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心理护理(共8篇)
1.危重患者心理护理 篇一
危重患者护理理论
气管插管的护理
1.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刚完成气管插管后,护士应立即听诊两侧呼吸音是否相同,观察胸廓运动是否对称,检查是否有气体从导管内溢出,以判断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粘膜的损伤。气管导管的固定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用一根小纱带先在导管上打死结,经双侧面颊部绕过枕后,在耳廓上方打死结固定,纱带不能压住耳廓。另一种为用两根胶布缠绕导管再交叉固定在口唇周围,用另一根胶布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在一起。
3.调整体位 对患者头部稍后仰,以减轻气管导管对咽部的压迫。
4.加强湿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做好气囊管理
(1)气囊的充气 放气后的气囊应重新充气,其压力不得太大,可采用小漏气技术,使气管所承受的压力最小(气囊压力≤25cmH2O),充气量应做好记录。
(2)保证气囊充分闭塞气管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吸气时气体沿气管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泄漏与气囊充气量不足、气囊破裂和气管导管外滑等有关。
6.观察气管导管的畅通情况 通过呼吸机检测气道压力变化、吸痰管进入官腔的阻力等判断气管导管的通畅性。
7.心理护理 气管插管虽是有效的抢救手段,但是其创伤性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治疗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不容忽视。
二、气管切开的护理
1.妥善固定气管切开套管 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防止套管滑脱或移位,其松紧度适当,以系带与皮肤之间能容纳一手指为宜,不宜过松。
2.伤口的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尤其是套管和周围皮肤的皱褶处应仔细清洁。
3.气管切开套管的护理 金属套管的内管应取出清洗后煮沸消毒,每日3-4次。
4.加强湿化、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5.套管气囊的管理。
6.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也可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使用气管切开套管扣,鼓励患者进行语言表达。
7.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伤口出血是气管切开术后24h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的并发症为气胸、纵膈气肿和皮下气肿等。
9.拔管前后的护理 拔管前应先吸出套管内外的分泌物,拔管后吸出窦道中的分泌物。
三、吸痰的护理
1.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一般可用一次性吸痰管,也可用改制后的橡胶导尿管。
2.正确判断吸痰时机,采用非定时吸痰技术。
3.吸痰时机的判断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掌握。
4.吸痰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洗手,戴无菌手套。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吸引负压应不超过-50mmHg,以免负压过大损伤黏膜。痰量过多时,忌长时间吸引,必要时间隔3min以上再次吸引。
5.密切观察吸痰过程中或吸痰后患者的反应,详细记录痰液的性质,并做好交班。
6.做好吸痰装置和吸痰管的消毒工作,每个患者的吸痰装置及用物应专人专用。吸痰用具包括吸引器和痰液瓶等均应定期消毒。
四、机械通气的护理
1.机械通气治疗的准备 备好经过清洁、消毒并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及供氧设备。
2.机械通气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监测病情变化,以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并做好记录,比较呼吸机参数与医嘱是否一致。
3.完全有效地使用机械通气系统 保证气源,包括氧气和空气;保证呼吸机各导管通畅、连接紧密、不漏气、不扭曲、不阻塞;检查湿化器中蒸馏水的量及温度,及时给予调整;熟悉呼吸机特点及性能正确分析各种报警的原因及时处理;做好呼吸机的保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延长呼吸机的使用寿命;确保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紧密,管道通畅。
4.激发或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对机械通气患者,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均应受到尊重。
5.防止和处理并发症 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为通气过度和通气不足、低血压、气压伤(气胸、纵膈气肿)、感染、消化道并发症、腹部胀气、营养不良和呼吸机依赖。
五、呼吸衰竭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护理评估】
1.病史
2.呼吸频率,呼吸困难程度,发绀程度,呼衰类型。
3.评估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尿量。
4.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等
【护理问题】
1.低效型呼吸形态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焦虑、恐惧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选择并使用呼吸机。
3.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量多餐,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入。
4.长期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
5.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合作。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及时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减轻或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2.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及呼吸运动,学会语言交流的技巧。
3.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睡眠,增强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
【护理评价】
1.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清醒患者能有效地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掌
握非语言交流技巧。
2.患者并发症减少,获取足够水分和营养。
3.患者及家属能知晓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应付焦虑、配合治疗。
六、急性心力衰竭
【定义】
是指心脏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和心脏负荷急聚增加或心脏舒张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急性淤血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评估】
1.病史询问有无引起急性心衰的诱因和病因,有无输血、输液过快等病史。
2.评估脉搏频率、节律变化;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有无气短、呛咳、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等。
3.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紫绀程度。
4.心理反应
5.辅助检查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2.睡眠紊乱
3.焦虑与恐惧情绪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5.体液过多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取端坐位或半卧位。急性左心衰可采用下肢下垂或四肢
轮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坠床。
2.高流量吸氧,4-6L/min,湿化瓶内换30%-50%酒精,必要时可用面罩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遵医嘱给予吗啡等药,用药应注意观察神志、血压、有无呼吸抑制等变化。
