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模式创新论文

2024-08-26

课堂模式创新论文(共8篇)

1.课堂模式创新论文 篇一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优质课堂

南娄中学“学案导学,自主合作‘三三五’”教学模式简介

一、课改理念与指导思想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没有出路,就没有进步,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对于农村初中学校,十年课改成功的事例很多,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同行借鉴。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学情校情有别,课改的道路与模式应当因地制宜,应当因时制宜,应当百花齐放。

我们仔细研究过全国课改的几大教育模式,从课改的核心价值出发,我们认为:当今的课改主线明确,思路准确,但还要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二、校情分析

我校是阳泉市盂县南娄中学,地处盂县最富裕的南娄镇辖区,学情与校情有五大特点:一是富裕了的家长对学生升学的需求高,但是对学生的学习重视不够;二是由于当地村民是靠自然资源换来的小康生活,家长的文化品位普通较低,对念书的认识和对学生的教育有偏差;三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觉得自己不念书靠地区资源将来也能生活的很好;四是学生受当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从小养成一些坏的习惯。

五是家长通过关系能让学生到当地企业就业,导致学生流失比较严重;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与模式解读

南娄中学教学模式的产生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是不断实践—反思—探索—创新的过程。

1、课改前的困惑

(1)常规管理难到位(考核只能考核结果,不能考核过程)

(2)因材施教难操作(学生差异较大,满堂灌导致学生流失现象严重)

(3)主体”和“主导”的关系难把握(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4)课堂教学改革形式化

2、课改中的反思

(1)课改是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面对教育重新“洗牌”的必然选择。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陷入功利主义,要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要以人为本(核心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本)。

(3)改革课堂必须从各个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要研究具体的实际情况,要不断探索与实践,要在模式创新上做文章。

(4)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需要教师用教育智慧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的方式和“学”的实际效果相统一;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和谐进行。

3、对出台南娄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1)南娄中学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之所以要讲内涵界定,主要是我们的实践,它基于农村初中,基于当堂预习与学生减负,基于有效控制流失,基于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成绩。

(2)南娄中学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从教研与集体备课中来,从不断的反思、探究、加工、整理中来,从上级领导与兄弟学校的指导、学习借鉴、共研共进中来。

(3)南娄中学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从模仿中走来,在创新中进步,在共研中提升。学习阳泉十二中,在模仿中全面推开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杜郎口”,“东卢中学”等农村中学的课改经验后,反思我们的课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出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灵石二中”学生自主管理经验,我们加强了小组的评价,细化了教学环节,在学习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4、对南娄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解读

(1)模式名称:学案导学,自主合作“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2)模式解读:

三条主线: 1.以学习目标为主线

教师上课以后首先要对学生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课中教师要引导、点拨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反馈,用目标引领课堂。2.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学习的自主学习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互查的作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和能力。3.以课堂评价为主线

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自主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合作交流环节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展示环节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快捷高效。

三个平台:

1、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25分钟)

2、交流展示质疑平台(15分钟)

3、当堂达标反馈平台(5分钟)

教师编写的学案就是由这三大块组成。第一块,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自主探究部分的问题。不会的或者是有疑惑的问题通过和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互助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块,交流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代表本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第三块,达标反馈。检测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五个步骤:

1、解读目标,明确目的。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3、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4、交流展示,协作竞争。

5、当堂测评,验收成果。

教师在上课前把学习目标写在小黑板上,并用红色笔把关键的字词标注出来。上课以后教师把小黑板挂在教室黑板的右上方,并给学生解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看书,阅读,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教师在组内指导,待三分之一学生完成以后转人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利用

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兵教兵,互帮互助,加上老师的指导,让所有学生完成学案上自学部分的内容。然后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完成展示部分的问题。再通过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组进行展示。最后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当堂测评,反馈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转变教师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初中教学都是为中考服务,目的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因而我们的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更新教学观点,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切实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由教知识、考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开发学生潜能为教学本位的基点上;

