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小故事

2024-08-05

爱读书小故事(共9篇)

1.爱读书小故事 篇一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爱读书小故事 篇二

高尔基曾说:“书本具有一种能力给我指出我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东西的能力。”书能明目, 书也能增智, 书的魅力无穷无尽, 只要爱好读书, 坚持不懈, 就能从书籍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使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现在的孩子爱游戏爱、看动画片, 不爱读书, 所以在遇到写作时就不知从何处下手, 拿起笔来, 脑袋空空, 既没有现成的写作材料, 也没有形成丰富的想象力。针对这种现象, 那就要努力训练孩子多读书, 读的书多了, 积累的知识营养也就多了, 另外读书的过程, 也是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是语感形成的过程, 语言积累的过程。

一、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爱读书。

(一) 教师要深入教材, 先把教材读熟, 读好, 读透, 进而掌握教材朗读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技能。

如语气, 节奏、情感等, 另外要结合学生实际, 确定读书时训练的重点的方法和步骤, 做到心中有数。

(二) 学生阅读, 既渴望读书有所收获, 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与赞扬, 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功感。

针对这一心理需求, 教师应适时组织“名著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分角色朗读比赛”等活动, 要利用一切契机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以比赛为平台促进学生阅读, 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 教师要对读书的架构要精心设计。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 形式要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欣赏性范读, 或让找出读书水平高的同学领读, 如果遇到教材中结构复杂或学生难懂的片段, 教师采取范读的办法, 反复诵读, 让学生读通, 读顺。为了达到让学生从声调, 节奏、音色上逐步感知课文, 也为了给更多同学读的机会, 可以全班接龙连读。而对于诗歌, 名言警句或议论性的精彩句子还可以齐读。我们要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架构, 才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高读书的乐趣。

(四) 教师要精心组织课本剧等表演活动。

兴趣的动力还在于知识的运用。我们教师可以把故事性强、文质优美的课文改编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本剧,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表演, 按照文中角色的要求, 辅导学生表演, 辅导学生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的运用, 加上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自我编排, 用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再现课文内容。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的改编, 学生们青涩的表演, 使得一系列情景再现, 也一定能吸引没有参与的学生的眼球, 他们也会随着情景的变换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 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会读书的方法

大家知道,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是知识的宝库, 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也是它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还要教给他们方法,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读书, 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实践证明, 阅读水平高的学生能很快抓住主题要领, 把握知识点。而不会读书的孩子则人云亦云, 而且因为不能够及时领悟、理解应该把握的知识, 对要掌握的东西毫无头绪, 最终产生对读书的厌烦。所以学生阅读也需要讲究方法。

那么, 应如何让孩子会读书呢?

(一) 要教会孩子有选择性地读书。

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 认知度的差异等等, 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读书至关重要, 书本的难易度要适宜,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量, 学生课外读物的难易来自我选择书籍, 不能千篇一律, 晦涩难读的书学生就提不起兴趣, 而太浅显没有艺术性的书就, 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从学生最熟悉的教材入手, 学生所用的教材里面的文章, 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而入选到课本里面的, 对教学是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 所以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范本, 然后教师再抓住课内教材和课外读物的关联, 教会学生选择科学、严谨的读物, 选择方法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二) 教师推荐的课外书籍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要注意除了孩子因不同年龄而有所差异之外, 不同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年级阶段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的关键。教学实践说明, 孩子们往往对老师推荐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性, 寻找教材与课外阅读的相同点关联点, 在课堂学习语文课本的基础上, 再读读原著或同一类型的课外书, 逐步向课外扩展延伸。也就是, 课内打好基础, 课外寻求发展。所以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 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如, 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 或反映孩子们现实生活的作品更是学生的最爱。选好书之后要讲究阅读方法,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 使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 讲究操作的灵活性, 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选用合适的方法, 主动把握阅读的时机和方法。

