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小学语文

2024-08-21

课例分析小学语文(共8篇)

1.课例分析小学语文 篇一

语文学科是一年级新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语文学习的适应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该对所教的学生包括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学习热情、语文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调查,以便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为更好的让学生在开学初步入一年级的学习轨道,我们对学生做出来如下的问卷调查。

1、您的孩子在家里会主动读书吗?

主动读书的占14.3%

会,需要大人陪同的占71.4%

不会的占14.3%

2、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

花1小时以上的占14.3%

花0.5小时的占50%

花一小时的占14.3%

没有时间陪孩子阅读的占14.3%

3、当给孩子讲绘本时,孩子表现是怎样的?

很喜欢听的占57.1%

不反感的占35.7%

不想听的占0.72%

4、未经家长提醒,孩子的阅读表现为

主动找自己喜欢的书看的占14.3%

有时看书,有时玩玩具或看动画片等的占78.6%

从来不看书的占0.71%

5、在家长提醒下,孩子阅读表现为

很乐意看的64.3%

迫于家长压力看的占35.7%

6、孩子的阅读时的表现为

能坚持看完一本书的占35.7%

能看几分钟,但不能坚持看完的占57.1%

随便翻翻就丢下的占0.72%

7、孩子对书中的汉字的状态

很感兴趣的占28.6%

经提醒能关注汉字50%

不感兴趣的占21.4%

8、孩子现在的识字量

100个以上占28.6%

50--100个占14.3%

50个以内的占57.1%

9、家长的教育态度

特别关注的占78.6%

一般的占21.4%

10、家长的职业

有固定工作的占28.6

个体的占71.4%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集中识字为主的单元教学。下面我们就借助这份调查表,来谈谈一年级学生对于认读生字这方面该如何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都表现在倾听,专注,表达,态度这几方面上,因此我们通过问卷中的第三项“当给孩子讲绘本时,孩子表现是怎样的?”第六项“孩子的阅读时的表现为”和第七项“孩子对书中的汉字的状态”,这三项调查的数据可得看出,大部分的孩子喜欢阅读,自己主动阅读,主动认读的上却很欠缺。当读书时,家长给孩子读书,学生的喜欢听的就达到57.1%,而学生自己看书时,能坚持看的就只有35.7%,这充分说面,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就形成不了主动阅读的兴趣,继而学生对书中汉字的兴趣只是28.6%。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学生对现在识字兴趣是没有的。他们不能让书上的文字吸引自己,因为不能很好的认读生字,也就渐渐的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逐渐会产生让他人代读的依赖性。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他们学会主动认读生字。《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认读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学会主动识字,多种方式进行识字。

二、学生学习状态不理想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虽然从心理上对小学生活充满新鲜感,但对知识却处于无意识学习状态,渴望学习,但缺少坚持的动力,遇到困难选择退让,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扶。对于孩子来讲,他们虽然已经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但在自我意识里,都是以“玩”为主,尤其是男生,面对学习时更依赖教师,需要教师单独指令给自己。所以针对这样的学习状态,在一年级最初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快乐认读,帮助孩子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而言,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展示自己的特长,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把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要给学生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经过一定努力后才能取得成功的逆境,让小学生通过磨难去克服困难,逐步培养和巩固自己的自信心,克服依赖情绪。

通过学情分析,我们发现,一年级学情特殊,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的得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根据一年级的学情分析,我们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有了更好的方向指引,我们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多种形式将教材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这方面表现出来,让学生从思想上感受到学习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文本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材背后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我们可以看到新编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一单元就让学生充分利用儿歌,韵语诵读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我们教师只要牢牢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就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发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产生对认读生字的整体感知,就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经过丰富的想像,教师将他们引导思考课本中所要体现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去发现学习生字的快乐。

1、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

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课文中体现的文本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在低年级,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利用视频,动画,游戏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2、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同学的合作意识。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头语描绘文本的内容,学会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与同桌进行沟通,能够对同学的表现加以评价,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都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方式。在低年级培养学生自信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在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以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情分析--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2.课例分析小学语文 篇二

一、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在明亡后写的一篇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 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表达了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这篇山水小品, 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 有人物、有对话, 淡淡写来, 情致深长, 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而全文仅一百多字, 笔墨精炼含蓄, 令人惊叹。