(2).由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转变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努力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堂,引导学生多实践、多参与,增强竞争与协作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4).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解决他们各种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5).教师要由“工匠型”向“学者型”转变。学会搞科学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拓宽专业知识,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注意呵护和培养学生中萌发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课标要求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我们在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每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走出去,请进来。

课改的真正核心是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持之以恒的勇气。2010年冬天,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派出中层领导去十二中参观学习,又组织老师们分期、分批、分学科共60余人次先后到十二中听课、观课,让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十二中全开放、朴实无华、学生充满激情、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点燃了我们的课改热情,我们迈开了课改的第一步。随后,我们请十二中的原林生校长,教导主任刘滟老师多次来我校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把脉,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了专题培训。十二中老师还多次来我校做课,并和老师们座谈交流。培训了学案的编写和要求,“三段五环节”教学法解读,小组的划分与建设,导课与目标解读,任务分配与备展,展示与听展,梳理小结与达标测评,课堂评价等。从理念与策略的高度对南娄中学的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与指导。在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后,我们在初

一、初二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老师们基本上能熟练的运用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差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11年10月我们又组织老师们去杜郎口中学、东卢中学等进行参观学习,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课型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制定出了每一种课型的流程,对每一个环节教师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我们把课前预习放在了课中,在教师的指导管理下进行。我们还丰富了课堂评价内容,评价的形式多样化,使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2年4月我们又组织教师多次去灵石二中参观学习,细化了我们课堂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班级小组的评价,作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使我们的课改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

(1)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由政教处牵头,成立了学生会,配合值日教师,从班级的卫生,纪律,课间操,升旗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比表彰,让学生养成严格自律的好习惯。

(2)以课堂评价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大胆交流,独立思考。每周班里都要评出优胜小组,学校要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奖励,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改观,为课改的深入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充分利用校本研训。

组织老师大量的听课,在课堂上寻找每个环节学生、老师存在的问题,然后讲课老师说课,听课老师评课,共同讨论这节课的得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周对共性的问题,利用教研活动,通过讨论、逐步地解决、完善。每天至少要安排两位老师讲课,组织学科组老师去听课,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各科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的特点,对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都

有了各种课型的教学流程。为了使教学流程能高效运作,经老师们反思讨论,我们出台了各科老师上课要求,课堂每一个环节,对教师学生都做了详细的要求。

5、开展专项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开展人人过关活动。从学案的编写到学习目标的认定,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从小组展示到小组评价,从教师点拨到课堂反馈,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求教师人人过关,并通过专题教研活动,在教师熟练运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保证课堂的高效运作。

(2)开展课改技能比武。从各科教师中选出2到3名教师,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推陈出新,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推动课改前行。

五、取得的成绩

1、绝大部分学生课堂上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2、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有了小组讨论以后,学困生得到有效的帮助,有了小组评价以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4、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我校原来成绩在全县处于中下游名次,经过两年的尝试许多科目成绩名列全县前列。期末考试,数学排名全县第四,物理排名全县第一,英语排名全县第四,历史排名全县第二,其他科目进步幅度也很大。在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县局领导专项表彰了我们学校。

回顾我们课改走过的路,有付出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骄不傲,我们不舍不弃,我们将一直向前。

2.课堂模式创新论文 篇二

一、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是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的起点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了一款趣味性很浓的课件:

课件首先展示一对红蜻蜓在草地上空飞翔, 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将学生的思绪带进神奇美妙的境界。这时向学生提问:“这对红蜻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件缓缓转换场景, 一只静止的蜻蜓图画渐渐清晰起来, 一条虚线慢慢延伸, 最后重叠在蜻蜓图案的中轴线上。这时, 一些学生回答:“轴对称……”, 我及时给予肯定:“对, 这只蜻蜓就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继续出现视频画面:过了一会儿, 这对红蜻蜓突然发现青草上落着一只受伤的蜻蜓。这时提问:“受伤的蜻蜓为什么不能起飞?”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回答。我及时肯定了他们, 并强调:“因为受伤蜻蜓的身体失去了平衡, 所以就飞不起来了。”

