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2024-06-17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共10篇)

1.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篇一

让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唱”起来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素质包括唱、奏、舞、听、知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不用说奏了,连最基本的唱,都不是很好,而唱才是最直接地体现音乐本质特性的。学生要学会唱,要敢唱,更要放声歌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唱出的音,根本就是不在调上,难以入耳。因此解决学生的歌唱问题是提高农村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件重要的事。

关键词:音乐 农村 音准 歌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大部分人都喜欢听音乐,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我没音乐天赋”、“音准不好”、“唱歌跑调”等。虽然先天的条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你唱歌的能力。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如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是很关键的。

一、“唱”的含义

1、它的本义

“唱”在音乐教学中,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包括了唱、奏、舞、听、知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唱是排在其它内容之前的,可见它的重要性。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唱歌教学则是音乐教师的重点工作。“唱”和其他的不同,不需要童子功,只需要自己的努力。因此,“唱”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思。

2、唱的引申义

我将“唱”引申义为想唱,会唱,能唱,敢唱几个不同层次的“唱”。音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由于长时间的不接触音乐,孩子们往往不想唱,把自己的唱歌的机能给忽视掉了。孩子不想唱了,更别说会唱、能唱、敢唱了。

二、解决“唱”的问题

1、想唱是前提

通常我会将农村学生的音乐能力比作一张白纸,在纸上,只要你愿意去写愿意画,即使不能将纸变成一幅美作,也会让它有了颜色,这就是笔的作用。而音乐教师,同样也能起到一支笔的作用,要让你的学生拿着你给的笔在自己的纸上画下自己心中的图画。鼓励学生去唱,多放好听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音乐,喜欢音乐自然就想唱了。

2、会唱是条件

(1)学生不会唱的原因。

①学生的基本素质所决定。我校是一所农村薄弱小学,在以前,学生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唱歌。

②教师的忽视导致。反思自己的音乐课堂,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一堂课又唱又跳又做游戏等等,而真正用于唱歌的时间却不多。

(2)怎么样训练学生的唱。

①从音准入手,鼓励学生想唱。《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意思是说音乐课要突出它的学科特点,任何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并贯穿于教学始终。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有很多时候老师一味追求着课堂的互动,课堂的气氛。将音乐课变成了一节综合课,将原本以唱为主的音乐课变成了四不像。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从只能随着磁带唱到随着钢琴唱,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来适应。对于音准感觉好的孩子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学生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音乐教师要意识到音准问题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课堂上,在保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不打破自己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加上一些音准的练习,会为你的音乐教学增加艺术魅力。音乐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不断地练习,量变的同时质也在变。

②教会学生聆听,鼓励学生大胆唱。“聆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仅是在音乐课上,在其他的课上,学生也是不会听课的。聆听是一个感知型的倾听。一般人获得语言的途径“听”占45%以上,幼儿在不识字以前“呀呀”学语、背诵唐诗,凭的就是听觉,靠的是反复“聆听”。音乐初学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在“聆听”时虽然对音色音区、节拍节奏、音量强弱、旋律和声、意象塑形、情致心态、人格意境一下子不能理解,但他们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很迷人,能给他们带来欢乐。虽然还是生理感情上的,但恰恰是对音乐审美的出发点和基础。“聆听”是最直接的感知方式,学生能最直观地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愉悦,能在感性中积淀理性,在瞬间潜藏艺术实践经验。这样为审美反射提供了条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因此学生只有学会了听才能对于音准问题有一定的解决。

③从单音到音阶训练,鼓励学生反复唱。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④重视歌曲的模唱环节,让学生唱准。模唱就是模仿唱出。模唱可以用音名,也可以不用音名。模唱用音名或者不用音名,两者是有区别的,就像孩子叫姐姐,但不知道姐姐的名字一样。对于懂音名的孩子,要试试他的音高感觉,可以不用唱名。但要说明的是当孩子模唱不出时,千万不要就认为孩子的听觉不好,这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用不唱音名的方式是为了是感受音高而进行的训练。对于学生的模唱要加以重视,往往学生不注意这个他在歌曲的演唱中,在音准方面就会吃亏的。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音准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整体体验。

3、能唱是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学习音乐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从不想唱到想唱再到会唱,让农村的孩子也会唱了,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嗓音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欢,这就是我——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

2.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篇二

一、农村初中音乐作业的现状调查

今年3月份, 本人对我校七、八、九年级的36个班学生发放了《你 对中学音 乐作业知 多少》的调查 表共2152份。调查发现, 平均每班有92.42%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副课”, 而接触过 音乐作业 的仅占10.33%。从学生完成过的为数不多的音乐作业情况来看, 音乐作业设计或无或单调, 选择的基本是背唱歌曲、背记乐理, 其他形式寥寥无几。我校是市基本现代化学校, 西部板块的龙头学校, 而情况并不容乐观, 可想而知其他农村初中就更加不堪了。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每个班级都有86%以上的学生希望在课余时间与音乐接触、与音乐亲近。调查 中, 在问到“你喜欢在 课余时间 跟哪些与 音乐有关 的事物接触”时, 70%的学生选择了听歌曲, 58.3%的学生回答有过想让歌声表达自己情绪、想法的经历, 15.6% 的学生有为歌曲改编等创作的经历。这些都表明学生还是饱含音乐热情的。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 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在课外把这份余热进行下去。

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 通过音乐的平台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悟、学会创新是重中之重, 而音乐作业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 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 建立“音乐作业集”必然成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音乐作业 集”应是在日 常音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 当学生将音乐作业融于日常进行的学习环境中, 他们就会投注精力于创作更高品质的作业。

二、中学音乐作业集的建立

(一) 音乐作业集的设计理念

1.以“兴趣培养”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 课堂学习与己无关;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兴趣, 学过的知识转眼即忘。因而, 音乐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尽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方面地开发对音乐的认识。当学生将音乐作业融于日常进行的学习环境中, 以及当学生了解作业的目的时, 他们会乐于投注精力于创作更高品质的作业中。

2.以“学科拓展”为基本理念

“提倡学科拓展与综合”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在实施中, 音乐作业 的设计应 以课程内 容为主线, 拓展作业 设计的空 间, 通过和数 学、语文、科学、英语、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各学科紧密结 合, 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 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 尤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3.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正如卡尔·奥尔夫所说的“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 对于一切, 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 而是精神的探讨”。因此, 我们应该利用音乐作业, 提供给学生自由的想象和探索空间, 让音乐走 出课堂, 走进生活, 让音乐充 满生活, 让音乐陪伴终生。

