确定,为教育资源的取舍框定了明确的范围和标准。四年来,我们围绕八个情感点精选了文本200余段、图片100余张、音像视频片段50余段、实地场景5个,建立了情感激发点教学资源库。同时,对这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根据教学经验,以文本、音像形态呈现的现实资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触发学生的情感上效果明显,因此,我们更新资源库时,尽量精选发生在当下社会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的说教,便于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课堂察颜——教学过程中情感点的激发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运用是关键
课前科学合理地筛选布设情感激发点是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顺利地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情感激发点的实际运用取决于课堂教学环节。“基础”课学时少、内容多,班级人数多,文理科班级各有不同,不同班级男、女生比例亦有不同,这些都决定了情感激发点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运用。授课时,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做出及时调整。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情感激发点,我们每位教师对资源库的教学资源都娴熟于心,用时信手拈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灵活采用问答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方法。对于任何一个精选的教学资源,哪怕是一张小小的图片,也必须配合以教师简短精辟的点评、启发和诱导,必要时还需进行讨论。只有经过教师诱导的情感资源才能“活起来”,才能在全体学生中激发出强烈情感。
(三)课后观效———学生的思想行为效果是归宿
情感激发点创设的成功与否,可以通过学生课下的思想行为得到体现,换言之,也就是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将“基础”课的认知转化成了意向性行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比没有进行情感激发点教学之前明显提高,由原来的点名被动到课转变为积极主动听课,学院组织的活动不再需要竭力动员报名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违纪违法现象呈现减少趋势。这些都表明,在“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在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方努力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提升显著。
三、创设情感激发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设情感激发点的优点很明显,其缺点也不容忽视,主要是情感的“泛化”特征。情感是态度结构中最容易发生也最容易“泛化”的因素,它的稳定性不如认知和意向因素。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弥补。
(一)理论讲授为主,情感激发为辅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同时,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显著增强,这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认知的层面给学生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向行为转向的稳定性。“基础”课教学创设情感激发点追求情感效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之所以强调创设情感激发的“点”,就是为了避免情感的“泛化”,让情感激发点集中对准教学的重点而不偏离,始终围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为认知和行为服务。
(二)要求学生课下自学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自学下一讲所涉及的教材内容,给学生们明确指出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有关部分,并要求学生做到重点阅读和吃透蕴含的道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课前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理性认知,为教学过程中顺利实现情感激发点的“双向流动”做准备。所谓情感激发点的“双向流动”,就是教师课前筛选情感激发点的情感资源,学生课前自学情感激发点的知识基础,最终在课堂上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触动,实现情感的知识依托。
(三)教师集体要不断更新知识,教师个人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情感激发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确实存在于教学中。情感激发点的创设是全体教师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它需要集体设计,个人运用,最后再集体总结修改提升。所以,情感激发点的创设无论对教师集体,还是对教师个人,都有更高的要求。情感激发点的创设既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有宽厚的知识结构,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鉴别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与此同时,教师个人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富于情感的沟通方式。“感人者,莫先乎于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只有教师个人自身拥有丰富的情感并能艺术化地运用于教学,情感激发点的创设才能落到实处。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它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很大区别是教学内容侧重“行为预期”,这决定了“情感”因素在“基础”课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课教学中创设情感激发点,经过课前设计、课堂察颜、课后观效三个步骤,教学效果明显。
8.思想道德修养核心知识点 篇八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这个人理想;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指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完整统一体系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什么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系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开发展稳定地大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大意义
A.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b.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c.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得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那天起,就从属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人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哪几个方面的统一?
坚持能力犹大小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京生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什么是健康?怎么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
调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一般本质,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上产生并受其制约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特殊本质,道德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特殊方面,即道德是一种特殊的非强制性的调解规范体系
更深层次上的本质,道德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现实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航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共同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
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正确的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生活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例如,商场对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网络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是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社会功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人生价值的标准
9.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九
[从容说]
本框是文化生活的落脚点,全书的落脚点。本框题设计突破传统的道德教育,更强调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道德准则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本框题分为三目:第一目“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指生活节奏变化带来了人们一些思想道德冲突,思想道德冲突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第二目及第三目是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修养,涉及两者的含义、关系。难点在于阐述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及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重点在于弄清楚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修养的关系。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①了解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认识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认识文化知识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②明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2、能力;①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
②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在实践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②追求道德生活不是一种痛苦选择,而是自我愉悦的过程。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
难点:在于阐述产生道德冲突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教法学法指引]
新标强调学生参与,注重老师的引导。道德教育不是一易事,学生对此也是麻木感觉,如何调动他们的情感,打动他们,使他们认识到:道德不仅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人内心安定生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该如何去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材料去引导,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对知识如何重新处理是上好这堂的关键。
①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图片、录像、展示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②
堂讨论法。关于怎样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的问题,展开堂讨论,进而明确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③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对道德冲突时如何判断选择。
④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价值。
⑤
准备学习提纲,释疑解惑,采用列举法、归纳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相结合。
学生学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时)一时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
材料显示:展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镜头一:小张与小李就读高中,两个是很好的朋友,期末考试,、两个又是邻桌,小张要小李让答案给他看,小李不给,并报告了老师,小张说小李出卖朋友,小李遭到一些同学的冷眼。
镜头二:作为班干,班级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可到了该全力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镜头三:常明捡到一个内装有存折、身份证的、驾驭证等物品的钱包,多次打电话向失主索要好处费,并且说不给好处费,就将捡到的物品扔掉,失主付给好处费后将失物领回,他对常明说:“拾金不昧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你不应该索要好处费”,常明说:“我归还你丢掉的东西,应该收取相应的报酬。”
镜头四:小李到商场买东西花了3元钱,一位老板错把10元看成了0元,多找了钱,该不该归还回去?