文章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以叙事写景为主, 交代了赏雪的天气背景, 通过视线的移动、色的变化, 以白描的写法, 描绘了西湖雪景, 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 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第二段以写人为主, 交代了作者的奇遇, 在湖心亭上意外的相逢, 使作者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 平实的叙述, 简练的笔墨, 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白描手法描写雪后西湖奇景的文字, 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明亡后, 张岱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 他的文章追忆前尘往事, 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总带有淡淡的哀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这一写作背景, 然后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感受明朝人的生活态度。对于文中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 应引导学生批判的对待、历史的分析。这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自主定目标, 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研读课文理清脉络, 品读感悟体味情感。找出自己难以理解和翻译的词语和句子, 以提问或提醒的方式解决课文翻译的问题, 掌握文章的重点。联系课文和有关背景, 通过品读课文和结合导学案上的有梯度习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适时的以动态的知识树形式加以点拨和指导, 领悟作者的情感, 从而突破难点。课后通过更深刻的反思, 我认识到在课文翻译时, 为了急于求成, 没能对字、词、句的注音和翻译做到步步落实, 忽略了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我想如果在学生翻译课文的环节中, 再加入小组间的交流, 从注音、解词到翻译句子, 使每一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呈现或加以指正, 效果会更好。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作为一篇文言文, 既要整体把握文意, 又要注意字词句的落实。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借助工具书、教科书中的注释及教师的指导, 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 从而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优美境界, 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和语言特色。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 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采用我校实施的“三·六”学案导学的方式, 并结合“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思想, 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1. 导入示标, 设纲导学。

(1) 导入示标: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首先以描写西湖春夏娇艳美景的诗句导入, 呈现的是本单元的知识树, 让学生知道单元主题、每篇课题以及中心, 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本课学习目标。这样, 让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构建, 学生自己定目标, 让学生很快走入课文, 为课文教学作铺垫。

(2) 设纲导学: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朗读为切入点, 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 进行学习。学生先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 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习题, 其中包括作者、背景、注音、解词等基础知识。

2. 合作探究, 展示释疑。

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此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 先自主完成相关习题, 不会的再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包括三方面:探究一: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探究二:研读探究, 理清脉络;探究三:品读赏析, 体味情感。

(1) 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探究, 掌握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体会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的特点;品读赏析中, 使学生明确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以及白描手法的运用, 而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中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 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样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解读文言文。体现文言文学习的特点, 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又要注意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知识树的不断呈现, 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知识树帮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顺序, 同时练习了背诵;学习白描手法时, 通过知识树的动态呈现, 进一步理解了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的美, 为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展示释疑。学生展示时, 我深感有一个不足:由于自己在这一环节上急于求成, 忽略了对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 没能做到从作者到字词注音、解释的步步落实, 因此只是在个别学生对课文翻译的“提问”和“提醒”中, 我就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样做忽略了部分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想, 如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中, 再加入小组间的交流, 把注音和解释掌握不准的地方呈现出来或小组间互相指正, 效果应该会更好。另外, 虽然每组都有分工, 有明确的标准, 根据每组的成绩也有相应的加分奖励。但是, 本节课对于小组的评价没有做到当堂体现, 以至于有些学生的兴趣没能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明显没有平时上课活跃。

3. 达标反馈, 拓展提高。

(1) 达标反馈。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双向活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按照一定的梯度, 我采用填空题与选择题相结合的形式设置了相关的习题, 当堂变式练习, 进行及时反馈。这样, 既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 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但是, 由于前面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以至于此环节感觉时间很紧, 没能做到人人落实、“人人清”。

(2) 拓展提高。此环节由于前面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没能做到人人落实、“人人清”, 有些流于形式。其实学完课文后, 可以再出示本课知识树, 通过知识树的动态呈现, 再配合教师的总结性语言,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整体把握课本内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还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下节课还要学习什么。我觉得这节课有成功、有遗憾, 今后我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在于课上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较成功地体现了和谐教学法以及知识树的适时呈现, 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实施的“三·六”学案导学的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作用, 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从而体现课堂的高效。

