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建设

2024-06-25

大学生道德建设(共10篇)

1.大学生道德建设 篇一

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和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提升人民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惨案,马加爵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其同学唐学礼等四人在熟睡之时杀害于宿舍。事后有专家分析,马家爵犯罪是因为穷困、歧视而心理畸变、人格分裂发展的结果,是强烈、压抑的情绪和扭曲的人生观所致,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心理的恶性发展。实质上,马加爵犯罪是他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结果。处于像他这样境况和地位的人很多,采取像他这样极端手段的人却极少,无疑是他个人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缺陷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做到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快速变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一些在校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刺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更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范畴。“八荣”对照“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仅对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对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体现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是一个人看待自己行为和评价他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 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引导、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道德建设 篇二

(一) 大学生心理内部矛盾冲突激烈

大学生心理上新旧反映较多地处于对抗状态, 也就不可避免地使他们的内心冲突显得格外激烈。所以, 当大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时, 面对不同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冲击着我们本身所建构的道德价值体系, 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思想时, 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引发大学生心理内部矛盾的激烈碰撞, 从而避免产生心理疾病和精神症状。

(二)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和隐蔽性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是大学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 两极性。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易于出现强烈的极端性, 即极易出现极端的兴奋、激动、热情, 或极端的失望、发怒、泄气。有的大学生在遨游网络时, 由于在网络交往中难于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 所以一旦受骗上当他们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第二, 隐蔽性。大学生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绪隐蔽起来, 而表露出一种与内心体验不一致的情绪状态。长期处于隐蔽状态的情绪与渴望交流的心理冲突, 使他们渴求有一片能释放自我的天地。网络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 于是长久压抑自己真实情绪情感的大学生便无所顾及地在网络上宣泄, 从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

当他们的独立与自主意向受阻时, 便会产生不满或反抗行为, 产生对立情绪, 以虚假的成功来证实自己力量的存在, 并求得一种不合理的独立。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可以在网络中捏造一个“我”来实现自己的想象, 感受新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设计,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虚拟的“我”和现实的“我”的冲突, 极易造成人格异化、分裂, 从而产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四) 网络特性的影响

1.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的十字路口面临抉择。

网络道德环境中, 充满了各种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冲突的“异质”道德, 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很容易破坏大学生业已树立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从而毒害青年学生, 强烈冲击着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2. 网络隐蔽性、匿名性造成的道德约束力和青年学生道德意志力的弱化。

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失去了约束力, 使“他律”作用下降, 大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 往往道德辨别力较差、道德意志力不强, 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弱, 进而诱发道德行为的失控。

(五)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 而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方式上, 家长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 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从学校方面来看:第一,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 使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第二, 网络德育的滞后是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网络德育在许多学校是“盲点”、“空白”。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致使他们在网上的不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控制。

从社会方面来看: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促使大学生群体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嬗变。第二, 相关法律的缺失。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原则或笼统, 缺乏可操作性, 且宣传力度不够, 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举措

(一)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1. 勤学。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网络道德的优劣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培养个体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 从而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 在自己内心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线。

2. 内省。

即按照科学的、先进的网络道德要求, 对比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 作自我剖析, 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正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一个人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高尚的网络道德品质的形成, 需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造的过程, 需要用优秀的网络道德、科学的人生观为准则, 对照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实践中常思己过, 严格地剖析自己, 分析自己, 评价自己, 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因而, 内省是大学生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是自我教育的理性方式, 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最高层次。

3. 慎独。

网络道德是一种慎独的道德。网络行为主体的身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越是这样越要保持节操, 不能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 更不能肆意妄为。要做到慎独, 最主要的是要学会在小事情上下工夫, 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信条, 从一个基本的网络行为做起, “在一个人也看不见时和大家都看见时一样不做坏事”。培养“慎独”意识, 常怀“慎独”之心, 常修“慎独”之功, 构筑好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二) 发挥高校主渠道,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1. 融网络道德于教育系统之中。

第一, 利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兴网络文化相结合。第二, 利用法律课程加强网络道德意识教育。法律对道德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第三, 利用心理教育课程实施系统化网络心理教育。

2. 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努力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

