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校支持延伸论文(共4篇)
1.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校支持延伸论文 篇一
《利用蒙氏延伸教具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园本化实践
一、背景
蒙台梭利教学体系,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许多园所和老师们在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成就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
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园所整体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帮助
二、解读题目《里用蒙氏延伸教具支持幼儿主动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园本化实践
我们是怎么理解幼儿主动学习的、对延伸教具的理解
三、组织与实施
怎么开展的、骨干教师的参与、原本培训、首席教师的引领、课题
第一部分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1、遵循蒙氏教育核心理念的需求
蒙氏教育强调要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操作,而教具是蒙氏教育环境的基础。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和操作各种物化教育目标的材料获得各种有意义的经验。为了丰富蒙氏传统教具,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我们尝试提供延伸教具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
2、履行《纲要》基本准则的需求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幼儿在操作蒙氏传统教具的过程中,不断的模仿和重复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有更具挑战性的材料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愿望,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延伸教具便应运而生了。
3、把握时代特征和蒙氏教育中国化的需求
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蒙氏教育亦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传统的蒙氏教具有其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但是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蒙氏教具更加适合中国幼儿的发展需求。众所周知,我国幼儿园的编班方式以同龄班为主,而传统的蒙氏教室都是混龄班。考虑到一定年龄阶段幼儿成长需求相对一致的特点,现有的蒙氏教具不足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而延伸教具正是弥补了这一不足。
4、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和规律的需求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他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然而,由于原有经验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延伸教具的运用就是在幼儿的自主操作过程中为幼儿搭建各种桥梁,以满足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需要,使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二、意义
1、让蒙氏教具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如前所述,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活动需求,延伸教具的使用就是通过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活动需要。
同时,蒙氏延伸教具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首先,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传统蒙氏教具的内涵和意义;其次,它可以帮助幼儿把握蒙氏教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它可以帮助幼儿拓展和迁移学习经验。这些都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更好地实现《纲要》目标,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蒙氏延伸教具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不仅是知识上的深化和拓展,更是能力上的提升和良好学习品质的迁移,而这些能力和品质正是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延伸教具的出现是更好地贯彻《纲要》目标,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有效策略。
第二部分
研究过程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传统蒙氏教具
这里的传统蒙氏教具是相对于延伸教具而言的。即蒙氏教育原有的操作材料均为传统蒙氏教具。
2、延伸教具
本研究中的延伸教具是指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蒙氏传统教具的基础上,为强化关键概念、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而准备的能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具有蒙氏传统教具教育引导功能的教具。
3、自主学习