4.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每小时尿量,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5.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7.根据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尿量等调节输液速度,以防发生急性肺水肿。
8.应用强心剂(如洋地黄)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厌食、头痛、失眠、眩晕、黄视、绿视、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按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尽量避免从中心静脉给药,观察药效及副作用。
9.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注意保暖。
10.饮食宜清淡、低盐,易消化,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健康指导】
1.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焦虑、紧张、饮食不当等,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
2.控制输液滴速。
3.指导患者学习疾病预防知识和急救、自救措施。
4.坚持服药,有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护理评价】
1.患者情绪稳定,皮肤保持完整,无护理并发症
2.患者和家属了解常用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了解急救、自救的措施;睡眠、饮食符合要求。
2.危重患者心理护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外科住院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Glasgow评分≤8分)的家属共50名,男26名,女24名;年龄18~6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含高中和中专)学历者19名,高中以下学历者31名;被调查的患者均是1周内因意外情况(如车祸)刚入院的重症患者,其家属范围局限于患者的配偶、父母及其子女,1例患者可同时调查1~2名以上家属。
1.2 研究方法
对50名家属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调查评定。调查时让患者家属仔细阅读问卷上的说明,并限定时间(30min)完成。SDS和SAS各有20个项目,每项均有1~4个等级,当患者家属完成问卷调查后,笔者当场收回后根据SDS和SAS的说明分别为其计分,即得到标准分,再将标准分乘以1.25就获得被调查家属的SDS和SAS评分(T分)。以T=50分为界限,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各对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
2 结果
2.1 SDS和SAS的评分结果
50名被调查患者家属SDS平均T分为52.9分,T分≥50分者占76.1%;SAS平均T分为51.2分,T分≥50分者占47.3%;SAS和SDS T分同时≥50分者占27.9%。
2.2 性别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
不同性别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甚大,研究表明,男性家属抑郁较明显,而女性家属焦虑者居多,且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1。
2.3 文化程度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
将50名患者家属按学历高低(以高中为界)分为:高中学历以上组(含高中和中专)和高中学历以下组,分析文化程度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越低焦虑越明显,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9);文化程度较高者有抑郁的倾向,但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心理需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普遍存在。传统上,护士将所有精力放在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往往忽视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更无暇顾及对家属心理需求的反馈[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心理影响的调节因素中,社会支持起重要作用,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和社会支持来源,家属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影响家属的自身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救治和康复。因此宜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护理。
住院护士对患者家属提供有效心理支持应充分认识家属需要的重要性,及时提供与患者相关的各种信息。调查结果显示,知道患者治疗预后是家属最突出的心理需求,因此,NICU护士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应及时向家属提供有关患者的信息,满足其需要,帮助家属应对危急情况。女性家属心理需求和行为改变较男性突出,这与女性的身心更敏感、更脆弱、更外露有关。护士对女性家属,给予更多的同情和支持,让其有哭泣和倾诉的机会,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每天让家属有定时探视时间。对第1次入住NICU患者家属,做好入院宣教,使其了解环境、各种仪器和设备,为其提供休息场所。 由于颅脑外伤患者大多是因为车祸等意外原因急诊住院,其家属常常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研究显示,颅脑外伤患者入院1周内有47.3%的患者家属出现焦虑征象,有76.1%的患者家属出现抑郁征象,有29.4%的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并存,与文献报道相似[2]。护士或医师应及早地与患者家属沟通,向其交代患者目前的病情,说明已经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为减少不同的医生或护士提供的信息不一致而导致的患者家属茫然和恐慌的可能性,最好指定一名医务人员每天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进展的情况,并且是当严重的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出现突变时,能够给予患者家属更多合理的解释,这些都会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心情,为进一步的治疗做准备(包括心理及经济上)。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缓减患者的恐惧心理,并有助于改善预后。护士引导患者家属做一些基础护理工作。例如对鼻饲患者可引导家属准备富含营养的流质饮食,并帮助患者进食,家属会有一定的安慰感。
综上所述,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家属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还应加强对入住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不同心态的家属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可加强护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减少矛盾,更好地协调医、护、患、家属之间的关系,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在现代化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救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同时要重视家属的心理需求,对文化程度低的家属要特别关注,护士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减轻家属的不良情绪。
摘要: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进入NICU 1周内的颅脑外伤患者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独立样本t检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SDS平均T分为52.9分,T分≥50分者占76.1%;SAS平均T分为51.2分,T分≥50分者占47.3%;SAS和SDS T分同时≥50分者占27.9%。男性家属抑郁明显,而女性家属和文化程度较低者焦虑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颅脑损伤的危重患者家属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在层级护理中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颅脑损伤,重症,家属,心理认知,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封晓燕,徐蕴芸,徐艳.神经科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2):248-250.