第一, 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站点和网页, 奏响网上主旋律。第二,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这座“网络桥”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 (1) 建设校园主网站, 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网络平台。 (2) 针对现实社会条件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设计体现时代特点的、有较强吸引力的各类思想大讨论专栏, 在交流中掌握校园网舆情,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努力消除负面影响, 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 (3) 创办反映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文化生活的电子刊物, 形成浓郁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三) 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1. 建立健全网络立法。

在现有法律法规上基础上, 根据网络自身特点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对已有的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并制订有关网上管理规定, 如网络信息发布规范、网络信息审查和监管机制、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新的法律法规, 强化网络违法和犯罪的认定, 利用法制手段来杜绝网络犯罪。

2. 优化社会环境。第一, 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舆论的

力量是在法规之外巨大的无形力量, 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 而且能够引导他们建构理想的道德人格, 其中最根本的是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树立终身为社会奉献的信念。第二, 优化社会网络场所环境。文化部门、信息产业部门等相关国家职能部门应行动起来, 加大日常管理、监督, 积极开展“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 如“健康网吧”、“无色网吧”、“无污染网吧”等, 净化网吧经营环境,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

3. 营造大学生文明上网的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和倡导《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五要五不”的文明公约, 营造文明上网的氛围, 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情感和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这对于培育大学生的良好“网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加强网上信息监管, 净化网络环境。

第一, 引进、研制和开发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 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大学生在网上筑道“篱笆”。安装过滤软件, 将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反动言论等不良信息加以堵塞, 使大学生远离垃圾文化的毒害;第二, 国家专门机构对各大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进行监管, 各大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对自己旗下的网络接入服务商和个人主页进行监管, 接入服务商对各接入点 (如网吧等) 进行监管, 各接入点对上网者进行监管, 层层把关, 确保整个监管体系的完善;第三, 建立健全打击网络犯罪体系, 充分发挥“网络警察”的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 净化网络环境, 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遏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传播, 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宋元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1) :67-170.

[2]李伦.鼠标下的德性[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14-16.

[3]陶国富, 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168-171.

[4]于万红.大学生网络道德分析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 2002, (4) :75-76.

[5]林冬月.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 2002, (2) :271-274.

[6]江敏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10) :25-26.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6, (7) .

[8]邹娟.近六成大学生曾网上抄袭论文[N].东方早报, 2005-12-16.

[9]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focus/rules.shtml, 2001-11-22,

3.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篇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成绩;思想道德缺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43—001

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一、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

当代大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度认同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发展观;对中央领导集体非常信任,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建设取得的成就高度肯定,并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递交入党申请书。爱国与爱社会的一致性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时代特征;青年学生对社会稳定有较理智的认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对社会问题关注的视野更加开阔,社会心态趋于平静;多数青年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贡献社会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主要追求。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知水平较高,“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群体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贫困山区的小学,奥运会的各个场馆都有他们的足迹。四川汶川地震中,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不惧危险投身于抗震救灾中,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受灾的重灾区,出现在义务献血站,出现在灾区受伤人员的病床前,出现在各捐赠点。当代大学生用实际行动体现着中华儿女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高度的思想道德水平。

当代大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广博与专深上有较高的要求。他们的成才目标不仅与社会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联系在一起,而且职业目标更为突出。他们大都希望在所学专业上成名或是在将来的管理工作上显露才华,竞争意识比较强。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寻找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并在探索、认识、评价自我的同时,从广阔的范围来准备自己,由此产生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因此,校园里出现了电脑热、外语热、考研热、第二专业热。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缺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导致了有些人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方面,功利倾向明显。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学习、参加文体活动、入党、择业动机上。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来自于追求个人美好生活,学生们用在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性学习上的时间要比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在参加文体活动方面,更多的是为了争得综合素质分。入党问题上则更多的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择业问题上“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择业观已很少。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設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矛盾和新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认清是非,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的基本知识,认真汲取和把握胡锦涛主席的“八荣八耻”等优秀思想成果。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并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不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诫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环境。敢于指出不文明不守法的行为,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并与其做斗争。注重德与才的平衡发展,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当代大学生只有书本知识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论文 篇四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

(一)学生要求进步的政治意识越来越强烈

近几年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越来越多,据有关统计,相当多的学生一进校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甚至有些班级全班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至于参加党校学习更是广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小组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加。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渐在学生心灵深处扎根