问题:如何看待上述道德冲突?面对“两难选择”我们怎样正确判断选择?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二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过程设计]
二、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扳书)
、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扳书)
(请同学们就刚才问题讨论:分小组进行)
(1)
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实际选择。(扳书)
(2)
这种现象之所以普遍,原因是什么?(扳书)
(学生答,老师再概括)
生甲:生活变化太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使大批农民成为城镇居民。
生乙:新型产业的崛起与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众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新的择业问题。
生丙: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交往的新天地。
生丁:个人自身明辨是非能力差。
(老师总结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如何判断选择,体现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这种两难选择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反映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另一方面个人明辨是非能力差。那么,如何正视生活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3)
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扳书)
(同学回答,老师讲授)
解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扳书)
学生自学提纲:什么是知识文化修养,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预习文P109),两者关系如何?
(1)
知识文化修养(扳书)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
(2)
思想道德修养含义(扳书)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材料显示)未成年在押人员多为文盲
某看守所管教人员说,分析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原因,首先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初中毕业不足17﹪,大多数是小学毕业,他们中40﹪是辍学或被学校开除、劝退人员,他们绝大部分不会写信,甚至明信片也不会写,他们大都缺乏家庭温暖。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由于他们知识文化修养低,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学生: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材料显示)
镜头一:XX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打牌与舍友发生矛盾,残忍地把四位同学杀害。
镜头二:我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把荣辱观践行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经纪律观念得到了增强,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学业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当代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令人担忧,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学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学生: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丰富知识,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P110探究:你如何理解王符。司马光的言论?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但丁的话说明知识文化修养不如思想道德修养重要,是吗?
学生:王符、司马光的言论说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良好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但丁的语句观点强调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但不能说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重要。
(材料显示)
青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为验证笨狗熊的说法是否成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泼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狗熊身上觜里,造成黑熊烧伤。
结合P11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行为的探究:你认为知识文化修养根本意义在于什么?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否能统一?
(学生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扳书)
、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造福,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修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2、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道德修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是统一的。
(1)
良好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作出理性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加强学习自学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
(3)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问题: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小组讨论发言)
目的: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的价值。
学生:乐观开朗的人一起。
学生:乐于助人的人一起。
学生:高尚道德的人,不愿和自私自利的人一起。
学生: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学生:帮助别人,自己也觉得愉快。
老师引导、归纳:越是道德高尚的人,人们越愿意同他打交道,当你帮助别人自己有何感受?自己觉得高兴、愉快,追求道德的生活是一种自我愉悦的过程。
讨论
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最高层次的目标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中层次目标
主观为自己,客观害他人——不可取
你同意以上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看到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人们经历思想斗争—判断——选择的过程,而价值观起导向作用,所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拓展)什么是改造主观世界?
自然界
客观世界
世界
人类社会
思维———主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扳书)
学习马列主义科学理论,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
2、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请同学们谈谈你平时是如何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
教师归纳:
在家
家长(如何处理)
在校
老师(如何处理)
在社会
朋友、他人(如何处理)
总之,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不是一困难的事,作出道德选择也不是一痛苦的事,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帮助别人中快乐自己,在知识文化中升华自己,我们就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
扳书设计:
表观
加强知识文化修养
、直面生活中的
原因
思想道德冲突
解决途径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思想道德修养含义
2、在知识文化的 思想道德修养
陶冶中升华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促
与知识文化修养
进思想道德修养。
二者的关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
进知识文化修养
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3、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
(练习设计)
一、选择题、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任,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两句话反映共同道理是()
A
知识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重要。
B
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重要。
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D
知识文化修养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句话强调说明()
A
知识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重要。
B
思想道德修养相当重要,是不容忽视的。
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D
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永远对立。
3、XX年4月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关注,如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因为()
A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明是非能力。
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造福。
二、辨析:
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重要。
提示
(1)
分析两者的含义、关系。
(2)
两者对人的全面发展都重要,不可偏废。
(3)
辨题是不科学的。
三、材料分析题
XX年2月27日,徐本禹被评为XX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别人帮助了我,我肯定要帮助别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和信念,使徐本禹放弃了高分考取的公费读研究生机会,到偏僻的小学支教,他的事迹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为社会树立起了道德价值标杆。
问题:(1)徐本禹事例说明了什么?
