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素养

2024-11-09

浅谈师德素养(共11篇)

1.浅谈师德素养 篇一

池西一小师德素养自我提升工作总结(2018~2019学第一学期)

黄艳艳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现对本学期师德素养提升工作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我在学校主管培训工作,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因此要强化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并需要“在岗一小时,敬业六十分”的精神。按照政治上坚定、作风上过硬、业务上精通、工作上勤奋、纪律上严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荣誉就让,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默默地工作。勤奋进取,以自己的坚韧勤奋,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二、以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要认真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强调的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明确所承担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要求去做。努力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爱生如子;严谨笃学,精心施教;文明从教;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全新时代。与以前相比,这个时代已表现出其特有的一些特征。新知识成倍增加,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经济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我们在享受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文明成就时,知识经济也给教师带来新挑战。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教师要胜任自己的职责,完成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因此我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完美的人格,为管理规范提升月尽自己一份责任,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8年8月18日

2.浅谈师德素养 篇二

教师是一种职业, 所以有“师德”。部分教师不称职, 是因为没有“师德”。所谓“师德”, 就是约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我们国家的广大教师“师德”如何,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 要提高广大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则离不开理论学习。因此, 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1 只有加强理论学习, 才能提高“师德”水平

1.1 加强理论学习, 是提高“师德”素养的前提。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 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同理, 只有政治上的成熟, 才有“师德”上的成熟。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各种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 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多得很。作为一名教师, 只有加强理论学习, 才能提高“师德”水平。如果放松了理论学习, 思想落后于形势, 就会丧失前进的方向, 失去基本的道德常识。有些同志认为理论学习是虚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现在一些犯错误的领导教师大都因不认真学习所致。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

1.2 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师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加强学习, 勤奋敬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对一个国家教师的基本要求。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广大教师的“师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 以新时期模范人物为楷模, 见贤思齐, 修身养性, 讲党性、重品行, 努力塑造高尚的人格, 才能提高“师德”素质。

1.3 加强理论学习是做好新时期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这项伟大的工教育程不仅需要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去完成。因此, 我们的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具有高尚的“师德”, 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2 提高“师德”水平, 主要学习些什么呢?

现阶段提高“师德”水平,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

2.1 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同样, 社会主义道德也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始终一贯、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当前广大教师学习的最主要内容。只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掌握基本理论, 广大教师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2.2 学习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只要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为教师职业活动最重要的内容是从事教学活动, 他们的职业活动必定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影响教师“师德”素质提高的因素很多, 而其内心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无疑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他们有什么样的政治信念就会作出什么样的“师德”素质。因此, 教育教师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具备高尚的人生价值目标, 是教师“师德”素质提高的思想基础。

2.3 学习敬敬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与普通从业人员相比, 各级教师特别是担负的社会责任更大, 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和繁重。一个教师是否称职, 是看他的工作责任心, 即是否具有敬业精神, 能否全身投入本职工作, 只有树立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为师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3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认识, 取得成效。那么, 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效呢?

3.论师德专业素养 篇三

一、理性看待师德期望

对“师德”的张望、期盼与议论,中国人千百年来从未停歇过。受几千年“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中国民众对教师普遍存在着程度各异的仰视心理。仰视的结果就是对方比自己高大,很自然地,人们对这种“高大”的形象也产生了同样“高大”的期望值──好像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接近“圣人”一样完美,他们不仅比一般人聪明能干,而且有高尚的情操、仁慈的爱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堪做天下人的表率。

但是,理性看待教育和教师,我们发现这种期许并不合理。在所有的教师走上教育教学岗位之前,和我们普通民众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娘生父母养,一样的读书成家立业,一样琐碎的日常生活,一样的努力与奋斗……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祈求,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和普通民众一样普通。

那么,为什么人一旦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人们对他就“另眼相看”,对他的要求就变“高”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的是特殊的岗位,拥有的是特殊的“话语权”,他们的一言一行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关乎着千万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就是说,老师们的言语、行为“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公众利益是否被伤及。今天,我们该想想──教师们究竟该担当怎样的责任?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老师们该怎样修炼自己的师德?