本研究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幼儿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蒙氏教具,并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的有益经验,进而获得愉快情绪体验和相应发展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主要用于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幼儿的需求,作为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2、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促进或阻碍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因。
3、课例研究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后期的研究,在进一步聚焦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一课多上的方法总结关键经验。
三、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与幼儿园师幼互动等课题研究相结合展开
关于蒙氏延伸教具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结合我园其它课题,如“师幼互动中促幼儿主动发展的策略研究”及“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等展开的,在吸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于蒙氏延伸教具的研究也不断丰富,研究的着眼点也不断从关注延伸教具本身及教师的“教”,向关注幼儿主动的“学”及教师的有效支持策略转变。
2、在首席教师的带领下,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
该研究的展开是在蒙氏首席教师的带领下,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的。各年级推选蒙氏教研年级组长负责协调本组的蒙氏教研工作。在把握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各年级寻找研究的切入点进行蒙氏延伸教具的探索和研究,同时探讨各年龄段蒙氏教育的有效衔接。
3、以老带新,将研究和培训充分整合
随着蒙氏活动的不断开展,蒙氏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加入了很多青年教师。为了调动青年教师对蒙氏教育的兴趣,我们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由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共同研究蒙氏教育、蒙氏教具,在学习蒙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蒙氏教具操作的培训及蒙氏延伸教具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发挥其优势,将很多时代元素融入到蒙氏延伸教具中,更加激发了幼儿对蒙氏活动的兴趣。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
从2006年研究立项以来,本研究的开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关注延伸教具的丰富性、趣味性
在研究的初期,我们意识到蒙氏传统教具不能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幼儿在活动初期对蒙氏教具具有很高的兴趣,但当幼儿能够熟练操作某种教具后,便逐渐失去了继续操作的愿望。鉴于此,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延伸教具便逐渐成为我们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蒙氏传统教具的基础上,我们制作了很多融入时代元素、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延伸教具,以延长幼儿的操作周期。
2、第二阶段:关注延伸教具的多元价值
延伸教具的尝试的确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他们愿意主动选择和操作这些贴近他们生活的、生动的活动材料。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发现,由于延伸教具的种类和蕴含的教育价值过于单一,挑战性不足,导致幼儿对延伸教具的兴趣也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因此,我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如何从分析幼儿的活动表现入手,制作适合幼儿活动需要的延伸教具。延伸教具的价值和功能也随之拓展和丰富,不同的延伸教具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不尽相同,同一种延伸教具的不同操作方法,也使幼儿获得了不同的经验。
3、第三阶段: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随着蒙氏教研的深入开展,我们开始反思,我们为幼儿精心准备的延伸教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要,然而,在延伸教具的使用上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幼儿并没有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延伸教具的教育价值也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开始探寻蒙氏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策略。经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我们打破了以往的从教到学的模式,开始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事实证明,幼儿有探究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是传统教具,还是延伸教具,教师都要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教具和材料互动,并在适宜的时机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也是蒙氏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蒙氏延伸教具的特点
1、符合蒙氏教育基本理念
无论何种形式的延伸教具都必须符合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尊重幼儿作为独立生命体的存在,让幼儿自由选择和操作。
2、教育引导
蒙氏延伸教具遵循传统教具的重要特点,都具有教育引导功能,方便幼儿自主探索,自我纠错。
