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共10篇)
1.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 篇一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牧童短笛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华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2.《牧童短笛》教案 篇二
翟营大街小学
赵奕雯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四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教学重点:
联想乐曲情景,分出乐段并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教学难点:
联想乐曲的情景,创编故事,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带领,随着歌曲“牧童”边做动作边走进教室。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跟牧童有关的钢琴独奏曲,名字就叫《牧童短笛》。(播放课件)
二、初听乐曲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三、再听乐曲
请学生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形谱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提问:乐曲三个部分的速度有何不同?
四、再听乐曲
师:这三种不同的速度啊,代表了牧童在放牛的过程中啊,发生的三件有趣的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先来听一听第一乐段。
1、听第一乐段: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牧童骑着老牛悠闲的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小河—旋律流畅/白云—轻飘飘、软绵绵)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牧童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牧童开心的拿出了他的小短笛,吹起了这首《牧童短笛》(教师用笛子吹奏主旋律)。一边画图形谱一边听第一乐段,小河,白云。体会牧童舒畅的心情。提问:乐段结尾处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要变慢?
2、牧童来到了放牧的地方,忽然,速度化生了明显的变化,听第二乐段: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他在这一乐段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为什么觉得在跑?讲解:速度、上波音。(跟老师一起做手指弹上波音的动作)再完整听第二乐段,体会牧童欢快的情绪。那他现在心情怎么样?谁发现乐段结尾处速度又有怎样的变化了?为什么慢?
3、牧童玩累了,休息了,接下来,我们再听听第三乐段,听听第三个乐段和哪一个乐段相似?师:这种创作方式叫做“加花”(谱子)。为什么要“加花”?在回味什么?提问:现在他的心情又如何呢?
4、让我们也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唱一唱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
(1)用钢琴完整弹奏一遍。(2)跟琴模唱。(3)加歌词
五、再次完整的、安静的聆听乐曲。(朗朗)让我们随着朗朗的琴声一同回味牧童这一天放牧的情境。
六、师:你们别看这首钢琴曲这么短,它可是咱们中国近现代
所创作的最优秀的钢琴作品之一,而且是中国第一首在国际乐坛上被演绎的钢琴作品。它的作曲家叫:贺绿汀(1903——1999)。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曾经担任过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
七、师:今天我们欣赏了这首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回去后呢,我这还有几个艰巨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请同学们课下去搜集
1、贺绿汀的故事。
2、贺绿汀与《牧童短笛》的故事。
3.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 篇三
本学期以《牧童短笛》为主教材内容上了一节课,组织教学内容围绕着单元主题田园随想进行,以听赏领先,教学主要内容为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通过欣赏《牧童短笛》让学生了解作曲家贺绿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并拓展了笛子这一课外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在实际授课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逐步深入了解作品,通过多次完整的欣赏作品,学生听辨出了乐曲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与情绪。并了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师播放了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弹奏《牧童短笛》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欣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了现场钢琴演奏的效果和表现力。这节课所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体验欣赏作品时,学生自主欣赏体验的太少,教师说的太多,在今后的欣赏教学中应设计的更为合理,启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再多一些。
4.牧童短笛的教学反思 篇四
《牧童短笛》:第一段是4/4拍,徵调式,由六个乐句组成。其以对比式二声部的复调的形式使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笛子的牧童,闻到了乡野泥土的沁人芳香。第二段为2/4拍,宫调式。快速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及跳跃式的和声节奏型的伴奏是这段音乐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出牧童欢悦、嬉戏的情景。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是旋律显得格外流畅,情调更为清新。
这堂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本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一个环节:利用多媒体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篇二:牧童短笛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一直是比较难上的型,怎样使这样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上,也是我想研究这节的宗旨。
《牧童短笛》——是音乐第七册第五的欣赏曲目,该曲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4/4拍,徵调式,由六个乐句组成。其以对比式二声部的复调的形式使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笛子的牧童,闻到了乡野泥土的沁人芳香。
第二段为2/4拍,宫调式。快速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及跳跃式的和声节奏型的伴奏是这段音乐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出牧童欢悦、嬉戏的情景。
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fsir)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是旋律显得格外流畅,情调更为清新。
这堂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本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
1、利用多媒体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加进任老师和音乐大师的合影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增进要了解大师的欲望,更有亲近感。
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篇三:牧童短笛教学反思
整堂在实际授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逐步深入了解作品,通过4次完整的欣赏作品,学生听辨出了乐曲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与情绪。并了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师结合笛子这一民族乐器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了笛子的起发展以及演奏技巧,通过视频的欣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
存在不足的有:在体验欣赏作品时,学生自主欣赏体验的太少,教师说的太多,在今后的欣赏教学中应设计的更为合理,启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再多一些。
5.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 篇五
三年级音乐第三单元1、《一支短笛轻轻吹》教案、孙青芸