二、师德应归于教师专业标准

在孔子时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就是自己领导社会走上正道,自己先求得端正,然后方可正人,再引领社会风气。孔子的话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里的教师。今天,面对部分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教育部提出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毫无疑问,教师的师德建设须臾不可放松。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陷入抽象地要求为师者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的窠臼。传承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师德伦理,虽然美好,却缺少将其落实细化为制度的有效手段。

如何吸取现代教育文明的成果,把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期许变成制度化的制约?首先就是让广大教师“回归”普通人的行列,放弃对教师“高、大、全”的道德要求,代之以客观精准的专业要求,从岗位和权责入手,制定出教师必须遵守的特定的道德规则,以及必须信守的专业伦理信条,把师德作为一种专业要求,而不是抽象地停留在“师者,人之模范也”的信条上。师德应是一种专业素养和专业要求,应归于教师专业标准之中,以专业标准呈现和发挥作用。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4个基本理念。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涉及4个领域18项基本要求。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 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 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 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7. 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8.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9. 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2. 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13. 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 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 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 勤于学习,不断进取。18. 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三、坚持慎独式的师德修炼

我国目前有教师1200多万,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教师的师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循序渐进。在师德建设中,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坚持慎独式的师德修炼则尤为重要而迫切,因为这不仅是提高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现实需要。

师德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上品的师德是至高境界,是圣贤品格;中品的师德德才兼备,合格达标;下品的师德功利之心太强,职业技能水平达不到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最基本的是要达到中品的师德要求,追寻上品的师德境界。否则,就要玷污教师之名了。追求上品的师德,一靠制度保证,二靠专业技能培训,要重要的是靠“慎独式”的自我修炼。慎独方显境界。

慎独,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独身自处的时候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古人云:“慎独为人德之方。”它是检验有德与无德、真德与假德的试金石。从一定意义上说,慎独是一种自律、一种修养、一种自我挑战与监督,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透过一个人独处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能够看出他道德修养的好坏和思想境界的高低。

慎独境界的获得,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那就是看“小”自己。看小自己,就是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要看到集体的力量、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合作、学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在教育的大事业中,个人永远是渺小的。看小自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谦虚待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向别人学习。看小自己才能做大自己。做大自己,就是要认真规划自己教育人生的目标,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做大自己,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与时俱进,做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做大自己,就是发挥自己在培养年轻教师中的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始终认为,做人做事,要有个恰当的坐标。把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才能以平和的心态看人看己,以清醒的头脑对人对事。在骨干教师甚至名师光环下看小自己,体现的是一种谦虚中的坚定有力、清醒中的苦心经营,是在教育人生和事业坐标中的准确定位,因此更能代表一种高度、一种力量、一种气度。而这样看小自己,无疑为做大自己赢得了更多个人成长的空间。看小自己,做大自己,是一种精神修炼,更是一种人生的悟境。

慎独境界的获得,要靠读书。教师是读书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就是滋养自己。在人的一生中,读书其实是最划算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在事事都有机会成本的情况下,读书不仅没有机会成本,而且还替你节省了支出。苏格拉底说:“读书就是将别人辛苦得来的体验,轻易地吸收并改善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的视野、气质确实跟一般人不同,这种内在的东西如春风杨柳,水泛涟漪。如果你是一位善读书的教师,即使你再清寒,也无法阻挡你言谈的清香四溢、师德灵魂的光芒四射。

4.浅谈师德素养 篇四

我通过学习《师德与法律素养》,使我深深认识到遵守政策法规的必要性,也使我更加认识到师德的高尚与否,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当前强化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1、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2、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作为一名教师,我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我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我谈。

5.《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篇五

它告诉我们:“爱生、奉献”意味着教师职业不期待“收支平衡”、不期待“立竿见影”、不期待“掌声、鲜花”,它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爱心。理解是一种认知因素,尊重是一种态度,它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而爱心则是一种情感,即是天然的情感,又是理性的升华,这种爱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这种爱是在理解和尊重之上建立起来的,是情理相容的,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它能满足学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又能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这种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这样的师爱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师德的真正的内涵。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奉献这种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6.新时代教师师德素养培训心得 篇六