3.小学语文高效复习课例谈 篇三

在课改这一春风的吹拂下,“高效课堂”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过多数老师涉足是新授课,而复习课这一领域鲜有问津。复习课担负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作用,如何上好一堂高效复习课意义重大。

一、一堂高效的复习课应该是學生主动参与、自主复习、自主发展的课堂。

高效课堂强调先“学”后“教”,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给足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建构。因此,本节课安排了学生自我复习这一环节了。让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自主复习、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避免单一的“教师串讲”这一传统复习方式,造成有的学生会了,无效果,有的学生跟不上,同样也效果不好。

二、一堂高效的复习课应该是学生积极交流、自我展示、不断生成、相互提高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让弱生参与表现,得到发展,让强兵在练兵中得到巩固提高。在自我展示的环节,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中尝到成功的体验,让课堂内容在展示中不断生成,让学生的能力在展示中得到提高。

三、一堂高效的复习课应该是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的课堂。

复习课的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查漏补缺,提升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目标,“我的摘录笔记”和三篇主体课文的理解、背诵和默写是基础目标。要求人人都会,人人过关,这一目标主要通过“自主复习”“自我检测”和课后纠正三个环节来实现。第二个层次的目标的能力目标,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层次的目标主要通过“交流”“阅读指导”“作文金点”几个环节来实现。

四、一节高效的复习课应该是以训练为主线,以检测为评价手段的课堂。

本节课安排了学生识记、搜集信息、交流信息、阅读短文、写作片断的训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能力作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和有效提升。自我检测的安排让所有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当堂检测,通过检测查漏补缺,把复习的基础目标落到实处。目标一旦没有测量作保障,就会成为形同虚设的幌子。目标不可测,高效无着落。

五、一堂高效的复习课应该是向课外延伸的课堂。

本节课课前安排了学生积累有关松、竹、梅的古诗和“借物抒情”类文章的好段,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积累,为形成语文能力打好基础,长时间的积累最终会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课后安排了两个作业分别对应两个层次的目标。一个作业是改正并记忆检测中没掌握好的知识,并通过组员、组长签字的形式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争取做到基础知识人人会,不抛弃、不放弃。另一个作业是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针对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课上体会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的写作实践。实现大语文的思想。

关于高效复习课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内容设计。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1.内容的取舍。本节讲的是一节复习课,内容较多,作了适当的取舍。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掌握三篇主体课文的内容。而三篇拓展课文没有过多的体现,而加入了一篇课外现代文阅读,这篇现代文接近学生的实际,易于学生的理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例。体现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思想。

2.内容的高效。每一个内容的设置,能起到多个作用。导入的设置,有两个作用,一是为本节课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二是为学生积累了词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短文的安排,既是学生阅读的材料,又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范例。

二、学生活动与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注重教师的导,更注重学生的学。高效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与点拨。组织作用体现在创设情境、教学流程的控制与过度。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点拨。主要是示范。高效课堂的示范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孤芳自赏,而是学习伙伴的引领与期望。教师示范的精彩,是为了引爆学生的更精彩!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

学案的运用。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检测性加强、可控性加强。

多媒体的运用。创设情境、组织教学、视听结合。

通过这节复习课,我体会到高效复习课的几个基本元素:

(1)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2)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4.课例分析小学语文 篇四

长葛市八七小学张海凤

一、研究背景(为什么要进行语文简约教学研究?)

2009年以来,课例研究活动一直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在不断地研究中,我不断地发现,能真正达到有效课堂教学,困难重重:

1、理解的片面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带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冲撞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跟风似的全部接纳,看似轰轰烈烈的课堂后面,学生学会得太少;

2、繁琐的讲解

有很多教师以为,只有深挖教材,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才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完全不顾学生是否愿意听,是否听得懂。一篇浅显的文章,一道易懂的题型,经过老师面面俱到的深讲、透讲、细讲、全讲,小学生们反而越来越糊涂了。这样的课堂效率太低,教师辛苦,学生更痛苦。

这样的课堂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课堂能否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中简约而又深邃,解放师生?我们能否创建出清晰、明快的教学节律,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让孩子们喜欢上课、爱上学习?