3.伟人爱读书的故事 篇三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4.儿童故事爱挑食小故事 篇四

唯独有一只小猪不一样,他十分挑食,只要晚餐的食物不喜欢,他总会剩下一大半,猪猪国里面,每只猪都听说过他,大家都叫他“挑食猪”。

为了防止大家体型过胖,油脂过多而身体不健康,猪猪国规定每天2小时的集体运动时间。这天,到了集合运动的时间了,大家却发现挑食猪不见了。

“这只挑食猪,该不会是太瘦了走不动了吧!”不知道谁这么说了一句,大家都笑成了一团。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半小时,还是不见挑食猪的踪影,大家开始着急起来。猪猪国的国王也下令:取消今天的集体运动,大家一起找挑食猪!

于是大家急急忙忙找了起来,把猪猪国上上下下找了个遍,纷纷猜测挑食猪到底在哪里。

终于,有猪在小河边发现了晕倒的挑食猪。

原来,挑食猪因为肚子饿了,想到河边喝点水,结果因为长期挑食营养不良,身体已经贫血了,喝水起身的动作太猛烈,眼前一黑就晕过去了。而且,他晕倒已经几个小时了,身上的猪皮都晒得发干了。

5.教师,请做个爱读书的人 篇五

中国教育大家朱永新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依同此理,我认为,一个没有阅读的老师,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老师。

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一是职业的要求。阅读是提升教师素养、丰富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渠道。可是在现实中常常会听到有些教师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挂在嘴边,这确实是大实话,如果教师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确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但我觉得这充其量是为不读书找借口。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古人把“枕上、厕上、马上”当作读书的三个美妙时段,现今不再有“马上”,但在“枕上、厕上”读书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只看你是否有“读书的心”来进一步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

二是工作的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作为“现代读书人”的教师,如果对知识无知,将会深刻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能影响和带动学生阅读养成。而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

二、教师该读什么书?

一是专业与非专业书本相结合。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岗位、自己所教的学科,干什么就学什么、读什么、研究什么,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掌握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当然,我们教师培养的不可能都是“家”,而是“人”。如“我是数学教师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数学家,但可以培养成会思考的数学人”。我们要将语文、科学、英语等知识灵活渗透到学生血液里,获得生活的因子———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28年,他依靠的是曾经从老师那儿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术业专攻”的同时,更需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

二是经典与通俗书本相结合。如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几个版本,我们可以读原本。经典与通俗、有意义与有意思的阅读结合,追求有意义的书读到的是善。更要有意思,生活是美的,好书又如心灵的鸡汤,体现生命的灵动,能够丰满我们的人生。

三是有字与无字书相结合。我们老师可以“读万卷书”,然后交天下友,交流思想;我们老师还可以“行万里路”,遍访名山大川、感受风土人情。苏霍姆林斯基讲到:远足旅行,讲述事情阅读,施加给学生的影响就越多,不能只苦教学生分数。

三、教师该怎样读书?

一是通过读书,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关键软件”。它要求我们: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二是通过读书,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不是让我们成为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而是书要为我所用,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成为你工作中的生产力。我们知道,林肯一生博览群书,在当总统之前是大律师。他的学识、口才和他的人格一样征服了从伐木工人到参议员等几乎所有的人。

6.牛顿爱读书的故事 篇六

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可是牛顿不愿诱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来,我自己煮。”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说完便离开了书房。过了一个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的是桌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饭菜全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于是,他就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见效。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觉得有点儿饿。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这时他好像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阅读练习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在括号里。(1)有名。()(2)再三嘱咐。()

(3)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4)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把文中画“ ”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写出来。3.读一读画“ ”的句子,想一想用哪个成语表达最恰当,写出来并注音。4.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是个“马大哈”? 迪斯尼和米老鼠

沃尔特?迪斯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在少年时代,曾经到美国的堪(kān)萨斯明星报社应聘,没有被录用。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替教堂作画的工作。