培训开始了,李莉老师首先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朗读《我为什么当教师》。听着老师的朗读,感觉她的声音是那么的甜美,让人如痴如醉。紧接着,她又引用了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的一句话:“朗读属于每一个人。”从而突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并且再次强调,作为语文教师,朗读更为重要,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方式。听了老师这样说,在场的成员不约而同地点头,表示对老师看法的认同。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明确了朗读的具体要求:朗读首先要做到准确、清晰;其次是要流畅、自然;接下来是要感情真挚;最后是要恰当的运用朗读技巧。结合以上要求,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为我们分享了朗读的技巧。并从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分为:内部心理感受和外在表达技巧。内在心理感受包括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形象感受是指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综合感知,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内心“活”起来,“动”起来。讲到这里李老师还举了朱自清的作品《春》为例,带领大家边体会边朗读,弄明白什么是形象感受。另外朗读者对作品中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的感受,把握好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外在表达技巧分为内在语、语气、停连、重音和节奏。李老师对语气、重音讲解尤为具体,说道“语气”她说“语”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的“气息状态”,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粗声粘,静则气舒生平。且每讲一处,老师都有示范。

7.浅谈师德素养 篇七

提炼“三风”,确立师德价值观

从文化的角度看师德建设,首先要打造出一个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师魂,让她永恒于教师心中,成为教师师德修炼的坐标。“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于开拓、敢于争先”是学校的教师精神。学校认为,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使其代代相传下去。

学校提炼“三风”的过程是一次全校教师集体走过的发掘学校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富矿的精神再塑之旅。教师先后开展了《感动的心,难忘的事》等征文、演讲活动,引导教师回味共同走过的激情燃烧岁月。学校用制作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专题片《放飞童年梦想,点亮科技人生》,编辑展示学校科技文化建设成果的教师论文集《行动与跨越》等方式和教师们共同回顾学校十四年科技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中得出一个结论:科技教育特色发展需要思想,需要力行,需要坚持。可以说,这也是学校今后所要走的品牌化发展之路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在此基础上,学校发动教师每人撰写一组“三风”口号及释义,由学校工会组织专门小组从中筛选出最能反映学校特征的十条,反馈给全体教师选择并注释,再上交。最后,学校行政会议从中选择组合成三组“三风”口号交学校教代会讨论票决。现在,学校的“三风”口号分别是“博爱、博学、力行、超越”的校风,“修德、博识、崇真、尚新”的教风,“自信、互助、善问、乐行”的学风。它们共同的灵魂是“我行,我能行!你行,我更行”的校训。

评比年度难忘的人和事,丰富教师师德文化

师德教育是扎根在学校基础上对全体教师进行激发教育内需的教育。评比学校年度难忘的人和事的过程是一个感悟、学习的过程,它有利于教师形成共同的师德文化追求,从而获得发展学校更强大的合力。

每年一度的评比,是从教师们自己推荐开始的。初选结果交由全体教师票决,得票率在80%及以上的确立为学校年度难忘的人和事;票决前,由学校领导向教师逐一介绍入围的人和事并阐述理由。最终的结果,学校按事业发展、特色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这四大类,制作成展板公开展示。每五年,将其集结成画册印发教师并存入学校校史室。

“难忘的人和事”集中反映了学校一年来的发展成果,但学校更看重的是那些成果背后的故事和故事中所折射出的理性的师德光辉。学校以“情”为磁场将师生吸引到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这个大目标上,“同学同乐,同伴同行”。从学校“力行、超越”的核心办学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全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张扬个性,另一方面强调团体协作。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民主参与,让教师切身体会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也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十四年的科技教育让学校学会了坚持。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师德品质

打造学习交流平台,内化师德要求 学校在打造交流平台过程中举办师德报告会、开设教师讲坛、设立网上话吧、实行月工作通报制。交流平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教师精神家园。教师栖息其中,会不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师德行为水准 为提高教师师德的实践能力,学校本着抓薄弱、抓关键、抓反复的原则,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为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实践活动。活动植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将师德要求落实和细化在教师每天面对学生的言行中,为他们师德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厚实的土壤。在它的滋养下,教师的师德行为会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立足校本、扎根日常、亲近教师,将师德学习、实践、交流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学校走出的一条师德教育的捷径。它可信可行,有文化张力,润物无声般地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师德认识,让高尚师德内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使其师德行为的品质节节攀升。这样的师德教育是最有生命力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小学)