(二) 中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1.操练型作业

操练型作业是音乐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作业类型, 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如在器乐欣赏时, 可邀请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器乐的学生准备乐曲, 使这些特长生有了展示和巩固练习的平台, 又增加了其他学生欣赏音乐的乐趣。又如在强化学生的气息训练时, 可让学生每天回家练习吹羽毛、闻花香, 或者模仿轮胎放 气等方式, 在游戏中 训练气息 控制技能, 感受作业过程的愉悦。

2.感悟型作业

感悟型作业是让学生从单纯的操练型作业中走 出来, 用心去感 悟音乐所 表达的情 感。如欣赏 了《天鹅湖》、《嘎达梅林》、《父亲》、《天亮了》等作品, 我让学生课后写出自己的体会, 使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感悟更深刻、更具体。

3.创造型作业

创造型作业即通过为乐曲或歌曲创编歌词、创编表演方式、续写故事、为音乐配画、配诗等方式, 来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欣赏完《图画展览会》这个作品后, 让学生为《两个犹太人》续写故事, 为音乐配画、编配小品等, 让学生通 过动手、动脑参与实践,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还能激发学生完成音乐作业的积极性。

4.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性的增强, 音乐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我们应利用“校园广播”、“歌手大赛”、“慈孝感恩教育专题晚会”、“艺术节”等活动平台, 将音乐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 使他们爱上音乐, 爱上生活。如, 我县教育局把今年定为慈孝教育年, 借助这个平台, 我们将一些慈孝感恩教育题材的作品编入到作业集中, 如《天亮了》、《父亲》、《母亲》、《让世界充满爱》、《听妈妈的话》、《我的祖国》等, 平时利用 校园广播, 让全校师 生共同学习这 些歌曲。将《让 世界充满 爱》、《听妈妈的话》、《我的祖国》这三首歌曲定为必唱歌曲, 分别分配给七、八、九三个年级去创作、编排, 在元旦文艺汇演上, 要求师生共同参与, 模仿CCTV-3《激情广场》栏目, 以方正形式进行PK。全校师生群情振奋, 兴趣盎然, 表演气势宏大, 效果极佳。

5.研究型作业

布置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 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设问解惑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研究作业, 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浓厚的音乐作业兴趣,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音乐间奏的作用容易被学生忽视, 我让同学们课外去探究“你认为音乐间奏有几种作用?并举例说明”。学生用已学的音 乐作品, 通过讨论、比较, 归纳出间奏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对音乐发展起贯穿作用、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歇息的机会等。

6.随机型作业

随机型作业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时间关系 或教学失误等造成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而布置的弥补性作业, 它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如在欣赏《溜冰圆舞曲》后, 我感觉到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性依然迷茫, 于是我马上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张表格 (分为四项:曲名、结构、旋律线、感受) , 让学生课后再次聆听乐曲, 组内讨论后, 再在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评价, 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中学音乐作业的评价

遵循本校“X+1”学本课堂改革模式, 我要求学生完成各自作业后, 通过老师导评、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多向评价相结合的互助小组评价模式, 用系统的方法去收集和评论学 生的作业 样本, 打破了传 统的“量化 考试”, 注重评价的实效功用。

1.教师导评

教师的“导”, 即为抛砖引玉。这种方法经常用在学生还不清楚如何评价作品的情况下, 教师适当提示, 尽量导出学生的评价方法与独到的见解。

2.组内自评

增强合作小组学生组内自评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合作意识。如布置学生回家自制简易乐器后, 请学生介绍制作中最得意和不足的地方, 请各小组根据评价标准给组内成员打分。

3.组间互评

各合作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发现并学习他人 的长处。互评中教师无须一步一步地详细讲解, 只需做好恰当的引领。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美德。

4.多向评价

多向评价即采用教师导评、学生自评、组内自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双向 或多向评 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 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如在期末考 试前, 我设计如下考试评价方案:第一轮为集体合作。以班级合作小组为单位, 集体商讨表演方案、创编表演形式, 共同完成一个节目, 节目健康向上、形式不限 (完成后先由各组委派评委打出一个团队分) 。第二轮为特长展示。个人展示特长, 突现优点, 争取超越团队分。最后再 由老师根据各组的演唱、纪律表现给优胜组每位学生加上优胜分。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使学生体验到小组团结协作创作或表演成功的快乐, 也满足了特长生展示自我的欲望,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音乐作业集的建立与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 拓展了课程内容

学生的音乐作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 有的作业艺术形象生动鲜明, 所表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 能引起学生共鸣, 激发好奇心, 唤起他们 的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们通过反复甄别, 根据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多层次、多角度地选出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丰富当前的中学音乐课程内容, 使中学音乐课程更加完善。

(二) 提高了学生能力

对音乐作业的重新设计与组合, 灵活运用, 创新发展, 不仅拓展了课程内 容, 丰富了学 生的知识,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实践中能更自信、更有个性、更有创造性地完成音乐作业, 体验了创造和表现的快乐,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提高了教师能力

3.让学生“乐”于音乐创作 篇三

【关键词】“乐”于音乐体验;音乐表演;音乐创作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音乐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快乐地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其重要。《龟兔赛跑》是一节音乐欣赏课,这课,我在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还有三组不同的小动物:第一组是兔子、小鸟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呢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之后,我选了三组同学分别模仿表演了三组动物走路的样子,学生很开心、很快乐。

二、遨游创作的天地、体验成就感

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机遇对学生进行创作的辅导:

1.自制乐器、自编节奏

我们音乐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合作伙伴”。有一堂音乐课,根据旋律打击节奏,有一个男生用竖笛拍打椅子,发出嗵嗵的声音,几个男生听到了,也学起样来,教室里充满了嗵嗵嗵的声音,表演完毕,这几个男生不安地看着我,准备接受我的批评。他们想不到我会表扬他们,我说,刚才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打击乐的声音,椅子是家具不经打,我们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听的东西自制乐器来打击呢?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课余时间制作,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编歌词、自创旋律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的内容,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创编音乐,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我常常采用自编歌词和自编旋律的形式,如:我让五年级学生自编《欢乐颂》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天高高、草儿青青,太阳公公在微笑。妈妈欢笑、爸爸点头,我的心情真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音乐又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据老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快乐放飞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乐”于表演

学生天生爱模仿和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后,我总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用身段、手势、眼神、表情来自我表演,有时根据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来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话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虚拟的角色。为了增添气氛,我要求学生自制道具,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册《读书郎》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与读书郎有关的节目,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组表演合唱(校园十佳歌手领唱,其他同学合唱);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读书郎自带了道具即书包;一个小组表演舞蹈;一个小组表演打击乐等等。

发挥想象,表现自己不仅是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创作愿望得以实现,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快乐,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让学生“乐”于色、画