3.危重患者心理护理 篇三
【关键词】细节管理;心理护理;妇产科危及重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98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06-01
妇产科危及重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部分患者发病后心理波动较大,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护理,造成护理过程中差错较多。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1]。为了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笔者医院诊治的52例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笔者医院诊治的52例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有26例,患者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36.5±0.8)岁;对照组有26例,患者年龄为(20~2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患者病程为(1.2~6.5)天。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疗方法等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精神支持:入院后为为患者安置一间病房,并保持空气新鲜,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抢救过程中对于意识清醒患者要多与患者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心理疏导。患者发病后心理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向患者宣传教育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了解,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3)放松训练。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锻炼指导,增强患者免疫,促进机体康复。
实验组联合细节管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护理时要具备细节管理风险意识,要深入临床、深入患者,做到有效的细节管理。医院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规范护理制度,重视护理管理中的不同细节,加强护师细节管理培训。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统一的细节管理考核标准,把细节管理渗透到护理质量中去。定期为护师讲授成功的护理案例,优化护理工作的中的细节服务,做好日常急救用品及其仪器的细节管理,保证患者抢救顺利进行[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将得到数据通过t方法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n表示,并进行卡方检查,实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3%患者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52.8%)(P<0.05);实验组88.5%患者对护理方案对满意,高于对照组(69.2%)(P<0.05),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危及重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产后异常出血、异位妊娠、先兆子痫等,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患者将威胁其生命。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3%患者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52.8%)(P<0.05);实验组88.5%患者对护理方案对满意,高于对照组(69.2%)(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的实施更加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它是一种爱的延伸,它的实施能够让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护理模式等有一个了解,消除患者消极心理,促进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同时,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还能够能够完善医院规章制度,规范护师行为,强化护师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使得患者护理更加有依可循,让每位护士把小事做细,养成良好的护理工作习惯,主动去对护理,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为贴心的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此外,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护理过程中不需要患者过多的配合,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妇产科危及重症发病率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莉.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33(18):77-78.
[2]张贺真,傅华珍,赵正品.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63(5):874-875.