3、趣味性
延伸教具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现童趣。无论是在材料上,还是操作方法上,都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幼儿的探究兴趣。
4、支持性
延伸教具的主要价值和功能便是在传统教具的基础上,强化、拓展和丰富幼儿的原有经验,支持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
5、丰富性
延伸教具在制作或选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视幼儿的需要而定,可以是自制的,也可以是成品的延伸教具。因此,延伸教具较传统教具更加丰富。
二、蒙氏延伸教具的分类
经过梳理和分析我们将蒙氏延伸教具按照其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辅助类
此类延伸教具主要用于支持幼儿对蒙氏传统教具核心概念的理解及对教具操作的把握。下面以蒙氏延伸教具“拧螺丝”加以说明:
教具名称:拧螺丝 来源:
传统蒙氏教具中拧的工作包括金属和塑料的螺丝两种。为了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辅助幼儿掌握拧的技能,我们将传统的螺丝进行了改造,并且加入了新的元素。适用年龄:3-4岁 目的:
1、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2、帮助幼儿熟练掌握旋转螺丝的方法。
材料:拧的螺丝上缝制了布袋,布袋中可装入大小、形状、软硬程度不同的物体。玩法:
1、请幼儿把拧在一起的螺母和螺丝分开;
2、在小袋中放入自己喜欢的物品;
3、将螺丝和螺母旋转在一起;
4、用手触摸小布袋,将自己认为装的东西一样的小布袋放在一起;
5、把放好的小布袋拧开,验证自己的触摸结果。注意的问题:
幼儿在操作该延伸教具的初期可以只进行配对和拧的工作,待幼儿熟练掌握拧的动作后,再进行往布袋里装东西的活动,在增加教具趣味性的同时,发展幼儿的触觉,为感官教育奠定基础。还可以将螺丝运用到其它游戏中,如为小汽车的装轱辘。
2、支架类
传统蒙氏教具具有系统性和递进性的特点,此类和教
教具主要是帮助幼儿实现蒙氏传统教具之间的衔接过渡,为幼儿搭建理解和操作的桥梁。下面以延伸具“十以内的点数”为例说明:
教具名称:十以内的点数 来源:
蒙氏教育为了让较小幼儿完成1-10数字、数量和数名对应的认知过程,设计了教具数棒。在数棒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把一根根表示不同量的数棒看成是一个整体,即量的集合体来认识,不强调点数。接下来幼儿要通过另一个教具纺锤棒箱来完成点数、数序以及“0”的认知目标。然而,我们发现幼儿从量的整体认知过渡到点数经常出问题,而纺锤棒箱又没有明确的错误订正,如果幼儿的点数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对“0”的认知。为了让幼儿顺利地完成两个教具之间的过渡,我们添置了以下教具。适用年龄:3-4岁
目的:在活动材料的引导下,帮助幼儿完成数字1-10的点数历程,为其学习纺锤棒箱奠定基础。
材料:55个小药盒(或其它幼儿喜欢的物品)、数字1-10的卡片。玩法:
1、将数棒依序整齐地排列在地毯上,两根数棒之间稍留些空隙。
2、把小瓶子一个个摆在红蓝相间的数棒上,每一格放一个小瓶子。例如数棒5,幼儿边数边放小瓶子:“1”放一个瓶子,“2”再放一个瓶子……当数到5时,放完瓶子之后再放上数字5。用此方法以此类推直至数字10。
3、收的方法同放的方法。
3、拓展类
此类延伸教具的主要功能是强化和拓展幼儿在操作蒙氏传统教具过程中获得的关键经验。以下以延伸教具“数字火车”为例说明。
教具名称:数字火车 来源:
在进行数序、衣饰架、配对等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班上的幼儿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幼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颜色鲜艳、操作简单且融合了多种教育价值、能满足不同幼儿操作需求的小火车,力求强化、拓展和丰富幼儿的原有经验,发展幼儿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适用年龄:4-6岁 目的:
1、熟练掌握数字1-10的排列;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材料:托盘、车头、标有1-10数字的车厢(基数和偶数车厢颜色不同)、各种扣子、不同颜色的车轱辘。玩法:
1、将每节车厢按照1-10的数字顺序用按扣连接起来;
2、将每节车厢上安装上车轱辘(轱辘线的颜色不同,可以进行配对);
3、每节车厢上放一种小动物的图片,进行指认第几节车厢是什么小动物的游戏,加深幼儿对1-10数字的认知;
4、请小朋友在相应数字的车厢上放上相应量的物体,练习数与量的对应。
5、引导幼儿按照车厢上数字的轮廓进行数字描写,强化对数字的认知。注意的问题:
以上是该延伸教具的多种玩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操作需要引导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操作。
4、迁移类
迁移类延伸教具的主要功能是将幼儿在操作蒙氏传统教具过程中获得的关键经验运用到新的活动中,从而获得新的经验。这种迁移不只是知识的迁移,更是能力的迁移。下面以蒙氏延伸教具“拼图游戏”为例加以说明:
教具名称:拼图游戏 来源:
通过对蒙氏传统教具的操作,幼儿对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运用到新的活动中,从而强化已有经验,获得新的经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拼图的材料;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我们提供了色彩鲜艳且难度水平不同的四个层次的拼图材料。适用年龄:3-5岁 目的:
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根据拼图的特点探索出不同拼图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做事情的目标意识和坚持性。材料:
第一层次的拼图:两块和四块拼图,图形为小班幼儿生活中常见或熟悉的动物、水果等,材质是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塑料块。(如图一)
第二层次的拼图:有凹凸切割的四块、六块或九块的拼图,材质为木质的板子。(如图二)
第三层次的拼图:有边框且有凹凸切割的拼图,块数可以是九块、十二块、十六块、二十四块不等,图形从简单到复杂,质地为厚纸板。(如图三)
第四层次的拼图:六面的立体拼图(正方体),块数分别是四块、六块和九块不等。(如图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玩法:
1、提供第一层次的拼图,引导幼儿按照颜色和线条进行拼摆;
2、提供第二、三层次的拼图,引导幼儿学会“先拼角,再拼边,最后拼中间”;