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在中日关系及其他国际关系出现波折的时候,一些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也有力地证明了学生日益增长的爱国热情。

(三)紧迫感增强,成才欲望高涨

大多数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广博与专深上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价值观念的变化,他们的成才目标不仅与社会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联系在一起,而且职业目标更为突出。他们大都希望在所学专业上成名或是在将来的工作上显露才华,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愿望比较强。

(四)具有一定的艰苦创业精神

艰苦创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几年来,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通过假日做兼职等勤工俭学的方式支付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以此来支持自己完成学业。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被我们所称道,也将在校园里发扬光大。

二、当前大学生中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今天,社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希望别人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蘼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坚韧。

(三)学生中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

高职大学生在经历了大学教育后,知识结构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指导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人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不全面,甚至把支流当成主流。为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

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我院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查,了解科技动态及社会市场需求。同时学院还开放了一些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思想道德教育应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可塑性大,如果忽视课堂这个教育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失去较大的优势。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且在形成中还会有反复。因此,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确保世界观的转变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生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问题、不同场合产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政治思想的困惑、人际关系纠纷、课程和择业选择、婚姻和恋爱矛盾、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因此,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提高情商,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抓住机会,顺利渡过难关。

(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5.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五

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体制和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我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目标,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在全乡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乡文明办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文明办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协调、指导,切实做到了领导落实,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落实等“三个落实”,保障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营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加强报道,在各个学校积极制作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黑板报、栏目;乡文明办利用重大节庆,特别是在3月“公民道德宣传月”,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学校开展了面向未成年人的集中大型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石板岩乡文明公约、“八荣八耻”等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郭家庄村完小全体师生于3月17日在学校体育场集中,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内容进行了庄严宣誓。

三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我乡的特点,把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列入教研、课改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市情、乡情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手拉手”互助活动、“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等活动;结合全乡“1234战略”,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以评选乡、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青少年典型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五四”、“六一”等节日期间,开展了各种富有情趣的文化体育活动。

四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全乡1所初级中学和2所完小各配备法制副1名,乡三大班子领导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系村10个,联系学校10个,乡派出所选聘优秀干警在中小学校担任辅导员,加强法制指导工作;加强驻我乡的林州市八中的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布局,由做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等。

五是加强家庭教育。突出家庭在未成年人中的作用,成立家教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妇女儿童工作的党委副担任,家教领导小组每学期听取工作汇报会5次以上;乡妇联、中心学校有家教工作兼职干部23人;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六是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学校周边200米内没有设立电子游戏室、录象室、歌舞厅、卡拉ok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建立健全对网吧的日常巡查制度;清理丑化国家、诬蔑严重政治问题的光盘和宣扬封建迷信、暴力、色情、伪科学等出版物,打击非法经营活动。

七是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纳入总体规划,石板岩乡供销社“扁担精神”陈列室、谷文昌故居、文昌阁等已成为我乡最重要的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全乡干部职工、党员、、中小学生及居民来到这里寄托哀思,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活动场所有专人管理;在三亩地村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

八是发挥“五老”队伍、各类志愿者团队组织作用,让他们担任未成年人校外辅导员,积极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轻德现象。一些学校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家庭教育观念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家长自身修养有待提高,个别家长不把子女的要求和感受放在心上,缺乏正确引导孩子的能力;还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厌学、逃学。

3、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缺乏。我乡现在还没有功能齐全的青少年活动场所。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化学校教学,落实德育工作。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搞好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德育教育,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德育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2、加强家庭教育,树立以德为本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重视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孩子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判断善恶,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育合格人才”的实践活动;引导职工、居民、家长树立以德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

3、增加经费投入。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

6.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探析 篇六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探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何在新时期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总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分析新情况,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 者:李东宽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学院党委组织部,安徽,蚌埠,233041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年,卷(期):“”(5)分类号:B821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 探析

7.浅析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建设 篇七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目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以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青年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青年学生的重任。学校教育立足于塑造青年学生的完整生命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而道德素质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

一、学校加强青年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与学校德育环境关系密切, 学校对青年学生思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我们绝不能因为一些来自社会的消极的影响, 就动摇甚至放弃自己一贯坚持的立场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 从而否定校园环境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积极作用。