这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打破了过去数学课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沉闷局面, 使同学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到了轴对称图形知识, 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尝试教学生活化, 是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的关键

为使相关知识贴近生活, 我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课时, 精心安排了一段小插曲, 作为序幕, 由此进入本课的教学。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展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视频, 让同学们认识了吉祥物“海宝”, 接着就讲了下面的故事:

“一天, 海宝和爸爸去商场买了很多衣服回家, 在回来的路上, 海宝直夸衣服好看, 海宝爸爸笑着说:“你知道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 就会给人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这些衣服的设计就是因为符合了“黄金比”的规律, 我们看起来才觉得很舒服, 很漂亮。”

这个话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特别是当他们知道现实中好多美的东西都是因为符合“黄金比”规律, 顿时觉得“比例”是个很好玩的东西,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是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创新的核心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相应的生活情景, 增加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 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于课前布置了一项手工作业, 让学生用萝卜制作一些小正方体和一个长7厘米, 宽6厘米, 高4厘米的长方体。这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让我们带这些来上课, 究竟卖的什么关子?”

带着疑问和好奇, 我们的课堂练习开始了。我先出示了一道练习题:用两个小正方体堆成一个长方体, 表面积 () , 体积 () 。学生一下子就激动起来。还有的同学问:“老师, 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吗?”

我微笑的示意他们可以。于是, 课堂上一片欢腾, 因为, 每一个学生手里都有很多事先准备的小正方体,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亲自验证这个问题。我趁机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很快, 他们的答案就出来。随后, 我又出示了各种形式的练习, 通过他们的动手操作, 都很快得到满意的答案。

3.课堂模式创新论文 篇三

关键词:教学模式;初中历史;小组合作模式;史料辅助模式;综合实践

在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将多种教学模式与历史课堂结合在一起,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确保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本文试从小组合作探究、史料教学辅助和综合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对如何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展现历史课程的价值,构建高效课堂进行论述,务求使学生在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确保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单位进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大胆表达和深入探究等方式自主掌握基础知识,加深拓宽认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人教版《戊戌变法》一课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教学法。

1.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确保该模式顺利实现的保障

我在备课的时候,不仅注重备好教材内容,还注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分析,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着不同层次、可以互补互助的学生,确保组与组之间学生素质均衡,确保每人都能轮流担当小组合作主持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2.小组合作探究内容的选择是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

选取恰当的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我们选取的内容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先自主思考,形成观点,再在组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取长补短,不必定论,重在参与。果然,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踊跃。有学生说:“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运用,是激发人民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活动。”有学生说:“戊戌变法是一场改革的运用。”还有学生说:“戊戌变法是开启了近代的改革运用。”同学们从多角度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找出来了。

组织学生深入研究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历史素养的培养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的作用,以帮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史料辅助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推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史料辅助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教与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来在广东历史升学考试试题中,各种新史料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史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相关的史料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分析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1.重视利用教材内提供的史料,以帮助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材中的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并且经得起推敲,与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人教版新编历史教材的史料种类十分丰富,除了一般常用的文字资料以外,还有历史人物画像和照片、地图、名胜古迹照片、漫画、数据表格等。灵活运用它们,能形象生动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

2.善于甄选课外史料,善用史料,善于引导,能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教材外的补充史料,一定要反复筛选,紧扣课程目标、教学目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史料。同时要确保史料真实可信、长短适宜、难易度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节选加工材料时,可对原始材料进行编辑和改写,删除无关的内容,提取材料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形成文字或图表。在大量阅读和甄选史料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课外史料,相应地培养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各项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例如:在人教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课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唐朝”的相关知识,我选取了如下史料进行

总结:

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与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他们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繁荣昌盛的唐朝,在各国人民的心目中,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至今仍有称中国人为唐人的。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学生通过材料,一下子感受到了唐朝的繁荣程度,有如身临其境,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高效课堂得以有效推进。

三、引入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让历史课堂活起来,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注入新动力