8.幼儿园师德师风素养心得体会 篇八

一、幼儿教师应提高对师德的认识

所谓师德,就是指教师的品德及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者的品德,至少应包含高度民主负责的敬业精神,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科学态度,对教育对象的真诚关爱。我从事幼教工作已8年,回顾自己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从偏重业务能力、专业文化的学习到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经过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二、提高幼儿园教师修养,建立幼儿教师行为规范

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勤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还要成为意识新、能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在科技发展快、观念更新快、信息增加快、生活节奏快、环境变化快的竞争社会中,更要加强自身的身心修养,提高情绪调节自控能力和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保证每个幼儿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园,将《教师法》、《教育法》、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树立榜样,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时代崇高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活力来源于教师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反思,一切从有利于幼儿主动发展,让幼儿有充分发展个性的时空出发,对原有的学科资源等进行整合,使之形成新的合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教师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本人结合自己的情况,提高以下几方面:

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充分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既重言教,更重身教;既教孩子掌握知识,更教孩子运用知识做人做事。因此,师德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具有道德魅力的幼儿教师,总能使孩子乐意亲近。教师承担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任,就必须站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人格教育无闲人,人人育人;人格教育无小不,事事育人人格教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意识。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作为美术特长的幼儿教师要多欣赏各种中外绘画、手工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儿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还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9.浅谈师德素养 篇九

学校全体教师

四、活动时间:

xx年9月-xx年元月

五、组织机构:

组长: 张xx

副组长: 胡xx

组员: 许xx 各年级主任

六、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 宣传启动阶段(9月)

1、制定教师礼仪教育活动计划进行宣传活动

2、教师礼仪宣誓、签名活动

3、“我喜爱的礼仪名言”征集活动

4、制定首届教师礼仪形象使者评比方案

第二阶段: 践行落实阶段(10月)

1、教师礼仪形象使者申报

2、礼仪知识学习

3、礼仪规范展示

第三阶段:创争竞赛阶段(11-12月)

1、“礼仪伴我行”知识竞赛

2、礼仪问题收集整治

第四阶段 总结表彰阶段

1、评选出学校礼仪形象大使”

2、活动总结表彰

xx市xx小学党总支

・・・・・ xx市xx小学工会

10.浅谈师德素养 篇十

一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兼具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乌申斯基曾说过:“高校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实际上,辅导员在工作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以其自身的权力、身份等强制因素或品格、能力、学识、言行、感情等非强制性因素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品德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1]大学生离开家乡和父母到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有人关注他们的思想困惑,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辅导员恰恰担当了这样的职责,成为大学生学习待人接物的模范和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提高辅导员群体的师德师风水平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大事。

二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师德素养

高校辅导员理应严守师德,以身示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是,在当今多元思想碰撞交锋和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更强的从业能力和更高的师德素养。

首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时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人生价值观。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辅导员应该通过进修学习,考取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以提高自己在心理辅导干预和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其次,要关爱学生,用心呵护学生成长。教师好比心灵手巧的园丁,学生好比需要修饰的花木,只有倾注心血,才能呈现美丽的景观。情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教师关心学生成长和进步,有利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班风、学风建设。辅导员展现博爱的同时,尤其要关怀特殊学生。由于社会急剧转型,学生承受来自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内向、厌学等不良心理反应。辅导员要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发挥高尚师德的感染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孤立,从而逐渐走出心理阴霾。

再次,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自尊心。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主动放弃师生等级观念,把学生看成一个平等个体,与他们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参加学生集体活动,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此前提下的思想教育才会收到润物无声、“不令而行”的效果。如果辅导员高高在上,随便指责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辅导员唱反调,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最后,要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积极发现学生特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个性,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潜力,并及时予以肯定和引导,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作为辅导员施教的原则。辅导员要有包容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学生的气度,因为这些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意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和及时校正方向,他们也能成为某方面的拔尖人才。评价学生要全面客观,不能只看成绩,对于学生在思想、行为实践方面的良好表现也要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能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三 良好师德素养的养成路径

