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课时(共13篇)
1.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课时 篇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就好像是一部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要想认识和了解自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文字”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仿写的有大自然知识的小文章,看谁的文章仿写的像原文。(一)明确目标
2.分析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4.学会注意观察和虚心好问的学习精神。(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目标 1.复习提问
(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各种现象。)(逻辑顺序,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由于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比。)2.一人一段,朗读课文第13~25段。
(鸟,它能告诉我:天气的阴晴,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换;麻雀囤食要落雪;布谷鸟出来,农民开始种庄稼。)4.“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一句中“白嘴鸦飞来说”“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应如何理解?细细品味。
(用了拟人的手法,春来夏去,这季节的更替本来是日历中用文字标明的,但在大自然中,白嘴鸦、鹤就是文字,它们的行踪就已经表示了季节的更替,起到了和日历同样的作用。)5.第15自然段实际在写什么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找出有关描写的句子。(大雁,大雁南飞秋天将要过去,冬天要来临;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一句中的“还”说明现在的天气与以往相同,还没有季节更替的迹象。“从远处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中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这一句从听觉上由远及近的写,因为天气好,四周是平静的,所以这不安的声音令人奇怪,“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只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一转眼,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这一部分又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从“模糊的蜘蛛网”到“许多长脖子的鸟”再到“又像是蜘蛛网了”最后“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体现出由远到近的变化,“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又回到听觉上,这一段描写很细腻,听觉到视觉又到听觉,由远及近,虽然是写了大雁的迁徙,但也突出了这是细致的观察的结果,说明若要理解大自然的文字,重要的还在于观察。)(一块灰色的普通的石头,是石灰石,是碎贝壳变成的,贝壳是海洋里的居民,所以判断出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7.什么是漂砾?如何发现的?说明了什么?(漂砾是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的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看到树林当中的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对它的出现产生了疑问,原来是冰搬来的,说明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8.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从小就常到大自然中去,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到书中去寻找答案或多向有学识的人请教。)
9.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认识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每一粒石子都是大自然的文字。认识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考证出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农事活动;可以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10.你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1.利用多媒体开展有趣的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闯关夺寨的游戏,看谁能取胜,游戏的内容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不仅有课文中所谈到的,还有许多课外的,角度多,内容广,以此激励同学们学无止境。(四)总结、扩展
文章从书上的文字写起,引出大自然的文字,通过解释星星能指引方向,砧状云能告诉飞机危险,鸟儿诉说着季节的更替,石子透露着遥远的过去,这些自然景物和现象揭示出大自然文字的含义,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丰富的知识宝库,并告诉人们要多观察,勤思考,多疑问,多请教才能学会大自然的文字。
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是同学们练习写说明文的典型范文。仿照这篇文章,把自己找到的关于大自然的文字写下来。(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3小题。(略)2.每天发布一条大自然的信息,写在教室的后黑板上。(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
六、参考资料 有关大自然的文字 1.冬季干冷春季寒。2.冷得早,暖得早。
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4.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5.若雨中能听到蝉叫,便可知晴天将至。6.燕子低飞要落雨。7.龟背潮,下雨兆。
8.蚯蚓上爬路,雨水乱如麻。9.麻雀囤食要落雪。
10.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11。四九南风六月旱。12.猪衔草,寒潮到。
2.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课时 篇二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 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 交流课外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 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策略
拟立足文本, 紧扣重点段, 以读为主, 以议为辅, 以写话为抓手, 通过栩栩如生的图片、立体可感的视频、对比强烈的画面, 利用白板交互的功能, 尝试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 使语言文字鲜活、灵动起来, 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完成语言内化和积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熏陶、知识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
1. 图文激趣, 复习导入
(1) 大自然用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地质的变迁, 这些独特的方式就是大自然的文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 齐读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2)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作者伊林把大自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是——“神奇的天书”, 下册叫——“有趣的地书”, 而文中介绍的四种文字 (点击白板) 则分别属于哪本书呢 (使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
(3) 这些文字又分别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使用白板的显示、隐藏功能) ?
