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裁消息格式

2024-10-07

新闻体裁消息格式(6篇)

1.新闻体裁消息格式 篇一

(1)标题 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一、怎样观察观察时,要巧妙。五感官,都用到。先用眼,仔细瞧,形色态,分辨好。触形态,善比较,观颜色,浓淡晓;看姿态,静动找。听声音,动脑筋。嗅气味,多闻闻;有顺序,抓重点;时间变,地点换,观察时,多体验;巧联想,抓特点;观察好,得用脑;多感官,结合好。

二、怎样收集材料材料多,文章好;多读书,佳句找;勤观察,笔记好;多用心,善思考,勤摘录,多剪报。分条记,整理好;使用时,方便找。

三、怎样审题要作文,先审题。明范围,知题义;扣题眼,重点记;知数量,不离题;明人称,好下笔;附加语,须重视。写真情,出新意。

四、怎样选材选材料,须扣题。熟材料,反复比;选新颖,是第一;选真实,要牢记;选典型,有情趣。材料多,细琢磨;多比较,用心计。

五、怎样构思先构思,后动笔;定中心,宜扣题。一文章,一中心;无须多,不偏离。想开头,思顺序;明重点,具体叙;线索明,思路清;巧过渡,会照应;时间变,按顺序;地点变,合事理;首和尾,要一致;立好意,才下笔。

六、怎样列题纲构思好,列题纲;搭架子,行文畅。定顺序,理思路;明详略,细琢磨。首和尾,要贴妥。

七、怎样开头开好头,是关键。直入题,时地点;设悬念,趣味见;描绘景,抒发情。借故事,吸引人;好诗句,引入文;借哲理,巧议论;先概述,再具体;要成功,须新颖;方法多,灵活用。

八、怎样结尾结尾好,味无穷。自然收,渠自成;巧总结,中心明;善启发,留余声;要赞美,巧抒情;发议论,要点睛;象征景,味无穷;呼开头,暗照应;成一体,结构整。

九、怎样过渡巧过渡,文无缝;衔接段,思路清。句过渡,用词语;巧铺路,很有趣。段过渡,句子好;架设桥,连接巧。篇过渡,用段落;妙连接,好处多。过渡处,要自然,忌生硬,忌死板;忌跳跃,忌突然。

十、怎样写具体写文章,要具体。叙事文,重过程,细节处,须注意。写人物,动语神;细刻画,须用心;人物活,要逼真。状物文,抓特点,多形容,多修饰;善分解,巧对比。写景文,形色态,细心描,大胆想;静动态,重点忆。写活动,要注意:从整体,到部分;先场面,后聚焦。写联想,多比喻;可夸张,可排比;情趣浓,文具体。

十一、怎样绘景描景物,怎下笔?写形状,须具体;绘颜色,浓淡宜;描形态,写情趣;多联想,多比喻;并列写,可排比;引诗句,妙无比;抓特点,按顺序,融入情,精描绘。

十二、怎样状物状物文,要牢记:选好物,先熟悉。写植物,形色味,枝叶花,果实美,拟

人化,用比喻;写成长,分四季,抓特点,重点记。写动物,描外形,分类描,要具体;写习性,抓特点,联生活,细节全,述感情,要自然。写物品,明来历,描外形,按顺序。形与色,要看清。写结构,知用途。抓重点,细描绘。人与物,用事例;生活趣,要典型。建筑物,远近看,抓特点,有重点;分层写,视点变;多联想,古今全;人物情,融其间。

十三、怎样叙事叙事文,有人称;六要素,要记清;时地事,交代明;环境清,有人物;起因前,脉络连;写结果,别含糊。有重点,有详略;有细节,变化多;生活趣,人物情,事三折,文入胜。

十四、怎样记人写人物,抓特点;描肖像,有重点;记衣着,不一般;言与行,要逼真,有细节,点神态;察心理,见精神。具体事,表特点。

十五、怎样修改好文章,改百遍。读中改,细增删;多推敲,严把关。标点号,用恰当。调并换,文意畅;热加工,冷处理,互批改,互借鉴。改中写,技能练。

十六、怎样改写改写文,有借鉴;改人称,语气变;改体裁,结构变。通读文,明要求;细比较,差异找。增删换,细推敲;多联想,要巧妙;多修改,达目标。

十七、怎样扩写扩写文,有重点;明中心,抓要点;善想象,多描写,添细节,事不变;抒真情,巧议论;首尾新,故事全。

十八、怎样缩写缩写文,意不变。理思路,明要点,抓中心,留主干。去枝叶,注意删。有首尾,有重点。

十九、怎样续写续写文,要联想;人不变,事要变;新时间,新地点,新人物、新事件。变原因,变环境,变故事,变人称。新发展,结果变。合情理,出意料;故事妙,主题好。

二十、怎样写看图作文看图文,是创新。对照图,看仔细;一看人,二看景,三看事,分主次。推前因,想结果;多联想,想合理。看中想,求创新;写文章,要具体。

十一、怎样写应用文写日记,有格式,见闻感,都可记。自由写,随意记;天天写,要坚持。写书信,按格式,言得体,分层次;有中心,述真意。板报稿,要快捷;选材新,标题切;言简明,扬新风。应用文,格式明,多实践,活运用。

