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的叙事作文

2024-09-11

关于学校的叙事作文(精选8篇)

1.关于学校的叙事作文 篇一

今天,我们要去听曹文轩著名小说作家的讲座了。听说还能得到曹文轩的亲笔签名呢,不过要书,但这点小事怎么能难倒我呢!我就在学校那里买了一本《山羊不吃天堂草》就用这本书去拿笔名了。你瞧,这就是《山羊不吃天堂草》了,可我还没看呢,等看了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不和你们说了,我正要去听讲座呢!

我们出发了,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曹文轩给我们讲了他经历过的趣事,比如<草房子>那书主角就是曹文轩他本人,真让人感到惊讶呢!曹文轩还和我们说他在某个地方也是去给同学讲讲座,他往下面一看,他不惊感叹道:“好大一片庄稼地呀!”这时天空飞来一架飞机,离人们很近,因为飞机低空飞行,这时,同学们脸纷纷朝上,曹文轩又不经感叹道:“好大一片葵花田呀!”我觉得这位作家好幽默呀。后来曹文轩送我们几句话,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得回到了学校。

2.关于学校的叙事作文 篇二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

课后,我按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评改,平均才42分。

我深感材料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冷静思考后,我根据学生的写作流程,在作文讲评课上对学生这次作文的立意、拟题、开头、选材、构思、语言方面存在的优缺点作详细的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的方法。

一、立意情况及改进方法

立意的标准是准确、辩证深刻、创新三个层次,本道题准确的立意角度有:竞赛者:态度明确,只能褒扬,不可贬损。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2.为实现目标能顽强拼搏,不懈努力;3.有一颗平常心,能胜不骄败不馁;4.重过程不重结果,贵在参与,无怨无悔。行文中可以自由组合。喝彩者:可以肯定,肯定其真诚地为他人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为他人的失败而呐喊助威;可以否定,否定他虽对生活有热情,有理想,但缺乏把自己置身于生激流中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只能分享一点胜利者的欢乐,却体验不到胜利者凭艰苦的努力所换取的巨大幸福,这样的人生不精彩。观看者:可以褒扬,褒扬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淡泊名利,豁达乐观;可以鞭挞,鞭挞其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置身于生活激流之外,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经商者:可赞其抓住机遇,获取成功;也可以驳其利欲熏心,追财逐利,将人生看成交易场。

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其中一者的就对其它三种角色大加贬斥,观点片面,缺乏辩证性。出人意料的是选择当观看者的学生居多,而且大多数学生不是把淡然人生观理解成为:似陶潜、李白、苏轼他们有反抗黑暗、淡泊名利的同时,仍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而是理解成: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文中弥漫一种对人生的虚无感和迷惘感。叫人不禁担忧他们生活的品位和人生的质感。

幸好,学生中也有一两篇思想较有深度,思维较有新意的作文。比如陈婷婷同学的《不做观望者》,许晓东同学的《劳我以生息我以死》,任燕霞同学的《喝彩》。其中任燕霞同学对喝彩提炼了三个分论点:喝彩是宽容和理解;喝彩是前进的动力;喝彩是社会的调和剂,角度新颖又逐层深入,显示出习作者思维的深度。

我对以上三篇的立意大加赞赏,其他学生不禁流露欣羡之意,于是我顺势发问,如何才能炼就准确尤其是辩证深刻、创新的立意?许多学生睁大眼睛,想听个明白,我于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1.浏览报纸上对社会生活热点的点评;2.收听新闻(如焦点访谈)中关于重大时事的评论;3.善于从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中汲取圣贤的思想养分;4.善于运用政治科尤其是哲学课中的哲学观点;5.还可经常与有思想的人交流看法。长此以往,培养自己用政治的、历史的、时代的、哲学的、审美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人事,这样思想会日渐深刻和创新。