3、提供第四层次的拼图,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层面的情境和画面特点。注意的问题:
1、如果幼儿不了解拼图的基本方法可以尝试用平面图形加以引导。具体方法是将平面图形(如某种小动物)分成三到四部分,让幼儿进行组合,引导幼儿发现拼图过程中线条和颜色的对应。还可以进行“填空游戏”,即教师将不完整的拼图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完成拼图。
2、教师可以将每一种拼图的完整图像拍成照片,为幼儿的自主操作提供参考。
5、创造类
此类延伸教具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没有依托具体的传统蒙氏教具,而是根据时代特点及幼儿发展的需要开发的教具。这类教具旨在丰富蒙氏传统教具的关键经验,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下面以延伸教具“认识社会角色”为例说明:
教具名称:有趣的社会角色 来源:
《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强调:“带领幼儿认识周围社会设施、公共场所以及在那里经常为我们服务的人,尊重他们及他们的劳动,理解人们在相互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过去老师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挂图向幼儿介绍社会人物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幼儿对此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较深的体会。在蒙氏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试着将该教育目标物化成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的学习材料,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延伸教具。适用年龄:4-6岁 目的:
1、认识社会角色,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2、引导幼儿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付出。材料:
1、不同职业的人物形象(医生、厨师、警察、清洁工、邮递员、消防员);
2、有隔断的盒子,每个格子用代表一种职业的颜色装饰,如医生为白色、邮递员为绿色;
3、各种职业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制作成的图卡,背面分别有不同颜色的控制点,以方便幼儿纠错。玩法:
1、教师出示贴有人物形象的盒子,请幼儿观察并回答这些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2、教师出示工具卡片,请幼儿帮忙,把这些工具分给需要的人;
3、如果幼儿无法判断工具的类别,可以提示幼儿参考图卡背面的错误控制点;
4、教师可以组织操作熟练的幼儿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我们如何尊重社会人,尊重他们的劳动,鼓励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尝试为他人服务。
以上对蒙氏延伸教具的划分是就延伸教具本身而言的,从延伸教具与传统教具的关系上看,可以概括为:平行关系,即蒙氏教具原有经验的再运用或创造,如辅助类、创造类;递进关系,即蒙氏教具原有经验的纵深发展,如支架类、拓展类、迁移类。
三、蒙氏延伸教具如何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1、延伸教具的提供要基于幼儿的问题和需要
蒙氏延伸教具从产生到在实践中运用并不断丰富,都是基于幼儿的活动需要,并不是为了延伸而延伸。每一种延伸教具的产生都是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充分观察和判断。当传统教具不能很好地满足或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时,就需要教师分析阻碍幼儿学习活动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而延伸教具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案例:小书的魅力
粉红塔和棕色梯是蒙氏传统的学习材料,也是感官类的经典教具。我们根据幼儿的需求,将教具介绍给已经有了操作圆柱体组的幼儿。开始,幼儿被新的材料所吸引,活动兴趣高,但摆了一段时间便没了兴趣,教具经常被冷落在一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经常会陪伴幼儿操作教具。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发现:老师带着他们玩儿,他们就喜欢做,但一离开老师,他们谁也不去关注教具。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幼儿已经掌握了大小和粗细的概念,但其空间概念并没有形成,所以,要想让他们利用外形单一的材料进行创意延伸活动,就有些牵强。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粉红塔和棕色梯的小书,依照大小和粗细的顺序,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排列方式。当我们把小书投放在活动区中,发现孩子们一边看着小书一边和同伴谈论着,“看呀,看呀!粉红塔还可以搭出这么多样儿来呢”,“你说这都是怎么搭出来的呀?”“我们问问老师吧。”“老师,这样的粉红塔是怎么搭出来的?”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去试一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大家一起动起了手,有的摆地毯,有的选图案,有的搬运一块块的粉红塔,很快便搭起了小书中的造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小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求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并且能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从中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针对红棒、粉红塔与棕色梯的结合制做了类似的小书。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对大小、长短和粗细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将其内化。渐渐地,观察成了幼儿的一种习惯,看到柱子他们会说:“老师,它很粗”;看到不同的皮球他们会比较大小;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会说:“我的个子比你高”等。针对幼儿的表现,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经验,我们又准备了各种排序活动,如用套娃、小动物比大小等。