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因而,把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人教版的历史教材编排就很好地迎合了这一需求,每册书均设有几节“活动课”,这些“活动课”恰恰就能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很好的素材。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定期举办历史特色活动,并形成系列,如“历史文物仿造”“历史知识擂台赛”“绘出历史风采”“历史剧演绎大比拼”、观看历史影片、“乡土文化知多少”传统文化齐分享等。这些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很好地弘扬了历史学科的特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增长了学生对学科渗透内容的见闻,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创作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一旦对历史学科感兴趣,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自然在历史课堂上就有着更积极的表现,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注入新动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来真正构建出高效的历史课堂,以促使学生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除了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还要从行动上将多种教学模式与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确保每种新的教学模式都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以确保学生在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芬.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效初中历史教学[J].教师,2015(24).

4.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 篇四

——解析“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荆州区教育局开展了以“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成长,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和学生一起进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真正科学的课堂一定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的课堂。然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彰显,怎样使教师在课堂上既提高效率,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得好,已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基本要求,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初步构建出“讲练结合、探究合作”的“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任务是,力求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程序,节省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315”模式的运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它更涵盖了学校的所有方面,是雨中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个阶段——自主学习。本环节要求教师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或获取答案。教师一上课就出示教学目标,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学生自学,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才课堂的主人。这一时段将成为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新知的基本过程和途径,学生既要身动,更要心动。这时候,教师要巡查走动,必要时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让接下来的师生探究有共同语言,交流时有话可说,避免了教学的一厢情愿而产生的无效教学;交流合作,是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交流讨论,也让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强的乐趣

(二)让老师教得更有效

教师的讲授集中在第二阶段——合作探究,也就是第二个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一节,教师只讲全班性的问题和方法技巧,坚决做到 “三不教”,即: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懂不了的不教。导出目标来,要导到重、难点处,“领着学生”去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挑战,要考虑讲什么,怎么讲,这是本堂课的核心,学生的疑难能不能得到解答,新的知识能不能准确建构,教师的表达是不是准确,都是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无论课堂教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我们认为,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改变的。现在,有的学校认为,只要告诉学生一种学习模式,就是哑巴也能教好书,这不仅不符合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

(三)关注结果从过程开始

达标拓展环节,要求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拓展,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坡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可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老师给定的学习目标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要自主掌握有关结论性知识,又不能只单纯地掌握一些结论性知识,而要更多地注重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形成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和自主的学习习惯。为此,每一堂课都要做到“五变”,即变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被动接受为自主获取,变师生问答式为自主提问、答题、解题;变课后作业为当堂检测,变单一内容为综合学目标的完成。“五突出”,即突出重点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不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突出因材施教,不千篇一律;突出学生自主,不搞满堂灌;突出课时教学效率不大面积补课。

二、“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的配套建设

“四环八步”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一种办学的理念。为了保证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学校特别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学习借鉴。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实践活动,我校以校本教师培训的形式,积极开展了以“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①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②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即“35+10模式”。为了真正领悟这些经验的精髓,学校专门派骨干教师队伍到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从中吸取好的经验,完善“315”课堂教学教学模式。③学习魏书生“学导式”的教学模式。“学”,即先充分让学生自学,25分钟。“导”,即教师精讲,15分钟。“检”教师有重点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10分钟。④搞好校本教研。在组织教师集中培训的基础上,让本校教师走出去、请他校教师走进来,相互探讨、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学习,进行比较,才会不断反思,达成共识:要想真正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我们要构建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会学,都能学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面向全体,关注差生。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树立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思想。“315”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在个性发展、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教师把握不当,极易造成“学困生“过多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要求是:看备课能否想着他,讲课能否注意他,提问能否偏着他,方法能否传给他,作业能否勤查他,人格能否尊重他,生活能否关心他,家访能否惦记他,谈话能否多找他,进步能否鼓励他。实际上,未来我们学校的生命力更多地在于我们能不能正确对待所谓的“学困生”,教师的生命力也在于会不会对待学困生,学困生才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命根子。