4.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篇四
咯血患者的护理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史等,询问以往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注意咯血的诱因。2.仔细观察咯血量、颜色、持续时间及频率。
3.评估咯血有无伴随症状,如心慌、头晕、气短、发热、胸痛、呛咳、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贫血等。
4.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肺部体征及全身营养状况。
5.观察再咯血征象及窒息的先兆,如胸闷、气促、呼吸不畅、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等提示有再咯血的可能;如喷射性大咯血突然停止,提示可能为窒息所致。
【护理措施】
1.患者咯血未明确诊断之前,暂行呼吸道隔离。
2.患者咯血量少时,适当休息;大量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宜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患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加床栏。
3.大咯血时禁食。咯血停止后,可给予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和粗糙的食物。
4.及时发现再咯血和窒息的先兆,及时通知医师,作好抢救准备。5.大咯血的护理 ①护士守护床旁,细心安抚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②发现患者突然大咯血,如现场无任何抢救设备,应立即将患者上半身移向床边,取俯卧朝下倾斜体位,轻拍背部,或抬起患者下半身呈倒立位,使躯体与床面呈45°,托起头部向背侧稍屈曲,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轻拍背部,以清除咽部积血。③床旁备有抢救设备时,将患者平卧,撬开牙关,迅速行口腔、咽部负压吸引,吸出血液和血凝块。④若吸引无效,立即准备和配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6.咯血停止且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讲解如何避免咯血的诱因,预防再咯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是否存在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础疾病。
2.评估出血倾向,如患者出现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遍及全身,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或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
3.评估休克或微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
4.评估微血管栓塞表现,如浅层栓塞,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坏死、脱落;深部器官栓塞,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等。
5.评估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现,如呈进行性贫血。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2.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3.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4.有广泛性出血倾向时,延长穿刺部位压迫的时问;鼻出血时,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或碘仿纱布填塞鼻腔;高热时,禁用酒精物理降温。5.应用抗凝剂期间,密切观察出血症状,及时采集血标本。同时备好鱼精蛋白,以便对抗肝素使用过量。
6.备齐抢救药物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合情况。2.观察患者的呼吸改变,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评估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微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2.高流量面罩吸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 50%酒精作湿化吸氧。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健康指导】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灌注的情况。3.观察有无支气管痉挛、脑水肿、肺水肿等。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2.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
3.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l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g。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5.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6.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5~lO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7.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8.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
【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过敏源。
2.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压力。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和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及时了解中毒物的种类、名称,剂量、途径和接触时间。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颜色、温度、湿度及有无腐蚀征象。
3.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评估呼出的气体是否有特殊异味。4.观察患者意识神态及神经反射,评估有无神经系统改变。5.观察患者洗胃、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尿量,了解肾功能。
【护理措施】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迅速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1)毒物由呼吸道吸入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给予氧气吸入、休息、保暖。
(2)毒物经皮肤和黏膜吸收者,立即去除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体表皮肤、头发及指缝。
(3)毒物由消化道吸收者。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但对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者禁止洗胃,可用蛋清、牛奶等沉淀物保护胃黏膜。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一氧化碳中毒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或高压氧治疗,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
4.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对症补液以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5.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同时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加速毒物排除。6.做好心电监护及抢救配合,如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设专人护理。7.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瞳孔、循环等变化,准确观察出入水量,并作好记录。如出现昏迷,肺、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肾衰竭时,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8.及时留取大小便、呕吐物、分泌物送检,正确采集血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