(4) 大自然的文字这么神奇、有趣, 作者伊林是怎样把这种神奇、有趣表述出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着重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拖动、隐藏技术, 让智慧与情感交互共享。复习生字时, 将正确的词语隐藏, 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达到了检验字词的目的。而在描述“大自然”这本书时, 则运用拖动副本将其一分为二, 同时, 将隐藏的文字“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显示出来, 并将“星”、“云”归入“天书”, 将“石灰石”、“花岗石”归入“地书”, 此时, 可运用白板的容器功能, 判断其归类的正误。由此切中学生兴趣的脉门, 使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2. 潜心体会, 解读“天书”、“地书”
板块一:品读“星”文字, 入境感悟。
让我们跟随作者伊林的脚步, 走进那神奇的星文字。
(1) (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读这段文字。
(2)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的什么?
(3) 其实这一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示) :“星星是天上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那一端就是北方。”对比原文与这段文字, 想想作者为什么会采用第一种描述呢?揣摩一下。
(4) 学生揣摩, 讨论交流。
(5) 小结:其实作者就是创设了一个情境 (板书:情境) , 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星文字的神奇, 同时, 也了解到了北极星的作用是—— (指示北方) 。
(6) 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个情境。
师:老师就是第一次航船的新水手, 你们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我们来试试。
师: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 啊呀, 我迷路了!罗盘呢?找不到了! (点击白板) 这夜晚, 怎样才能辨别方向呢?哪位有经验的水手到白板这里来, 借助这神奇的放大镜, 边演示边讲述, 告诉我吗?
学生到白板面前借助放大镜找到小熊星座。
师:我明白了,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感谢你教给我这么神奇的知识!
(7) 其实每个星星都有各自的作用, 正如作者所说:“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字。”
【设计意图:在讨论星文字时, 利用白板的神奇墨水功能, 制作透视镜, 让学生在满天繁星中找到北极星, 了解其辨别方向的作用。师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老水手, 为新水手指点迷津, 既巩固了对“星文字”的表达内容, 又增强了科普小品文的情趣性。并回到第一自然段“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字”, 融会贯通。】
板块二:自主品读, 感知语言。
(1) 作者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星文字的神奇, 那么, 其它三种文字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文字的神奇有趣呢?
(点击白板, 出示温馨小贴士)
读读3、5、6小节, 看看作者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这三种文字的神奇有趣?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文字, 画出你认为介绍得最生动的地方, 在字里行间写下感受。
学生自读并批注。
(2) 讨论交流。
(预设) 云文字。
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云的形状特点, 多么浅显易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比喻句!
飞行员看到砧状云会怎么样?假设飞机飞到砧状云里面会发生什么后果 (机毁人亡) ?作者用一个假设, 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 (板书:假设) 。
所以, 民间有谚语“天上砧状云, 地上雨淋淋。”勤劳的人们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 老师搜集了几条谚语, 请大家自由读读, 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点击白板) 。
读一读, 并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农谚。
【设计意图:在探究云文字时, 出示砧状云的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砧状云”的意思。科普文的教学, 一般不注重其深度的挖掘, 而在于其宽度, 因此, 教师相机拓展了有经验的农民们能“看云识天气”, 出示几条谚语, 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花岗石。
这“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这儿有一段视频 (点击白板, 播放视频) 。
冰川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将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其他地方。这花岗石就是冰川携带的物体。冰川是一下子就把花岗石搬来的吗?
品读课文, 讨论交流。
小结:这“爬”, 既写出了速度之慢, 又生动形象。花岗石“爬”来的时候, 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在森林中行走, 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 我们不禁产生了疑惑? (师读这3个问句) 作者伊林接连用了3个问号, 他作为一名出色的科普作家, 一个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 看到这块花岗石, 心中会有疑惑吗?没有疑惑, 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三个问句?