音乐和绘画是一对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中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而图画与色彩是血肉相连的,我常常在欣赏和听歌曲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一副画,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或者用色块来表达听音乐的感受,这个活动学生们最喜欢,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兴致勃勃用色彩随意挥洒,用红色表达欢快、热烈的场面;用蓝色表现抑郁、沉闷的心情;用绿色来表达生命与希望;用黄色表现明亮与美丽。如:我们欣赏第九册《踏雪寻梅》时,学生们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一组学生用蜡油来制造梅花,一组学生用各种颜色的纸块剪贴梅花,一组学生用色块挥洒,一组同学勾画简笔画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歌曲、音乐欣赏完了,一副副幼稚、美丽、夸张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诞生了,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溶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音乐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只有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把“人本位”作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观,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4.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篇四

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对高中音乐鉴赏课进行改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参与“动”起来,是众多高中音乐老师迫切需要探索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音乐鉴赏的重要作用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的重要内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大纲针对音乐鉴赏模块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1.因高中音乐课没有升学率的要求,学校对音乐课重视不够,没有行之有效的对音乐课、音乐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造成老师对课堂教学可以随意自由安排。

2.高中音乐教材内容的编写是以大城市学生的音乐素养、知识水平为标准,程度偏于专业化,与乡镇学生的音乐素养、知识水平相差太大,学生接受不了,更谈不上理解,所以排斥音乐课本的内容,往往喜欢与他们的审美观、审美角度、审美情趣相接轨的流行音乐。

3.一些教师因学生不喜欢上课本的内容,难以开展教学,索性把音乐课变成了电影、小品课或自习课,使音乐课形同虚设;或投学生所好,只局限于让学生接触流行音乐。

三、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前期准备及前提

1.音乐课成功的基础是建立师生之间友好互动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音乐课成功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首先要有友好信赖的关系,教师要懂得尊重、欣赏、理解、关怀学生。每学期上课前先通过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尽快的了解学生的喜好、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形成友好、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让每位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都乐于对你畅所欲言,对你的每堂课都有所期待。

2.要使学生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侧重,并适当的加入本土的一些音乐素材。

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接受音乐的认知水平、喜好、需求、接受能力等,对教材进行筛选、整合和有所侧重,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探求欲望,才可能营造积极参与、体验、探究的教学课堂。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简单、明了,选材恰当。

①使用或设计风格统一的模板。

②内容要围绕主题。

③图片要与主题相呼应。

④文字要易懂、简洁明了,篇幅大小要适度。

⑤文字的样式、字号、色彩、效果要保持统一,只有主题风格的整体统一,才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件内容上。

4.始终以学生听觉体验的积极参与为先导。

以提高学生听赏能力、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的满堂灌,或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喜欢怎么教就怎么教。听觉体验是学习、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效果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也只有增强学生听赏能力,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产生相应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作思维。

四、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动”起来的教学方法

1.课前十分钟的表演参与。形式不限,可唱歌、跳舞、演奏乐器,也可以进行戏曲、相声、小品表演,以及一些优秀音乐作品的介绍,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发掘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自信心和各项才能。

2.上课前先布置学生查找相关音乐作品的资料,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以不同的形式、表演手法加以介绍。学生收集相关的作品资料,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手法,如:小品、诗歌、话剧、舞蹈等进行介绍,促进和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参与性。

3.以问题引导,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4.针对音乐作品的不同对比方式,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悟。

①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比较。如:《赛马》二胡版与西洋乐器版的比较,感受不同乐器演奏的魅力。

②同一时期作品不同风格的比较。把同一时期不同的音乐风格联系起来,既巩固知识,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音乐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欣赏古典主义音乐时把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相比较;欣赏浪漫主义音乐时把肖邦与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相比较。

③同一首作品不同处理风格的比较。如:《猎人送葬行列》的主题音乐与《两只老虎》主题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两只老虎》的大调式主题音乐改变成小调式主题音乐时呈现的不同风格、特点。

④演唱方法的比较。可以通过观赏同一音乐作品各种唱法演绎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各种唱法特点、风格的了解与鉴别。

5.实物参与。在欣赏中华民族乐器打击乐时,请学生在课堂上演奏乐器,如:锣、木鱼、鼓、竹板等,让学生对乐器有更直观的了解,对音乐的认识也有更深的感触。

6.模仿参与。欣赏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及舞蹈时,让学生随着音乐通过模仿舞蹈动作的参与,能更好地融入、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7.创作参与。创作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难易适中。如: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时,让学生在了解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的特点等,布置学生创编以学校宿舍生活为主题的音乐剧,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使学生把所学的、所理解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创作方式加以反馈,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8.游戏参与。①接触每一种民族乐器时,先通过听音频、看图片、猜谜语、比划动作等游戏方式猜乐器,让学生带着探求的兴趣去了解民族乐器。②歌曲接龙,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能积累歌曲。歌曲接龙游戏,如:分同字或同音接龙、不同主题接龙、不同情感接龙等,激发学生学唱、收集、表演歌曲的兴趣,拓宽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了解、积累。

9.竞赛的参与。如:音乐剧的创作、表演及评选。通过学生的创作表演,既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表演欲,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10.情感的激发、体验。通过欣赏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演奏,及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外国观众的热烈反应,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了解。

11.音乐的多种表达形式。如:音酚肜仕小⑹歌、散文、绘画、戏曲等相结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如临其境,易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12.情景模仿再现。如:欣赏《猎人送葬行列》时,让学生们扮演送葬的小动物,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脸部表情等,随着音乐的发展表现出来,既把小动物的送葬场面再现的表演出来,又加强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

13.撰写音乐鉴赏短文、听后感等。音乐鉴赏短文、听后感的撰写,有益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如:让学生完整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又从历史听出作品的音乐特点、风格,被不同乐章内容渗透的民族精神所震撼,对中华民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5.音乐,让语文课“动听”起来 篇五

——借《琵琶行》名句例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摘要:音乐无处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建构着我们的文化。在语文课的教学改革中,如果我们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巧妙地选取音乐,让其与语文整合,加强应用的适度、力度和深度,就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利用音乐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课文朗读等环节恰当地插入音乐进行简要说明。