“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的的发展奠基”,这是“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确定的根本理念,为了贯彻这一理念,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四多空间”(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环境);做到 “五个提倡”(提倡学生进行讨论,提倡随时提问,提倡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倡学生答错再答,提倡学生保留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力争实现“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能干,解放学生的双眼——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能说,解放学生的双脚——能探索,解放学生的时间——有空间)。

(三)领导垂范,全员参与。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关键是校长,教改的政策及思路,只有通过校长推动教师,才能具体去实践,才能形成一个特定的教改环境。校长作为学校主要领导人要带头,首先要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并能坚持在第一线执教,带头上教改示范课,包一个学科,一节不漏听教改汇报课或示范课,牢牢掌握教改的主动权。“一个好汉三个帮”,其他领导也要率先投入到教学模式改革当中来,包一个学科,上好教改示范课,直接面对面指导教师所上的每一节教改汇报课。学科组的蹲点领导更要与学科教师一起说课,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一节节地随堂听课,一遍遍地修改导学案,使教师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动起来,自觉去进行教改实践。用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去形成教学改革的新局面,积小成大,闯出一方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新天地。

(四)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为了使教师们获取更多的有效教育信息,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并有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下最为使用的方法是集体备课。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基本上流于形式,由于备课环节不到位,教师们对付检查的是一套,实际讲课用的却是另外一套,反而事倍功半了。有些老师更是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拿来”,那结果自是可想而知。集体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应做到“二查”、“三定”、“四备”。“二查”:

1、周查,即提前一周,每位教师的集体备课(导学案)必须经过蹲点领导的检查验收,签字后方能用于施教。

2、月查,即每月由教务处牵头,包组领导参与对每位教师的备批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价。“三定’:即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四备”:

1、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按照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广阅资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想学生之所忘,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2、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3、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即导学案。

4、课后反思,形成补案。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课后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三、“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重新反思和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

观点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观点到行动更需要反复的锤炼。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大都喜欢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教师的手中,学生缺乏应有学习主动权。这样的教学可能会使学生一时能够获取较多的现成知识,但学生却缺乏必要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和探究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起一种导向和指导作用,而不是包办代理。因此,在“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必须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要进行重新反思和审视,在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上要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二)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在诸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教改实验中,之所以有许多教改实验轰轰烈烈地开始,却悄无声息地结束,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教改方案自身不科学,而往往是由于教改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觉悟不信任,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地学习和自主探究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吸取这样的教训。我们要想最终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就必须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学生;要勇于克服不信任学生的心理。即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似乎没有教师传授来得快,来得准确,但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极大的提高,而这种能力又往往不是老师所能传授的,而是要通过学生不断的亲身体验方能获得;更何况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于学生而言,一旦形成,那是终身受益、其利无穷的。

5.课堂模式创新论文 篇五

张开英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u 训练模式:语文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以学生诵读及运用语言为主,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

u 模式的理论根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为什么读书这么重要?因为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习得语感,语感的获得就是读、读、读。语感作为一种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是以主体对语言文字的丰富的理法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是以过去丰富的生活与言语经验为依托的。叶老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御文字。”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领悟。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作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会体味到的,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反复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而非教师的讲授灌输中接受的,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读出语言的味道,在读中受到感染、熏陶,体现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在抑扬读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作者字词句篇的划分,语修逻文的处理。

u 诵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代替老师的枯燥的条分缕析,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u 诵读符号:逗号、顿号停顿(1拍) 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2拍) 段与段之间停顿(3拍) 连续(⌒ )重读(▲)轻音(△)升调(↑)降调(↓)快速(--)慢速(---)等等,有了这些符号,学生便于确定基调、处理轻重、调节停顿、控制语速,更准确地传达出自己对于言语的外部形态和内蕴品格的感受和理解。

实例分析:《一面》中鲁迅外貌描写的学习

u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表达对鲁迅由衷的敬佩和悼念之情,学习鲁迅的崇高思想品质;