良好师德素养形成的基础是道德自律,即教师通过对真善美的认知与假丑恶的批判形成自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并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任何道德实践只有成功地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自律才能收到效果。[2]同时,还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形成不能逾矩的规范;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奖优罚劣的实践依据。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

首先,要加强党性宗旨意识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是非辨别能力,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打好基础。其次,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规范,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再次,辅导员要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努力储备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不断扩展知识范围,完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要为辅导员师德素养形成提供外部环境

1 明确职责,破解发展困境,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救助、就业指导、学生组织建设等六大方面,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学生权益的维护者等多种角色。[3]宽泛的工作职责使得辅导员承担着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而无法专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思想辅导,难以向专业化迈出实质步伐;多重职业角色容易造成辅导员自身角色困惑和冲突,加之社会和学校重视不够、待遇低下、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原因,造成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难以将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势必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是各高校要紧扣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三项职责,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把辅导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彻底改变把辅导员当作“救火队员”“高级保姆”和“万能膏药”的做法,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二是加大辅导员队伍培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和业务能力。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应该与接受培训的专任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 [4]各高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外出参加学习和交流,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和职业规划师的培训并考取相关资质,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提高辅导员待遇,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探索职员制管理。对于思想道德好、工作成绩突出、工作到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可以晋升职级并给予相应待遇;对于工作能力出色、研究水平高的辅导员还可以晋升副教授、教授;对于工作年限较长的优秀辅导员可以在转岗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这样就可以避免“讲师”和“科级”一辈子的断崖式职业困境,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期望值。

2 强化监督,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辅导员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框架体系。制订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任务和职责,使辅导员的工作做到有章可依,为辅导员考核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5]二是建立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避免辅导员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考核体系要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可以采用360度多维度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自评、分管领导评、辅导员同事评和学生评等多个层面开展评议。评价指标要结合学生工作实际,要尽量细化、可操作,覆盖辅导员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避免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单一,脱离实际。师德考评结果与进修、评优、职称评定和干部选拔任用等挂钩,形成劳有所得、多劳多得、懒怠受惩的奖优罚劣的有效激励机制。

3 加强舆论宣传,形成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良好局面

首先,建议在学校主页、官方微信和微博开设辅导员工作专栏,宣传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功能定位,介绍辅导员日常工作,让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了解辅导员群体的重要性、实际工作和生活状态,增强各层面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其次,挖掘辅导员先进典范,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辅导员树立学习标杆,营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氛围;再次,可开展师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研究新时期师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和可行性路径,为建设师德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提供理论支持。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辅导员高尚师德的养成,既需要辅导员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也需要社会和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和职业认可,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为他们的职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如此,才能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高校才能建设成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丁炳泉. 关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6(7):10.

[2]胡树祥. 积极务实地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32-33.

[3]陈雯.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17(5):56-58.

[4]曹砚辉,谭来兴.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10(2):116-117.

11.浅谈师德素养 篇十一

实 施 方 案

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界在中国陶行知研究地的倡导下,已由纪念陶行知,发展到学陶研陶、师陶的阶段。这一重要的发展,对于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出现物欲横流的情况,如何守住教师宁静的心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下一代的必要保证,提高教师素质成了时代最强的呼声,因此是时代的需求。

2、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学习陶行知先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满天下”的思想。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坚决杜绝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这样环境教育下的学生也会有爱心、有上进心、有责任感;有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有良好、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此前提下的学生,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对他们的终身会受益无穷!

3、适应师德修养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但,部分教师缺乏认识,平时思想素质不高,在教育学生方面不够耐心、细致,有的老师心理素质欠佳,经不起挫折,受不起失败,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爱心,不肯花时间认真钻研业务,走出教室就看不到人影,甚至做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合的事,这是不应该的。

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了解、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把陶行知对师德要求以及他的教育思想作为教师的精神支柱,从“爱学生”和“教育的使命感”两个方面,狠抓师德建设,找准改变这种情况的切入点,从爱字着手、知字感悟、行字落实,使我校的师德师风提高一个台阶,提升我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题界定

有道是:“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对学生影响的严重性。陶行知先生师德修养的精华在于“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崇高理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和治学做人标准;“以教人者教己”的言传身教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满天下”的思想以及他的教育创新理念。通过陶行知先生修养、师德修养要求的熏陶,使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德思想,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个人良好的品格,廉洁自律,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符合新课程理念,完成党和人民交付我们的任务。