第一课时《一支短笛轻轻吹》 教 学 目标: 1.演唱《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 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一、教学过程: 精彩2分钟展示:学生猜谜语,学生自由讨论。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欣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听一首关于猜谜语的歌曲《猜调》。《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1.聆听《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2.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3.复听《猜调》。 4.分析乐曲: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三、学习歌曲: 同学们欣赏了《猜调》,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首歌曲,歌曲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 1、初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听听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3、乐理知识: 反复记号: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4.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跟唱简谱3至5遍。 2、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模唱、尔后填唱歌词第一段。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分小组演唱,看看哪一组演唱的好。 四、创编: 1、分小组讨论。 2、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者舞蹈。 3、各小组展示,打分。 五、小结: 下课,音乐课礼式。
6.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 篇六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 X 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
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
7.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2、能够在听乐曲的同时展开联想,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3、结合欣赏曲,了解曲作家贺绿汀的生平,并能能哼唱主题旋律。【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以及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教材分析】
钢琴曲《牧童短笛》,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最后一段,再现第一段的主题,只是在第一段的曲调上稍加装饰,使乐曲更加流畅、紧凑、欢快。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呢,我们先听一段比较熟悉的音乐,听完之后要回答问题哦!”
1、播放上节课学唱的歌曲《牧童》。
师:听完这首歌曲,大家还记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生:《牧童》
师:对,不错。这是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歌曲《牧童》,让我们大家一起跟着伴奏再来唱一遍。
师:那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也是以“牧童”为题材的,它是一首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乐曲《牧童短笛》(1)整体欣赏一遍
师:请大家仔细的聆听乐曲《牧童短笛》,听完以后回答我两个问题——
1)整个乐曲能分成几乐段? 2)各个乐段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生:分成三个乐段,速度,慢——快——慢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
(2)分段欣赏:仔细体会各个乐段的情绪,并尝试记忆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1)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师:这个乐段的旋律是怎样的,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旋律优美、流畅。让人联想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2)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师:这个乐段的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情绪上有怎样的变化? 生:相比第一乐段,速度变快,情绪由恬静、抒情的变为活泼、欢快的。好像是在描绘天真的牧童们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的场景。3)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师:这个乐段与前面的哪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段,稍有装饰。
师:对,第三段是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稍加了装饰,这是民歌中常用的“加花”,它能够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
2、再整体聆听全曲,完成书上的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整体听一遍,看着书上23页,将你所听的结果标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3、欣赏不同版本的《牧童短笛》:长笛版。
师:听了两种不同版本的《牧童短笛》,同学们分别有什么感受呢? 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课后作业
师:今天听的这首曲子,同学们知道是谁的作品吗? 生:贺绿汀
师:对,不错。那请同学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专题搜集材料,下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1)贺绿汀的故事
(2)贺绿汀与《牧童短笛》的故事(3)贺绿汀的其他作品 【课堂小结】
8.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 篇八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二、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三、激发收藏名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课前准备:
1、收集著名画家的名画。
2、推荐读〈〈皇帝的新装〉〉等敢于挑战权威的故事书。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新板书,设问导思。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师板课题,“画家”两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两字写得特别小)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写字时要认真一笔一画地写。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老师写课题和平时不一样,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画家”两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两字写得特别小呢?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
师:谁知道呢?
生:我知道,因为画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所以老师把“画家”两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两字写得特别小。
师:你真聪明,知道他们的年龄不一样。
生:因为画家是很有名的大画家,牧童是普通放牛的小孩。
师:你真会思考,知道他们的身份不一样。
(师边听边板书:著名的画家放牛娃)
师:我们把擅长于画画,画画得提别好的人称他为“画家”。那么舞跳得特别棒的人,我们称他为?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舞蹈家!
师: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家?
生:我知道有科学家。
生:我知道有歌唱家、企业家。
生:我知道有天文学家、数学家、小说家、发明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师:哟,你一口气说了怎么多大家,真了不起!
师: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师: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师:大家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你从课文哪里知道呢?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
师:戴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我从“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句话知道,他的画画得很好,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观赏。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进句子里吗?