二、拟题情况及改进方法

这次学生的拟题大都单调乏味,如:《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经商者》。我着重表扬的是下列题目:何晓东同学的《劳我以生息我以死》,采用文言,运用对偶,工整典雅;郑梦佳同学的《跑吧冲吧跳吧》富有节奏感;贺婷婷同学的《竞争人生的主旋律》、金琼霞同学的《给梦想一个开花的机会》采用比喻,形象生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有神,题目就要能点题;眼睛与脸要和谐,题目与文体风格要一致;眼睛要亮丽,题目要有美感,善用修辞。

三、开头情况及改进方法

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套用题目材料,少数开头较有创意。比如陈婷婷同学采用先抑后扬手法,先列数曾经做观望者的我精神有多空虚,然后提出论点“我决不做观望者”,文意曲折;何晓东同学采用比喻兼排比,寓竞争之理于草木、动物等形象之中,既形象又鲜明;王曾豪同学则善于营造优美意境,融哲理于诗境中,情理并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借机补充了“形象刻画”、“名句引入”、“寓言故事”等开头方式。

四、选材情况及改进方法

这次学生写的议论文的论据普遍是陈旧的事例,尤其是论证竞赛人生要目标明确,不懈奋斗,不怕失败时,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一篇三例选择的是贝多芬、海伦、爱迪生、霍金、司马迁、张海迪等,没有丝毫的新鲜度和吸引力。而李婷婷同学用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写作经历和新东方英语创始人的学业创业经历来论证“与自己竞赛,使人生更精彩”,选材新颖。

针对这一缺陷,我为学生提供了几种积累、更新材料的措施:1.善用课文、文学名著、文化经典中作家、作品中的人物材料;2.善于挖掘旧人物的新角度;3.深究一名人名家,掌握此人方方面面的信息,碰到相关话题可着重选用此人鲜为人知的事来写,新人耳目;4.关注现实生活,留心鲜活材料。

五、构思情况及改进方法

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而部分学生没能以四种角色中的其中一种展开为主,深入挖掘,而是面面俱到,流于肤浅;部分学生抓其一点,对其他角度一概否定,没能体现出作者认识的辩证性和思维的深度;有些学生没能重点围绕“为什么”铺开,而重点论述“怎样做”,可重点又不突出。

我提醒学生除了克服以上不足外,构思时还应考虑思路的流畅性,文脉要清晰。议论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行文时可用分论点或小标题连缀。如任燕霞同学的《喝彩》一文,主体部分三个段落,分别以三个分论点(如上面所述)开头,再叙例,然后扣题议论,构成并列式结构。

六、语言情况及改进方法

很多学生的议论文只有单调的叙事和平淡的议论,少有生动描写和形象说理的文字,所以读来比较乏味。

我建议学生在作文时要善于运用比喻、类比、对比、寓言、名言表达观点,灵活运用陈述、感叹、反问、设问句式和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平时可以摘抄、仿写优美句段,诵读内化,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关于学校的叙事作文 篇三

【关键词】写作 语言运用 叙事类作文 写作技巧

一般情况下,叙事类作文看似简单,实际上想写好确不容易。同样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有些学生的作文就像一碗白米饭似的,看起来没有任何的食欲。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些学生的作文就是一碗香喷喷的“扬州炒饭”,让人看起来就忍不住动筷子想把它吃完。所以,作文的关键就是怎样把白米饭变成扬州炒饭。那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写作技巧的运用。

一、写作前:理清思路,明确步骤

叙事类作文写作步骤分为三个步骤,写作前学生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一定要读清要求和要点,试卷作文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要仔细研读。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叙事的重要部分在哪,另外对于题目中给出的省略号部分一定要给叙述出来。只有先把题目和要点认真分析好,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是要做什么,明确下面的具体步骤。

在分析完作文题目之后,就可以思考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一般初中阶段三段居多,给人直观形象的感觉。学生不可有几个要点就写几段,要分脉络。文章的结构也尤为重要,一般叙事类的作文有四种结构可以采纳,例如描述一次旅行,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每一段都可以以时间来开头,第一天,第二天。类似之类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时候,比如我的卧室,就可以采用空间顺序,这样就有条不紊。