是呀, 从我们这些读者的角度来进行描述。问题有答案吗?这就是设问 (板书) 。
我们来配合读一读, 老师问出心中的疑惑, 你们代替伊林来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习“花岗石”文字时, 播放“冰川移动”的视频, 帮助学生理解“爬”加引号的原因, 同时, 体会拟人和设问手法的运用, 由此直指语文学习的要义———习得语言文字。】
石灰石。
原来这里是 (点击白板, 显示一片汪洋) , 现在呢? (点击白板:城市)
这沧海桑田的变化, 人们是怎样依据大自然的文字做出这一番判断呢? (点击:出示文字) 自由读一读。
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是怎样推断呢?老师从这里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 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出示三个词) ?
(出示连接器) 这儿有一个连接器, 你能边演示边讲解吗 (生讲解) ?
这其实就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推想过程, 也是作者的介绍方法。要知道科普文介绍科学知识, 不光要有科学的依据, 还要有严密的推理 (板书:推理) ,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那样高深的科学知识, 作者却介绍得十分浅显易懂。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普作家!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拉幕功能, 巧妙地将“城市”与“汪洋”对比, 形成视觉上的冲击, 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解读大自然的文字, 可以读出地质的变迁。并提出问题:凭什么断定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呢?了解作者的推理过程, 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3)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自然的文字还真是奇妙, 一些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事物都能提供那么丰富的信息, 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呢?作者伊林也给我们支了招。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总是坐在家里的人, 永远不会读懂大自然的文字。”那么, 要想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应该怎么样做呢?
交流。
3. 读写结合, 延伸拓展
(1) 其实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伊林用浅显易懂的文字, 借助创设情境、假设、推理、设问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文字, 诗人戴巴棣又是怎样描述大自然的语言的呢?
(2) 师生合作读读《大自然的语言》。
(3) 大自然还有许多文字, 无声的语言 (白板播放一组图片) , 这是老师找到的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
出示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 现在却奄奄一息, 大自然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看来同学们也是能够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
(4) 你还了解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5) 评价: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 看来大自然并不缺少文字, 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的眼睛。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的, 我们的学习绝不能被一堂课所束缚。课末运用白板的调整透明度功能展示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 如今奄奄一息的图片, 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 播放一组图片, 将PPT的优势融合到白板之中, 展示大自然的文字, 并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事例, 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同时, 进行思想熏陶:大自然并不缺少文字, 只是缺少发现和阅读的眼睛。】
(6) 现在老师接到了一个任务, 邀请咱们601班的同学担任学校科普队的队员, 向一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大自然的文字, 可以是书上介绍的, 也可以是平时积累的, 有个要求, 要让他们既能听得懂、记得住, 还要喜欢听。
那我们想想:向他们介绍时要注意什么呀 (语言亲切、浅显易懂、简短有趣) ?
(7) 赶紧写写吧, 写好的同学毛遂自荐, 老师用相机把你的作品呈现到白板上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与其他多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交互性, 教师及时利用相机将学生的练笔呈现到白板上, 进行实时点评交流, 让理解感悟生成拔节。】
3.大自然的文字 篇三
(尼 莫)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
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或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字母“A”——一切有学问的人都是从它出发走向奇异的科学世界的。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颗星就是一个个的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个的字母。
所有的星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全是一样的东西。而认识的人却认得每颗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自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也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上面有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这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日子,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霪雨。
那边在蔚蓝的天空上,伸展着一片白色的丝缕——好像有人把一绺白发投向天空。
认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刻可以说出:这是卷云。有卷云就不会有好天气。从它们可以预测出,十成有九成是阴雨天。
也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时节,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跟它离得远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这么有力。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事情。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
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终于凝视天空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
又重新分辨不出个别的鸟来了,看来又只像是张蜘蛛网。一转眼工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由碎贝壳造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放着一块很大的花岗岩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树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边有没有解释。
每一次还应该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老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了解大自然的文字。
4.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课时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读图说出亚洲的位置情况(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能够运用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能根据亚洲的地势特点说出亚洲著名河流的流向及其特点。
4.能说出亚洲的世界之最(亚洲地理集锦)。
【教学重点】
能够在亚洲地形分布图上指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分布范围以及河流的流向等。
【教学难点】
从亚洲的地势特征分析推广到对其他各个大洲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师:图中轮廓代表的大洲分别是什么?