指名读、齐读
师:(课件出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谁也能用上“一……就……”说一句话?
生:上课铃一响,我们就跑回教室。
师:没想出来的同学,没关系,和同桌说说,相互帮助,你也会说的。
同桌互相说。
师:把你想到的句子写下来,打开课本98页。
学生写句子。
师:谁能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
师:很多同学想说,我们就开小火车。
(开火车说生:我一回到家,就马上写作业。风一刮起来,树叶就飘下来
师:戴嵩的画得多好啊,咱们再来用喜欢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嵩画画得很快。
师:能读出画得很快的语气吗?
指名读
师:(课件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谁也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
来说一句话呢?
生:我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
生:妈妈在厨房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切菜。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
师:戴嵩的画很快画成了,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学生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师:谁能读出商人称赞的语气?
指名读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出了称赞的语气,称赞戴嵩的画画得太像了。
生:我好象感到,他第一次读是在心里边想“太像了”,读得小声,短些;第二次觉得画得更像了,更加肯定,所以读得大声,长些。
师:你听得真仔细。两个重复的词要读出不同。全班一起来读商人称赞的话。
全班齐读。
师:谁来读教书先生的话,读出赞扬的语气。
指名读
师: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生:老师我能比他读得更好。(生拿起书卷起来,边读边激动地拍书)
师:加上动作表演读,真棒!
师:想扮演商人的站起来,想扮演教书先生的起立,想演谁就读谁的话。
(学生纷纷起立,有的装着商人大腹便便的样,有的扮教书先生斯文的拿着书,有感情的朗读)
师: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人。
师: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夸赞什么呢?
生:我会说,你真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难怪你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欣赏。
生:你的画画得太好了,怪不得有钱的人都争着花大钱购买。
生:你画得就像真的一样,你的画技真高!
师:想夸的就站起来夸吧!
(学生自由夸赞戴嵩的画)
师:怎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师:大家都在夸他的画,但是却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是谁呢?
生:牧童挤进来喊道:“画错啦,画错啦!”
师:你为什么喊得怎么大声呢?
生:因为人太多了,我怕他们听不见,而且这是著名画家画的,我怕他拿去展览了,就会让人错误地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来的。所以我喊得特别大声。
师:大家也来扮演牧童大声地喊一喊。
全班齐读
师:这声音好象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生:我知道,因为大家刚才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好,可是牧童却说画错啦,所以大家感到很吃惊,就像听到炸雷一样。
师:你真会读书。
师:小朋友看“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呢?
生: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木,就好象嘴巴张得大大的,一动不动。
师:你真会想象。小朋友听到了牧童喊“画错啦,画错啦”你们的表情会怎样?
(学生做有的定住了,有的张开嘴巴,有的不出声)
师:你们大家都不说话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就是呆住了。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呆住的语气。
指名读(学生读的很轻)小组赛读
师: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在想什么呢?
生:这么著名的画家怎么会画错呢?小孩子胡言乱语。
生:你这小孩懂什么,大画家就是大画家,不会错的。
师:假如你是戴嵩呢?你又会在想什么?
生:我堂堂一个大画家画的画,怎么会错呢?
生:你这黄毛头,简直是乱说!
生:这个孩子的意见我还是应该听一听,看看他怎么说。
师:真正的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桌互相读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同桌读、指名汇报读)
师:大家都知道戴嵩是个谦虚的画家,你从哪里知道呢?
生:我从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的问他,我知道戴嵩很谦虚。
师:谁能读出和蔼的语气?
指名读。(学生脸带微笑,向前稍倾做问)男、女赛读。
师:还从哪里知道?
生:我还从最后一个自然段知道。(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戴嵩为什么感到惭愧?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却被一个小孩看出来是错的,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好。看,惭愧两字读有什么旁?
生:竖心旁。
师: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谁来读好戴嵩的话?
指名读、自由读。
师: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你想怎样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呢?