二、写作中:注重选材,传播正能量

叙事类作文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接阐述具体的事情和简要的理由。比如写一篇关于感谢某人的记叙文,那么第一段就可以直接写感谢的人,和总起全文的一个泛泛的理由,不需要太过于细致。第二部分正文部分具体去叙述一件事情,第三部分总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层次。而这三个部分,也是有主次之分,无可厚非的是重点在于第二段,怎样去叙述一件事。

1.完整的故事。既然是叙事类作文,那必定要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像中文的小说一样,起因经过情节背景都要有所交代,只不过是要分清主次而已。开始的部分可以简略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然后重点突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有没有情感的碰撞等。举个例子,淮安市中考题最感谢的人。有个学生写的是感谢自己的老师,他在文中就叙述了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其他同学遇到矛盾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老师及时站出来,毫不吝啬的给予他帮助,最后他知道怎么样与同学相处,并且变成一个受欢迎的同学。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首先这位学生阐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交代了事情发展的情节,重点突出为什么感谢老师,最后还告诉了读者故事的结果。

2.突出正能量。正能量这个词在前几年还是特别火的,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个词会出现在英语作文当中了。实际上不管是中文作文还是英文作文,都要突出积极向上,阳光大气的主题。在叙事类作文的第二段,你写的这件事情肯定是对你的人生或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像小孩过家家似的,只是因为好玩,这样的文章啊就没有深度,没有思想,同样也不会是一篇佳作。同样以淮安市中考题最感谢的人为列,有学生的作文写的是最感谢自己的爷爷。他叙述的事情是自己的爷爷非常宠爱自己,从来不批评不打骂自己,如果他和他的小伙伴遇到矛盾了,爷爷总是会第一时间出来帮助自己,呵斥别的小伙伴。并且他的爷爷从来都不管他玩电脑游戏,给他很多零花钱。可能在他的心里,这就是他感谢爷爷的原因。但是这样一篇作文会赢得读者或者改卷老师的喜爱吗?会得高分吗?我觉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传播的不是一种正能量,长辈过度对自己的溺爱,反而是自己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三、写作后:仔细检查,关注细节

很多学生在写完一篇文章后,总是缺少最后这个再次检查的过程,认为之前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了,最后这一步可要可不要。其实不然,在你回头再读文章的时候,实际上站的高度已经不一样了,你是在修饰美化自己的文章。就像白米饭变成扬州炒饭的最后一步,厨师需要选择精美的餐具,并且把炒饭的形状修饰一下,这样就更能吸引人的食欲了。作文中的第一大忌就是尽量不要有太多的语法错误,如果你一味的追求用复杂句型,高级单词,但是反而有一大堆语法错误,那这样反而效果更差。所以,首要的保证就是你写出来的句子都是正确的句子。就像炒饭一样,如果你用坏了的,馊了的米饭去炒饭,那你放再多的调料也是没有用的,写作文同样如此。第二个细节就是文章的时态,叙事类作文的时态全文可能略有不同,比如第一段你在引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用的一般现在时。比如The person who influences me most is my father who has done a lot of things for others.但是第二段文章的主体部分,基本上采用的就是一般过去时。在一般过去时里面,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就是动词的过去式,尤其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一不留神就会犯错误,这些都是细节问题,同时也是作文产生差距的地方。而最后一段,多半是阐述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或是抒发自己的感想,希望,那就可以用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或者是一般将来时。如果能做到这最后一步,那才是真正一篇上好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曹小红.初中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思考探索[J].快乐阅读,2013.

4.学校事件叙事作文 篇四

学校里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下面这篇学校事件作文300字叙事作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星期五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上课了,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立马说:“潘城轩,请你来背一下第四课的课文。”

潘城轩一脸懵逼的说:“啊,好吧。”

前面潘成轩很流利的背了出来,可是到后面潘城轩就不知道了。

老师一脸生气的问:“昨天家庭作业就是熟背第四课,你怎么不会背,是没做家庭作业吗?再给你五秒的时间,背不出来我就当没做家做处理,我会把你发到家长群里,然后第四课课文抄五遍。”

潘成轩愁眉苦脸的说道:“完了,全完了。”

老师问:“潘成轩你想到了没有?”