关 键 词:辅助手段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种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艺术,有着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特殊功效,它以它特有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美的无限追求。它无处不在,是沟通万物的桥梁。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和门生谈教育时曾有如下精辟见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语文学科中的教材,与孔子讲的“诗”大致相当,是文学的代表;“礼”与语文课中的人文性相当,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体现;“乐”与语言的内在节奏及教学中的音乐因素相当。新的语文教育观念就是要改变中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促使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喜爱音乐、学唱歌曲是中学生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能见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但很少见着不爱音乐的孩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音乐作为辅助手段,它那超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利用中学生喜爱听歌爱唱歌的特点,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新课,为传授新课创下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音乐作业——学唱凤凰传奇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并宣布学完了课文要进行一次小组演唱PK赛。这下,同学们的兴致可高了,他们在课余挖掘课文,下歌曲,记歌词,设计演唱形式,忙得不亦乐乎。分析课文时,平日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都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分析景物特点和人物情感时细致具体,表现特别积极。课后,我们一起学唱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此时,课文和歌曲已经融为一体,优美的文字、轻灵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动情的歌唱为文本的学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后来的元旦篝火晚会上,当他们轻轻唱起这首百唱不厌的歌时,我觉得,他们真的懂得了《荷塘月色》其文、其曲。

学生上文言文时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在学习《鸿门宴》时,可选用《霸王别姬》这首歌。当屠洪刚的“望长空,四方云动,剑在手,问世间谁是英雄”激起学生对西楚霸王的深深惋惜之情时,教师适时道出“其实项羽对刘邦有一个很好的斩草除根的机会,只是项羽大意使刘邦逃脱,放虎归山,才有了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这个机会出现在什么时候,项羽又怎样放虎归山的,让我们进入《鸿门宴》的学习”的导语,学生的兴趣马上被紧紧地吸引到追溯项羽失败的转折点上去了。

导入新课时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如和学生一起欣赏唐代白居易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时,边播放一首与文本情感相映衬的琵琶曲,边插入一些风景图片或flash,效果就是不一样。学习《孔雀东南飞》前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十八送别》、学习《春江花月夜》前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曲等等,他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篇目的学习都可用此法,均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有声”胜“无声”——分析课文内容时,再现场景,加深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分析《琵琶行》音乐描写的特点、手法和作用时,插播些音响,以帮助学生理解手法及其作用:“大弦嘈嘈如急雨”,放急雨骤下的图片和音响,来表现琵琶声的粗浊厚重;“小弦切切如私语”,让两位女生切切私语,边谈边笑,来体会琵琶声的轻细急促;“大珠小珠落玉盘”,放图片,想象大小珍珠参差错掉入玉盘时的声音;“间关莺语花底滑”,放黄莺在枝头花叶底下鸣唱的图片和声音,来理解琵琶声的婉转流畅„„一堂活色生香的音乐欣赏课,写作手法赏析课就高效出炉了。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播放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些歌词不禁让人联想到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劫富济贫的豪爽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播放《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围绕此两句讲述王熙凤生平有关事迹,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核。

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借助歌曲,寓学于唱,背诵诗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代诗词的背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按照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量的名篇,每册必修课文有两个单元的古诗文教学,每个单元又有三、四篇文言文,五、六首古诗词;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更是集中,整本书都是古诗文。学生的背诵任务可谓重矣,要想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全背可谓难矣。文学作品的情感深邃广博,而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接受水平等的限制,往往对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体验不深。音乐歌曲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所表达的甚至比语言文字更生动、深刻、丰富。在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就背熟了。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歌词语言清新优美,曲调悠扬哀婉,这些都能很好的起到诱发学生深层审美体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配乐朗读,陶冶情操,激发想象。

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家都

熟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当年俞伯牙鼓琴,钟子期能根据琴声联想到高山流水,可见音乐具有激发人们的想像、沟通各个感官之间的审美功能。《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首告别诗,这首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语言优美,配上钢琴曲《爱之梦》,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归去来兮辞》配以古筝《寒鸦戏水》,配乐朗诵,声情并茂,学生仿佛回到了当年陶潜诗人采菊隐身的南山之下。教学散文《故都的秋》,把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涵咏,想象“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的意境,进而感知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时代背景下有志之士的忧乐情怀悄然在空气中弥漫,在学生心中找到温柔的触碰点。

五、结束语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音乐是通往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当高雅的音乐一旦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时刻,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开启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让他们愉快的步入课文所营造的那座无比神圣的殿堂。”在“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大语文观下,正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重视音乐的巨大作用,把音乐欣赏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实现语文与音乐的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们入情入景,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获得审美愉悦,更容易把文学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需求,审美情感,我们便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奏响一曲与心灵共振的和谐之歌。

参考文献:

[1] 欧小琪《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 保金丽《浅谈阅读教材中的歌词教学》

[3] ISBN7-303-05875-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6.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篇六

本文以音色为出发点,分析研究计算机音乐创作和传统物理发声音乐的原理及音色特点,并对二者的结合进行阐述。

一、传统物理发声音乐的原理与音色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物理音乐是指由传统声学乐器或人的声带振动发声而产生的音乐,它以一种具体存在的的形式表现给听众。

(一)传统物理音色发声的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击鼓而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鼓皮的振动、弦乐乐器由于琴弦的振动而发声、管类乐器由于管内的空气的振动而发声。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发声体振动延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音值,发声体的材质、结构等影响了声音的音色。例如:小提琴在强奏时会给琴弦施加稍大的力,力度的大小决定了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影响了声音的响度;女生的音调一般比男生高,是因为声带的振动频率比男生快;在钢琴上弹奏跳音时琴弦振动持续的时间比弹奏保持音要短;吉他的音色与木材选用的优劣程度有很大联系。

(二)传统物理发音色的特点

影响物理发声乐器音色的因素有材料、结构等,这些因素与声音的特性紧密相连。

材料的选择是决定音色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材料的结构密度不同,在制造不同类型的乐器时,会随着是否直接发声或辅助发声而不同。一般来说,材料物理结构密度大的适合制作直接发声的乐器;结构密度小而松散的则常常用于辅助发声。如同为木头,作为打击乐器的梆子、木鱼等借用选用密度较大的楠木、檀木为材料;而作为辅助发声用的古筝,则选用密度小而松散的松木、梧桐木作为共鸣箱构造的主要材料。

乐器结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音色的共振峰与其所产生泛音的多少上。

共振峰影响音色的一个重要参数的共振峰是指声音在发出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乐器结构中许多不同块面所共振后的频率音高,而这种频率音高相对集中的音区则称为共振峰,是属于声源内部的共振。不同乐器的结构其共振峰也不同。共鸣体的大小、材质、形状等都影响着共振峰,所以有的声音共振峰大,而有的声音共振峰小。例如:通过口的张大缩小改变共鸣腔的大小,共振峰是不同的,音色也是不同的。正是由于共振峰分布的位置不同,让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声或者不同音调的同一种乐器等等。