带着这样的思考于2012、9月,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在简约课堂的基础上确立了“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个课例研究主题,并积极投入到课例研究中来。

二、理论依据(理论意义)

经过不断地翻阅资料及网上查询,我找到了我们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保护伞):

1、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中指出: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把简约化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来指导教学。

2、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3、现代传播学理论提出:在所有能够达到相同传播效果的媒体中,应该选择最简单实用的那种。

4、老子也说:“少则得,多则惑。”

三、研究目标

有了理论支撑,那我们最终要达到:

1、通过研究,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既精又简得有高度,达到“低耗高效”的境界;

2、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式:

一人同课

五、研究历程

第一阶段:集思广益定文本

课例研究主题确立后,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积极行动,中心、学校领导也大力支持,学校专门成立集体备课小组,并由胡晓华老师担任组长,备课小组确立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作为课例研究课题,很荣幸,我被纳选为授课老师。经过反复阅读、研究、商议、最终确定本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我能深入思考周恩来立志原因。

2、我要积累背诵立志名言。

在确定学习目标后,又深入钻研教材,大量查阅资料,集思广益,我们在备课组长带领下进行第一次备课,虽然我们在备课中有争议,可是还是最终定下设 1

计流程,我们分成七个板块进行设计:

1、导入新课:分两步,(1)交流搜集的周恩来资料引出课题,(2)回顾检测

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深入思考周恩来立志原因。(2)、我要积累背诵

立志名言。

3、出示自学提示

4、围绕目标,依照自学提示展开自主学习。

5、汇报展示交流中,预设租界一幕是重点品读感悟指导的部分。要指导学

生读出愤怒之情,为此,我们穿插了时代背景介绍。

6、因为这是一篇立志故事,所以我们拓展了有关立志名言,并小组合作背

诵,体现了小组合作和积累。

7、作业设计也是一番揣摩:(1)、背诵积累立志名言。(2)推荐阅读《立志

争光》。

确定出教案,接着进行了第一次授课。

【课后研讨】

在议课环节上,胡晓华老师再次宣读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大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课。许多教师都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低年级语文老师侯丽君说:学生虽然已上四年级,但是环节设计太多,流于

形式,看似简单,实则简单问题复杂化。

中年级段王素娈老师说在交流汇报环节,教师一味地问答式交流,让学生失

去了自主表达的机会。

高年级许艳敏老师也有所想法,她说:我们这节课课文内容其实就解决了一

个问题——周恩来立志原因,所以在文中多处描写中,应该有所侧重,在对教材的把握上,一定要做到精而简。

胡晓华老师给我们做了再次引领:这次我们课例研究的目标在多元导学模式

引导下进行简约而深邃的教学。简约的是形式,深邃的是内涵,那么针对这节课,到底哪些地方该简约,哪些地方该深邃?这是我们下次集体备课时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

课后,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自认为比较流畅的课堂,其实问题还真不少:

1、默读批注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学生在进行批注阅读感受时,很多学生

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批注方法,所以,自主学习的效果很难达成。

2、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多,想教这想教那,考虑太多,什么也没完成,别

说高效,有效也没达到。

第二阶段:采得百花酿成蜜

课例研究就是要暴露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了第一次经验,根据这

堂课上暴露的问题,学校领导小组及各位同事,放弃了休息时间,再次深入理解

文本,采取措施,从每一句语言的斟酌,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再次进行了改

进。这次我们将教学流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开始交流立志名言,然后通过复习检测课文主要内容而转向本节课学习。

2、背景材料穿插在租借一幕部分,用以指导读和体会情感,最终背诵文本。

3、最后合作背诵开始交流的立志名言和补充的《中华经典诵读》立志篇。

在准备充分后,又请教研室的田主任、孔老师、代老师来校指导,进行了第二

次授课。

【课后研讨】

有了第一次研讨和第二次授课,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为了

使我对教材与学生的把握既精又简的高度,在专家引领下,我们的研讨更有真实

性、针对性。

胡会琴老师感觉这节课环节减少了,可是深度不到。

李娜老师感到学生课堂中学会了很多,但是学生情感激发需要老师的激情感

染,特别是时代背景的讲解,音乐的渲染中,老师的语言会让学生在情感上同样

也上升到一个高度。

教研室孔老师和代超鹏老师也一致认为简约教学提倡简单,指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简单,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要丰富,所以并不简单。少讲不代表不讲,比