有一天,当他(象 像)往常一样在车库工作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他赶紧回到家里,拿了一些面包屑(xiè)给它吃。渐渐地,彼此混的很熟。有时候,那只老鼠竟大胆地爬到他工作的画板上,并且有节奏地跳跃着。出于好奇心,他每天都要(带 代)一些面包屑去喂老鼠。老鼠美美地饱餐,他就在一旁瞪大眼(晴 睛)细细地观看,直到老鼠跑走为(至 止)。

不久,他失业了。正当他穷困潦(liáo)倒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他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kuò),《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阅读练习

1.用“/”划去第2自然段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字。2.按意思在文中找词语并写在括号里。(1)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2)比喻因做某件事成功而一下子出名。3.给下面各题选择正确答案,打“√”。(1)“渐渐地,彼此混的很熟”一句中的“彼此”指的是: a 面包

b 面包、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c 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2)“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一句中的“一举”指的是: a 沃尔特?迪斯尼每天喂老鼠。

b 沃尔特?迪斯尼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c 沃尔特?迪斯尼突然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a 一只老鼠使沃尔特?迪斯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b 任何人在困难面前都不要低头。

c 创作是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

5.想一想:沃尔特?迪斯尼为什么能画出这只米老鼠呢?在文中找出一句话,写在下面。萧伯纳和小女孩

萧伯纳是英国有名的戏剧家。有一次在国外,他看到一个胖胖的小姑娘,长着一对闪亮的大眼睛,头上戴着大红蝴蝶结,十分可爱。萧伯纳非常高兴,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萧伯纳把头一扬,幽默地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

“先生,您就是萧伯纳?”“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可是,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请回去也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

萧伯纳惊呆了,他觉得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后来,萧伯纳逢人就说:“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阅读练习

1.查字典填表。2.从短文中选出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3.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意,在应该读出重音的词语下加点。

萧伯纳惊呆了,他觉得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4.“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正确的打“√”)a 指的是小姑娘说的话。()

b 指的是“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一道理。()c 指的是萧伯纳和小姑娘玩得很高兴这件事。()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十分可爱?篇二:牛顿的小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关于牛顿的小故事:牛顿的小学经历!牛顿5岁上小学,那时的小学是私人办的,带有私塾性质,而且是一种教鞭教育。学校请了一男一女两教师分别教孩子们的文法和算术。孩子们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

牛顿,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1661年,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1669年,年仅27岁,就担任剑桥的数学教授。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5~1687年,在天文学家哈雷的鼓励和赞助下,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小时候竟被人称为“呆子”。要不是外婆、母亲、舅舅的赏识,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笨小孩。

牛顿5岁上小学,那时的小学是私人办的,带有私塾性质,而且是一种教鞭教育。学校请了一男一女两教师分别教孩子们的文法和算术。孩子们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特别是那位穿着黑色长袍的男教师,像个神父一样,一脸的严肃,讲话时一点表情都没有,动辄发怒,教鞭打在讲台上啪啪直响。孩子们个个感到害怕,一上他的课,就神经紧张。牛顿最怕上他的课,他怕听他的大声吼叫和教鞭拍打讲台的声音,所以总是低着头,眼睛不敢望着他。越是这样,越是被叫起来回答问题。那一天,是新生入学第一堂算术课,老师拿了一根粗粗的教鞭,不停地拍打桌子以镇住这些刚进学堂的毛孩子。“伊萨克?牛顿,你站起来回答,一加二等于几?”