泛音一件乐器中用来发音的整个弦长所发出的称为基音,在整个弦长的1/2、1/3、1/4等处也会同时发生振动而产生其他音高,这些音则称作泛音。泛音是影响音色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泛音的不同组合方式会决定不同的音色。例如:正弦波是频率中单一的一种信号,它只有基音没有泛音,而方波是一种非正弦的波形,所以正弦波和方波它们发出的声音的差别就很大。钢琴的键盘上每一个音的弹奏都伴随着许多泛音,例如:弹奏一个大字组的C,我们可以从频谱上直观的看出基音后伴随着出现的泛音(横向为基音及16泛音的方块坐标)。

(三)传统物理发声音色的拓展

20世纪的一些作曲家们由于对一些新颖的音色的需求,在演奏法上进行了许多的拓展。例如:在演奏钢琴时,不是在键盘上弹奏,而是无声的按下琴键,再用另一只手或拨片等在琴内刮奏琴弦,以获得一种特殊的音响;在小提琴的演奏中,用弓背敲击的特殊演奏法来寻求一种新颖的音色。而这种新音色的发掘则开始了人们对音色探索的无止境过程,导致了计算机参与建构的电子音色的诞生与泛觞。

二、计算机音乐的原理与音色特点

(一)计算机音乐的原理

计算机音乐是利用MIDI技术,音频技术,以振荡器、合成、采样等方式得到的音色为素材,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来进行制作的一种新型手段,它在当今音乐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计算机音乐前生的早期电子音乐处在一个对声音的创造、实验的阶段。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具体音乐,即是将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录制下来,经过加工合成等处理形成的音乐。随着磁带录音技术的诞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磁带音乐,通过磁带的倒放、拼接等手段对音乐进行处理;电子合成声音技术的问世又把电子音乐带到了一个新的合成器音乐阶段。从这个发展的过程来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愈发成熟推动着计算机音乐的发展,是科技和艺术结合的产物。

在计算机音乐创作中运用MIDI技术、音频技术、调制技术等手段,将音色的拓展变得更为宽广。MIDI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外部的电子乐器进行发音,利用MIDI技术将电子合成器、音源等与序列器连接在一起即可以方便的进行创作;音频技术是计算机中央处理器通过编码的方式将声音以数字化的形式再现模拟声音,它可以对声音进行修改、控制、组合等;调制技术则利用各种效果器,为音色的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的多样,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与传统发声音乐相比,在改变时值、音高、前进方向、空间等方面具有更多随机性、可变性。

(二)计算机音乐的音色特点

计算机作为一个载体,它所包含的音色资源是无穷无尽的,音色的多样性也是计算机音乐的一大特色之一。这些音色相对于传统声学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它们所具备的特性、音响具有更加广阔、新颖的发展空间,对激发创作者的创造力是非常有利的。计算机音乐的音色在音域、音响实现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发声音乐中的许多局限性,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力。

传统声学乐器都有它们固定的音域,而计算机音乐中的音色即使不在固定音域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演奏的,而一些电子音色,一般不受音域的限制,具有宽广的音域。根据作品的需要、音响效果的需要,作曲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音域来表现音乐。计算机音乐音色的音响实现上具有更多灵活性,它在音色使用上强调的是合成性效果,为追寻特殊的音响常采用音色叠加的方式,将自己觉得合适的音色叠加在一起使用,在音色的选择上显得自由。

在计算机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对音色改变、拓展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养,这也成为了计算机音乐的一大特色。例如在音色的空间设计上,可以通过添加效果器来改变音乐的空间感;通过对高频、低频的增益或者衰减,对音色进行改变;通过改变Attack time和Release time对声音的起始和释放的时间进行改变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让计算机音乐的音色得到了广泛的拓展。

除了以上的技术外,计算机音乐通过调制技术,对人性化、真实性的提高也是很显著的。通过对EQ的调节,间接的改变音色。通过音色声像的相位处理,能够给很轻易的确定音色的位置,并且可以任意的处理它们的摆位。通过相位处理后的音色会会更加有空间感。如果声相的设置也可以利用画包络线的方式进行设置时,声音的相位就会马场游动起来。

混响是一个充满在我们身边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无处不在。声音在一个空间内经过一次或者多次反射直至消失就是混响现象,通过增加混响效果器,即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的声场效果,将声音经过多次叠加得到的人造混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觉习惯,音色效果,乐曲的表现效果来对混响进行调制,得到一个虚拟的的声场。

由于计算机音乐中音色的丰富性、灵活性、技术手段处理方式的多样化为作曲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创作者的创作思维也得到了更多启发。

三、计算机音乐与传统物理发声音乐的结合

计算机音乐与传统物理发声音乐,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传统声学乐器由于演奏方法、演奏者的不同具有的可变性较大,动态也较大,但也有一定局限性;而计算机音乐的音色虽然种类多样,但是也无法完全像传统声学乐器演奏效果那样人性化。通过结合传统物理音乐的特点,增强计算机中传统音色的的真实性,利用现在的计算机音乐中的处理手段,增强非传统音色的特色性,使音乐更具人性化、想象力、可听性。

(一)音色的结合

在计算机音乐与传统物理发声音乐的结合中,最为显现的就是音色的结合。

在通用midi技术的GM音色中,就有大部分音色是模仿传统物理发声音色的,这些音色可以通过FM调频技术、波形合成技术得到。在音色的拓展上,超越了原有音色的音域关,不再局限于原有乐器的音高上的限制,在人耳客厅的范畴中可以无限制的高或低。FM调频技术是使高频振荡波的频率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利用不同的调制波频率和调制指数,合成具有不同频谱分布的波形,通过这种方式来模拟传统声学乐器的音色在经过变形后就会得到具有特殊效果的电子音色,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而传统声学乐器不具备的音色。

采样音色,即是用电子的手段再现真实乐器演奏的声音。利用录制的方式对声音样本的音高、演奏力度、演奏强弱、演奏法等进行采样,采样后的音色被安排在每一个音高上。采样过程的细腻精确程度直接到音色的品质,声音数据所占的字节数的大小与声音的质量是成正比的。音色库制作厂商East West公司推出的旗帜管弦乐音色库白金版管弦乐音色插件一直风靡整个音乐创作界,全部音色使用音质最好、演奏最佳采样完成。由于采样音色来自于真实的物理发声音色,对音色的使用也是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所以极大方便了用户,通过计算机就能完成常见的物理发声乐器的音色再现与音乐呈现。

通过电子手段产生的仿真音色、合成音色,它们的可选择性是非常大的。这些素材被大量的运用在影视配乐、动画游戏、歌曲伴奏等的制作中,无论它们最终用何种形式呈现,它着实的给作曲家们提供了更多便利以及想象空间。