9.重度中毒需作透析治疗时.应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
【健康指导】
1.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顾虑。2.告知患者恢复期注意事项。
3.向患者宣教预防中毒及自救防护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l小时l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lOOml。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粪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宜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2.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尿量、面色及神志变化。评估呕血或黑粪的量及性状,准确判断活动性出血情况。
4.积极做好有关抢救准备,如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立即配血、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5.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便后用温水轻擦肛门周围,做好皮肤护理。
7.安抚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恐惧,稳定情绪。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引发本病的相关因素,预防复发。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活动和休息,避免诱因。
3.指导患者和家属观察呕血和黑粪的量、性状、次数,掌握有无继续出血的征象。一旦出现反复呕血并呈鲜红,或出现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暗红,应考虑再出血,立即就医。
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肝性脑病的病因,如肝硬化、肝癌、消化道出血、门静脉手术、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物、麻醉药、便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钠以及碱中毒、便秘、饮酒等。2.评估患者有无性格的改变、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及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明显减退,有无语言错乱、言语迟缓、表情淡漠或欣快激动、扑翼样震颤以及有无神经症状,如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护理措施】
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有性格行为异常患者,使用床栏,有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预防坠床和伤人。
2.患者出现轻度性格或行为异常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给予含丰富维生素、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昏迷者可经鼻饲进食,但当胃不能排空时应停止鼻饲。
3.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液)灌肠或口服33%硫酸镁30~60ml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昏迷患者用66.7%乳果糖500ml灌肠,减少氨的产生,降低血氨。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变化,注意有无低血钾、低血钠、碱中毒、抽搐等,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及处理。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每日入液量不超过2500ml。肝硬化腹水者入液量一般为尿量加l000ml,以免加重昏迷。6.遵医嘱给予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的药物,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口服新霉素患者,应注意听力和肾损害,故使用不宜超过l个月。患者狂躁不安或抽搐时,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水合氯醛、哌替啶及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7.安抚患者,提供满足患者所需要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8.昏迷或瘫痪患者,按昏迷、瘫痪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诱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减少或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应避免的常见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继发感染、便秘、饮酒、大量放腹水、使用利尿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等。
2.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戒酒。
3.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发现任何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发热等,及时就诊。
脑出血护理常规
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和体征。评估呕吐的性状,有无喷射性呕吐,了解头痛的程度。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l等。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人性肺炎和肺不张。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健康指导】
5.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试题考题 篇五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经口插管时协助患者取
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
口、咽、气管
在一条直线上。
2、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
—
—
鼻腔
—
口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
秒。
3、每日尿量小于
400
ml称为少尿,少于
ml称为无尿,超过2500ml为多尿。
4、鼻饲时患者应取
半卧位
或床头抬高30°。
8、石膏未干前搬运患者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注意保护石膏,不要变形与折断。
9、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二、单选(每题3分,共15分)
1、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应低于患者胸部水平:(A)
A
60-100cm
B
40-60cm
C
20-40cm
D
与胸部平齐
2、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哪些?(D)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C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D以上全对
3、体位引流宜在饭前(B)进行,每次15~20分钟。
A
1小时
B
半小时
C
2小时D
4小时
4、每次鼻饲前要回抽胃液,胃内容物>(A)说明有胃潴留,应延长鼻饲间隔时间,减少鼻饲量。
A
150ml
B
100ml
C
50ml
D10ml5、体位引流痰液黏稠时,可给予(D),以便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A
扣背
B
吸痰
C
震动排痰
D雾化吸入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气管导管引起阻塞的原因为:(ABC)
A.气管导管扭曲
B.气囊压偏心
C.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
D.气管导管断裂
E.患者咳痰无力