平时,外婆教过牛顿初步的算术,在制作小箱子、小桌子时也遇到过简单的加加减减,牛顿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但他性格太过于内向,平常很少与人交往,说话更少,在这么多人面前站起来讲话是从未经过的,就不由得紧张起来。心里一急,便忘了该怎样回答,张口结舌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憋出个“二”,立刻就听到哄堂大笑,接着是“噼噼啪啪”的教鞭拍打桌子的声音。牛顿又战战兢兢地答道:“是??是三。” “到底是二还是三?”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还来上什么学。过来,脸朝那一边站好。”老师一边挥动着教鞭,一边走过来,拉起牛顿,让他在讲台边上罚站。顿时,牛顿感到血液像火一样往上直蹿,脸刹那间变红了。屈辱、自卑感像尖锐的刺扎痛了牛顿幼小的心灵。牛顿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牛顿噙在眼里的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心里感到十分委屈,却听到老师奚落的话语:“嚯,你怎么这么懦弱,这么容易掉眼泪,真没用。”接着又响起不少男同学的附和声音。

经过这件事以后,牛顿每次上课都很紧张,老师讲的东西一句都没有听清楚,也听不懂,所以每次回答问题都是结结巴巴的,前言不搭后语,老师也听不懂。对牛顿的提问,差不多都是以牛顿遭受一通大声训斥或打手心而告终。学校的这种环境使他愈来愈厌恶上学,越是不想上学就成绩越差,成绩越差就越被老师训斥和同学们讥笑。

牛顿经常被列入差等生的行列。虽然人们非常关心、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可是,同学们却常常歧视他,有的甚至还欺负他。牛顿在学校里不知听了多少讥讽的话语,也不知挨了多少次同学的拳打。同学们还给牛顿起了一个绰号:呆子!一些调皮的孩子常常拿他开玩笑,搞恶作剧。

牛顿的那种孤独内向的性格本来是个缺点,但是和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天性结合起来,缺点变成了优点——他总有一种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牛顿最开心的时候是他放学之后。这个时候他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按照别人的规定去想去说去做。只有这个时候,他是自由的、自在的。他有时连书包都不放便径直到河边树丛里去玩,去观赏大自然和遐想。有时一进屋就扔下书包开始做他心爱的木工活。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所做的东西也开始复杂了。由开始做小桌子小凳子小箱子等这些模仿性的东西,到逐渐做一些带有设计性的东西。煮怀表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实验室的酒肉

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为他做饭的保姆只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

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烤鸡吃了,不辞而别。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出肚子咕咕在叫,赶快跑出来吃鸡。他看到盘子里啃剩下的鸡骨头,居然对助手说:“哈哈,我还以为我还没吃饭哩,原来已经吃过了呀!”

还有一回,一个好朋友请牛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科学问题。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牛顿站起来说:“对了,还有好酒呢,我去取来咱们一起喝。”说完就向实验室跑去,一去就不回来了。朋友追过去一看,牛顿又摆弄上他的实验了。原来牛顿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居然将取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牛顿的这种轶事岂止三件,它说明牛顿酷爱科学,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正是因为牛顿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他才能总结出牛顿三定律,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病逝以后,英国政府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墓志铭,最后一段是: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之光 有道是: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都明亮了。” 或者说: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篇三:伟人读书故事 毛泽东读书故事

毛泽东一生特别喜欢读书,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离不开书本。他总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抓紧时间或读书。他骑在马背上看,坐在火车上看,睡觉前看,甚至连吃饭时都看。直到他去世前,眼睛看不见了,还让别人读书给他听。他看的书包括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

正是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才成为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尊敬和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长沙城里有个定王台,并不很高,站在台上也望不了多远,但有座楼,当时的湖南省立图书馆就座落在这里。图书馆楼上有各种中外书籍,楼下大厅是阅览室。这个图书馆刚开办不久,每天去看书的人也不多。但每天一开门,就有一个穿着朴素、高高个子的年轻人,不急不缓地走进馆里来。他借到了书,就伏在阅览室的桌前,用心地看,一直要到闭馆的时候才出去。这个年轻人,天天如此,风雨不误,他就是毛泽东。他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只在中午的时候,才出去买几个包子或烧饼,用来充饥。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他“一到了图书馆,就象牛进了菜园,拚命地吃!”毛泽东什么书都找来读,有关中国的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都读。在这期间,他读了亚当·期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论》、赫哲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宾塞尔的《群学肄业》、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卢梭的《民约论》、《社会通诠》等,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总之,凡是当时从外文译成中文的名著,他差不多都读遍了。在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坤舆大地图》。毛泽东同志每当经过这里时,总要站立许久仔细地看一看。他觉得天下真大,他的眼界也开阔了。