(二)演奏法的结合

在MIDI音乐技术的制作中,常常通过控制器的使用来让电子音乐更加接近传统物理发声乐器的音色。

MIDI音乐技术的控制器就好比一个化妆师,画笔握在化妆师的手上,如何去修饰加工,最后以怎样的妆容呈现,化妆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控制器,能够对音色进行很多细节上的修改,弥补由于演奏法单一而造成的音乐缺乏动态的情况。在选定好自己所需要的音色后,对预制音色演奏出来的效果感到不满意时,控制器的使用会为这个音色演奏的效果大大加强。

以小提琴为例,在演奏顿弓这个特殊奏法时,声音应当是干净利落的,这时候,72号控制器与73号控制器就能很好的起到改变音色的作用,72号控制器是控制音色的Release time(释音时间),73号控制器是控制音色的Attack time(起始时间),Attack time在改变声音起始时间的同时,对音头的音量大小、声音的软硬程度也有所改变:而Release time能够调节声音在释放后延迟的时间,通过对这些数值的调节,从而使音色更加逼真。

若在MIDI中处理铜管乐器的吹奏长音,处理吹奏过程必须要随着气息的变化。用MIDI键盘直接输入的话就显得直白、呆板,无法达到人性化的要求。这时,可以利用控制器中11号Expressing(表情控制器)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一般在吹奏时,刚开始由于气息充足,声音是较有力的,当吹了一会后,气息快要用完,力度也渐渐弱下来,在最后快结束时,演奏者可能会将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吐出来,那这个时候的力度又加强了。为这样一个由强到弱再到强的吹奏长音过程,可以插入11号表情控制器,通过画包络的方式来表现更具人性化的音色效果。

利用控制器对传统的一切音色进行处理,是建立在对传统乐器的发声、演奏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传统声学乐器的了解学习也尤为重要。

(三)声学乐器与计算机音乐的结合与交融

由于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愈发成熟,在音乐的外部呈现上也越来越广泛的与传统物理发声乐器的演奏结合在一起。在新型音乐会的节目单上,我们常常看见“为唢呐与电子音乐而作”、“为组合打击乐与电子音乐而作”、“为小提琴与电子音乐而作”等等,这样的作品不仅发挥除了传统声学乐器的长处,通过与电子音乐的结合,更以一种新颖的方式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享受。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者的结合以外,在一些作品中,也会运用计算机音乐的空间技术来运用到传统物理发声音色的现场演奏中,用计算机音乐的音色思维来创作传统物理音乐作品。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家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中,即用采样乐器与真实乐器的交互组合。在现场演出时,是利用两件真实乐器与四个音箱来表现的,声音的运动方向、运动轨迹、运动的组合方式在作曲家的精心设计下,使得音乐充满了层次感与丰富的表现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陈牧声的《为八只琵琶而作》,则充分借鉴了计算机音乐中声像相位游移的手段来表现古老的传统乐器。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也影响着作曲家们的作曲方式。在传统的作曲方式中,作曲家们常常用笔在在乐谱上书写,而如今,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作曲家们作曲也开始普及起来。作曲家们利用计算机这个平台,可以对作品的音响效果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作曲家也能方便的对音符、乐器音色进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作品成形后,再利用计算机中生成的乐谱交给乐队排练,这样的创作流程更为现在的音乐创作者们接受。

四、结语

7.让学生乐起来 篇七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一大措施。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采用游戏、chant、歌曲等,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快乐地学习,以达到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目的。

一、乐中练,在儿歌中复习操练

通过一节课的新授学习,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不难发现,在练习阶段,单纯、机械的操练让他们感到乏味,记忆单词和句子成为他们的困惑。在使用chant后,我发现学生学习的情绪和记忆的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下是教学中的几个例子:

1.用于新单词教学

动物园里真热闹,让我们过来瞧一瞧。

dog dog汪汪汪,cat cat喵喵喵。

bird bird天上飞,monkey monkey最顽皮。

tiger tiger真凶猛,zebra zebra黑又白。

panda panda吃竹子,elephant elephant鼻子长。

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dog,cat等八个动物类的单词,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把这八个单词背出来,可能会花上很长的一段时间。编成chant之后,这八种动物在儿歌中变得琅琅上口,学生自然能轻松地背出来。

2.用于句型教学

chant用于句型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How are you的句型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记住刚开始学的一种回答,即Fine, thank you.而对其他几种回答往往记忆不深。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运用chant进行记忆:

Hello,hello,How are you?

Fine,fine,thank you,

and you,and you,and you?

Im fine,Im fine,Im fine,too!

通过chant,学生马上掌握了How are you的这几种回答,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能熟练作答。

chant不仅可以在操练单词和句型中使用,还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在学生学习疲乏的时候重新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学习英语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充满乐趣。

二、歌中乐,在歌声中巩固拓展

针对小学生爱唱爱跳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生动、活泼的英语歌曲令他们感到新奇,充满了渴望。在巩固单词或句型时,我们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以歌曲的形式结合起来复习。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这些歌曲,会使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总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要熟记字母、单词、句子,似乎很难做到。此时,我们不妨来试试这些英语歌曲复习巩固的功效。

如,用大家熟悉的“两只老虎”的音乐来唱下列内容:

Are you a worker? Are you a worker?

Yes, I am. Yes, I am.

I am a worker. I am a worker.

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配上不同的单词或句型编成歌,并适当加上一些手势,学生很快就会唱了,不仅对表示职业的单词进行了复习巩固,而且也拓展了Are you…和How do you do的句型,一举多得。

对于这些改编的歌曲,不仅易唱易记、琅琅上口,孩子们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每首英语歌分别包含了一个知识点,歌曲成了知识的载体,学唱的过程就是在巩固知识。简短、有趣的歌曲,寓学于乐,学生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获得了英语知识与技能,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玩中用,在游戏中运用新知

课堂教学离不开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种组织活动可以借助游戏,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基本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一起玩。

例如“碰地雷”: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或者有些学生不动脑筋地机械跟读。在这种情况下,用此法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这个词学生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ne two three,bomb,做动作,向他砸过去!游戏有趣,气氛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很大。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适当地运用游戏、儿歌、歌曲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使之发自内心地渴学、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具有活泼性、生动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乐”起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8.作业,让学生乐享音乐 篇八

镜头二:在上完《有趣的五线谱》一课后,笔者请学生课后将以前学过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表现在五线谱上。话音未落,学生就嘘声一片:“不是吧,又要写作业!”“真麻烦!……”