2、知能目标:⑴熟练诵读感悟语言⑵外貌描写方法的`学习及迁移应用

[教法及理论根据]

u 语感领悟法: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本文文词优美、准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3段、19段、32段,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写作特色。

u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以写代读,以写促思。在感受和领悟语言的基础上要积累和应用语言,“我手写我心”写是用文字把自己的语感固定下来、积累起来的重要步骤,听说读写思在语文的学习中并重,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写是语言的输出,写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得到创造性的展示,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个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性,显示教学的成效,达到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试着提供一个条件让学生学写人物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展开想象,穷形描摩。

[教学辅助设计]多媒体教学应用,制作课件辅助教学,音乐暗示教学。声色图画可以让学生五官开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导入新课:用多媒技术投影一张图片,学生进行外貌描写。只要说就行,不论优劣、快慢,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胆识、口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敢开口就是英雄”。以后再迈向会说、说好。(3分钟)

找出鲁迅的外貌描写语段,并诵读感悟语言。可让一学生明确3段、19段、32段这三段,由远及近,由粗及细,由整体及局部的写作顺序,主要组织学生诵读。(读出语言的味道,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理解文章的意义,在读中受到感染、熏陶,在读中揣摩写作手法,“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思”、“读之以法”用各种各样的生动有趣读法代替教师支离破碎的对优美文章的剖析,还学生以语言的本来面目,体现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在抑扬读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作者字词句篇的划分,语修逻文的处理,人物声容笑貌的刻画,以及喜、怒、爱、憎、褒、贬的情感色彩。)(15分钟)

小组讨论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总结经验、规律,为写作提供借鉴。用投影仪显示提问: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人物形象丰满的原因?如何使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生四人为一组,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习惯。(感受、领悟语感的基础上,积累、应用,感受是在已经具有一定语言悟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领悟必然依赖以往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积累肯定会受语言运用能力的制约;运用是感受、领悟、积累目的,又直接受前三者的影响。语文教学就是运用这种良性循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主要靠实践到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习得语感、积淀语感,体现语文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老师在投影仪上明确:外貌特征,即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总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往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鲁迅的性格特征: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外貌特征:瘦→写作手法:比喻修辞、细节描写。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论看法。(10分钟)

投影仪上显示一组具有鲜明个性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先口诉,后写作,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刻画,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课堂上交流。学以致用,反馈教学的成效,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15分钟)

总结:学生自己七嘴八舌说这节课所学知识。(2分钟)

[整堂课构思的设想]本节课以学生诵读及运用语言为主,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琅琅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

6.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篇六

樟木坝学校 彭文胜

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的授受式课堂教育,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形式,结构也随之变化。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CAI不仅带来的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孕育产生。它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课程设置、数学教学的设计以及数学的评价方法的影响尤为大,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与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如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停留这一层面上,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这样的“辅助教学”充其量不过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亲合性,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概念不再是原来意义层面上的,而是更广泛、更深刻的,它的内涵更丰富。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构建中学数学在CAI下课堂教学的结构,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使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

一、 CAI促进传统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育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招致批评,然而,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会沿袭这一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而且传统的课堂教育也有它的特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创新教育的原则出发,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教学,其基本模式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其中,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发散性、针对性。分析问题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在归纳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

然而这些要求对传统的CAI软件,特别是课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些CAI软件设计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创意是最为重要的。制作技术是次要的。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软件制作者必须自觉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作为CAI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内容进行设计。例如传统数学学科教学对一些图形的教学很难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但是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具来使用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现在不少教师用立体的数学图形,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把图形生动的展示出来,把一些很复杂的点线面关系从不同角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对培养学生识图形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类课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光从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它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只有把这种手段溶合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利用CAI来创设情景,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观察情景的背景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由于CAI的整合,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教师主导活动的设计;(2)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3)教育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4)CAI的介入点的选取、教育内容的覆盖及教育内容的媒体实现;(5)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二、 以CAI为平台,构建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教育大纲》首次明

确提出:在必修课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并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因此,从目标层面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本身,这些教学目标可以渗透到平时的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也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结构。