潘成轩说:“还,还没有。”

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全班人的目光全投向了潘成轩。

老师说:“当做没做处理。”

5.学校大扫除叙事作文 篇五

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课里,我们进行了大扫除。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分工以后,大家忙活了起来。有的同学还捋胳膊,卷袖子,摩拳擦掌攒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番。“瞧我的!”马培开说着,一把从柜子里拿出大扫把,“刷—,刷—,”一下接一下,有节奏的扫起来。我和关心、侯丹、田奕灵、张婧钰......等同学用钢丝球擦地,同学们非常认真,有的来回来去的使劲儿擦,有的擦得小手酸疼酸疼,有的擦地擦得面红耳赤......那地擦得那叫干净,一尘不染。“水来喽,水来喽!”循声望去,只见杨博宇端着一盆满满的水走了过来。慢慢的地走到擦地的每一个同学身边,弯下腰,到一些水在地上,又走向另一名同学身边......走到我这里的时候,水没了,他说了一声:“很抱歉。”就抬起腿,匆匆忙忙的跑去接水了。

那天,虽然天气不是很热,但是同学们的汗珠在大滴大滴的往下流,但是同学们的那股辛勤劲儿时可也没有消退,仍然卖着力气。

我们不管那大滴大滴的汗珠嘀嗒嘀嗒的流,但要自己的教室干净、整洁、漂亮。

“铃—”随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们的劳动也结束了。看着这漂亮的教室,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欢呼起来。

6.关于回忆的叙事作文 篇六

原谅我没勇气对你说,想给你幸福的人是我,有太多的话让我不知怎么开口。感谢上天让我能够遇见你,虽然结局并非理想,但谢谢你的陪伴,陪伴我度过了短短的两年,在这两年里,我明白了很多,是你让我懂得了付出;是你给了我快乐;是你让我活出了颜色,你的陪伴带给了我很多安慰,你的安慰让我重启油门,奔向我渴望的未来,那两年里,我们为彼此付出过;考虑过;伤心过,太多的不舍终究还是抵不过时间的考验,让我们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两年并非很长,我已感到很满足,你的陪伴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是你一次又一次把从陷入困境中的我救出;是你不顾一切去帮我讨回公道;是你懂的跟我分享,即便你没有多余的,你也会把你的分给我,我很享受你对我好,感谢你能够出现在我的世界里,让我感到不寂寞。

忘记,已成为我最不舍的过去,我曾想过试着去忘记你,不知怎么,那种痛苦我却承受不来,忘记你,我根本做不到,因为你留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不想让这些回忆都离我而去。阴霾的天空中还有多少我们之间的回忆,我想拥有,也想放手,我试着去追逐,我一路狂奔却一直跑不到镜头,我的泪水涌流而出,我明白,其实另一头根本就没有我停留的地方,哪里早也不属于我,属于我的另一片天空你又在哪?未必我要一直迷失在这里,做一只找不到方向的鸟,还是我的另一片天空也正在追逐,寻找那个属于它呆的地方,我不想去想,也不敢去想。

曾经,全一过去,却成为了我脑海中抹不去的回忆。回想以前你会经常给我买吃的,我不接受,你会硬塞给我,还会说一些话来刺激我,让我不得不接受。你对我的好,我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的每一个笑容都是我努力的方向;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成功的动力;你的每一次安慰都是我重启的开关。我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我们之间最美好的回忆,有时连我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何会这样,后来想了想,是因为我爱你,不想失去你,想和你一直在一起,但那终究是我想的,”一直“……太过遥远,但我也没有想到我们会这么快就结束,或许这就是命运,是我不配去拥有你,没有资格陪伴你,让我们只能度过那短短两年。