该案例中,各种“小书”的诞生以及其后的排序等活动正是为了解决幼儿在操作传统教具时兴趣不能持久以及对大小、粗细等概念的空间知觉较差等问题。实践证明,这些延伸材料的提供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帮助幼儿延长了活动周期,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品质、自信心以及合作意识。
2、延伸教具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延伸教具的提供可以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分融合。具体表现在:第一,延伸教具素材的生活化。教师可以选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作为制作延伸教具的素材,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第二,延伸教具教育价值的生活化,即延伸教具更加有利于幼儿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第三,延伸教具操作情境的生活化。例如,教师将传统蒙氏教具中夹的工作、系的工作融入到娃娃家的活动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强化了基本能力。
案例:舀豆和夹豆的工作
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还较差,其中,用勺吃饭对有些幼儿来说都是一项挑战。为了让幼儿熟练掌握用勺的技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我们结合蒙氏日常生活练习中舀的工作为幼儿提供了“分豆豆”的延伸教具。
幼儿的活动表现:
“分豆豆”的工作是让幼儿用勺将不同颜色的豆豆分到不同的小盘子里。幼儿被五颜六色的豆子所吸引,乐此不疲地反复舀着豆子。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能按照颜色分豆子;当他们已经熟练掌握舀的动作后,便开始和豆子做游戏。他们或者把各种颜色的豆子混在一起玩炒豆子的游戏,或者用豆子摆起了喜欢的图案。总之就是不满足于舀豆子的工作。
反思和调整:
教师意识到单纯的舀对幼儿来说已经没有挑战性,这个时候需要加入新的元素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的愿望。于是,教师提供了新的延伸教具“给小动物喂食”。
幼儿的活动表现:
“给小动物喂食”这一教具是让幼儿将不同形状的“食物”喂到不同小动物的嘴里,小动物的嘴的形状各不相同(如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由于幼儿有让老师喂饭的经验,因此,他们对这一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陶醉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成就感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喂食”,幼儿对这种简单重复活动的兴趣也渐渐淡化。
反思与调整:
新的教具的提供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强化了舀的动作,同时渗透了形状的认知,深化和拓展了幼儿的原有经验。而幼儿活动兴趣的降低说明现有的材料已经不足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显然舀对于幼儿来说已经没有难度。鉴于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筷子,增加了活动的挑战性,同时为幼儿升入中班后使用筷子做准备。
幼儿的活动表现:
幼儿喜欢这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他们敢于尝试新的工具,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们及时抓住幼儿使用筷子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了带有数字的小碗,引导幼儿按照数字夹入相应数量的豆,巩固了幼儿对数与量的对应的认知。
蒙氏教育中日常生活练习部分是与幼儿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师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将舀的教育目标物化为生活化的活动材料,并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不断调整和丰富材料,不断挑战幼儿的原有经验。幼儿在获得动作技能提升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生活打基础、做准备。
3、延伸教具要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教师在关注延伸教具种类的同时,更加关注延伸教具在幼儿与传统教具互动中的作用。以往的蒙氏活动大多是教师演示,幼儿模仿和重复。随着蒙氏教研的深入开展,老师们逐渐意识到要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而延伸教具的作用之一就是支持幼儿自由操作、自主探索,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设法利用延伸教具解决问题。
案例:建构三角形中的延伸教具
在蒙氏传统教具建构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改以往按照难易程度逐一演示的方法,让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种类的建构三角形。
第一次活动:
为了让幼儿了解建构三角形的构成和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先为部分幼儿展示了建构三角形第一盒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励幼儿自己去尝试操作。经过几天的观察,教师发现有几名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该教具的操作方法。于是,教师将这几名幼儿叫到一起,目的是鼓励这些幼儿自主探索其它几盒建构三角形的操作方法。教师的引导过程如下:
1、和幼儿一起回顾建构三角形第一盒的操作方法;
教师出示该教具并提问:“你们认识它吗?它应该怎么玩呢?你能不能给我展示一下?”