2.新闻报道摄影的题材、体裁和分类 篇二

课堂讲授(√):实践课(√)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报道摄影的题材选择,掌握突发新闻、预发新闻的报道,掌握特写照片的报道,掌握人物报道和人物肖像报道、了解体育新闻报道的要点,了解摄影插图的报道方法,掌握专题图片报道,了解纪实摄影的重要性及其题材选择、拍摄方法。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报道、专题图片报道。

难点:纪实摄影与专题图片报道的关系与区分。教学内容 与设计 内容:

2.1报道摄影题材的选择:

一,新华社——汤姆森培训中心的资深编辑皮特.伍德列出的20项可以报道的内容(可作参考):1,具有传奇色彩的人;2,和每个人有关的;3,地方性的、独一无二的;4,与钱又关的;5,犯罪;6,性;7,矛盾与冲突;8,宗教;9,灾难与悲剧;10,幽默;11,秘密;12,健康;13,科学;14,娱乐;15,著名人物;16,气候;17,饮食文化;18,失败的人;19,具有刺激性的事;20,少数人关心的事。二,新华社——汤姆森培训中心的资深记者鲍伯.希特契科克的报道题材选择。

三,选择题材时应注意的事项:1,没有形像性、不适合作报道摄影的。2,没有社会意义的。3,对宗教和性的报道在中国不适合国情。4,专题图片报道适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4,关注人与环境的命运,站在历史的高度,在事件中写人与背景,从具体的人和事出发。

四,中国报道摄影题材有待扩展:1,变化中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的生存状态。2,经济飞速发展中新兴行业的创建、发展、壮大。3,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喜与忧。2.2突发新闻的报道:

一,什么是突发新闻?报道突发新闻的目的:不是满足好奇心,而是社会责任。突发新闻的切入角。突发新闻报道的链条:获取信息——进入现场——采访拍摄——图文传输。

二,如何获取信息:我国媒体记者一般有几种渠道:1,热线报料,新京报的报料最高奖可拿一万元;2,个人广泛的社会关系,尤其与110、120、119等报警机构的关系;3,从较快媒体获取信息,如电台、网络。美国的媒体可以监听警察局的无线电通话频道,随时可以获取最快的信息,如上世纪30、40年代纽约的维吉。中国的法律不允许。

(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祖根介绍该部对突发新闻“严防死守”五道防线。

1,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专职摄影记者,总社也有预备队。

2,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文字记者,配发小型数码相机,进行技术培训。其数量远大于摄影记者。3,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从2003年到现在已有3000余名,大多为地方媒体的摄影记者。4,与国外通讯社建立图片交换关系,利用他们的记者网和图片库。5,截取电视画面,万不得已之策。

三,进入现场:不是所有突发新闻都对记者开放,因此能否快速进入现场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能力、人格魅力的表现。一般有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1,对现场级别最高的官员晓以利害关系。

2,得到相关人士帮助,这些人的利益与事件或有关、或无关,但出于正义感,他们希望记者能报道事件的真相。

3,随机应变,混入现场。4,间接报道。

四,采访拍摄:现场要冷静,规避危险,避免出错。

1,对新闻价值的正确判断:地方性新闻、全国性新闻还是国际性新闻?

2,现场混乱不允许过多考虑,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先拍下来再说,不漏掉信息,然后再选取精彩瞬间,人物情绪高潮等等。

3,不能光拍不采访,不要依靠文字记者,也许现场没有文字记者,都靠你自己。采访时要注意搞清最重要的三点:a,人员伤亡情况;b,事件发生的原因;c,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五,保护好存储卡,最快速度传回编辑部: 1,为什么要保护好存储卡?地方官员的缺德招。

2,快是新闻的生命,迅速传回图片不是你想象的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外地。2.3预发新闻的报道

一,事先知道时间、地点、内容和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包括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做出的对社会有影响的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预发新闻可以提前做好采访拍摄计划。不同级别的媒体对预发新闻价值的认定是不同的,因此投入的报道力量和报道力度大小也有差别。二,重大活动:

1,政治与经济方面:包括重点工程的开工、竣工、实施,大到如青藏铁路、神7问天,中到粤海铁路开通、文昌航天城的建设,小到海甸溪北岸改造、博爱路旧城修旧如旧等。

2,文化、体育活动:包括重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的如奥运会、全运会等,百花奖、飞天奖、金鸡奖颁奖仪式,中的如海南岛欢乐节、三亚世界小姐评选、环岛自行车比赛等。

3,采访拍摄的实施:A,根据媒体的报道计划派出人数不等的摄影记者。B,根据现场的地形将摄影记者分派在内场、外场或周边并安排拍摄内容。C,要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画面,从大场面到人的特写。D,要考虑版面上组照的需求,拍摄不同视角、视觉、画幅的照片。

二,重要会议: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等的会议以及跨国家、地区的会议。

1,拍摄会议注意领导照片,比如党代会常委的合影,跨国会议中国领导人与国外领导人位置的掌握。2,在会议上抓新闻点,如几年前全国人代会上有代表举手投反对票,这是民主表现,也是重要的新闻点。3,在会议上采访拍摄重要人物,许多重要人物平时难采访,会议上有了机会可以做配图片的专访。三,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做出的对社会有影响的工作:报道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似乎成为各地党报的一项任务,随着新闻改革,人们已知道新闻和宣传的区别,尤其是都市报的崛起,使新闻更加纯粹。但是如果政府和社会的其它单位做出了对社会、对群众有影响的工作,也是值得报道的。如国家对农民的免税政策,地方政府为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提高所做的一些实质性工作,企业为公共和公益事业建设做出的具体的贡献等。

这类题材的拍摄没有特别要求,根据不同情况掌握。

四,日常生活:街头巷尾、邻里之间、奇闻轶事、怪异现象等。

1,这类题材采访拍摄要靠摄影记者平时的关系网,信息分布范围广,如没有关系网便得不到线索。与突发新闻不同的是它的新闻价值靠记者去挖掘,从平常有些意思的小事中挖掘出有社会典型意义的新闻。《新民晚报》几十年的经验。

2,要勤于“扫街”,这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从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3,对奇闻轶事、怪异现象要从科学角度解疑(当然要请专家),不要夸大事实,误导群众。2.4特写报道

特写照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表现,反映一种社会变化、社会发展趋势的照片;特写照片更多的是靠摄影记者的发现,靠的是摄影记者对环境、人物及社会背景的把握。

一,特写照片的特征:1,没有明确的时间指向,不要求实效性;2,可欣赏性、趣味性,有人情味、有内涵;3,不单单是简单记录,重视表现。

二,特写照片的拍摄题材:没有固定范围,哪里都有可能拍摄到,关键看摄影记者的“眼力”。《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中的17种范围,可供参考。

1,去一些唐人街或意大利区这样富有特色的街区,或是去城里的老街区,在那些地方,人们喜欢走上街头四处转悠。

2,选择一些你喜欢的图片书作为启发灵感的参考,以发现非常适合作为拍摄对象的地方或人物。

3,查一下日历,看是否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即将来临。

4,从一些像市政厅屋顶、游泳池水下、或蹦蹦床下这样独特的视角拍摄。5,搜集一些个人或机构发动的事件或活动的新闻。6,通过你的线人了解到有意思的拍摄题材。7,看看人们的消费热点,从中找到拍摄题材。

8,查阅事件日历,上面会记录有从科技博览会到同性恋大游行等各种事情。9,从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中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

10,了解国内发生的事情或流行趋势,如果摇摆舞在纽约和旧金山很盛行,那么在你的城市也盛行吗? 11,到一条你以前从未去过的新街走一走。

12,选择一个词汇,例如“爱”来作为拍摄主题,然后去寻找,其它的词汇也不妨试一试。

13,“第一”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妨去拍一下开学的第一天,游泳课上的第一次跳水,或生物课上的第一青蛙解剖。

14,选择一些动人的风景,风景是非常迷人的。

15,挖掘一些危险职业,如高空走钢丝、试飞员、训狮员。你还应关注那些即便不危险却不平凡的职业,例如品茶师或旗杆刷漆匠等。

16,研究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例如殡葬学校、理发学校、喜剧学校。17,通过一些像轮廓、图案或阴影这样形式感很强的照片来简化世界。三,特写照片的拍摄方法:

1,坚持抓拍、偷拍、抢拍(注意法律问题)。

2,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或焦段,从鱼眼、超广角到500、600的长焦,不同焦距可以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2.5人物报道和人物肖像