三、理论支撑

(一)陶行知关于道德、师德修养的论述,作为课题的理论依据之一。陶行知师德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爱”,二是“使命感”。

1、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爱满天下”的思想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和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尤其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我们一定要把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思想作为我们师德建设的座右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全心奉献,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

2、从“爱”着手,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用感,为国家、为未来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是更高层次的爱。在此思想的熏陶下,根据陶先生强调的教师要“以教人者教己”,言传身教。要学生学的

东西,教师首先要弄明白,融会贯通;要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带头做。教育学生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有声的言教,一是有形的身教。对“言教”、“身教”的要求,陶先生有着精辟的论述和光辉的实践。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对师德的要求,作为课题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奉献精神尤为显得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我们一定要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言传身教思想,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责任感,努力实现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告诫的“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的衷言。提高素养,提高社会对教师、对学校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事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一代新人,从而赢得社会支持,顺从时代的需求。通过陶行知教育理想的引领,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把所有的学生看作是可以发展的对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那么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取得全面的胜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且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我们的学校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法:通过认真学习,切实贯彻陶行知教育理论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使教师了解陶行知师德思想,从而解决教师的“道德信仰”和“精神支柱”问题,以调整教师的行为规范,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将成功的、进步的案例积累起来,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案例分析机制,进行个案的分析与研究,并将突出事迹的加以推广和运用。并将活动引向全面开展,达到预定的目标。通过做案例入手,通过抓某个点展开,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2、行动研究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研究目标,把握研究理论的框架,通过“实践—总结--提高—设立更高目标—再实践—再总结„„”的演进,不断总结提高,纠正错误,认准方向,将教师的日常行为纳入规范,并努力完善其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水平。通过检查、交流、总结、评比、表彰、推广等方法,使学习成果得以推广和巩固。

3、调查研究法:对目前我校的师德现状通过调查、汇总,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实验结果,采信目前的相关数据,经过实践进行对比,取得第一手资料:教师对研究进程进行自我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格评价等方法,评价涉及多元智能评价、发展和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小结,通过学生满意率、家长满意率、社区满意率等各方面了解课题效果、发展情况。

五、研究目标

1、探索乡村学校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陶行知先生一生最注重的就是乡村教育,课题通过学习、宣传陶行知先生教师“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即把每一个学生看作可以发展的人,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崇高师德的核心是通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切实提高教师师德,扶贫帮困,不歧视差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学习兄弟学校、借鉴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学习政策、理论,又献身手段、了解、掌握先进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形势下乡村学校加强师德修养一条更好的途径。

2、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全面成长:言传身教即“以教人者教己”。要求教师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塑造着学生的灵魂。通过课题研究、学习,弘扬道德规范主旋律,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甘于奉献等优良作风;改变原先不良习惯和言

行,比如禁止有偿家教、教师不再参与赌博,迷信、酿酒等,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各项考核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课题设计的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和实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完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学以致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

3、提升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取得办学成果,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教师师德具有高度性、示范性、自觉性,内容也涉及到许多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应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范;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师德教育内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环境。

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教师热爱学生,坚决禁止体罚现象,禁止流生出现;热爱教师工作岗位,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家长满意率达95%以上,从而赢得社会声誉,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果,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研究内容

在陶行知有关教师师德:“爱满天下”、生活教育论、言传身教的要求指导下,主要通过探索,逐步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师德具有高度性、示范性、自觉性,内容也涉及到许多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应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范;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师德教育内化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环境。本课题拟就从这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一)陶行知教师道德修养理论的研究(领题人:张灼姬 成员:杨志勇、魏瑶仙、刘照康):

1、通过学习陶行知师德素养的论述,认真进行汇总,出版有关陶行知师德教育的材料(文章、论著、言论、行动和实践),以便教师的学习有针对性。认真研究、钻研陶行知教育思想、师德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找到切入点,对全校教师进行宣传、教育,力求全面、系统地掌握并实施到平时日常工作中去。