为什么在课堂上表现很好的学生会对音乐课后作业无从入手?不感兴趣?甚至很不耐烦呢?要知道他们在课堂上可是非常的乐学善唱爱演啊?小学音乐课到底需不需要布置作业,该怎样布置?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小学音乐学科作业是在新授乐理知识、歌曲、创编课后,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而布置的,巩固旧知识复习新知识使音乐学科的学习内容完整的串起来的过程。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音乐作业人人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小学音乐的根本所在。同课堂教学一样,课外作业在布置时要注重趣味性,多形式、多手段,特别要选择一些本身具强烈吸引力的事物,这样学生就乐于去完成这项课外作业,发挥了他们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聆听、歌唱、表演、创编)、多形式(书面型、口头型、动手型)、多用性(供新授课巩固和复习用,课内和课外用),让学生手、脑、口、耳、目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二、我的作业我做主

马克思说“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地发展。”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要做到“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同步作业,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外作业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是有限的,而课外作业则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和巩固的机会,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炫彩舞台我会演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布置一些让学生展示自我的作业,那我想离理想的音乐教育会更近。每一个孩子都有天生的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的提高。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每位老师都有理由善待并注意保护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创意评价促成功

作业是巩固和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灵活多样的作业评价则是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创新的评价方式更能沟通师生之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1.创新性的评语。相对于星级制来说,小学音乐作业评定更应具创新性。小学低段教师可用哭脸或笑脸等进行评价;小学高段可用自评、他评或互评,深情并茂的评语能让学生在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2.层级式的奖励。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孩子们来说实质性的奖励更具有吸引力。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各类作业表现,奖励学生数量不等的笑脸,达到10张笑脸就可换一张“作业半价券”,凭这张券便可在下次作业时减少一半的量,如果集满五张券在期末测试时便可免试,直接得优。期末统计选出“我是小小演唱家”、“我是小小表演家”、“我是小小鉴赏家”等,再进行奖励。这种特殊荣誉既是对这部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激励。

3.成功展示。怎样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作业的兴趣呢?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比如,我经常定期在班里举行“我爱记歌词班级音乐会”;请学生把自己美妙的歌声录下刻成碟相互欣赏或送给朋友、老师;六年级学生的音乐剧《Do-re-mi》也搬上了“六一文艺汇演的舞台”。这样,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完成音乐作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激起学生的“攀比”欲,让学生知道小小的作业竟有那么大的舞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音乐作业的积极性。而对于作业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满怀着创新的激情,成功的信念去不断探求。

9.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篇九

关键词:古代音乐,陈田鹤,音乐创作

一、陈田鹤音乐介绍

陈田鹤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陈田鹤是在20世纪30年代将艺术歌剧应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西方和声艺术合理的结合创作了“西体中用”音乐作品, 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成为“西体中用”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在“西体中用”思潮在中国兴盛时期, 陈田鹤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探索者, 他通过这种体形式创作出很多作品, 为中国音乐发展做出贡献。陈田鹤创作的音乐作品有多种形式, 如以古代史为题材的《荆轲》;以古琴音乐为素材创编的《广陵散》;清唱剧《河梁话别》;歌剧《桃花源》等, 一共创作一百多首作品。陈田鹤的音乐作品特点是将音乐结构、音乐情感、音乐旋律等方面融为一体, 表现作品的意境, 促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气息能够通过西方音乐体系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二、中国古代音乐对陈天和音乐创作的影响

陈田鹤的音乐作品是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与西方和声音乐艺术合理的结合, 形成“西体中用”的音乐。再其作品中主要体现中国民族文化气息。陈田鹤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淋漓尽致的体现古味, 主要是中国古代音乐对其影响深远。中国古代音乐对陈天和音乐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陈田鹤音乐创作发展轨迹

之所以说, 中国古代音乐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发展轨迹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是, 陈田鹤从小就受到古代音乐的熏陶, 并且陈田鹤经历中国动荡时期, 促使陈田鹤对祖国的思想通过中国古代音乐和西方和声音乐细腻的表达出来。陈田鹤出生于书香门第, 对古代音乐极其崇尚, 在其儿时感受到最多的是中国古代音乐。再后来成长过程中经历五四新思想, 陈田鹤接触了风琴或钢琴演奏曲, 陈田鹤被深深吸引, 从此以后开始学习音乐。由于古代音乐一直影响着陈田鹤本人, 而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主要以和声音为主, 奠定了他的“西体中用”音乐形式。

陈田鹤音乐创作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创作的作品受西方音乐影响, 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尝试西方传统作品技术, 运用唯美的曲风表达理想主义。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就能看出, 陈田鹤不受传统音乐框架的影响, 敢于大胆创新, 这使得“西体中用”音乐体裁在他音乐创作中期正式形成。相对于中、晚期作品, 早期的作品中能够看出技法磨练的痕迹。中期的音乐作品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完成的, 陈田鹤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思想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 在音乐创作中, 将自己对国家的情感表达出来。与此同时, 中国“西体中用”的思潮在中国盛行, 陈田鹤借助“西体中用”思潮, 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西方合身音乐文化合理的嫁接在一起, 促使通过西方的音乐表达形式, 将其对中国的情感细腻的、有意境的体现出来。所以, 陈田鹤音乐作品尽管是以抗日战争为题材, 但是音乐作品依旧不乏艺术格调。其非常典型的作品有《岗战歌》、《制寒衣》《桃花源》《还我河山》《民族至上歌》等。晚期是新中国建立为背景, 陈田鹤“西体中用”创作形式更加, 熟练, 收中国古代音乐影响更深。无论在曲风上。音乐意境上等方面都灵活的应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通过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都能够感受到古代音乐细腻, 诗境、古味。可以说, 陈田鹤晚期创作的作品都具有艺术感。

2. 影响陈田鹤音乐创作曲目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词语, 体现文化往往需要通过载体。陈田鹤将他的音乐作品作为载体, 表达中古代音乐文化。在陈田鹤“西体中用”体裁的音乐作品中声乐作品最多, 主要是通过声乐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也最适合表达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运用声乐创作的作品是以艺术歌曲这一西方体裁为主。艺术歌曲的歌词注重的是思想意境依托, 在其中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中古诗词符合这一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清晰。因此, 中国古代音乐造就陈田鹤音乐此类创作曲目。由于陈田鹤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了解甚多, 因此, 在创作艺术歌曲时, 借鉴我国不同类型的中国古诗词何一些为古诗词配乐的音乐前辈的作品, 创作不同类型的艺术歌曲。如受萧友梅的《卿云歌》 (《尚书》选词) 、青主的《大江东去》 ([宋]苏轼词) 等, 对陈田鹤的音乐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促使其创作了《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清平乐·春归何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等。总体来说, 陈田鹤创作的音乐作品是以古典诗词为衬托, 将古代音乐文化中的诗意美, 意境美融入到西方音乐体裁中, 使得作品中各种元素融合的相得益彰, 完美的展现古代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3. 影响陈田鹤音乐创作技法