我只想影身守候在你身边,看见你幸福开心,分开后的旅行,照顾好自己,天冷了记得加衣,感冒了记得吃药,不要再一个人躲起来哭泣,遇到烦心事时,随时可以向我倾述,我愿意当你的回收站,帮你删除记忆,让你重新启动,明天后的你会活的更阳光更出色。

7.关于学校的叙事作文 篇七

1. 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的高一学生年龄大约在15 ~ 17岁,由于荷尔蒙因素的影响,情绪起伏较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意识感较强,情绪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认同感往往停于表面,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由于不如意而引发冲突。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于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不容易接受,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建构,从学生已有的情绪为切入口,更容易让学生有身同感受的体验,相信学生。

2. 活动概述理论基础

叙事的核心是相信人通过讲故事,可以发现看到自己能力和价值与信念,相信人和问题是分开的,人不等于问题,每个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本节课的主导活动以愤怒的拟人化开始,让学生从旁观的角度来看愤怒情绪对自己身体和情感的影响,通过叙事的外化技术,让学生们以采访愤怒家庭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愤怒,通过角色扮演愤怒家庭与灭火家族的对话,来学习如何应对愤怒,最后,以学的讨论与思考总结本切活动课映射出来的现实意义。

3. 活动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理解情绪带来的身体、情感与行为反应及其对于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影响; 再去领会愤怒情绪背后蕴藏的个人意图与价值观、信念和自我认同等,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愤怒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愤怒背后是一种原始力量、渴望和需要,不是能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就能控制的; 最后,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学生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存在的差异,学会与他人恰当的沟通方式,将游戏收获内化到学习生活和个性之中。

二、活动过程

1. 活动导入

看视频: 问张晓峰为什么会生气? 看图,请同学们说出这是什么表情,“愤怒”表情的面部特点,然后直接引入正题,理解愤怒。思考愤怒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2. 活动一: 愤怒家族采访

( 1) 教师讲解内容及规则

4人一组,一个学生扮演做记者并记录,3个学生扮演愤怒家族的不同成员,讨论分析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愤怒的情况,不同等级的愤怒会影响主人身体的哪些变化? 会影响主人情感上的哪些变化,会给主人带来什么行为的变化?

( 2) 全班分享,老师请学生助手记录,主持人陈述本组的引起愤怒的情况,愤怒的种类、以及愤怒引起身体和情绪行为的变化。其他组的主持人补充,雷同不再复述。

总结愤怒引发的原因,愤怒的等级及其对人的影响。在以下情况引发愤愤怒受到不正确的待遇、发现不正常的行为、不被尊重、当众受侮辱。愤怒的的情绪是人自动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此引发的不可接受愤怒行为将将如何处理呢?

3. 活动二: 愤怒家族与灭火家族的对话

( 1) 教师讲解的内容及规则

6人一组,1个学生做为组长并记录,3个学生扮演愤怒家族的不同成员员,另外3个学生扮演灭火家族的成员,讨论分析在生活和学习中当愤怒出出现时,如何及时的灭火,可以保护到主人?

( 2) 全班分享,老师总结,解决愤怒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从认知上减少少生气的原因; 其二,让自己冷静,衡量事件; 其三,尊重他人,让对方表达;其其四,就事论事,表达自己,不批评人格、不动武、不威胁; 其五,合理表达自己己的愤怒,让对方尊重自己。

4. 活动三: 情境模拟

情境1: 张晓峰投篮不中,打偏了伤到了丁伟民,丁伟民很痛。

情境2: 阿英和小红是好朋友,阿英将自己暗恋小峰的秘密告诉了小红红,结果第二天,班上所有的同学都知道了,阿英和小红的对话。

( 1) 规则。3人一组,2个学生分别扮演角色A和B,另一个学生旁白,描描述角色A和B的心理变化。要求运用灭火家族的方法来合理解决愤怒。33个学生扮演愤怒家族的不同成员,另外3个学生扮演灭火家族的成员,讨论论分析在生活和学习中当愤怒出现时,如何及时的灭火,可以保护到主人?