生:我想让同学们分角色来读。
师:好,我们就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我想说
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四人小组讨论
生:我想对牧童说,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学习!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我还想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要向牧童学习,观察生活,不要不懂装懂。
生:我想对戴嵩说,戴嵩你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能虚心地听取小牧童的意见,我相信你能画出更好的画的。
师: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生:我还想对所有的画家说,你们都要认真观察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生: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我们都应该向牧童学习,敢于指出不足。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能虚心地听取牧童的意见,小牧童敢地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大胆。
师:戴嵩是个著名的,虚心的画家。正由于他虚心听了牧童的话,后来他又再次画了〈〈斗牛图〉〉,(出示图)这幅图画得更逼真,更栩栩如生了,才能流传百世,成了名画。
师:同学们不仅戴嵩喜欢画动物,还有很多著名的画家都是以动物盛名的。(课件出示:名画)
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等。
师:不仅中国有名画,还有外国的,你们想去更多的欣赏他们的画吗?课后可以上网查看,也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去找找,欣赏。课后还可以问美术老师关于更多画家的画。
9.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关注牛、羊头和身体的关系,通过变换它们的不同位置,大胆表现其各种动态。
2、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兴趣,萌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草地的背景图、供欣赏的羊群和牛群图片、可操作的牛的头部和身体。
2、白色画纸、绿色彩色纸、记号笔、黑色炫彩棒、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牛群。(认识牛的不同动态)
(一)观察讨论
导入:夏天草原上青草绿绿,牛群们来到草地上吃草(ppt)
1、了解牛的基本特征
关键提问: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牛的身体很健壮,牛角硬硬的、弯弯的,尾巴细细的。
2、区别牛的不同动态
关键提问:草原上,牛群们都在干嘛?(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观察,有比较性地去回答)
小结:草原上,牛群千姿百态,生活的很悠闲。
(二)操作演示
过渡:谁愿意来试试,把牛群请到我们画纸上。
(教师上前摆放出不同方向的牛,xx小朋友添画四肢、尾巴)
追问:还可以怎么动?(教师上前演示,并添画四肢和尾巴。)
(不断地引导幼儿发现变化头部和身体的位置,牛就会有不同的动态)
二、认识羊群(认识牛的不同动态)
过渡:牛群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瞧,羊群们也来了。(出示幼儿两幅作品图)
关键提问:羊和牛长得哪里不一样?
小结:羊的身体、头顶、尾巴都是卷卷的,非常可爱。
三、学做小牧童。(大胆表现羊、牛的各种动态)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牧童,带着牛群和羊群到草原上去放牧吧。
指导语:
1、比一比谁放的牛群、羊群更灵活。
2、请牛群、羊群快点吃青草。(引导幼儿添画草)
四、数一数,比一比。(玩数牛羊的游戏)
过渡:小牧童们,谢谢你们,照顾好了牛羊,让它们吃到了香香的青草!让牛羊到更大的草原上来吧。
1、幼儿按牛、羊分类摆放作品。
2、提问:放羊的小牧童和放牛的小牧童,谁更厉害,看看谁放的数量比较多。
每队各自挑选出一幅最多的一群羊或牛(目测),然后分别数一数,多者获胜得一分,最后看哪组分数领先就获胜。
【教学反思】
《牧童》是一幅图。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视野里的。
在整个理解诗意,悟其情感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铺”字体会草的翠色欲流、生机勃勃,就像软软的毯子和草场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有的同学从“弄”字体会到了一种情趣和牧童顽皮与可爱;有的同学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无忧无虑、充满野趣的牧童生活……学生的思维和诗中的字词不断地碰撞,也激发了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觉要是能让孩子们进行一下模仿创作,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可以先试着出示几幅生活的图景,让孩子们去感受童年的快乐,并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去试着赞美它们,即便只是让孩子们说说,也能让孩子们在感受美的时候试着去写下来。以后我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方式让孩子模仿创作,提升孩子们的能力,至少让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感知。
10.《牧童》音乐教案 篇十
1、知识目标: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
2、能力培养: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动画音乐。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电影音乐的主题思想,在乐曲中运用了人的声音和乐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其乐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乐曲的背景简介、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短笛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
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
3、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思考:(1)壮汉们驯服不了牛时,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乐极不协合,旋律出现了半音关系。)
(2)牧童驯服了牛时,音乐又是如何变化的。(音乐平稳流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4、为什么只有牧童驯服了牛,说明什么道理呢?
(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人与动物要沟通,人要发解动物,爱护动物,带给我们最深的是人与动物、大自然间的和谐与质朴的关系。)
(2)实践与创造
看几段动画片片断,你觉得用什么音乐相配好?并作下列练习:
(3)课堂小结
【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07-23
小班音乐优秀教学教案10-22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梦教案及教学反思10-11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天鹅》及教学反思08-07
音乐教案《桑塔路琪亚》的教学设计09-05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赛马》及教学反思09-13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树叶》11-01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彼得与狼》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