2、静脉导管堵塞常见原因:(AB)
A.血凝块堵塞
B.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的堵塞
C.导管扭曲
D.导管受压
E.导管断裂
3、体位引流前护理评估的内容:(ABCE)
A.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有无呼吸困难
B.评估患者咳痰的性质、量,是否痰中带血
C.评估痰液或脓液在肺的积聚部位,确定体位引流
D.评估患者经济状况
E.评估患者对体位引流的了解程度和心理状态。
4、协助拍痰时,叩击部位:(ABDE)
A.由下往上
B.由外向内
C.每个部位拍1~2分钟
D.每2~4h一次
E.避开胸骨(前胸正中),脊椎,肝,肾,乳房等位置
5、留置尿管健康指导内容:(ABCDE)
A.指导患者必须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尿管受压、扭曲,尿袋固定必须低于导尿管,防止尿液倒流。
B.如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自然冲洗膀胱的目的。
C.保持尿管、尿道口周围及会阴部清洁。
D.向患者讲解长期保留尿管应定时开放的必要性。
E.鼓励患者在床上、床下多活动,预防出现感染和泌尿系结石。
6、胃潴留时,应采取以下措施:(ABC)
A延长鼻饲间隔时间
B减少鼻饲量
C给予促进胃动力药
D多饮水
E观察
7.、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ABCDE)
A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B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触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
C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D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头和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E根据病情决定牵引的重量,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
8、石膏固定患者应观察:(ABCD)
A肢端皮肤颜色
B肢端皮肤温度
C肢端皮肤有无肿胀
D感觉及运动情况
E心理变化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的患者,应随时排空气囊,以免连续过长时间压迫造成气管粘膜缺血坏死。(×)
2、呼吸机管道中如有积水应定时倾倒,切忌返流入湿化器内。(×)
3、定时开放尿管,避免膀胱过度膨胀,保护膀胱的反射功能。(√)
4、患者深静脉置管后可以使用置管侧手臂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物锻炼。(×)
5、胸腔穿刺过程中患者不得变换体位,防止针头移位而刺破肺泡。(√)
6、胸腔闭式引流拔管前嘱患者深吸气,摒住呼吸,以免拔出引流管时管端损伤肺脏或者疼痛及造成气胸。(√)
7、鼻饲后1小时内尽量少搬动患者,以减少流质食物返流引起误吸。(√)
8、为预防骨牵引感染,应用75%乙醇每日2次点滴钻孔处。(√)
9、石膏包扎不宜过紧而产生压迫感。(√)
10、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的患者,并应定时排空气囊,以免连续过长时间压迫造成气管粘膜缺血坏死。(√)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简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21分)
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⑴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
。(5)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篇二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考试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填空题
(每空2分)
1、应将危重病人安置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
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5、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
四到床头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7、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
8、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消防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0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一每题
3分)
1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
()
2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立即可以进食,也可以使用镇静剂
()
使用呼吸机患者发生缺氧和呼吸困难时,如不能马上找到原因,应立即脱开呼吸机,用简易人工呼吸器辅助通气
()
深静脉置管患者若深静脉导管被血凝块堵塞不通或呈半通状态,立即用空针向外抽吸,切勿将血凝块冲入血管内,否则易导致血栓栓塞;若回抽不通,应拔除导管。
()
癫痫持续状态病人护理可以用口表测量体温。
()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立即予以快速、加压输血、输液,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脉率100次/min以下,CVP0.8~1.2kPa,尿量25ml/h。
()
7呼吸衰竭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
患者急性左心衰时取平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
急性肾衰竭高血钾症的表现(如四肢乏力,神志淡漠和感觉异常;皮肤苍白发冷,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低;甚至出现软瘫,呼吸肌麻痹,心跳骤停)。
()
脑疝病人的瞳孔观察:两侧瞳孔不等大
()
答案
填空题
抢救室或重症病房
2应加用护栏
必要时给予约束带
专人护理
静脉通道通畅
5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四到床头:医、护、药、水到病人床头)。
6高营养
高热量
7视病情予以灌肠
8脱落、扭曲、堵塞
9家属沟通
10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
判断题
+
+
+
+
+
+
+
6.危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记录本 篇六
一、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满足病人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及为重要。但是,目前综合医院分科较细,专科护理内容局限,当重症病人发生非专科性疑难问题或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时,使护理的难度增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科室与科室之间,甚至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护理技术协作,进行必要的护理会诊指导,各专科可根据本科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在某些护理专科技术方面薄弱的科室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指导,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专科护理人才和设备的作用。通过护理会诊加快专科护理技术发展的步伐,减少各类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二、病区护士长上报科护士长,由护理部确定护理会诊的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参加。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护士长主持,科护士长和护理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责任护士做病例报告和会诊记录。
7.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篇七
1临床资料
2006年1 月至2008年10月, 57例患者使用人工气道, 其中男40例, 女17例, 年龄16~87岁, 其中气管插管15例, 气管切开42例, 脑梗塞10例, 脑出血7例, 重症肌无力危象24例,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7例, 另外9例为其他病种。57例患者全部使用熊牌电动呼吸机, 人工气道时间为2~58 d。