CAI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一般可以分为课件型和平台型两种。课件型指的是把学科的某些教学素材,例如知识内容,知识技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起来,用来传递教学信息。课件往往是针对几个问题,几个难点而设计的电脑应用程序。以它的使用对象划分,又有主动型(辅助学习型)和被动型(辅教型)两类。而平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的教学模式,这种计算机平台提供一系列教学素材,工具,在这个系统中通过这些工具的运用、素材的组织以及二次开发可产生新的学习素材与工具。它不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情景开发的,它是面向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而设计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首先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学生在学习的平台上有支配权。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学习步骤,优化自己的学习的方法,而计算机平台则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来帮助自己的研究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验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解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次,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开发者。系统也从原来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和学习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成果可以在平台上反映出来。综上所述,“平台式”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把整个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在“平台”之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程度上发挥CAI的作用。由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多样的,灵活的。

7.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七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 新课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恰当的导言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精心设计导言, 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其思考, 运用有趣的资料给学生提出疑问, 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还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设计导言的方法有多种。如问答式。在学习《植物的花》这一节课时, 教师手拿月季花问:“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答:“花。”问:“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花?”学生回答:“月季花。”再接着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答:“看花的形状。”在这一问一答中, 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引入新课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会感受到植物就在我们身边。接着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花的形状不尽相同, 并根据这个原理, 让学生分析花的结构。这样,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植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二、小组合作探究, 注重学习细节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上有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 学生亲身经历了学习过程, 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开始组织实施时, 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分成小组, 并确定小组长, 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 让他们知道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如何合作、探究等。刚开始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 有时难免会出现乱说乱讲, 为一道题大吵大闹, 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必须制定规则, 如教师点名回答问题记1分;自觉回答记2分;抢答记3分;对问题描述准确无误记4分, 并由每小组指定学生相互统计分数, 此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坚持下去, 教学效率会有显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先提出问题, 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 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组成员在讲解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 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一个培养过程, 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逐步提高。

三、重视课外实践, 提高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善于把课本上的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种植专业问题开发成实验, 或观察, 或探究, 或实践, 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职专学生许多技能的形成都是与课外实践分不开的, 以课外实践验证理论知识, 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 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能以其丰富生动的内涵, 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充分开展课外实践, 使课内理论性知识和解题思路通过实践探索得到巩固。

四、利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 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 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出发, 不断改变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8.中学地理高效课堂创新模式初探 篇八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人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可认为“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包含如下几点。

★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纠错实现落实、点拨实现提升、开放实现拓展。

★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三种利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二、高效课堂的创新模式

高效课堂的内涵是指课堂的高效率(时间省、容量大、效果好)。高效课堂的程序为时间划分:10+30+5;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交流预习、任务分配、合作探究、展现拔高、巩固穿插、测评达标。

高效课堂的模式特点如下。

(1)一般模式:亦称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要少于10分钟,这其中应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课堂上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对学、群学等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5分钟为当堂达标测评时间。当堂达标测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试卷测试或者作业,而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进行对子之间的“两两”检测,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当堂“小纸条”测评,也可以简单到“口头”测评。

(2)“杜郎口”模式:主要针对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常态模式:10+35,又叫“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合理构建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方法。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实例

以横沥中学初一(4)班为例,全班44位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优秀生(七科平均分80分以上)有10人,七科总分在350分以下的有12人,中等生22人。在组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可把全班分为11个小组,每个小组按学习能力强弱搭配,10个优秀生分在10个小组中,还有一个较弱的小组由老师亲自坐阵辅导。

全班分组结构如下:1个优秀生+2个中等生+1个后进生。在讨论合作学习中,老师布置任务的难易程度以2个中等生能接受的程度为准。在小组批改作业、抽背检查中,1个优秀生担纲挑重担,对不合作的学生名单交给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处理。老师严格控制布置任务的量,要符合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最难管理的是那一个后进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考虑到本班的实际情况,对这12个后进生,将作业量适当减少、作业难度适当降低,有一两个厌学的同学可对其减少作业量、降低难度,若仍不配合,可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共同陪伴其子女在教室跟班上课一周,让他们了解其子女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一个学期以来,效果显著。

例如,在“澳大利亚”一课就其地形与气候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

如果到澳大利亚当牧场主,你会选择在哪里建设自己的牧场?