2、讨论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拼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幼儿:“有引导线的边才能拼在一起。”
3、教师出示新教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教师:“我们的教具柜上还有三盒建构三角形,你能不能用刚才说的方法试一试,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4、幼儿主动尝试。
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幼儿积极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具,开始尝试组合和分解的过程。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尽管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在自由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有些幼儿只关注引导线,而忽略了图形颜色的差异;有些幼儿关注了颜色,却忽略了引导线的长短,所以并不能完全拼出正确的图形。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进行了反思。首先,教师在教具呈现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材料的特点,只关注了引导线,而忽略了颜色;其次,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应该提供适宜的支持,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为此,教师为幼儿制作了每盒建构三角形的图形小书,帮助幼儿完成拼摆工作。
第二次活动:
第二次活动我们选择了另几名幼儿,同样是进行了建构三角形第一盒的演示,并组织幼儿讨论操作的规律,不同的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了颜色的对应以及引导线的长短。同时,教师出示了图形小书,建议幼儿在有需要的时候去参考。
在幼儿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大多数幼儿能够更加快速地拼摆出正确的图形,并且能主动地将自己拼好的图形与图形小书进行比较。幼儿在探索和尝试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独立思考、主动求助和尝试借助材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形状的认知,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新的延伸教具“几何图形三步卡”和图形涂色作业纸,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不同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有了前期的经验铺垫,幼儿对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充满了兴趣。
在上述建构三角形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了自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 “教教具”为“教方法”,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第二,依据对幼儿活动表现的观察,教师不断调整策略,补充延伸教具,每一次调整都是基于对幼儿问题和需要的充分了解;第三,教师所提供的延伸教具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帮助幼儿强化和拓展了已有经验。事实证明,幼儿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蒙台梭利所阐述的:要相信孩子们有独立选择、自主学习的智慧与能力。这也符合《纲要》中让幼儿主动学习的精神。
4、延伸教具要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延伸教具的制作也要体现层次性,即难易程度上的递进。而呈现给幼儿的方式则需要依据幼儿的活动表现和需要,体现让幼儿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案例:数字与筹码的延伸教具
在进行蒙氏数字与筹码的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复习、巩固传统教具的操作方法,充分感知奇数和偶数的特点,结合幼儿的操作水平,我们自制了符合不同幼儿发展需求的三套延伸教具。
第一次活动:
为了让幼儿逐渐掌握延伸教具的操作方法,我们将三套教具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并由易到难地呈现给孩子,呈现的方法即为教师演示,幼儿先观察后操作。
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一部分幼儿对教师的演示失去兴趣,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尽管老师只给他们展示了一套教具,但有的幼儿则对其他延伸教具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活动分析:
(1)很多幼儿已经掌握了传统教具数字与筹码的操作方法,老师的再次示范对幼儿来说失去了挑战性;
(2)幼儿的学习能力及发展程度各不相同,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人为地划分出三个层次,并分阶段呈现给幼儿的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发展需求。
实践中的调整:
为了给幼儿提供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在介绍延伸教具时,我改变了以往示范与模仿的教学模式,让幼儿自主观察延伸教具的特点。活动开始时,我将与传统教具操作方式最为接近的第一种延伸教具作为激发幼儿探究愿望的切入点。首先,我鼓励幼儿将带有错误控制的数字卡按奇数、偶数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其次,根据幼儿的分类情况,以语言引导和手势提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与错误控制相吻合的数字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幼儿验证操作的结果,强化他们对“有朋友的数是偶数,没有朋友的数是奇数”这一关键点的认识;最后,我出示了没有错误控制的同类延伸教具,引导幼儿观察两套教具异同,并思考教具的操作方法。
接下来的第二、三套教具我采用了让幼儿自己探索和尝试的方法,鼓励幼儿发现教具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有了对第一套延伸教具的认识和理解,幼儿对自主探索其他延伸教具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再加上,三套教具之间存在操作方法上的相似性和难度系数上的递进性,这就更加激发了幼儿挑战自己的愿望。在教师的鼓励下,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大胆主动地进行选择,活动过程中也更加专注了。
活动分析:
(1)富有趣味性、层次性的延伸教具,不仅能激发幼儿自主操作的愿望,同时也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求;
(2)自由选择、自主探究的活动方式,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进行轻松的学习,并且表现得更为专注而自信。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调整,促成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充分说明了不同层次的延伸教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求;同时,延伸教具呈现方式的改变能更加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蒙氏教具是物化了教育目标的学习材料,无论是何种形态的延伸教具,都要把握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蒙氏教具的核心价值,都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让幼儿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个性化的、全面的发展。
四、研究效果
1、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随着蒙氏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都获得了很大的转变。
第一,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通过研究教师们意识到无论是传统教具还是延伸教具,都要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学在先。
第二,教师对延伸教具教育价值的认识更加客观和深入。延伸教具不是为了延伸而延伸,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处理好传统教具和延伸教具之间的关系。
第三,教师关注幼儿需求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提高。每一种延伸教具的产生都是基于教师对幼儿表现的充分观察和对幼儿需求的准确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了解幼儿需求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幼儿的学习更加自主和主动
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学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调整,教师逐渐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幼儿不再是被教师牵着走,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 结语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
关于蒙氏延伸教具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对于蒙氏教育的研究却还在继续。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蒙氏延伸教具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共识,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
1、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教师关注的重点还是提供什么样的延伸教具去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对于延伸教具与传统教具的内在联系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不够深入;
2、从研究方法上看,尽管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并在研究后期引入了课例研究的方法,但是并没有充分整合这些方法,实现优势互补。
二、下一步研究方向
1、进一步研究幼儿与活动材料之间的互动,深入挖掘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
2、整合不同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完善研究工具,加强对幼儿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2.相良敦子,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民幼教图书公司, 1996年;3.梁志燊,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国》, 第二军医大出版社, 2004年;