⑴应当旗帜鲜明地倡导主流价值导向。

学校作为培养青年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 应坚持培养和树立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他们的道德素质进行塑造。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要努力渗透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 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应突出和体现德育工作。抓好行为规范的教育, 同时, 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把握各种社会现象和国外思潮, 尤其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理解其本质, 既不脱离社会现实, 更不能离开学校特有的环境而在各种社会思潮面前束手无策。

⑵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

我国《教师法》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韩愈说过:“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做到经师, 又要做到人师”。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及人生追求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在强调言传的同时, 更要注重身教。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修己力行, 方正作范, 以优良的品格和道德模范言行, 给学生一种崇高的师表形象,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道德的思想升华, 形成良好的人生品格。

⑶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当今世界,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社会多样化日益明显。青年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 要经常开展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学术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音乐欣赏、体育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等, 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并让学生参与和组织, 使青年学生逐步学会认识与欣赏, 能极大地陶冶青年学生的情操, 促进其思想道德意识的提高。

二、重视对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⑴从小事做起, 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 他们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表现也时时受到这些小事的影响。平时我们常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说的也是小事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道德素质教育不能仅从大道理入手, 更多的是要从生活的小事抓起, 从他们的衣着、发式、妆饰、坐姿、言语等细小的方面入手。细节决定成败。用生活的事例, 学生关注、喜欢的事例教育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理解认识小事、小节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 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⑵加强自我修养, 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学习中, 像翘课、逃学之类的事件, 近两年屡屡发生;在具体教学中, 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 甚至双方关系恶化到诉诸法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考试作弊、迷恋上网等则更为常见。这些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但确确实实发生了, 在反思这些事件时, 当然不能一概把原因归之于学生。作为学生, 面对挫折, 不能正确对待;面对困难, 意志薄弱;面对打击, 不能承受;面对诱惑, 不能抗拒。面对此种情况, 必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加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耐挫能力。这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培养, 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

⒊注重体验, 强调知行合一。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最终必须转化为学生的自律, 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需求才能发挥作用。同时道德素质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统一, 与他律相结合。把道德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可以促进青年学生发现其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欠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建树良好的形象。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学生在认可和接受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有所体验与感悟,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一是应多开展体验性的活动。当前的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包含着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行为培养两个方面, 前者可以通过强制灌输、正面宣传、提高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实现;后者却是一个将社会规则、规范内化的过程, 是一个正面认同的过程, 决不是强制灌输的过程, 需要青年学生有着正向、愉快的体验, 否则难以达到目的。二是应让学生多渠道地体验。道德素质教育必须注重体验, 引导学生感悟, 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认识, 但就现实来说, 我们不可能事事都组织学生亲身体验, 有的也不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或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 身临相拟的现场借助于他人的体验来加深自己的体验。三是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 只有及时给予评价或认可, 才能加深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如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一方面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有着愉快的实践经验, 使学生的外在表现能转化为内在需求;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使学生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感受到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需求。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加深其体验的方式也能引导学生改变。

8.大学生礼仪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 篇八

摘 要:当代大学生受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三方面影响造成大学生礼仪的缺失。结合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给出了通过礼仪修养的培养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保障机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礼仪教育;军训礼仪是大学的第一课;长效机制进行礼仪教育;礼仪文化氛围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关键词:礼仪;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43-02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礼起到了最为核心的作用,钱宾四先生曾经说过:“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得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而在中国文化里,道德就像无形的约束,约束着个人、家庭、社会,维系着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而礼是道德约束的外化形式,这也正如荀子所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一、礼的基本精神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是《礼记》开头的第一句话。意思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庄,说话要谨慎,只有如此,才能安定天下民众。《孝经·广要道章》这样定义礼:“礼者,敬而已矣。”所有的礼,它的核心就是表达内心的敬意。无敬则不成其礼。礼的基本精神就体现在一个敬字,礼的基本精神就是尊重他人[1]。与他人交往时要做到自谦与敬人;《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对待父母与长者,要做到尊敬,孝顺。通过践行礼来表现和推广对他人的尊敬与爱戴。

二、礼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那么他则是个缺乏修养的人。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理应掌握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栋梁。