2、认真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宣传布置,在全校、社区造成一个强大的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行陶行知师德修养要求的声势,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已的一言一行,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3、通过多方面、全角度的研究、学习和宣传,使全体教师掌握陶行知师德素养要求,营造创设学陶、研陶、师陶的氛围,创设弘扬陶行知师德要求的主旋律,为课题正常、有效地开展打好基础。

(二)加强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方法途径的研究(领题人:范春生 成员:杨志勇、周彩妹、杨水英)

学习只有转变为行为,学习才有效果。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以致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教师中开展扶贫帮困,不歧视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行为落实,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教师行为规范。通过课题研究、学习,弘扬道德规范主旋律,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甘于奉献等优良作风;改变原先不良习惯和言行,比如禁止有偿家教,教师不再参与赌博、迷信、酗酒等,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各项考核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课题设计的目标。

教师教育思想道德要求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知识层次和思想水平,从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师德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提倡“四种精神”:一是“奉献精神”、二是“乐业精神”、三是“科学精神”、四是

“敬业精神”,它是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的具体体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

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要求始终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和检查总结等各个环节中,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热爱科学、精通业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注重效果、科学检查、更新观念、改革创新,解决教育教学道德研究,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教师教书育人,靠的是“言传身教”,主要体现在:思想正确、以理服人、情真意切、以情感人、准确生动、引人入胜、礼貌文明、为人楷模等几个方面。教师的交际道德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家长、密切联系、团结同事、善于协作、社会交往、公正无私。

教师的生活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涉及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大事。教师个人生活道德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精神充实、作风严谨、仪表端庄、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以身示范。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提高,对于更好地教书育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样的教师,会使学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热爱教师工作岗位,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家长满意率达95%以上,从而赢得社会声誉。

从细微处找到切入点,比如“爱生一例”的个案分析,案例是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依据,充分挖掘学校、社区等“爱心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通过有效的切入点,抓住师德建设、真爱教育这条主线,结合我校的特点,认真、细致、有效地进行研究、落实,通过师德建设、真爱教育的主线,带动我校师德素养的全面提高,从而完成课题目标。这种方法是点、线、面,从表及里,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全面开展课题工作。

(三)教师师德评价方法研究(领题人:徐庆忠 成员:黄良发、游柳妹、吴传美、李壮群)认真进行师德评价方式研究,建立师德评价、考核、奖惩制度。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向学生、教师、家长了解、排查我校师德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师德现状进行认真地分析、调查、综合考评,取得第一手可信的资料,供日后对比参考。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详细的师德评价体系,同时,运用个案法、普通了解法、教师自我评价、教师间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师德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形成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广泛监督。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并铺之以奖惩的措施,并认真建立好个人师德档案,把师德考核与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晋升和任用等挂起钩来,真正发挥激励和制约作用。

在评价的大方向的掌握下,适合采用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使全体教师感受到成长、进步的喜悦,更增强提高师德修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课题研究能正常、深入地开展下去。

课题研究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课题建设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此,在课题评价时,必须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师德素养的提高,必然引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学习情况、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对他们进步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在一个侧面反映师德建设的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

七、实施步骤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师德师风内涵,迅速扭转我校师德素养跟不上时代要求的实际情况。九年一贯制教学体制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优秀教师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部分学生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其中也有教师没有尽心尽职的原因。因此,改进我校师资结构、提高我校教师素养,提高办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因此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师德修养引领教师走发展之路尤显重要。

(二)要从扎实上下功夫,向落实上要实效,通过学研、教研、科研三个方面,在教师中形式赏识教育、真爱教育的概念和要领,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素养提出规范、规划,使教师形成自己需要的内驱力,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和实施工作。

(三)不断开展评比、阶段性总结和树立榜样、典型,以利更大的提高。树立教师的形象、发动全校教师参与我心目中的好教师的形象设计,根据陶行知教育思想,寻找统一努力的目标,查找本校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发动全校教师一起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既使有问题的老师改变了思想、端正了认识、改正了缺点,又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开展课题研究。

(四)实施过程:

1、设计申报阶段(2007.6—2007.9.)