在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这“四多”方法的实践者,所谓“多读”就是不但要博览群书,而且对重要的书或文章要多读几遍,达到精、熟的地步。少年时,他读过韩愈的古文和唐宋诗词,无不读到能背诵出来的程度。他爱读诗,能背诵四百多首古诗??所谓“多写”,就是课堂上写听讲笔记,课后自学时写读书笔记。读书文章就要摘录其中好的句子或段落。经过多年积累,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就有好几大网蓝。“多写”的又一项内容,是他在看书时坚持写眉批,例如一本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十来万字,毛泽东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全书逐字逐句都用墨笔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批语中,有简单地表示赞同、反对、怀疑的话;有很多地方,则是根据前人的学说,加以综合、概括、比较、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眉批的墨迹也有两种到三种,有些是对前面的批语,又加以批判和补充。由此可见,毛泽东读书,是多么勤思苦想、严肃认真。所谓“多问”,就是他除在本校学习外,还经常走出动到社会学习。那时,经常有些外省的名流学者到长沙讲学。毛泽东常常去拜访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总想多得到一些新知识。长沙有人组织“船山学社”,每星期日举行讲座,讲王船山的学说,毛泽东也常去听讲。他常对人说:学问就是讲的又“学”又“问”,二字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词,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好问。

列宁的读书故事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毛泽东的读书故事

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少年鲁迅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也曾是写对联的好手。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学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一)牛顿在篱笆下读书

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二)高尔基读书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三)宋濂守信好学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着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四)海因里希·伯尔从小爱读书的故事

房间里空空的,一本新书也没有。他才知道是做了一个好梦。他想:总有一天,我会有梦里那么多书的。

上学路上,他又经过那个面包坊。一阵阵的奶油面包香味直扑鼻孔,他使劲地咽着口水。面包坊的老师看见他走过来,亲切地招呼他:?小伯尔,今天想吃什么面包?我这里有奶油面包、火腿面包,还有新来的葡萄夹心面包。? 小伯尔真想吃一个香喷喷的面包,但他喜爱的新书在向他招手呢。他慌忙撒个谎:?谢谢您,我已经吃过了。?说完,他拔脚跑了起来。他想赶快离开这儿,逃离那阵阵香味带来的巨大诱惑。

老师在讲台上讲着数学题,可小伯尔的肚子在唱?空城计?了。早上没吃面包,现在肚子里空空的。小伯尔在心里说:?肚子,你别叫了,我要买一本新书呢。等我把新书买回来,一定把你喂得饱饱的。? 就这样坚持了三天,他终于存够了买一本新书的钱。他把铁罐里的钱倒出来,仔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足够买一本新书了。?他自言自语道。他把钱又放回铁罐中,抱着小铁罐朝书店走去。

来到书店,他大声地对书店里的店员说:?阿姨,我要买一本新书。? 店员奇怪地看着他,说:?孩子,你有那么多钱吗?? ?我有,阿姨你看。?说着,他把小铁罐高高地举了起来,摇了摇,铁罐里的硬币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哪来那么多钱呢??店员不相信似的问他。?我省下来的面包钱呢。? 店员叹了口气,说:?可怜的孩子。?说着,她便去书架上拿了小伯尔最喜爱的《格林童话》。买了新书,小伯尔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把新书紧紧地抱在胸前,生怕它逃走了似的,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家。