1.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状和原因

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大学生的一项基本道德修养。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整体的文明礼仪素养不容乐观,存在着礼仪素养与所受文化教育程度不对等的情况,在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缺失。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此外还存在很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例如,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自私、高傲、鲁莽等缺乏基本交往礼仪的现象;在公共场合大声说笑、随便吐痰、乱扔垃圾等缺少自我约束的行为;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帮助的人群让座等公德意识缺乏的现象;过分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绝对的自我,不会尊重他人,缺乏与身边人融洽相处的能力;不尊重师长同学,见面不问候不谦让;甚至更有学生把这种无视他人、无视纪律、放浪不羁的行为当成是个性追求,他们一味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如何尊重别人。他们自然会被认为是不懂礼、缺乏道德修养的群体。

这种礼仪的缺失,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国家的改革开放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气息,但同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俗也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大学生。西方的个人自由主义冲刷着我们传统的礼仪文化,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盲目崇洋媚外的现象,比如很多大学生将自己定位为“非主流”,穿衣打扮言行怪异夸张等等。家庭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疼爱甚至是溺爱。长辈的这种教育方式往往让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尊重关心体谅感恩别人或者不擅社交,内向孤僻甚至偏执的性格。当然,这也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没有做到主客体相统一,单纯的灌输教育;还有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了冲击,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2]。这些方面的原因都是造成现在大学生礼仪缺失的重要原因,所以发挥礼的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如今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任务。

2.发挥礼的基本精神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化形式。道德与礼仪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道德不同于法律,没有强制性,道德的遵守是依靠个人内在的主动性,并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以及信念起着作用,一个人思想进步、道德高尚,自然会表现得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在我们社会生活实践中,讲道德就必须讲礼仪,而讲礼仪又反过来有助于讲道德,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一定是通过他们自己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礼仪是大学生的道德底线,一般来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往往是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礼仪道德的修养。

礼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息息相关的,礼无处不体现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上,要将礼的基本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来。礼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要求是一致的,都规范人的言行举止,促进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大学不仅在于教授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礼作为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规范大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能够作为媒介,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礼是社会公德的范畴。礼文化的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支点,礼文化理应为道德建设服务。

在我们传统的“礼”中,要求人要尊老爱幼,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使大学生以这种精神融到行为中,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满招损,谦受益”被人视为千年不变的美德,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使他们明白做事要脚踏实地,切勿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同时“动于心、发于情、止于礼”也是被视为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要使大学生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待人接物不要鲁莽、不考虑后果。

三、礼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的保障机制

1.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历史选择和积淀,能够传承到今天并能够为全民族所广泛认同的,大多是精华。我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礼仪修养和礼仪规范。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它的精髓已深入人心,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安身立命、经世治民、礼尚往来的重要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学习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内容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思想[3],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推崇仁爱。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为人们确立了一个可以普遍认同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绳。同时,对于外来文化的传入,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取之精华弃之糟粕。

2.军训礼仪是大学的第一课

经过高考升入大学,大学生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军训,军训是对大学生自我约束行为的培养,让学生注重团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因此,显得格外重要。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中国传统美德强调“礼”应反映“德”,做到礼德相济,礼德相融,只有诚于中,才能行于表,即做到慧于中而秀于外。军训就是培养大学生礼仪道德的第一课,让他们的行为符合礼仪道德规范。

3.长效机制进行礼仪教育

在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中,应该建立一个长效具体的机制,这主要体现在要将礼仪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细节,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比如课程学习中加入礼仪讲座、带学生观看礼仪表演或礼仪训练,也可以开展礼仪辩论赛、礼仪文化知识竞赛等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等,通过把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着力点放在激励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道德塑造的欲望上,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

4.礼仪文化氛围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大学的功能是教书育人,而教师则是大学里的灵魂,不仅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道德行为。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只有教师知道什么是礼,什么是礼文化,怎么践行礼,才能用自己的行为准则给学生做出示范。因此,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表现出自己适当的行为举止和礼貌风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个人礼仪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林.礼与中国人文精神[J].孔子研究,2011,(6).