2.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思考 篇二
摘 要 为了实现促进残疾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重目标,对高校残疾学生开展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开展应遵循必要的原则,保障安全第一,强调情感驱动,以求对高校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残疾学生 体育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对残疾人这一个弱势群体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已经越来越突出。我国高等教育在走向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教育公平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关于残疾人的一系列不平等报考条件被取消后,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走进了高校校门,高校内残疾学生的人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校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是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视野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然而,对于许多高校残疾学生而言,他们并未接受适应其身心特征的体育教育教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
一、对高校残疾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目标
(一)个体目标
实现身体康复是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对于高校残疾学生而言,通过参加适当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加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并提高身体机体的能力,能够巩固肌力并发展肌肉持久力,促进心肺功能,在体育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身体上的残疾带给他们的困难。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教育认识的提高,身体康复的目标被不断赋予着新的意义和价值,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让高校残疾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是体育教育的另一目标。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一个普通学生而言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这对于一个在生理和身体机能上存在障碍的残疾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易事,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往往需要面对难于常人的挑战。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有助于他们重复练习复杂的动作、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在一次一次的尝试和努力中磨练意志,形成挑战自我的精神,养成陽光乐观的个性特征。
(二)社会目标
与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事业相比,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在社会影响上更具有震撼力。对高校残疾学生的关爱、重视和做出切实有用的教育举措能够扭转高校普通学生对残疾学生的一系列错误认识,更能够让他们在领悟残疾学生的精神和毅力后使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对高校残疾学生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对高校残疾学生开展相关的体育教育必须根据不同残疾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安排设置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保证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加体育教育的内容。无论何时,都应当把残疾学生的安全问题放在体育教育的首要位置,把教学任务的完成放在次要位置,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关心他们的安全问题,让残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另外,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也不应该太过严苛,避免学生为完成目标勉强自己,酿成错误。
(二)情感驱动的原则
对高校残疾学生开展相关的体育教育必须给残疾学生情感上的驱动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锻炼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和自信。高校体育教师应从情感教学的角度着手,从自己对学生以及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在残疾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对他们进行积极正面的指导,并在心理上给他们鼓励。基于这一重要原则,高校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三、高校体育教育对高校残疾学生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高校残疾学生的身体康复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
对高校残疾学生而言,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对身体有许多益处。运动会增加人体大脑血流量并保证人体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活动优势。而长期有效的锻炼也能使人体神经递质水平得到稳定的提高。这意味着高校残疾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残疾大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其次,人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体的肺部、心脏、肠胃等器官都接受着大脑的控制和调节,在运动中相互配合能够得到匀称良好的发展。
(二)有助于高校残疾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体特征的养成
对于处于青年时期的高校学生而言,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过程中增强体质、保证健康发育,更因为体育活动活泼、阳光的形式和内容、组织与环境、手段与要求,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阳光的个性特征。
另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有助于培养他们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先大家后自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有助于提高高校残疾学生的学习效果
体育和智育之间从来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高校残疾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还能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这对于提高残疾学生的感觉、知觉水平,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以及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高校残疾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心智活动技能得到提高,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语
3.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校支持延伸论文 篇三
2013年3月19日,众美集团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仪式在京举行。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费薇等领导,以及众美集团负责人邵连云等出席了捐赠仪式。汤小泉理事长、众美集团邵连云总经理分别代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众美集团签署了《捐赠协议》。
根据《捐赠协议》,众美集团将出资300万元用于资助中国残疾人事业,进一步推动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目前,众美集团善款已同步到位。
4.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校支持延伸论文 篇四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支持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72-2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和高校、社会进行协作,才能真正保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对于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广普式就业创业教育向纵深方向的发展。在我国推行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还能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
1 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必要性