如时代背景离学生太远,不能不讲,不仅要讲,而且要讲清讲透,深化学生的情

感。

教研室田主任亲临现场,语意悠远:这节课上得扎实有效,按随堂课的标准

已经绰绰有余,但是一定要简约高效的话,还有许多需要思考,在提供模式之余,我们需要在课的内涵上下工夫:

1、继承:传统的品词酌句的方法要继承,比如这堂课,在学生体会为什么

而读书时,找到重点句段“他们急忙奔了过去——”这一幕即可,引导学生从“得

意洋洋”和“衣衫褴褛”两个词中对比体会。

2、引导:对于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所以

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虽然学生年龄小,可能想法有些偏颇,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

定要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整合:学生的语言积累很重要,除了文本积累,与之相关的课外积累也

很重要,课前加一背,课后再设一背,你看钱学森,洪战辉等这么多感动中国的人,不都是为中华崛起而做出了很多吗?这也是课内和课外的有机整合。

【教学反思】

针对评课议课,我也记录下我此时的反思。

11月25日,从上午9点到12点,我们整整讨论了四个钟头,但从大家离

开时的面容却看不到一丝疲惫,有的只是欣喜和期待,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根据

这堂课上暴露的问题,大家讨论的情绪更为高涨,针对性更强。在田主任的理论

引导下,我也对简约的真实含义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想法,田老师、孔老师、代

老师及所有老师的话犹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第三阶段:梅花香自苦寒来

针对发现的问题,为使我们的课堂上得更加简约而有内涵,大家不厌其烦地

又开始对文本的研究, 我从网上搜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在课余,我又开始着

手制作课件,力求实用而又做到完美。

这次,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做了以下调整与改动。

1、目标变为:(1)、我能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2)、积累背诵租借一幕。(3)我要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课堂开始背名言,中间背文本,结尾拓展背诵20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4、在交流汇报立志原因时,重点交流感情朗读租借一幕。中间借助时代背

景感受中华不振语言要更深刻:在音乐声中,老师解说着当时的背景:从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1910折十年之中中国之变,在座的老师想必都非常清楚。

5、正确引导学生“读书是为什么?”

6、作业改搜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针对我们的再次议课备课,初步形成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堂基本流程是自学——交流——反馈,可以概括为三步十二字教学法(读读想想——议议讲讲——背背写写)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教学设计:

开课伊始,我先是对上节内容进行针对性检测——背诵立志名言,这是一背。读读想想环节中,先出示读-画-批的自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学习。

第二个环节:——议议讲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抓住核心段租借一幕,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要做到两讲:一个是中国当时国弱民贫现状的大篇幅的讲解;一个是“为什么而读书”两种不同见解的分析讲解。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背诵。设计了背诵至今仍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课后研讨】

在我市简约课堂观摩课活动中,田主任指出这堂课给全市小学语文教学简约课堂一个很好的引领,对这堂阅读课务实的设计及课堂的简约高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的反思】

读读想想这一环节中,课堂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快速地旋转,潜心地思考。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看着我是清闲地转来转去,其实是在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为下面的议和讲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议议讲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时,我大胆精简内容,只抓住了核心段——周恩来看到的租界的一幕进行引导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进行情感积淀,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进行文本语言材料的积淀。学生读了、思考了、重点难点甚至是还不懂的问题,我站出来大大方方地讲了。我在解读文本、了解学情之后,两处讲解拨开了学生心中的疑云,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节课,我做到了三背两讲,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积蓄了写法。这就是简约课堂,它朴素而深刻,简约而丰富,它真正还原了语文教学积累语言,提高素养的本质。

经过了三次备课三次讲课三次议课,我真正领悟了简约教学的真实含义。最后的这堂展示课的成功,也代表着我校教研的迅速成长,我感谢教研室的所有人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学校集体备课的所有同事,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成长。

六、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活动,在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精心组织和领导下,我们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写出了总结性研究报告,有研究观摩课,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探索出了语文教学简约教学课堂基本思路。