这里所指人物报道不是成组照片对人物故事性的报道,一般是单幅照片配合文字对人物的报道。这种报道分三种类型,一是现场新闻人物,二是环境人物,二是人物肖像。

一,现场新闻人物重要人物处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比如游行、集会、竞选、重大活动上新闻人物的出现。应注意的是要侧重对新闻人物的突出报道,而不是对人物处在的环境如游行、集会、竞选等活动的报道。现场新闻人物报道时要注意闪光灯的使用,要掌握好反射技术(散光片散射或利用白色顶棚、墙壁散射)否则会形成人物前部阴影。

二,环境人物环境人物往往不是事件性新闻,大多为预约好人物,安排好适合于表现人物职业、性格的环境,然后拍摄。整个过程由摄影记者操作、摆布,并充分使用摄影的各种技术来突显人物的特征。

三,头部像和标准照头部像多用于文章配图,如对某个人物的介绍、评价等。也用于人物言论、论说时的配图。而标准照多用在严肃、正规的事件、活动报道,如政党竞选时使用的照片,通缉令使用的照片、英雄模范介绍时使用照片,都属于标准照。2.6摄影插图

当今报刊中的时尚、饮食、娱乐、家居、汽车等版面刊登的照片,以及经济、金融、证卷等版面配文章的照片,都属于摄影插图。

一,插图摄影的拍摄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广告摄影的方法拍摄,后期往往要经过剪裁、拼贴等制作。二,使用插图照片应注意:

1,插图照片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图像,而不是一个新闻现场。2,不能使用政府官员的照片做插图。3,最好标注说明是插图。2.7体育报道

一,体育报道分竞技体育报道和群众体育报道两大类,媒体大多注重前者而对后者轻视。在体育报道中要强调以下三点:

1,体育报道的新闻性摄影记者拍摄体育竞赛与摄影爱好者不同,后者仅仅是抓住竞赛中的精彩瞬间,成为一件摄影作品。而前者所拍摄的竞赛照片中必须具有新闻价值的完整信息。因此,比赛场地中的摄影记者既要选择有新闻价值的竞赛场面或人物,去拍出精彩的照片,还要记录下所拍摄画面的详细信息。2,体育报道的思想性体育竞赛不仅仅分出谁输谁赢,不是胜者王、败者寇。体育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奥林匹克公平竞赛的精神,人类挑战自我身体极限、团结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

3,体育报道的技术性体育新闻摄影要求记者:A,对所拍摄的体育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B,预测和把握精彩瞬间的能力。C,对摄影器材熟练的使用。

二,体育报道使用的器材体育报道与其它摄影报道不同,有多方面的特殊性,既有大场面的全景式画面,又有个体形象的特写画面,因此对器材的要求比较高。

1,从鱼眼、超广角变焦、广角到中焦的变焦、中焦到长焦的变焦、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甚至800毫米、1200毫米的镜头。当然不可能带这么多镜头,基本的配置为:超广角变焦、广角到中焦的变焦、中焦到200毫米的变焦,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这四支镜头中任选一支但要加1.4X或2X增距镜。

2,三角架、独角架和地面角架。其中独角架的作用最大。3,其它摄影附件闪光灯、快门线、各种电池等。

三,群众体育的报道群众体育的报道内容不仅包括竞技体育中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等,也包括像拔河、踢毽、武术等等。群众体育摄影报道要注意:

1,突出群众体育的环境特点,能看出运动场地的特点,如在小渔船上孩子们踢足球、胡同里的篮球投篮等。2,是否具有新闻性群众体育扩展的很多,要选择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如为迎奥运举办的群众体育活动、纪念某个节日的群众体育活动等等。2.8成组照片的报道

真正意义上的成组照片的报道,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德国杂志上。《慕尼黑画报》编辑洛伦特提出:画报上的新闻照片应组织得有故事性,用一系列照片描述一个中心主题,而不使人看起来是拼凑在一起的一张张快照。1936年著名的《生活》周刊创刊,之后的近30年中,西方乃至全世界的人从《生活》的图片报道中看到了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事和事件。国外专题摄影报道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和变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定式,当然这些理论和定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求新,如欧洲的专题摄影报道创新性较强,而美国仍保持着传统。

我国专题摄影报道从解放初受苏联画报影响,《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以及之后的其它画报都使用专题摄影报道形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而报纸一直到90年代才开始重视专题摄影报道这种形式,此前报纸的画刊大多刊载绘画和书法作品。开专题摄影报道的是《中国青年报》,该1995年1月25日的刊登摄影记者刘占坤的组照《胡晓芒:让紫禁城动起来》。之后国内敏感的报刊随之而动,都开辟了专题摄影版面,并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精,以至于《南方都市报》2001年6月3日使用了9个版面报道一个专题《儿童异度空间》。