1.1 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我国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是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而兴起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这就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调查显示,从2000年开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逐年降低,毕业生供给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式都不乐观,有些专家认为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出现的“知识失业”问题已经慢慢在中国出现[1]。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措施,只有解决人才供需的矛盾,才能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1.2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往往对于某一社会成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要求是比较固定、单一的,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不管在人才培养还是办学思想上都比较注重人才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强调人才的专业对口。在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竞争性、创新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人才的决策能力、经济头脑、工作效率、沟通能力和法制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将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这就更加需要许多勇于创新、视野开阔的创业者。对于高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更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保障支持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指导团队
若想保证有效实施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在这支就业创业指导团队中,最主要、最基础的力量应当是高校的教师,还有另一部分力量是法律专家、政府人员、技术专家等各类专家。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师资普遍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我国,其他发达国家也均有这种现象。所以高校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教师缺乏创业精神,也没有足够的创业实践经验[2]。若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仍然得不到改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2.2 缺乏组织机构
就业创业教育组织服务与协调机构是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关键。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也组建了相关机构专门负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相关的教育方式和活动内容看似非常丰富,但仍然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就业创业教育组织服务与协调机构。国外各大发达国家都已经组建了就业创业教育组织服务与协调机构,取得的成效也较好,我们应当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组建就业创业教育组织服务与协调机构,才能使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好。
2.3 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都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十分的重视,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但高校对于这些政策的重视度较低,许多大学生甚至对这些政策全然不知。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同时也说明了高校与社会的对接并不完善,所以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来说,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整合多方资源,与政府和企业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接,才能保证实践教育的实效性[3]。
2.4 缺乏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只有具备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环境,才能提高学生参加就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没有创设较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而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家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所以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开展一些活动,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3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保障支持的建议对策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师资不足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对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入社会的力量,选择优良的师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招募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还可以在校友当中选拔优秀的校友在校内开展专题性讲座。随着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可以制定考核机制,吸引有兴趣、有能力的优秀教师来负责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
3.2 建立组织机构
我国高校要根据我国国情和自身的特征来建立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与协调机构,这样才能保证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当中的各个工作环节不会出现制造不清、分工不明的现象。建立这种类型的就业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不仅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提供平台,还能给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提供知识和技术等保障支持。同时高校的相关部门也能与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与协调机构分工协作,保证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基层贯彻落实,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
3.3 整合校内外资源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前提就是对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所以高校必须整合校内外资源,保证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通过校内外结合的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咨询中心,中心成员可以从高校或企业的优秀群体中选拔,也可以在政府和校友当中选拔。再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咨询中心开展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交流会,或者开展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相关负责人进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发展。
3.4 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若想真正有效地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善相关机制,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无法达到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的需求。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和实践的纵深发展[4]。所以高校需要建立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服务管理机制,按照各个学生的情况来提供咨询和辅导,引导他们能够成功就业,并对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将各个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环节完全掌握。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各个阶段的进程也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使高校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得到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还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所以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得到良好的成效,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为我国提供宝贵的人才资源库。
参 考 文 献
[1] 宋杨,尚文浩.大学生创业心理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68).
[2] 程春兰.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基于高校图书馆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2(02).
[3] 谭慧明.浅析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创业[J].经济研究导刊,2012(04).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校支持延伸论文】推荐阅读:
残疾人教育现状分析06-18
艰辛的残疾人作文10-19
关于关爱残疾人的文章11-06
残疾人保障金的会计处理09-28
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建议10-19
建立制度提高残疾人收入的议案10-29
关于村级残疾人情况的调研报告09-05
残疾人中的成功人张海迪07-10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9-14
关于要求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申请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