2临床护理
2.1 妥善固定导管位置
①护士应经常检查气管内导管上的标记, 插入气管内至门齿的长度应保持在 (22±2) cm处, 如下移至一侧主支气管可导致单侧通气, 上移至声门上即丧失人工气道的作用;② 听诊肺部以确定双肺的入气量正常及相同;③每次变换患者体位时, 应用手固定导管, 以防止脱出;④过长外露的导管部分应剪短, 以减少死腔及减低导管对声带所造成的刺激或损伤[1]。
2.2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松紧度适中。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 及时更换切口周围敷料, 保持切口干燥, 更换频率应视其污染程度而定, 一般2 次/d, 必要时随时更换。使用金属套管时, 内套管应每天清洗消毒至少2次, 分泌物多时, 每4 h清洗1次, 以防止痰液堵塞套管;注意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 必要时切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 以指导用药[2]。
2.3 吸痰的护理
2.3.1 吸痰管的选用
吸痰管过粗会造成呼吸道有效通气量不足或形成死腔, 甚至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过细会影响吸痰效果, 使痰液蓄积, 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吸痰管过硬会加重刺激, 损伤气管黏膜;过软容易被负压吸扁, 影响护理操作。吸痰管直径不应超过导管的1/2。气道内吸痰管前端应是圆头单孔管, 因为单孔圆头管吸痰比用多孔管的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低。口腔内吸痰应选择圆头多孔管。吸痰时负压不应超过150 mm Hg。负压过小影响分泌物的吸出, 负压过大易对气管内黏膜造成损伤 [2]。
2.3.2 吸痰时间
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 如患者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 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时再行吸痰[3]。
2.3.3 吸痰方法
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 边旋转边吸引, 痰液多时可延长吸引时间。应用无菌技术, 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 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每次重新插入吸引管前, 应用盐水将冲洗吸痰管, 去除残留的分泌物, 如被分泌物堵塞应及时更换;在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时, 应鼓励患者咳嗽, 以吸出深部分泌物,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3]。如遇血氧饱和度下降, 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施行手动式通气, 以帮助患者维持足够的氧气及通气。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后再行吸痰效果更好。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3~5 min [3]。
2.4 体位及鼻饲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保持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对建立人工气道鼻饲患者, 护理不当易导致胃液返流, 误吸。病情许可下尽量抬高床头30°, 并适当地抬高或充填颈部, 防止颈后部腾空所造成的不适。
2.5 气囊的管理
气囊是密闭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工具, 气囊压力应保持在18 mm Hg (25 cm H2O) 以下, 每天至少应检查气囊压力1次, 以防止气管内壁受压坏死, 气囊放气1~2次/d, 5~10 min/次, 注气5 ml左右。气囊放气前应先吸净气囊上方气管及咽喉腔的分泌物或血液, 以免误吸入肺或造成窒息。[4]
2.6 人工气道的湿化
临床气道湿化的途径有:蒸汽加温湿化、雾化吸入加湿、人工鼻的应用、喷雾器加湿、空气湿化、气道内滴注加湿。临床上常选用无菌蒸馏水或0.46%盐水。因0.46%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 使之接近等渗盐水, 对气道无刺激作用。国外最新研究显示, 等渗盐水不能有效稀释痰液。故对于分泌物多且黏稠, 需积极排痰的患者, 宜用无菌蒸馏水, 因其稀释痰液作用较强, 用于维持呼吸道湿润和排痰功能的主张用低渗盐水, 因其对气道黏膜的刺激性较小[5]。
湿化液用量成人为200~250 ml/d, 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体温、出入量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的调整。温度一般在20℃~40℃ , 低于或高于此温度范围均可造成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诱发哮喘, 过热有灼伤局部黏膜的可能[5]。
2.7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和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气管插管者先将分泌物抽吸干净, 然后用等渗盐水或或碳酸氢钠稀释液棉球进行口腔擦洗, 1~2次/d, 有溃疡者可涂以贯新克 (复方维生素B12溶液) 。口唇干裂者可涂液体石蜡油。
2.8 拔管前后的护理
2.8.1 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 于拔管前几日应做有效的咳嗽训练, 每次吸痰前让患者自己深吸气, 屏住呼吸几秒钟, 然后用力咳嗽2~3声, 训练其把痰咳出套管处, 为拔管后自己能有效咳嗽做准备。拔管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声音嘶哑, 呼吸是否通畅分泌物是否排出, 以及呼吸困难, 喉头喘鸣等。
2.8.2 对于气管切开者在决定拔管前, 应先试堵管, 48 h后患者体温正常, 没有痰或痰能自行咳出就可以拔管, 拔管后妥善固定切口, 嘱患者咳嗽时用手轻轻压住切口, 是否每日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而定。一般切口3 d内全部愈合。这期间可以嘱患者多进食含蛋白多的食品。
2.9 感染的预防
①室内温度在18℃~20℃,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②加强空气消毒:中药苍术每周病房消毒2次;③合理使用抗生素:人工气道建立后应及时留取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④减少探视;⑤减少不必要的拆卸呼吸机管道, 频繁拆卸或更换会增加呼吸机管道内细菌散播到病房环境的机会[6]。
2.10 患者的需求和心理问题
由于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不能进行正常的交谈, 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需求只能通过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表达, 而医护人员往往难以理解, 常引起患者焦虑、烦躁、恐惧、孤独感等不良心理状态, 因此, 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及时为患者分忧和排除障碍,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 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6]
3体会
本组57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引起气道堵塞和窒息,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只有规范地应用护理流程、科学地管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 才能为患者创造早日拔管的条件,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会芝.国内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现状.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9) :63-64.
[2]仲继红.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 19 (12) :1137-1141.
[3]李贵梅.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2 (11) :202-203.
[4]王琳.气管插管的气囊管理及口腔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 24 (11) :1293-1294.
[5]潘美飞.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04, 18 (4) :668-669.