( 2) 表演,全班分享。

( 3) 老师总结: 对愤怒的情绪的学习,让我们了解自己,学会与他人相处处,也可以把愤怒的能量转化为建设的动力。

本节课是由3个活动组成,分别是认识愤怒、应对愤怒和愤怒的操作。整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体验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将将愤怒拟人化,让愤怒家族与灭火家族的对话,其实背后是分为两个阵营,老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面对愤怒,让愤怒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处理。在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是面对愤怒的主人和专家,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色,是观察者、引导者、服务人员和恰当的组织者。总结讨论和思考问题的时时候,教师是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助产师,引导学生去总结。

摘要:叙事的核心技术是人与问题是分开的,人是人问题,人不等于问题。本节心理活动课运用叙事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愤怒的情绪及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课程从愤怒的拟人化开始,让学生们以客观的方式看到愤怒带给自己的影响,从愤怒家族和灭火家族的对话让学生理解到,在愤怒的情绪下自己可以做什么,让自己感觉更好。活动将学生每4人为一组,小组内成员要合作,通过参与、讨论、辨析等环节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8.关于生命的“大美”叙事 篇八

未识文博先生之前,先读过他的画,读他的画先识他的藤萝。藤萝是他绘画作品中的一个寓意和标签性符号一梁文博藤萝。

那是怎样的藤萝!有奔放,有内敛,有肆意,有娇羞,缠缠绕绕,低吟浅唱,柔柔软软地爬满了你的想象。

今年春天,在山东大厦气势恢宏的大厅里,不见文博,却见藤萝。这是一幅被收藏的巨幅画作《春雨初晴》,娓娓婉婉的藤萝好像一挂屏障,花繁叶盛,紫气东来。画面中,打伞的少女,肥硕的鸽子和喂鸽的少妇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春光图。就像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人听到天籁之音,人间物语,天境对话。

一幅画,灿烂了一座大厦,迷醉了一个春天。

站在这里一转身,窗外就是另一番景象:街道开膛,车堵人燥,熙来攘往,滚滚红尘。突然想起那个贫穷潦倒的梵高和他笔下铁血般的麦浪,燃烧的向日葵,它们穿越了饥饿和冷漠,打通了古往今来。原来,人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人,化腐朽为神奇,化丑恶为善意,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即使一片绿叶。也灿烂成一座花园。

梁文博先生,他是怎样一个画家?怎样一个男人?

五十年前,梁文博先生出生在胶东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干部,曾担任一家工厂的党委书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打成了右派;外祖父是胶东乡村一个有文化的地主,文化大革命被戴上高帽游街。梁文博小时候常住乡村外祖父家,他和许许多多的农家孩子一样,逮鱼捉虾,无比快乐。本是不谙世事的年纪,当他还不懂得父亲为什么丢了官帽。却又眼看着外祖父低下了高贵的头。

后来回到烟台上学。母亲是一个医生,医院相邻的桑园里有一座教堂,教堂里有一株很大的紫藤。这株紫藤就成了一个孩子的春天,并在他心里扎下来,一长就是几十年。

春天早晨上学,他会背着书包顺路去看漫延架子上的紫藤花,这时候,教堂里飘出了管风琴的旋律,赞美诗的颂唱。阳光打在脸上,春风扑在怀里,一个孩子最初的审美意识萌发了。放学后小文博常常会留连于紫藤下。就在去年,梁文博先生还专门回到烟台去寻找那座教堂,那株紫藤,教堂犹在,藤萝没了。就这样,紫藤和教堂蛰伏在早慧的少年心里,构成了梁文博精神原乡里最初的文化符号。

他说,他是个唯美主义的追求者,在创作的文化心理上,他不愿触动人类的丑恶,即使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也不喜欢血淋淋的场面。他更愿意发据人性之美,比如,前苏联电影《战地浪漫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呈现出艺术家现代审美意识下的思考。在艺术创作的语境里,战争不仅残酷,也是养分。美学的本质在于审美而不是审丑,如同我们只愿意看到鲜花,而不愿意看到牛粪。