生: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师:各大洲的地理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认识一下我们美丽的亚洲。
【板书】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授课】投影东、西半球图,让学生来看图归纳亚洲的半球位置。
师:我们看到这里有两个半球,分别是西半球和东半球,同学们说说我们亚洲大部分在哪两个半球啊?
生: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师:非常好。我们之所以说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是因为亚洲还有少部分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
【板书】一、亚洲的`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过度】师:刚刚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半球位置,下面来学习一下亚洲的海陆位置。
【授课】展示亚洲海陆位置图。
师:这幅地图展示了亚洲的海陆位置,哪位同学能够总结出亚洲所濒临的海洋呢?
生: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师:我们再来看看亚洲周边有哪些大洲?
生: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知识填图】让学生在“亚洲的范围”图上填出亚洲周边各大洲的方位以及大洲分界线。
生: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板书】2、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授课】展示亚洲经纬网图。
师:亚洲西起东经26度,东至西经169度;北起北纬81度,南至南纬11度,不论是经度还是纬度,跨度都非常大。
师:通过看图大家认为哪个大洲的东西距离最长呢?
生:亚洲。
师:亚洲东西距离最长是否就意味着它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呢?
生:不是,南极洲才是。
师:那跨纬度最多的是哪个大洲呢?
生:亚洲,跨了92个纬度。
【板书】3、经纬度位置: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
【授课】展示七大洲的面积对比图
师:七大洲中哪个大洲面积最大?
生:亚洲。
【问题思考】师: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的第一大洲”?从哪些方面可以概括总结呢?
生: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板书】4、面积大小:亚洲面积最大
【授课】投影“亚洲地理分区”图,让学生区分亚洲的六个地理区域,并能说出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重要国家的所属区域。
师:亚洲分为几个区域?中国位于哪个区域?
生:亚洲分为六个区域,中国位于东亚。
【板书】5、区域划分:亚洲分为六个区域
【巩固练习】针对前面的五个知识点来完成几道课堂练习题。
【过度】师:“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亚洲壮丽的河山。
【授课】出示“亚洲的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图并思考问题。
师:亚洲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生: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师:大家在图上找到以下地方: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并总结它们位于亚洲的哪里?我让一位同学到大屏幕上把它们指出来。
生:它们海拔较高,位于亚洲的中部(边说边指)。
师:大家再在图上找到以下地方: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总结它们位于亚洲的哪里?我让一位同学到大屏幕上把它们指出来。
生:它们海拔较低,位于亚洲的四周(边说边指)。
师:如果我们沿着北纬30度画一条线,得到的就是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大家讨论一下,说出亚洲地势高低的起伏状况。
生:从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亚洲地势中间高东西低。
师:如果我们再这幅图的中间画一条与经线平行的直线,那地势高低的起伏状况又如何呢?