[2]赵琳.试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

9.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篇九

对班级工作的量化考核,分为值周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两部分:

(一)值周考核(基础分100分)

值周考核实行周评比月小结制度,即每周由值周人员按值周考核办法对班级工作进行检查评比,计算出评比结果,并予以公布;每月小结一次,按年级以总得分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次,按等次兑现当月班主任津贴。

(二)期末综合考核(基础分100分)

1、值周考核,占40%。

2、考试成绩,占45%。

3、各项竞赛及活动,占10%。

4、文娱体育活动,占5%。将以上几方面的得分合计后,即得各班全学期综合考核结果。

(一)值周考核

值周考核是学校值周领导、老师及督查员对班级日常工作的综合考核。每周考核人员由我级部两名教师、四名名学生督察员负责本级的管理和考核。每周一下午例会公布成绩!

1、常规检查项目:

(1)晨读教室秩序(2)进餐期间教室秩序(3)午休教室秩序(4)正常上课秩序(5)晚读教室秩序(6)教室卫生(7)楼道及卫生区卫生(8)宿舍卫生(9)晚休后纪律。以上各项由值周教师或学生管理员分A、B、C、D四等进行检查考核,填写值周日志或检查考核登记表。A等分值1分,B等分值0.8分,C等分值0.5分,D等分值0.3分。

2、违纪扣分项目及标准(见值周考核扣分项标准)

3、值周成绩计算办法:

(1)单项分值计算公式:单项分值=A等的个数×1+B等的个数×0.8+C等的个数×0.5+D等的个数×0.3(2)周总分=单项分值之和-减分项之和

4、学期总得分=每周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奖惩办法

10.大学生道德建设 篇十

摘要:目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还存在着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引起学院对其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对策,通过加强理想信念、家庭、学校、社会和校园文化等教育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思想道德;大学生;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很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根据我在本校工作中的了解和对周边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有如下一些新情况:伴随市场经济,大学生们对自身利益更加关注,在价值取向上产生功利化倾向。表现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政治意识淡漠、政治立场不明确。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紧紧围绕着网络和手机(微博、微信、QQ等等)。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他们盲目攀比、追赶潮流、追求时尚。由于打破了自我封闭和外部封锁的双重限制,大学生热衷于追求自由、民主,敢于在网上发帖子以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尤其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发表意见更加直接。但由于缺乏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和全局分析问题的能力,看问题往往过于片面或偏激。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思想活跃,在变化中思考,在思考中选择;他们渴望成才,准备投身事业,报效祖国,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当然小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环境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激烈的竞争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平等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得以强化,大学生趋于务实。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使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利润,它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又由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一部分人的心理与行为失衡,趋利意识渐渐占据人门的头脑,这些都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道德感情上,把名誉地位、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这样就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一旦精神防线出现缺口,他们便会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使部分大学生走上了歧途。加之现代网络所带来的负面信息,使他们受到了伪科学、“黄毒”及多元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明显。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相对性和世俗化,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趋于主观。不少大学生不再恪守一种道德观,而是具有多种道德观,那么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时就会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

2.高校自身的因素。首先,当前高校对现时代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未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存在着

回答较苍白或说服力不强的缺点,使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原则性问题产生模糊的认识.如有的大学生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着落后现象,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而不去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到理论阐述的枯燥,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同时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跟不上时代要求,教材体系不健全、落后,未能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使得教育的实效性降低。其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不够专业,课时量大,当然教育效果偏低。最后,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学生活动经费不足,这些都不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存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够丰富,未能发挥好骨干和特长生的作用,活动虽然不断,但形式单一,高品位、高质量的活动不多。

3.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如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体人群。他们有的家境优越,在家受宠爱,家人围着他(她)转,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把 “人人为我”视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对待周围的人冷漠、自私。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对孩子有求必应,无疑助长他们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习惯。父母在对独生子女的培养中,由于溺爱出现重物质追求轻传统道德,重技能培训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同时对他们期望较高,把分数作为衡量子女好坏的标准,对其品德塑造关心甚少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社会存有逆反心理。

4.一些大学生身心不健全。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大学生价值取向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主义”;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利己主义,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的权益而只顾自己的事情,人际关系紧张。不少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跟着感觉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跟着去模仿,最终不能自拔。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把时间花费在恋爱、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活动上,沉迷于虚拟世界里,将诚信、勤奋、艰苦奋斗视为过时行为,把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等认为是人的本性。同时社会和家庭对他们期望过高,致使其心理压力过大,加上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磨练,承受挫折能力较差,许多大学生感到无聊、郁闷和压抑。一些大学生自杀或其他恶性事件的发生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和凝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大学生身上的传承和弘扬。它是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应当表现出来的品德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热爱祖国,是大学生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道德准则。大学生应该做到:热爱