·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

·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

选取一优秀生的一组画面,可将一聪明但厌学的某同学安排在这一组,在讨论完成任务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就澳大利亚牧场选址的方式和理由探究学习,培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以1+2+1的方式以好带差,效果比较显著。

四、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1)优越性:①“零”作业状态是同学们最喜欢的状态。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精、准,不宜无休止地重复。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②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③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④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⑤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2)局限性:①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原因:部分教师对教材和课标未深入钻研;教师对中考无经验;学习科目增加。②课程计划不能得到完全落实。研究性学习成为学校的装饰品;综合实践成为课程的点缀品;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奢侈品。③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大,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睡眠不足。其原因在于中考 (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招生方法)不能很好地支持课改,未能解决好教学改革与中考的关系。▲

附调查问卷:

1.你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总体感觉是:

A.挺轻松的 B.有一定压力 C.压力很大 D.没感觉

2.你认为导致一些同学(或你自己)学习有压力的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多选):

A.课程太多B.作业太多

C.考试太难D.老师和家长期望太高

3.你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可以多选):

A.个人兴趣B.公民责任感

C.学校和家长的压力D.为将来找份好工作

4.你每天睡眠时间约为:

A.4小时以下 B.4~6小时 C.6~8小时 D.8小时以上

5.你每天做作业(指教师留的作业)的时间约为:

A.8小时以上 B.6~8小时 C.3~6小时 D.3小时以下

6.你每天的学习时间(含上课、作业、自学时间)接近于:

A.10小时以下B.12小时左右

C.14小时左右D.16小时左右

7.你是否经常看报或者看(听)新闻:

A.每天都看(听) B.经常 C.偶尔 D.根本没有时间

8.你是否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

A.经常B.偶尔

C.学校没有图书馆D.学校不让学生去

9.你是否参加过研究性学习活动:

A.参加过,有兴趣B.参加过,但没兴趣

C.没参加过,因为我没兴趣

D.没参加过,因为学校没开课

10.每一节课刚上课的5~10分钟,老师最常用的引入新课的方式是:

A.考试B.复习、提问

C.设计一定的情境(讲趣闻、故事、事件等)

D.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11.从总体上说,在课常学习中,同学们是否有机会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或想法:

A.几乎没有B.偶尔有

C.经常有D.几乎每节课都有

12.老师在讲过一章(或一个单元)内容后,是否能引导你们归纳出全章(或单元)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体系或网络关系):

A.一般是老师归纳、我们听和记录

B.一般是让我们自己归纳,上课讨论

C.一般不归纳,章(单元)复习就是做一些习题

13.你们老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以讲授为主

B.有较多的学生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C.引发较多的讨论和交流

D.进行大量的书面练习

14.在初中阶段,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是:

A.老师以讲授为主

B.有较多的学生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C.引发较多的讨论和交流

D.进行大量的书面练习

15.在课堂上,大多数老师的讲授时间(不含提问、讨论、练习的时间)约占一节课的:

A.三分之一B.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三D.几首整堂课地讲

16.在课堂上,你希望:

A.老师要多讲,学生多听、多记

B.老师少讲一点,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练习时间

C.讲练结合,以学生能理解为宜

D.我无所谓

17.你们老师留的作业大多是:

A.以练习或记忆、背诵为主

B.以读书与思考为主

C.实践性作业,如动手操作、小制作或社会调查等

18.各学科累积起来,你班平均每周考试的次数为:

A.1次以下 B.2~3次 C.4~6次 D.7次以上

19.从总体上说,你和老师的关系是:

A.服从和被服从关系B.朋友一样的平等关系

C.“家长和孩子”一样的关系D.很不和谐的关系

20.你最喜欢哪种老师:

A.知识渊博B.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上一篇:新农村指导员驻村日记下一篇:键盘扫描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