一,当前报刊成组照片的报道主要分三种:图片群、专题摄影报道、图片故事。

1,图片群一般用在报刊的时事新闻版,将没有逻辑关系的一张张时事新闻照片安排在一个版面或跨页中。如一些包刊“一周国际纵览”、“国内纵览”等。

2,专题摄影报道:A,事件性专题——抓住一个事件,从不同侧面切入,反映不同时间、空间、对象的不同画面。这类专题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性和故事性,但故事情节的连接跨度大小不一。如有关汶川大地震后,一些报刊的抗震救灾专题摄影报道。B,状态性专题——在选择了一个主题后,用多幅不同的画面围绕着主题报道,多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暴露一些社会问题,宏扬一种风尚,如**《黄河两岸的污染》。状态性专题摄影报道每张图片的关系是并行关系,没有哪张照片应放在开头、哪张放在中间、哪张放在结尾。

3,图片故事抓住一个富有情节的新闻故事或富有新闻情趣的新闻人物,用数幅画面细腻地刻画诸多相互连接的情节,从而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结构的组照。题材可大可小但人和事都非常具体,事物本身具有

故事性和戏剧性,故事本身均处于运动状态。要求这组照片中的每张之间都有着逻辑关系,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顺序。图片故事主要报道人在社会、人在事件中、人在环境中的状态。二,图片故事、专题报道的操作过程:选择、策划题材,拍摄符合要求的一组照片。

1,选题包括选择或策划适合报道的题材和合适的切入角(主题)。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无论什么题材,都应该是在大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背景支撑下发生的故事人、事件或社会现象,都能很好地突显主题。

2,专题摄影报道的拍摄虽然一组照片中的每一张都是并行关系,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但仍然要选择不同视点、不同视感、不同视角、不同影调、不同画幅的照片表现主题。

3,图片故事的拍摄美国《生活》周刊要求至少要拍摄到8个方面的内容:A,全景或对主题带有介绍性的照片:通常是广角或是从高角度拍摄的全景画面。B,中景:对一群人或一些活动进行描写。C,近景:把镜头集中在专题中的某个元素上,例如人物的手或建筑物的局部细节。D,肖像:人物表情处于情感高潮时的特写,或是人物处于生活环境中的照片。E,关系照片:表现人物之间交流的照片,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F,典型的瞬间:对整个图片故事有概括意义的照片,包含主题的一些要素,通常也称作决定性瞬间。G,过程照片:使故事具有发展及运动的感觉。H,结论性或结尾照片,把故事引向结束。我们以此作参考,可以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子。

三,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的发展创新

各媒体在图片故事和专题摄影报道的实践中,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在题材、体裁、版面安排、与文字有机结合等方面均有所创新,使这个在中国报纸上出现仅十几年的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报道摄影,显得非常成熟与精到。当然,这与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1,报道摄影的策划策划的背景:a,新闻资源不再可能被少数媒体垄断,几乎没有独家新闻可言;b,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从“量”转变到“质”。如何对一个重要新闻资源进行又深又广的报道,这就需要策划。根据不同的新闻,策划可以有报社、杂志社、通讯社的策划,下属部门的策划,以及记者在报道中的策划。

策划主要针对重要新闻题材(重点、难点、热点)、重大突发事件的后续报道等,其基本原则:a,选择具备可扩展、延伸、发展因素的报道题材;b,尊重新闻摄影规律,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特点;c,尊重新闻事实,充分发挥摄影记者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d,最终结果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南方日报》的做法:通过策划,不仅为受众提供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及其相关背景,还要提供内容丰富的“立体化”报道,具体做法为三看:

A,由此新闻事实向下看,将主题扩展为多个相关子题,形成系列报道,分步骤展示每一个新闻点,以全景式报道满足受众需求。如海口行政区域扩大、粤海铁路通车、03年博鳌海南日报100个版等。

B,由此新闻事实向后看,看其新闻事实有无延续报道的价值。有的看似不起眼小新闻,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成为有普遍意义的新闻,这就需要策划者有眼力,并能找到新闻点将其激活。如,见教材。C,由此新闻事实向左右看,策划与此新闻事实相关内容的报道,延长新闻的生命力。如,见教材。《华商报》对策划的看法:

A,要有策划,但不能过分,做新闻本身就是被动的,只能在尊重新闻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可为炒作而颠倒主次。

B,无节制地策划,将自己操作的新闻事件凌驾于众多新闻之上,以吸引受众的注意,转移公众的关注度,长此以往,必然使媒体的公信度下降。C,策划为小术,不为大道。2,图片和文字报道的有机结合