成立总课题组,召开全校教师会议,邀请有关专家作讲座,认真学习、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及他对师德素养的要求,摘录陶行知语录分发全校教职工,详细介绍课题目的与任务、要求,学习相关理论,收集文献资料,进行课题分析,拟定课题方案,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完成申报工作.(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2、具体实施阶段(2007.9—2010.1)第一阶段(2007.9—2007.10):拟定子课题,确定各子课题领题人、确定研究人员分工,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召开课题研究的开题会。(张灼姬、杨志勇)

第二阶段(2007.10—2008.2):通过陶行知思想讲座,参加全省陶研骨干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让教师亲身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及他崇高的师德修养,并在平时工作中贯彻实施;通过教师说课、上课竞赛,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自身素养。

发动行知式青年教师集体、全体教师关爱身边的残疾人,扶贫助残,结对子,让残疾、贫困学生共享阳光。前提要求:润物细无声。(课题领导小组人员)

第三阶段(2008.2—2008.8):围绕师德实践,结合自身体会,要求全体教师撰写案例、论文,进行《爱与责任》演讲比赛,教师撰写个人师德小结,主要剖析从课题实施后自身素养的提高及不足之处,具体落实在“爱满天下”、生活教育论、言传身教等方面,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找出不足,以利更好地发展。(各子课题领题人)第四阶段(2008.9—2009.2):主办一次课题展示活动,普遍邀请上级领导、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社区负责人对学校师德建设成果进行考核打分,并接受中期专家评估验收,调整、改进下阶段工作。(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第四阶段(2009.2—2010.1):根据中期评估情况,相应调整课题实施的过程,更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工作。将课题实施过程中,记录的图片、录像、观摩等活动的记录和台帐进行整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思想汇报、师德演讲、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教师师德的评价情况,出相关案例集、论文集。(课题研究骨干成员)

3、结题鉴定阶段(2010.2——2010.7)

根据课题总结,找出师德修养提高的方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拟定总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汇编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收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2、机制保证:制订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考核、评价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健全激励机制,设立课题研究奖、奉献奖,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评优、晋级等政策倾斜,激励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注重师德修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厚德载物。

3、经费保证:学校领导教师科研意识强,积极性高,学校十分重视课题工作,领导舍得投入,能确保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和物资。

4、技术保证:学校聘请南平市陶研会会长陈家生、建瓯市陶研会会长周捷夫、副会长江华等专家担任课题顾问,指导课题研究工作,部署课题发展计划。巩固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建设。

5、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规划课题研究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师德素养的提高对

于学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排研究任务与学校日常工作相协调,学校工作安排时,必须优先考虑课题组工作计划,从而保证计划的落实和完成;做到课题研究——师德素养普遍提高——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良好„„(向更高一级目标迈进)

九、推进策略

1、分步推进、循序渐进

选好教研组教师作为课题重点实施对象,认真记录有关数据,观察研究效果,并进行滚动发展,力争每学期增加一个教研组作为调研对象,使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和发展者。

2、团结协作、学以致用

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成员、教师之间应该进行经常性互动研究,及时交流学习感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资源共享。提高素养,学以致用,提高研究的实效。

3、过程监督、切实有效

每个月、每个阶段按理性的计划正常发展,及时做好阶段性的小结与调整,不能走过场,只有课题、课题报告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通过认真调研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

十、成果形式(负责人:张灼姬、雷孝荣、杨志勇、李芳义)

1、每一阶段的个案设计、调查报告和师德总结,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案,实事求是地总结实践经验。每学年写出一定数量、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对课题提出具体实用的指导意见。提供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子课题研究报告,成果应展现在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2、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羸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使学校成为学陶、师陶、研陶、用陶的基地。学校办学质量、教师的凝聚力、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和增强,是最好的成果。

3、撰写能较全面反映本课题实验成果的综合性实验报告和专题论文。精选汇编本课题实验报告、总结和调查报告、案例的文集,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有系统、全面的学陶活动、提高师德修养的台帐。

4、建立校本课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师德建设,建立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龙村行知园》校刊为基础,以课题研究、研究成果为台阶,带动学校的师德建设,使全体教师能迅速提高师德素养,是学校的前途所在。

十一、课题组成员

课题主持人:江标友、范春生、雷孝荣 领题人:张灼姬

上一篇:供货情况说明范本下一篇:广陵区农业水利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