对学生来说:

1、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

2、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会学习了。

3、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了。

4、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认识加深了。这些变化,相信大家在去年12月26日,在我校举行的简约课堂观摩会上都会有所感触。

对于教师来说:

1、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相关的先进

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师培训、专家培训、讲座等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还要大练基本功,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人文修养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提高。

2、参与实践的各个学科的老师,教学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学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我在许昌市赛课中荣获一等奖,李娜老师、胡会琴老师分别获省市一二等奖,数学上杨静、韩丽萍获许昌市赛课一等奖,科学王会香老师、美术赵志芳老师均获赛课一等奖。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课例研究一路走来,有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它不仅帮我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还让我认识到了教学团队的巨大力量,更让我知道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可以扎扎实实地搞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三次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感受爱

国情怀。

2、积累背诵文本。

3、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感受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背立志名言。

2、教师:搜集当时时代背景材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检测法、自主学习法、谈话交流、情景教学法等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

1、检查背诵立志名言。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3、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

1、我能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2、积累背诵文本。

3、我要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三、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1、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3、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给对方听。

四、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交流

(一)生汇报

(二)班级交流、师点拨。

1、抓住“得意扬扬”等词语表达感受。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及背景引入指导朗读,感悟文本,真正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3、熟读成诵。

4、抽读立志部分,从而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

(三)总结点题

1、文章在最后点出了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点明题目,那开头又写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

3、读题。

六、拓展积累背诵

1、师介绍钱学森、孟佩杰并引入颁奖词。

2、生组内背诵颁奖词。

3、展示背诵。

七、作业设计

1、搜集背诵积累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推荐阅读《立志争光》。

八、板书设计

中国妇女 \中振

↑\华而兴

欺∣凌中华不振 →之读→中

∣/崛书华

5.课例分析小学语文 篇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同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低段学生会认1600个-----1800个生字,会写800-----1000个字。为了“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加强教师目标贯通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宗旨,五一路小学语文教研组以课例研修为载体,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目标意识的培养。力图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实践——总结反思”的校本培训方式,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政策观念、课例研修的学习,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我校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以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基于以上情况,我校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课堂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的课题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陈述及附件

课例研修是行动研究,强调“在做中学”。因此,进行《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要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对教师培训学习中理论难以与实践充分结合的问题进行探索。培训的关键是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会教学。“三实践、三反思”非常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我们教研组采取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由王蓓真老师为大家提供《我在家里贴字卡》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变。

1、第一次课例研修实践、反思。

2015年10月26日进行第一次实践、反思活动。在会议前,杨丽君老师在教研群就课例研修做了《将课例研修引入我校校本教研的思考》的报告。在会议上,主讲教师王蓓真对教学课题《我在家里贴字卡》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并把自己在会议前准备的《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的教案交给参加活动的老师讨论、修改。这次课前会议,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研修课题及教案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四至六年级老师在网上进行评课,一至三年级老师以及谢树菊老师、黄英老师参与了现场讨论,讨论的老师就每个环节进行评议,在听取小组讨论的交流汇报之后,王蓓真老师对教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2、第二次课例研修实践、反思。2015、10、27日上午第二节课,王蓓真老师借一年级三班的学生向参与活动的教师展示了一节教学课。课堂上,教师活泼的教学形式深的学生喜爱,孩子们热情高涨,完全融入了与老师的互动当中。在课后的会议上,参与教师积极交流观课感受,并对王蓓真老师所上的《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进行评议。

3、第三次课例研修实践、反思。2015、10、28日上午第一节课,杨丽君老师举行一场名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策略》的讲座,和老师们交流了识字教学的经验。第二节课王蓓真老师在对上次的说课稿、教案、课件加工完善后,进行第三次实践活动——课堂展示。第三节课由王蓓真老师说课,参会教师评议,杨丽君老师做课例研修活动总结。

三、研修结果陈述

五一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积极响应五一路小学进行课例研修的号召,于2015年10月26日至10月28日进行了课例研修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对“语文课堂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出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2、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3、识记生字、归纳方法。