由于各国各地对报道形式对新闻产生什么的效果的理解不同,因此会根据不同的新闻事实采取以下三种形式:a,图配文b,文配图c,图文并茂。3,多版专题报道

多见于国外报纸,国内少见,占版面资源太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问题。2001年6月3日《南方都市报》九个版专题报道《儿童异度空间》(4开报纸),刊发41幅照片,每版一个子专题,如:生存、暴力、战争、孤独、黑暗、死亡、饥饿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世界儿童的生存状态。《南方日报》的《生命写真》,4个版(对开报纸),分4个子专题。《海南日报》2001年重阳节前后,分5天时间,用5个版,刊登“海南百岁老人”。

4,表现形式的创新国内先锐报纸的实践出现创新趋势,其主要有:a,为形成视觉中心,排版版式大胆革新。b,主题集纳式,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拍摄,即是将一些看似没有关系(其实有内在联系)的照片用一根时空或逻辑上的主线串联起来,将零散的照片编辑成有叙述主题的整体报道。如柴继军《目击中国.com》(南方都市报2000年第一期)、《武汉完全社会新闻》(南方都市报2000年7月9日)等c,母主题复线多页式,一个大主题下多个小主题,视觉容量、信息辐射极大,机构复杂而严谨。《中国制造》48个版;《广州它世界》56个版(《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5日.d,《关心她的美丽关心她的健康》(《南方都市报》2001年3月4日)引入绘画、装置等艺术形式。2.9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在整个摄影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与摄影的本质有关。摄影就是客观、真实记录人和事物。纪实摄影源远流长,由于纪实摄影师大多关注社会底层、关注弱势群体,因此也称为社会纪实摄影。19世纪后期英国的约翰.汤姆森、托马斯.安南便将镜头对准了城市底层的劳动者,约翰.汤姆森不仅出版了反映工人阶层生活的画册《伦敦街头生活》,他还曾到过中国,拍摄了中国百姓生活的纪实照片,出版多册反

映中国社会生活的画册。纪实摄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记录历史做出突出贡献,而作为纪实摄影一部份的新闻摄影已成为现代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报道手段。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长期、深入采访拍摄某些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意义题材的图片,因此纪实摄影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性、文献性、文化性和系统性、详尽性。一,纪实摄影的发展源流

1,早期的纪实摄影威廉.汤姆森托马斯.安南雅格布.里斯刘易斯.海因欧仁.阿杰

2,纪实摄影的发展变化美国农业安全局20世纪20到50年代众多优秀纪实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新纪实摄影后现代纪实摄影 二,中国的纪实摄影发展 1,解放前孙明经庄学本

2,解放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纪实摄影有意识地开始,到现在出现了近百位纪实摄影师、两百部有影响的纪实摄影作品。

3,纪实摄影的特征:真实性;主观性;故事性;专题性;典型性;审美性。

三,纪实摄影与专题摄影报道的同异这是两个不同的分类概念,本来没有可比较的因素和意义,因为纪实摄影是题材分类,而专题摄影是体裁上的分类,但由于在实践中概念容易乱,这里还需着重论述。纪实摄影与专题报道摄影的差别体现在8个方面:

1,时效性和新闻性,纪实摄影队社会的影响是长时间的。

2,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注重的是一个“点”,追求典型内容和画面的典型瞬间,以表现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活动。纪实摄影关注的是一个“面”,通过多个点表现的一个面。

3,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适合报纸、杂志等媒体,纪实摄影由于信息量大,图片量大,适合于出版书籍或办展览。

4,专题摄影报道表现完整的一个事件,或一个明确的主题;图片故事有很强的故事性。纪实摄影不仅仅表现一个事件或一个主题,不仅仅是用图片讲一个故事,在反映社会一种状态的同时,还透露出一种诉求并揭示出状态的背景、环境。

5,专题摄影报道与图片故事每张图片之间有着逻辑联系,尤其图片故事,有前后顺序。纪实摄影的每张图片没有前后顺序,联系不紧凑或没有联系。

6,纪实摄影每幅图片都可以单幅独立存在,我们读单幅都有意义。7,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在报刊使用时,注重版面的形式。

8,图片故事在表现中需要有多个因素:开头、全景、中景、一群人、近景、一个人或局部特写、肖像、最典型的照片、人与人的关系、过程、结尾。纪实摄影的成组照片不需要循这种模式。

四,纪实摄影题材的选择:题材没有限制,只要具备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的人、事、事件。1,见证重大事件 2,关注特殊人群 3,定格时下的社会生活 4,记录文化现状 5,发现重要社会现象

本章思考题:(见教材113页)实践要求:

3.新闻消息稿件写作 篇三

校企合作单位代表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校企合作对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表示肯定:社会在多元化发展,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开封大学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率先引入校企联合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促进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学校服务企业、企业扶持教育的双赢局面。同时各企业代表也对校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礼仪的培养;加强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们希望开封大学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瞄准国际、国内的企业市场发展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外语水平,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懂业务、会外语的学生,抢占就业的制高点,避免低层次的竞争。

最后,开封大学校长助理曾小平作校企合作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开封大学校企合作现状和开封大学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凝练了我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特色,找出了不足之处,最后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本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由副校长赵辉主持。

据悉,论坛结束后,各位企业代表将与相关院部针对有关议题继续进行深入磋商。

4.如何写新闻消息 篇四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用得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人们称消息为新闻报道的主角。了解消息的特点,掌握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是对新闻记者的起码要求。

一、消息体裁的特点

1、简括:简要、概括的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消息总是用尽可能经济的文字,简明扼要的反映新闻事实,而不是娓娓道来。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对同一新闻事件,从导语至标题,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二、消息的优势

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3、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与通讯或长篇报道相比,消息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三、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一)导语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消息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中外有抱负的记者总是竭力经营这块方寸之地,写出令人称羡的新闻导语。

大多数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只有一个段落,但是由两个段落构成的导语也不少见。两个自然段构成的导语称为“复合导语”,它们一般是虚实相济,第一段虚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第二段实写,抖开包袱,说明“何事”。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而不宜称为“消息的第一段”。

1、导语的任务:

①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②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③为全篇定音。

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如新闻事实中的要点,某人讲话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部分等。

②将最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如最新的材料,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最有趣的、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

④炼字炼句,力求简短。④力求优美生动。

3、导语的四大基本类型:

①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导语。

②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③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

④橱窗式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二)主体

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也有人称之为主干、正文。主体必须紧扣导语做文章,不能转向,这是主体写作的大原则。

1、主体写作的任务主要有:

①开展导语,使导语具体化: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补充带有因果性质大材料,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释疑惑,清楚的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一线记者在进入正式采写工作之前,首先从读者角度向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在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初浮现脑际——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如核心细节,鲜为人知、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的事实;打开包袱中的包袱,如报道某篇文章、某部戏剧或电影获奖,报道某部小说将被改变成电影或电视剧之类的新闻,读者不仅对获奖这一事感兴趣,也想知道这些获奖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2、主体的结构方式 ①倒金字塔结构: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一段只写一个事实,全部陈述事实,记者不发议论。

②正金字塔结构:软新闻结构。用细节开头,把故事的高潮放在末尾。引导读者的感情,让读者阅读到最后得到感情的升华。

③沙漏结构:沙漏结构是倒金字塔和正金字塔的组合——把新闻中关键的事实按重要性堆叠到稿件的开头几段,接下来的段落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结合的。沙漏结构的好处是既有倒金字塔结构吸引人的开头,又能加强后面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化与戏剧化。

④华尔街日报体:遵循从具体到一一般的模式,从小故事开头,总结规律或趋势并进行补充说明,结尾回到开头小故事点题。

⑤纵向结构: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

⑥横向结构: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的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综合性新闻、会议新闻、经验性新闻、反映成就、问题、未来计划的新闻,适宜用横向排列的结构方式安排材料。

⑦点面结构:点,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解剖一个典型,引出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三)结尾

消息的结尾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为结尾,事实讲到哪儿,消息就在哪儿结尾,嘎然而止,无需再加。消息主要是一种信息体裁,它以报道新的事件、新的经验与问题、传播新的信息为己任,读者阅读消息,主要目的也在于获取信息、了解时事,而不是为了欣赏文笔,因此,事实报告完毕,消息就可以结束了。

(四)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交代新闻背景是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往往是一事一报,如果不交代必要的背景,只孤立的反映事实,有时很难说明问题。一篇新闻作品的成功,一半取决于能否写出一个精彩的导语,另一半取决于新闻背景交代得是否充分,其安排穿插是否巧妙。新闻背景写作并无固定格式,“天女散花”,巧妙穿插,是背景写作的基本特点,笔锋所至,哪里需要背景出场助阵,背景便在哪里出现。

四、消息的类型

1、事件性消息

①事实要交待的一清二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六要素俱全,某些细节也必须交待清楚。

②不做表面文章:不被眼前纷乱的事象所迷惑,不要就事论事,应当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它的影响,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

③见事见人:

A、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读者关注事件,实际上也是关注人,事件报道中关注人是所有媒体的共识,一些灾祸报道,尤其不能忽视人的遭遇。