文博先生的画室,就是他自己的个展。墙上挂着画作,桌上堆着画册,案上铺着画稿。整个空间洋溢着暖暖的情调。读他的画,听他的童年故事,感受人间的美好,即使当他谈起打成右派的父亲,戴高帽子游街的外祖父这些一代人共同经历的苦难,也统统被他一带而过。在他的话语里,反复出现的是教堂,是紫藤,是童年的快乐,是沂蒙山老区的采风,是绘画的心得。多少年来,他心里一直有一座自己的教堂。从这飞出去的。是与生俱来的善意和美好。

作为艺术家,几十年来,他获过数次省级、国家级大奖,为社会呈现出大量的精美作品,如《赶场》《琴韵》《月上中天》《沂蒙小调》等画作,不仅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赞誉,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果把他的《沂蒙山系列》《微山湖系列》《家园系列》《远离尘嚣系列》《童年系列》《母子系列》等等作品连接在一起,就是一部色彩斑斓,意味深长,关注当下,始于初心的人文情怀的生命叙事。

他给我看不久前新出的画作《高高的山岗》,一打开,就刷新了我的视觉,这幅作品虽然表现的是送郎参军的主题,但画面中的妻子没有悲伤,没有不舍,战士的娃娃脸上挂着微微笑意,挤在夫妻中间的娃娃也像在藏猫猫,这好像不是上战场,只是出一趟远门儿——这是梁文博先生笔下的抗战细节,他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化描述,将残酷的战争题材赋予了人性的温暖。

在创作此类作品期间,梁文博先生专门去老区采访,和老区人聊起他的画,聊起当年的情景,老人们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可见,人性之美原本就在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流淌着,你不过是换了一个思考的层面和审视的视角而已。

梁文博先生有着浓浓的沂蒙情节。在亲情上,他是沂蒙人的女婿,在文化上,他是沂蒙山的儿子。沂蒙老区在梁文博的精神世界里,不仅是一个文化地理,也是他绘画创作的一个宝库。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爱上了沂蒙山。几乎每年他都跑到山里采风、写生。《沂蒙小调》《家园》《远离尘嚣》等系列作品都是沂蒙山对他的慷慨回报。如果说,这些作品在他绘画艺术和思想表达上已经达到一个高度的话,他近期创作的抗战系列作品《沂蒙六姐妹》《高高的山岗》等,让我们看到了梁文博先生对社会重大题材的创新和思考。

抗战胜利70年了,对于战争的思考我们本应该从浅表性的表达直指人性深处。我们打败了日本鬼子却过不了自己这道坎。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分裂。人性扭曲,导致了我们内心的彷徨和挣扎,如果再打一次战争我们能赢吗?我们还会送子参军吗?社会越发展,文化的审美功能就越强大,外化的视角,内化的审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高高的山岗》是昨天的山岗是今天的高度,是生命的赞美,活着的思考,画面上的妻子和丈夫不是别人,是你是我是我们。

纵观梁文博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整个的人物链条都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无论是大山农夫还是市井小民。特别是他笔下的女人们,几乎个个丰乳肥臀,面若满月。他推崇少妇之美,尤其喜欢由女人变成母亲的女人。他说,中国绘画其实就是一种养生文化,追求生命的本质和美感,人类的生命和文明都需要阴性文化的滋养,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就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坐标。他曾调侃自己的朋友,懂女人吗?还画女人?画不好还泛酸!去读读《金瓶梅》吧,读懂了《金瓶梅》就会画女人了。

nlc202309010400

梁文博说,不懂画面的人不懂生活。他有一个温暖的家。贤淑美丽的妻子和聪慧活泼的女儿,还有一只猫。这些可爱的家庭角色经常出现在他的画面里,如《有猫的人家》《雨后初晴》《晨妆》等。阴柔之美阳刚之气互为观照,生活创作融为一体,使梁文博的生命叙事在社会题材的广阔背景下显得更为生动,更为丰满。