回到家里,他找了一张牛皮纸,小心地把书的封皮包起来。他把新书放在鼻子底下,久久地闻着书页中散发的油墨芳香。?这本书是我的啦,我有了一本新书了。?他有点不敢相信似地喃喃自语着。晚上他把新书放在枕头底下,美美地睡着了。

长大以后,爱书的小海因里希〃伯尔终于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

(五)居里夫人的读书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7.爱读书小故事 篇七

2001年, 推出了一系列以葡萄园和果园田间作业而设计的新型专用拖拉机-MF3300系列。新型MF4300系列拖拉机于同年推出, 功率从39~84.5 kW (53~115hp) 。MF7274添加至Cerea联合收割机系列, MF6200和MF8200系列拥有更多可用的功能, 包括四连杆前桥悬浮和自动驾驶。

为庆祝麦赛福格森在巴西引领了40年, 公司将一台MF290提供给巴西足球的传奇人物贝利, 以供他在其农场中使用。同时, 由世界银行资助, 麦赛福格森将120台MF240拖拉机分配给在科索沃战争中失去生计的农民。

这一年还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紧凑式农用拖拉机, MF1300系列, 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布了MF400系列。

2002年, 两个更先进的型号添加至Cerea联合收割机系列, 同时MF160圆形打捆机加入了收割机系列。在24 h不间断耕地251hm2后, 两台同可逆耕犁一同工作的MF8280联合收割机打破了当年的记录, 领先旧记录40 hm2。遗憾的是, 在生产了56年拖拉机之后, 麦赛福格森位于考文垂的巴纳·雷恩工厂目睹了它最后一台拖拉机下线。MF4345是在那里生产的第3 307 996台拖拉机, 现展览在考文垂的交通博物馆中。

2003年, 以Triple Triangle品牌推出了超过45个新型号。在巴西的卡诺阿斯工厂, MF400、MF600和MF5300系列拖拉机面向世界市场。这一年推出了配有Dyna-VT传动装置的MF6400和MF7400系列拖拉机, 并也公布了MF555型播种机。

2004年, 发布了几款新型麦赛福格森产品, 包括MF5400系列、MF2400系列紧凑式拖拉机、MF3400系列和MF6400系列的四个新型号。同年后期, 推出了MF3400型履带式拖拉机系列和MF2400型实用拖拉机, MF8400作为MF的新型旗舰拖拉机问世。这一年由麦赛福格森设立了新标准, 拖拉机驾驶室内的噪声水平降低至71 dB (A) 。

2004年, 麦赛福格森不断发展的收割机系列添加了Activa和Beta联合收割机以及新型MF186方捆机。这一年, 15台Cerea联合收割机在波兰田间完成了联合收割任务, 成为了极具代表性的麦赛福格森徽标。在00年代中期, 更多型号添加至麦赛福格森日益增长的产品系列, 并获得更多奖项。

2005年, 推出了MF8947伸缩臂叉装机和MF9 0 0装载机。MF8480赢得了年度欧洲拖拉机奖, MF3400系列赢得了年度专用拖拉机奖, 而MF7400Dyna-VT则赢得了年度设备奖。在一次网络投票中, TE20机型被选为“麦赛福格森最受喜爱的传统拖拉机”。同年, 所有的MF6400和MF7400系列均配备了数据处理器三代和G TA彩色控制终端显示屏, 使拖拉机能够连接农场办公室计算机。

2006年, 提供了更多新的拖拉机功能。MF5470拖拉机提供Dyna-4plus, Dyna-6传动装置成为高端MF6400和MF7400系列的可选配置。同年, 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紧凑式拖拉机, MF1500系列以及MF167和163FLR圆形打捆机, 同时提供配有平台的MF4400系列版本, 麦赛福格森位于丹麦Randers工厂将产量提高了40%以满足市场需求。10月, 爱科在丽石庄园Abbey园区开设了新的欧洲运营中心。