8.内科危重患者130例的护理体会 篇八
【摘要】目的:总结130例内科危重患者抢救和周密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0例内科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重症监护、饮食护理、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急救护理。结果:130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周密的护理,124例好转,6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130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周密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内科 危重患者 并发症 护理
“危重患者”在各种疾病中都可以见到,其特点是病情复杂,病情变化迅速,身体衰弱,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叙述病情,变换体位,饮食排便均需他人照顾。由于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故在抢救中必须分秒必争,精心护理,才能使患者尽快转危为安,反之,则有生命危险。现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0例内科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内科收冶危重患者130例,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龄27~81岁,平均56.5岁,病因:心肌梗死64例,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30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高血压危象8例,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例。
1.2 症状
(1)一般症状:高热、脱水,其中肺炎、呼吸衰竭并高热4例,糖尿病昏迷并脱水4例。(2)神经症状:昏迷、惊厥、呼吸肌瘫痪、脑出血、脑血栓形成、持续性癫痫、脑实质的严重疾病,高血压危象8例。(3)呼吸系统:咯血、喉痉挛、气管异物堵塞、急性肺栓塞、呼吸衰竭,收治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30例。(4)循环系统:休克、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心肌梗死64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5)消化系统:急腹症、急性大出血(嘔血、便血等)、肝性昏迷,收治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例。(6)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酸中毒,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7)急性中毒。(8)其他:药物过敏、中暑、电击、烧伤、淹溺。
2 护理措施
2.1 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
危重患者多精神不振或意识不清,身体极度衰弱,常有大小便失禁或排泄不畅等,要求护士对危重患者应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避免忙于抢救忽略患者及家属感受,主动协助患者及家属克服困难,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2.2 创造良好的急救环境
危重患者需要安静,最好安置在小病房或急救室内。如病情突变不允许搬动,可用布帘或屏风隔开,留有较大空间,以便抢救。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避免患者直接受风吹着凉。室温以18~20℃,湿度50%~60%为宜。室内保持安静,让患者能充分休息。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危重患者多不能自述病情,常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来发现病情的变化,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中心静脉压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脑复苏的手段,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4 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术
护士应掌握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熟悉各种急救药物及抢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吸痰,气管切开的护理、洗胃、鼻饲等,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配合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2.5 饮食护理
危重患者常缺乏食欲,需帮助进食,维持营养成为恢复健康极为重要的一环。饮食不仅需要照顾营养,又要照顾患者饮食的特点。不能进食的患者,静脉输入部分营养物质外,还应口服或鼻饲补充各种营养物质,鼻饲流质者应定时喂食,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喂食前后抬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每餐彻底消毒。
2.6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2.6.1 预防外伤和褥疮。对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应加用床档保护,必要时设专人护理。抽搐者,可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开口,防止舌被咬伤。血压过高、过低者,要防止晕倒。长期卧床的患者,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减少对皮肤的机械刺激。应尽早进行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以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并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
2.6.2 预防五官的并发症。注意眼睛的保护,如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容易发生角膜溃疡及结膜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0.9%氯化钠溶液或口灵擦洗口腔,注意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6.3 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患者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患者按摩腹部,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尿潴留患者积极采取措施,使之自动排尿,尽量避免导尿,减少尿路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多饮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床上活动,以防泌尿系统结石。留置尿管者,每2小时开放1次,每日用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1~2次。
2.7 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
危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身上往往同时有各种管道,如:氧气管、胃管、气管切开套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这些管道都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稍不注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造成抢救失败,必须认真观察,精心护理,保证各条管道的通畅。
2.8 警惕病情反复
有的危重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病情好转,要警惕病情反复,如:安眠药中毒者,极易反复。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活动后又可突然恶化。心力衰竭患者在大小便后,心跳突然停止等。护士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止病情恶化。
3 结果
本文130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周密的护理,124例好转,6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4 讨论
护理内科危重患者,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监测技术和抢救技术,熟悉各种急救药物,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应变能力,善于独立思考,通过对130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制定周密护理计划,并精心实施,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3-594.
【危重患者心理护理】推荐阅读: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06-25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单10-08
超声科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10-24
探索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11-01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07-03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06-26
icu危重病人护理常规07-27
骨伤科危重症护理常规08-31
急危重症护理学测试题06-28
烧伤患者的护理问题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