4、拓展延伸、自主识字。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用简短的语言或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很快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时,就利用动画人物菲菲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2)认读生字,整体感知。通过自由读词,巩固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初步认识生字。我们还增设了拍拍手读这一环节,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个活动的游戏。(3)识记生字、归纳方法。通过此环节,让孩子们知道识字的方法,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并在识字的过程当中穿插写字的指导,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归纳了加一加、理解字义、区分字形、记笔顺、记拼音的识字方法。(4)拓展延伸、自主识字。通过与教材相似的形式,拓展孩子们识字的空间,提高孩子们自主识字的兴趣。我们设计了“我在教室贴字卡”这一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就在自己的身边进行自主的识字。

四、不足之处

由于第一次进行课例研修活动,我们又缺少专家的指导,只是对教学设计、上课环节进行摸索,还没有具体观察的表格、数据、录像等,不能上升到理论,专业性不强。

其次,受学校建校限制,我们实行两班制,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只进行了低年级的识字研究,对中年级、高年级的识字教学研究,在以后的课例研修中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6.三年级下册语文德育渗透课例 篇六

三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德育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师: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我们又要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1.课题让你想到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谁是“军神”,文中讲了他的什么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2.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3、学生提出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4.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

四、深入探究,体会中心。

师:对刘伯承这样特殊的病人,沃克医生也是第一次遇到。文章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过程中,对沃克医生的神态和语言作了大量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找出这些语句,体会一下沃克医生当时的感受。

出示幻灯(重点摘出沃克医生的“四句话”,指导朗读)

1、“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惊疑)

2、“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怀疑)

3、“你挺不住可以哼叫。”(关爱)六拓展空间。

1、想象空间:选择以下词语围绕课文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过度、拒绝、施行、麻醉剂、肃然起敬、诊所、惊疑、勉强、过奖、从容镇定、目光柔和、沃克医生、哼叫、晕过去、刘伯承、绷带、吭声、由衷

2、拓展练说

同学们,慈祥的刘爷爷就在我们面前(屏幕出示照片),此时此刻你想和刘爷爷说什么心里话吗?

七、教师总结。

7.小学音乐趣味导课例谈 篇七

一、情境式导课———引生入境

教学研究实践表明,当小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中开展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以一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此导入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歌唱小二放牛娃》是一首生动形象可塑性强的歌曲,根据学生已能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音乐形象和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的特点,以及他们爱动的天性,在导课时教师把故事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歌曲所反映的故事分为四个情节,分别是:与联络员接头取情报、送情报、学会放哨应注意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去放哨。采用情境教学法、趣味教学法、诱导教学法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进行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始终露出好奇的神情,急于探究究竟,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求知兴趣,为后面高效的音乐教学打下了基础。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运用了情境导课的方式,因此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快速地投入到了歌曲的情境中来,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奠定的基础。可见,利用情境式的导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情感式导课———引生审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音乐作品都离不开情感。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导课环节为学生创设音乐作品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对话,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情感式的导课,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海峡两岸》这一课时,他先根据音乐的情感主题这样设计富有情感性的导课。课堂上,他先给小朋友们利用课件播放了《月光曲》,然后再利用图片给学生呈现圆月、大海、小岛的背景图,此时,课件再进行配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样,通过《乡愁》这一首诗拉近了学生与乐曲之间的情感距离,在似懂非懂的情境体验中,情感被激发了,为后面的音乐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小学生就在情感的铺垫下进行了有意义的理解与感受。由于有了这一导课的设计,小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这一乐曲的基本情感特点。

以上案例中,诗歌的情感境界被诗朗诵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在背景音乐和背景图的渲染之下,具有了很浓的感情色彩。这一种导课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对音乐作品审美性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上,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海峡两岸》这一歌曲内容的基本情感基调,与音乐渲染的情感进行了有效对话,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三、悬念式导课——引生思考