祖国,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坚持爱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形象,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祖国的命运与大学生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利益要服从祖国的整体利益;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绝不妄自菲薄,数典忘祖,丧失国格和人格。

遵纪守法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纪律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尊则。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社会越发展,越需要纪律。大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守法也是大学生必须遵守的一条道德基本准则。它是基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而提出来的。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道义基础或价值基础,前者是后者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上,两者缺一不可。从一定意义上讲,守法是道德的底线。守法,作为法律的要求,是大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底线;作为道德规范,则启迪大学生自觉的意识到,个人行为不仅必须守法,同时也应当守法,从而增强大学生道德上守法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道德的自律功能。所以,守法这一规范要求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把个人权利与个人义务结合起来,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德责任。

第二、谦虚谨慎,文明礼貌

谦虚,就是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种相信群体和他人的力量。谨慎,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指为人做事谨言慎行。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正确的评价自己,有自知之明;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补己之短,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力戒骄傲。

文明礼貌是人们在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上表现出来的高尚与典雅,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文明礼貌是培养人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具有高尚的人格,就要从文明礼貌方面打好基础。大学生应该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做到:谈吐文雅,态度端庄,举止得体,服饰整洁大方,带人热情诚恳

第三、诚实守信、正直无私

诚就是忠诚老实,摒弃虚伪,尽心竭力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的为善去恶,提高道德修养;对他人,要开诚布公,无所隐瞒,诚实不欺。信就是恪守信约,遵守诺言,言而有信,不出尔反尔。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无信失信,是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的没发展下去终将被人所唾弃。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行一致,不欺人、不自欺,方为君子。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和支持,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具有吸引力。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养成忠诚守信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大学生要具备这种品质,应当做到:在学业上认真、踏实,不弄虚作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图虚名,特别是要以考试作弊为耻。对待他人,要以诚信为本,言出必践,信守诺言,不说大话、假话,真诚相待。

正直无私是指办事公平、公道,为人正直、正派,不偏邪、不自私。正派的作风、公正的品德、刚直不阿的性格,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赞赏。正直的人,人们才愿意与之交往,做事公正,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大学生要具备这种品质,应当做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不以权谋私,不偏邪自私,胸怀坦荡,为人正派,不论亲疏,不厚此薄

彼;刚直不阿,不做阿谀逢迎、趋炎附势的小人;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处事公正。

第四、仁爱互助,律己宽人

仁爱互助就是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助人为乐。“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意思是君子见别人处境为难就很同情,并伸出援助之手,而小人则幸灾乐祸。仁爱互助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标准,也是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应当做到关心和团结他人,同情、帮助他人,善于与人相处。

律己宽人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应时时刻刻都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多替别人着想,谦虚谨慎。律己的同时也要宽人。宽人是指用宽宏大量的心胸、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宽人不是不坚持原则,不是丧失立场去迁就他人的错误,求得一团和气,而是在维护大局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礼让。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律己宽人的品质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要弘扬这种品质,就应当做到:善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知过能改;树立“成人之美”的友爱思想,遵守“仁义谦和”的待人原则,与人为善;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宽容厚道,对冒犯或反对过自己的人不计较和追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第五、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孝敬父母,即尊重、敬爱、赡养父母,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认为孝是“德之本”,是“众善之始”,是人伦之始。曾子认为,孝有三个层次:“能养”,为第一层次,即能奉养父母;第二是“弗辱”,就是不使父母因为子女不争气或做了坏事而难堪受辱;第三是“尊亲”,就是父母因为子女积极进取,事业成功而受到别人的尊敬。传统孝道既有民族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其中,尊亲、敬亲、养亲这些内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批判性的继承。我们要把孝敬父母这种美德发扬光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古人把“天、地、君、亲、师”看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五大条件,说明教师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既要传授做人之道,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担负起人生的重任,又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即既教书,又育人。可见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学生应当自觉的养成尊敬师长的道德品质,努力做到:尊敬老师的劳动成果,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刻苦学习;对老师要有礼貌,尊敬校园里的每一位老师,即使他们不站在三尺讲台,但他们依然可以交给你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主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听取老师的意见和教诲。