朋友讲了这样一个笑话,说,一次梁文博和几个同学约好聚会,梁文博不会开车,同学电话里问他:你怎么走啊?梁文博答曰,你来接我呀!同学说,我是你的院领导,能接你吗?梁文博说,院领导又怎样?你是院领导也得来接我,我还是省领导呢!对了,忘了说,梁文博先生还是山东省的政协常委呢。此事一时传为段子。

几天前,和朋友聊天,又说起文博,她说,有一次,文博女儿回家,一本正经地对父亲说,爸爸,报告你一件高兴的事儿,我今天在马路上碰到一个男人,比你还丑,你不是最丑的!

读梁文博的写生日记,你看不到半点儿的“一本正经”,字里行间都是风趣幽默。你甚至不觉得他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顽皮的大男孩。活的自然,活的简单,也是对待生命的另一种深情。

我们赞美自然,而恰恰忘记了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同一棵树,一朵花。我们破坏了环境,破坏了文化,也弄脏了自己。任何艺术,对于美的创造和守望,最终就是创造和守望着人类自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相对于宇宙而言,所有的美都是短暂的,包括我们的生命。因此,对美的留恋和渴求在人类文化审美中是苛刻的,就像我们谈论生的美好而回避死亡一样。

梁文博先生说,追求完美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宿命。在他的《家园》、《远离尘嚣》等系列作品中,无论是一介山民,一条小狗,一片山林,一丛野草都让我们读出了人和自然的和睦共存,相依为命,同时也读出了许多失去的忧伤和无奈。梁文博喜欢沂蒙山,他喜欢那里的红色符号,也喜欢那里的落后和平静,说起山里的石磨和毛驴,就像说起自家的宝贝一样。尤其说起山里的美食,文博就手舞足蹈,看人家招待我们吃饭吧,就从后院里摘根黄瓜,拔根萝卜,拿刀一切,吃吧。这情景,难道不是我们过往的生活?就艺术而言,距离产生美,就文化而言,落后也是生产力。但现实之下,所谓的“唯美”却无法抗衡生命本身的困惑。就如同我们打败了日本鬼子却解放不了自己一样。

有一次,梁文博先生约我去看他学生的毕业作品展,其中有一幅表现民工题材的画作,画面是高楼大厦倾压下的一排排脊背和头盔,这些脊背和头盔既像高山又像坟墓,这幅画的题目叫做《我们到哪里去》,看着这幅画,我和文博先生一时无语。

我想起那幅著名的十一世纪唯美主义画派的代表作《戈黛娃夫人》,戈黛娃夫人是一位美丽的贵族千金,嫁给了统治英国的考文垂伯爵,他认为丈夫征收的税负太高,让丈夫减税,丈夫说,可以啊,你只要裸身骑马穿过考文垂的街道。本是一句玩笑,戈黛娃夫人就真的裸骑穿过了考文垂。伯爵减少了税负,《戈黛娃夫人》成为了不朽。

其实,让我反复回味儿的不是这幅画,而是构成这幅画面的人物故事。画家描绘的岂止是戈黛娃夫人之美?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她穿越了历史,耀眼了好几个世纪。

中国的先秦道家认为,自然无为的“道”是最高境界的“大美”,现实之美、艺术之美是“道”的外化。而西方美学的起源来自于哲学和宗教,可见,东西方美学在本质上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初秋之夜,在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又一次打开梁文博先生的画册,紫藤、教堂,沂蒙山、微山湖,这些文博笔下的文化地理幻化出五彩缤纷的符号,洋洋洒洒,挥之不去。冥冥之中,飘来一首民谣:南山南,北海北,南山有谷堆,北海有墓碑……眼睛一阵潮湿,我看见了“自己”的轮回,一个新的“我们”从远古走来。

上一篇: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下一篇:农村小学体卫工作计划(2017-2018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