上文中我们提到陈田鹤“西体中用”音乐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被创作出来, 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现代音乐突破多充束缚, 多种音乐技巧出现在中国, 如美国音乐技巧、德奥音乐技巧、美国音乐技巧、俄罗斯音乐技巧等。不同音乐技巧促使中国音乐技巧的应用多样化, 陈田鹤受多种音乐技巧的影响, 并在导师黄自的影响下创造出“西体中用”的音乐作品。

从音节形态选择上来看, 陈田鹤是以五声音阶为主体结构, 这与中国古代音乐结构相符。陈田鹤在应用五声音阶时特别住注重旋法的发展这一特殊规律, 并保证上下句承上启下, 整个布局完整, 能够鲜明的、清晰的将情感表达出来。观察陈田鹤的作品能够发现他的作品布局严谨、形象鲜明、伴奏考究等特点, 这一方面主要是受其导师黄自的影响。从艺术表现来看, 黄自的音乐作品具有构思严谨, 布局紧密。形式整齐。线条清晰。手法熟练, 伴奏考究等特点。

从音色音响的构造上来看, 陈田鹤的技法多用旋律本身所暗含的和声来发展和声的音响构造。此种音乐技巧的应用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充分的表达出来, 促使听者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意境。这种音乐技巧在陈田鹤《在那遥远的地方》中运用的非常恰当。在前奏就通过音乐旋律本身所暗含的和声将作品所体现的空灵的意境造就出来, 在歌唱部分运用“支声性”手法来托腔, 将写意的意境表现出来。作品中对外加“六音”的非三度叠置手法则增加了音响的浓度, 丰富了空灵、悠远之外的清新韵味。因此, 陈田鹤在音乐音响的构造上, 应用传统的音乐伴奏手法, 将音乐作品旋律本身的暗含的和声为主旋律, 将作品中的表现出来。

三、结语

陈田鹤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音乐家, 他使得“西体中用”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大地上出现, 促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以新的形式存在。陈田鹤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通过通过西方和声音乐表达出来。影响陈田鹤音乐作品这一特点主要是古代音乐文化, 古典音乐的结构、古典音乐的词、古典音乐的特色、古典音乐表达意境等都对陈田鹤音乐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促使陈田鹤的音乐具有古代音乐文化的古味、意境。

参考文献

[1]龙姝帆.音乐的诗, 诗的音乐——浅谈陈田鹤艺术歌曲的诗性[J].音乐探索, 2009, 1.

10.音乐,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篇十

创设情境———运用音乐渲染气氛

音乐是极具渲染性的艺术。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够聆听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乐曲, 能很快激发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坡度,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奠定课堂教学良好的情感基调。

例如, 学习《卢沟桥烽火》一文前, 我就先播放了抗日名曲———《松花江上》。歌曲播放完毕, 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背景介绍, 而是利用音乐熏染带来的悲情, 让学生径直接触文本。学生们在音乐的渲染下, 读得入情入境, 甚至达到了“人与书合”的境界。这就很好地实现了由“要我读”转变成了“我要读”, 避免了出现“强迫吃食”的尴尬场景。

深化内涵———运用音乐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本身就是歌词, 如《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让我们荡起双桨》《长江之歌》等等。学生如果仅仅是朗读理解, 背诵记忆, 他们所感受到的仅仅是平面的美、文字的美。这个时候如果能播放出原曲, 这些文字就会立刻鲜活生动起来, 使得学生不仅能准确地理解歌词, 还能充分感受到歌词所表达的丰富情感、所蕴含的深远意境。

还有一类课文虽然本身不是歌词, 但它描述的是著名音乐家的故事, 以及他们所创作的伟大音乐, 如《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 介绍了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为了更好地理解《二泉映月》这部不朽之作的内涵,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 我将音乐贯穿其中, 静心聆听《二泉映月》, 让绵长哀怨的旋律在语文课堂上空回旋。随着音乐旋律的迭宕起伏, 学生心中似乎真的出现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的老人, 带着墨镜, 在清冷的月光下, 坐在叮咚回响的泉水边, 通过手中的二胡向世人倾吐着痛苦与悲伤, 诉说着激愤与不平。音乐在这篇文章中如影随形, 时刻紧扣文章的情感脉搏, 对理解掌握文章的深刻内涵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激活思维———运用音乐启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发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途径有很多, 而在教学中巧妙运用音乐来激活思维, 启发想象, 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做法。

上完《草原》一课后, 我别出心裁地上了一节创新作文课———听音乐, 写想象作文。学生先听几遍二胡曲《赛马》,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草原赛马的情况, 然后让学生一边听二胡曲《赛马》, 一边写想象作文《赛马》。这次听音乐写想象作文的效果出奇的好, 就连班上平时写作不太好的一位同学也超常发挥了, 他在文中这样写到:

内蒙古大草原上人山人海。一年一度的赛马比赛开始了。几百匹骏马像离弦的箭一样, 冲向终点。一匹白马跑在最前面。跑在后面的, 个个你追我赶, 争先恐后。成千上万观众的喊声、加油声响彻草原上空。一匹枣红马突然加速, 超过了最前面的大白马, 获得了冠军。顿时, 草原上掌声雷动, 成了沸腾的海洋。

文学创作是需要捕捉灵感的火花的, 而音乐同样是一门富有灵感的艺术, 有很多文学大家喜爱音乐, 就是因为音乐能开启他们的灵感之门, 音乐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音乐能点燃他们创作的激情。

潜移默化———运用音乐强化审美

在各类艺术中, 诗歌与音乐是最接近的艺术, 它们是孪生姐妹。在音乐中, 我们会感受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 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正像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歌唱来表现一样, 诗歌也只有在吟唱、朗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抒情的、审美的艺术效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词人“豪放”和“婉约”这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 窦老师先出示《破阵子》, 同时播放激昂雄壮的打击器乐, 再出示《清平乐·村居》, 配以《水调歌头》的乐曲, 教学生在委婉抒情的曲调里诵读、吟唱课文。两种迥然不同的乐曲激荡着学生的心灵, 在聆听、吟诵中学生对“豪放”“婉约”两种不同的风格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的尝试还是初步的, 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不断超越自我, 努力提高课堂上教学创新的能力和融合的功底。这样才能将音乐渗透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像绵绵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心田, 潜移默化地完成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格素养的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

上一篇: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下一篇:夏令营的联欢会为题目的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