2007年, 新的MF2100系列大方打捆机系列在SIMA展览上与客户见面了, 还有MF3600系列多功能拖拉机, 以及五个MF5400系列的新型号。动力传输成为MF1500和MF3400型号的可选配置, 而MF8400系列拖拉机提供工厂配备的自动导航。麦赛福格森的400系列拖拉机成为非洲最畅销的拖拉机, 并在法国的博韦工厂制造了第50 000个拖拉机。

2008年至今, 距生产出第一个机器轴承已有50年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 麦赛福格森已为全球500万的客户提供了85种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型。截止到2008年, 已发布了MF3600系列专用拖拉机, ActivaS和Centora联合收割机。5月, 法国为来自65个国家的分销商和经销商举行了重大庆典, 并公布了2009年收割机和旗舰拖拉机的进展。活动展现了麦赛福格森新的推广类型, 并用八个关键词语概括了其品牌特性——愿景、创新、领导力、质量、可靠、支持、荣耀和承诺。9月, 法国Innovagr展会上推出了MF8690拖拉机, 11月, 麦赛福格森将在博韦开设新的技术中心。

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自走式车型理念, 它将作为欧盟未来农场计划的一部分发展, 试行并“迎接未来农场的挑战”。十轮运输工具 (大约一个小型拖拉机的大小) 包含一个动力总成和一个农作物收集箱。在前部, 一旦收到正确的信号, 农作物成熟的感应信息和底部刀具即准备就绪。

尽管目前仅仅是一个理念, 科技上可观的进展会使这样的创新比您的预期更快成为现实。

农业机械的前景是光明的。每天我们的设计者和工程师都在产生新的想法以确保麦赛福格森品牌建立其可靠、高品质的声誉并在未来50年继续激发灵感!

下图 (左) :新型M F 4 3 0 0系列拖拉机功率从39~84.5 kW (53~115 hp) 。

右图 (中) :麦赛格森技术培训中心。

8.名人爱学习小故事 篇八

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墨池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毛泽东爱学习的故事

9.爱读书的童话故事3个 篇九

第二天,扫帚精和笔记本精去了趟书店,打听到了学者的消息。“听说那个学者是因为缺乏资金而不能盖房子。”“没钱?他要盖什么样的房子啊?”“说是要建一座图书馆。”“图书馆是干什么的地方?”“是看书的地方。”

又过了一天,三个妖怪一起去了图书馆。“哇,这里这么多书,还有好多人呢。”

这里还有好多小孩儿,孩子们正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津津有味地读书呢。“呵呵,好可爱的小家伙呀。”柜子精跟一个小孩搭讪道:“小朋友,你在读什么书啊?”“童话书。”“这本是有意思吗?”“很有意思。”“讲的什么故事呢?”“妖怪的故事。”“什么?妖怪的故事……那有意思吗?”“当然了,妖怪们还搬运石头和动物便便呢,呵呵呵。”柜子精听了差点儿“啊”的一声喊出来。柜子精背后直冒冷汗,他赶紧使了个眼色,三个妖怪迅速撤离了图书馆。

“我们做的那些事竟然都写在了书上。”柜子精小声嘟囔着,“原来书上什么都有,难怪大王陛下嗜书如命啊。”另外两个妖怪很费解:“大哥,你说什么在书上都有啊?”“所有的东西都有,关于我们的那些事儿也有。我发现,只要有书,万事不难。书既蕴含知识,又让人心情开朗。多读书还会心里踏实,不再焦虑……”

然后柜子精转身把藏在角落里的那些空口袋拎了出来:“咱们把钱都放到这些袋子里去吧。”“为什么呀?”“别问那么多,给我使劲往里塞。”钱一共装了六个大袋子。三个妖怪每人背着两个钱袋子,大步流星地向风水宝地走去。“学者先生,请您用这些钱建一座气势雄伟的图书馆吧,一定要建啊!”说罢,他们丢下钱袋子就回来了。

上一篇: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毕业生报到通知下一篇:员工离职申请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