生:亚洲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师:我们把两个结论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亚洲地势特征的总结论了。
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
【板书】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
【过度】师:欣赏完亚洲的地形后我们再来看看亚洲的河流。
【授课】出示“亚洲的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图并思考问题。
师:请大家在图上找到以下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说出这些河流最终注入的大洋。
生: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和湄公河注入太平洋;恒河和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那亚洲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板书】3、河流流向特点: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过度】师: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有很多山河湖泊平原等世界之最,我们通过图片来欣赏这些美景吧!欣赏过后大家需要在“亚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找出来。
【活动】学生在课本第4页地图上找出下列地方:1、喜马拉雅山脉、2、珠穆朗玛峰、3、青藏高原、4、西西伯利亚平原、5、里海、6、贝加尔湖、7、死海、8、阿拉伯半岛、9、马来群岛、10、长江。
【练习】完成亚洲地理集锦的连线题。
【课堂练习】(涵盖了这节课所讲的各个知识点)学生以接龙的形式来完成。
5.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课时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②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读图、探究讨论、分析比较、讲授。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电子课件等。学生
教科书、地图册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分为哪四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通过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今天就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青藏地区区域的学习。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青藏地区:①读图指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界线。②找出本区所包括的省区。
③读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
④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⑥举例说明这种自然地理特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内合作,读图讨论,共同研究解决上述提纲内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结如下:
青藏地区:①位于我国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的西南地区。西邻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邻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
②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及四川省的西部。
③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其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内分布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北部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教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看起来大家都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测验一下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话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从几方面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获得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小结本课,提出建议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了解了青藏地区不同的自然景观;知道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教师: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很累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片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一下美丽独特的西部风光。(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配以悠长空灵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由衷地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这节课我们虽然只是简单地了解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但我们获得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关于青藏地区其他更详细的内容,下课后请大家到网络
6.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篇六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说来,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大熊星座,在大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7.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课时 篇七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说明方法。)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了解说明语言。)
3.写读拓展延伸,激发兴趣,训练能力。(救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
明确:大自然好像—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其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
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板书)
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三、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突出重点
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
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14段。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画面(大雁南飞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第几段的内容?(找学生阅读本段)本段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大雁,我们从哪点看出是大雁的呢?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3.知识迁移:出示画面(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
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
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四、写读,拓展延伸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继续为本书编目录,要求语言生动、浅显有趣。然后学生交流。
五、结束语
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二中)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
8.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篇八
那天我路过的野花温柔地跟我说:“你好啊!晨晨。有空多来玩玩啊!”一进到虹桥绿地的大门,许许多多的枝繁茂叶的梧桐树礼貌地向我问好:“你好晨晨!”说着,大树向着我招手,挥动那强有力的树枝。又走进去一点,那一片片的、绿油油的小草一齐向我招手,友好地说:“你好晨晨,来踢足球吗?我们允许你在我们身上踢足球。你一定会感到很柔软,就像在毛毯上一样软。”
说完,我就到草坪上踢足球,果真如小草所说,像毛毯一样软,踢了一会儿我就骑着自行车到了桥上,周围一排的柳树异口同声地说:“你好啊,拿根我的柳条玩吧!”话音刚落,我就拿了一根柳条在手上玩。我到了湖中的亭子,一些小鱼儿调皮地说:“你看,你有一根柳条,逗逗我们吧!”我觉得蛮好玩,就跟它们玩了一小会儿。
我走了以后,几个像菠萝的大树粗鲁地说:“你快走开,你挡住我晒太阳了,当心我扎你!”我听了很害怕赶忙走开了,到了几棵大松树下乘凉,大松树见了,和蔼可亲地说:“来吧!多睡一会儿,睡得香香得再走。”
9.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篇九
大家一定看到过许多飞在天空上自由的鸟儿!可你们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字吗?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听好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代表今天一定是个好天气;白嘴鸭飞来,说明春天已经到了大门口,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
太阳还上一很热,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其快的不安的生意,好象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喊着。生意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变地无影无踪了,它们好象融化在天空了一样。只有那声音从远方传来,好象在说:
“再见!明年春天见!”
小小大力手蚂蚁也是个文字,有一些农家没有电视,他们就在出门的时候找一个蚂蚁动,看看蚂蚁在干嘛!大家一定很奇怪,出门干嘛要看蚂蚁?正确答案是:如果出门时看到蚂蚁们忙着搬家的时候年,就要带上雨伞,这天是有八九要下雨。
相信大家一定钓过鱼吧!把鱼钓上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它的鱼鳞?肯定没有,钓上鱼的时候,大家肯定在想这鱼是清蒸还是油煎!我告诉你一个秘密:钓上来的鱼,注意鱼鳞上面的圈圈,一圈就是一岁。大家可不要钓圈圈多的鱼哦,这样煮出来的鱼肉可是很老的呦!