B、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C、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④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A、不要煽情:煽情——渲染细节,用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情绪,以达到某种目的,是19世纪末西方“黄色新闻”惯用的法术。对于灾难、犯罪现场,对于现场的死伤情况、罪犯的残忍程度,最好是概述,而不宜描写。文字表现以不令读者惊惧、反感为限,应以大多数读者可以接受为限。

B、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露破案方法:对罪犯的作案手段和警方的破案方法写得过细,客观上对坏人起到了“传授”和“提醒”的作用,犯罪新闻的写作,最好不要详述过程,在敏感的问题上要有防范意识。

C、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恶性事件,尤其是犯罪新闻,写作中容易涉及当事人,特别是受害者的名誉权、隐私权问题,搞得不好,还会无意中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D、关注事件成因:报道恶性事件,一是为了传播警戒性的信息,二是为了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满足事件报道的“一次性”,追究、揭示事件的成因,提出普遍性的问题,是媒体和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报道社会与自然界的最新变动,传递最新信息的消息。动态消息要求一事一报,客观真实,确保时效。

3、简讯

简讯的原型是一般的消息,因为版面的限制或填空的需要,将消息进行压缩成为简讯。简讯只报道事件的梗概,交代构成新闻事实的关键因素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4、非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突显“事件”,非事件性消息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有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有以传递实用性信息、传授实用方法为主的服务性消息,预测未来事件的预测性消息,综合反映某些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综合性消息,以介绍经验为主的经验性消息,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性消息。

5、描写性消息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以文字重现新闻现场类型的消息,其特点是“再现”。

6、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即新闻特写,其特点是以描写为基调,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现场,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7、视觉新闻

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真实的面貌。新闻视觉化——描写、细节、对话、展示,而不是告诉。通过你的笔,让读者看到一部电影。

8、现场短新闻

带有现场视觉成分、文字简短,直接报道现场情况的短新闻。

9、情景新闻

以反映现场情景为主。

10、分析性消息

新闻分析、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背景新闻都属于分析性新闻。其特点是是以传播观点和意见为主,是一种典型的深度报道。

11、解释性消息

5.消息类新闻的写作 篇五

消息类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篇幅小。消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

新闻五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 何)。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一)标题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对于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要求较低,只要能突出消息特点、说明消息事件就行)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注:标点符号正确规范。(特别是逗号句号、逗号顿号的区别等。)消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面。

3、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6.校园新闻写作:会议类消息 篇六

会议类消息稿件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导语部分,概述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主体部分,要理清会议的程序,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结尾要灵活。

写好此类新闻稿,必须注意的几点:

一、标题要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是学生会,还有的是年级会、学部例会,比较少见的是重要领导视察、全校大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不同的会议,写通讯稿时,要在标题上有所体现,因此,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比如有一篇关于学生会换届大会的新闻稿件,初稿的标题为《我校隆重召开学生会换届大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这个大会是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会换届大会,对于学生会来说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在编辑的时候我改成“校团委召开学生会换届大会”。以校团委为主语,既很好地突出了组织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再如,我校举行第一届特色学校教师论坛时,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教科局局长都参加了,并且还作了讲话。作为乡宁县第三中学的活动,能有如此的影响,并且是校报用稿,这在题目中一定要有所体现。正式刊发时我用了三行标题:引题,创新管理 提升质量;主题,我校首届特色学校教师论坛开坛;副题,副县长李xx出席会议并讲话。一般情况下,重要的会议要用多行标题,以显示其重要性。但这个重要是相对媒体的级别、学校的级别而言的,对于特别重要的新闻,有时一个有事实组成的主题就够了。比如,省长孟xx去师大调研,以《省长孟xx来我校调研》为题,就很好。因为,对于学校来说,省长这一职务本身就比较有震撼力。

二、导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写清出席领导姓名、职务,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我校首届特色学校教师论坛开坛》,题目就是会议的全称,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也是如此,在写导语时漏掉一个字都不行,同时这也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某某”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莫某副校长”,更不能笼而统之地把副校长称为“某校长”。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的会议,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不是特别重要的领导概括一下就行了,不然,介绍领导过多会冲淡主题。如“县政府副县长李xx,教科局局长王xx,我校校长赵xx,副校长孙xx、来xx、李xx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全体教师出席了本次论坛。”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校长,为什么有的副校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校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校长职称较高,有的副校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校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

三、提炼领导讲话内容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提出希望。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并不是每个领导讲话都有逻辑,有时候临场讲话还会词不达意,这时候需要记者根据大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概括、升华。

四、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 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全场掌声不断” 等。

五、结尾要灵活

上一篇:好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下一篇:渴望六年级作文450字