在小学音乐课的导课中,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悬念式的导课。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是特别大的,对于任何事物都想问为什么,通过悬念式的导课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这一种好奇心,使他们产生音乐学习的强烈欲望,引导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音乐思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一内容时,在导课环节给学生呈现了西双版纳美丽风景图片,学生看了这样美丽的图片以后,都十分激动,此时,教师再提问“同学们,你们说这些图片漂亮吗?”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再一次进行追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是在哪里的吗?”教师通过这样的导课,很自然地就把《金孔雀轻轻跳》这一歌曲内容的基本背景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就会对这一歌曲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有效的氛围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课堂上,小朋友们在有效的导课下很快进入这一首歌曲的学习内容上来,这样,就有效地让他们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开展了高效的音乐学习。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进行了悬念式的导课,因此,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金孔雀轻轻跳》这一歌曲的好奇心,从而为高效的音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悬念式的导课中,教师要正确把握问题的难度,设计的问题要处在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

8.课例分析小学语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型;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探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内涵

现今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将组织学习理论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得以实践操作的具体体现。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本质上讲,它并非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静态模式,同时在操作程序上更不固定。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予以充分体现,简单来讲就是学习过程和相应的学习内容两者之间属于同步开展,教师对学生予以一定的点拨,学生在此基础上接受并有效掌握新的语文知识,进而将学习能力予以提升的一种动态形式。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旨在利用系统思考并进行自我超越的同时将学生心智模式予以改善,最终促进学生形成较强主动学习能力并拥有创造性。

二、探析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特征

(一)灵活性特征

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具备内在的灵活性,而该种灵活性主要是体现在授课环境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两方面上。语文从其本质上讲就是包罗万象的一门学科,而要想将语文这门课程教好,教师课堂讲授以及备课都需要具备较高能力。简单来讲课堂讲授并非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加需要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予以良好培养。而在现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多元化素材对学生展开多媒体相关语文教学,更可以依据课本内容需求将上课地点进行自由更换。

(二)生动性特征

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具备灵活性,而且还具备了生动性。而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本质上讲,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获取的引领并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之后教师予以一定点拨并良好总结的实际学习过程。而建立在这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式则将以往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死板课堂予以了改变,整个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也更加具备了积极性以及相应的主动性[1]。最终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动手实践以及学习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探析小学阶段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在识字课以及习作课中的应用

(一)应用在识字课

将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实际应用在识字课中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其一,寓教于乐开展识字课。通常来讲识字可以说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基础。而识字课对于小学生后续获取更多语文知识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减识字以及编儿歌或者编字谜等多样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识字方式选择,同时更能够引起小学生对于识字的学习兴趣。鼓励小学生不断从同伴相关学习经验中实现识字量的提高和自我超越。具体来讲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风”这个字的时候就可以将其改变成儿歌,如“花儿见它摇摇头,草儿见它摆摆手”而小学生就会对这个字充满了学习兴趣,在老师儿歌的引导之下开动脑筋最终学会“风”字。

其二,纠错式开展识字课。在小学阶段中的语文课程中汉字本身具备较强的相似性,或者是读音相似又或者是字形相似,更有汉字有多个读音,而在该种背景之下小学生往往在学习的时候较为容易出现读写错误[2]。而这对该种状况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识字课中对较为容易混淆的汉字提前进行归类以及总结,利用课堂教学将形声字以及形近字和相应的多音字予以区分,同时指导小学生对这些相似汉字举一反三。此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开展课堂汉字拼写比赛,进而在汉字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并巩固小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二)应用在习作课

小学阶段中开展习作课能够促进小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良好利用。而习作课更是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展现。可以说习作素材源于生活更能够将小学生实际生活予以反映,而学习型新型教学则强调了习作课需要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并且将每一个习作课教学环节予以整合将其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现今小学阶段习作课主要是记叙写法,教师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对自身周边的生活变化予以关注,可以描写春天繁花盛开,也可以描写秋天枫叶成林等等,在积攒了较多的生活素材以及写作经验的时候,教师再拟定特定习作题目,而这个时候的习作则相较于小学生一开始撰写的习作在内容上更加拔高[3]。教师对拟定的特定题目予以一定的点拨,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以及以往写作素材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加深自身的自作能力。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是我国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客观产物,而且也是现今小学阶段语文课程良好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教学以及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将学习型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识字课以及习作课更能够促进小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赤子(中旬),2013(8).

[2]刘军霞.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学周刊,2015(9).

[3]石月兰.创建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3).

上一篇:写体育训练的作文500字下一篇:朱仙庄镇关工委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