10.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 篇十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11.《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篇十一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揣摩写法,掌握写法。为了将一堂看似简单无味的语文课上出特色,我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扣题导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此课时,我从上节课筛选、归总的重点问题入手: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课文分别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3、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包含哪些信息,如何认识它们?认识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二、自读课文,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我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第三个问题上,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水手、飞行员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它们的?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
星星文字和云文字的学习,我注重让学生自主读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石灰石和花岗石的学习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填表格完成。
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点,要理解这块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课时结合了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
三、拓展思维,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同学们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这本书上,还有哪些文字呢?学生补充,老师出示课外收集的图片及资料,问:你们能运用本文的一些写作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先提问后解答的构段方式来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吗?学生的思维流淌在指尖……
四、掌握方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文字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我们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还要注意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看一看、走一走、问一问、想一想。
12.大自然的文字读书笔记 篇十二
在这么多故事中,我最喜欢《麦子的旅程》这篇文章。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吧:
一列火车进站了,车门一打开,里面的旅客麦子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它们跑向了它们住的“宾馆”——大粮仓;然后,它们被自动起重拖送机送往大仓库的顶部,大仓库里麦子堆得象一座座高塔。麦子从高塔上洒落下来,进入一个个巨大的房间。麦子就在这些房间里安安静静地住下了,直至轮到它去磨房。
终于,麦子们等到去磨房了。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用手工磨面粉的:他们把麦子洒在一块石块上,再用一个同样的石块来磨它。现在,我们是通过电来驱动机器来磨粉。
在磨房里,麦子被脱掉“衣服”,然后,它们洗了一个澡,就进入了磨粉机。在磨粉机里,麦子变成了白白的面粉。磨好的面粉被传送带传送到一台有着很象大象鼻子的机器里,随后被装进一个个袋子里密封起来。麦子的一生也就过完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有一个想法:麦子变成面粉,耗费了许多资源,我想培育出可以直接长出面粉和面包的植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怕病虫害、一年可以收获八次。我还有一个想法:等我长大了,我要培育一种不怕干旱的粮食。它有许多优点,比如:不但有超抗旱能力而且能滴出水来、不怕病虫害、一整株植物都能吃、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有益气体等等。不管哪里有了它,哪里就空气清新、没有病虫害……
13.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篇十三
我从书本上学习到的文字,就可以写字,读书等。可还有一种文字是不能从书中得来的,它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因为能从星座中找到代表北方的北极星; 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云变成铁砧状的时候就是雷雨的预兆; 如果挖出一块灰色的石头,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这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组成,说明这里之前是一片汪洋。
当学完这一课时,我也想成为一个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于是连忙拉着爸爸给我出题。结果第一个问题就把我困住了。问题:鱼身上会有圈圈,你知道一圈代表什么吗?我想了好久也没答出来,爸爸最终说说出了答案:“鱼也有寿命,每过一年,身上就会出现一圈。”顿时,我恍然大悟,自叹不如。不服输的我让爸爸再出一题。问题:有时候天上的云飘得很高,你知道这又代表什么吗?刚听完问题,我就立刻投降。爸爸说道:"笨蛋,天上的云如果飘得很高,说明明天准是个大晴天。
【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课时】推荐阅读:
大自然的文字主要内容08-03
灵宝市第一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制度07-16
描写自然作文:的第一场雪07-24
文字的演变08-12
一段幸福的文字06-24
感伤的微笑作文字07-22
唯美意境的文字日志07-30
失落的作文字09-21
情感的各种文字的片段11-05
感悟生命的作文字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