第六、立志勤学,开拓创新

立志勤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就是说做人应有远大高尚的理想。诸葛亮也认为“夫志当存高远”。曹操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王勃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壮语。古代先哲们这种高尚的人格导向以及关于立志、尚志等方面的教诲和论断,不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志士仁人,而且也激励着今人,为我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源泉。大学生应当弘扬立志报国、奋志进取的传统美德,树立“志在天下”的观念,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要实现志向还须力行。仅仅有志,并不能达到“事竟成”,更不会万事大吉。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要经过艰辛的力行,要靠踏踏实实的学习。为了掌握知识,求学者必须具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有不畏险阻、知难而进的毅力,有殚精竭虑、奋发进取的精神,方能攻坚克难。勤奋好学是成才必备的品德,大学生应当弘扬这一美德,确立崇高的学习目标,勤奋求知、锲而不舍、顽强拼搏、不断进取,才能有所成就。

开拓创新是人才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传统美德,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精神,在勤奋求学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志于创新。

第七、自立自强、朴素节俭

大学生应该具备自立自强的意识。大学生应该树立以劳动为乐,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反对懒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学习。应该树立以自强自立为荣,以依赖懒惰为耻的荣辱观,自强奋斗。

朴素节俭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的美德之一。中国古代的许多伦理思想家都主张俭德。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历代君王的经验教训时,得出“成由节俭败由奢”的结论。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许多以勤俭为内容的成语典故和诗词名句,诸如“集腋成裘”、“量入为出,凑小成多”、“奢者常不足,俭者常有余”等,都深刻地表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俭美德。朴素节俭是历代相传的美德,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继承、发扬。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导致不少大学生养成了铺张浪费、挥霍奢侈的恶习。大学生的消费出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过节多、请客多、电器多、名牌多;出门打车,吃饭进饭店,个人享乐意识明显。超前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大学生给父母的电话内容除了要钱,再没有其他内容,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血汗钱。家长为了让外出求学的孩子能更好的完成学业,即使节衣缩食也会满足子女的各种金钱方面的要求。这些现象应当引以为戒。现在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倡节俭,并不是片面的要求大学生节衣缩食过苦日子,不是反对正常消费,而是反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舌尖上的浪费”不也引起了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议吗?针对大学校园,我们应当倡导“光盘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当代大学生应当继承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荣辱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在个人生活上不摆阔气,不图虚荣,不与人攀比,不向父母提出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即使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也不应该铺张浪费,要尽力做到节俭,做好物尽其用。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我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各个专业,尤其是文科专业,还应该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结合实际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作为图书管理员,我应该积极发掘馆藏文献中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并积极做好推荐工作。其次,应该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专

题讲座、学术报告会、读书会、演讲会等,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受到自我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第二、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最有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而且还能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要做在平时,而不是在即将毕业的实习期才想着社会实践。比如可以做一些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慈善活动、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挂职锻炼等,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及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设立长效机制。但不论采取何种社会实践活动方式,都要力图避免摆形式、走过场,要让学生真正走入社会、融入人群,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中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素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断巩固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

第三、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淡薄。在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列为重要内容。培育团队精神是新时期弘扬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与弘扬集体主义,从继承传统文化目的和教育成效来看,两者都是一致的。

第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要不断吸收和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更多的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电子读物等快捷方便的现代化传播手段和传播工具,快速传递的与信息,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趣味性、渗透性、感染力。应该特别重视互联网领域的道德素质教育。我们要建设科学、健康、吸引人的网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师生之间开展平等的网上咨询、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思想谈心和交流、网上思想道德教育,使网络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另外,学院网络中心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监督,对网上出现的不健康信息要及时删除,对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答,遇到故障要及时排除。加强管理,规范使用,既张扬个性,又把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图书馆阅览室有电子阅览资源,作为管理员,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上网引导,推荐优秀的电子书给同学们,以帮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五、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当前校园文化的内容虽多侧重于知识性和娱乐性,但它恰恰是充满朝气活力的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强化德育的有效载体。通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导读、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可成为校园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广阔的舞台。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体现在师生的思想观念,还是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是体现在校园环境等硬件建设,都会彰显其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上一篇:宣传部学期计划书下一篇:领导工作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