10.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 篇十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实践教学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例,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和法律观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实践教学既是课程性质的体现,又有利于实现课程任务,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次,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实践教学中大学生是主体,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
最后,实践教学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既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又需要教师规划和引导。如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既要维持秩序,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又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实践活动结束后,还需要站在一定高度,联系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体制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包含四个基本环节:计划制订、活动执行、效果考核、反馈和修正,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以池州学院“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我们对前两个环节比较重视,对后两个环节的关注相对比较薄弱。而比较重视的两个环节缺乏制度支撑,如计划制订环节,虽然目前已经将实践教学列入了教学大纲中,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标准。导致很多教师在活动执行环节,觉得无从下手,加上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指导和训练,部分教师要么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要么就是选择相对比较容易的实践教学方式糊弄过去。在效果考核环节,出现实践教学考核目标不健全,量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信息反馈环节,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大班教学,并且每门课程教授的学生往往只是一个学期,缺乏反馈制度,难以将学生的需求反馈给任课教师,不利于计划的修正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二,经费不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分成两大方面,一是校外实践,二是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主要是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或公益性活动、实践教学基地的参观考察等。为保证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撑,如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门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虽然,目前很多高校为此设立了专门的经费,但是随着高校就读人数的不断增长,经费仍显不足,很多校外实践活动只能推选部分学生代表参加。校内实践主要是课内实践教学、社团活动、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等,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开展的次数最多,但是几乎没有经费,如在班级内开展爱国主义演讲、诗歌大赛等活动,评选出等级后,没有相应的物质鼓励,学生积极性相对较低。
第三,师资不足。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合班、大班教学的方式,增加了教学难度。要引导一个一百五十人左右的班级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维持秩序,其难度比理论教学更大。不少高校对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要求,但是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培训,部分教师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求,反而产生排斥和反感情绪。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实践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部分教学工作没有明确规定薪酬,难以调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笔者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感悟和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过程的完整性,在制订计划、活动执行、效果考察、反馈和修正这几个环节应该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形成制度,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实施,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的形成,单靠承教部门或院系的力量难以形成长效机制,难以发挥其实效性,还需要高校各部门的支撑与配合。因此还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各高校应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由学校领导主抓,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教务处应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学分规定;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协调等,确保全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持续顺利进行。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与各二级学院是实践教学的协助单位,应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对实践教学交通工具、实践教学场地问题、实践教学食宿安排、学生人身安全等各方面都要提供有效保障。
其次,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其有效性,必然需要经费投入。应该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和完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完善经费使用审批程序,做到专款专用。在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校内实践教学特别是课堂实践教学的经费。
第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特别到兄弟院校进行考察,让教师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向其他院校“取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开设相应的培训班或讲座,对实践教学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成立帮扶团队,让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打破实践教学教师“单打独斗”的窘境。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进行统计,发放相应的薪金或补助,调动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最后,以笔者实践教学经验为例:(1)引入档案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针对班级人数众多难以管理的现状,要求学生制定一份简历,包含个人的基本信息、照片、考勤、作业、实践教学表现等。开展实践教学时,结合档案管理和分组管理,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表现,不易出现学生脸和名字对不上号的情况。同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考试和学分挂钩,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强化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开展数量最多,频率最高,学生参与范围最广,主要引导者就是任课教师,因此,任课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实践教学。在完成基本实践教学任务之余,创设品牌实践活动,如“新闻播报”:每次上课之前每个班派出一名代表,进行5分钟左右的新闻播报和点评。一方面是扩大学生参与面,给更多学生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前信息繁杂、碎片化传播的背景下,搜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已成为一种急需培养的能力,“新闻播报”的活动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这方面能力。同时,对新闻进行点评,给出意见,既能促使他们关注时事,又能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进行过诸多尝试和探索,在此将学生反馈较好的两点做了简要介绍,希望以鄙薄之力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2]周志文.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09,(6).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修养】推荐阅读:
考研政治常见知识点: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07-30
考研政治时政06-17
考研政治热点08-07
考研政治文章10-03
考研政治终极笔记07-02
考研政治背诵版07-05
考研政治试题整理07-22
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09-28
2019考研政治时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